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理论论文范文

2023-09-16

职教理论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在人的一生之中,学习是伴随终身的,在进行成人在职教育工商管理类课程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而且人们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也更加深刻。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非常开放,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们的辩论能力,并通过这种方式,完成教学目标,另外,案例教学法还具有非常強的时效性以及针对性,其在成人在职教育中以及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本篇文章就是针对案例教学法在成人在职教育工商管理类课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提高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加强成人在职教育工商管理类课程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成人在职教育 工商管理类 课程 应用分析

对于成人在职教育来说,其主要涉及到的方面基本上都是实际工作中的内容,其主要目的也是将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充分的应用在日常工作之中,提高成人的专业素质。在进行成人在职教育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加强成人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而且人们还能够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并从中从总结出属于自己的工商管理方法。案例教学法在成人在职教育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教职人员应充分结合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提高科学性和规范性,保证案例教学具有非常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成人在职教育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

1.正确把握其特性和要求是科学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

1.1研讨是案例教学的主要形式,应具备创新性

案例教学改变过去理论教学的“一言堂”为“群言堂”,教师由以往的“领路人”变为“同路人”。在培养模式的定位上,将过去“学术型”变为“应用型”。这些形式上的变化,都要求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学双方“活学”“活教”。因此,搞案例教学要从思想上有充分的准备,以科学求实的认真态度做好各项教学准备工作,以创新思维开展案例研究活动,促进成人教育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改革。

1.2教学案例是教学的主要内容,要有较强的时效性。

一个好的教学案例,不但要求它能够支持、融解理论原则,而且还必须有时代特色,有较强的代表性,使学习者有认同感。理论脱离实践,不但不能指导现实工作,反而会变成为教条,阻碍实际工作的开展,在教学上也会使受教育者厭倦,施教者空洞,成为教学发展的“绊脚石”。如果教学案例陈旧,失去了检验理论的基础,会使理论无的放矢。因此,案例应是一定时期实际工作的客观反映,案例的运行机理就是管理中内在矛盾变化的规律。把教学案例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就是让学员认识到这一时期普遍存在于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及其特点,所教的理论原则也是这一时期矛盾特殊性和普遍性的总结与概括。

2.开展案例教学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2.1案例研讨要给学员的辩论留有空间

在课堂设计上,给学员广阔的争论空间,借以达到“不辩不明”的教学效果,如果每次教学都能有新论点产生,这才算一堂好的案例教学课。教师对课堂设计、案例选择、辩论问题的提出,甚至研讨、辩论中学员的挑选都需要认真通盘考虑,让学员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在教师梳理出的结论中,也要让学员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联想。案例教学必须以讨论为基础,最后由教师通过充分陈述理由,引导学员归于较为合理的结论,结论可以是多个答案,通过点出理论原则在教学案例中的启示作用,教会学员从诸矛盾中找到主要矛盾。通过解决主要矛盾问题,最终解决整个案例问题。

2.2案例教学必须达到启迪学员思想的目的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理论教教学方式进行对比的话,就会发现案例教学法具有更强的活力,其能够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对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传递和反馈,使人们能够通过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加深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所以,在利用案例教学法的时候,应将其中的启示作用充分的展现出来,教职人员应针对案例进行有效的分析,这个过程就能够使人们学到一些工作经验,同时也能够对新知识进行学习,从而提高了人们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通过启示方法,促使人们充分开发自己的思维,加强其对实际问题的剖析能力。

2.3注意案例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在成人在职教育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实际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应对教学经验进行有效的积累,由于案例教学法使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想要提高其在课程教学中的实际作用,就需要不断对其应用方式进行改进和完善,使其与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更加契合。在应用的时候,应积极吸取已经非常成熟的课程教学模式中的优点,不断加快案例教学法的创新速度,提高应用效果。另外,在案例教学法应用的时候,还应该对先进的技术进行科学的运用,而且还应该对案例教学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一定的控制,避免其一直按照过去的教学方式前进,从而提高成人在职教育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的质量。

3.总结

成人在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为已经步入工作岗位的人们提供了再次系统学习的机会,在其中,工商管理类课程占据着主要位置。在进行成人在职教育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使人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得到非常好的提升,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由于案例教学法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这两个特点促使教学中的辩论教学形式非常丰富,通过辩论的教学形式能够有效加强人们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和质量,使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也更加先进。

参考文献

[1] 束庄健.基于CIPP模式的管理类课程参与式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10(05):164-165.

[2] 胡丰林,高亚超.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中情景模拟法的应用[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08(04):224-225.

[3] 赵岩,冯彩云,杨菁,高元平.面向教学与需求的高校管理类课程改革研究[J].时代教育,2015,03(10):106-107.

[4] 聂英,董娜,李英.管理类课程考试的职业能力培养:命题理念与方法[J].职业技术教育,2015,05(11):301-302.

职教理论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近年来,职业院校学生在学习机械类课程时存在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 学习动机 外来动机 内在动机 激发

0 引言

学习行为受动机支配,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没有足够的学习动机,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学习。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机械类课程综合性强,作为教育者,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外来动机,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

1 外来动机的激发

在机械类课程课堂情境中,教师可以运用以下措施激发学生的外来动机。

(1)对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学习目标,严格要求。没有具体目标,学生就没有学习方向。在预习、听课、做作业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具体目标。要考虑到个别差异。当目标与学生能力相称且有挑战性时,就可使学习动机处于最佳的激发状态。

(2)利用教学的反馈环节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及时得知作业成绩和考试成绩,作业是教学中必须具有的反馈环节。利用反馈可以让学生及时看见自己的进步、缺点和不足,激发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笔者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教学中发现每次知道自己成绩的同学进步很快。

(3)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善于评价、表扬与批评。在批改作业时,一些老师只给分数,甚至只写日期;一些老师根据学生的答案加上评语。还有些老师对学生作出特殊性评语,如:“好,继续努力”。第二种方法针对答案中的优缺点作评定,效果很好。长期没有评语的成绩逐步变差。总而言之,在批改作业时教师越细心,越详细,越认真,则越能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得到正确评价,其学习动机就会得到激发。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评价、批评、表扬时要真实、真诚,还要讲究方法。帮助鼓励差生,引导和促进成绩好的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

(4)利用学习竞赛激发学习兴趣。学习竞赛可以使学生之间产生对比,形成争先恐后的学习风气,可以有效激发学习积极性。但竞赛不能太多,以免加重学生负担。其次,要选择好竞赛的方式,使更多的学生都有得胜的机会。

2 内在动机的激发

把学习过程作为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满足,将学习当作愉快的活动,从而积极地学习。

2.1 采用设问的方法,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

在教学中提出一些用平常的方法和原有的知识不能立刻解决的问题,将学生置身于与提问内容有关的情境中,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积极的思维。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要新颖有趣;尽量小而且具体;要有启发性效果才会好。例如,在讲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时,可以对拧断的钥匙、滑扣的螺栓、失效的齿轮、弯曲的自行车辐条进行设疑,教师提出“机械零件损坏的原因是什么?”得出使用性能达不到工作要求的结论,从而引出使用性能、力学性能的概念。学生在参与讨论时,内在动机处于激发状态。又如讲“硬度”的测试方法时,就可通过先提问以下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给自行车打气时,你是如何检验车胎的硬度的?”“你是怎样比较大理石和玻璃的硬度那个大的?”“你是如何知道西红柿的软硬的?”通过学生对生活中熟悉问题的思考与回答,老师便可很自然地引出硬度测试的三种基本方法:压入法如布氏硬度、维氏硬度和洛氏硬度;划痕法;回跳法。这样学生便对硬度测试的原理有了比较具体的认识,再通过对不同测试方法具体条件、测试特点和应用范围的讲解,学生对新知识就产生了“一见如故”的感觉。

2.2 在某些章节采用学生自己收集信息、加工信息为主的学习方式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引导,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产生了内在兴趣,就会拥有自信,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学生认识到了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获得知识。在分析信息的过程中学生把有所发现作为一种自我激励,从而自觉地把兴趣投入到学习之中。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教学中,当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之后,教师事先准备两张表格,将只标有性能特征,没有材料名称的表格1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指出那种材料具备制造表2所列出零件的条件,将表格填写完整。学生在讨论中可能会指出好几种材料的性能特征符合制造条件,最后再与真实的金属材料名称(25钢,45钢,60钢)相对照。这时学生自然会联系到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工艺性能与铁碳合金成分之间的关系,明白了相图是选材的依据。在这种发现学习中,因为教学无固定程式所以显得生动活泼,这就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使之产生更强的学习兴趣。

2.3 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内在兴趣,他们就会渴望获得新知识,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应做好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些同学认为学好某门课程可能对就业没用,有些同学因为课程内容有难度不容易理解而不敢尝试,还有些同学放松自己而不努力。要解决好以上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并逐步培养其学习兴趣。例如在处理第一种问题时可以让学生明白知识的价值和学好这门课的意义;尝试从简单到复杂先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课堂外个别谈话,引导学生把兴趣转移到学习中来。

(2)学校要积极组织教研活动,帮助教师努力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新颖有趣的方法展示教学内容。

(3)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和学科兴趣小组。例如运用所学知识到附近的机械厂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机械基础课程中讲的平面连杆机构中曲柄存在的条件自制曲柄摇杆机构,并在课堂上演示其工作过程,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和演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4)教师要热爱自己所教的课程,注意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并乐于和学生分享。这样就会形成“老师爱教,学生爱学”的良好互动,使学生受到影响,学生慢慢对机械类课程产生兴趣。

(5)教学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其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进一步对机械类课程产生稳定而浓厚的兴趣。

2.4 利用兴趣和动机的迁移

把学生从事其它活动的兴趣和动機转移到学习上来,产生学习的需要。每位同学都有其优点和兴趣,教师要熟悉他们的兴趣点,例如有些同学字写得好,画画得好,利用这些兴趣点和特长将之与学习联系起来,转化为机械制图课程学习的兴趣和需要。

3 结束语

总之,通过激发学习动机,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机械类课程时十分用心,成绩不断提高。

职教理论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EIP-CDIO强调的是只有将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有机结合,才能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更有发展前景的高级专业工程人才。我们认为在EIP-CDIO理念下通过以下途径可以提升高职教师专业能力:转变职业教育观念,树立大工程教育理念、融入EIP-CDIO,提高职业技术教学能力、具有教研科研能力,全面提高专业发展能力、搭建学校教育教学平台,发展专业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树立EIP-CDIO本土化过程中的人文素养观。

关键词: 高职教师; EIP-CDIO工程理念; 专业能力

随着CDIO工程理念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的不断深入,汕头大学在2005年又将渗透了EIP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进行了改革,迄今为止效果比较明显。杨叔子院士评价EIP-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中国本土化的CDIO,它继承了中国优秀教育、文化传统,紧密结合中国的现实,同时还需要实践。面对新的形势下,高职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成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瓶颈。本文主要是研究将EIP-CDIO工程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师的专业能力中,更好的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质量。

一、EIP-CDIO概念的界定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EIP-CDIO:渗透EIP理念的工程教育模式,EIP表示注重职业道德(Ethics)、讲诚信(Integrity)和职业素质(Professionalism),强调做人与做事相结合,注重人文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二、高职教师专业能力的内涵

教师的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在特定的方法引导下有目的、合理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并评价成果的能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中阐明,高职教师的专业能力(专业技能)主要反映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1]教师的专业知识由其所教的专业知识和学科知识组成;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教师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包含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能力和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以及所教学科的实践能力所构成;教师的专业品质要比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来的抽象,很难定义。但却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原动力,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对学校、对自身发展和对教育的基本态度和理念。因此,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不在于学习专业知识,而在于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这就是要求高职教师既要具备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能力又要具备执业技术方面的专业能力,还要具备专业品质方面的专业能力,即我们讲的“双师型”教师。根据目前的高职院校的调查以及高职教育的专业能力的标准,我们认为高职教师的专业能力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一)专业的理念

作为高职教师首先正确认识高职教育和高职教师在高职教育体系以及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作用,确立自己对高职教育和自身的专业的一个理性认识,从而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高职教育。专家认为,教师只有自身树立了正确的专业理念,才能够由衷的提高自身的教育行为,寻求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使自己逐渐走向专业成熟。

(二)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能力

这是达到高等职业院校任职的最低学历标准。高职教师自己必须掌握比较宽的综合理论知识,能够精通自己所教授的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的技能和扎实的基本功;同时作为高职教师还必须具有专业相关的专业实践能力,持有相关的专业技能证书,能够解决生产第一线的相关技术方面的疑难问题,有产业服务的能力。

(三)教学与科研的能力

高职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通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能够制定教学计划、撰写教案、选择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同时还应该具有编写教学讲义、校本教材,立项开展教研和教改以及专业课题的研究能力,还具有撰写教研教改论文、专业学术论文等科研能力。

(四)专业建设与专业发展能力

这项是针对高职教师中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要求高职骨干教师关心本专业的建设具备专业建设的理念和方法;专业带头人具有专业建设的能力,能根据市场进行专业调研、确立专业培养方案、建设实验实训室、指导学生就业和课外实践等能力。

(五)组织协调和人际交往能力

高职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所以高职教育必然与行业、产业、企业等建立广泛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高职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人际交往沟通的能力。故高职教师应时刻关注社会发展动向和行业的发展状况。

三、高职教师专业能力现状

随着高校教师队伍的规模不断壮大,结构也不断优化,但是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很多院校还是从中专校发展而来的,发展快,但是起点低、底子薄,使得高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遭遇瓶颈。随着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到高等教育,这种缺失越来越明显。[3]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教师严重缺乏工程教育的理念和产业经验

很多教师缺乏丰富的工程职场实践经历和企业的产业经历,有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对高职教育的激情,培养的学生很难成为企业的工程师。

(二)重理论轻实践,专业实践教学能力不足

重视教授过程中理论知识的传输,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且缺乏对教学法研究和实践,无法成为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中的榜样。

(三)缺乏专业团队,欠缺沟通与交流

受传统的教育机制影响,教师难以形成专业的团队,教授的课程面很狭窄,且缺乏从事职业教育管理工作应具备的处理公共关系能力,年轻的老师本身缺乏情感教育。

(四)教研、科研能力缺失

研究能力仅仅停留在写写论文、做做学校里的课改等,很少能够立项省部级课题、企业技术项目等,多数在完成学校的任务而已,缺乏创新,甚至还抄袭。

(五)对专业建设与专业发展关注不够

大多数高职教师认为专业发展和专业建设只是系部领导、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事情,不能及时学习跟进专业的前沿发展,没有高职教师应有的职业情感和职业服务精神。

四、融入EIP-CDIO的高职教师专业能力的解决对策

高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的缺失,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高职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借鉴汕头大学CDIO工程教育的理念,将EIP(职业道德Ethics、讲诚信Integrity、职业素质Professionalism)的思想融入到培养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对策:

(一)转变职业教育观念,树立大工程教育理念

朱自清《教育的信仰》文中写道:“教育者须对于教育有信仰心,如宗教徒对于他的上帝一样;教育者须有健全的人格,尤须有深广的爱;教育者须能牺牲自己,任劳任怨。”当前社会经济对工程师在职业道德(Ethics)、诚信(Integrity)和职业素质(Professionalism)方面有着特别要求,故要将EIP-CDIO创新培养模式设计贯穿于高职教师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职业素质提升的全过程。[4]树立大的工程教育理念,打破学科与专业局限性,拓宽基础、开阔视野,坚持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工程观。从而得以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团队合作和管理能力的工程师。

(二)融入EIP-CDIO,提高职业技术教学能力

首先高职教师必须是本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具备从业资格),其次必须具备职业技术教学能力。职业技术教学能力是指专业教师培养学生技术能力和方法能力的教育能力,对专业老师来讲,主要是包含理论课程、实训课程和实践教学的开发能力,专业理论教学能力,技能教学能力。而技能教学能力往往是职业技师教学能力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高职教师大多数都是经过传统的高等学校教育取得学历和学位的,课程的教育印象都是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更换教学思想,采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的工程理念,将自己对专业的热情和对专业的精神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去 。教师只有先把自己用新的理念武装起来,做到集理论与实践一身的典范,才能够培养出理论与应用能力俱佳的学生;只有老师自己做到讲诚信与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并重,才能以身作则的影响学生成为新时代的具有工程理念的遵守职业操守职业素质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5]

(三)具有教研科研能力,全面提高专业发展能力

在CDIO的工程教育模式下必须掌握本专业件事的理论基础和专门知识,能够正确分析和评价该专业领域的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将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融入到课程开发中,具有专业教材开发和编制能力,具有将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的新的专业课程开发和改革的能力。始终保持对职教理论最新发展的跟踪学习,保持对教学实践最新改革的不断反思。

此外,高职教师还用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有一定的专业发展能力。CDIO的工程理念要求教师具有“学校专业学者”的专业意识。高校专业教师必须具有进行相关应用型研究和开发型研究的能力,不能只写写论文,或申报一些简单的课题就觉得自己已经是在搞科研了。[6]要有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创业和科技推广的能力,比如和企业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或者开发某项专利技术研究等;

(四)搭建学校教育教学平台,发展专业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要想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除了上述教师本身应该改变的外,学校也应为教师寻找专业发展的着力点,比如重点搭建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通过教研、科研部门进行科研项目的立项申请,鼓励引导教师参与企业科学技术项目的研发工作和学校课程教学研究项目,通过结题验收来认证教师专业能力的成长过程。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推出多项鼓励引导教师提升专业研究能力的举措:开办科技节,举行各种科研讲座,组织申报专业团队建设,与企业合作加大老师参与横向课题的机会等等,大大提高了专业教师对教研和科研的兴趣。在课题申报中也实现了巨大突破:上半年有两项横向课题被立项为江苏省教育厅重点课题。

(五)树立EIP-CDIO本土化过程中的人文素养观

高职专业教师必须深切理解EIP-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这是在CDIO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了职业诚信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E代表职业道德,I代表职业诚信,P代表职业素质。从EIP-CDIO教育理念的培养构架中我们可以看到:高职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以及责任感是培养具有工程理念的国际化标准的工程师的首要条件,在某种程度上比工程理论知识和个人能力还要重要,而且企业在选择用人时也特别注重这一点。由图1可知:包含诚信、道德、人格和奉献等方面的职业道德是位于整个框架的核心位置,而工程技术知识和职业技能则是分布在两边的。这说明只有将职业道德教育是工程教育的顶梁柱,高职专业教师自己必须树立这种工程师典型。比如我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人文基础、选修和专业三个层次的课程,分梯度培养工科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样对老师的专业能力相应就有了要求。另外,对于外语和艺术类学科,也可通过通识选修的方式扩大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7]

五、结束语

EIP-CDIO强调的是只有将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有机结合,才能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更有发展前景的高级专业工程人才。融入EIP-CDIO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我院已深入人心,目前我院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具有较大的提升。但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也不存在终点,对高职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有效途径的探索也是要与时俱进的。除了借助政府、学院等外在干预,教师自身需不断学习不断提高。选择适合并能够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成长的方法和策略,无论对高职教师自身还是对整个高职教师队伍来说,都是意义深远的。

参考文献:

[1] 杨晓陶. 高职教师专业能力探析[D]. 济南:济南大学,2008.

[2] 阚亚玲.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研究[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29-32.

[3] 李凤娟.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现状研究[D]. 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12.

[4] 曹淼孙,梁志星. 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专业教师的角色转型[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88-91.

[5] 陈学凤. 提升高职教师专业能力有效途径探索[J].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96-99.

[6] 陈桂梅. 高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有效途径的探索[J].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106-108.

[7] 李芳丽. EIP-CDIO理念下高职工程图学课程改革探索[J].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2(6):92-95.

[8] 徐丹琦,杨林生.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师专业能力探讨[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2):42-44.

Key words: vocational teachers; EIP-CDIO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ability

(责任编辑:程勇)

职教理论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伴随全球化的持续加深,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英语在日常交流、工作和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不少企业和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对英语水平的要求颇为注重。然而,在职业学校中,很多学生由于先前的英语基础功底薄弱,导致他们在职教英语课堂上表现出不感兴趣、效率低下和学习倦怠等状态。本文意在针对职教英语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些现象及问题,通过对职教英语教学实践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法和途径,力求将有效提升职教英语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关键词】职教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提升

【作者简介】陈晓佩,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

一、英语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1.英语的使用范围。据统计,全世界75%的电视节目使用英语;3/4的邮件用英语书写;任何一个号称是国际会议的,其工作语言一定会使用英语,而英语也是联合国的正式工作语言。同时,许多官方和政府性质的文件、活动以及交流方式都使用英语;外贸交往、国际礼仪、书信函电、进出口文件、银行文件语言等,都将英语作为标准通用语言。

2.英语对国家发展和国际合作的影响。伴随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国际性合作的开展,英语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英语也有利于促进和深化国家间的友好关系,在各国的文化交流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交流工具,英语促进了中国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之间的相互合作,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有助于中国向世界发达国家学习的同时,将中国的文化和精神传向世界。

3.英语在职业教育领域中的作用和体现。对于职教学生,英语可能更加是支撑职业生涯的一种重要工具,甚至对一些专业来说,英语能力或许会完全左右学生职业的选择和职业发展的前景。其次,英语还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的重要途径。将近成年的学生心智发展不成熟,眼界不够宽阔,对于世界的认识可能只局限于周遭和网络环境,容易形成一种快餐思维,不利于以全面的眼光看待自身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发展方向,而英语语言可以带领学生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在不同环境的熏陶下形成健康、和谐、积极的人格,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石。

二、职教英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

1.教学要求的模糊性。由于中职英语教学要求不明确——要低于普高英语教学要求,往往以实用性为原则却让教师难把握好教学标尺;其次,学生学习目标也不明确,故而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者,中职英语教学和专业学习联系不密切,教育专业化不明显,依然一套教材统天下,很难做到专业对口,这样的情况势必给学生将来的就业服务带来种种的问题。

2.教学方式的陈旧性。目前职教英语课堂中,仍有不少教师在用“旧瓶装新酒”的教学方式,虽然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大环境的触角延伸到了中职校,但相当部分的中职校教师仍在延用旧的教学方式——上课四步骤:读单词、讲语法、讲读课文、做练习。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已经使中职校学生倍感枯燥乏味,消磨了他们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

3.学生学习的消极性。职校的生源主要是初三分流或中考落榜的学生,文化课程基础差普遍的共识。尤其是英语基础薄弱,词汇量、语法和句型等基础知识和普高学生有着悬殊的差距。很多学生对学习英语已丧失兴趣,同时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表现为懒得动嘴读和动手写,参与的积极性差。课堂上开小差和趴着睡觉的学生多,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这些现象都给中职英语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三、有效提升职教英语课堂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1.合理运用课程相关视频资源,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枯燥的学法是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的主要因素。英语是纯理论学习,内容很难生动有趣,在无法改变内容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改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和音频资源已无法满足生动形象的要求,故在英语教学中可加入一些相关视频资源,将声、形、情景完美融合,创造贴合实际且有趣的英语语境,缓解学生对英语的恐惧心理,提升他们的兴趣,以及培养英语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2.开展长期分组合作竞争学习,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英语学习不可或缺,而良好的合作竞争意识有利于提高这种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职教英语课堂教学中,分组学习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培养良好的辩证能力,不局限于已有思维和教师的思路,从多元入手,去探取学习新思路和方法。其次,分组学习可以从团队意识及合作竞争意识两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激励学习任务的完成。

3.以听、说两方面为抓手,从实践角度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能听会说”是英语学习的基石,听力和口语是英语中最关键的两大學习能力,这两大能力的落实则是为了最终能够使用英语。因此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实践是最为有效的切入口。中国式英语教学的普遍现象是应试英语——英语卷面成绩十分优秀,却难以开口、羞于开口,导致该现象其实并不是英语知识掌握的缺失,而是在教学中忽视了英语知识的实践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向学生不断传递学习英语的理念,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强调英语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是用来交流沟通的敲门砖,而非单纯为了应试。要想灵活使用英语就得强抓听和说,只有“能说会听”,将其融合到实际运用中,英语能力自然就有所提升。

总之,英语教学并非一项朝夕就能达成的工程,职教英语教学尤甚。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实践运用能力方面,职教英语教师只要方向明确,矢志不渝地投身于职教英语课堂教改中,勇于探索、多方位尝试、大刀阔斧地实践,就一定能形成职教英语自身的教学特色和亮点,结出丰硕的教学成果。

职教理论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改革;目标定位

一、教学目标准确定位,正视现状,和专业结合

职业学校教育根本属性的核心内涵是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而非基础教育内涵。学生能力上的差异也决定了这一点:他们不可能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深入兼顾,因此扎扎实实掌握职业技能是他们面向未来的合理选择。这也是职校区别于普通高中而赖以生存的基础。中职语文教学也应定位于此,语文作为其中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应和专业相结合,和学生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在职校的真正作用。 和专业结合,教材先行。教材编排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内容力求做到典范性、时代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统一,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中职生就业、从业、创业的需要,以及认知特点和情感心理,实现课本学本化。要让课文内容和专业贴近,课文思想和专业互融,口语、写作为就业铺垫。

二、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直追求着一个“同”:同一的答案。这样的教学,学生要做的只是接受教师的“标准答案”,尽管这些“标准答案”无疑可置,但这严重地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纯粹的讲解绝不能代替学生个性化的体验,教学中不能剥夺学生的发言权,尤其作为职高学生,他们无法做到只记不动的听课状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变求“同”为求“异”。学生在与文本进行对话之后,必然会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也就是说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也会不同,所以对于同一文本,甚至同一语段的感悟也不同。因此,教师不能以自己的认知、理解、感悟来替代学生异彩纷呈的思维,应积极倡导学生去自我感悟、品味其中的感情。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而不是压抑学生的个性,要求学生与自己的观点一致。

三、教学方法应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

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当务之急是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切实抓好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是尊重职业教育规律的体现,也是我们对过去的语文教学做了深刻反思之后的必然选择。过去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语文教学走进了“高消耗、重负担、低质量”的死胡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应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1)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在课堂上,我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让学生的口动起来。针对职专学生不愿主动发言的状况,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在班内交流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每一次讨论交流中得到锻炼。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自读、提读、齐读、小组分工诵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的口动起来,这样既营造了一种好的学习氛围,又能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自我锻炼的机会。

四、突出“双性”,激活职业语文教学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职语文教学理应与时俱进,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培养市场经济形势下适应社会需要的优秀学生。

突出开放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职业教育的体系是开放的,语文教学作为它的一个子系统,更应该是全方位立体化的开放系统。

(1)教学手段应由“单一化”,转向“多样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人们带进了信息时代,培养学生能够快速全面地获取信息的能力,已成为时代的必然。因此,必须改变“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传统教学,充分利用综合化的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变“灌输”为“激发”,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觉接受信息。

(2)教学方法应由“模式化”转向“灵活化”。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服务的,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体系,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也就不同,即使相同的教学任务,也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学中,必须随着众多教学因素的发展变化灵活运用最优化的教学方法。或启发学生想象,进行探究式教学;或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答,进行合作性教学、启发式教学,等等。唯有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求活动,使其永远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旺盛的求知欲。

总之,我们应当充分认识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性,规范和促进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学会利用新的教学方法更好地为中职语文教学服务,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努力成为优秀的中职语文教师。

参考文献:

[1] 赵旭燕.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

[2]郝超.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探索与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

职教理论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随着近年来职业教育的课程和教学改革,职教教师所应具备的职业技术能力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促进职教教师的职业技术能力,是职教教师教育尤其应该关注的问题。职教教师教育中职业技术类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构建,是促进教师职业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职业技术类课程的实施还需要在实施主体、运行机制、人员配备、学科发展等方面有所保障。

关键词 职业技术能力;职业技术类课程;职教教师教育

随着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力发展,职教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也逐渐从教师队伍的数量发展、学历提升转变为职教教师的素质提高。作为职教教师队伍建设重要措施和教师素质提高途径的教师教育在近年来得到了很大重视,如职教教师培训资源的开发和培训计划的实施等。我国职教教师教育的特点被归纳为三性:学术性、技术性和师范性。三性特点下的职教教师教育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但国家近年来所强调的企业实践能力在现有的教师教育模式下未能得到很好促进,相关的实践模式和课程也未能在总体理念的指导下得到有效发展。看似附加的企业实践能力实际上应该是指向“三性”中的“技术性”或“职业技术性”。职教教师的职业技术能力是除(学科)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之外尤为重要和关键的能力,而当前由于对“技术性”的误读,如将其理解为“工程技术性”,导致教师的职业技术能力一直没有得到系统提升。职教教师职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应当与三性特点下的教师教育模式和内容实现融合发展,职教教师教育中的职业技术类课程模式和内容也应进行系统开发。

一、提升职教教师职业技术能力的重要性

(一)国家政策文件的重视

近年来,教育部出台了各项关于职教教师企业实践的政策文件。《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教职成[2006]11号)指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中也指出,2011~2015年支持2万名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利用企业设备、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优势,提高教师的产业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支持职业院校设立一批实践能力较强的兼职教师岗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水平[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教职成[2011]16号)中指出,改革职业教育师范生培养制度,强化实践实习环节,优化培养过程;培养院校要不断优化职业教育师范生培养模式,加强与行业企业、职业学校的合作,强化企业实践和职业学校实习环节。职业教育师范生在校期间至少应有半年时间到企业实践和职业学校实习。进一步完善“双证书”制度,职业教育师范生毕业时,既要取得教师资格证书,也要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3]。

从近年的各项相关政策中可见:除了职教教师入职阶段和职后培训阶段需要定期进行企业实践外,职前培养阶段也需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加强企业实践环节,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此外,还需要支持引进高技能人才作为职校的兼职教师。因此,鉴于职教教师的企业实践能力,即职业技术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将其切实贯彻于职教教师教育的各阶段之中。

(二)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

当前,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要求体现为“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由此可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需要实现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世界的对接,所培养的人才规格要能够满足职业世界的要求。因此,职教教师首先应当了解职业世界的要求,具备相应的职业技术能力。具体包括:了解相关产业和行业的发展,熟悉相应职业岗位的内容和要求;将职业新要求和职业标准内容融入到课程内容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中;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教学逻辑,提升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使学生获得相应的真正具有价值的职业资格证书;根据产业发展和人才发展的需要,为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教育部教师司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要求,职教教师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应把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4]。其中的“职业实践”指的是技术工人的职业实践。相应地,职教教师应当了解和掌握该职业实践,获得职业技术实践能力。

因此,职教教师除了要具备传统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外,更要具有跨界的职业技术能力。这是跨界的职业教育世界的现实要求,而职教教师教育更应该为职教教师的职业要求作好准备。

(三)职教教师专业化的需求

由于职业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职业教育与职业工作的密切关系,职教教师职业也具有特殊性,与普教教师职业及其他非教师职业相比具有其不可替代性。职教教师的专业化,除了职教教师教学专业化之外,还要求职教教师的培养培训具有专业化的特点。职教教师教育除了应具有高校普通专业的学术性和普通师范专业的师范性,还需具有职业技术性和职业师范性,更需具有三性融合的特点。这也是职教教师教育的特殊之处,是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专业的根本特点。专业化的职教教师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通过专业化的职教教师教育才能形成。职教教师的职业技术能力是职教教师专业化的显著特点之一,是职教教师不能被其他高等教育毕业生所能代替的重要特征。真正理解并提升职教教师的职业技术能力,并将三性特点下的能力实现一体化的融合促进,职教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也要求,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要具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并达到一定的职业技能水平[5]。《标准》中基本内容的“专业知识”要求职教教师具备“职业背景知识”:了解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相关行业现状趋势与人才需求、世界技术技能前沿水平等基本情况;了解所教专业与相关职业的关系;掌握所教专业涉及的职业资格及其标准等[6]。可见,职业技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已成为国家层面职教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这也是职教教师教育中需要重视的内容。

二、提升职教教师职业技术能力的途径

(一)职教教师教育中三性融合特点的体现

职教教师教育的三性中,尤其是“技术性/职业性”的概念时常有不同的理解。“技术性”通常被理解为专业技术性或工程技术性,而非“职业技术性”,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技术体系。“职业性”通常被理解为教师的职业性,与职教教师教育的“职业性”有所混淆。职教教师职业是专业性职业/专门化职业,包含“Profession”的涵义,其职业性与职教教师教育中的“职业性”是有本质区别的。职教教师教育中“职业性”的职业指的是职业技术工人的职业,而他们的职业包含“Occupation/Vocation”的涵义。因此,针对职业教育的职业功能特征,职教教师教育的“职业性”要求所培养的职教教师对技术工人的职业世界和职业活动有所了解,对职业活动所涉及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有所掌握,对职业世界的继续发展也能有所促进。因此,职教教师教育应当努力培养教师的职业技术知识和职业实践能力,并将该能力的提升融合进教师教育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在职教教师教育的整个体系中,需要整体体现出三性的特点。同时,在各个内容体系中也需体现出学术性与职业性、职业性与师范性、学术性与师范性的融合。

(二)职教教师教育中职业技术类课程的构建

之所以将职教教师教育中的职业技术类课程单独列出,并将其与专业科学类课程进行并列,是因为职业性技术与工程性技术之间的区别。尽管两者在名称上近似,有相交的部分,但是仍具有各自不同的部分和含义。从理论上讲,职业性技术与工程性技术最大的区别在于理论体系的不同,即职业性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反映的是职业技术工人的职业实践,而工程性技术反映的是工程师和工程学家的科学职业实践。因此,职业性技术发展必须克服工程学科在实践中的局限性。需要指出的是,只有职业性技术才是现代职业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7]。因而,职教教师除了需要掌握部分工程性技术之外,还需要获得一定的职业性技术。职教教师教育中,职业性技术内容的补充也是必需的。

职教教师教育中职业技术类课程的构建有利于使职教教师系统掌握专业相关的职业技术,并有助于教师专业科学和职业教育教学的学习,进而提升职教教师的职业技术能力和综合能力。职业技术类课程也联结了师资培养培训机构、职业学校和职业世界三者之间,为三者的合作发展提供契机,更好地服务于职教教师和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三、职教教师职业技术类课程的结构和内容

(一)职教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

为培养具有“双师”特点的职教师资,职教教师教育中需强化作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和作为相当于技师的职业技术实践能力培养。因此,构建三性融合的职教教师教育课程对职教教师双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传统的职教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大致包含三类课程:公共基础类课程、专业科学类课程和职业师范类课程。各类课程均涉及课程的理论和实践部分。而职业技术类课程或者部分归属于专业科学类课程,或者该类课程的比例很小。为提升未来职教教师的职业技术能力,建议职教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中还应包括职业技术类课程,详见图1。四类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需要有三类主体的参与,包含作为职教师资培养单位的高校相关院系、作为职教师资用人单位的职业学校、作为职校学生用人单位的行业企业的参与和投入。

图1 三性特点下职教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

为体现职教教师教育的三性特征,除了高等教育共同的“公共基础类课程”之外,职教教师职前培养课程体系内还应包含“专业科学类课程”、“职业技术类课程”和“职业师范类课程”。这三类课程分别对应学术性、(职业)技术性、师范性,但又不是完全割裂的课程类别。在总体上,它们是体现三性特点的课程整体;在各自领域中,它们又是相互融合的,如专业科学与职业技术在技术上有交叉的部分,职业技术与职业师范在职业上有共同的部分,而专业科学和职业师范在专业或学科教育教学上又有相关的部分。职教师资教育中的“公共基础类课程”和“专业科学类课程”与非师范专业学生的课程内容大致相同,只需要进行适量的缩减或整合,以满足其他两类职教师资特色课程的教学安排。体现职教师资职业技术性的“职业技术类课程”能够使未来职教教师理解和掌握未来的职校教学内容,具体通过职业理论课程(如职业技术导论)和职业实践课程(如职业技术实训、企业实践)来实现;而体现职教师资教育教学能力的“职业师范类课程”则能够使未来职教教师掌握如何传授适宜教育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具体通过职业教育学课程、职教教师基本技能、职业/专业教学论等来实现。

(二)职业技术类课程的结构和内容

职业技术类课程中既包含职业理论课程,又包含职业实践课程;既有职业技术导入类的概览课程,又有职业技术实践类的深化课程。该类课程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理论基础、综合实训、企业实践。具体包含职业技术导论、职业技术实训和企业实践等课程,详见表1。例如,职业技术导论课程作为职业技术理论基础,为未来职教师资提供关于职业、工作过程、职业工作研究方法/职业资格研究方法等知识;职业技术实训课程则是为“双师型”职教教师的“技师”水平做准备,将职业标准内容作为职教教师培养的教学内容,为未来职教师资提供关于职业技术工人的技能技术实践锻炼,使他们在职前阶段至少具备高级工水平的技术能力,在职后阶段进而达到技师水平的技术能力;企业实践课程则是为未来职教教师有效利用企业工作内容进行技术工人培养做准备,为未来教师联系企业实际进行课程教学和企业服务提供实践机会,包含职教教师的企业认识实习和岗位实习,使他们了解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和工艺流程,掌握职业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知识,运用职业工作研究方法进行职业工作调研和总结。这也为职教教师创造了进入职校之前的良好的企业联系和实践能力。为跟随行业企业的发展,职教教师在职后也需定期进行企业实践。

职业技术类课程主要是培养职教教师的职业理念,促进教师的行业沟通与合作能力、行业实践能力、行业服务能力,使教师了解和掌握职业工作过程知识。此外,在职教教师培训中,职业技术类课程的内容作为职教教师的培训内容也是需要的。如果职业技术类课程在职前阶段由于模式、学时、内容等因素较难实现,亦可考虑将其放到职教教师入职培训或职后培训中,作为模块化课程针对教师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实施。

表1 职业技术类课程的结构和内容

四、职教教师职业技术类课程实施的保障条件

(一)实施主体

职教师资培养高校和行业企业是实施职业技术类课程的主体。职业技术类课程中作为理论基础和综合实训部分的内容主要由高校负责完成,行业企业参与;作为企业实践部分的内容主要由行业企业负责专业相关的职业技术实践,高校负责学生的管理和后续的反思和评价。建议建立针对职教师资培养校企合作的专业委员会,组成人员包括高校相关院系的教学负责人、专业教师、企业校企合作项目负责人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二)运行机制

高校和企业相关人员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下共同制定职业技术类课程的课程大纲、共同开发核心课程内容和编写特色教材、共同打造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实施和评价教学。例如,高校通过与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合作,成立职教师资职业技术实训(高级工/技师)课题组,负责**高级工/技师职业技术实训系列教程的编写,由校企共同组织和实施。

(三)人员配备

与传统经典的高校专业科学理论与实践不同,为胜任职业技术类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相关的高校专业教师还需通过继续教育的方式,如职业技术理论的学习、企业实践等,来获得相关的职业技术知识和能力。同时,高校也可考虑聘请相关的企业兼职教师,利用他们在职业技术方面的已有优势,共同培养未来的职教教师。

(四)学科发展

区别于培养工程师的工程科学或培养其他专业性职业人才的专业科学,适合于培养职业技术领域人才的职业科学还没有建立。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如德国对此已经有了一定的探讨和发展。虽然职业技术科学的建立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面临着诸多困难,但为提升教师的职业技术能力,在职教师资教育中补充与职业技术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却是必要的,也是值得尝试的。由于职业技术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认识阶段,相关高校和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需要对其继续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上一篇:边坡支护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大学生压力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