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技巧范文

2024-07-03

幽默技巧范文(精选5篇)

幽默技巧 第1篇

幽默充满着智慧, 它亦庄亦谐、雅俗有度, 而不是滑稽和耍贫嘴。幽默须有思想性与艺术性, 在一笑而过之后, 让人们有深刻的回味与启迪。因此, 主持人若想运用好幽默技巧, 就要具备广博丰富的知识、宽厚豁达的胸怀、机智灵敏的反应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尤其是幽默机敏的语言表达能力, 更需要在勤苦的修炼和丰富的实践中提高。

主持人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技巧多种多样、千变万化, 通过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具体语用案例, 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夸张手法, 出人意料

夸张就是运用语言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 对其加以扩大或缩小, 从而引起想象的修辞手法。

在一期节目里, 主持人杨澜向观众介绍加拿大。提到这个国家的寒冷, 她夸张地说:“有两位加拿大人在屋子外面说话, 那天冷得出奇, 话一说出口就冻成冰碴儿了, 那听话的人赶快用手接住, 进屋火烤了会儿才听见说了些什么……”这一夸张手法的运用活泼俏皮、出人意料, 顿时使观众笑得前仰后合, 营造了开心愉快的现场氛围。

奇妙联想, 相映成趣

幽默的思维需要联想, 联想能够克服两个概念在意义上的差距, 而引起在性质上或形态上类似事物的关联, 并通过联结产生新思想, 而且所联想的事物差别越大越出人意料。主持人崔永元在节目《鸟与我们》的开场白中说:“今天在场的嘉宾中, 有一位朱鹮养殖专家, 这种鸟现在世界上只剩下不到40只, 比地球上的总统还少!”世界上的总统已经够少的了, 而寥寥无几的朱鹮更为珍贵, 主持人正是利用了二者之间都很稀少这样的逻辑联系, 才产生出了相映成趣的幽默效果。

奇妙的联想出幽默, 但联想要符合事物的逻辑规律, 要切合语境、切合事物关系, 才能充满趣味。那种为出奇而乱想胡凑是不可能引起共鸣的, 当然也称不上幽默。

调侃自嘲, 拉近距离

自嘲, 就是趣说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自我调侃、娱乐他人, 以求达到一种轻松、诙谐、逗乐的效果。自嘲不是自轻自贱, 而是自信洒脱、和善宽容的体现。主持人把握分寸、恰当自嘲, 可以消除现场的紧张气氛, 拉近与嘉宾、观众的距离, 换来受众的信任和支持。

主持人马东在一期《背后的故事》中, 邀请了一位双目失明的电台主持人古灏做嘉宾, 马东为了缓解嘉宾的紧张, 自我调侃地对他说:“我坐在你的右边, 我是一个胖子, 我叫马东。我们这台上有点热, 一方面是灯光照的, 剩下的热量就是我发出的。所以, 你多担待啊!”古灏和现场观众一起笑了起来。这里, 观众看到的是当众自嘲的马东对嘉宾发自心底的尊重和关切。

会说笑话, 活跃气氛

笑话是笑料编成的幽默语段, 它用对话、悬念和极度夸张的手法揭示生活中的某些不协调, 以引起人们的发笑。主持人在说笑话的时候要保持常态、不动声色, 要短小精练、突出重点, 注意与受众的交流, 增强现场效果。

央视主持人李咏就很擅长在节目现场讲笑话, 例如, 在一次颁奖典礼中, 一段片花之后应该是钢琴演奏, 可这时演员还没有到位, 为避免冷场, 李咏就围绕着钢琴的话题说:“钢琴我不会弹, 但是从小我就梦想当钢琴家, 老想让我爸给我买钢琴。我爸说咱们买不起。于是我就跟我爸说, 大钢琴买不起, 咱就买个小钢琴弹行吗?我爸说:‘儿子, 那哪儿是钢琴, 那是手风琴!’”现场观众都笑了起来。这时演员已经在琴边就坐, 琴声响起, 典礼继续顺利进行。

反常思维, 出口成趣

反常思维式幽默, 就是用超越常规的思维方式, 打破人们惯常的逻辑, 产生出乎意料的幽默效果, 带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受。

在一次综艺晚会上, 台湾艺人凌峰登台自我介绍道:“大家好!我叫凌峰, 凌峰的凌, 凌峰的峰。”他接着又说:“你们听过凌峰的歌没有?”听过和没有听过的观众在台下都有回应, 凌峰继续说:“没有听过凌峰唱歌的朋友, 终生遗憾。听了凌峰唱的歌, 遗憾终生。”台下的观众笑得前仰后合。这个案例里, 凌峰用拈连和回环的修辞手法和正经的语态说出大家都知其谬误的话, 这种类似“脑筋急转弯”式的反常规语意组合和同语反复的玩笑, 和人们常规的心理定式相背离, 造成期待的落空而产生了强烈的趣味性。

借题发挥, 临场应变

节目现场的情况千变万化, 往往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发生, 这时就需要主持人急中生智, 根据当时的情况迅速做出反应, 立即组织幽默语言临场发挥。这种即兴发挥出来的幽默, 会化紧张为轻松, 在大家会心一笑之余, 营造出其乐无穷的现场效果。

在一期节目中, 主持人倪萍正和嘉宾热烈讨论歌星的假唱话题, 突然现场内灯光暗了下来。面对灯光故障, 倪萍沉着应对, 她一脸严肃地说道:“你看, 灯光也不容忍一个假……”说完灯光又恢复了正常, 观众都会心地笑了。现场讨论不仅没有因此中断, 反而增添了一种乐趣。

故意歪解, 偷换概念

用似是而非的荒唐道理去解释某种事物或者某种概念, 可以使其产生奇巧怪诞的谐趣, 让人啼笑皆非。概念偷换得越离谱, 幽默味越浓。

例如在一期《非常6+1》节目中, 有一个选手自我介绍说, 自己是黑带级别的跆拳道运动员。主持人李咏马上掀起外套, 露出黑色的腰带, 说:“我也是黑带。”选手也不甘示弱地拉起上衣, 不想露出的却是黄色皮带。李咏见状马上又指着自己的领带说:“你看, 我的领带也是黑的, 双黑带段位!”全场观众都大笑起来。

这里主持人故意将跆拳道高手的级别标识———黑带, 曲解为只要是黑色的带子哪怕是领带, 都是跆拳道的级别标识, 形成了主持人与跆拳道高手一比高下的滑稽风趣的现场效果。

衍名释义, 妙趣横生

衍名释义是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根据主观意向将人名、物名、地名等加以解释、推衍、联想、想象, 从而引申出新颖、丰富的内涵。主持人使用衍名的方法, 能够使语言更显轻松活泼、妙趣横生。

湖南卫视主持人汪涵在综艺节目主持中, 就很擅长用衍名的技巧营造轻松愉快的现场氛围。在一次节目中, 汪涵送给歌手满江一束花——大麦, 并说:“祝你的新专辑能够大卖。”满江调侃说:“这好像是水稻啊!”汪涵应答道:“那更好呀, 水到渠成嘛!”这里汪涵将“大麦”、“水稻”的谐音衍释为“大卖”和“水到渠成”, 风趣机敏的话语, 既讨口彩又活跃了气氛。

比喻比拟, 形象生动

比喻和比拟都是修辞手段, 主持人口语表达中若运用好比喻和比拟, 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鲜活风趣。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用一事物来说明跟它相似的另一事物。著名体育记者徐济成经常担任篮球赛的主持解说, 在姚明加盟NBA赛早期的一次比赛中, 姚明连遭对方小个子球员的“绕前防守”, 比较被动, 徐济成风趣地解说:“姚明就像个大袋鼠, 防守队员像小袋鼠坐在姚明的肚子上。”这个比喻, 把球员比成“袋鼠”, 形象生动地解释了“绕前防守”这个篮球术语。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即将人比作物、将物比作人, 或将甲物化为乙物。运用比拟能收到特有的幽默效果。主持人元元平民化的语言风格很受观众喜爱, 她善于把事理做拟人化、趣味化处理, 鲜活生动、俏皮幽默。例如, 主持人元元在一期节目中说道:“有人反映, 卢沟桥的狮子损毁严重, 因为每天一早一晚总有一帮锻炼身体的人把它们当健身器, 有抱着打摽悠的, 有拿肩膀撞的, 有在上边压腿的。按说这些狮子多少年的风吹日晒甚至战火硝烟都能挺过来, 这点花拳绣腿应该不在话下, 可也架不住这种日复一日的消磨。这些石狮子辛苦艰难了大半生, 熬到了和平的好年月, 就别让它们再接受新的考验了。”这段话把石狮子进行拟人化处理, 以风趣俏皮的口吻对百姓中的陋习做了委婉的批评, 让观众在微笑中回味思考、掂量是非。

名人演讲幽默技巧 第2篇

j。科佩(1842—19xx年),法国著名诗人,1884年被选为法兰西院士。

有一次,一位不大出名作家的妻子跑来找科佩,请他在法兰西学院选举院士时帮他丈夫一次忙,她说:“只要有你有一票,他一定会被选上的。如果他选不上,一定会去寻短见的。”科佩答应照顾她的要求,投了她丈夫一票。但此人并未选上。几个月后,法兰西学院要补充一个缺额了。那位太太又来找科佩。请他再鼎力相助。“呵,不,”科佩回答说:“我遵守了自己诺言,但他却没有遵守。因此,我不好再覆行义务了。”

2、有毒的马铃薯本文摘自教育资源网

法国寓言家拉封丹(1621—1695年)每天早晨习惯食用一个马铃薯。

有一天,他把一个太烫的马铃薯放在饭厅的壁炉上凉一凉,随后就离开了房间。可是,等他回来时,那个马铃薯不见了。有个佣人曾经在饭厅里走过,拉封丹猜到了发生了什么事。

于是,他叫喊起来,“啊!我的上帝,谁吃了我放在壁炉上的那个马铃薯?”

“不是我。”那个佣人回答说。

“那再好也没有了。”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我在马铃薯里放了一点砒霜,是为了毒死老鼠的!”

“啊,我的上帝!砒霜1……我中毒了!”

“放心吧,孩子,这是我略施小计,为的是想知道事情的真相。”

3、收藏在柜子里的工作人员

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家儒勒·凡尔纳著作丰富,仅小说就有104部,人们就传说他有一个“写作公司”,公司里有不少作者和科学家,而他只不过是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罢了。听了这个传说,有个记者特地前去采访。凡尔纳知道他的来意后,便微笑着把他领进了工作室,指着一排排柜子对他说:“我公司的全部工作人员都在这些柜子里,请你参观一下吧!”

柜子里分门别类地放满了科技资料卡片。

4、当情人比做丈夫容易

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1799—1850年)年轻时一直没有结婚。33岁那年,他收到一封从乌克兰寄来的署名为“陌生人”的信,后来他打听到,此信出于伯爵夫人埃韦利娜·韩斯卡之手,从那时起,他们的恋情渐趋浓烈并延续了17年。尽管伯爵本人在1841年去世,韩斯卡夫人直到巴尔扎克离世前5个月才与他正式结婚。不知是解释他选择生活方式的原因还是出于幽默,巴尔扎克曾说了这样一句妙语:“当一个情人要比做一个丈夫容易。正如整天卖弄机要比偶尔说一句应景的妙语困难得多。”

5、一样也沾不到边

安妮·斯塔尔夫人(1766一1817年),法国作家。她热衷于社会活动,还有能说会道的口才。

有一次参加一位政治家举办的晚宴,她与漂亮的雷卡米尔夫人正好坐在一个年轻的纨绔公子的两旁。整个晚上,这位公于都兴奋异常,并得意地对人说:“现在我正处于智慧和美貌之间。” “的确不错,但你一样也沾不到边儿。”斯塔尔夫人斜着眼说。

6、剃去半边

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1802一1885年)正赶写一部作品,十分紧张·可是社交活动占去他

浅析写作技巧中的幽默艺术 第3篇

在文学创作中,幽默通常是一种表达情感的巧妙手法,它寓教育于笑语之中。而笑定思笑,却催人猛醒,从中领略教诲,受益匪浅。

幽默的方法很多,下面浅析三例。

一、 谐音法

《阿长与〈山海经〉》里,一天,长妈妈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鲁迅不写《三海经》,而叫“三哼经”,这就准确而形象的表现了阿长愚昧而善良的性格。读后掩卷,令人忍俊不禁。

又如《阿Q正传》里有这样一段话:假洋鬼子进城回来后,“秀才便有了一块银桃子挂在大襟上;未庄的人都惊服,说这是柿油党的顶子,顶得上一个翰林”。我们知道,“柿油党”本该是“自由党”,乡下人不懂,便讹成“柿油党”了。这一谐音,既辛辣地讽刺了赵秀才一伙,也生动刻画出未庄人的愚昧。

再如《文苑滑稽谈》记载了这样的故事:山东有一学官,在阅卷中发现一份考卷附有一张纸条,写道:“同乡某相国,学生童亲妻。”考生写这张纸条,是想让学官知道他是相国亲戚,从而另眼相看,破格录取。但这位学官为人刚正、主持公道,不肯开“后门”。尤其看到这位考生连“亲戚”的“戚”竟写成了“妻”字,足见学业之差。于是,便故意在卷子上批了一句:“该童生既系相国妻,本院断不敢娶(取)。”这位考生误“戚”为“妻”,令人可笑。这位学官将错就错,批语辛辣,更使人捧腹。

二、俗语法

刘绍棠的《多吃了几斤盐》,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深沉的爱国感情,尤其在语言风格上,独具匠心,浅而不俗,幽默风趣,且又耐人寻味。

文章的标题“多吃了几斤盐”,是一句俗语,很幽默,深入浅出,富有生活气息。因为这“盐”是五味之最,位居最后而味重至极,故可泛指为“甜、酸、苦、辣”诸味,还可借代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的境遇。它意味着人生坎坷的经历,其底蕴更加丰富异常。所以此标题是在婉转地告诫我们,人生处世必借鉴事实经历,不能心血来潮轻举妄动,更不能人云亦云忘吾所宗,要虚心听取长辈教诲,要吸取历史教训。

作者还运用民间的口头语,造成了一种特殊的幽默效果。“没有一句过日子的话”这朴实的一句,用来惟妙惟肖地描绘那些脱离实际,不顾家情乡情国情的“空论”者的丑相,叫人啼笑皆非。也证实那些“村夫野老”因“多吃了几斤盐”,亲历目睹那么多真善美和假丑恶,所以具有一语道破的本领。

三、 比拟法

将物拟人,将人拟物,将此物拟彼物都可获得幽默效果。例如:饥猫与饿虎相遇,猫问虎曰:“吾以不得食而饥,汝何委顿至此,岂亦乏食耶?”虎曰:“吾向以人为食,近来旷观当世,竟没有一个象人的,叫我从何得食?得将饥饿以死矣。吾乃如是,若汝向来所食者鼠耳,世上无人,岂亦无鼠耶,何亦颓唐至此?”猫叹曰:“世上非无鼠,鼠且甚多,无奈近来一班鼠辈,极会钻营,一个个都钻营到拥居高位,护卫极严,叫我如何敢去吃它!”

这则笑话当然别有深意,但若非采用拟人手法,就不会象这样诙谐好笑。再如,不说“广播喇叭关了”而说“喇叭放了假”,不说“肚子饿了”而说“肚子唱空城计了”,意思虽然一样,但因为采用了拟人的方法,就显得幽默风趣。

鲁迅《在酒楼上》中有这样一段:我在少年时代,看见了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可不料你也飞回来了,你不能飞得更远一些吗?

将人拟为飞虫,不仅形象地说明了“我”、“你”不自由的境遇,也充分体现了鲁迅先生冷峻的幽默。

话剧《陈毅市长》有这样一段对白:

齐仰之:不不不,陈毅市长一片赤诚,枉驾来访,如此礼贤下士,已使我深为感动。在此之前我之所以未能从命,一是我对共产党人的革命化学毫无所知,二是……二是我这个知识分子身上还有着不少酸性……

陈毅:我的身上倒有不少碱性,你我碰在一起,不就中和了?

齐仰之(大笑):妙,妙!陈毅市长真不愧是共产党人的化学家,没想到你的光临,使我这个多年不问政治、不问世事的老朽也起了化学变化!

陈毅:我哪里是什么化学家哟!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

幽默技巧 第4篇

一、黑色幽默理论概述

黑色幽默作为一种文学流派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战后兴起的, 是一种“荒诞的、变态的、病态的文学流派, 把痛苦与欢笑、荒谬的事实与平静得不相称的反应、残忍与柔情并列在一起的喜剧”[1]。黑色幽默小说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形式, “运用强颜欢笑取代传统的喜剧疯癫, 运用滑稽讽刺弱化传统的悲剧色彩”[2], 黑色幽默是用喜剧形式表现悲剧内容的文学方法。在叙事手法方面, “黑色幽默”作家力争体现强烈的反传统色彩, 打乱小说的情节逻辑联系, 常常把叙述现实生活与幻想和回忆混合起来, 把严肃的哲理和插科打诨混成一团。

本文基于黑色幽默理论, 着重分析小说的叙事风格和技巧。通过“情节碎片化”、“作者和叙述者概念的混淆” 及“多位叙事视角”等黑色幽默显著的写作特点分析作品中亦真亦假的世界, 通过相关选段展示各种叙事技巧在作品中的运用。

二、《曲终人散》的松散叙事结构

(一) 破碎的故事情节特色

黑色幽默小说将传统意义上的情节淡化, 小说本身不再是一个结构紧密的封闭体。摒弃传统的时间顺序发展, 抛却前因后果的逻辑思路扩展, 代之以独立的判断和细节的堆积, 内容上显得松散, 意义上也更加模糊, 形成开放性的组织结构。松散的技巧有助于推动情节发展, 没有明显的空间与时间的关系, 只有破碎的结构, 恰如黑色幽默。第二卷《进入新世纪》中的部分段落充分彰显了破碎的故事情节特色。

早晨——本尼的挑战——乔蒲柏到底是谁——卡尔加比迪安——第一次打岔——卡伦吴的猛烈攻击——带我回家——第二次打岔——卡伦吴的猛烈攻击——带我回家—— 第二次打岔——玩偶乔蒲柏——更精彩的故事——本尼尚在广告——布里兹给本尼的遗赠——漫不经心走过布里兹身旁 (李育超, 2013 :48) [3]

在叙述中, 情节的发展不断推进, 但情节的完整性经常遭到破坏, 时常会因为叙述人、甚至作者的突然插入而导致叙述角度的多样化, 打破了单一的叙述模式。小说打破了全知全能的叙述方法, 由小说中的某个人物, 有时是主人公, 有时是与作者情形相似的一位叙述人进行叙述, 片段中主人公不断变换叙事内容, 随意而零散。叙述者在此过程中难免会有自己的立场和倾向性, 叙事的主观性无疑成为小说最大的问题, 从而使小说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使小说的真实性让位于虚构性, 情节让位于语言, 小说的语言成为小说世界的主导。

(二) 碎片性质的开放意义

第一卷《你不懂我的心》中, 叙述者是“我们”——由个体的声音汇聚而成, “我们”代表的是林恩 • 梅森、汤姆 • 莫那、埃姆博 • 路德维格、本尼 • 沙斯伯格和弗兰克 • 布利兹勒拉等人。第三卷《何去何从》中, 叙述者特指“林恩”—— 本文的主人公之一。在第四卷《人来人往》中, 叙述者又变回“我们”, 叙述的内容也不断跳跃, 令人眼花缭乱。叙述者的态度、观点和行为意义的客观性、真实性都无从考证, 读者对其中内容所呈现的荒诞怪异抱有怀疑。整本小说中类似的、具有明显拼凑效果的叙述, 使叙事结构的碎片性质体现得淋漓尽致。叙事的条理性和完整性始终被一些偶然的、 突发的事件所破坏, 缺乏逻辑的完整。黑色幽默小说往往以 “追寻”模式开始, 以不了了之结束, 主旨为看透意义的虚无和荒诞, 放弃了人和理性的追求, 转向更多的真相揭露和调侃。松散的叙事结构不允许黑色幽默小说自圆其说, 倾向于呈现出一个开放的结局, 留给读者去破解。

(三) 碎片化叙述的主题构建

裁员——汤姆的最后一小时——简妮高谵克的悲剧—— 经济衰退——紧急措施——关于汤姆的争议——令人毛骨悚人的照片——汤姆莫那的椅子的故事——和西班牙海盗一起走过长廊——桑德斯——两封邮件——汤姆莫那的椅子的故事 (第二部分) (李育超, 2013 ::13) [4]

第二卷《进入新世纪》中, 选取了例子进行情节的破碎化分析。“我们”首先谈论公司裁员的厄运会降临到我们头上, 然后对象直指汤姆 • 莫那, 在得知自己即将被解聘后, 汤姆想把电脑砸到办公室窗户上。接下来“我们”想象未来的悲惨境遇——“在丑陋的街巷里搜寻还可以抽上一口烟头”[5]。 (李育超, 2013 :15) 笔锋一转到了另一场惨案—— 简妮9岁的女儿意外被害。此后, 话题继续转换, 开始涉及蓝领工人、白领精英、企业公民和失业员工之间的关系, 对汤姆离职前最后一个小时表现的描述等。通过一系列破碎、 凌乱的叙述, 呈现给读者一副浓墨重彩的办公室场景, 刻画了人物的玩世不恭;运用黑色幽默的假设进行反讽, 指出在利不关己, 人们无关痛痒的唏嘘, 展现了“我们”在生活中的沉重和苦闷、眼泪与痛苦、忧郁与残酷的精神危机主旨。

三、作品中叙述者与作者之间概念的模糊

小说家在赋予作品中人物叙事功能的同时, 没有放弃自身的特权。在依靠小说中叙述者展开文本的同时, 不失时机地加入作者对叙述者的评论;或是作者以小说中某个人物形式出现, 对作品中的人物加以评论, 使小说的框架层层叠加, 模糊了叙述者和作者、真实世界和小说世界的界限。

在小说中, 作者首先依靠的叙述者为“我们”——办公室中的大部分员工。通过“我们”的叙述, 读者获得他们的感知、焦躁和浮动。

我们这群人桀骜不驯, 拿着过于优厚的薪水。早上我们没有什么指望。我们中间的绝大多数喜欢几乎所有的人。 (李育超, 2013 :1) [6]

国内形势对我们相当有利, 我们很容易弄到创业资金。 (李育超, 2013 :5) [7]

但在最后一章, 笔锋一转, 小说中出现了一个名为汉克 • 尼尔瑞的小说家。在汉克的新书发布会上, 他朗读了自己的创作, 正是《曲终人散》的内容, 所以读者不得不推翻先前的认知, 怀疑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谁——是作者自身还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在作者的一再干涉下, 读者对叙述人的可信度产生怀疑, 进而怀疑小说的真实性, 挑战语言叙事的可靠性。

四、《曲终人散》多维叙述视角

黑色幽默小说在安排视角方面往往不停变换角度, 多层面深入。在某一叙述人主讲的同时, 往往安排了多种话语入侵, 作补充叙述或悖论叙述, 使小说亦真亦假, 亦实亦需, 形成多维视角和开放思维的布局, 表现为作者在叙述当中插入, 发表一些见解后退出。

小说自始将“我们”作为主要叙述者, 到了第三卷《何去何从》中, 叙述者转为“她 (林恩) ”。在这一卷中, 读者们所感知的皆为林恩的自身经历, 为她罹患乳癌和爱情坎坷而感同身受。尽管此卷只占据全书的十分之一, 但读者对于故事的叙述者有着清醒的认知。下一卷《人来人往》中, 叙述者又重新更换为“我们”。但峰回路转, 读者最终意识到所有的这一切情节叙述都口出于一位名为汉克的黑人小说家, 他在自己的新书发布会上朗读了自己的创作:

“手术前一天晚上, 她没有交集晚宴要去参加, 也没有颁奖仪式和社交聚会。——这是你最后一次机会了, 此后不知道要过多久才能吃上正常的一餐。” (李育超, 2013 :373) [8]

这一段话与小说第三卷中的内容如出一辙, 所以读者恍然大悟, 原来汉克才是小说的作者。通过这种作者和叙述者身份的突然翻转, 作者将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写入小说, 又从小说叙述者的角度将这一主观感受打乱, 造成一个小说的虚拟世界。“叙述者”既可以是小说的作者, 也可以是小说中的人物。这种多角度的叙述往往形成小说的碎片结构, 但基于叙述混淆, 使得小说更能体现他的主旨。

五、《曲终人散》中讽刺手法的运用

黑色幽默小说最显著的特点是“揭露、讽刺、批判现实社会, 他们用强烈的、夸张到荒谬的幽默、嘲讽以及歪曲事实的手法来揭露世界的丑恶和畸形”[9]。黑色幽默的修辞手法既无顾影自怜的悲悯, 也非毫无人情的淡漠, 而是“典型的反讽语气, 既嘲笑, 又自嘲, 悲中有喜, 喜中有悲, 形成典型的黑色幽默的效果”[10]。

反讽的语气首先表现在对一些严肃场合的戏剧性处理上, 突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在第一卷《你不懂我的心》中, “我们”一开始感叹“我们享受的福利种类之多、数额之高令人惊叹”, 同时也戏谑“有时候我们自己都怀疑公司是不是划得来”, 这种自我否定形成强烈的反差, 又起到讽刺的效果。唏嘘之余不免让人反思白领职员处于经济危机下, 现代美国公司繁琐而又无聊的生活。小说中的反讽语气充分体现了“黑色”和“幽默”的特点, 它贯穿于小说的始终, 使读者在阅读时亦笑亦哭, 体会到人类面临的灰暗时刻、黑色时刻以及自己的孤立和无助。于是人们只有与小说的人物一起发出苦涩的笑声, 在笑声中暂时忘却苦难。黑色幽默在点滴的叙述中深刻透露的悲喜剧的特点显示他对人性身后的关怀和对人类一手造成的恶劣的生存环境的无奈。

六、结论

纵观黑色幽默的叙述风格和技巧, 约书亚在《曲终人散》 中运用的“黑色”和“幽默”特点涵盖了小说的松散的结构, 反讽的语气和多角度的叙述特点。在由语言创造的小说世界中, 既显示出现实的一面, 又无限虚幻, 暴露出语言的本质。 总之, 黑色小说发掘现代生活的本质决定了他叙事风格的特殊性, 而其叙事的种种特点又突出了对这一本质的揭露, 使得黑色幽默小说的主题更加鲜明。

注释

1[1]http://baike.baidu.com/link?url=qeclapk Xjnw KRvg A35ONB v OBr G0l Kyo Pe6VBIxmn Vf PWLSOca Q7souz GTdg VWZh1IKq R0Bb-0AF6Ws Kk Kp EGMK

2[2]宋琳琳.《曲终人散》的黑色幽默风格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3 (01) .

3[3][4][5][6][7][8]李育超译.《曲终人散》[M].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48, 13, 15, 1, 3, 5, 229, 373

4[9]孙会军, 徐珊珊.美国黑色幽默小说在新时期的汉译[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 (03) .

名人幽默技巧 第5篇

有一次,一位不大出名作家的妻子跑来找科佩,请他在法兰西学院选举院士时帮他丈夫一次忙,她说:“只要有你有一票,他一定会被选上的。如果他选不上,一定会去寻短见的。”科佩答应照顾她的要求,投了她丈夫一票。但此人并未选上。几个月后,法兰西学院要补充一个缺额了。那位太太又来找科佩。请他再鼎力相助。“呵,不,”科佩回答说:“我遵守了自己诺言,但他却没有遵守。因此,我不好再覆行义务了。”

2、有毒的马铃薯

有一天,他把一个太烫的马铃薯放在饭厅的壁炉上凉一凉,随后就离开了房间。可是,等他回来时,那个马铃薯不见了。有个佣人曾经在饭厅里走过,拉封丹猜到了发生了什么事。

于是,他叫喊起来,“啊!我的上帝,谁吃了我放在壁炉上的那个马铃薯?”

“不是我。”那个佣人回答说。

“那再好也没有了。”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我在马铃薯里放了一点砒霜,是为了毒死老鼠的!”

“啊,我的上帝!砒霜1……我中毒了!”

“放心吧,孩子,这是我略施小计,为的是想知道事情的真相。”

3、收藏在柜子里的工作人员

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家儒勒·凡尔纳著作丰富,仅小说就有104部,人们就传说他有一个“写作公司”,公司里有不少作者和科学家,而他只不过是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罢了。听了这个传说,有个记者特地前去采访。凡尔纳知道他的来意后,便微笑着把他领进了工作室,指着一排排柜子对他说:“我公司的全部工作人员都在这些柜子里,请你参观一下吧!”

柜子里分门别类地放满了科技资料卡片。

4、当情人比做丈夫容易

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1799—1850年)年轻时一直没有结婚。33岁那年,他收到一封从乌克兰寄来的署名为“陌生人”的信,后来他打听到,此信出于伯爵夫人埃韦利娜·韩斯卡之手,从那时起,他们的恋情渐趋浓烈并延续了17年。尽管伯爵本人在1841年去世,韩斯卡夫人直到巴尔扎克离世前5个月才与他正式结婚。

不知是解释他选择生活方式的原因还是出于幽默,巴尔扎克曾说了这样一句妙语:“当一个情人要比做一个丈夫容易。正如整天卖弄机要比偶尔说一句应景的妙语困难得多。”

5、一样也沾不到边

安妮·斯塔尔夫人(1766一1817年),法国作家。她热衷于社会活动,还有能说会道的口才。

有一次参加一位政治家举办的晚宴,她与漂亮的雷卡米尔夫人正好坐在一个年轻的纨绔公子的两旁。整个晚上,这位公于都兴奋异常,并得意地对人说:“现在我正处于智慧和美貌之间。”

“的确不错,但你一样也沾不到边儿。”斯塔尔夫人斜着眼说。

6、剃去半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幽默技巧】相关文章:

职场幽默风趣技巧新07-01

幽默与巧妙的应答技巧05-23

英式幽默07-05

言语幽默概论05-12

谐音小幽默06-09

幽默道歉信05-17

幽默征婚词05-30

幽默风趣语录06-13

教学幽默范文05-18

趣味幽默范文05-19

上一篇:欧洲城市的细节下一篇:育苗产业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