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思考的重要性范文

2023-09-21

理性思考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1 职业院校教材改革预期达到的目标

与时俱进, 符合时代课改的总体要求。

在学生层面上, 达到专业目标指向的要求, 满足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训实干的客观需求。

在教师层面上, 符合备课、授课、指导等方面工作量简约化要求。

在结构和内容上, 路线清晰、层次分明, 观点正确、结论可靠, 有因有果、内在统一, 词句精炼、言简意赅, 照顾全面、突出重点, 成果总结、学术前瞻。

在使用效率上, 条文可查、结论可验、易学 (自学) 易用 (自练) 、可以延展。

在完美角度上, 高度的艺术品味、显现的新颖独创、丰富的实效案例、强劲的外在驱动力。

2 职业院校教材改革的必要性

2.1 教材的问题

内容陈旧。除统计意义外, 有些教材仍使用过时术语、数据、理论、方法、条款和形式。

有失关联。章章、章节之间形式发散, 少过度, 各自为战, 不便理解和解决综合问题。

理解困难。有些关键词、语句晦涩难懂, 很少有确切、有用的结论, 有结论也缺少必要的论证。

观点模糊。摆一大堆看法、方法, 说东道西, 自己的观点不鲜明、不突出, 不好接受。

主次不分。同等对待各方面, 不知道哪些是基本的、核心的, 哪些是演绎的出来的理论与方法。

论述浅薄。提出了关键问题, 当考虑某些对决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条件时, 却粗略处之, 嘎然而止。

分析不透。案例少且不大适宜, 分析不全面且不深入, 往往顾此失彼, 令人怀疑结果的正确性。

缺乏启迪。少创新, 简单重复, 只是知识的杂乱堆积, 很少或没有再创性的启发。

偏爱外在。教材的装潢越来越华丽, 形式结构越来越统一, 内在实质变化不大或没变化。

师生同感。有的教材显得太深奥, 只好读读、背背、考考了事;而有的教材显得太面化, 想深化须查找大量资料, 费时费力, 有时就解决不了, 也只好应付了事。

2.2 教材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

教材编写的组织者较多地关注形式、结构、完稿时间、编者的学历职称、知名度及其编著经历, 而没有更多地重视内容内在的逻辑关系的重要性, 更很少鼓励有创新编者的愿望和倾向。教材编写大多采取板块形式, 也就是将各章节独立地分割给不同的人, 编写中缺乏必要的沟通和联系, 这势必造成编者往往先是闭门造车, 从互联网或原来教材直接拷贝过来, 没有经过理性的更新和再加工, 缺少了总体上的把握和逻辑性的考虑, 然后集中“研讨几天”, 草草交差, 出版大吉。

审稿者对上交的稿材往往受托只是按照既定的条条框框审校, 由于时间和其他方面原因, 可能不会对实质性的内容进行详细地、彻底地、逻辑上地审验, 签字了事。

采集人员或使用教材的教师往往被动接受, 一个原因可能是教材是指定的, 另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比这更好的教材可以选择的, 且事后没有将教材问题及时反馈。

2.3 问题教材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导致教师的备课、答疑等工作量加大, 会使本来就紧张的时间更加紧张。

对学生的影响最大, 如果大部分时间去费力地理解教师的讲课内容和低效率地自学问题教材, 那么考试就成了套公式、搬抄教材的无意义的行为过程, 学生的创造源泉也就无从谈起。

问题教材掩盖了社会对教育质量评价的真实性和公平性。社会对一个院校教育质量评价时, 绝大多数看它的硬软件环境的好坏、教师学历职称的高低等, 忽略了好的教材对学生快速、健康成长的非直接和非显性的影响。

3 职业院校教材改革的可行性

3.1 从组织准备上看

目前各教育主管部门或协会或某大学正主持召集各相关院校教师编著相关教材, 并他们大多有长期的合作基础和经验。

3.2 从必然需求上看

许多教师和学生虽然觉察到教材的问题而不愿多言, 但内心都希望出现使他们的工作和学习更加省时省力、增加效能的新型教材。这就有了大量绝对需求的基础。

3.3 从思路转变上看

在教材编写工作开始之前, 组织者对参加编著人员的编写理念和教材评价指标进行合适的培训, 可以相信我们的编著者大多能按照新思路去编写合适的教材。

3.4 从编写过程上看

建立有效的相互沟通机制, 参加教材编写的人员之间经常联系, 互通信息, 积极保持所编教材前后必要的衔接。

3.5 从书稿审查上看

审稿部门按照教材改革预期的目标和评价指标的要求, 对上交的书稿进行严格的审验, 把好关键的闸门。这就给我们教材编写的成功提供了外在的审视保证。

3.6 从成功案例上看

我们正在使用的国内外许多知名大学的优秀教材非常简明易懂, 便于自学和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 使用者很感兴趣且广泛流行。

3.7 从经验积累上看

成功教材决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靠编写者平时对使用教材大量的理性思考和一点点成功经验的探讨积累, 最后落实到编写的教材中去的。大量的对教材改革充满热情和有强烈责任感的编写者是编写成功教材的长期基础。

4 职业院校教材改革的效应分析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令人头疼而又不能避讳的问题, 上课中的一头是富满激情的教师, 另一头是应接不暇、疑狐重重、缺失信心、我行我素的学生, 针对这种不对称现象就必须找到其关键所在, 这个关键所在理应是充当媒介的、举足轻重的教材。一个院校可以没有成功的教师, 但不能没有成功的教材。

成功教材会使其使用中的教师、学生积极发现并反馈问题, 更加促进以后教材编写水平的持续提高, 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不断地全面推动课改发展。

综上所述, 职业院校教材的改革是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当前形势的, 是必要的和可能的, 而且它也必将对今后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摘要:在积极进行课改的今天, 有些院校对教材改革的力度仍显不够。本文提出了职业院校教材改革的预期目标, 揭示了教材使用过程中发现的诸多问题, 并在调研后得到的大量可靠资料的基础上, 对教材的改革进行了必要性、可行性和效应分析。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材改革,理性思考,必要性,可行性,效应分析

参考文献

[1] 河北省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教育原理[M].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12.

理性思考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一、当前行政监督制度存在的缺陷

(一) 监督机构的工作缺乏有效性

在我国, 人大作为最高的权力机关, 政府的工作需要接受人大的监督, 但是在实际中二者的地位却不仅如此, 有的时候政府的地位远远超过了人大。同时由于司法机关在运行过程中始终对于政府有一定的依赖性, 这样就会导致司法监督的功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在当前行政监督体系下, 具有监督权的机关都在行政机关内部工作, 人员也属于行政部门的人员。这样就会使监督部门难以行使有效的监督权。同时加强媒体和公民的监督力量也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所以最终只能影响到监督权的顺利实施。

(二) 行政监督立法不够健全

想要有效提高行政监督工作的效率, 首先就应该重视行政监督立法, 在法律层面上给与监督工作更多的保障。在我国, 有专门的行政监督法来监督行政机关行使权力。但是由于我国相关方面立法起步比较晚, 在某一些方面还处于空白阶段, 这样就严重影响到了行政监督的时效性。例如, 存在着对于个别行为没有明确的规定, 对于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规定的不够明确, 这样就会使在进行行政监督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的混乱情况。

(三) 缺少对于行政执法行为的有效监督

首先, 监督程度不够完善大大影响了监督的时效性。当前, 我国的法律对于行使监督权的程序以及法律责任都没有过于明确的规定。例如, 在进行行政诉讼的时候, 有的行政机关会不行法院的判决, 并且人民法院有没有有效的程序进行保障。同时在公民进行监督的过程中, 只有基本的行政救济, 缺少法律程序层面的保障, 更加缺少相应的措施来进一步对行政监督济宁有效的保护。

二、完善我国行政法制监督制度的方法

(一) 优化改革行政体制

完善行政法治监督制度, 首先就需要优化改革我国当前的行政体制, 从而使监督机构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展监督工作。所以, 应该从行政机关中, 把监督检查部门独立出来, 取消其对于行政部门的领导, 并且能够保证其与行政部门在职级上与地为上都能够保持平等。同时还要保证检察机关实行垂直领导制, 保证每一层工作人员能够有效接受上一级领导的监督, 从而有效减少政府部门对于监督工作的约束性。同时, 还需要在经济上使监察部门独立出来, 从而有效避免受制于当地政府在财务上的影响。这样, 在减少人为因素的干预下, 能够使检察人员更加有信心地行使监督工作, 从而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同时, 司法机关也应该独立于行政机关, 优化现行的工作机制和财物管理体系, 从而有效使审判与检查分开, 使其都能够自主开展工作, 在实现司法独立的基础上, 有效保证行政法治受到有效监督。

(二) 提高行政监督立法的效率

想要不断完善我国行政法治监督制度, 还需要在立法层面进行有效的监督。首先, 关于行政监督的立法工作, 需要制定基本的法律法规, 同时还需要制定一些关于各个级别行政监督机关组织的法律。要通过法律, 对于监督的程序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规定。当前, 应该针对我国行政监督的实际情况, 制定一系列完善的法律制度, 在其中要明确监督的主体和行使监督权利的机关, 同时要显示出人们的监督权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权。还需要把监督的具体内容和重要的监督方式明确标示出来, 为监督的具体实施提供必要的法律基础, 还需要包含关于具体的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从而有效保证行政法治监督的有效性。

(三) 加强监督模式创新

有效的监督模式是指在事故发生之前能够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尽最大努力来避免出现问题, 这就需要全面监控行政权力使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在进行监督模式创新的时候, 可以充分采纳我国在具体的监督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经验, 同时还可以参考一下国外成功的监督模式, 从而采用丰富多样的监督模式来进行有效的监督。既保证在事前能力开展有效监督, 预防和控制问题的出现。同时在事发时, 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事态的发展态势, 从而使问题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小。最后就是需要在事后做好监督处理, 针对事情发展的实际态势, 通过有效解决方式, 来使影响达到最小化, 避免出现最坏的结果。同时, 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对于提高监督实效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对于加强我国行政执法科学性来说, 完善行政法治监督制度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开展综合决策的基础上, 有效丰富一系列措施, 在创新原有监督模式的基础上, 通过建立完善的行政执法监督制度, 使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能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可以为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制定完善的行政监督制度, 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从而保证行政执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行政法制,监督制度,理性思考,缺陷,方法

参考文献

理性思考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1 教学分组的提出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分组基本沿袭了班内分组的组织形式,后来也曾引进或说是借鉴日本“小集团”、“小群体”的分组形式,最近流行于初高中,尤其是高校的合班分组的班外分组形式,时下最流行的“选项课”就是体育改革后的一个宏观分组的表现形式,但是这些分组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先分再合”。由于警察院校班级授课的束缚,分组研究仅仅局限在对教学班的组织范围内,因而理论研究的深度、广度、完整性、科学性不够,尚未形成完整的警察体能课教学理论体系,实证性的实验探究更少,在缺乏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的形势下,使得警察体能课教学分组在原本困惑的形势又雪上加霜。警察体育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作为敬业警察体育教师,在教学的始终都必须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分析并关爱每一位学生,能够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人文关怀”,逐渐养成终身体育思想,完成增强体质,掌握基本的警察相关专业技术技能,传递警察体育文化的目的。警察体育教学是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应该是在掌握共性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多地注意到学生各方面的差异,预料到教学中面对这些多元个体如何引导,做到因材施教,确保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从体能课中受益匪浅,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正视体能教学中的各种分组。

2 警察院校体能课教学分组的特点

目的明确性。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差异,在进行分组时,会出现不同的分法。新授课、复习课分组应有所区别。

相对性。警察院校的学生在入学以前,身体素质比一般院校的学生要好,呈现出一定高度水平的素质。但是在这一警察院校群体中,警察院校学生之间的素质整体能力接近,但是各有所长,要考虑学生的初始水平和进步幅度,把水平相差不大的学生划为一组,使他们的水平得以充分展现。

方式多样性。警察体能课教学分组没有严格意义的限制,它的形式是多样的。按男女性别不同分组,按学号奇偶或随机分组,按身体素质差异分,根据体育基础、学习认知水平分;还有备课分组,实际教学分组,练习分组,比赛分组,评价分组等,这可依据不同的警察体能教学过程选择适宜的分组方式。

具有一定的弹性。警察体能课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学活动就必须随时调整以适应发生的变化。警察体能课教学分组不应该一分到底,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一个由慢到快的过程,体质增强也是渐进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改变,把组别做出适时的修改。

3 警察院校体能课教学分组首先要了解教学对象的现实状况

体育新理念的推出,“健康第一”的思想受到社会的广大关注。面临中国青少年体质下降这一窘态,警察院校作为引领社会,培养人民警察的一面旗帜,就更应该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上抱着对警察专业大学生负责的态度,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得体能课在培养全面发展的警察人才上尽一点绵薄之力。

警察院校大学生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受校园良好文化氛围的影响,面对社会对全新人才的严格要求,社会的竞争机制,使每一个警察院校大学生必须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但是往往他们忽视了革命的本钱“健康的身体”,现阶段警察院校大学生体质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警察体能亟须提高。

4 警察院校体能课教学分组在实践中的应用

课选好以后形成了一个新的行政班级,按身高排列成固定的队形。教师按体育课的学号进行每次课的点名,这种形式便于教师尽快的认识学生,也便于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由于教学受场地、器材及教学内容的限制,在实施教学时就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如体操教学中的单双杠、鞍马练习,就不可能进行同一个内容的练习,所以分组轮换可以提高掌握技术和利用器材的效率。如果教学内容复杂则实行分组教学,重点指导。根据警察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变化分组。警察院校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不同,在照顾大部分同学的教学策略指引下,加强对两极的群体进行特别指导,避免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在进行素质练习中,不宜使组间、组内的水平差距过大,以免打消各自的积极性。男女比例适宜的分到各组中,发挥好竞争的功能。应考虑到警察院校学生各项素质的差别,满足学生的需要,做到“缺啥补啥”,练习时还应考虑男女内容的安排和选择,量和强度也是不尽相同。要善于打破原有的分组。一开始对警察院校学生有个分组,当发现出现有进步的学生也随时对他的组系作出调整,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切实感受到在提高,认为教师很重视他,和学生拉近了距离,得到了学生的信任。面对有特殊原因的学生应该给予重视。由于因伤、因病等问题不能从事运动的,教师应该做出合理判断,并作出详细的记录,提出合理的休息建议或是其他要求。对待教学当中出现的冲突无论是学生之间还是师生之间,都一定要进行处理,正确引导学生。在进行评价的时候,可以打乱现有的小组。根据学生的实力水平制定不同的标准进行测评,实行多元的评价模式。素质好的分一组测,技术掌握好的分一组,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给出公平的成绩。

5 警察院校体能课教学分组的预期

考虑到警察院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需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长,提供给他们一个合理的教学平台,因此通过对班级学生进行动态的分组,把因材施教的原则切实的惯彻在教学实践之中,给学生以“人文关怀”,把“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思想树立起来,把体能课教学的质量逐步提高,使学生喜欢警察体育,爱上警察体能课。

摘要:随着警察院校体能课改革的逐步推进, 警察体能课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但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探索阶段,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总结多年警察体能教学的经验, 从警察院校体能课教学分组入手力求为提高警察院校体能课教学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警察院校,体能课,教学分组,思考

参考文献

[1] 管庆丽, 王海源.警察院校体育教学观念的变革[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1.

[2] 卢炳坤.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与探讨[J].成才之路, 2007, 9.

理性思考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职业学校应该转变教育观念, 从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上来, 这里涉及到要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课堂, 创办创业教育基地, 还要改革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还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 将创业教育融入课堂教育之中。

1 摒弃等靠要思想, 积极自主创业

我国毕业生的去向已经由寻求就业转到积极创业上来。而我国的就业形势正说明了这一点。在中国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这种经济转型阶段, 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失业率的上升, 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在一些大学毕业生招聘会上, 有近70%以上的用人单位找到了自己满意的毕业生, 而只有30%不到的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签约, 而对于高职、中职毕业的学生, 情况相对好些, 但着眼未来几年, 就业形势将非常严峻。据劳动部门预测:今后10年, 我国每年将新增加劳动力1000万, 大约1.2亿左右的农村劳动力要向城市转移, 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 还存在着2000多万隐性失业者, 每年还有数百万下岗职工, 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毕业生再抱着传统的就业观念不放, 等靠用人单位的签约, 对很多人来说已不现实, 这必然形成大量毕业生的失业, 不仅是教育资源、教育成果的浪费, 也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创业, 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 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为社会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2 树立创业意识是学生创业的关键

所谓创业意识, 是指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对创业者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其核心是创业理想。因此, 创业意识的形成, 实质上是人生价值观的一次升华[2]。

传统的职业教育注重的是社会就业的教育, 形成了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期望值过高、依赖性较强的心理, 而社会就业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从而使很多学生产生了自卑的心理现象, 上学不能就业, 上学无用论在职业学校中有重新抬头, 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就是树立学生的创业意识, 以创业创造就业, 变被动为主动。

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在讲述创业体系, 创业技能时, 经常向学生讲述一些创业的小故事, 从而鼓励学生改变传统就业观念, 树立创业意识。并适时开展关于创业的相关调查。在“你是准备就业还是创业”的一项调查中, 有近20%的学生选择了“创业”。有一部分学生已有了这方面的意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部分的比例还会增加。

学历的高低并不代表能力的高低, 职业学校的学生有着自己的特长与优势。创业需要你去熟悉本行业, 了解市场, 积累资本, 积累经验, 增长阅历, 然而其最基本的精神是在于创新、自立、自强与自信。

3 不畏艰难, 不怕挫折, 是创业教育的重要方面

创业教育, 意在培养学生自我就业, 要求毕业生要有迎接挑战的勇气和不畏艰难, 不怕挫折的良好品质。因为创业意味着冒险, 前途未卜;因为创业需要投资, 挑战与机遇并存;因为创业会面临种种困难, 总是一波三折, 不会一帆风顺。

创业是充满希望的一项阳光事业, 但教师必须既给学生期望, 又给学生压力, 使学生做好迎接挑战与挫折的心理准备。如果只对学生进行希望教育而不进行挫折教育, 使学生生活在幻想之中, 必将误人子弟。比尔.鲍尔曼的NIKE公司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运动产品公司, 但他当初也有投资7万美元开发马拉松运动鞋而毫无所获的时候;曾宪梓的“金利来”当初不叫“金利来”而叫“金狮” (GOLDLION) 因与粤语“甘输”谐音而销路不畅;刘氏兄弟成为中国的首富, 但当初因为死鸡而一筹莫展, 等等, 有哪一个创业者的路途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只所以成功, 是因为他们有着超人的毅力和不畏艰难, 不怕挫折的良好品格。刘氏兄弟在贫穷的生活中, 炼就了不怕吃苦的精神, 用自行车带两筐鸡走百里山路去赶集, 钱就这样一点点积累下来了。虽然已是百万富翁, 但刘永行脚上穿的仍然是一百多元的皮鞋!

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培养其不畏艰难, 不怕吃苦的精神, 做好迎接挑战与挫折的心理准备, 才能在以后的创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吃苦——创业, 创业——吃苦, 若尽方可甘来。当代青年, 潜力无限, 要勇于进行自我挑战, 尤其要有“白手起家”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 务求使更多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 学校要为学生创造条件, 组织学生调查一些小企业, 参与小企业的设计, 也可尝试建立一些小型企业, 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操作, 使学生得到创业教育的体验, 通过体验使学生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 这也是创业教育成功开展的前提条件。

4 培养学生创业的思维, 创业的基本技术与技能, 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创业教育是指充分挖掘学生潜能, 以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 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与传统的就业教育相比, 它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去寻找工作岗位, 而是重在教给学生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而作为学生来说, 还需具备以下素质:独立、敢作敢为, 坚忍与适应。

创业人才在思维特点上须表现出不为陈规旧俗束缚, 能随机应变, 充分发挥创造性, 能够适应变化着的外部条件, 能摆脱惯性, 改变定势;还能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那些不屑于已有知识和观念范围内的东西。比尔.鲍尔曼因运动员的脚受伤而决定开发运动鞋, 吉列受农民锄草的启发而决定开发刮胡刀架, 追寻可能的世界, 探索未知是创业人才应具有的品质。

总之, 在职业教育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掌握创业技能, 要做到这一点, 就是要将创业教育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就是要在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中, 注重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的教育, 使学生做好创业的思想准备;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挫折教育, 使学生做好挑战自我的心理准备;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做好创业的知能准备。

摘要:职业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 随着社会的进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际的进一步接轨, 技术的创新, 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就业难度日益加大。学校在此大背景下如何帮助学生去单一就业, 还是理性地转变观念, 积极主动地创业, 本文从学校教育角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职业学校,创业教育,思考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2005.

理性思考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1 教学质量的涵义

1.1 质量和“质量工程”

质量是人们对产品或服务价值观的反映, 质量评价的好坏是人们对产品或服务做出的价值判断。人们的价值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因而, 质量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概念。据ISO9000, “质量”系指实体满足顾客需要 (明确的或隐含的) 的能力特性总和[1]。

2003年教育部研究制定了《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决定把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即“质量工程”。[2]“质量工程”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指导方针;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

1.2 教学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掌握人类长期实践积累起来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能力, 增强体力,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世界观, 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3]教学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其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客观依据, 教学手段是教学的物质保证。

1.3 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指在教师指引下学生在一定学习期限所达到的思想觉悟、品德修养、知识储备、智能开发和身体素质的程度。[4]衡量教学质量有不同的标准, 一般通过考查、考试、实习和实践等方式进行检验。我们对教学质量的总体性和根本性的认识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二, 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第三, 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

2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

2.1 教师方面

2.1.1 自身修养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教师自身修养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试想, 修养不高的教师如何能够搞好教学, 如何带出高质量的学生?儒家思想特别强调修身的重要性, 修己是君子立身处世的关键。高等教育领域的“泰斗”潘懋元先生曾说过:“导师对学生在专业知识上的具体帮助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方向上的指引、方法上的点拨及人格上的影响[5]。”他的言行表明“欲为学, 先做人”的道理。

2.1.2 教学水平

教师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首要因素。没有教师, 教学就不能称其为教学。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因素包括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表达能力等。教师应该具有很高的专业素质, 这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教学内容即教师教什么, 教学方法即如何教, 教什么、如何教和表达能力直接影响教学质量。高等教育中教材的选取往往参考教师的意见, 教材内容的传授是通过教师课堂上的讲授。教材选取的质量和课堂讲授水平的高低都是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表现。

2.1.3 学术规范

高校教师的学术研究是推动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动力。教师学术风气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高低。

2007年12月14日, 复旦大学官方网站上的“校内公告”贴出了一则“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通告”通报学术剽窃抄袭事件处罚3名教授。[6]最近, 在山东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论坛上, 山东省教育厅厅长痛斥了目前学术界存在的“包工头”现象。[7]近日, 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完成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的意见》和《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手册》等文件和规范的制定工作。这些规范的出台将有利于净化学术风气, 提高学术修养。

2.1.4 师生关系

从“天地君亲师”和“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可以看出教师已被神圣化, 教师传授的知识理论是不容许学生提出质疑的,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并不是平等的。在信息时代以前, 教学风气的呆滞显然和教师的社会地位有关。传道授业的教师不仅引导着社会的思想文化, 而且也引导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 其地位自然高于常人。到了信息时代, 这种教师垄断知识的局面被科学技术的发展所打破,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播者。高校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刚刚成人的青年, 他们通过各种媒体获得大量信息, 权利、个性、自由、平等等观念促使他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如果教师不能顺应这种变化, 还保持以前的教学作风, 就不可能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提高教学质量将会成为空谈。

2.2 学生方面

学生是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的积极性等都影响教学质量。一般而言, 基础知识水平高的学生相对应的教学质量高。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当, 能够运用创新思维, 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假使我们的教师不仅拥有很高的修养, 而且又有过硬的专业水平, 但是学生们都不好好学习, 那么对提高教学质量也无济于事。高等教育环境下的学生与普通教育环境下的学生相比, 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前者应该具有特别强的自学能力和钻研能力, 对于学习应该有更强大的主动性。

2.3 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教学条件可分为软件方面的和硬件方面的。软件方面的比如学习风气、学校的治学精神等;硬件方面的如教学设施、图书资料、实验场地和仪器设备等。教学环境中软环境对教师的工作风格和态度、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态度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优良的教学软环境, 将会对教学活动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特别是对学生的个人追求、学习态度等方面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硬环境为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物质条件和保障, “在教育物资低于基准线的情况下, 教育的物质要素就成为教学活动的决定因素”[8], 因此, 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提供符合实际需要的教学物资和设施对提高教学的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2.4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行政人员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运用一定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一系列特有的管理行为, 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教学工作, 以求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9]教学管理包括教学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两个方面, 对学校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起着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激励作用。加强教学管理, 注重管理育人, 向管理要质量, 是教学管理工作常抓不懈的方向。新型的管理机制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中心, 以合理的激励机制为手段, 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最大效益为最终目标。

3 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3.1 教师方面

教师应该提高自身修养、专业水平, 规范自身学术研究, 还要处理好师生关系。高等教育领域的“泰斗”潘懋元先生在这个方面做出了典范。新生入学第一课, 听到潘懋元的第一句话就是韩愈《师说》中的:“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他以此主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鼓励学生在学术问题上展开争论[5]。

3.2 学生方面

温家宝总理在与北航学生座谈时说:“我相信你们只要好好学习, 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10]可见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只有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好好学习”,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高校学生应该刻苦踏实, 勤奋进取, 独立思考和钻研, 努力培养综合学习和研究能力, 进一步掌握学习规律, 提高学习质量。高校学生应该学会充分利用校园学习资源与设施, 拓宽知识, 提高素质。高校学生应该增强学习动力, 自觉独立的学习意识和精神。高校学生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及公益服务活动, 用理论指导实践, 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总之, 学生只有认真学, 教学质量才能够提高, 社会对高等人才的各种需求才能得到满足。

3.3 学校方面

3.3.1 制定科学的教学质量目标

不同的高等院校由于地域环境及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才需求以及学校内部的学科专业设置、师资队伍、生源质量、校园风气、办学历史等诸多内外因素有较大差别, 因而其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不同, 教学质量保障要达成的具体目标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要考虑: (1) 培养层次, 分纵向和横向; (2) 培养规格, 知识、素质和能力的结构关系; (3) 人才质量标准, 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还需制定人才培养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各教学环节 (如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考试等) 质量标准或规范来指导教学活动。

3.3.2 调动全员积极性

教学工作需要学校每一位师生员工的积极参与, 人人都有提高教学质量的义务和责任。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群体性工作, 而不是某一个机构或者某几个人能做好的。所以, 学校里的每一位教师、学生、行政管理者、工勤人员都要将各自工作与促进和提高教学质量联系起来, 形成全员质量保障共同体, 树立“人人参与质量建设”意识, 求得相互理解、支持和协调,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3.3.3 加强校风建设

校风是学校的风气。由知、情、意、行等多种因素构成。包括领导作风、教风和学风。对学生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起着消极或积极的作用, 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良好的校风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和生活有促进作用。培养良好的校风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学风、教风和领导作风;培养师生对学校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形成正确的舆论;美化校园环境, 陶冶学生情操;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优化育人环境。

3.3.4 完善规章制度

科学、规范、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比如, 针对教师学术腐败问题应该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学术。教师的应聘制度和激励制度, 从制度上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担负着搜集和反馈教学信息、监督和保证教学质量、评价和改进教学工作等职能。一所高校只有不断完善和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才能及时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质量等教学信息, 教学工作才能经常处于被监督和评价, 才能不断发现问题, 总结经验, 改进教学。

3.3.5 改善办学条件

良好的办学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保证。教学条件和环境是学校办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物质保障, 是否处理好资源占有与利用的关系, 是学校总体管理是否得当的重要标志。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尝试新的教学手段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 一是广大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与维护教师的积极性和热情;二是良好的服务环境和必要的物质支撑保障, 包括教室、运动场、实验室及其各种教学设备和教学经费的投人等, 也包括诸如后勤、图书、电教等全校的教学服务支持系统。

4 结语

通过对教学质量涵义的分析, 我们认为, 要提高教学质量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 它需要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学校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 所以相应的学校应该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我们相信在改善办学条件和调动教师及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 高校的教学质量就会进步。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 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的水平, 国家制定并实施了“985工程”、“211工程”和“质量工程”。关于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许多学者的关注。笔者通过剖析教学质量的涵义, 分析影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教师、学生、教学条件和教学管理。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师,学生,学校

参考文献

[1] 教学质量监控课题组.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 (4) :2.

[2] 中国网.教育部长周济谈“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EB/OL].http://www.china.com.cn/chinese/EDU-C/310680.htm.

[3] 教育管理辞典[M].海南:海南出版社, 1999:1 1.

[4] 教育管理辞典[M].海南:海南出版社, 1999:3 1 9.

[5] 马跃华, 潘懋元.高等教育学的拓荒者[N].光明日报, 2007-10-26 (12) .

[6] 新华网.复旦大学自揭家丑严打学术违规3名教授遭点名[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7-12/24/con-tent-7300652.htm.

[7] 钟一苇.学术研究不是生意买卖[N].光明日报, 2009-01-07.

[8] 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21.

[9]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56.

理性思考的重要性范文第6篇

一、高校翻译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其中翻译可以直接反映学生汉语和英语的熟练运用情况。通过大量的实践结果表明, 如果学生们学好翻译能够更加了解学习外语的方法。而且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当前大学生的英语四六级以及期末考试中翻译的比重越老越大, 由此可见, 翻译是极其重要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 由于英语课时安排较少, 教师主要围绕听说读写来教学, 在课堂上很少涉及到翻译环节, 与学生的互动答疑时间较少, 但是学生普遍的英语基础薄弱。除此之外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几乎找不到基本的翻译技巧和方法方面的介绍。这些因素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质量提高, 必须实行改革。经过试点和实践证明, 翻转课堂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不收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要有网络平台和稳定的网络, 学生就能够自主的选择学习时间的学习地点, 另外对于教师的授课, 学生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接受程度进行选择性学习和重复性学习, 甚至可以点播其他院校优秀老师的视频教学。第二, 全新的教学理念。翻转课堂有机结合了教学目标以及学生们的学习能力, 安排不同的教学微视频, 由学生在课堂上对相关内容进行反思后提出自己的疑惑点, 这样一来教师就能够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 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级教学, 更加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第三, 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将传统的课堂:将手放到课外进行, 学生语言技能的训练主要在课堂内完成, 课堂内通过师生讨论、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 教师则是从原来传授知识的角色转变为答疑解惑的导师, 这种“以教导学”转变为“以学定教”的模式能够让学生快速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二、翻转课堂教学在高校翻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就目前而言, 想要在高校翻译教学中更多的实现翻转课堂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翻译教学设计

首先需要做到的是教师设定的教学视频自学的教学内容一定要让学生感性趣, 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要注意学习内容的关联性。大家都知道的是, 当前高校英语包括语法、词汇等英语语言知识, 还包括听说读写等英语技能等方面, 教学内容杂乱无章, 相互之间联系不紧凑, 因此, 为了提高学习者的充分兴趣, 教师在设计翻转课堂教学内容过程中务必最大限度的将这些杂乱的英语知识联系起来, 设置尽可能多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语句, 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生活真实情境的英语对话来创建教学内容。其次是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在国外教学中的教学视频都是不会超过10分钟的, 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老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该认真思考讲解哪些内容, 如何合理的整合到一起, 将所要讲解的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归纳到一处制作成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各个模块, 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并且更加方便的进行学习,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合理制作教学微视频

就目前来说, 教学微视频的制作大多使用的是PPT课件, 教师主要是通过在家或者办公室这些相对安静的场所自主录制。教师可以在视频制作中使用网络英语资源 (包括校本资源库或者别校教学资源) , 同时还可以插入相关图片或者动画等趣味元素, 这样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除此之外, 在预习指引中设计以及相关问题以及少量的习题来让学生们检测自身的掌握情况。通常的说, 视频录制的时间最好控制在十五分钟之内。需要提醒的是, 教师所设置的问题一定要结合所教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特点, 如果学生课前观看过微视频, 可以为英语课堂节省出比较充足的时间, 然后通过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 老师帮助学生解惑。

3、互动教学

在过去灌输式教学和填鸭式教学模式中, 讲解基础知识需要花费较多时间, 师生以及学生之间互动非常少。翻转课堂教学能够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学生在微视频学习中具有更多的主动性, 从而获取更好的信息, 所遗留的问题在课堂上也能够得到教师的及时反馈, 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客观的学习英语, 与此同时教师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真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 各大高校实行翻转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高校翻译教学也不例外。事实证明, 实行翻转课堂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让学生们真正意义上体现了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是我国施行翻转课堂的时间并不长, 尚且处于初级阶段, 效果还不是十分明显, 因此我们还需要不断努力的进行探索, 从而让翻转课堂教学更好的为未来的教学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 各大高校在翻译教学中也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实行翻转课堂教学, 从而将学生学习知识前置, 课堂进行知识点内化的教学模式。鉴于此, 本文将会首先阐述当前高校翻译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的现状, 然后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相关提升翻转课堂教学效率的建议, 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翻译教学,翻转课堂,高校,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贺莹莹.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动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生理与生物化学分会.第四届 (2016) 全国运动生理与生物化学学术会议——运动·体质·健康论文摘要汇编[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生理与生物化学分会:, 2016:2.

[2] 汪婧, 黄全灿.高校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翻转课堂”的实证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 2016, (01) :151-155.

[3] 许梅, 滕爱杰.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 (上中旬) , 2016, (01) :120.

上一篇:辞职书范文下一篇:产品销售情况调研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