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种植技术研究论文范文

2023-09-23

花生种植技术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根据付家镇的自然条件,详细介绍了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种、整地施肥、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及时收获等方面内容,为花生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付家镇;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花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油料作物和出口创汇作物。发展花生生产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重要途径之一。花生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付家镇位于辽宁省的最北部,属风沙地区,土壤以沙壤土为主,沙土层较厚,适宜大面积发展花生生产。花生年播种面积已达12万亩,占全镇总耕地面积的70%以上。但由于人们长期固守于旧的种植方式,单一、混杂退化的低产品种,产量一直徘徊不前。为了充分发挥付家镇花生生产优势,提升单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我们付家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通过多年实践,摸索出一套适合付家镇的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择适宜品种

适宜本地区主栽品种有:鲁花11、鲁花12、花育20等。

1.鲁花11

属中熟直立大花生,生育期128d左右,株高45cm左右,分支8~10条,株型紧凑,结果整齐集中,百果重210g左右,百仁重90g以上,该品种抗旱性强,较抗叶部病害,适应性广,高产稳产。本地区适宜覆膜栽培。

2.鲁花12

生育期125d,株型直立,株高45cm左右,分支9条,结果整齐集中;易收获,百果重165g,百仁重70g左右,抗旱耐劳、耐瘠薄,适应性广。

3.花育20

属早熟、直立、“旭日性”出口小花生品种,株高40cm左右,总分支7~9条,结果支6条左右,株丛矮小,株型紧凑,节间短,抗倒伏,叶色浓绿,连续开花,开花量大,结实率高,双仁果率达95%以上,果柄短、不易落果,荚果蚕茧型,百果重173.8g,百仁重68.6g,出米率73.3%。

二、整地与施肥

花生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作物,根系发达,要选择土层深厚,耕层疏松,土壤有机质在1%以上,且通气、透水、蓄水保肥不重茬、不迎茬的沙壤土或壤土。土壤耕翻深度以25~30cm为宜,具备深、活、松和上松下实结构的土壤最为理想。花生整个生育期需肥量较大:要施足底肥,合理追肥,适量喷肥,中等肥力地块亩施农家肥2000~3000kg,磷酸二铵15kg,尿素12~12.5kg(追肥),草木灰75~100kg做基肥。

三、适期播种

1.选种、晒果

不用受冻、发霉和发芽率低的种子,播种前进行发芽实验,发芽率在95%以上的做种。花生播种前10d左右剥壳,剥壳前晒果2~3d。将花生果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薄一点铺开晾晒,同时再翻动2~3次,以提高种子活力和消灭病菌。然后对剥壳后的种子再进行分级粒选,选用整齐一致、大小均匀、色泽好的花生米做种。

2.药剂拌种

一般在老花生种植区或連作地块,花生播种后,易发生真菌病害造成大量缺苗;或在花生生长期易发生花生叶斑病、根茎腐病等病害。均应进行药剂拌种,一般用可湿性多菌灵粉剂,用量为种子重的0.5%,拌种方法是在播种前将药剂与种子充分拌和,使每粒种子均沾上药剂即可。

3.播种时间

覆膜可使5cm处地温提高3~5℃,可比陆地栽培早7d左右。以5cm处地温连续5d稳定在15℃以上即可播种。(5cm土层湿度占田间最大持水量50%)。付家地区花生适宜播种时间是:覆膜花生4月20日-5月1日;裸种花生5月1日5月10日。

四、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遵循“苗期积极促进,中期主动调节,后期预防早衰”的原则。

1.苗期

结合中耕除草、及时将子叶清出地面,促进子叶营养转化和制造养分。

2.中期(初花至结荚)

中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也是管理的关键时期。首先要结合中耕追肥,遇旱浇水,中耕除草,增加地温,破除根结。同时培土迎针,也可同时在结果层补施钙肥,施于结果层。此期要促壮控旺,初花期用50~100g硼砂对水50kg均匀喷洒叶面,提高结果率。在盛花期末,对生长过旺的可以用生长调节剂调控,缩短节间,提高饱果率。一般以壮饱安1000~1200倍液喷施,或用麦健600 mL/hm2均匀喷雾,可促进开花,下针,提高成果率。

3.后期(结荚至成熟)

由于脱肥或病菌危害,叶子容易早衰,脱落。因此,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早衰。主要应用根外施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1%尿素1~2次,同时针对不同病虫害喷施杀虫剂或杀菌剂控制病虫危害,保护叶片,延长功能期,促进荚果饱满充实,提高产量和品质。

五、加强病虫害防治

1.病害

叶斑病是本地区多年来栽植花生的长发病。花生叶斑病是花生黑斑病与褐斑病的统称,是花生中后期的主要病害。花生发病后,叶片脱落,容易早衰,一般年份减产20%左右,严重年份减产30%左右,这两种病害均以危害叶片为主。

黑斑病:病斑初为黑色小斑点,后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病斑正反面均为黑褐色或黑色,有淡黄色晕圈,最大特点是病斑背面有许多黑色小点,并呈轮状排列。

褐斑病:初期和黑斑病相似,后扩大成比黑斑病稍大的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正面红褐色或紫褐色,有明显晕圈,背面色浅为黄褐色。与黑斑病相比最大特点是子座即黑色小斑点很小,分布在病斑的正面、不明显、且无轮放。

防治方法:亩用40%甲基托布津胶悬剂50mg加磷酸二氢钾150g,肥药混用,无论是防治效果还是增产效果,都比单用防治花生叶斑病效果好。

2.虫害

蚜虫防治:在花生中前期是蚜虫发生期,蚜虫不仅吸食花生汁液,也是传播病害的主要媒介。防治蚜虫必须立足“早”字,在蚜虫“窝子密”期用40%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液或广克威乳油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防治。

地下害虫防治: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针虫等。防治方法:(1)要合理轮作,花生良好前茬是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避免重茬、迎茬。(2)要秋季深翻,减少虫源。(3)要种子包衣,播前用种衣剂包衣,此法也能有效地防止鼠害。(4)要实行土壤处理,在秋翻整地时,每公顷用30%辛硫磷颗粒剂22.5~30kg均匀撒施田面,浅翻入土。(5)要防治幼虫,在金龟子孵化盛期和幼龄期每亩用50%或90%敌百虫1000倍液灌根。

六、及时收获

在正常情况下,应在早霜前,植株呈现衰老状态收获最适宜。即顶端生长点停止生长,上部叶片发黄,中、下部叶片由绿转黄并逐渐脱落,茎蔓变黄并出现不规则的长条黑斑,大多数荚果、荚壳网纹明显,荚果内海绵层收缩并有黑褐色光泽,籽粒饱满,果皮、种皮基本呈现固有的颜色,此时是花生收获的最佳时期。

参考文献

[1]董文召,汤丰收,陈钦勇.我国花生栽培技术现状与展望[J].农业科技通讯,2010(10):12-15

[2]刘旭云.云南省旱地花生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10(4):36-37

[3]新农.花生栽培技术[J].农家之友.2010(3):40

[4]余世英.花生栽培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途径探讨[J].农技服务.2009(11):22-23

花生种植技术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种好牧草是发展畜、禽、渔饲养业的物质基础,在目前农业结构调整、饲料成本居高不下、养殖效益低的关键时期,种植牧草饲料作物的热潮正在掀起。种植利用牧草饲料作物具有以下几点重要的现实意义。

1、牧草的生产成本极低,每公斤鲜草的生产成本不到5分钱;

2、养殖牛、羊、兔、鹅、草鱼、火鸡、香猪等经济动物生产中,牧草可占到饲料比例的65%~100%,饲料成本下降至少在50%以上;

3、猪、鸡、鸭等经济动物饲养中,牧草可占到饲料比例的30%左右,饲料成本降幅在20%左右;

4、添喂优质牧草的经济动物肉、蛋、奶产品质量明显好于采用全价饲料喂养的经济动物,市场卖价高;

5、青饲料是动物不可缺少的饲料之一,合理满足经济动物的青饲料是保证动物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而种植牧草是解决青饲料来源的最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自行培育开发和引进的牧草品种很多,目前主要种植的牧草品种有:紫花苜蓿、白三叶、串叶松香草、皇竹草、桂牧一号、黑麦草、高丹草、菊苣等。这些都是优质、高产的高营养牧草,可以满足各类畜禽、鱼类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是优质的饲料来源。在众多的牧草饲料作物中选择最合适的牧草品种,是种好用好牧草饲料的前提条件,是养殖户最关心的首要问题。

二、牧草种类的划分

(一)按牧草的植物学分类

1、禾本科牧草属单子叶植物,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根须状,没有主根,果实(或种子)称为颖果,生长点或分蘖(分枝)处在植物基部,家畜啃食后可再生,产草量高,所以耐牧性强,如黑麦草、苏丹草、墨西哥玉米、鸭茅、皇竹草、杂交狼尾草等。适宜喂养牛、羊、兔、鹅、鱼等草食动物。

2、豆科牧草属双子叶植物,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也有少数茎秆较坚硬,近似木质,根为直根系,主根粗壮,入土较深,根上常着生根瘤,可固定空气中的氮素。所以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的能力要比禾本科牧草强,并且营养价值(特

别是蛋白质含量)高于禾本科牧草。如紫花苜蓿、白三叶、红三叶、杂三叶、红豆草、紫云英等。适宜喂养牛、羊、兔等草食动物,其中三叶草、紫云英也非常适宜喂养猪、鸡、鸭、鹅等动物。

3、叶菜类牧草包括菊科、苋科等,一般叶大而宽,根系粗大,植株体蓬大,是一种青绿多汁的牧草,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高达30%以上,为猪、鸡、鸭、鹅、兔所喜食。如菊苣、串叶松香草、籽粒苋和苦荬菜等。

(二)按牧草的生长年限分类

1、一年生牧草指播种(或移栽)一次,只能利用一年的牧草,即春季播种,冬季死亡。如苏丹草、墨西哥玉米、苦荬菜、籽粒苋等。

2、越年生牧草指夏秋播种(或移栽),越过冬季生长到第二年开花结实后即死亡的牧草。此类型草也叫二年生牧草,但实际利用时间不超过12个月。如冬牧70黑麦草、多花黑麦草、苕子、紫云英等。

3、多年生牧草即播种(或移栽)一次,可以连续利用多年,每年都可以开花结实的牧草。能连续利用2—4年后就需要重新翻地播种的,称为短期多年生牧草,如多年生黑麦草;连续利用5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的,称为长期多年生牧草,如紫花苜蓿、红三叶、白三叶、沙打旺、菊苣、牛尾草等。

三、牧草的种植与利用

种草养畜已成为近年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和热门话题。究竟什么牧草适合农区种植,怎样种植,什么时候刈割,如何与养畜结合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民种草的成败和农区种草潜在效益的充分发掘。种草养畜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选择优良牧草种植

要种植那些有较强的适应性,营养价值高,产草量高,且经过人工培育的优质饲用牧草。在选购种子时,要选择合格的种子,在专业供应草种的地方购买;要详细了解牧草品种介绍、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知识;要先试种后再大面积种植。

2、因地制宜选择牧草品种

目前,适合我市种植的优良牧草有:多花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籽粒苋、高丹草、墨西哥玉米、苏丹草、菊苣、苦卖菜、扁穗牛鞭草、鸭茅、苇状羊茅、杂交狼尾草、皇竹草、桂牧一号、紫花苜蓿、白三叶等。坡耕地和退耕还草地主要种植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苇状羊茅等牧草,用于植被恢复,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农区种草要注意春季、秋季牧草轮作,保证饲草的均衡供应。养牛羊、养兔可在春季种植高丹草、墨西哥玉米、桂牧一号,养猪可在春季种籽粒苋,养奶牛可在春季种墨西哥玉米,秋季种植一年生黑麦草,这样可基本满足饲草的供应。

3、精细整地,适时播种

种植牧草与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一样,有适宜的播种季节。种植时间的要求:除籽粒苋、苏丹草、墨西哥玉米为春播外,大多数牧草适宜秋播。牧草种子一般籽粒细小,要求播种前一定要精心整地,施足氮素农家底肥,以利于种子快速均匀出苗。

4、加强管理,合理利用

水肥充足是充分发挥优质牧草生产潜力的关键措施。一般情况下,优质牧草喜湿又怕水浸,所以一定要及时排灌水。牧草出苗后,及时进行除草和间苗。此外,牧草对氮肥反应敏感,施肥并结合灌水,可以大大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出苗后,要追肥一次。每次667平方米用尿素4至5公斤或农家猪粪水肥。当牧草草从高30-40厘米时,可开始割第一次草,以后每隔20至30天收割一次,间隔时间太长,草的粗纤维含量提高,并影响产草量。牧草以鲜草利用营养价值最高。当使用不完时,可以进行青贮、晒干,以满足淡季牧草的供应。

5、种养结合,提高效益

养殖户一定要根据养什么畜禽、养多少来确定种植牧草的品种、种植的面积。一般情况下,种667平方米一年生黑麦草,年产鲜草5000至6000公斤,养鹅、养兔80至100只;养羊8至10只。春季种667平方米籽粒苋,可养猪6-8头。种667平方米优质牧草,饲喂畜禽后,可获得500元以上的效益。

四、种植和利用牧草应注意的问题

牧草不同于野草,牧草种植有一套科学的栽培技术。牧草的抗逆性较强,管理相对省时省工省事,但多数牧草种子较小(如籽粒苋、菊苣、苦卖菜、鲁梅克斯、红三叶、白三叶、紫花苜蓿等),对播种的要求较高,如果种植不精细,很难保证苗齐苗壮。因此,牧草的播种要比种粮更为精细,在平田整地、土壤墒情、播种深度上要求更严。种植牧草追求的是提高鲜草产量,要获取高产,就必须有相对较好的水肥条件。因此,还应讲究平衡施肥,做到氮、磷、钾、微量元素均衡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有机结合。在种植季节上,黄淮海地区以秋播为主。在田间管理上,要特别注意苗期杂草的清除,同时搞好中耕、灌溉、排涝、除渍。牧草刈割后,要及时灌水追肥。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防治。由于多数牧草直接用于饲喂畜禽,所以在防治病虫草害时,要注意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提倡以生物防治为主。

为了夺取牧草的高产和均衡供应,可采取喜寒性牧草和喜温性牧草轮作;越年生牧草与多年生牧草套种和两种以上牧草混播;禾本科与豆科牧草搭配混播,采用这种方法播种,两类牧草的根系和叶片分布不同,吸收的养分也有差异,禾本科牧草还可利用豆科牧草根瘤菌提供的氮素,因此,可显著提高牧草的产量。同时,在饲养反刍家畜时,还可防止因采食单一豆科牧草而发生胀气病。常用的混播组合有:苇状羊茅与白三叶或紫花苜蓿、黑麦草与三叶草、苏丹草与红三叶、无芒雀麦与紫花苜蓿、黑麦草与草木樨等。不周生长季节的牧草搭配选种,可以实现常年供草。在温暖的春季可选择利用黑麦草、红三叶、白三叶、紫花苜蓿等;在炎热的夏季可选择利用苏丹草、串叶松香草、苦荬菜等;在寒冷的冬季可选择利用冬牧70黑麦、青贮饲料及干草。

牧草的刈割,一般来说,同一种牧草南方的利用次数多于北方,多年生牧草以春、秋季利用为主,一年生牧草以夏、秋季利用为主,越年生牧草以春季利用为主。牧草的刈割高度大家畜宜高,小家畜宜低;上繁牧草宜高,下繁牧草宜低;高大牧草宜高,矮小牧草宜低。

牧草的加工利用主要包括干草的生产、草制品的加工、干草的贮藏和牧草的青贮四个方面。干草晒制,禾本科牧草应在抽穗期到初花期这段时间收割,豆科牧草应在初花期收割。干燥的方法有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两大类,牧草加工可制作草捆、草粉、草饼、草块。牧草的青贮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牧草的营养特性,并且较长时间的贮存,是目前畜牧业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关键技术是铡碎、压实、密封。

五、怎样保证牧草周年供应不断

种植过牧草的人都知道,没有一个牧草品种能达到一年365天连续供应(少数亚热带地区除外,如种植皇竹草在亚热带地区就能一年四季都可收获)。一般的牧草品种的年正常生长期为6~9个月,如紫花苜蓿、白三叶、黑麦草等冷季型牧草品种生长期为9月至来年5月份,高丹草、墨西哥玉米、皇竹草、桂牧一号、菊苣等暖季型牧草品种的生长期及高产期为4~10月份。

花生种植技术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花生是植物蛋白质和食用油的主要来源和医药工业和食品的重要原料, 同样也是我国在出口创汇时重要的农产品。武鸣区在种植花生的面积总共为20万hm2左右, 但由于不科学的施肥、严重的病虫害、品种的老化使得其经济效益和单产均偏低。在花生的种植方面, 其种植面积的60%是引进三十年前的白沙系列, 产量比较低, 且品种出现退化;在花生病虫害的方面, 由于土壤的多年连作, 青枯、茎腐、根腐等严重的病虫害现象, 使得种植花生的面积出现剧减;在花生的施肥方面, 由于部分地区只注重应用氮、磷、钾这三要素或不施肥, 使花生在生长过程中缺乏微量元素, 进而引发低产现象。

2 品种的选择和种子的处理

2.1 种子的分类

想要实现花生的优质高产高效, 其先决条件是要选择优良的种子。这就要求农民在挑选种子时一定要到正规的地方购买, 以便确保其良种率[1]。挑选种子的时候, 一般都是选择抗旱的早熟品种, 挑选完成后, 在播种时要分类播种, 由于种子的大小不一, 在播种时如果选取混杂播种的形式, 会导致发芽程度不统一, 长期以来, 就会出现大苗争夺小苗的养分, 进而使得小苗出现发育不良的情况, 严重者会出现死亡。

2.2 种子的处理

一部分农民的知识储备不足, 科学文化知识还有所欠缺, 大多依据大众做法或凭借自身的经验种植, 这就使得有些种植的方式并不正确。例如:大部分农民会认为种子越饱满越大就越好, 但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 从生产方面, 如果连续地种植某一类型的种子, 就会导致种子的品种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所以在选取种子时, 还是要确保出售种子的公司是正规的;并且在使用自留种子的时候, 要确保在秋天收获时, 选取优良单株, 接着再分贮藏、分晒、分摘种子;划分种子的等级, 例如可以依据外形的大小进行划分, 将颗粒较大的种子种植在一个区域, 将颗粒居中的种子种植在同一区域, 颗粒小的可直接淘汰, 使用这样的种植方式, 可确保出芽整齐, 有效避免了争水争肥、大苗欺压小苗的现象。在完成分类后, 一个重要步骤就是晒种。在晒种时, 要将种子的外壳剥去以提高晒种的效率。在阳光直射、晴朗的天气晒种为最佳时期, 晒种24 h后就可以播种。要注意的是, 在剥壳时不要将花生的表皮蹭破, 避免由于种子的损伤而不能发芽。

2.3 拌种

拌种是把花生的种子和一定比例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混合[2], 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在花生生长过程中出现一些病害, 如花生茎腐病、根腐病、青枯病等常见的病害, 大大地减轻由于病虫害所致的防治工作, 进而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减轻了人工劳动力。

3 播种和施肥

3.1 播种

在种植花生时, 对覆土的薄厚也有着不同的要求, 如催芽后的种子在播种时, 不需要覆盖过厚的土壤, 约3~4 cm即可。但是在播种过程中, 要选择品质优良的种子,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早熟并且抗旱的品种, 如果其用途主要是加工食品, 那么可以选择食味并且品质良好的品种。花生在不同生长时期对水分的需求不相同, 对水分需求较大的时期为结荚期和开花期, 这时如果降水不足, 就会影响其最后的产量。在花生播种到出芽的阶段必须要确保水分的充足, 在这时如果出现降水不足, 就要采取人工浇水, 进而保障花生的产量。另外, 在种植过程中不同品种的花生对水分的需求阶段和需求量都不同, 这也就要求农民要依据实际的情况对不同品种采取不同的灌浇方式[3]。

3.2 适时早播

最好在晴朗的天气播种花生, 这可以帮助花生提前开花, 并有效地躲过干旱期, 进而提高花生最后的产量。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要遵循着尽可能早播种的原则, 更好地增加有效积温, 使花生提前开花, 有效避开伏旱, 使产量更加丰富。但如果在某一时期或某一阶段出现较为集中且较大的降水, 就会冲刷表面土壤, 阻碍花生的生长, 进而导致各种不良影响的出现, 最终降低其产量。

3.3 施肥

在花生种植施用肥料时, 要给予花生足够的所需元素, 进而确保作物更好地生长。其中, 尿素和磷肥是最为重要的, 且花生对于磷肥的利用率也较高。实验结果表明, 给予花生足量的尿素和磷肥可明显增加花生的产量。此外, 钙肥对于花生的生长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钙肥可以提高根瘤菌中固氮的作用, 进而促使花生更好地发育, 还能使其果实更加饱满。

4 轮作和田间管理

轮作是每年对种植花生的田地进行轮换, 这样可以有效的保障花生的根部更好地吸收土壤的养分, 并且还能有效降低发生病虫害的概率, 进而保障其优质并且高产高效。种植花生的田间管理也十分重要, 首先是确保花生可以接受充足的阳光, 提高其发芽率;其次是确保其充足的水分, 并且适当地控制其灌溉水量, 以免由于水量过多而发生烂根的现象, 使产量低下。

5 病虫害的防治

在花生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虫害, 这会严重的影响花生的质量和产量, 所以要加强其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般来说, 花生叶斑病为常见的病虫害, 其发病率也最高, 主要表现在叶正反两面均受害。很多因素都会使其发病,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田间的湿度, 80%以上的湿度有利于病虫害的传播。因此要全面加强田间的管理, 并且合理地轮作, 同时合理地对农作物施肥, 这才是有效防治病虫害最基本的方法。除此之外, 常见的花生病虫害还有花生蚜虫、花生病毒病、花生青枯病、花生茎腐病等。因此相关人员一定要加强花生种植的管理, 给予其一个适宜良好的生长环境, 确保优质高产高效的效果。

6 结语

在花生的种植期间, 不同的时期对水分和营养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这就需要依据其实际的情况合理地制定种植方案, 同时加强防治病虫害, 提升花生的质量和产量, 从而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益。

摘要:花生作为一种喜温的豆科作物, 也被称为长生果、落花生, 气候对于花生影响较大, 稍有疏忽就会影响其质量和产量。这就要求要种植花生时, 根本前提是确保一个稳定适宜的生长环境, 同时结合先进种植技术, 以保障花生的高产高效, 优质的调整其产业结构。基于此, 阐述该地区栽培花生的经验及其确保花生高效高产的技术。

关键词:花生,优质,种植技术,高产高效

参考文献

[1] 胡超, 彭国钢, 贾琳, 等.湘北棉区花生高产高效种植技术[J].耕作与栽培, 2016 (5) :75-76.

[2] 孙竹梅, 杨宁.大田幼龄核桃园套种花生单粒精播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 (6) :117.

花生种植技术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全国3亿亩小麦,只有1亿亩实施了良种推广补贴,这表明了这个不是“一刀切”的政策实施起来肯定难度不小。1亿亩这一“刀”要切出啥?良种推广补贴不仅追求“一补多效”,更追求“一补多能”,就是实现多方面的生产能力提升。所有的惠农政策都是让农民受益,而良种推广补贴政策则独具多功能性。它是通过对种粮的农民、对选用优良品种及配套技术的种粮农民、对参与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的种粮农民的补贴,全面提高种粮农民的种田水平,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种粮农民的生产规模化程度,促进粮食产量和粮食产品的商品一致性,用科技贡献率和生产标准化引导农民走上既保障有效供给又实现生产效益的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粮食生产良性循环轨道。

这种内涵和方式上的区别,无形中增加了良种补贴政策实施中的难度。良补不仅与其他补贴政策不同,良补内部的各种作物补贴方式和操作手段也不同,确实增加了农业部门的“行政成本”。但良补是我们国情、农情、粮情的需要,是目前我国经济条件下的解决粮食生产科技能力问题的正确选择。在我们目前的国力还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对农民进行全面收入性补贴的时候,我们只有抓主要矛盾:向良种良法要效益。在目前我们的农民还不具备识别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的能力,对先进科技成果的选择运用还没有成为自觉行动的时候,良种选择、技术推广以及生产安排、产后开发等活动必须靠政府和部门的支持与服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农业部门只有走“转变、拓展、提升”之路,在实施良种推广补贴的过程中,寻找新的切入点,锻炼队伍,提升能力。在这项政策实施过程中,一系列新的矛盾、新的问题都浮出水面,甚至对目前市场监管也带来了新的要求。我们只能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和谐发展。

直补是补效益,良补是补能力。两项政策各有侧重,但从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上看,良种补贴不可放弃,关键的问题是细节决定成败。河南省在实施良种推广补贴的几年里,领导重视,认识统一,坚持探索,细化方案,不仅实现了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更走出了一条项目化管理新路。

花生种植技术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1 我国的花生栽培技术现状

1.1 春播高产栽培技术

花生栽培技术直接决定了花生的经济价值, 对花生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提高花生的产量, 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目前, 我国主要采取两种播种方式, 一种是春播高产栽培技术, 另一种是促早栽培技术。春播高产栽培技术是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通过大量的花生栽培经验总结出的一套高产栽培技术, 在提高花生产量方面取得了显著地成效。传统的栽培技术主要是通过当茬过度深耕, 春播高产栽培技术则是以深浅轮耕的种植方式, 这样的播种方式有利于花生的生长。在对花生进行施肥时, 进行两次施肥, 首先是在前茬, 第二次是在当茬。这样的施肥方式不但保证了花生所需的营养, 同时又节约了肥料资源。春播高产栽培技术的亮点之一还在于将传统的单垄稀植变为双垄密植, 这样在单位面积内可以实现双倍产量。经过深入的探索, 已经探索出最佳种植密度、最佳播种时期, 得出了相应的指标, 有了数据的支撑, 花生的产量将每年保持稳定增长。

1.2 促早栽培技术

在20世纪80年代, 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粮食问题, 可耕种的土地面积少与过多的人口基数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某些地区既要种植小麦, 又要种植花生。针对这样的矛盾, 只有进行变革, 才能解决实际问题。因此, 经过不断地尝试, 采用了麦垄套种花生的播种方式, 这样既不影响小麦的种植, 又可以种植花生, 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得到最大的利益。花生的促早栽培技术与一年两熟的小麦种植相互结合, 花生比小麦优先长出主茎, 在小麦收获后, 花生在生长出侧枝, 为后期的生长打下基础。这种栽培技术在降低花生生长周期的同时也给了小麦足够的生长空间, 缓解了花生种植与小麦种植之间的矛盾。

2 我国花生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无公害栽培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种植中, 人们主要采用农药来避免花生受到病虫灾害, 但是这种方式不利于人们的健康。因此, 未来我国的花生种植技术将朝着无公害的栽培技术发展。相关的农业部门应当研究出抗病虫的花生品种, 结合高效施肥技术, 推广新型花生品种, 在实现花生高产的同时, 保障花生的质量安全, 为社会生产出绿色无公害产品, 同时这也是提高我国花生知名度的重要措施。

2.2 机械化栽培技术

目前, 我国的花生种植主要还是依赖人工种植, 很少实现机械化作业, 这样不但提高了花生种植的劳动强度, 同时也制约了花生大面积产业化的发展趋势。通过机械化栽培技术, 可以采用机械设备来实现花生的所有种植环节, 例如耕地、施肥、播种以及收获等。其中, 耕地以及施肥环节目前已经逐渐实现了机械化, 降低了一定的劳动力, 但是在播种以及收获环节还有待提高机械化。由此可见, 我国花生种植的机械化程度还有待提高。

3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3.1 选好品种适时播种

花生属于自花授粉植物, 不是杂交育种, 因此, 可以从上年收获的花生果实中选择颗粒饱满无病态的花生作为种子。花生种子的选择要因地制宜, 因此花生种子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来年花生产量的高低。在选用种子时, 选用适宜的品种, 例如海花1号、风花1号等, 海花1号适合种植在肥力较高的地区, 肥料以及水分较为充足的情况下海花1号的亩产量较高, 深受农民的喜爱。在中等肥力地区, 可以选用花育25号, 此品种抗叶部病变能力较强, 不早衰。在播种的前几天, 要将种子进行晾晒以提高发芽率。晾晒时要注意温度不能过高。在进行播种时要注意温度, 温度低于11℃不适合播种, 会出现烂种死苗的现象。花生通常的播种时间在4月25日以后。花生播种深度以5cm为最佳, 在播种后将土壤镇压, 一方面减少水分蒸发, 另一方面使种子与土壤亲密接触, 有利于吸收营养。

3.2 科学施肥

为了保障花生在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需求, 需要及时施肥, 如果后期没有及时施肥, 导致花生的养分缺失, 将直接导致花生减产。花生重茬栽培需要施有机肥, 在播种时主要以磷钾肥为主。在花生种植前期, 要保障充足的基肥, 后期根据花生的实际生长情况适当的追肥, 在花生开花后期尤其需要养分, 应当在花生开花后期及时追加肥料, 维持花生生长的营养需求。

3.3 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在花生生长期间, 要注意去除杂草。花生生长的三个阶段要尤其注意除草工作, 分别是苗期、团棵期、花期。在除草的过程中要细心, 避免出现伤苗的情况。花生生长期内, 对水分的要求较高, 因此需要做好灌溉工作。但是当降水充足时, 要注意排水, 避免过多的水分浸泡在花生根部出现腐烂的情况。

3.4 做好病虫防治工作

保障花生高产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做好病虫防治工作。花生的生长面临着多种病虫灾害的威胁, 例如黄花叶病、斑驳病以及蚜虫等, 都会导致花生的生长出现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问题首先应当做好选种工作, 选用无毒的种子;其次, 采用地膜覆盖技术, 驱赶蚜虫;最后, 做好田间管理, 一旦发现有病虫灾害, 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避免泛滥成灾。

结束语

花生不仅是一种营养价值丰富的农产品, 更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产品, 因此, 提高花生的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随着技术的进步, 我国的花生栽培技术已经有了进步, 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无公害、机械化的水平, 以便提高我国花生的产量, 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推动力。

摘要:花生是我国主要的农产品之一, 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种植, 我国花生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为广大农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因此, 提高花生的种植产量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文从我国花生栽培技术现状说起, 结合花生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 提出了相关的策略提高花生的产量, 旨在于进一步提高我国花生的产量。

关键词:栽培技术,发展趋势,措施分析

参考文献

[1] 刘娟, 汤丰收, 张俊, 等.国内花生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 (22) :13-18.

[2] 尚玲飞.我国花生栽培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河南农业, 2016, (35) :18.

花生种植技术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花生既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也是世界上生产油脂量最多的油料作物之一。自古以来, 我国就是花生种植的农业大国, 种植面积集中分布在山东、广西、河北、河南、江苏等省份, 其中山东省的种植面积分布最广, 产量最多[2]。

蛴螬作为一种严重危害花生生长的害虫, 近几年在花生的播种期与生长期频繁出没, 时常咬食花生幼苗根部的种子, 严重时甚至造成毁种断垄现象。据不完全数据统计, 2013-2014年, 广西北流市花生种植地遭受蛴螬损害所导致的减产量高达全年收获量的30%左右, 在全国其他地区更有甚者高达60%~70%。

为了更好地提高花生的单位面积产量与种植土地的使用率, 促进花生的健康生长, 近几年来花生种植方式也有了很大突破, 从早期单一的露天种植逐步演变为覆膜种植、一年两熟、秸秆还田等多种种植方式, 其中一年两熟的种植方式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已经得到大规模的应用。本文通过对花生不同的种植模式的分析, 来探究害虫蛴螬的不同影响, 并且要采取积极的措施, 针对不同的损害情况采取特殊的药剂防治措施[3]。同时, 以此研究成果来为科学有效地防治蛴螬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方法

主要结合广西北流市的花生种植分析。试验地点选在北流市民乐镇试验田, 此块常年种植花生, 近几年才开始采取“花生与水稻”轮流栽种的特殊模式。根据实地勘测来看, 该地区的土壤中等, 土质较为疏松, 但不足的是有机物含量较少, 缺肥现象较为严重。试验所挑选的花生品种为新型的“小白沙”。在试验田内, 工作人员对春花生设置2种方式:覆膜种植与露地种植;对夏花生采取的是秸秆还田与不还田、覆膜与露地这4种不同的种植方式。在确定好花生种植模式后, 工作人员随即就对试验田进行了划分, 共划分为4块不同的区域, 每区域的种植面积约65 m2。在2014年5月初-6月中旬, 是春花生与夏花生种植的最佳时期。在春花生与夏花生生长的时期内不采取任何农药杀虫剂的处理。

在试验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要定期去田间取样, 根据所种植的情况来看, 在2014年的9月上旬与下旬可收获春花生, 在10月上旬可收获夏花生。在统一收获完毕后, 方可在田间采取挖土试验的方法, 在每块区域内采取棋盘式的布局挖设不同的小区, 每隔10点的位置进行一次取样工作, 在春花生与夏花生的生长点附近均挖长1m, 挖深30~40 cm。以此位置来记录害虫蛴螬的数量, 以及每个试点总株数与被蛴螬损害的株数量。

1.2 试验药剂的选择

在本次试验中, 工作人员主要选择的是70%的种子处理可分散剂、30%的微囊悬浮毒死剂、25%的噻虫砧分散粒剂以及40%的辛硫磷乳油等。在北流市的试验田内, 蛴螬产生损害的现象十分重要, 其的土质较为疏松同时有机物的含量也较低, 因此工作人员采取的是重复喷洒药剂三次的施药方法, 随机排列区域。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的种植模式对蛴螬数量及产生损害结果的影响

根据常年的试验蹲守以及所调查的数据来看, 不同的花生种植模式对蛴螬数量及其产生的损害结果都会有不同的影响。如在覆膜的春花生产地中, 蛴螬的数量为12.65~80.0头/66.7 m2, 被损株数的受损率在0.7 8%~1 6.5 4%。而在春花生露地的产地中, 蛴螬的数量为14.76~145.68头/66.7 m2, 被损株数的受损率在1.53%~23.01%。综合所得的数据与结果来看, 在这几种不同花生种植模式的影响下, 春花生露地所产生的蛴螬数量最多, 受到损害的株数也是最多的。而在夏花生的秸秆不还田露地产地中, 蛴螬的数量是最少的, 在4.50~32.56头/66.7 m2。因此, 总结得知, 春花生和夏花生露地种植产生的蛴螬数量是春花生与夏花生覆膜种植的1.6~2.0倍, 而在春花生覆膜种植时, 其所受到蛴螬损害的株数数量, 荚果的损害率及受损害株数的指数都是明显要低于露地种植的。同时, 在夏花生秸秆还田种植区域内, 蛴螬的产生量及所受蛴螬被害株数的产生量都是要比秸秆不还田区域的花生要高, 蛴螬的数量同是如此。另外, 在相同的种植模式之下, 工作人员还发现, 春花生种植区域内的蛴螬产生量一般都要比夏花生与夏直播花生区域内的蛴螬数量要多, 而且在同种种植模式下, 春花生单只株数上的果实数量也是要比麦套花生与夏直播花生要多[4]。在试验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在北流市的民乐镇内影响花生生长的蛴螬种类大多数都是暗黑的金龟甲。这一发现也值得研究人员对这一类昆虫进行深入分析。

2.2 不同的防治药剂对蛴螬数量及产生损害结果的影响

根据试验的结果与数据来看, 在不同的试验田内使用不同的防治药剂会对蛴螬数量及其产生的损害结果产生不同影响。在春花生与夏花生的不同播期内, 夏直播花生所受到防治药剂的效果是最好的, 此时期内的蛴螬数量是最少的。一般对夏直播花生工作人员使用的是70%噻虫砧种子分散处理药剂, 这种种子分散药剂对蛴螬的防治有效率为90%~95.04%, 比春花生在早播期与晚播期的防治有效率高了25%左右。综上所述, 在夏花生播种的时期内, 一次性使用防治药剂进行拌种处理, 可以更好地起到全程高效除治蛴螬的作用, 相反如果在春花生的播种时期对其采取药剂的拌种处理, 不能够很好的起到对蛴螬的控制与防治作用, 因此药剂防治的策略只能在夏花生的播种期内实施最为有效。

3 结语

一直以来, 蛴螬都是严重危害花生生长的害虫之一, 它会对花生的生长品质与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要想科学有效的除治这种害虫, 除了积极改变播种方式, 还需遵循科学播种规律, 在科学的指引下积极采取正确的方法使用防治药剂。在夏花生的种植区域内, 尽可能过早地使用防治药剂并拌种分散处理, 在春花生种植区域内尽可能的通过改变播种模式, 如采取新型的地膜覆盖技术来提高花生的产量与土地的利用率。事实证明, 地膜覆盖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很好地抑制害虫蛴螬数量的增长。在本试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 但是希望此试验能够为日后花生的种植与除害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摘要:自古以来, 花生都是极其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其在世界油脂的生产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每到花生的播种期或者是成长期, 都会受到蛴螬的一定损坏。蛴螬是一种对花生生长产生严重损害的害虫, 其会咬食花生的种子, 使花生的根苗不能得到充分地养分进行生长。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笔者主要结合广西北流市的花生种植模式来进行深入分析, 积极探讨如何在不同的春夏季种植花生中有效防止蛴螬危害, 并对药剂效果进行科学比较。

关键词:花生,种植模式,蛴螬,药剂防治

参考文献

[1] 张文丹, 刘磊, 渠成, 等.花生种植栽培模式对花生地上害虫发生的影响[J].花生学报, 2015, 6 (9) :10-11.

[2] 渠成, 薛明, 张文丹, 等.花生不同种植模式对蛴螬发生的影响及药剂防治效果的比较[J].花生学报, 2015, 6 (11) :12-17.

[3] 张莉, 吴忠梅.不同种植模式对夏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7 (10) :26-27.

上一篇:防控医院感染范文下一篇:大学生兼职劳动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