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经历和感悟

2024-06-03

教育教学经历和感悟(精选5篇)

教育教学经历和感悟 第1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3~4页“轴对称”。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经历独立作图、同伴合作、讨论交流等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特征, 引导发现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 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此处要求已经提高, 不仅仅局限于格子图) 。

2.能力目标:通过同伴交流与合作,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体验探索乐趣, 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 体会其数学价值。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特征。

(2) 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

2.教学难点:

(1) 对应点到对称轴距离相等的感悟与建构。

(2) 根据性质, 准确画图。

【教学设计】

一、情境创设,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道英国剑桥大学入学考试的推理题, 想不想挑战?

课件呈现推理题 (如图1) , 并进行动画演示:

(设计说明:一道被冠名为“英国剑桥大学入学考试的推理题”不但可有效走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而且能立即激起学生强烈的挑战欲望, 在上课伊始就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任务驱动, 探究新知

(一) 给定对称轴, 画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课件呈现图2, 并提出独立任务与合作任务:

独立任务:

(1) 想:另一半的样子。

(2) 画:画出另一半。

同桌合作任务:

(1) 互判:互相判断是不是对称图形。

(2) 互说:互相说说画的步骤和方法。

学生按照题目要求, 画出一条小鱼图形 (如图3) , 反馈交流, 概括归纳得出:定点—连线的画图方法以及对应点到对称轴的格数相等的结论。

(设计说明:借助“方格图”这个辅助工具, 将有助于学生对与“轴对称”有关的认知经验的激活。在经历“画—判—说”基础上得出的结论都是学生的真实感悟。但是在格子图中, 直观的感觉就是格数相等, 很难抽象出距离相等, 需要在下一进程的教学中引导。)

(二) 不给定对称轴, 画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师:刚才我们沿着这条竖直的对称轴画出了一幅小鱼图形, 想一想对称轴还可能在哪, 还能画出怎样的对称图形?

课件呈现去掉指定对称轴的图形 (如图4) , 并提出独立任务与合作任务:

独立任务:

(1) 定:确定对称轴并画出来。

(2) 想:另一半的样子。

(3) 画:画出另一半。

小组合作任务:

(1) 互判:互相判断是不是对称图形。

(2) 互说:互相说说画的步骤和方法。

(3) 分类:将组内所画图形进行分类。

学生所画图形大致有以下几种 (如图5) , 共分为三类,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对称轴的方向不同、位置不同, 所画对称图形也不同, 但每个图形中对应点到对称轴的格数都相等。

针对学生的作品, 重点对图6和图7进行对比研究, 学生会说图6中这A与A'两个对应点到对称轴有3格。教师追问图6中的这3格与图7中B和B'到对称轴的3格相同吗?经过讨论辨析明确:图6中的3格指的是边长为3的正方形对角线的长度, 而图7中的3格则是指边长为3的正方形的边的长度, 虽然格数相等, 但表示的意义并不相同, 因此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格数相等”来概括容易产生误解, 于是修正结论得出:“对应点到对称轴的长度相等。”

接下来教师用动画演示拿剪刀沿对称轴将小鱼剪开, 右侧部分向右平移三格并提两个问题。问题一:如果仍要构成对称图形怎么办?学生反馈有两种操作策略, 移动对称轴或移动左侧图形。问题二:整体观察两幅对称图形有什么异同?学生交流认为, 图8可以看作这一幅图关于这条轴对称, 而图9可以看作是这两幅图关于这条轴对称, 它们都是关于某条轴对称, 所以都称作轴对称图形。此时, 教师板书“轴”字, 将课题补充完整。至此顺利实现了从一个轴对称图形到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过渡, 深化了学生对轴对称特征的认识。

(设计说明:从给定对称轴到不给定对称轴这又是一个提升。从教师给定的竖直方向的对称轴学生想到了水平方向的对称轴和斜的对称轴, 正因为教师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 所以学生的思维才会如此活跃。

对于竖直和水平方向对称轴所画出的对称图形, 学生依然得到“对应点到对称轴的格数相等”这一结论。因此, 当学生中出现斜的对称轴时, 教师及时捕捉这一资源进行重点解读与追问, 在此基础上讨论、辨析、修正, 得出“对应点到对称轴的长度相等”这一新结论。

同时, 为了丰富学生对轴对称特征的认识, 在下一步的教学中教师顺势而导, 将“小鱼”剪开, 通过平移对称轴及平移一侧的半条小鱼促使学生思考, 从而引导学生顺利实现从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到两个图形的轴对称的过渡, 丰富了学生对轴对称特征的认识, 轴对称概念得以深化。)

(三) 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师:在小鱼的旁边有一棵小草和一片小树叶, 你能画出它们的对称图形吗? (说明:小草是在格子图中, 而小树叶已经脱离了格子图。)

针对学生反馈的内容, 教师挑选有代表性的错例进行讲评 (如图10) 。引导学生明确错因:虽然对应点到对称轴的格数相等, 但连线错误:原图是A点连C点, 现图是D'点连B'点, 在此基础上出示学生正确画法。

邀请画小树叶的对称图形正确的学生讲解画图方法 (如图11) 。脱离了格子图, 学生才恍然大悟, 前面研究的不论是对应点到对称轴的格数相等也好, 还是长度相等也罢, 其实都是指对应点到对称轴距离相等, 于是得出最终结论: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并顺其自然地发现对应点连线与对称轴互相垂直。

此时, 教师再出示一个典型的错例 (如图12) 。引导学生发现尽管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但它们的连线没有与对称轴互相垂直, 所以作图错误。

(设计说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是本课的重点之一, 学生基于前几次的活动经验, 基本都能够画出小草的对称图形, 但部分学生会出现“连线错误”的情况, 在此进行练习, 既是对“对应点到对称轴长度相等”的巩固练习, 也是对连线错误这种特殊情况进行揭示。

如何才能突出轴对称的本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呢?笔者认为, 只有脱离“格子图”学生的感悟才能最真切。于是笔者进行了拓展练习, 让学生尝试在空白纸上直接画出小树叶的对称图形, 这一环节的实施也使学生对轴对称概念的认识实现了质的飞越, 他们自主地得出“对应点到对称轴距离相等、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互相垂直”这一结论。这绝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 而是学生在亲历感悟基础上, 自主建构得来的。)

(四) 应用对称, 空间想象

课件呈现图13, 让学生随示意图想象折纸, 并如图所示剪去一块想象展开后是怎样的图形?

出示6幅图案供学生选择 (如图14) , 并说明理由。重点围绕沿什么方向的对称轴向哪个方向打开还原来进行说明。

(设计说明:应用对称, 让学生进行想象, 目的就是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课堂小结, 提炼概括

进一步完善学生对轴对称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四、图片欣赏, 感受魅力

(略)

关于寒假打工的经历和感悟 第2篇

李梦云

(安徽农业大学,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院系,14级)

摘要:本文是对我寒假工作(超市促销)的总结,包括经历跟一些亲身感悟。关键词:社会环境 大学生打工 销售 自信 理论与实践 待人处事

现在,离走进社会越来越近了。校园与社会环境本存在很大的区别。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假期时间走进社会实践。校园与社会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也大不相同,所以我们还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学到许多在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这就形成了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的良性循环。

当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内外经济不断变化,在机会越来越多的同时,也出现了更多的问题,有了更多更艰巨的挑战,这也就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不仅要学好课本里的知识,还要主动走进社会,积极在实践中学习其他的东西,不断增加自己的经验,全方面武装自己,才能在这个社会有立足之地甚至拥有不败之地。

一回到县城就积极在一家超市找了一份寒假临时工,组促销员。挂着实习生的牌子站在柜台旁,一脸幼稚、迷茫的站在那,不断提醒自己要大胆接近顾客,拉拢顾客,可好长一段时间站在那儿一声不吭的。一个大姐在顾客少的时候叫我如何推销产品。我也慢慢的放开胆去尝试,其实这种交流比想象的容易多了。就好像上台前紧张兮兮,但在台上只顾着自己的表演而忘了紧张。害怕就是这样被克服的。关键在于大胆的迈出第一步。在超市做促销员不能坐着,也不能在超市随便逛来逛去,得时时刻刻注意服务顾客。虽然每天只有商务或下午班,但一段时间下来,还是腰酸腿疼。或许也正如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在学校,每天有作息时间表约束你。课程表会告诉你,今天该干什么,明天又有什么事要做。而在这里,你可以无所事事地像木瓜呆在那儿,然后老板不满意你的表现扣你工资或者将你开除。积极的就是主动接近顾客,拉近与顾客的距离,然后耐心的推销产品。这也是在锻炼了我们的胆量、语言交流能力和心理洞察能力。我们胆大了才能冷静,冷静了才能很好的通过顾客的言语与表情察觉顾客的想法,然后再做出适当的回应,不至于慌张的不知所措。我们必须主动努力才可能继续干下去。在学校,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虽然这也存在竞争,可校园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一般不会找来嫉恨与报复。可是在社会中,优胜劣汰,你的成功就是别人的失败,工作直接影响了他人的经济利益。在社会中接触各种各样的顾客、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有经验去处理。尽管存在竞争,我们还得学习别人优秀的地方,这需要我们有经验去调整自己的心态。而这些经验需要我们日积月累,而不是在毕业后读本速成书便可成的。这些事情很多同学沉浸于学习与消遣还未来的及思考,便忽略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有个事实众所周知,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在校理论学习有一定的差距。在这次实践中,这一点我感受很深。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有很多很多,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也用不上。或许工作中运用到的知识很简单的问题,只要套公式似的就能完成一项任务。有时候我会想,实际操作那么简单,但为什么我们要学习那么深奥的知识呢?现在的教育真的存在很大的弊端,严重地脱离了社会实际应用吗?其实不然,在学习这些吃力的知识的同时,我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了,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更在许多书本中叫我们如何去做好自己,教我们树立自己远大的理想,这将更好地为我们社会实践打基础。作为大学生,我们的能力也不小了,离走向社会工作也不远了。我们应该懂得与社会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上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得重视社会实践。毕竟毕业以后我们不能再带着幼稚、茫然的眼神走进社会,就像我们当初走进大学一样。我们要带着实实在在的能力走进社会,为社会服务。

而现今一个事实被很多人误读了,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了。甚至某些人开始看不起大学生,认为读大学没什么用了,一些没读书的人在社会上混的更好。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包括分配工作了,也确实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好工作。这正说明了现在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了,当然也说明了某些大学生的确不过关。大学生不是全值钱,但社会上值钱的还是大学生。这就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打工后还想读书,甚至有部分人也确实再次进入校园学习。我们在校园里学到的先进的科学知识能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也能为自己带来更多的收益。而要成为值钱的大学生正要求了我们扎实掌握专业知识还有社会实践能力与经验。

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是需要长期联系的。以前没有工作的机会,是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的接受。

在工作上还要有自信。自信不是盲目地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会使自己缺乏自信。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碍,那一切就变得容易解决了。

经历 思考 感悟 第3篇

一、队列训练:一种不可“抹掉”的教材

回想小时候的体育课,队列队形练习是体育课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整齐的步伐,响亮的口号,还有那因转错方向而带来的哄笑声,仿佛仍回荡在耳边!步入课改,在“快乐体育”理念的冲击下,队列队形练习似乎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地位。在教学中,许多教师从趣味性、多样性、实效性出发,安排了一些新颖的教学内容。队列队形练习却因太过枯燥乏味,无“快乐”可言,被无情的“挤掉”了。

然而队列队形练习的作用是其他教材内容无法取代的,它是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它能使儿童从小养成正确的站立、行走等姿势,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严谨的作风。

面对队列队形训练,我们必须认清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改变过去那种成人化、军事化的教学模式,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队列队形练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例如:练习齐步走、四面转法、正步走、立正、稍息、踏步等,我们可以利用室内的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练好队列队形的重要性,用语言来激发他们的激情;也可以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趣味教学。在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上,也应该采用多变的形式,要将队列队形练习融入日常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学形式上多加考虑,使学生有新鲜感,这样才能克服队列队形练习的乏味,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以达到练习的最佳效果。

那么,如何上好队列教学这一课呢?我认为要做到三点:1.队列练习可以用来自然过渡体育课堂中的项目衔接,强化安全意识,使课的结构紧凑,达到自然过渡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要提高思想认识,重视队列队形的教与学。2.教师在队列队形训练时要做到口令准确、声音洪亮、节奏分明,这样才能使学生思想集中、动作认真、协调一致。3.在教法上要让学生明白口令及专门术语的所指,重点让学生了解“预令”和“动令”的含义以及在运动过程中各部位的协调配合。

队列训练,是新课程教学中一种不可“抹掉”的教材!

二、游戏活动:一种必须“扬弃”的教材

“斗鸡”“跳皮筋”“拍画”“跳房子”……成年的我们,常常会回忆起童年那一次次快乐的体育课,课里有我们的欢笑,有我们的快乐身影。

游戏教材是体育课程的主要载体,是实现课程三维目标的主要媒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一批新的体育教材不断得以启用,然而,旧体育教材依然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我们应以一种“扬弃”的态度对待旧体育教材。

一位优秀的体育教师,会注意观察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教学方法的反馈信息,加强对新旧教材的协调运用,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游戏教材中,一定要以儿童化和生活化为主线展开教材内容,旧教材中的“老鹰捉小鸡”“钓鱼”“冲过战壕”“跳进去拍人”“斗鸡”“青蛙过河”等等,都是儿童经常自己结伴玩的游戏。我们可以对游戏的功能进行分析后,创新出多种多样的游戏变化方法,比如游戏规则的变化、分组游戏人数的变化、游戏情景的变化、游戏名称的变化、游戏信号的变化、教具的变化等,使这些游戏更具有趣味性和可玩性,也更具有相应的教育性。

另外,也可以对一些竞技性项目进行创新,使之成为一种教学游戏。我认为可以这样做:一是简化规则,即放弃原先专业化的竞赛方式,将旧教材中的比赛与游戏“嫁接”,使旧教材变得更加有趣,如:篮球的“三人制比赛”,足球的“三人或五人比赛”等,简化了规则,简化了活动形式,教学效果比较好;二是突破约束,即放弃原有竞技运动的项目结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改编旧教材,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如:运球接力,可以改编背靠背夹球的“双龙戏珠”;仰卧传球,可以让同学们依次躺在垫上通过传球的接力改编为“传递友谊”;接力跑中,选用学生喜爱的五颜六色的羊角球、七彩的汽车轮胎作为器械;利用色彩鲜艳的纸张,让学生捏成纸球做抛、接、投的练习等。

游戏活动,是新课程背景下一种必须“扬弃”的教材!

三、项目技能:一种应该“创新”的教材

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体育运动技术和知识为主要内容,以通过锻炼学生身体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一门课程。因此,体育教学中应注重运动技能的教学,一定要切实让学生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打下基础。

一名体育教师如果视教材为“圣经”,一味死搬教材,就背离了新课程的方向,削弱了教材的功能,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但如果我们对教材及教学方式稍加改编,就能提高其实效性。例如:进行长距离跑的教学时,改变那种沿着跑道练习,开展游戏跑、合作跑、接力跑、越障碍跑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跑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同一跑中也不要千篇一律地重复,对每次练习可提出不同的要求,有了要求学生的练习目标才能更明确。例如:用六根木柱按顺序摆放在适当的位置,使六个点连成长方形,把学生分成四个组,分别站在ABCDEF中的六个点上要求学生按照几何图形进行跑的练习。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按要求在跑步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思维,把自己跑过的几个固定点连成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让学生自己考虑,然后分小组讨论,使学生找出可行的跑步练习路线,以此提高学生对长距离跑的兴趣。

随着我们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的不断变化,各种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不断涌现,如国标舞、旱冰、毽球、保龄球、瑜珈、板球、攀岩、徒手和器械健身操等。对这些在社会上流行、能激发学生浓烈学习兴趣的新兴的现代时尚运动项目进行相关内容移植、动作技术简化改造和练习方法的重新整合,作为体育新教材有效渗透和融合到教学中来,可以在教给学生项目技能的同时,也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项目技能,是新课程改革中一种应该“创新”的教材!

23毕业后的工作经历和感悟 第4篇

我是09年一个普通二本毕业的,是08年年底签的工作,当时正赶上经济危机,在我们这即使是土木工程专业,想找个好工作也不容易,大家当时都很着急,后来有个钢厂来我们学校招聘,我有幸从我们两个班几十个学生当中被选中,实习1800,解决天津户口,五险一金,管住不管吃,还有一系列小的补助,当时我那个高兴啊,毕竟我们班90%的人还没签。工作一签,什么都不在乎了,毕业设计从网上下一个,然后就天天上网,喝酒,陪对象,别人还在紧张的找工作,我的日子就这样荒废着(这是后来才体会到的)。回家过了个好年,等回来之后,国家出台个什么政策,我忘了,反正国企争先恐后的来我们学校招聘,什么中建,中铁,中水,中交。。我们班剩下的那些都签的挺好,感觉都比我好,我当时就迷茫了,我是应该违约去签国企施工单位呢,还是去钢厂当甲方呢。问老师老师说哪都行,挺好,是金子到哪都发光,靠,现在我才知道,谁也别信老师的。这帮家伙能圆滑就圆滑(当然也有好的)。就这样犹犹豫豫的毕了业。

7月份就上班了,刚去上班,新鲜感充斥着自己,干什么都有劲,但干什么总感觉少点什么。慢慢的发现在单位少的是哥们,是朋友,每个人心里都有个鬼,有大的,有小的,但不能一概而论。特别是在处里竞选时候,都过来拉票,平时看处的可好呢,但背后就变一样,我是新去的,我就是中间人,这个人和你说那个人的坏话,那个人就又和你说他,但他们平日里处的和亲兄弟似的,哎,这可把我吓坏了,有时候生怕说错哪句话得罪人。这是人际关系的事,更让我不爽的是来了甲方,天天就是个跑腿的,说是施工管理员,自己管那么大一片工地,但没人吊你,在地方钢厂,里面的施工队大多是走关系进去的,出了事领导会替他说话,这里面有故事,你们懂得。所以他根本不鸟你个新来的,咱刚毕业,准备好好干翻事业,结果到处碰壁,吃哑巴亏。特别到了冬天工程停工的时候,我们就在办公室打游戏,这日子过得,那就堕落,肯定会有人说时间那么多,学习啊。哎。。其实过来人都懂得,总说学习,能不在别人的督促下学习得,而且学得特别多的,很少的。(要不我特别崇拜研究生)后来我就萌生了跳槽的想法,投了好多简历,没有回音。后来一哥们在群里说有个设计院招聘,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面试了(其实我的理想就是设计,但基础太差,没有自信)。面试之前把03G101什么的都好好看了一遍。面试的时候,那个搞结构的(后来带我的师傅)问了一些结构图上的问题,都是03G101上的,我答得还行,后来又给我打了一张建筑图,让我往上面布剪力墙,这下我慌了,这10个月你说图纸上的东西会看了,但剪力墙不知道怎么布,大学学得早就被吃肚子里了(我都怀疑我学没学),我就瞎往四周布,只要能把建筑的使用功能发挥出来就行,后来给他看了,他也没说什么,就说一会老板回来和你说吧,后来老板回来了,他和他说了点什么,我就不知道了,老板又面试我,结果我们是老乡,哎,这就是运气,结果我就顺利的进了设计院工作了,待遇不高,但我每天都能感觉到在进步,充实,特别是刚来那两个

月,CAD都不会,看人家那快捷键按得让我羡慕,于是我每天努力的学啊,哈哈,俩月就很熟了,PKPM也不会,也是学,每天晚上没事的时候,就看老庄视频(不是广告),老庄真的对新手帮助老大了,实话。还有个事就是我以前总感觉看图纸肯定没问题,到了设计院才知道,那只是皮毛,很多东西都不明白。也正是如此,你如果在设计院工作个一年或几年,不管你去施工还是甲方,图纸方面都能得心应手(不包括人际关系),虽然目前我工资不高,但我还一直在成长当中,而且已经有了奋斗目标,所以没有以前的迷茫以及无奈了。还有个绝招没告诉大家,以前我爱玩DOTA,VS一个16级的,一个10级的,有点上瘾了都,后来我觉得游戏毕竟是娱乐,于是我把游戏都删了,把玩游戏的时间看书,但真看不进去,一看就困,后来我就把这时间看电影,一天看一部,后来在看电影的时候拿着书看,又后来不看电影也能看进去书了,呵呵,这个招不知道对你们有没有用,试试吧。用别的东西去代替你戒不掉的东西。嘿嘿。大家也许会说我是幸运的,不是靠实力自己找工作的。这点我承认,其实不管怎么样,记住一句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写了这么多,无非想给没毕业的和毕业后工作不如意或处在迷茫期不知道以后得路该怎么走的人点提示,下面是我总结的,只是小弟的愚见,仅供参考。

1.土木工程工作不难找而且方向有很多,施工,设计,预算,甲方。如果你没毕业,选择个你自己感兴趣的,去找相关的工作。

2.你毕业了,正处在一个让你不开心,迷茫,自己感觉不适合自己的地方,那就赶紧找其他的工作,时间越长,越会浪费你的青春。

3.如果你有伴侣,尽量找设计院(不提倡甲方)和她呆在同一个城市,给自己自信,我这样的都行,你们也行的,大的去不了,去小的。没问题的,很多都缺人。

4.施工单位很辛苦,也很锻炼人,但如果你刚毕业,就去整天和人家喝酒,扯淡,整天不研究技术上的东西,那不管你走哪里,你都会心虚,学一门,精一门,在人际交往的同时,学学技术。(我同学和我说的)

5.房地产开发公司是个好地方,但那地方不适合刚毕业的(除了搞预算的),等你有技术了,再去那学学搞人际吧,那里面的人际关系很复杂的!

在动手中实践在经历中感悟 第5篇

一、动手实践,努力挖掘素材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因此,坚持手脑并用,能够收到以动启思的效果。如在教学“8+3”时,先要求学生摆出两种颜色的11个小圆片,然后启发“怎样移动小圆片就能很快算出一共有多少个?”“能想出几种算法?”“哪种方法更快?”引导学生知道方法,因而又可推出8+4、8+5、8+6、8+7、8+8、8+9的计算方法。这样既突破了难点,又明确了道理。再如数的认识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十分抽象,也比较枯燥。如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达到快速记忆,找到规律的目的呢?在教学中,我试用小棒,让学生动手摆弄,学生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大大超过了书本上的认识。在学习9的组成时。教学时,我提出要求:把9根小棒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9可以分成几和几?然后让学生动手分一分。这一下,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每个小朋友都用小棒摆数,摆了满满一桌子,最后一起交流,得出了4种形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借助对实物的形象思考,学生很快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自然得出两种填写方式:一种是从大到小,另一种从小到大。

二、动手实践,把生活带进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衔接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然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并非都是熟悉的,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演示在学生自己的眼前,让学生通过手、眼、耳、口等各种感官的协调来感知数学问题,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变成直观的问题。例如:“有一座长2900米的桥,一列火车以每秒30米的速度开过这座桥,结果用了100秒。求火车的长度?”这样的问题,但对于缺乏实际经验的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把这陌生情景演示在学生的眼前:1.让学生把铅笔当作火车,然后让学生再搭一座桥。2.让学生把“火车”开過“桥”。3.引导学生观察“火车”开始过“桥”的地点和穿过“桥”时火车的位置。通过自主的操作实践,可使学生感知事物活动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了火车实际长度的概念,发现其隐蔽的数量关系,最后发现问题解决的策略:30×100—2900=100(米)。

三、动手实践,进行方法指导

“动”是孩子的天性,每位孩子都充满了“动”的欲望,但如果忽略指导,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往往会变得盲目,得出的结论也就失之偏差,从而失去了动手实践操作的意义。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的动手操作,就显得尤为必要。1.建立操作常规。与单纯观看教师演示相比,让学生在课堂上操作学具比较费时,特别是刚开始时由于学生还不善于取出、放回学具,使用起来更花费时间,导致时间不够,有时甚至难以控制,起不到操作真正的作用。因此,必须及早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这些常规包括课前如何认真准备、专心倾听老师的指导、何时收拾学具等。特别是需要小组合作的,更需要事先有一定的分工。2.充分利用多媒体模拟指导操作。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多媒体直观动态、声像结合、传播效率高的等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利用计算机模拟操作比教师用其他手段演示更形象、逼真,如果把它与学生的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操作方法,形成操作技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就可以多媒体演示量角的方法(包括量角器的摆放、怎么读刻度等),比老师和学生的操作演示更清晰,更直观。

四、动手实践,建立并丰富数感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被用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学生在活动中建立起来的数感是充满活力的。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而数学知识又比较抽象,许多学生对数都不能很好地建立表象,更不能真正地理解数的内涵。教学时,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自己熟悉而又愉悦的具体生活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数学体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感受到数的存在,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加深对数的认识,从中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感。在生活中捕捉数学,应用数学,升华数感。现实生活是儿童学习的源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势在必行的。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新的价值,这是创造的过程,手和脑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如果我们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坚持不懈地训练与培养,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上一篇:电子细分下一篇:以人为本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