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手术范文

2023-09-20

心脏手术范文第1篇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呼吸道的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障碍所致的疾病,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前后呼吸道护理是直接影响手术预后的主要因素。处在成长发育阶段的小儿,解剖生理和免疫功能尚不健全,加上术中体外循环、手术等创伤,容易发生呼吸道并发症,手术前后积极开展呼吸道管理,是预防和治疗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主要措施。现将我科2006年收治的116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前后的呼吸道管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顾 潇

心脏手术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4月至2010年5月于我院进行心脏手术治疗的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患者共18例, 其中男性11例, 女性7例。年龄5~53岁。术前心功能II~III级。

1.2 麻醉方法

术前肌肉注射0.05~0.06mg/kg东莨菪碱、0.1~0.2mg/kg的吗啡。麻醉诱导采用0.1mg/kg哌库溴铵、10μg/kg芬太尼、0.03~0.05mg/kg咪达唑仑。入室后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电图、心率等, 外周静脉通路开放后, 监测中心静脉压、动脉压等。气管内插管后行间歇正压机械通气, Fi O2为100%, 8~10m L/kg潮气量, 频率12~15次/min。主要采用吸入异氟醚畸形麻醉维持, 辅以芬太尼静脉注射。体外循环心肺转流时给予少量硝酸甘油、咪达唑仑和芬太尼维持循环稳定。麻醉采用持续泵注2~4mg/ (kg·h) 丙泊酚, 对照组静脉注射5~10μg/kg芬太尼, 研究组静脉注射1.0~1.5μg/kg舒芬太尼。术中根据循环反应、新功能状况、手术时间追加麻醉药。术中采用血管活性药物, 如阿托品、间羟胺 (阿拉明) 、硝普钠、多巴胺等调控血压、心率 (HR) 的变化。观察指标:术后清醒时间、术后苏醒状况以及拔管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P<0.05视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18例患者麻醉效果满意, 术后清醒时间为10~185min, 平均 (83.91±47.03) min。18例患者苏醒过程平稳, 无ABP、HR剧烈波动现象、无明显疼痛挣扎、清醒后安静。拔管时间138~328min, 平均 (251.09±59.31) min。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均在FTCA标准的时间范围内。

3 讨论

心脏手术的快通道 (fast-track cardiac anesthesia, FTCA) 要求住院患者尽量缩短重症监护病房 (ICU) 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FTCA要求采用复合短速效的肌松药和全麻药, 以及低剂量的镇痛药 (10~15μg/kg的芬太尼) [3]。在降低芬太尼剂量的同时, FTCA需要增加吸入麻醉药用量及输注丙泊酚来维持麻醉。

心血管手术麻醉的主要麻醉药是芬太尼。小剂量的芬太尼虽然苏醒过程较快, 但苏醒后的疼痛等刺激是其一个主要的缺点。而大剂量的芬太尼可有效抑制应激反应, 但主要缺点是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较长[4]。

本研究结果显示18例患者麻醉效果满意。18例患者苏醒过程平稳, 无ABP、HR剧烈波动现象、无明显疼痛挣扎、清醒后安静。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均在FTCA标准的时间范围内。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类似[5~6]。

综上所述, 在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中采用中等剂量的芬太尼安全有效, 是较好的选择。

摘要:目的 研究中等剂量芬太尼对快通道心脏手术麻醉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4月至2010年5月于我院进行心脏手术治疗的18例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的患者, 快通道心脏手术麻醉时采用30μg/kg的芬太尼, 观察患者的清醒时间、复苏状况及拔管时间。结果 18例患者苏醒时间较早, 过程平稳, 拔管时间<6h。结论 在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中采用中等剂量的芬太尼安全有效, 是较好的选择。

关键词:芬太尼,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

参考文献

[1] Van Mastrigt GA, Maeasen JG, Heijmans J, et al.Does fast-track treatment lead to decrease of intensive care unit and hospital length of stay in coronary artery bypass patients?A meta-regres-sion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J].Crit Care Med, 2006, 34 (6) :1624~1634.

[2] 曾因明, 邓小明, 主译.米勒麻醉学[M].第6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1978.

[3] Engoren M, Luther G, Fenn-Buderer N.A comparison of fentanyle sufentanil, and remifentanil for fast-track cardiac anesthesia[J].Anesth Analy, 2001, 98 (4) :335~337.

[4] 张富平, 徐美英, 胡序凯, 等.不同剂量芬太尼对心脏手术快通道管理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3, 19 (7) :429.

[5] 周宁, 李辉, 何绍明.中等剂量芬太尼对快通道心脏手术麻醉的影响[J].东南国防医药, 2007, 9 (4) :251~252.

心脏手术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胸外科收治的心脏病患者6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 其中男性33例, 女性27例, 年龄2~20岁, 平均年龄 (13.5±6.0) 岁, 手术原发病:室间隔缺损23例, 房间隔缺损27例, 房室管畸形7例, 法洛四联症3例。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 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治疗I组 (右腋下小切口手术组) 30例和治疗II组 (胸骨正中切口手术组) 30例, 2组患者性别构成比例、年龄分布、手术原发病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软件SPSS13.0建立数据库, 进行比较观察, 均无明显差异, P>0.0 5, 提示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全麻插管, 浅低温体外循环进行手术治疗, 给予微流量的连续顺行灌注。治疗I组采用右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 字右腋窝沿着腋中线做一个垂直的切口, 将胸大肌和背阔肌边缘充分的暴露, 将前锯肌进行分离, 从第四肋间隙进入胸腔。将右侧肺压向后外侧, 在膈神经前2cm剪开心包, 显露心脏进行相应的修复术。治疗II组采用胸部正中切口, 患者仰卧位, 在胸部正中做一个20~25cm的切口, 对胸骨纵向劈开, 纵向切开心包并且悬吊, 升主动脉和上下腔静脉做插管, 建立浅低温的CPB, 阻断升主动脉, 顺灌心脏停跳液, 对心脏缺损进行相应的修补, 2组患者术后做好缝合和相应的抗生素消炎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辅助通气时间、24h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建立数据库, 通过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辅助通气时间、24h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表1) 。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于术后美观的关注, 心脏手术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 其创伤程度、术后美观问题及疼痛等均引起医患的共同重视[3]。选择何种手术切口, 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减少继发性损伤成为我科室研究的热点问题。经胸部正中切口需要将胸骨完全劈开, 对于胸廓完整性和胸骨后组织器官有一定的继发性损伤, 胸骨需要钢丝做内固定, 损伤较大、出血多, 患者术后恢复较慢, 同时容易形成胸骨过于凸出、鸡胸等畸形。右腋下小切口手术切口长度一般仅为6~10cm, 其手术视野正对心脏和大血管, 此切口是顺着胸大肌、前锯肌的间隙进行分离, 一般不需要横断胸壁肌肉和肋骨, 同时由于患者年龄较小, 肋骨弹性好, 能够充分的暴露主动脉、上下腔静脉。其切口原理乳腺和前胸肌组织, 减少了胸部血管和神经的损伤, 美容效果更好, 易于患者及家属的接受。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心脏手术患者进行观察, 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治疗I组 (右腋下小切口手术组) 和治疗II组 (胸骨正中切口手术组) , 结果表明, 治疗I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辅助通气时间、24h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治疗II组, 提示右腋下小切口手术时间短, 心脏在空气暴露时间短, 减少了术后感染和引流, 利于伤口更快的愈合。综上所述, 右腋下小切口进行心脏手术创伤小, 恢复快, 并发症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在心脏直视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临床资料, 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I组 (右腋下小切口手术组) 30例和治疗II组 (胸骨正中切口手术组) 30例。结果 治疗I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辅助通气时间、24h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治疗II组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腋下小切口进行心脏手术创伤小, 恢复快, 并发症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右腋下小切口,胸骨正中切口,心脏

参考文献

[1] 朱勇军, 黎明, 谢冰峰, 等, 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矫治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健康月刊, 2011, 30 (4) :137~138.

[2] 李树斌, 李俊杰.右腋下小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 2011, 33 (10) :1490~1491.

心脏手术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的3 200例孕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产前胎儿心脏检查, 入选孕妇年龄自23~35岁, 平均年龄为28.3岁。孕期在20~26周之间。本组研究病理不包括心脏以外的其他畸形, 如体表畸形、内脏畸形。

1.2 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3 200例孕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 (A-cuson Sequoia51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进行产前胎儿心脏检查, 入选孕妇年龄自23~35岁, 孕期在20~26周之间。检查采用切面分段方法。检查切面包括:上腹部横切面, 胎儿的四腔心切面, 动脉弓曲长轴的切面, 大动脉交错切面, 气管三血管切面, 上下腔的静脉切面。检查后, 对于部分具有先天性心脏病的且引产的胎儿进行尸体解剖, 对于健康胎儿或已出生的胎儿进行随访检查。对比检验得出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的检查中的临床价值。

2 结果

对3 200例孕妇进行产前胎儿心脏超声检查, 发现有86例胎儿有心脏的心态异常。其中37例胎儿引产或出生后确诊先天性心脏病。有3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漏诊, 有1例误诊情况发生。见表1。

3 讨论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在我国的胎儿先天性疾病中排名前五位, 发病率很高。较大的影响了出生人口的基本素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属于一种胎儿先天畸形, 其诱发原因可能是胎儿在母体内心脏发育缺陷。若是孕妇在怀孕期间可以尽早的发现, 可以为临床诊治带来更多的时间, 严重无法存活的胎儿亦可尽早引产从而尽量减少孕妇及其家人的生理心理创伤, 降低畸形不健康胎儿生出的概率。对胎儿进行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检查, 同时也间接或直接的对胎儿的心脏功能的其他方面进行了一次检查, 该检查又可以成为宫内诊断或胎儿产前检查[4]。超声检查时一项无创的检查技术, 其对机体的伤害小, 较差的准确率高, 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记忆灵敏性, 目前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 该项技术以逐渐成为胎儿出生前诊断的一项有效的常用方法, 是控制和预防出生前胎儿先天性的心脏畸形胎儿降生的一项重大有效措施[5]。

该研究结果表明, 胎儿的先天性心脏病其表现为房间隔缺失、室间隔缺失、心内膜垫不全较多。采用多普勒超声法对胎儿的心脏生理功能进行检查, 检查切面包括:上腹部横切面, 胎儿的四腔心切面, 动脉弓曲长轴的切面, 大动脉交错切面, 气管三血管切面, 上下腔的静脉切面。研究结果表明, 检查诊断准确率高达95%以上。采用超声技术对胎儿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在妊娠早期就可以检查出胎儿体内的心脏活动, 该研究过程中发现, 在妊娠20~28周期间对胎儿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效果最好, 准确率高, 且此时发现问题可以及时采取应对策略, 从而避免对母体以及胎儿造成更大的伤害。

超声心动图上可以很清晰的看出胎儿体内的主要血管结构以及心脏的生理组成, 因此可以有效准确的诊断先天性心脏病。胎龄较小时, 妊娠早期难以看清胎儿心脏组成结构, 因为此时胎儿心脏发育较小, 胎动频率较大。胎龄过大, 则心脏超声检查时易受羊水, 胎盘、胎位等因素影响难以看清心动图。此时若是发现问题则无法尽早合理解决。

综上所述, 对胎儿进行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检查胎儿心脏生理, 诊断胎儿是否有先天性心脏病效果良好, 该技术对提前预判胎儿发育状况、生理健康, 降低胎儿出生死亡率, 提高出生人口的身体素质有重大的意义。值得在广大医学工作者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摘要:目的 采用彩色超声心动图对产前胎儿的心脏生理进行产前检查。研究探讨心脏超声技术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预测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为临床诊断胎儿是否有先天性心脏病提供新的临床诊断技术以及理论参考依据。方法 对该院自2004年1月—12年1月收治的3 200例孕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产前胎儿心脏检查, 入选孕妇年龄自2335岁, 孕期在2026周之间。检查采用切面分段方法。检查切面包括:上腹部横切面, 胎儿的四腔心切面, 动脉弓曲长轴的切面, 大动脉交错切面, 气管三血管切面, 上下腔的静脉切面。检查后, 对于部分具有先天性心脏病的且引产的胎儿进行尸体解剖, 对于健康胎儿或已出生的胎儿进行随访检查。对比检验得出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的检查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对3 200例孕妇进行产前胎儿心脏超声检查, 发现有86例胎儿有心脏的心态异常。其中37例胎儿引产或出生后确诊先天性心脏病。有3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漏诊, 有1例误诊情况发生。结论 对胎儿进行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检查胎儿心脏生理, 诊断胎儿是否有先天性心脏病效果良好, 该技术对提前预判胎儿发育状况、生理健康, 降低胎儿出生死亡率, 提高出生人口的身体素质有重大的意义。值得在广大医学工作者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胎儿,超声,先天性心脏病,诊断

参考文献

[1] Wieczomk A, Hemandez R J, Ewing L, et a1.Prediction of outcome of fetal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using a cardiovascular profile score[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2008, 31 (3) :284-288.

[2] 黄晶晶.胎儿超声心动图产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流行病学评价[J]围外医学心血管分册, 2011, 28 (5) :266-268.

[3] 常红梅, 邓学东, 斯蓉华, 等.胎儿超声心动图筛查在先天性心脏病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2, 24 (7) :1099-1101.

[4] 夏飞, 杨俊华, 陈珊珊, 等.产前超声筛选在胎儿心脏结构异常中的应用[J].苏州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2, 26 (3) :456-458

心脏手术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孕16~30周的常规产前体检的孕妇1098例, 均属自愿配合检查人员, 年龄22~36岁, 平均年龄28.5岁。

1.2 检查设备

GE-ViVid7 Dimension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So-noS-5500超声心动图仪, 探头频率为3.5MHz。

1.3 检查方法

使用节段分析法, 以胎儿四腔心、右室流出道、左室流出道、三血管/三血管-气管切面为标准切面依次检查: (1) 是胎儿四腔心切面的检查, 确定胎儿心尖朝向, 左右心房大小、肺静脉与左心房的连接、卵圆孔大小、二尖瓣/三尖瓣瓣膜、左右心室大小、三尖瓣隔瓣位置以及室间隔的完整性。彩色多普勒观察肺静脉血流并测量记录左右心房心室舒张期内径、胎儿心/胸面积比、二/三尖瓣A峰、E峰流速。图1、2为本组病例中四腔心切面的图像显示与正常图比较。 (2) 胎儿右室、左室流出道切面:确定肺动脉位置走向, 彩色多普勒观察肺动脉血流, 测量并记录肺动脉内径, 肺动脉收缩期血流流速峰值。 (3) 三血管/三血管一气管切面:确定上腔静脉、主动脉的排列、肺动脉的位置关系及内径大小、彩色多普勒观察主肺动脉血流及方向, 观察主动脉峡部是否明显缩窄。

1.4 结果验证

新生儿出生后1周内均进行新生儿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 以产前或引产前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结果与出生后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尸体解剖结果对照。

2 结果

经超声心动图诊断的15例先天性心脏病分别为单心室2例, 室间隔缺损10例、1例21-3体室间隔缺损、心内膜缺损2例;漏诊1例为室间隔缺损。

从表1可见, 本组1098例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胎儿经产前筛查与产后结果对比显示, 准确率达93.33%, 漏诊1例。漏诊率6.67%。

3 讨论

胎儿超声心动图可有效检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且准确率高胎儿心脏最佳成像时机为孕20~27周, 此时胎心发育已基本成熟当胎儿处于枕后位, 骨影遮挡少、距离探头近, 胎儿心脏显示较清晰[3];而且这一时期胎位尚不固定, 在检查时易于调整。当胎位影响检查时, 可让孕妇变动检查体位, 一般均能避开椎骨声影, 清晰显示胎儿心脏;产前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对优生优育及确定围产期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筛查, 胎儿的父母可在产前提前被告知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等, 复杂重症畸形胎儿可及时终止妊娠[4], 如本次筛查的1例21-三体先天性心脏病胎儿。

产前利用超声心动图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 对于大多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 通过筛查可以掌握胎儿的病情, 在产前及围产期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有助于选择最佳分娩时机, 对新生儿的救治及预后均有积极的意义。据相关资料显示, 目前, 发达国家对某些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宫内介入手术治疗, 使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有了更大的突破。届时, 胎儿超声心动图的应用前景会更加广泛。

综上所述, 超声心动图在孕期20~27周检查准确率高, 本组15例病例均在这一时间段内检出, 但目前超声心动图在诊断中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1) 是检查人员的技术水平; (2) 受胎龄、羊水、孕妇腹壁、图像质量、分辨率等条件的影响, 因此, 在检查时应充分考虑上述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 探究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孕16~30周的常规产前体检的孕妇自愿的基础上对1098例应用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心脏进行检查。以胎儿四腔心、右室流出道、左室流出道、三血管/三血管-气管切面为标准切面。显示异常情况即加做详细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在1098例胎儿中发现先天性心脏病15例, 发病率1.37%。经产后和尸检证实, 结果相符, 漏诊1例, 漏诊率0.9%。诊断准确率为93.33%;结论 胎儿超声心动图可有效检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对优生优育及确定围产期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

参考文献

[1] Peter W, Callen MD.Ultrasonography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4th ed[M].USA:WB Saunders Company, 2000:457~488.

[2] 文秋平.罗晓燕, 张红君, 等.超声心动图顺序分段法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31:4249~4250.

[3] 刘俊香, 刘燕.张民杰,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先心病产前超声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2005, 2:139~140.

心脏手术范文第6篇

2012.7 为规范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综合介入诊疗技术是指除神经血管介入、心血管介入和外周血管介入以外其他介入诊疗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对非血管疾病和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介入技术。其中,非血管介入疾病诊疗技术是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穿刺或经体表孔道途径对非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肿瘤介入诊疗技术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血管或非血管途径对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综合介入诊疗手术分为四级(见附件)。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综合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医学影像科和与开展的综合介入诊疗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

(三)介入手术室(造影室)。

1 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有菌区、缓冲区及无菌区分界清晰,有单独的更衣洗手区域。

2.配备有数字减影功能的血管造影机,配备心电监护。 3.具备存放导管、导丝、造影剂、栓塞剂以及其他物品、药品的存放柜,有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四)有经过正规培训、具备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在职医师,有经过综合介入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与开展的综合介入诊疗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五)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医疗机构基本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三级医院,有独立的医学影像科(介入放射)或者与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相适应的临床科室,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5年以上,5年内累计完成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病例不少于2000例,其中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不少于1000例,综合介入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二级医院,有相对固定的医学影像科或者与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相适应的临床科室,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5年以上,5年内累计完成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病例不少于1500例,其中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不少于800例,

2 综合介入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有综合介入诊疗需求。设区的市以区为单位,区域范围内无获得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资质的医疗机构;县域内需要开展急诊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时无法及时到达有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资质的医疗机构。由取得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资质的三级甲等医院派驻取得资质人员进行长期技术帮扶和指导,时间至少1年,1年后通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临床应用能力评估。

(3)拟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的新建或新设相关专业的医疗机构,应当符合本规范的人员、科室、设备、设施条件,并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通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临床应用能力评估后方可开展。

2.有至少2名经过正规培训、具备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在职医师,其中至少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具备满足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的介入手术室(造影室)、重症监护室、麻醉科和其他相关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1)介入手术室(造影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具有“路图”功能,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具备气管插管和全身麻醉条件,能够进行心、

3 肺、脑抢救复苏,具备供氧系统、麻醉机、除颤器、吸引器、血氧监测仪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2)重症监护室。设置符合相关规范要求,达到Ⅲ级洁净辅助用房标准,病床不少于6张,每病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配备多功能监护仪和呼吸机,多功能监护仪能够进行心电图、血压和血氧等项目监测;能够开展有创颅压监测项目和有创呼吸机治疗;有院内安全转运重症患者的措施和设备;具备经过专业培训的、有5年以上重症监护工作经验的专职医师和护士,能够满足三级以上综合血管介入诊疗专业需要。

(3)医学影像科。能够利用多普勒超声诊断设备进行常规和床旁血管检查,具备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或磁共振(MRI),以及医学影像图像传输、存储与管理系统。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综合介入诊疗医师。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或与开展的综合介入诊疗相适应的临床专业。

2.有3年以上综合介入临床诊疗工作经验。

3.经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综合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4.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的医师还应当符合以

4 下要求:

(1)有5年以上综合介入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经卫生部综合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二)专业护士及其他技术人员经过相关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一)严格遵守综合介入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治疗措施,因病施治,合理治疗,严格掌握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证。

(二)综合介入诊疗由本院综合介入医师决定,术者由本院综合介入诊疗医师担任;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由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综合介入医师决定,术者由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综合介入医师担任。开展综合介入诊疗技术前应当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与术前、术后管理方案。

(三)实施综合介入诊疗前,应当向患者和其家属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5

(四)建立健全的综合介入诊疗后的随访制度,并按规定进行随访和记录。

(五)在完成每例次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后10个工作日内,使用卫生部规定的软件,按照要求将有关信息报送至卫生部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通知另行下发)。

(六)开展综合介入诊疗的医疗机构每年与介入诊疗操作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应当低于5%,死亡率应当低于1%,无与介入诊疗技术相关的医疗事故。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的医疗机构每年完成的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病例原则上不少于300例。

(七)具有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资质的医师作为术者每年完成三级以上综合介入治疗病例不少于30例。

(八)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准予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的医疗机构和医师名单进行公示。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对已经获得三级以上综合介入手术资质的医疗机构和医师技术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例选择、手术成功率、严重并发症、死亡病例、医疗事故发生情况、术后病人管理、平均住院日、病人生存质量、病人满意度、随访情况和病历质量等。评估不合格的医疗机构或医师,暂停相关技术临床应用资质并责令整改,整改期不少于3个月。整改后评估符合条件者方可继

6 续开展相关手术;整改不合格或者连续2次评估不合格的医疗机构和医师,取消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资质,并向社会公示。

(九)其他管理要求:

1.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的综合介入诊疗器材。 2.建立综合介入诊疗器材登记制度,保证器材来源可追溯。在综合介入诊疗患者住院病历中手术记录部分留存介入诊疗器材条形码或者其他合格证明文件。

3.不得违规重复使用一次性综合介入诊疗器材。 4.严格执行国家物价、财务政策,按照规定收费。

四、培训

拟从事综合介入诊疗的医师应当接受不少于6个月的系统培训。

(一)培训基地。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本辖区

一、二级综合介入诊疗手术培训基地,并组织开展

一、二级相关综合介入诊疗医师的培训工作。

卫生部综合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负责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培训,且具备下列条件:

1.三级甲等医院,并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准予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

7 2.有至少5名具备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资质的指导医师,其中至少2名为主任医师。

3.有与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培训工作相适应的人员、技术、设备和设施等条件。

4.每年完成各类综合介入诊疗手术不少于1000例,其中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不少于500例。能够独立开展的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的类型应当覆盖常见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全部类型的60%以上。

5.相关专业学术水平居国内前列,且在当地有较强的影响力。

(二)培训工作的基本要求。

1. 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培训应当使用卫生部统一编写的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

2. 制定培训计划,保证接受培训的医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培训。

3.按照要求在培训期间对接受培训医师的理论知识掌握水平、实践能力操作水平进行定期测试、评估;在培训结束后,对接受培训医师进行评定,并及时报送相关信息。

4.为每位接受培训的医师建立培训及考试、考核档案,并做好考勤记录。

5.根据实际情况和培训能力决定培训医师数量。

8

(三)综合介入诊疗医师培训要求。

1.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作为术者完成不少于100例综合介入诊疗手术。参加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培训的医师应当作为术者完成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不少于50例,并经考核合格。

2.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加对综合介入诊疗患者的全过程管理,包括术前评价、诊断性检查结果解释、与其他学科共同会诊、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操作、介入诊疗操作过程记录、围手术期处理、重症监护治疗和手术后随访等。

3.在境外接受综合介入诊疗系统培训6个月以上、完成规定病例数的医师,有培训机构的培训证明,并经考试、考核合格的,可以认定为达到规定的培训要求。

五、其他管理要求

(一)本规范实施前已经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医师,可以不经过培训和考核,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或与开展的综合介入诊疗相适应的临床专业。

2.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行专家评议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并获得3名以上本专业主任医师的推荐,其中至少1名为外院医师。

3.在医疗机构连续从事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临床工作

9 10年以上,已取得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4.近5年累计独立完成综合介入诊疗病例不少于500例,其中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不少于200例,与介入诊疗操作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5%,死亡率低于1%。未发生二级以上与介入诊疗相关的医疗事故。

(二)本规范实施前已经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医师,可以不经过培训直接参加考核,经考核合格后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工作: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或与开展的综合介入诊疗相适应的临床专业。

2.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行专家评议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并获得3名以上本专业主任医师的推荐,其中至少1名为外院医师。

3.连续从事综合介入诊疗临床工作8年以上、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4. 近5年累计独立完成综合介入治疗病例不少于500例。其中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不少于200例,与介入诊疗操作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5%,死亡率低于1%。未发生二级以上与介入诊疗相关的医疗事故。

附件:综合介入诊疗手术分级目录

10 附件

综合介入诊疗手术分级目录

一级手术

一、一般动静脉造影术和其他部位插管造影术

二、一般部位的经皮穿刺活检术

三、经皮肝穿胆道造影术

四、腹腔置管引流术

五、中心静脉置管术

六、胃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术

七、各个部位脓肿、囊肿穿刺引流术

八、经皮瘤内注药术

九、经皮一般畸形血管硬化术

十、经T型管取石术

二级手术

一、各部位肿瘤化疗灌注术

二、输卵管再通术

三、肺大疱及胸膜腔固化术

四、经导管选择性动静脉血样采集术

五、经皮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肿瘤术

六、鼻泪管成形术

11

七、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激光气化/臭氧注射术

八、肝、肾囊肿硬化术

九、透视下金属异物取出术

三级手术

一、经皮经肝食道胃底静脉栓塞术

二、经皮穿刺胆汁引流术

三、脾动脉栓塞术

四、宫外孕介入治疗术

五、经皮胃造瘘术

六、精索静脉/卵巢静脉曲张硬化栓塞术

七、外周动脉/静脉栓塞术

八、颈外动脉分支栓塞/化疗术

九、经皮椎体成形/椎体后凸成形术(除外上段胸椎和颈椎)

十、心血管内异物取出术

十一、特殊部位经皮穿刺活检术(纵膈/胰腺等) 十

二、经皮穿刺肿瘤物理消融术(射频/微波/激光/冷冻)

十三、肿瘤栓塞术 十

四、经皮肾造瘘术

12 四级手术

一、颅面部血管疾病的无水酒精/硬化剂治疗术

二、经皮颈椎间盘切吸/激光气化/臭氧注射术

三、气管支气管支架植入术

四、上段胸椎和颈椎经皮椎体成形/椎体后凸成形术

五、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

六、头颈部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七、颅面部高血循病变的辅助性介入栓塞术

八、胆道支架植入术

九、消化道支架植入术

十、经皮血管药盒置入术 十

一、泌尿系支架置入术

十二、各部位肿瘤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头颈部除外) 十

三、肿瘤相关的血管支架植入术 十

四、其他准予临床应用的新技术

上一篇:自然资源管理基础知识范文下一篇:新郎婚礼答谢致辞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