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美术教育的论文范文

2024-01-02

高师美术教育的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文章论述了高师美术教育中的岩彩画教学,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的原则;在教学管理上,要高度重视放在重要位置;在教学实践中,要把握好三种意识,培养岩彩画的创作人才。

[关键词]高师 美术教育 岩彩画教学

[作者简介]王晓兰(1975- ),女,四川内江人,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花鸟画。(四川 内江 641112)

以敦煌壁画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岩彩画,曾在世界绘画史上处于领先地位,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如今岩彩画艺术以其多样的表现形态同样受到了当今美术界的关注。中国岩彩画的表现既要追求继承传统,又要拓宽延伸其表现形式并趋于现代,使民族绘画适应当代审美趣味的需求。一批留学日本的学者把“日本画”的绘画形式及其表现手法带回中国,致力于寻求中国传统绘画创新之路。随着岩彩画在中国画坛的突起,岩彩画的教学在各高校也逐渐兴起。岩彩画如何肩负起中国画创新的责任,是岩彩画教学中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坚持继承与创新的根本原则

改革开放伊始,国门大开。全球性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形态对中国画坛产生了极大影响,给长期处在封闭局限条件下的中国民族绘画带来了挑战和发展机遇。面对新形势,秉承“继承与创新”的理念,重整以敦煌壁画为代表的中国民间重彩旗帜,把岩彩画教学摆上高师学术教育的课堂成为重要任务。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推进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继承与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轮子。”同时,“不善于继承,没有创新的基础,不善于创新,缺乏继承的动力。”继承传统与艺术创新是岩彩画教学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只有辩证地正确处理传统与创新的和谐关系,才能使岩彩画教学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随着中国艺术“全球化”“民族化”“现代化”讨论的不断深入,继承和深挖传统,保持民族的文化、地缘的特点,借鉴西方文化精粹,是真正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科学保障。范文南专家指出:“学术教育如果也能呈现或继续保持良性发展的话,则非有‘约束’和‘开放’并行不可。”“约束”就是要继承传统,“开放”就是要坚持创新。中国画的传统包括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和不衰的演变,从原始绘画到唐、宋、明、清的文人画传统,“五四运动”兴起的新中国画传统、民间传统以至不同历史时期融入中华民族的外国艺术传统。如主要表现在佛教绘画上的重彩画。在这些传统中,生成和积淀了优秀的中国民族文化,在思想内容上,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艺术理论上,有“六法”古典绘画理论;在表现手法上,有注重色彩的历史传统。这些传统为岩彩画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不断的继承形成了具有优良民族传统的中国画。因此,在岩彩画的教学中,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的原则。中国重彩艺术在汉唐时期就达到高峰。中国绘画在唐朝传入日本后,一直影响着日本绘画,到20世纪,随着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日本绘画接受了西方艺术的影响,才逐渐与中国绘画拉开了距离。随着绘画观念的变革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日本画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作为东方重彩融合西方绘画精华,反映当代审美意趣的成功经验,日本的现代岩彩画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学习的途径。因此,需要通过中日美术的交流,使中国的现代岩彩画融入开放、自由的创作语境中,真正具有现代面貌。也就是说,要指导学生通过观摩学习现代日本画的表现语汇,将新的绘画观念融入岩彩画教学中,把握好传统的延续和现代岩彩画创新的关系,使具有本土文化特点的中国岩彩画充满活力。

二、在教学管理上,高度重视放在重要位置

高师美术教育担负着培养美术师资的重任。大量合格的美术师资是推进绘画事业发展的基础。中国岩彩画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师资和人才。这就要求高师美术教育把岩彩画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切实提高对岩彩画艺术的认识,把岩彩画教学真正纳入教学计划。一些美术院校在岩彩画课程的设置上不合理,一般以选修课或者是公选课为主,课时量也不多,这不利于岩彩画艺术的发展。因此,要从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等方面进行合理安排,如适当增加岩彩画的教学课时,将选修课逐步过渡到主修课,实行工作室制,加强岩彩画的研究等。随着国内及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重彩画、岩彩画可资借鉴的资源更为丰富。我们要用大量的时间来临习传统壁画和优秀的现代岩彩画,保证课堂教学和创作实践的广泛开展。

2.加大岩彩画师资的培训。中国岩彩画要发展,就必须向外面的先进技术学习。在现当代的重彩画领域中,日本现代重彩的表现技法日趋成熟和完善,表现力不断得到丰富,为我们开拓出一种全新的现代艺术天地。有的艺术院校已经组织了全国性的岩彩画研修培训班,为复兴重彩画,振兴民族绘画,以及培养人才做出了努力。有条件的院校也要适时地选送教师去深造,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创作理念,探求岩彩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通过几年的努力,提高师资的能力,为复兴中国重彩画,完成教学任务奠定雄厚的基础和条件。

3.开辟岩彩画教学和创作的交流平台。岩彩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那些用矿物颜色绘制的壁画历经千年,仍然色彩绚烂,辉煌如初,这些极具价值的东方绘画语言是值得探究的。因此,各美术院校从事教学和创作的教师要加强对传统壁画的临摹研究,特别是学习敦煌壁画,研究敦煌壁画。只有更多的人去了解认识敦煌壁画,才能更好地研究岩彩画。中国岩彩画的发展,要立足于传统。教育部与各级美术家协会,各级艺术院校都要通过举办研讨会、展览会和讲座等形式,为岩彩画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只有不断地交流,互相影响和学习,才能提高岩彩画教学与创作水平,使中国的岩彩画走向更成熟,走向更辉煌。

三、在教学实践中,把握好三种意识

21世纪的中国绘画逐步从水墨一统天下的局面走向多元化的艺术风貌。岩彩画在岩彩运用和肌理制作方面的兴起使大家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矿物色在中国画中的运用。这种观念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研究领会,并在岩彩画教学实践中予以运用。

1.色彩表现意识。强调色彩一直是绘画的主题。从半坡时代的彩陶开始,人们就使用赭石、土红等作为绘画颜料。岩彩画运用数以千计粗细各异的矿物石色和闪光的金属材料,使画面呈现出斑斓夺目、晶莹闪烁、色彩强烈的特点。现代岩彩极重视色彩的表达,强调色彩的装饰性和主观设计意识。而岩彩自身的色彩力度和饱和度很高,要充分利用这一特性,用色块的对比、色快的穿插、色块的分布和组合去表达色彩的情绪、格调、节奏、韵律,使画面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受。教学中,要通过各种色彩构成练习,激发学生的色彩潜力,使学生的色彩表现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对色彩运用有一个明晰的认识,表达出色彩与意境的统一和谐。

2.肌理制作意识。岩彩这种独特颜料的运用,使中国画从传统的“三矾九染”中脱离出来,形成了一种凸显其粗、细质感和透明、半透明的肌理特征。粗颗粒矿物颜料的运用使画面更加丰厚敦实,多种新的肌理制作手段和特殊技法应运而生。这些肌理制作如果能够和谐运用,将会给画面赋予强烈的生命力。教学中,鼓励学生用各种新材料(如盐、糖、洗涤剂等)和辅助工具(海绵、刮刀、木板、滚筒等)在画面上皴、擦、滚、拓,随意泼、冲、撒、贴积等,营造出变化无穷的视觉效果和独特的肌理效果。努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独具匠心地制作出有价值的肌理,营造与主题相适应的肌理,从而实现美的和谐。

3.材质运用意识。现代岩彩画的材料质感是很明显的。矿物色的粗细颗粒的不同触感,金属色的闪光感,水干色的质感等。现代岩彩材料都有自己的特点,质感不同,产生出的视觉感受就不同。要让学生摆脱传统的晕染罩色的手法,以一种全新的审美观念来看待材料的质感美,并能利用材料自身的特点和艺术语言构成画面,极大地丰富现代岩彩画的表现形式,鼓励学生大量地进行各种材料的运用实践并充分了解它们的特性,利用及升华它们的美感,把现代岩彩画不断推向新的阶段。

总之,我们要通过高师美术教育中岩彩画的教学,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和造就一批一批的从事岩彩画创作的人才,为中国岩彩画创造新的灿烂辉煌,从而实现重整汉唐雄风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小鹭.现代重彩画技法[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

[2]明哲.岩彩画艺术[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

高师美术教育的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科学而合理的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内容体系的建构对于高师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首先阐述了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体系建构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赏”、“学”、“创”、“教”课程模块,以及必修课为主体,选修课为补充的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关键词:高师小学教育专业 舞蹈课程 建构原则 内容模块

高师院校重要的职责和功能是为基础教育服务,为中小学培养合格师资。2001年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高等师范教育明确指出:“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舞蹈教学作为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艺术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在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内容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鉴于此,本研究将在阐述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体系建构原则的基础上,充分探讨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问题,以期为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现有舞蹈课程体系的优化提供一些启示。

一、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体系建构原则

1.契合性原则

契合性原则是指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与小学教育教学实际需求相契合。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小学教师,其培养的人才必须满足小学教育的现实需求,胜任小学教师的专业角色。因此,小学教育专业担当人才培养的各类课程,包括舞蹈课程的内容设置必然要与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相契合,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人才培养。比如,从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儿童的舞蹈学习来看,其舞蹈学习目的不全是为了形体健美,更不是舞蹈表演,而主要是表现儿童天性、激发想象能力、表达生活热情和生命活力,培育审美情趣的一种自然方式,这与成人的专业舞蹈学习的目的截然不同。因此,结合小学教育工作的现实要求,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内容的设置要突出小学舞蹈艺术教育的基础性、儿童性和教育性特点,对各部分内容进行有机融合,淡化舞蹈技术与风格,向着儿童特征上倾斜,以严谨性、基础性和系统性为标准进行内容精选而不强调专业的深度。

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以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自然的学习准备情况,比如身体条件、课程学习基础等为前提,分步骤、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科学设置,不能揠苗助长,更不能不切实际。比如,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的舞蹈基础基本为零,舞蹈所必须的身体条件很差,在这种情况下,舞蹈专业的基训课程和各种属舞蹈技能课程,其课程内容与课程要求显然不适用于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如果生硬地将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课程内容强加给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必然违背了课程教学要“因材施教”的科学原则。因此,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内容的设置要充分考虑绝大多数学生先天的生理条件,遵循学生舞蹈学习的基本规律,科学地设置舞蹈课程的内容体系。

3.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是指课程内容的设置要打破严格的门类、种属之限,将彼此看似孤立、相互隔离的归属不同种属的内容体系,改造成为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我们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要考虑完整性的同时,又不能忽视了课时量不多的问题。这就要求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内容设置要坚持综合性原则,以同一条课程主旨串联不同的教学内容。要让学生通过舞蹈课程的内容学习掌握技能、学习方法、体验情感、发展人格。

四、逻辑渐进原则

逻辑渐进原则是指课程内容教学实施顺序要遵循科学的逻辑规律进行合理地设置安排。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在实施教学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做基础,后续的学习才会具有持续性和能动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舞蹈基础,再进行整体舞蹈的学习和创编,培养学生舞蹈创作的能力。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动课程的建构应该在这一内在逻辑的基础上进行学期教学内容的渐进性分配与安排,这一过程归结起来就是“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逻辑过程。

二、“赏、学、创、教”的课程模块

1.“赏”——舞蹈欣赏类课程

“赏”是指舞蹈欣赏类课程,是着重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鉴赏能力的课程。通过观摩、讲授、示范等教学手段,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介绍、欣赏、分析不同风格及种类的舞蹈(芭蕾舞、现代舞、民族舞)的代表作品。使学生掌握舞蹈欣赏的一般常识,了解舞蹈欣赏的一般规律,掌握舞蹈艺术评价的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了解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舞蹈作品呈现的优美舞姿、动听的音乐,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的主题故事、新异的民族风情,以及极富冲击的舞美灯光实实在在地给欣赏者“美”的刺激和熏陶,激发起学习者的兴趣与热情。

2.“学”——舞蹈技能类课程

“学”指舞蹈技能类课程。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舞蹈技能课程包括目前舞蹈教育普遍实践的训练体系——芭蕾基础训练、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现代舞基础训练等,虽然这些内容也是舞蹈专业技能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但这些内容在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舞蹈技能类课程中其深度、难度、精度和专业性上的要求都与舞蹈专业存在较大的差异。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舞蹈技能类课程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结合学生实际舞蹈基础、接受能力,并考虑舞蹈的儿童性特点,设计编排富有代表性和适用性的、合理的训练组合对学生进行舞蹈基础训练,并将动作节奏感、协调感的培养贯彻基础训练始终。在动作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和舞姿能力,优化了学生的形体和气质,进而加深了学生对舞蹈的认识和学习舞蹈的兴趣,这一目标定位显然与其他类属舞蹈课程所强调的舞蹈技能的“精”、“专”、“深”、“难”的标准截然不同。

3.“创”——儿童舞蹈创编类课程

“创”指儿童舞蹈创编类课程。儿童舞蹈创编类课程即通过儿童舞蹈不同形式的创编技巧训练,运用不同创编方法与各种技术技能,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不同儿童舞蹈形式、创编原则和方法,掌握儿童舞蹈创编的一般规律,并能密切联系实际,自选主题进行创编实践。

4.“教”——儿童舞蹈教学方法论课程

“教”指儿童舞蹈教学方法论课程,涉及儿童舞蹈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内容。它既要研究教师如何教、又要研究学生如何学,并探究儿童舞蹈教学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及其发展规律。通过儿童舞蹈教学论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儿童舞蹈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儿童舞蹈教学的理论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儿童舞蹈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要求,掌握儿童舞蹈教学的基本方法。使学生逐步成为能够独立从事儿童舞蹈教学工作的合格小学教师。

三、必修课为主体,选修课为补充的课程体系

舞蹈必修课程是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通过必修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赏、学、创、教”的能力。由于目前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存在教学内容多但必修课时少的矛盾,导致客观上舞蹈课程教学内容的完成和教学效果都很难保证,更别谈满足学生对提高舞蹈表演技能和教学能力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及小学舞蹈艺术教育的客观需要。因此,系统开设舞蹈选修课程,对必修课进行必要的延伸、拓宽和补充,满足学生以及基础教育对舞蹈课程的现实需求。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必修课和选修课程的具体内容都涵盖了以上四大模块的内容,只是课程内容的具体编排和设计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中有一些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必修课的内容设置遵循综合性的原则。由于必修课的课时少,开设的课程门类有限,因此,在保证课程内容完整的前提下,四大模块的内容会以一条逻辑主线统领,贯穿融合在有限的一两门具体舞蹈课程当中。比如,可将儿童舞蹈赏析、儿童舞蹈创编、儿童舞蹈教学模式和方法这些都应列入一门舞蹈必修课程,但内容编排不可简单模块化叠加,因为单纯以形体训练,难免感觉枯燥,单纯进行舞蹈欣赏,参与性又不强,因此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应综合考虑,理论实践相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第二,选修课的内容设置遵循兴趣和专业的原则。舞蹈选修课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的课程门类,因此选修课程的设置首先要符合学生的兴趣,每门课程涉及一个模块的内容,甚至可以就某个模块的某个重要内容单设一门课程。较之必修课,选修课的专业性更强,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其龙,陈永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章春和.舞随知行,知乘舞进——师范类舞蹈教育刍议,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4).

[3]李永惠.试点工作背景下高师舞蹈实训课程体系構建[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6).

[4]杨琦.从技术素质到艺术表达——试论本科舞蹈技术教学的重要环节[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季刊),2011(2).

[5]陈雯.“即兴”——舞者身心一体化[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4).

[6]赵冰心.功利主义及其超越——试论非职业舞蹈教育的价值取向[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3).

[7]王豁颖.艺术教育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J].教育研究,2005(8).

作者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

高师美术教育的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人们对音乐的审美观点的不断改变,大众对音乐的需求也在逐渐提升。在大众文化背景下的高师音乐教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音乐水平的不断提升,西方音乐体系已经不再是主流音乐。高师教育就是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成为传统声乐的继承者,这样才有利于传统声乐的传播和理解,而不是只有专门的歌唱家和表演者去理解音乐,能够让大多数人对声乐的文化和价值进行理解。因此,本篇文章就对大众音乐文化需求下的高师声乐教育进行研究,发现其存在的不足,并进行反思,希望能够促进我国高师声乐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大众音乐文化;高师音乐教育;现状分析;反思

音乐能够提升被教育者的素质,这种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在高等教育当中,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应该提升各方面素质,其中,音乐就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途径之一。在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之下,高师音乐教育的教学工作也逐渐被重视。通过本篇文章的研究,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师音乐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1 大众音乐文化生活的时代背景

1.1 经济生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就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金与商品的流通,使商品的运行机制超越国界。除了经济全球化之外,音乐也逐渐呈现全球化的趋势。音乐全球化就是不同国家之间进行音乐文化的交流,这样也能不断促进经济不断地发展。

1.2 文化生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文化消费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文化消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将文化商品变得商业化。在音乐创作方面,有些冷门的音乐创作者对音乐进行创作,除了专业人士能够欣赏之外,大多数人并不会对其多加关注。[1]但是大多数音乐创作者都是以大众的口味进行音乐的创作,这样以大众口味为基础,能够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创作出来的音乐也有各自的特点。音乐创作出来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自己喜欢的音乐买单,这也就使得音乐更加大众化。

大众化音乐既受到高雅文化的影响,还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这就使得大众音乐文化相对于高雅文化更加通俗,更加具有市场。通过对这两个特征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大众化音乐和普通音乐或者市场化的音乐存在很多的不同,虽然音乐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它和人类的内在精神相融合,已经成为人类的精神财富。大众化的音乐能够体现出来的方面有很多,比如民俗风情、内心感受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大众化的音乐不但要求创作者具有高水平,还要求创造出来的音乐具有良好的实践性。

2 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

2.1 教育理念

早在20世纪20年代,教育体系就已经进入中国,伴随着教育体系的进入,不同风格的音乐教育理念也在中国高师音乐教育中不断蔓延开来,对以后的音乐教育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中国对声乐进行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是使用意大利式的美声为主要的训练方法,这也是在声乐教育中常用到的一种方法,而且还在此种方法的基础之上形成自己独有的审美标准,这样就形成了参考西方声乐的中国式声乐演唱方法。[2]高师声乐在教学过程中,大多以西方的声乐技术作为参考标注,这样对我国声乐教学的规范化和系统化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由于过度使用西方标注作为参考,这就导致中国传统的音乐风格出现丢失的现象,使学生不能很好地对我国的声乐形态以及唱法风格进行了解,这样就导致学生的风格越来越单调,欣赏过程中越来越乏味,很难将学生的个性发挥出来,这也与现在的教育初衷不相符,并且也与现在世界的多元化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随着选秀节目的不断增多,许多脱颖而出的选手在大众化的音乐文化中并没有被大家广泛的接受,甚至缺乏一定的群众基础。[3]这就给我们很大的警示,如果音乐在发展过程中没有人去支持,去喜爱,那么这种音乐就很难继续得到发展。

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这种审美模式在国外发达国家开始走下坡路,到了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之上,这种纯粹的美学理论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原始的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时的发展形势,一种新式的建立在多元化经济和文化交流基础之上的音乐教育模式被提了出来。

2.2 教育模式

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改变,现在我国声乐教学上使用的模式和大的音乐学院在教学上使用的模式基本上是一样的,使用相同的模式的优点就是教学方式和教学程度都会遵照相关规范进行,拥有系统性的教学方法。但是,这种模式下的教学模式往往比较单一,并且也没有丰富的内容进行讲解,使用的教材具有浓郁的西方教育方法,在最后的评判时,还会以是否对西方的表演模式精通作为评判标准。例如某一地区,开设专门的音乐专业的大学超过五所,但是开设音乐教育专业的只有三所。[4]现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突出高师声乐教育的师范性特征,在进行高师教学时,大多数都是参照音乐学院的教育模式,这就导致程度的要求不同,没有明确的示范性和地方性,这样就对以后我国的高师教育来说缺乏一定的说服力。

现在大众化的音乐文化生活情况之下,师范类院校应该突出自己的综合素质,应该让学生全方面地认识和了解各种类型的声乐形式,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理解各种类型的声乐形式,这样也能促进学生对各种声乐形式的接受,发自内心地去传播声乐文化艺术,这样才能充分体现高师声乐教育和学院声乐教育的不同之处。

3 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之下的高师声乐教育反思

3.1 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下的音乐教育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也越来越明显,对人们的衣食住行的影响越来越大,地球已经变成一个地球村。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也在不断发展,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也在不断加快。各国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减少文化趋同的现象发生。中国的文化教育在走向世界的同时要注意自己的特色,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其他国家的声乐教育。大众化的音乐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与生活和人文环境以及历史传统建立全面的联系,形成固定关系。这样在文化全球化的情况下,大众化的音乐文化生活仍然会根据地域的不同呈现差异化。

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师音乐教育主要目的就是,培养与本区域文化发展相适应的学生,因此,建立相关学科时要对学校所在区域的经济文化进行了解,根据社会的发展程度安排相应的教育学科,确立办学目标,这样学校才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5]例如,湖南是一个具有渊源文化的大省,历史文化深厚,又有许多喜欢娱乐休闲的市民,这样大众音乐文化就应该具有浓郁的湘湖特色。高师音乐教育还要注意地区对人才的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优先对本地区的社会发展作出贡献,适应社会大众文化生活的学生,能够在教学中在不同的环境中应用,这样学生才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3.2 高师声乐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声乐教育就是要促进文化的发展,这样才能使人们更适应现在的发展规律,这也是现在重要的思想行为方式,这样音乐教育就有了很重要的意义。高师声乐教育的目的不单单是对声乐文化的传承,还要对声乐文化的认可。声乐文化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具有渊源的历史,这也是最为古老的艺术种类之一,在语言出现之前就通过声乐对情感进行表达。[6]所以不同区域的人有着不同的声音特性,这是一直都存在的。大众化的声乐教育就是对区域内的声乐进行传递,让其充分认识到民族声乐的语言特征,这样声乐文化就能得到传承和发展。

高师声乐教育还应该理解其区域内或者其他区域的声乐文化。声乐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理解的现象,声乐教育的目的就是能够正确地对声乐知识进行了解和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将误读出现的情况消除。这样不但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正确交流,还能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生活情操。对声乐文化进行了解,不但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还能将不同区域内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进行融合,促进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3.3 教师声乐观念的更新

高师声乐教师应该认识到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和学院是不同的,这样就应该对声乐文化的意义进行界定,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这样才能避免在教学过程中丧失文化意义,还能减少高师教学过程中的特点丢失,这样才能提高竞争力,还能对声乐文化进行传播。

高师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认识到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影响,这样才能进行新的调配。在大众化的音乐生活需求下,高师声乐教育水平的提升将会对整个区域的声乐欣赏水平产生影响。[7]在高师声乐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理解声乐艺术,而不是成为歌唱家或者是通过表演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3.4 学生对声乐学习的观念更新

如今社会正在向多元化社会发展,音乐教育的个性与人的基本价值有了紧密的连接。人的基本价值包括幸福感、满足感以及个人在社会环境中的发展。高师音乐教育应该对个人的生活进行探究,这样个人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师声乐教育改变了西方声乐体系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不断对我国声乐知识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在根本上对声乐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进行深入理解。

高师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大众化的音乐文化背景是通俗的、市场化的。在多元化的世界文化背景之下,音乐教育不但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口味,还需要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人们不会再用消遣取乐的方式来看待声乐艺术,声乐艺术也可以保持自己的自尊,无须放下自尊来迎合低俗的趣味,声乐艺术可以在更高层次上与大众的心灵相契合。高师声乐学生毕业之后,能够为大众打开新的大门,并且能够用平等的态度接受不同风格的声乐,还能够与其进行正常的交流。

4 结语

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直没有离开声乐,声乐在发展过程中根据地域的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本篇文章就对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师音乐教育现状进行剖析,然后对现在的高师教育进行反思,希望能够促进我国高师音乐学声乐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鑫鑫.论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高师音乐教师素质[D].曲阜师范大学,2011.

[2] 柏瑞雪.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下的高师节奏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 赵燕.大众音乐文化生活需求下的高师民族音乐教育[J].北方音乐,2011(03):37-38.

[4] 商立君.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师音乐专业管乐教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0(23):153-154.

[5] 谭卉.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师民族音乐教育[J].音乐大观,2012(02):39-40.

[6] 冯灿明.高师音乐专业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3.

[7] 郑晓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视野下的高师音乐教育建设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2015(17):178-179.

作者简介:谢婷婷(1985—),女,广东汕头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高师美术教育的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目前,随着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理论研究方面也趋向成熟。可高师音乐教育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研究出的新东西却没有很好地运用到教学中去。而“教学法”是为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它能检验与实践理论研究成果,又能在实践中总结出更好的理论研究。所以,想让高师的音乐教育改革成功,需要理论与实践并战,这个实践就是“教学法”。

关键词:教学法 高师音乐教育 改革 基础音乐教育

2004年以来,教育部把 “音乐师范教育”更名为“音乐教师教育”。这次的更名更加明确了音乐教师教育的专业特性与培养目标的明确性,高师音乐教育是为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输送人才的,不仅只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教育素养,在众多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下,在课程设置上也基本合理化。然而,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原因,时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现实的需求还有很大的距离,教学能力很薄弱,从这一点体现出,高师的音乐教育没有很好的与基础音乐教育联系起来,因此,要想让高师音乐教育获得好的效果,明确培养目标与科学化的课程设置是根本,联系基础音乐教育是必须,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是核心,而这些都要归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教学法”。

一、高师音乐教育联系基础音乐教育在教学法中实现

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新课标,新课标共提出了五项指标:“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发展个性”“强调实践,注重创造”“ 提倡学科综合”及“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理解多元文化”。看到新课标的这五项指标,基本能够把握基础音乐教育的目标与理念是什么。那么我们高师音乐教育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就应该向学生传递这些信息,传授学生要想达到新课标要求应学到的知识技能与教学方法。

(一) 在“教学法”中让学生体验基础教育课堂与熟悉基础教育内容

教师若想让学生真正领悟基础音乐教育内容与实现新课标,在课上不仅要给学生讲解其内容、结构、重点,更重要的是怎样把这些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去,让学生对未来的工作如身临其境,获取直接的经验,转化为能力。

音乐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与其它学科的交融,音乐创造能力是新课标给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内容的规定。熟悉了教学内容后,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时就要改变 “填鸭式”“独角戏”的上课模式。比如,运用情景教学的手段可以把教学生动活波起来,比如“玩音乐”,在教室里放有各种各样的乐器,让同学们进入教室后尽情的玩乐器,然后,老师可以发问:你对什么乐器最有兴趣?为什么?你认为哪种乐器最有可能吸引小孩子?随后再进入教授环节。这样的课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在身临其境的为中小学生上音乐课,这些通过看书,通过老师讲解是很难有效果的。这样的课重点强调学生的体验,而且教学充满激情,课堂气氛轻松、民主。当然这样的课需要精心设计、充分准备。整个教学手段与过程能让学生真正体会与领悟了基础教育的课堂与内容,使学生直接获取教学法经验。

(二) 在“教学法”中弥补高师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中空缺的一部分

高师音乐教育中除音乐专业理论与音乐专业技能外,唯一体现的与教育有关的就是“两学”分别是教育学与心理学。在看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对音乐类学生攻读文学硕士研究生选课时,必须选修两门教育类课程,其中一门必须从以下课程中选择:《音乐教育理论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创造性问题的解决》、《音乐技能与创造性策略》、《大学音乐教育与管理》、《幼儿音乐经验设计》,这些虽然是对硕士研究生选课的要求,但《音乐教育中的创造性问题的解决》、《音乐技能与创造性策略》、《幼儿音乐经验设计》这三门教育课程如果能让学生在本科阶段有所接触与了解,相信会给基础音乐教育带来更好的效果。

无论怎样目前这几门课在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中是没有的,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渗透理念,可以找些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课例来作分析,然后再做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探讨,前提是要先给学生留有作业。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所选用的曲目大多比较经典与高雅,而中小学生比较接受一些简单的贴近生活的曲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孩子们都会唱的,喜欢的音乐来补充一下,这样也符合中小学的音乐课堂。

二、高师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价值让“教学法”来体现

目前高师音乐教育的课程基本上是由这四大部分组成的:一般教养课程(政治、文化、外语、计算机)、必修课(包括五个领域:1、音乐感受与鉴赏类2、音乐表现类课程3、音乐创作4、音乐与相关文化5、心理学和教学法)、选修课程。从必修课的字面意义上的五个领域在培养人才中的重要性,五个领域的课程主要有:乐理与视唱练耳、钢琴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学、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外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中国民族音乐概论、曲式与作品分析、教育学、心理学等。按照培养计划的要求这五个领域的所占比值是均衡的,可众所周知的是:一些专业技能教师太过于强调自己专业的重要性,给学生的导向是其它的课程都不重要,久而久之学生的偏科现象极为严重,极大偏离了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科学的课程设置也就成了摆设。高师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在中、小学校进行音乐教学和教学创新能力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同时也为音乐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提供优质生源,因此所培养出的学生需要音乐教育素质高于音乐素质,当然专业技能课程也是音乐专业之根本,如何权衡好就看每位专业老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手段了。

(一)转变教育理念,弱化专业性,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

培养出“一专多能”的人才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可如何才能培养?这需要每位老师的努力与改变。上面说到了学生偏科的主要原因是专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经意间给学生传达了错误的信息,过于强调了自己所带的专业。那么笔者认为专业老师改变这一观念势在必行,在教学过程中把培养高、专、精的标准降低,在技能方法准确的基础上多注重专业的教学法传授,弱化专业性。这样也就让学生对所选的专业方向学习思路更加明确。

(二)在“教学法”中真正实现课程间的联系与价值

“每一门课程都是教学法课程”这是郭声健教授在他所著“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一书中所说过的话,看到这句话后觉得说得很实在很准确。高师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的每门课都是相辅相成的,系统的学好各门课是一切之本。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改变以往的“一人讲,众人听”可借鉴杜威的“思维五步”教学法,“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现问题,步步深入、占用资料,加深认识、提出假设、检验想法”,但要想“思维五步”教学法顺利的进行,老师要有渊博的知识与专业技能,学生课前要大量查阅资料做好预习。这样以来教师在上课时就不能单一的只教一些技能,一节声乐课可能就要牵涉到作曲、音乐史、音乐审美、音乐评价等一些课程了,而且还上了一节很棒的教学法课。这样以来,每门课都会受到学生的重视,课程设置所要达到的目标也显而易见。

三、学以致用的课堂教学,让教育实践在课堂上完成

“学以致用”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实践,这样才能把知识变得有价值。目前,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学生若想顺利毕业,必须要参加教学实践活动,教育实习一般会安排在大四,时间一般为两个月,有些学校的“两学”老师,可能在授课过程中,也会给学生安排一下类似的教育实习,实习地点大都选择附近的中小校。然而,对于一个将来要从事教育行业的学生来说,安排的实习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怎样能让学生在校四年既能把基础知识打牢,又能让学生充分的熟悉中小学的教育情形呢?笔者认为,教育实践可以在课堂上完成,让课堂教学学以致用。

(一) 信任学生,改“教学生”为“教学生如何教”

在以往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在传授学科知识与技能,想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与需要,缺少评价,久而久之课堂也就变成了我们常说的“填鸭式”“独角戏”课堂,这些都源于教师对学生的不信任。大学生的年龄段大都在18-20几岁之间,这个时候的培养目标应以“践行”为本,注入一些创新动力。那么,这时更需要创造一些激发他们潜能的课堂环境,大胆地把一节课完全交给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来讲述,教师所做的就是给学生一个有价值的评价与讨论。

这样的课堂能够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领悟深刻,不断在实践中见真知。

(二) 把中小学生请进课堂

学生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知识结构已基本定型,而教育实习也是安排在学生知识结构已经形成后,才真正接触中小学的课堂,了解中小学生的特性。因此,就出现了大家常说的一种现象,学生在应聘时准备不充分,即使是入职也很难较快适应工作。那么,之前的三年学习只是“纸上谈兵”,应聘前的准备就像“亡羊补牢”,实习也就起不到预想的效果。

那么,除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模拟课堂”外,还要把中小学生或幼儿直接请进课堂,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与辅助下可以让学生更有效去了解分析中小学生的特性,针对特殊情况怎样才能更好的去处理。这样生动有趣又有效的课想必学生的逃课率也会降低吧?

四、结语

“每一门课都是教学法课程”,高师音乐教育改革除课程设置、培养方向、考试制度、评价机制等需变革外,如教师的“教学法”不改变一切将是枉然。

曾看了一则新闻“新学期新课堂,大学老师入住小学教才艺”,“今年9月1日起,北京140所普通小学一年级的新生将见到由20余所高校、国家大剧院等知名社会教育机构派驻到学校的‘新老师’。这些老师们将通过开设新课程、课外社团、俱乐部等形式,教授学生们音乐、体育等方面的知识。……”真是一则令人兴奋的新闻,希望今后能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不管是偏远地区还是发达地区,这样以来就能编出更实用的教材,推动音乐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M].2004.

[2]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郭声健.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

高师美术教育的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新时期,教育的改革力度在不断的加大,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的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现阶段,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中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改革的道路还很漫长,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舞蹈课程 变革 创新 高师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3YB164。

前言:

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更多的中小学舞蹈老师,面对不断变化的教育改革,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也在进行着变革和发展。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了该专业的很多方面,其中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的课程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对比较突出,相关的学校和老师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很多学校都认识到了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的教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投入相应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着研究和变革。这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是顺应教育改革大潮的选择,我们应该调动所有的积极因素,加快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的变革。

一、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的现状

(一)舞蹈课程定位不准

高师开设舞蹈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多才多艺的教师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舞蹈演员或者舞蹈家,这门课程更加注重的是对于高师学生视野的拓展,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很多学校对于这门课程的理解很定位存在着偏差,当然,这里的偏差存在两种,一种就是对于舞蹈课程的过高定位,具体表现为前文所说的,对于舞蹈课程过分的注重,很多学校甚至对每个学生都进行了专业性的要求,这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另一种表现就是对于舞蹈课程的定位过低,具体的体现为学校的舞蹈课程形同虚设,上课的过程也是草草了事,根本不会注意是否有效果,久而久之造成了学生和老师的双向疲劳,舞蹈课程成为了高师教学中的一个摆设,失去了其实际价值。这便是舞蹈课程定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舞蹈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内容问题不明确

目前国内的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的课程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目前我国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还是比较落后和陈旧,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的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中过分的注重传统的、经典的舞蹈内容,对于现代的舞蹈,尤其是比较粗狂和新兴的舞蹈内容根本是置之不理。传统的观念认为,高师舞蹈课程教育就应该是对于我们经典舞蹈的一种传承,这一点可以接受,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有所改变,对于现代新兴的舞蹈风格和流派也应该有所涉及。

(三)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单一

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便是教学方法,只有一个良好而且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促进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对于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目前国内的舞蹈课程专业教育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就仍是落后的教师讲解和教师示范,而且由于场地等条件的缺失,很多高校过分的注重讲解,对于教师示范和学生实践方面十分缺乏。在教学手段方面,我国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还是依靠单一的教师资源,这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二、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变革措施

(一)进一步转变观念,精准定位舞蹈课程教育

教育教学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所以我们要想实现教育教学的突破就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的转变观念,做到观念和思想的与时俱进。对于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变革方面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相关的教育人员要克服陈旧的思想观念,树立和培养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新观念,实现高师舞蹈课程的精准定位。我们应该将高师舞蹈课程看做是拓展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的一种手段,进一步的强调舞蹈课程对于师范类学生美学素质的陶冶,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其次,要加强对于学生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使学生从内心接受舞蹈课程,让学生的观念和对于舞蹈课程的定位可以准确,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只有学生可以自自主的进行学习,我们的舞蹈课程专业教育才能取得巨大的进步;再次,教师应该向学生树立好的榜样,作为学生学习的标杆和奋斗的目标,以一些优秀的舞蹈课程的毕业生为例,鼓励学生可以向其学习;总之,在舞蹈课程专业教育中我们要做到转变教学观念,找准舞蹈课程定位,科学的设计教学,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就一定可以实现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变革的最后成功。

(二)从实际出发选择教学内容

我们要进行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的变革,就要从实际出发,尤其是在舞蹈课程专业教育教学内容选择方面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

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本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选择,但是我们的原则是要实现经典舞蹈作品、舞蹈基本功与现代新兴的舞蹈作品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让学生的学习内容中只有经典的东西和枯燥的基本功练习,要不断的将现代的舞蹈元素加入到教学内容之中,这样既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完美,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改变教学方法, 更新教学手段。

21世纪是计算机和网络的天下,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渗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身影,当然包括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以往舞蹈老师的言传身教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应该讲网络影像设备应用到舞蹈课程专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之中,借助影像的强大功能向学生展示一些高水平的舞蹈教学,这是极为便利而且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网络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向学生呈现更多更好的舞蹈教学视频,开拓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使学习的课堂更加的生动和活泼。教学手段的更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实现教师、学生和教学效果三者之间的共赢,是加强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变革的重要手段之一。

结论:

我国的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变革在不断的探索,新的方法和理论在不断的提出,仍需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在系统分析了我国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中面临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加强我国高师舞蹈课程专业教育变革的几点措施,希望对以后的研究者和相关学校的改革提出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范海燕. 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2007, (07).

[2]刘秀明. 当前我国高师舞蹈教育专业改革对策探究[J]. 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 (03).

高师美术教育的论文范文第6篇

编者按;

高师的培养目标是气“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突破性发展。中小学课程发生了根本性的质的飞跃。面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滚滚浪潮,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在现行的办学理念和框架下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否成为受中小学欢迎的合格音乐教师,这是日前高师音乐教育教育改革中值得研究的大课题。日前,在中国教育学会上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等在福建武夷山市举办的全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上,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和教师就此问题展开了十分热烈的研讨。大家一致认为,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时不可待。与会代表殷切期望有关领导部门迅速出台政策,加快改革的步伐,以高水平高质量的改革成果,迎接中小学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高潮的到来。根研讨会的建议,《中国音乐教育》从2003年1月开始,开辟“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热门话题——高师在线”专栏,以党的十六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创新精指导,紧紧围绕有关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前沿的一些关键性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文章篇幅一般不超过3000字,各抒已见,畅所欲言。我们衷心地希望音乐教育战线各位专家、学者和老师关注这个专栏,并积极踊跃投稿,同心协力,使这个专栏在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中,能够充分发挥沟通信息、探究问题、交流经济、共享改革成果的积极作用,以有力地推动余国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受教育部师范司和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的委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科研项目课题组和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全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学术研讨会”,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与基础教育战线的专家学者和音乐教师,可谓群贤毕至,精英荟萃。大不欢聚堂,研究的探讨大家共同关的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问题,这是我国师范音乐教育和基础音乐教育战线的同志们期待已久的一次规模较大的学术会议。会议引志了教育部门和有关方面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广大音乐教师的得视和关注,并给会议以很大的支持。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此次研讨会组委会,向给予此次会议以关心和大力支持的教育部师范大学的的有关领导表示衷心地感谢!同时向前来参加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和老师以及新闻界的有友们,表示热烈地欢迎!此次学术研讨会原计划规模为150人,参会者需交论文。后来组委会接受了一些同志的意见,扩大了会议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受教育部师范司和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的委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科研项目课题组和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全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学术研讨会”,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与基础教育战线的专家学者和音乐教师,可谓群贤毕至,精英荟萃。大不欢聚堂,研究的探讨大家共同关的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问题,这是我国师范音乐教育和基础音乐教育战线的同志们期待已久的一次规模较大的学术会议。会议引志了教育部门和有关方面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广大音乐教师的得视和关注,并给会议以很大的支持。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此次研讨会组委会,向给予此次会议以关心和大力支持的教育部师范大学的的有关领导表示衷心地感谢!同时向前来参加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和老师以及新闻界的有友们,表示热烈地欢迎!此次学术研讨会原计划规模为150人,参会者需交论文。后来组委会接受了一些同志的意见,扩大了会议规模。到今天早上上,报到人数为230余名,共收到论文200余篇。现在我代表人大会组委向获将的老师们致以热烈的祝贺!由民间社团举办的像这样规模大的高师改革研讨会还为数不多,可见老师们对高师改革的关注和寄予极大热情及期望。在此,我想借这个难得的机会,占用大家一点时间,对高师改革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也算是我在研讨会上的一个发言。以此抛砖引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教。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受教育部师范司和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的委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科研项目课题组和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全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学术研讨会”,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与基础教育战线的专家学者和音乐教师,可谓群贤毕至,精英荟萃。大不欢聚堂,研究的探讨大家共同关的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问题,这是我国师范音乐教育和基础音乐教育战线的同志们期待已久的一次规模较大的学术会议。会议引志了教育部门和有关方面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广大音乐教师的得视和关注,并给会议以很大的支持。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此次研讨会组委会,向给予此次会议以关心和大力支持的教育部师范大学的的有关领导表示衷心地感谢!同时向前来参加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和老师以及新闻界的有友们,表示热烈地欢迎!此次学术研讨会原计划规模为150人,参会者需交论文。后来组委会接受了一些同志的意见,扩大了会议规模。到今天早上上,报到人数为230余名,共收到论文200余篇。现在我代表人大会组委向获将的老师们致以热烈的祝贺!由民间社团举办的像这样规模大的高师改革研讨会还为数不多,可见老师们对高师改革的关注和寄予极大热情及期望。在此,我想借这个难得的机会,占用大家一点时间,对高师改革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也算是我在研讨会上的一个发言。以此抛砖引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教。一、教师教育现代化进程发展迅速,形势逼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加速到来。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际竞争十分激烈,教育竞争也日益加剧,许多国家都把发展高质量的教育作基本国策。基中教师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被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教师教育正日益在为关注的重要目标。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受教育部师范司和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的委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科研项目课题组和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全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学术研讨会”,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与基础教育战线的专家学者和音乐教师,可谓群贤毕至,精英荟萃。大不欢聚堂,研究的探讨大家共同关的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问题,这是我国师范音乐教育和基础音乐教育战线的同志们期待已久的一次规模较大的学术会议。会议引志了教育部门和有关方面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广大音乐教师的得视和关注,并给会议以很大的支持。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此次研讨会组委会,向给予此次会议以关心和大力支持的教育部师范大学的的有关领导表示衷心地感谢!同时向前来参加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和老师以及新闻界的有友们,表示热烈地欢迎!此次学术研讨会原计划规模为150人,参会者需交论文。后来组委会接受了一些同志的意见,扩大了会议规模。到今天早上上,报到人数为230余名,共收到论文200余篇。现在我代表人大会组委向获将的老师们致以热烈的祝贺!由民间社团举办的像这样规模大的高师改革研讨会还为数不多,可见老师们对高师改革的关注和寄予极大热情及期望。在此,我想借这个难得的机会,占用大家一点时间,对高师改革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也算是我在研讨会上的一个发言。以此抛砖引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教。一、教师教育现代化进程发展迅速,形势逼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加速到来。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际竞争十分激烈,教育竞争也日益加剧,许多国家都把发展高质量的教育作基本国策。基中教师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被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教师教育正日益在为关注的重要目标。教师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赖以发展的基础,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健因素。近年来,我国在实施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同时也加快了教师教育现代化的进程。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受教育部师范司和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的委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科研项目课题组和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全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学术研讨会”,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与基础教育战线的专家学者和音乐教师,可谓群贤毕至,精英荟萃。大不欢聚堂,研究的探讨大家共同关的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问题,这是我国师范音乐教育和基础音乐教育战线的同志们期待已久的一次规模较大的学术会议。会议引志了教育部门和有关方面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广大音乐教师的得视和关注,并给会议以很大的支持。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此次研讨会组委会,向给予此次会议以关心和大力支持的教育部师范大学的的有关领导表示衷心地感谢!同时向前来参加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和老师以及新闻界的有友们,表示热烈地欢迎!此次学术研讨会原计划规模为150人,参会者需交论文。后来组委会接受了一些同志的意见,扩大了会议规模。到今天早上上,报到人数为230余名,共收到论文200余篇。现在我代表人大会组委向获将的老师们致以热烈的祝贺!由民间社团举办的像这样规模大的高师改革研讨会还为数不多,可见老师们对高师改革的关注和寄予极大热情及期望。在此,我想借这个难得的机会,占用大家一点时间,对高师改革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也算是我在研讨会上的一个发言。以此抛砖引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教。一、教师教育现代化进程发展迅速,形势逼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加速到来。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际竞争十分激烈,教育竞争也日益加剧,许多国家都把发展高质量的教育作基本国策。基中教师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被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教师教育正日益在为关注的重要目标。教师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赖以发展的基础,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健因素。近年来,我国在实施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同时也加快了教师教育现代化的进程。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要“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大力提高师资培养质理,调整师范学校的层次和布局,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开展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引入竞争机制,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再次强调指出,“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在思想观念、办学体制、培养模式、教学管理、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已经或正发生重大变化。教师教育打破了由师范院校培养教师单一封闭的办学体制、向综合性大学和其他

高等院校也承担培养教师任务的开放性,多样化方向转变。教师教育的开放性怀教师专业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呈现专业的发展趋势。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教育江》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的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教师专业化意味着教师地痊的提高,同时还充分说明了国家对教师任教学科的学术水平和教育学科的专业素养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师职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具有极高的双重学科基础,即教师任教科目的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也就是长期以来教育理论界争论不休的“学术性”与“师范性”问题。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不仅是任教学科的学科专家,同时也必须是教育学科的专家,应具有像律师、医生、工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凡任教科目学知识或教育学科识和能力残缺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合格教师的。与教师专业化密切相关、同时也是现代化教师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教师的高学历化。目前,我国师范教育体系正经历从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过渡,即从中师、专科、本科、三级,向专和、本科三级转变。到2010年,国家要求小学教师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为教师专业化创造了基本条件。教师专业化是建立在教师次格证书制度基础上的。“十五”期间,教育部将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根据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对教师实行聘任,面向社会招聘具备教师资格的优秀人才从教,这是我国教师几专业方向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教师教育的改革是全方位的“九五”期间,教育部制订了“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打破了计划经济条件下通过制订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管理统得过死的传统做法,采取立项,申报、评审、推荐成果的办法,对高师教学进行宏观管理。这是教育部在“九五”期间组织开展的一项重大教学改革项目。该项目共213页,根据高师教育的特点,按学科、专业相近的原则,分12个大类。主要内容包括:适应21世纪需要的中等学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知识和能力、高师本科教育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主要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基础课程与主干课程的教学教育技术等。截至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大批具有示范性、典型性、影响大、有实质性突破的教学方案、课程体系、新型教材和教学模式等十分有价值优秀的改革成果。尤其是围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在改革培养模式、调整课程结构、用现代化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充实和更新教育内容,逐步实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等方面,成果更为显著,为建立和形成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高等师范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全系开创了新局面,把我国的教师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晰音乐教育专业的挑战在教师教育教学改革蓬勃开展、全方位推进的同时,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出台了。《纲要》吸收了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一开始就站到了世界基础教育发展的前沿。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确立体现时代精神的课程价值观,根治现行课程体系的弊端。其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必须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公式机械的培养模式,让每一个学生的修改一获得充分地发展,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人格。新课程标准把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统一起来,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全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以及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的人文素质、环境意意识等。新的课程标准洋溢着时代气息,体现了改革和创新精神,反映了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使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产生了质的飞跃。根据教育部掊署,从2001年秋季起,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开始在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8个区(县、市)进行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今年秋天新学期开始,实验区已进由点到面,从去年38个扩大到500多个,全国有1000万余名中小学生参与实验新课程。到2005年秋季,中小学的学生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的学习。同时普通高中的幼儿教育的课程改革也积极推进。为了积极配合和推动基础教育必革,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2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积极配合和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加强改进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师范院校要密切关注和了解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态和走向,研究它们对教育改革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态和走向,研究它们对教师培养和培训提出的新要求;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改革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新内容和新方法,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要进一步增强师范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主动地配合和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当前的课程改革。“意见”强调:各级各类师范院校要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新情况和新特点,认真研究制订新世纪中小学教师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作出调整,积极控索培养模式的改革,特别要加强对培养本、专科学历的小学教师及初中综合课程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研究和实践。为了将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推向新的发展阶段,2001年12月教育部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五”计划》中,要求各师范院校在启动新一轮师范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应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要求,调整培养目标,课程结构、专业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加强教育学科建设,强化实践环节,提高教师培养专业化水平,增强毕业生的教育教学水平与自我发展能力。高等师范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工作母机,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现在的师范院校学是生是未来的教师,当他人毕业走出校门跨进中小学教师队伍行列的时候,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和教材,将是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认真作出回答试卷。他们的应付能力如何,这不仅是对其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核,同时也是对所毕业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检验。面对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和新教材的启用,高师音乐教育教学面临诸多丞待研究的解决的新课题。让我们环顾一下目前高师音乐教育教学的现状,就不难从中深荨感到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了。

上一篇:英语学习法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信息化石油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