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疾病范文

2022-05-26

第一篇:支原体疾病范文

龟支原体病

简介:支原体(Mycoplasma,亦称霉形体)是分类上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类微生物,最早由Nocard和Roux(1898)从牛传染胸膜肺炎(牛肺疫)病例中分离到,初称类胸膜肺炎微生物(PP-LOs),20世纪50年代用支原体这一名称,后按Edward和Frundt建议将其归入软膜提纲(Mollicutes)。动物支原体多能引起呼吸道损伤并造成免疫缺陷。

1985年Hill曾从龟的泄殖腔分离到霉形体(M.testudinis);1994年英国学者

Vanrompany从患黏液性、化脓性支气管肺炎的龟中分离到了支原体。另外,还有一些文章报道了支原体对棱皮龟的危害。

支原体对龟的传染,主要由食物、尘埃、飞沫经龟的呼吸道间接传染,也有通过接触直接传播。

诊断:此病在低温季节容易发生,因为是呼吸道感染,所以病症主要表现为龟精神不振,鼻流分泌物(水性——黏性——干结),面部肿胀,严重时眼球突出,甚至失明,口腔呼气有异臭,减食、拒食或死亡。但多数能通过治疗得到康复。

治疗: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用恩诺沙星,每千克饲料添加药物2-4克。注意休药期。

第二篇:2016年北京市支原体耐药监测报告

北京市支原体耐药监测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2016年12月

目录

概 述 .................................................... 3 材料与方法 ............................................... 4 2014年监测结果 ......................................... 12 2015年监测结果 .......................................... 4 2016年监测结果 ......................................... 12 2014年、2015年、2016支原体监测情况比较 ................. 15 总 结 ................................................... 18 北京市支原体耐药监测平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概 述

感染性疾病尤其耐药菌引起的感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可造成死亡,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对控制感染性疾病,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和流行有重要的意义。支原体作为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特殊病原体,可使用的有效抗生素有限,而能安全用于儿童和孕期哺乳期妇女的药物更少。近年来,支原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有上升并出现耐药,可供使用的有效抗菌药物也不断缩减,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抗菌药物的开发已经远远滞后于支原体耐药的产生步伐,如果我们不采取积极的措施,控制支原体耐药的出现和扩散,同时争取时间加大抗菌药物开发力度,我们很有可能进入无抗菌药物可用的时代。解决耐药问题,需要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专业技术、公众教育、行政管理等领域采取积极措施。耐药监测是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根本,能为临床治疗、管理部门制定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政策与指导原则提供数据。

2012年为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和管理,北京市卫生局为监测网的行政领导,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牵头组织开展了北京市细菌耐药监测中支原体耐药监测工作,支原体耐药监测组组长单位严格按照“北京市支原体耐药监测”的监测方案,监测中心实验室设立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集参加支原体耐药监测入网单位的标本,使用国际认可统一方法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测定,做出耐药率分析,同时着手建立网络化支原体耐药实时监测体系。

通过建设北京市支原体耐药监测系统,收集支原体耐药监测网参加单位的支原体耐药资料,掌握支原体的流行病学、耐药特点及变迁信息,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耐药支原体奠定基础。通过整理、分析定期获得的监测数据,指导临床医生合理选择药物,与相关管理部门共同分析耐药趋势与抗菌药物应用相关性,提出相应的抗菌药物应用调整建议,为卫生部门制定政策、法规和决策提供依据。建立网络化支原体耐药实时监测系统,做好疾病的防控预警,减少或延缓耐药的发生,保障人民健康。

材料与方法

1、 支原体标本来源

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市支原体耐药监测网入网单位的医院。 1.1肺炎支原体标本: ①收集对象:具有发热(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之一的患者,病程在7天之内的门诊和住院病人(以社区获得性肺炎或支原体肺炎为主)。 ②标本收集:咽拭子。

1.2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标本:①收集对象:具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如非淋球菌性尿道炎、阴道炎、宫颈炎、不孕不育等患者。②标本收集:男性患者用无菌拭子采取尿道分泌物或中段尿;女性患者用无菌拭子采取宫颈分泌物或中段尿。

2、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方法

培养鉴定试验方法与判定标准按照美国实验室与标准化研究所(CLSI) 2011年版的规定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为微量稀释法或试管法。

3、分析方法与质量控制

所得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

监测工作采用统一的监测方案,进行统一技术培训,以保证监测工作的质量。

2014年监测结果

1、收集标本数:

收集支原体标本数900例,其中肺炎支原体咽拭子标本662例,占总标本数的73.56 %;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生殖道标本238例,占总标本数的26.44%。662例肺炎支原体咽拭子标本中,目前分离出非重复菌株42例,完成基因及初步药敏鉴定的为20株。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标本共238例,分离出非重复菌株113例,其中单纯人型支原体3例(2.65%),单纯解脲脲原体79例(69.91%),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混合31例(27.43%)。

2、支原体标本来源: 肺炎支原体主要来源于咽拭子,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主要来源于宫颈分泌物,统计结果见图2:

图2 标本来源分布

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分离株构成图见图1:

图1 生殖道来源支原体分离株的分布

3 肺炎支原体耐药情况

3.1 肺炎支原体体外药敏实验耐药情况 肺炎支原体分离株耐药情况见表3,所有临床分离株中,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均耐药,且耐药水平较高,红霉素、阿奇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大于64 ug/ml,对左氧氟沙星、四环素、莫西沙星均敏感。

表1 肺炎支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耐药(%)

药品 红霉素 阿奇霉素 四环素 左氧氟沙星 莫西环素

株数 20 20 20 20 20

R 84.3 84.3 0 0 0

S 15.7 15.7 100 100 100 注:肺炎支原体对四环素仅有敏感的判断标准;S、I、R分别为敏感率、中介率、耐药率,下同。

3.2 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耐药情况

人型支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见表4-1,对四环素类药物美满霉素、多西环素均未出现耐药;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但对交沙霉素均敏感;对喹诺酮类抗生素司帕沙星耐药率为33.3%,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中介率、敏感率为0%、33.3%、66.7%,对加替沙星未出现耐药,中介率为33.3%;对氯霉素类抗生素甲砜霉素未出现耐药,中介率为100.0%;对林可氨类抗生素克林霉素未出现耐药。

解脲脲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见表4-2,对四环素类药物美满霉素、多西环素耐药率为1.3%、2.5%;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阿奇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1%、2.6%、1.3%、1.3%、8.9%;对喹诺酮类抗生素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4.2%、5.1%、3.8%;对氯霉素类抗生素甲砜霉素耐药率为34.2%;对林可氨类抗生素克林霉素耐药率为59.5%。

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混合感染标本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见表4-3,对四环素类药物美满霉素、多西环素耐药率为12.9%;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交沙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3.5%、83.9%、74.2%、90.3%、9.7%;对喹诺酮类抗生素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74.2%、38.7%、12.9%;对氯霉素类抗生素甲砜霉素耐药率为67.7%;对林可氨类抗生素克林霉素耐药率为87.1%。

表3-1 人型支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中介、耐药率(%)

抗生素

S 美满霉素 多西环素 红霉素 阿奇霉素 交沙霉素 甲砜霉素 克林霉素 克拉霉素 罗红霉素 司帕沙星 左氧氟沙星 加替沙星

100 100 0 0 100 0 100 0 0 66.7 66.7 66.7

人型支原体

I 0 0 0 0 0 100 0 0 0 0 33.3 33.3

R 0 0 100 100 0 0 0 100 100 33.3 0 0 表3-2 解脲脲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中介、耐药率(%)

抗生素

S 美满霉素 多西环素 红霉素 阿奇霉素 交沙霉素 甲砜霉素 克林霉素 克拉霉素 罗红霉素 司帕沙星

97.4 97.5 44.3 75.9 96.2 12.6 6.3 94.9 32.9 35.4

解脲脲原体

I 1.3 0 50.6 21.5 2.5 53.2 34.2 3.8 58.2 30.4

R 1.3 2.5 5.1 2.6 1.3 34.2 59.5 1.3 8.9 34.2 左氧氟沙星 加替沙星

55.7 89.9

39.2 6.3

5.1 3.8 表3-3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中介、耐药率(%)

抗生素

S 美满霉素 多西环素 红霉素 阿奇霉素 交沙霉素 甲砜霉素 克林霉素 克拉霉素 罗红霉素 司帕沙星 左氧氟沙星 加替沙星

83.9 87.1 0 3.2 83.9 0 3.2 6.4 0 9.7 6.5 35.5

人型支原体+解脲脲原体

I 3.2 0 6.5 12.9 6.4 32.3 9.7 19.4 9.7 16.1 54.8 51.6

R 12.9 12.9 93.5 83.9 9.7 67.7 87.1 74.2 90.3 74.2 38.7 12.9

2015年监测结果

1、收集标本数:

收集支原体标本数984例,其中肺炎支原体咽拭子标本684例,占总标本数的69.51 %,;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生殖道标本300例,占总标本数的30.49%。684例肺炎支原体咽拭子标本中,目前分离出非重复菌株78例,完成基因及初步药敏鉴定的为21株。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标本共300例,分离出非重复菌株145例,其中单纯人型支原体6例(4.14%),单纯解脲脲原体118例(81.37%),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混合21例(14.49%)。

2、支原体标本来源:

肺炎支原体主要来源于咽拭子,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主要来源于宫颈分泌物,统计结果见图4:

图4 标本来源分布

人型支原体(MH)和解脲脲原体(UU)分离株构成图见图3:

图3 生殖道来源支原体分离株的分布

3 肺炎支原体耐药情况

3.1 肺炎支原体体外药敏实验耐药情况

肺炎支原体分离株耐药情况见表3,所有临床分离株中,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均耐药,且耐药水平较高,红霉素、阿奇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大于16ug/ml,对左氧氟沙星、四环素、莫西沙星均敏感。

表3-1肺炎支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耐药(%) 药品 红霉素 阿奇霉素 四环素 左氧氟沙星 莫西环素

株数 21 21 21 21 21

R 71.42 71.42 0 0 0

S 28.56 28.56 100 100 100 注:肺炎支原体对四环素仅有敏感的判断标准;S、I、R分别为敏感率、中介率、耐药率,下同。

3.2 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耐药情况

人型支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见表4-1,对四环素类药物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均未出现耐药;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的耐药率、中介率、敏感率为66.7%、0%、33.3%,但对交沙霉素均敏感;对喹诺酮类抗生素司帕沙星耐药率、中介率、敏感率为16.7%、50%、33.3%,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中介率、敏感率为0%、66.7%、33.3%,对加替沙星和氯霉素类抗生素甲砜霉素未出现耐药,敏感率、中介率均为50%;对林可氨类抗生素克林霉素未出现耐药。

解脲脲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见表4-2,对四环素类药物美满霉素耐药率、中介率、敏感率为0.080%、0%、99.20%,强力霉素多耐药率、中介率、敏感率为0.85%、0.85%、98.3%;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阿奇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0.85%、0.85%、0%、1.70%、5.1%;对喹诺酮类抗生素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4.5%、6.8%、1.7%;对氯霉素类抗生素甲砜霉素耐药率为19.5%;对林可氨类抗生素克林霉素耐药率为45.8%。

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混合感染标本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见表4-3,对四环素类药物美满霉素敏感率、中介率、耐药率分对别为95.2%、4.8%、0%,对强力霉素均敏感;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5.2%、95.2%、85.7%、95.2%,交沙霉素均敏感;对喹诺酮类抗生素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71.4%、52.4%,对加替沙星均敏感,对氯霉素类抗生素甲砜霉素耐药率为47.6%;对林可氨类抗生素克林霉素耐药率为66.7%。

表3-2 人型支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中介、耐药率(%)

抗生素 美满霉素 强力霉素 红霉素 阿奇霉素 交沙霉素 甲砜霉素 克林霉素 克拉霉素 罗红霉素 司帕沙星 左氧氟沙星 加替沙星

人型支原体

S 100 100 33.3 33.3 1 50 1 33.3 33.3 33.3 0 50

I 0 0 0 0 0 50 0 0 0 50 66.7 50

R 0 0 66.7 66.7 0 0 0 66.7 66.7 16.7 33.3 0 表3-3 解脲脲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中介、耐药率(%)

抗生素 美满霉素 强力霉素 红霉素 阿奇霉素 交沙霉素 甲砜霉素 克林霉素 克拉霉素 罗红霉素 司帕沙星 左氧氟沙星 加替沙星

解脲脲原体

I 0 0.85 22.90 2.50 0.80 75.40 48.30 3.40 32.20 60.20 69.50 20.30

S 99.20 98.30 76.30 96.70 99.20 5.10 5.90 94.90 62.70 15.30 23.70 78.00 R 0.80 0.85 0.80 0.80 0 19.50 45.80 1.70 5.10 24.50 6.80 1.70

表3-4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中介、耐药率(%)

抗生素 美满霉素 强力霉素 红霉素 阿奇霉素 交沙霉素 甲砜霉素 克林霉素 克拉霉素 罗红霉素 司帕沙星 左氧氟沙星 加替沙星

人型支原体+解脲脲原体

S 95.20 100 0 4.80 95.20 0 0 14.30 0 0 0 38.10

I

4.80 0 4.80 0 4.80 52.40 33.30

0 4.80 28.60 47.60 61.90 R 0 0 95.20 95.20 0 47.60 66.70 85.70 95.20 71.40 52.40 0

2016年监测结果

1、收集标本数:

收集支原体标本数1083例,其中肺炎支原体咽拭子标本620例,占总标本数的57.25%;分离培养出肺炎支原体菌株91例。检测生殖道标本463例,占总标本数的42.75%。支原体共检出154例,检出率为28.0%(154/463)(表1)。其中单纯解脲脲原体检出133例,检出率为28.7 %(134/463),占支原体检出总数的86.4%(133/154)。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检出21例,检出率为4.5%(21/463), 占支原体总检出率为13.6%(21/154)。单纯解脲脲原体检出率高于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能检出单纯人型支原体。

2、支原体标本来源:

肺炎支原体主要来源于咽拭子,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主要来源于宫颈分泌物,统计结果见图6:

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分离株构成图见图5:

图5 生殖道来源支原体分离株的分布

图6 标本来源分布

3、肺炎支原体检出率时间变化:

图7 北京市2016年每月肺炎支原体检出率

4、支原体耐药情况 4.1肺炎支原体耐药情况

肺炎支原体分离株耐药情况见表1,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肺炎支原体比例均为84.6%,红霉素、阿奇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64μg/ml、8μg/ml;未发现对四环素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的肺炎支原体。

表4-1 肺炎支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耐药率(%)

药品 四环素 红霉素 阿奇霉素 左氧氟沙星

株数 20 91 91 20

R 0 84.6 84.6 0

S 100 15.4 15.4 100 4.2解脲脲原体耐药情况

解脲脲原体对四环素类药物多西环素耐药率、中介耐药率、敏感率分别为1.5%、1.5%、97%;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5%、7.5%、3.0%,中介耐药率分别为1.5%、24.8%、21.8%、4.5%,敏感率为98.5%、73.7%、70.7%、92.5%,对交沙霉素未出现耐药,中介耐药率为1.5%,敏感率为98.5%;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82.7%、56.4%,中介耐药率为12.8%、33.1%,敏感率为4.5%、10.5%。 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混合感染标本对四环素类药物多西环素未出现耐药,敏感率为100%;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3.3%、57.2%、57.2%,中介耐药率为52.4%、23.8%、23.8%,对交沙霉素未出现耐药,敏感率、中介耐药率分别为80.9%、19.1%;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90.2%、90.2%,中介耐药率为0、4.8%,敏感率分别为4.8%、4.8%。

表4-2 解脲脲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中介、耐药率(%)

抗生素 多西环素

交沙霉素 阿奇霉素 环丙沙星 氧氟沙星 罗红霉素 克拉霉素

解脲脲原体(133株)

S 97.0 98.5 73.7 4.5 10.5 70.7 92.5

I 1.5 1.5 24.8 12.8 33.1 21.8 4.5

R 1.5 0 1.5 82.7 56.4 7.5 3.0

表4-3 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中介、耐药率(%)

抗生素 多西环素 交沙霉素 阿奇霉素 环丙沙星 氧氟沙星 罗红霉素 克拉霉素

人型支原体+解脲脲原体(21株) S 100 80.9 14.3 4.8 4.8 19.0 19.0

I 0 19.1 52.4 0 4.8 23.8 23.8

R 0 0 33.3 90.2 90.2 57.2 57.2

2014年、2015年、2016年支原体监测情况比较

1、收集菌株数及构成比:

2016年收集标本数与20

14、2015年同期大致相同,肺炎支原体咽拭子标本数与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生殖道标本的比例大致相同;单纯解脲脲原体分离比例呈升高趋势,与2014年相比,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株所占比例稍有下降,2014年和2015年单纯人型支原体比例基本相同,2016年未分离出单纯人型支原体。见图8。

图8 20

14、20

15、2016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生殖道标本构成比例图

2、20

14、20

15、2016菌株耐药率的比较: 2.1 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耐药率较以往报道的92%有所下降,但耐药率仍在70%-85%之间,仍值得引起临床医师关注。对四环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仍然为0。比较结果见图9。

图9 20

14、20

15、2016肺炎支原体耐药情况比较

2.2 解脲脲原体

2014年、2015年、2016年解脲脲原体对罗红霉素耐药率最高,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对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也有一定耐药率,需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

比较结果见图10。

图10 20

14、20

15、2016解脲脲原体耐药情况比较

2.3 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菌株

与20

14、2015年相比,2016年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株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有明显下降。比较结果见图11。

图11 20

14、20

15、2016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株耐药情况比较

总 结

支原体是能够体外进行自体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目前已发现200多种支原体,但目前已知的仅有部分与人类疾病相关,肺炎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肺炎支原体作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发病率较高。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很多对支原体有效的抗生素的使用受到限制,耐药支原体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扰。解决耐药问题的根本,应予与开展耐药监测,了解耐药现状,为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宏观调控抗菌药物使用、制定政策提供科学指导与政策依据。

北京市支原体耐药监测组运行以来,在北京卫生局统一管理下,监测工作按照监测方案实施。随着监测工作的开展,提高了临床医生对耐药监测工作和合理应用抗生素重要性的认识,除了入网单位以外,还得到多家非入网单位的积极参与,监测数量在增加,对于肺炎支原体的耐药监测数据,试验中发现药敏试验的耐药率高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敏感菌的分离培养难度大于耐药菌,故肺炎支原体的临床耐药率低于药敏的耐药率。

北京市作为首都,拥有众多的各级医院和先进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技术,立足充分发挥优势,利用资源,提高支原体耐药监测水平和自动化管理能力,做好北京市支原体耐药监测工作。根据不同地区支原体耐药发展具体情况,在卫生部门领导和协调下,会同各医疗机构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将指标落实到各家医院,使支原体耐药率有所下降,制定有效控制方案。

第三篇:不同方法治疗在女性解脲支原体生殖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不同方法治疗在女性解脲支原体生殖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摘要:目的: 生殖道感染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解脲支原体感染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其感染后会出现外阴瘙痒、白带增多及下腹坠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不孕。为了探讨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方法治疗女性解脲支原体生殖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女性解脲支原体生殖道感染患者9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则使用多西环素联合阿奇霉素进行常规的抗菌治疗,观察组的45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洗液进行外阴熏洗和阴道冲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后转阴率和复发率,观察组的转阴率明显较对照组高,且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菌药物联合中药外洗液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可提高药物的有效浓度,杀死病原体,降低复发率,且不易耐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解脲支原体;生殖道感染;应用效果

支原体感染是影响人类生殖道健康的重要病原体之一,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可造成子宫内膜炎、不孕不育、盆腔炎,解脲支原体(UU)是的常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由于UU耐药株的不断增加, 提高 UU感染者的有效治愈率已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问题。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滥用及应用不规范导致支原体耐药株的不断增多,其发病率、复发率及耐药率逐渐增高。当泌尿生殖道黏膜表面受损时,解脲支原体易从破损部位侵犯,引起生殖道感染,造成女性生殖器官物理性损伤和病理性改变[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女性解脲支原体生殖道感染患者9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妇产科学》[3]中诊断标准,生殖道分泌物拭子解脲支原体培养阳性,排除滴虫、霉菌、衣原体、淋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观察组年龄22~45岁,平均34.5±1.1岁;已婚36例,未婚有同居史9例。对照组年龄23~47岁,平均32.6±1.2岁;已婚37例,未婚有同居史8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一般资料 年龄 体重

1.2 方法 1.2.1治疗方法

观察组 34.5±1.1 56.3±6.9

对照组 32.6±1.2 56.3±6.9

P值 >0.05 >0.05 对照组予盐酸多西环素胶囊口服,0.1 g/次,2次/d及阿奇霉素片0.25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洗液(内含黄芩、黄柏、鱼腥草、蒲公英、百部、苦参、白花蛇舌草、蛇床子、茵陈、苍术、土茯苓),水煎后外阴熏洗和阴道冲洗,1剂/d,1次/d。2组患者均于月经干净后3~5d开始进行治疗,连续治疗14 d。治疗期间禁房事,要求配偶同时检查和治疗。疗程结束后1周、

1、2个月,专人复诊进行生殖道分泌物解脲支原体培养。

1.2.2标本采集

宫颈分泌物:用无菌窥阴器扩张阴道,注意窥阴器上不能涂润滑剂及消毒剂,以防干扰测定结果,用消毒棉签擦拭宫颈口多余的分泌物,然后用灭菌棉拭子插入宫颈口内2~4cm处缓慢旋转2~3圈,停留30s后取出,取出时注意不要碰到阴道壁,放于无菌试管内送检支原体。

阴道分泌物: 用3支无菌棉签取阴道侧壁上1/3分泌物后送检。 1.2.3分泌物的检测

UU-DNA PCR检测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扩增产物经含EB 染色剂的1.5%琼脂糖凝胶电泳,将凝胶放置于紫外检测分析仪上观察,如450nm 处出现橙黄色条带,则标本中 UU-DNA 阳性。 1.3疗效判定指标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培养3次阴性;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培养2次阴性;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培养1次阴性;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培养3次阳性。复发:UU转阴后3个月进行复查,UU呈现阳性。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后UU转阴率、复发率比较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转阴率和复发率,观察组的转阴率为91.11%,观察组的转阴率明显较对照组高,且复发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转阴率(%)与复发率(%)的比较

组别 观察组(n=45) 对照组(n=45) UU转阴例数

41 36

% 91.11 80.00

复发例数

3 12

% 6.67 26.67

P值 P<0.05 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

观察组(n=45)

治疗疗效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2.3不良反应的比较

25 12 6 2

% 55.56 26.67. 13.33 4.44

对照组(n=45)

P值

例数 22 10 4 9

% 48.89 22.22 8.89 20.00

<0.05 <0.05 <0.05 <0.05 <0.05

95.56

80.00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适,其中对照组有18例,观察组有16例,但均能耐受,治疗不受影响,停药后可自行缓解。其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日常更加关注女性妇科疾病,生殖道感染是妇科疾病中一种常见且多发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现如今已被人们广泛关注。微生物感染所致炎症是引起不孕不育的常见病因,究其病因有很多,如输卵管因素、卵巢因素、子宫因素、宫颈因素、阴道因素、免疫因素等。不仅仅影响家庭关系,还会引发社会问题。

解脲支原体是其中常见的一种,具有尿素酶活性,能分解尿素,当泌尿生殖道发生炎症,黏膜表面受损时,解脲支原体易从破损部位侵犯,引起女性阴道炎、宫颈炎和输卵管炎等生殖道感染,造成女性生殖器官物理性损伤和病理性改变易导致不孕症。目前不同的研究均证实UU感染与女性不孕症相关[4-5]。从而为进一步研而支原体中的解脲支原体(UU) 是造成生殖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目前不同的研究均证实,感染与女性不孕症相关。研究显示,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局部微环境改变时,具有致病性的支原体通过其特殊的顶端黏附结构粘附于宿主细胞膜表面受体上,通过免疫介导损伤引起宫颈炎、子宫附件及盆腔炎症性疾病,可导致输卵管性不孕。此外女性生殖道内的能吸附于精子表面,将结合部位连接成卷曲状态,降低精子的活力和速度,减弱精子对卵子的穿透能力[6]。还有研究显示[7],UU感染妇女血清中,γ—干扰素水平升高,后者是引起迟发性过敏反应最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能通过免疫机制激发细胞免疫引起组织损伤,并与其他细胞因子共同发挥细胞毒性作用,引起输卵管损伤。分析可能的机制为:UU生长能分解尿素产生 NH3,Mh 生长能分解精氨酸产生NH3,使局部环境的PH 升高,不利于乳杆菌生长,破坏女性生殖道的生态平衡,引起炎症. 另一方面支原体感染宫颈后能破坏颈管内黏液栓,使阻止菌群上行的天然屏障受损,使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毒力作用更易发挥,引起下生殖道的感染上行致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盆腔炎性疾病。也有可能是阴道其他致病微生物的感染破坏生殖道黏膜,使得机体免疫力下降,支原体大量繁殖,对宿主细胞的毒力作用得以发挥[8]。由于支原体缺乏细胞壁,故对影响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万古霉素等不敏感,UU由于被含有蛋白、脂质和胆固醇的细胞膜包围,不能合成细胞壁的前体,而没有细胞壁,所以争内酰胺类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菌药对其无效,但对作用于膜蛋白和胞浆蛋白的抗牛素如红霉素等,则可通过抑制或影响其蛋白质、DNA、RNA的合成而影响细胞膜的完整性,杀伤支原体。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滥用及应用不规范导致支原体耐药株的不断增多,其发病率、复发率及耐药率逐渐增高。临床常使用能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菌素(如四环素、大环内酯类)及阻止DNA复制的抗菌素(如喹诺酮类)进行治疗。然而近年来随着抗菌素的普遍应用,UU耐药性不断增强,使临床用药面临很大困难。近年来研究表明,支原体能在宿主体内的持续性感染是其致病的主要原因。在与宿主的长期共同进化过程中,支原体形成了多种逃逸宿主免疫反应的生存方式,以逃避宿主的免疫应答。目前通过表面抗原变异和对免疫系统的调节是支原体逃避宿主细胞的免疫监视,形成持续感染的重要特征[9-10]。因此,应更进一步了解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局部与全身免疫改变及其之间的关系,了解哪些人群生殖道感染会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根据其解脲支原体感染的症状表现,属于中医学“带下病”“阴痒”“淋证”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其多因脾虚生湿,湿热下注,湿蕴生虫,或房事不洁、外感秽浊,虫蚀阴中所致,故治宜清热利湿、杀虫止痒为法。用中药外洗方,方中黄芩、黄柏清热燥湿,共为君药;鱼腥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茵陈清热解毒、利湿通淋,共为臣药;苦参、苍术、土茯苓、蛇床子、百部善清下焦湿热、杀虫止痒,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止痒之功。通过中药外阴熏洗和阴道冲洗直达病所,局部有效浓度提高,有利于杀死病原体,且可改善阴道内环境,从而达到重建阴道微生态平衡的治疗作用,有效防止复发。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大规模使用,期间不规范用药的比例增多,解脲支原体耐药性也逐渐加强,单独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疗效均有所下降,本研究停药后复发率达26.67%。也说明其耐药的严重程度的增加。本研究加用中药外洗液,中西结合治疗解脲支原体生殖道感染疗效显著,复发率较低,且不易耐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Kasprzykowska U,Elias J, Elias M,et al,Colonization of the lower urogenita tract with Ureaplasama parvum can cause asymptomatic infection of the upper reproductive system in women: a prelimimnary study.[J].Arch Gynaecol Obstet.2014,289(5):1129-1134. [2]吴晓锋,海燕.女性不孕不育者免疫抗体检测情况的临床分析[J]. 中国性科学,2012,21(7):54—57. [3]谷成祥. 支原体和衣原体并发细菌感染与不孕症关系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0) : 1249-1251. [4]Terada M,Izumi K,Ohki E,et a1.Antimicrobial efficacies of several antibiotics against uterine cervicitis caused by Mycoplasma genitaliurn[J].J Infect Chemother,2012,18(3):313—317. [5]Michou IV,Constantoulakis P,Makarounis K,et al. Molecular investigation of menstrual tissue for the presence of Chlamydia trachomatis, Ureaplasma urealyticum and Mycoplasma homimis collected by women with a history of infertility [J].J Obstet Gynaecol Res,2014,40(1):237-242. [6]夏如意,谈珍瑜,刘文娥,等.盆炎丸治疗多重耐药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3):53-55,67.

[7]Zhu Wenfeng,Yang Xinyuan,Huang Zhifeng,et a1.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and infertiljty ceIYical Chlamydia trachomatis and UreuPlasma urealyticum delect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J].China Journal of modem me(1icjne.2012.119 (9):70-72.

[8]黄新可,张羡,罗新,等.女性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输卵管妊娠的相关性[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8):628-630. [9] Rybar R,Prinosilova P,Kopecka V,et a1.The effect of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of semen on sperm chromatin integ“ty and standard semen parameters in men from infertile couples[J].AndroIogia,2011,doi:10.1111/j.1439—0272.2011.01198.x.

[10]任小蓉,尚宏喜,刘恩让,等.2011年深圳地区解脲脲原体药敏及耐药机制的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8):771-773.

第四篇: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

第一节 标本的采集运送、实验室评价和检查方法

一、病原检验标本采集与送检的基本要求

标本的正确采集和运送是实验室取得正确结果的前提。但对标本采集的方法和时间,标本的来源,实验室常不能直接加以控制,因此,临床医师和护士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细菌检验标本采集与送检的基本原则包括:

(一)送检报告单应注明被检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标本来源及检验目的、抗生素使用情况,使实验室能正确选用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环境。

(二)尽量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标本。

(三)在采集血液,脑脊液,穿刺液等标本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污染。

(四)标本采集后立即送到实验室,床边接种可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

(五)以拭子采集的标本如咽拭子,伤口拭子及时插入运送培养基送检,应采用吸水性好、不易干燥的材料取样。

(六)混有正常菌群的标本,如痰,尿液,伤口拭子,不可置肉汤培养基送检。

(七)盛标本容器须经灭菌处理,但不得使用消毒剂。

二、常见病原检验标本的采集送检方法

(一)血液与骨髓

1、通常采血部位为肘静脉,但感染灶附近血管采血,可提高阳性率。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集血标本。标本采集过程应严格无菌操作。

2、每次采血量为5-10ml,婴幼儿1-5ml,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生素、抗体等杀菌物质。

3、选择体温上升时采血可提高阳性率。对已用抗菌药物而又不能停药者,应在下次用药前采血。

4、每例至少采血两次,间隔时间据病情而定,以利于提高阳性率和区别感染菌和皮肤污染菌。

(二)尿液

尿液标本的采集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由于治疗药物多数通过尿液排泄,因此,应在用药前采集尿液,且以晨起第一次尿送检为宜。尿培养送检单上必须注明标本采集方法及抗生素使用情况。

1、中段尿采集: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采样前须以肥皂水和清水洗净尿道口,排出的尿液前段须弃去,而将中段或近后段的尿液留于无菌容器中。

2、导尿管采集尿液:可减少污染,但易引起逆行感染,除非必要,须避免用此方法。对留置导尿者,可用碘酒消毒尿道口处的导尿管壁,用无菌注射器斜穿管壁抽吸尿液,或消毒后解开接口,弃去导尿管前段尿液,留无污染的膀胱内尿液送检。不可从集尿袋的下端管口留取标本。

3、膀胱穿刺采集尿液:病人耻骨上皮肤消毒后,以无菌针筒作膀胱穿刺。此法主要用于尿液厌氧菌培养或中段尿采集困难的婴幼儿。尿液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和处理,耽搁时间不能超过两小时,否则,应置4℃冰箱保存,但最好也不要超过6小时。 (三)痰液

1、自然咳痰:清水反复漱口后用力咳嗽, 从呼吸道深部咳出新鲜痰液于无菌容器内送检。痰量极少者可用45℃10%氯化钠液雾化吸入导痰,一般以清晨第一口痰为好。

2、气管镜下采集法、气管穿刺法:可减少污染,但病人有一定的痛苦,不易接受和推广。

3、痰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和处理,最好不超过1小时,室温下延搁数小时,定植于口咽部的非致病菌呈过度生长,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的检出率则明显下降。

(四)伤口烧伤创面与脓液

1、无菌生理盐水清洗病灶表面后,用无菌拭子取病灶深部的脓液和分泌物, 立即送检,或置运送培养基内送检。

2、对未溃破的脓肿直接用碘酒,酒精消毒皮肤后,以无菌注射器抽取脓液送检,也可以切开排脓时用无菌拭子采样。

(五)粪便

1、挑取有脓血粘液部分的新鲜粪便约2-3克盛于灭菌容器中送检,也可用拭子挑取粪便插入Cary-Blair运送培养基或PH7.0的磷酸盐甘油中送检,可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

2、对不易获取粪便者,如婴幼儿可用直肠拭子采集送检。

三、标本的质量评估标准

1) 标本及送检单上应注明被检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标本来源及检验目的、抗生素使用情况等,无患者信息及标识的不予接收。 2) 标本须及时送检,超过时限的标本不予接收。 3) 送检容器须完整,有容器破损或标本渗漏的不予接收。 4) 标本储存、运送方式不当的,不予接收。 5) 明显被污染的标本不予接收。 6) 标本量明显不足的标本不予接收。

7) 除血培养之外的同一天内重复申请检验的标本不予接收。

四、临床病原体检查方法 其主要手段包括:

1. 直接显微镜检查:重要的基本方法,常作为初步诊断但阳性率相对较低。 2. 特异性抗原检查:可作为早期快速诊断,但特异性是关键。 3. 核酸检查:近年来发展迅速,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 4. 病原菌分离培养和鉴定:常为确诊的关键步骤,但常较费时。 5. 血清学检查:通过检测相应的特异性抗体以辅助诊断。

第二节 病原体耐药性检测

一、抗生素治疗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 抗生素使用增加,疗效下降 2) 出现难以治疗的感染 3) 抗生素加剧细菌耐药性 4) 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二重感染 5) 抗生素滥用,污染造成危害

二、细菌产生耐药的主要机制

1) 细菌水平和垂直传播耐药基因的整合子系统 2) 产生灭活抗生素的水解酶和钝化酶 3) 细菌抗生素作用靶位的改变 4) 细菌膜外排泵出系统 5) 细菌生物膜的形成

三、目前必须密切注视的几个世界性的耐药性问题

1) 耐青霉素G的肺炎链球菌(PRSP) 2) 耐苯唑青霉素的葡萄球菌(MRS)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降低的MRS株 3) 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葡萄球菌 4) 产青霉素酶的淋球菌

5)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ESBLS) 6) 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7) 持续高产染色体Ι型β-内酰胺酶的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

四、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药敏试验的结果解释

1) 敏感(S):测试菌能被测定药物常规剂量给药后在体内达到的血药浓度所抑制或杀灭,即该菌引起的感染可以用推荐剂量(常规剂量)的该抗菌药物治疗。其体外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必须低于临床上该种抗菌药物的常规用量。

2) 中度敏感(I):测定菌能被测定药物大剂量给药后在体内达到的血药浓度所抑制,或在测定药物浓集部位的体液中被抑制。其细菌对这类抗菌药物的反应性通常低于敏感菌,中度敏感药物在生理浓集部位或高于常规剂量也可有临床疗效。 3) 耐药(R):测试菌不能被在体内感染部位可能达到的抗菌药物浓度所抑制,感染菌对该抗菌药物治疗不发生反应,即使加大剂量或药物浓集部位也不发生反应。

第三节 临床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测

一、细菌感染

1. 检测细菌或其抗原:直接涂片镜检、培养、抗原检测与分析 2. 检测抗体 3. 检测细菌遗传物质 二.病毒感染

1.显微镜形态学检查:光镜检查特征性病毒包涵体,电镜检查病毒颗粒。 2.分离培养:活细胞培养-临床不常用,科研用。 3.血清学检查:临床常用,如HIV检查等。 4.核酸杂交和PCR方法:近年来发展迅速。 三.真菌感染

1.形态学检查:重要手段。 2.分离培养、鉴定。

3.抗原检查及血清学诊断:少用。 四.寄生虫感染 1.涂片检查:最可靠确诊方法,如粪便中找蠕虫卵、外周血中找疟原虫等。 2.免疫学诊断方法:广泛应用 。 3.DNA探针及PCR技术:近年发展迅速。 五.其他病原体感染检查

1.支原体检查:直接显微镜检查无临床意义,分离培养为确诊依据。

2.螺旋体检查: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钩端螺旋体可培养;血清学诊断为最主要方法。 3.衣原体检查:直接显微镜检查有参考价值;免疫学方法检测抗原或抗体为主要方法。 4.立克次体检查:直接检出(免疫荧光、PCR等);动物接种;血清学诊断试验(外斐试验等)。

第五节 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

性传播疾病(STD)是指以性行为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一类传染病,通称性病。经典性病(VD)仅包括梅毒、淋病、软下甙、性病性肉芽肿4种。目前,国内外认为凡通过性行为传播的疾病,均称性病。其数量明显增多,包括: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腹股沟肉芽肿、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生殖器念珠菌病、传染性软疣、滴虫性阴道炎、疥疮、阴虱病、嗜血杆菌阴道炎、巨细胞病毒感染等。近来证实乙型肝炎和艾滋病病人的血液、精液或唾液中也有病毒,也能通过性行为传播,因而也被列入性传播疾病。

(一)艾滋病实验室检查

1.直接显微镜检查:电镜检查具有诊断价值,但临床应用较少。 2.PCR方法:RT-PCR为目前最敏感方法,亦为确诊试验。 3.病毒分离鉴定:临床少用,只用于实验室研究。

4.血清学诊断:最常用手段。常以ELISA法检测HIV抗体作为初筛试验,蛋白印迹试验为确诊试验。

(二)梅毒实验室检查

1.直接显微镜检查:暗视野显微镜检查,诊断早期梅毒快速、可靠方法。

2.PCR方法:敏感、特异的方法,适用于梅毒孕妇如羊水、新生儿血清、脑脊液标本。 3.血清学诊断:最常用手段。常以RPR(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作为初筛试验,TPHA(抗梅毒螺旋体抗体间接血凝试验)作为确诊试验。

(三)淋病实验室检查 1.直接显微镜涂片检查:早期诊断,敏感性稍差,对男性患者特异性高而对女性患者特异性稍差。

2.PCR方法:早期、快速、敏感的方法,不能区别是活菌还是死菌。 3.分离培养和鉴定:特异性高,为诊断“金标准”,同时可作药敏试验。

(四)非淋菌性尿道炎实验室检查

1.衣原体检查:常用特异性抗原检查、培养等。

2.支原体检查:相关病原体主要是解脲脲原体与人型支原体,可进行培养,根据解脲脲原体分解尿素产氨、人型支原体分解精氨酸产碱使指示剂变色,需进行定量计数并同时可作药敏试验。

第六节 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测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入院时既不存在,亦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医院内获得而在出院后发病的感染。即发生在医院中的一切感染。是当今医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医院感染的特点

1) 感染源和病原体:感染源主要来自住院患者、医务人员、探访人员以及医院环境、医疗器械、血液制品的污染等。最常见病原体是细菌,多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2) 易感人群:常见于免疫力低下状态的住院患者。

3) 常见临床类型:下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医院感染类型,其它如尿路感染、手术切口感染、胃肠道感染、血液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亦多见。

二、医院感染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临床感染病原体的微生物学检测:临床对一切发生感染及可疑的病人,都应根据感染情况,采集血液、骨髓、尿液、痰液、粪便、脓液等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测,,一是为了临床治疗,二是满足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的需要。

2. 医院环境微生物学监测:主要包括空气消毒效果监测,消毒物品监测, 物体表面微生物监测,洗手效果的监测等。其目的是观察医院内环境中细菌总数、种类及其动态变化,以便有目的地采取措施,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另外,当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通过环境微生物检测,及时发现传染源及传染途径,以控制感染的蔓延。

第五篇: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情况调查计划

附件1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情况调查计划

一、调查对象和时间

调查对象是与血源性病原体有职业接触的人员,主要包括医疗卫生机构和生物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调查省级综合医院、县级综合医院、采供血机构,生物实验室主要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检测实验室。

调查时间:2004年7月至2005年9月。

二、调查计划

调查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进行回顾性调查,时间2004年7月-9月,分四步开展: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组织本项目在医疗卫生机构的开展,在辖区内随机抽取有参与意向的1家省级综合医院、1家县级综合医院、1家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或单采血浆站、1家HIV检测实验室,并在2004年8月6日前上报被调查单位基本情况。

(二)被调查单位派1—2名项目负责人来北京参加调查培训班,时间另行通知。

(三)各单位项目负责人回单位开展问卷调查,并在2周内将合格问卷调查表邮寄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四)项目组对调查问卷进行录入和分析,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各协作单位。

第二阶段进行前瞻性调查,时间2004年9月-2005年9月: 在第一期的基础上,选取不同层次的机构和目标人群,根据拟将制订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标准中对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史的登记要求,进行为期一年的职业暴露史登记工作,根据登记结果分析,修改并完成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办法和标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招生简章新范文下一篇:作文那一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