高职生毕业实习与择业研究论文

2022-04-12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高职生毕业实习与择业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高职酒店实习生的职业认同会影响到其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对酒店行业的职业认同越高越会选择留在酒店行业就业。高职酒店专业和酒店行业企业应充分认识高职酒店实习生职业认同的意义,分析高职酒店实习生存在的职业认同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职业认同培养策略。

高职生毕业实习与择业研究论文 篇1:

浅谈高职生顶岗实习的新思路

摘 要:顶岗实习是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金融危机形势下高职毕业生顶岗实习产生了新特点和新思路,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思想认识,适应岗位能力等方面存在一些新问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加强高职毕业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和考核,是为高职毕业生谋出路是一条重要思路和创新。

关键字:高职高专毕业生;金融危机;顶岗实习;思路;创新

作者简介:沈新福(1975-),男,广西全州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和职业教育教学。

一、引言

金融危机的席卷而来,企业的倒闭,公司的裁员,都给就业带来很巨大的影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一些地区新增就业人数增速减缓,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特别是纺织服装、加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困难较大,大学生就业十分严竣,对于高职毕业生就更不乐观。顶岗实习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实施的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顶岗实习不是简单参观式的毕业见习,在企业实习时,实习学生身兼员工身份,有明确的工作责任和要求,顶岗实习能确保学生毕业上岗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如何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业管理,以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效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1]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这充分说明了顶岗实习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性。金融危机下高职毕业生顶岗实习产生了一些新的特点,需要多方引导企业参与顶岗实习工作,大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全面推进和深入落实顶岗实习各项工作,才能有效地为毕业生顶岗就业寻找出路。

二、目前高职顶岗实习的现状与意义

在国家连续出台文件与配套措施破解就业难题的同时,教育部最近又发布了《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提出积极调整专业方向,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实施“双证书”制度,鼓励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等对策机制。

(一)高职毕业生顶岗就业的现状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高职毕业生顶岗实习的就业高潮提前到来的新现象,一方面是由于目前金融危机造成许多实体经济中的在岗人员失业,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期间企业经济效益不太好,员工的福利有所下降,一些技术精湛的人员跳槽,导致企业人才缺乏,因而也就推进了部分高职毕业生提前顶岗就业。再者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增大,相应创造出一大批就业岗位,高职毕业生有了广泛的顶岗就业的机会。笔者根据300名高职学生的调查显示,28.4%的高职学生愿到意向单位实习,33%的高职学生愿选择兼职打工,近94%的学生认为顶岗实习对未来的就业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据新浪网、智联招聘网对3080名实习学生的调查,约51%的学生对实习效果不大满意,现实中毕业生思想素质与技能与现实岗位对接中存在矛盾。

1.从大学生角度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理论素养不高,对于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其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动手能力等都较弱,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职场需求;还有一些毕业生就业观念滞后,存在盲目的乐观或悲观情绪,择业观、价值观、人生观尚存偏差。

2.从用人单位来看。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也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一些用人单位过分看重工作经验,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一些单位为了压缩企业人才成本,更愿意录用那些有相关实际工作经验、可以直接投入工作的应聘者。有的用人单位对学历提出更高的要求。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的紧密程度,某些单位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

3.用人需求变化与就业能力不足的矛盾,企业结构变化与职业选择的矛盾。虽然看起来是大学生多了很多,但是这也不是根本的原因,当前中国大学生在中国13亿人中比例是远远不够得,其根本原因是一种结构型的剩余,一些专业竞争激励,社会对高技能、高层次的人才需求量还相当大,只是缺乏协调。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出口的减速减少了劳动力的需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因此不能灵活地适应,顶岗实习这一环节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毕业生顶岗实习的问题及新特点

1.学生分散实习,教育管理工作难度提高。在顶岗实习中,由于一般的企业无法提供太多的岗位,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采取分散实习的办法,并将时间主要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分布较为分散,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隐患,如果实习指导教师配备不足,会造成管理薄弱等问题,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大。

2.学生思想认识模糊,吃苦能力较差,在顶岗实习中,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自我定位,在工作中缺乏主动心、责任心和上进心,对顶岗实习的目的认识不清,在思想上有片面追求实习报酬的倾向,而当现实与其要求不符,则会闹情绪、行动迟缓,实习质量难以得到保证。[2]

3.大部分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实习缺乏认同感。据调查,愿意接受高职院校学生实习的占48%,不太愿意的占52%。用人单位不愿意接收实习生的主要原因有:担心影响正常工作的占49%;担心泄漏商业机密的占39%;担心增加额外负担的占34%;觉得不值得的占27%;其它原因占23%;担心万一出了事负不起责任的占20%;担心实习生不好管理的占19%。可以说,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学生实习的各种担心和不正确的认识,主要是缺乏科学可行的实习制度造成的。用人单位接纳高职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实习效果不太理想,需要通过完善并规范学生实习制度与企业协调来加以解决。

4.校企合作有待于加强,实习基地难以稳固。企业配合力度不够,顶岗实习重开始,轻结尾。对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教训不能进行系统的收集、归纳、总结,不能建立一种长效机制。

(三)顶岗实习对于高职毕业生的意义

通过顶岗实习,高职院校能够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由院校、企业双方共同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 全面了解企业运作流程,通过参与生产、管理、服务等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全面提高自身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更好的满足社会需要。顶岗实习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就业前的一个重要培养环节,具体如下。

1.有利转变观念。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符合社会要求的技术性、应用性高级技工,要适应社会的需求,首先就要在思想观念上适应社会,了解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特别是应当具备哪些职业素养,做到缺什么补什么。转变观念、加深认识是推进顶岗实习工作的先决条件。

2.增强社会经验,高职毕业生要利用自己的年龄优势和学习能力,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在做中学,逐步积累自己的人生阅历、经验和社会资源,不断充实知识、提升技能,为将来厚积薄发谋求更大发展。顶岗实习不仅是一种劳动锻炼,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增强工作能力,增加工作中的沟通和适应能力,学会做人的学问;这对今后走向社会、应聘岗位,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3.有利于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健全心里素质和身体素质,有利于大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还有利于知识结构的调整及综合服务能力的培养。

三、高职毕业生顶岗实习的对策建设与出路

全球性金融危机必然对高职院校的就业产生不利影响,许多企业减少了新增的岗位,甚至放弃每年例行的校园招聘。如何激发企业积极性,使企业愿意甚至主动与学院加强合作,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解决,就很难做好顶岗实习工作,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的目标就会大打折扣。

(一)加大顶岗实习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让他们明白要做什么,应当怎样做,给自己准确定位,为有序地落实方案和各项措施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企业认为学生普遍存在对自身认识过高、好高骛远、对企业忠诚度差的问题,常常会不辞而别,对企业造成损失,这也是企业不乐意接受实习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学校必须对学生加强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还要重视学生HSEQ(健康、安全、环保、质量)四大意识的养成。

(二)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为安全实习提供重要保障。如:①建立和完善实习领导工作机构。提高认识,明确职责;②制定一系列制度和方案,制定实践教学规范、校外教学实习工作流程(试行)、顶岗实习指导老师职责、学生实习管理细则等制度;③签订实习协议。为了促使学生遵守劳动纪律和学校规章制度,安全有效的完成实习任务,学生在实习前与学校签订实习管理协议书;④投入经费和人力,通过足够的经费来保障实习安全顺利进行。

(三)从学科设置来说,要通过改革带动教学创新。按需要进行专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学科设置改革,要体现应用价值,教师要经常检查学生的实习日记和完成作业情况,指导学生写好实习报告。[3]

(四)加强大学生自身法律保护意识,建立大学生维权法律援助中心,还可为实习学生购买保险,按照教学规律和课程建设思路开展顶岗实习工作,不能把顶岗实习简单地等同于预就业,否则只能使学校完全依靠企业以员工的角色对学生进行单方管理,而学校本身却管理不到位,对学生的实习状态听之任之。实习指导教师要教育学生摆好自己的位置,确定好自己的角色,学会用员工的意识思考问题和要求自己。

(五)高职毕业生顶岗实习考核。高职毕业生顶岗实习考核是反映其进行顶岗实习是否达标的一个标准,而制定好顶岗实习成绩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是顶岗实习考核的前提与基础,俗语说“无规不成方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了这个考核的标准与办法就能够比较合理的考核高职毕业生在其顶岗实习中的表现,以我院建筑专业顶岗实习为例,近几年通过与天骄物流、顺风快递、中飞物流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的顶岗实习联系,学生顶岗实习及相应的就业情况良好(如表1)。

从表1就可以知道我院建筑专业的顶岗实习考核落实到了实处,做到了企业与学校对学生的同时考核。从毕业生当年就业率与对口就业率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学校对其的考核做得相当到位,正是有了良好的考核才会有如此高的对口就业率。从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可以看出企业对顶岗实习的考核的重要性,顶岗实习期间有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的双重考核,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任务包括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成绩考核,单纯强调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的某一方面,都存在其局限性。因为,单纯针对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情况的考核,将易使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处于不良状态,影响学生的毕业与长远发展;而单纯针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效果的考核,可能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不能提高,降低顶岗实习的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应当进行双重考核,利用考核指标将两个方面的考核有机的衔接起来,才能有利于全面实现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目的。

(六)高职学院需对毕业生顶岗实习进行跟踪了解,更好地为毕业生在实习中进行服务,派出教师不定期深入企业,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掌握专业与课程体系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全面做实顶岗实习教育教学环节,真正实现工学交替,切实的为毕业生服务。[4]多开展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到真正的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所想,为企业所需,为学生的就业所考虑,通过顶岗实习,能培养学生达到好品德、好技能、好使用、好形象等人才标准。

要关注学生就业动态,了解市场需求情况,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条件。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咨询平台,及时了解社会需求。

四、结论

顶岗实习作为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对顶岗实习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精心组织、规范管理是提高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课题。金融危机下高职院校毕业生顶岗实习有新的特点,存在着管理难度大,稳定性差,学生权益得不到保障,需要因势利导,加大宣传和对学生的教育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落实每个学生具体实习计划,完善就业服务机制。高职类院校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工作,关系到国计民生, 高职院校应该发挥优势,在高职实习学生中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推动就业工作,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经济、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朱以财,主观性人本观: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新视野[J].职教论坛,2008(10):31、32.

[2]韦怀波.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内容与方法[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8):188.

[3]管俊杰,杨海,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8(12):75.

[4]罗菲.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J].河南农业2009(2):62.

责任编辑 谢荣国

作者:沈新福

高职生毕业实习与择业研究论文 篇2:

高职酒店实习生职业认同提升策略探究

摘 要:高职酒店实习生的职业认同会影响到其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对酒店行业的职业认同越高越会选择留在酒店行业就业。高职酒店专业和酒店行业企业应充分认识高职酒店实习生职业认同的意义,分析高职酒店实习生存在的职业认同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职业认同培养策略。酒店应通过非物质激励法培养高职酒店实习生的职业认同,要发挥现代学徒制在酒店专业与企业之间的作用,通过培养职业素养提升高职酒店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

关键词:高职酒店专业;实习生;职业认同;提升;意义;问题;人才培养策略

高职酒店实习生的职业认同会影响到其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对酒店行业的职业认同越高越会选择留在酒店行业就业。本文探讨高职酒店实习生职业认同的意义,分析高职酒店实习生职业认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高职酒店实习生职业认同的策略。
一、高职酒店实习生职业认同的意义

认同的概念来源于社会学的范畴,所谓“社会认同”是指个体认识到自己所属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该群体的成员时该群体带给个体的情感和价值意义。职业認同则是个体对所从事的职业带给个体的情感和价值意义的自我评价,即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大学生对某项职业的职业认同度越高,则越能够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提升就业质量,越能促进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

高职酒店专业实习生的职业认同就是其对所从事的酒店工作持肯定性评价,并愿意在酒店行业持续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研究表明,酒店员工的职业认同能够加大员工的工作投入程度,职业认同越高,投入工作的状态则会越好。在酒店实习的大学生,无论来自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对酒店的职业认同越高就越会在毕业后选择在酒店行业工作。
二、高职酒店实习生职业认同存在的问题

1.酒店行业特点导致高职实习生职业认同度低

酒店行业是服务型行业的典型代表,也是对实践性要求较高的行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前往酒店实习,一方面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能够加深对酒店行业的认知,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从酒店行业的角度而言,虽然高职生是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酒店,但其承担的实习工作任务与酒店正式员工相比并无明显差异,而且进入酒店实习的高职学生以一线对客服务的餐饮、前厅等部门岗位居多。一方面,这些部门的劳动强度较大,对客服务要求较高,实习生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与社会其他行业的收入待遇相比,酒店行业缺乏有效的竞争力,酒店行业人员跳槽频率较高。此外,关于酒店行业的一些负面新闻报道造成社会大众对酒店行业有一定的误解,使得一些酒店实习生的职业认同度较低,以致在实习结束后即离开酒店行业。

2.高职院校缺乏有效提升实习生职业认同的教育方式

高职酒店实习生的职业认同培养既离不开酒店行业企业的参与,又离不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对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所以,实习生职业认同的培养应该是学校和酒店长期合作培养的过程。目前,国内大部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都实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如在典型的“2+1”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有近一年时间在酒店进行实习。从酒店的角度而言,一方面酒店行业企业对高职实习生的需求程度高,非常愿意接收实习生来酒店实习。但另一方面,一些酒店行业企业对高职院校酒店专业建设方面的参与程度不高,甚至忽视对酒店实习生的管理,酒店企业这种短视行为往往造成对实习生职业认同培养的缺失。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角度而言,一方面对在校学生的职业认同培养可以通过课程导入、认知实习、行业讲座等方式进行,但由于缺乏和酒店行业企业的有效互动,所以这些培养方法的有效性并不高。另一方面,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后,学校难以采取培养校外实习学生职业认同的手段。这种“真空”造成的酒店实习生职业认同培养难题,需要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式上进行创新。

3.高职酒店实习生背景变化造成职业认同培养难度加大

酒店实习生的背景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当前,以00后为代表的新时代大学生开始进入酒店行业成为实习生,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们的价值观更加多元、物质水平更加优越、视野角度更加开阔、人生观更加自我,他们的个性、需求、关注点等同以往的实习生相比差异明显。与此同时,一方面以90后为代表的群体开始走向酒店的管理岗位,以前培养实习生职业认同的方法和措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更加考验酒店行业企业管理者的员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同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生源的结构复杂,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如何培养高职酒店实习生的职业认同成为高职院校及酒店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这就需要酒店行业企业能够更加个性化和人文化地管理高职酒店实习生,需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能够结合时代背景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研究职业认同培养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三、高职酒店实习生职业认同培养策略

1.酒店通过非物质激励法培养高职酒店实习生职业认同

酒店非物质激励法可以显著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度和忠诚度,对员工的非物质激励因素主要包括企业文化、情感、培训与员工晋升等方面。因此,酒店可以从以上角度出发,培养高职酒店实习生的职业认同,具体做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善于利用酒店资源发挥“雷尼尔效应”。利用酒店资源发挥“雷尼尔效应”,是指企业通过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氛围留住人才。在实习过程中,虽然提升高职酒店实习生实习薪水的空间有限,但酒店可以通过优化实习生的实习环境,包括实习食宿条件、工作环境、团队氛围等方面来构建柔性管理的酒店文化,从而提升高职酒店实习生的实习满意度,进而提升高职酒店实习生对本酒店的认同度,以达到提升高职实习生对酒店行业的职业认同目的。

(2)给高职酒店实习生提供职能岗位实习机会。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酒店实习生的差异之一体现在酒店实习岗位上,尤其高星级酒店的职能岗位更倾向使用本科院校的实习生。高职酒店实习生的实习时间通常长于本科院校的实习生,从实习岗位要求的角度看,高职院校实习生在酒店业务岗位的技能操作要优于本科院校的实习生,酒店在业务岗位上更倾向使用高职实习生。而进入酒店行业的门槛较低,本科院校实习生在酒店实习过程中往往感到学历优势难以发挥,这也是部分本科院校实习生酒店职业认同度低的原因之一。因此,高职酒店实习生在业务岗位实习一段时间并有了较多经验后,酒店可以考虑在其达到职能岗位要求的条件下,为其提供职能岗位的实习机会,进而缓解高职实习生长期实习的倦怠感,并锻炼他们的管理能力。

(3)利用情感激励法缓解高职酒店实习生情绪耗竭。酒店行业需要实习生投入情绪劳动,而情绪劳动的持续性投入会造成情绪耗竭,进而影响到实习生的职业认同,情绪耗竭是职业倦怠的典型体现。有研究表明,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认同与情绪耗竭呈显著负相关。因此,酒店可以利用情感激励法缓解实习生情绪耗竭。而利用情感激励法缓解实习生情绪耗竭的立足点是酒店基层管理者充分管理好实习生,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大授权幅度的方式尊重、信任、关心和支持实习生的实习工作,增强实习生的工作成就感,另一方面酒店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来缓解实习生的压力,尤其是让酒店实习生的指导师傅在工作中言传身授的同时,加强与实习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帮助实习生提升情绪管理能力,通过树立职业典范榜样来提升高职实习生的职业认同。

2.发挥现代学徒制在酒店专业与企业之间的作用

高职酒店实习生在学校接受的专业教育更加关注教育的内在价值,在酒店企业接受的实习教育更加关注教育的外在价值。这一差异容易造成高职酒店实习生出现职业认同上的困惑,以至于一些高职酒店学生认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无用,在酒店企业实习的内容简单枯燥,导致职业认同度降低。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利用现代学徒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酒店管理专业要利用现代学徒制在专业课程教学上进行改革,在课程内容上以酒店岗位内容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和设计,在教学方法上融入以能力培养和训练为主的教育理念,将酒店、专业、学生的特点有机结合到职业认同培养过程中。为此,高职院校要做好顶层制度的设计与完善工作,包括让院校专业与酒店企业共同设计课程内容、专业教师与酒店带教教师进行有机结合、制定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等。

3.通过培养职业素养提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

提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是解决酒店实习生流失的有效途径。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在进入酒店行业实习之前并没有接受系统的职业素养教育,當他们离开学校进入酒店实习后,受到酒店行业的职业要求所带来的巨大实习压力的时候,非常容易退缩。而职业素养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酒店专业很难在学校以具体的课程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这使得高职酒店实习生职业认同度的降低在所难免。因此,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和提升创造条件,例如通过让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的酒店专业技能竞赛,承接酒店提供的各种兼职活动,丰富学生在校社团活动等方式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张莹瑞,佐斌.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6(03).

[2]启哲.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J].职业时空,2005(08).

[3]杨忠东.高职毕业生职业认同与就业关联性的实证研究——基于四川省八所高职院校712名毕业生的问卷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8(13).

[4]岳德军,田远.职业认同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06).

[5]王洋.酒店员工职业认同对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以三亚星级酒店为例[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8(04).

[6]林美珍,冯慧玲子,丁鑫.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实习生对酒店的认同感对其择业意向的影响[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5).

[7]徐洪,洪秋艳.职业认同对饭店实习生留职意向的调节效应检验[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8]王晶晶,肖霞,陈宸.饭店非物质激励与新生代员工组织认同、员工忠诚的关系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09).

[9]张彬.90后员工非物质激励需求特征探析及管理建议[J].时代金融,2018(29).

[10]赵伟,汪振波.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职业认同与情绪耗竭的相关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5(12).

作者:黄凯

高职生毕业实习与择业研究论文 篇3:

运用SWOT理论探究高职毕业生就业出路

摘要:2013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难就业年”,高职毕业生的求职之路也显得更为艰辛和漫长。本文运用SWOT理论分析法,对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四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然后从政府、用人单位、学校和学生等几个层面探讨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有力途径。

关键词:SWOT高职毕业生就业途径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从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这四个方面的分析来全面把握自身内部优劣势与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从而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利用机会、化解威胁,制定符合自身未来发展的战略。据教育部最新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人[1],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就业成了所有高校毕业生的一个沉重话题,高职毕业生的求职之路也显得更为艰辛和漫长。面对当前经济、社会、科技等诸多方面的迅速发展,高职毕业生如何适应更为开放和动荡的就业环境,如何克服学历层次低的不足,有效发挥专业技能优势,就成为高职院校教育者和高职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运用SWOT理论分析法,从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外部环境(机会与威胁)和内在资源(优势与劣势)出发,设法从多层面去挖掘高职毕业生就业现象背后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力图为高职毕业生就业找到多渠道解决方案提供价值思考。

1基于SWOT理论的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11高职毕业生就业优势

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虽同属高等教育范畴,培养的都是高等人才,但在教学模式上有很大的差异,普通高校侧重于理论教学,培养学术和科研人才,而高职院校则注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术和应用型人才。同时,大部分高职院校采取“订单式培养”,坚持三个“说了算”(办什么专业市场说了算、开什么课程企业说了算、选什么课程学生说了算),让学生毕业后基本上接近于“成品”,非常符合用人单位的“用人成本”,很容易被企业所接受。如2013年5月28日在黑龙江新闻网上就报道“‘最难就业季’高职‘订单班’就业百分百”,当一些本科生手持大学文凭在为找不到工作而发愁时,而专科学历的高职“订单班”学生却早已在大企业获得了工作岗位[2]。

12高职毕业生就业劣势

与普通本科毕业生相比较而言,高职毕业生就业最大的障碍就是弱势文凭。这种弱势不仅仅是指学历较低,还包括文凭的含金量不高。从录取批次来看,高职高专批是普通高招录取的最后一个批次,不仅分数相差了一两百分,而且生源大都集中在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的中职生。这些需“恶补”文化基础的新生进入高职院校后,由于受学校片面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的影响,而没有受到应有的人文教育。这些学生毕业生后虽然很容易成为熟练工,但由于在人文素质培养上的缺失,就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容易不被社会所看好,甚至于不被企业所认可。同时,高职学生个性心理很不稳定,有相当比例的高职生认为读高职院校是情非得已的选择,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有无能与失败感,但又不愿意轻易接受挫折和失败的现实,在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和自己不甘心的矛盾心理下为了维护自尊而力图找一个让同学们羡慕的理想的职业,体现自己的价值,可是又没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用人单位,从而影响他们的择业和就业。

13高职毕业生就业机会

自从1996年5月第八届人大党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后,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和就业工作日渐重视,多次制定了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及其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和政策。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013年党又在“两会”中明确提出“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支持和重视程度,根据社会实际需求设置专业课程,培养专业师资力量,提高学生的实践时间,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教学与实践。对于社会急缺的专业实施国家补贴和企业定向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予以支持”[3]等有力政策。这一切都充分说明职业教育发展及其毕业生就业工作已成为每届政府重点关注的大政要事之一,这不仅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削减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不良看法,也对高职毕业生就业起到一个间接的推动作用。

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不断完善,中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壮大,他们急需要大量既有理论基础,又会实践操作,能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无疑给高职毕业生就业带来了良机。如2013年5月15日合肥市人社局人才服务中心发布了《合肥市2013年度重点单位人才需求目录》,从中可以发现,被调查的469家企业共需求15662人,其中急需技能型人才就高达9102人[4]。

14高职毕业生就业威胁

就业的难易取决于就业人数与就业岗位需求的比例关系。自1999年大学扩大招生后,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据教育部最新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99万人,约占新进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的一半,比2012年增加19万人,再加上还没有就业的21万,使得2013年成為“最难就业年”。另据知名社会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于2013年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今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接近15%,今年全国本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明显低于上届同期水平[5]。同时,一些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追求门类齐全,办学特色不鲜明,且大多只能提供初级技术工,这与企业急需专业特色鲜明且技术能力强的高级技术工,形成了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无疑造成了高职毕业生在就业上处于一种被动局面。

2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应对策略

现象的分析是为了探求事实的本质。通过对高职毕业生就业的SWOT分析,我们清楚了解了他们就业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意识到要解决好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学校和学生个体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住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所在,才能真正缓解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21政府层面

政府作为高等教育的最主要资助者和管理者,在高职毕业生就业中发挥着不可缺失的作用。为此,为了切实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急需政府从宏观上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加大对高职教育财政的倾斜投入和扶持力度,帮助高职院校及时更新实习设备,改善教学条件。

第二,建立人才需求预测预警制度。有关部门应组织专门班子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及个人发布不同产业、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不同职业、不同岗位的人才需求信息,并对人才需求的走势及就业风险进行分析和预报,以帮助高职院校适时设置专业和课程。

第三,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络一级人才市场。政府作为“调度”主角,可对供职信息进行宏观调度,协调各省市、各院校、各部门、各行业打破供职信息的封锁,加大劳动供求双方就业信息的对流度,实行信息资源共享,从而降低大学生盲目流动的求职成本。同时,政府可将人才招聘会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对各类招聘会实行统一调度、科学布展,建议每年多开设几场专为大专生组织的专场招聘会,以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

第四,出台一套完善的帮扶高职毕业生创业的政策:依法为他们个体经营或创办企业予以税费减免、降低准入门槛、提供小额贷款,提供人事档案托管等,有效拓宽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22用人单位层面

用人单位是毕业生就业的接纳者,是确定毕业生是就业还是失业的仲裁者,如果撇开用人单位来谈就业,就业无疑将会成为空中楼阁。为此,用人单位如能做好以下几点可大大促进高职毕业生顺利就业。

第一,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念和择人标准,减弱高职毕业生就业威胁。高职毕业生虽然没有高学历,没有工作经验,但是他们具有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优势,可以提高用人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用人单位进行预见性的人才储备,增强高职毕业生就业机会。用人单位虽然在招聘过程中处于“买方市场”地位,可以采取“应急性招聘人才”,到外面单位临时去“挖墙脚”,但如一味追求招聘的功利性,只能导致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高职毕业生虽然没有工作经验,但用人单位如能投入一定成本为其提供工作培训,可以增加毕业生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对工作的投入,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3学校层面

高职院校如何使其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性,并且不被高层教育毕业生轻易替代,这将是未来中国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关键。为了不让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更容易“受伤”,高职院校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构建与市场对接的办学模式。高职教育要服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市场和社会的力量,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道路,这是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必然趋势。当前各高职院校都已普遍意识到这一点,开始尝试采取“订单式”、“学工交替”、“实训—科研—就业”等人才培养模式,这为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企业还没有真正接受学生到其生产基层参与实际顶岗实习和直接就业,也未深入到学校参与学生培养方案,所以这还需要学校因地制宜加强与当地企业的深入合作。

第二,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完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体系。当前,各高职院校以生源需求、学校条件、办学效益等情况设置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的失衡。为此,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同时,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坚持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优化高职课程体系和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第三,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就业指导不能仅是毕业生离校前的一个阶段性工作,而是一个必须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阶段的全程化的工作。学校作为传授教育的主体方,应在学生刚入校时就应开展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教育。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拥有积极、健康的择业心态,学校还需加强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第四,采取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创业教育,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创业能力。通过创业教育提高创业能力,不仅可以改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还可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4毕业生层面

高职毕业生是就业的主体,其就业的优势与劣势,主要来自于自身的素质和就业观念。为了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高职毕业生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树立适时的就业观,保持就业比较优势。就业观是影响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这里的就业岗位指的是大中城市的高薪职业岗位。如果高职毕业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专业特长、实际能力、性格气质、甚至家庭状况合理确定自己的就业期望值,树立大众化就业的新理念,确立全方位性就业和阶段性就业的新观念,就业机会还是很多。

第二,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增强就业竞争优势。高职毕业生不仅要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自我基本工作能力,还需特别强化自身专业技能。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基本理論知识和专业技能,是高职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也是用人单位挑选毕业生的关键标准。

第三,加强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应对就业的外部威胁。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职学生刚入校时就应精明地盘点自己手头的资源(如信息资源、专业知识资源、专业技能资源等),认真思考“我是谁?我想从事何种职业?为获得这种职业我将做什么样的准备?我该怎样去寻找工作岗位?怎样去适应市场要求的变化?”等这一系列问题,才能在就业时从容面对所遇到的一切难题。

第四,树立创业意识观,开拓就业渠道。自主创业,不仅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模式,更是就业的重要途径。高职学生作为积极能动的社会实践主体,也应树立创业意识观,大胆开创自己的事业,努力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教育部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21121174009421&cata_id=N002

[2]黑龙江新闻网“最难就业季”高职“订单班”就业百分百,http://wwwhljnewscn/fou_jiaoyu/2013-05/28/content_2011180htm

[3]新华网关于改革教育结构、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建议,http://newsxinhuanetcom/food/2013-03/04/c_124412054htm

[4]中国网合肥市2013年度重点单位人才需求目录,http://newschinacomcn/live/2013-05/16/content_19986871htm

[5]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M〕,2012(6)

[6]刘晓筝“以人为本”解决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就业难问题[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6)

[7]彭振宇,马必学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之道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7)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2012年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度课题(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意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项目负责人:王春艳)(项目编号:2012B356)。

作者:王春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产品设计与国际竞争力探讨论文下一篇: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