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育德范文

2023-12-11

以德育德范文第1篇

一、“育人先育德”是民族兴旺、国家昌盛、长治久安的需要

大学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党和国家的人才培养目标。这对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共同富裕道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这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重大问题。

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从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清醒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思想教育要牢牢地把握主动权,理直气壮地、旗帜鲜明地、求真务实地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首位。

试想,如不实施“育人先育德”战略措施,那么一个素质低下的民族怎么能兴旺发达,国家怎么会有繁荣富强,社会怎么能有和谐局面呢?这绝非危言耸听。

二、“育人先育德”是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德育为先、以教学为中心”是教育方针的基本原则。各级各类学校务必坚持执行,以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 近期,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由此可见,坚持德育为先是关系到是否忠于党和人民,是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衡量教育工作者是否成熟的大是大非问题。

十多年来,科创学院一直奉行“修身强体,博学感恩”的校训,提倡“学历+能力,做人更重要”的人才培养理念,始终把育人放在领先地位,并付诸于实际行动,这说明学校办学是有战略远见的,广大教职员工是有高度的时代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的。学校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在民办高校中是难能可贵的。科创学院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把“德育为先”纳入全校各项工作统一部署,纳入目标考核。这对提高学校形象,培养合格人才,打造“百年老店,千年名校”是富有深远意义的。 各二级学院相应制定了“育人领先”的目标,使“德育为先”观念得到了贯彻和落实。如机电学院贴出对联:“修身育德讲文明学做真人,学习实践练本领争当栋梁”;信息学院提出了创建“文明学院,特色学院”的奋斗目标;工商学院创“和谐工商”的奋斗口号等都是把学校 “育人先育德”的办学理念寓于教育实践中。

三、“育人先育德,做事先做人”是学生就业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一个无德无才的人,不可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只有受到市场竞争的淘汰。试想,一个人如果在社会上连自己都难以立足,自身陷入泥潭而难以自拔,何谈对社会有所奉献,何谈与时俱进为“四化”建设出力,更谈不上要为人民服务,为共同富裕出力。

没有人品,难以成家;没有本领,何谈立业。从育人的角度出发:德智体三者关系尚未摆正,其后果显然不同。常言道:“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从用人角度来说:谁愿招聘一个职业道德低下的人来占据工作岗位呢?“德育为先,才重一技”,这是单位用人的首选标准。又有用人标准曰:“有德有技——破格使用;有德无技——培养使用;无德有技——限制使用;无德无技——坚决不用。”由此可见,德与技的关系,德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育人先育德”也是提高学校形象,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需要。试想,一个校风不良的学校,岂能获得群众信任,学生怎能会到校读书,又怎会安心求学奋发成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德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若不能先行一步,个人就业、学校发展是没有希望的。

四、明确“育人先育德”的内涵,大力提高“育人先育德”的针对性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会做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那么“育人先育德”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呢?教师育人先育德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教育工作者对此问题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以常规教育为突破口。

育人工作者应从政治道德、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个人道德等宏观原则着眼,根据校情,以常规教育为突破口,首先教育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热爱科创学院做起,做一个尊师爱校、忠于科创的合格大学生。

为此,必须打造一个思想好、水平高的教师团队,当好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要教育学生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领导,坚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永远热爱党和人民。一个缺乏政治信念、意志薄弱的人,一个政治立场错误、动摇不定的人,必将缺乏工作动力,对事业对工作碌碌无为,甚至走向社会的反面,堕落成违法的犯人、国家的罪人、人民的敌人。

(三)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人。

以德育德范文第2篇

1 挖掘数学历史, 培养爱国热情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中国数学有着悠久的历史, 14世纪以前一直是世界上数学最为发达的国家, 出现过许多杰出数学家, 取得了很多辉煌成就。因此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历史文化, 讲解数学名著和数学家的成功故事、演算我国古代一些数学题、指导学生阅读与思考。如“数学的起源”“圆周率π”等教材时让学生知道, 我国从古至今数学发展成就世界领先。如学习圆周率这一内容时, 就结合教材中拓展性材料组织学生阅读讨论, 引导学生走近祖冲之, 知道了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圆周率比外国数学家早了1000多年, 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 有些外国数学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因此, 通过一个个数学家的经典故事, 让学生走进我国辉煌的古代文明, 从而激发学生无比自豪的爱国主义情感,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挖掘美育素材, 培养集体思想

严谨的数学语言、精巧的数学思维、奇妙的解题方法, 数、式、图、数形融合……彰显出和谐、严谨、简洁、奇异、曲线、对称的数学的美。陶行知把培养“真、善、美”的人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数学具有“真、善、美”的感染力和魅力, 能使学生心地纯洁善良。如通过轴 (中心) 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对称美, 圆、正方形的和谐美, 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实用价值极高, 也感悟到了数学的魅力, 分享了学习的快乐, 受到了真、善、美的教育熏陶, 升华了学生人格。

学生知道圆是和谐美丽的之后, 画圆时, 按照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这一规律画出的圆觉得和谐美丽, 是因为点在圆上有规律形成集合, 若圆尖不听使唤而打颤, 导致个别点或一小段不在圆上, 觉得画出的圆并非和谐美丽。一个班集体也是这样, 如果全体同学遵章守纪按照讲秩序、守纪律、求对称、有规律站在圆上, 那形成的全班的圆是和谐美丽的, 如果有个别的同学不遵章守纪而成为不在圆上的点就会导致全班的圆不和谐, 甚至在圆上遵章守纪的同学会强烈要求“清除”不在圆上的违规违纪的同学重新站位来换取班集体“和谐美丽”、团结一致、遵章守纪、蓬勃生机。团体单位、社会、国家也如此。从而, 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思想。

3 结合数学应用, 培养实践能力

数学实践应用最具广泛性。强化实践应用, 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传授课本知识时, 结合社会热点难点问题, 补充数学史料、节能减排、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希望工程捐款、汶川地震爱心资助等德育素材和社会生活、股票、基金、权证、银行理财、次贷危机等知识, 激发学生兴趣, 增长知识, 强化责任意识, 引导学生适应生活, 适应未来社会,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讲解直角三角形时, 讲大禹治水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地势测量问题, 使一些治水工程难题迎刃而解的故事, 方法比西方三角术早2000多年, 激发了学生爱国热情, 讴歌了我们民族的聪明才智。随着以后直角三角形知识广泛应用的例举、作业演练和具体实践体验, 使学生确信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从而, 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4 鼓励过程创造, 培养创新能力

诸多数学知识产生过程就是精彩的创造过程, 但限于篇幅经过编排加工, 大多看不到猜想、发现、推理论证的思维过程。教学中, 根据学生生理、心理认知特点, 再现思维痕迹, 建构知识形成过程, 鼓励学生交流竞争, 自主探索, 合作探究, 去猜想、去发现、去推理论证、去创造, 导演成功机会给学生, 激发学生创造动机, 进步时多表扬, 失败时多鼓劲, 培养了学生自信心, 磨练了学生不怕困难、愈挫愈勇、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 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5 榜样导向示范, 培养学习习惯

榜样示范是德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主要是榜样示范和对学生严格要求。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用严谨求实的教学风格、诙谐幽默的简练语言、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潜移默化学生;讲课用词准确完整精炼;写字、画图、解题规范, 板书工整;板演准确详尽有条有理;解答格式步骤清晰;验证锲而不舍;妥善处理不合格作业;对整洁美观、题解准确的作业加以表扬以求精益求精, 不断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这样, 培养了学生严格要求、刻苦认真, 独立完整、美观整洁、知难而上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健康人格。

以德育德范文第3篇

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社会长期积淀下来的思想、文化、精神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基石,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产生着巨大的,

不可缺少的作用。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全过程。

基于上述认识,我校把民族精神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切入口,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及《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纲要》,把培养有理想、有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作为教育目标,在全校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现把我校的一些做法向各位领导及同行们作以汇报。

一、建设书香校园,弘扬传统文化

有人曾说:“美的环境是一部主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科教书,它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为此,我们以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做底蕴,大力建设书香校园。

1、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位

我校于今年暑期启动了书香校园建设工程,用民族文化、民族艺术装点校园,营造书香氛围,增厚校园文化底蕴。现在我校书香校园建设已初见端倪。

一进校园,集民族艺术为一体的“诗书画印文化墙”首先映入眼帘,中国特有的书法、国画、诗词、篆刻等民族艺术展现在校园四周:一千二百六十余字的《新三字经》在长城背景的映衬下,熠熠生辉、赏心悦目,铁岭八景、咏梅图、诗林诗碑等分列西北西南院墙,清新质朴、相得益彰,给人以美的启迪和享受。“走进十

六、走向成功”大幅彩喷鲜花簇拥,这是我校“信心工程”自信宣言,“我非常聪明、我潜力无穷、我定会成功”的信念已根植在学生心中。足球、蘑菇状果皮箱与周围绿树、小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象生动、惟妙惟肖。操场电杆上“高压危险、请勿靠近”的警示牌也被活泼的卡通虎提示语所代替:“电老虎凶着呢,可别靠近呦!”新颖别致,极富童趣。

教学楼门楹联“求知需百苦百苦换百乐乐于破万卷,育人须多思多思得多甜甜在植新苗”及“为每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彩喷图画,激励着全校师生在求知育人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一楼正厅“为国争光、为校争荣、为己争气”十二字校训及东西两侧的学校愿景为学生们成长寄予厚望;

二、三楼百余首古诗文名篇错落有致地悬挂在走廊两侧,书香四溢,使学生举目移步都能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如入芝兰之室”。充满人文关怀的提示语导引着学生的言行,如:“微笑使你美丽、文明使你可爱、勤奋使你聪明、互助使你快乐”、“拾一片纸屑,美了校园也美了你”等,颇为隽永,耐人寻味。

此外,我校还在全区率先实施了“课间铃声换名曲”工作,乐曲全部选自民族音乐,即陶冶了情操,培养了音乐素养,又弘扬了民族文化。当美妙悦耳的《步步高》等民族乐曲响起时,同学们或秩序井然地走进教室,或兴高采烈地跑向操场,为这美丽的校园增添了浓浓文化韵味。

2、开展“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

积淀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精神的中华古诗文,是中国文化最好的载体,可以说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是传统的民族精神之所在,如美文中“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不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等,曾经哺育了无数英雄豪杰和志士仁人,使他们为民族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我们学习、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这些优良传统,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积极影响。学生们在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文化品位的同时,必将会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发展国家经济的历史重任。

本学期我们在全校开展了“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人人参与,给处在黄金时期和人格初成时期的孩子们播下了最好的文化种子,撒下最好的养料,为孩子们打下做人的底蕴。我们的操作理念是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终生受益。我们的口号是: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每天20分钟晨读,课前2分钟,间操后千人诵读和每周四的古诗文诵读活动课给学生们诵读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学校为每个年部制定出背诵底线,上不封顶,提倡多多益善,并出台十六小学古诗文诵读考级制,共分五个等级。学校组织考级小组,定期对学生检查评定,每月一次,学生自愿参加,根据测试结果,由学校颁发《古诗文背诵等级证书》。学校少先队还设立了小擂台,每周各班评出一名诵读效果最好,背诵最多的学生上报学校,学校以年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胜者为本周擂主,颁发奖品及奖杯,下周的胜者可以攻擂,如果成功就成为新的擂主,奖杯移交。我们还经常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创造机会让每位学生都尽可能展示诵读成果。充分利用中队会活动,节日演出,校园小百合广播站等让孩子们登台表演,即巩固了诵读成果,又激发兴趣。

这项活动开展二个多月以来,成果喜人,现在刚入学的一年新生已能背诵古诗30首,古文4篇,五年级学生已能背诵古诗90首,古文10篇。部分学生不但吟诵的好,而且把一些诗词编成歌曲吟唱。11月1日至8日,我校参与了铁岭市人民广播电台未来星空栏目组走进直播间节目,我校古诗文诵读给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主持人与同学们的对话更是让人难以忘怀,当主持人问同学们诵读古诗文的感受时,他们说:“背古诗文不但增强了我们记忆力,它还告诉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明白一些哲理。”许多同学对老师说:“我们以前学古诗文,都是反反复复读,很枯燥,现在除了背、读古诗文,还可以朗朗上口的唱起来,尤其是上音乐课时,老师放磁带,教我们唱《三字经》和《虞美人》还配有动作,很多人都能背滚瓜烂熟。”平时,每当同学们在课下背《论语八章》、《少年中国说》,我们教师的成就感就油然而生。人人学美文,人人爱美文,这是在我们学校经常看到的现象,校园里还流传着学生自编的一句顺口溜:“小学生学美文,校园处处见君子。”可见,古诗文已经逐渐扎根在学生心理,他们用古诗文抒发自己的感情,用名篇激励自己成长,用警句格言端正自己行为。

我们学校地处铁西城乡交界处,家长大多数是下岗工人,园艺队农民及外地来铁打工暂住群体,家庭文化背景较差,家教不仅肤浅,甚至还有反面内容。在开学初家长会上,赵广钧校长亲自给家长讲清了古诗文诵读活动的意义,并真诚邀请家长参加此项活动。我们把学生手抄的《古诗文诵读集》做为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学习材料,让家长同孩子一起诵读,让千古美文在校内外传诵。今年年末,我校家长学校还准备举办一次家庭古诗文诵读汇报会,并评选出本年度学习型家庭10个,并进行表

彰。

二、开展孝敬教育,传承中华美德

我们学区的地域位置及家庭状况使家长们为了生存,每天早出晚归忙碌打工挣钱,工作很是辛苦,可部分学生根本体会不到父母的艰辛,不关心他人,厌恶劳动,不尊重老师和长辈,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个人利益至上。同时学区家庭内还存在不尊重老人,不赡养老人,甚至出现赡养倒挂(即吃老)现象,还有的甚至把年老体弱的父母视为累赘,随意侵犯老人的利益。面对这些现象,我校专门组织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商讨如何找到一个让学生摸得着、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支点”,经过多次商讨研究,最后把所有办法都向一个焦点汇聚——这就是以“孝敬父母”为起点的“孝敬教育”主题活动,把中华民族“崇孝”的传统美德植入学生的大脑中,融于学校的德育体系中。

刚开始,我校只是将每周日、学生父母生日和母亲节定为全校1000多名学生的“孝敬日”,要求学生在每个“孝敬日”至少用半个小时时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帮妈妈洗碗、打扫房间,给母亲写封慰问信等。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又想出不少办法,如举办《中华美德系列讲座》;写《孝敬笔记》;给父母洗脚;让学生到菜市场调查蔬菜的价格,我当一日家长;评选校“十佳孝敬标兵”;请学生父母打分等,使我们的工作落到实处。孝敬教育学校操作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六性”上。即:

1、每两周上一次“孝敬课”增进知识性。

2、设立“孝敬日”记孝敬笔记,注重实践性。

3、评“孝星”明确导向型。

4、抓“活动”强化参与性。

5、与家长签“协议书”增强辐射性。

6、抓考评,增强激励性。学生实践行动其核心内容是“六心”孝敬模式,即常问好,讲礼貌,让父母舒心;少空谈,多帮忙,让父母省心;求上进,走正道,让父母放心;勤学习,苦专研,让父母开心;遇矛盾,能宽容,让父母顺心;重推恩,能迁移,献社会爱心。

孝敬教育的主题教育活动已成为我校制度化、系列化、常规化的一项工作,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能辐射到家庭和社会。试想,当父母在家里感受到子女的孝敬时,他们又怎能不去更加孝敬自己的父母,如此这般间接提高了家庭的文明程度,又必将推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

三、重视传统节日,培育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节日中蕴藏着宝贵的道德资源。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说:“传统节日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传承传统节日其实就是肯定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2003年寒假前夕,我校借鉴北京、山东等一些学校经验,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寒假作业:“过中国年”。要求学生在过年期间说三句话——“您辛苦了”、“您好”、“节日快乐”。做三件事——鞠躬、让食、抄春联。这项活动的主旨是让学生通过“中国年”感受民族文化,养成尊师敬长、礼让助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据学生反映,以往过年,主要是玩,是享受。学校组织过“中国年”提醒我们用心去体验春节浓浓的“中国味”,感受醇醇的“中国情”。他们说,通过说三句话,做三件事,实践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净化着自己的心灵。抄春联的同学说:“那精练优美、对仗工整极富韵味的句子真是太美妙了,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精神,我们为生活在这样的祖国而骄傲、自豪。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提到,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重阳节登高 敬老风俗源远流长,一直延续至今。今年重阳节我校把离退休教师请回家,开展了“携手擎夕阳,晚霞更生辉”庆祝活动。50余名离退休教师应邀“回娘家”,

在一片欢声笑语充满祥和与亲情的会场里,学校领导为迈入70岁的老同志敬献鲜花表示祝贺,少先队员、青年教师与老教师同台演出营造了喜庆的节日氛围。“欢庆重阳节,祝老同志健康长寿”和“关爱今天的老年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条幅更使我们深感中国节日文化的宝贵道德教育资源。

我们还利用传统节日举办各种丰富多彩活动,如清明节我们以“五色花哀思“为主题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端午节给学生讲解端午节的由来,悼念爱国先人。中秋节以中队为单位搞古诗文吟唱会,书法绘画大赛;在孔子诞辰日学校举办“读千古经典,奠成才之基”文艺汇演;国庆节开展祖国明天会更好征文,摄影比赛。总之通过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教育活动,把民族文化精神得到了普及、延续和发展。一段时期以来,我校德育工作本着“全方位、有重点,分层次、成系列”的原则,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无论是校园文化建设,还是活动的开展,都做到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初步形成了“立体化、网络化的工作格局。我们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及社会的认可,我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家长学校、省级艺术教育示范校、市德育工作示范校、市校园环境艺术化先进校、市法制教育先进单位等20多项殊荣。

在工作中,我们认识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对学生的今天和明天都有极为重要意义。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切实把培养民族精神同培养现代化人才紧密结合起来,培育学生从小立志做一个有志气的中国人,有才能的现代人,使他们真正成长为开创祖国未来大业的生力军。

银州区第十六小学

以德育德范文第4篇

1 厚积薄发, 传承职教文脉, 塑造德育特色

重庆市永川职业教育中心办学积淀深厚, 办学成就显著。学校由中专校永川城建校、省重点校城关职中和永川实验中学先后整合而成。有65年办学历史, 33年职业教育办学历史。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国家综合性实训大基地, 全国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 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 国家级德育科研先进实验学校, 全国百所德育示范校,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三批立项建设学校。重庆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重庆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重庆市第二届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大赛承办校之一。

学校秉承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 坚持以“特色铸品牌, 和谐促发展”的思想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遵循“以德育为首位, 以文化为基础, 以教学为中心, 以技能为重点, 以就业为保障”的办学思路, 以市场需要设专业, 以用人要求定标准, 以校企结合为平台, 积极推进管理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 实现了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转变, 构建了完善的德育体系、校园文化体系和技能训练体系, 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2 校企合作, 整合德育资源, 构建德育特色体系

校企合作, 是中职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中职教育和中职学生的特性决定的。学校从2000年起先后与重庆永川飞达机械公司、重庆航凌电路板厂、深圳富士康集团公司等用人单位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学校不断吸收企业经营战略思想, 大力推理实一体化教学, 积极化解企业用人需求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压力。

2.1 坚持育人宗旨, 实施全员育德, 完善德育管理体系

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校长负总责, 分管领导具体负责, 党总支书记全面监督, 常年聘有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 设有德育处、团委、教育科研室、保卫科、心理咨询室、关工委、“四结合”领导小组等机构, 专人负责德育工作。

学校明确提出和实践了“和谐育德”的德育理念,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 整体构建德育工作体系, 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企业四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 精心打造一支由班主任、专任教师、安保人员、企业导师组成的高素质的全员育德队伍。制定了德育工作规程和计划, 有健全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 有切实可行的德育检查评比体系, 坚持德育督导, 落实常规管理, 做到及时总结和反思。

2.2 贴近企业需求, 修订德育目标, 建构德育目标体系

学校与企业是人才市场供求关系的两个方面, 二者唇齿相依。校企结合, 不仅是技能目标的结合, 更是德育目标的结合。多年来, 我校采用“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式, 主动深入企业调查, 与企业家座谈, 与师傅们交流, 与研究企业的专家学者对话。同时, 邀请企业家深入学校探讨育人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与企业共同修订德育目标, 将德育目标系列化, 再条分缕析地制订育人细则, 把企业最看重的遵纪守法、吃苦耐劳、重视安全、听从指挥、文明守纪、廉洁高效、团结协作等行为规范凸现出来, 使学校教育目标与企业用人要求一致。

2.3 引进企业文化, 充实德育课程, 完善德育内容体系

学校引进丰富的企业文化, 充实德育课程内容体系, 使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富有鲜明的职教特色, 逐步引导学生适应企业化管理。

1) 个人信念与职业理想相结合。校园中有些醒目的标语, 比如“今天工作不努力, 明天努力找工作”“知识改变命运, 品德指引人生, 技能成就未来”, 充分体现了鲜明的企业文化特色。

2) 生活常规与职业道德相结合。我们把企业发展史与学校办学史结合, 把企业制度与学校制度融通, 把企业人文关怀与学校人文精神统一。学校搜集了相关企业的员工手册、企业职工文体活动安排、奖惩办法等材料, 整理提炼后充实到德育课中, 使德育课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

3)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相结合。富士康触目惊心的13连跳让人震惊, 让人痛心。它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学校从2009年开始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1年起, 年年对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及心理健康辅导, 主要涉及生活事件、危机干预、职业规划、人际关系等与中职生密切相关的内容。还通过开展“心情温度测试”, 发心理健康宣传小册子, 邀请专家到学校做“心理健康”, “青春期教育”等专题讲座,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4) 拓展德育渠道, 开展主题活动, 优化德育活动体系。学校以育人为本, 抓实、抓细主题德育活动, 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在学校, 定期开展“寻创业之星, 赛职业生涯规划、听精彩演讲、观书画展览、创建四星生活区”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在企业开展评选优秀实习生争当技能标兵活动、在社区, 组织学生参加文体活动、警民军民共建活动、爱心助残等活动。在家里, 开展“小鬼”当家、尊老敬老活动。如在“职业道德与文明习惯”主题教育活动中, 学校请来了中国感恩教育演讲家丘礼飞等老师作“感恩让你在行动中成长”专题演讲, 带学生出席永川区残疾人文艺演出活动。一个个精彩互动的场景和震撼人心的演出让无数学生感动得潸然落泪。学生在参与中享受快乐, 在快乐中受到教育。

学校按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开展主题德育活动, 做到每月有主题, 每周有重点, 目标分层推进, 要求螺旋上升, 将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及德育活动融会贯通, 最终形成多层次、多侧面, 上下结合、纵横交织的特色德育系统。

3 工学互动, 创设职场情境, 搭建学生成长平台

3.1 引企业进校园

厂校结合, 厂在校中, 校在厂中。校中有师傅, 厂中有老师。学校先后引进永川鹏程机械厂、重庆双杰制衣公司等企业到校办厂。学生到厂参加实习生产, 接受学校和企业双重管理教育, 推行德育与技能、理论与实作教学一体化模式。福建亿盛服装公司不仅投资了80多万元建成了校内实训工厂, 还派出4名高级技术人员常驻该厂管理和培训学生。聘请企业高管人员定期举办专题报告, 与师生互动交流,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职业道德, 使学校德育与入职培训巧妙衔接, 互为补充。

3.2 带新生进企业

每年招收的学生来源广泛, 情况复杂。每届新生入校, 学校都要分批分期地选派部分学生到对口企业进行调研学习。或参观高超的技能实作, 或聆听严格的常规管理, 或请企业主管讲解员工职业道德。从而让学生明白, 任何员工都要遵守职业道德, 服从管理, 规范操作。学生回校, 再给其它同学作宣传, 起到了以少带多, 以点带面的作用。

3.3 组织对口实习

学校有永川飞达机械厂、天津天保国际大酒店等数十家定点对口企业供学生实习。学校将学生的定期实习和顶岗实习纳入德育过程管理。到企业短期实习的学生, 由班主任、带队教师和师傅分工合作, 共同教育学生, 认真执行德育考核细则, 以员工职责规范学生行为。到企业长期实习或顶岗实习的学生, 由派驻教师和企业师傅负责进行管理和考核, 并及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学校。

在互动培养过程中, 我们注意了两点:一是把握学生品德形成与技能培养两者之间的血肉关系, 以德促技, 以技育德, 两者融会贯通, 绝不割裂开来。二是搞好前期以学校教育为主与后期以企业培养为主两种模式的衔接, 体现各自特点。

4 立足时代, 着眼终身发展, 谱写时代新篇

近几年来, 学校依托校企结合这个坚实平台, 采用主题德育有效方式, 既横向扩展, 又纵深挖掘, 积极开展和谐育德工作, 德育工作越来越彰显校企结合特色。德育工作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性、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 在突出教育重点, 完善德育内容, 改进教育方法, 注重道德实践等方面成绩显著, 受到有关部门表彰和社会一致好评。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校纪、师德、师风, 学生乐学向上, 健康成长。学生精神风貌积极向上、行为习惯良好、说话文明、举止得体、学风良好, 行为偏差的学生有明显进步, 学习困难和留守儿童在关爱与帮助中健康成长, 深得用人单位好评。

学校德育科研成效显著, 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十一五”重点德育科研课题“先进实验学校”, 有65项成果获全国总课题组奖励, 6人被总课题组表彰为先进工作者, 8人被总课题组表彰先进实验教师。学校获评国家级“德育科研先进实验校”殊荣。

摘要:德育难, 中职德育工作难上难。如何提高中职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成为众多中职学校、中职德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近几年来, 通过“校企结合, 整体构建德育特色体系;工学互动, 积极搭建学生成长平台”的方式进行德育实践与研究。在研究中, 我们发现“校企合作, 德技相生, 和谐育德”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中职德育特色模式。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育管理,德育模式

参考文献

[1] 詹万生.和谐德育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以德育德范文第5篇

古人推崇“修身”、“养性”,我们越是时常反复的思索,越是在心中灌注了永远新鲜和不断增长的赞叹和敬畏。由于时代和阶级局限性,古人注重的“修身”,带有鲜明的阶级烙印,我们对此要扬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现代的“修身”既应继承传统的深厚的品德修养,又应具备崇高的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诚信美德,真抓实干,科学发展。“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的教师道德水准即对上述内容作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

“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的教师道德水准体现了什么呢?本人深有感悟的是它体现了教师强烈的责任感。作为教师,作为培养祖国栋梁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正以高度的自觉和自信,结合自身的岗位特点、职业追求和使命担当,将“以德树人,立教圆梦”的精神和不懈追求,在坚守理想、勤于学习、心系群众、务实奋斗等诸方面迈开坚实步履,展示青春风采,为广袤原野带来希望的曙光,为民族复兴大业继续前行。

以德育德范文第6篇

边院镇过村小学 马晓云

近期,哈尔滨市依兰县高级中学教师冯群超在课堂上骂学生索要教师节礼物, 被撤销教师资格,清除出教师队伍。 依兰县副县长等8人被处分。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引以为戒,避免类似违纪现象的发生,我校认真组织了学习,在这次学习中,我真切的感受到师德对于我们来时是多么重要。

“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一个老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老出问题,怎么能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 师德是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教育培养,更需要老师自我修养。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应该是每一个老师的不懈追求和行为常态。老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

上一篇:潇湘文化范文下一篇:宜昌三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