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魅力范文

2023-09-19

人格魅力范文第1篇

张煜栋

(南京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1167)

摘要:作为面向未来的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高校学生干部除了掌握重要的管理理论及方法以外,提升自身的个人魅力也是增强其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以及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学生干部;权力性影响力;角色;人格魅力

根据现代管理科学理论,作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管理组织的过程中,一要依靠职位赋予的权利性因素实施“硬化”管理;二要依靠其个人所具备的人格、禀性、知识、才能等非权利性因素实施“软化”管理。后者所依赖的是领导者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在长期的领导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吸引力、号召力等总和。

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影响力,一种使人潜移默化地接受对方影响的心理因素,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与影响领导人际关系的其他因素相比,它具有非强制性、无形性、渗透性等特征。这种影响力虽然没有建立在领导者的权力和综合能力的基础之上,但由于它是对方在心理认同的基础上产生的对领导者的崇敬、钦佩和信赖,因而这种影响力是其他因素无法比拟的。人格魅力一旦形成和塑造起来,在领导者实践中会产生多方面的积极效应。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感觉到新时代正向我们走来。在新的时代里,社会发展不再只是需要仅仅掌握单一技能的高精尖人才,更需要基础雄厚、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具备人格魅力的高精尖全复合型人才。我们高校在强化专业知识素质教育的同时,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完善教育方法,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人格魅力的养成。

(二)高校学生干部在养成人格魅力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学生干部对人格魅力缺乏科学统一的认识。高校无法对学生干部必须具备的人格魅力进行统一的规定,同学们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培养个人人格魅力,从而导致学生干部某些人格魅力的缺失。

2.高校学生干部了解学习人格魅力的养成的途径有限。调研显示,高校学生干部学习了解人格魅力的养成的途径主要是网络、书籍及一些老师的指导,高校普遍没有建立健全的学生干部人格魅力养成的体系。

(三)课题名称的确定及其意义

为了积极响应信息时代以及社会分丁越来越精细对管理团队的要求。及和平与发展时期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新问题对新思路、新策略的呼唤,未来的管理团队——高校学生干部在校就应该注重个人人格魅力的养成。作为这样一个主题的实践研究,对于系统总结和推广“高校学生干部养成个人人格魅力方法途径”的理论及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及塑造

学生干部既是具有学生身份的特殊教育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又是具有教育者、管理者和领导者身份的特殊学生。这两种角色定位不可分割,相互联系。学生干部首先是学生,然后才是教育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学生身份不可改变。学生干部是兼职的,具有志愿性质和锻炼性质,承担辅助功能;而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以工作为职业.主要靠的是权力型影响力,发挥主要作用。

学生干部又不是一般的学生身份.他们是通过一定的民主选举程序产生的。要具有相应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在决策、组织、管理、协调沟通、表达和创新等方面.他们要比普通同学具有更强的能力。有单独的一套比较完整的选拔、培养、监督和考核制度。为了适应学生干部这一角色。学生干部应该加强自己的角色塑造:

(一)加强角色学习。不同的社会角色,有着不同的角色学习的时间与过程。角色学习就是指学生干部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角色认知的水平,缩短现实角色与理想角色的差距。

(二)提高角色适应能力。学生干部在正确领悟学生于部角色规范的基础上.在实际中表现出与之相适应的行为就是学生干部的角色适应。学生干部与其交往对象的角色互动,是学生干部角色适应的基本形式。在角色互动的过程当中,学生干部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达成与交往对象的共识。学生干部还要根据交往对象的特点。在自身表现

出的多种角色中选择最适合对方的角色,以符合交往对象的要求。

(三)克服角色转移障碍。角色转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生干部的工作环境和对象经常发生改变.应当根据情境的变化,相应地转变行为模式和工作方法: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职位的变化,学生干部会不断遇到旧的角色的丢失和新的角色的获得,其行为也应当随之转变。克服角色转移障碍.学生干部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提高抗挫折能力和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四)平衡各种社会期待。对于学生干部的角色,社会各界人士有着不同的期望和要求。面对不同的呼声,学生干部如何寻求最佳角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平衡各种不同的社会期待,明确合理的角色期待.要很好地把握各种期待的一致性、相对性和复杂性。

三、学生干部群体特征分析

新时期的新情况使学生干部队伍出现了新的间题。做好新形式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是客观分析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群体特征。

特征1: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让学生干部价值取向多元化。从担任学生干部的出发点来说,有的学生干部以服务学校、服务同学为目的,不想荒废大学生活,希望能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有的学生干部希望通过岗位的锻炼,培养自身的能力。为未来能够适应社会竞争而打基础;有的学生干部以发挥专长,满足表现欲望为出发点,渴望在高校中充分表现自身才能;也有的学生干部是看到能够获得各种利益。如获得荣誉、人党、在就业时有更多的机会等。必须重视不同动机的学生表现,及时纠正他们个人本位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思想。

特征2:学习与工作的关系考验着学生干部的能力。学生干部既是学生又是教育者、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双重身份使得他们要在学习和工作两方面平衡发展。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成绩是评价学生干部的重要指标,成绩不好会影响学生干部的威信和号召力,也会影响他们的发展前途。可繁重的社会工作使得学生干部又不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到学习中去,两方面难以取得平衡。据调查,如何处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已经成为学生干部普遍感受到的最大的压力,必须时刻提醒并帮助学生干部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使两个方面协调平衡发展。

特征3:角色的转移对学生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干部既要代表学生的权益,为同学服务,又要对学校负责,行使一定的管理职能,这就要求学生干部必须正确处理

与学校和学生的关系,既要尊重领导、老师,完成他们所交给的任务,又要注意及时反映同学的正当合理建议,维护同学们的利益,做到上情下转,下情上达。但这方面往往不易兼顾。

特征4:做好各个层面的沟通是建立学生干部威信的基础。由于有工作中的相互交流、协作、激励和情感沟通。学生干部之间往往能够形成良好的友谊和社交关系,但学生干部小群体生活在学生大群体当中,部分学生干部的社会交往往往局限在本学生组织内部,而疏于与普通同学甚至本班同学的交流,无形之中把自己与普通同学对立起来,客观上在同学心目中形成了“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印象。必须引导学生干部自觉参加班级、学院的活动,使其具有坚定的群众基础。

特征5:提升学生组织影响力有助于学生干部更好的发挥作用。因为学生干部主要靠非权力型影响力开展工作,在教育、管理和领导过程中承担辅助功能,所以学生干部的“权力”较小。甚至有些学生干部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仅存在于学生组织内部,而学生干部在学校工作中,特别是学生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其地位较低形成了反差。必须重视学生组织建设,帮助学生组织提高影响力和公信力,才能让学生干部更好的发挥作用。

特征6:学生组织凝聚力决定学生干部的执行力。高凝聚力的学生组织内部矛盾少,成员之问的协作、配合程度高,成员对集体的忠诚度高,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效果。一般情况是学生组织规模较大时内部产生小集团的可能性相应也增大,必须正确引导,帮助学生组织健康发展。

四、学生干部领导魅力的培养

学生干部由于其职位所赋予的权利性管理因素在其实际管理过程中所占比例较小,所以对其管理效果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其非权利性管理因素。由此看来作为一群特殊的管理群体,培养卓越的人格魅力至为关键。学生干部的领导魅力如何培养?笔者试从以下四个不同的角度论述如何培养学生干部的领导魅力:

(一)以德立魅

“德”是指个人的道德、品行、作风,特别是政治品格和道德品格。“做事之前先学会做人”,实践证明,能否得到同学的拥戴,大家首先衡量其“德”行,它是建立领导魅力的基础。我们所讲的德,首先是政治思想品质。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度的政治觉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宗旨,这是最基本的“德”。其次是思想工作作风,学生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言行一致。再次,讲究诚信。作为领导者,不食言、不说空话和大话。另一方面,领导者对团队成员和被领导者给予充分的信任,就会使整个群体保持和谐的、进取的精神状态,产生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充分信任被领导者,使他们深藏的智慧得以超常发挥,潜在的能力变为现实。

(二)以“才”增魅

未来的领导者是高品味的文化人,对于现代领导、特别是对于全球化时代的领导而言,领导者必须是一个合格的文化人,具有优良的文化素质,能够站在文化发展的前沿,代表着先进的文化,引领着文化的潮流以及与此相关的各项发展。作为学生干部就是要立足眼前,着眼未来,建立一个既掌握某一学科或领域的专业知识,并纵深拓展其深度,又熟悉与科学的领导活动相关的门类,即横向延伸其广度,并谨慎处理好继承与创新、博与专的关系。只有知识结构合理了,领导者的学识才有较大提高。同时也要敢于创新。当前,我国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改革的规模、范围、深度和难度,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各方面深层次的利益、矛盾再现,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和困难,这要求领导者有开拓进取、知难而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学生干部应该懂得创新是一项很重要的领导艺术。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因时因地因人采取一些超乎寻常的、不因循旧例的行为,才能使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从而增强其领导魅力,并大大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

(三)以“情”升魅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成功的领导者,80%的因素来自情感方面,只有20%的因索来自智力方面的影响.领导魅力的树立就更离不开情感的力量。现代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人期望得到别人,尤其是领导的理解、尊重和信任。领导实践活动也表明,凡是谦虚谨慎,联系群众、作风民主、待人热情、和蔼可亲的领导者,一般都有较高的入格魅力。相反,如果缺乏入情味,对周围的入冷冷冰冰,以“干部”自居,好摆架子,爱耍威风的领导者,则很难得到同学的信任和爱戴,日久天长势必脱离群众,定向自我孤立。因此,领导者要具有人情味,这是一种品质、涵养,一种境界。

(四)以“外”壮魅

领导者的仪表包括服饰、举止和精神面貌等几个方面。一个有魅力的领导者,必定是一个注重仪表魅力、懂得展示自己良好形象、赢得同学信任和支持的领导者。领导者

在工作中能够做到服饰得体、举止文雅、精神饱满,能激发大家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使他们产生对领导的敬爱、信任、亲近的心理倾向,有助于工作的组织进行,促进同学更积极、更有效地参与工作。人的外部形象同时也是内心世界的反映。个人修养不好,内心世界一片肮脏,是难以装扮成谦谦君子的。因此,学生干部一定要认清良好的仪表在领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自我修炼,培养高雅的谈吐与优雅的举止,焕发饱满的精神风貌。通过能动的自我调节和互补,来建立稳定的、与个人气质和工作相适应的良好仪表,以此赢得同学的真正信任和支持,增强向心力、感召力、凝聚力和吸引力,形成一种团体的力量,为带领同学做好各项工作打下基础。这既是学生干部基本素质的客观反映,又是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马克思主义者的必然要求。

五、课题研究得出的重要结论

(一)构建高校学生干部人格魅力养成体系是必要的。

人生没有目标犹如船只没有导向,终将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我们可以看到高校学生干部对人格魅力养成方面的知识渐渐有了提高。为什么呢?因为学校在大力倡导督建和谐校园,而构建和谐校同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构建高校学生干部人格魅力的体系,逐步提高高校学生干部的人格魅力,为构建和谐校园打下坚实的基石。

(二)推进高校学生干部人格魅力养成策略迫在眉睫。

高校学生都知道,一个国家的昌盛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同样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是不足以撼动高校校园的,但如果大多数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人格魅力,共同营造和谐气氛,那么构建和谐校同的愿望将很快实现。更为关注的是,有部分高校学生对学生干部所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并不十分满意,这将严重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的形成以及和谐校园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徐凤琴.论领导魅力及其培植[J].高区管理.

[2]李爱芳,领导魅力浅析[J].南方论刊,2006,(11).

人格魅力范文第2篇

我认为,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堪为人师的高尚品德——这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根本。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是以培养人为终极目标的,因此在担当培养人的任务之前,教师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教师一直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他是学生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特征的过程中,教师言行举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示范性,其不仅指导着学生掌握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更充当着示范者的角色,其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活生生的榜样。这种感染力和示范性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都不可替代的,也无法达到的,教师职业的这一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学生从教师那里学习到的,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课本知识,而是教师言谈举止所表现的操行和道德。古人即有三不朽之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德在一个人的人格构成中占首要位置。对学生来说,有德无才的教师固然留有遗憾,但有才无德的教师却是有害无益、断然不可取的。因而我认为,具有堪为人师的高尚品德,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根本。

那么,一个教师具有怎样的品德才能算是堪为人师呢?

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什么是人生观?一般来说,人生观是一个人对生活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的总的看法,是人为什么活着、人怎样生活才最值得的一种根本的认识和观点,它是一个人的理想信仰。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一定要树立起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多作贡献的人生观,一定要把祖国繁荣、人民富裕、社会进步作为自己人生的终极追求,一定要把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根本态度。只有具备了这样正确的人生观,才不会为个人得失而斤斤计较,不会陷入“自我中心”而难以自拔;才能够为了崇高的理想,以顽强的意志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不被矛盾所困扰,不向挫折屈服,不为冲突而忧虑;才能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积极努力做出成绩,奉献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大众共享幸福之乐。教师只有具备了这样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堪为人师。

其次要有忠诚事业的责任感。我们每一个人从诞生那天起,就生活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和他人、集体、社会之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责任关系。因此,在生活中当我们做出某种满足自己需要和愿望的个人决定并且付诸行为的时候,都应该考虑对个人、对他人、对集体、对国家、对社会甚至对整个人类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这种高度的责任感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品德,是我们学会做人的基点。作为教师,必须要有高度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责任感,热爱教育,献身教育。教师只有具有了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才能真正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

其三,要有正直诚实的做人态度。要做事,先做人,这说明了做人态度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师这一职业虽很清贫,但我认为教师的做人却应正真诚实,刚正不阿。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定要挺直腰板、坚持原则、爱憎分明,要经得起金钱美色、灯红酒绿的诱惑,同时要淡泊功名利禄保持平常心,这样才能教书育人。

其四,要有任劳任怨、勤勤恳恳、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这是社会对每一个人的提出的要求。教师这一职业既崇高又很平凡,它需要教师有甘为人梯的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地战斗在工作岗位上,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这一著名的诗句是对教师工作最形象的写照和最深沉的要求。

教师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强烈的责任感,正真诚实的做人态度,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我认为这样的品德就可以堪为人师。

二、具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这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前提。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情感交织在人们的思维中成为一种刺激,往往对人的认识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一个要让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师,必须要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如慈母般地用真挚丰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一个教师是否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主要是看他是否真正地去关心爱护学生。具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是教师具有人格魅力的前提。

这要求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切忌当众让他们难堪、丢脸,尤其是女同学,她们更是将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和关心作为好教师的重要条件之一。

其次,教师要真情付出,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学生,重视与学生在同一水平线上的情感交流。作为老师要善于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调节情绪,使之心理上获得平衡。当学生的学习不尽如意时,要帮助找出原因,肯定成绩,多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予以表扬,指明方向,使学生振作起学习的精神。当学生的生活遇到困难时,要尽可能给予帮助,困难时拉一把会使人感激不尽。当学生的情绪低落时,教师应从分析心理入手,耐心地帮助学生解开思想疙瘩,从烦闷中解脱出来,使之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再次,教师要公平公正,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学生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能力,切实帮助他们。

最后,教师要有宽容的胸怀,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要有和风细雨的心态,给予包容,用慈母般的、发自内心的爱批评指教。

三、具有高超精湛的教学艺术——这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关键。 传授知识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教师是通过教学来实施教育职能,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的过程就是教师通过“教”的高超艺术把自己所具有的各种品德、知识、技能等信息以最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再通过学生的参与、吸收、内化,最后形成学生自身素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的技巧甚为重要,它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教师本身内在素质再高,如果没有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较好的方式传授,也收不到应有的效果,结果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因此,是否具有高超精湛的教学艺术,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关键。要让自己的课堂充满艺术:

首先,教师必须较好的掌握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方面的知识,合理、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做到因材施教、深入浅出。如果能做到“忽然间我能顺利念完我的课本,我竟然没有察觉是因为她的指导”,就是达到了教学的最高境界。

其次,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做到确切明白、简洁通俗、风趣幽默、形象优美。确切明白是指语言要符合科学性、有逻辑性。简洁通俗是指语言必须干净利索,尽可能地接近生活,使概念形象化,具体化。风趣幽默是指教学语言的表达应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智力的开发,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形象优美是指教学语言的直观性和启发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联想,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最后,教师应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审美教育和人格教育。高超精湛的教学绝对不是仅仅只给学生传授课本知识,而是既教书又育人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把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和人格教育融会渗透其中。

课堂教学既教书又育人,而且是通过艺术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充满激情的课堂中,轻轻松松地就学到了科学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这就是高超精湛的教学艺术。

第四、具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这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保证。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新思想、新观念、新产品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才能让自己紧跟时代的步伐。

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力培养创新意识。二十一世纪需要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的创新,教育创新的根本在于教师的创新精神。要贯彻好创新精神,一方面要求教师自己不要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只懂得对权威的崇拜,对习惯的妥协,而不懂得注意接受新事物。教师要勇于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创造性地去发现问题、探索未知,不断地开拓进取。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把从以传授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开发学生实践能力的新型教育,即要让学生在学到知识基础上,铸就创新素质。事实证明,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更好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要让自己具有创新精神,教师要不断学习,重视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人类知识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教材体系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在不断丰富,而且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日益现代化,学生课外的知识面正在不断拓宽,信息量急剧增加,求知欲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与学生的知识关系量已无法体现“一桶水”与“一杯水”。所以教师再也不能靠吃老本,不能满足已有的学识水平和知识视野,而应该要加倍努力,在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为自己“充电”,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信息,注意把教育科研的理论成果和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尤其是要掌握与使用新出现的现代教育技术,以此来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

一个教师要想一辈子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必须是一个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的人,必须是一个不断学习、勤奋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勇于进取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在他们的身上应具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精益求精的优良品质。只有对知识永不满足的教师,才能成为学生学习、追赶的榜样;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创新精神,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具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是教师具有人格魅力的保证。

堪为人师的高尚品德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可以赢得学生的信任,高超精湛的教学艺术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健全完美的人格,会像细细的春雨一般,潜移默化地深深地洋溢在学生的心田,直到一生,直到永远。教师的人格就像一面镜子,让人性的阳光照进校园,照亮学生一生的前程吧!

人格魅力范文第3篇

教师培训材料之二

加强师德修养 提升人格魅力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作为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的师德,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和稳步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奠基作用,师德水平的高低将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努力培养小康社会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领导者和美好未来的创造者的根本保证。

近几年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培养、培训工作,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大幅度上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有所提高,基本能够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但在社会转型期,特别是当今社会重经济、重效益、追求物质生活,提倡超前消费的潮流中,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师德意识也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加之中小学管理者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没能给予足够的认识,师德教育工作缺乏实效性;师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具体表现在:

1.缺乏事业心——“人在曹营心在汉”。

有资料表明,不少师范院校在校生选择师范专业是迫于无奈,毕业后不愿从教的比例较高,即使从教也只是作为过渡一下;不少青年教师只是把教育当成一种职业,应付应付,并没有把教育当成事业来执着地追求,更没有把教育当成一门艺术以致于全身心的投入。少数教师受到追名逐利、拈轻怕重的市井心理的干扰,缺乏高度的职业自觉性和工作主动精神,急功近利;不安心于自己的职业,平时工作三心二意,敷衍塞责。在改革开放初期,不少教师弃教“下海”经商;当前,随着日益深化的改革和人才流动逐步市场化,不少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涌向城市中小学,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涌向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这些情况已对部分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2.缺乏进取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现实中,少数青年教师由于工作的动机不很明确,有的是为了生活的无奈而从教,有的是为了有个工作、有事可做而从教,工作中不注重刻苦学习、钻研业务;还有少数老教

第 1 页 共 5 页 会宁县翟所中心小学2014—2015学第一学期

师只注重凭借自己的经验教学,不关心、研究未来,不注重知识的更新,忽视对新的教学理念和终身学习思想的接纳,加之中小学管理者忽视师德教育,使一些教师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工作起来缺乏干劲和积极性。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学生心目中的教师,不是空谈家,不是不学无术的庸才,而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专门家”对这句话有些人更是缺乏深刻的理解。

3.缺乏热情与爱心——对待后进生冷漠无情

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教师能做到关心热爱每个学生,但也有不少教师存在着“喜优厌差”的不良心理。关爱甚至偏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忽视对学业困难学生的关爱;关爱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忽视对家庭条件差的学生的关爱。对学业困难学生和行为不良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缺乏耐心,有时甚至讽刺、挖苦这些学生,使用“脸皮比墙还厚,朽木不可雕”等语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造成师生情绪的对立;极少数教师甚至还采取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方法,不仅对学生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而且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4.物欲熏心——经不起金钱诱惑。

近年来,少数教师在社会分配多元化的影响下,心理失衡,模糊了“为什么而教”的认识。常常指派学生或学生家长为自己办私事,收受学生的礼物、资财,接受学生家长的请吃、休闲娱乐等,更有少数教师大搞“有偿家教”,其实,家教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手段,任课教师重点帮助个别学业不良的学生“跟上趟”以及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点拨点拨,做到“提优补差”,这本是每个任课教师份内的事,是教师敬业、勤业、奉献意识的体现,也是培养一代新人的义不容辞的天职;但少数任课教师往往是半号召半强迫地让自己所教的学生接受“有偿家教”。《人民日报》曾收到一封读者来信,题目是——老师“拜金”,学生“受伤”。信中写到: 编辑同志:

我有位朋友的儿子在上小学三年级,原本坐在第三排。一天放学后,老师让他跟家长说一说到老师家补课的事。朋友觉得儿子学习成绩还可以,而且妈妈也是老师,没必要额外再到老师家补课。于是,就让儿子回绝了老师要孩子补课的要求。

没几天,那位老师就把孩子的座位换到了最后一排。放学后,孩子哭着跑回了家。

第 2 页 共 5 页 会宁县翟所中心小学2014—2015学第一学期

当天晚上,朋友买了点东西,去了趟老师家并决定让儿子去补课。

第二天,孩子又重新回到了原来的座位。

这位老师竞然以这样的心态对待工作,对待孩子,其影响之恶劣,可以想见。我们的孩子、我们的下一代,如果总是处于这样的“言传身教”之下,那在他们的心灵上又该留下什么样的阴影? 来信是江西省南丰县付坊中学黄行福写的。信中所提到的这位老师的做法确实使家教变了味。是典型的以教谋私的行为。这些情况不仅损害了教师的形象,腐蚀了教师队伍,而且还会助长社会的不良风气,更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公民素养。

5.形象扭曲——师表意识淡薄。

有的教师受社会不良风气和少数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造成教师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使教师之间关系紧张,师表意识淡薄,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动不动就在学生面前对社会不良现象和学校内的某些不认同的做法发“牢骚”,或以贬低、轻视其他学科的作用和其他学科老师的威信来抬高自己,以己之长攻人之短,互相拆台,存在着严重的“同行是冤家”的旧职业观念和“文人相轻”的不良习气,忽视了“以身立教”的作用。

总之,师德滑坡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师德滑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极其复杂的,但与中小学管理者忽视师德教育工作,师德教育缺乏实效性是分不开的。师德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师德修养,提升人格魅力,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具体说来,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热爱学生、培养英才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陶行知把“爱满天下”、“乐育英才”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告诫教师要“爱生如子”。他深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培养“英才”的源泉和动力。爱,是人的一种伟大感情。师爱是一种无私而伟大的爱。师爱,不单纯是一种感情,同时也是一种活动。师爱是教师力量的源泉,强烈的爱生之情会使教师倾心于教学工作,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师爱是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润滑剂,对后进生转化起到了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发出自己的调子。因此,要想让那颗心与我的话相呼应,就

第 3 页 共 5 页 会宁县翟所中心小学2014—2015学第一学期

得使我自己能和上这根弦的调门。”“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说不上教育。”师爱是以教师的博爱之心,换取学生的爱心,用真诚的爱打开学生的心扉,形成师生间爱的双向交流。 2.全身心投入、献身教育 ’

全身心投入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献身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要有献身教育的品德,这是“教育的命脉”,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前提。其次,教师要以“爱满天下”的情怀去倾心培育“真人”,教师把自己的知识、才华、青春和生命献给教育事业。为此,人们才由衷的敬佩教师,称颂他们像园丁、像铺路石,为人民奉献坦途。可以说教师劳动的本质特征在于奉献,教道德的精髓也在于奉献。 3.公正严明、平等待人

师生的关系,应是一种平等、和谐、相互信赖的关系。营造这种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的关键,主要在于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公正严明,平等待人。对学生而言,教师既是他们的老师又是他们的朋友,课内是严师,课外是挚友。学生有了过错,教师要做到实事求是、公正无私、赏罚分明、一视同仁。即使对学生批评是严厉的,学生也会认为是真诚的,受到学生的衷心爱戴。 4.和蔼可亲、微笑教学

教师是课堂教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用自身的良好威望影响学生,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教师和蔼可亲,具有情绪的感染力,可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共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把微笑引入课堂,微笑是一种美,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反之,就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厌恶老师。

人们常说,教师的每一句话往往会影响学生一生。如达?芬奇小时候对画鸡蛋不感兴趣,他的老师富有哲理的教诲,深深地打动了他。此后他刻苦学画,成为世界著名的画家。教师和蔼亲切的语言给学生以极大的鼓舞,也是培养成功的纽带。 5.终身学习、适应时代

教师只有通过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不断发展的时代,才能使自己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计算机使用、教育理论素养、教师职业技能以及身心素质等方面适应时代的要求。

第 4 页 共 5 页 会宁县翟所中心小学2014—2015学第一学期

6.更新观念、提高能力

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进行素质教育首要的、最难的是观念的转变。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育思想中的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教师观和学生观。从原来的专才教育转变为通才教育,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进行素质教育,变知识再现型学生为知识发现型学生,转变那些不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陈旧思想和观念,培养创新人才。

7.诲人不倦、高尚品格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身作用是内因,教师的作用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做到诲人不倦,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真挚的爱,使学生接近教师,愿意主动听从教师教导。因此教师正确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在于治学严谨、诲人不倦、积极进取、充满爱心。

8.善于观察、随机应变 ’

现代教育必然受到人的身心素质这一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教学过程必须依据对人本身认识的发展,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善于观察课堂上学生的不同反应,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方法,积极的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愉快积极的态度和体验,这就要教师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睛是心灵之窗。教师在课堂上发现个别学生交头接耳妨碍了课堂秩序,这时教师只要把目光投向他们,学生就会从无声的语言中,明白教师的意思,集中精力,聚精会神的听讲,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综上所述,加强师德修养,提升人格魅力是教师道德成长的必由之路。我们要紧紧抓住教育教学实践这一师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使师德规范要求真正内化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使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职业道德认识、陶冶职业道德情感、锻炼职业道德意志、确立职业道德信念、养成崇高的职业道德习惯。

人格魅力范文第4篇

我认为,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堪为人师的高尚品德——这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根本。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是以培养人为终极目标的,因此在担当培养人的任务之前,教师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教师一直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他是学生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特征的过程中,教师言行举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示范性,其不仅指导着学生掌握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更充当着示范者的角色,其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活生生的榜样。这种感染力和示范性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都不可替代的,也无法达到的,教师职业的这一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学生从教师那里学习到的,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课本知识,而是教师言谈举止所表现的操行和道德。古人即有三不朽之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德在一个人的人格构成中占首要位置。对学生来说,有德无才的教师固然留有遗憾,但有才无德的教师却是有害无益、断然不可取的。因而我认为,具有堪为人师的高尚品德,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根本。

那么,一个教师具有怎样的品德才能算是堪为人师呢?

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什么是人生观?一般来说,人生观是一个人对生活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的总的看法,是人为什么活着、人怎样生活才最值得的一种根本的认识和观点,它是一个人的理想信仰。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一定要树立起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多作贡献的人生观,一定要把祖国繁荣、人民富裕、社会进步作为自己人生的终极追求,一定要把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根本态度。只有具备了这样正确的人生观,才不会为个人得失而斤斤计较,不会陷入“自我中心”而难以自拔;才能够为了崇高的理想,以顽强的意志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不被矛盾所困扰,不向挫折屈服,不为冲突而忧虑;才能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积极努力做出成绩,奉献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大众共享幸福之乐。教师只有具备了这样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堪为人师。

其次要有忠诚事业的责任感。我们每一个人从诞生那天起,就生活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和他人、集体、社会之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责任关系。因此,在生活中当我们做出某种满足自己需要和愿望的个人决定并且付诸行为的时候,都应该考虑对个人、对他人、对集体、对国家、对社会甚至对整个人类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这种高度的责任感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品德,是我们学会做人的基点。作为教师,必须要有高度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责任感,热爱教育,献身教育。教师只有具有了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才能真正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

其三,要有正直诚实的做人态度。要做事,先做人,这说明了做人态度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师这一职业虽很清贫,但我认为教师的做人却应正真诚实,刚正不阿。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定要挺直腰板、坚持原则、爱憎分明,要经得起金钱美色、灯红酒绿的诱惑,同时要淡泊功名利禄保持平常心,这样才能教书育人。

其四,要有任劳任怨、勤勤恳恳、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这是社会对每一个人的提出的要求。教师这一职业既崇高又很平凡,它需要教师有甘为人梯的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地战斗在工作岗位上,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这一著名的诗句是对教师工作最形象的写照和最深沉的要求。

教师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强烈的责任感,正真诚实的做人态度,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我认为这样的品德就可以堪为人师。

二、具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这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前提。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情感交织在人们的思维中成为一种刺激,往往对人的认识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一个要让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师,必须要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如慈母般地用真挚丰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一个教师是否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主要是看他是否真正地去关心爱护学生。具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是教师具有人格魅力的前提。

这要求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切忌当众让他们难堪、丢脸,尤其是女同学,她们更是将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和关心作为好教师的重要条件之一。

其次,教师要真情付出,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学生,重视与学生在同一水平线上的情感交流。作为老师要善于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调节情绪,使之心理上获得平衡。当学生的学习不尽如意时,要帮助找出原因,肯定成绩,多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予以表扬,指明方向,使学生振作起学习的精神。当学生的生活遇到困难时,要尽可能给予帮助,困难时拉一把会使人感激不尽。当学生的情绪低落时,教师应从分析心理入手,耐心地帮助学生解开思想疙瘩,从烦闷中解脱出来,使之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再次,教师要公平公正,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学生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能力,切实帮助他们。

最后,教师要有宽容的胸怀,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要有和风细雨的心态,给予包容,用慈母般的、发自内心的爱批评指教。

三、具有高超精湛的教学艺术——这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关键。 传授知识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教师是通过教学来实施教育职能,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的过程就是教师通过“教”的高超艺术把自己所具有的各种品德、知识、技能等信息以最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再通过学生的参与、吸收、内化,最后形成学生自身素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的技巧甚为重要,它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教师本身内在素质再高,如果没有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较好的方式传授,也收不到应有的效果,结果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因此,是否具有高超精湛的教学艺术,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关键。要让自己的课堂充满艺术:

首先,教师必须较好的掌握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方面的知识,合理、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做到因材施教、深入浅出。如果能做到“忽然间我能顺利念完我的课本,我竟然没有察觉是因为她的指导”,就是达到了教学的最高境界。

其次,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做到确切明白、简洁通俗、风趣幽默、形象优美。确切明白是指语言要符合科学性、有逻辑性。简洁通俗是指语言必须干净利索,尽可能地接近生活,使概念形象化,具体化。风趣幽默是指教学语言的表达应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智力的开发,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形象优美是指教学语言的直观性和启发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联想,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最后,教师应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审美教育和人格教育。高超精湛的教学绝对不是仅仅只给学生传授课本知识,而是既教书又育人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把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和人格教育融会渗透其中。

课堂教学既教书又育人,而且是通过艺术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充满激情的课堂中,轻轻松松地就学到了科学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这就是高超精湛的教学艺术。

第四、具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这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保证。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新思想、新观念、新产品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才能让自己紧跟时代的步伐。

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力培养创新意识。二十一世纪需要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的创新,教育创新的根本在于教师的创新精神。要贯彻好创新精神,一方面要求教师自己不要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只懂得对权威的崇拜,对习惯的妥协,而不懂得注意接受新事物。教师要勇于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创造性地去发现问题、探索未知,不断地开拓进取。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把从以传授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开发学生实践能力的新型教育,即要让学生在学到知识基础上,铸就创新素质。事实证明,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更好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要让自己具有创新精神,教师要不断学习,重视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人类知识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教材体系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在不断丰富,而且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日益现代化,学生课外的知识面正在不断拓宽,信息量急剧增加,求知欲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与学生的知识关系量已无法体现“一桶水”与“一杯水”。所以教师再也不能靠吃老本,不能满足已有的学识水平和知识视野,而应该要加倍努力,在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为自己“充电”,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信息,注意把教育科研的理论成果和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尤其是要掌握与使用新出现的现代教育技术,以此来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

一个教师要想一辈子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必须是一个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的人,必须是一个不断学习、勤奋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勇于进取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在他们的身上应具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精益求精的优良品质。只有对知识永不满足的教师,才能成为学生学习、追赶的榜样;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创新精神,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具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是教师具有人格魅力的保证。

堪为人师的高尚品德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可以赢得学生的信任,高超精湛的教学艺术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健全完美的人格,会像细细的春雨一般,潜移默化地深深地洋溢在学生的心田,直到一生,直到永远。教师的人格就像一面镜子,让人性的阳光照进校园,照亮学生一生的前程吧!

人格魅力范文第5篇

我认为,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堪为人师的高尚品德——这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根本。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是以培养人为终极目标的,因此在担当培养人的任务之前,教师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教师一直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他是学生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特征的过程中,教师言行举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示范性,其不仅指导着学生掌握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更充当着示范者的角色,其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活生生的榜样。这种感染力和示范性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都不可替代的,也无法达到的,教师职业的这一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学生从教师那里学习到的,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课本知识,而是教师言谈举止所表现的操行和道德。古人即有三不朽之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德在一个人的人格构成中占首要位置。对学生来说,有德无才的教师固然留有遗憾,但有才无德的教师却是有害无益、断然不可取的。因而我认为,具有堪为人师的高尚品德,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根本。

那么,一个教师具有怎样的品德才能算是堪为人师呢?

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什么是人生观?一般来说,人生观是一个人对生活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的总的看法,是人为什么活着、人怎样生活才最值得的一种根本的认识和观点,它是一个人的理想信仰。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一定要树立起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多作贡献的人生观,一定要把祖国繁荣、人民富裕、社会进步作为自己人生的终极追求,一定要把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根本态度。只有具备了这样正确的人生观,才不会为个人得失而斤斤计较,不会陷入“自我中心”而难以自拔;才能够为了崇高的理想,以顽强的意志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不被矛盾所困扰,不向挫折屈服,不为冲突而忧虑;才能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积极努力做出成绩,奉献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大众共享幸福之乐。教师只有具备了这样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堪为人师。

其次要有忠诚事业的责任感。我们每一个人从诞生那天起,就生活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和他人、集体、社会之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责任关系。因此,在生活中当我们做出某种满足自己需要和愿望的个人决定并且付诸行为的时候,都应该考虑对个人、对他人、对集体、对国家、对社会甚至对整个人类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这种高度的责任感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品德,是我们学会做人的基点。作为教师,必须要有高度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责任感,热爱教育,献身教育。教师只有具有了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才能真正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

其三,要有正直诚实的做人态度。要做事,先做人,这说明了做人态度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师这一职业虽很清贫,但我认为教师的做人却应正真诚实,刚正不阿。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定要挺直腰板、坚持原则、爱憎分明,要经得起金钱美色、灯红酒绿的诱惑,同时要淡泊功名利禄保持平常心,这样才能教书育人。

其四,要有任劳任怨、勤勤恳恳、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这是社会对每一个人的提出的要求。教师这一职业既崇高又很平凡,它需要教师有甘为人梯的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地战斗在工作岗位上,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这一著名的诗句是对教师工作最形象的写照和最深沉的要求。

教师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强烈的责任感,正真诚实的做人态度,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我认为这样的品德就可以堪为人师。

二、具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这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前提。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情感交织在人们的思维中成为一种刺激,往往对人的认识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一个要让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师,必须要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如慈母般地用真挚丰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一个教师是否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主要是看他是否真正地去关心爱护学生。具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是教师具有人格魅力的前提。

这要求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切忌当众让他们难堪、丢脸,尤其是女同学,她们更是将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和关心作为好教师的重要条件之一。

其次,教师要真情付出,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学生,重视与学生在同一水平线上的情感交流。作为老师要善于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调节情绪,使之心理上获得平衡。当学生的学习不尽如意时,要帮助找出原因,肯定成绩,多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予以表扬,指明方向,使学生振作起学习的精神。当学生的生活遇到困难时,要尽可能给予帮助,困难时拉一把会使人感激不尽。当学生的情绪低落时,教师应从分析心理入手,耐心地帮助学生解开思想疙瘩,从烦闷中解脱出来,使之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再次,教师要公平公正,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学生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能力,切实帮助他们。

最后,教师要有宽容的胸怀,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要有和风细雨的心态,给予包容,用慈母般的、发自内心的爱批评指教。

三、具有高超精湛的教学艺术——这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关键。 传授知识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教师是通过教学来实施教育职能,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的过程就是教师通过“教”的高超艺术把自己所具有的各种品德、知识、技能等信息以最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再通过学生的参与、吸收、内化,最后形成学生自身素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的技巧甚为重要,它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教师本身内在素质再高,如果没有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较好的方式传授,也收不到应有的效果,结果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因此,是否具有高超精湛的教学艺术,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关键。要让自己的课堂充满艺术:

首先,教师必须较好的掌握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方面的知识,合理、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做到因材施教、深入浅出。如果能做到“忽然间我能顺利念完我的课本,我竟然没有察觉是因为她的指导”,就是达到了教学的最高境界。

其次,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做到确切明白、简洁通俗、风趣幽默、形象优美。确切明白是指语言要符合科学性、有逻辑性。简洁通俗是指语言必须干净利索,尽可能地接近生活,使概念形象化,具体化。风趣幽默是指教学语言的表达应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智力的开发,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形象优美是指教学语言的直观性和启发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联想,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最后,教师应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审美教育和人格教育。高超精湛的教学绝对不是仅仅只给学生传授课本知识,而是既教书又育人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把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和人格教育融会渗透其中。

课堂教学既教书又育人,而且是通过艺术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充满激情的课堂中,轻轻松松地就学到了科学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这就是高超精湛的教学艺术。

第四、具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这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保证。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新思想、新观念、新产品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才能让自己紧跟时代的步伐。

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力培养创新意识。二十一世纪需要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的创新,教育创新的根本在于教师的创新精神。要贯彻好创新精神,一方面要求教师自己不要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只懂得对权威的崇拜,对习惯的妥协,而不懂得注意接受新事物。教师要勇于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创造性地去发现问题、探索未知,不断地开拓进取。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把从以传授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开发学生实践能力的新型教育,即要让学生在学到知识基础上,铸就创新素质。事实证明,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更好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要让自己具有创新精神,教师要不断学习,重视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人类知识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教材体系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在不断丰富,而且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日益现代化,学生课外的知识面正在不断拓宽,信息量急剧增加,求知欲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与学生的知识关系量已无法体现“一桶水”与“一杯水”。所以教师再也不能靠吃老本,不能满足已有的学识水平和知识视野,而应该要加倍努力,在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为自己“充电”,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信息,注意把教育科研的理论成果和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尤其是要掌握与使用新出现的现代教育技术,以此来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

一个教师要想一辈子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必须是一个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的人,必须是一个不断学习、勤奋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勇于进取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在他们的身上应具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精益求精的优良品质。只有对知识永不满足的教师,才能成为学生学习、追赶的榜样;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创新精神,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具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是教师具有人格魅力的保证。

堪为人师的高尚品德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可以赢得学生的信任,高超精湛的教学艺术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健全完美的人格,会像细细的春雨一般,潜移默化地深深地洋溢在学生的心田,直到一生,直到永远。教师的人格就像一面镜子,让人性的阳光照进校园,照亮学生一生的前程吧!

人格魅力范文第6篇

一、多与学生交往,使学生觉得可以为伴。“知之深,爱之切”,增进学生对自己的了解是增强教师魅力的前提,教师必须经常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换对事物的态度和看法。在交往中要向学生显示出“我乐于与你为友”,“我是真诚地喜欢你”等态度。“投桃报李”,教师会因此而得到相同的回报。在交往中要恰当地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知识、才能以及与大家相同的生活行为方式,使学生消除对自己的神秘感而真心地敬佩和亲近自己;在交往中还必须注意利用言行的细节,如不经意的一个微笑、在某一场合多呆的一分钟等都可以有效地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从情感上接纳自己。

二、言行得体,使人觉得可以悦情。给人美感,使人体验到美的享受,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升华。在这方面,能将工作和生活严格区分开来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教师以言行给人美感的客观要求:正式场合下要“象个教师”,要求严格、责任心强、耐心细致、坚持原则……;非正式场合下,要“象个学生”、“象个家长”,平易近人、不摆架子、善于倾听、灵活处事……。若非如此,教师在教育行为中带有生活中的随意,便会使学生认为教师将工作当儿戏;在生活中带有教育活动中的严肃,则会使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

三、学会赞扬,使学生觉得可为知音。人各有长短,每个人最欣赏的是自己的优点,教育工作中最需要的也是最大程度地发扬每个学生的优点。多看学生的优点,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真诚地赞扬学生的优点,对一个教师来说有时会是违心的,有时会觉得无暇顾及,但这不仅会使其错过很多帮助学生以“扬长”而“避短”的机会,同时无意中也会加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优秀的教师会用赞扬给人成功的喜悦,用赞扬消除学生艰苦学习后的疲惫,用赞扬激发学生对成败得失的反思,进而靠赞扬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上一篇:教学会议总结范文下一篇:思想道德与政治实践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