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精神设计教学论文范文

2024-03-18

人本精神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对于法的人本精神的理解以及对其的哲学解读, 历来就有不同的学派, 西方法律思想史上曾经出现过自然法学派、理性法学派、自由法学派等等。与以往的法学派不同, 马克思主义法学建立在对费尔巴哈的抽象人本主义和黑格尔的思辨的法哲学思想批判的基础之上, 体现了与以往的各派体现了不一样的人本精神。

马克思于1842年1月, 在《莱茵报》上发表了第一篇法学论文《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抨击了普鲁士的封建专制的政治法律制度, 对其表面上对作家的言论不加以限制, 但“出版物到目前为止仍然受到种种不适当的限制”, 对此马克思批判说到“对法律来说, 除了我的行为以外, 我是根本不存在的, 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对象”。由此, 马克思阐明了人的出版自由的重要性, 并且在这一时期, 提出了“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圣经”伟大命题。1842年10月, 马克思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 阐述了盗窃罪的成立的主客观要件, 提出了合法的惩罚就是要受到法的原则的限制, 也就是犯罪的实际内容是惩罚的尺度, 即受罚人的行为的界限。并且指出“如果自私自利的立法者最高本质是某种非人的, 外在的物质, 那么这种立法者怎样可能是人道的呢?”言外之意, 马克思认为法应该是人道的。1842年12月, 马克思发表了著名的关于婚姻法的第一篇文章《离婚法草案》, 指出“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作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制造法律, 不是在发明法律, 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 他把精神关系的内在规律表现在有意识的现行法律之中。”“要达到这一点, 只有使法律成为人民意志的自觉表现”。

马克思法律观发生根本转变的重要标志就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现实种种使马克思对黑格尔的理性法哲学的信仰产生了质疑, 在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的基础之上, 以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法律观为指导, 对黑格尔的思辨的法哲学进行了批判。在这部著作中, 马克思将对宗教的批判作为前提, 展开了对其他一切的批判“人创造了宗教, 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 但人并不是抽象的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在这部著作中, 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了人民主权的思想。论证了个人和国家的统一性, 一方面他强调人永远是这一社会组织的本质, 但是这些组织也表现为人的现实普遍性, 因而也就是一切人所共有的, 阐述了人是社会的主体, 人的权利应该受到尊重;另一方面, “国家只有通过个人, 才能发生作用”, 强调了保障和维护个人权利是国家的职能。“在民主制中, 不是人为法律存在, 而是法律为人而存在;在这里人的存在就是法律, 而在国家制度的其他形式 (指君主制) , 人却是法律规定的存在。”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第一部著作《神圣家族》中, 俩个人批判了鲍威尔的法律观, 同时也肯定了近代资产阶级的人权历史, 再次强调了保护人的权利的重要性。此时, 俩人的法律观已经接近成熟, 从开始的对黑格尔的理性的崇拜产生的以普遍自由为核心的理性法思想, 到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法律观的转变。随后, 两位导师合写了第二部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 集中在第一卷的第一章和第二章讨论了有关的法律思想。“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实现个人的自由”。同时, 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论证了法与人权。提出了探讨人权问题的前提是“理解真正的人”, 即处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阐述了人权的客体, 即“人权, 就是人的权利”“权利的最一般的形式”。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法律思想, 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 即法的主体是人, 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主体, 法是由人制定、表述的;法的客体即行为是人的行为, 没有人的行为即没有任何法;法始终是以人的自由发展为其根本目的的, 法就是为了人的自由产生、存在和发展的。

2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的人本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马克思主义法学奠定了基础,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者, 列宁先后发表了关于多部法学著作。在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中, 列宁指出了苏维埃共和国作为世界第一个工农劳动人民政权, 保障和落实劳动人民管理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权利, 肯定了第一批法令和决定。这篇文献是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发表的, 是第一个社会主义人权宣言。

在我国,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 也同样针对法律问题发表过诸多论述。其中的《为黄克功案致雷经天信》是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工农民主法制向抗日民主法制转变的光辉文献。在该信中, 毛泽东指出, 革命的法律应该体现阶级性和人性的统一, 针对黄克功违反人性的逼婚行为, 背叛了人性, 不能加以赦免。毛泽东的指示对该案的处理充满了平等和正义, 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邓小平同志在中央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期间发表了重要讲话, “公民在法律面前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 谁也不能占便宜, 谁也不能犯法, 不管谁犯法, 都由公安机关依法侦查, 司法机关依法办理, 任何人都不许干扰法律实施……制裁之外。”这一论述强调了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的实现。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产党, 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出发, 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理念为指导, 在认真总结我国法制建设实践基础之上, 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强调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执政为民就是要求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的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司法、执法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在各项执法、司法活动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法公正、一心为民。

摘要:马克思一直将法学作为社会学和哲学的一部分, 并且贯穿他研究的始终。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各个时期的著作的解读,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中的人本精神, 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以人为本的出发点。

关键词: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法律观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4.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16.

[3] 马克思主义法学论著导读.1993, 7:18.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149.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184.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452.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5.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270.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281.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84.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228.

[1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374.

人本精神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中国传统民居装饰具有五彩缤纷的表现形式、别具一格的造型规律以及浓郁的传统文化内涵。本文从传统民居装饰的来源、特征、风格出发,探讨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民居装饰文化内涵的体现,使现代环境艺术与传统民居装饰相互衔接,深刻体现地域文化、民族传统文化内涵。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造型规律 文化内涵 民居装饰 地域文化

中国传统民居装饰具有独特的审美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并有着强烈的地域特点,分析传统民居装饰的艺术处理手法,提炼出传统民居装饰的设计语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可以拓宽设计思路,为环境艺术设计应用发展提供条件。

一 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简述

传统民居装饰就是在传统民居建筑实体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传统民居是在传统社会下,一代接一代地相继传下来而形成的居住建筑环境。传统民居装饰从装饰题材等相关内容上表现出不同的面貌,它是传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载体,如其中的木质是基本建材,强调构架组合方式,具有其独特的形式和内涵,材质的不同导致装饰处理手法不同,从而体现出丰富的历史、科学、艺术和文化价值。

1 民居装饰艺术的来源

民居装饰的来源基于人类对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的满足,为了生活的需要,民居建筑一开始只是用于取暧避寒,以及防止野兽侵害而形成的,随着文化的进步,人们意识到经过装饰后的环境不仅在居住上更舒适,而且更富有精神上的艺术审美。这种基于实用性而产生的装饰艺术激发了人类对于美的追求,而人类自身所具有的审美能力,随着历史文化的迈进让我们可以按照美学规律不断升华。如自然中圆形被人类作为美的一种造型形式,因而原始人受到启发,他们使用的器物装饰大多表现出对称、连续的图案,是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来源之一,进而逐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传统建筑装饰艺术。

装饰艺术是美化民居建筑的手段,民居建筑构件的节点是装饰的首要部位。在传统民居中,节点装饰的美学意义主要强调外观造型,如传统民居的屋顶装饰关键在屋脊、檐角与檐口,特别显露屋顶的轮廓,其上面的造型如脊兽、垂花头、柱础是节点装饰艺术的代表,使民居的视觉效果显得多姿多彩。有的民居装饰本身就是民居建筑构件,如撑拱上的装饰,它上面的装饰成为了民居建筑构件的掩饰。有的民居建筑构件考虑功能从而产生了某种造型艺术,装饰也变化多样,虽然随着民居的演变,被其他建筑构件所代替,而它们所形成的造型艺术生成的美感和象征意义却作为传统一直被延续,如我们现在看到的斗棋就是典型的例子,已经变成纯粹的装饰艺术品。在传统民居装饰进步过程中,美术作为装饰艺术一直伴随着它具有了历史渊源,并使民居在某种形式上具有一定的表征意义,如在传统民居中的彩绘给额仿、梁架赋予了艳丽的色彩。

2 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的典型特征

这首先表现在地域性方面,所处的地理环境的不同对传统民居表现风格具有很大的影响,而不同的风格又会产生不同的装饰表现艺术。如南方、北方由于气候环境原因,所选用民居物质材料就会有很大差别,从而产生的审美观以及当地民俗风情,再到民居的外形、色彩、质感、肌理艺术以及特定地域某种纹样的图腾标记的共同使用构建出传统民居装饰艺术地域性风格。如对于黄土高原来说,由于地域的原因,窑洞是人们的传统民居,造型上都是统一的拱形门窗洞,为了美观,几乎所有民居都用栩栩如生的剪纸窗花作为装饰,风格显得极其质朴。而相对于处于江南的民居,典型的特征就是白墙黛瓦,风格素丽,极其清新自然的斗气艺术氛围。

其次表现在原创性方面,我们知道,传统民居装饰艺术来源于民间文化,这是因为民居审美习惯的差异,原创多姿多彩的装饰形式,使得其装饰形式显得丰富而新颖,如在传统的祠堂、书院中其装饰都在不断地衍化,以其自由的形式尽情地表现出了主人的审美品味、人生志趣的载体,从而极富个性化。

再有就是表现其装饰的制约性上,传统民居装饰艺术实质是一门实用工艺美术,由于物质上、经济上的制约,其装饰效果必然受到影响,当然会影响到装饰艺术的华丽程度,另外,等级制度也是影响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的一个关键要素,同时,风俗民情、审美价值取向对传统民居装饰艺术也会产生一定的制约。

3 传统民居装饰的艺术风格

不同地域民俗风情产生了不同的装饰艺术形式和方法,使我们传统民居显示出不同的装饰艺术风格,从而使传统民居装饰艺术风格各异,形态万千。

自古以来农民的小院是最朴素的住居形式,其朴素的装饰艺术风格却带有对生活的极大热情。如傣族通过竹编产生了个性而美丽的壁面装饰,北方的农民喜欢在自家的门上贴门神、对联,窗上、壁上贴剪纸,将自己的住所装点得热热闹闹,透露出强烈的生活气息;而一般平民的住宅多呈现出美观小巧的装饰艺术风格,以江南民居为例,大多屋顶多为硬山、青瓦。其住所的窗格、檐下、栏杆等都显得小巧,美观得体;由于历代文人深厚的文化内涵,他们喜欢将自己的住宅装饰清雅、安静,而书法、国画、文房四宝是他们必不可少的装饰内容,如苏州园林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进行点缀,营造了清新脱俗、格调高雅的环境,是文人宅院最具有代表的建筑;另外,华丽的装饰风格多出于富商乡绅的住宅,如闻名世界的北京四合院,在装饰风格上大都精雕细琢,多有苏式彩画,色彩丰富,其格局独特的设置使院子显得宽敞开阔,地面拼花,花木繁盛。

二 在现代环艺设计中应用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的思路

1 传统民居装饰对于现代环艺设计的现实意义

传统民居装饰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实用艺术形式,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主要立足于城市环境。传统民居装饰艺术表现形式丰富,通过对传统民居装饰的运用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当地的民俗风情、地域文化,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建筑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因此,让传统民居装饰成为现代环境艺术中的亮点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传统民居装饰代表了各地建筑历史文脉,是人们认识传统文化的很好物质载体之一,蕴含了独特的建筑审美传统,具有雕刻、书画、剪纸及金属工艺等多种表现形式,并且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通用性,传达出淳朴的乡土气息和难舍的故土情怀,为我们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途径,是传统文化得以延续的精神支柱,是我们表现民族装饰文化,体现出较高审美价值的重要手段。

2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民居装饰的联系

现代环境艺术建立在现代建筑技术和现代文化艺术基础上,其典型特征表现为公众性、地域性、时代性、人本性。具体地说它更多的是为市民大众进行的设计艺术。因此,要从大多数人的参与和公众的行为爱好倾向进行考虑,如在设计迪斯尼乐园时,目地是让参观者在乐园内自由行走,因此根据出游人踩踏出的草坪痕迹进行游玩路线的设计,增加了游玩的情趣。环境艺术是对某地的环境进行艺术化,所以设计者必须充分考虑其独特的地域文化,适合地域性风格以及其乡土气息,这样才能使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满足人民物质和精神的需求。现代环境艺术从某个角度反映着时代的物质及精神生活特色,如我们现在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因此现代环境艺术为了表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就要在环境载体上拥有时代设计观,如绿化景观,突出“生态美学”及“生态建筑”。当然,环境艺术设计目的是为人建立舒服的生活、活动的场所,因此,人生活和活动感受是现代环境设计追寻的根本,所以设计师在进行艺术时要充分考虑人的心理体验,环境设计必须能为公众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

同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不管其风格与形式呈现出怎样的多样化,我们发现回归自然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大自然的山水、丰富的植物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能使用的最好题材,这使得现代环境艺术越来越注重本土化,在传统民居装饰独特质朴的自然气息中,探寻现代化的城市环境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回归自然的趋势相吻合,这对于体现地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顺应了现代环境艺术发展大的历史趋势。

3 在现代环艺设计中应用传统民居装饰的思路

拥有自由而开放的社会时代精神,借鉴传统民居装饰艺术,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多元发展空间。传统民居装饰大多有着吉祥美好的寓意,在环境艺术设计可以利用这些传统民居装饰题材和内容。例如,蝙蝠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福,可以在博风板上进行蝙蝠装饰,以突出表现其民族性和地方性,当代人对健康注重就是对福寿文化的延续。又如,在中式餐馆外墙上可进行古代风雅文人的人物装饰,让人感受到环境所散发出的民族气息。

在装饰手法上,中国喜欢抽象的表达方式,其设计原则把握“形变而神不变”,装饰题材的扩充是历史的必然。如中国人历来把石狮子视为吉祥之物,中国狮形象经过历代艺人的雕琢,注重神情的整体表现,表现了狮子的威武和强健等内在精神,在现代环境设计中,可以把中国传统的神兽观念融入到创作中去,正如我国天狮集团那样,将狮子设计成带着翅膀,让人隐约感到有一种精神和力量,代表着企业的腾飞,一派强劲呼之欲出。

传统民居装饰以精巧美观,我国传统装饰技艺充满了民族的气息。如木雕在宋代就有着完整的技法,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用这种方法更能突出传统的审美倾向和民族风格,其文化内涵多为趋吉避凶、祈福求愿。可将店面入口处进行木雕装饰,又可将木雕隔扇直接应用在墙面上作为主题墙,从而传递出亲切、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北京香山饭店可以说是将传统民居装饰艺术思路应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典型,在设计中追求传统文化的强调古朴、淡雅的氛围,而为了符合现代审美的要求,用现代的造型和表现技法,突出质感、色彩协调,实现了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体现现代艺术的时代感。

三 在现代环艺设计中应用传统民居装饰的拓展

现代环境艺术毕竟植根于当代的历史环境,所以要适合现代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大多不能直接照搬移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该营造出一种特定的精神气质,在现代化的空间和造型设计中,切合环境情感的表达需要,表现传统装饰的韵味和内涵。如公园环境应该开放、幽静,取得形式上的纯净和美感。环境概念的相对性为它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也促使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范畴的多元和不确定,把握住继承和创新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的时机,通过艺术手段,把传统艺术相整合从而创造出富有审美享受的艺术环境,使传统民居装饰应用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广阔领域。

如可将扩展到休闲环境艺术设计中,由于休闲环境对环境所具有的文化品位要求较高,并力求回归自然,可以利用传统民居图案进行装饰,把楹联、匾额、书法、题字这些传统装饰内容切入其中,如某茶吧可以用书法中的隶书配以适当的颜色做为主题墙达到装饰的目的。又如,将其扩展到居住小区环境设计中,通过传统民居装饰内容设计自然及人文景观,体现地域特色、民族特色,丰富传统人文内涵。

扩展到平面设计上,同样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如借鉴传统墙面上的喜上眉梢,做为喜上眉梢的建行标志,河南木版年画财神形象扩展到大众财神形象招贴画上,民居大门门神图扩展到重庆大礼堂牌楼前的门神装饰,传统剪纸图案应用到上海百盛商场剪纸装饰上等,通过传统民居装饰设计的图案来传达丰富的信息,以寄予无限的寓意。

四 结语

总之,传统民居装饰蕴含着非常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其装饰丰富多彩,风格各异,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用提供了非常多的借鉴之处,形成了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全新的视觉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文翔:《净化心灵美化环境——环境美学与环境保护的初析》,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2] 徐千里:《创造与评价的人文尺度:中国当代建筑文化分析与批判》,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3] 鲁杰、鲁辉、鲁宁:《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大观(门窗卷)》,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 单德启:《从传统民居到地区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5] 李智红、赵勤:《诗意的栖居——大理喜洲白族民居建筑揽胜》,《小城镇建设》,2002年7期。

作者简介:符浩彬,男,1978—,河南内乡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单位:南阳理工学院艺术学院。

人本精神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本原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一、人本原理的内涵(people-oriented theory)

人本原理,指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以人为核心,组织各项管理活动时,充分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其核心和实质是在各项管理活动中充分肯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具体内涵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一)人是管理的主体

充分肯定人在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是人本原理的实质,通过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行为,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管理高效益的目标。做好整个管理工作的核心是人,所有管理制度和方法都由人建立,所有管理活动都是由人组织开展,提高管理效益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发掘和调动人的潜力。人是企业所有管理活动的主体,正确地认识人、科学地研究人、不断发掘并满足人的需要,是激励员工的逻辑起点。

(二)尊重人性、尊重人才

企业中,从部门主管到普通员工,一切作为个体的人,在人格上都应该是平等的。尊重人性,即尊重人个体本身的生理、心理、行为的特点,是对人的潜力的开发与管理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研究人性特点,全面分析所有员工的特点与表现,因人而异地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营造一种让员工自由表现自己、勇于创新、表达个性的氛围,激励员工更积极、更民主地共同参与到企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

(三)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人是管理主体,尊重人的权益、理解人的价值、关心人的生活,创造适宜的条件并提供机会,使人在企业中得到持续发展。员工感到满意,是企业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的制胜法宝,只有员工感到满意,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才能得以保证,企业才会焕发生机和活力,并使得效益最大化。员工和企业的发展进步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以人为本的管理能够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员工实现自身价值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相辅相成。

二、当前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本理念的缺失

(一)价值取向存在社会本位的偏执

我国当前关于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大多数是从社会视角出发,更倾向于政治经济发展的工具性价值,在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上忽略整体理解;在人的个体发展这一本体价值取向上迷失,忽视人的需要、人的权利、人的发展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教育观念不仅实效低下,还背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和本质,对教育实践已经起不到正确指导的作用。

(二)螺丝钉式教育

我国当前关于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作为教育对象的企业员工的主体地位和尊严被忽视,员工处于一种接受者和被塑造者的客体地位,只能作为一颗“螺丝钉”被动地理解、简单地灌输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则和律令。由于“螺丝钉式”的人没有任何的自主性和自由,更没有个性,他必须绝对地服从集体的安排,所以,“螺丝钉”教育把具有独立性的生命个体塑造成了一个个毫无个性和自主性的、模式化和标准化的、具备某种使用功用的社会零件。

(三)企业管理面临的困惑和难题

长期以来,物质激励是调节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但是随着社会的监管力度加大,企业的不断改革和管理不断规范,以及人多样化的需求,物质激励的手段显得尤为单一和局限。现阶段物质激励手段资源已经接近极限,员工当前存在的职业倦怠、工作压力如何化解,员工的积极性如何激励,已然成为企业管理者燃眉之急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电力企业员工压力和的心理健康问题

“安全生产的压力”随时都会有,每天上班都可能面临种种问题,“工作不分节假日,不分白天、晚上,电话随时打,甚至半夜有可能被叫醒,必须出现场”“优质服务被投诉也总是提心吊胆”“加班频繁”“发展通道狭窄”“对个人发展空间感到迷茫”“每天要填报很多报表,写很多材料”等。其次是来自个人内心的,包括虚荣、嫉妒、自卑、侥幸等因素。员工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很容易造成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亟需干预。

三、昆山市供电公司“黄·绿·红”心灵驿站实践——人本原理在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

(一)简介

1.LOGO含义。心灵驿站是心灵世界放松、休憩的地方,三个代表“真、善、美”的三色圆形,交织组成一个五彩的“心形”图案,寓意多姿多彩的心灵不断追求思维、行为和精神世界的完美;红、黄、绿三原色,也与A、B、C三相的色标相符,更体现出电力公司的行业特征。

2.工作团队。心灵驿站工作团队遵循内外兼职原则,目前由5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党群工作人员组成,其中外聘3名咨询师。同时,公司送培了几名企业员工志愿者学习心理学知识,来壮大公司心理咨询师队伍。

3.功能介绍。一是帮助员工个体调适压力和情绪管理,建立员工心理档案。如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宣泄、心理测量与评估、提供心理放松技术、职业生涯规划等服务。

二是对企业员工按照全体员工、中层干部、班组长、员工家属等开展不同层次针对性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并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

三是服务企业经营管理,提升工作效率。如从心理学的角度如体提升企业员工的沟通技巧、与客户交流、处理投诉能力、提升团队凝聚力、工作效率等。

4.设施情况。心灵驿站设置了沙盘游戏区、沙龙区、放松区、宣泄区、咨询区、培训区等区域。

(二)实践

1.关心关爱员工。开展抑郁症员工一对一服务。公司有员工A患有抑郁症,拒绝吃药、拒绝就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什么也干不了,病也好不了了。得知情况后,公司心灵驿站成员主动介入,心理辅导员发现A员工主要问题在于自我评价过低,过分贬低自己的能力,以消极和否定的态度看待自己的现在、过去和将来,这也不行,那也不对,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前途一片黑暗。存在强烈的自责、内疚、无用感、无价值感、无助感,注意力困难、记忆力减退等抑郁症患者的明显特征。心理辅导员运用认识心理学的知识,为A量身定制了心理辅导的方案,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利用6个月时间进行了八次有计划的辅导,让A员工逐步改变了认识,积极治疗,并重拾自信。

正念冥想解压。经常员工会存在心理疲劳、压力大、身体不适等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用正念冥想来处理。近二十年来的研究证明,正念冥想是一种可以有效舒缓心理压力、降低焦虑程度的技术,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增强身心免疫力。公司成立了正念冥想的训练俱乐部,传播放松技术。比如在“五一”劳动节,在心理咨询师的带领下为劳模、先进工作者做了一次正念冥想解压活动。结束后,其中有一位劳模是这样说的:“刚才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正念吃葡萄、呼吸练习、坐在瑜伽垫上安静地体会身体的呼吸,与身体艰辛部位对话…,身体真的平静、舒缓了许多,改天回去自己也试试。”

2.改善团队协作。通过举办中层干部、班组长情商提升培训班,团队沙盘游戏等项目,有效提高了员工的沟通能力和干部管理能力,增进员工间和谐人际关系;提升团队成员角色互补、目标共赢意识,增加团体凝聚力。

营销部市场班共6人到“心灵驿站”开展了一次团体沙盘游戏活动。团体成员按照抽签或猜拳决定的顺序分轮进行沙盘的制作,所有的成员轮完一次即为一轮,整个过程中不允许成员间进行任何语言的交流和互动。团体沙盘游戏一方面能反映出团队中的个人情绪因素对团队的影响,同时也能显示出团队中的存在问题和积极因素。管理者可以通过团体沙盘对团队成员有更好的了解。六轮沙盘创作结束后,指导员对沙盘创作作出了点评和讲解指出,大家在第一轮沙盘摆放中部分成员较缺乏目标感、自我设限太多、缺乏整体观和安全感,慢慢到第六轮各成员进行自我调整,作出积极的反应件值得肯定的。

3.服务公司发展。以人为本,将“企业梦”与“职工梦”的紧密结合,努力开创企业与职工“同命运,共发展”的工作局面,实施“安心工程”。

项目实施前,根据公司的现状,制定了《公司员工需求调查问卷》。工作团队制作员工需求调查网页,便于统计汇总。参与问卷调查的员工热情很高,两天的调查共有265人参加,占数公司总人数的93%,调查结果为制订“安心工程”的实施方案提供了基础数据。

“安心工程”分三个方面,即居家安心,推行关爱广大职工家庭困难,确保“基本需要”和“安全的需要”的解忧工程;工作安心,推行解决广大职工后顾之忧,关心职工“爱和归属、尊重的需要”的暖心工程;立业安心,推行促进广大职工职业发展的保障工程,搭建职工自我实现的平台,实现“企业发展梦”与“职工自我实现梦”的紧密结合。

四、结语

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长期发扬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政治优势,是巩固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的重要法宝。纠正长期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上“无人”的弊端,并构建起以人为本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凸显人的发展的时代要求,突出人的主体性和价值,体现人由手段逐步成为目的的规律,体现对受教育者的人性关怀,体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精神。

参考文献:

[1]毛应英,浅谈新形势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11-12

[2]汪罗,人本心理学创立者——马斯洛[J].当代电力文化,2013(12):96-97

[3]孙秀丽,论人本视阈下的层次性思想政治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6):133-135.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供电有限公司)

人本精神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大力倡导人文素质教育,注重人的内心和精神教育。笔者也认为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人,其人格和心态是健康积极的,有着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并且还会以自我精神去感染、影响身边的人,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活圈。本文以高职文学中具有的人文思想探讨在文学教学中如何构建人本意识,如何实现师生间的“以人为本”。

[关键词]高职文学;人本意识;构建探讨

我国教育理念受到了科技和经济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将职业技能和专业水平放在第一位,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有的工科类高职院校甚至将教学目标圈定在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上,在校园里形成重技术轻人文、重知识轻心智、重物质轻思想的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怪圈”。比如,部分学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浮于表面,学生只知道有这一学科、需要两个学分,至于上课学了什么、课本内容是什么却一概不知;有的学校把人文类课程设置成通识课,忽视了人文教育的内化作用,使得教育功利化、工具化,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选择人生道路,导致用人单位招聘不到能够胜任的人才。对此,笔者认为高职文学教学有义务将人本意识灌输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以便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和光明的前途。

高职文学教学中的人本意识

文学作品是作者经过一定艺术创作而体现的人生历程写照和真实情感流露,是对生命韧性的赞美,是人类文明赋予生命内涵的重要渠道。笔者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将文学作品和人生经历紧密结合,促使学生透过作品传达出来的精神和主题认识社会,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高职文学教学中的文学作品在道德、精神、审美等层面体现了较强的人本意识,不管是对他人的赞美、关爱与尊重、理解与宽容,还是对生存意義的选择、人生目标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都彰显着人本意识的光辉。比如《诗经》《论语》等先秦经典所传递的丰富哲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檀香刑》中所展现的女性亟待思想解放的社会现状,又如余光中将思乡情绪化用在《听听那冷雨》的诗词里,吹响了两岸破冰、陆海归一的情感号角,唱出了大陆的另一种乡愁。学生能够从这些文学作品中获取一定的生命力量,进一步坚定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确认自己的人生方向。笔者发现好的文学作品关注的是人本身的需求,从外在的物质条件到内在的精神需求,都能在文学作品中得到解读,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健全人格,树立人本意识。

在高职文学教学中构建人本意识的必要性

1.“以人为本”,学会做人和做事

高职院校最基本的任务就是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实用型人才,学生不仅要专业技能过关,还要能以自己良好的道德、精神力量去影响身边的人。笔者在对毕业生实习或就业单位的走访、调研中发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大部分用人单位对人才提出除了要有优良的专业素质之外,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企业需要“不仅会做事还要会做人的德才兼备的员工”,其中最需要加强的品质有责任意识、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等。对此,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很注意专业课程与文学教材的结合,会在文学作品鉴赏过程中渗透做人做事的道理,讲述文学的责任意识与作家的写作伦理。比如,巴金先生一生看到了太多的人把文字当作灾难时期的自我保护或和平时期沽名钓誉的手段,而他始终真实地面对读者,为自己的每一段文字负责,这是他对读者的道德承诺,也是他值得人们永远尊重的品质。

2.构建人本意识,降低学生的就业压力

笔者对本校的往年毕业生进行调查后发现,具有较高人本意识和人文素质的毕业生,拥有较高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三国演讲》将团队配比、目标明确、战略合作、资源配置等结合,让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吸收古人的智慧,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升他们的就业力。高职文学教学不仅要转变观念,去糟取精,教会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和专业技术,还要加强学生的人本意识养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职业生活。

3.人本教育涵养工匠精神

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到了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当前社会中,部分人心浮气躁,追求即时利益,有的企业甚至忽略了产品的品质。人文教育旨在塑造健全的“人”,而非单向地以度、工具化的“匠”为出发点,涵育的是人对价值道德的终极关怀,对做事的完美追求,是心灵的沉潜、宁静,这与工匠精神是无比契合的。笔者认为只有坚持人文教育不动摇,才能培育出有工匠精神的人才。

高职文学教学中人本意识的构建

1.科学技术与人文素养并举

高职文学教学要转变先前的固式思维和模式,注重挖掘文学作品中的深刻内涵和积极的人生写照,做到科学技术学习与人文素养养成并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细化课程设置,杜绝文学课程的泛化现象。笔者分析“大学语文”课程调查问卷后发现,65.04%的学生喜爱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支持教师在课堂上以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授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熟练掌握在线资源库的应用、在线课程建设、多媒体制作等信息化手段,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要求。笔者认为教师还应该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文化建设,以及学生频繁接触的新媒体平台,提出一套能够将文学作品中的人文素养和现代科技技术相结合的办法,在人本意识的激发下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更高要求。

2.文学教学与人本意识相融合

文学作品中时刻体现着浓重的人本意识,学生会在赏析文学作品的同时奠定自己的人本意识并提高文学素养。如在赏析舒婷的《神女峰》时,教师可以根据诗歌中女性对自由和解放的追求,推崇新女性坚韧、乐观、积极的优秀品质,使人本意识在学生的内心更加具体和深刻,促使学生关注内在的精神状态。同时,教师要在就业观、职业观上渗透责任、敬业、创新、合作等理念和精神,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主动将人本意识内化为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

3.强化教师队伍的人本意识观

教学离不开教师,高职院校负责培养人才的直接主体是教师,所以加强学生的职业人文教育,构建学生的人本意识,就必须要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的水平。笔者与所处教研团队的同事这些年经常定期参加省内或全国组织的培训学习及学术交流活动,以此获得更加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更深入的人文知识,并在学习中转变已有的教育教学观念,采用人本意识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为学生呈现不一样的文学课堂。同时,广大教师还应注重培养自身在教学团队中的团结协作精神,在日常工作中处处彰显人本意识,努力创造和谐的教学团队。

4.建设人本意识浓厚的校园文化

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树立起乐观、积极的意识,而人本意识也会根植于学生内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參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校园主题活动、国内外著名文学作品讲座及渗透文学意识的表演、演讲、辩论、朗诵等。这些活动可锻炼学生的组织、交际及相互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从而塑造学校的品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价值。

笔者所在的学院在2019年启动了为期三年的“千天向上”学生成长工作。该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立足于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艺术素养、身心健康素质、职业能力素养、行为规范养成素质的培养,以队伍建设、行业企业、家委会(校友会)建设为保障,依托信息化平台和多方联动的反馈机制,确保学生在校全面成长。学校会组织两大文化节——五月的文化艺术节和十一月的文化体育节,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新时代要求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可通过文学形式获取人文精神和人本意识,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在文学教学中构建学生的人本意识,确立以人为核心的价值理念和意识形态,以人本意识这一基本思想和观念为指导,推动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教师应立足人文性及人本意识的目标定位,以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引导学生理解人生、尊重生命,努力探索人类的精神世界、价值体系,积极寻找成功的人生之路,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具有人本意识的毕业生都能很好地融入职场生活,并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因此,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要始终把持人文教育的脉络,以人本意识的思想和观念为基本指导,改革职业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既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又有以人为本、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毕业后能高效融于企业,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王一丁:《新时期高职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与实践》,《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第1期。

[2]田野:《高职英语教学人文素质构成与制约因素分析》,《华章》2012年第7期。

作者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人本精神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 本文从实施人本管理的必要性出发,针对我国国有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重点从导入理念、进行组织机构变革、建立制度体系、实行目标管理四个方面探讨了完善国有企业人本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人本管理 激励机制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加大了打破大型国有企业垄断局面的力度,国有企业一方面对外要适应这种变化,走向市场、参与竞争;另一方面对内要调整结构、精简人员等。因此,实施人本管理的管理模式是国有企业应对目前局面的最好对策。

一、实施人本管理的必要性

1.实施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管理理论对人的认识逐步升华,提出了人是最宝贵的资源、财富,以及个性需要和精神健康等一系列理论,并在实践中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也涌现出了许多成功的案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目前人本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

2.实施人本管理是大型国有企业的现实需要

国有大型企业的员工是公司的主人。企业发展能否跟上改革的步伐,不断的健全和完善自身的经营机制,关键在于员工的业务技能、道德观念、理想信念、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水平。因此,在企业管理中要克服以往“见物不见人” 、“一切向钱看”的不良倾向,充分重视“人”的因素,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3.实施人本管理是保持企业员工队伍稳定、调整企业内部关系的需要

在深化国企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保持企业内部乃至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企业管理能否做到以人为本,是事关企业内部稳定,企业目标实现和企业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实施人本管理,在企业内部逐步形成一种新的合作伙伴关系,以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

4.实施人本管理是企业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需要

培育企业精神,建设以人为本、忠诚于企业、奉献于社会的企业文化是国有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重要内容。以此,牢固树立“真诚服务、共谋发展”的服务理念,做到服务理念真诚,服务内容规范,服务品质一流,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目前国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于人本管理的全员认知程度不到位

目前国企员工对于人本管理的认知程度普遍不高,尤其是一线的工作人员。员工的思维中旧的企业观念比较深,惰性强,消极等待的思想严重,对于现代的管理理念和营销方式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和研究。

2.员工队伍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

由于旧的企业观念和长期形成的铁饭碗、大锅饭意识,使员工的积极性一直处于自发状态,呈现出平缓的发展趋势。尽管许多大型国企员工的薪金和福利待遇在社会上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但得到更多的报酬和更好的福利待遇仍然是员工关心的焦点,说明员工的价值取向还有偏差,金钱和享乐主义意识还比较重,忧患意识比较差。

3.组织机构庞大,员工超编严重

大型国企普遍存在组织机构庞大,而且主业、辅业、多经企业混杂,财务核算关系也不十分清晰的状况。在组织机构设置上还存在“因人设事”的传统弊端,不以企业需要为出发点,造成机构膨胀、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提高。

4.企业文化建设形式化

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理解不深刻,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不能与公司战略、愿景目标相结合,在理念提炼上比较抽象,缺乏针对性和企业个性。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重视不够,投入力度小,缺乏制度保证,导致企业文化建设口号化、公式化,不能真正的深入人心。

三、完善国有企业人本管理的对策

1.导入理念,夯实人本管理思想基础

思想观念陈旧是企业改革发展的最大阻力,不打破旧的思想禁锢,不实现观念创新,就迈不开改革的步伐。一直以来,国企公司始终注重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但员工的积极性仍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还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公司的人本管理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为此,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提高认识、培养人才、促进发展。

2.进行组织机构变革,为人本管理提供组织保证

组织中有自由施展才华的天地,这是人本管理组织机构设立的基本要求。组织机构设置应当改变以往“因人设事”的组织机构,以企业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做到精干高效,砍掉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减少非生产人员,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3.建立制度体系,为人本管理提供制度保证

企业管理制度就是在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以利润最大化、效率最高为目标而建立的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定和准则。它是企业经营过程中最基本的运行要件之一,也是企业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实践证明,成功的企业在管理制度方面具有共同的特点:规范性的管理制度编制与实施,科学性的管理制度创新。只有正视公司目前在管理制度上存在的差距,立足自身的实际情况,改进原有制度体系,加强制度规范和创新,才能逐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人本管理的制度体系,以而保证人本管理卓有成效的实施。

(1)树立以人为本的领导机制。企业人本管理最重要的是对人实行有效领导。领导的成败,在某种意义上决定其组织管理的成功与失败。作为领导,要做好管理工作,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领导观念,研究人的心理、行为、需求,了解人的特性,把满足员工的根本需求和特性作为领导的基本出发点,实施对员工的管理,使各项管理工作合于人性。

(2)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实施人本管理要重视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将激励机制建立在企业的各项活动中,通过有效激励,最大限度地發挥员工和基层单位的潜能,形成推动公司发展的强大动力。

首先要保证有效的物质奖励:一是与绩效考核紧密结合,保证薪酬体系的公平合理性;二是使员工了解物质激励的全部内容,尤其是消除福利所得的隐蔽性,让员工明白公司到底为他们付出了多少,使其产生满足感;三是降低员工对于薪酬待遇的期望值,在控制成本的同时,降低员工对于薪酬待遇的不满程度,提高激励效果;四是缩短奖励间隔,保持激励的及时性,更贴近员工的心理需求,增加激励作用。

其次要更加重视精神激励的作用。当员工在薪酬方面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并且比较稳定的时候,其生理和安全需求都已经得到了相当的满足,不再占有支配地位。金钱和福利措施的加强和提高起不到激励作用,为了达到满意的激励效果,就要通过给与员工充分的信任、在组织内设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在企业中营造公平氛围等等方法,以达到精神激励的作用。

(3)健全企业的培训机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员工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日益高涨,越来越看重素质培训。员工培训已成为实施人本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人本管理中的培训,不应该局限于新员工的岗前教育和员工基本业务技能训练,在重视技能培训的同时,更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培训,以传递企业的经营理念。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可以对企业建设与改革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而且可以对企业转制、改革现有管理体制,引导员工的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以及弘扬企业精神都具有现实意义和重要推动作用。

4.实行目标管理,促进人本管理责任到位

实施人本管理在充分满足员工的需求的同时,还要兼顾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对于员工的管理也不可能采用定额来进行,只能以目标管理的方式运作人本管理。

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一切活动始于目标的制定,活动的进行以目标为导向,活动的结果以完成目标的各种程度来评价。因此,目标管理的运作是由三个环节构成的,它们是制定目标、实施目标和成果评价。这三个环节紧密衔接,构成一个管理周期。

实行目标管理最大的优点在于它能使人们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替代受控式,激发人们发挥最大的能力把事情做好。从大多数国企多年来的管理情况来看,管理比较粗放,目标不明确具体,奖惩不严,使得人本管理,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成了名副其实的软指标,思想工作不少做,但成效不显著,也无法衡量。由此可见,采用目标管理是适合国企推行人本管理需要的。

参考文献:

[1]葛玉辉主编:《人力资源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4

[2](美)约翰(中)赵曙明:[M].伊万切维奇.人力资源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1

[3]张众宽主编:培训贵,不培训更贵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1

[4]董临平康青陆军编著:人力资源管理-本土案例解析.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11

人本精神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育;人本主义理论;应用

现阶段,中职数学教学中学生存在厌学以及基础知识薄弱等现象,其对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带来不利影响,绝大部分教学在此过程中没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急于求成,没有找到解决此种现象的有效措施,学生因为有明显的畏难情绪,因数学具有的抽象性,在学习时也十分疏远。所以,教师应该以人本主义理论为出发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中职数学教育中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一、人本主义理论概述

1、教育观

人本主义理论着重表现在教学理论上,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积极的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可以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进而对其自学能力深入挖掘。人本主义心理学表示,每个人都具有某种程度的发展潜力,而教育就是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的被激发,使学生可以更有效地学习,为学生营造自由、轻松、良好、愉快的学习氛围,应该做到“授之以鱼,不能授之以鱼”,真正、有效的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2、教学和学习的过程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表示,教育并非是为了提高分数,而是对学生健全的人格进行培养。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教育目标是对知情合一的学生进行培养。理论表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人性的多方面培养给予充分的重视,禁止在教学中盲目的划分到剂量知识量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习知识和方法的一同进步给予充分重视,进而促使学生形成人格的健全。在学习的过程中,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对意义学习十分重视,其认为意义学习是一种自我主动学习方法,应该大力提倡。

3、教师角色的转换

人本主义表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和学生属于合作伙伴的关系,并且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传统的教育理论表示,教师是班集体的领导者与管理者,也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教师的角色与地位通常较高,学生也把教师当成发号命令的权威者。但在人本主义来说,教师是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指导者、合作者以及鼓励者等。所以,教师应该和学生和谐、平等的共处,对学生的个性充分尊重,使学生的才能持续发展,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学习信心显著增强。

二、人本主义理论在中职数学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1、营养良好、融洽的学习环境

愉快、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学习气氛在群体态度与情感的全方面反映中占有一定优势。和谐的班级环境,可以使学生的全方面素质得到显著提高,例如,人际交流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等,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把学生的注意力由社会与网络,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其在相互感染的情况下,产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动力。教师应该在学生面前将自己积极向上的一面表现出来,用自身的真实情感,将传统的高高在上形象改变,切实的和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营造安全、自由的学习环境,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有效消除,用充足的耐心指导学生不断成长与进步。

例如,在对《随机事件》的含义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创设以下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聊彩票。师:你们知道彩票吗?生:知道。师:你们会买吗?生:会。师:同学们,可以提供几个方案,保证中奖、不亏、或者是看运气。保证中奖可以将所有彩票都买回来,保证不亏钱可以不买,看运气可以买一些。一定中奖是必然事件,不中奖是不可能事件,可能中奖或不中奖是随机事件。同学们,现对生活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以及随机事件进行举例说明。通过此种学习环境的创设,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性明显提高,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来。

2、学困生实施动机教育

教師应该灵活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可以有效的采用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不断提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生活中,就在身边,进而对其求知欲有效激发,使学生可以在解决数学问题以后,获得成就感与喜悦。人本主义的动机理论在整体上对学生的内心成长较重视,重点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发挥,其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也十分贴近教育实际,如此一来,能够在根本上将学困生成绩不高、破罐子破摔等情况充分解决。应该对学习的具体意义充分重视,注重学习对学生自身的价值,使学生可以对数学学习的奇妙过程充分体会,使学困生慢慢将数学学习是负担的错误看法充分改变,不退缩、不放弃。

3、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对学生情感的注重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重点强调教学中的情感意义,对教师与学生间和谐的关系,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十分重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表示,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使学生的人格更完善。要想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人性与价值表示认同,应该对学生是一个独立价值个体给予充分认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创新想法和意见认真地倾听,对学生的优点充分赞扬与肯定,对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给予及时的发现与有效的引导,对其缺点充分引导,给予学生再次努力的机会,对学生的尊严和自信充分维护。

三、总结

中职数学教育中,人本主义理论的有效应用十分重要,其除了可以促使中职数学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还可以促使学生心灵更好的成长,同时,也能够促使校园文化的有效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均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阳志鹏.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J]. 中学课程辅导: 教学研究, 2015,9(18):22.

[2] 王晨光. 中职电子专业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J]. 中外企业家, 2014(9):150.

[3] 陈玉文. 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大学数学分类教学探索[J]. 考试周刊, 2015(67):62.

上一篇:专业教学旅游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价值工程成本控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