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翻译教学法范文

2023-09-20

语法翻译教学法范文第1篇

系统功能语言学创立者M.A.K.Halliay认为, 系统功能语言学属于普通语言学理论[1]。 经过学者们多年的不断研究, 该理论已经逐渐被引用到翻译领域。 国外的Catford、Baker、Hatim、Mason、Bell等学者都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 随着该理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我国也开始有许多学者对这方面展开研究, 如黄国文、张美芳等。 其实将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法隐喻应用于汉英翻译属于一种翻译尝试, 也是学者们研究英汉过程中创新的一种体现。

2语法隐喻的概述

语法隐喻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Halliay所著的 《功能语法导论》中。 Halliay在书中对语法隐喻与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进行了说明, 直接阐明这两者并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2]。 根据纯理功能 (metafunction) , 可以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隐喻 (ideational metaphor) 、 人际隐喻 (intepersonal metaphor) 以及语篇隐喻 (textual metaphor) [3]。 研究语言的人都知道, 认知语言学中也有概念隐喻的概念, 但是系统功能语言学里的概念隐喻和认知语言学里的概念隐喻属于不同的范畴, 有着不同的含义。因此, 研究的时候必须将二者区分开来, 不可混淆。

在对语言进行分析的时候, 需要重视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下所表达的不同含义, 同时还需要注意将不同的意思在翻文中如何表述出来。 先看不同含义的句子:

(1) 冬天天气很冷。 It is cold in winter.

(2) 聚会上, 马丁对我很冷淡。 Martin was cold towards me at the party.

在第 (1) 句中, “cold” 表述的是它本来的含义 (literal meaning) , 但在第 (2) 句中, 则表达的是它的 “ 比喻意义” (metaphorical meaning) 。 第二个句子表述的就是平常所说的词汇隐喻 (lexical metaphor) 。

通过这两种表述可以看出, 在多数情况下, 同一个词语可以用来表述原文文本本来所具有的含义和比喻意义。 但是不同的语法结构也可以用来表示同一个含义。

(3) “ 再喝点饮料。 /不要了, 谢谢。 ” “Have some more drink.”/“No, thanks.”

(4) “ 还有饮料。 /不要了, 谢谢”— ——“There’s still some drink left.”/“No, thanks.”

在这两句对话中, 第 (3) 句使用的是祈使语气, 第 (4) 句使用的是陈述句。 但是无论是何种表达方式, 所表达出来的含义都是请对方再喝些饮料。 在功能语言学中, 如果使用不同的语法结构来表示同一种含义, 其中有一些结构很可能是语法隐喻。 第 (3) 句话在功能语言学中被称为一致式 (congruent form) , 第 (4) 句话则为隐喻式 (metaphorical form) , 也就是语法隐喻。

关于一致式与隐喻式的区别, Thompson认为一致式就是要使句子表述的含义更加靠近外部的世界形态, 而语法隐喻则指的是, 如果词汇语法形式不是用来表述平常的含义, 那么这样的表述就应当是语法隐喻。 学者在研究语言结构功能的时候, 一开始都会从隐喻式与一致式展开。

3语法隐喻的分类

从类型的角度来说, 语法隐喻有概念隐喻、人际隐喻以及语篇隐喻。 要研究分析语法隐喻在汉英翻译中的应用, 就需要对这几种类型有相应的了解。

3.1 概念隐喻

概念隐喻来自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概念纯理功能, 所指的是“及物性” (Transitivity) 中的 “过程类型” (Process type) 。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了解, 可以通过下述例子来说明:

(5)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 for the past two decades.

(6) The past two decades have seen great changes in China.

这两句话的意思都是 “过去二十年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更加靠近外部世界的事态来看, 第 (5) 句话其实更加贴近外部世界的事态, 句子中的“发生巨大变化”“take place”用的是表示动作意义的物质过程。 而第 (6) 句话用“see”来表述心理过程, 简单来说, 现实生活中比较轰动的一件事, 就变成了“看”的对象, 也就是一种存在过的迹象。 因而, 第 (5) 句属于一致式, 第 (6) 句属于语法隐喻。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这两句话的不同其实就是概念功能中及物性系统的不同过程所引起的。 因此, 第 (6) 句话在语法隐喻中被称之为概念隐喻。

3.2 人际隐喻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人际隐喻, 主要通过语气隐喻与情态隐喻来实现。 在Halliday看来, 根据交际过程中言语角色和交换物的不同, 可以概括出四种言语功能:提供、陈述、命令和提问。一般来说, 陈述语气体现陈述功能;祈使语气则体现命令功能;而疑问语气则体现提问功能。

(7) It is so cold, can you close the window?

(8) It is so cold, please close the window.

第 (7) 句话表面上看是疑问句, 体现提问功能, 而实际上并不是问对方“是否有能力把窗户关上”, 而是很委婉地请对方把窗户关上, 真正体现的是第 (8) 句话“天气冷, 请关上窗”的意思, 即:体现的是命令语气。 因此, 第 (7) 句话是语法隐喻中的人际隐喻。

3.3 语篇隐喻

语篇隐喻来自于功能语言学中的语篇纯理功能。 语篇纯理功能主要指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如何组织要表达的信息, 使之成为语义连贯的整体, 并且体现一个信息和其它信息的关系。语篇纯理功能包括三个子系统: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系统[4]。 语篇隐喻主要指主位结构中主位的体现情况。 Halliday认为, 主位是信息的起点, 是分句的出发点, 通常情况下, 句子的主位和句子的主语是重叠的, 这种情况下, 这种主位被称为无标记主位 (unmarked Theme) 。 反之, 如果主位和主语不一致, 该主位则被称为有标记主位 (marked Theme) 。 例如:

“那句话我说过没有, 我怎么也想不起来”。 可以把这句话翻译成两种:

(9) “Whether I said that sentence, I could not remember at all.”

(10) “I could not remember at all whether I said that sentence.”。

第 (9) 句的主位和中文句子的主位一致, 属于无标记主位, 而第 (10) 句中译文的主位和中文原文句的主位不一致, 因此, 第 (10) 句的译文属于语法隐喻中的概念隐喻。

4语法隐喻在汉英翻译中的应用

在汉英翻译的过程中, 翻译员所要翻译的文本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意思, 译员根据需要可能会选择不同的语法结构或使用不同的句型。这就需要翻译人员把握其中的细微差别, 用比较准确、合适的结构将原文翻译出来。但是在不同句子类型和句子结构选择的过程中, 译员会按照某一特定的目的, 如:审美效果、文化传递、交际意图等进行综合考虑。 在经过大量的翻译实践后, 译员会了解到, 如果一句话或者一段原文可能存在两种或者更多的翻译方法, 其中必然有一种属于本文所讨论的语法隐喻。要区别这两种含义, 则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 如果翻译的句子比较靠近原文意思的表达, 那么就是一致式;反之, 则属于隐喻式[5]。 例如:

“她跳舞跳得好。 ”我们可以将它翻译成两种文本:

(11) “She dances well.”

(12) “She is a good dancer.”

其中第 (11) 句翻译成物质过程, 和原文相匹配, 因此是一致式翻译, 而第 (12) 句翻译成了关系过程, 和原文出现了偏差, 但总体意思仍然没变, 因此第 (12) 句是隐喻式。

下面看鲁迅的小说《祝福》里的一句话:“我先是诧异, 接着是很不安, 似乎这话与我有关系。 ”我们很容易用一致式翻译把它翻译成: (13) “I was astonished at first, then uneasy. It seemed that this had something to do with me.” 但是翻译家杨宪益用隐喻式翻译把它翻译成了 (14) “My initial astonishment gave way to a deep uneasiness;I felt that this had something to do with me.”

在第 (14) 句中, 杨宪益把原文的主位 “我”变换成了 “my initial astoniment”, 把原文的关系过程变成了由 “gave way to”实现的物质过程, 很巧妙地使用了概念隐喻和语篇隐喻。 这样, 通过词类转换和语义层次的重新排列, 句子显得非常紧凑, 实现了句子的高度隐喻性。

从语法隐喻的角度对一份原文文本进行两种翻译, 其实就是要将一致式与隐喻式区分开。 而翻译人员所要考虑的是采用一致式翻译比较好还是隐喻式翻译比较好。从专业的角度上来说, 一致式翻译和隐喻式翻译之间并不存在好坏之分, 它们只是两种不同的翻译形式而已[4]。 但是对于翻译人员来说, 具体采用何种翻译形式, 需要考虑具体的文本特点。翻译特定文本所采用的形式不能脱离其具体的目的、 场合与双方关系来进行。 因此, 没有一个标准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 没有哪种形式最好, 具体情况还需要具体分析。

5结语

总而言之, 在汉英翻译活动实践的过程中, 译者面临多种语法形式和句式的选择。 在这些不同的选择中, 有一个是一致式, 而更多的是隐喻式。 隐喻式翻译能够使译员摆脱原文的句法结构的束缚, 从而站在更高的角度使用符合目标语的思维习惯的形式进行翻译, 翻译人员需要根据翻译活动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翻译形式, 正确地区分它们不同的交际功能。

摘要:在功能语言学中, 语法隐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语法隐喻有人际隐喻、语篇隐喻与概念隐喻之分。在汉英翻译的过程中, 译员面临多种语言形式的选择, 既可以使用一致式翻译, 也可以使用隐喻式翻译。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 我们需要恰当地使用不同的翻译方式。

关键词:语法隐喻,汉英翻译,应用

参考文献

[1] Halliday M.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gdon:Edward Arnold Limited, 1985.

[2] Geoff Thompson.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6.

[3] 丛迎旭.语法隐喻的确定和一致性标准[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 (基础英语教育) , 2003, 9 (03) 56-58.

[4] 黄国文.英语“John is easy/eager to please”的系统功能语法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0, 7 (4) .

语法翻译教学法范文第2篇

随着以“任务型教学”为代表的交际教学法思想被推崇,以及对新课标中“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理解的偏颇。有教师认为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而误以为语法教学可有可无。于是“淡化语法”的教学现象普遍存在,直接导致了学生“双基”的薄弱,因此阻碍着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形成。为此,本文提出重新审视中学英语语法教学。

二、语法教学的必要性

语法作为形式语言的要素,是对语言存在的规则所做出的概括描述。其形式是一套规则,其作用是将负载语音的词汇组合成语言(language)并生成言语(words)。这样,语法就成了学习者掌握语言的完善而有价值的工具,学习者不可不学。

对于中国的中学生来说,语法教学更具有必要性。因为中国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获得更多的是靠“学得”(learning)而不是“习得”(acquisition)(张正东,2001)。这是由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具有的特点所决定的(崔刚,2007):

第一, 英语学习主要围绕课堂教学进行,而课堂教学的学时有限。

第二,英语使用的环境差。在中国没有二语国家(如新加坡、印度)的使用环境,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相对较少。

第三,学生学习英语是学业课程的需要,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多数没有直接的学习动机。

第四,汉语与英语的差异大。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象形文字,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拼音文字。受汉语“负迁移”影响,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要比其它拼音文字国家学生面临更多的困难。

这些特点决定了英语教学是作为一门外语,不能象第二语言那样习得语言。虽然外语相对于第一语言是第二语言,但作为目的语,并非在目的语国家(如英、美)为移民者开设的二语(英语),外语主要通过有意学习(学得)而掌握。在学校学得外语又有以下主要特点:(1)主要遵循知识(主要为语法)→技能→运用能力的线路发展;(2)输入之后在吸收之前都得经过理解,这种理解或采用归纳方式、类似“熟而生巧”,或采用演绎方式、类似“画龙点睛”,都离不了语法(戴淑静,2005)。

三、优化语法教学的方法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学习是一个接受知识与完全消化并贮存知识的动态过程。英语学习也是这样一个输入与输出的过程。因此,不能用语言“习得”模式去硬套我们的英语教学活动,而应根据教与学的实情,在教材与教学设计上多下功夫,创新语法教学方法(杨金昌,2005)。

1、归纳法。归纳法即教师向学生逐步渗透具体的语言现象,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找出规律,总结出语法规则,这样能使学生容易接受语法。例如,在学习情态动词结构“should have done”时,教师可呈现例句:The driver’s carelessness cost many passengers’ lives. 接着启发学生:Do you think the driver should have been careful ?学生会立刻理解句中“should have been careful”的含义。此时教师不要急于点明语言点的规则,而是应呈现更多的句子,以检验学生的对新语法项目的理解。教师呈现每个例句都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待他们领会句意后再引导用“should have done”改写句子。(1)This morning Mary was late for school .→ She should have got up a little earlier . (2)I didn’t pass the exam because I had wasted lots of time .→I should have made full use of time to work on my lessons .…… 在上述语法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和练习若干句子,既能很快理解“should have done”的意义,又能较好地掌握其用法,即:“should+现在完成式”表示“本来应该做某事而实际上并未做”,常常含有责备、不满的语气。这样的归纳教学能让学生理解和活化语法规则。

2、对比法。学生学习了一些语法规则后,在一段时间内会产生“越学越糊涂”的困惑。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组织学生将所学的语法知识进行思维加工,引导学生对类似的语法现象进行对比,找出关键点,发现差异点。例如,学生学习了定语从句与同位语从句后,对that引导的从句究竟是定语从句还是同位语从句深感迷惑。此时,教师可出示以下两个例句:(1)The news that he passed the entrance college examination made his parents very happy . (2)The news that he told me made me very surprised .接着让学生仔细观察that引导的两个从句,然后让学生分析that在两个从句中的语法成分,很快学生发现that在句(1)从句不作任何成分,而在句(2)从句中作动词的宾语,最后与学生共同总结出that在同位语从句中不作语法成分,在定语从句中作语法成分。经过对比,看似复杂的语法知识很快“化难为易”。

3、情景法。情景是指运用目的语的环境。学习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教师如能为学生知觉和理解教材创设情境和构架,制作生动形象的语境,启发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加以清楚而又合逻辑的知觉组织,定能提高学习质量(万云英,1991)。如,―ing分词与―ed分词是中学语法的重点和难点,许多学生对其之间的差异分辨不清。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演示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其差异。课堂上,教师演示水被烧开的过程,当水沸腾时,教师介绍短语boiling water;待水降温不沸腾时,呈现短语boiled water,并作喝水状。在这种生动的语境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现在分词与过去分词的区别:现在分词一般表示主动进行的动作而过去分词一般表示被动完成的动作。

四、结束语

语法翻译教学法范文第3篇

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英语教材的内容编排比较重视语言功能, 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 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作为小学阶段的终极目标。语言学家认为:语法是语言发生作用的框架, 没有语法, 人们交流思想的公认形式就没有一致性, 就无法构成语言。

2 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

语法意识是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不知不觉地实现对词和句表现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学习歌曲“Ten little India boys”时, 伴着优美动听的歌曲, 学生的有意意识和无意意识被调动起来, 学生在唱歌的时候可能还是无意的在唱着, 那么在之后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设计游戏或有明确目的的语言训练活动, 教师当堂收集学生的铅笔或其他文具, 让学生根据老师所出示的物品进行语言表达:one pen, two pens, one rubber, two rubbers…还可以利用这个游戏进行扩展练习巩固衣服、水果、动物等词的英语表达, 让学生进行小组比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简单的名词单数和复数的教学中强化学生英语语法意识。

语法意识对指导儿童开展语言交际活动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3A Unit11 A boy and a girl中, 教师出示几张学生喜欢的明星, 姚明, 张韶涵……鼓励学生把他们所喜欢的名人、朋友……介绍给同学们。学生兴高采烈地介绍着自己所喜欢的名人、朋友……的同时, 体会着are/is的用法和区别, 更重要的是有了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初步认识和和感知。

3 我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尝试和探索

新课标的出台给广大教师指明了方向:语法应该教, 更应该认真教, 这是毫无疑问的, 关键是教学方法的问题。

3.1 创设语境, 辅助教学

首都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张连仲在解释“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对语法部分的要求时说过, 我们不是不讲语法, 我们必须把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意义以及运用联系在一起。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真实的情景交际活动可以从不同维度加深学生对语法的理解, 改变学生认为语法学习枯燥乏味的认识: (1) 儿歌导入, 营造氛围。 (2) 改造环境, 创设情境。

3.2 善用童谣, 巧记语法

语法学习是个比较单调的过程, 但语法知识也有一定的规律。如何把那些繁琐枯燥的语法变成简单易学的知识?可以把语法知识按照规律融入到轻松活泼的小诗、歌谣中, 或者以顺口溜体现出来, 学生会容易接受得多。

3.3 巧用表格, 对比语法

(1) 六年级教形容词性和名词性物主代词, 将两类名词合二为一 (表1) 。

表1中每一个单词不再是孤立出现, 学生比较记忆完之后拎出来的单词都是一串四个, 对号入座, 学习效果非常好。

(2) 几种时态的表格 (表2) 。

学生通过表2不难发现几种时态的相同与不同点, 在几种时态中, Be动词的使用, 动词过去式的使用以及相关的时间短语的运用让学生一目了然。

3.4 勤于归纳, 提高效率

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大量语言材料和进行充分的语言实践的基础上, 自己去发现语言使用的规律, 总结出该语言项目的运用规则。

在进行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的教学时, 教师课前了解班级里个别学生的特点或爱好:

WangXiaotong is thinner than JiaXiaomeng.

The twins run slower than Helen.

鼓励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读这些句子, 用最快的速度找出这些句子的共同点, than前要用比较级, 在进行语法教学的同时培养和训练学生认真观察和分析句子, 认认真真地做每一件事情的能力和习惯。

3.5 注重整合, 有助巩固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语法现象是分散, 循环出现的, 有的语法现象不仅出现在同一册书中的不同单元, 而且还出现于几册书中, 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语法知识。因此, 教师要深入了解正确把握全套教材, 抓住暗藏在语言材料中的语法项目, 理顺每册书和各单元之间的语法联系, 把握好这一语法项目在教材中的分布规律, 对一些重难点的内容及早渗透, 这样处理有助于学生系统化、整体化地理解和掌握语法知识,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六年级英语教学, 怎样在教学中渗透语法教学以及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语法知识呢?

(1) 充分利用书中图片, 扩散学生的思维, 复习语法知识。

(2) 抓住时机, 巧妙引导, 巩固学习语法知识。

6A Unit3Ben’s birthday.中, 学习了日期的表达What date is it today?It’s the…of…引导学生通过填空复习已学过的时间的提问和星期的提问What day_is it?It’s…

What time is it?It’s…

What date is it?It’s…

What’s the time?It’s…

What’s the date?It’s…

通过这些句子对星期的7个英语表达: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Sunday及past, to, half的用法加以复习巩固, 结合新授知识, 让语法学习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只是我在英语语法教学上的几点粗浅的体会和尝试, 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将会不断探索, 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教无定法, 教有良法, 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 我会继续大胆探索, 大胆实验, 相信定能探索出更多更好更有效的英语教学之路。

摘要: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已有五年, 五年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让我对小学英语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尤其是对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从开始的“谈语法教学而色变”, 到现在的“谈语法教学的略有体会”。在这个过程中, 我对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有了许多自己的探索和尝试。

语法翻译教学法范文第4篇

摘 要:探索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改革,以“突出应用“为目标,构建“语法模块”;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明确语法教学要求;以“任务型”学习为主要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集中”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法;模块;教学

为了探索英语语法教学改革,从2011年秋季开始,我们在丰润区八年级开展了《初中英语语法模块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课题实验研究,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突出应用”为目标,构建 “语法模块”

传统的语法教学侧重于语言结构的组合手段和方式、语言结构特殊性的描写以及显性意义的分析。教学过程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并通过大量的控制性练习,使学生对语言结构的形式和表层意义有充分的感性认识,是一个单向的传授过程。用这种方法进行语法教学,势必会造成教学内容枯燥、活动单一、气氛沉闷,收效甚微。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语法的功能,而不是语法形式本身,提倡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在应用中学语法)。为了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语法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大胆探索了以“突出应用”为目标的语法模块教学。

根据教学需要将初中语法分成词类、时态、语态和不定式、句型、从句五个大的模块,五个模块的学习内容虽不同但知识却相关连,为学生掌握语法知识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有助于从总体上和根本上把握语法的本质规律,从而能条理清楚地掌握语法知识。五个模块在总体规划、材料的选择、任务型训练的设计等方面力求做到把语法学习和训练置于实际的语言运用过程之中,既与教材相互联系,又能在创新的基础上独立使用。

二、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明确语法教学要求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对不同的语法项目提出了不同的教学要求,即理解和掌握两个层次。然而,很多教师在语法教学中,把握不好这个尺度。有的教师认为语法讲得越深、越广、越难越好。有的教师甚至把高中阶段的语法内容教授给初中学生,造成许多学生不仅英语语法没有掌握好,对英语学习也渐渐失去了信心,开始厌学英语。为了把握好语法教学的“度”,在模块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对每一个语法项目进行了细化,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这样,教师在语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做到心中有“度”,心中有数。

三、以“任务型”学习为主要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法的能力

在课题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任务型”学习为主要途径,以“探究——发现”为主要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法的能力。在模块设计中,特别注重学生观察、记忆、理解、搜集信息、总结及创造性思维活动。每个语法项目的第一步都是从导学——任务型阅读开始,将抽象的语法融入到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让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探究语法现象,发现语法规律,最终实现阅读、语法双向提高,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证明,在语法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帮助下,由学生自己发现语法规律,他们学得才最好。下面是“词类”模块中关于“反身代词”的学习设计:

阅读短文并按要求完成1~7题。

We never know the love of the parents until we become parents ourselves.

Mary lives by herself in a city and her parents live in a small village.

Mary feels lonely, so she keeps a cat. The cat is very clever, it can wash itself.

Mary’s father is a little old, he often talks to himself. Her mother is younger than her father. They can look after themselves well and they are pleased with themselves.

Mary’s parents often write to Mary. In their letter they often write: “We are very well now, we can take good care of ourselves. Just look after yourself and enjoy yourself every day! What’s more, make more friends, one can’t do everything by oneself.” Mary often writes to her parents, too. In her letter Mary often writes:“I have grown up. I can do many things myself. Just 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ves.”

第1题判断正(T)误(F);第2~3题回答问题;第4题将画线句子翻译成汉语;第5~6题语法探究。第7题短语翻译。

1. Mary lives together with her parents. ( )

2. Where do Mary’s parents liv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Can Mary’s parents write to h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语法探究:反身代词又叫自身代词,用来表示 “某人自己” 的意思。请找出文中的反身代词,并按照要求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1) 第一人称反身代词__________________。

(2) 第二人称反身代词__________________。

(3) 第三人称反身代词__________________。

6. 从5题 (1)~(3) 所填写的反身代词我们可以看出:第一、第二人称的反身代词的单数形式是由形容词性所有格 + _____________,复数形式是由形容词性所有格 + ______________。第三人称是由人称代词的宾格 +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构成。

7. 结合短文,将下列短语翻译成汉语。

(1) talk to oneself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enjoy onesel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live by oneself 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o something by oneself ______________

(5) take care of oneself ______________

四、以教学内容,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 学习的动力。它能够唤起学习动机,改变学习态度,激发情感,培养意志。在课题实验研究中,结合语法学习内容,我们选取和编写了诸如英语谚语、诗歌、谜语、趣味数字、好句欣赏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它们使抽象、枯燥的语法规则变得具体、生动而有趣,收到了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法知识的良好效果。比如:

在定语从句的教学设计中,选取了以下谚语:

1. The man who has made up his mind to win will never say “impossible”.(凡是决心取得胜利的人是从来不说“不可能的”。)

2. Those who make most people happy are the happiest in the world.(能使大多数人幸福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3. He who makes no mistakes makes nothing.(从不犯错误的人一事无成。)

4. He who does not reach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rue man.(不到长城非好汉。)

5. Nothing is difficult to the man who will try.(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在条件状语从句的教学设计中,选取了以下经典句子:

1. If you don’t learn to think when you are young, you may never learn. (如果你年轻时没有学会思考,那就永远学不会思考。)

2. If you run after two hares, you will catch neither.(同时追两兔,全都抓不住。)

3. If you do not think about the future, you can not have one.(如果你不考虑未来,那么你就不能拥有未来。)

4. If you do not work hard,you will be sorry when you grow old.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 If you want something you’ve never had, then you’ve got to do something you’ve never done. (如果你想要你从未拥有过的东西,那么你必须去做你从未做过的事。)

这些精美语言的运用,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学生通过记忆和运用它们,既能背诵一些经典句子,又能巩固语法知识,收到一箭双雕、双重获益的效果。

五、以“集中”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集中用一段时间帮助学生从头到尾复习或学习英语语法,使他们能够全面地掌握其中的语言规律,从而能够比较正确地理解它,使用它。而这有限的规律也会表现出无穷的推动力,对学生能动性的学习和创造性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特别是为整体学课文和早期进行阅读理解训练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学习英语的基础,大脑里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词汇的储备。在这个阶段集中学习语法,能起到很好的复习巩固和提高的作用;对于部分基础差的学生,此时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起到减少两极分化的作用。在这一时期集中学习语法,对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均有很大的益处,特别是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有些教材中语法的编排零散,使原本系统性和整体性很强的语法被分割,造成学生难以理解,难以类推,难以实行认知学习,而只能死记硬背。比如,英语动词的时态和人称变化,让学生最感头痛。然而一旦集中成系统,列表整体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就会感到井然有序,规律性很强,记起来容易,用起来不难。

《初中英语语法模块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课题实验研究的开展,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转变。他们不再“死搬”教材,而是根据学生实际大胆对教材进行课程资源整合。教师通过对语法内容的选择、整合,利用网络资源,不仅活化了语法教学,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探索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语法教学中运用模块式教学,避免了照本宣科带来的教学内容枯燥、课堂气氛沉闷等现象的发生。语法模块学习的设计具有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改变了学生一直以来被动学习的习惯。在语法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重视“用语言做事情”的功能,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记忆、理解、搜集信息、总结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上得到了真正的发挥。另外,我们还根据语法模块编写了校本教材《阅读语法双向通》,已由天津科技出版社出版。实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们将在今后的实验中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使实验更完善、更科学。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学习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5.

[2]胡壮麟.功能主义纵横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阳志清,等.外语学习效率模式理论框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

[4]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5]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上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语法翻译教学法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在对比认知语法与生成语法的基础上,根据两种理论的基本原理,用简单通俗的语言阐明其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并力图模糊语言理论边界,根据有利于掌握英语语法的原则,把两种看似对立的理论统一地运用于英语语法教学之中。

【关键词】生成语法 认知语法 英语语法教学

一、当前主流语言理论

1.“生成语法”Generative grammar, (N. Chomsky)。生成语法学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语法学。其研究对象是内在性语言,而不是外表化语言,是指人脑对语法结构的认识以心理形式体现。生成语法学研究范围限于人的语言知识或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的使用。生成语法学以描写和解释语言能力为目标,提出语法假设和理论来揭示其规律,说明其原因。乔姆斯基说,与其把生成语法看作一种理论,不如看作一门“学科”,其性质和研究方法与以往的语言学有本质的区别,它是建立在三个基本的假设之上:

(1)语言是一个自足的认知系统,语言能力独立于人的其他认知能力。

(2)句法是一个自足的形式系统,独立于语言结构的词汇和语义部分。

(3)描写语义的手段是以真值条件为基础的某种形式逻辑。

2.“认知语法”Cognitive Grammar,(Langacker,R.W)。跟“生成语法”注重形式、从形式出发相反,“认知语法”注重意义、从意义出发。Langacker据此提出三个与“生成语法”针锋相对的假设:

(1)语言不是一个自足的认知系统;对语言的描写必须参照人的一般认知规律。

(2)句法不是一个自足的形式系统;句法(和词法)在本质上跟词汇一样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象征系统;句法分析不能脱离语义。

(3)基于真值条件的形式逻辑用来描写语义是不够用的,因为语义描写必须参照开放的、无限度的知识系统。

二、用“生成语法”指导基本语法规则教学

众所周知,英语最基本的语法规则几乎都是固定的。对于基本的语法规则,学习者几乎不可能从意义出发去掌握这些规则。“A generative grammar views linguistics combinatorially, through use of formal grammars. A generative grammar is defined as one that is fully explicit, in the sense that it consists of a set of rules by which it is possible to decide whether any given sentence is grammatical or not.”(N. Chomsky)。乔姆斯基在此强调了“rules”(语法规则)对“explicit”(达意)的影响。因此,要想真正学好英语语法,就要在学习中自觉运用“生成语法”的基本原理:“语言是一个自足的认知系统,语言能力独立于人的其他认知能力”(N. Chomsky),排除来自于母语思维的影响,牢记语法基本原则,构建基本的语法框架。具体说来应该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知识:

(1)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代词、冠词、介词、助词、连词。

(2)时态:现在、过去、将来时态,然后在此基础上拓展相应时态。

(3)语态: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主动语态用来表示被动语态。

(4)语气:真实条件与虚拟语气。

(5)句式:简单句五种基本句式,八种感叹句的特殊表达。

(6)从句:名词性从句(主、宾、表、同位语),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体系。

三、用“认知语法”指导对语法难点的理解

在掌握了基本的语法规则之后,学习者常常会发现对于一些复杂的语法现象难以理解。这时就需要运用“认知”这个概念。“认知语法”认为人类语言由语义单位(semantic units)、语音单位(phonological units)以及符号单位(symbolic units)组成。该理论也是目前为国内大多数人接受的理论模式。“Target structure is the result of conceptualization. It is essentially the coding of language unit and the context.. grammar plays the role of supplying potential conventionalization.”(Langacker).要使语义单位达到“conceptualization”(概念化)的结果,必须先要经过大量“conceptualized”的训练,也就是说在符合基本语法规则的前提下,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如下面两句话:

(1)We can’t help her break the code. It’s too elaborate.

(2)We can’t help her breaking the code. It’s too simple.

在这两个句子中,学习者用“生成语法”的原理,记住了“can’t help sb do sth”,“没法帮助某人做某事”,但是如果仍这样去理解(2),那就大相径庭了。这时候就需要把语义单位(semantic units)和文脉关系(contextual details)结合在一起。由于后面的单词“Simple”提供了另外一个语义,从而理解“can’t help sb doing sth”中“help”实为“prevent”之意。

又如:

(3)Some authors write because they have a story to tell.

(4)Some authors write because they have to tell a story.

初看两句话,似乎无多大区别。但是这种语序的调整,带来了意思上本质的不同。“If the target structure is acknowledged by grammar, it can be converted to a perceptible expression, with schematization and conceptualization with or across structures .The expression can be processed either directly or with cognitive interventions like schematization and conceptualization.”(Langacker)所以,根据“cognitive interventions”(认知干预)可知(3)为:“有些作家写文章是因为感到有东西可写。”而(4)的意思则为“有些作家写文章是因为非写不可。”

四、结语

Ross(1972)在其论文“The category squish”(《范畴的果酱性》)中指出了语法中存在的一些概念模糊和范畴模糊的现象:“语法规则不是要么适用要么不适用,而是在一定程度上适用;语法成分不是要么属于某一语法范畴或要么不属于某一语法范畴,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属于。”Quirk(1985)亦认为语法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不明确的体系,在许多不同范畴或结构之间,往往缺乏明确的界限,而且这种模糊性分布很广。学习者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一定不要生搬硬套某一种理论。就目前现存的这两种主流的语法理论,笔者认为也应“模糊”两种理论的界限,综合运用两种理论中最适用的部分来指导自己学习英语语法。

参考文献:

[1]RONALD W. LANGACKDER.认知语法基础(II)——描写与运用[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9.

[2]徐广联.大学英语语法讲座与测试[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11.

[3]卢植.认知与语言——认知语言学引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王寅.认知语法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5]沈家煊.当代语言学[J].1994,(3).

语法翻译教学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构式语法 英语语法 教学启示

一、引言

语法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行的中学英语语法教学方式单一,多以传统语法为基础,强调规约性,对描写性重视不够;强调语法形式,对意义关注不够,使得学生对语法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不高。脱胎于认知语言学的构式语法( construction grammars)从理论上揭示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功能, 对语言学习理论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构式语法强调通过对语言的使用形成以概括(generalization)为基础的语言习得机制,所倡导的语言习得理念可以为中学英语语法教学提供新的视角。本文以构式语法理论为基础,探索构式语法理论对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及其蕴含的教学理念。

二、构式语法简介

20世纪90年代,Adele E. Goldberg &Kay共同提出了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构式语法,这一从认知语法中派生出来的新型语法理论日益受到学者们的亲睐。构式语法与生成语法所主张的原子组合观不同,构式语法认为语言是“规约语言单位的结构化清单,强调构式形式与功能的统一表征”。Goldberg认为“任何形式或意义的一些方面不能从其组成部分或其他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完全推知的语言表达形式都看作是构式”。构式语法主张从句法、语义、语用、文化等角度来系统分析构式。

构式语法强调语言的实际学习和使用情况,在构式语法看来,语言能力就是使用自然语言构式的能力。构式语法认为语言是由形式各异的构式组成的,因此对语言的习得就可以归结为对构式的习得。首先习得范围狭窄的构式,通过反复的练习逐渐习得一些具体的语言结构,最后习得抽象复杂的构式。

三、构式语法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

构式语法在英语语法教学上与生成语法所持的观点不同。传统的语法教学仅要求学生记住语法规则和结构,忽视理解语法本身的意义,以机械性操练为主,师生课堂互动机会少,学生只是死记硬背。此外,生成语法试图归纳出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来解释语言的本质及现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例如:The more you practice, the easier it will get. 这句话的结构与一般句子不同,所以生成语法的规则可能无法解释这句话的本质。相反,构式语法在上述问题中可能会更有解释力。

构式语法认为,语言是由各种类型的构式组成的,所有构式都是形和义的配对体。构式语法将构式看作是语法的基本组成部分,认为语言中的词素、词汇、词法和句法是一个连续体。这一主张对英语语法教学有下列启示作用:

1.构式语法强调语法是由构式组成的,每个构式都有独特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语法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每个基本构式的含义,而不是忽略含义不加考虑的背诵语法规则。根据这一思想,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将语法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这样可以生动的突显语法本身的意义,促进理解。

2.构式语法强调词汇和语法之间并非泾渭分明而是构成了一个意义的连续体。这一思想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是:要将词汇和句法相结合。两种构式的自然衔接可以让学生更加流畅的习得语法、使用语言。学习语言的目的是用语言来表达想法。从这个角度看,割裂词汇构式和句法构式的连续关系是十分不妥的,这也就进一步表明了教学过程中要秉承词汇构式、句法构式并重的理念。

3.从具体构式到图式构式,再到具体构式的主张可以为日常的英语语法教学提供指导。例如,对高中英语“虚拟语气”的讲授,教师可以将其放在真实的情境中并采用归纳的方式。在真实的情境下展示一系列与“虚拟语气”有关的句子,通过观察句子特征,了解该语法要传递的意义,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相关语法构式。这样的做法符合意义与形式统一理念。教师在今后的语法教学中也可以借鉴此种模式。例如,在讲授“过去进行时”时,可以从带领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构式现在进行时入手,通过转换时间状语向学生逐渐呈现含有过去进行时的句子,最后设置信息沟与学生在真实语境下交流互动,引导学生归纳出语法构式。这样的做法更加注重构式形式与意义的互动性与交流性。

4.之前提到的The more you practice, the easier it will get.这句话可以用构式语法来解释。该句子的构式为“The X-er, the Y-er”。这种构式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图式性构式,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将这一思想深入浅出地传递给学生,用这一理念向学生解释该句子,语法学习效率会提高。儿童在日常语言实例中不断进行抽象、概括,进而得到一系列的语言构式。从这个角度看,构式语法中蕴藏着一些以人为本的思想,笔者认为这与现今的“学生中心论”相契合。

四、结语

传统的教学语法过多地关注语法形式,忽略意义,不符合语言的教学与学习规律,给语言学习,特别是外语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构式语法以语言运用作为认知基础,把构式看成是形式与意义及功能的结合体,强调构式作为整体的构式义。构式语法强调以概括为基础的构式习得观,认为语法构式来源于学习者对其语言运用实例的抽象和概括,符合语言学习和外语学习的一般规律。

构式语法视阈下的语法教学内容包括形式和意义两部分,形式部分包括构式的语音特征、形态特征和句法特征:意义部分包括语义特征、语用特征和语篇功能特征,构式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由“象征对应连接链”连接。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创建特定语境,尽可能展现语法构式形式和意义的各个层面。根据构式语法的理念,语法构式的教学应遵循从具体构式到一般构式、从原型构式到非原型构式、从简单构式到复杂构式的教学方法; 强调构式的形式与意义并重。

参考文献:

[1]Goldberg,A.E.et al.2005.“The role of prediction in construction-learning”.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 32.

[2]Goldberg,A.E.2006.Constructions at Work.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Goldberg,A.E.2006.Constructions at Work: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Goldberg,A.E.2009a.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J].Cognitive Linguistics(20):93-127.

[5]Goldberg,A.E.2009b.Constructions work[J].Cognitive Linguistics(20):201-24.

[6]Ellis,N.C.2006.Cognitive perspectives on SLA[J].AILA Review(19):100-21.

[7]Ellis,N.C.&T.Cadierno.2009.Constructing a second language[J].Annual Review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7):111-39.

[8]李小华,王立非.第二语言习得的构式语法视角:构式理论与启示[J].外语学刊,2010(2):107-111.

上一篇:中专生学年个人总结范文下一篇:质检员工作经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