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培训职教论文范文

2023-10-20

师资培训职教论文范文第1篇

12、13号,XXX教育局在党校为20

13、2014新入职的老师开展了一个为期两天的培训。

这次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但在如何管理学生,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上,还感到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通过这次课程的学习,收获很大,以前一些认识模糊的问题,现在搞清楚了,从前的一些情感体验,如今也找到了理论支持。更为重要的是,我深深体会到,教育确是一门艺术,一门大学问,值得我用一生的精力去钻研。通过培训,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首先,作为一名教师,而且是胜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管理好自己的班级。对于我来说在这方面真的是没经验。来自南昌百花洲小学的章琳老师就给我们清楚的讲解了如何胜任班主任工作。我们的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随着年龄段的不同所以在行为表现上也存在差异。所以作为班主任就得了解自己的学生,研究学生。其次,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因此,就要学会做课题研究,这不仅有助于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而且有助于提高科学育人水平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再次,新课标要求明确指出,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牵着老师的鼻子走,而是要学会自己去找路。记得当时邓万龙老师给我们列举了一个关于教学方式的调查表格,结果非常明显的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比起老师的讲授,记住率要高的多。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平时在教学生字的时候我会请学生到讲台前给大家当小老师带读生字,大家的注意力明显的集中了很多。最后,教师必须全面深入了解学生,这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教师要学会与学生换位思考。教师是成人,对于学生犯的小错误总是会不是很理解,甚至会有点责怪。这时候我们要将自己还原为儿童,换个角色,学会包容。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师资培训职教论文范文第2篇

求真小学 丁佳

我很荣幸能够成为教育战线的一名新兵,开始了自己人生的新征程。教育局领导为了使我们新教师尽快适应我们学校的教学工作,特地对我们进行新教师培训。从教师的基本功,从教育政策法规到教师心理健康讲座,从师德学习到课程改革,面面俱到,细致入微,在各方面对我们加以培训,让我们树立起师德观念,规范教学行为,从而迈好第一步。

首先,培训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 1

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其次,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在本次培训中,我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最基本的"六认真"要求,即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组织考试和认真写教学反思.备课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备课中要准备三方面,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要关注学生如何学,学到了多少东西.不仅要求老师课时备课,还要善于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进行总结和积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教学上,应该懂得将教学艺术化,学会抓住学生的心理,引起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在这次培训中,各位领导和老师所讲述的一些方法,实际上就为我们新老师起到了“扬帆导航”的作用,我觉得包括我在内的所有新老师必须好好地吸收和采纳。

再次,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对于我们这些新人,对新的生活、新的责任、新的角色多少有些怯懦,而本次培训中,培训指导老师也十分注意我们的这种心理的变化,他们的讲话,从头到尾始终贯穿一个中心,那就是充满对新教师的鼓励。其一是鼓励我们要赶快适应学校的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等,其二是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其三是鼓励我们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其四是鼓励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

明和才智,争做教学发展的弄潮儿。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师资培训职教论文范文第3篇

一、学院精准扶贫地区的经济情况及职业教育师资存在的问题

针对学院精准扶贫地区的经济情况及职业教育师资进行调查、分析, 存在以下问题:

(1) 当地缺少经济支柱, 只有少量几家面条加工厂, 没有支柱产业, 没有大、中型企业, 主要是商业, 由于地势偏僻, 交通运输能力还有待提高, 当地财政收入偏低。当地地处山区, 有着广泛的农产品, 但缺少批量生产, 整体规划不尽科学、合理, 产品质量无法保障。

(2) 当地职业技术学校主要是三年中职教育, 在专业设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时间、实践场地配置及选择等问题上都应进行科学、合理的研讨和论证, 大部分专业老师都是根据学校发展, 专业设置的情况下, 改学相关专业或从大专院校招考进来的相关专业老师, 存在的问题:一方面, 老教师已多年没接触专业课程, 又要重新捡起专业课程;另一方面, 新进教师缺乏企业锻炼机会, 在职业教育中, 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若只是纸上谈兵, 职业教育的质量就无从谈起, 学生的就业形势也就不会乐观, 学校的发展前景堪忧。

二、针对当地的职业教育及师资发展提出的建议及对策

扶贫地区职业教育师资的专业培训、专业素养等问题, 都制约了扶贫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结合扶贫地区存在的问题, 对当地的职业教育及师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及对策:

(一)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应因地制宜, 结合当地特色和经济发展现状

宜宾珙县整体经济环境不错, 但个别乡镇下的村社是精准扶贫区域, 那么珙县职业技术学校在设置专业时, 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开设可持续发展的相关专业, 有些专业的选择就要考虑市场, 如何定位成为关键, 比如: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 这些专业的设置, 是如何定位?笔者认为一些专业的开展, 也会影响到当地的扶贫工作, 不能片面的追求高、大、上, 应理智的分析市场和当地的实际情况, 这几年贫困地区的生源是不错的, 总体上看, 入读职业院校的学生成绩普遍低于普通学校的学生, 这就造成了起点上的不均衡。但是, 对于相当一部分贫困学生来说, 职业教育却是理想的选择。国家制定的中职免费等政策, 为入读职校的学生解决了经济方面的后顾之忧, 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但每年毕业的学生, 除了进一步深造的学生, 能有多少在为地方经济服务, 专业设置上就应考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市场需要而定。

(二) 专业科学设定, 职教师资优化配置

现在很多中职学校师资存在知识老化、思维固化、教育僵化等问题, 需如何解决呢?专业建设需要投入, 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 加强文化基础教育, 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随着职业教育的提升, 国家政府教育机构、行业协会通过举办各种技能比赛, 以赛促学, 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也检验了教师的综合能力, 作为贫困地区的一些中职学校, 虽然认识到了各类比赛所带来了的影响, 但由于师资知识老化, “双师型”人才匮乏, 实验设备欠缺, 心有余而力不足, 去年, 珙县职业技术学校计划参加省上的技能比赛, 通过珙县政府联系, 指导教师带学生到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强化训练几周, 短短几周, 了解到现在一些中职学校的困惑和难处, 随后,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还多次组织教师到该校进行专业建设交流, 但目前观察很多中职学校, 在专业设置上, 还是参照别的学校的专业设置, 不能因地制宜, 与本校教师的专业相结合, 部分中职学校的教师专业跟新设专业不符, 或原毕业时的专业因多年未从事该专业教学, 知识老化, 要想改变当前状况, 应从多方面着手:

(1) 打铁还需自身硬, 贫困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首先要搞好内涵建设, 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特色产业, 市场需求, 未来发展方向, 掌握本校教师的专业情况, 适时安排教师到企业去实践训练, 参加培训提高专业技能, 扩大“双师型”教师规模, 对有潜力的专业, 对路对口的专业, 重点培育, 教师这个职业, 本身就是个终身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 针对专业相近或以前学习个该专业的教师, 在转型过程中, 重点培养, 更新知识结构, 让教师有目的的学习, 进而有环境去练习, 有平台去展示,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校场合作”, 利用“校中厂”或“厂中校”, 让专业教师能在实践中提高专业技能。

(2) 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 从政策到资金的投入, 特别是加大中央资金、项目扶持力度, 支持贫困地区中职学校提升办学能力, 具体可体现在: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专业技术人才引进等, 政府每年财政开支, 也应向专业建设方面倾斜, 每年多给学校国培或省培的指标, 让更多的教师能走出去, 学回来, 努力打造具有一定特色的职业技术学校。

(3) 学校还可拓展思路, 利用学校自身资源, 一方面锻炼师资, 另一方面也可为学校创收, 比如: (1) 对“返乡创业就业”群体 (成年人居多) 进行或理论强化, 或技能提高, 或两者兼顾的“特色班”培训; (2) 学校聘请企业家、专家、学者授课等; (3) 有机会与镇政府合作参与到当地的一些经济活动中, 比如:每年, 当地举行的茶花节、少数民族节日等, 让相关专业的教师带领选拔的优秀学生参与; (4) 根据各自不同专业的教师可带领学生, 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比如:电商专业的学生为当地从事电商的群众进行运营、策划, 畜牧兽医和农作物栽培专业的学生应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实践等等, 既锻炼了教师、学生, 也为地方进行了服务, 同时, 还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

(4) 充分发挥对接高校服务功能, 强化高校对贫困地区发展的教师人才智力支撑, 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建立面向需求的人才培养与供给结构调整机制, 结合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试点工作, 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关联度高的精品专业, 培养贫困地区急需的各类紧缺人才。鼓励高校结合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 开展专题研究与咨询, 积极为地方政府发展规划和公共政策制定出谋划策, 为制定和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提供依据, 为贫困地区发展经济提供智力支撑。高校还应利用自身优势, 对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 提供宏观的理论依据和详实的数据论证, 对教师的专业化培养, 提供技术支持平台, 实习实训环境, 有条件的话, 最好由高校有经验的专业教师, 带领相关专业的中职教师进行教学、实训的实践。

总之, 扶贫地区的职教师资的专业化发展与学校设置的专业密切相关的, 学校在专业设置时, 应秉着科学调查、系统分析、统筹安排的原则, 不可过于追求当前热门专业, 量体裁衣, 精心打造教师队伍, 合理布局专业设置, 正确搞好资源配置, 有的放矢, 突出特色, 学以致用, 以工匠精神培养各类技能型人才, 努力实现政府、学校、学生三赢局面。

摘要:职业教育是社会进步的产物, 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 随着“工匠精神”的提倡, 全国各地掀起了职业教育的新高潮,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有利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对于扶贫地区的职教师资专业问题, 也就提到日程上来, 本文结合精准扶贫地区的情况, 对职教师资专业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精准扶贫,职教师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http://www.china.com.cn/guoqing/2014-07/28/content_33077969.htm中国网中国国情作者:蔚力“国家在职业教育投入方面确定了哪些政策措施?

[2] 何丕洁.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15, 1 (30) :108.

[3] 国务院国发【2014】19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4] 张玉胜.“教育扶贫”是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良方[J].当代陕西, 2015 (5) :40-43.

[5] 张笑芸, 唐燕.创新扶贫方式, 实现精准扶贫[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4, 30 (9) :1118-1119.

师资培训职教论文范文第4篇

“首届全国职教期刊改革与发展学术论坛”在苏州召开

在“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中,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职教期刊协同创新的步伐,提升职教期刊编辑队伍的整体素质与业务能力,确保办刊质量的稳步提高,由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教育与职业杂志社、职教论坛杂志社和职教通讯编辑部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职教期刊改革与发展学术论坛”,于2015年5月16日—17日在苏州举行。教育部社科司出版处处长田敬诚,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总编辑高自龙,中国科学院学部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刘益东,教育研究杂志主编高宝立,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所研究员姜大源等出席并做了重要的学术报告。本刊常务副主编谭明主持了论坛的学术沙龙。论坛以“宣传职教,研究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为主题,以“专家引领、同行交流”为主要形式,围绕着新常态下职教期刊的改革与发展、学术期刊的同行评议、学术期刊的开放式评价、职教期刊编辑的专业成长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本次论坛将形成首届全国职教期刊改革与发展学术论坛“苏州共识”,并将成立全国职教类学术期刊协作会,设立专门的秘书处和协调组织,逐步建立论坛开展活动的长效机制。“苏州共识”呼吁全国职教学术期刊共同努力,就职教学术期刊的建设与发展问题,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研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相互尊重、相互鼓励、相互协作,形成共济、共赢的良好氛围,共同推动职业教育学术期刊事业的健康发展与壮大。来自全国各地的职教期刊、教育综合类期刊、远程教育、成人教育、高校学报(高职高专学报)、行业职教期刊以及内部出版的职教期刊主编、编辑及相关院校领导、科研管理人员和职业教育研究人员等80多家单位150余人出席了论坛。据悉,“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2015年5月10日在北京正式启动。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职业教育活动周”活动将于每年5月第二周举行。活动周的设立,是国家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是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又一重大举措。[责任编辑曹稳]

师资培训职教论文范文第5篇

1.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切合职校学生的实际

我们应重视依据学习者成才的需要来确定教学目标,并加以具体化。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专业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应实施不同的教学及控制,并把握好知识传授的难易度。在教学过程中,若学习内容难度过低,学生学习无压力,就容易滋生懒惰情绪,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难度过高,则学生就会因无法接受和掌握而产生畏难心理,同样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要控制好教学难度,就要敢于大胆地舍弃。新教材的选文大多十分精当,如果不注重难度的控制,就不能较好地突出重点。要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现代文阅读的方法,就必须根据单元目标教学的要求大胆删减,以为我所用。

2.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突出职业特点

职业学校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职高学生发展变化空间的灵活性要比普高学生广泛得多,他们可以灵活地选择喜欢的专业,可以相对自由地设计自己的未来。职校教学也不同于普高教学,它不必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且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根据这一特点,语文教学改革可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中职语文教学有双重职能:既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又要为专业课的学习服务。鉴于职高学生大多重视专业而忽略文化课的情况,我们就要以专业为突破口,巧妙地把语文与专业联系起来,并挖掘语文课与专业课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语文是一种工具,是学习其他专业学科的基础,从而喜欢并重视语文学科。如对建筑专业的学生就要加强中外建筑文化教学。在系统的文化课学习的基础上,增加对与专业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培养语文基本能力的同时,又向相关专业课程延伸,并获得有关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熏陶,从而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人文素质水平,以适应未来职业岗位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3.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潜在的兴奋点

所谓问题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教学内容着手,创设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课堂教学环境。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会去思考,有疑问才有探究的欲望。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但这不是主要目的,教师的问题是为了抛砖引玉,目的是引出学生的疑问。我在讲授《项链》一课时,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玛蒂尔德的性格展开讨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先我设计了一组问题:

(1)读完这篇小说,你觉得玛蒂尔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玛蒂尔德为什么会丢失项链?

(3)项链丢失后,她不赔行不行?

(4)对玛蒂尔德的结局,你有什么想法?

应该说,是小说精彩的情节把学生吸引住了,对以上问题学生回答得非常积极、踊跃。当讨论到赔不赔项链时,有学生感慨“幸亏她有一个好丈夫”,这样一个新问题生成了:路瓦栽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对这个人物展开讨论,又一次认识了当时社会背景;讨论到玛蒂尔德的结局时,有学生提出了异议,说为了一串项链玛蒂尔德付出了十年的青春,十年的辛苦已使她变成了一个吃苦耐劳的妇女,作者还要那样打击她,是不是太残忍了?于是一个新的问题被学生提了出来:十年的辛苦有没有使玛蒂尔德变成一个真正的劳动妇女?小说那样结尾好不好?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对人物形象、对小说讽刺手法的运用又加深了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设置的问题不能太大,太抽象,应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可以达到的水平;第二,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第三,问题不宜太简单,要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只有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4.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我们在教某些课文时,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课堂生动性,以达到帮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文章内涵的目的,可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音乐、美术和表演融入语文课堂教学。调动人体中的每一种感官,促使学生集中思想。让眼、耳、脑等感官时时刻刻地在课堂学习中,有效地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语文课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4.1精选声音素材,以求相得益彰。

在学习柳永的《雨霖铃》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采用带领学生学唱词的方式来增强对词的记忆。当王菲唱起了“明月几时有”的时候,那空灵、缠绵的声线让学生如痴如醉,学生的学习劲头一下子上去了。

4.2选配美术动画,引起学生共鸣。

许多教师曾感慨于学生联想能力的缺乏,那么,我们何不给学生创造条件呢?根据课文内容精心选择一些画面(美术作品、雕塑、动画镜头等),做到情景交融,就能极大引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我用多媒体设计了一组图片(荒原中的夕阳、枯藤老树、小桥边的村庄人家、古道上伫立的瘦马),将深沉悲凉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感染了,对课文的理解很快增进了几分。

4.3辅以经典电影,体会文学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打开”课本,活用教材,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社会的大课堂,纳课内课外于一体,熔学校社会为一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了解社会,感悟人生,净化心灵。在教学课文《茶馆》时,我特地安排学生看了电影版《茶馆》,本来担心学生无法接受早期的电影作品,但意外地发现学生欣赏得津津有味。教学时把课文中的段落和影片中的镜头作对比,由于有了铺垫,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理解人物的兴衰沉浮,感悟老舍语言的特有魅力。

师资培训职教论文范文第6篇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成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高职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理应受到高度重视。如何提炼“和谐”精神,实现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是每个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索和回答的问题。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对高职教育的发展提出迫切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依靠高素质从业人员的辛勤劳动,需要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我国各行各业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短缺表明,改革和发展我国高职教育是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需要。

1.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发展高职教育。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建设现代化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依靠高素质的新型农民。目前我国农民队伍素质亟待提高。我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8%,文盲半文盲占7%,受过技能培训的还不足1%,而发达国家农业人口中,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达45%~65%。我国农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目前平均百名农业劳动者中,只有科技人员0.023人,平均每百亩耕地科技人员仅为0.491人,而发达国家平均每百亩耕地拥有1名农业技术员。由于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素质较差,大多只有简单的经验和技能。因此,在搞好农村义务教育的同时,应大力发展适合新农村需要的高职教育,并以高职教育为龙头,逐步建立起农村中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2.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提高生产力水平需要发展高职教育。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力水平。目前,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在面前,即我国产业工人大军出现了高级技工的“断层”和“技工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近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目前我国城镇企业共有1.4亿名职工,其中技术工人为7000万人。在技术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仅占5%,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40%的水平相差甚远。在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供求比例大约为4∶46,即使是在作为制造业基地的浙江省,高级技工的比例也仅仅为6.8%。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高级技工的缺口高达数百万。这一严峻的形势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扭转,将会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影响我国现代化的进程。除此之外,作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文明城市建设也呼唤着高素质人才。因为城市文明社区的建设、服务业品位的提升、文化生活的开展、现代化城市设施的管理等,都需要从业人员有较完善的自身素质,上岗前应接受正规的职业培训。由此可见,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对高职教育提出了迫切需要。

3.完善教育结构,优化人才队伍需要发展高职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现代化建设进程,必须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城市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农村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力度也大大增强,高等教育迅猛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规模超过23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1%,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预期到2010年将达到3000万人。然而应当指出的是,我国的高职教育却不尽如人意,目前在校学生人数仅为72万人,仅占普通高校毕业生的31.94%,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肩负着为各行各业培养高等技术型应用人才的重任,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没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科研成果将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就不能实现有机结合,产业革命也无从谈起。为此,要加大高职教育的发展力度,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建立起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基础教育和成人教育比例协调、结构合理的教育体系,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奠定基础。

站在和谐社会高度探索高职教育的发展途径

和谐社会要求各个领域以其和谐的工作与之相匹配。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高职教育,理应是高度和谐的教育实践。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却存在一些不和谐现象,阻碍了其自身的发展,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笔者认为,克服不和谐倾向,推进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创新,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加强高职教育规律的研究。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对受教育者施以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有其自身的规律。高职教育的宗旨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要使我国高职教育健康发展,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高度探索高职教育的规律与特点。为此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一是要认真对高职教育的地位、性质加以研究,要从改革教育思想观念入手,探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体系和模式;二是要进行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研究,关注社会发展的需要,预测社会发展趋势,面向未来,开发有前途的高职专业;三是狠抓高职教育教学研究,加大课程体系研究力度,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和对社会的调查,构建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我国高职教育成败。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对专业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即要求专业课教师一方面要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素质;另一方面要类似工程技术人员那样,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的能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应积极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途径。“走出去”即安排现有教师定期参加生产实践和外出进修,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践或进修任务,达到考核标准。“請进来”即从现场引进部分工程技术人员,或聘请其任兼职教师,要确保“双师型”教师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达到一定比例(约占总数的50%),以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需要。

3.切实搞好实训基地建设。良好的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增强职业素质、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为此,高职院校一方面应抓好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贯彻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注意从学校实际出发,对功能相同(或相近)的设备集中起来,建立相应的实验室,要避免重复建设,最好是建立跨学科的校级实训中心,做到合理使用有限的经费,实现对设备的集中监控、维护和管理;另一方面应认真办好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根据本校学科特点及不同专业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满足实践教学要求的各类企业、事业单位作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基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4.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应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明确职业教育中诸如经费来源,企业、行业参与方式等重大问题,使我国高职教育有法可依,真正做到依法治教。与此同时,我国高职教育处于发展初期,必须给予高职院校一系列办学自主权。如专业设置的审批;在招生政策上也应更灵活些,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跨地区招生,可以与本地、异地高职院校联合办学,让符合条件的高职院校实行“双专科”教育办学试点等等。

编辑:常忠武

上一篇:反诉立法完善论文范文下一篇:网络数据安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