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平均法论文

2024-05-17

移动平均法论文(精选6篇)

移动平均法论文 第1篇

Matlab实现数字滤波的方法已广泛应用在滤波器制造中[7,8,9]。但问题是, 通常的数据采集速度相对于尖峰干扰的频率仍旧过慢, 而采集到的信号经Matlab分析后不能正确反映实际的频率。即使可用示波器采集到这些信号的频率和幅度, 在实际过程中也难以用Matlab对这些信号进行实时的处理和消除, 主要因实际信号的采集速度过慢, 且存在相位的问题。所幸, 这些干扰信号是近似正弦的高频信号, 每段时间间隔内所采集到的信号有正有负, 由此可便利用平均值的方法进行抑制。

Visual C++具有强大的硬件处理函数, 编写控制界面方便, 因此将其作为失超探测中数据采集和实时处理的首选编程平台[10]。

1 失超探测数据采集和程序实现

图1是超导磁铁失超探测原理图, 其中虚框内的部分运行在液氦温度下。超导磁铁由500 A, 5 V的电源供电。正常运行情况下, 失超探测程序送入个24 V的高电平信号使电源的IGBT开关导通。若探测到磁铁失超, 失超探测程序将通过计算机发给电源一个0 V的低电平信号, 电源的IGBT开关关断, 使超导磁铁线圈和1Ω, 2 k W的保护电阻组成失超泄放回路, 将磁铁的大部分储能泄放到常温空间。超导磁铁是由3个线圈所组成的磁体, 其中一个主线圈匝数较多, 在制造时焊接了中间抽头, 在失超探测时将分为两个探测通道, 线圈1-1和线圈1-2。另两个辅助线圈分别为线圈2和线圈3, 用来调节主线圈的磁场。3个线圈由一台电源串联供电, 若其中有一个线圈失超就立即切断电源, 从而及时地对磁铁进行保护。此外, 还有两个探测通道用来判断另外两个超导校正子线圈, 整个失超探测程序共监视和判断6个失超探测通道。

为了能探测出线圈失超, 需要在超导线圈的引线端焊接上电压抽头, 并与上下游的一对电压抽头组成一个失超探测通道。为了保护电压抽头, 不至于在磁铁失超时有较大地对地漏电流, 需在每个电压抽头上串接一个150Ω, 3 W的电压抽头保护电阻。在失超过程中, 超导磁铁两端将有较高地放电电压, 为保护失超探测数据采集卡, 需在每个探测通道上并联一个导通阈值为25 V的瞬态保护二极管 (TVS) 。当每个通道的失超放电电压>25 V时, TVS会自动导通, 若<25 V时, TVS则会自动关断, 随即便可将失超过程中每个通道的电压信号采集出来, 以便分析。

图2为示波器在负载两端捕捉到的尖峰电压信号的频率和幅值, 其主要的高频电压干扰信号, 频率为25 k Hz, 幅值为0.5 V。为了避免出现失超误动作, 需将失超探测的时间阈值仍设为50 ms, 电压阈值只能提高到0.8 V。但这样对出现的早期失超就无法进行探测, 对磁铁而言也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失超探测程序采用VC++6.0编写, 包括初始化部分、自检部分、探测部分和通知电源的动作部分。图3是超导磁铁做低温垂直测试时, 磁铁切断电源前后电压信号的变化情况, 其中采样时间间隔为10 ms, 切断电源后的正常干扰信号仅为20 m V。只需电源打开, 无论磁铁有无电流, 尖峰干扰信号必将出现, 干扰信号的幅值并不随磁铁电流的增大而增加。

2 加入移动平均后的失超探测程序

失超探测程序包含数据的实时显示, 判断屏幕大小, 当画笔移动最右端时, 能及时回到起始位置并重新画线。加入移动平均后的探测程序中引入了一个二维数组, 用来处理50 ms内即5个连续数据的处理和判断。选择5个相连数据作为一组进行移动平均处理的目的还在于, 从第一个移动平均数据开始超过设定电压阈值, 则只需其后的4个移动平均数据均超过这一阈值就可认定失超。对程序而言, 只需判断最后两个移动平均数据即可, 这大幅简化程序的判断过程。图4是失超探测程序流程图。

3 加入移动平均前后的数据比较

图5为超导磁铁在锻炼过程中在260 A出现的一次失超过程。在并未经过移动平均处理时, 信号幅值在0.4 V以上, 为避免失超误动作, 需将电压阈值设定在0.8 V。

图6为加入移动平均处理后, 磁铁重新升流进行锻炼, 移动平均值电压信号的实时显示曲线, 并在308 A出现的一次失超过程。这里所设定的电压阈值已降到0.3 V。探测到的电压信号经实时移动平均处理后, 信号的毛刺现象渐小, 上下跳动的幅值明显降低。这样磁铁的早期失超就可探测出来, 磁铁安全性增强。对工作点较高的加速器磁铁尤为重要。

4 结束语

利用移动平均方法可有效地抑制由于超导磁铁电源的尖峰效应所带来的信号干扰, 并在失超探测中实现了实时监控、判断和处理。相比Matlab中所提到的利用窗型滤波, 其使用价值更高。VC++提供了强大的数据采集、实时图形显示, 对超导磁铁的早期失超也能做出判断及处理, 从而有效避免了失超信号的误判和漏判, 并减少了失超误动作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毅, 王秋良, 戴银明, 等.MRI、NMR低温超导磁体失超保护综述[J].低温物理学报, 2012, 34 (1) :74-80.

[2]汪波, 胡安, 陈明, 等.IGBT关断瞬态电压尖峰影响及抑制[J].材料与器件, 2011, 36 (7) :501-504.

[3]杨军, 张晓斌, 邹仁炜, 等.新型尖峰电压发生器及测试仪研制[J].电力电子技术, 2006, 40 (2) :114-116.

[4]陈正强, 周学, 翟国富.航天继电器尖峰电压试验系统的研究[J].机电元件, 2007, 27 (2) :15-23.

[5]THOMAS A P, IAIN R D, DENIS W M.Voltage spike and magnet quench behavior in the NHMFL 900 MHz bucket test[J].IEEE Transactions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2004 (14) :161-167.

[6]ORRIS D F, CARCAGNO R, FEHER S, et al.Voltage spike detection in high field superconducting accelerator magnets[J].IEEE Transactions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2005 (15) :370-376.

[7]赵顺珍, 马英.基于DSP的FIR数字滤波器设计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 2009, 25 (2) :162-164.

[8]兰成章, 高洪元, 李诗桓.基于差分文化算法的FIR数字滤波器设计[J].自动化技术用, 2010, 29 (6) :65-68.

[9]宋寿鹏.数字滤波器设计及工程应用[M].苏州:江苏大学出版社, 2010.

移动平均法论文 第2篇

1、移动平均线呈大幅度上升趋势。(独家证券内参,365天资讯情报站……)

2、经过一段上升后,移动平均线开始走平。

3、当股价由上而下跌破走平的移动平均线时,便是卖出信号。

4、为验证一条移动平均线所显示信号的可靠性,可以多选用几条移动平均线,以便相互参照。同时,在正常情况下,成交量也相应减少,卖出的信号更明确。

具体如图所示。

分析:

1、图中可看到青岛海尔经过一轮攀升之后,股价开始滞涨,30日移动平均也开始走平。

2、当股价在7月中旬跌破30日移动平均线时,此为卖出信号。

3、股价在7月底再次冲30日移动平均线受阻时,此为第二次卖出信号。

改进的移动平均线投资策略 第3篇

[关键词] 移动平均线 黄金分割法 K线形态图 平均周期收益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投资途径已经相当广泛,其中最常用的就是股票投资。投资者把资金投放于证券市场,期望违避投资风险,同时追求较高的预期收益。他们主要关注市场中短期趋势,为市场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流动性,能促进金融资产的顺利转移。

移动平均线是趋势指标中的一种重要技术指标。它构建了一套追踪趋势的机制,使技术分析者有能力捕获主要的市场运动,尤其当市场处在趋势明显的状态时更能发挥作用;但均线指标在价格走势预测方面具有滞后性。为了弥补这个缺点,本文利用移动平均线趋势指标与黄金分割线、K线形态图进行相互验证技术,改进一般的基于均线的证券买卖准则,并选用宝钢股份自2007年10月16日至今的数据,计算改进后的周期收益率与改进前基于移动平均线投资策略的周期收益率并作比较。实证结果表明,基于改进后的均线买卖准则进行证券投机,具有可操作性和高收益性.

一、改进的移动平均线投资策略

移动平均线采用统计学中的“移动平均”原理,将一段时期内的股票价格的平均值连成曲线,用来显示股价的历史波动情况,进而反映股价指数未来发展趋势。移动平均线根据期间长度不同分为短线(如3、5、10、13日线)、中线(如20、30、50、60日线)和长线(如90、100、120、150、200、250日线)。葛兰碧所创的“移动平均线八项法则”是移动平均线使用的重要规则。但是经过长期试验后,葛兰碧认为上述八法则中若将第一与第二条合并使用,第六与第七条合并使用,会发现平均线从下降转为水平而有向上波动趋势,股价从水平线下方向上突破平均线,回跌时若不跌破移动平均线,是运用短期移动平均线操作最佳买进时机;平均线从上升转为水平而又向下波动趋势,股价从平均线上方向下突破平均线,回升时无力穿过平均线,是运用短期移动平均线操作的最佳卖出时机。葛式法则第四与第五条虽然是可以使用的原则,但是没有明示投资人距离平均线究竟多远才可以买进卖出——这是一大缺憾。

黄金分割率是自然界与社会中存在的一种数学规律。黄金分割法来源自黄金分割率,是计算强阻力位或强支撑位的一种方法,即人们认为指数或股价运动的阻力位或支撑位会与黄金分割率的一系列数字有关,可用这些数字来预判点位。黄金分割法中最重要的数字是0.191、0.382、0.5、0.618、1、1.191、1.382、1.5、1.618、2。其具体应用是:①在上升行情掉头向下时,可用近期上升行情的涨幅乘以以上数字,再加上近期上升行情的起点,得到此次下跌的强支撑位;②在下跌行情转头向上时,可用近期下跌行情的跌幅乘以以上数字,再加上下跌的最低点得到上涨的强阻力位。

我们对移动平均线交易准则进行了扩展,买卖点确定为黄金交叉和死亡交叉的一定范围。设交易触发范围为1.6%,指数—10日均线交易策略为:

式中为第t天的收盘指数,为股票数量。

基于以上分析,再结合黄金交叉与死亡交叉信号、K线图形态对均线买卖应用准则进行改进,对每个买卖周期(1次买入和1次卖出操作)确立如下买卖准则。

买入准则:按照黄金分割法计算支撑位,当股价运行到支撑位发出买入信号;K线出现买入形态时发出买入信号;短期均线黄金交叉时发出买入信号。由于三种技术手段发出买点的时间先后有差别,在这里我们将买入操作策略确定为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买入卖出信号确认时全仓操作,得到一个信号确认时半仓操作。

卖出准则:股价运行至黄金分割法计算阻力位时发出卖出信号;K线出现卖出形态时发出卖出信号;短期均线死亡交叉时发出卖出信号;损失超过10%卖出。由于三种技术手段发出卖点的时间先后有差别,在这里我们将卖出操作策略确定为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买入卖出信号确认时全仓操作,得到一个信号确认时半仓操作。

二、实证研究

本文选取的样本的时间区间是2007年10月中国股市最高6124点至今,从沪深两市中选择4只不同行业的样本股票进行实证研究。每股收益(不计交易手续费)与收益率分别由和计算. 其中为第买卖周期卖出点的收盘价,为第买卖周期买入点的收盘价,其中i=1、2、3……为交易周期数。

下表分别给出了基于传统的移动平均线投资策略和改进后的移动平均线投资策略的操作结果。

由上述两表可知,从收益的角度来看,基于改进后的买卖准则进行股票买卖,其收益高于改进前的收益;且基于改进前的买卖准则,进行股票买卖亏损的可能性较大。从买卖周期长度来看,改进后的交易准则进行交易的时间周期较长,避免了频繁操作。因此,改进后的买卖准则在证券投机中具有较高的操作价值,它使投机者几乎能捕捉到每一波段行情。不足的是,在牛市中若股价做短暂的回落调整之后继续攀升,回调的幅度较浅,没有达到预定的价位,可能会错过最佳的买入时机,则根据改进后的买卖准则,有可能踏空这波行情。

[参考文献]

1.赵永亮 张记伟《上证指数:移动平均线有效性的技术交易规则检验》[J](《中国证券期货》2010.9)

2.刘仙云《快慢平均线的边际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0.2)

3.曾宪聚 代文强《基于移动平均线的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研究》[J](《经济师》2003.10)

4.李卫华《一种新的移动平均线pvma》[J](《湖南大学学报》2002.9(6))

5.尼森·史蒂夫著 丁圣元译《日本蜡烛图技术》[M](北京:地震出版社 2010)

移动平均法论文 第4篇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企业每购进一批存货, 就重新计算一次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并据以计算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以前存货的结存金额+本批购入存货金额) ÷ (以前存货的结存数量+本批购入存货数量)

已耗或已销存货成本=存货当前移动平均单价×已耗或已销存货数量。

目前, 露天煤业股份公司采用的是移动加权平均法。结合具体工作, 从以下几方面浅谈移动加权平均法在实际应用当中存在的优缺点。

1 移动加权平均法的优点

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在实际应用中, 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发出存货成本, 均存在如下四方面的优点。

(1)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发出存货成本, 保证了企业成本费用的事中跟踪目标。将每一批物资到货并验收入库时, EAM系统自动计算出该类物资的加权平均单价, 从而及时确定库物资的单位成本, 有利于各个用料单位乃至整个露天煤业及时核算成本费用。

(2)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发出存货成本, 有利于企业利润保持稳定水平。运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出的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现行市价, 当物价呈现上升趋势时或下降趋势, 企业存货成本始终趋同于市价, 能够降低存货跌价风险。

(3)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发出存货成本, 便于核查账面库存数额, 保证账簿记录的清晰及完整性。运用移动加权平均法, 比较符合配比原则, 将发出存货的计价工作, 分散在月度内进行, 将复杂繁重的工作分流, 从而减轻了月末核算的工作量, 避免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

(4)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发出存货成本, 为管理当局提供强有力的决策依据。运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能够较客观的计算出平存货的均单位成本, 可以简化会计处理工作, 使各基层单位的总成本费用和利润清晰可见。

2 移动加权平均法的缺点

从理论上讲, 收发货物比较频繁的企业,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发出存货成本时, 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但EAM系统的数据处理功能使这方面已经不成问题, 在EAM系统运作中, 许多模块的多数功能都涉及到物资的移动及计价变化, 并生成存货单位成本, 物资收发凭证反映每种存货的移动数量、方向、时间及操作员等, 已克服了理论上的缺点。但在实际应用当中移动加权平均法仍存在一定的缺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发出存货成本, 当已验收入库的材料需要退货时, 会产生一定的价差, 影响企业的成本。

以南露天矿领用火工品为例, 阐述一下库存物资退库时产生价差的问题。南露天矿3月份领用一批火工品, 假设当时的库存单价为5000元/吨, 该批火工品入库时的订单价格为4500元/每吨, 3月末的库存为零, 4月份又验收一批火工品, 假设此时订单价格为4800元/吨, 移动平均单价与订单价格相等。公司与该火工品供应商每季度结算一次货款, 结算第一季度货款时, 发现前期的订单价格有误, 已验收并消耗的货物需要退库, 撤销原订单, 重新申请订单时, 系统退货单价自动生成为4月份的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无形中形成了价差300元/每吨。从实际工作中得出结论:当订单价格有所变动, 库存为零时, 再次接受同类物资, 如果前期已消耗或销售的物资需要退库时, 就会出现较大的价差;当库存不为零时, 就会出现较小的价差或为零。

(2)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发出存货成本, 库存物资在仓库之间移动时, 由于发放时间与接受时间的不一致时会导致发放金额与接受金额产生价差, 对成本产生一定的影响。

以南露天矿2009年12月份领用柴油为例, 说明价差产生原因。设备物资公司12月18日向南露天矿油料库移拨-3 5#柴油1471.99吨, 单位成本6921.43元, 由于某种原因南露天矿当时未接受该批柴油。12月20日设备物资公司油槽车库又入库3190吨-35#柴油, 此时的单位成本变为6922.49元, 12月28日南矿接受12月18日设备物资公司发放的柴油时单位成本已变更, 南露天矿材料成本在无形中增加了1551.65元, 主要变动情况见表1。

(3)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发出存货成本, 对寄售物资而言, 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发出存货成本存在一定的缺点。在物资入库时如果价格有变动, 发出的寄售物资单位成本就有所变动, 企业不能按最初的订单价格向供应商提供代销清单, 而是按实际销售或消耗时的加权平均单价向供应商提供代销清单, 这样对某一个供应商而言, 整体上不影响结算工作, 但是在某个时段上会受到影响。由于我公司目前与寄售供应商签订的代销协议暂时未发生价格变动, 故无任何影响。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发出存货成本, 既有优点同时也存在缺点。结合实际工作, 充分发挥其优点, 与EAM资产管理系统相结合, 在运用中灵活掌握, 以便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摘要:运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发出存货成本, 存在一定的优缺点。在实际工作中, 发挥其优点, 避免其缺点给工作带来的不便,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移动平均法论文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手足口病发病数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现住址为株洲市病例,按照发病日期统计2011—2015年期间的病例,并将数据进行逻辑核对和修正,数据下载时间是2016年3月2日。

1.2 分析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对株洲市2011—2015年手足口病以周为时间序列拟合方程建立预测模型,并用该模型对2016年的发病趋势进行预测。

2 结果

2.1 拟合回归方程

以“周”为时间序列分别统计2011—2015年株洲市手足口病的发病数(去除暴发疫情中的发病数),以周次为自变量,发病数为因变量拟合线性回归方程为Y=0.374 2X+92.99,显示株洲市手足口病呈现明显季节性,每年4—7月为发病主高峰,9至10月为次高峰,且发病时间序列具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见图1。

2.2 5年残差值的分布

每年按52周计算,2011—2015年周次排序依次为1~260周,用每周实际发病数减去相应回归方程的理论值即Y值,得到2011—2015年每周手足口病残差值,用残差值分别绘制出2011—2015年手足口病的曲线,见图2。该曲线发病数为正值时为手足口病高发时间,主要反映手足口病发病季节特征。

2.3 2016年移动平均值

本文移动窗口是5年同期数据前后2个时期的残差值,即1个窗口共有25个残差值,计算这25个残差值的算数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移动平均值和标准差,其余周次的移动平均值和标准差依次类推。见表1。

因2011年前2周和2015年后2周数据不存在,则2016年第1、2周和第51、52周所在窗口为4个特殊移动窗口,计算方法如图3所示。

2.4 2016年手足口病季节趋势和整体趋势的预测

采用2016年移动平均值做曲线,可预测出2016年株洲市手足口病发病的季节趋势,移动平均值为正值时表示为手足口病高发季节,负值则相反,图4中显示2016年第15~29周和第38~41周所在月份为手足口病高发时间。把2016年周次第261~312周代入方程(Y=0.3742X+92.99),得到2016年株洲市手足口病发病的长期趋势值,把趋势值绘制曲线得到发病整体趋势线。

2.5 疫情控制图的绘制

将2016年手足口病发病长期趋势线和季节趋势线叠加得到2016年株洲市手足口病每周预测的发病数,将预测发病数加上对应的1倍标准差或2倍标准差分别做出手足口病疫情的警戒线和行动线,即为2016年株洲市手足口病疫情控制图,图5中显示主高峰在第23周,次高峰在第39周,疫情监测人员可根据每周手足口病病例的实际发生数,参考疫情控制图做出相应的反应。

图5 2016年株洲市手足口病疫情的预测

3 讨论

手足口病病原体种类繁多,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极易造成暴发流行,且手足口病至今无疫苗预防,亦无特异和高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是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5]。株洲市所在的湖南省目前处于手足口病高流行状态,发病、重症和死亡疾病负担较为严重,2010和2012年,不仅发病数占全国前5位,重症病例、死亡病例报告数也是全国重点地区[6],因此通过建立手足口病预测模型,早期了解手足口病发病趋势,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对指导手足口防控具有重大的卫生学意义。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应用移动平均法的趋势季节模型能较好地开展手足口病预测,特别是短期的预测效果好[7,8,9]。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株洲市2011—2015年的手足口病发病整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2016年株洲市手足口发病率仍呈上升态势,疫情呈现较高的发病水平,2个发病高峰分别为第23周(6月初)和第39周(9月底),高发时间在第15~29周(4—7月)和第38~41周(9至10月)所在月份,与杨浩等、杨仁东等[10,11]所研究的湖南地区手足口病发病时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因此疫情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可根据手足口病实际疫情进展,结合疫情控制图变化,减少主观判断,避免造成过低的阈值引起假阳性警报增多,容易造成监测系统反应疲劳,过高的阈值容易造成系统敏感性下降现象,为及时采取相应的行动建立一个客观的标准。

移动平均法的趋势季节模型运用计算机计算数据,方法相对简单,是一种计算量少且准确的操作方法[12],该模型不限于应用在传染病发病趋势预测,还可以用于预测医疗机构门诊就诊人次,指导医院应急管理工作,应用领域比较广泛[13,14,15]。但该模型预测周期短,需要根据病种及时更新数据来拟合方程,以达到更好的短期预测效果。

作者声明

移动平均法论文 第6篇

存货计划成本主要是运用于存货收发业务频繁、种类繁多的大中型企业的库存成本计价。 自验收入库之后材料就以计划成本价格收发。 此时,所有存货暂时抛开原有实际采购成本,主要以数量为主要计量单位,在企业中进行实物流转,这大大简化了存货会计的核算,但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差异究竟应该怎样分摊? 在存货中尤以材料为计划成本的主要运用项目,因此,下文着重以材料的计划成本进行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 — — 应用指南 》指出: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当按期(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计算。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除委托外部加工发出材料可按期初成本差异率计算外,应使用当期的实际差异率;期初成本差异率与本期成本差异率相差不大的,也可按期初成本差异率计算。

同时给出材料成本差异率的定义: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结论:

1. 公式计算时间:从上述公式看出,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时间应为期末,即一般在月末进行,一个月进行一次差异的分摊,计算出相对应的存货实际成本。

2. 公式运用原理:类似于材料实际成本计价下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的计算思路, 计算了当期存货平均成本差异,解除了单项差异对单项材料产生的影响,将当期(月)差异综合平均计入存货成本。

3. 实务计算时间:期末一次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 是否现行实务体系中除委托加工发出材料这种情形外,需要计量实际成本的时间均为期末呢。

4. 实务运用原理:是否是将账面所有材料按期(月)平均分摊差异,就意味着减轻了核算工作量,此方法有没有综合考虑后期纳税影响。

二、常见存货发出类型分析

结合助理会计师考试教材《初级会计实务》教材出现的与材料有关的常见业务做一分析,存货后续控制权变动主要可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后续不再拥有其原始形态或转化形态财物的实质控制权或其后的材料成本需要重新计量,如: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存货对外投资、存货对外捐赠、存货期末毁损等情况。 此类情况需及时计算出相应差异,得出确切的实际成本数额。 二是企业后续能对其原始形态或转化形态财物拥有实质控制权,如:生产商品领用存货、在建工程领用存货等情况,此类存货成本可于期(月)末统一核算,简化核算手续。

鉴于目前《企业会计准则》并未对哪些存货差异需要何时结转进行明确,教学上产生了很多的不统一。 因此,笔者建议将存货后续控制权变动作为何时结转差异的主要判断标准,以利于学生学习与理解。

结论:

1. 需要随时结转出差异: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存货对外投资、存货对外捐赠、存货期末毁损等情况。

2. 可以期末结转差异:生产商品领用存货、在建工程领用存货等情况(当期不涉及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疑虑:

既然在《企业会计准则》中也明确提到有特殊业务需要随时结转出差异。 因此,针对不同的业务就必须明确不同的差异率,而目前差异率就只有两种:一是依据期(月)初材料即上期(月)末材料成本差异率,二是依据本期(月)末计算得出的当期(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存货计划成本差异的计算究其实质是为了减轻存货日常核算工作量,并尽量应做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有效。 这两种差异率能否从实质上满足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对于一些特殊业务怎样计入公式才能更好地满足计划成本调制的初衷?

通过上述分析,结合应用指南中述及内容表明有些存货发出情况的确需要随时结算出差异,对其实际成本进行科学真实的计算,能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当期(月)利润为最佳方案。

三、实例解析

根据原理得知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当期要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的基数应为实际差异总额,基于这个原理,以下例进行解析:

例1:江南公司为一家新成立的大型工业制造企业,其材料收发情况如下:

(一)现行会计准则原理计算:

2 月14 日委托加工物资应承担材料成本差异=2000 ×6.67%=133.4元(按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

即:至2月末材料成本总差异=500元

2月生产领用材料成本差异=3000×6.67%=200元(按当期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

2月份材料成本差异合计=133.4+200.11=333.5元

2月份材料已全部领用,按现行会计准则原理计算结果,本期只分摊了333.5元,与实际形成差异500元不一致。 因此,原有理论公式有着一定问题。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原理

2 月14 日委托加工物资应承担材料成本差异=2000 ×6.67%=133.4元(按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

2月生产领用材料成本差异=3000×12.22%=366.6元(按当期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

2月份材料成本差异合计=133.4+366.6=500元

2月份材料已全部领用,按移动加权平均原理计算结果,本期分摊差异500元,与实际形成差异500元一致。

结论:

1.当期无需要随时结转出差异: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存货对外投资、存货对外捐赠、存货期末毁损等情况。

2. 需期末结转差异:生产商品领用存货、在建工程领用存货等情况(当期不涉及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建议运用移动加权平均原理进行综合考虑。

疑虑:

1.若当期涉及多项需随时结转差异的情况出现,是否要计算多次材料成本差异, 这样是否会造成计算工作量的繁琐?

2.若需随时结转的材料数量大于期初数量,还应采用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吗?

例2:江南公司为一家新成立的大型工业制造企业,其材料收发情况如下:

(一)现行会计准则原理

2 月14 日委托加工物资应承担材料成本差异=3500 ×6.67%=233.45元(按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

2月20日对外捐赠应承担材料成本差异=500×6.67%=33.35元(按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

即:至2月末材料成本总差异=500元

2月生产领用材料成本差异=1000×6.67%=66.7元(按当期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

2月份材料成本差异合计=233.45+33.35+66.7=333.5元

2月份材料已全部领用,按现行会计准则原理计算结果,本期只分摊了333.5元,与实际形成差异500元不一致。 因此,原有理论公式有着一定问题。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原理

因期初材料数量300千克,领用数量为3500千克,领用数量>期初数量,所以不应直接采用期初材料成本率,而应采用移动加权平均原理重新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

2月14日委托加工物资应承担材料成本差异=3500×10%=350元

2月生产领用材料成本差异=1000×10%=100元

2月份材料成本差异合计=350+50+100=500元

2月份材料已全部领用,按移动加权平均原理计算结果,本期分摊差异500元,与实际形成差异500元一致。

结论:

1.当期涉及多项需随时结转差异的情况出现,笔者建议以领用数量与库存数量进行对比为标准判断,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

2. 需随时结转的材料数量大于期初数量,应重新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

四、本文结论

计划成本计价模式是为了让存货管理更为简便化,其必须要遵循的原则应将差异进行合理的摊销,使计算得出的存货实际成本更加符合真实的发生的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仅仅局限于本文的阐述的问题,针对存货的期末暂估、涉税问题等,许多学者都提出过个自的见解。 材料成本的计算会直接影响成本、利润、税费的核算,其金额的大小更不容忽视。

摘要:计划成本计价原理在大中型企业的存货中广泛运用,除材料外,其他存货管理也运用了此原理。但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并未对材料成本差异计算进行详述,随着会计业务的复杂化,在实务运用中出现了较多疑虑。本文结合助理会计师考试中涉及的常见存货业务对材料成本差异率公式运用提出结合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原理计算的观点。

关键词:存货,材料成本差异,计划成本计价

参考文献

上一篇:烟草加工下一篇:企业带动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