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分布范文

2024-06-11

季节分布范文(精选8篇)

季节分布 第1篇

“十二五”中后期, 随着云南三江干流水电集中投产, 云南丰水期水电盈余规模急速增加。2013年在云南电网在来水偏枯、云电送粤增加60亿k Wh、省内用电增加20亿k Wh的情况下, 依然出现了10亿k Wh左右的调峰弃水, 预计随着后续金沙江中游电站密集投产, 2014和2015年云南电网丰水期调峰弃水压力将进一步增加。文中以2015年为例, 对云南季节性水电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对季节性水电的时空分布情况进行测算, 为今后制定云南季节性水电外送及消纳方案提供了依据[1,2,3]。

1 季节性水电盈余产生原因

1.1 电源结构不合理

云南省电源以水电为主, “十一五”以来, 云南水电装机占云南电源装机比例不断提高, 2013年随着龙开口、鲁地拉、溪洛渡等电站集中投产, 云南水电占电源总装机比例急速增加, 达到73%, 预计2014~2015年云南水电占电源总装机的比例将达到75%以上。

云南电源结构不合理, 水电装机比重过大, 而水电丰、枯期出力悬殊, 造成云南丰期水电大量盈余, 枯期供电压力较大, 丰余枯缺的电力供应矛盾严重。这是云南季节性水电产生的根本原因。

1.2 水电出力特性与负荷特性不匹配

目前云南已建或在建水电, 主要为金沙江中下游、澜沧江中下游电站以及中小水电。其中到2015年金沙江中下游水电和中小水电装机将占云南水电装机的70%, 该部分水电调节特性较差, 丰枯电量比例约为80%:20%, 丰枯期电量分布悬殊, 其中丰期的7~9月水电发电量占全年水电发电量的45%左右。丰期水电出力集中, 造成水电消纳困难。

云南自身需电量呈现枯期多、丰期少的特点, 11月~12月份需电量最多, 3月~5月为全年需电量的次高峰, 丰期6月~9月受降雨较多, 工矿企业停工影响, 需电量最少, 约为最大月需电量的90%。经测算, 云南水电出力集中的7~9月全社会需电量仅约占全年需电量的24%左右。

云南水电以调节性能较差的金沙江中下游水电和中小水电为主, 整体调节性能差, 丰期出力集中, 而同时云南自身需电量下降。云南水电出力特性与负荷特性不匹配, 是造成云南丰期水电大量盈余的主要原因。

1.3 云电外送规模不合理

2015年云电外送规模将达到1 850万k W, 由于在拟定云电外送曲线时, 以保证云南枯水年用电需要为主要依据, 而云南枯水年电量盈余仅为平水年电量盈余的65%左右, 当外送电量按照枯水年来校核时, 平水年丰期势必产生较多的水电盈余。

另外, 在制定云南外送电力电量时, 为保证新建外送通道一定利用效率, 外送最大电力利用小时按照4 500小时左右考虑, 而云南水电出力集中位于7~9月, 该部分水电利用小时约为2000小时左右, 新建外送通道利用效率要求较高, 使得云南丰期大量利用小时较低的水电不能送出。

1.4 云电外送曲线不合理

云电送粤送电曲线中, 丰期送电电量是按照受端广东电网的负荷特性拟定的, 并没有考虑广东电网腰荷方式消纳云南水电的能力。如果考虑在广东电网腰荷方式下, 增送云南水电, 云电送粤丰期送电平均负荷率可由82%提高至90%, 按照增加外送3个半月 (7月~10月中旬) 可减少云南弃水38亿k Wh左右。云电外送曲线不合理, 加剧了丰期水电盈余压力。

1.5 电源与电网建设不协调

原规划2013年建成金中直流送电广西工程, 新增云南送电广西300万k W, 年送电量135亿k Wh, 其中丰期7~10月送电广西72亿k Wh。受金中直流推迟投产影响, 2015年原规划丰期送广西电量, 需留存云南消纳, 进一步增加了云南水电盈余。电源与电网建设不协调是“十二五”末期云南水电凸显的重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 云南电源结构不合理、水电出力特性与负荷特性不匹配、外送规模和外送曲线不合理、新建外送通道滞后等因素, 造成了“十二五”末期云南大量季节性水电盈余。

2 季节性水电盈余的时空分布

2.1 云南季节性水电盈余的时间分布

云南丰期水电盈余主要分布在7~9月, 本文按照2015年平水年为例进行分析, 由于2015年8~10月水电集中投产, 2015年平水年10月亦有较多水电盈余, 则2015年丰期云南共计盈余水电314亿k Wh, 其中8月水电盈余最多, 约盈余126亿k Wh, 最大盈余电力约为1 100万k W。

根据云南典型日盈余水电分布情况, 按照能否替代火电开机容量, 将盈余水电分为满负荷盈余和控制时段外弃水两部分, 其中满负荷盈余部分具备24小时满送能力, 控制时段外弃水部分则仅存在于负荷控制时段以外。本文将具备24小时满送能力部分定义为“季节性水电”, 控制时段外弃水统称为“小方式弃水”。

2015年云南季节性水电235亿k Wh, 小方式弃水79亿k Wh。

2.2 云南季节性水电盈余的空间分布

对云南省进行分片区电力电量平衡, 其中云电送粤电力电量在各自片区扣除, 2015年平水年云南季节性水电主要分布在滇西北和滇西南地区, 其中滇西北约有160亿k Wh季节性水电, 季节性电力750万k W左右;滇西南约有75亿k Wh季节性水电, 季节性电力350万k W左右。

3 结束语

文中深入从电源建设、水电出力、省内消纳、外送消纳等多方面分析了“十二五”末期云南季节性水电产生的原因, 并以2015年平水年为例, 对云南季节性水电时空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 为云南季节性水电外送和消纳提供参考。

摘要:介绍“十二五”中后期, 云南省金沙江中下游水电集中投产, 云南水电装机容量和占省内电源装机比重迅速增加。由于新增水电调节性能较差, 加之金中直流等配套送出工程推迟投产, 导致云南丰水期出现大量季节性水电盈余。对云南季节性水电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并对“十二五”末期云南季节性水电的时空分布进行了测算, 为消纳云南季节性水电提供参考。

关键词:季节性水电,时空分布,水电消纳, 西电东送, 电力系统规划

参考文献

[1]云南季节性水电外送方式研究[R].2013, 12.

[2]陈汉雄.四川电网季节性电能外送曲线优化[J].中国电力, 2013, 12 (46) :144-150.

季节分布 第2篇

对广州市大气中气态和颗粒态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连续一年的采样观测.结果表明,气态和颗粒态样品中PAHs的平均浓度值分别为312.9 ng/m3 和 23.7 ng/m3,即多环芳烃主要存在于气相中,占大气总PAHs年平均的92.5%,且在夏季的比重要高于冬季.所检出的的气态多环芳烃以芴、菲、蒽等低环数化合物为主,其中菲占了总含量的60%以上;颗粒态多环芳烃则以高环数的`化合物为主,各化合物所占的比重相当,其相对浓度无显著差别.气态多环芳烃在夏季达到高值,冬季降为低值;而颗粒态与其相反,夏季低值,冬季达到高值.在所测定的气象条件中,温度在影响气态多环芳烃浓度变化的因素中占了绝对优势,其次为风速,其它气象因素未观测到有较明显的影响作用;对颗粒态多环芳烃来说,则无绝对的影响因素,温度、风速和湿度同为重要影响因素,但随着分子量的增加,各因素的影响大小顺序略有不同.

作 者:李军 张干 祁士华  作者单位:李军,张干(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祁士华(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武汉,430074)

刊 名:环境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卷(期): 25(3) 分类号:X511 关键词:大气   多环芳烃   广州市   分布特征   季节变化  

季节分布 第3篇

其中CO2是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温室气体, 因而最受关注。近30年来, 人们发展了多种模式用于全球碳循环的模拟研究, 其中化学传输模式是最重要的模式之一。然而, 利用大气化学模式模拟CO2全球传输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不同模式的模拟结果差异较大, 模式本身的误差造成模拟结果存在误差。发展更高级的全球大气化学模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为此, 利用日本气象研究所 (MRI) 新开发的MJ98-CDTM全球大气化学传输模式, 模拟了CO2的全球传输, 通过分析CO2的全球分布季节变化了解CO2的传输过程, 为模式的改进, 最终更好地模拟和预测温室气体的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1 MJ98-CDTM模式介绍

MJ98-CDTM是由日本开发的全球大气化学传输模式。该模式是基于大气环流模式MRI-JMA98模式[2]和离线大气化学传输模式 (CDTM) [3]在线耦合而成的全球大气化学传输模式。

MJ98-CDTM模式具有多种可供选择的分辩率模式, 包括T21L30, T21L45, T42L30, T42L45, T106L30等。模拟工作所用的模式为T42L30:即模式分辩率为三角截断T42, 相当于2.8125° (经度) ×2.8125° (纬度) 。垂直方向共分30层, 采用sigma地形追随坐标。MJ98-CDTM模式的主要参数见表1。

2 实验与数据

2.1 数据来源

2.1.1 JRA-25再分析资料

本研究中采用日本25年再分析资料数据集 (JRA-25) [4]。该再分析资料是目前应用相对较为广泛的再分析数据集之一。本研究中只使用JRA-25再分析资料中的6h水平风场, 即纬向风u和经向风v, 作为模式的动力驱动场, 输入数据每6h更新一次。

2.1.2 CO2地表通量数据

本文采用的CO2地表通量数据由日本气象厅 (MRI) , 国立环境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tudy, NIES) 和海洋研究开发机构 (Japan Agency for Marine-Ear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AMSTEC) 共同研发的资料同化数据产品。CO2排放数据与Transcom 3项目, 即大气示踪输送模式比较计划 (Transport Comparison Project, Transcom) 第三阶段实验中使用的排放数据来源相同:①人为排放通量源数据:取自CDIAC (Carbon Dioxide Information Analysis Center) [5];②生物交换通量源数据:由Randerson[6]等利用CASA (Carnegie Ames Stanford Approach model) 陆地生物模式计算得到;③海-气交换通量源数据:来自Takahashi[7]等人的研究结果。

2.2 模拟实验

在模式调试实验的基础上运行模式, 设置计算开始时间为2002年1月1日00时00分00秒。连续运行9d后计算结束, 得到2002~2010年时间间隔为1h的全球三维CO2浓度数据集和主要的大气要素数据。这里只使用其中的CO2浓度数据作分析。模拟实验相关参数见表2。

3 结果分析

对CO2全球分布的模拟研究结果如图1所示, 模式模拟的不同季节地表CO2全球分布图。由图1可以看出, 地表CO2全球分布存在很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 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春季全球CO2浓度最高, 其次为秋冬季节

由图1可知, 春季 (3~5月) 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的CO2浓度都在383ppmv以上, 大部分陆地区域CO2浓度达到386ppmv以上。冬季 (12、1、2月) 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的CO2浓度也在383 ppmv以上, 但大于386 ppmv的陆地区域范围明显比春季小。秋季 (9~11月) 北半球的CO2浓度大多在380ppmv左右, 只有约一半陆地地区的CO2浓度大于383ppmv。

在这3个季节内, CO2在全球的分布都是北半球高于南半球, 地表CO2浓度在欧洲、东亚和美国东部地区都有明显的高值。这主要由地表源排放数据引起, 其中人为源排放数据来自CDIAC (Carbon Dioxide Information Analysis Center) 。

3.2 夏季全球CO2浓度最低

夏季 (6~8月) CO2的全球分布明显不同于其他3个季节, CO2在全球的分布变为南半球高于北半球陆地地区, 热带地区的CO2浓度则是最高的。在北半球中高纬度, 大部分陆地地区的CO2浓度都低于374ppmv, 尤其在北亚-欧洲和北美洲地区, CO2浓度在365ppmv以下, 平均比南半球 (约377ppmv) 低了近12个ppmv。从全球范围来看, CO2浓度基本上在380ppmv以下, 只有南半球 (此时为南半球冬季) 的南非、南美洲和印度部分地区有较高浓度的CO2分布。

3.3 南北半球陆地地区CO2浓度的季节变化不同

由图1还可以看出, 对于南北半球陆地地区, CO2浓度存在相反的变化过程。在北半球冬-春季, 北半球陆地的CO2浓度很高, 而南半球的南非、南美洲地区CO2浓度却很低。这是因为此时为南半球夏-秋季, 陆地植物的光合作用成为大气CO2的汇, 消耗了大量CO2气体。而在北半球夏-秋季, 北半球陆地的CO2浓度很低, 而南半球的南非、南美洲地区CO2浓度却出现高浓度分布。这是因为此时为南半球冬-春季, 陆地植物活动的碳汇功能转变成为大气CO2的源。但在澳洲陆地则无此变化。

南北半球陆地地区CO2源汇的季节转换也说明了陆地植物是引起大气CO2浓度季节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这种生物的源-汇转换与陆地的分布和半球季节的变化紧密相关, 构成了全球碳循环的重要内容。同时, 生物的源-汇转换还与全球植被覆盖情况和植被类型有关, 从而在不同的陆地地区表现出不同的源-汇效应。

4 结论

CO2全球分布的最大季节变化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陆地地区。地表CO2全球分布季节变化的主要特点是:全球CO2浓度春季最, 高夏季最低;在半球分布上, 春季、冬季和秋季北半球浓度都高于南半球, 夏季则相反。

摘要:针对目前利用模式模拟全球碳循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利用日本新开发的在线耦合大气化学传输模式模拟了CO2的全球传输, 深入分析了CO2全球分布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CO2全球分布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最大季节变化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陆地地区, 全球CO2浓度春季最高夏季最低, 在半球分布上, 春季、冬季和秋季北半球浓度都高于南半球, 夏季则相反。

关键词:应用气象学,化学传输模式,CO2,全球传输,模拟

参考文献

[1]石广玉, 戴铁, 徐娜.卫星遥感探测大气CO2浓度研究最新进展.地球科学进展[J].2010, 25 (1) :7-13.

[2]Shibata, K.A simulation of troposphere, stratosphere andmesosphere with an MRI/JMA98 GCM[J], Pap.Geo-phys.Meteorol.1999 (50) :15-53.

[3]Sasaki T., T.Maki, S.Oohashi and K.Akagi.Optimalsampling network and availability of data acquired at in-land sites[J], GLOBAL ATMOSPHERIC WATCH RE-PORTSERIES, 2003 (148) :77-79.

[4]Onogi K.The JRA-25 Reanalysis[J].Journal of theMeteorological Society of Japan, 2007, 85:369-432.

[5]Marland, G., T.A.Boden, and R.J.Andres.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Fossil Fuel CO2Emissions.InTrends:A Compendium of Data on Global Change[J].Carbon Dioxide Information Analysis Center, Oak RidgeNational Laboratory, U.S.Department of Energy, OakRidge, Tenn., U.S.A.2008.

[6]Randerson J T, Thompson M V, Conway T J., et al.Thecontribution of terrestrial sources and sinks to trends inthe seasonal cycle of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J].Global Biogeochem.Cycles 11, 1997:535-560.

季节分布 第4篇

资料与方法

2013 年5 月-2015 年4 月收治ALRI患儿2 638 例, 病例均符合ALRI的诊断标准[1]。按检测季节分为4 组, 冬季 (12月-来年2 月) , 春季 (3-5 月) , 夏季 (6-8月) , 秋季 (9-11 月) 。患儿年龄29 d~14岁, 其中男1 688例, 女950例。

研究方法: (1) 标本采集:采用负压吸痰器将无菌吸痰管从患儿单个鼻孔插入6~7 cm达鼻咽部, 通过负压吸引鼻咽深部分泌物, 2 m L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标本立即送实验室进行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病毒病原体检测;并抽取静脉血2 m L进行非典型病原体检测。 (2) 细菌检测:采用5%羊血哥伦比亚琼脂平板及巧克力平皿, 按照常规方法进行鼻咽分泌物细菌培养, 对临床检出的病原菌采用VITEK32 细菌鉴定仪鉴定菌种。 (3) 病毒检测:采用直接荧光标记的呼吸道单克隆抗体检测RSV、ADV、Flu A、Flu B、PIVⅠ、PIVⅡ、PIVⅢ的病毒抗原, 产品已通过FDA认证, 可用于体外诊断。各项操作依照说明书进行, 具体为将标本以1800 r/min离心10 min, 弃上清及黏液, 留取0.5~1.0 m L细胞悬液, 在玻片上点样, 每点加25 μL细胞悬液, 共7点, 等待自然干燥后用冷丙酮固定10 min, 每个细胞点加1滴相应的荧光抗体, 37 ℃温盒孵育30 min, 用洗涤液洗涤后加1滴封闭液, 封片后在荧光显微镜下以200倍视野观察结果, 见到不少于2个完整细胞内有明亮的黄绿色荧光为阳性, 否则为阴性。 (4) 非典型病原体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肺炎支原体 (MP) 的检测, 荧光试剂, 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统计学方法:统计软件采用SPSS19.0,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各种病原体检出概况:在2 638 例肺炎患儿中, 检出呼吸道病原体阳性1044 例 (39.58%) , 未检出病原体1 594 例 (60.42%) 。病毒感染471 例 (17.85%) , 细菌感染114 例 (4.32%) , 支原体感染548例 (20.77%) 。其中单纯病毒感染369 例 (13.99%) ;单纯细菌感染85 例 (3.22%) ;单纯支原体感染482例 (18.31%) ;混合感染113 例 (4.28%) , 其中病毒+细菌16 例 (0.61%) , 病毒+支原体57 例 (2.16%) , 细菌+支原体9 例 (0.34%) , 细菌+病毒+支原体0 例, 病毒+病毒29 例 (1.10%) , 细菌+细菌混合感染仅4例 (0.16%) 。

不同季节儿童肺炎的病原体阳性率:不同季节儿童肺炎病原体的阳性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0.344, P<0.05) 。春秋二季病原体的阳性率均低于夏季 (P<0.05) , 春秋二季的病原体阳性率亦均低于冬季 (P<0.05) 。春秋二季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夏冬二季对比, 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不同季节细菌的检出结果:细菌检出率春季3.5% (22/628) , 夏季7.74% (40/517) , 秋季4.31% (30/696) , 冬季2.76% (22/797) , 四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0.301, P<0.05) 。春秋冬三季的细菌检出率均低于夏季 (P<0.05) 。

不同季节病毒的检出结果:病毒检出率, 春季16.08% (101/628) , 以PIVⅢ检出率最高, 共50 例, 其次为RSV, 共44例, 二者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414, P=0.296) , 但检出率均高于同时期其他病毒 (P<0.05) 。夏季12.96% (67/517) , 以PIVⅢ检出率最高, 共43 例, 其次为RSV, 共10 例, 二者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1.657, P<0.05) , 且均高于同时期其他病毒 (P<0.05) 。秋季16.95% (118/696) , 以RSV检出率最高, 共97 例, 与其他病毒同时期对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冬季27.60% (220/797) , 以RSV检出率最高, 共190例, 与其他病毒同时期对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各季节病毒检出率之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0.445, P<0.05) , 冬季病毒感染的发生率最高, 两两比较可发现与其他三季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不同季节支原体的检出结果:支原体检出率春季19.75% (124/628) , 夏季29.98% (155/517) , 秋季15.66% (109/696) , 冬季17.44% (139/797) , 四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703, P<0.05) 。夏季支原体感染的发生率最高, 与其他三季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他各季节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不同季节混合感染的检出结果:混合感染检出率, 春季5.10% (32/628) , 夏季3.48% (18/517) , 秋季3.30% (23/696) , 冬季5.02% (40/797) , 四者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4.499, P=0.212) 。但冬春二季的混合感染率要高于夏秋二季 (χ2=4.471, P=0.034)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讨论

本研究对近二年来2 638 例苏州吴中区小儿ALRI患者的多病原学研究结果表明, 呼吸道病原体总阳性率39.58%, 与周志刚等[2]报道的广州患儿检测阳性率40.6%基本一致, 高于黄冬娟等[3]报道的哈尔滨患儿检测阳性率14.2%, 这可能与采用的检测方法和检测病原体种类不同有关。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阳性率 (20.77%) 最高, 与刘文宁等报道的20.7%基本一致[4]。病毒感染的阳性率仅17.85%, 远低于南京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调查结果[5]。细菌感染的阳性率仅4.32%, 考虑跟绝大多数患儿入院前均在院外使用了抗生素有关。本研究混合感染的阳性率4.28%, Michelow IC等认为有2%~14%的病例为2 种或2 种以上病原体的混合感染, 这与本研究相符[6]。本研究发现以MP与RSV合并感染为最常见类型和协同感染, 这与Chen ZR等的研究相符[7]。本研究发现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MP跟RSV, 与季伟等的研究一致[8], 其中病毒感染以RSV (10.91%) 及PIVⅢ (4.13%) 的阳性率排在前二位, 这与南京地区的报道一致[9]。

苏州吴中区小儿ALRI病原体与季节的分布:本研究发现肺炎支原体夏季的感染率29.98% (155/517) , 明显高于其他三季, 与柯莉芹等的报道相同[10], 这可能是因MP的繁殖需要适当的温度、湿度。另因冬春季节是本地区其他呼吸道感染, 特别是病毒感染的高发时间, 所以导致夏季高发。细菌感染的阳性率夏季7.74% (40/517) , 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季节, 原因可能为苏州地区夏季比较潮湿, 有利于细菌的繁殖。病毒感染的阳性率, 冬天27.60% (220/797) , 高于其他三个季节, 分析原因, 可能由于冬季气候寒冷潮湿, 病毒感染机会大。混合感染的阳性率, 冬春季要高于夏秋季, 其原因为呼吸道病毒感染常为其他病原体定植提供条件, 而吸道病毒感染常发生在冬春季, 故冬春季发生混合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本研究发现RSV冬季的感染率55.72% (190/341) , 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季节, PIV Ⅲ 春夏季的感染率高达85.32% (93/109) , 明显高于秋冬二季, 这与季伟等的研究相符。

综上所述, 本研究为苏州市吴中区呼吸道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积累了一定的数据。及早明确引起疾病的病原体, 对指导临床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 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 有着重要意义。但受方法学所限, 也不排除结果产生偏倚的可能。

摘要:目的:探讨苏州市吴中区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ALRI) 病原体分布情况及其季节分布特点。方法:收治ALRI患儿2 638例, 对其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638例ALRI患儿中, 检测出阳性结果1 044例 (39.58%) , 其中支原体感染548例 (20.77%) , 病毒感染471例 (17.85%) , 混合感染113例 (4.28%) , 细菌感染114例 (4.32%) 。细菌检出阳性率夏季最高 (P<0.05) , 病毒检出阳性率冬季最高 (P<0.05) , 支原体检出阳性率夏季最高 (P<0.05) , 混合感染检出阳性率冬春季要高于夏秋季 (P<0.05) 。结论:肺炎支原体与病毒是苏州吴中区儿童ALRI的主要病原体, 细菌检出阳性率夏季最高, 病毒检出阳性率冬季最高, 支原体检出阳性率夏季最高, 混合感染检出阳性率冬春季要高于夏秋季。

关键词:病原体,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细菌,肺炎支原体,季节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167-1175.

[2]周志刚, 陈炫炜, 朱美华, 等.广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毒检出情况[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1, 32 (5) :669-673.

[3]黄冬娟, 孙颖, 齐桂云, 等.哈尔滨地区住院患者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2, 46 (2) :124-127.

[4]刘又宁, 陈民钧, 赵铁梅, 等.中国城市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655例病原学多中心调查[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6, 29 (1) :3-8.

[5]田曼, 施圣云, 秦铭, 等.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 2010, 28 (2) :120-123.

[6]Michelow IC, Olsen K, Lozano J, et al.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hospitalized children[J].Pediatrics, 2004, 113 (4) :701-707.

[7]Chen ZR.Epidemiology of community-acquired Mycoplasma Pneumonia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among hospitalized Chinese children, including relationships with meteorological factors[J].Hippokratia, 2013, 17 (1) :20-26.

[8]季伟, 陈正荣, 周卫芳, 等.2005-2011年苏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病原学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3, 47 (5) :199-202.

[9]陈倩, 施圣云, 胡正, 等.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支原体、衣原体和常见呼吸道病毒病原学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0, 12 (6) :450-453.

季节分布 第5篇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沈阳市泰山小学、和平一校、文艺二校3所小学校以及10户居民;抚顺市盖平小学、法库小学、光明小学以及10户居民;铁岭市第八小学、第十三小学、第十六小学以及10户居民。对10户居民的要求是住宅在距离小学校500 m之内, 本人及其同居家属不吸烟。

1.2 仪器

PM采集器:柴田科学ATPS-20H;小型吸气泵:柴田科学MP-∑300;滤膜:TX40H120;电子天平:Mettler Toredo UM3。

1.3 方法

于2002、2003、2004年分别对沈阳、扶顺、铁岭每季监测2 w, 每次48 h连续采样, 重量法测定学校教室内、外, 居室内、外和被调查者个人暴露大气悬浮颗粒物浓度、粒径分布和季节变化情况。

沈阳市2002年1月 (采暖期) 和6月 (非采暖期) , 对3所小学校教室内、外PM10、PM2.5、PM1.0的浓度进行测定。同时, 在10个调查对象家庭中, 进行居室内、居室外、被调查者个人暴露PM10、PM2.5、PM1.0的浓度测定, 进行连续7 d的调查。抚顺市于2003年2月 (采暖期) 、6月 (非采暖期) 进行调查, 铁岭市于2004年2月 (采暖期) 、6月 (非采暖期) 进行调查, 方法均与沈阳市相同。

把采集PM的滤膜 (柴田科学ATPS-20H) 安放在小型吸气泵上 (携带用的是柴田科学MP-∑300或者MP-∑3, 室内外用MP-∑300) , 以1.50 L/min的流量抽气。以1.50 L/min吸气时, 粒径10 μm以上的粒子撞击在涂有甘油的不锈钢板而被捕集。在下层的滤膜上, 2.5 μm (含2.5 μm) 以上的粒子 (10 μm以下) 同样撞击后而被捕集, 2.5 μm以下的粒子以衬板滤膜组成的滤过器捕集。泵的吸气速度设定, 以微型泵内经校正的流量计, 以10 ml为单位而设定。为了尽量除掉机器的误差, 用1个圆锥管流量计, 可得到表示1.50 L的正确流量。所以, 在测定中间不需要调整流量, 测定终了时在泵上记录测定时间、吸气量、平均吸气速度。除去有异常 (如停止等) 的样品。

采样滤膜使用了TX40 H120, 捕集前后的滤膜称量, 是在室温23℃、相对湿度50%的天平室内放置24 h以上, 称量使用最小表示单位0.1μg的电子天平 (Mettler Toredo UM3, UMX2 ) 。

2结果

2.1 沈阳市的大气悬浮颗粒物浓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见表1。由表1可见, 在非采暖期, 和平一校的颗粒物浓度最高, 文艺二校居中, 泰山小学最低;在采暖期, 文艺二校的颗粒物浓度最高;和平一校居中, 泰山小学最低, 国家二级标准为200 μg/m3, 国家一级标准为80 μg/m3[3]。

关于颗粒物不同粒径浓度分布:表1中, 将3地区不同粒径浓度累积计算, 在非采暖期, ≤2.1 μm的占全部颗粒物的38.89%, 2.2~7.0 μm的占36.75%, >7.0 μm的占24.37%;在采暖期, ≤2.1 μm的占全部颗粒物的42.3%, 2.2~7.0 μm的占37.92%, >7.0 μm的占19.78%。PM10的国家二级标准为100 μg/m3, 一级标准为40 μmg/m3, PM10以下国家无标准[3]。

注:3个地区的调查点数均为8。

在采暖期, 室外PM2.5的平均浓度所有地区都达到了141~194 μg/m3;室内浓度也都超过100 μg/m3, 个人暴露浓度与室内浓度也几乎是同一水平。非采暖期的浓度明显低于采暖期, 室外大约是采暖期浓度的1/3, 室内大约是采暖期浓度的1/2, 同期室外与室内几乎没有差别, 尽管如此, 平均浓度为60 μg/m3以上。非采暖期由于仪器设备原因, 未测定个人暴露浓度 (见图1) 。由公开发表的沈阳市的API (大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 求得的PM10浓度结果与本次测得的室外PM10浓度平均值比较, 结果非常接近。由API求得的PM10浓度结果和3地区的PM10室外平均浓度每测定日比较, 见图2。

图2显示不仅每日间变动的形态相同, 3地区间的室外浓度都和公布浓度几乎一致。居民的生活环境几乎看不到地区差别。

根据测定场所及测定日期的不同, 浓度的散乱程度 (浓度值的差别) 很大。沈阳市3所小学校室外浓度、室内浓度、个人暴露浓度分散度见图3。

■个人暴露 ◆居室内 ◇居室外

2.2 抚顺市的大气悬浮颗粒物浓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抚顺市采暖期、非采暖期盖平、法库地区的PM2.5室外平均浓度, 均比光明地区高。非采暖期, 盖平、法库地区PM2.5的平均浓度均超过了100 μg/m3 (图4) 。

在各测定日室外的PM2.5平均浓度相比较, 盖平地区和法库地区几乎没有变化, 而光明地区则在所有的测定日都比两地区低 (图5) 。

采暖期的室外浓度有抚顺比沈阳低的倾向, 室外的PM2.5日平均浓度即使是在非采暖时期, 也超过了100 μg/m3, 室内的平均浓度与沈阳没有差别。盖平地区, 有个别检测对象呈现个人暴露>室内>室外趋势。但采样滤膜显示香烟特征的茶色, 反映出有在检测室内吸烟的因素。

抚顺市的结果应引起重视的是, 即使是在非采暖期PM2.5的室外浓度平均值也在100 μg/m3左右, 与采暖期的差别仅有20μg/m3, 与沈阳市非采暖期比采暖期的室外浓度低一半的情况全然不同。可以明确全年都存在从工矿企业带来的高浓度的大气污染。在非采暖期与沈阳市结果相同, 室外的浓度和室内的浓度几乎相同。个人暴露浓度也几乎是相同的浓度。抚顺市3所小学校室外浓度、室内浓度及个人暴露 (3个地区调查点数均为10) 浓度分散度见图6。

■非采暖期个人暴露 □采暖期个人暴露 ◆室内 ◇室外

室内的浓度和个人暴露的浓度一致。各地区都与沈阳市相同, 中层集合住宅的室内外浓度各地区未见差异。

测定日期

□采暖期个人暴露 ■非采暖期个人暴露 ◆室内 ◇室外

2.3 铁岭市的大气悬浮颗粒物浓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铁岭市无大工厂, 干线道路无塞车。笔者设想了其中工厂附近的第十六小学周边地区、市中心附近的第十三小学地区及郊区的第八小学地区, 这样为大气污染从高到低浓度的顺序。

室内、室外、个人暴露浓度的平均水平如图7所示。

在采暖期、非采暖期同样都是第十六>第十三>第八的顺序, 采暖期的PM浓度是室外>室内>个人暴露。另外非采暖期与其他2城市相同, 室外、室内、个人暴露的浓度几乎是在同一水平。图8表示室外PM2.5平均浓度的日平均浓度。可见采暖期、非采暖期都是第十六小比其他地区浓度高, 第十三小地区比第八小地区浓度稍高些。

铁岭市3地区室外PM2.5的日平均浓度见图8。

铁岭市3所小学校室外浓度、室内浓度、个人暴露浓度分散度见图9。

第十六小地区室外浓度和室内浓度与其他两地区均显示了高的相关性。认为在测定期间室内浓度受室外浓度的影响所致。

3讨论

3城市监测点的大气悬浮颗粒物污染情况相近。大气悬浮颗粒物浓度在3城市、3年的冬、春两季都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1.28~1.54倍;PM10浓度在3城市、3年各季节、每次日采样测量均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1.07~2.22倍。PM2.5浓度超过美国ESA细颗粒物空气质量标准3.84~7.76倍, 甚至每次采样测量值几乎都超美国标准的每日最高允许值[4]。冬季采暖期大气悬浮颗粒物污染加重。夏季非采暖期大气悬浮颗粒物增加与沙尘暴过境有关。夏季非采暖期抚顺市大气悬浮颗粒物污染加重与工矿企业有关。

参考文献

(1) 田村宪治, 中井里史, 中西亮大.微小粒子与健康关系研究, 日本第42届大气环境学会年会.北九州, 2001, 10 (G) .

(2) 唐宁, 田村宪治, 服部哲幸, 等.中国沈阳大气悬浮颗粒物中多环芳香族化合物来源分析。日本第44届大气环境学会年会.京都, 2003, 9 (G) .

(3)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S) .

季节分布 第6篇

1.1 材料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8月在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病房住院、符合5岁以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除外新生儿)诊断标准[1]的1 3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772例,女528例,男女比例为1.46∶1。按年龄段不同分为1~2月、>2月~1岁、>1~2岁及>2~5岁四个组。入院后按年龄段不同自然进入各组。1~2月组100例,其中男59例,女41例,男女比例为1.40∶1。>2月~1岁组474例,其中男283例,女191例,男女比例为1.49∶1。>1~2岁组247例,其中男148例,女99例,男女比例为1.49∶1。>2~5岁组479例,其中男282例,女197例,男女比例为1.43∶1。各年龄组性别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照白银的气候特点将春季定为每年3月、4月和5月,夏季定为6月、7月和8月,秋季定为9月、10月和11月,冬季定为12月、1月和2月。

1.2 标本采集

无菌吸痰管采集患儿的深部痰液,即刻送检培养。

1.3 细菌的鉴定

所有标本及时接种在哥伦比亚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机麦康凯平板。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置于35℃的5%CO2培养箱中,麦康凯平板置于35℃的普通培养箱培养18~24 h。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

2 结果

2.1 5岁及以下儿童CAP不同年龄段发病状况

由表1可见,年龄段越小,CAP发病率越高,1岁后发病率明显下降。

2.2 5岁及以下儿童CAP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发病特点

由表2可见,任何年龄段均以冬春季发病率较高,夏季发病率较低。

2.3 细菌检出结果概况

1 300例患儿中,深部痰液采样1 126例,采样率达86.62%。深部痰液培养阳性440株,总阳性率为39.08%。革兰氏阴性菌占59.21%,革兰氏阳性球菌占40.79%。病原前四位细菌分别为肺炎链球菌(114株)、大肠埃希菌(110株)、肺炎克雷伯菌(51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7株)。细菌感染中,不同性别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 不同年龄段检出细菌的阳性情况

由表3可以看出,各年龄段标本采样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段检出的细菌阳性率不同,年龄段越小,细菌检出率越高。

2.5 不同年龄段检出病原前四位细菌

由表4可以看出,不同年龄段致病菌有所不同,1岁内主要以大肠埃希菌为优势菌,1岁后主要以肺炎链球菌为优势菌。

2.6 不同年龄段检出G+菌株及G-菌株情况

由表5可以看出,不同年龄段G+菌株及G-菌株所占比例不同,1岁以内,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1岁以后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

%

3 讨论

本组研究显示,5岁及以下CAP患儿,年龄段越小,CAP的发病率越高,1岁后发病率明显下降,与各地的报道一致[2]。患儿年龄小,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和稳定,发病率较高;小婴儿病情变化快,表现症状明显,更易引起家长重视,大部分能住院及时治疗。这样的现状也成为住院CAP患儿以小婴儿为主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5岁及以下CAP任何年龄段发病率均为冬春季较高,夏季较低。冬春季节发病率高,与气候特点有关。小儿呼吸系统及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自身抵抗力及对环境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北方冬季气候寒冷、干燥,雨雪少,昼夜温差大,小儿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在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易合并支气管肺炎。

本组研究显示,5岁及以下CAP细菌检出阳性率为39.08%,G-菌株占59.21%,G+菌株占40.79%。各地的报道不尽相同,兰州地区阳性率为32.30%,G-菌株占60.2%,G+菌株占39.8%[2]。南阳地区阳性率为33.93%,G-菌株占68.2%,G+菌株占31.8%[3]。房山地区阳性率为34.12%,G-菌株占70.93%,G+菌株占29.07%[4]。成都部分地区阳性率为47.3%,G-菌株占67.7%[5]。各地的报道检出菌均以G-菌株为主,与本组研究结果相一致,但阳性率、G-菌株及G+菌株结构比均有差异,G-菌株及G+菌株所占比例与兰州地区结果相近,考虑白银市与兰州市的地域分布及气候相同有关[6]。本组研究病原居前四位的细菌分别为:肺炎链球菌119株,大肠埃希菌105株,肺炎克雷伯菌5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7株。细菌感染中,不同性别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细菌检出率随患儿年龄增长而下降。各年龄段采样率无显著性差异,年龄段越小,细菌检出率越高。一方面与小婴儿机体免疫力低下,细菌感染率高有关;另一方面与小婴儿病情变化快,表现症状明显,更易引起家长重视,大部分能及时住院治疗,故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能及时采集深部痰标本有关。而年龄较大者,部分患儿在就诊时已口服抗菌药物治疗,应用抗菌药物者痰标本的阳性率会受到影响[7]。由于受年龄限制、采集标本的配合度不同,痰标本的采集不能取得良好的标本,从而使一些病原体被漏检,降低了阳性率。

不同年龄段革兰氏阴性杆菌与革兰氏阳性球菌构成比有所不同。1岁以内,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主要以大肠埃希菌为优势菌;1岁以后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以肺炎链球菌为优势菌。本院服务范围内部分患儿已经接种肺炎疫苗,Hib疫苗的接种比例较大,所以在检出菌中,流感嗜血杆菌所致肺炎发病率低,这也可能是小儿肺炎细菌谱发生改变的一个原因。

参考文献

[1]陆权,李昌崇,尚云晓,等.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年修订)下[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1):745-752.

[2]马楠,朱保权,王爱华.2008—2010年兰州地区5岁及以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细菌病原学调查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12(1):26-29.

[3]赵景颇,赵艳阳,库建伟,等.南阳地区5岁以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检测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8):613-615.

[4]胡建山,黄立新,马海侠,等.房山区5岁及以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细菌病原菌调查及耐药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427-429.

[5]陈丽洁,叶飘,施红,等.成都部分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细菌病原调查及耐药分析[J].四川医学,2010,31(2):145-147.

[6]刘艳,王颖.气候因素对小儿肺炎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00,38(3):78-79.

季节分布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1559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培养病原菌677株。

1.2 标本采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全部患儿均由病区护士采用一次性无菌吸痰器负压吸取深部痰液立即送微生物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

1.3 培养方法

及时将送检痰标本分别接种于血平板、巧克力平板、中国蓝平板,置于35℃5%~10%CO2培养箱内培养24~48 h后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

1.4 鉴定及药敏试验

肺炎链球菌药敏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KB法),判定标准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公布的细菌药敏试验标准。其余细菌均采用德灵MicroScan auto SCAN4半自动微生物鉴定与药敏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采用CLSI推荐方法,以标准纸片扩散法头孢他啶、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头孢噻肟+克拉维酸确认试验进行确认。

1.5 质量控制

采用标准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肺炎链球菌ATCC49619对所做鉴定及药敏试验进行质量控制,结果均符合CLSI颁布的药敏质控标准。

2 结果

2.1 菌株种类及分布

秋季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冬季病原菌的检出量最多,病原菌检出量最少是在夏季。所检出的革兰阴性菌中排在前3位的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流感嗜血杆菌;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的数量最多。各病原菌季节性分布特点见表1。

2.2 药敏分析

如表2所示,主要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高,对头孢类抗菌药物也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最低。如表3所示,主要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和青霉素的耐药性最高,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奎奴普丁/达福普汀的耐药性最低;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最高,对万古霉素和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性最低。此外,84株大肠埃希菌检出ES-BLs26株,检出率为30.95%;82株肺炎克雷伯菌检出ES-BLs 28株,检出率为34.15%。

3 讨论

婴幼儿由于其解剖生理特点及机体免疫特点,更容易发生呼吸系统的感染,这将严重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同时,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的产生也逐年增加。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从而降低细菌的耐药性。

本组资料显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构成比存在季节性差异,秋季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而春季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检出情况无明显差异。从结果表1可看出,在冬季,无论是革兰阳性菌还是革兰阴性菌的检出量均较高;夏季各种病原菌的检出量均有所下降。这与甘丹等[1]报道的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季节性分布特点有所不同,可能与小儿的自身免疫特点有关。所检出的革兰阴性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主要以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这与孙霆芳等[2]的报道一致,与其他文献报道[3,4]略有不同。大肠埃希菌除在夏季检出量略有下降外,其余季节分布较均匀,肺炎克雷伯菌秋冬季检出率高于春夏季,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冬春季检出率高于夏秋季。

注:“-”表示无数据

结果表2显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西丁的敏感性较高,对青霉素类敏感性最低,对头孢类抗生素及氨曲南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这可能与部分菌株产生ESBLs有关。ESBLs在肠杆菌科细菌,尤其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最为流行,多为丝氨酸蛋白酶、质粒或克隆传播,尤其是β-内酰胺类药物的选择压力对其产生具有重要作用。本组数据显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率分别为30.95%和34.15%,低于国内相关报道[5,6],这可能与不同地区对抗生素应用的差异性有关。

结果表3显示,本组所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具有高度耐药性,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也较高,与吴晓林等[7]的报道一致;未发现有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及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较高,对万古霉素和左旋氧氟沙星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与文献报道相符[8]。

综上所述,临床医生应根据病原菌的季节性分布特点和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增加针对性用药,减少预防用药及经验用药,从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摘要:目的 了解临沂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季节性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6月-2012年5月山东省临沂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及新生儿科送检的1559例患儿痰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677株,常见病原菌的构成比有季节性差异,冬季分离病原菌的数量较多,夏季较少,秋季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春季各分离菌种数量间无明显差异。所检出的革兰阴性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它们对氨苄西林有较高耐药性,对头孢类抗菌药物也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所检出的革兰阳性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为主,它们对红霉素和青霉素具有较高耐药性,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最低。结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存在季节性差异,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小儿,病原菌,季节性,耐药性

参考文献

[1]甘丹,刘茜,陈永,等.老年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菌季节性特点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8):896-899.

[2]孙霆芳,曹桂霞,张巧月.小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0):3895-3896.

[3]陈淑萍.小儿下呼吸道感染930例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6):2773-2774.

[4]陈东,陈海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816例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3):3369-3371.

[5]赵春虹,王丽.2018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30(6):481-483.

[6]陈永福,王学军,吴学晋.儿科临床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5,22(2):166-168.

[7]吴晓林,黄成娇.675例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痰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9,20(5):51-53.

季节分布 第8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采用笔者从事该防治工作收集的资料,与中心疫情室进行核对无误。

1.2 资料整理方法

统计逐年逐月发病患者人数,用当年人口数求出发病率,累计11年各月发患者数,分析11年间发病的总趋势。

1.3 分析方法

(1)将发病时间转换为角度,1年以360d计,全年为360°,1d相当于1°。以每月月中值作为组中值并折算成度,即1个月为15°,2个月45°依此类推。(2)求各月组中值的正弦、余弦值,并分别与相对月份发病数相乘,得fsina及fcosa值,求∑fsina和∑fcosa,代入园形分布公式求得yxrs值和ā值,再进行平均角的假设检验,确定平均角是否有意义,最后将平均角转化为发病集中日期(月、日),按公式ā±t0.05γs求得各年95%的可信区间。(3)应用watson与williams检验不同发病率发病季节性高峰的差异。(4)对发病率<30/10万和>100/10万的年份r值、s值、平均角ā进行显著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探讨季节性强弱、高峰日早晚与发病率的关系。

2 结 果

2.1 发病时间

11年内盐源家鼠型HFRS从2~10月均处于高发时态、高峰时间长而分散。11月至次年1月发病相对较少。见表1。

2.2 HFRS发病集中趋势

11年间r值为0~1.0,其中低于0.2的有2年,0.2~0.3有4年、>0.3有5年。11年中总r值为0.14161,r值相应的P值<0.05,说明11年间总发病率有一个平均角存在,有明显的季节性。

2.3 HFRS发病高峰日及95%高峰日所在区间

11年中发病高峰日起于1月的有1年;2月4年;6月2年;7月2年;8月2年,10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底谷。95%高峰日所在区间为1月27日-8月16日。见表2。

2.4 不同发病率发病季节性比较

年发病率<30/10万和年发病率>100/10万两者之间在季节性发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盐源高海拔疫区HFRS从1996年暴发流行,当年患病5例患者中病死4例,经血清学确诊为HFRS,从此展开积极的防治工作。1997-2007年共发病2097例,病死25例,年发病率波动在10.50/10万~160.25/10万,按流行强度以县为单位均处于中流行区。

分析疾病季节性流行特征,传统的方法是用各月发病率绘制曲线图,曲线图的缺点是一种比较初略的定性描记[1]。圆形分布统计方法用于对疾病发病季节性的分布研究,可以比较准确的计算发病高峰的时点。笔者试用圆形分布的统计方法研究家鼠型HFRS的季节性发病特点,盐源家鼠型HFRS分布在海拔2500~2800m的高山盆地,其流行状态为全年均有病例发生,相对集中在2~10月。

分析结果显示:盐源家鼠型HFRS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日多集中在2~10月之间。高峰日的95%可信区间为1月27日-8月16日,这与实际流行日期是一致的。由此提示,每年开展的以灭鼠为中心的防治措施,灭鼠工作应在每年的冬季开展,这样既控制了越冬鼠的数量又可降低春季鼠的繁殖高峰,对控制宿主动物危害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疫苗注射工作也应在每年的冬季开展,会将起到最大的保护效果。各级卫生医疗单位在每年的2~10月应狠抓“三早一就”措施的落实,减少病死率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抓好疫情监测和血清学监测工作。

圆形分布r值表示集中趋势,r值越大,s值越小、角的数值越大,发病季节性越强。本文显示的r值普遍≤0.5,因此s值比较大,但它们都符合圆形分布的统计要求。可能与盐源家鼠型HFRS流行于高海拔地区,流行时间又在2~10月,较长时间处于高发病时态有关。另外,以平均角转化为集中发病日,除1998年与2003年实际高发日稍有出入外,11年间总体高发日为6月10日也与实际值基本吻合。

摘要:目的 探讨盐源县家鼠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的季节性,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圆形分布统计方法 首先分析11年内的发病是否有1个平均角存在,在此基础上求出各年的平均角仭,标准差s、显示集中趋势的r值,作圆形分布的F检验,求高峰发病月(日)和95%的可信区间。结果 盐源县HFRS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病例集中在每年的2~10月,高峰发病日期的95%可信区间为1月27日-8月16日。发病率<30/10万和>100/10万的年份经统计无季节性(P>0.05)。结论 在冬季开展消灭宿主动物和预防注射将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关键词:圆形分布,家鼠型,肾综合征出血热,季节性

参考文献

[1]郭祖超.医用数理统计方法[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22-14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季节分布】相关文章:

季节规律05-09

季节教育05-17

季节调整05-24

秋冬季节07-08

恋爱的季节05-22

季节变化特征05-27

发病季节论文06-11

毕业季节范文05-17

季节工管理05-15

反季节植物06-18

上一篇:声乐作品的情感表现下一篇:中学美术课程电脑教学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