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团队的创建

2024-05-16

学习型团队的创建(精选6篇)

学习型团队的创建 第1篇

一、精选学习内容, 创新学习方式

践行“学习工作化, 工作学习化”的理念, 明确“六项”学习内容, 创新“七种”学习方式, 促进党员干部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 坚持在学习中感悟人生、提升境界, 在学习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一) 开展“六项”学习内容。

一是学习党的基本知识;二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是学习习近平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是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五是学习社会文化知识;六是学习岗位所需的业务知识。通过明确学习内容, 统一学习步调, 拓宽员工视野, 增长员工见识, 提升员工素质。

(二) 采用“七种”学习方式。

在坚持中心组带头学、两级机关集中学、组织培训辅导学、深入现场观摩学、精品党课教育学“五种”经典学习方式的基础上, 结合形势发展, 创新开展全员读书交流学和微信网络博客学“两种”特色学习方法。“全员读书交流学”是以基层支部为主体, 以“一人一讲大家评”为方式, 每周利用工余时间, 开展全员性读书交流活动。每周支部指定一名主讲人, 主讲人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读书目, 撰写心得体会, 在每周的读书交流会上进行交流, 其他与会人员在分享主讲人学习感悟及心得体会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延伸, 最终通过主讲人、干部骨干的正确引导或疑难解答, 达到全员对所交流书目知识的学习与认知的统一。同时各站队支部采用视频拍摄的办法, 实录读书交流全过程, 定期进行视频回放, 让员工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进一步锻炼员工的思维表达能力, 激发全员学习交流的热情。“微信网络博客学”是在新浪网开通“象牙塔书屋博客”, 通过网络上传书目介绍, 读书交流课件, 书会视频影音资料, 员工利用电脑或手机进行自主学习, 用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来武装头脑, 指导实践。

二、建设学习阵地, 打造学习平台

第二输油处开辟了职工书屋、楷模文化等“四个”学习阵地, 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 为员工深入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使员工实现了文化认知, 提升了技能素质。

一是建设职工书屋。近年来, 各站队都建成了职工书屋, 成立职工书屋读书活动领导小组, 制定读书管理制度, 配置党政历史、人物传记、文学名著、社科文教等不同类型的书籍, 还配备电视、电脑、DVD、音响等多媒体设施, 充分满足了广大职工不同知识层次、不同的兴趣爱好和要求, 提升了文化品位。

二是开辟“楷模文化”阵地。各站队建造荣誉室, 选树读书学习、建区创岗、优秀党员等先进典型。编写《向日葵小报》《先锋报》等站队小报, 培养、塑造、宣传、讴歌先进, 使员工学有榜样, 赶有目标, 不断把先进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境界内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三是开辟“文化活动”阵地。将职工书屋、党建活动室作为文化活动的主阵地, 开展以“学文化促党建”“学文化促生产”“学文化促廉洁”“学文化促和谐”“学文化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五学五促”活动, 引导员工学以致用, 开拓奋进。

四是开辟“网络学习”阵地。借助数字化建设成果, 以处网页为平台, 以支部为单元, 创建网上学习平台, 打造网上学习管理系统, 各站队员工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机登录书屋网站浏览书籍, 学习时事政策, 学习文化知识, 实现了全处职工书屋图书资源的全面共享以及员工利用手机的快速学习。

三、强化检查考核, 促进学习提升

为了确保“创建学习型组织, 打造知识型团队”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建立和完善了多项管理制度, 以制度促落实, 以管理促提升。

一是在机制上保障。明确“六项”学习内容, 创新“七种”学习方式, 既为基层员工学习定内容、教方法, 更为基层员工学习明标准、提要求, 有效地帮助员工解决了在学习过程中“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处党委利用每季度基础工作检查考核时机, 通过检查“六学”内容落实, 促进基层员工不断加强学习, 丰富知识。

二是在示范中推进。积极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领导干部带头讲课做课件、带头听课记笔记、带头课后写心得, 带头交流讲体会, 言传身教, 指导帮带基层员工深入开展学习, 渐进提高。

三是在效果上检验。为检验广大干部员工的学习成效, 通过网上学习平台, 展评学习课件, 展评学习笔记, 展评心得体会, 各党支部相互评选, 相互查缺补漏, 相互帮促提高。

思想指导行动, 学习提升素质。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 打造知识型团队”活动的有效开展, 员工的学习氛围不断增强, 员工政治理论、思想道德、认知能力、是非观念、技能水平不断提高, 队伍精神面貌、团结进取氛围与相互协作能力不断提升, 有效地促进了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的稳步开展。

摘要:本文介绍了该单位培育党员带头学习、自觉学习的意识, 有效提升团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创建学习型团队 第2篇

——十堰电信10000号创学习型团队纪事

2003年是十堰电信的改革之年,发展之年,也是十堰电信10000号的诞生之年,可以说它是伴着BPR推广实施而成长,因此从成立之日起,创学习型团队就成为10000号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十堰电信10000号拥有员工52人,平均年龄不足23岁,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总体比例的70%以上,更有不少员工在进行业余学历学习。这是一个综合型的业务咨询处理部门,每天的新业务、新技术层出不穷,要做好服务就必须要有强烈的学习意识,创建一个学习型的团队。在10000号大家自觉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把团队看成施展个人才能的理想平台,不过多追求个人的经济回报。每一项部门建设工作永远是大家集体参加与,共同讨论大胆追求,以创造良好的团队业绩做为个人理想的实现。

45岁的杨师傅原本从事电报收发工作,来到10000号后开始改做后台工单处理工作,与原专业差距很大,但他仍自觉吸取新知识,积极开展横向学习。不光是他,全中心52个 员工中70%以上拥有大专学历,不少员工还在继续学历学习,人人坚持每日专业技术学习和兴趣知识学习,两年来十堰电信10000号以“每天前进一步,永远真诚服务”为目标,扎实稳进的开展学习创建活动,以学习来提升服务。

一、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10000号创学习型团队讲究对知识的学习累积,更重视引导员工自主自觉学习。没有好的学习榜样,就无法创建一个学习型的团队,无论部门主任还是10000号班长,始终将工作当作学习的过程,向书本、向他人、向实践学习,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她们一方面充分利用10000号平台建立了业务知识库,定时将最新业务信息以对话模板的形式整理入库方便查询学习;另一方面对于员工中积极好学的,班长总会实时提出表扬,每月学习考试中前三名的员工均会得到不同的奖励。此外她们主张给优秀员工更多锻炼和发挥特长的机会,给予她们各种进修锻炼机会,通过进修提高个人服务水平,以传帮带的方式带动其他员工共同学习,形成了一股比赶超的学习氛围。2003年10000号曾先后派出9名员工到武汉参加客服技巧培训,其中就包含了3名聘用工,聘用工带聘用工,让大家看不到距离只看到榜样,从而促进了员工学习的积极性。

为更好的营造氛围,10000号设立了专门的培训室,鼓励员工充分利用培训室学习,讨论,提倡知识共享、经验共享。员工们读到好书、有了难题的处理经验都会在此交换意见,在10000号可以看到人手一个笔记本,厚厚的笔记上记载着她们日积月累的心血,每一个新业务,每一次处理经验都是日后优质服务的保障。

二、健全的学习制度

在10000号工作就是学习,学习也是工作。因此10000号规定每半年会举行一次大型集中培训,针对电信基础业务知识进行“大回炉”。大型学习由于周期长、内容广缺乏一定灵活性,因此她们又将周培训计划与班前班后会结合起来,每周至少开展1-2次业务培训,各营销政策则利用班前会及时传达到每个人。连每周一晚的班会时间学习都是占有一半的时间,通过对每周的质检情况的通报,对发现的问题分类讲解更正。为了使学习能融入到工作中,她们总是见缝插针学习业务,不论是班前会还是话务间歇,只要有机会总能听得到一问一答的业务抽查对话。

光学不练不行,光惩不奖也不行,因此每个月10000号里都要开展一次小型的练功比武活动,业务考试、上机操作、录音监听一样都不少。不论是每月考核还是平时质检,每次考核结果都会通过培训室的墙报如实反映出来,对优秀员工不仅给予一定金额的物资奖励,更将考试成绩作为星级客户代表的基本标准,吸引员工认同考试。连续1季度考试成绩低于最低标准的员工则自动降为实习生,再考核后方可上岗。

三、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10000号50多名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3岁,这些活泼、热情的年轻姑娘们多数刚走出校门,潜意识里对学习报有一定的抗拒心理。适当业务学习压力会促进她们积极学习,压力太大则会适得其反。因此在培训中十堰电信10000号更注重技能技巧的培训,尊重客户代表的学习感受和要求,根据她们的需求制定培训计划,以活泼互动的形式开展学习培训。

她们的培训采用内培及外聘方式,一边邀请对口部门的专业人员指导讲课,一边大胆鼓励内部员工走上讲台讲课,通过边学边教的方式,这样不仅调动了员工学习积极性,更在内部逐渐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培训队伍,10000号也通过这种方式发掘了属于自己的内训师。

十堰是山区本地人普通话发音经常容易前后鼻音不分,普通话不标准方言味很浓,针对这一情况在征求客户代表们的意见后,她们将市电视台主持人马老师请来边听录音边指导。在与客户代表的沟通,内训师了解到客户代表对如何处理棘手问题感到头疼,针对这一问题,内训师经过查阅大量资料,总结出一套客服对话模板,指导客户代表如何面对各类疑难问题。10000号的工作看似简单,但对人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很高,高压力的工作和高强度的培训经常会影响客户代表的情绪,进而影响服务质量。2005年下半年开始,她们在培训过程中开始适度增加有关心理承受能力的培训,和介绍如何缓解压力的方法。这些培训内容因与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深受客户代表的欢迎。

创建学习型组织 打造知识型团队 第3篇

关键词:创新思路 创新机制 创新载体

近年来,北兴农场工会认真贯彻落实《黑龙江省职工素质工程第二个五年规划》,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为抓手,以提高企业和职工的学习力、创新力和竞爭力为愿景目标,大力实施职工素质工程,为“强工、兴城、优农”、实现垦区百年梦想积蓄了正能量。2012年,农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6亿元,人均收入2.38万元。农场和农场工会先后被授予“全国扭亏增盈先进企业”、“中国重信用企业”、“中国绿色农业科技示范区”和“全国职工书屋”“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全国农林水利系统模范职工之家”、“首届黑龙江省职工读书学习优秀项目”等荣誉称号。

一、创新思路,构建学习体系。一是明思路。确立了“教育先行、立体实施、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工作思路和“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主抓、部门配合、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树理念。树立了“学习是生存”、“终身学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学习也是管理”、“提高学习力,增强创新力和发展力”的理念。三是建体系。根据不同层面,构建了以学习型机关为龙头、以学习型行业为牵动、以学习型社区为核心、以学习型企业和管理区作业站为重点、以学习型家庭为基础、以学习型职工为细胞的社会化学习型组织和学习体系。通过专题学习,转变作风,强化服务,推进了学习型机关建设;通过组织农、林、畜、工等行业培训,实现了行业与市场的互动效应,推进了学习型行业建设;通过扁平化、弹性化、持续化的学习,推进了学习型企业建设;通过完善职工学校和“北大荒职工书屋”等学习教育阵地,推进了学习型社区建设;通过科技和技能培训,打造家庭农场、家庭牧场、家庭林场“三场”建设,实现“共同富裕”,推进了学习型管理区、作业站建设;通过开展“重家教,以德立家;学法律,以法护家;学科技,科技富家;读好书,文化兴家”等活动,提高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和幸福感,推进了学习型家庭建设;通过“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全力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职工队伍,推进了学习型职工建设。

二、创新机制,增强学习动力。一是目标创新。通过“三项教育”和“三创”活动,在职工中推出致富实效型、样板示范型、创新发展型、技能转化型、骨干带动型五种学习典型模式,从而带动全民的学习与实践。共选树“一旗四杯八户”典型42个,“创争”先进企业和个人246个,“五星”新市民56个。“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种粮大户”、“黑龙江垦区奥运会火炬手”农民企业家肖亚农率先领跑,“全国种粮大户”管遵平、吴国富双轮驱动。二是管理创新。建立人才竞争机制,通过上岗竞聘、尾数淘汰方式,使360余名专业人才脱颖而出。三是机制创新。与七台河市农村信用社联合开展“信誉户”评选活动。通过全方位培训,351名“信誉户”成为职工群众的信用标杆和黄金客户。几年来累积从信用社贷款3.6亿元,实现了职工、农场、信用社“三赢”目标。为此首都大学学者在改革开放后首次走进北大荒走进北兴,感知市场经济与信用经济在新时代农民身上的完美结合。

学习型团队创建材料 第4篇

首先,我代表XX部,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一直以来给予的关心和支持!

XX部,成立于2001年。现有员工10人,平均年龄不到32岁,其中研究生2人,本科8人,4人研究生在读,是一支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年轻团队。先后荣获2004XXXX先进集体,2005XXXX安全生产先进集体,2005XXXX先进部室,2006XXXX安全生产先进集体,2007XXXX安全生产先进集体,2008省公司安全生产先进集体,2009-2010XXXX先进党支部,2010年XXXX党员示范窗口等殊荣。

推动XX部积极进取的动力是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景——“管理标准,作风严谨,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管理标准,就是严格按照标准化管理和标准化作业的基本工作思路,通过系统思考,实现管理从严。

作风严谨,就是办事认真,一丝不苟,勤奋好学,精通业务,强化管理,提高效益。

内强素质,就是通过标准化管理系统的建立,一线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自我约束能力,提升员工整体素质。

外塑形象,就是通过标准化整治,实现生产活动的可追溯性,系统规划企业外部形象,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

XX部一直坚持利用部门周例会等机会,进行学习型团队的宣贯和理念导入,从员工的个人愿景中提炼出团队的共同愿景,形成创建学习型团队的共识,营造全员学习氛围,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学和用紧密结合,建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体系,实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一、正本清源,解码创新,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

XX部从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完善基础资料、规范日常管理行为、提高员工素质、发挥团队精神等方面入手,按照相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结合工作实际,充分发挥生产管理骨干的解码创新能力,积极推进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作业、标准化整治、标准化装备。

1.标准化管理。XX部在认真研究生产班组的日常管理行为的基础上,从理顺班组管理流程、规范基础资料等方面入手,编制各生产班组管理标准、车间科室各专业管理标准和企业部门各专业管理标准,已组织编制完成12项班组管理规定,2005年,XXXX变电运行班组标准化管理获省公司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2007年省公司正式以XXXX班组管理标准为模板,编制《XX省电力公司生产(各专业)班组管理标准》。班组管理标准使一线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工作任务,培训计划,考核内容等,是真正意义上可操作的规程,大大简化了一线班组负担,使其回归安全生产本身,大大提高了设备维护水平。

2.标准化作业。2003年以来,XX部积极探索安全生产管理的新机制和新方法,深入推进标准化作业,构建安全生产常态长效管理平台。通过先“僵化”,再“优化”,后“固化”的过程,确保了标准化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经过长期实践、不断总结,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变电运行和变电检修现场作业标准,形成了以“设备巡视标准化”、“定值核对标准化”、“设备验收标准化”、“交接班标准化”、“倒闸操作标准化”、“现场培训考核标准化”、“施工作业标准化”、“设备定期轮换及试验标准化”等为主体的变电运行、检修标准化作业体系。

3.标准化整治。2005年以前,基层班组的工作环境普遍较差,房屋漏雨、办公设施陈旧、物品摆放杂乱等情况大量存在。2008年,在前期标准化整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XX部全面推广《生产系统视觉识别应用标准》,统一规范了企业标志、办公环境标识和生产专业标识,对办公场所、库房、变电站等进行标准化整治,扭转了一线班组生产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实现了人和环境的良好互动,有效树立了生产班组员工荣誉感和自豪感,使其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公司标准化建设中。

4.标准化装备。XX部从“简化、规范、可持续”三方面综合考虑,结合生产单位具体实际,对生产维护设施进行统一配置、管理和维护。创造性地成功设计电力标准化作业工器具箱和标准化操作车,将检修工器具、安全工器具、备品备

件等集中规范放置于操作车中,极大的节约了员工实际工作时间,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二、积极变革安全生产组织模式,主动适应现代智能电网发展要求

XX部积极思考、转变观念,在公司领导的帮助和支持下,充分发挥集团化优势,全面优化安全生产组织模式与管理方式,创造性地成功实施了集中检修和变电站集群监控。

1.集中检修。在对变电站待检设备进行状态评估的基础上,统一指挥、超前谋划、统筹安排,选择检修“天窗”时机,实行全站停电或某电压等级设备全停,采取“大军团作战”方式,集中人力、物力,全面实施集中操作、集中检修、集中验收、集中管理,在短时间内完成以往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检修工作,实现安全、效率、效益的完美统一。

2.集群监控。随着通讯光纤化、计算机处理能力高速化、存储大容量化、信息网络宽带化技术的飞速进步,传统的“集控站”式变电站无人值班建设运行模式已不适应大电网、大生产的需求。XX部按照集中管理、分区监控的原则,调整生产组织模式,实施监控与操作分离,设立市级统一的集群监控中心,取消各区县监控职能,在各区县只设立操作中心,从而实现变电运行管理的集团化、专业化、集约化。

三、以人为本,强化培训,以赛促学,不断提高专业人员技能水平

1.强化培训。人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坚持把科技进步和提高队伍素质放在特别重要位置,加快教育培训发展,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取得优势,保证安全生产。XX部积极争取资金,协调部门,先后建立了输电线路培训基地、配网检修培训基地、变电运行培训基地、继电保护自动化培训基地以及变电检修培训基地。2005年至今培训基地共举办23期技能培训班,培训747人次。通过改善培训条件,强化生产人员技能培训,努力培养一支理论扎实、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专业化队伍。

2.以赛促学。XX部充分利用完善的培训基地,先后举办了XXXX输电线路检修、变电运行、继电保护技能竞赛,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竞赛,XXXX各专业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激发了员工的学习热情,将XXXX变成人人爱岗敬业、个个争当能手的竞技场,大大提高了公司检修、运行技能水平。

四、树立典型,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XX部始终把典型引导作为推动大家自觉学习的动力,培养出了一大批专业技术骨干,XXX同志就是其中典型模范之一。2008年南方冰灾,XXX作为技术负责人积极投入到援助乐山电业局500kV普洪一线的抗冰保电工作中,历时7天,圆满完成了省公司交予的任务;“5.12”汶川大地震,震后第二天,XXX就冒着余震的危险奔赴德阳参与抗震救灾工作,在6天的时间里,圆满完成了110KV香山站、龙桥站的电力设施抢修工作;一个月后,XXX又赶赴卧龙特区参与电网恢复重建工

作,在二十多天的时间里共抢修10kV线路23km,配变8台,编制卧龙特区电网规划,圆满完成了卧龙特区的电网恢复抢修工作。XXX同志技术精湛、踏实肯干、任劳任怨,先后荣获2002年“XXXX青年岗位能手”,2005年XXXX“先进生产工作者”,2005年省公司“青工安全生产先进个人”,2006年眉山市人民政府“保护电力设备先进个人”,2007XXXX“生产人员培训先进个人”,2009年省公司“生产技术管理先进个人”等称号,所管辖的线路专业更被评为XX省电力公司“线路管理先进单位”。

五、积极推广应用新设备、新技术,提高电网装备水平

随着电网快速发展,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矛盾日渐突出,XX部积极牵头,充分应用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成熟的新技术。加大了GIS设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力度。积极推广应用等电位带电作业,成功开展了220kV等电位更换合成绝缘子工作,迈开了XXXX自成立以来在带电作业方面等电位作业关键的第一步。推广应用先进的雷电定位监测技术、GPS定位系统等技术,提高线路故障查找准确性。通过这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眉山电网装备水平,电网安全运行有了极大提升。

总结过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XX部将继续在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关心、支持下,以创建学习型团队为重要契机,主动学习、积极进取,不断提高员工素质,提升团队实力,为XXXX电网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如何创建最佳团队 第5篇

牛津大学人类学家罗宾·邓巴通过一项研究认为,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城市或农村,人脑认知能力限制特别物种个体社交网络的规模。在移动互联网经济时代,这个数字大概是150人,这个数字也被称为著名的“邓巴数”。邓巴数还指出,尽管在这个比较稳定的群体中,人类最亲密、频繁交流的人数只有“可怜”的7人。

在现实世界中,下至应急临时决策团队、大型企业决策部门,上至国家政治权力核心,7人往往是团队决策中最有效率的人数。在非正式组织中,小规模团队也能成为个人成长和领导力发展的最佳平台,《真北》一书的作者比尔·乔治把这种团队称为“真北团队”。

比尔·乔治是哈佛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曾担任过美敦力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在他的领导下,美敦力公司的市值从11亿美元增长到60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35%。比尔·乔治还是最佳商业书《真北:125位全球顶尖领袖的领导力告白》一书的作者之一,除此之外,他还著有《真诚领导力》、《找到你的真北》、《卓越领导的七项修炼》三本书。

最近出版的《真北团队》一书继承了比尔·乔治首创的真北理念,然后从领导力方面向团队建设方面发展。在这本书中,作者先提出“真北团队”的定义:真北团队是由6-8人组成,成员定期会面,共同分享个人面临的挑战,并讨论各自生活中的重要问题。显然,作者最初的旨意并不是把真北团队应用于正式团队学习之中,更强调真北团队对日常生活的作用。

本书的第二章,作者认为,真北团队可以为个人生活与所在组织之间架起坚固的桥梁,为领导力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根据众多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结合真北团队的宗旨,真北团队可以从人类的需求和动机、情商理论中实现个人成长和领导力发展。作者根据丹尼尔·戈尔曼的情商理论,得出,自我认知是情商的关键要素,自我认知可以具备三个条件,即施展领导才能、反思自己的优缺点、分享经验并获得真实反馈的群体互动。自我认识可以让人自我同情,导致自我接受,最终达成自我实现。

从本书的结构上看,作者更侧重于如何创建真北团队,而团队和企业、产品一样,同样具有生命周期。作者根据布鲁斯·塔克曼的团队理论,重新提出团队生命周期的5个发展阶段,即组建、规范、风暴、高效和重组(罗宾斯的《管理学》中,群体发展的五个阶段是:形成、震荡、规范、执行和解体,显然真北团队是个不断重组的过程)。但真北团队与其他生命周期并不一致,真北团队的生命周期不是一脉相承,也不是层次递进,而是实时出现不同阶段,如商量成员加入标准的组建阶段,可能就会引发一些早期的争论(风暴阶段)。

组建团队,首先是选择成员,然后成立团队会议,提出议题,下一次分享各自的生活故事。真北团队可以有三种成员领导方式,即成员轮流主持、专业人员主持和成员专人主持。规范阶段,制定团队规范、建立合适的团队氛围、强化团队的其他规则。风暴阶段,团队间的矛盾冲突,分析阻碍团队有效运作的典型风暴问题,定期反饋,开诚布公地谈些问题。高效运作阶段,探讨高效团队运作的8条关键因素。重组阶段,分析重组真北团队的常见原因,制定重组计划,必要时解散团队,再重新组建新团队。

最后,笔者必须强调的一点是,比尔·乔治笔下的“真北团队”是在以成熟美国沙龙文化氛围下成立的,尽管西方的沙龙文化早已渗透到一些国内咖啡馆、书店,但类似于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所言的“细胞型教会组织”小型团队在中国并不成熟。因此,在国内创建真北团队,必须考虑城市的文化氛围、成员的受教育程度、成员的工作性质等等因素。

学习型团队的创建 第6篇

【摘 要】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建专业特色,培养能生产服务于一线、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其核心是专业建设,专业建设的核心是课程体系整体改革,课程体系整体改革的核心是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创建专业创新团队,可提高专业教师整体的教学科研水平,为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促进专业内涵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专业创新团队 职业教育 专业内涵

随着职业教育春天的到来,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深化教学改革,创建专业特色,培养能生产服务于一线、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是每一位分管教学工作的人员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2008年3-7月,我很荣幸地被派往北京西城区外事学校进行挂职学习,收获颇多。专业创新团队建设是他们学校的一大特色。2007年,他们学校“饭店服务与管理”这一专业团队经过长期的培养锻炼,凭着专业师资力量强,教师学历水平标准高,教育教学效果好,培养的学生讲究礼仪、技能高、素质高,并且专业发展具有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创新思路,因而在众多参评团队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北京市专业创新团队”称号。在创建专业创新团队过程中,学校不断探索团队建设的新模式,引导各专业、各学科形成以专业组长、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学习型、研究型的专业团队和学科团队,提升了各专业、各学科教师的整体水平,促进学科带头人的成长,大力推动了学校的专业发展。学校计划在往后的两年内,创建两支校内专业创新团队和学科创新团队。这一做法给了我极大的启发。

我们都知道,职业学校的核心工作是专业建设,专业建设的核心工作是课程体系整体改革,课程体系整体改革的核心工作是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专业创新团队的建设,对调动所有积极的因素,团结一切力量,对提高专业教师整体的教学科研水平、专业的发展、内涵的建设、学生技能的培养等方面都能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所以我选择了创建专业创新团队,推动职业教育的专业内涵发展这一课题作了如下的探究。

一、什么是专业创新团队

首先,它必须有团队精神。也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奉献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指团队的成员为了团队的整体效率和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团队精神是高绩效团队中的灵魂,是成功团队身上难以琢磨的特质。在强势团队中一起工作的人们会觉得心情比较舒畅,干劲也很足,大家的协作性很强,能够创造出一些使人感到骄傲的业绩;在弱势团队中人们觉得钩心斗角的情形较多,心情压抑,没有成绩,没有战斗力。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有团队精神的团队,团队成员的个人智商可能是100,但加在一起的团队智商可能会达到150甚至更高;而反过来,缺乏团队精神的团队,即使个人智商达到120,但团队组合到一起的智商只有60到70。

其次,它必须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

(1)创新意识包括四方面:

①创造动机。它是创造活动的动力因素,能推动和激励人们发动和维持进行创造性活动。

②创造兴趣。它能促进创造活动的成功,是促使人们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

③创造情感。它是引起、推进乃至完成创造的心理因素,只有具有正确的创造情感才能使创造成功。

④创造意志。创造意志是在创造中克服困难,冲破阻碍的心理因素。它具有目的性、顽强性和自制性。

(2)创新意识的主要特征:

①新颖性。创新意识或是为了满足新的社会需求,或是用新的方式更好地满足原来的社会需求,创新意识是求新意识。

②社会历史性。创新意识是以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需要为出发点的,而这种需要很大程度上受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在阶级社会里,创新意识受阶级性和道德观影响、制约。人们的创新意识激起的创造活动和产生的创造成果,应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服务;创新意识必须考虑社会效果。

③个体差异性。人们的创新意识和他们的社会地位、文化素质、兴趣爱好、情感志趣等相应,它们对创新活动起重大推进作用。而这些方面,每个人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对于创新意识既要考察社会背景,又要考察其文化素养和志趣动机。

二、创建专业创新团队的重要意义

专业创新团队合作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并且会自动地驱除所有不和谐、不公正的现象,同时会给予那些诚心、大公无私的奉献者适当的回报。如果团队合作是出于自觉自愿的,它必将会产生一股强大而且持久的力量。团队精神是一个集体的精神支柱。离开这个精神支柱,这个集体就是一潭死水,就毫无活力,毫无竞争力可言。有团队协作精神、配合默契、有凝聚力的优秀团队,就犹如猛虎添翼,所向披靡。

首先,专业创新团队对于集体凝聚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是团队精神的最高境界,这是从松散的个人集合走向团队的最重要的标志。良好的团队精神就成为一面旗帜,它召唤着所有认同该团队精神的人自愿聚集在这面旗帜之下,为实现集体和个人的目标而共同奋斗。

其次,专业创新团队还起着激励作用。对许多企事业单位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员工总认为自己的努力与付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所谓回报,并非仅限于加薪或晋升,他们最需要的是别人的认可与肯定。良好的团队精神充分尊重团队成员,赋予团队成员具有价值的角色,倾听其心声并且充分肯定他们的每一分付出。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团队成员深植于内心的活力与使命感,对团队成员的行为有着重大的激励作用。

再次,专业创新团队能始终站在职业教育的前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运用职业教育的人才观、课程观、教学观,来改变传统的课程体系,包括教育思想、办学理念、课程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教学管理、考核与教学评价等一系列问题的改革和探索,专业创新团队为培养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提供保障,对专业的建设、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三、如何创建专业创新团队

首先,加强对专业创新团队领头人的培养。团队领头人是本团队的管理者,也是团队的学术业务领头人。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只有一名德才兼备、素质高、能力强、勇于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领头人,才有希望带出一个创新团队,推动职业教育的专业内涵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培养一名专业创新团队领头人,他(她)必须符合如下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身体健康,年富力强;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熟悉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及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及规律,有突出的专业成果;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长期在教学科研一线工作;具有对本领域工作的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性思维,能够带领本创新团队赶在专业发展的前沿;具有较强的指导能力,培养高水平创新团队的能力。

其次,努力打造团队精神,强观念、定目标、抓执行、多活动。让团队的每一成员都清楚地认识到团队精神必须强化五个方面的观念:团队精神的核心——协同合作;团队精神的动力——事业目标;团队精神的基础——发挥个性;团队精神的关键——领导示范;团队精神的框架——制度保障。还要根据社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地制定专业发展的目标方向,调整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内容、教法学法,确保专业建设具有先进性及示范性。工作中提倡落实执行,拒绝推诿拖拉,自觉以全局的整体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局意图为意图,以整体效益为效益。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工作的整体性、协作性,行为制度化、规范化,才能实现整体力量的最佳效果。另外,为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要多组织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的文体活动,以培养和弘扬团队精神。

再次,努力把团队成员培养成为专业教学的“双师型”教师。近几年国家已经明确地提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数以千计的技能型的高素质的劳动者”。要实现这一目标,中职校的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必须既要有教师的职业素质,又要具备其他某一行业的职业素质。也就是说,既能像传统的教师那样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像企业中的“师傅”那样示范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且能将行业的职业知识、能力和态度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这就是职业学校专业教学中所必需的“双师型”教师。所以,作为专业创新团队中的每一位专业教师,都应该更新观念,努力学习,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发展的方向,站在本专业前沿上进行科研课题研究,具有整合开发本专业课程的能力;并且要经常到企业中进行学习锻炼,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操作本领,了解企业的文化及所需的人才结构;学习现代的教学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指导者及组织者,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灵活创新的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及技能。

最后,建立有利于专业创新团队成长的激励机制。激励是管理心理学的一个概念,主要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激励也可以说是调动积极性的过程。在学校管理中,激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成长。所以学校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师管理制度,建立奖惩、评价、培训、聘用等制度,并且让教师享有充分的权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发展的氛围,促进教师的成长。

一个专业创新团队的创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长期的、不懈努力的发展过程;也不是某个人的事,是一个团体众人的事。所以大家必须统一思想认识,统一行动,统一布置,齐抓共建。在创建过程中一方面教师综合素质、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另一方面专业的教学、专业内涵的建设也得到不断的发展。只要职业学校建设好各专业创新团队,就能推动专业内涵的发展,培养的学生就能立足于社会建设的各行各业,成为合格的劳动大军,这就是我们职业教育的成功。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为打好未来三年的“职业教育攻坚战”而共同努力,共创辉煌。

上一篇:经历一生下一篇:企业估值的误区论文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