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隐喻科技英语论文

2022-05-01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语法隐喻科技英语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人们可以把动词、形容词转化为名词,把句子转化为词组。这种变化被称作语法隐喻。Halliday(1985)指出,名词化是语法隐喻的主要来源。调查结果表明:使用名词化隐喻是实现英语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语言使用的高级阶段,能增强语篇的语义联系和关联度。

语法隐喻科技英语论文 篇1:

浅析科技英语中的语法隐喻

摘 要: 语法隐喻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所有成人语篇的特征。语法隐喻在科技英语语篇中表现出了自身的一些特点。本文运用系统功能语法中的相关理论,分析了语法隐喻在科技英语中的表现形式及作用。

关键词: 科技英语 系统功能语法 语法隐喻

一、引言

科技英语作为英语众多的文体之一,由于其特殊的题材、内容与写作目的,日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词汇、语法、语篇功能等各方面的特点,因此引发了人们对它从各个不同角度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中的语法隐喻等相关内容,对科技英语进行分析。

二、语法隐喻

对于隐喻现象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掀起了对隐喻现象进行跨学科研究的热潮,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语言的起源、发展和使用,乃至人类认识和智能发展的奥秘。Halliday(1985)提出了语法隐喻的概念,将隐喻的研究与语言功能联系起来。他认为,语言是一个由语义、词汇语法和语音三个层次组成的系统,它们之间从上至下依次存在着体现关系。隐喻是意义与表达式之间非一致性(incongruent)关系的表现,隐喻现象不仅限于词汇层面,还常常发生在语法层面。语法隐喻是对“一致式”(congruent form)的偏离(deviation)。例如:

(1a)A little boy was wandering along the street on dusk. (一致式)

(1b)Dusk saw a little boy wandering along the street. (隐喻式)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认为语法隐喻是词汇语法层的一种突出特征。Halliday(1994)指出,语言表达的隐喻模式是所有成人语篇的特征,不同语篇的语场、语旨、语式和语义决定了语法隐喻出现的频率和数量。语法隐喻被认为是科技语篇的突出特征,这是由科技语篇所在的特定语场、语旨、语式和其特定的语义促动的。

三、科技英语中的语法隐喻分析

科技英语是现代英语的一种非常正式的功能变体,其特点十分鲜明。在词汇语法层面表现为:名词化现象频繁,被动语态使用频率高,非谓语动词形式增多等(张德禄,1998:299)。根据语言使用的三大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Halliday(1994)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后期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派的其他一些学者如Thompson和Martin提出了语篇隐喻的概念。以下本文将从这三种隐喻形式的角度分析科技英语中的语法隐喻现象。

1.概念隐喻

Halliday所说的概念功能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其中经验功能主要由及物性和语态体现。及物性是一个语义系统,它把人们在现实时间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个过程,也就是将经验通过语法进行范畴化。Halliday把人类活动和自然界的过程区分为六个过程,即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概念语法隐喻在科技英语中的表现之一是“及物性”,系统中的各个过程的隐喻化,一个过程可以隐喻为另一个过程,如心理过程可隐喻化为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可隐喻化为行为过程。在隐喻的过程中,与旧过程有关的参与者就可以省略,与动词相关的语气、情态、时间、所处等因素也常常省去,由动态转为静态,给人不可争辩的客观印象,这样更有利于表达客观真理和客观事实。例如:(2a)It is essential that we take these precautions if our crews are to be safe.(一致式)(2b)These precautions are essential to the safety of our crews.(隐喻式)在此例中,隐喻将a句原有的三个过程转化为b句的一个过程,并把其中主观性很强的人称代词we省掉,加强了该句的客观性,令人更加信服。

随着过程的转换,过程中的参与者、环境等功能角色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随着功能角色的变化,它们在词汇语法层的体现形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科技英语在词汇语法层最常见的隐喻化是“名词化(nominalization)”。名词化不仅出现在科技语篇的正文中,而且在标题和摘要中均有所体现。名词化隐喻指用名词或名词词组代替原来表示动作的动词、动词词组或表示特性的形容词、形容词词组,从而实现语法范畴或形式之间的转换。Halliday(1994)认为通过这种方法,在一致式中作为过程的动词和作为特征的形容词被隐喻转换为名词;它们的作用不再是在小句中充当过程或属性,而是以名词词组的形式表达“事物性”。科技英语借助抽象思维的逻辑性和概念性传达客观的知识和信息,这就要求它的语言表达形式简练、准确和浓缩,这些都导致科技语篇中名词化的大量存在。除此之外,名词化使得主位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名词化在小句信息结构中充当主位,调整了原有的信息结构分布,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另外,原本在一致式中的一个过程,在隐喻式中通过名词化转变成一个小句的语义起始点,从而成为一种十分有效的衔接手段。例如:(3a)If we add or remove heat,the state of matter may change.(一致式)(3b)The addition or remove of heat may change the state of matter.(隐喻式)在以上的例句中,随着一致式a转化为隐喻式b,概念功能词汇语法层中表达经验意义的具有代表性的嵌入句(embedded clause)转移投射到了名词形式的语法域,跨越到了名词范畴,充当了b中的主位。

2.人际隐喻

语言的人际功能即表达说话人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他对事物的推断、判断和评价,主要通过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体现出来。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人际意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情态,即说话人对自己讲的命题的成功性和有效性作出判断。比如:在提议中表达个人意愿,或在命令中要求对方承担义务。说话人传达的不仅是他对消息可靠度的看法,还包括他对听话人的态度。情态系统正是实现人际意义这一部分内容的重要手段。Halliday (1994)将情态定义为位于“是”和“否”之间的意义范围,即位于肯定归一度(polarity)和否定归一度之间的中间地带所构建的语义空间。把情态系统划分为情态(modalization)和意态(modulation)两部分,其中情态是说话人对某一话语命题的可能性(probability)和经常性(usuality)做出的判断;而意态是说话人对某一话语命题涵盖的义务(obligation)和意愿(inclination)作出的判断。情态意义大都是由情态动词和情态副词,以及谓语的延伸部分表达的,情态动词的意义可以隐喻为其他的语法形式。例如:(4a)Henry might know it.(一致式)(4b)I think Henry knows it.(隐喻式)

此外,情态具有高/中/低三种量值,表示归一度之间的不同程度,如:must,should,could,might,it is probable,it is possible,等等。作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使用不同量值的情态,以此决定他对科技知识真实性的确定程度(为了避免武断,有时需要从假定、猜测、建议甚至怀疑的角度出发进行阐述,以使表达更为客观,不会产生误导),以及他对听话人的态度。情态系统中的意态意义表示义务和倾向性,可以用情态动词must,should,will,may表现,隐喻式的表达则可采用如:be required/supposed/allowed to do等,或be determined /willing to do等,或be keen on doing等;还可以隐喻化为be obliged to do等句型。科技英语着重要求内容的客观性,因此情态系统的语法隐喻在科技语篇中十分常见。

3.语篇隐喻

语篇功能是语言所具有的创造语篇,使其与语境—交际语境及前文相关联的功能(Halliday,2001),具体表现为主位结构、信息结构,表示句子中的衔接和连贯。科技英语中的语篇隐喻主要体现在名词化的语篇衔接功能上。名词化隐喻在英语语篇中的衔接功能是通过建立“主位—述位”衔接而实现的,名词化不仅有利于语言表达的简练、信息的浓缩,反映科技内容的严肃性和客观性,还在科技英语语篇的构建中起到重要的衔接和连贯作用。例如:Because heavier isotopes tend to be left behind when water evaporates from the ocean surfaces,the remaining ocean water becomes progressively enriched in oxygen.The degree of enrichment can be determined by analyzing ocean sediments of the period.该句中的“enriched”被名词化为“enrichment”后充当后一句的主位(the degree of enrichment),使前句和后句之间建立起衔接。

四、结语

语法隐喻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科技英语语篇中表现出其自身的一些明显的特点。语法隐喻的各种形式在科技英语中的广泛应用,使得科技英语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内容客观,表达简练浓缩,语篇的衔接也更通俗易懂,对于人们正确学习和理解科技英语语篇大有帮助。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85.

[2]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ition)[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3]Martin,J.R.et al.Working with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7.

[4]Thompson,Geoff.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2000.

[5]常晨光.英语中的人际语法隐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8).

[6]范文芳.名物化隐喻的语篇衔接功能[J].外语研究,1999(1).

[7]胡壮麟.语法隐喻的Halliday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2).

[8]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9]张德禄.功能文体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10]朱永生,董宏乐.科技语篇中的词汇隐喻、语法隐喻及其互补性[J].山东外语教学,2001(4).

作者:秦婷婷

语法隐喻科技英语论文 篇2:

名词化语法隐喻及其在科技英语中的语篇衔接功能

摘 要: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人们可以把动词、形容词转化为名词,把句子转化为词组。这种变化被称作语法隐喻。Halliday(1985)指出,名词化是语法隐喻的主要来源。调查结果表明:使用名词化隐喻是实现英语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语言使用的高级阶段,能增强语篇的语义联系和关联度。

关键词:名词化;语法隐喻;一致式;认知效果

[文献标识码]A

Key words: nominalization, grammatical metaphor, congruent form, cognitive effect

1. 引言

Halliday很早就提出了语法隐喻的概念。语法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语言学界通常对它有两种认识,一是把隐喻看作语言使用的变异;二是把隐喻看作人们识解世界的方式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把事件、活动、情绪、思想等转化为实体(entity)。前者属非建构主义,后者属建构主义;前者是世界本原与语言的关系,后者是世界本原与言语的关系,并涉及人类识解、认知世界的方式与过程。从认知主义角度出发,笔者赞成“语法隐喻是言语反映世界本原的过程”这一建构主义的主张。Halliday(1985:216-312)指出,语法隐喻不是用一个词去代替另一个词,而是用某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去代替另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这两个类别分别代表了一个既定意义的两种表达变异:一致式(congruent form),即通常所说的“平白体(literal)”;隐喻式(metaphorical form),即与一致式相对应的、在某种程度上经过了“转义(transferred)”的语言。韩礼德1999年分析科技语篇时,借用了“雅式(Attic)”和“土式(Doric)”两个概念来替代隐喻式和一致式的区别。在对“一致性”概念的进一步解析上,Halliday谈到:“让我们首先回到一致性表达形式。请注意,一致性是指语义和语法层面在它们共同进化的起始阶段的相互关系。”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符号学系统,由表达层和意义层构成,分别表现为词汇、语法(lexicogrammatical)和语义(semantic)形式。一般情况下,语义层的实现是和特定的表达层相对应的,这种语义和语法之间固定对应关系被称为一致性关系(congruent relationship)(Halliday, 1999: 187)。

在一致性关系里,动词用来表示动作/过程,名词用来表示参与者,形容词表示特征等。但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人们常常发现原关系的变化,人们可以把动词、形容词转化为名词,把句子转化为词组,这种变化被称作语法隐喻。Halliday(1985: 216-312)指出,名词化(nominalization)是语法隐喻的主要来源。例如:

(1a)The brakes failed.

(1b)brake failure

(1a)为非隐喻形式,其中“the brakes”是表示参与者的名词,“failed”则是表示物质过程的动词,但在(1b)中,句子转化成了名词短语。

2. 名词化语法隐喻的概念

将语言看作多层次系统是系统功能语法的一个重要思想。根据这一观点,语言至少包括语义层、词汇层和音系层三个层次。各个层次之间存在着“体现”关系:对“意义”的选择(语义层)体现于对“形式(词汇语法层)”的选择;对“形式”的选择又体现于对“实体(音系层)”的选择(范文芳,1999:11)。

采用层次的概念可以加深对语言本质的了解,因为语义层实际上是语言系统对语境的体现。由于体现语境的语义层存在着极其精密的区别,作为体现语义层的词汇语法层必然出现分化,即一个意义可以体现为若干种形式,一个形式可以体现若干种语义(胡壮麟等,1989:229)。

Halliday(1985: 216-312;1999: 187)将词汇语法和语义之间的体现关系分为一致关系(congruent)和非一致关系(incongruent)。一致关系指的是语义和语法范畴之间的自然关系。例如,在概念功能的及物系统中,过程由动词词组体现,参加者由名词词组体现,特征由形容词体现,时间或结果等逻辑关系由连词体现。这是一致关系体现,简称一致体现。但是,语义和语法范畴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是非自然的。例如,过程和特征可以由名词词组体现,逻辑关系可以由名词词组、动词词组和介词短语体现。这种语义和语法范畴之间非自然的体现关系就是非一致体现,即隐喻体现。如下表所示:

试看以下例句:

The publication of the book prevented the arrival of the news.

在此句中,名词“publication”和“arrival”在该小句中为参加者,但它们同时又分别隐喻地体现“publishing”和“arriving”这两个过程;动词“prevented”在该小句中为过程,但它同时又隐喻地体现时间顺序。通常所谓的名词化、动词化和形容词化都是语义和语法范畴之间非自然的体现关系,即隐喻体现。本文只讨论名词化语法隐喻在科技英语中的语篇衔接功能。

3. 名词化语法隐喻的特点

Halliday 认为名词化是产生语法隐喻的一项重要来源。名词化的意义在于可以使得小句、语篇中的信息结构通过参与者和环境成分的变化、小句层次和词组结构的变化重新组合。在正式的语体中,名词化结构是一个重要特征,因为名词化具有囊括和浓缩的功能,可以使得意思在语篇中的表达符合正式文体关于客观、严密、紧凑、合理、简练等的行文要求,并且使得术语的构建和使用成为可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名词化结构能够尽量摆脱动作执行者、环境成分对过程的影响,增加了行文的客观性。

例1:

(a) Students fail to keep these symbols in mind. As a result, many of them are not able to master the mathematical subjects they take up.

(b) Failure to fix these symbols in mind prevents the mastery of the mathematical subjects taken up.

在(b)句中,名物化过程“failure”和“mastery”摆脱了(a)句中动作执行者“students”和“many of them”,原来(a)句中的环境成分“as a result”也被丢失了。

2. 名词化结构能够尽量降低句子中人际功能的发挥。

Halliday认为三大纯理功能在同一句子中同时出现并有各自的体现方式,他还曾生动地把这种现象比作一条“三股绳”。但在实际中,有一些情形下,三种功能中的某一种会显得比其它功能重要,这与语篇类型有关(转引自朱永生,1994:35;严世清,2000:176)。在正式语体中,经验功能突显,人际功能应尽可能被抑制。名词化结构通过限定成分(finite)的丢失进而语气(mood)的丢失来达到这个要求。

(1)名词化的过程没有限定成分(non-finite),这使得叙述不依附于任何具体的时间、场合,显得具有普遍性。

(2)名词化的过程没有语气的选择,使得叙述具有不可协商性(non-negotiable)。

例2:

(a) We can improve its performance when we use super-heated steam.

(b) The use of super-heated steam enables an improvement of its performance.

例句(b)中的名词化结构(“the use of super-heated steam”和“an improvement of its performance”)没有了(a)中的主语(“we”)和限定成分(“do/can”),这样的结构表现出所叙述的事物是普遍真理,是无可辩驳的。

名词化结构降低了人际功能的发挥,增强了行文的客观性、公正性,使读者意识到语篇并非从作者的主观角度去组织的,这完全符合正式语体想要达到的效果。

3. 名词化结构能够提高语篇的信息度(degree of informativity)。

语篇信息度的高低可以通过小句的词汇密度来进行比较。名词化之后,小句的词汇密度(lexical density)会有所加大。

例3:

(a) Bourgeois left Paris but her family and friends stayed behind and after this she felt very isolated and she really missed those people and she made a series of personages to show how she felt.

(b) The earliest series of personages articulate Bourgeois’s intense feeling of loss and isolation from the family and friends who remained in Paris after her departure.

根据 lexical density=lexical items/ranking clauses,(a)句的词汇密度为16/6<3,(b)句的词汇密度为14/2=7,(b)句的词汇密度显然比(a)句的大。

由于名词化减少了小句层次,使得词汇密度的计算中分母变小;而作为分子的lexical item的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自然词汇密度就加大了。

一个语篇的词汇密度大,则信息容量就大。所以名词化结构可以使语篇以较少的语言表达出更多的内容,这正是正式语体的一大特点。

4. 名词化结构便于语篇中信息重点的转移。

在语篇中,信息的传递是通过主位系统来实现的。把名词化结构主题化可以使得叙述层层递进地展开,对语篇的衔接和连贯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4:

The government is discussing whether this ancient temple should be reconstructed. This discussion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public attention...

第一句的主位是“the government”,传达的信息是有关政府正在讨论的旧寺庙重建问题。第二句的主位是第一句中谓体的名词化结构“the discussion”,语篇的信息重点转移到讨论的公众影响上了。

除了这种平行的转移,名词化结构还可以对之前的信息进行总结。

例5:

...In the same category, some are expensive, ...And some are relatively cheaper, ...This variation in price offers customers more options, which in fact promotes the active market. ...

第三句的主位“this variation”就是概括前两句信息的名词化结构,使得语篇信息得到总结性的转移。

名词化的过程已经被“事物化(thingify)”,本身可以成为另一个过程的参与者,于是可以作为主位成为新的信息起点,实现语篇中信息重点的转移。由例句可以看出,名词化结构使得语篇组织紧凑、合理、简练、深刻,这是正式语体写作中必不可少的技巧。

5. 名词化使得术语的构建成为可能。

功能语法中,术语被看成是小句的浓缩。名词化结构能够以简练的形式表达完整的句法概念。通过名词化,小句转化为术语。

例6:

A pidgin which has acquired native speakers is called a Creole Language, or Creole, and the process whereby a pidgin turns into a Creole is called CREOLISATION.

在语篇中,术语“CREOLISATION”实际表达的是小句“A pidgin turns into a Creole”。所以,是否了解术语就是是否了解术语所替代的小句内容,这正是内行与外行的区别所在。

在一些正式的语体中,如科技语体、法律语体、商贸语体等等,术语的大量使用是其一大特点。名词化结构为这些正式语体中大量使用的术语提供了重要来源。

4. 名词化语法隐喻在科技英语中的语篇衔接功能

语篇功能是语言所具有的创造语篇,使其与语境——交际场景以及前文相关联的功能。语篇具有完整性、一致性和衔接性。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是组篇的主要手段。在主位结构中,主位总是位于述位的前面;主位是“我”,即讲话者讲话的起点、谈论的题目,述位是指“我”,即讲话者围绕起点、题目所要讲述的内容。主位一般表示已知信息,述位表示新信息。信息结构也包含已知信息和新信息,但并无严格先后之分。信息结构以受话者为标准(hearer-oriented),而主位结构以讲话者为标准(speaker-oriented)(胡壮麟,1996:15)。名词化语法隐喻在英语语篇中的衔接功能正是通过建立“主位—述位”衔接而实现的。当要把前句中含有动词的内容发展为一个新的主位时,语法往往就需要将含有该动词的结构压缩,而名词是可以接受这类压缩的唯一词类。因此,语法便将动词名词化,以便将含有动词的内容压缩并充当下一个小句的主位(范文芳,1999:11)。小句的主位结构与信息结构结合在一起使整个篇幅“重点”突出,内容上不断深入,结构上不断扩张,从而在整个过程中语法隐喻起了重要的作用。

科技英语中的语篇隐喻主要体现在名词化的语篇衔接功能上。名词化不仅有利于句子信息的浓缩,反映科技内容的严肃性和客观性,还在科技英语语篇的构建中起到重要的衔接和连贯作用。名词化的语篇衔接作用主要体现在主位推进与信息流动方面,其实质体现为词汇衔接。

如:①China has become a WTO member since 2001. ②After its WTO entry, China will gradually lift restrictions on foreign enterprises entering Chinese market. ③The lifting of control will take place in stages. ④Meanwhile, in order to improve its legal system, Chinese government has enacted many laws and regulation. ⑤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ensure economic reform and development.

从上句的黑体字,可以清楚看到三组名词化,即“become a WTO member”、“lift restrictions”、“enacted”分别名词化为“its WTO entry”、“lifting of control”以及“formulation”,这个段落正是借助这三个名词化实现了主位结构的推进和信息结构的变化。名词化后的词或词组可能成为后句的主位,如②、③和⑤,但也有可能成为后句的述位部分。这样便在前句和后句之间建立起衔接关系,调整信息结构分布,也起到强调的作用。

如:①The IPO marked the climax of an extraordinary year for the Indian newspaper industry, which has seen new editions launched, turf wars fought and sensational stories broken. ②All this exuberance is a heart warming sight for newspaper publishers. ③In most countries, sales and profits of dailies have been declining for years, a slide that has been hastened recently by a surge of fresh competition from the Internet and TV. (English Digest, Dec. 2005)

上文中,语法隐喻尤其是名词化在科技文体中的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句①中三个并列动词短语“new editions launched”、“turf wars fought”和“sensational stories broken”在句②中隐喻化或名词化为“exuberance”一词。三个并列动词短语虽然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了印度报纸业的繁荣兴盛的局面,但“exuberance”成功巧妙地衔接前一句的内容,并强化主题的效果。句③中“declining”名词化为“slide”,前后句呼应一致,结构安排更合理。

5. 结束语

语法隐喻是语篇分析的重要理论,使用名词化隐喻是实现英语语篇“主位—述位”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语言的隐喻使用,名词化隐喻是语言使用的高级阶段,理解并使用好这一表达方法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Halliday, M. A. K. Language as a Social Semiotic: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 Edward and Arnold, 1985: 216-312.

Halliday, M. A. K. & C. M. I. M. Matthiessen. Construing Experience through Meaning: A Language-based Approach to Cognition[M]. London and New York: CONTINUUM, 1999: 187.

范文芳. 名词化隐喻的语篇衔接功能[J]. 外语研究,1999(1):11.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 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 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229.

胡壮麟. 语法隐喻[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4):15.

严世清. 隐喻论[M].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176.

朱永生. 英语中的语法比喻现象[J]. 外国语,1994(1):35.

作者:管振彬

语法隐喻科技英语论文 篇3:

语法隐喻对科技语篇的贡献

摘要:语法隐喻通过将信息打包,使得词汇密度加大,有助于构建正式语篇。本文在系统功能语法的框架内,以科技语篇的讨论部分为对象,讨论了语法隐喻的现象,旨在通过对隐喻化的实现形式的词汇语法表征及动机的分析,讨论语法隐喻在语篇中的作用,分析语法隐喻对语篇的语义语法和文本性的贡献,探讨语法隐喻的存在价值。

关键词:语法 隐喻 科技 语篇 贡献

1.引言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最早研究隐喻现象。隐喻研究的传统是把隐喻看成是词汇层面的现象。系统功能语法将隐喻看成是一种词汇语法现象,同时涉及词汇层和语法层,属于语法隐喻的范畴。Halliday研究了科技语篇的语法隐喻现象,认为名物化是其主要体现,是打包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有助于构建正式的书面语体。科技语篇的特征是逻辑性、客观性强,语言简洁,语法结构简单,词汇密度高,往往是语法隐喻出现较多的语篇。笔者以科技语篇的讨论部分为对象,取自“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April 2,2002;volume 99;No.7),从语法隐喻的词汇语法表征及动机进行分析,讨论语法隐喻在语篇中的衔接作用,分析语法隐喻的贡献。

2.系统功能语法框架下的语法隐喻和衔接

2.1系统功能语法下的语法隐喻

Halliday(1985)最先提出语法隐喻的概念,之后的一些著作中也有详细论述。胡壮麟(2005:16)指出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是有层次的,至少包括语义层、词汇语法层和音系层。各层次之间是体现关系。黄国文(1999)提到“形势和意义之间并不存在着一对一的关系,一种形势可以表示一种以上的意义,一种意义也可由两种或更多的形势体现”。即实现形式有无限的意义潜势。当形势和意义之间的体现关系合乎自然标准,如“动作体现为动作,描述体现为形容词,逻辑关系体现为连词”(Halliday & Martin,1993;引自刘宇红,2001)。这种形式就被认定为一致式,否则就是隐喻式。功能语言学中,这种隐喻涉及词汇语法层,就是语法隐喻的范畴。

对于一致式和隐喻式的区分。Halliday和Martin对一致式和隐喻式出现的语域作过讨论。Halliday指出语法隐喻多出现在书面语言,尤其是科技语篇中,较少出现在儿童诗歌和儿歌中。一致式是意义体现的典型方式,这种构建经验的典型方式可谓是学习者最先学习的,或者是大多数情况下采用的。Halliday(1996)从词汇语法体现的角度方面,将一致式定义为语义层和词汇语法层在语言最初阶段所体现的联系。Thompson(1996/2000:164)认为意义的体现方式和外部世界有某种默认的联系,如事件由物质过程体现,内心活动由精神过程体现,命令由祈使句体现,陈述由陈述句体现。这就是一致式的体现形式。胡壮麟(2000)对评判一致式的标准作了归纳:以年龄为标准;以难易度为标准;以合乎自然为标准;以历时为标准;以方式为标准。刘宇红(2001)提出了三个标准:主语典型性标准;是否隐含根隐喻的标准;是否体现人体活动的标准。

科技语篇的特点是逻辑性强,语言简洁,专业术语多,语言彰显客观性,这些特征往往在词汇语法层面有体现,最突出的体现形式就是语法隐喻的大量使用。Halliday(1996)对语法隐喻在词汇语法层和语义层的体现特点作了归纳,表中所归纳的语法隐喻表征从语义方面看,主要为:把从属过程实现为事物,把因果关系实现为事物,把过程实现为特征,把方式状态实现为特征,把时间关系实现为特征,把从属过程实现为特征。

朱永生(2006)认为名物化即涉及把过程看成事物,把特征看作事物,把评价看作事物。同时他还提出了动词化,并将其分为四个小类:把时间关系看作过程,把因果关系看作过程,把条件关系看作过程,把让步关系看作过程。

Halliday(1996)指出科技语篇的小句的结构一般比较简单:句首和句末为名次词组,中间有动词词组连接,语法范畴大大减少。隐喻式的一个趋势是降级,句丛降级为小句,小句降级为成分,从而使一个语法范畴可以容纳更多的语义特征。

2.2衔接

胡壮麟(2005)概括了系统功能语法中对衔接的研究。衔接分为语法衔接(照应、省略、替代和连接)和词汇衔接(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局部整体关系和搭配)。

3.具体分析

分析主要按以下步骤进行:识别语篇中的语法隐喻,用黑体标出,并将可能的一致表达方式放在括号中,比较二者在意义实现上的不同,确认语法隐喻在实现衔接中的贡献。

3.1语篇中的语法隐喻现象

1-1 Nitrogen deposition is a global problem that requires accurate monitoring at a variety of spatial scales.

(a)Nitrogen deposition(how does Nitrogen deposit)

小句的标示“Nitrogen deposition”是作为术语出现的,对应的一致式可以理解为how does Nitrogen deposit。即一致式中的主语“Nitrogen”在隐喻式中打包为名次词组的类别语,放在中心语deposition之前,限定中心语。为词汇重复提供可能,有助于实现衔接。

(b)requires(should be)

情态的隐喻。表义务的意态化意义由隐喻式体现,将主观的判断来源隐藏,用客观的物质过程(requires)表达。同时,主语“the problem”和补语“accurate monitoring”的关系“a依赖于x”,即因果关系,也打包进了主谓词“requires”里。

(c)accurate monitoring(be monitored accurately)

这个隐喻式包含了两个语法层面的转换:动词→名词(be monitored→monitoring),即原本表示过程的意义实现为事物;副词→形容词(accurately→accurate),表示方式的意义实现为事物的特征。

(d)a variety of(various)

科技语篇的一个倾向是较少出现修饰性或集中型的小句,主要因为科技语篇较少依赖描述词。

1-2 Although S.purpurea is a long-lived perennial plant,our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it is phenotypiclally plastic.

(a)long-lived(live for a long time)

1-3 Within a single growing season,individual rosettes respond to local increases in N availability by shifting rapidly from production of carnivorous pithers to production of more photosynthetically efficient phyllodia.

(a)within

正如一些语言学家指出的,within是空间维度的一致式,这里,它表示时间维度,虽然隐喻的色彩不那么明显。这也可以看成是语言的非隐喻化演变。

(b)respond to(vary because)

这个限定动词词组同样将两个事物“individual rosettes”和“local increases”的关系前景化,“甲导致乙在某一特征上的变化”(Halliday,1988)。表原因的逻辑意义的一致式体现方式是连词,如果将其编码为过程,原本静态的意义就动态化,让这种关系得以强调。从这个意义上看,隐喻式恰恰显示了世界的本原。

(c)increases in N availability(N is available and it is increasing)

两个小句压缩为一个词组,信息量却没有减少。

(d)shifting from...to...

这种表达方式表明了两个事件的时间顺序。与1-3-(b)类似,将逻辑关系动词化了。

(e)production of carnivorous pithers;production of phyllodia

科技语篇中往往用介词短语of-结构容纳一致式中的动作者和目标。

1-4 Because S.purpurea commonly occurs in bogs and other wetlands throughout Canada and eastern North America,and has been introduced in Western Europe and Japan,we propose that it can be used as a ready biological indicator of local N deposition,based on simple measurements taken only with field calipers.

(a)biological indicator of(indicate...in biological perspective)

一致式中的过程名物化了,方式实现为描述语。小句降级为名词词组。同1-2一样,隐喻式让信息的传递更经济。

(b)simple measurement taken(measure in a simple way)

Halliday特地提到过这类语法隐喻,“have a bath,do a dance,make a mistake,这类短语中,动词表示某一过程的发生,承担了时态、归一性等范畴,而实际的过程却隐喻为名词词组,做短语的范围”(Halliday,1994/2000:348)。measure这一过程实现为隐喻式短语的范围。

1-5 The ecophysiological mechanism underlying this biological indicator also suggests that other carnivorous plants could be used as similar biological indicators of nutrient accumulation and saturation.

(a)biological indicator; biological indicators of

(b)nutrient accumulation and saturation(how nutrient is accumulated and how it is saturates)

一致式的语法结构比隐喻式的语法结构复杂。隐喻式小句往往词汇密度大,传递的信息更多。语法隐喻是将小句降级为词组或短语的一个有效方式。

1-6 The cost-benefit model for the evolution of carnivory(12)predicted that carnivory will not be favored when there is an excess supply of nutrients in the environment.

(a)the cost-benefit model(the model of cost and benefit)

一致式名词词组中的限定语在隐喻式中编码为类别语,省掉了介词短语,让隐喻式的结构更简单。

(b)the evolution of carnivory(carnivory evolves)

(c)an excess supply(is supplied excessively)

名词词组中的描写语相当于一致式中的方式成分。将过程名物化,方式形容词化,都是这一类实现方式的共同特征,如1-1-(c)和1-4-(a)。

1-7 Although this model was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evolution of botanical carnivory,the production of carnivorous organs is phenotypicllay plastic(Fig.1).

(a)the evolution of botanical carnivory(carnivory evolves in the perspective of botany)

(b)the production of organs(organs are produced)

1-8 The cost-benefit model also predicted that there should be a photosynthetic cost to producing carnivorous structures,and we observed this cost as well(Fig.2).

(a)the cost-benefit model

语义重复,是增强语篇的衔接的一种方式。

1-9 Plants do not respond to nutrients in isolation,however.

(a)respond to(vary because)

原因关系动词化。

(b)in isolation(respectively)

形容词和副词都强调主观感受,科技语篇的特征之一是客观性,因而这一类的词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而派生出来的抽象名词却可以增强语篇的抽象性和正式性。

1-10 For example,S.purpurea produces pitchers at extremely high levels of pore-water NH4+,such as those observed at two bogs in Vermont,possibly as another nutrient(e.g.,P)becomes limiting.

这句中不包含语法隐喻。

1-11 This hypothesis is supported inferentially by observation of N/P ratios>15 in these two Vermont bogs.

(a)observation of N/P ratios(N/P ratios that we have observed)

1-12 Although the dominant nutrient contributed by insect prey to pitcher plants is N(39),insect prey also are a source of P for pitcher plants(21).

(a)a source of(produce)

这一处隐喻式很好地说明了隐喻式有助于科技语言的抽象,名词source 比相应的动词更抽象、更间接。

1-13 Other carnivorous plants also have been shown to vary their production of carnivorous structures in response to nutrient availability,including species in the globally widespread genera Utricularia(13-15)and Pinguicula(40,41).

(a)vary in response to

“vary” 在这里是一致式,“in response to” 则是隐喻式。两个表达方式放在一起相当于一致式“respond to”。相较于一致式,“in response to” 中不包含限定式,也就不显示该论断有效性的时间所指,从而暗示了两个事物之间关系的长期性。

1-14 Carnivorous plants occur in nutrient-poor habitats on every continent except Antarctica(42); 15.further research on the morphological responses of these unique plants to nutrients could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expensive biological indicators for a broad spectrum of anthropogenic nutrients.

(a)nutrient-poor(are poor in nutrient)

“nutrient-poor” 可以解压为形容性/集中型类别的关系过程。一致式中的表特征的“poor in nutrient” 可以实现为描述语,放在载体前面。关系过程通过降级,实现为介词词组的一部分。

(b)morphological responses of(how does...respond in the aspect of morphology)

名词词组的中心语是一致式物质过程的方式成分。这里也涉及了将一致式小句降级为名词词组。实现方式主要通过两种语法层面的转换:动词→名词(respond → response),介词短语→形容词(in the aspect of morphology → mophological)。of-结构用来编码动作者。

(c)lead to(because...; cause)

逻辑意义不是由连词来体现,而是由动词词组lead to体现。

通过对文中语法隐喻的分析可以看出:隐喻式主要是名物化和动词化;语法隐喻构建真实世界,还原真实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将多个信息单位融合到一个小句中,将一致式中的过程小句降级为主语、补语或状语,最主要的过程作隐喻式的主谓词;降级之后的表达方式更易于在下文中提及,通过词汇重复体现衔接;语法隐喻使得小句的语法结构简化,小句之间的联系突出。

3.结语

本文主要以科技语篇的讨论部分为对象,讨论了语法隐喻的现象。语法隐喻的特征是将语义和语法结构降级,使得语篇的词汇密度大,语法结构简单,更易于实现衔接。科技语篇的讨论部分主要用于讨论研究的重要性,与之前的相关的研究的关系,以及研究涉及的所有事物的关系的论述,讨论的逻辑性能很好地依赖语法隐喻实现。研究是对语法隐喻在科技语篇等正式语体中出现的必然性的证实,可以让语言使用者更好地理解语法隐喻这一现象,同时在语言使用中恰当地使用语法隐喻;同时也有助于对科技语篇的理解。笔者只选取了科技语篇的讨论部分这一特定语域作为语料,相关的研究可以用更丰富的语料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Black,M.Models and Metaphors.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62.

[2]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London:Edward Arnold,1985.

[3]Halliday,M.A.K.On the Language of Physical Science,in Halliday,M.A.K.& Martin,J.R.(eds.).1993/1996,Writing Science:Literacy and Discursive Power.London:Falmer Press,1988.

[4]Halliday,M.A.K.The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The Framing of the English Clause,Rosini,R,Sandri,G.& Scazzieri,R.(eds).1999,Incommensurability and Translation.Cheltenham:Elgar,1999.

[5]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London:Arnold /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4/2000.

[6]Halliday,M.A.K.& Hasan,R. Cohesion in English.London:Arnold./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 Research Press,1976/2001.

[7]Martin,J.R.English Text.System and Structure.Amsterdam /Philadelphia:Benjamins./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1992/2004,

[8]Ortony,A.Metaphor,Language and Thought,in Ortony,A(ed.)Metaphor and Thought.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1979/1993.

[9]Thompson,G.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London:Arnold/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6/2000,

[10]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1]黄国文.英语语言问题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12]刘宇红.Congruence浅议.外国语,2001,(6).

[13]朱永生.名词化动词化与语法隐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

作者:严小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低价出口商品分析论文下一篇:文学翻译英语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