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务所审计质量论文范文

2024-05-05

事务所审计质量论文范文第1篇

会计师事务所属于中介服务机构,依法独立从事注册会计师的业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规模化、国际化、品牌化和网络化发展是会计师事务所“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根据这一指示,近年来,以“做大做强”为目标的众多会计师事务所不断壮大,其中还包括并购以扩大规模这一发展战略。合并后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以及公众对审计质量的重视逐渐增加,人们开始关注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以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为案例,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对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了结果: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并对审计质量并没有起到显著的提升效果。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建议:合并后会计师事务所应更加重视内部管理,提高审计工作的严谨性,以达到提升审计质量这一目的。

一、审计质量的定义与衡量

(一)审计质量的定义

关于审计质量方面的研究,国外学者要早于国内的学者。国外学者的观点可以归结为:审计质量是注册会计师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财务舞弊行为,并将该行为进行披露的联合概率大小。我国学者的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观点认为,审计质量就是审计报告的质量。另一种观点认为,审计质量是从搜集审计证据到审计内部控制,再到最后给出审计意见的整套工作流程完成质量。本文认为审计质量是会计师事务所在为被审计单位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所有业务水平,以及审计目标的完成情况。

(二)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

审计质量的高低无法直观观测,故需要采用一些替代性指标来衡量。且单一指标无法准确的评估审计质量,需要多个指标综合使用。根据现有研究结果将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概括如下:

1.审计收费

审计收费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审计质量成正比的。想要审计工作完成的更好,事务所就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审计收费也可以用来衡量会计师事务所的市场声誉,收费越高往往代表着市场声誉越好,也就意味着审计质量也会越好。

2.非标意见占比

审计意见可以粗略地分为两种:标准意见、非标准意见。其中非标准意见包括: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大多数学者认为,审计师的独立性越高则越容易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故非标准意见可以用来衡量审计师的独立性水平,进而衡量审计质量。

3.盈余管理水平

盈余管理是指被审计单位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调整和控制,对公司的真实业绩进行隐藏,从而达到粉饰财务报表的行为。大多数学者认为:被审计单位的盈余管理水平越高,则说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很有可能越低。即审计质量與被审计单位的盈余管理水平成正比。

二、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案例分析

(一)用非标意见占比衡量审计质量

选取审计行业及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在2010-2018年间所审计的公司以及非标准意见数量,其中瑞华会计师事务所2010-2013年数据是综合国富浩华和中瑞岳华所得到的结果,计算非标意见占比,绘制下表:

将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前后的非标意见占比情况进行对比,可以得出: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的前身:国富浩华和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在2010-2012年之间的非标意见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在合并当年(2013年)下降到3.47%。合并后的第一年非标意见占比上升至5.56%,2014之2018年间瑞华会计师事务所非标意见占比大幅度下降,从5.56%下降到2.35%,且低于合并前的比例。

将瑞华会计师事务变化情况与行业整体变化情况相对比,可以得出: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之前非标意见占比情况变化趋势大致与整个审计行业的变化趋势相同。

(二)用审计收费衡量审计质量

选取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整个会计行业2010-2018年间所审计的所有上市公司和向被审计单位收取的审计费用,计算出每一年的平均值,绘制如下图表:

根据平均审计收费情况我们可以看出:瑞华在合并之前(2010-2012)的三年里,审计收费持续增长。行业平均审计收费在这三年来也在持续增长。根据审计收费情况变化图可以看出: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的前身:国富浩华和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计单位收取的审计费用增速略高于整个审计行业审计费用的增长速度。

合并之后(2014-2018)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分别是:87.9万元、89.2万元、100.4万元、110.5万元、116.8万元,审计行业的平均收费分别是:97.2万元、101.5万元、118.4万元、131.2万元、138.9万元。从审计收费情况变化图可以得出:虽然在合并之后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逐年增加,但是其增速却是小于整个行业平均审计收费增长速度的。

三、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选取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前后的相关数据,从审计收费和非标意见占比两个方向,对国富浩华会计师事务所和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对审计质量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1.从非标意见占比的角度出发:合并之后的5年里,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所出具的审计意见中非标准意见所占的比例逐年下降,从5.56%下降至2.35%。同样的时间段里,整个审计行业的非标意见占比分别是3.55%、3.70%、3.52%、3.41%和3.70%。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的下降速度明显高于行业水平。

2.从审计收费的角度出发:合并之后的三年里,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平均审计收费分别是:87.9万元、89.2万元、100.4万元、110.5万元、116.8万元。同样的时间段里,整个审计行业的审计收费平均值分别为:97.2万元、101.5万元、118.4万元、131.2万元、138.9万元。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每年的平均审计和行业平均审计收费都在持续的上升。然而通过审计收费变化情况图(图4-2)可以看出,合并之后虽然瑞华每年的平均审计收费在增加,但是其增加的速度却是小于行业平均水平的。

非标意见占比和审计收费在一定程度上与审计质量成正比,可以得出结论: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并没有对审计质量的提升起到显著作用。

(二)研究建议

1.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建议

(1)合并后应加快资源整合。由于合并之前是两家独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因此合并后的第一个问题是资源整合。由于会计事务所的特殊性,它们最重要的资源是大量的审计从业人员。但是,人事管理是最繁琐的工作,因此合并后的资源整合应是管理的重中之重。在制定合并计划时,应考虑人力资源的整合,尤其要注意薪酬制度和合并双方的企业文化整合。避免员工无法融入新的工作环境或对公司的薪酬体系不满意,从而影响他们的工作状态。

(2)应当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质量控制。事务所的合并必然会导致原有规模的扩大,这对于管理层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在合并之前,合并双方的质量控制标准有可能存在着差异,进而可能导致审计工作出现纰漏。因此,合并之后应当规范审计工作流程,建立统一的质量控制标准,以防因为合并而导致的审计质量下降。

2.对监管者的建议

(1)建立完整、系统的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由于没有完善的审计质量评价体系,会计师事务所只会在审计失败时才意识到其审计质量不高,审计工作存在缺陷。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事务所很难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来提高审计质量。 因此,监管者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审计质量评价体系,设计合理的评价程序,并定期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进行系统评价,以增强会计师事务所对自身审计质量的重视。

(2)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近年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甚至是遭到诉讼的情况时有发生,其中也包含一些知名大所,这说明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工作还不够。监管者应当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明确处罚条例,并且严格执行。加强监管可以确保审计行业的良性发展,避免市场的无序对个体产生影响。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大学)

事务所审计质量论文范文第2篇

一、影响审计质量的文献综述

(一)国外影响审计质量的文献综述

国外很多研究学者认为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与审计质量呈同向变动,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越大,其审计质量相对比于规模较小的事务所的审计质量越高。Behnetal.(2008)指出事务所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水平和审计质量,反映其盈余管理的精度。AThomasC.Wooten(2003)指出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对于提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至关重要,可以从事务所的规模、事务所内成员的素质和注册会计师所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相关审计经验、事务所内的审计流程等角度综合考虑其审计质量的高低情况。RickHayes,RogerDassen&AmoldSchilder等(2005)指出审计质量的体系建设问题需要从事务所角度和个人角度两个层面来考察。需要关注事务所承接的项目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对具体审计项目的监督和流程的实施;关注事务所内个人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以及对会计准则和行政法规的遵守情况。Teoh&Wong(1993)提出“八大”事务所和非“八大”事务所进行实证分析,最终得出“八大”审计顾客的盈余反应系数明显高于非“八大”顾客的反映系数,“八大”事务所审计顾客的市场价值显著高于“非八大”。但也有学者认为事务所规模的大小与审计质量没有必然的联系。Lawrenceetal.(2011)指出规模大的事务所与规模小的事务所在审计质量上没有显著差异,同时根据先前的研究也不能简单的归纳出规模越大的事务所就能够提供更高水平的审计服务。

审计质量与事务所的地区竞争力有关。Francis(2011)指出应该从事务所的地区市场占有额和竞争力的角度考察审计质量的高低问题。他指出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不尽相同,目前我国企业审计呈现出很大的地域性特点,偏向于聘用当地的事务所进行审计,事务所的市场集中度较低,具备明显的地区特征。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质量的高低与事务所在国家的市场份额密切相关,事务所的规模越大,声誉越高,其地区竞争力越强,审计质量通常较高。由于我国市场中呈现的审计区域性的特点,全国范围内的普遍认可度不高,这样的背景下,要想研究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需要从区域的角度出发来考察地区竞争力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如何。

(二)国内影响审计质量的文献综述

国内的研究学者指出事务所的规模与审计服务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宋衍蘅和张海燕(2008)研究了事务所规模与企业操纵性应计之间的关系。马文杰(2010)指出审计质量与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事务所规模、声誉等关系显著,并强调审计质量体系建设对于提升审计质量的重大意义。周海平和吕长江(2007)研究了通过对盈余反应系数的研究指出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王兵和辛清泉(2010)对比分析了总所和分所之间在审计收费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分所的规模较小,审计质量和相应的审计收费通常较低,同时总所的审计质量和审计费用较分所都较高。

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对审计质量影响重大,关乎审计项目的审计质量。张庆龙,张娟(2010)指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影响重大,关乎审计质量的高低好坏。会计师事务所当注重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和相关职业道德的养成。谢盛纹、孙俊奇(2010)提出要想提高审计质量,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先行条件。蔡春、鲜文铎(2007)通过实证研究法得出由于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尤其是注册会计师缺乏独立性,容易受到顾客流失或者出于某种关系的考虑,审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与审计质量并不呈正相关的关系。袁蓉丽、张馨艺(2014)指出审计师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如何受到上市公司聘任审计师的年限影响,上市公司在三年以内更换审计师,审计师的专业能力与审计质量是正相关关系,否则这两者没有明显的比例关系。

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下我国资本市场的法律制度和结构逐步完善,审计的地位和作用愈发显露。但是近年来事务所受到惩戒和警告的案例越来越多。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应从以下方面出发。

(一)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

当下我国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缺乏完善的质量控制系统,在质量控制系统的设计环节、执行和监管方面均存在很多不足,导致不能按照相关规则开展审计工作。在审计业务执行过程中,事务所应该严格把守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是一种风险防患于未然,将由风险产生的损失降低甚至减少到最低的一种有效的控制方法。实际的工作中事务所通常没有选择的机会,也不会存在对将要承接的项目进行甄别和判断的过程了。由于事务所内部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或专业胜任能力影响审计质量,进而影响事务所声誉或受到证监会处罚。事中控制,审计人员缺少工作经验以及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复核时审查人员能力不够导致执行任务不能完成,事务所权衡费用成本的情况下,不愿投入更多的时间,更不愿意聘任那些经验少且薪酬要求高的审计人员等等。事后控制中存在走过场的情形。事务所敷衍会计准则和规定,审查出问题以后,由于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的考虑,不会花费更多的精力去调查问题背后的原因

(二)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养

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得审计市场发展迅速,全国事务所的数量不断增加,注册会计师的地位也一路攀升。越来越多的人想跻身于注册会计师这一行业。在这种情况下,想凭借注册会计师专业考试成为CPA的人数越来越多。在这种供不应求的背景下,加之我国在该行业的发展年限较短,通过这种途径培养的CPA很难完全具备资本市场复杂环境下的审计要求素养。国内外的大量研究文献指出CPA的职业素养尤其是专业胜任能力、职业判断和职业怀疑态度对审计质量具有重大影响,而目前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养和资本市场的需求之间呈现出不匹配的情况。

(三)事务所的规模大小

大量研究文献指出事务所的规模与审计质量关系较大。通常情况下,事务所的规模越大,其对聘任的审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的资历要求越高,对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把握越严格,为了其声誉和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其要求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规范的要求,严格执行审计程序,这样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避免审计失真的情况。相反地,对于规模有限的事务所,由于所内审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的能力和经验不足,面对特殊行业内的特殊事件,往往缺乏相关的职业判断,从而严重影响审计质量甚至导致因法律纠纷引发事务所破产或受到制裁。

(四)不当竞争

近年来中注协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事务所存在低价竞争的问题。当下我国事务所的数量增长很快,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在市场上居于主导地位,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同时事务所在竞标时为了赢得更多的审计项目,通常会蓄意降低收费标准,有些甚至将报价减少到30%。目前这种做法已经成为行业内屡见不鲜的做法。国内知名的事务所立信、瑞华、天健等也采用这种低价竞争的手段来获取顾客和审计项目。由不正当竞争蔓延到四大所中的现象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对审计质量的怀疑。

(五)会计师事务所多元化的经营方针

审计是会计师事务所最初的业务,为了扩大盈利范围获取更多的收益,事务所不断扩展其业务,加入了咨询、税务等服务。经营业务的多元化嫩够为事务所带来更多的盈利点获取更多的收入,分散经营风险,充分利用过剩的生产能力。但同时也较容易导致事务所经营业务的独立性受损,也可能因为某一项目的经营失败影响另一项目的声誉甚至事务所的名誉。因此多元化的经营,可能会削弱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使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三、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举措

(一)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对于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至关重要,应当综合事务所规模、人力资源、注册会计师审计素养和事务所审计流程等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考虑。建立一套完整且适用的技术标准,规范审计程序和对业务人员的指导,强化审计复核,加强复核力度保证审计质量、严格执行项目轮换制度,保持独立性、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和专业素养建设。事务所应当对其总所、分所及其内部各个项目成员,复核、稽查、处分等手段、责任主体和具体审计流程制度等方方面面进行系统控制,建立一套详尽的质量控制标准,保障审计质量。

(二)扩大事务所规模

前面讲述了事务所的规模对其审计质量高低的影响。规模越大相关的业务能力越有保障,风险系数就越低。面对当下我国事务所数量众多,大型事务所较少的局面,应当加强对事务所的改革,不断扩大事务所的规模,进而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和加强对事务所的监管力度,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提升其影响力,确保审计质量。

(三)完善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提升注册会计师的素质

注册会计师考试中不论是专业阶段还是综合阶段考试更多的注重的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从事注册会计师行业只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实践经验和职业道德操守。在注重扎实的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重视实务,从而构建高素质的职业团队。同时注重行业领军人才的培养。人才作为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特别是领军人才,他们带动着行业的发展前景,针对当前我国在该方面人才培养和考核等方面的缺陷,应当不断加强在该方面的投入力度。

(四)加强行业监管

加强对事务所的行业监督和管理力度是保障审计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中注协严格按照《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对事务所进行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完善执业检查和奖惩制度。同时加大行业内监管部门的协调力度,使中注协与证监会、财政部等监管部门形成一个有效、健康的监管环境。同时财政部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乱纪行为的惩罚力度,明确相关责任人制度,加强对事务所审计监督的网络建设,规范相关审计工作。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加大对不合规行为的监察力度,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摘要: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其审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管理绩效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关系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因此不断提升审计质量水平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重中之重和关注的核心内容。会计师事务所在经营过程中为了实现营业利润的最大化和占据市场有利地位和更多的市场份额,为了提高事务所的社会认可度,需要不断完善审计质量体系建设,提高审计服务水平。本文基于当下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现状和相关情况,分析了事务所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的进行较为透彻的分析,探讨解决问题和提高审计服务水平的相关举措。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 Behn,B.K.,J.Choi,andT.Kang.2008.Audit Quality and Properties of Analyst Earnings Forecasts.The Accounting Review 83(2):327-349.

[2] Francis,J.2011.A Frame work for Understanding and Researching Audit Quality.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Theory30(2):125-152.

[3] Palmrose,Z.1988.Ananalysis of audit or litigation and auditservice quality.The Accounting Review63(1):55-73.

[4] 宋衍蘅,张海燕.2008.继任审计师关注前任审计师的声誉吗?审计研究.(1):61-66.

事务所审计质量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既有事务所内部原因,也有事务所不能控制的外部原因,由于这些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复杂性。本文采用模糊数学的模糊聚类分析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为事务所审计风险的评价提供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关键词:模糊数学模糊聚类分析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

一、引言

弗兰克.奈特(1921)定义风险是“可测定的不确定性”。从量上划分,这种不确定性又可分为随机性和模糊性,一般对于随机不确定性采用概率论的方法研究,对于模糊不确定性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研究。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事务所”)的审计风险从是否承接一项审计任务开始,寻求审计证据证明财务报告信息与经营成果是否正确,到出据审计报告,最后为所出据的审计报告承担法律责任。这一动态过程涉及多方面因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既有事务所内部因素,又有事务所不能控制的外部因素。考虑到这些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对事务所审计风险的分析和评价往往是一个主观过程。而对事务所的审计风险的研究,不仅需要主观判断出哪些风险因素影响事务所的审计风险,更应客观量化出各个影响因素对事务所审计风险有多大程度的影响,这样才有助于事务所全面把握审计风险,从而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提高审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事务所审计风险的研究多是基于理论或定性的角度,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明晰事务所的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也有部分学者运用贝叶斯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数据挖掘技术等对审计风险进行分析评价。而对事务所审计风险的量化分析尚不多见,本文拟借助于模糊数学的一些分析方法来研究事务所的审计风险。

注:本文内容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事务所审计质量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在当前基层人民银行内控建设中,业务风险日益成为关注焦点。内审部门作为监督重要关口,应当充分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探索建立新的内部审计模式,树立风险导向型审计理念,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在防范和控制风险中的“免疫系统”作用。本文以人民银行国库业务审计为例,在构建风险导向模式方面作了一些探讨和实践。

关键词:风险导向 国库业务 审计模式

一、引 言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国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研究开发的旨在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的一种审计模式。该模式下,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评估存在的风险及其程度,并以风险为导向,针对不同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把审计资源集中分配于高风险领域,加强实质性测试程序,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增加审计价值、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为现代审计技术拓展的新领域,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中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应用。2011年,人总行制定了《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2011-2013年规划》,提出学习、借鉴国际、国内内部审计准则和先进内部审计实务经验,构建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内部审计新模式。人民银行武汉分行下发了《关于开展内审转型项目审计试点的通知》,要求辖内各级行在2011年审计项目中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开展审计试点。为此,我们选定国库业务审计,在构建风险导向模式方面作了一些探讨和实践。

二、人民银行国库业务及风险

国库是国家金库的简称,是办理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留解和库款支拨的专门机构,国家的全部预算收入必须按规定期限全部缴入国库,一切预算支出必须按规定通过国库拨付。《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了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职能,《国家金库条例》规定了国库的基本职责:(1)办理国家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和留解;(2)办理国家预算支出的拨付;(3)向上级国库和同级财政机关反映预算收支执行情况;(4)协助财政、税务机关督促企业和其他有经济收入的单位及时向国家缴纳应缴款项,对于屡催不缴的,应依照税法协助扣收入库;(5)组织管理和检查指导下级国库工作;(6)办理国家交办的同国库有关的其他工作。

国库业务风险分为主要风险、次要风险两种。主要风险表现为:(1)业务流程相关风险。主要包括业务流程设计全面性、更新及时程度、审批权限和程序、岗位牵制、具体业务管理执行中存在的风险;(2)信息技术相关风险。主要包括系统运行维护、访问权限管理、设备管理等引致的风险;(3)人力资源相关风险。主要包括管理人员素质及能力、要害岗位人员管理、教育培训情况等涉及的风险;(4)外部事件相关风险。主要包括地方政府、征收机关、商业银行、各方政策不一致等影响导致的风险。次要风险表现为:(1)法律风险。主要涉及行政执法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隐患,包括执法程序合法性、处罚程序合法性、归档资料完整性等;(2)内部控制失效风险。

三、实施风险导向模式的国库业务审计

以国库业务审计为例,将风险导向模式应用于审计中,通过分析国库业务风险因素形成过程和影响程度,进一步加强国库内控及风险管理,及时改进业务运转中的薄弱环节,重点监控业务管理中的风险因素,提高国库资金风险防范能力,确保国库资金安全,促进国库部门高效履职。

(一)运用审前沟通,明确审计重点

在审前调查阶段,审计组召开碰头会,与被审计部门负责人、业务骨干就业务风险主要关注点进行商谈,根据国库业务实际情况补充完善审计方案;在进点会谈阶段,再次与被审计部门相关人员进行充分沟通,确保审计目标、审计对象、审计重点及国库业务风险点、风险环节的准确定位。

(二)运用审计抽样,提高审计效率

为确定实施审计程序的范围,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审计组在实施国库业务风险导向审计中,在对内部控制、会计核算、资金清算、账务核对、系统管理等环节的风险进行合理判断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审计抽样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合理推断总体特征,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

(三)运用审计模式,进行风险评估

一是审计初期,审计组在做好业务审前风险状况预测和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控制的基础上,侧重采用分析性程序,分析可能产生风险的各种因素。审计组设置了不同的风险指标(见附表一),对风险发生可能性进行分析、定级并赋予对应分值,按照“预测风险级别=风险影响程度定级分值×风险发生可能性定级分值”模式,计算出“预测风险级别”分值,据此,审计组作出了“预测风险级别为2级,检查时一般关注”的结论。

二是在实质性测试阶段,基于审计抽样的结果,主要运用调阅相关资料、翻阅相关制度、询问、观察、发放无记名调查问卷、穿行测试、符合性测试等方法,了解风险状况;在审计报告阶段,更多运用了比较法、归纳法、分析性复核等方法,评定风险级别。在国库业务现场检查评估这一重要环节中,审计组首先计算出“各类风险因素的风险级别”和“平均检查实际得分”,按风险类别定级;然后按照“总体风险因素加权结果=∑固有风险权重×风险级别+∑内部控制有效性权重×风险级别”模式,计算出“总体风险因素加权结果”分值为280,审计组最终作出了“国库业务总体风险等级为2级,属于一般关注”的结论,和现场检查前的“预测风险级别”结果相吻合。

(四)运用专业判断,提升审计质量

审计人员在审计国库部门和财政、税务等部门之间的外来业务时,采取专业判断,对涉及拨款、退库、申请划款、对账等业务资料来源的可靠性以及相关证据的真假、证据的适当性和充分性进行分析、评价,确保国库资金安全,提升审计质量。

(五)评价审计结果,降低审计风险

完成审计证据的收集和工作底稿的撰写后,审计人员持客观、公正的态度,综合考虑所有审计证据及整体风险,得出审计结论,同时在审计报告中明确审计人员和被审计部门的责任,以保证审计总体风险控制在预期范围内,并保证审计质量。

四、现代风险导向模式下的难点与对策

(一)风险导向审计应用中的难点

1、审计理论研究滞后。风险导向审计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中应用时间不长,理论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现有内部审计制度、准则、规程、内部控制指引等对风险导向审计还没有确定统一、规范的操作流程指引,对风险识别及评估未能形成一套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体系。

2、审计方案存在缺陷。审计人员按照上级行国库业务审计方案开展审计时,发现方案中存在缺陷:一是《国库业务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估表》中没有对“较为重要的风险隐患”定级。在“上一次审计报告结论”中的“对账手续不完整、会计主管监督检查手续不完善”两个问题,在审计方案附表三中的风险影响程度定级为2分,属于“较为重要的风险隐患”;由于在《国库业务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估表》中没有相应的定级标准。审计人员只能本着审慎原则,将两个问题风险级别高靠为“中等程度的风险隐患”。二是《国库业务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估表》“业务快速变化情况”栏中有关“人员”的概念不清,是指部门全体人员还是单指涉及业务流程的操作人员,审计人员难以把握。三是《国库业务现场检查评估表》中“风险因素类别的风险级别以该类因素中各风险点的平均检查实际得分确定”的计算方法欠科学,按照此方法,检查中发现的一些重大问题,有可能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后,分值会大幅降低,风险级别将被低估,无形中稀释了风险程度,掩盖了重大隐患。

3、部分风险指标设置缺乏理论依据。如:《国库业务风险状况调查表》和《现场检查评估表》中,将风险影响程度定为较小、中等、较大、重大四个等级,分别对应1分、2分、3分、4分四个分值,其分值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缺乏理论依据。

4、现阶段风险导向审计成本高。风险导向审计有别于传统审计,主要以风险为导向,把审计资源集中分配于高风险领域,可以节约审计成本。但由于风险导向审计在人民银行处于试点阶段,审计人员对新的审计技术运用还不熟练,经验不丰富,在实践中仍沿用一些传统审计手段和方法。面对复杂的风险评估、分析、测算等程序,一旦审计过程中发生了问题或产生了疑问,还要对既定程序进行多次评估,耗费审计工时。此外,计算机技术在风险评估及测算过程中运用不多,审计人员手工操作多,影响审计效率。

5、审计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熟悉组织战略、目标、计划及经营管理的各项职能,从审计实践看,审计人员还达不到这种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对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不够熟悉,给审计方案的制定增加了难度,审计工作的开展难于与传统审计相区分,从而背离风险导向审计的目标。二是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绝大部分以会计和经济专业为主,而管理、统计、应用数学及信息技术方面的人员非常稀缺,导致在风险导向审计的技术和方法运用上存在瓶颈,影响了风险导向审计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三是审计人员未能利用函证等审计方法取得独立外部证据,缺乏外部证据的有力支撑,削弱了审计证据的证明力。

(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对策

1、以制度基础审计为基石,夯实风险导向理念。要切实将内部审计的职能从监督职能为主转为以评价服务职能为主,树立正确的风险导向型审计理念。一方面,在全面理解被审计单位或部门风险的前提下,识别出固有审计风险,并进一步评价被审计对象对这些固有风险的控制措施,针对被审计单位或部门控制不足或无效部分形成的剩余风险,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从而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另一方面,风险导向审计应与制度基础审计结合起来运用,要有效防范风险,内部控制是基础,制度导向审计是根本,为风险导向审计打下基础。

2、强化内部审计监督,保持内审部门超然独立。为进一步强化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监督,一方面,要求审计人员要对各类业务的风险进行识别、监测,掌握更多与之相关的金融、数理统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强化控制风险和指导管理的意识,准确掌握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另一方面,从各级行的实际出发,尽量使内审机构保持其超脱和相对独立性,使其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3、强化风险管理,不断提高全员素质。按照全面的内控理论,审计人员不再是内部控制的唯一责任主体,被审计对象所有成员都对内部控制负有相应的责任,必须同步提高被审计单位人员的风险意识,以便能够主动与审计人员共同查找主要风险点和控制薄弱环节,制定有效的风险点控制措施。

4、科学、合理设计审计模型,认真开展风险评估。按照各分支机构、各业务流程,分析其固有风险,列出主要风险因素。科学、合理设计出相应的审计模型,量化风险指标,进行风险评估和定级。针对各分支机构、各业务流程自身固有风险所采取的化解和防范措施进行分析,得出其控制风险的能力和主观态度。审计人员在审计报告中将目前的控制与策略计划和风险评估连接起来,判断组织结构的合理、合规性,各类制度修订和完善的及时性,岗位分工及职责明确程度及决策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导致管理风险程度。

5、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加强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技术应用。信息化技术方法,为内部审计开展风险导向性审计提供了条件,这就要求一方面要开发专门针对风险防范的审计软件,建立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非现场内部审计监督体系,通过现代审计信息处理系统对大量的审计信息进行及时采集、处理、分析和反馈,实现新的分析技术及评价方法。另一方面内审部门要逐步实现与业务部门的对接,实现从各部门直接提取数据进行审计,对风险点和风险环节实时监控。

参考文献:

1、蔡春、赵莎.2006.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论.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汪寿成.2009.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大连出版社

3、王欣.2011.论风险导向模式下的商业银行财务审计.中国内部审计(2)

4、何芳、张黔.2010.五菱集团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中国内部审计(4)

组长:褚鸿飞

成员:龚道齐、康毅峰、邓毅、谭晓玲、李旎

执笔:邓毅、李旎

事务所审计质量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国内资本市场带动了会计师这一职业的发展,当前会计师这一职业逐渐开始被社会各界以及政府所关注。企业以及个人更多的是期望注会师能够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度,改善公司整体的财务环境,这也使得注会师承受着巨大压力。本文在简述当前注会师职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不清洁”理念下的审计意见同注会所变更之间的联系,之后再论述盈余管理同注会所变更关系。

【关键词】审计意见;盈余管理;会计师;事务所;不清洁

一、前言

资本市场要想得到健康发展,就必须要解决经济市场当中信息存在不对称问题,以此来保证公司之中的财务方面信息真实透明,进而使得企业高层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吸引更多的外部投资。而注会师可以帮助解决经济市场当中现存的信息严重不对称的现状。近年来,国内注会所发生变更的现象越来越多,这使得企业在某种程度上用一些盈余方面管理来进行财务信息的装饰。第一,注会所为了能够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之中挽留住客户,以此来避免由于审计意见存在不标准而被解聘。第二,注会师必须要考虑到没有将盈余管理揭示出来而导致的审计风险。

二、当前注会师职业现状

在会计市场与资本经济市场逐渐发展的过程之中,社会各界不断开始关注盈余管理这一问题。当前盈余管理普遍存在,使得注会师在审计期间发挥出来的作用逐渐增大。但是,一直将证据作为依据的注会师却在业界备受责难。许多人都认为注会师没有将经济监督的作用发挥出来,甚至有些人认为注会师直接与企业合谋对财务信息作假。同时,注会师也会抱怨国内没有良好的会计发展环境。因此,如今注会师常面临两个问题。第一,注会师对盈余管理风险的考虑问题。如果注会师可以充分考虑到市场风险,那么可以改注会师一般会考虑退出存在风险较高的审计方面项目。这就需要对注会所变更同盈余管理之间关系进行详细分析。第二,若注会师坚持原则,充分考虑市场风险,能否被市场认可,又是另一个问题。也就是说,若注会师保留在审计方面意见,就会面临“失业”风险。这两个问题都是的当前国内注会师面临一个两难的局面。

三、“不清洁”审计意见与注会所变更

所谓审计意见的“不清洁”理念,就是指注会师与客户意见不统一,这种“不清洁”类型的审计意见在某种意义上通常可以将注会师具有较高独立的特点反映出来。如果企业收到注会所“不清洁”这样审计意见时,很可能在下一年将原有的注会所进行更换,以此来强制达成注会师与企业审计意见的统一。当前,有许多企业在接收到现有注会师“不清洁”理念时,企业很有可能换掉原有注会所,然后寻找一個愿意提供“清洁”类型审计意见的注会所,以此来完成企业“需要”的审计报告。调查表明,企业在接收到“不清洁”类型的审计意见之后,139家企业更换了注会所,其中有5个企业重新选择了注会所来完成“清洁”方面的审计报告。结果表明这种收买注会所改变审计意见的现象不是很明显。这是因为企业与注会所在签署相关委托书时,企业并不清楚注会所将会为其提供怎样的审计方面意见。即使客户想要收买注会所审计意见,但由于双方签约期间存在信息方面的不对称,可能会导致企业收买注会所审计意见不会成功。

四、盈余管理同注会所变更关系论述

盈余管理是当前国内上市公司之中现存的普遍现象。相比于特别处理以及配股资格,盈余管理显然更容易被识别。会计收益一般会通过对应计利润进行管理,此期间会产生较为随意的应计利润,这样很可能增加诉讼方面风险。所以,企业盈余管理拥有的规模越大,注会所承受的诉讼方面风险也就越大。据研究发现,企业如果受到会计准则的不利因素过大的影响,一般会比受到影响较小的企业更容易更换注会所。这是由于会计准则对企业的不利因素影响越大,盈余方面管理动机就越发强烈,注会师与经理人之间发生冲突几率就越大。研究结果显示,盈余管理方面的规模会对注会所现有诉讼风险产生影响,当注会师与客户在会计方面意见不统一时,注会所面临的诉讼方面的风险就会较高,注会师就越有可能拒绝这个项目。现阶段,我国注会师还没有比较充分的考虑到盈余管理现存的潜在性的风险。因此,盈余管理还不是导致国内注会所变更的一个基本原因。

五、结论

综上可知,企业进行注会所的更换一般受“不清洁”理念的审计方面意见影响较大,尽管盈余管理也会对注会所的变更产生影响,但是当前的影响并不是十分显著。现阶段,国内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现象,此时如果注会所坚持独立,表明“不清洁”理念审计意见,将企业现有财务信息客观的披露出来,必然会导致企业更换现有注会所,造成注会所被解聘的局面。但如果注会所依附于企业,必然会导致经济市场更加混乱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韩丽平.上市公司财务重述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以山东江泉实业有限公司为例[J].财会通讯,2014,33:11-14.

[2]王春飞,吴溪,曾铁兵.会计师事务所总分所治理与分所首次业务承接——基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报备数据的分析[J].会计研究,2016,03:87-94+96.

[3]耿慧敏,武杏杏.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6,06:90-97.

作者简介:

徐萍(1983—),女,山东省烟台市人,职称:会计师,专业或研究方向:会计学。

事务所审计质量论文范文第6篇

xxxx会专审[2011]号

审 计 报 告

公司:

我们审计了后附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公司”)200

8、2009和2010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2010年度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及有关的编制说明。编制该申报明细是为了满足贵公司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需要。

一、管理层的责任

在企业会计准则框架下,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规定,如实编制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是贵公司管理层的责任,这种责任包括:(1)设计、实施和维护与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使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而导致的重大错报;(2)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

(3)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4)恰当界定研究开发项目的具体范围。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我们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发表审计意见,我们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指引》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指引》要求我们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以对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的保证。

审计工作设计实施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金额和披露的审计证据,选择的审计程序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包括对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在进行风险评估师,我们考虑与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但目的并非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审计

工作还包括评价管理层选用会计政策的恰当性和做出会计估计的合理性,以及评价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的总体列报。

我们相信,我们获取的审计正是充分、适当的,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了基础。

三、审计意见

我们认为,贵公司200

8、2009和2010年度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已在企业会计准则框架下,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贵公司200

8、2009和2010年度研究法开费用情况和2010年度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情况。

四、编制基础及使用限制

我们注意到如申报明晰表编制说明第二部分所述,贵公司200

8、2009和2010年度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和2010年度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在企业会计准则框架下,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规定编制,可能不适用于其他目的。本报告仅供贵公司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使用,不得用于其他目的,本段内容不影响已发表的审计意见。

XXXXXX会计师事务所中国注册会计师:

中国·XX中国注册会计师:

上一篇:低年级作文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规范化合同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