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的银行发展论文范文

2023-11-26

利率市场化的银行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

[内容摘要]随着存款利率上浮空间的不断扩大,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与大额存单的推出,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已接近尾声。本文基于2008—2013年38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对不同类型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最高,外资银行的存贷利差最低;存款利率市场化会降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破产概率。同时也会加剧城市商业银行的破产风险,而对外资银行的风险水平并不存在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存款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存贷利差;银行破产风险

一、引言

1996年,央行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这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式开始,而近3年来利率市场化进程正被快速推进。2013年7月,央行宣布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取消贷款利率下限。2014年12月,央行发布《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2015年3月,存款利率浮动空间上限由基准利率的1.2倍扩大至1.3倍;同年5月,存款利率上限由1.3倍提高到1.5倍。2015年5月,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实施,存款保险赔付上限为50万元,银行破产已成为可能。2015年6月,央行宣布实施《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并规定个人投资者认购起点金额为30万元。此次推出大额存单标志着我国存款利率完全市场化只剩下最后的“一纸之隔”,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已接近尾声,预计在2015年下半年或2016年年初将取消存款利率上限。

从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来看,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可以通过储蓄效应、收入效应和渠道效应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与深化金融市场功能,进而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将加剧银行间的竞争,加大利率波动幅度,减少银行的净利息收入,这导致银行将面临更高的信用风险和系统性风险。根据盛松成等、肖欣荣等、左峥等、彭星等、李仲林等学者的研究,存款利率一旦全面放开,必定会加剧商业银行在存款和贷款方面的竞争,从而导致存贷款利差的收窄,并且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正式实施银行具有破产的可能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等在银行规模、区域经营、金融产品、客户群体以及经营策略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存款利率完全市场化的前夕,研究利率市场化对不同类型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自由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学者通常将利率市场化与银行风险行为的关系纳入“金融自由化-银行风险行为”框架下进行研究,以充分体现利率市场化是金融自由化过程的关键部分。Ranciere等认为,金融自由化可以提高金融体系效率,促进经济增长,但也会提高银行风险水平。Daniel等通过构建动态模型发现,即使是对于完善的金融体系而言,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银行都会经历由初期快速、低风险增长到风险逐渐升高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出现是由于受到国内外银行竞争程度、资本的边际产品以及净资产增长的影响。Angkinand认为,金融自由化程度与银行风险呈现倒U型关系并且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监管的力度。Beck等认为,金融自由化对银行风险水平有显著的影响并且两者的关系还受到资本监管、法律制度的影响。Elena和Francisco认为,金融自由化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对银行风险水平产生影响,其中市场竞争是一条重要的渠道。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快速推进,国内学者也迅速展开研究利率市场化与银行风险水平之间的关系。张宗益等认为,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贷款利率上限的取消并不直接影响银行的信贷风险调整行为,不过却可能造成其阶段性经营风险的提高。唐兴国和刘艺哲认为,贷款利率上限的取消成为银行深化贷款竞争的开端,而贷款利率上限的放开对金融稳定没有直接的影响。左峥等运用2001—2012年14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除了有可能降低银行资本化水平之外并不会提高银行风险水平,相反有利于缓解银行收入的波动性、降低银行破产概率。彭星等以城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并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研究了利率市场化与银行风险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可以缓解银行收入的波动性,但同时也会加大银行的破产概率。李仲林认为,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会导致银行总体风险水平呈下降趋势,大型商业银行下降最为明显,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却呈上升趋势。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不同样本银行进行研究,但得出的利率市场化与银行风险水平关系的结论却不尽相同。本文基于我国四大类型银行,研究了利率市场化对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等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差异,这有利于为不同类型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提供决策参考。

三、理论分析与模型设计

(一)存款利率市场化

国际经验显示,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及拉美国家等在利率市场化后均发生了存贷款利差收窄的现象。目前,随着存款利率上浮上限由基准利率的1.3倍上升到1.5倍与大额存单的推出,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接近尾声。基于盛松成等、肖欣荣等、左峥等、彭星等、李仲林等学者的研究,在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在存款市场和贷款市场上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变动的弹性会进一步增强,存款利率逐渐上升的同时也会压低贷款利率,从而导致存贷款利差收窄。从2013年7月实行贷款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的存贷利差呈现下降趋势。一方面,存贷利差的收窄会降低银行的盈利水平并加剧银行收入的波动性,这不利于银行资本化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面对存贷利差的收窄银行会加快金融创新,促使收入来源呈多样化,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本文选择存贷利差(IGAP)作为关键解释变量分析其对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进而反映存款利率市场化对不同类型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

IGAP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NII表示净利息收入,AEA表示平均生息资产。计算得到的IGAP为实际存贷利差,对其取自然对数以对序列进行平滑。

(二)银行风险水平测度

本文主要以银行破产概率来衡量银行风险水平,为了衡量银行破产概率,选用Z-Score,即基于ROA的ZROA。Z-Score反映银行破产概率的高低。通常,Z-Score的值越高意味着银行风险水平越低,银行破产的概率越低;反之,则表示银行破产的概率越高。ZROA定义如下:

其中,ROA是平均总资产收益率,EQTA是所有者权益比率,SDROA是基于3年滚动窗口的ROA的标准差。采用3年滚动窗口对SDROA进行计算,增大下文Z-Score计算中分母的变动幅度,以避免Z-Score取值完全由其分子所决定的问题。由于ZROA高度有偏,故取其对数对序列进行平滑。

(三)理论模型的设计

本文重点研究存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同时从个体银行特征、宏观经济运行两方面选取控制变量来考量银行风险水平。

在选择代表个体银行特征的解释变量上,基于盛松成等、肖欣荣等、左峥等、彭星等、李仲林等学者的研究,本文选取了存贷比(LDR)、贷款增长率(LOANG)、成本收入比(CIR)三个指标。一是存贷比。由于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的,它会提高存贷比以获得更多的贷款利息收入,然而,存贷比过高将会引发流动性资金减少,导致银行出现支付危机,银行承担的风险水平将会提高。二是贷款增长率。当贷款增长率上升,一方面可以增加贷款利息收入,维持银行收入的可持续来源;另一方面贷款违约的概率也会加大,导致不良贷款资产的积累,银行将承担更高的风险水平。三是成本收入比。成本收入比表示营业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值,其值越低表明银行为获得一定收入而花费的成本相对较低,即盈利能力越强,可以提高银行资本化水平,增强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在选择代表宏观经济运行的解释变量上,本文选择经济增长率(GDPG)作为衡量宏观经济运行的代理变量。银行具有的内生周期性使得其对价值和风险的认知、风险承担意愿等会随着经济波动而变化。在经济繁荣期,银行对借款企业的偿债能力过分乐观,从而降低信贷标准和放松信贷政策。与经济处于萧条时期相比,银行更可能做出错误的信贷决策,故选择经济增长率(GDPG)来刻画银行风险行为的这种周期性特征,并对其取自然对数以对序列进行平滑。

结合前文对研究变量的描述,建立以下模型并从存贷利差收窄的视角考察存款利率市场化对不同类型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

四、实证分析

(一)样本与数据

本文选取2008—2013年5家大型国有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浙商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15家城市商业银行(大连银行、德阳银行、东莞银行、富滇银行、贵阳银行、海峡银行、吉林银行、江苏银行、柳州银行、南昌银行、南京银行、宁夏银行、青岛银行、厦门银行、温州银行)、10家外资银行(大华银行、富邦银行、恒生银行、‘花旗银行、华侨银行、摩根大通银行、南洋银行、瑞穗银行、三菱东京日联银行、渣打银行)等共计38家银行的数据。数据来源为2013年Bankscope数据库、2008—2013年统计年鉴。各变量的定义与描述性统计见表1。

需要说明的是,部分外资银行2006年的数据缺失,故在计算2008年SDROA时只使用2年的数据。

(二)存贷利差的变化趋势

由下图可知,2008—2013年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在出现较大波动幅度后逐渐平稳;城市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大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而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存贷利差又大于外资银行。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导致企业收益下降、资金周转困难、融资需求迅速增大。面对巨大的融资需求,银行以自身垄断优势对贷款进行高额定价以获得更多的利息收入,因此在2008年呈现出较大的存贷利差。2008年很多盈利较弱的中小企业逐渐倒闭,再加上国内消费能力和出口水平的下滑,企业的生产能力与融资需求逐渐降低,而银行在贷款市场上的竞争逐渐增强,对企业进行贷款的利率也随之下降并在2009年出现较低的存贷利差。随着2008年11月4万亿元投资的推出,我国经济保持良好的增长并且收入水平也逐渐上升,进而消费能力、企业生产能力逐渐增强,融资需求也开始上升。银行通过发挥自身在贷款市场上定价的优势以较高的利率向个人和企业发放贷款,从2010年开始银行的存贷利差逐渐上升。2012年6月和7月,存款利率上浮空间扩大至1.1倍、贷款下限扩大至0.7倍,再加上2013年7月贷款利率管制的全面放开,导致银行存贷利差出现下降的趋势。

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经营规模较大,在全国各个城市都有很多网点并且主要服务于一些大中型企业和优质客户,其收回贷款的风险较低,贷款定价也比较合理。城市商业银行立足于本地且经营规模一般不大,其网点主要分布在银行所在省份,服务对象主要是本地的中小微企业和居民。由于中小微企业融资比较困难,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门槛较高、贷款手续更加复杂,再加上中小微企业容易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因此城市商业银行可以凭借自身优势在贷款市场上对中小微企业和居民进行高额定价,从而获得较高的存贷利差。外资银行经营规模不大,其网点比较分散且主要分布在省会城市,也不存在明确的定位。在存款市场和贷款市场上外资银行均不存在优势,其客户群体也比较薄弱,主要集中于少数高端客户,因而对贷款的自主定价能力较弱,存款利率偏高而贷款利率偏低。综上,城市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最高,外资银行的存贷利差最低。

(三)实证结果分析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本文采用固定效应对四个模型进行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对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InZROA与InIGA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存贷利差越小,国有银行和股份制的破产概率越低;对于城市商业银行,InZROA与InIGA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存贷利差越小,城市商业银行的破产概率越大;对于外资银行,InZROA与InIGAP的关系并不显著,即存贷利差对外资银行的破产概率并不存在显著的影响。由此可以表明,存款利率市场化一旦全面放开,存款利率会逐渐上升,贷款利率会呈下降趋势,进而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将逐渐收窄,这会加剧城市商业银行的破产风险,同时,降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破产概率。此外,存款利率市场化对外资银行的影响有限,既不会显著加大外资银行的破产风险,也不会显著降低外资银行的破产概率。

从银行规模来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资产规模雄厚,营业网点遍布全国各个城市。一方面,银行规模越大意味着地位越高,这有利于强化股东和地方政府对银行的资源投入,优势资源和政府支持的获得使得银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银行规模越大,知名度也越高,对客户的吸引能力也越强,这有利于提高银行的市场份额。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相对较小,营业网点也主要分布在银行所在省份,再加上存款保险制度的正式实施,客户会担忧银行的破产风险。银行规模越小,其破产概率越大,因此城市商业银行在存款市场和贷款市场上的竞争力会相对较弱。在存款利率市场化后,存款市场和贷款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凭借其雄厚的资产实力和遍布全国各地的网点,在存款市场和贷款市场上不断发挥自主定价的优势吸收各类优质客户,进而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客户群体渐趋稳定,这有利于提高抵御风险能力,降低银行的破产概率。相对而言,由于城市商业银行立足于本地,其在存款市场和贷款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较弱。在存款利率市场化以后,城市商业银行为了吸收存款会最大化地提高存款利率,同时贷款利率的定价又比较有限,这会使得收入主要来源于存贷利差的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迅速减弱,银行资本化水平降低,从而加大了银行的破产概率。虽然外资银行资产规模不大,但其网点分布在全国各个省份城市,客户群体也主要以高端客户群体为主,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实行不会导致存款和贷款规模的迅速下跌,再加上外资银行的存贷利差一直处于较低状态,故存款利率市场化对外资银行的影响并不大。

从金融创新的角度来看,相对于城市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拥有更多高学历的人才,在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方面的创新更具有优势。一方面,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可通过创新金融工具快速开发新的市场、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增强盈利能力并保持在银行业中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金融产品的创新促使中间业务多样化,满足客户和投资者的多层次需求,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以达到拓宽收入来源渠道的效果,从而改变收入主要取决于存贷利差的现象。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实行,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通过金融创新不断拓宽收入来源渠道,这有利于规避和分散风险,提高承担风险的能力。存贷款利差的收窄在收入方面不会给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带来较大的波动性。城市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方面相对滞后,难以改变收入来源渠道单一的现象,客户群体也不够稳定,容易出现存款规模和贷款规模增速下降的趋势,再加上收入过于依赖存贷利差,一旦实行存款利率市场化,城市商业银行的收入将出现较大的波动,这很有可能会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的破产概率。

从客户群体来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客户主要集中于中大型企业和优质客户;城市商业银行的客户主要集中于中小微企业和当地居民;外资银行的客户主要是少数高端客户群体。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客户遍布全国,在存款利率市场化以后,由于面临的客户群体主要是大中型企业和优质客户,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不会盲目地以较高的存款利率和较低的贷款利率去争夺客户资源,而是凭借自身优势对存款和贷款进行合理定价,这有利于维持稳定的客户资源,减弱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并缓和信用风险。在存款利率市场化后,城市商业银行将对存款和贷款实行自主定价,由于面临的客户群体是中小微企业和当地居民,为了与其他银行争夺客户资源将形成激烈的价格竞争,导致存款利率的上升和贷款利率的下降。存贷利差的收窄将造成城市商业银行,债务成本上升和盈利能力下降的困境,这会引发流动性风险问题。同时,存款利率市场化也会加大城市商业银行利率管理风险,信息不对称使城市商业银行无法有效地区分风险爱好者与风险回避者,而只能从整体上将资金需求者全部视为高风险的经济个体从而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再加上中小微企业信用状况相对较差,贷款的违约概率将增大,从而引发破产风险。外资银行的客户群体主要是高端客户,高端客户对银行的忠诚度较高,同时也享有较好的金融服务。存款利率市场化对外资银行的影响并不大,外资银行不必为了争夺客户资源而大幅提高存款利率和降低贷款利率,因此存款利率市场化对外资银行的破产风险不存在显著的影响。

五、结论与启示

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贷款利率的全面放开,存款利率上浮空间的不断扩大,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以及大额存单的推出,这一系列的金融改革推进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预计在2015年下半年或2016年初我国将取消存款利率上限。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实行势必会加剧银行在存款市场和贷款市场上的竞争,在压低贷款利率的同时也会提高存款利率,最终导致存贷利差收窄。为有效防范存款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风险和金融动荡,我们应准确预估存款利率市场化对不同类型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城市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最高,外资银行的存贷利差最低;第二,存款利率市场化会降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破产概率,同时也会加剧城市商业银行的破产风险,而对外资银行的风险水平并不存在显著的影响。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可得出以下政策启示:第一,城市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最高,表明城市商业银行的收入主要取决于存贷利差。在存款利率市场化后,存贷利差会逐渐收窄,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城市商业银行,单一的收入来源给城市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因此,城市商业银行必须加快金融创新,提高自主定价能力,丰富客户群体,逐步实现收入来源多样化,缓解收入波动性,从而提高抵御风险能力。第二,虽然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收入方面更加多元化,但存贷利差的收窄还是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应继续加快金融创新,提高自主定价能力,并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向证券行业迈步,尽早获得券商牌照。第三,存款利率市场化必定会加大银行系统性风险,为了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各个银行要贯彻落实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允许银行业进行优胜劣汰,这有利于银行采取更果断的改革措施,包括允许银行破产、倒闭,这样形成一个保护网来缓解造成系统性的风险的可能性。此外,金融市场急需合理的退出机制来规范金融机构的破产流程,进而保证自身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单丽莎

利率市场化的银行发展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在“普惠金融”和经济新常态新理念的指引下,我国银行业展开了新一轮改革和发展,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民资银行获批筹建,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必须改变传统服务模式,应对市场化的金融服务模式。社区银行相比区域大银行具有一些发展优势,如客户信息采集、提供个性化服务、控制经营成本、管控信贷风险等方面,借鉴美国社区银行发展的经验,提出加大政府对社区银行的支持力度、完善社区银行准入与退出机制、建立风险监管体系、建立银行创新机制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社区银行;发展优势;借鉴;建议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7060

社区银行在国外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模式,尽管各国家对社会银行内涵的界定有所不同,但总体认为社区银行是基于特定区域内,结合地域特色,提供特色区域服务的金融机构。社区银行最早诞生于美国,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协会(Independent Community Bankers of America,ICBA)把社区银行定义为“按照市场原则设置自己独立的业务,特别是按照市场原则在小型、中型银行和私人客户、社区内的特定区域的服务”。日本把社区银行叫地方银行,德国称之为区域银行,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区银行,各家股份制银行提出开设社区银行试点,原人大委员成思危等学者比较早的提出支持发展社区银行。2013年12月12日,我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发布《关于中小银行设立社区支行、小微支行的通知》,即银监办发〔2013〕277号文件,指出社区支行、小微支行是指定位于服务社区居民和小微企业的简易型银行网点,属于支行的一种特殊类型。与传统银行相比,其功能设置简约、定位特定区域和客户群体、服务便捷灵活。伴随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民资银行的建立和存款保险的推出,我国银行业经营竞争将日趋白热化,服务社区,贴近居民,占领个人和家庭金融服务的制高点,是社区银行雨后春笋般筹建的主要原因。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等银行纷纷开始筹建社区银行,创新提出“理财超市”“金融便民店”“智能网店”等多种运营模式,并提出服务小微企业,服务社区基层的理念,成为我国金融业改革的新热点。2015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普惠金融,探索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银行。本文从分析发展社区银行优势入手,剖析社区银行发展的可行条件,在借鉴美国社区银行的经验基础上,提出发展我国社区银行的政策与建议。

1社区银行的优势定位

11社区银行具有区位优势

民生银行提出构建社区银行,把目标客户群定位为“最后一公里”圈,通过在社区开设金融便民店、金融超市等多种模式,将金融服务延伸到居民和家庭,挖掘居民日常生活金融服务,提供便捷式服务,满足居民和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1]另外,社区银行网点设在社区,方便了老年人等群体日常金融服务的需求,弥补了传统银行网点只集中在城市繁华地段,加速银行业务向基层渗透,发挥社区的区位优势。

12社区银行采集客户信息的优势

银行服务是建立在对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充分调查,对居民财务信息充分把握基础之上的,社区银行服务的家庭和居民相对稳定,更好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资金借贷和金融服务关系中建立比较好的信誉,对社区管辖的企业信贷信息采集方面也具有便捷的优势,对社区内的企业贷款项目进行合理评估,提高还款质量,发挥人缘地缘优势,通过与社区合作,建立社区内部企业或个人信贷资信自我监督约束机制,实现持久的银行与社区企业居民的合作模式。

13社区银行经营具有低成本优势

兴业银行的经营网点定位是“金融便利店”,服务便捷,经营灵活,每个网点7~8人,面积在100m2 左右,没有传统银行分理处比较臃肿的管理团队,员工队伍专业化,节约人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营业面积小,节约租金,也节约了经营成本,发挥低成本优势,增强银行竞争力,在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挑战中更快的转变发展理念,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金融服务。[2]

14社区银行具有服务小微企业优势

近几年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小微企业资金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政策措施,尽管如此,在原材料及人力成本上升方面,小微企业经营仍然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融资难问题仍然是当前小微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巴曙松团队(2013)研究报告显示,小微企业从银行金融机构的借贷意愿仅占借款总额的667%,社区银行为小微企业信贷服务方面,通过建立稳定的授信渠道调查社区小微企业的信誉,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详见图1。

2我国发展社区银行的可行性

21政府政策支持小微企业资金信贷

我国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也在调整产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促进技术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难的问题,2014年3月21日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开办支小再贷款支持扩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的通知》(银发〔2014〕90号),正式确定在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类别下创特别贷款,专门用于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同时拨付再贷款额度共500亿元。2015年11月,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中小企业获得的资金信贷支持的倾斜政策。政策的推行和支持,为社区银行开展便民金融服务和小微企业金融信贷提供了良好机遇和发展空间。

22金融业改革为社区银行发展提供机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银行业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民营资本涉足银行业的步伐,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加快完善资本市场监管体系,打通香港资本市场与上海和深圳市场的投资通道,启动证券、保险、信托业的改革,大力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这一系列的改革,都为社区银行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这些改革倒逼银行业从传统的依靠存贷利息差盈利模式转变为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社区金融服务就是银行业瞄准的一个大蛋糕,稳定了客户资源和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

3美国社区银行发展特征

社区银行(Community Bank)这一概念来源于美国等西方金融发达国家,美国社区银行已经有了200多年的历史,根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统计,2010年年末,美国共有银行机构7658家,其中社区银行6526家,占银行机构总数的85%,[3]美国将资产低于10亿美元作为界定社区银行的标准,其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

31美国社区银行业绩平稳发展

从美国社区银行1992—2003年统计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社区银行在美国银行业有相对比较优势,业绩平稳发展,社区银行具有成本优势,小规模经营有利于控制不良资产率。具体见表1数据。

32美国社区银行形成较成熟的风险控制体系

美国社区银行的风险控制体系有三级,第一级是通过社区银行日常贷款、业务交易数据等基础信息管理,形成社区银行风险内部控制制度,通过银行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形成风险的常规性监管;第二级是社区银行高层管理者通过审计稽核,借助外部审计和内部风险部门,形成对银行风险的总体管理和监督;第三级是通过银行行业协会,如货币监理署(OCC)、联邦存款保险机构(FDIC)、联邦储备管理委员会(FRB)等对社区银行进行外部监管,并通过行业协会开展自律监管。美国社区银行监管体系如图2所示。

33美国社区银行形成完善的法律监管制度

美国第一个银行法令规定是美国密执安州在 1837 年通过的,即任何集团和个人都能获得银行执照,前提是他们要履行法定义务、有充足的资本,对银行的最低资本额没有严格规定,1863 年联邦政府颁布了《国民银行法》(National Banking Act),将银行最低资本额定为 25 万美元,美国社区银行形成比较完善的法律监管体系,1927年颁布的《麦克弗法登法案》,限制银行跨地域经营,银行服务网点延伸到社区,1977年美国政府颁布了《社区再投资法》,规范社区银行的经营,为社区银行发展和小企业金融服务提供法律保障,1999年美国政府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允许银行通过建立金融超市来提供包括银行、证劵、保险、信托等多方面的金融理财服务,美国社区银行成为美国银行业的主要支柱之一。

34美国社区银行的经营模式独特

美国社区银行突出社区的地域性特征,为特定服务对象提供金融服务,强调与客户的稳定性,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社区银行建立社区范围内家庭、农户和小微企业信息数据库,这些“软信息”有利于社区银行防范贷款风险,针对服务对象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将存储资金侧重支持本社区小企业及家庭,也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5]

4美国社区银行的借鉴及发展我国社区银行建议

41美国社区银行发展的经验借鉴

411通过社区“软信息”获得“核心存款”

美国社区银行建立本社区家庭、企业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库,这些“软信息”对社区银行与客户建立稳定的服务关系,对稳定银行业务,降低银行经营风险有重要作用,在收集“软信息”和传递应用“软信息”方面,社区银行都跟大银行有比较优势。“核心存款”是指银行储蓄客户中,存储期限较长,有多年稳定持续服务客户的存款,这类客户并不因为银行利率调整而改变储蓄意向,对利率变动不太敏感,美国社区银行主要客户分布,农村和郊区占比超过80%

412通过风险控制使得社区银行持续稳定发展

美国银行业经历过数次的经济金融危机,尽管不少社区银行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破产倒闭,但是根据美国联邦保险公司的统计,截至2011年年底,美国6651家社区银行中仍有2470家社区银行的历史超过100年,其中成立最早的是缅因州(Maine)的Saco & Biddeford Savings Institution,成立于1827年5月23日,能够持续经营百年以上,其中根源之一是美国社区银行有较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美国社区银行形成三级风险控制层级,从外部的监管机构的常规监管及行业协会额自律监管,到第二层级完善的审核监管体系,包括内部稽核、外部审计、银行董事会等高层部门的监督管理,第三层是银行日常管理系统,通过查询银行日常贷款、资金交易记录发现银行经营风险,并及时采取管理措施。

42发展我国社区银行的思考及建议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3月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出探索发展社区银行,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关于深化金融业改革,其中也提出构建我国社区银行的发展规划,随着利率市场化深入改革,金融脱媒步伐已经不可阻挡,加快农村及城市商业银行业转变金融服务方式,增强金融服务向客户需求末端延伸能力,真正实现普惠金融的发展目标。

421建立政府扶持社区银行发展的政策

美国联邦政府通过《社区再投资法》,出台了诸如税收优惠减免、免交存款准备金以及利率自主决定等措施支持社区银行发展,当前我国政府推行深化金融市场改革之际,加大对农村商业银行及城市中小商业银行的政策支持力度。一是推行税收优惠,对营业税、所得税等给以优惠或减免政策;二是允许社区银行利率和贷款贴息的自主定价权,对资本充足率和存款准备金等方面适当放开限制,让社区银行根据自身经营确定服务模式和提供理财服务;三是政府建立社区银行征信系统,通过政府的宣传,将基层农户和社区居民及小微企业资信信息纳入社区银行的征信系统中,为个人或家庭贷款提供政府信用担保,这样降低社区银行的信贷风险,也有利于社区银行与辖区客户建立稳定的金融服务关系,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422建立规范社区银行的准入和退出制度

社区银行的准入制度,是促进其良性发展的起点,准入制度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业务准入,在经营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倡导社区银行创新服务内容,提供个性化业务满足客户需求;二是机构准入,对新建机构采取审慎准入原则,防止盲目增加机构,而是在建立前进行严格的合规性检查;三是专业人才及高管人才准入,通过增加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对高管任职资格。同时,构建社区银行推出制度,保障社区居民的存款利益,用存款保险制度来规避存款人风险,银监会等主管部门通过多种监管手段对社会最基层的社区银行进行监管,对存在违规、无视风险、资本充足率不达标的社区银行,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甚至关闭停业,保障储蓄居民的利益。

423构建社区银行风险监管体系

对社区银行的经营进行风险监督管理是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要职责,保证社区银行健康、持续发展,构建监管制度框架,要结合社区银行特点,在合规性设限前提下,适度放送经营权限,让社区银行有一定自主权,借鉴美国社区银行的监管制度经营,建立以中国银监会为主导,社区银行业协会自律监管与银行自我监管相结合的监管体系,通过互联网手段,增加时时监管力度,简化监管手续和程序,提高监管效率。构建社区银行风险内控制度。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和高层管理人员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对银行的经营风险做到时时制度化监管,制定完善的业务操作流程,要求员工严格遵守业务规程作业,部门之间互相监督和制约,形成整体的风险内控体系,发挥内部审计作用,严格执行风险管理的奖惩措施。

424增强社区银行的创新能力

社区银行作为银行业改革发展的新领域,在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方面都需要加大创新力度。一是细分客户群体,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项目和内容。针对辖区内的中小企业和比较富裕的家庭,可以在为家庭提供投资理财及风险保险的基础上,针对客户的特殊目标,诸如子女教育金储备、投资房产信贷咨询、证券资金配置等专业服务,社区银行在贷款利率方面可以浮动,赢得客户信赖;针对社区内遭遇不幸陷入经济困境的家庭,银行可以采取无抵押低息贷款政策,在资金上帮助客户尽快走出困境;二是在经营模式上,结合互联网金融发展,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推行网上办公,改变传统柜台营销方式,全天候、全方位提供“私人定制”式服务,还可以深入居民家庭,调查客户信贷需求,主动介绍社区银行的理财产品,提高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巴曙松社区银行中国生存[J].银行家,2002(9)

[2]王爱俭发展我国社区银行的模式选择[J].金融研究,2005(11)

[3]邓向荣,苗萌萌美国社区银行的风险控制体系特点及经验借鉴[J].国际金融研究,2012(10)

[4]张振新,解汀莹,李玉兰美国社区银行绩效与中小企业贷款关系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2012(3)

[5]赵世勇,香伶美国社区银行的优势与绩效[J].经济学动态,2010(6)

[6]魏先法西方社区银行经营优势理论综述[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2(3)

利率市场化的银行发展论文范文第3篇

一、利率市场化概述

利率市场化是指, 金融机构通过市场供应需求来决定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利率市场化包括了多个方面, 如利率决定、传导、结构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市场化。其实也就是将利率的决定的权利交给金融机构, 通过金融机构本身对现有的资金情况以及对当前金融市场的动态方向, 来判断出相应的自主调节利率水平, 在中央银行的准基基础上, 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 最终形成有市场供应需求所决定的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体系和机制。

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发展的难点

(一) 人行调控货币的能力降低

在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环境背景下, 人行不能够再使用一系列的行政制度来对存贷款利率以及其规模进行直接的管控, 但是如果从金融和经济这两个运行特征出发的话, 存贷款利率又不应该在金融环境中构成。因此, 人行实际上存在于两难的选择中, 在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 如果还是用行政机制来进行直接管控, 明显与市场机制所形成的存贷款市场利率要求背道而驰;另外既缺乏大量的可调控数量条件, 有缺少相关机制管控能力的条件下, 市场化的存贷款利率的走势明显会走向失控, 醉倒导致经济与金融的运行带来极大的影响。

(二) 难以形成有效硬约束市场条件

随着经济的发展, 存贷款金融机构已经该变成企业制度, 并且有相当多的存贷款金融机构已经成为了上市企业, 在这种形势下, 其财务的约束条件看似已经形成, 所以存贷款金融机构的硬约束市场条件难以有效的形成。财务的硬约束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亏损和盈利的问题, 其主要取决于金融机构的运作模式以及盈利的模式。在我国, 存贷款金融机构的主要资金来源以收取存款, 资金的运作主要通过贷款的发放, 并且长期以来处于一种接近垄断的市场地位, 具有十分大的优势。这也就说明, 只要能够收取大量的存款并且进行大量的贷款发放, 该金融机构就能实现盈利并且没有太大的后顾之忧。在存贷款金融机构垄断优势地位的环境下, 如果贸然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可能导致投资热度高涨, 通货膨胀以及经济过热等现象, 一旦这些现象发生, 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就完全陷入了沼泽难以自拔。

(三) 难以形成交易双方的选择权

由于存贷款金融机构处在一种相对垄断的优势地位中, 买方的选择权便很难真正的形成。实体企业以及城镇的居民在市场的交易过程中, 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 严重缺少最为基本的交易选择的权利。买方缺乏金融交易的选择权利, 也就直接说明在该交易中, 实体企业以及城镇居民都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发展, 必然要得到广大实体企业以及城镇居民的大力支持, 但是在城镇居民与实体企业都处在弱势的环境中, 一旦完全进行了存贷款市场化改革, 其并不能有效的形成一股力量, 来对存贷款金融机构的运作进行约束, 最后所造成的结果也就是他们的权益遭到损害等各种问题的出现。在该金融交易中, 买卖双方的市场地位差距过大, 买方想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形成相对合理有效的存贷款利率是较为艰难的, 在更多的情况下, 所形成的都是较为扭曲的, 不利于买方的存贷款利率水平。

三、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发展的策略

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发展, 可以以发挥市场机制为主要导向, 选择外科式手术的方式, 循序渐进, 不断的促进相关条件的成熟, 然后逐步形成存贷款市场利率体系及机制的形成。

(一) 提高人行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

可以通过对现有人行所持有的外汇资产数额进行相对调整, 进而完善资产的结构, 来提高人行资产在国内的比重问题, 以达到强化人行货币政策调控能力的终极目的。首先, 要调整人行的相关理念, 对国家的外汇资产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知, 在各个主体所持有的外汇资产中通过外汇交易来调节其外汇资产的空缺。在对外汇资产进行调整的基础上, 对人行所持有的外汇资产进行分离。在资产结构调整的过程中, 外汇资产进行相对应的减少, 人行资金的来源将主要通过对发放货币而获得, 这该环境中, 人行将主动运用相关工具来调整金融运行中资金的数量, 通过数量的操作, 其自身的能力也会相对的进行提高。在此形势下, 包括存贷款在内的金融市场利率将能够在中央利率的引导下发挥其相应的效能。

(二) 强化金融机构约束硬度

可通过扩大企业的债券等存贷款的替代产品的发放规模, 利用金融的脱媒机制体系, 最大程度的使得现存的贷款金融机构实现其业务结构以及商业模式的转变, 利用这股市场力量, 对经融机构的约束硬度进行强化。另外, 债券发放规模对存贷款利率的影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其不仅为存贷款金融机构的运行业务结构的调整和其商业模式改变提供了相对一定的空间, 并且为介入金融市场的各种类型的经济主体适应新的格局提供了相对应的有利环境。

(三) 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

通过对金融产品的创新, 为存贷款金融机构的运行和业务结构的调整以及其商业模式的转变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条件, 同时也是为实体企业和城镇居民提供更多的可选择的金融产品。最大程度的改变金融市场中, 交易双方的不平等的地位缺陷, 降低存贷款金融机构绝对的垄断优势地位, 让买方的地位进行增大, 以便在市场环境中能够形成相应的力量, 能够对金融机构机制进行相对的约束, 由此, 来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发展。

摘要: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发展, 是我国金融体系调整和完善货币调控机制的重要途径, 也是我国利率体制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文章在利率市场化理念的基础上, 分析了当前存贷款市场化发展中存在的难点, 提出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发展的应对措施, 克服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以达到推动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宏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J].国际金融研究, 2015 (02) :65-76.

[2] 陆军, 赵越.存款利率市场化与利率结构变动[J].财贸研究, 2015, 26 (01) :106-115.

[3] 邓国祥, 李堃.分析评估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金融机构的影响[J].现代金融, 2018 (11) :44-46.

[4] 王楠.存款利率上限放开, 利率市场化更进一步背景下的表内外资金运行趋势[J].金融经济, 2018 (18) :65-67.

利率市场化的银行发展论文范文第4篇

(一) 利率

利率是借贷资金的价格, 是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标准, 是联系实物部门与金融部门的一个变量, 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枢纽。如果没有利率, 我国的资源配置将会出现一定的问题, 事务部门和金融部门的配合也会紊乱,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将不能够进行正常的工作及运转。

另外, 从资金的借贷方面来说, 利率分为两种:一种是存款利率, 另一种是贷款利率。对于不同的主体有着不同的利率及利率的处理方式。利率是在一定时期内运用资金资源的一种交易性价格。因此, 银行存款的利率只是让存款者过渡一定时期内的货币资金的使用权, 从而给的相应报酬。而贷款利率则不同于存款利率, 它是一企业或是个人获得一定时期内的货币资金使用权所需要支付给商业银行的一种报酬。因此, 一般而言, 利率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货币的价格。

(二) 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就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方面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 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实际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相关的金融机构, 再由金融机构内部根据对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具体判断, 来进行自主主调节利率水平。导致最终形成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基础、货币市场利率的中介, 并由市场供求决定的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二、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理论概述

(一) 不同角度理解经济绩效的方式不同

由于不同的学者对于经营绩效的含义理解不一, 所以,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于银行经营绩效的定义。但人们普遍认为银行经营绩效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质上, 现代商业银行与其他企业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差别, 都是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现代公司制企业。但商业银行又有其自身经营的特殊性, 不仅要完成盈利的经营目标还要保证经营的过程中遵循着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原则。不仅如此, 商业银行所具备的风险控制的能力远高于企业所具备的风险控制能力。

(二) 商业银行经济绩效的大体理论

总而言之,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是一种能够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 在一定的营业期间内, 遵循着营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原则来持续经营。同时为了保证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商业银行会充分地利用自身所拥有的所有经济资源, 来体现出其经营业绩、运作效率、风险管理水平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的分析

(一) 能够有效的避免部分风险

利率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风险按照其发生的时间不同, 可大体分为短暂性风险和持久性风险。其中, 短暂性风险是指从政府部门的利率管制到市场化改革的初期, 商业银行因不能够很好地适应骤然升降的利率水平和由于不规则的波动而产生的经营风险。随着社会的发展, 市场也变得更加成熟, 这些使银行能够使用有效的金融工具来避险, 从而使短暂性风险消失。但并不是所有风险都能够以同样的方式来解决和避免, 就像持久性风险是银行无法采取措施进行避免的一种风险。银行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会一直伴随着银行的经营而持续存在。

(二) 客户提前还款和取款的利率风险降低

利率市场化使得更多的理性消费者在存、贷款的时间和期限上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客户会随着银行利率的上升和下降来决定自己的存款和贷款的金额和期限。例如, 在利率上升时, 存款的客户就会选择把之前的定期存款取出, 接着再以上升后的利率来进行定期存款。这样一来, 客户所得的利息也会比原来高很多。相反, 在利率下降时, 贷款的客户会充分利用当时的新利率来办理银行贷款业务进而偿还以往高利率的贷款, 最终实现低利率新债还高利率贷款。

(三) 脱媒风险降低

对于银行来说, 银行能够处于经营状态的前提就是银行的负债业务能够很好的进行。一旦客户掌握了银行某项存款利率的谈判权, 关注度就会从名义利率转移到某项业务的实际利率。此时, 如果发生较高的通货膨胀率, 就会导致银行陷入极其不利的形势中。不仅如此, 客户与银行进行协商利率时, 如果无法达到双方的预期值, 就很可能会出现银行或是客户把资金投向其他的金融渠道, 甚至有可能自己去寻找资金的需求者。如此一来, 便产生了脱媒现象, 从而导致了银行的利润空间大幅度的缩小。

四、结束语

实现现利率化不仅能够使利率更加正确的反映市场最真实的供需情况, 能够很好地避免市场失衡。还能够在不影响自己发展的情况下, 削弱商业银行在自身行业里原本固有的竞争优势, 对其自身的发展经营产生积极影响。不仅如此, 这还将会有利于提高资金的资源配置效率, 很大程度上的促进资金的优化配置, 避免资金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发生。不仅如此,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必然会对我国银行的生存环境和经营管理产生重大影响, 如何从容应对利率市场化形势, 提高利率风险管理水平, 在日益开放的经营环境中不断向好的方面发展, 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摘要: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由商业银行来进行支撑, 在迅速发展的社会和快速提高的科技水平中, 对商业银行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从而导致我国商业银行面对着极大的挑战。最近两年的实际情况证明, 传统商业银行的自身发展在互联网、金融、新媒体等新兴经济形式的冲击下发展缓慢, 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瓶颈期。因此, 利率市场化是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向必须做出的选择之一。反观全球市场的发展史, 实现利率市场化能够使利率更加正确的反映市场最真实的供需情况, 能够很好地避免市场失衡。这将会有利于提高资金的资源配置效率, 很大程度上促进资金的优化配置, 还能够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的竞争能力, 紧跟经济发展方向, 应对新形势、新社会的各种挑战。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

参考文献

[1] 汤煜.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8.

利率市场化的银行发展论文范文第5篇

(一)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中,是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合力建立保险机构,通常是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存款保险机构缴纳保险费,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因此,存款保险制度可以有效保证存款人的利益,提高资金的安全性,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存款人更喜欢选择在有信用的大银行进行存款,以避免银行的破产,这对于中小银行发展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但另一方面,存款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存款保险赔付额度是有上限的,储户需要为自身分散存储风险,也为中小商业银行揽储带来了一定的契机。

(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存款保险制度实施以后,储户的资金保障得到了支持,不必担心银行破产会造成自身资金的流失,这种情况下,利率的多少对储户的吸引力明显提高。国有大行因为长期的信用背书,加上存款产品多样化,在利率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如果墨守成规,保持稳健的操作经营模式,中小商业银行的利率并不是很高,在揽储方面因为信用等问题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容易造成揽储压力,无法按照计划完成揽储,对商业银行的业绩和整体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而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使得银行几乎不会受到储户的监督,因而将大量信贷资产配置于高风险投资之中,以获取高额的回报,因此会提供远高于市场的一些高利率产品,在经营方面存在一定的冒险,因此,存款保险制度下的利率市场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二、存款保险制度下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小商业银行解决对策

(一)从创新角度做好金融创新

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利率的高低对存储客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对于存款者来说,其对获取利益的关注度明显高于风险,因此利率高低是存储客户首选的因素。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做好金融创新工作,找准政策的切入点,切实解决存储着的后顾之忧。存款保险制度下,赔付是有限额的,一般是50万限额,但这一额度对大额存单来说比较少,因此很多大额存款客户都喜欢银行在金融方面进行创新,获得与限额相同的利率权利,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应切实把握存储客户的需求,做好金融产品的创新工作,通过整合银行内部的各种资源,为大额存储客户提供多元化的产品需求,而内部通过风险控制,会计处理,产品研发等措施,创新多种投资理财产品,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内部资源有限整合的基础上,提高银行揽储能力。

(二)切实做好金融信息公示工作

中小商业银行在政策性、金融产品、内部管理层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灵活性,这也是一些大行所不能比的,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中小商业银行应找准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的切入点,通过金融信息公示和透明度增加的方式来提高大额存款和储户的吸引力。具体来说,传统的商业银行操作模式中,银行对个人在信息方面是存在不对称的,突出表现为银行对个人通常进行信用调查,包括信用评估等,而个人对商业银行贷款去向,投资项目的具体内容不了解也缺乏制衡手段,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应积极做好金融信息公示工作,增强金融信息的透明度,让存储客户了解到资金流的动向,而存款保险制度也实现了保险公司可以定期定时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资金流向进行纰漏,增加了信息的公示。

(三)要切实提高自身竞争力

我国的银行体系在金融方面一直处于政府背书的状态,银行不能倒成为了整个社会的共识,在此背景下,银行的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弱化。以中小商业银行为例,中小商业银行一般在区域内具有很强的影响,是地区金融体系重要的一部分,深入到区域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旦倒闭很容易对地区经济造成影响。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打破了银行不能倒闭的金融现象,有利于激发中小商业银行自身竞争力的提升,也解除了地方政府信用背书的情况,而是将风险转嫁到保险公司,这种情况下中小商业银行必然会自发的对内部资源进行重构和调整,优化内部资源,提高自身核心的竞争力。

结束语:

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为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调整,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从自身核心竞争力做起,切实做好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加强金融创新、产品创新,同时做好金融信息的公开透明,提高市场吸引力。

摘要:随着近些年我国金融领域不断深化改革,存款保险制度得到了不断推行,存款保险制度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制度保障,为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因此本文从中小商业银行角度出发,分析存款保险制度下利率市场化对自身产生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进而为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提出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存款保险,利率市场化,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影响

参考文献

[1] 单宇婷.利率市场化和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2017.

利率市场化的银行发展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进而带动了我国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与革新。在我国金融行业不断发展与革新的过程中,商业银行的利率定价机制正在进行不断的转型,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础上,商业银行的传统利率定价机制已经不能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于商业银行的利率定价机制进行转型也就具有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下,针对商业银行的利率定价机制转型进行探讨。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改革;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转型

现如今随着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进而促进了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从2012年开始,我国银行就多次进行降息,从而不断扩大利率浮动的空间,这代表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改革过程中,赋予了商业银行一定的自主定价权,但是这也会为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利率风险,因此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础上,加强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的转型也就变得至关重要。

一、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定价现状的分析

1.贷款风险定价能力较弱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定价能力也正在稳定的提高,但是就目前商业银行的利率定价管理来看,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与矛盾,从而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定价机制与国际银行的利率定价机制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首先便是贷款风险定价能力较弱。随着货币政策的不断调整,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正在不断的变化,从而影响着风险定价能力。自从金融危机之后,人民币的利率下调的趋势正在不断的加快,国家对于贷款投放的力度正在不断加大,同时由于货币政策相对比较宽松,进而导致贷款利率水平保持低位平稳的运行。从2009年12月开始,商业银行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25%,比年初下降0.31個百分点,下浮利率占比为33.19%,比年初上升7.63个百分点。由于贷款项目的投放较多,进而导致贷款利率水平降低,贷款利率下浮较大,进而便出现了国内商业银行贷款数目大、贷款时间长等问题。同时由于受到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便会出现盲目追求低风险贷款来确保收益稳定,这便导致了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定价能力较弱。

同时对于一些小型商业银行来说,其贷款风险定价能力相对来说较弱,因此提高风险定价能力是其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背景下,小型商业银行所受到的冲击最大,就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情况来看,地方性、区域性银行的定价能力有待加强。其主要是因为一些小型商业银行内部的定价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在制度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仍相对落后。由于小型商业银行的规模相比国际银行以及国内大型商业银行来说较小,并且抗风险能力较弱,因此对于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的要求也就相对较高。同时对于小型商业银行的定价管理技术来说,管理技术落后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同时一些小型商业银行无法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利率定价管理系统,对于贷款定价的设定以人民银行为基础,进而参考利率浮动的情况。对一些企业客户以及一些个人客户执行统一的利率,因此便无法看出其中的差异。

2.存款利率定价能力较弱

存款利率定价能力较弱也是现阶段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其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的普通存款利率定价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便没有做到更加精细化以及科学化。在2014年11月之前,我国银行已经进行了两次利率政策的调整,虽然商业银行虽然经过这两次的政策调整,并且对于人民币的存款利率形成分层报价的格局,但是大多数银行对于存款利率的定价主要参考人民银行基准利率。多数小型商业银行对各期限存款利率全部一浮到顶,普遍存在着抢市场以及扩规模的现象。同时没有充分认清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一旦人民银行将利率浮动上限扩大甚至取消,那么便会严重影响着小型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定价能力,进而阻碍了商业银行的长远化发展。

3.存贷款利率定价的基础性工作落实不到位

现阶段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定价机制来说,存款、贷款的利率定价基础工作落实不到位也严重的影响了利率定价机制的管理工作,因此对于利率定价机制的转型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现如今国内商业银行的利率定价机制的基础工作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于利率定价流程管理来说,定价授权疏于细化,各个银行并没有根据地区的不同、以及管理人员的定价以及议价的不同,进行逐一授权,进而导致利率定价流程管理相对较弱。其次对于利率定价政策来说,相对比较粗糙,还有待细化。再次对于定价联动机制来说,业务之间的定价联动机制的设立不够完善,进而导致传统产品和创新产品之间、资产负债产品之间的联动性较弱。同时还由于利率定价的协调机制与处理机制相对来说较弱,因此在面对经济市场变化时,不能及时的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方案,进而需要不断加强面对市场变化以及政策调整的能力。

二、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转型的政策与方法

1.完善利率定价管理体系,制定科学的定价流程

现阶段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趋势逐渐加快,对于商业银行的冲击力度正在不断增大,其中商业银行内部的利率定价机制作为其发展的基础,正在不断的引起银行的高度重视,传统的利率定价机制已经不能更好的适应利率市场化的发展需求,因此对于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的转型便是其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完善利率定价管理体系是商业银行利率定价转型的重要一步。现阶段对于利率定价来说,完善产品定价授权体系便是基础,其中可以由商业银行的总行制定利率定价的价格,并且针对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资产负债的实际情况对资金来源的利用水平以及利用期限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制定出一个较为科学且符合银行的基准利率。同时也要对定价权限适当的进行下放,由各地区分行综合各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同行竞争的状况进行汇总,从而确定利率浮动的权限。还要不断分析不同客户的目标利润水平以及资信差别等,从而在总行授权幅度的范围内制定出合理地利率价格。通过科学的定价流程,从而不断完善利率定价管理体系。

2.加强利率定价基础支持系统的建设力度

加强利率定价基础支持系统的建设力度也是促进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转型的重要步骤。在此过程中,首先要加强资金转移定价系统的建设,进而为存款与贷款之间的利率差别进行分割,从而为资金定价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其次也要加强对信息管理系统以及风险管理系统的开发力度,从而对信用风险以及市场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把控。同时也要建立健全计算机业务操作系统,通过一个完整的操作平台以及统一的业务流程,进而不断加强风险管理以及相关的信息采集。

3.完善监管协调机制,维护市场秩序

商业银行的利率定价机制转型对于市场秩序的要求也是十分严格的,因此为了确保商业银行的利率定价机制能够有效的转型,那么完善相应的监管协调机制也是关键性的一步。其中首先便要加强对银行利率定价能力的监督与引导,对一些忽略成本、人为操纵定价以及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加强管制力度。其次还要建立非现场利率监测的制度,对商业银行的利率水平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分析,让每一位银行管理人员都能够自觉的成为利率定价机制的基础成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与指导商业银行提高利率定价的能力。最后还要充分有效的发挥出利率定价机制的自律协调的作用,从而降低银行之间的无序竞争。

三、结语

现阶段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速度不断加快,传统的利率定价机制已经不能更好的适应银行的发展与创新,因此对于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的转型也是其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此过程中,要以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利率定价机制的转型,从而不断提升商业银行存贷利率定价的能力,进而促进商业银行的长远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睿,胡冰,王月.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研究[J].西南金融,2016(03):33-38.

[2]王冬梅.利率市场化改革下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J].金融经济,2013(22):39-41.

[3]张建波,文竹.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商业银行定价能力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2(10):1-13.

[4]吴水龙,周涛.国有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效应分析及实施策略[J].金融论坛,2003(05):10-16.

上一篇:博客辅导电子商务专业论文范文下一篇:商标翻译开拓国际市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