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服务贸易范文

2023-09-19

新型服务贸易范文第1篇

摘要:商贸服务企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运行特征和运营方式,商贸服务业在社会再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和先导作用,它在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引导消费、组织生产、促进消费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黑龙江省商贸服务企业由于历史原因,面临着诸多问题,商贸服务业仍是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所以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系统地建立黑龙江省创新型商贸服务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新思路。

关键词:创新型商贸服务企业;评价指标;创新能力

Appraisal Target System of Innovation-driven Commercial and Trading

Enterpris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ZHAO De-hai,LU Feng-gang

(School of Economics,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Haerbin 150028,China)

Key words:innovation-driven commercial and trading enterprise;appraisal target system;innovative ability

一、商贸服务企业定位

(一)传统商贸服务企业

商贸服务企业,是商业、贸易服务企业的总称。传统观点认为,商贸企业是以组织商品交换和提供服务为基本职能的经济组织,包括商品经营企业、物资流通企业和饮食服务业。具体说来,商品经营企业,也就是通常所称的商业企业,是指以从事商品买卖为基本经营职能的企业,其所经营的商品主要是由工业企业生产的日常生活用品,它包括批发商业企业、零售商业企业和批零兼营商业企业;物资流通企业,即通常所说的物资企业,是指以从事生产资料买卖为基本经营职能的企业,其经营职能也是商品买卖,不过是经营的生产资料,它包括物资供销企业、物资储运企业、物资服务企业、物资加工企业;饮食服务企业,是指以提供餐饮和各种服务为经营职能的企业,它包括饭店、旅店、浴池、洗染、照相、理发、维修、寄卖等。

从目前研究来看,对于商贸服务企业,在学术界和法律规定方面都有不同的理解。为了体现大商业、大流通的理念,综合各家观点,商贸服务企业是商品所有者一切贸易关系的总和,从流通方面看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从业务分类看应包括综合性商场(百货商厦、超市等);各类专业店、专卖店;批发企业;连锁经营企业;物资流通企业;商品交易市场、各类专业市场;农贸市场;餐饮企业;洗理、美容、照相、旧货、租赁等生活服务企业;休闲、娱乐、健身企业;会展企业;典当、拍卖、旧机动车交易、废旧物资回收企业等特种行业和其他具备一定规模和特色的服务企业。

(二)创新型商贸服务企业

判定创新型商贸服务业的标准有“三新”、“三高”。“三新”,即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三高”,即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具体说来应从企业运行模式、运作平台、运行基础、运作形态、市场定位、流通要素六方面来界定创新型商贸服务企业。

从企业运行模式来看,创新型商贸服务企业基于连锁发展。商贸连锁服务企业可以实现企业的“四性”即价值性、独特性、忠诚性、延展性。对顾客来说,它能够为消费者带来长期的关键性利益,能使消费者剩余最大化,而规模的影响,专业的操作会带来顾客的忠诚度;对企业来说,它能有力地支持企业向更有生命力的领域发展,能衍生出一系列的新产品或服务,是企业通向未来市场的大门,是企业其他各种能力的统领,更是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的出发点[ 1]

从企业运作平台来看,创新型商贸服务企业基于信息技术,基于网络。以IT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改变了整个产业的运作方式、盈利模式,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近乎零时间、零距离、零成本的交易,实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即时互动,流通渠道趋于扁平化。

从企业运行基础来看,创新型商贸服务企业基于物流配送,目前,物流配送业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是现代化大流通中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将仓储业、交通运输业、配送业、批发业、零售业等高度整合融为一体的能力。近几年来,不仅第三方物流发展迅速,而且第四方物流(即所谓的皮包公司)的地位正在日益提升。

从企业运作形态来看,创新型商贸服务企业基于虚拟运作,传统商贸服务企业是以产权关系为纽带,实行纵向一体化运营的,而创新型商贸服务企业基于核心能力,实行横向一体化或虚拟一体化运营,他们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集中经营核心业务、核心环节、核心流程,而其他一些非核心性工作则实行外包,由合作者来完成。

从市场定位来看,创新型商贸服务企业着眼于商机而不是地域,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市场是开放的市场,创新型商贸服务企业必须做到定位的开放性和突破性,不再拘泥于省内、国内,也不拘泥于城市中心区,而是面向全球,面向农村,面向任何有商机的地方。

从流通要素构成来看,创新型商贸服务企业的流通应是广义流通,不仅包括商品流通,而且包括资本流通、货币流通、技术流通、土地流通、劳动力的流通、产权流通等等。

二、建立创新型商贸服务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创新型商贸服务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是能够对黑龙江省商贸服务企业有一个客观的反映和评价。因此,要求指标体系能够客观地反映商贸服务企业各子系统和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并能较好地指引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方向[ 2]

(二)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的设置要尽可能利用现有统计资料,易于量化。在实际调查和评价中,指标数据易于通过统计资料整理、抽样调查或直接从有关部门获得。同时,建立的指标体系还要考虑到利用电子计算机操作的要求,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三)规范性和针对性原则

指标的设置要有明确的统计口径,并且要借鉴国际经验,便于国际比较;同时,指标应根据其重要性有针对性地选取,保证指标少而精。即简洁、紧要、好懂、管用,不必面面俱到。

(四)相对独立性原则

在选择指标时,应尽可能选择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指标,以具有纵向、横向可比性的相对指标为主,以增加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

(五)价值成本配比原则

为了使商贸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更具科学性,需要大量相关的原始数据,收集和整理这些原始数据需要成本和费用。在指标的选择和设计上,如果与某个指标相关的原始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成本大于这个指标本身的价值,这个指标就应该舍弃。

三、创新型商贸服务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管理层面

1.企业信息化程度

(1)信息技术/系统应用覆盖率。指信息技术设备完成的业务量占企业总业务量的比重。例如:CAD覆盖率是指企业设计工作总量(包括设计计算与绘图)中采用CAD完成的比率;MIS覆盖率是指企业由MIS完成的管理工作量占企业管理工作总量的比率。信息技术(系统)的覆盖率=该项技术(系统)完成的业务量/企业该项全部业务量×100%。

(2)信息资源覆盖率。指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如国内外市场信息、客户信息等覆盖的范围。企业内部信息资源按照高层决策者、中层管理者和一般员工三个层次的发布范围来分,每个范围的覆盖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息资源已供给人数/信息资源应供给人数×100%;企业信息资源覆盖率为三个覆盖率的加权平均。

(3)信息技术贡献率。指采用信息技术后产生的企业经营收入、产值、利润的增加值。信息技术贡献率=企业产值(或经营收入或利润)增加值/企业原有产值或经营收入或利润)×100%[ 4]

2.人力资源水平

(1) 企业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指数。计算公式为:

企业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指数=(平均管理年限÷平均年龄)150+150-平均年龄×2

(2)员工受教育程度。计算公式为:

员工受教育程度=(1×小学程度人数+2×初中程度人数+3×高中程度人数+4×大专程度人数+5×大学程度人数+7×硕士程度人数+9×博士程度人+11×博士后程度人数)÷员工总数

(3)员工信息水平。反映了企业员工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以及掌握程度。计算公式为:

员工信息技术水平=[5(x1+y1+z1)+3(x2 +y2+z2)+1(x3+y3+z3)]÷3N

其中:N表示企业员工总数;x1,y1,z1分别表示对本职工所需的专门的信息技术很熟悉、较熟悉、不熟悉的员工数;x2,y2,z2分别表示为对一般性的用于通信的信息技术很熟悉、较熟悉、不熟悉的员工;x3,y3,z3分别表示为对信息技术很重视、较重视、不重视的员工数。

3.组织化程度

(1)组织合理性。主要是指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反映现有组织结构在物流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合理性。具体包括职能部门是否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组织机构是强调分权还是集权,物流企业内员工是否能及时获得工作所需要的足够的信息,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以及沟通情况。具体通过专家对本企业内的这些方面的情况一一进行评价并打分[ 5]

(2)组织外向拓展力。反映商贸企业在发展与其他企业协作关系方面的实力。计算公式为:

组织外向拓展力=在发展与战略伙伴关系方面的投资÷商贸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3)组织协调能力。从商贸企业实际运作角度反映组织结构对企业运营过程中组织、协调作用的强弱。其计算公式为:

协调能力=N项服务计划完成百分数÷N项服务规定完成工作日总数

4.创新能力

(1)科技开发专职人员比率。科技开发专职人员比率是企业员工中科技开发专职人员占企业职工总人数的百分比。它表示企业员工中有多少人是专职从事科学研究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发展后劲。科技开发专职人员比率=科技开发专职人员/企业职工总数×100%。

(2)科研开发费用率。科研开发费用率是企业本年度内用于科研开发的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率。它表示企业每一元销售收入中有多少用于企业的科研开发,可反映企业在提高科技水平、开发新产品上是否肯于投入。因此,科研开发费用率是评价企业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科研开发费用率=年技术开发费用/年销售收入×100%[ 6]

(3)大专文化以上职工比率。大专文化以上职工比率是指企业职工总数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比例。它反映企业员工素质的整体水平。创新能力是通过人来完成的,只有拥有高水平的人力资源,才可能谈得上企业的发展、创新。高科技人员比率高意味着创新。因此,评价企业创新能力时,大专文化以上职工比率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指标。大专文化以上职工比率=企业职工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人数/企业职工总数×100%。

(4)技术进步贡献率。技术进步贡献率是指企业由于技术进步而使产值的增加额占产值增长总额的百分比。表示企业产值增长中由于技术进步所导致的增长所占的百分比,反映了企业科研开发的有效成果、技术创新对企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大小。企业创新能力最终体现在,通过各种创新活动能够增加企业的销售(营业)收入,增加营业利润,尽可能多地提供对社会有用的商品、劳务、技术进步贡献率=技术进步使产值增加额/产值增长总额×100%。

(5)技术开发费用创收率。技术开发费用创收率是指企业研制的新产品的销售收入总额与技术开发费用总额的比率。表示企业研制出的新产品的销售收入是当初用于研制新产品、提高科技水平的费用的多少倍。可反映企业科研部门的工作成果、技术开发费用的利用效果。因此,用技术开发创收率指标来进一步评价企业科研开发费用的利用效果是非常可取的。技术开发费用创收率=新产品销售收入总额/技术开发费用总额×l00%。

(6)创新产品销售比例。创新产品销售比例是指在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总额中创新产品销售收人所占的百分比。表示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效果好坏,企业销售收入中有发展前景的新产品所占比例的大小,反映企业是否始终有新产品可以层层替代将要被市场淘汰的老产品。企业开发出的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越大、销售额越大,意味着企业科研开发效果越显著,未来的经营业绩特别是创新能力越好。可见,创新产品销售比例是衡量企业创新能力、考核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创新产品销售比例=创新产品销售收入额/总产品销售收入总额×100%。

5.企业文化

(1)适应性。可通过调查问卷来调查是否注重顾客因素、企业是否有创新的氛围、企业经营中的柔性、是否重视领导的艺术。具体的调查中按照4分(高)、3分(较高)、2分(一般)、1分(低)来收集数据。

(2)聚合力。反映企业文化在商贸企业运营过程中因其引导、凝聚、约束功能而产生的效果。计算公式为:

聚合力=商贸企业全部要素产出率÷行业全要素产出率

(3)商贸企业文化建设投入率。计算公式为:

商贸企业文化建设投入率=某时期用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总额÷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4)知识运用转化能力。从知识应用结果的角度来衡量商贸企业在知识运用、创新方面的实力。计算公式为:

知识运用能力=新型技术服务收入÷企业业务总收入

(二)业务层面

1.市场客户的控制力

(1)市场占有率。反映企业的服务和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深度。其计算公式为:

市场占有率=(p1+p2+pi+…+pn)÷k

其中:pn表示企业第n种核心服务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其值等于该服务的收入与同行业服务收入总额之比;n表示企业核心服务数;k表示市场占有率修正系数:k=(企业固定资产原值+企业年末定额流动资金平均余额)/(行业固定资产原值+行业年末定额流动资金平均余额)。

(2)市场拓展力。反映企业在开拓服务产品市场方面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市场拓展能力=考察期内的营销费用总额/考察期内服务额

(3)顾客忠诚度。反映客户对本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及其购买意向。计算公式为:

客户忠诚度=100名客户向本公司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数量/100名客户从其他企业购买同种产品或服务服务的数量

2.物流技术能力

(1)技术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人均技术装备水平、设备先进程度、技术创新投入率、物流技术开发人员比率、新型物流服务开发成功率方面。

人均技术装备水平=经营用固定资产平均原值÷业务人员平均数

技术创新投入率=技术创新活动总费用÷物流企业÷业务收入总额

物流技术开发人员比率=经常从事物流技术开发人员总数÷年平均职工数

新型物流服务开发成功率=能够到达市场的新型物流服务数量÷开发的新型物流服务总量

(2)信息技术水平。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拥有率、信息技术使用率、信息技术投资收益率、信息技术投入增长率这几个方面。

信息技术拥有率=信息技术总值÷企业总资产

信息技术使用率=正在使用的信息技术资产总值÷信息技术总值

信息技术投资收益率=利用信息技术产生的收益÷信息技术的投入总额

信息技术投入增长率=考察期内信息技术投入增长额÷考察期内业务收入增长额

(3)物流服务深度。主要体现在物流服务的广度以及物流服务类型。包括:运输和仓储功能所占的比重、特殊服务的提供情况、以及IT互联网服务功能。其中各个指标通过各种服务所带来的收入在物流企业总收入中的比重来计算。

3.售后服务能力

包括8个单项的23项指标,具体如表1所示。

商贸企业商品售后服务达标单位的达标标准为企业总评分70分,并要求企业在8个单项的评分,每一个单项的评分不能低于该单项合计评分的50%。

(三)绩效层面

商贸服务企业效绩评价指标由反映企业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四方面内容的基本指标构成。

1.财务效益状况:

(1)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2)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3)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4)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5)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6)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2.资产营运状况

(1)总资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2)流动资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100%产总额

(3)存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4)应收账款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5)不良资产比率=年末不良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100%

3.偿债能力状况

(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100%

(4)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4.发展能力状况

(1)销售(营业)增长率=本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额÷上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100%

(2)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3)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三年前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1]×100%

(4)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当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三年前主营业务收入总额) 1/3 -1]×100%

(5)技术投入比率=当年技术转让费支出与研发投入÷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5.社会效应

(1)企业经营权利系数。反映商贸企业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独立性。计算公式为:

企业经营权利系数=∑ki×pi÷ps

其中:ki表示各项经营自主权对企业竞争力的权重;pi表示企业到目前为止实际拥有并能够运用的自主权项目;ps表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该拥有的自主权数量,规定:pi=0时,企业没有经营权;pi=1时,企业有经营权。

(2)社会责任成本率。反映商贸服务企业因经营行为对社会整体或劳动者群体产生现实或潜在的不利影响或损失,而要求采取防护措施或给予损失补偿所付出的代价。计算公式为:

社会责任成本率=社会责任成本÷物流业务收入

(3)社会贡献率。反映商贸企业对社会整体或劳动者群体作出的贡献。计算公式为:

社会贡献率=物流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最终建立评价创新型商贸服务企业发展水平的13个单项56项指标,具体如表2所示。

参考文献:

[1] 李海舰.中国流通产业创新的政策内容及其对策建议[J].中国工业经济,2003(12):39-47.

[2] 余国锋.流通产业评价指标体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3):6-7.

[3] 宋则,张弘.中国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商业时代,2003(14):4-5.

[4] 赵德海,邵万清.黑龙江省流通产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对策[J].商业研究,2003(7):129-131.

[5] 王道平,翟树芹.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评价[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6):79-83.

[6] 胡本田.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铜陵学院学报,2006,5(1):40-43.

(责任编辑:孙桂珍)

新型服务贸易范文第2篇

摘 要:文章概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总结了当前乡村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基本构成、运行方式以及发展的主要方向,最后提出了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四点建议与对策,以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图书馆;图书馆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农村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理念,也是破除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全社会共同进步与发展的必由之路[1]。乡村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广大乡村中的重要服务站点,有责任也有义务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事业当中。就其职能与发展现状而言,乡村图书馆需要主动承担起知识服务与社会教育这两大重任,在与乡村群众需求充分对接的前提下,通过资源与服务的有效供给,逐步实现文化助力乡村发展的目标[2]。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乡村图书馆的基础建设与服务能力还比较薄弱,如何正确引导乡村图书馆的发展,发挥与拓展其服务职能,提高其在乡村群众中的影响力,值得图书馆界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

1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图书馆的主要功能

1.1 乡村图书馆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阵地

工业化和城镇化在给城市发展带来深远影响的同时,也有效推动了乡村产业结构的转型以及人口就业结构的变化,城乡总体差距在进一步缩小。然而,由于乡村劳动力转移以及乡村文化建设滞后等因素的影响,城市与乡村在文化层面的差距却逐步扩大,这就意味着乡村图书馆的建设必须将缩小当前城乡文化发展的差异作为基本目标。从职能上来看,乡村图书馆长期扎根于广大乡村地区,积累了不少服务乡村文化发展的有益经验,使其在推动科学技术普及以及拓展文化传播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乡村图书馆还具有多元化的知识来源途径,可以引导广大乡村地区群众接受最新资讯,成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场所。

1.2 乡村图书馆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源泉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我国乡村在贡献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衰败的迹象。近年来,村庄大规模消亡现象就是乡村衰败所呈现的现象之一。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精神积累的产物,其中的某一群体一旦失去应有的精神和文化,即便人群集聚也会丧失情感的聚合,造成文化的空心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全面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在于活跃乡村文化,而其承载的途径之一就是乡村图书馆。因此,乡村图书馆可以通过发展公共阅读空间、开展接地气的阅读推广活动活跃农村文化氛围,推动村民之间的自由交往与交流,从而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沟通氛围,逐步使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获得精神动力基础[3]。

1.3 乡村图书馆是乡村智力支持的重要载体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乡村基层图书馆可以搜集与农业生产和生活相关的文献资料,如农业机械、种植以及农业科技资料等,面向农民提供知识性服务。同时,乡村基层图书馆还可以将农业知识讲座作为切入点,提供农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技能,进而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种多元化结合的实施服务方式,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帮扶[4]。

1.4 乡村基层图书馆是促进乡村稳定的重要保障

工业化和城镇化促使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直接导致了农村地区聚集了大量留守群体,主要是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以留守儿童为例,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都需要乡村基层图书馆提供必要的文化教育引导,并为其匹配相应的成长环境。同时,乡村基层图书馆还可以为留守老人提供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通过耐心服务帮助老人排解负面心理情绪,这有助于促进农村社会关系的稳定发展。

2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基本构成

2.1 服务主体

乡村文化振兴的服务主体主要是指围绕乡村基层群众的需求,能够从某一角度或多个角度提供文化服务的机构部门,其中就应当包括乡村图书馆。乡村图书馆作为我国图书馆体系在乡村区域的直接隶属机构,基本上承担了公共图书馆在乡村区域服务职能的延伸。同时,随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深化,一些项目化、体系化的基层文化活动,如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农村留守群体文化帮扶工作、文化惠民工程等,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乡村基层图书馆的积极配合与深度参与[5]。

2.2 服务客体

乡村文化振兴的服务客体主要是指地域内接受公共文化服务的群体,其不仅包括目前在乡村长期居住的人群,而且涵盖了因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前往城镇工作而又未能长期融入城镇的农民工群体。这些群体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文化教育程度较低。这一群体大都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受职业技能教育的程度也不理想,对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二是信息素养不足。受乡村基层地理位置偏僻、地缘广阔等客观因素的限制,这一群体的信息接受渠道先天不足,信息面向这一群体进行传播时存在延时性。

2.3 服务要素

乡村文化振兴中的服务要素主要包括资金、文献资源、人力资源与基础设施设备四大内容。其中,资金保障是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实施的前提保障。基础场馆建设、文献资源采购、人力资源工资开支以及数字化技术的引进与推广都必须有经費作保障,离开了资金的支持,其他要素都不能得到持续化的发展;文献资源是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实施的主要支撑,从现阶段乡村文献需求的实际情况来看,纸质文献资源并不能完全为数字化资源所替代,乡村图书馆必须双管齐下进行建设与发展;人力资源是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乡村图书馆很多活动项目的实施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持;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主要包括基础场馆建设与装饰、计算机等设备的采购以及先进信息服务技术的引进与使用三大模块[6]。

2.4 服务渠道

乡村文化振兴的服务渠道主要是指服务主体面向服务客体进行各类资源与服务供给的实现途径,其不仅与服务主体的资源储备状况、服务水平以及服务环境等息息相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服务客体文化素养、信息素养等要素的影响。从现阶段乡村图书馆工作开展的实际状况来看,“文化三下乡”“乡村大讲堂”等现场类服务,微信信息推介、微信群聊互动等信息传递类服务,“文化惠民工程”等项目类服务已成为乡村文化振兴中乡村图书馆服务的主要渠道。

3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图书馆发展的主要方向

3.1 拓展性教育服务

乡村图书馆拓展性教育服务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向:一是引导文化程度高的群众自觉形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意识,指导乡村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阅读习惯,从而推动区域内群众整体文化素质与知识积累的提升。二是存储与收集娱乐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信息,通过传统途径或新媒体途径面向区域内群众进行传播与推广。三是联合上级图书馆或高校图书馆共同开展“送图书下乡”“阅读大讲堂”等活动,通过活动的形式将文化知识传递给乡村群众,丰富乡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7]。

3.2 多元化信息服务

多元化信息服务不仅涉及农业生产,而且与乡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结合农村以及农民生产与生活的实际特点,进一步挖掘、筛选对口文献资源,以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信息服务需求,已成为目前大部分乡村图书馆开展多元化信息服务的主要路径。从服务的形式上来看,多元化信息服务主要包括编制科技信息手册集中发放给农村群众、定期深入乡村企业召开科技吹风会、通过新媒体途径传递科技信息等活动。

3.3 培训指导类服务

目前,打造培育职业农民的技能培训指导基地已成为乡村图书馆拓展社会教育职能的重点方向。一些地区的乡村图书馆通过与当地人才管理部门对接,以组建农业科技特派团队深入田间地头现场开展农业生产指导、利用区域内农业人才优势定期举办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农业技术培训班等方式,切实帮助农民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同时,部分乡村基层图书馆还充分利用图书馆体系的网络资源共享优势,与当地实力较雄厚的乡村企业进行对接,定向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8]。

3.4 数字化服务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的背景下,建设具有即时性、全面性、高效性的数字化图书馆已成为乡村图书馆实现飞跃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结合国内实践情况来看,一些基础实力较强的乡村图书馆在共享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扩大与其他部门、企业的数字资源共享,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数字化服务能力。同时,通过共享与共建讲座、视频、学习资料等资源,乡村图书馆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乡村地区的文化服务资源,更好地满足了乡村各类群众的学习与文化休闲需求。

4 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4.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优化政策法规环境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宏观指导与管理,同时更需要各级政府在扶持政策、组织建设等方面适当给予倾斜。一方面,政府要致力于服务职能由微观管理到宏观管理的转型升级,从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制度建设的角度促进工作的落实;另一方面,政府还要注重多元化管理方式的实现,使管理更为人性化。当然,政府也决不能完全放弃微观管理,而是要更为缜密地开展引导、组织和协调工作,将工作放到乡村基层的实处。乡村振兴战略下公共图书馆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很广,必须依托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才能顺利实现。尽管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但如何在这一基本法律的引导下,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出台具有可行性的地方公共图书馆法律法规,仍需要立法部门审时度势开展研究。

4.2 努力拓展经费来源,优化资金管理使用方式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对乡村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但结合乡村地区图书文化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如果乡村图书馆仅仅依靠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支持,根本无法实现服务能力的多层次拓展。因此,在努力争取政府财政资金的基础上,乡村图书馆还应充分发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以市场融资投入机制为导向,通过强化与企业、公益组织、公益基金的合作,努力拓展经费来源,并致力于实现资金管理使用的科学化。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不仅可以使乡村基层图书馆更多的服务项目获得资金支持,而且有利于提高资金配置的合理性,保证乡村图书馆的资金投入取得最大化的效益[9]。

4.3 以需求为导向,注重个性化服务的实现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完善,对于农民而言,返乡置业已经成为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因此,引导农民了解和认识市场经济规则,激发其学习现代农业技术已成为当前振兴乡村战略实施的落脚点之一。对于农民自身而言,加快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的转变也是他们的普遍愿望。为了提升精准化服务质量,首先,乡村图书馆需要认真划分农村读者群体,明确他们的实际需求,汇总并形成调研结论;其次,通过调查走访、问卷调查以及QQ咨询等形式,深入基层了解读者群体的差异化阅读需求,基于原始信息形成数据库,并定期进行更新;最后,需要对采集的原始信息进行分类,以确定不同类型的服务模型,达到个性化服务的目标[10]。

4.4 借助体系内优势,多元化拓展服务资源供给

目前,我国的图书馆体系主要分为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两大层面,尽管它们服务的方向有很大的差别,但乡村图书馆可以通过共享的途径获取它们的优质资源并助力自身的实力增长。在与高校图书馆合作层面,乡村图书馆可以考虑“一校带多域”的合作模式,由区域内的高校图书馆牵头组建专门面向乡村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区域内的乡村图书馆主动与其对接,形成有效的“需求—供给—实践”服务链,平台的搭建应侧重于农业生产技术的供给与面向龙头乡村企业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与上级公共图书馆合作层面,乡村图书馆可以考虑试点进行“总分馆”制的探索,先选取发展程度较好的乡镇图书馆试点建设县级图书馆的分馆,在形成一定的经验模式后,逐步面向区域内的乡村基层图书馆进行拓展,最终形成覆盖全区域的县乡级“总分馆”服务合作体系[11]。

5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响了乡村文化深度发展的冲锋号,各地乡村图书馆应主动把握这一机遇,以创新性精神为向导,围绕振兴乡村文化发展这一总体目标,多层次、多角度地谋划工作布局,积极大胆进行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崭新的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必将助力乡村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丹,张越.乡村振兴战略下城乡融合的逻辑、关键与路径[J].宏观经济管理,2019(1):57-64.

[2] 贺洪明,罗静.乡村公共图书馆定位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7(4):57-60.

[3] 陈鹏.浅析农村图书馆在乡村振兴中的功能发挥与路径优化[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8(5):5-9.

[4] 沙吾列·卡孜肯.論新时代背景下乡村图书馆(室)建设[J].西域图书馆论坛,2018(1):16-18.

[5] 冀爱斌.公共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9):11-12,20.

[6] 余营业.浅议广东乡镇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与建设思路[J].图书情报导刊,2016(8):28-30.

[7] 李晓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图书馆体系服务效能的提升探讨:以东莞城乡一体化图书馆体系建设与服务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2):29-32.

[8] 马月丽.基于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背景下的基层图书馆业务培训工作实践与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5):154-155.

[9] 周绪忠.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图书馆的建设[J].知识经济,2018(10):35-37.

[10] 王秋云.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2.

[11] 赵吉民,李旭.论高校图书馆扶持农村文化建设的策略:以大庆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8(4):134-138.

(编校:周雪芹)

新型服务贸易范文第3篇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着力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由此可见,努力发展科学技术是提升新农村的着重点。

一、科学技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

1.发展科学技术对建设和服务新农村建设具有强大的支撑力。中央2008年的一号文件提出:对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推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解决农村民生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等提出了要求,并强调要“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这是继党的十七大之后,中央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重大部署。新农村建设为科技工作特别是农业农村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农业农村科技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机遇。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要求科技工作把促进解决好“三农”问题、服务新农村建设作为重要战略目标,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予以推进,充分发挥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2.科技进步正在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标志。纵观农业发展史,从传统农业、近代农业到现代农业,每一个阶段无不以技术变革为动力、以技术进步为标志。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发展农业的悠久历史和重视农业科技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日益增强,取得了重大成就。“十五”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在中央系列指示精神的指引下,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发展格局。农村科技投入较快增长,中央财政用于农村科技的投入“十五”比“九五”期间增长了2倍,取得丰硕成果,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0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继1999年以后再次超过5000亿公斤,单产也创下新高。科技进步正在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动力与标志。

3.农业科技进步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把农业科技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增加投入,强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成效显著,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由“九五”的37%提高到“十五”的48%。“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集成创新了一批粮食丰产重大关键技术,至2006年累计增加粮食2043万吨。培育出了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等一大批新品种,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业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每年为国家挽回粮食损失2500多万吨。“奶业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为基本解决我国喝奶难的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农产品加工重大科技专项”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专用品种选育和技术装备研发,带动出口创汇5.02亿美元,促进农民增收累计达到54.3亿元。

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经之路

1.加强体制和机制创新,调动科技人员和农民两个积极性,建立健全多元化、社会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把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当前农村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通过采用新技术和新机制,逐步实现农村科技的“零距离服务”。全面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继续推广农业专家大院、星火110、农村科技合作组织等新型农村科技服务模式。在科技特派员等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的基础上,把农村科技服务的对象从偏重个体农民向农民、农村中小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并重拓展,把服务领域从偏重农业向农村产业、民生等并重拓展,同时积极探索农村科技服务的政策支持措施。提高农村科技服务的组织化程度,从全国、县(市)基层、农村社区等不同层面,探索发展科技综合服务平台,系统提升农村科技服务能力。加强农村科技信息资源开发,推动统一全国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公益性号码,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

2.在加强政府引导的同时,更充分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统筹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农村科技具有公益性和市场性双重特征。在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的新品种培育等前沿技术研究,数字农业等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农村医疗和农民健康等关系民生的公益性技术方面,应切实保障政府投入。这是我国农业农村独特的发展情况所决定的,也是世界各国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做法。在农村科技应用服务环节,市场机制有很大的空间。建国以来,我国建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对改变我国农业农村面貌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这符合当时我国农村发展的水平和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科技特派员等工作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根本原因是在政府引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了广大农民和科技人员两个积极性,为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走出了一条新路子。新阶段,必须在加强政府引导的同时,加大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农村科技创新服务和农村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3.努力形成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科技发展布局。我国农村发展已经进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科技需求大规模扩张,农村科技迎来了实现大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当前,农村科技发展布局还不完全适应农村快速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农村民生科技、农村科技应用服务、农村基层科技相对薄弱,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总结农村科技发展特别是“十五”以来的实践,分析当前农村科技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时期农村科技必须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以农民为本,协调推动农业科技和农村民生科技两个领域的发展,重点加强研究开发和应用服务两个层面的工作,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两个机制的作用,形成新时期农村科技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布局。形象地说,就是要实现农村科技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两个轮子”相对平衡、协调驱动。

三、结束语

总之,科学技术的发展既对传统农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也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提供了新的机遇。因此,大力推进农村科技进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前进的重要力量。

新型服务贸易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与东盟的服务贸易现状,自2007年签订《服务贸易协议》以来,中国与东盟的服务贸易合作进程加快,在旅游、运输和交通服务贸易一体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双边服务贸易合作大都集中在劳动密集型领域,在技术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领域的合作不足,双方应进一步开放市场,加大在金融、保险、通讯等领域的合作,从而进一步推动自贸区一体化的建设。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各国的服务贸易活动日益频繁,服务贸易对各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全球服务贸易出口规模也持续扩大。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制造全球化逐渐向服务全球化转变,历经过渡期以后,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进入服务全球化时期。

一、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现状分析

(一)服务贸易规模分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谈判始于2002年,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建成,从2002年以来,双方先后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和《投资协议》,并相互实施全面降税。早期收获计划的顺利实施,货物贸易实施零关税,使中国与东盟度过了经贸关系发展的“黄金十年”。随着中国和东盟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和自贸区内货物贸易的迅猛发展,双方对服务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加。

图1服务贸易总额

由图1可知,中国和东盟的服务贸易总额从2005年以来一直处于快速上升的趋势,在2009年有所下降,主要是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之后又保持上升的趋势,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为6171亿美元,东盟为6111亿美元,分别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6.2%和6.1%。

(二)服务贸易结构分析

利用2014年的中国和东盟各服务部门在总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数据来分析,由图2和图3可见,中国和东盟的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在服务贸易中的比重较大,其中东盟的旅游服务贸易比重达到35%,中国为24%;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金融、通信、建筑在中国和东盟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均较低,可见中国和东盟的服务贸易结构比较相似。

图12014年东盟各服务部门在总服务贸易出中的比重数据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库整理计算得出 图32014年中国各服务部门在总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数据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库整理计算得出

二、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呈现出的特点

(一)中国东盟服务贸易一体化进程缓慢。独特的“东盟方式”实现了东南亚地区的稳定、和平、合作与发展。在其尊重主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下,东盟这个区域性组织内部缺少一个像欧盟一样强有力的国家或者组织领导东盟10国,其组织比较松散,内部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中国大都是和东盟内单个国家分别签订条约,势必加大谈判的成本和降低效率。由于没有超国家组织,中国和东盟国家已签订条约的实施也打折扣。中国东盟自贸区内部争端解决机制建设不健全,使得双方在贸易过程中发生的摩擦和问题无法及时有效的得到解决。这一系列不利因素降低了中国东盟双方服务贸易合作的进程。

(二)中国和东盟的服务贸易竞争性大于互补性。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东盟内部也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了各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各国的服务贸易结构中以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为主,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不足,相似的贸易结构使得双方贸易具有竞争性。随着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的日益上升,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显现了出来,中国应积极开展和促进本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贸易部门转变,使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贸易结构形成差异化,从而更好的促进双方的服务贸易合作。

(三)中国和东盟的服务贸易壁垒很高。从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来看中国与东盟国家总的服务贸易壁垒,中国与东盟各国承诺无限制开放的比例为20%以下,部分开放或未承诺开放的部门比例达到80%以上,大部分国家的市场准入壁垒高于国民待遇。分部门的服务贸易壁垒程度不一样:旅游、通信、建筑等服务贸易部门的壁垒较低,教育、娱乐文体、运输等服务贸易部门的壁垒较高。

三、中国与东盟合作前景分析

中国与东盟有着天然的区位优势:海域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相通,与泰国、柬埔寨水路相接,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所以中国和东盟应抓住区位优势,加强互联互通建设,降低贸易成本,促进服务贸易的合作。中国—东盟互联互通是双方合作的重要领域。目前东盟正在大力实施《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各有关方应了解该《规划》,提高合作效益。在未来的合作当中,双方应进一步降低服务贸易壁垒,降低外方出资比例的限制,扩大双方在服务业的投资与合作。

中国-东盟自贸区属于南南型区域合作,市场潜力巨大。自贸区建成五年来,在货物贸易领域取得快速发展,除敏感产品以外,中国与东盟93%的产品已经实现了零关税,但在服务贸易领域和投资领域合作不足,未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中国东盟应顺应时代潮流,提高双方服务贸易水平,加大资本和技术的投入,促进产业升级,强化分工,在保持中国和东盟原有的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前提下,提高双方服务贸易的互补性,扩大在金融、通讯、保险等领域的合作。(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国贸学院)

参考文献:

[1]叶刘刚、白福臣、尹萌.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变迁:1992-2012[J].东南亚研究,2015年第1期

[2]魏民.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问题与方向[J].国际问题研究,2015年第2期

[3]蒋冠、霍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创造效应及贸易潜力——基于引力模型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5年第2期

[4]汤磊.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年中期

新型服务贸易范文第5篇

摘 要:文章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并结合实际给出相应建议。迅速有效地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推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以及我国整体经济及相关产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 服务贸易 影响 对策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与社会分工专业化逐渐加深,服务业及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体系及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自加入WTO以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家,对外贸易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然而服务贸易作为进出口贸易的重要部门,其发展并非一番风顺,对我国而言,虽然服务贸易在整体上得到迅速发展,但长期处于逆差。除了自身服务产业发展不完善及贸易竞争力弱的原因外,技术性贸易壁垒(TBT)也是阻碍服务出口的原因之一。我国据我国商务部统计,2010年,我国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的企业达31.4%,出口商品为40%,损失达359.2亿美元。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将随着服务贸易的发展而进一步显现。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影响及根源

1.中国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TBT)限制的客观原因。TBT措施制定和使用的便利性为其更广泛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为了顺应整体关税税率的降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把TBT作为保护本国市场和产业的重要手段是必然的。由于各国政府自身能够掌握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制定主动权,世界贸易组织对它的限制也不够成熟,TBT的设定和实施并不需要通过国际组织批准。所以,相较与实施程序复杂的反倾销等措施,TBT更具有可操作性并且见效快的,从而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通过这种手段,短期内就可以实现限制进口,最终达到保护国内市场和劣势产业的目的。借助于保护消费者之名,把技术法规和标准等措施当作一种技术贸易壁垒,是各国政府或明或暗最常见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因此,也就成为了我国频繁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客观原因。

我国加入WTO时间较晚,出于各种政治经济原因我国直到2001年12月11日才最终成为WTO成员。此前的我国长期难以享受WTO有关协议对发展中成员方甚至一般成员方的待遇,被隔离在多边贸易体制之外,这对我国出口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由于不是WTO成员,我国不仅无法获得充分、稳定、确切的有关各国技术性贸易壁垒标准,同时也无法享受作为展中国家,《TBT协议》与《SPS协议》在技术法规与标准的制定、实施以及技术协助等方面给予的优惠和差别待遇。最后,就贸易争端而言,我国面对出口中遭遇的歧视性技术性贸易壁垒,只能通过双边谈判的方式磋商,无法有效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来解决问题。即使已经加入WTO,这些限制我国出口的重要问题也无法立即得以解决。

2.中国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的主观原因。(1)我国服务出口产业的弱质性。近年来,虽然我国服务贸易得以发展,但由于高新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相对于国外同类产品的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和标准的不断提高,我国出口产品依旧具有的弱质性,表现为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出口中则占次要地位,而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占主导地位,同时,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且质量相对落后,特别是出口质量水平,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甚至与一些展中国家也有差距。各国对质量水平的要求会随着技术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形式而提高。由于国际标准的提升与明确,我国产品出口将要面对的技术门槛也会提高。(2)我国国内较低的技术标准水平无法满足国际要求,导致我国产品在质量和技术得不到认可。我国技术法规、标准及合格评定等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都较为落后并且不够健全。技术标准方面,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统计,截止到2002年底,我国已发布国家标准20206项,其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仅有8931项,采标率为44.2%,而且其中相当部分还不是等同采纳。中央政府各部门、地方政府各部门、以及各行业协会大都出于局部利益考虑,制定的规章、条例数量繁多,规定各却不相同,导致各种技术规则存在不协调的现象;在合格评定环节,我国尚未建立统一完善的认证体系,分割管理和多头认证存在于商品的生产、流通、使用、进出口各环节,使得国内产品和进出口商品实行双重质量许可和认证规则,缺乏统一性和权威性制度;一些认证机构自身并没有取得国外的认可和授权检验,存在“小、弱、差”问题。(3)对TBT问题的认识和管理不够。鉴于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出现时间相对较短,又具有复杂性与隐蔽性等特性,使得我国很长时间内没有对它充分认识和足够重视。在宏观管理层次上,政府有关职责部门缺乏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没有为企业建立起完善可靠的各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相关信息的咨询机构,缺乏对国际通用标准和相应管理规定以及主要贸易伙伴国的TBT体系的相应了解,难以对相关产业的出口企业进行有效的宏观指导。从企业角度来看,TBT问题没有引起我国许多出口企业的足够的重视,许多出口企业对发达国家技术性管理规定和手段的了解有限,缺乏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性管理措施的了解,因此难以及时根据进口国的措施的调整,主动改善自身的产品技术标准。

3.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服务贸易的积极影响。(1)利于迫使企业加速技术创新。传统旅游业和服务业作为我国服务行业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依然属于资源密集型或劳动密集的传统产业,而在国际新兴的金融、保险、咨询、专利服务等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领域,我国尚处于初步发展中,竞争力弱,在技术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多不足,但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服务项目是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所在,我国在这些领域的欠缺增加了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可能性。所以企业要跨越服务领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将服务行业转化为竞争优势部门,就须要加速技术创新。(2)有利于推动服务领域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因为在服务贸易出口中不断的遭遇发达国家TBT措施,为了积极应对这一情况,我国不得不相应提高服务业的技术规定、标准化意识,落实服务业标准化程序,而服务标准化有利于规范服务业行为和市场、增强服务企业自律、发展壮大。(3)绿色壁垒促进我国绿色服务贸易的发展。绿色壁垒会有利于我国环保法规的完善和实施,促进产业的环境效益从低层次向高层次的发展,提高企业对环保投入的自觉性及环保意识。实现从生产到消费领域的绿色服务提供,扩大绿色市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服务贸易的消极影响。(1)增加市场准入障碍。我国服务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会因服务领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而提高,最终阻碍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特别是是针对服务人员资格要求而设置的壁垒。具体来说,在商务服务、建筑工程服务、教育服务、金融服务和社会服务等领域都能对人员资格进行限制。而有些人员资格(如学历和执业资格)的获取,会增加准入的时间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我国服务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难度。(2)削弱服务贸易竞争力。在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后,服务企业如果希望跨越壁垒,则需要提高设备、引进专利、培训员工、花费高昂的费用获取国外机构的服务质量认证,而目前来看,我国服务业发展时间较短,技术水平较低,这些必然会增加我国企业资本投入压力,降低企业的利润,从而进一步削弱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3)增加国际贸易摩擦。服务的可标准化引起的服务标准差异是导致服务领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的根本原因。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出现时,由于对标准设立的不一致,可能会引发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

而随着服务贸易在各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由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存在而引起的贸易摩擦,将成为我国发展服务贸易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我国服务业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措施

1.政府。(1)建设服务贸易领域技术性壁垒应对平台。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相关的研究中已经指出,发展中国家在关于国际技术标准上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我国出口受限的重要原因。由于各国的技术法规与标准不仅条目繁多,又经常改动或修订,使得我国很多企业很难了解进口国技术壁垒的具体措施及规则变动,最终导致了出口受限。商务部的调查报告中指出,认为“信息不灵,不知道对方规定已改变”是跨越技术壁垒的主要困难的企业,占到调查总样本的36%。因而,政府部门应当尽快在重点产业部门和地区建立健全技术壁垒信息预警服务体系,建立信息渠道,以方便企业有效获取相关信息、及时采取积极防御措施,从而实现有效跨越技术壁垒。目前,原外经贸部也于2003年初步建成了“全国净进出口宏观监测预警系统”的一期工程。但总体而言,我国的技术壁垒信息预警服务平台起步较晚,远不能适应实际需要,相关的服务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2)积极开展服务贸易谈判。积极参加WTO服务贸易谈判及双边谈判,谈判都是削减服务领域技术性贸易壁垒最直接的手段,服务领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削减也主要是通过服务贸易谈判达成的。GATS对促进服务贸易谈判,削减国的服务领域技术性贸易壁垒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服务领域TBT进一步削减主要是依靠不断的谈判实现的。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对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做出了相关承诺,相应地,也得到了他国开放市场的回报。谈判达成所需要的让步是相互的,在其发达国家要求我国更多地开放服务领域市场时,我国也完全有理由要求对方让出一部分市场。只有顺应趋势,积极参加WTO服务贸易的谈判,才能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有利环境。(3)重视双边与区域合作和协调机制。由于贸易双方沟通和谅解的缺乏,造成了国际上许多技术壁垒问题。双边、区域合作和协调机制逐渐引起了主要发达国家和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的重视。相互认可协议是通过双边协调解决技术壁垒摩擦最典型的范例,,本国厂商能够通过互认可协议,在生产所在地获得认证而免于支付高昂的离岸认证费,并能实现产品从产地直接运往最终销售地,这种一种产品一次认证的模式,有效削减了贸易障碍。因此,我国应加强政府间的沟通与合作,充分运用多种合作和协调机制,尽快在战略性领域与我国技术性贸易摩擦较多的国家建立双边技术磋商与调解机制,可以通过加强双方在技术标准规定与合格评定程序等方面合作的方式,有效跨越技术壁垒,从而便利贸易。(4)通过提升环保产业的产业结构,实现国民经济的“绿化发展”。TBT中的绿色壁垒(又称“环境壁垒”),是我国政府必适应的一种形势,实施国民经济的“绿化战略”。首先,树立可科学发展观念,提高环保竞争力意识,使贸易出口能力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其次,应制定支持和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优惠政策,以敦促环保产业作为发展出口产业结构的支撑点和加速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2.企业。(1)自身的技术水平需要提高。技术壁垒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国家之间技术差异,目前,我国出口产品遭遇技术壁垒的关键原因在于本国科技发展水平普遍低于主要贸易对象。对于企业而言,加强企业的技术投入、增强新产品研发能力、提高产品的质量是跨越技术壁垒的先决条件,企业应注重从国外引进技术后的消化与自主创新能力培养,进行对传统产业的新兴技术改造。重视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的吸引和培养,真正实现技术创新的主体、开发投入的主体的角色转变,提升国内产品附加值,彻底打破技术壁垒的限制。(2)主动寻求政府的帮助,提升争端应对能力。单个企业在应对复杂的服务贸易领域技术性贸易壁垒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服务贸易具有关系到国家的利益的特殊性,所以政府也应是应对服务领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力量。企业要积极密切与政府的关系,主动和政府交流,面对一些企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借由政府的力量来处理。我国服务业起步晚,在旅游、运输等传统产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外,在新兴服务产业还比较薄弱,我国缺乏大型的服务企业集团及跨国公司。企业在应对服务贸易壁垒时,一方面应加强行业自身联合,另外积极寻求政府的帮助也是有效途径。(3)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或合资并购等方式跨国经营,绕过技术壁垒。企业可采取跨国经营如对外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等方式进行,从而绕过复杂、繁琐的技术壁垒限制。在投资领域,通过在出口目的国采取合资、独资、收购、兼并等手段实现跨国经营,销售渠道上则可利用外商的技术、生产标准、品牌和营销渠道,顺利避开该国设置的TBT限制;同时,转移投资可以扩展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程度,由此带来技术溢出效应和竞争模仿效应终将有利于国内企业跨越TBT的技术经验积累,并能增加相关产业跨越技术壁垒的机会。

三、结束语

我国服务贸易虽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整体水平较低,长期处于逆差状态。除了服务贸国际易竞争力弱,技术性贸易壁垒也是造成这一现状的重要因素。随着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将进一步受到技术性壁垒的影响。

面对服务贸易领域的技术性壁垒,政府和企业应该协力应对。由于服务贸易涉及行业领域广,服务贸易领域技术性壁垒的设置对经济的影响更是深远,单个企业的力量很难有效解决TBT问题,所以应对服务贸易壁垒由政府主导,以政府间谈判、协商来直接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服务贸易领域的技术性壁垒应对平台。我国遭受服务领域技术性壁垒从内因来讲是由于自身竞争力的不足,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服务贸易领域技术性壁垒的问题,还需大力提高服务贸易出口争力,政府、企业都应为推动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积极努力。

参考文献:

[1] 夏友富.TBT屏障——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趋势及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2002(10)

[2] 杨慧力.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制度化趋势与我国预警体系的建设.中国科技论坛,2009(8)

[3] 唐炎钊.我国应对服务领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7)

[4] 禹佳.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影响和对策研究.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08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山西太原 030051)(责编:贾伟)

新型服务贸易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国;印度;服务贸易;比较优势

一、中印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一)中印两国服务贸易总量情况分析

从服务贸易总额来看,2001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为719.3亿美元,2010年服务贸易总额增长到3 620亿美元,增长率为403.2%;而2001年印度服务贸易总额为365.9亿美元,2010年服务贸易总额2 270亿美元,增长率为520.3%。可见在服务贸易总量上,中国要远远领先于印度,但印度的服务贸易增长率却高于中国服务贸易增长率。

就出口额而言,2000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为301亿美元,2010年出口额为1 700亿美元,年均增速42.3%;2000年印度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60亿美元,2010年出口额为1 100亿美元,年均增速53.4%。就进口额而言,2000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为359亿美元,2010年进口额为1 920亿美元,年均增速39.5%;2000年印度服务贸易进口额189亿美元,2010年进口额为1 170亿美元,年均增速47.1%。由此可见,印度服务贸易出口、进口年均增长率都快于,同时,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长率均快于自身服务贸易进口年均增长率。

就服务贸易占比情况而言,印度服务贸易占本国对外贸易的比重也高于中国。以2009年为例,中国服务贸易额为2 860亿美元,占对外贸易总额的11.5%;印度服务贸易额为1610亿美元,占对外贸易总额的28.7%[1]。

(二)中印服务贸易地位变化情况

中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排名在世界中的地位不断攀升,服务贸易出口的世界排名从1982年的第28位跃至2007年的第7位,2009年上升到第5位,2010年在世界排名第4;而进口排名也从1982年的第40位上升到2007年第5位,2009年上升到第4位,2010年在世界排名第3。同样,印度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排名也在不断进步,2009年服务贸易出口额在世界排名第12,2010年上升为第10;2009年服务贸易进口额在世界排名第12,2010年上升为7。由此可见,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将在国际市场上占居更加重要的地位。 (三)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顺差、逆差情况

中国服务贸易从2000-2010年一直处于贸易逆差情况,2000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额为58亿美元,2010年服务逆差额增长到220亿美元,2009年高达-290亿美元,服务贸易情况持续恶化。印度服务贸易从2000-2004年一直处于贸易逆差情况,2004年印度服务贸易逆差额仅为6亿美元,2005-2009年印度服务贸易都呈现出顺差情况,2005年印度服务贸易顺差额仅为39亿美元,2009年已达到了120亿美元,但2010年又出现了贸易逆差的局面,为-70亿美元。从上述数据可见,印度出现服务贸易顺差年份多于中国,因此,印度的服务贸易状态优于中国。

(四)中印服务贸易结构分析

中国服务贸易在传统的运输业、旅游业以及其它商业服务上占优势。2009年,运输出口、进口所占比重分别为18.36%和29.5%;旅游出口、进口所占比重分别为30.9%和27.6%。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运输服务进出口额为70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0.9%;旅游服务进出口额为834亿美元,同比增长8.3%,贸易差额由去年的顺差46.9亿美元转为逆差40亿美元。2006年以来,运输和旅游这两个传统服务贸易行业在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逐年下降,2009年这一比重下降至53.6%,低于2006年7.4个百分点。2009年,我国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服务出口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9.9%,逆差107亿美元,为我国仅次于运输服务的第二大服务贸易逆差行业;我国保险服务进出口额为12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8.7%,逆差97亿美元,下降14.6%;金融服务进出口额为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逆差3亿美元,同比增长20%。2009年,我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6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进口32亿美元,同比增长1.1%;顺差33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1亿美元。2009年我国咨询进出口总额为3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顺差5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9亿美元(见表1)[2]。

印度服务贸易的出口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行业,以软件业尤为突出,占世界出口额的比重为18.1%,顺差额为2 415.9亿美元,说明印度软件行业在世界软件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服务外包的迅速发展,其他商务服务业异军突起,成为印度第二大出口部门。2008年,其他商业服务取得贸易顺差471亿美元。印度服务贸易差额在运输业、保险业为逆差。从服务贸易的进口比重看,运输、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务服务、保险业是印度的四大进口部门,2008年,进口额分别为414亿美元、350.9亿美元、326亿美元和320.3亿美元(见表2)[3]。

二、中印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比较分析

(一)中印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根据2000-2010年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进口、出口和进出口数据,利用SPSS软件计算结果为表6、表7和表8。从以上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和印度的出口额、进口额和进出口总额与GDP之间具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进出口规模的扩大对两国经济增长均具有促进作用;从回归系数看,中国比印度大,如中国进出口每增长1个百分点,GDP增长0.41个百分点,而印度进出口每增长1个百分点,GDP增长0.29个百分点。

四、影响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一)人力资源要素条件分析

我国服务贸易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缺少高级要素,如缺乏外语熟练、熟悉国际法律法规的高素质人才。由于印度高等教育作为政府的投资重点,在教育和研发方面投入的经费占GDP的比重一直高于中国,因此,印度拥有大量人力资源存量和后备力量。以软件行业为例,印度有约600多万人员从事软件开发设计,有近8 000所高校和许多相关企业为印度软件业提供了大量理论和实践能力兼备的实用人才。而中国基础教育中IT培训远没有印度普及,职业培训也较缺乏[4]。这也是印度的服务外包发展远远好于中国的主要原因。

(二)需求因素分析

一个国家需求的特性将会直接影响该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对服务贸易的国家竞争优势来说,需求条件则是影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我国的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大于印度,因为我国人口和收入水平高于印度。2008年中国人均GDP为2 460美元,印度仅为965美元,我国人均GDP已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受传统“轻消费、重储蓄”及“轻服务、重物质”观念的影响,居民消费率较低;居民对商品的消费需求相对强劲,但对服务消费的比重偏低[5]。在国外市场需求方面,印度明显好于中国。目前,印度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计算机软件出口国,被公认为“世界软件的动力室”。内部需求不足和对外需求不强是我国服务贸易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

(三)政府作用的分析

政府对一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推动作用十分重要。印度政府制定了软件发展的长期战略,在全国建立17个软件技术园区,对进入这些高科技园区的内外公司实行优惠政策,如免除进出口软件的双重赋税,放宽中小企业引进计算机技术的限制,允许外商控股75%-100%等[6]。印度政府在产业政策上采取的是“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思路,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服务业的发展上也就是先发展了第三产业,再发展第一、第二产业。中国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采取的是沿着从农业到制造业再到服务业的发展道路,这也是印度在服务贸易增速大于中国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四)相关产业的分析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相关产业的支持与协调,这不仅包括服务业内部如零售、金融、保险、餐饮、批发、运输、教育、卫生等各行业间的相互支持,而且包括制造业、货物贸易的协调与扶持。但是我国服务业内部没有一个可以带动整个服务业发展的强势行业,而且我国工业的发展与服务业相脱节,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相互作用也不明显;印度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对其服务贸易的推动力大于中国,目前计算机及信息服务已成为印度在世界服务业中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由此带动了一大批服务业的发展,进而增强了其国际竞争力。

(五)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因素分析

目前,中国大量服务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建立起来,产权界定不明,而且由于政府垄断因素的存在,中国部分服务业,比如在银行、电信、保险等领域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垄断现象,导致企业没有创新的动力,服务质量较差。印度则在全球的激烈竞争中,让大量的私营企业充分竞争,而且印度的服务业企业早就开始推行跨国经营的战略,印度金融业和软件业与国际接轨的程度一直被视为其超过中国的优势。由此可见,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因素直接影响一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

五、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路径选择

(一)增加教育投入,解决人才瓶颈

服务贸易属于人才密集型的领域,服务贸易提供者素质是决定服务贸易质量和服务贸易效益的关键,中国在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同时,应注重人才尤其是知识型服务贸易所需的外向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升人力资本的素质。中国政府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吸引、使用和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二)努力增加国内服务需求和外部需求

国内市场是企业发展和获取竞争优势的推动力,如果服务消费比重过低或服务消费的层次过低,那么该国的服务贸易就无法形成国际竞争优势,削弱了服务出口能力。就中国而言,政府应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居民消费结构,推进城市化进程,从而扩大中国国内服务需求的发展空间;同时,应重视现代服务贸易的发展,面对新的服务贸易转移的机会,加强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作为重点培育产业。

(三)政府应给与服务贸易更多的政策支持

政府对一国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抓紧完善鼓励服务贸易的政策措施”、“努力扩大服务出口”[7]。目前,我国的产业政策应进一步向服务业倾斜,在服务业内部向主要创汇部门倾斜的同时,更要加大对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企业的扶持力度。应建立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相关产业救济和保护机制;加快服务贸易立法,建立完善的服务贸易法规体系等。

(四)加强服务贸易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

服务业是服务贸易的基础,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相互推进。因此,必须加强产业链的连锁作用,抓好服务贸易相关及辅助行业的发展。例如,对我国工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应尽量加强与其相关的辅助性服务的输出,协助其服务业开拓海外广阔的市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紧密联系,因此,我国可以通过促进货物贸易升级,带动服务贸易的发展。

(五)加强企业战略管理和内部组织管理

我国各服务企业应尽快纠正落后的管理意识,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大力实施服务品牌战略,实现企业规模经营效益,规划切合实际的跨国经营战略。另外,印度的服务业占据外国投资较大的比例,而我国长期吸引外商投资的领域在生产制造领域,因此,我国的服务企业应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充分利用外资带来的正面效应,以促进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 2009年世界主要国家(地区)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占比情况[Z].商务部服务贸易司,2010.

[2] 2009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 868亿美元[EB/OL].[2010-04].商务部网站.

[3] 王秀娟.中印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D].山东理工大学,2010.

[4] 张家瑾.变竞争为互补、合作——中印两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竞争优势比较分析[J].经济视角,2010(10):10-12.

[5] 杜红平,司亚静.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分析及启示[J].宏观经济管理,2010(5):40-50.

[6] 缪娟,杨增雄.中印服务贸易比较分析[J].企业导报,2010(3):14-15.

[7]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03.

(责任编辑:严元)

上一篇:过去分词练习范文下一篇:修辞手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