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高产种植技术范文

2023-10-15

花生高产种植技术范文第1篇

1 播种前准备

1.1 选用优良品种

栽培品种的选择是比较重要的一环, 选用优良品种是保证花生全苗、壮苗的关键, 是提高质量, 改善品质的经济而有效的措施。栽培品种可选择仲恺花1号、粤油7号、粤油45号等高产抗病品种。以上品种全生育期为124~127 d。产量在250~320 kg/667 m2。

1.2 备好材料

选用普通白色地膜, 厚度为0.007 mm, 一般667 m用地膜5 kg, 地膜宽度约1.6 m。备好足量草木灰, 采用新鲜的稻草灰。

1.3 土壤要求

花生是豆科作物, 为圆椎根系, 地上开花, 地下结果的作物, 整个生育期需氮逐渐减少, 所以适宜在土层深厚、耕作层疏松、透气性好、排灌方便、肥力较高的沙壤土种植。

1.4 耕地平整

在整地时, 应采用全田翻耕的方法进行整地, 将土壤耙烂耙碎, 并起畦播种。畦高要求不低于20 cm, 也就是沟深要在20 cm以上, 以保证大田排水通畅不积水。畦面种面宽1.3~1.4 m, 沟宽0.2~0.3 m。

2 播种

2.1 播种时间

花生种子发芽要求温度条件较高, 温度低于12℃, 则不能发芽, 而采用地膜覆盖栽培, 就可以避免温度的影响, 在播种时间上可以比常规的种植时间提早大约一个节朔, 因此播种时间可以提前在2月上中旬播种。

2.2 晒种、剥壳、选种

晒种采用带壳晒种, 晒种时间为1~2 h。晒种可促进种子发芽, 减少烂种缺苗, 提高产量。剥壳时间离播种期越短越好, 一般在播种前3~5 d内进行为宜。剥壳后选用大粒饱满的种子, 对获得全苗、壮苗和提高产量有很大作用。

2.3 播种时土壤湿度

花生在覆膜后, 雨水难以进入土中补充水分, 播种时如土壤过于干燥时会出现出苗慢、生长不均匀和缺苗现象;但如含水量过高, 又会因土壤透性差、种子呼吸不畅, 导致闷种、烂种而造成缺苗。播种时土壤的适宜湿度是以手紧握泥土成团、松开即散为宜。

2.4 施肥

由于进行灰膜覆盖栽培后, 不能和常规种植那样进行中耕追肥, 因此施肥主要是以基肥为主, 要施足基肥。667 m2施草木灰80 kg、花生专用肥 (奇的牌) 40 kg、硫酸钾3~5 kg。施肥应结合整地时施用, 一起翻耙。

2.5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花生高产的一项主要措施, 每667 m2花生种植株数要达到1.8万~2.2万株。播种方式可采用穴播 (每穴2粒种子) 或条播。花生种子的萌发出土兼有子叶出土和留土的特点, 所以播种深度以4~7 cm为宜。

2.6 适时覆膜

播种后即进行药剂除草, 每667 m2用50%的乙草胺除草剂100~150 g对水50~60 kg, 均匀喷洒, 然后覆膜, 覆膜时要求膜覆盖得平、紧、严、实, 畦的四周膜边用泥土压住, 以防风揭膜, 造成跑墒降温。

3 田间管理

3.1 苗期管理

当子叶开展时, 需要及时进行人工开膜放苗, 以防烧苗。放苗后, 及时用土压好苗茎基部周围。放苗时间一般在晴天10:00前或下午16:00以后, 阴天可全天放苗。齐苗后, 要立即进行查苗, 发现缺苗时, 要及时进行补种, 保证栽植密度。

3.2 水分管理

花生全生育期的需水量是苗期和黄熟期需水量较少, 开花至结荚阶段需水量较大。所以在天气干旱时, 应对大田进行灌水, 灌水时不应漫灌和串灌, 要采用沟灌浸润的方式, 宜速灌速排, 一般灌至畦高的2/3~4/5处, 让水分慢慢渗入畦内, 当畦中央土面见到开始微湿时即行排干。干旱田块可采用即灌即排方法增加土壤湿度, 促进开花结荚。春花生生育中期灌水宜在早、晚进行, 避免阳光猛烈, 造成地温高而损害根系[2]。

3.3 科学调控、合理追肥

3.3.1 轻施苗期肥

破膜放苗后花生长至4~5片叶时, 每667 m2施淡粪尿水或尿素5 kg对水500 kg进行喷施, 促进幼苗生长。

3.3.2 补施叶面肥

花生在开花落针期至饱果期既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旺盛的时期, 也是需要养分最多的时期。由于采用灰膜覆盖, 花生生长发育早, 所以后期易出现早衰现象, 故在花生结荚期至成熟期, 应进行根外追肥。具体措施为在花生落针前5~7 d至成熟期每667 m2叶面喷施:尿素 (50~100 g) +0.2%~0.3%的磷酸二氢钾 (50 g) +过磷酸钙 (100 g) +0.5%硼肥 (50 g) 的混合水溶液50 kg, 期间喷施3~4次, 可有效增加荚果里生长所需的氮、磷、钾, 提高产量。

3.3.3 科学调控

花生灰膜覆盖栽培能促使植株生长发育加快, 后期易出现徒长倒伏现象而影响产量, 因此在始花后20~25d时应及时进行控苗, 可采取如下调控增产措施:对徒长花生在花生初花至盛花期喷施3 000~5 000 mg/kg浓度的多效唑, 使植株矮化, 分枝增加, 生育期延长, 饱果率、出仁率、单株产量均显著增加, 效果良好。

4 病虫害防治

4.1 病害防治

合理轮作:花生与其他非豆科作物轮作, 可减少枯萎病、青枯病等病害。化学防治:青枯病、立枯病可用75%百菌清800倍液、20%利克菌清800倍液或75%多菌灵1 500倍液防治;锈病可用20%粉锈宁进行防治;叶斑病可用灭病威等。

4.2 虫害防治

花生全生育期都有虫害, 苗期一般有小地老虎、蚜虫和、蓟马等;中后期有斜纹夜蛾等。防治小地老虎和斜纹夜蛾可用辛硫磷1 000倍液进行喷杀, 防治蚜虫、蓟马可用20%吡虫啉可溶剂2 000倍液进行喷杀。

5 适时收获

花生成熟后能否及时收获是保证花生丰产又丰收的重要一环, 其成熟特征是:植株上部有几片绿叶, 顶端二三复叶明显变小, 茎叶转黄, 中部逐渐枯黄脱落, 下部叶片脱落, 荚果网纹清晰, 地下荚果果壳变硬, 内果皮极度干缩变薄, 中果皮由黄褐转黑褐, 具有本品种特性, 此期正可收获。在同等条件下, 灰膜覆盖种植的花生其收获时间可提前10~12 d。最后要拣净残膜, 防止白色污染, 以保护土地环境。

摘要:详细介绍花生在高寒山区应用灰膜覆盖进行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 灰膜覆盖是解决高寒山区花生生产上受气候因素制约的有效措施, 对提高花生产量和改善花生品质有着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花生,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增产增效

参考文献

[1] 王丛丛, 郑奕雄.不同覆盖处理花生病害及产量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 2012 (20) :9-11.

花生高产种植技术范文第2篇

种植方(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基础上,就花生种植、收购的有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产品基本要求:

产品名称

规格

保护价

元/公斤

元/公斤

元/公斤

二、质量要求;

1、内在质量:应符合gb18406—XX《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提出的无公害要求。

2、外观质量:颗粒饱满、无杂质、无霉烂虫害。

三、甲方提供种子、栽培技术资料和技术指导,统一品种和质量。

四、乙方按当地土壤和生产条件落实种植面积______亩,乙方必须严格按照甲方提供的种子和栽培技术进行管理。按时、按质量提供产品,不得擅自将产品外流或转卖。

五、收购保证金:甲方 □ 是/ □ 否在___年___月___日前向乙方支付收购保证金_________元。交货时保证金 □ 抵作收购款/ □ 返还甲方。保证金支付后,因甲方违约解除合同的,保证金不予退还:因乙方违约解除合同韵,甲方应双倍返还保证金。

六、交货时间:乙方于__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__年____月____日交货,交货地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量方法以交货地的称量为计价重量;运输方式及费用承担:由乙方自行将花生运至交货地点,费用由乙方承担。

七、检验方法:甲方在收购当场对乙方的花生进行检验;检验时间:与交货时间相同;检验地点;与交货地点相同。

八、结算方式及期限:甲方在收进乙方货物后一日内现金支付货款。双方约定保护价的,当交货时市场收购价格低于保护价时,以保护价为准;市场收购价格高于保护价时,按市场价成交。

九、本合同解除的条件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违约责任:

1、乙方迟延交货或甲方迟延支付收购款的,应当按照迟延部分价款____%的标准向对方支付违约金。

2、乙方交付的产品不符合约定要求和外观质量的,甲方有权要求换货或退货,由此发生的费用由乙方承担;但甲方应当在______日内通知乙方,否则乙方有权拒绝甲方要求。

3、乙方将产品或甲方提供的种子擅自转让或变卖的,应当按照该部分产品或种子市场价格的________%向甲方支付违约金。

4、甲方提供的种子、技术指导培训或提出的要求存在差误等问题的,应当承担由此给乙方造成的损失。

5、甲方未按约定收购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应承担由此给乙方造成的损失。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

一、因发生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经核实可全部或部分免除责任,但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并在合理时限内提供证明。

十二、合同争议解决方式:本合同项下发生争议,由当事人双方协商或申请有关部门调解解决;协商或调解不成的,按下列第______种方式解决:

(一)依法向_____________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提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仲裁委员会仲裁。

十三、对于产品质量要求种植的基本要求及甲方的技术指导与培训等内容,双方可另附附件详细约定,并作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十四、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一份,登记备案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十五、其他约定事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购方(盖章):种植方(盖章):

住所:住所: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委托代理人:电话:电话:签订时间:

花生高产种植技术范文第3篇

全国3亿亩小麦,只有1亿亩实施了良种推广补贴,这表明了这个不是“一刀切”的政策实施起来肯定难度不小。1亿亩这一“刀”要切出啥?良种推广补贴不仅追求“一补多效”,更追求“一补多能”,就是实现多方面的生产能力提升。所有的惠农政策都是让农民受益,而良种推广补贴政策则独具多功能性。它是通过对种粮的农民、对选用优良品种及配套技术的种粮农民、对参与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的种粮农民的补贴,全面提高种粮农民的种田水平,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种粮农民的生产规模化程度,促进粮食产量和粮食产品的商品一致性,用科技贡献率和生产标准化引导农民走上既保障有效供给又实现生产效益的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粮食生产良性循环轨道。

这种内涵和方式上的区别,无形中增加了良种补贴政策实施中的难度。良补不仅与其他补贴政策不同,良补内部的各种作物补贴方式和操作手段也不同,确实增加了农业部门的“行政成本”。但良补是我们国情、农情、粮情的需要,是目前我国经济条件下的解决粮食生产科技能力问题的正确选择。在我们目前的国力还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对农民进行全面收入性补贴的时候,我们只有抓主要矛盾:向良种良法要效益。在目前我们的农民还不具备识别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的能力,对先进科技成果的选择运用还没有成为自觉行动的时候,良种选择、技术推广以及生产安排、产后开发等活动必须靠政府和部门的支持与服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农业部门只有走“转变、拓展、提升”之路,在实施良种推广补贴的过程中,寻找新的切入点,锻炼队伍,提升能力。在这项政策实施过程中,一系列新的矛盾、新的问题都浮出水面,甚至对目前市场监管也带来了新的要求。我们只能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和谐发展。

直补是补效益,良补是补能力。两项政策各有侧重,但从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上看,良种补贴不可放弃,关键的问题是细节决定成败。河南省在实施良种推广补贴的几年里,领导重视,认识统一,坚持探索,细化方案,不仅实现了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更走出了一条项目化管理新路。

花生高产种植技术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对荔枝高产栽培技术管理进行了探讨,可供大家参考交流。

【关键词】荔枝;技术管理;病虫害防治

1.荔枝幼树期的技术管理

1.1施肥和排灌水

(1)施肥:定植后一个月即可开始施肥。二、三年内以增加根量、促梢、壮梢为主。 掌握“一梢两肥”或“一梢三肥”,即枝梢顶芽萌动时施入以氮肥为主的速效肥,促使新梢迅速生长和长叶;当新梢生长基本停止,叶色由红转绿时,施入第二次肥促使新梢迅速转绿,增粗枝干。新梢转绿之后施入第三次肥,以加速新梢老熟。定植后第一年根少树小,每株每次用复合肥25克,尿素约15克,氯化钾10克,过磷酸钙50克混合施用。幼树根系少,吸肥能力弱,每年可喷施叶面肥5-6次。

(2)灌水、排水:水分是荔枝树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年荔枝树根少且浅,受表土水分变化的影响大,在土壤干旱,大气干燥的条件下,应注意淋水保湿。雨季防止植穴积水,下沉植株宜适当抬高植位,以利正常生长。荔枝菌根好气,土壤疏松通气,利于根系生长发育。幼龄果园一般每年松土除草5-6次。夏、秋季高温多湿,杂草生长迅速,松土除草次数宜多,春季地温较低,冬季地表干燥,雨量少,杂草生长较缓,耕作次数较少。荔枝园的土壤改良主要内容包括深翻熟化,加厚土层,增加有机质。其目的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肥力,为根群生长创造良好条件。改土方法是原植穴外围开环状沟或2条平形施肥沟。每条沟施入农家肥8-10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复合肥0.5公斤,然后盖土高出地面25-30厘米。

1.2 间种和覆盖

(1)间种:荔枝幼龄果园有较大的空间和地面,充分利用土地间种、套种,有利于达到以园养园、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增加收益的目的。并可通过对间种物的管理,防止水土流失,抑制杂草,防热保湿,促进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

(2)覆盖:荔枝园的土壤覆盖可减少阳光强烈直射地面,夏降土温,冬能保暖,防旱保湿,减少杂草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通常用田间杂草、作物茎秆等盖于‘树盘’,作业时忌将覆盖物紧靠树干,以防白蚁等危害。

1.3整形修剪

幼年荔枝树整形修剪要求幼树能培养出30-40厘米高的主干,3-4条分布均匀的主枝,因此修剪的对象是:交叉枝、过密枝、弱小枝,以及不让其结果的花穗。修剪可用修枝、摘心、拉枝、吊枝、撑开等方法,可剪可不剪的枝条暂时保留,使养分有效地用于扩大树冠。

2.荔枝结果树的技术管理

2.1 科学施肥

根据近年对荔枝矿质营养的研究,15~20年生植株每产100公斤鲜果,全年需施肥量为:N1.6~1.9公斤、P2051.2~2.0公斤,K202.5~3.5公斤。全年施肥主要分为三个时期。

(1)花前肥:在11月底至12月上旬施下。作用是促进花芽分化、花穗发育、改善花质、提高坐果率、延迟树体衰退,此期氮、磷、钾约占全年施用量的20%~25%,以磷、钾肥为主,磷占25%~30%。

(2)壮果肥:花谢花后10~15天左右施下,作用是及时补充开花时的消耗、保证果实生长发育所需养分、减少第二次生理落果、促进果实增大、并避免树体养分的过度消耗、为秋梢萌发打下良好基础,此次施肥以钾为主,氮磷配合,钾约占全年施肥量40%~50%,氮、磷占30%~40%。

(3)采果前后肥:约在采果前7~10天施下,作用是采果后加快恢复树势、促发秋梢、培养壮健结果母枝、奠定翌年丰产基础,此期以氮为主,磷、钾配合,氮施用量约占全年施肥量45%~55%,磷、钾占30%~40%。应重视有机肥的使用,在秋季采果后冬末春初施入。荔枝以土壤施肥为主,并根据各物候期的实际需要,辅以叶面喷肥。

2.2 中耕和松土

(1)中耕除草。每年中耕除草2~3次。第一次在采果前或采果后结合施肥进行,可促发新梢、加速树势恢复,宜浅耕约10~15cm。第二次在秋梢老熟后进行,深可15~20cm,以切断部分吸收根、减少根群吸水能力、利于抑制冬梢萌发。第三次在开花前约一个月进行,宜浅,深约10cm。可疏松土层、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吸收。

(2)培土客土。在秋、冬季结合清园进行。于树冠下土面培泥,厚约6~10cm。切忌堆积过厚,以防生根土层积水缺氧伤根。

(3)深翻改土。于树冠外围土层挖沟,根据树冠大小深挖30~50cm,分层压入杂草、绿肥、垃圾,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根群生长。

2.3 保花保果技术

(1)施壮花肥壮花。在花蕾期追施一次复合肥(氮15:磷15:钾15比例为佳)。施肥量视树龄、长势及花量等灵活掌握。树势较差的成年树,叶色淡绿、花量多的植株,宜多施,每株约1.5~2公斤复合肥;树势壮旺的适龄结果树,叶色浓绿、花量适中的植株,施肥量宜少施或不施,每株约1斤左右。为了提高花的质量,提高座果率,花蕾期喷1~2次叶面肥,通常使用的营养液叶面肥有:0.1%绿旺1号、2号;0.1%生多素;0.1%氨基酸糖磷脂;核甘酸等。

(2)控制花穗长度和花量。对长而大、花量多而密的妃子笑花穗,可适当短截;短截时间可掌握在花穗露白或花穗上见有几朵雄花开放时即可进行短截花穗,控制长度在12厘米左右;并对过密的侧花枝进行疏花,控制花量,减少养分消耗,提高坐果率。

(3)保果。现阶段一般采取施壮果肥、分枝环割保果、和药剂保果等三个办法。

1)施壮果肥。如果花蕾期没有施壮花肥,应在果实生育期补施。此次肥约占全年施肥30%左右,追施一次复合肥(氮15:磷15:钾15的比例)。施肥量依结果量及叶色而定,一般叶色浓绿,结果较少者可少施,以钾钙肥为主;结果多,叶色淡绿树可多施,以结50公斤鲜果的树计,每株复合肥1.5公斤。

2)分枝环割保果。冬季没有进行螺旋环割或螺旋环剥促花的植树或仅进行轻度闭口环割的植树,可在谢花后在大枝上进行螺旋环割1.5圈,以增加保果能力;在冬季进行螺旋环割或螺旋环剥促花的基础上,可根据当年植树的结果量灵活掌握,为减轻采前落果可在谢花后50天左右检查环剥口是否愈合,若发现环剥口已愈合的应在原割口上再补一刀。冬季已进行螺旋环剥促花的成年丰产树或老、弱结果树不宜在此次进行环割,以免造成大量落果和加速树体老化。

3)药剂保果。第一次掌握在每株荔枝雌花开放80%以上,花柱上的蝴蝶须转黄弯曲时,而最后一次雄花尚未开放时,即可喷第一次保果药剂。50公斤清水分别加入2.4-D 0.1~0.2克、生多素50克或绿旺高钾50克,果树动2003,1000倍,或膨大防裂果素1000倍,也可选用市面销售的保果药物。第二次在雌花谢后20~25天;在果实如花生米大小时,树上坐果率较低,可选用市面销售的保果药物,或自配保果药剂,每50公斤清水分别加入2.4-D 0.15克、赤霉素(920)1克、氨基酸糖磷脂65毫升,三种药物混合后使用。第三次在谢花35~45天左右,视植树情况量灵活掌握;可选用荔龙保1000倍保果。

3.病虫害防治

荔枝病虫害种类很多,我县荔枝常见病害有霜疫霉病、炭疽病,害虫主要有荔枝蝽象、蛀蒂虫、瘿螨、尺蠖等。病虫害危害树体生长,影响产量和质量,必须加以重视。

(1)霜疫霉病。主要为害叶片、花穗和果实,造成枯花和大量烂果、落果。防治可选择下列几种农药:霜疫霉病用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500~600倍;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72.2%普力克水溶液600~800倍;甲霜.锰锌800倍。

(2)荔枝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花穗和果实,造成成熟果大量烂果和落果。防治荔枝炭疽病的可选择主要农药有 40%灭菌威可湿性粉剂500倍;30%氧氯化铜500倍;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倍;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

3)荔枝蝽象。主要为害嫩梢、花穗、幼果及果柄,引起大量落花、落果。防治荔枝蝽象要掌握好时间和方法,有条件的果园,在早春荔枝蝽象开始产卵期,放平腹小蜂,以虫治虫,效果良好;或在3~4月发现荔枝园有荔枝蝽象交尾时,即开始喷药,可选用90%敌百虫结晶600~800倍喷湿树冠;或利用若虫假死性,于早晨雾水不干之前或在冬季温度低于10℃人工摇动树枝,使成虫掉在地面,然后直接扫落于地面的成虫集中杀之。

(4)荔枝蛀蒂虫。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严重影响果实质量。防治荔枝蛀蒂虫主要防治产卵前的成虫,可在荔枝第二次落果后果实膨大期到果园调查蛀蒂虫的分布情况,若发现荔枝叶片上有虫蛹数量较多时,应及时喷药。每隔7~10天喷一次,如果在10天内不打算采果的话,还要喷一次药剂;25%杀虫双乳油500倍混合90%敌百虫结晶800倍效果;或2%苦皮藤素1000倍;或用20%灭幼脲3号1500倍液。

(5)瘿螨。瘿螨俗称毛蜘蛛,旧误称毛毡病。主要危害嫩叶、抽出花穗和幼果,密蔽果园受害最重,通风透光果园受害较轻。防治瘿螨措施主要是在果园中保留霍香蓟(即白花臭草),改善果园生态平衡,护荔枝瘿螨天敌,有利荔枝生长;结合荔枝采收后修剪,剪除瘿螨为害枝梢及过密枝、阴枝、弱枝,并将其清除出园,以减少虫源。

4.结语

荔枝种植要求在生长的每个环节管理都要跟上,特别是在花期到果成熟期,往往一个环节管理不到位,使果实的成色和产量上大打折扣。管理上的细节决定种植上的成败。

花生高产种植技术范文第5篇

1 我国的花生栽培技术现状

1.1 春播高产栽培技术

花生栽培技术直接决定了花生的经济价值, 对花生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提高花生的产量, 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目前, 我国主要采取两种播种方式, 一种是春播高产栽培技术, 另一种是促早栽培技术。春播高产栽培技术是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通过大量的花生栽培经验总结出的一套高产栽培技术, 在提高花生产量方面取得了显著地成效。传统的栽培技术主要是通过当茬过度深耕, 春播高产栽培技术则是以深浅轮耕的种植方式, 这样的播种方式有利于花生的生长。在对花生进行施肥时, 进行两次施肥, 首先是在前茬, 第二次是在当茬。这样的施肥方式不但保证了花生所需的营养, 同时又节约了肥料资源。春播高产栽培技术的亮点之一还在于将传统的单垄稀植变为双垄密植, 这样在单位面积内可以实现双倍产量。经过深入的探索, 已经探索出最佳种植密度、最佳播种时期, 得出了相应的指标, 有了数据的支撑, 花生的产量将每年保持稳定增长。

1.2 促早栽培技术

在20世纪80年代, 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粮食问题, 可耕种的土地面积少与过多的人口基数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某些地区既要种植小麦, 又要种植花生。针对这样的矛盾, 只有进行变革, 才能解决实际问题。因此, 经过不断地尝试, 采用了麦垄套种花生的播种方式, 这样既不影响小麦的种植, 又可以种植花生, 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得到最大的利益。花生的促早栽培技术与一年两熟的小麦种植相互结合, 花生比小麦优先长出主茎, 在小麦收获后, 花生在生长出侧枝, 为后期的生长打下基础。这种栽培技术在降低花生生长周期的同时也给了小麦足够的生长空间, 缓解了花生种植与小麦种植之间的矛盾。

2 我国花生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无公害栽培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种植中, 人们主要采用农药来避免花生受到病虫灾害, 但是这种方式不利于人们的健康。因此, 未来我国的花生种植技术将朝着无公害的栽培技术发展。相关的农业部门应当研究出抗病虫的花生品种, 结合高效施肥技术, 推广新型花生品种, 在实现花生高产的同时, 保障花生的质量安全, 为社会生产出绿色无公害产品, 同时这也是提高我国花生知名度的重要措施。

2.2 机械化栽培技术

目前, 我国的花生种植主要还是依赖人工种植, 很少实现机械化作业, 这样不但提高了花生种植的劳动强度, 同时也制约了花生大面积产业化的发展趋势。通过机械化栽培技术, 可以采用机械设备来实现花生的所有种植环节, 例如耕地、施肥、播种以及收获等。其中, 耕地以及施肥环节目前已经逐渐实现了机械化, 降低了一定的劳动力, 但是在播种以及收获环节还有待提高机械化。由此可见, 我国花生种植的机械化程度还有待提高。

3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3.1 选好品种适时播种

花生属于自花授粉植物, 不是杂交育种, 因此, 可以从上年收获的花生果实中选择颗粒饱满无病态的花生作为种子。花生种子的选择要因地制宜, 因此花生种子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来年花生产量的高低。在选用种子时, 选用适宜的品种, 例如海花1号、风花1号等, 海花1号适合种植在肥力较高的地区, 肥料以及水分较为充足的情况下海花1号的亩产量较高, 深受农民的喜爱。在中等肥力地区, 可以选用花育25号, 此品种抗叶部病变能力较强, 不早衰。在播种的前几天, 要将种子进行晾晒以提高发芽率。晾晒时要注意温度不能过高。在进行播种时要注意温度, 温度低于11℃不适合播种, 会出现烂种死苗的现象。花生通常的播种时间在4月25日以后。花生播种深度以5cm为最佳, 在播种后将土壤镇压, 一方面减少水分蒸发, 另一方面使种子与土壤亲密接触, 有利于吸收营养。

3.2 科学施肥

为了保障花生在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需求, 需要及时施肥, 如果后期没有及时施肥, 导致花生的养分缺失, 将直接导致花生减产。花生重茬栽培需要施有机肥, 在播种时主要以磷钾肥为主。在花生种植前期, 要保障充足的基肥, 后期根据花生的实际生长情况适当的追肥, 在花生开花后期尤其需要养分, 应当在花生开花后期及时追加肥料, 维持花生生长的营养需求。

3.3 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在花生生长期间, 要注意去除杂草。花生生长的三个阶段要尤其注意除草工作, 分别是苗期、团棵期、花期。在除草的过程中要细心, 避免出现伤苗的情况。花生生长期内, 对水分的要求较高, 因此需要做好灌溉工作。但是当降水充足时, 要注意排水, 避免过多的水分浸泡在花生根部出现腐烂的情况。

3.4 做好病虫防治工作

保障花生高产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做好病虫防治工作。花生的生长面临着多种病虫灾害的威胁, 例如黄花叶病、斑驳病以及蚜虫等, 都会导致花生的生长出现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问题首先应当做好选种工作, 选用无毒的种子;其次, 采用地膜覆盖技术, 驱赶蚜虫;最后, 做好田间管理, 一旦发现有病虫灾害, 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避免泛滥成灾。

结束语

花生不仅是一种营养价值丰富的农产品, 更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产品, 因此, 提高花生的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随着技术的进步, 我国的花生栽培技术已经有了进步, 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无公害、机械化的水平, 以便提高我国花生的产量, 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推动力。

摘要:花生是我国主要的农产品之一, 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种植, 我国花生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为广大农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因此, 提高花生的种植产量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文从我国花生栽培技术现状说起, 结合花生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 提出了相关的策略提高花生的产量, 旨在于进一步提高我国花生的产量。

关键词:栽培技术,发展趋势,措施分析

参考文献

[1] 刘娟, 汤丰收, 张俊, 等.国内花生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 (22) :13-18.

[2] 尚玲飞.我国花生栽培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河南农业, 2016, (35) :18.

花生高产种植技术范文第6篇

一、提高小麦播种质量,实现苗齐、苗匀、苗壮,打好高产基础

(一)深耕细耙,整好地

小麦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耕作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丰富,养分充足,通气性与保水性良好的土壤,是小麦高产的基础。小麦播前整地总的质量要求是:“深、透、实、净、平、足”的6字要求。(1)“深”指深耕。常言说“小麦要好,深耕粪饱”。深耕的主要好处有:一是深耕可以加厚活土层,增加土壤空隙度,利于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的协调,并利于小麦形成强大的根系,利于提高小麦抗旱、抗寒及抗灾夺丰收的能力。二是深耕可以将有机肥、化肥深掩入土中,使土肥相融,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三是深耕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物的分解,利于增加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因此各类示范方要全部实行深耕,深耕达到25公分以上。(2)“透”指耕透、耙透,确保耕层无明暗坷拉。(3)“实”指耙地要反复耙磨,达到耕层上虚下实,利于种子扎根出苗。(4)“净”指上季作物收获后要及时灭茬保墒,灭茬质量高,并要拾净根茬。(5)“平”指整地时要达到田面平整埂直。(6)“足”指底墒充足。墒足不仅利于小麦苗齐、苗匀、苗壮,而且有利于减轻小麦冬季冻害,实

1 现壮苗安全越冬,因此底墒充足,对小麦实现高产非常重要。尤其是秸秆还田的麦田一定要做到底墒充足;若墒情不足时,应造墒后播种,浇好底墒水。

小麦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全生育期需要多次浇水,但以浇好底墒水最为重要,这是因为浇好底墒水不仅能够保证一播全苗,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够补充土壤深层的水分,引导根系深扎,扩大根系利用水肥的范围,有利于培育壮苗。壮苗先壮根,根系强大了,自然就提高了小麦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所以足墒下种,对小麦增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浇底墒水的方法,最好是在秋作物(如:玉米等)收获前7-10天浇一次水,这样既可以满足秋作物(玉米)后期灌浆对水分的需求,又保证了小麦的足墒下种,达到了一水两用。所以,在此期间,特别是当前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如能饱浇一水,在不影响种麦的前提下,保证小麦足墒下种,都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秸秆还田地块,秸秆粉碎要早,越碎越好,粉碎后最好浇次水,加速秸秆腐熟(烂)。若小麦出苗后根扎到秸秆上,会使麦发黄不长,分蘖少,分蘖小,分蘖成穗率低,抗寒抗旱能力差,越冬很容易死苗。达不到壮苗,势必影响小麦产量。

(二)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

常言说“三追不如一底,年外不如年里”,“麦喜胎里富,底肥是基础”,“麦怕小无肥,人怕老来穷”。 施足底肥对小麦之所以重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与小麦具有生长期长、幼穗分化期时间长的特点有关。首先小麦从种到收要经历220余天,生育期长;其次小麦幼穗分化从小麦分蘖期(11月中旬)开始一直到小麦孕穗期结束,长达5个月之久,如果

2 没有足够的底肥是不能够实现高产的。二是小麦营养临界期来的较早,小麦的磷素临界期为二叶一心,氮素的临界期为三叶一心,如果土壤养分比例失调,很容易影响小麦苗期的生长发育。三是与小麦底肥施入各种肥料的性质有关。首先有机肥只有深施于土壤中才有利于分解利用;其次由于磷肥、钾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小,必须施于小麦根系活动层内才便于吸收利用;其三氮肥的挥发性大,只有深施于耕作层内才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根据测土配方施肥“以产定氮,测土定磷钾,因缺补微,按需施肥”的指导原则,结合我县土肥站近年来的土壤化验结果以及不同的产量目标,一般亩产500公斤左右的地块,每亩需施优质农家肥4-5方,或者鸡粪1000公斤以上,或者饼肥400-500公斤,在此基础上,每亩底施磷酸二铵20kg,尿素10kg,硫酸钾或氯化钾10kg,硫酸锌1.5kg。有饼肥或炒香的麸皮10-15公斤加辛硫磷0.5公斤/亩,加适量水,拌匀撒垡头,可兼防地下害虫,防效可达95%以上。若施用小麦配方复合肥(45%含量)每亩施用量为45-50公斤。千斤高产麦田,每亩应增施8-10公斤氯化钾。在施肥方法上,全部的农家肥、磷肥、钾肥、锌肥、硼肥作底肥一次施入,其中的磷肥70%掩底,30%撒垡头。

秸秆还田地块,应注意底肥增施氮肥,因为秸秆在土壤中的沤制过程中,还必须有足够的氮元素参与其中,如果土壤的氮肥不足,土壤中的秸秆沤制时会与麦苗争氮,使麦苗发黄不长,分蘖晚、分蘖小、分蘖少、分蘖成穗率低、苗弱、抗寒、抗旱能力差,越冬容易死苗,造成严重减产。秸秆还田地块增施氮肥的量应按秸秆还田的量计算,一般在常规配方施肥的基础上,每还田100公斤秸秆,需要增施1公斤尿素,如玉米秸秆还田,

3 玉米的经济系数可按50%计算,也就是说,玉米每生产100公斤籽粒,可同时生产100公斤玉米秸秆,如果秸秆全部还田的话,每亩生产500公斤玉米籽粒的地块,应增施尿素5公斤。玉米产量700公斤的地块,应增施尿素7公斤。

(三)根椐茬口,选择优良品种

(1)早茬麦:因为播期早(一般在10月5-15日)能够充分利用冬前的光、热资源,在优越的肥水条件下,能够早分蘖、多分蘖、长大蘖,分蘖成穗率高,所以应在选择分蘖成穗高的半冬性品种。如矮抗

58、新麦

26、周麦

16、

18、20、22,百农160、众麦1号、豫农

416、众麦99

8、豫麦49-198等。走分蘖成穗的途径。

(2)中茬麦:一般是在10月15-25日播种,该期播种的小麦随着播种时间推迟,冬前可被充分利用的光、热资源越来越少,冬前分蘖的数量和成穗率也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每亩有足够的穗数,就必须在选择分蘖力中等,穗粒数较多的半冬性偏春性或弱春性的品种,如新麦

26、周麦

23、郑麦897

6、平安6号等。走分蘖与主茎成穗并重的途径。

(3)晚茬麦:一般指10月底-11月上旬播种的小麦,该期播种的小麦,由于冬前可被利用的光热资源十分有限,冬前的分蘖很少,即使有少量分蘖也不会成穗或干脆单根独苗越冬,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有足够多的亩穗数,就必须在选择分蘖力弱,分蘖成穗率底,穗大、粒多的大穗型,弱春性或春性品种,如郑麦90

23、偃展4110等,加大播种量,实行独杆栽培,一般亩播量15-18公斤左右。走以主茎成穗为主的途径

(四)做好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

4 搞好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是防治小麦苗期病虫害,保证苗全、苗匀的一项重要措施。首先搞好种子包衣的方法是:可用35%多福克种衣剂1-1.5公斤,可种子包衣100公斤。不仅可以防治多种地下害虫,还可以控制苗期病害的发生。其次对未经包衣的种子应进行药剂拌种。在以防治全蚀病为主时,可用3%的戊唑醇(立克秀)10克,兑适量水拌麦种10公斤;在以防治地下害虫(蛴螬)为主时,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加5公斤水拌麦种100公斤。

(五)适时播种

小麦适期播种可以合理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以利于培育冬前壮苗,促使大分蘖增多,根系发达,提高分蘖成穗率,并能制造积累较多的养分,增强小麦抗逆力,为培育壮干大穗夺取高产奠定基础。实践证明,高产麦田适期播种是实现小麦冬前壮苗的关键性措施。但是,小麦如果播种过早,冬前积温过多,易发生冬前旺长,冬季易发生冻害;如果播种过晚,冬前苗令小,分蘖少,易形成弱苗。“晚播弱、早播旺,适期播种麦苗壮”就是这个道理。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

一般认为冬性品种在日均温度降至16至18摄氏度,半冬性品种 14至16摄氏度,春性品种12至 14摄氏度播种为宜。

冬小麦冬前苗情好坏,除水肥等条件外,与冬前积温多少有密切关系。据研究,播种到出苗约需积温12摄氏度左右(播深4到5cm),出苗后冬前主茎每长一片叶,平均约需75摄氏度左右的积温。这样,可根据冬前不同苗龄所需积温,推算适宜的播种期。 我县半冬性小麦的适宜播期为10月8 5 日-15日,其中最佳播期10月5日-10日。弱春性品种小麦的适宜播期为10月15日-25日。

不同的栽培体系要求的播种时期不同。精播栽培,主要依靠分蘖成穗,要求冬前7到8叶龄,播期要早。独杆栽培,要求控制分蘖,以主茎成穗为主,要求冬前3刀叶龄,播期 要晚。

(六)适量播种

基本苗的多少,是小麦群体发展的起点,对小麦整个生育过程中群体与个体的协调及产量结构的协调增长有重大影响。穗数是构成产量的基础,而基本苗又是成穗的基础。所以,因地制宜地确定适宜的基本苗数是合理密植的核心。在通常情况下,播种量直接决定着基本苗数,而且也与穗数密切相关。但在确定播量时,如果不考虑具体的地力、品种、播期等因素,也不考虑小麦各生育时期群体内部的光照条件、群体光合速率以及群体结构的合理与否,盲目增大播量的话,最终的产量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对于确定播量的方法,应按照“以地定产,以产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播量”的方法确定。即:首先应根据地力确定与之相适应的产量目标;其次根据产量目标,结合品种的穗粒数、穗粒重,合理确定出计划亩穗数;其三根据计划亩穗数,结合品种的单株成穗数确定出合理的计划基本苗数;最后再根据计划基本苗数,结合品种的千粒重、发芽率以及实际播种条件下的田间出苗率,确定出具体的播种量。结合我县实际,一般整地质量较好、土壤墒情充足、品种分蘖能力较强、适播期内播种的早茬麦 6 播量应控制在6-7公斤,晚茬麦播量应控制在8公斤左右,超过适播期,每推迟3天,播量要增加1公斤。

精播栽培,以分蘖成穗为主夺高产,播种偏早,基本苗宜少,一般为每亩10万株;独杆栽培,以主茎成穗为主,由于播种晚,基本苗宜多,一般为每亩25万到40万株;常规栽培,播期适宜,主茎与分蘖成穗并重,基本苗数居中,一般为每亩15万株左右。

因此,适宜的播量应根据地力状况、品种特性、播期早晚、种子质量以及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等因素综合而定。

(七)播种方式

小麦的播种方式主要有条播,撒播和穴播三种。条播是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多的一种。又分窄行条播,宽窄行条播和宽幅条播。窄行条播大多采用机播,少量采用耧播,行距13cm到23 cm 。此方式行距较小,单株营养面积均匀,植株生长健壮,整齐。宽窄行条播由一个宽行,一到三个窄行相配置,密行25cm到30cm,窄行10cm到20cm。此方式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好,常在高产田和麦田套种时采用。宽幅条播,一般窄幅10cm到15cm,幅宽25cm到35cm。撒播和穴播不常用。

(八) 提高播种质量

提高播种质量是培育冬前壮苗的一项重要措施。对播种质量的要求是;行直垄正沟、直底平下子、均匀覆、土深浅适宜、盖严压实。其中覆土深浅对麦苗影响最大。覆土过深,出苗晚,幼苗弱,分蘖发生晚;覆土过浅,种子宜落干,影响全苗,分蘖节离地面太近,遇旱时影响根系的发育,也不利于安全过冬。播种深度(3-4厘米),应从防旱,防寒和促早苗,

7 壮苗两方面考虑。此外,播后要适时镇压,以使种子与土壤密切接触,便于种子吸水,有利于提高出苗率。

二、加强冬前管理,确保壮苗越冬,提高分蘖成穗率。

主攻目标:促根增蘖,壮苗越冬。采取肥水管理和农艺措施,促弱、稳壮、控旺,达到群体合理,个体健壮,根系发达,叶片肥厚,叶色正绿。越冬期(12月20日),亩群体达到55-65万,主茎叶龄6-7叶一心,单株分蘖4-5个,次生根8-10条,株高20-25厘米(6-7.5寸),三叶以上的大分蘖占总数的60%左右。

1、及时查苗补苗。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疏苗移栽,消灭缺苗断垄和疙瘩苗。(出苗后及时查苗,缺苗断垄(10厘米以上)的地块,齐苗后3-5天内要用同一品种进行浸种、催芽、补种。下种不均形成疙瘩苗或基本苗偏大的麦田,三叶前疏苗,确保大田苗齐、苗匀。半冬性品种每亩保证基本苗12万株,弱春性品种每亩保证基本苗14万株。)

2、促控结合,培育壮苗,增加冬前大蘖,促进分蘖成穗率。(a、中耕、镇压保墒:出苗前遇雨板结的地块,要趁土壤干湿适宜时,抓紧浅耙,疏松表土,冬灌或降雨后及时划锄,增温保墒。B、浇封冻水:越冬前土壤耕层含水量低于17%的麦田,都要普浇封冻水。冬灌时间以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日平均气温3℃时(既“夜冻日消”)为宜。冬灌的方式可采用畦灌或沟灌。要小水细浇,切忌大水漫灌,以免造成冲、压、淹现象。对于晚播,大播量麦田,年前可以不浇水,不施肥。C、每亩喷施150-175ppm多效唑水溶液50公斤(即50公斤水兑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50克),可促进有效分蘖,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

8

3、化学除草:冬前是化学除草的最好时期,优质麦要变春季化处为冬前化除。正常年份,在11月下旬至12月初,冬前麦田杂草已出苗90%左右,这时杂草组织幼嫩,抗药性弱,且麦苗覆盖度小,易被杀死,对以野燕麦、看麦娘为主的麦田,在小麦3-5叶期,杂草2-3叶期,每亩用6.9%膘马乳剂40-50毫升,或麦极每亩20-30克,兑水30公斤进行茎叶喷雾防治。双子叶杂草在小麦二叶期至越冬前,杂草2-4叶期,每亩用15%噻磺隆乳油10-15克兑水40-50公斤,也可用巨星干悬剂每亩1克加水30公斤进行地面喷洒。

(三)返青起身期的麦田管理

主攻目标:促弱控旺,协调小麦群体与个体、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关系,提高分蘖成穗率,搭好丰产架子。达到穗头足、穗子大、茎杆壮、不倒伏。返青期亩群体65-80万,拔节期亩群体调控在75-90万,孕穗期亩群体在40-50万。

1、对于冬前亩头数达到80万以上的早、中播麦田,返青起身期不浇水,不施肥,深中耕断根,控制春生分蘖,提高地温,控上促下。对于冬前播大播量麦田,返青起身期同样不浇水不施肥,但需要浅中耕松土,提高地温,镇压保墒,控上促下。

2、对于冬前头数在80万以下的中播麦田,要及时浇水施肥,结合浇水亩施氮肥总量的25%左右。浇水后要及时中耕。

3、亩头数的调查可用“斤籽万苗”的方法:即播种一市斤种子,正常情况下,一般可出一万棵苗,田间可多点取样,求出平均每棵苗的头数,再用“斤籽万苗”的方法算出一亩地的头数。例如:每亩播种量为20市斤,

9 经调查平均每株的数为5个头,那么每亩头数就是20万×5=100万头。播量16市斤,每株4个头,每亩就是64万头。

(

1、第一次病虫害防治:2月下旬第一次施药,每亩用12.5%禾果利15-20克或20%三唑酮60-80克,或秀特15毫升加水50公斤,对准麦苗基部喷洒,15天一次,连防2次,防治小麦纹枯病。

2、第二次病虫害防治:3月中下旬每亩使用粉锈宁乳油75毫升或秀特15毫升加抗蚜威10克加水80公斤,进行喷雾,防治小麦白粉病和蚜虫。

3、肥水管理。在3月下旬,为保证肥水的供应,提高籽粒品质,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要适墒追施尿素3-5公斤/亩。

4、第三次病虫害防治和根外施肥:4月下旬在抽穗以后至开花以前,每亩使用粉锈宁乳油75毫升或秀特15毫升、或15%粉锈宁粉剂100克、或12.5%禾果剂40克加水50公斤喷雾防治小麦条锈病,用50%抗蚜威10克,加2.5%溴氯菊酯或50%辛硫磷与2%的尿素水溶液(1公斤尿素+50公斤水)混合后喷雾,防治小麦穗蚜、吸浆虫。)

二、如何实现穗大粒多

1、重施拔节肥:在按照要求施足底肥的前提下,要重施拔节肥,灌水追肥时间约在4月10日-15日,正是小麦基部节间已经固定,该长大穗的时期,此期可结合浇水,早播麦田每亩施氮肥总量的25%,中播麦田施氮肥总量的45%,晚播麦田施氮肥总量的65%以上。高产田块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8kg。

2、补施孕穗肥:4月20日左右,正是小麦挑穗孕穗期,此期结合浇水,可亩施尿素4-5公斤,可有效增加小麦穗粒数。对于强筋品种或有脱肥迹

10 象的麦田,可随灌水每亩施2-3kg尿素,时间约在5月5日-10日。

三、如何提高小麦千粒重

1、防止倒伏:

(1)控制返青、起身期肥水,蹲住底节防止倒伏。

(2)小麦起身到拔节期(3月5日-20日),亩用100-150ppm的多效唑溶液50公斤叶面喷施,可有效的降低株高,防止倒伏。

2、及时防治病虫害:

(1)播种前用立克秀、适乐时、全蚀净等药剂等拌种,起身拔节期用粉锈宁、三唑酮等药剂灌根,防治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

(2)扬花期遇连阴天气,及时叶面喷施多菌灵胶悬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等。

(3)拔节到灌浆期,及时防治白粉病、锈病、红蜘蛛和穗蚜。

3、抓好叶面喷肥,防止早衰和干热风:

中、后期叶面喷施高美施、磷酸二氢钾、麦侹漯效王、旱地龙等,加快灌浆速度,防止干热风,提高千粒重。

4、5月10日左右,及时早浇灌浆水。

5、适时收获,防止穗发芽,避开烂场雨,确保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补充教材:

小麦田间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

小麦的田间管理包括前期冬前田间管理、中期春季田间管理和后期田

11 间管理。

一、冬前麦田管理

冬前麦田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促根增蘖,提高分蘖成穗率,确保小麦实现壮苗安全越冬。主要措施:

1、查苗补种和及时疏苗

在小麦出苗期应及时进行查苗补种,对行内有10厘米以上缺苗断垄的地段,应立即带水补种,确保苗全苗匀。对播种过密或出现的固堆苗,应及时进行疏苗,注意去弱留壮。

2、冬前中耕或镇压

对弱苗应及时在冬前进行浅中耕,不仅可以破除板结,消除杂草,还可以起到保墒增温、促苗生长的作用。对冬前群体过大、发生旺长的麦田,应采取深中耕,通过切断部分根系,达到控制分蘖滋生的目的;或采取镇压措施,抑制小麦冬前旺长趋势。

3、适时浇好塌墒越冬水

适时浇好塌墒越冬水,不仅具有踏实土壤,粉碎坷拉,促使小麦安全越冬的作用,而且可以为早春麦田提供较好的墒情,并利于推迟高产麦田年后第一次肥水管理的时间,实现氮肥后移,并为搞好春季麦田管理争取了主动。由于我县冬前至越冬期间旱情和冻害时有发生,再加上秸秆还田面积逐年增加,因此更有必要浇好塌墒越冬水。浇塌墒越冬水时间早晚,主要看墒情、看气温、看苗情具体而定。我县浇塌墒越冬水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小麦播种时,墒情较足,但冬前降雨量较少,到了临近越冬期时麦田墒情不足,这种情况下主要看气温,一般应在日平均气温3—5oC(11月下旬)浇越冬水;二是播种时底墒不太足,加上播后一直无雨,小麦分蘖初期就发生了旱情,这种情况下为促壮苗越冬,可于小麦分蘖期(11月上中旬)浇塌墒越冬水;三是秸秆还田地块,加上

12 底墒不足,抢墒播种,且播后一直无雨,在出苗期就发生了旱情,这种情况下,可在出苗期结合查苗补种立即浇塌墒越冬水,以塌实土壤,防止秸秆悬空和冬季冻死麦苗。对底肥不足的麦田,可结合浇塌墒越冬水亩追尿素5 -10公斤 。

4、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是一项省工省时、简便易行的灭草技术。我县麦田主要以播娘蒿、打碗花、灰灰菜、米瓦罐等阔叶性杂草为主。目前,麦田防除阔叶性杂草的技术已经成熟,可在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亩用亩用75%巨星干悬剂1克,或10%笨磺隆可湿性粉剂10—20克,兑水30公斤,喷洒在地面上,防除效果好。

二、春季管理阶段

春季管理是指小麦返青、起身至抽穗阶段的管理。此期小麦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生长发育速度快,植株生长量大,对肥水敏感且需求量大,并随着生长量的不断增大,小麦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同时此期也是保穗数、增粒数、稳粒重的关键时期,因此搞好春季麦田管理对小麦实现高产至关重要。我县高产麦田春季管理的主攻目标是:看苗管理,合理促控,大力推广氮肥后移技术,着力建造良好的群体结构,促花增粒,培育壮秆大穗,争取穗多穗大,并为提高千粒重夺取高产奠定良好基础。

1、因苗制宜、科学管理

1.

1对一类麦田的管理。一类苗返青期群体一般70-90万头,叶色浓绿,分蘖多,根系良好,长势好,属于壮苗麦田。对一类麦田应控促结合,在春季旱情不太严重的情况下。应在返青起身期控水控肥。改返青起身期追

13 肥为拔节初中期(3月15日-20日)追肥浇水,从而有利于控制无效分蘖的滋生,建造合理的群体结构,实现氮肥后移,并对增加穗粒数具有明显作用,拔节期一般亩追尿素10—15公斤。

1.

2对部分二类麦田的管理。此类麦田由于各种原因,群体不足,返青期群体一般60万头左右,管理的重点是:以肥水促进为主,巩固冬前分蘖,适时促进春季分蘖的发生,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此类麦田应于返青起身期(2月25—3月5日)进行水肥管理,一般亩追尿素15—20公斤。

1.

3对群体过大的旺长麦田。此类麦田返青期群体一般超过100万头。对这类麦田,一是在返青起身期控水控肥,并在返青期采取深锄断根措施,达到控制无效分蘖,减缓群体进一步增长的目的。二是在起身期喷施壮丰胺或助壮素等生长调节剂,以缩短基部节间长度,促进根系下扎,预防后期倒伏。三是改返青起身期追肥浇水为拔节中期(3月20—25日)肥水管理,以促使小麦两极分化,使群体结构向着更为合理的方向发展。

2、搞好小麦纹枯病的防治

当小麦返青期病株率达到15%时,可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克(或12.5%的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克),兑水50-60公斤,对准小麦茎基部进行喷施,一般要连喷两边以上,间隔7天左右。

3、浇好小麦孕穗水

孕穗期是小麦需水需肥量最大的时期,也是小麦的需水临界期。此期灌水既有利于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又能为土壤深层蓄水,供小麦后期吸收利用。同时还能减轻小麦全蚀病的发生。 14 如果此时麦田墒情不足,一定要浇好孕穗挑旗水。一般浇小麦孕穗水应在4月5日—15日进行。

三、后期阶段管理

小麦抽穗后即进入了后期阶段。首先,小麦此期持续时间短,从抽穗至成熟仅40天左右,但此期却是决定小麦产量高低最关键的时期。其次,此期小麦需水量大。据测定,从抽穗至成熟阶段的耗水量占小麦一生总耗水量的三分之一,每亩日耗水量达2.33立方米。其三,此期又是多种病虫和高温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多发期,加上此期小麦生理机能衰退较快,所以此期又是小麦千粒重最易受到较大影响的时期。因此,高产田后期的主攻目标是:养根护叶,防早衰,防倒伏,防病虫,防干热风,着力提高千粒重,力争夺取小麦高产丰收。主要措施:

1、浇好开花灌浆水

浇好小麦开花灌浆水,对养根护叶,防早衰,防干热风,延长小麦灌浆时间,提高后期灌浆强度,增加千粒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高产麦田浇灌浆水不易过晚,一般应在小麦齐穗期至灌浆初期(4月25日至5月10日)进行,开花10天后一般不再浇水,以免影响品质。注意浇灌浆水不易过大。

2、搞好叶面喷肥

小麦生育后期进行叶面喷肥,不仅能延长叶片功能期,保持根系活力,防止早衰,防御干热风,而且能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粒重,提高籽粒品质。实践证明,小麦后期进行叶面喷肥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叶面喷肥的最佳时间应在齐穗期至灌浆初中期进行。可亩用0.5—1公斤尿素,加200克磷酸二氢钾,兑水50公斤,连续进行叶面 15 喷肥两遍以上,间隔5天左右。也可结合后期“一喷三防”进行根外追肥,但应注意随配随用。

3、搞好小麦一喷三防

针对小麦后期多种病虫混合发生的特点,为了省工省时,提高功效,可将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混合起来一起喷洒,从而达到一次用药既防病虫又防干热风的目的。用药配方可根据麦田病虫发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并做到随配随用。一在防治赤霉病、吸浆虫和蚜虫为主时,应在小麦齐穗后、开花初期,晴天下午4点后,可亩用40%多菌灵悬浮剂80-100毫升(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克)+40%氧化乐果8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聚酯30-40毫升)+尿素 500克+磷酸二氢钾150-200克+水50公斤,搅匀后对准穗部进行喷洒。若开花至灌浆初期遇到连阴雨天气,应连续防治赤霉病两遍以上,间隔时间5-7天。二在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蚜虫、红蜘蛛为主时,应于发病初期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克(或20%三唑乳油50-60毫升)+40%氧化乐果80亳升+尿素 500克 +磷酸二氢钾150—200克+水50公斤,搅匀于下午4点后连续喷洒两遍以上。

4、适期收获

上一篇:好人好事表彰活动范文下一篇:护士考试卷及答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