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可可风格范文

2024-06-07

洛可可风格范文(精选8篇)

洛可可风格 第1篇

关键词:洛可可,动画风格,长发公主,凡尔赛玫瑰

动画是对视觉形象美的一种追求, 所有具有艺术气息和美学感受的事物, 都是动画模仿的对象, 从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白雪公主》上映至今, 影视动画跨越了75个年头。从迪士尼的最初的动画开始, 新样式的动画风格不断的涌现, 特别是在进入九十年代以后, 数字技术的应用让影视动画的效果在短短十几年期间有了飞跃的发展, 数字动画从无到有, 传统的二维动画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以美国为首新涌现的三维动画也已经成为动画电影的主流。各类动画的不断涌现反应出整个影视动画艺术的快速发展, 以及随之而来的美术风格的迅速分化。洛可可风格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 最初是为了反对宫廷的繁文缛节艺术而兴起的。它以上流社会男女的享乐生活为对象。洛可可风格使美化妇女成为压倒一切的艺术风尚。它一方面不免浮华做作, 缺乏对于神圣力量的感受;以法国式的轻快优雅使绘画完全摆脱了宗教题材。愉快亲切、舒适豪华的场景取代了圣徒痛苦的殉难, 从而在反映现实上向前大大地迈进了一步。洛可可艺术主要表现在建筑和绘画上, 代表建筑为法国巴黎苏比斯府第, 代表画家为布歇、弗拉戈纳尔等。除了建筑和绘画, 洛可可风格在雕刻和一般的家饰设计上也被广泛的运用。

“洛可可ROCOCO”这个字出自法文的“rocaille” (装饰墙壁用的贝壳状花纹图案) 。从这个语源可以知道, 洛可可风格设计的基础源自于自然形态, 参照着大量的幻想感设计出不规则或者不对称的设计图案, 打破文艺复兴以来左右对称的原则, 平面舍弃正方形, 长方形, 代之以椭圆, 八角形, 以“不自然”的方式组合花纹图案, 又使用大量舞蹈般的弯曲线条, 表现自由奔放, 优雅轻快地美感。色泽偏好粉红和天蓝, 也常用白色和华丽的金箔。动画在追求视觉形象美的时候, 不可避免的要对现实世界进行临摹, 动画是一种艺术创作, 需要摘取现实生活中最具有艺术气息和美学感受的事物, 洛可可风格自然饱受动画设计师的欢迎, 日本动画片中经常有大量的对洛可可风格的借鉴, 在大部分少女唯美动画中, 洛可可风格式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其中日本漫画家池田理代子的长篇动画片《凡尔赛玫瑰》正是其中的代表, 该片描述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王妃———奥地利公主玛丽的一生的主要经历。这个时期正处在欧洲洛可可艺术风格的繁盛时期, 画家虽然是日本人, 但是对洛可可艺术风格的特色把握的十分准确, 作品中无论是服装还是装饰风格都体现了比较典型的洛可可艺术风格。公主玛莉·安东妮德, 在各种场合中穿着的礼服款式基调遵循着洛可可风格的服饰, 大量采用花边, 褶皱, 洛可可花纹, 蕾丝等古典工艺的元素。特别是公主作为皇太妃的时候同伯爵夫人争奇斗艳的过程中大量着装的各色服饰, 皆是洛可可风格服饰的集中体现。该片注意各层次的角色分别有符合身份的服装, 使角色更逼真, 虽然十八世纪的男性比起女性更显得朴素, 那时男人身穿马夹马裤。马夹由段子或丝绒面料做成, 有口袋和长袖, 并装饰有风景花纹, 动物图案的刺绣, 用金银, 陶瓷釉作为扣子。敞开的马夹只有上面几个扣子是扣着的, 露出里面镶有花边领的衬衣, 领子系成围巾形状。马裤穿到膝盖, 下面配有镶嵌花边的丝袜。这样繁琐的服饰风格在这部影片中都有大量的体现, 比如路易十五以及奥斯卡父亲的着装, 既体现了身份及地位, 也对故事氛围起到了陪衬烘托的作用。不仅仅是在服饰上, 故事中出现的建筑背景, 道具风格也忠实的参考了洛可可和巴洛克的设计风格, 比如故事中城堡内的装饰大部分以白色或天蓝色为底, 利用花朵, 草茎, 海浪, 泡沫等作为装饰的图案, 大部分都采用金色作为表色。善用的形状绝大部分是弧线或者S线, 尤其善用漩涡, 山石作为装饰题材, 卷草舒花, 缠绵盘曲, 连成一体。

洛可可风格 第2篇

关键词:家居设计论文发表,发表现代家居设计论文,创意家居设计论文投稿

随着世界多元化的发展,家具的设计也出现了多样化的特征,中西合璧是红木家具发展趋势之一。如何设计出包含西方设计又有中国审美的红木家具是一项符合当代需求和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以洛可可风格为例,主要论述造型特征和装饰特征在中国红木家具当中的应用,以其欧式风格在红木家具中的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并了解法国洛可可风格与中国风设计的关联。

洛可可风格和中国红木家具之简述

洛可可艺术是18世纪产生于法国、遍及欧洲的一种艺术形式,盛行于路易十五统治时期,该艺术形式具有轻快、精致、细腻、繁复等特点,其形成过程中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有人认为洛可可风格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洛可可艺术以其极度华丽纤细的曲线著称,相对于巴洛克艺术的庄严、豪华、宏伟的特征,洛可可艺术则打破了艺术上的对称、均衡、朴实的规律,以复杂自由的波浪曲线线条为主,室内装饰多用镶嵌以及许多镜子,形成一种华丽轻快、优美雅致、闪耀虚幻的效果。这样形成了洛可可艺术缺少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文明的主旨,仅以外形富丽堂皇,装饰精巧奇特,以有意不对称见长,以复杂的曲线著称的特色。

洛可可家具风格实在巴洛克家具造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式的家具形式。它吸收并夸大了曲线多变的流动感,大量采用C型,S型曲线,以复杂的波浪曲线模仿了贝壳,岩石的外形,致力与运动中的纤细与华丽,强调使用中的轻便与舒适,打破了对称的格局,并以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形象作为主要装饰语言,叶子和花交叉错穿插在岩石和贝壳之间,外形轮廓不规则的形式遮住了传统的结构,熟悉的雕刻形式与令人耳目一新的图案有机的统一在一起。而这些富于想象的成分在这种并不实用的结构基础上是极其成功的,镜台,半圆狭台等家具的外轮廓都变得极其夸张,但橱柜、椅子和桌子的结构形式,都还是以矩形基座为基础的,形成了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常见的装饰图案有:植物类,如小花叶,球花、系有丝带的小花束、花形优雅的花篮,玫瑰花等;古典乐器类,如小提琴、方孔竖笛等;打猎和捕鱼等生活题材,如弓、箭、火炬和女牧羊人的草帽;神话故事题材等。

一般来说,洛可可家具主要强调表面的装饰设计,以使人们的眼睛不去注意那些矩形的连接部分,另外,还发展了青铜镀金、雕刻描金、线条着色或镶嵌花线与雕刻相结合等装饰手法。所有这些做法都致力于追求家具本身的纤巧与华丽,强调适用中的轻巧与舒适,以均衡代替对称,形成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新艺术风格。这类家具都以青白色为主要基调,在此基础上以雕刻件、金色的自由曲线、贴金彩绘的浮雕进行装饰和点缀,这种精雕细作的家具构成了现实社会自由、轻松、浮华绚丽生活场景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关于红木家具的概念和定义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产业界,仍有不同的解释和规定。为了保证消费者权益,明确企业的责任,相关机构出台了相应的标准,如《红木》标准、《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现在大致认为红木家具应从材料和工艺两方面来考虑。红木家具从时间上可泛指明代以来的包括了明式家具、清代家具、民国时期西式中作的海派家具,以及当今生产的红木家具。现代红木家具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北京、上海、苏州、浙江、福建、广东传统产业的红木家具得到恢复和扩张外。现代红木家具的发展趋势大致分为以下几种:高仿的古典家具、现代化的新中式家具、中西结合的家具、新概念性家具。本文主要针对中西结合这一大的趋势中的一小块进行阐释,选取具有欧洲具有代表性的洛可可风格为例,与中国红木家具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设计风格。

洛可可艺术风格对中国红木家具的影响

在造型方面,可以抓住其主要的造型特点来设计出相应的家具,比如洛可可的整体造型和局部的特色以及洛可可风格的装饰和设计的元素都可以运用到中国红木家具中来。通过对洛可可风格的造型方面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才能灵活的把洛可可的风格运用到中国红木家具中来。

洛可可风格 第3篇

诚然“洛可可”风格在西方音乐历史中的名头并没有那么响,但其在绘画、建筑等领域却是最耀眼的“明珠”。从十八世纪初洛可可风格开始到十九世纪中后期的印象派,洛可可风格的影响力持续了将近一百五十年。那么,什么是洛可可风格呢?

根据《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解释,洛可可风格是“十八世纪初发源于巴黎的一种室内设计、装饰艺术、绘画、建筑和雕塑的艺术风格,但不久即为全法国,后又为其他国家(主要是德国和奥地利)所采纳。其特色是轻松、优美、高尚、风雅,大量使用曲线和自然形态作装饰。……洛可可风格的造型均呈C形和S形涡旋线,一般以不对称代替对称,色彩明快柔淡,象牙白和金色是其流行色。十八世纪三十年代,洛可可风格从法国传播到说德语的天主教地区,将法国的优美雅致同南部德国人富于幻想的特质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辉煌的宗教建筑风格。在意大利,威尼斯是洛可可风格发展的中心,集中体现在提埃坡罗的巨幅装饰画中。十八世纪五十年代,在法国,洛可可风格因其浅薄浮华而受到批评,日趋式微;到该世纪六十年代,更严肃的新古典主义运动在法国取代了洛可可艺术风格。”

由此可见,音乐中的“洛可可”风格是借鉴美术、建筑而命名的,它同样源自法国。在音乐的进行当中呈现出“洛可可”的风格特点,简言之,即在旋律的进行中增添大量装饰音,使旋律的线条呈现出C型或者S性的涡旋线,华丽、复杂的装饰音使音乐变得婉转、迂回、细腻,富有绚丽的色彩。这种创作手法不久便传到了德国,对巴赫、亨德尔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我们仍可以从亨德尔《弥塞亚》、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等名作中找到“洛可可”风格的段落。不仅如此,洛可可风格对于古典时期的作曲家,如海顿、莫扎特也有一定的影响。

细数洛可可风格作曲家,拉莫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被誉为“十八世纪法国头号作曲家”“最伟大、最法国化的作曲家”。他出生于法国第戎,父亲是当地一名管风琴师,拉莫自小便跟随父亲进入教堂聆听音乐,也正是在父亲的带领下,他较早地接受了正规、专业的音乐教育。1706年,拉莫在巴黎出任耶酥会修道院和仁慈天父堂管风琴师期间,完善并出版了第一册《羽管键琴作品》,1709年返回出生地第戎接替父亲的管风琴师一职,其间一直奔走于法国各地。1715年,拉莫出任克莱蒙大教堂管风琴师,并于1722年完成了其著作《和聲学》。《和声学》可谓和声学的开篇之作,创立了诸多和声学的基础原则,其影响力横跨整个调性音乐创作。1723年,拉莫又发表了其第二部理论著作《音乐理论的新体系》,该书同样具有极高的理论意义与价值。

拉莫对于歌剧的创作也有其独到之处。他一直被认为是法国歌剧作曲家吕利的继承者,他的歌剧十分注重宣叙调的朗诵性以及对节奏精确细腻的把握,音乐充满了矛盾冲突,具有极强的戏剧性,代表歌剧有《希波吕托斯与阿里奇埃》《卡斯托与波吕克斯》《达达努斯》等。

除了在音乐理论、歌剧等方面的造诣,拉莫的羽管键琴曲同样名噪一时。拉莫分别于1706年、1724年、1728年(1731年修订)、1741年创作出版了四部羽管键琴曲集,这些作品细腻、迂回、节奏轻快、典雅节制,属于典型的洛可可风格作品。作品大多为标题性的舞曲、乐曲及特性小品,其旋律富有装饰性,演奏技巧较前人有极大的提升。与其他作曲家不同的是,拉莫将其和声理论应用于羽管键琴曲的创作当中,在音乐进行中更加注重半音线条化的进行,扩大了调性的使用范围,大大丰富了作品的创作手法,将羽管键琴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据不完全统计,拉莫共创作了六十五首羽管键琴作品,其中流传下来的共有五十三首。

1990年,英国羽管键琴演奏家阿兰·库克斯通在拿索斯公司录制了一张拉莫的羽管键琴作品。初次拿到这张CD的时候,我就被它精美的装帧所吸引,封面选用的插图直观地体现出拉莫作品纤细、柔美、典雅节制的特点。这张CD共收录了两部羽管键琴作品:拉莫1706年在巴黎完成的第一册《羽管键琴作品》以及1728年完成的《羽管键琴新组曲》。

第一册《羽管键琴作品》为九首乐曲组成的组曲,主要调性为A小调。整部作品的布局非常传统,以一首前奏曲开始,紧接着就是阿勒曼德舞曲,这首曲子清澈,迂回的基调伴随着各种形态的装饰音,充分体现了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整部作品具有很好的统一性,结构安排十分妥帖,基本已经脱离了巴洛克以前音乐作品的即兴性特点。

专辑收录的《羽管键琴新组曲》分为两套组曲,第一套组曲为A大调与A小调,第二套组曲为G大调、G小调交替。其基本类型大致与第一部相同,在作品的最后加入了几首与众不同的特性小品。由此可以看出拉莫的羽管键琴作品基本按照古组曲的布局创作而成,其最核心的几首舞曲为阿勒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和吉格。阿勒曼德起源于德国,速度中庸,旋律从容、平和。库朗特起源于意大利的宫廷舞曲,法文为“courante”,字面意思为“流动的”。萨拉班德为缓慢的3/2或3/4拍舞曲,第二拍常为长音符,旋律富于装饰性,十六世纪初由东方传入西班牙和葡萄牙,原是一种带有色情动作的舞蹈,曾因有伤风化而遭法令禁止,但音乐留存了下来。吉格是一种起源于克尔特、存留于爱尔兰的快速的民间舞曲,最初为双人舞,在十七世纪法国的琉特琴音乐中得到推广,其特点为主调风格或带有模仿的句子,节拍为3/4、6/4、6/8或3/8拍。

洛可可风格 第4篇

——《人性, 太人性的》尼采

一、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中雕塑艺术的唯美元素

以唯美主义的观点出发去寻找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中雕塑艺术中的纯粹的美好意向。形式上从阳刚时期的巴洛克到阴柔矫饰更为繁复的洛可可, 甚至有人认为巴洛克与洛可可时期的一个标志是18世纪初欧洲瓷器使用的普及。生活当中较为笨重的银质餐具或石头塑造成型的雕塑转变为用轻薄且易碎的瓷制品来做餐具或其他器皿, 同时在其他手工艺领域也高产诸多精美至极的瓷制小雕塑, 从而也可以反映到这个风流时期的矫饰精神。

这是一种具有新艺术味道的曲线式的装饰艺术风格, 弓形的表面和流动的彼此联系着的线条使作品中有着仙境般的气质跟人与自然的美妙结合。比如贝壳、漩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 卷草舒花, 连成一体。

故作浮夸固然不是我所赞同的, 它甚至可以被人理解为一种跟风, 对奢华的上流阶层的一种纯外在粉饰的艳羡, 但洛可可风格的璀璨之处, 自有其超越时代的魅力, 终究那是个看上去具有精致审美情趣的美好年代, 单方面地这样说, 生活中总是不能缺乏信仰的, 所以, 过分夸张的矫饰竟也成了一个散发着耀眼光芒的高度。尤其洛可可风格便是这种结构脆弱的高雅文化基础上绽开的美艳之极的花朵。

二、唯美主义观点

唯美主义者坚持认为纯艺术不应该是有任何说教的因素的, 它不是作为“科学”而存在的, 它是感性的人性的“美”, 这种美是单纯的无辜的, 这使唯美主义者们如痴如醉, 奔跑在他们自己的审美领域里面。纯艺术的美, 单纯高贵的美, 他们认为“美”才是艺术的本质与灵魂, 它们无需言语, 形式已经超越了一切, 它们无需外界给予的各种外在或内省的评价与教唆, 它们高洁的远离嘈杂地藐视众生。

除此之外, 唯美主义者还提出生活应该模仿艺术而并非艺术再现生活的主张。也许, 唯有艺术能化苦难为欢乐。当然, 这个观点我也是极其赞同的, 它不算是虚构的欲望, 相反, 是身体力行的与道德说教等观念无关的存在方式。

生活模仿艺术, 生活与艺术结合, 装饰让生活更美好, 此刻, 艺术便是感性的。

三、由巴洛克洛可可艺术引发的视觉与审美的个人观点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艺术风格跟浮华二字总是脱不了关系的, 那是个美术现象绚丽多彩的时代, 它被单纯地认为成官方的高端的粉饰艺术, 尤其到后期的伟大的洛可可艺术经常显得那样轻柔与不费力气, 以至于艺术家的高超技巧不被欣赏甚至是无视, 轻松诙谐与享受生活的主题容易被观者误解为轻浮, 相反, 我觉得被称为艳情艺术的洛可可风格是社会化的大众参与的一种身体力行的行为艺术。它是唯美主义者所提倡的“生活模仿艺术”的先行者。因此我并不是很喜欢大多数当代艺术家对待艺术的个人态度, 他们总是太过于看重自己。

常常被当做艺术主题的“爱”有很多种意义, 可以用来展示压力和麻烦, 可以是指广义的情欲, 还有一种便是轻松和不经意间的, 观者也许该试着抛开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本质去欣赏这些极致的让人身心愉悦的美, 让它们进入到市民阶层的审美观念里让生活变得富有想象力。绘画、雕塑, 世界的饰物, 是来自上天的稀有礼物, 来到我们当中, 是让我们见识宇宙的美丽。

正如唯美主义者所倡导的生活应该模仿艺术而并非艺术再现生活的主张, 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杰出的艺术家创造出新的典型, 然后生活试着去模仿它。19世纪的欧洲, 艺术家一味追逐所谓艺术的现代性。王尔德反对那种文学及艺术形式的现代性, 认为形式的纯粹现代性难免趋于庸俗化。在《谎言的衰落》中, 他指出, 生活是瓦解艺术的溶剂, 艺术需要对生活原材料进行全新的翻改。王尔德通过对比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左拉等现实主义色彩很重的作家们的作品, 指出生活只是一种映像, 艺术才是真实的, “生活模仿艺术远甚于艺术模仿生活”, 其理论核心在于, 所谓美或艺术, 根本就与社会人生毫不相干, 它的发展非但不依赖生活, 相反, 倒是生活追随艺术。美的目的在于它自身, 而生活, 则“总是以其现实性破坏艺术”, 其次, 唯美主义“为艺术而艺术”的要义在于超越道德, 艺术绝非教化的手段, 美与伦理观念格格不入, 人们从事艺术不过为了培养美感, 寻求享乐。就如18世纪的洛可可艺术风行一时, 它既体现了宫廷和贵族享乐主义的艺术趣味, 又是为艺术而生活的先驱, 并有意地试图将艺术引入日常生活。

造梦师洛可可 第5篇

成立6年的北京洛可可工业设计公司已初具规模。拥有近200位设计师,高峰时期有80多个项目同时进行。洛可可深圳分公司总经理李毅超仅有26岁。2010年1月,还不满25岁的李毅超受命于公司创始人贾伟,“带着几十万块钱”来到深圳开办分公司,那时他在洛可可工作不过一年多。洛可可的不拘一格可见一斑。深圳分公司当年的销售额就突破了1000万元,预计2011年会超过4000万元。

李毅超有着与年龄不太相称的成熟。一落座,他就从公司的类型侃侃而谈开去。

“如今的企业分为四类:OEM(OriginalEquipment Manufacturing)、ODM(OwnDesign Manufacturing)、OBM(Own BrandManufactu ring)和OSM(Own SystemManufacturing)。第一类OEM厂商只能给别人代工产品,资本不多,系统也很弱小,更谈不上品牌;第二类ODM厂商有一定设计和自主权,有原始积累,有自己的系统,但基本没有品牌,这类企业以中兴、富士通为代表;第三种OBM厂商已经从做产品进化到做品牌,大的如海尔、美的,小的如朵唯、步步高手机;第四种OSM厂商最为强大,它们战略清晰、品牌卓越、系统完善,这一类是以戴尔、IBM为代表的跨国公司,中国本土几乎没有OSM公司。”

那么,设计又是什么呢?李毅超说:“设计和创意就像水,利万物而不争,无所不在,润物无声。我们就是要把设计和创意融入到这四种公司中去,帮它们不断自我突破,向设计驱动转变。”

洛可可的OEM客户已经不多了,而本土的OSM企业凤毛麟角。所以,大多数客户都集中在ODM和OBM两类。先说ODM的设计,“很多ODM企业认为自己有设计,其实那不叫设计,只能叫有限的差异化。”李毅超举了那些给国际厂商代工平板电视的本土ODM公司为例。液晶面板之类的核心零部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它们能做的只能是把电视的外观设计得更美观一点。一旦工业设计不够好看,客户的订单就明显减少。于是有的公司就找到洛可可,要求帮它们“把外壳设计得更漂亮美观一些”。而洛可可要做的就是帮这些ODM厂商寻找差异化的空间和设计。

0BM企业才是洛可可最大的客户群体。有美的这样的成熟OBM企业,也有大量如朵唯女性手机之类的小0BM企业。“中国很多大型OBM企业有一个特点——以前都很依赖渠道,渠道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于是它有很多产品线,生产大量的产品,款式风格迥异。但现在变了,它们需要所有产品线具有一种整齐划一的设计感,一套带有自己独特基因和特色的家族风格,由此去建立强大品牌。这是我们正在帮很多大型OBM企业做的事情。”李毅超说。

更能代表洛可可特色的,是为本土小型OBM公司提供的服务。这些小公司大多是整合型的,生产全部外包,靠市场营销和设计来出奇制胜。它们资源有限,却野心勃勃要做出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因此必须倚重洛可可这样可以提供工业设计、市场营销甚至供应链管理的整合型设计公司。洛可可津津乐道的“阿陀运动健康仪”“可宝指甲刀”“久安血压计”和“朵唯手机”都是此类公司。将点子变成赚钱的生意

阿陀健康仪是一个可以别在腰间、夹在袜子上的小巧计步器。无论是站立、行走、跑步或其他状态,都能清楚地计算出人体的卡路里消耗,并提供相应健康指引。与普通计步器相比,它的测量更为准确,功能也更加多样。

阿陀健康仪的专利拥有人是一位高校的博士,在获得了一笔天使投资后,博士开始四处寻找将专利变成产品的路径。但他对如何将此专利变成受欢迎的产品并无把握。2009年通过朋友介绍找到洛可可公司,希望洛可可帮助他将产品设计出来,并成为一门赚钱的生意。

这个设计是李毅超主创完成的。他介绍说,设计之前进行了很多用户调研,最后决定设计成一个可以别在腰带、鞋子、口袋上的弯曲形产品,重量轻巧,弯曲幅度大,而且没有金属部件,避免使用者在运动时被割伤。这款产品获得了2011年度德国红点产品设计大奖。获奖后,阿陀的命运改变了,被纳入了苹果公司的五大销售渠道,在欧美市场销售情况十分火热。

男一个案例是可宝指甲刀。这家公司原本是为一个韩国指甲刀品牌做中国区代理。某一天韩国人突然拿回了代理权,这家公司失去了生意。走投无路之下决定做自己品牌的指甲刀·他们找到洛可可,要求设计出一款售价约为40元的指甲刀。洛可可设计师的设计思路是,将染着亮丽颜色的小牛皮覆盖在不锈钢刀片上,手感好,又蕴含着“以柔克刚”的意味。这款产品获得了2007年德国红点奖,价格也因此水涨船高,每只指甲刀卖到了100元以上,如今已经在国内300多家商场专柜销售。

阿陀健康仪和可宝指甲刀有一个共同点:公司创始人最初找到洛可可的时候,都只有一个想法却未理清头绪,不知从何下手,洛可可帮助他们把点子落地生根,赚取了第一桶金。

给可宝、阿陀这样的创业型小公司提供服务存在很大风险。“我们对客户的风险评价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因为类似项目做多了,也知道大概什么样的公司能成功。”李毅超认为,对客户能力和诚信度的准确判断是洛可可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真正的动力,是因为“我们想真正让设计帮助中国的产业和公司提升。这当然不意味着我们不赚钱,但帮助更多的中国中小企业打造自己的品牌和品位,的确是我们的梦想和愿景。我们希望它们一开始就不要走OEM路线,而是慢慢积累和培养自己的品牌”。

咨询式设计?

阿陀、可宝这样的小型OBM公司毕竟体量小、一时半会难成气候。而朵唯女性手机这样更有实力、快速成长的本土中型OBM公司就成为洛可可利润丰厚、潜力巨大的客户群。

“品牌可大可小,但只要你不是在给别人代工,只要你对品牌有追求有梦想,就是OBM。”李毅超说,“海尔是OBM的成熟阶段,阿陀是OBM的起步阶段,而朵唯则是OBM的成长阶段。”

朵唯是一个创立不到3年的手机企业,志在“打造女性手机第一品牌”,创始人却全都是中年男性。朵唯也是一家典型的轻资产公司——生产外包,只做营销和品牌。2010年5月,洛可可创始人贾伟成为朵唯女性手机的CDO(首席设计官),并在洛可可成立了“朵唯创新中心”。在这个中心,洛可可不只是帮朵唯设计几款手机产品,而是全面规划其产品工业设计、生产开发、品牌策划、市场推广等各个方面。

譬如,洛可可的服务内容之一是帮助朵唯做好“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朵唯一年要推出十多款新手机,如何保证每个都好卖?高中低款如何分布?各上什么机型,数量多少?每一款什么时候上市,什么时候下市,什么时间段上哪一款,目标客户是谁……这些都

是洛可可要提供咨询建议的内容。

听上去有点玄乎其玄?李毅超如此解释:“的确,这些应该是咨询公司和广告公司做的事情。我们凭什么能做?因为我们有设计能力,能在前期研究的结果之上,将设计和产品落地。”

“我们的研究团队通过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判断未来某个时段可能会流行什么元素,然后投入设计和制造,到时候直接生产出来上市。比如苹果现在是iPhone4,等我的产品上市的时候,可能iPhone6已经出来了。那么我们现在就不能只加入iPhone4的元素,而要预测到iPhone6甚至iPhone7可能的流行元素。当企业真正知道它的每一个兵在战场上怎么布局打仗的时候,它就得到了更多的价值。”李毅超说。

对朵唯这样的客户进行整合设计服务是洛可可未来的大方向。按照创始人贾伟的说法,过去设计公司与企业的合作项目大都是几万元的小额合同。洛可可采用整合型设计战略,把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甚至产品制造等环节整合进来,称之为“导入设计战略”,一个项目就能签约几百万元。去年洛可可专门成立了高端服务事业部,针对高端客户组成一对一的服务团队。

用什么支撑全产业链

洛可可要走这样的“整合创意设计”之路,其背后的系统、资源和能力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支持呢?目前看来,相应的管理支撑主要是两项:其一,在每个分公司都建立的设计研究中心,以此保证服务专业化、效率最大和成本最低;其二,自行设计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我们每个分公司都有自己的设计研究中心。研究员们基于每一个项目或产业领域来做研究。我们帮客户做行业趋势、客户和市场分析,然后确定它差异化的立足点,以及市场区间所在。我们还会对用户进行一些调研和访谈,提供大量定性的分析,再结合客户自己购买的一些行业报告和数据,给出我们的建议和设计方案。”李毅超说。

李毅超把设计研究中心的分析和研究形容为“金字塔”,分为不同层次:最底部是单个产品分析,比如客户对某个产品的感受是什么,某产品的设计元素中哪些好哪些不好;往上是行业趋势研究,企业产品线规划(P1)、(包括PI的各个数据库,如行业分析数据库、用户使用、流程数据库、工程、色彩材料和表面处理数据库等一系列);再往上是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市场营销策划。

从2010年初开始,洛可可上线了自己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经过2年的调试和改进,如今能够支持80多个项目并行不悖。每个项目投入的人力、物力、时间,进行到了什么程度,哪些可能会延迟,都在这个系统中一目了然。

这个系统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做到成本最优化。所有大型项目在签协议之前,洛可可的项目经理会花大量时间撰写计划书,包括将投入多少资源、时间、人员,各个环节的人员什么时候到位,全部预先计划好。项目开始后严格按计划书来走;并用信息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有任何状况都可以提前预警。

“我们做的设计项目和建筑设计之类的不同,建筑设计的单个合同金额大,人均产值高。但我们的很多项目可能就几万、十几万元,人均产出比较低。同时,洛可可的设计师薪酬涨幅一直位居业界前列,平均每6~9个月上涨15%~20%。这就对我们的成本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实施精确的项目管理来最大程度的节省成本,保证利润率。”李毅超说。这套项目管理系统被洛可可视为设计行业的ERP系统,去年免费赠送给北京市政府,向全行业开放。

洛可可风格 第6篇

蓬巴杜作为洛可可时尚的引领者, 与洛可可密不可分, 我们可以从布歇的作品中一窥她的穿戴品味。有一幅画是在蓬巴杜夫人34岁时的一幅肖像:她穿了一件裙装柔软而轻薄, 倒三角形紧身胸衣上的凸凹相间的复杂图案, 与当时流行宫廷的平褶截然不同, 一层又一层的细碎褶边的袖口以及极尽繁复重叠的蕾丝花边, 都令人顿时眼前一亮。

蓬巴杜崇尚享乐主义, 她认为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可以成为时尚:数也数不清的蕾丝花边散发着柔和而又娇艳的粉绿, 粉红, 银白等等, 大量的薄纱装饰, 我感觉在画中她的胸部也拉的不能够再低, 似乎要让人们能够觉得她的胸部是如何的美丽。至于三尺高夸张高耸的头饰塞进一条小船以及无数艳丽花朵、再涂满粉黛的脸上点一颗黑痣诸如此类, 真的佩服法国贵族们的想象力。洛可可许多人认为它是一种腐化堕落的艺术, 我倒觉得它更多的还是优雅与高贵。美的形式总该是多种多样的。蓬巴杜夫人之后杜巴莉夫人以及后来入住凡尔赛宫的新皇后玛丽·安托瓦奈特等又继续主宰凡尔赛的趣味, 与蓬巴杜相比毫不逊色, 试图与其一争高下。她们为整个凡尔赛宫以及整个法国所仰慕, 她们照亮了整个凡尔赛。

18世纪开始, 纺织业的飞速发展, 从而使服装面料花样也比以往更加繁多, 蕾丝、花朵、无数的蝴蝶结、艳丽而又清新恬淡的缎带、无止境的堆褶等装饰元素, 花样繁多, 在18世纪成为洛可可时期典型的服饰特点。有蓬巴杜的肆意挥洒, 女性的妩媚展露无遗、男性也变得细腻、精致。蓬巴杜夫人极其注重额外的装饰, 繁琐复杂的褶皱, 遍布全身的人造花朵缀满全身, 无论上身下身, 任何部位都装饰着弯弯曲曲的C形S形装饰, 我的感觉就是蓬巴杜整个服装上上下下犹如大花篮一般万紫千红。裙子作为洛可可女装最具代表的灵魂之一, 和紧身胸衣一起把女人塑造成女神。不过总的感觉像是X形状, 这样的款式后来越变越大, 成椭圆形, 扁平而左右宽大。在外裙下通常有内裙、衬裙和底裙, 层层叠叠。变化丰富, 我认为这足以成为18世纪追求娇柔矫饰和官能享乐的象征, 它极具浮雕感、立体感。蕾丝荷叶边袖口的装饰是洛可可艺术的经典发明。我的感觉就是这种蕾丝边成下垂状张开成为倒三角型。感觉这样的袖型很具有视觉调和感, 还有一种衣领可以坦露四分之一的胸部, 上领口较窄, 成梯形, 这种倒梯形领充分体现了洛可可服饰在总体上以不对称为主而不排除局部对称的效果。洛可可装饰艺术喜欢新奇曲折曲线动人。下面再讨论一下洛可可服饰在色彩。我认为它的最大特点是, 纤弱, 细腻、艳丽, 娇艳与繁复。对于夸张化, 繁复化以及艳丽的色彩还有对自然形态的不懈追求, 使得洛可可服装处处给人以奢华闪烁的视觉效果。洛可可服装的色彩我的总结比较常出现的有奶油白、香槟绿, 金黄、粉红、粉绿、浅浅的紫罗兰, 浅黄等, 柔和艳丽。娇嫩细腻。服装上的装饰物也往往不对称, 我也的确觉得很少有完全对称的, 而且这样显得变化丰富。我觉得似乎对于大自然的热爱, 使洛可可装饰艺术充满了品味生活的轻松感, 似乎也是因为大自然题材可以满足贵族们自身感官的愉悦。自然花卉为主题的面料。自然花卉为主题的染织面料方面, 当时主要流行花卉是蔷薇, 兰花, 并将它们处理成茎蔓把花卉相互连接起来, 形成蔓延盘旋富有曲线的动感, 表现出人们对自然的崇尚。经过查阅资料, 我总结出这样的花朵除了平面的图案, 应该还表现为立体的天然或人造花, 色彩恬静淡雅不失鲜艳。这可以从布歇, 华托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还有波浪形线和凸凹有致的外观, 使衣边显得曲折轻盈, 极富女人味。这也是我的一点小小体会。还有一种装饰手法就是在巨大的圆拱裙上覆盖一层又一层得帷幔褶皱。我觉得这样不仅丰富了肌理, 也体现了人类丰富想象和创造。

总而言之, 洛可可服饰成为西洋服装的奇葩我觉得更加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我认为经典就是经典, 不会消失不会过时, 我相信它的夸张精致、华丽、优雅, 娇艳至今仍然为后人效仿。我甚至觉得它是现代服装立体裁剪的始祖。影响深远, 相信洛可可是登峰造极,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位和对影响都不应被忽视。

参考文献

[1]朱龙华《世界艺术历程》书海出版社2004年3月

洛可可风格 第7篇

1.1“反叛传统”、“挑战男权”的唐代女子服饰

在三百多年的历史发展中, 唐代妇女日常服装千姿百态、艳丽华美, 主要包括襦、袄、衫、半臂、裙、裤、胡服、帽子、靴等。最流行的有“襦裙传统型”、“胡服型”、“女着男装型”三种配套服饰。从穿着风格看, 唐代妇女喜欢丰满飘逸的大袖衣、半臂, 还流行配以各式不同的头式和丰富的面妆, 使其装容丰富而不失活波。唐代女装演变迅速、表现性强, 是封建社会中一朵昂首怒放, 如果说这朵光彩无比的瑰丽之花奏响了一曲“反叛传统”、“挑战男权”的强音, 是对《礼记》“短毋见肤, 长毋被土”的传统服装制度的反叛, 那么, 洛可可时期的大裙摆则更多地支撑着依附于男性的娇柔之美。

1.2极富女性媚态的洛可可女装

洛可可 (Rococo) 一词是从法语rocaille一词转化而来的。它具有“螺贝”的意思, 故用以形容造型艺术中那种善用蜷曲的线条和繁复装饰的风格。“洛可可式”服饰设计的图案和饰品, 突出了纤细、浮华、精美和婉曲的洛可可艺术特点, 在18世纪初、中期流行一时, 很快即被当时出入宫廷的贵妇们所效仿。这一时期, 紧身胸衣和裙撑再次流行并达到鼎盛时代, 并出现了以画家华托设计并命名的长袍——华托服。紧身衣不再用金属或木条制作, 而完全用纺织品和鲸须制作, 非常柔韧, 为了体现纤细的腰枝, 女性从少女时期就开始使用胸衣收腰。从总体上看, 洛可可时代的女装在外形上的特点是被紧身胸衣勒细的腰和裙撑撑得膨开的下半身, 纤巧秀丽, 极尽女性之媚态。

2. 社会性

2.1唐代女子服饰中的社会性

唐代政治开放, 即便是在中国传统封建礼教约束下的中国古代女性, 也在此时表现了不同于他朝女性的社会风貌, 在政治、文学、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均发挥了或大或小的作用, 在中国古代史册中, 唐代那最辉煌绚烂的一页上, 闪烁着她们不可磨灭的光彩。为了摆脱封建礼教对自己的勒绊, 唐代妇女作了人的本性表现之大胆尝试, 从而带来唐时服饰崭新多彩的面貌。女子地位的不断上升, 使得当代妇女漠视礼教, 加之唐代与西域各国的频繁往来, 使得西方各国服装款式和妇女自由的思想一并传入唐朝, 唐代妇女敢于大胆地显露自己的肉体, 展示身体的曲线美, 出现了空前绝后袒露装。当时女子在社会上的活动及所起的作用要积极活跃得多, 她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积极参与各类政治社会活动, 郊游与骑马更是一时的社会风尚, 逐渐, “女着男装”的风气不仅在宫内十分流行, 还一度影响到了民间。

2.2法国洛可可时期女装的社会性

在欧洲, 当艺术分别经历了哥特式、巴洛克、洛可可、浪漫主义这若干个阶段时, 这期间的政治生活也经历了宗教革新、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王权的衰落等一系列动荡。在这些艺术变革衍生出的服饰更迭后面反映出的是强烈的时代性和社会性。在整个18世纪里, 王室始终处于财政拮据的窘态之中, 但是, 王宫和贵族们的生活却仍然十分奢侈豪华而且极为腐败, 当时, 王宫和贵族沙龙中的下流情调, 诲淫海盗文学的盛行, 夫妻分居各找情人的风气, 成为“上流社会”的时尚。路易十五先后宠幸的情妇蓬巴杜夫人和杜巴李夫人就是极端奢侈而又干预朝政的祸水, 这时贵族服装上的变化也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从本世纪起, 在服饰的奢侈华丽和花样翻新上, 男服让位给女服。即使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屈指可数, 但洛可可时期却并不缺乏名目繁多的服饰装备, 女性服装极为丰富多彩, 除了日常的晨服、餐服、夜礼服、睡衣, 专门的外出服还分乘马服、打猎服、看戏服、礼服等等, 途求时髦的贵妇不厌其烦地一日三换四换, 就是为了博得男人们的一悦。[3][P312]懒散、轻浮、奢华的洛可可风格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衍生出来, 对服装风格的追求亦体现出极端的华而不实, 带有很强的社会性。

与唐代强势的女性地位不同, 洛可可时代是标志着男性力量的时代, 女性囤于社会的局限还未能走出家庭, 她们更多的是依附于男性, 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和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当男子忙于社会的事业而不再把华服美饰看作评价其魅力的唯一标准时, 他们就把用金钱购置华服美饰以炫耀身份地位的方式, 更多地留给了自己的女眷, 她们通过上半身胸口的袒露和紧身衣的使用, 表现女性的细腰丰乳, 体现第二特征, 下半身则用肥大的裙裾封闭双腿, 裙长曳地, 体现女性的柔美风情。这种用紧身内衣箍扯和膨大裙撑支撑起来的上轻下重的静态美更多的表现出一种符合男性审美的性感和妩媚。“女为悦己者容”的服饰功能性在洛可可时期表现得淋漓尽致。

3. 服装的审美性

中西服饰在造型上各行其事, 分道扬镳达千年之久, 在很大程度上受各自不同的审美趋向的影响。

3.1唐代服饰开放的动态审美性

唐代服饰的审美追求意境与空间的兼容, “意境”一词在唐代被提出, 当时在服饰审美中更多地受到儒家的道德规范和审美体系的影响, 荀子的“文貌情用, 相为内外表里”清晰地揭示了人们对实用和审美全面占有的要求以及自然与文化相统一的完满人性。墨子的观点“衣必常暖, 然后求丽”也直指“尚用”。“一阴一阳谓之道”,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相互依赖, 相互渗透, 是一种有节奏的空间意识, 在这些中国传统思想指导下, 唐代服饰的审美意识也呈现出类似“天人合一”的意境与空间的兼容。观察事物的视点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随空间与意境的不同而改变的。服饰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融合, 相互映衬成为唐代服饰审美的特点。唐代服装宽大, 少支撑点, 内空间随人体运动产生变化, 加之唐代女子装束中盛行的一种配饰——披帛, 线条柔美流畅, 令人浮想联翩, 形制简单的披帛附着在不同体态的人物身上顿时具有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 使服装产生一种具有节奏韵律的动态美。中国传统服装正是遵循平面裁剪的方式, 制成的服装可以平整折叠, 占有空间小。它不注重表现服装为人体所带来的空间占有感, 而是在服装在人体运动中产生一种含蓄的动态美, 使自己融入空间, 与空间达到一种和谐的变化统一。

3.2法国女装束缚的静态审美性

随着自然科学前所未有的发展, 法国人从中世纪神权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以自我为中心, 对自然充满了一种控制和占有的欲望;观察事物善于用不变的角度、固定的视点, 西方人的服装审美受建筑的影响较大, 善于对服装的内空间作人为的定型, 从而使服装外观具有一种凝固的静态美。从中世纪发展起来的立体的服装意识, 到洛可可时期开始膨胀发展, 并造就了大批的“壳式服装”, 这种服装的空间占有感极强, 充分地体现了西方设计师对空间的理解和认识, 并成为西洋服装的主要特征。

裙撑就是洛可可时期在阔别若干年后又兴起的一种用来装饰女装内空间的装饰物, 它并不是以外露的形式带给人们视觉上的

浅析商业展示空间中照明设计

黎伟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摘要】本文通过对商业照明的过去及现状分析, 灯光的配置以及照明设计的技术手段的探讨, 分析了商业展示空间及其照明设计的独特性, 寻求一种适用与商业展示空间的经济舒适的照明环境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商业展示空间;照明设计;设计技法

当我们进行室内空间, 色彩, 质感等环境构成因素的综合设计时, 光时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空间照明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对完善空间的功能, 营造空间的氛围, 强化环境特色, 定位场所性质等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商业展示空间照明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由于种种原因, 照明设计一直未得到该有的重视.即使是在比较重要的商业展示空间, 直到上世纪80—90年代, 普遍的做法还是选择几台灯具, 照亮空间而已.至于灯具形式, 照明效果很少得到人们的深入考虑.更谈不上灯光对人的生理, 心里影响.因此, 很多商业展示空间的光环境即缺乏科学性, 也谈不上舒适性.

随着人们需求的发展, 近几年来在商业展示空间中, 有些照明设计开始考虑到其对室内环境风格与特色的塑造, 强调照明设计辅助整个室内环境设计参与到商业空间的营销策略.这就要求, 展示空间中的每一盏灯具, 从其外观, 照明方式和所在的空间位置以及其在空间环境中所扮演的的角色等都要考虑到商业展示的整体策划需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 绿色设计的呼声越来越高, 这也成为其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二、商业空间的照明方式

室内用光从功能需求来看, 一般认为可分为基本照明, 重点照明和装饰照明等方式.照明的方式是综合的, 但在特定的场合里, 它们是可各具特点, 统筹环境的.

2.1基本照明

基本照明是指给予室内整体空间完善正常的亮度照明.在现实空间功能中是极为常用的方式.商业环境基本照明即为一般照明, 对商业空间形象, 环境气氛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不仅应有水平照度而且应当有一定数量的垂直照度.商业空间基本照明特点:首先商业空间内应有大致一样的亮度, 尽量减少暗的场所;第二在基本照明和重点照明并用的场所, 必须采用一定数量的基本照明;第三基本照明一般没有方向性, 在空间内展示物品改变时, 灯具配置不需变更, 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第四一般照明应选择显色指数较高的光源, 尤其对需要颜色的物品.一般商业空间物品品种不同可选用不同光源, 可使照明气氛更加活跃.

2.2重点照明

重点照明是指配合基本照明, 在特定环节或局部所做的补充照明方式.通常包括橱窗, 陈设架及柜台的照明.采用重点照明, 使展示品有突出表现, 以吸引顾客.重点照明的照度, 随展品的种类, 形态, 大小, 展示方法等而定, 而且应与空间内基本照明相平衡.重点照明的照度, 一般取基本照明的3—6倍.常常采用投射灯, 投光位置在物体前面斜上方向.光源中轨道灯可能是最常见的形式, 因其具有可调性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展示要求.比如说展品空间位置上的变化, 装饰的变化.另外聚光灯也是常用的重点照明灯具.

美感, 而是作为外部造型美感而存在, 这种装饰可以使人所追求的某种人体所不能达到的形态成为可能, 可以弥补人体上的某种不完美, 同时亦可以摧残人的身心。

4. 结语

通过对唐朝与洛可可时期服饰的比较与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二者在服饰文化上的某些相似性, 但它们有不同的历史形成原因。根本上讲, 就是文化源流和社会发展模式上的差异;而且, 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和社会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特别是受历史传统的和当时特有的美学思想的影响, 使二者持有不同的审美趋向, 从而使它们在服饰元素和表现手段上沿袭和新生着各自的特色, 形成各自的特殊性与不可替代性。

2.3装饰照明

装饰照明是指为突显个性和视觉效果所需, 而采用的控制气氛的照明方式.作为商业场所的装饰照明, 应以展示和明视商业功能为前提, 进行艺术气氛的烘托装饰.装饰照明是用商业整体形象以及美化空间来打动顾客的一种照明方式, 也可以说是一种观赏照明.这种照明常用外形美观的灯具, 个性化的排列方式.主要目的是活跃商业展示空间的气氛, 加深顾客的印象.

三、照明的技术手法

3.1对于环境照明而言, 在较小的空间中应尽量把灯具藏进顶棚;而在较宽敞的空间应把灯具拿出来, 并让他能照射360度.用光线来强调墙面和顶棚, 会使小空间变大, 用向上的灯照在浅色的表面上, 会使较低的空间显高;相反用吊灯向下投射, 则使较高的空间显低.

3.2在商业展示空间内, 吊灯的悬挂高度, 灯罩的材质, 灯球, 都必须小心选择与搭配, 避免造成令人不舒服的炫光.太亮的灯泡所形成的难看阴影与生硬的线条, 可以用调配灯泡和灯罩来改善.

3.3对于重点照明来说, 从正面向下投射光源, 能够体现一种自然的效果;而从下往下照明的方式, 则能使展品的形态与它的量感有一种空灵, 向上的视觉效果;如果光源从展品的后面进行照明, 则多边线展品的形体轮廓, 体量感或展品的材质的透明性;若光源从与商品相平行正面照射, 会使展品缺乏空间感, 层次感和立体感.

3.4用间接光手法来柔化天花与墙面间的转折处, 在展台部也可以用间接光的方式处理展台与地面的转折.

3.5在商业展示空间的走到或窗台内安装地底灯, 可体现一种导向和流动的视觉效果.

3.6重点展区, 应考虑使用灯光塑造引人入胜的空间.不要让玻璃展台产生炫光, 它会使顾客看不到里面的展品.

总而言之, 良好的商业照明设计会使展示更富于情趣并给人们舒适和愉悦的感受.

四、结语

商业展示空间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 已不仅仅是消费的场所, 也成了休闲, 放松的场所.其功用和特点确定了其在照明设计上需要更多的装饰性与艺术表达.我们有责任让现在大多平乏单调的照明设计变得灵动, 丰富, 赏心悦目起来, 有责任让我们的建筑与室内环境更为舒适, 完整, 协调!

参考文献:

[1]叶凌商业照明的发展趋势建筑电气2004年第2期

[2]范思商业展示中的灯光配置室内设计与装修2000年9月

参考文献

①黄能馥、陈娟娟:《中华历代服饰艺术》, 中国旅游出版社, 北京, 1999;

②张竞琼、蔡毅:《中外服装史对览》, 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 2000;

洛可可:萧条期设计为王 第8篇

未来肯定是创造者的时代。经济危机的到来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表明了制造业的终结。对于我们设计者来说,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因为我们就是在创造。

过去是制造为王,看看我们能数得上的企业家,大多数都是和工厂挂钩的。但是现在,一批商业新领袖正在崛起,他们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比如新东方的俞敏洪、阿里巴巴的马云,我认为他们创造了新的模式,称得上是创造者。

在制造至上的时候,我们设计公司的价值是得不到体现的。去年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我非常沮丧。我们工业设计界的鼻祖。德国青蛙公司居然被一个代工厂收购了,而且价钱还不高。我当时就觉得天都掉下来了,一个时代终结了。这就是那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发生的事情。去年达到了一个顶峰,所有的资本都投入复制再生产。现在经济危机到来了,我期待一个新的时代到来。

我一直在思考设计公司无法做大做强的原因。在过去那种以制造为主体的时代,设计因为本身看不到价值。只有通过产品去体现,所以最大的利润被产品制造商获取。

未来会是一个科技扁平化、软件扁平化的时期。所谓扁平化就是发展到了一个阶段,大家都无法突破了。就像百米赛跑一样,不能再快了。那个时候最重要的还是人们的精神和感受。在近几年,我们可以看到,索尼在发展上劣于三星。索尼是一个技术上追求完美的公司,而三星相对而言更重视人们的体验。我们看过去的索尼、松下的录像机,那么多按钮,真正有几个人会按?手机的功能无限扩大,iphone最后给整到了一个按键。

未来人们对于技术的进步可能不会那么新奇了。就是一个机器人在你身边走来走去,两天也就习惯了。而像苹果这样的产品,你会在使用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它的关怀。未来的社会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越高越好,而是需要更加和谐。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会发挥很大的作用。设计最主要的功能是创造需求。大家问工业设计到底是在做什么呢?我们研究消费者,我们是研究人的公司。工业设计研究到最后是人们的需求。我们是从人出发的。硬件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是从技术出发的。谁会从人出发?设计师。

很多人。包括学工业设计的人,仅仅把工业设计看做产品外观上的改变。实际这只是工业设计最初级的一个阶段——对美的设计。而工业设计比较深的层次是对人的需求进行深入的挖掘。再深一点,就是人根本就没有这样的需求,让你给创造出来一个。你创造出来一个产品之后,吸引一批消费者,来购买这个产品。

家里用的东西,有几样是你真正满意的?你用的碗、盘子,你看的电视,有几样会像人们用iphone那样爱不释手?满意是指爱不释手。如果人们没有什么让自己爱不释手的东西,那就有机会。

工业设计比较复杂,要好看。好用,好修,好回收,还要好卖,成本低,很多东西都要考虑。如果问,洛可可现在在国内工业设计领域内,有什么优势?就在于我们在深入地研究我们的用户,而不是客户。

我们给韩国科宝公司做了一个指甲刀。这个指甲刀最初的国内售价是40元,在我们设计之后,男款的价格为80元,我们的设计获得德国红点奖之后。价格上升到140元,附加值大大提高。

工业设计是一个边缘学科,它综合很多学科的知识,最终的目的是形成一个产品。产品是一个物象的形态,但是最终要看它是不是既能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又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曾经人们对好产品的定义是,好用、好看,但我觉得未来一定不仅仅是这样。还要让人们拥有使用它的喜悦和对它的信赖。

但是这种产品全世界都不多。不过这是趋势。苹果公司其实就是一个打破常规的成功例子。一个没有出过一款手机的人,出了一个手机,基本上就把诺基亚、摩托罗拉打败了。为什么?颠覆。因为你们做的只是满足功能。只是好看一些。我做的不是这个。我做的可以说不是手机,我做的是移动终端。如果乔布斯有一天做汽车的话,他会不会颠覆汽车界?他掌握的是人们的内心,这东西无法复制,这就叫创造!

其实苹果就是一个工业设计公司。没有核心技术,全是整合。苹果真正创造了需求,创造了人们排队去购买的产品。苹果是有资本的,如果资本加上创意,这可能就是未来设计公司做大的途径。让创造和资本连到一起,而不是让资本去联系制造。上个月软银中国找到了我们。据我了解,在国内还没有一个创意企业和风险投资合作成功的案例。我希望通过资本让我们的创意成为一个创意的产品。

资本家的创意为什么不能诞生苹果那样的公司呢?为什么一定要委托设计呢?如果我能加上资本,把我的想法最大化地实现,岂不是更好的事情?我们的利润是靠一个个不可复制的单子来获得的,是很有限的。软银也提出了,你们要发展一个利润点更多的模式。他们觉得我们公司没有问题,各个方面都很好,只是我们现在这种委托设计的模式太单一了。风险投资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反过来说,我们为什么要风险投资,我们活得很好啊,一个单子接一个单子,我们没问题啊。但我们需要的就是要把我们的创意最大化。

洛可可的未来之路是要探索的。我不敢说我们未来一定是苹果那样的,但是我们会往那条路一步步地走下去。现在我们不敢自己做产品,因为我们的资金不够。也许和软银的合作会是我们转型的一个机会。

让产品自己去取悦人

我在刚开始做这个公司的时候,就和设计师讲,我们不能靠灵感做设计。靠灵感做设计就是青春饭,我们现在应该靠的是研究。当我们研究10年、20年之后,我们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公司?我们会是一个卖经验的公司。

比方说一个针对主妇的电磁炉,设计师会去调查主妇在使用电磁炉的时候有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分析市面上不同品种的电磁炉,哪些受人喜欢?为什么受人喜欢?这个产品未来有什么发展趋势?第一步就是了解,第二步是用户调查,第三步是趋势分析,三步统称设计研究。洛可可这两年做的很大一部分就是消费者的体验研究。

我们目前的设计研究小组由一个丹麦的设计师领军,他有10年的工作经验,专攻设计研究领域。研究涉及商业模式、人机工程、产品趋势、消费习惯、成本分析、外型取向,最后会得出一个结论性的研究报告。工业设计很有意思,是设计未来的产品。今年设计的产品可能明年才会出来,那就要研究明年的趋势是什么。

在此基础上。设计既要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也要引领一种符合时代发展的合理消费行为。世界太纷繁,产品太多,所以我们更需要一套系统的方法去了解客户交给我们的产品,去摸清它未来的发展脉络。

在研究报告出来以后,我们会给客户看,告诉他下一代的产品将是什么样的。告诉他怎样做才能带动人们的消费,包括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重视精神消费是我们近两年来对客户的一个要求。我们正在努

力教育客户,一个产品不应该只是一个物质消费的对象。而是要有精神内涵的。

通过使用得到快乐、愉悦感、安全感此类的精神享受,就称之为精神需求。未来人们更需要属于自己的精神需求。符合他的身份,、审美、人生观的一些产品。创造精神需求的典型例子有苹果公司的iphone、ipod,它们激发了人们对拥有产品的一种热情,对使用产品的一种激情,触动了人们原本对于生活的憧憬。

现在国家在大力发展内需,虽然内需是要发展的,但是不能单纯发展人们的物欲。物欲无休止的发展会是一场灾难。对物质毫无节制的占有并不是一个健康和平衡的模式。当一个产品拥有一种精神本质的时候,会让拥有它的人珍惜这个产品,不会去浪费。人们会呵护他所拥有的产品,因为这和他的精神是相通的。

设计在这里面扮演的角色,就是让一个产品在功能健全的基础上,更高层次地满足人们的精神状态。设计不是艺术,不是讲我喜欢,而是要从使用这个产品的群体出发,看这个群体需要什么。

你看手机,朋友经常说我,你用手机怎么这么费?因为我没有找到一个我真正喜欢的手机,所以我不会去珍惜。我不是一个浪费的人,对于我真正喜欢的产品,是当宝贝一样的。我的剃须刀,德国百灵的,我父亲用了20多年,我自己又用了10多年。因为传达给我的感受不同,这个手机传达给我的感受就是让我用一下,而剃须刀传达给我的感受则是对我的关怀。

中国产品的根

洛可可特别想唤起中国人对中国概念的需求。一个尝试就是在设计产品的时候,试图唤起人们的记忆。就好像我们出门看见一个从来没见过的人,但是总觉得似曾相识。不是陌生感,不是新奇特,而是有一种记忆在里面。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对中国这几千年文化的提炼,找到文化的元素和根基。找到让中国人看得懂的东西。有根的产品,有脉络的产品,才是好的产品。

这就像城市应该有历史状态,各个朝代的感受都能留下,是一个可以寻找到根的地方,存在一个完整的链条。但是现在北京已经是一个寻找不到根的城市。所有新建立起来的东西,根都是在国外的。比如CCTV的新大楼、鸟巢。如果一个城市所有的能看得见的东西,根都不在中国的话,那它就只是一个“壳”。

如果中国的产品寻不到自己的根的话,那会是一场灾难。没错,工业设计是国外的,但是产品是中国人用的啊,产品是要有文化需求的。需求的另外一个层面就是对文化的需求。文化就是一种气质,中国人那种含蓄的、内敛的气质。包括我们传统儒家文化提倡的中庸之道,道家的天人合一,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儒家文化中的颜色包括黑、白、灰,还有棕色。棕色很有意思,很多人认为棕色很脏,那为什么把棕色放进来?是因为它代表了一种循环。叶子由绿变棕,由棕变黄,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如果中国的产品找不到根的话,那永远会有人说,中国的某一大品牌是学索尼的,中国的某一大品牌是学三星的。可是我们中国的消费者平时接触的还是我们自己的文化,如果你的产品能够让消费者感到一丝熟悉,可能会让他在心里有一种更美好的感受。

我们工业设计是和制造紧密挂钩的,现在有德国制造、日本制造、瑞士制造。德国有严谨到古板的文化,瑞士有精湛的文化,日本有岛国细致而美轮美奂的文化,禅的文化。没有文化的制造是没有灵魂的。如果一个国家的制造没有提炼到文化的层面,那它的制造带来的是一种低端的、粗制滥造的需求。

说完制造,我们再看设计。如果设计中没有文化的积淀,那它产生的需求是什么样的?崇洋媚外的。陌生感的,无法让消费者产生共鸣的。设计产生需求,而真正的需求要求设计者去提炼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体味它在化为有形时的形态。

我们不会让丹麦设计师做国内的项目,因为他不理解国内的需求。产品是有文化背景的,像日本三洋的产品多为纯白,因为日本是一个缺少资源的岛国,而白色给人的想象空间是很大的。再比如同样的红色,韩国人就很忌讳,而中国人就喜欢。设计就像拍电影,要考虑色彩,要考虑主角配角。最后说到消费,消费是有记忆的,而中国人对消费的记忆是断档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通过产品的设计,唤起人们对消费的记忆。古代人也有消费,他们制作的一些东西是非常美的,非常精神化的,非常强调身份、强调品位。但是在中国那段断档期之后,人们已经找不到根了。其实奥运会开幕式就是一个试图寻根的尝试,寻找中国文化的根。我们平时使用的产品呢?我认为应该是和其他国家不一样的。

有一个定理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我们也要去探求自己的东西,要学会西学中用,让中国产品体现中国独特的文化。我们这些做设计的人,需要去提升消费的层次,引导消费者健康消费。我觉得中国的产品要走出去就必须有自己的文化和感情。

其实除了消费者和厂商需要教育,设计师更需要教育。设计方面的大师都是国外的,设计师学习的都是西方的东西。设计的全球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一样,是很恐怖的。我认为文化是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的,它体现的就是不同地域的人对于事物不同的理解,包括对美不同的理解。消费存在文化差异,所以要求我们在设计上找到独特的中国感觉。这个很重要,也是洛可可一直在探索的。当然,如果我们找不到中国的感觉,就只能学习美国、德国、日本。

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创造转变,而中国创造就是提供带有中国文化积淀的产品。如果中国创造还仅仅为了简单满足那种低端的消费,那结果是和中国制造一样的。这样的创造仍然是低附加值的,而不是引领的。创造是不可量化的,是能够一以当十的。设计的本源就是创造源于精神追求的高品质物质享受。未来的产品是需要通过设计去引导的,设计是通过对文化的提炼来提升的。

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我们设计了一款牙签盒——上上签。它让我们2008年获得了一个德国设计界的最高奖——红点奖。

其实很多设计师反对用这个牙签盒去投奖,怕外国人看不懂,因为这个设计表达的是中国的祈福文化。但我坚持认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越有独特文化内涵的东西越有生命力。果不其然,我们不但拿到了“红点奖”,还有许多国外媒体报道我们,很多国外经销商联系我们,想要代理我们的产品。

这个牙签盒的设计其实很简单。你知道在中国古代,很多人早上出门前都有摇签的习惯。如果摇到了上上签,就代表着一天都会顺顺利利的。我们的“上上签”牙签盒中能够装七根牙签,七根牙签代表一周七天。每一根牙签都是上上签。不管你怎么摇,你得到的都是上上签,也就是表明每天都是好日子。我们在外形上取材于中国的天坛的形状,同时也好像一顶官帽。在古代大家都有升官发财的愿望。同时,放七根还有七上八下的含义在里边。当然,我们并不乞求购买者可以把这么多的设计理念都看明白,但只要他能够体会其中的一个方面就非常不错。未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产品的需求量一定会下降,但是针对精神产品的消费需求则会上升。

上一篇:应用及发展前景下一篇:媒体信息网络系统论文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