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翻译法范文

2023-09-21

语法翻译法范文第1篇

系统功能语言学创立者M.A.K.Halliay认为, 系统功能语言学属于普通语言学理论[1]。 经过学者们多年的不断研究, 该理论已经逐渐被引用到翻译领域。 国外的Catford、Baker、Hatim、Mason、Bell等学者都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 随着该理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我国也开始有许多学者对这方面展开研究, 如黄国文、张美芳等。 其实将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法隐喻应用于汉英翻译属于一种翻译尝试, 也是学者们研究英汉过程中创新的一种体现。

2语法隐喻的概述

语法隐喻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Halliay所著的 《功能语法导论》中。 Halliay在书中对语法隐喻与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进行了说明, 直接阐明这两者并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2]。 根据纯理功能 (metafunction) , 可以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隐喻 (ideational metaphor) 、 人际隐喻 (intepersonal metaphor) 以及语篇隐喻 (textual metaphor) [3]。 研究语言的人都知道, 认知语言学中也有概念隐喻的概念, 但是系统功能语言学里的概念隐喻和认知语言学里的概念隐喻属于不同的范畴, 有着不同的含义。因此, 研究的时候必须将二者区分开来, 不可混淆。

在对语言进行分析的时候, 需要重视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下所表达的不同含义, 同时还需要注意将不同的意思在翻文中如何表述出来。 先看不同含义的句子:

(1) 冬天天气很冷。 It is cold in winter.

(2) 聚会上, 马丁对我很冷淡。 Martin was cold towards me at the party.

在第 (1) 句中, “cold” 表述的是它本来的含义 (literal meaning) , 但在第 (2) 句中, 则表达的是它的 “ 比喻意义” (metaphorical meaning) 。 第二个句子表述的就是平常所说的词汇隐喻 (lexical metaphor) 。

通过这两种表述可以看出, 在多数情况下, 同一个词语可以用来表述原文文本本来所具有的含义和比喻意义。 但是不同的语法结构也可以用来表示同一个含义。

(3) “ 再喝点饮料。 /不要了, 谢谢。 ” “Have some more drink.”/“No, thanks.”

(4) “ 还有饮料。 /不要了, 谢谢”— ——“There’s still some drink left.”/“No, thanks.”

在这两句对话中, 第 (3) 句使用的是祈使语气, 第 (4) 句使用的是陈述句。 但是无论是何种表达方式, 所表达出来的含义都是请对方再喝些饮料。 在功能语言学中, 如果使用不同的语法结构来表示同一种含义, 其中有一些结构很可能是语法隐喻。 第 (3) 句话在功能语言学中被称为一致式 (congruent form) , 第 (4) 句话则为隐喻式 (metaphorical form) , 也就是语法隐喻。

关于一致式与隐喻式的区别, Thompson认为一致式就是要使句子表述的含义更加靠近外部的世界形态, 而语法隐喻则指的是, 如果词汇语法形式不是用来表述平常的含义, 那么这样的表述就应当是语法隐喻。 学者在研究语言结构功能的时候, 一开始都会从隐喻式与一致式展开。

3语法隐喻的分类

从类型的角度来说, 语法隐喻有概念隐喻、人际隐喻以及语篇隐喻。 要研究分析语法隐喻在汉英翻译中的应用, 就需要对这几种类型有相应的了解。

3.1 概念隐喻

概念隐喻来自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概念纯理功能, 所指的是“及物性” (Transitivity) 中的 “过程类型” (Process type) 。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了解, 可以通过下述例子来说明:

(5)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 for the past two decades.

(6) The past two decades have seen great changes in China.

这两句话的意思都是 “过去二十年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更加靠近外部世界的事态来看, 第 (5) 句话其实更加贴近外部世界的事态, 句子中的“发生巨大变化”“take place”用的是表示动作意义的物质过程。 而第 (6) 句话用“see”来表述心理过程, 简单来说, 现实生活中比较轰动的一件事, 就变成了“看”的对象, 也就是一种存在过的迹象。 因而, 第 (5) 句属于一致式, 第 (6) 句属于语法隐喻。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这两句话的不同其实就是概念功能中及物性系统的不同过程所引起的。 因此, 第 (6) 句话在语法隐喻中被称之为概念隐喻。

3.2 人际隐喻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人际隐喻, 主要通过语气隐喻与情态隐喻来实现。 在Halliday看来, 根据交际过程中言语角色和交换物的不同, 可以概括出四种言语功能:提供、陈述、命令和提问。一般来说, 陈述语气体现陈述功能;祈使语气则体现命令功能;而疑问语气则体现提问功能。

(7) It is so cold, can you close the window?

(8) It is so cold, please close the window.

第 (7) 句话表面上看是疑问句, 体现提问功能, 而实际上并不是问对方“是否有能力把窗户关上”, 而是很委婉地请对方把窗户关上, 真正体现的是第 (8) 句话“天气冷, 请关上窗”的意思, 即:体现的是命令语气。 因此, 第 (7) 句话是语法隐喻中的人际隐喻。

3.3 语篇隐喻

语篇隐喻来自于功能语言学中的语篇纯理功能。 语篇纯理功能主要指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如何组织要表达的信息, 使之成为语义连贯的整体, 并且体现一个信息和其它信息的关系。语篇纯理功能包括三个子系统: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系统[4]。 语篇隐喻主要指主位结构中主位的体现情况。 Halliday认为, 主位是信息的起点, 是分句的出发点, 通常情况下, 句子的主位和句子的主语是重叠的, 这种情况下, 这种主位被称为无标记主位 (unmarked Theme) 。 反之, 如果主位和主语不一致, 该主位则被称为有标记主位 (marked Theme) 。 例如:

“那句话我说过没有, 我怎么也想不起来”。 可以把这句话翻译成两种:

(9) “Whether I said that sentence, I could not remember at all.”

(10) “I could not remember at all whether I said that sentence.”。

第 (9) 句的主位和中文句子的主位一致, 属于无标记主位, 而第 (10) 句中译文的主位和中文原文句的主位不一致, 因此, 第 (10) 句的译文属于语法隐喻中的概念隐喻。

4语法隐喻在汉英翻译中的应用

在汉英翻译的过程中, 翻译员所要翻译的文本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意思, 译员根据需要可能会选择不同的语法结构或使用不同的句型。这就需要翻译人员把握其中的细微差别, 用比较准确、合适的结构将原文翻译出来。但是在不同句子类型和句子结构选择的过程中, 译员会按照某一特定的目的, 如:审美效果、文化传递、交际意图等进行综合考虑。 在经过大量的翻译实践后, 译员会了解到, 如果一句话或者一段原文可能存在两种或者更多的翻译方法, 其中必然有一种属于本文所讨论的语法隐喻。要区别这两种含义, 则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 如果翻译的句子比较靠近原文意思的表达, 那么就是一致式;反之, 则属于隐喻式[5]。 例如:

“她跳舞跳得好。 ”我们可以将它翻译成两种文本:

(11) “She dances well.”

(12) “She is a good dancer.”

其中第 (11) 句翻译成物质过程, 和原文相匹配, 因此是一致式翻译, 而第 (12) 句翻译成了关系过程, 和原文出现了偏差, 但总体意思仍然没变, 因此第 (12) 句是隐喻式。

下面看鲁迅的小说《祝福》里的一句话:“我先是诧异, 接着是很不安, 似乎这话与我有关系。 ”我们很容易用一致式翻译把它翻译成: (13) “I was astonished at first, then uneasy. It seemed that this had something to do with me.” 但是翻译家杨宪益用隐喻式翻译把它翻译成了 (14) “My initial astonishment gave way to a deep uneasiness;I felt that this had something to do with me.”

在第 (14) 句中, 杨宪益把原文的主位 “我”变换成了 “my initial astoniment”, 把原文的关系过程变成了由 “gave way to”实现的物质过程, 很巧妙地使用了概念隐喻和语篇隐喻。 这样, 通过词类转换和语义层次的重新排列, 句子显得非常紧凑, 实现了句子的高度隐喻性。

从语法隐喻的角度对一份原文文本进行两种翻译, 其实就是要将一致式与隐喻式区分开。 而翻译人员所要考虑的是采用一致式翻译比较好还是隐喻式翻译比较好。从专业的角度上来说, 一致式翻译和隐喻式翻译之间并不存在好坏之分, 它们只是两种不同的翻译形式而已[4]。 但是对于翻译人员来说, 具体采用何种翻译形式, 需要考虑具体的文本特点。翻译特定文本所采用的形式不能脱离其具体的目的、 场合与双方关系来进行。 因此, 没有一个标准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 没有哪种形式最好, 具体情况还需要具体分析。

5结语

总而言之, 在汉英翻译活动实践的过程中, 译者面临多种语法形式和句式的选择。 在这些不同的选择中, 有一个是一致式, 而更多的是隐喻式。 隐喻式翻译能够使译员摆脱原文的句法结构的束缚, 从而站在更高的角度使用符合目标语的思维习惯的形式进行翻译, 翻译人员需要根据翻译活动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翻译形式, 正确地区分它们不同的交际功能。

摘要:在功能语言学中, 语法隐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语法隐喻有人际隐喻、语篇隐喻与概念隐喻之分。在汉英翻译的过程中, 译员面临多种语言形式的选择, 既可以使用一致式翻译, 也可以使用隐喻式翻译。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 我们需要恰当地使用不同的翻译方式。

关键词:语法隐喻,汉英翻译,应用

参考文献

[1] Halliday M.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gdon:Edward Arnold Limited, 1985.

[2] Geoff Thompson.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6.

[3] 丛迎旭.语法隐喻的确定和一致性标准[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 (基础英语教育) , 2003, 9 (03) 56-58.

[4] 黄国文.英语“John is easy/eager to please”的系统功能语法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0, 7 (4) .

语法翻译法范文第2篇

1 学生的翻译能力现状

大学英语精读教材的每一课后面都有汉译英习题, 有些课后的阅读文章中有把画线部分译成中文的习题, 学生做这些题目时, 感到很吃力, 没法完全做对, 有的甚至不知从哪下手。给学生一段英文, 即使其中没有生词也翻译不出来。有时在课堂上连续几个学生都译不好同一个句子, 勉强译出来, 也是不尽人意。英译汉的句子, 译出来晦涩, 连中国人都难懂, 更不用说带有文采了;汉译英的句子, 不是译成中国式的英语 (Chinglish) , 就是时态、语态用错, 有的甚至最起码的单复数形式也弄错。现在的本科生都是通过高考才进入大学的, 毕业时大多通过了四级考试, 理应有相当的翻译能力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高分低能的现象呢?这是值得思考的。

2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2.1 部分人认为, 翻译法会使汉语干扰英语学习从而忽视翻译法教学

母语是学习外语的辅助工具。当然, 我们也承认汉语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和干扰, 但只要采取措施是可以避免或减少这种影响和干扰的。我们不能因为汉语对学习英语有影响和干扰就在教学中完全忽视翻译法的教学。英语和汉语都是较发达的语言, 发达的语言有他们的异同点。有比较才能鉴别。有鉴别, 才能发现两种语言的异同处, 才能加深印象。我认为, 让学生弄清两种语言的异同点, 这对学习英语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2.2 教学中缺乏翻译法的教学, 和对学生缺乏进行这方面的培养和训练

在70年代以前, 我国的英语教学对翻译法还是相当重视的。到了70年代后期, 随着各个教学流派的涌入, 就产生了一种似乎大力提倡重视听说教育, 翻译法就再也用不着了的倾向。人们在青睐交际法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听说法 (The Audio—lingual Approgeh) 和:认识法 (TheI=Cognitive Approach) 等教学法的同时, 翻译法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冷落——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培养和训练。这不能责怪我们的老师, 因为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从中学到大学基本上是应试教育。师生们几乎都是在忙于应付考试, 中学英语要应付高考, 大学英语要应付四、六级考试, 学校、社会给予老师的重压是众所周知的。而四、六级考试大都是标准化试题, 只有少量的翻译题 (一般是将阅读理解文章中的画线句子译成英文) 。鉴于这些原因, 翻译法受到忽视就可想而知了。

2.3 一部分人的急功近利思想, 阻碍了翻译法的教学

自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以来, 出入境的人数猛增, 有些基础知识不扎实、不懂或很少懂翻译法的人也能与外宾说上几句。尽管错误不断, 但外国人也勉强能听懂。于是, 在一部分人的心目中就产生了只要能说上几句就行的思想。有些外语培训学校 (班) , 经过二、三个月的培训就出“人才”, 这使有些人就产生了急功近利的想法, 这些想法大大地妨碍了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翻译法的教学。

2.4 学生缺乏对翻译法的正确认识

由于目前的考试客观题多, 主观题少, 试题中没有或只有少量的翻译题, 学生误认为不掌握翻译技巧, 也能学好英语, 也能过级;因而对翻译不重视, 对课后的翻译题不做。试问, 我们的一般学生有几个能完全用英语思维呢?既然不能完全用英语思维, 学生在做阅读理解、填空等题时, 在猜词:释义、推论等过程中, 有几个不做点“心译”呢?当然, 这种“心译”不能算真正的翻译。但是, 这种“心译”就是对文章的尝试性的翻译和理解, 然后过渡到完全肯定和理解。

3 翻译法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翻译一个句子或一篇文章, 要涉及到一个人的词汇量、时态、语态、句型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无怪乎有人说翻译能较全面地体现一个人的英语水平。严复在《天演论》中提出了著名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张培基先生把翻译的标准概括为“忠实、通顺”。要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翻译时做到“信、达、雅”, 似乎要求过高。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译”提出了具体要求:“理解正确, 译文达意”。基本要求 (四级) 提出为每小时译速是300英语单词, 汉译英为每小时250汉字, 较高要求 (六级) 的英译汉为每小时350个英语单词, 汉译英为300汉字。两个要求都必须做到“译文达意, 无重大错误”。由此可见, “译”在教学中占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要达到这些要求, 只靠重视听说教学是难以做到的。当然, 笔者并非在此反对听说教学法。也并非想倡导逐字逐句的翻译教学, 只是认为, 在强调听说教学的同时, 不应忽视翻译法的教学。在精读教学中,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朝着“信、达、雅”的目标迈进。

现在的四、六级考试中, 阅读理解占了40%, 如果学生没有语码转换意识, 就难以理解文章的原意, 就难以做对阅读理解题, 势必影响考试成绩。翻译法有助于阅读理解, 提高阅读效率, 何乐而不为呢?

在英语教学中, 我们应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 根据班级、专业、时代的要求等, 灵活运用教学法, 在英语精读教学中, 不应忽视翻译法的教学, 使学生在提高听、说、读、写的同时, 培养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

摘要:精读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是必须的, 但是要高度注意, 除培养学生听、说、写的能力外, 应训练学生的“译”的能力, 即注重翻译法教学。

上一篇:我们正青春范文下一篇:幼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