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务所审计工程论文范文

2024-07-15

事务所审计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质量控制

一、引言

近几年高速发展的经济推动了整个审计行业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会计师事务所数量上的大幅增加。要想在竞争愈加激烈的行业中站稳脚跟,关键无疑是保证专业服务水平及提高审计质量。这使得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需要根据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自身特点不断改进并提升其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

针对具体审计项目来说,审计质量控制覆盖了审计全过程,即贯穿于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及后续审计等各个阶段。本文旨在对审计报告阶段审计质量控制的薄弱环节进行归纳总结,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审计质量

张庆龙、张娟(2010)提出要想提升当前阶段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就需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职业判断能力、职业怀疑态度,上述能力的提升需要注册会计师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知识和技能知识,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杨柱俊(2017)提出对审计质量形成影响的各种因素的集中体现就是审计质量,例如站在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看来,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会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这就导致了审计质量问题的出现;徐菁霞(2017)提出选择适当的经营管理模式、提升风险控制意识、完善薪酬奖惩制度等是有效提升审计质量的着力点。

(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

沈大龙(2007)研究认为审计质量控制在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中处于重中之重的位置,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审计质量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傅英(2012)提出广义的审计质量控制包含了行业监管、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等多个要素,而狭义的审计质量控制重点聚焦于事务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措施和制定与实行。

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阶段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质量控制意识薄弱

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加上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制度出台和执行的时间较晚,部分事务所并不重视审计质量控制,许多审计从业人员重审计现场而轻审计报告,对审计报告缺乏正确、严谨的态度,使得审计报告阶段的审计质量控制存在明显的不足和较大风险,进而对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及有效性产生了负面影响。与此同时,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为满足被审计单位的不同需求,对审计结果进行粉饰,进一步扩大了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的风险。之所以会存在上述问题,根本原因在于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质量控制的认知不深,未能从整体层面对审计质量进行严格要求,从而使得审计意见千篇一律,所提改进意见和建议不具有针对性与可行性,审计结果无法起到应有作用。

(二)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够

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经营性质存在特殊性,其在吸纳人才过程中难免存在不足并受到诸多限制,因此,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些工作人员人员知识结构单一,或知识层面和操作水平可能并未达到实际要求,这导致他们在审计过程中难以对企业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准确的判断,进而对审计报告阶段的审计质量产生影响。此外,审计从业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采取的依然是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方法,并将精力过多地放在了会计数据的归纳与整理上,加上综合分析能力有限,难以对审计事项进行深入的全面剖析全面深入剖析,发现被审计单位普遍及具有根本性的问题。因此,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足这一问题,一直都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重点薄弱环节。

(三)复核制度落实不到位

现阶段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采取的是审计质量三级复核制度。然而许多会计师事务所未对审计复核给予足够的重视,复核人员未形成全面复核的意识,在实施复核程序时很多地方做得不到位,一二级拖延时间较长,项目组负责人不及时关注复核结果,三级复核更是流于形式,主任会计师的复核基本都是无异议,甚至忽略对审计事项相关事实是否明了以及所出具的审计意见是否适当等的复核。这使得复核制度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审计报告阶段的审计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四、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阶段审计质量的措施

(一)形成正确的审计报告阶段质量控制意识

要想达到提升审计质量的目的,会计师事务所应意识到审计质量控制在整个审计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形成正确的审计质量控制的意识,使得审计质量控制理念能够深入人心,改变重审计现场而轻审计报告的做法,并遵循“突出重点、分步求进、讲求实效”的原则,找出存在的问题,着重培养审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抓基础,讲实效。此外,会计师事务所还应注重审计人员法律意识的提升,提高员工法律知识掌握程度,使其在审计报告撰写过程中能够时刻遵循国家相关政策与审计准则要求,避免伪造、篡改行为的发生。

(二)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保证审计报告阶段的审计质量,审计人员合格的专业水平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可从以下方面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站在审计人员的角度,首先一定要重视自身审计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提升对于审计技术的理解与应用,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的审计能力。二是树立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必须树立强烈的程序意识。审计程序是规范、标准的,如不严格按照审计程序进行操作,这一行為将无法发挥应有作用并达到预期效果。所以,不能主观臆断,简单从事。在寻找审计线索的时候,既要做到不滥用,又要做到充分利用,纵向审计到底,横向审计到边,深入透彻地审查发现的每一个问题。三是会计师事务所应当鼓励从业人员考取相关资格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并对其审计报告撰写能力进行相应培训,为提高审计报告阶段的审计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将复核制度落实到位

要将复核制度落实到位,实现其应有的质量控制作用,应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应当健全相关制度,在审计过程中将复核科学化、实质化。现阶段大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复核过程中存在复核级数严重不足的问题,根本原因还是未能建立完善的审计复核制度,因此无法对事务所的审计复核执行情况进行强有力的监管。在注册会计师行业,要想从经验式的复核转变为标准化的复核,除了需要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的努力,财政部门、审计机关、行业协会等,都应承担起探索制度化的复核方法的责任。只有建立起科学的制度规范,审计复核才能有章可循。

二是提高复核人员专业能力。事务所审计复核的质量直接受到参与复核人员专业水平的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应当重视审计复核人员专业水平的提升,结合员工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和专业发展战略,制定恰当的人力资源政策并进行科学的专业人才培养,以确保审计复核人员能够维持较高水平的职业素质与专业水平,同时有助于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庆龙,张娟:“论内部审计专业胜任能力结构模型与需求框架”,《会计之友》,2010年第6期。

[2]杨柱俊:“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问题研究”,云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

[3]徐菁霞:“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问题与对策研究”,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

[4]沈大龙:“国内小所应走做精做强的专业化发展道路”,《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年第4期。

作者简介:

1.茹燕(1968.6-),女,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2.周师羽(1995.4-),女,中核环保产业有限公司审计,研究方向:审计。

事务所审计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在当前基层人民银行内控建设中,业务风险日益成为关注焦点。内审部门作为监督重要关口,应当充分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探索建立新的内部审计模式,树立风险导向型审计理念,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在防范和控制风险中的“免疫系统”作用。本文以人民银行国库业务审计为例,在构建风险导向模式方面作了一些探讨和实践。

关键词:风险导向 国库业务 审计模式

一、引 言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国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研究开发的旨在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的一种审计模式。该模式下,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评估存在的风险及其程度,并以风险为导向,针对不同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把审计资源集中分配于高风险领域,加强实质性测试程序,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增加审计价值、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为现代审计技术拓展的新领域,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中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应用。2011年,人总行制定了《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2011-2013年规划》,提出学习、借鉴国际、国内内部审计准则和先进内部审计实务经验,构建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内部审计新模式。人民银行武汉分行下发了《关于开展内审转型项目审计试点的通知》,要求辖内各级行在2011年审计项目中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开展审计试点。为此,我们选定国库业务审计,在构建风险导向模式方面作了一些探讨和实践。

二、人民银行国库业务及风险

国库是国家金库的简称,是办理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留解和库款支拨的专门机构,国家的全部预算收入必须按规定期限全部缴入国库,一切预算支出必须按规定通过国库拨付。《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了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职能,《国家金库条例》规定了国库的基本职责:(1)办理国家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和留解;(2)办理国家预算支出的拨付;(3)向上级国库和同级财政机关反映预算收支执行情况;(4)协助财政、税务机关督促企业和其他有经济收入的单位及时向国家缴纳应缴款项,对于屡催不缴的,应依照税法协助扣收入库;(5)组织管理和检查指导下级国库工作;(6)办理国家交办的同国库有关的其他工作。

国库业务风险分为主要风险、次要风险两种。主要风险表现为:(1)业务流程相关风险。主要包括业务流程设计全面性、更新及时程度、审批权限和程序、岗位牵制、具体业务管理执行中存在的风险;(2)信息技术相关风险。主要包括系统运行维护、访问权限管理、设备管理等引致的风险;(3)人力资源相关风险。主要包括管理人员素质及能力、要害岗位人员管理、教育培训情况等涉及的风险;(4)外部事件相关风险。主要包括地方政府、征收机关、商业银行、各方政策不一致等影响导致的风险。次要风险表现为:(1)法律风险。主要涉及行政执法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隐患,包括执法程序合法性、处罚程序合法性、归档资料完整性等;(2)内部控制失效风险。

三、实施风险导向模式的国库业务审计

以国库业务审计为例,将风险导向模式应用于审计中,通过分析国库业务风险因素形成过程和影响程度,进一步加强国库内控及风险管理,及时改进业务运转中的薄弱环节,重点监控业务管理中的风险因素,提高国库资金风险防范能力,确保国库资金安全,促进国库部门高效履职。

(一)运用审前沟通,明确审计重点

在审前调查阶段,审计组召开碰头会,与被审计部门负责人、业务骨干就业务风险主要关注点进行商谈,根据国库业务实际情况补充完善审计方案;在进点会谈阶段,再次与被审计部门相关人员进行充分沟通,确保审计目标、审计对象、审计重点及国库业务风险点、风险环节的准确定位。

(二)运用审计抽样,提高审计效率

为确定实施审计程序的范围,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审计组在实施国库业务风险导向审计中,在对内部控制、会计核算、资金清算、账务核对、系统管理等环节的风险进行合理判断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审计抽样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合理推断总体特征,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

(三)运用审计模式,进行风险评估

一是审计初期,审计组在做好业务审前风险状况预测和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控制的基础上,侧重采用分析性程序,分析可能产生风险的各种因素。审计组设置了不同的风险指标(见附表一),对风险发生可能性进行分析、定级并赋予对应分值,按照“预测风险级别=风险影响程度定级分值×风险发生可能性定级分值”模式,计算出“预测风险级别”分值,据此,审计组作出了“预测风险级别为2级,检查时一般关注”的结论。

二是在实质性测试阶段,基于审计抽样的结果,主要运用调阅相关资料、翻阅相关制度、询问、观察、发放无记名调查问卷、穿行测试、符合性测试等方法,了解风险状况;在审计报告阶段,更多运用了比较法、归纳法、分析性复核等方法,评定风险级别。在国库业务现场检查评估这一重要环节中,审计组首先计算出“各类风险因素的风险级别”和“平均检查实际得分”,按风险类别定级;然后按照“总体风险因素加权结果=∑固有风险权重×风险级别+∑内部控制有效性权重×风险级别”模式,计算出“总体风险因素加权结果”分值为280,审计组最终作出了“国库业务总体风险等级为2级,属于一般关注”的结论,和现场检查前的“预测风险级别”结果相吻合。

(四)运用专业判断,提升审计质量

审计人员在审计国库部门和财政、税务等部门之间的外来业务时,采取专业判断,对涉及拨款、退库、申请划款、对账等业务资料来源的可靠性以及相关证据的真假、证据的适当性和充分性进行分析、评价,确保国库资金安全,提升审计质量。

(五)评价审计结果,降低审计风险

完成审计证据的收集和工作底稿的撰写后,审计人员持客观、公正的态度,综合考虑所有审计证据及整体风险,得出审计结论,同时在审计报告中明确审计人员和被审计部门的责任,以保证审计总体风险控制在预期范围内,并保证审计质量。

四、现代风险导向模式下的难点与对策

(一)风险导向审计应用中的难点

1、审计理论研究滞后。风险导向审计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中应用时间不长,理论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现有内部审计制度、准则、规程、内部控制指引等对风险导向审计还没有确定统一、规范的操作流程指引,对风险识别及评估未能形成一套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体系。

2、审计方案存在缺陷。审计人员按照上级行国库业务审计方案开展审计时,发现方案中存在缺陷:一是《国库业务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估表》中没有对“较为重要的风险隐患”定级。在“上一次审计报告结论”中的“对账手续不完整、会计主管监督检查手续不完善”两个问题,在审计方案附表三中的风险影响程度定级为2分,属于“较为重要的风险隐患”;由于在《国库业务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估表》中没有相应的定级标准。审计人员只能本着审慎原则,将两个问题风险级别高靠为“中等程度的风险隐患”。二是《国库业务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估表》“业务快速变化情况”栏中有关“人员”的概念不清,是指部门全体人员还是单指涉及业务流程的操作人员,审计人员难以把握。三是《国库业务现场检查评估表》中“风险因素类别的风险级别以该类因素中各风险点的平均检查实际得分确定”的计算方法欠科学,按照此方法,检查中发现的一些重大问题,有可能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后,分值会大幅降低,风险级别将被低估,无形中稀释了风险程度,掩盖了重大隐患。

3、部分风险指标设置缺乏理论依据。如:《国库业务风险状况调查表》和《现场检查评估表》中,将风险影响程度定为较小、中等、较大、重大四个等级,分别对应1分、2分、3分、4分四个分值,其分值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缺乏理论依据。

4、现阶段风险导向审计成本高。风险导向审计有别于传统审计,主要以风险为导向,把审计资源集中分配于高风险领域,可以节约审计成本。但由于风险导向审计在人民银行处于试点阶段,审计人员对新的审计技术运用还不熟练,经验不丰富,在实践中仍沿用一些传统审计手段和方法。面对复杂的风险评估、分析、测算等程序,一旦审计过程中发生了问题或产生了疑问,还要对既定程序进行多次评估,耗费审计工时。此外,计算机技术在风险评估及测算过程中运用不多,审计人员手工操作多,影响审计效率。

5、审计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熟悉组织战略、目标、计划及经营管理的各项职能,从审计实践看,审计人员还达不到这种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对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不够熟悉,给审计方案的制定增加了难度,审计工作的开展难于与传统审计相区分,从而背离风险导向审计的目标。二是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绝大部分以会计和经济专业为主,而管理、统计、应用数学及信息技术方面的人员非常稀缺,导致在风险导向审计的技术和方法运用上存在瓶颈,影响了风险导向审计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三是审计人员未能利用函证等审计方法取得独立外部证据,缺乏外部证据的有力支撑,削弱了审计证据的证明力。

(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对策

1、以制度基础审计为基石,夯实风险导向理念。要切实将内部审计的职能从监督职能为主转为以评价服务职能为主,树立正确的风险导向型审计理念。一方面,在全面理解被审计单位或部门风险的前提下,识别出固有审计风险,并进一步评价被审计对象对这些固有风险的控制措施,针对被审计单位或部门控制不足或无效部分形成的剩余风险,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从而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另一方面,风险导向审计应与制度基础审计结合起来运用,要有效防范风险,内部控制是基础,制度导向审计是根本,为风险导向审计打下基础。

2、强化内部审计监督,保持内审部门超然独立。为进一步强化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监督,一方面,要求审计人员要对各类业务的风险进行识别、监测,掌握更多与之相关的金融、数理统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强化控制风险和指导管理的意识,准确掌握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另一方面,从各级行的实际出发,尽量使内审机构保持其超脱和相对独立性,使其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3、强化风险管理,不断提高全员素质。按照全面的内控理论,审计人员不再是内部控制的唯一责任主体,被审计对象所有成员都对内部控制负有相应的责任,必须同步提高被审计单位人员的风险意识,以便能够主动与审计人员共同查找主要风险点和控制薄弱环节,制定有效的风险点控制措施。

4、科学、合理设计审计模型,认真开展风险评估。按照各分支机构、各业务流程,分析其固有风险,列出主要风险因素。科学、合理设计出相应的审计模型,量化风险指标,进行风险评估和定级。针对各分支机构、各业务流程自身固有风险所采取的化解和防范措施进行分析,得出其控制风险的能力和主观态度。审计人员在审计报告中将目前的控制与策略计划和风险评估连接起来,判断组织结构的合理、合规性,各类制度修订和完善的及时性,岗位分工及职责明确程度及决策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导致管理风险程度。

5、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加强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技术应用。信息化技术方法,为内部审计开展风险导向性审计提供了条件,这就要求一方面要开发专门针对风险防范的审计软件,建立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非现场内部审计监督体系,通过现代审计信息处理系统对大量的审计信息进行及时采集、处理、分析和反馈,实现新的分析技术及评价方法。另一方面内审部门要逐步实现与业务部门的对接,实现从各部门直接提取数据进行审计,对风险点和风险环节实时监控。

参考文献:

1、蔡春、赵莎.2006.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论.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汪寿成.2009.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大连出版社

3、王欣.2011.论风险导向模式下的商业银行财务审计.中国内部审计(2)

4、何芳、张黔.2010.五菱集团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中国内部审计(4)

组长:褚鸿飞

成员:龚道齐、康毅峰、邓毅、谭晓玲、李旎

执笔:邓毅、李旎

事务所审计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规模逐渐扩大,注册会计师行业在整个市场的运行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会计师事务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纵观全球,事务所审计失败的案例仍时有发生。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审计质量是衡量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水平的标准,如何通过提高审计质量、提高事务所的执业水平来减少审计失败、保证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事务所内部视角,分析注册会计师等内部因素对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就现有环境下审计质量提升的障碍提出论点,最后总结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障碍,从而得出一个系统化的结论。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内部视角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规模逐渐扩大,注册会计师行业在整个市场的运行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纵观全球,事务所审计失败的案例仍时有发生,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的案例也屡见不鲜。从事务所整体执业水平和审计质量来看,2015年财政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三十三号)》,其中提到:我国部分事务所审计质量仍旧较低。同时,财政部对91家会计师事务所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行政处罚,对159名注册会计师予以暂停执业、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等行政处罚。

会计师事务所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主体,而审计质量是衡量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水平的标准,如何通过提高审计质量、提高事务所的执业水平来减少审计失败、维持事务所声誉、保证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促进行业发展,从而为资本市场的平稳、健康运行保驾护航已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

二、基于事务所内部视角对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

基于内部视角的分析主要是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进行的,注册会计师作为事务所执业人员,其专业胜任能力、面对的时间压力、工作满意度都直接影响着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因此,笔者分别从专业胜任能力、面对的时间压力和工作满意度出发,分析它们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

(一)专业胜任能力与审计质量。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专业性程度较高,审计师需要有足够的审计、会计、税务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储备,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还应具备搜集行业和企业信息、分析企业财务数据等良好的基础能力。除此之外,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特点也要求审计人员时刻保持独立性,做到客观公正、认真谨慎。这些都属于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一般来说,专业胜任能力与审计质量是正相关的,专业胜任能力越强,审计独立性越强,越能够提供质量较高的审计服务。

(二)时间压力与审计质量。随着审计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大型国际事务所选择进军国内市场,扩大在中国的业务份额,同时,国内也新设了许多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我国审计业务市场已几近饱和。但事务所之间的竞争仍不断加剧,且低价竞争现象时有发生。为了吸引那些对价格较为敏感的客户,事务所往往希望能够以降低执业成本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它们会选择压缩注册会计师完成审计任务的时间,减少消耗在一项工作上的时间成本以及可能的外部成本,提高执业效率,从而为价格竞争提供平台。但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面临着巨大的时间压力,这既会造成比正常水平显著更高的差错可能性,也无法保证审计程序实施过程的有序和完整,审计质量会因此下降。

(三)工作满意度与审计质量。在任何企业中,员工对工作的满意程度都在个人主观情感方面决定着他们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高低。对会计师事务所来说,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满意度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审计质量。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晋升前景、认同感和薪酬福利水平,当注册会计师拥有较为清晰明确的晋升前景,能够从执业过程中获得同事或上层的强烈认同,或能取得达到他们期望的薪酬福利回报时,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是很高的,而这种满意度会促使他们尽可能好地去完成审计,提升审计质量。

三、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提升的障碍

基于上文对事务所内部视角下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的分析,笔者将结合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及从业人员的现状,分别从几个因素的角度出发,提出现阶段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提升的障碍。

(一)行业人才老化,中小型事务所审计人员专业化程度低。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对从业人员是否已经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并无强制要求,尤其是中小型所,即使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甚至没有系统性学习过审计课程的人才,也可能通过招聘等渠道进入事务所从事审计业务。另一方面,事务所的合伙人往往具有较高的行业专长,但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专长实际上呈倒U型变化,当年龄高于某个水平,专业胜任能力将开始下降。根据财政部对2014年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信息的收集和统计,40-60岁的合伙人数量最多,占总数的65%;60岁以上的合伙人占比约为28%,其中65岁以上的合伙人占19%左右,显著高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的同类数据。

(二)注册会计师面临巨大的时间压力。在我国,造成注册会计师时间压力较重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我国审计市场逐渐达到饱和,行业竞争激烈,事务所之间常常通过价格和执业效率进行竞争和比较,从而压缩了必要的审计时间,形成较大的时间压力;其二,事务所长期以来对审计人员都会进行严格的绩效考评,其中审计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能否在规定的有限时间内完成审计任务是考评体系中占比较高的一项指标。

(三)基础审计人员薪酬水平较低,工作满意度较低。工作满意度主要受晋升前景、认同感和薪酬福利水平的影响。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一般是金字塔式结构,这使注册会计师对自身的晋升前景能够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当注册会计师准确、及时地完成审计任务,他们也能够不同程度地获得他人的认同,因此,在我国,审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主要是由他们现阶段的薪酬水平决定的。根据财政部发布的相关数据,2014年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中基础审计人员的行业平均工资薪酬为6.1万元,不及经理平均工资薪酬的50%。这即是说,在事务所内部,基础审计人员数量庞大,同时,审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他们将面对经常性高负荷的超时工作,但他们获得的薪酬却无法对此进行补偿。

四、提高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建议

(一)注重人才培养,优化行业治理结构。事务所在进行人才招聘时,应当注重考察他们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对非财务专业、但具有潜力和行业特质的人才,在录用之后,应当从理论、实践两方面分别强化他们的专业技能,并对他们长期的业务能力持续进行观察和考评。同时,事务所应特别着力培养年轻人才,扭转事务所人才流失严重、人才老化加剧的趋势,促使中青年合伙人的数量增加,行业治理结构优化。

(二)营造相对宽松的执业环境,健全绩效考评体系。注册会计师面临的时间压力过重,一方面,需要一个略为宽松的执业环境进行缓解。宽松的执业环境是相对的,是能使注册会计师的压力处于既能督促他们化压力为动力、进行更好地执业,又不会对他们的工作产生消极情绪、对审计质量产生危害的理想执业环境。另一方面,在对审计人员进行绩效考评时,要把握好审计质量和时效这两种指标的平衡,避免执业人员为了达到时效要求而忽略了审计质量。

(三)完善激励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事务所的基础审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较低,工作时间较长,两者的不协调性导致他们往往对工作不太满意。因此,事务所应想方设法增加员工在工作中能够获得的效用,除了给予他们基本工资外,还要利用奖金、甚至股票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恰当的激励,完善激励制度,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 唐建新,付新宇,陈冬.会计师事务所扩张方式对审计质量的影响[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5

[2] 刘行健,王开田.会计师事务所转制对审计质量有影响吗?[J].会计研究,2014

事务所审计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国内资本市场带动了会计师这一职业的发展,当前会计师这一职业逐渐开始被社会各界以及政府所关注。企业以及个人更多的是期望注会师能够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度,改善公司整体的财务环境,这也使得注会师承受着巨大压力。本文在简述当前注会师职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不清洁”理念下的审计意见同注会所变更之间的联系,之后再论述盈余管理同注会所变更关系。

【关键词】审计意见;盈余管理;会计师;事务所;不清洁

一、前言

资本市场要想得到健康发展,就必须要解决经济市场当中信息存在不对称问题,以此来保证公司之中的财务方面信息真实透明,进而使得企业高层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吸引更多的外部投资。而注会师可以帮助解决经济市场当中现存的信息严重不对称的现状。近年来,国内注会所发生变更的现象越来越多,这使得企业在某种程度上用一些盈余方面管理来进行财务信息的装饰。第一,注会所为了能够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之中挽留住客户,以此来避免由于审计意见存在不标准而被解聘。第二,注会师必须要考虑到没有将盈余管理揭示出来而导致的审计风险。

二、当前注会师职业现状

在会计市场与资本经济市场逐渐发展的过程之中,社会各界不断开始关注盈余管理这一问题。当前盈余管理普遍存在,使得注会师在审计期间发挥出来的作用逐渐增大。但是,一直将证据作为依据的注会师却在业界备受责难。许多人都认为注会师没有将经济监督的作用发挥出来,甚至有些人认为注会师直接与企业合谋对财务信息作假。同时,注会师也会抱怨国内没有良好的会计发展环境。因此,如今注会师常面临两个问题。第一,注会师对盈余管理风险的考虑问题。如果注会师可以充分考虑到市场风险,那么可以改注会师一般会考虑退出存在风险较高的审计方面项目。这就需要对注会所变更同盈余管理之间关系进行详细分析。第二,若注会师坚持原则,充分考虑市场风险,能否被市场认可,又是另一个问题。也就是说,若注会师保留在审计方面意见,就会面临“失业”风险。这两个问题都是的当前国内注会师面临一个两难的局面。

三、“不清洁”审计意见与注会所变更

所谓审计意见的“不清洁”理念,就是指注会师与客户意见不统一,这种“不清洁”类型的审计意见在某种意义上通常可以将注会师具有较高独立的特点反映出来。如果企业收到注会所“不清洁”这样审计意见时,很可能在下一年将原有的注会所进行更换,以此来强制达成注会师与企业审计意见的统一。当前,有许多企业在接收到现有注会师“不清洁”理念时,企业很有可能换掉原有注会所,然后寻找一個愿意提供“清洁”类型审计意见的注会所,以此来完成企业“需要”的审计报告。调查表明,企业在接收到“不清洁”类型的审计意见之后,139家企业更换了注会所,其中有5个企业重新选择了注会所来完成“清洁”方面的审计报告。结果表明这种收买注会所改变审计意见的现象不是很明显。这是因为企业与注会所在签署相关委托书时,企业并不清楚注会所将会为其提供怎样的审计方面意见。即使客户想要收买注会所审计意见,但由于双方签约期间存在信息方面的不对称,可能会导致企业收买注会所审计意见不会成功。

四、盈余管理同注会所变更关系论述

盈余管理是当前国内上市公司之中现存的普遍现象。相比于特别处理以及配股资格,盈余管理显然更容易被识别。会计收益一般会通过对应计利润进行管理,此期间会产生较为随意的应计利润,这样很可能增加诉讼方面风险。所以,企业盈余管理拥有的规模越大,注会所承受的诉讼方面风险也就越大。据研究发现,企业如果受到会计准则的不利因素过大的影响,一般会比受到影响较小的企业更容易更换注会所。这是由于会计准则对企业的不利因素影响越大,盈余方面管理动机就越发强烈,注会师与经理人之间发生冲突几率就越大。研究结果显示,盈余管理方面的规模会对注会所现有诉讼风险产生影响,当注会师与客户在会计方面意见不统一时,注会所面临的诉讼方面的风险就会较高,注会师就越有可能拒绝这个项目。现阶段,我国注会师还没有比较充分的考虑到盈余管理现存的潜在性的风险。因此,盈余管理还不是导致国内注会所变更的一个基本原因。

五、结论

综上可知,企业进行注会所的更换一般受“不清洁”理念的审计方面意见影响较大,尽管盈余管理也会对注会所的变更产生影响,但是当前的影响并不是十分显著。现阶段,国内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现象,此时如果注会所坚持独立,表明“不清洁”理念审计意见,将企业现有财务信息客观的披露出来,必然会导致企业更换现有注会所,造成注会所被解聘的局面。但如果注会所依附于企业,必然会导致经济市场更加混乱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韩丽平.上市公司财务重述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以山东江泉实业有限公司为例[J].财会通讯,2014,33:11-14.

[2]王春飞,吴溪,曾铁兵.会计师事务所总分所治理与分所首次业务承接——基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报备数据的分析[J].会计研究,2016,03:87-94+96.

[3]耿慧敏,武杏杏.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6,06:90-97.

作者简介:

徐萍(1983—),女,山东省烟台市人,职称:会计师,专业或研究方向:会计学。

事务所审计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xxxx会专审[2011]号

审 计 报 告

公司:

我们审计了后附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公司”)200

8、2009和2010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2010年度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及有关的编制说明。编制该申报明细是为了满足贵公司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需要。

一、管理层的责任

在企业会计准则框架下,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规定,如实编制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是贵公司管理层的责任,这种责任包括:(1)设计、实施和维护与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使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而导致的重大错报;(2)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

(3)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4)恰当界定研究开发项目的具体范围。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我们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发表审计意见,我们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指引》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指引》要求我们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以对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的保证。

审计工作设计实施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金额和披露的审计证据,选择的审计程序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包括对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在进行风险评估师,我们考虑与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但目的并非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审计

工作还包括评价管理层选用会计政策的恰当性和做出会计估计的合理性,以及评价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的总体列报。

我们相信,我们获取的审计正是充分、适当的,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了基础。

三、审计意见

我们认为,贵公司200

8、2009和2010年度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已在企业会计准则框架下,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贵公司200

8、2009和2010年度研究法开费用情况和2010年度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情况。

四、编制基础及使用限制

我们注意到如申报明晰表编制说明第二部分所述,贵公司200

8、2009和2010年度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和2010年度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在企业会计准则框架下,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规定编制,可能不适用于其他目的。本报告仅供贵公司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使用,不得用于其他目的,本段内容不影响已发表的审计意见。

XXXXXX会计师事务所中国注册会计师:

中国·XX中国注册会计师:

事务所审计工程论文范文第6篇

从审计的含义中,我们可以知道,审计是所有权监督,与经管权监督共同构成的经济监督体系。它是由独立的机构人员,运用会计检查、财产清查等特定方法,对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

的财政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察、鉴证和评价,以保护其财产安全,提高其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在审计中执行的主要程序有:

一、 制定审计项目计划

审计机关应根据国家形势和审计工作实际,对一定时期的审计工作目标任务、内容重点、保证措施等进行事前安排,作出审计项目计划。

二、审计准备

根据审计项目计划确定的审计事项组成审计组,并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遇有特殊情况,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审计机关可以直接持审计通知书实施审计。

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舞弊风险;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哪些情况:

(1)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和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2)经营情况和经营风险;(3)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情况;(4)关联方及交易情况;(5)以前接受审计的情况;(6)其他

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审计机构与委托人共同签署的,据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和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应负责任与义务等事项的书面合同。具有法定约束力。

3、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主要是通过检查、观察、分析

、询问及穿行测试等方法,对贵公司的整体层面的内部控制及业务流程层面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设计是否合理及是否执行等情况进行了解。

4、基于上述的了解,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舞弊风险,即分析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组成要素: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5、基于上述风险的评价,制定审计计划,即初步判断重要性水平,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重要性水平被看作是审计所允许的可能或潜在的未被发现的错报和漏报的限度;重要性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6、根据审计计划,执行控制测试。控制测试涉及的资料及相关岗位包括但不限于财务部人员。

7、根据控制测试的结果,制定实质性测试的具体计划,即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通常分为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两部分。 (1)总体审计计划

总体审计计划是对审计的预期范围和实施所做的规划,是审计人员从接受审计委托到出具审计报告整个过程基本工作内容的综合计划。基本内容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审计目的、

审计范围及审计策略;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审计工作进度及时间、费用预算;审计小组组成及人员分工;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对专家、内审人员及其他审计人员工作的利用;其他有关内容。

(2)具体审计计划

具体审计计划是依据总体审计计划制定的,对实施总体审计计划所需要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所做的详细规划与说明。

三、审计实施

审计人员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查阅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检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等方式进行审计,取得证明材料,并按规定编写审计日记,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1、执行具体的实质性测试;

所谓实质性测试,是指搜集直接证据所进行的更为深入的检查。实质性测试的目的是为审计人员赖以作出审计结论的足够的审计证据。实质性测试通常采用抽样方式进行,审计人员在实质性测试中要做以下主要工作:

(1)盘点实物:审计人员对有形资产账户所记载的内容均应进行实物盘点,包括库存现金、有价证券、材料、固定资产、在产品和产成品等,通过盘点确定财产物资的实际情况。

(2)检查凭证:审计人员要抽查凭证,以确定账簿记录数据

的真实性和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合法性。

(3)核实账户记录的余额

(4)核对有关记录

(5)对相关资产和负债的期末余额进行函证

(6)对计算结果进行复算:审计人员要对被审计单位有关计算的结果进行复算,以确定被审计单位有无故意歪曲计算结果或者计算存在差错的情况。

(7)向有关人员进行查询: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对有关事项存在的疑问,可以向有关当事人进行查询。

(8)其它必要的工作。

2、完成现场审计,并就初步审计情况与公司的管理层、治理层进行沟通。

四、终结阶段

审计终结阶段是指实施阶段结束以后,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并将有关文件整理归档的全过程。

(一)编制审计报告

审计人员在完成外勤审计工作台以后,就开始进入编制审计报告的阶段,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有:整理、评价执行审计业务中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期后事项;汇总审计差异,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或做适当披露;形成审计意见,撰写审计报告。只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的审计证据在审计报告中加以反映。

(二)作出审计结论和决定

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具有法律效力,一经下达,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

(三)审计资料的整理归档

审计人员应将向被审计单位调阅的资料全部归还给被审计单位。

五、审计流程的延续

复审和后续审计主要适用于国家审计、部门审计等强制性审计的情况。

(一)复审

复审是审计机关对原来的审计工作进行全部或部分的复查,以确定原来所做的审计结论的正确性。

(二)后续审计

上一篇:ETF投资措施论文范文下一篇:工程招投标审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