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范文

2023-09-20

西方经济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研究

一、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特点

西方经济学是伴随着西方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生和发展而建立起来的经济学科,具有如下特点:

1.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西方经济学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产生而产生的,并不断发展完善。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再到凯恩斯经济学,最后到当代西方经济学,具有很长时间的发展、修正和完善过程,其基本理论经历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检验,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2.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综合性。西方经济学由众多西方经济学学派中占主流地位的经济理论和学识观点构成的。如按其对市场机制作用认识上的不同可分为新旧古典经济学派和新旧凯恩斯学派;按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在众多的西方经济学派、经济著作、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中,有些是相互补充的,有些则是相互对立的,如持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观点在分析方法上不同,但最终却得到相同的结论。

3.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具有普遍性。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具有普遍性。其中的供求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等对所有的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4.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具有多样性。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广泛运用数学推导和数学模型来加以论证,多为实证分析。在基本理论的论述中多将预言逻辑分析方法与数学分析方法相结合,既有抽象的概念,又有形象的图像;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分析,特别是边际分析和均衡分析。

5.西方经济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如何解决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问题,进一步地说,它研究的是市场机制条件下经济运行状态及政府、厂商和消费者的经济行为,并提出一些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管理方法。因此,西方经济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学习西方经济学可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二、学习西方经济学应该避免的误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高等学校经济系以及工科院校的管理系陆续开设了西方经济学课程,这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但中国现行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大多是以现行的西方主流经济学为基础编写而成,只包括整个资产阶级经济学学说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此导致了中国大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时产生一些误区。比如:忽视西方经济学的阶级性和忽视西方经济学的局限性等等。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认为西方经济学等于资产阶级理论,等于反动的理论,而采取一概否定,一概排斥的态度,往往在没有弄清问题情况下,就不加分析地进行批判,严重阻碍了人们的学术视线,败坏了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这不是科学的学习态度。然而,如今,却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即本文提出的两个误区。更有甚者,有的教师和学者认为西方经济学是唯一的现代经济学,应以西方经济学来改造、代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张全盘地接收,全盘照抄,完全成了西方经济学说的俘虏。这同样不是科学的态度。在学习西方经济学时,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实事求是地对待西方经济学,只有这样,才能认清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可以借鉴的,什么是应该摒弃的,避免走入学习的误区。

三、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与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

1.学科流派众多,学生难于区分差别。西方经济学是中国高校经管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经济学在产生之后在各个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各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和现实发展得以紧密结合,关于同一经济问题,不同的学派也给予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是对于中国传统教育培养的高校学生,也很难理清思路去辨别哪种理论是主导的,这就对学生的课后阅读和对理论体系的把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研究方法多样,学生难于理解掌握。与其他经管类课程不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它包括:实证分析、规范分析、数理公式分析、几何模型分析等等。实际上,该门学科大体上分成三种层次:经济学原理或经济学基础、中级微宏观经济学、高级微宏观经济学。层次越高理论体系中包含的数理知识和模型说明就越多,历届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大多产生在经济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领域。这对首次接触到经济学的高校学生同样是个考验,因为同学们在从前的学习中已经习惯文和理的区别,把二者有机的结合是一个大的挑战,一旦对数理模型失去信心,经济学是学不好的。

3.理论体系庞杂,初学者难于分清脉络。西方经济学涉及到微宏观两个大的门类,而两个主要门类之下有划分成诸多的章节,实际上作为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涵盖了几乎所有其他专业课的基础知识,比如:微观经济学包括消费者需求理论、生产者理论、效用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微观经济政策等;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总量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理论等。如此多的理论体系让学生在一次的教学周期内掌握,融会贯通,分清知识脉络,学生的学习压力是非常大的。

4.知识体系更新迅速,教师难于及时调整。由于经济学的学科特点,要求相关的理论知识必须和现实的发展紧密结合,才具有生命力,所以该门课程的理论体系相比其他学科更新较快。国外的西方经济学的教材几乎每一两年就要再版,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已经发行到了第十七版;哈佛大学教授格利高利·曼昆1995年的《经济学》著作,被称作“最受欢迎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已经发行了第五版,几乎两年就会改换版本。这种版式的调整包含了案例的不断更新和理论知识的改动与补充。任课教师必须要及时掌握知识点的更新、新理论的补充及案例的调整。

四、改进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想法:

1.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网络里面有丰富的资源,有大量的西方经济学学习资料和各种各样的案例,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可以使枯燥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和生动的经济实践联系在一起。

2.加强和完善中国经济学案例教学体系。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其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经济学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和分析技巧,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能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现实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建立科学合理、并能给予案例教学以充分重视的经济学教学体系,是全面完成经济学教学目标和培养经济学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因此,对加强和完善中国经济学案例教学提出如下设想:一是明确经济学案例的选编原则;二是科学划分经济学案例的不同类型;三是科学组织经济学案例教学。

3.素质教育与西方经济学教学结合:(1)素质教育要求西方经济学教学树立新的教学理念。(2)素质教育要求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3)素质教育要求西方经济学课程考试制度的改进。

4.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既要进行静态分析又要进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基本区别在于,前者不考虑时间因素,而后者考虑时间因素,换句话说,静态分析考察一定时期内各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动态分析考察各种变量在不同时期的变动情况。静态分析主要是一种横断面分析,不涉及时间因素所引起的变动。把均衡分析与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三种分析工具: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均衡分析和动态均衡分析。静态分析要说明各种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的条件,比较静态均衡分析要说明从一种均衡状态变动到另一种均衡状态的过程,动态均衡分析则要在引进时间因素的基础上说明均衡的实际变化过程。

五、注意西方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与众多相关学科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而且它与其他很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使得西方经济学不仅仅成为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的基础课,对其他很多学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西方经济学与数学:西方经济学以数学为工具,大量采用数学的分析方法,尤其是边际的分析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边际”讲清楚了,这样所有边际的概念,像边际效用、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产量等核心概念就很容易理解了。

2.西方经济学与心理学: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的经济活动的社会科学,人的心理在经济决策中占有重要地位。比如,微观经济学中的效用论、宏观经济学中货币市场关于货币的需求动机理论等等都和人的心理密切相关。讲清楚人的心理特征对于理解这些内容具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白韬哲.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4,(3).

[2]刘西平.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探讨[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

[3]钟世洪,边俊杰.经济学教改的相关问题:上[J].集团经济研究,2005,(7)

西方经济学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针对民办高校中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从中学生特点、教材与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有限教学时间下对西方经济学这些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措施,希望能对民办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起到绵薄之力。

关键词:民办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办高校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的扩大之中,经管、财经类专业由于适应我国市场经济深化发展的需要以其专业知识针对性强、就业面宽,而受到学生的普遍青睐,从近些年我校财会学院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中都可得到验证。而西方经济学是经管、财经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理论性较强,如何更好的进行西方经济学本科生的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前民办高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当前西方经济学课程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授课学生的特点。现在入学的学生都是“90后”的孩子,他们接触的信息大、新事物多,头脑比较灵活,但经济生活经验比较缺乏。加之西方经济学的开课时间一般都是在大一的下半学期或大二的上半学期,学生还没有机会进入社会实习,所以特别缺乏对企业和宏观经济的深入了解。而西方经济学是对现实经济中的经验和规律高度概括和总结的一门理论性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感到枯燥,进而很难将经济学基本理论与实际经济生活中的具体事件相联系,造成学生理解经济理论上的困难。经管财经类的学生普遍数学功底较为薄弱,他们的思维方式偏重于感性认识,对于定性分析比定量分析更感兴趣。因此在授课中当讲授经济学的发展史,经济学案例定性分析时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当讲解到经济学公式的逻辑推导、图表分析等内容时,则不易接受,产生较为明显的厌学情绪。

2.教材状况与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西方经济学是“舶来品”,我国高校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使用翻译过来的国外教材(一般以欧美国家的为主):主要用归纳法进行编写,以大量的案例开头,穿插经济学原理讲述,然后进行理论总结。二是国内各高校编写的教材:主要以演绎法来编写,先详细介绍经济理论的概念和内涵等,然后再举例说明,逻辑性较为鲜明。民办高校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一般多使用后者,但这类教材的案例讲解较少或是没有,明显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扩散。这就需要教师要将西方经济学的国外教材和国内教材的优点相互结合,取长补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民办高校教授西方经济学的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刚毕业的毕业生,几乎没有机会进入企业去体会经济学的原理,或到政府主管经济的部门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去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况且西方经济学所包括的内容较多,在一学期有限的64学时的教学时间内,学生不可能学完全部的经济学内容。在重视终身学习的现代社会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知识,并且传授给学生关于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以及治学的精神。这是西方经济学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但是目前民办高校中教授西方经济学的教师由于自身缺乏社会实践活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更为注重基本经济理论的教学,比较忽视实践教学和学生应用经济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3.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目前民办高校的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主要以学校指定的教材为主展开,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偏重经济学理论和模型的讲解,课堂气氛过于的单调使学生产生厌倦。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一般集中在板书教学或是多媒体教学,教师在讲台上按照教学大纲按部就班的讲经济学理论。单纯的板书教学,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输出给学生信息量十分有限,仅仅局限于教材的内容。而多媒体教学,大多成了PPT演示相当于电子板书,有些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上课灌输给学生的信息量又过多;讲课速度过快,前一个问题刚讲完,紧接着又讲下一个问题,学生没有时间仔细体会老师的讲课思路,又加重了记笔记的负担。

4.考核方式.民办高校西方经济学的考核方式,主要是由平时成绩加试卷成绩两部分组成。试卷成绩就是学生的考试卷面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两者之和就是总评成绩,超过60分者可以获得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平时成绩由出勤及课堂纪律、平时作业、课堂提问这三部分组成。由此可看出考核只是比较注重课堂常规的教学管理上,没有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性考核,比如说课堂案例讨论情况的过程性评估成绩。再者西方经济学的试卷考试普遍为闭卷考试,一些主观性较强的题目也按照答题要点给分。考试前老师给学生划定考试范围和考试重点的情况比较普遍,导致学生考前突击一下就可能考过了。这种考核方式,对于强记硬背的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优势;而对于善于思考,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来说,虽然在学习过程中对西方经济学课程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但考试却不一定能得高分。因此应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调动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积极性,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西方经济学课程本科教学改革探讨

1.更新教学理念与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在民办高校培养应用性和创新性人才的要求下,面对“90后”的孩子们的这些特点,首先教师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在尊重学生个性与个体差异的条件下,由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由原先注重“教”单纯的书本知识向注重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学”的转变。比如教师每次上课讲西方经济学原理前,可以通过师生问答方式引用生活实例或案例进行导入,然后再讲解基本理论。这需要教师在每次备课时都要时刻关注经济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并根据课堂需要改编成实用于每堂的案例。其次教师更需要加强自身对西方经济学良好素养的培养。俗话说:与人一碗水,自身要有一桶水。这句古语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学内容教学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培养学生经济思想的主要手段。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关注基本内容教学,而且辅以适时的经济思想培育,这对学生未来将受益匪浅。若干年以后,或许他们早已淡忘那些经济学概念,但是有了经济思想的指引,他们就能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并采取正确的解决方法。因此,教师不但要重视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的不断充实,还要重视对经济学思想的培养。教师自己要有意识的运用经济学的方法与分析工具,对实际经济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不断锻炼自身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最后民办高校学校也要为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提供条件。学校可以定期的派教师去其他院校进修西方经济学的前沿理论,或鼓励教师不定期的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以开阔老师的教学视野。为教师提供到校企合作单位的挂职学习,深入企业、深入社会,了解现实经济情况,用这种“走”出去的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2.改进教学方法.民办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专业,融合国内外教材的优点,按照经济学的逻辑学习体系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对教学内容的讲解要“少而精”,让学生听懂、学懂。课堂教学的手段应采取多媒体加板书的方式进行。在讲授经济学的发展史、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课后习题讲解等方面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的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经济学教学内容,从而增强授课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适当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西方经济学的数学模型讲解时,笔者根据几年的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经验认为,适当的运用板书辅助教学,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因为数学模型的推导对于很多的文科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一边讲解推导思路一边在黑板上进行公式的推导,这样能适当降慢讲课的节奏,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思考。在讲解经济学的数学模型时要特别注意,不仅要讲清楚数学模型本身的含义,更重要的是要讲清楚数学模型的经济学意义以及其在现实经济中的运用。课堂教学主要以案例教学方法为主,合理选取案例。西方经济学教学案例的选编要注重针对性、时效性、趣味性和典型性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案例分析与讨论,提高案例教学效果。笔者以自己一线的教学经历认为在现有教学体制条件下,我们可以进行“个体案例讨论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课时约束下,每学期结合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进行个体案例的讨论。个体案例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每个小组5~10个学生,事先要进行案例资料的收集,课堂上每组的代表发表本组的观点,不同观点之间可以进行辩论,教师要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除此之外课堂以外的时间也要利用起来,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当前社会上的热门经济问题,让学生练习写一些课程论文,表达自己的看法。学校还可以聘请知名的专家或企业家来校进行经济学的专题讲座或报告,扩大学生的经济学视野。用这种“请进来”的方式,有效的唤起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热情和积极性,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3.调整考核方式.鉴于上述西方经济学的考核方式仍然是以闭卷笔试为主体,不妨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一些适当调整。加强西方经济学教学的过程性考核,将平时成绩由原先的30%分提高到40%,注重日常课堂教学工作的管理。这里主要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采集,包括:到课率、课堂提问的积极程度、案例讨论的参与率、课程论文的完成程度、课堂纪律以及作业完成等课堂教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及时制止课堂上学生的一切不良行为,建立起严谨的课堂秩序,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优良的学习风气。对这些要素进行综合评价,为学生的平时学习给出一个适当的分数评价,并对主动积极学习的学生给予较高的评价,引起学生重视西方经济学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与教师互动的学习中来。把“教、学、评”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全面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使之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4.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对于公办院校来说早已不再是新鲜事物了,许多公办院校都有西方经济学的网络学习平台。随着民办高校近些年的发展,已经有能力进行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将平时供学生练习的试题库、课堂内外讨论的案例、供学生课后阅读的各种参考文献资料、网络学习课程以及师生互动的等放在网上,构建立体而全方位的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体系,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试题库以章节为单位,练习题的难度“由简到难”,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知识点,对于学习西方经济学感兴趣的学生还可对难题进行攻克,每次练习完,客观试题给出标准答案,主观试题给出参考答案。各种教学案例和供学生讨论的案例放在网上,可以让学生课前先进行预习准备,有效的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展开案例的讨论。课后学生进行案例阅读,有利于强化对所学经济理论的理解。将优秀教师的经济学课程放到校园网上,可供偶尔请假的学生自主补课,也可供有兴趣的学生随时学习。网上的师生互动不拘泥于课堂教学时间,只要学生有问题随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向教师进行提问,每天有教师负责及时给学生做出解答。

教师可以在网上定期向学生编列一些经济学的课后阅读书目,如《国富论》、《道德情操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经济思想通史》等经典的学术著作,还可以介绍学生阅读一些针对现实经济生活所写的《人人都爱经济学》、《牛奶可乐经济学》、《黑板上的经济学》等现代经济学家所写的通俗著作,还有一些专业性报刊杂志,比如《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茶座》、《中国经济时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消化吸收教材中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经济学家在分析经济问题时的角度与方法,并激发学生自己主动分析现实经济生活的各种经济现象,让学生参与到经济学问题的发现和探索过程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经济学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李停.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探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7(4):142-146.

[2]卢明名.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105-106.

[3]欧阳华.财经类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4):148-150.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西安培华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本科教学改革的一部分

作者简介:赵嘉薇(1975-),女,西安培华学院(财会学院)教师,讲师,硕士,从事经济学教学研究。

西方经济学范文第3篇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由此开创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先河,成为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凯恩斯在对西方古典经济学的抨击和批判中提出自己的观点,用以解释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社会失业问题的对策,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政策的理论基础。不仅如此,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也成为中国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借鉴。因此,读懂《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不仅有利于理解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发展,还有利于理解西方经济社会的危机和治理机制,更重要的是可以为理解国内经济政策提供借鉴。

一、有效需求理论简介

《通论》的要旨在于解决社会失业问题,为通常情况下就业量的决定提供理论解释,他指出有效需求理论是就业通论的实质内容,因此本书的主要任务在于解释说明这一内容。凯恩斯在《通论》第一编的第三章“有效需求原理”中提出其有效需求理论,该章对整书的构成具有重要意义,它概括指出本书要阐释的就业理论要点,指出有效需求理论的中心地位。有效需求理论可以概括为“就业量被决定于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的交点,因为在这一点企业家的预期利润达到最大化。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函数相交时的D值被称为有效需求。”①其中D值是指一定就业量下的预期卖价,表示能使社会全部产品都卖掉的购买力,而且这笔购买力又是生产这些产品而造成的,同时,有效需求也是使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值。而且,凯恩斯强调,“与充分就业相对应的有效需求是一种特殊事例,只有当消费倾向和投资诱导之间处于一种特殊关系时,该有效需求才能得以实现。”②通常状况下,经济社会的有效需求和就业量稳定于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这种有效需求的不足即凯恩斯所指出的“丰裕中的贫困”③的矛盾现象。

凯恩斯将有效需求分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即消费者在取得收入后为维持生活所需购买商品的需求(社会愿意消费的数量),投资需求即指企业家为取得利润而购买生产要素的需求(社会愿意投资的数量)。凯恩斯认为消费需求一方面取决于收入,另一方面取决于社会所愿意消费的数量占社会收入的比例即消费倾向;投资需求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有效需求不足分为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

二、有效需求不足分析

凯恩斯将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归结于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心理上对资产未来收入的预期、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因素的变化规律体现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流动性偏好规律。

所谓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倾向的增量概念,即消费倾向增量占收入增量的比重。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即“在一般情况下,平均说来当人们收入增加时他们的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像收入增加得那样多”④,这必然导致社会的消费需求不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在收入增加之初会导致经济社会消费与收入的差距拉大,但是消费需求不足反过来会限制收入的继续增加。凯恩斯将资本边际效率定义为“一种贴现率,而根据这种贴现率,在资本资产的寿命期间所提供的预期收益的现在值能等于该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⑤,随着投资的增加,新增资本设备的成本上升,而资产设备预期收益下降,导致预期利润率下降,从而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减少,于是引起投资需求不足。凯恩斯首次提出流动偏好的概念,“流动性偏好是一种潜在力量或函数关系的倾向,而这一潜在力量和函数关系的倾向可以决定在利息率为既定数值,公众想要持有的货币数量。”⑥具体来说,当人们取得一定的货币收入时,将会出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将一部分货币保有在手中,以确保能够享受货币的流动性。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保有的货币数量主要受到收入的影响;为投机动机保有的货币数量主要受市场利率的影响,利息是放弃这种货币流动性的主要因素,但是持有者对利息的接受程度是有一定限度的,即后来的凯恩斯主义者提出的“流动性陷阱”。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造成投资需求不足。

三大心理规律导致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因此凯恩斯提出要对经济进行需求管理,即通过国家力量对社会总需求进行调节。具体来看,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包括两方面内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政策主要是税收政策,以税收政策为工具调节企业和国民收入,从而影响其消费和为交易性需求保有的货币量。财政支出政策包括政府公共支出、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以及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这些措施通过调节政府直接消费和投资或者调节居民收入达到总需求管理的目的。货币政策即通过央行改变货币供应量而改变利率,从而影响公众的投资决策。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政府实施财政政策会不同程度对私人投资和消费造成“挤出”。

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建议对西方国家走出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我国当今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有效需求理论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读完《通论》并结合自身知识储备对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进行梳理之后,笔者认为凯恩斯的理论虽然是在针对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提出的,但对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当然在运用其理论时应该取其精华,并结合中国社会实际。

从我国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可以看到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影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在政府的强力调控之下发展。当前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政策提出“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时,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因此,可以看出,国内有效需求不足还是经济内生动力缺乏的重要原因,增强国内有效需求是政府财政政策的着力点之一。

就我国的经济运行来看,向来存在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但是这种不足并非全面性的,存在行业差别和地区差别,即消费和投资需求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失衡。首先,从消费角度来看,需求的失衡表现明显,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我国的社会贫富差距较大,导致社会总体消费倾向较低,我国当前的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消费力不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乡差距有缩小趋势,但是同时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却越来越突出,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消费不足问题严重。另一方面,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使得居民储蓄率过高也是消费不足的重要原因。其次,从投资角度来看,也存在严重失衡问题。一方面,行业投资需求差距大,房地产等行业投资过热,而其他行业的投资却呈现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国内银行也的信贷结构不合理,资金力量雄厚的国企很容易获得信贷支持,而急需资金的民企和小微企业却难以获得资金,这种情况下导致资金利用率过低,不但扰乱正常经济秩序,也导致社会总体的投资格局失衡,投资需求不足。就个人投资来看,国内金融市场不完善,股票市场低迷,导致个人投资渠道不畅通。

虽然《通论》的理论基础是三大心理规律,很大程度上难以确定这种规律是否真正存在,凯恩斯的其他观点也受到各种理论派别的口诛笔伐,但不可否认的是凯恩斯的理论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对中国的经济现实也有很强的解释力度。从凯恩斯理论的角度来看,当前中国经济形势要求国家推行完善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增强国内有效需求以增强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推动中国经济稳健发展。切实推行国家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缩小社会收入差距、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优化政府投资结构、保障小企业利益、畅通投资渠道势在必行。

注释:

①凯恩斯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高鸿业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30页

②凯恩斯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高鸿业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33页

③凯恩斯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高鸿业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36页

④凯恩斯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高鸿业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01页

⑤凯恩斯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高鸿业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39页

⑥凯恩斯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高鸿业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71页

参考文献:

[1] 郑英隆.试析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及其方法论[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7,3.

[2] 刘庆菊.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及其局限[J].中国集体经济,2011,31.

[3] 李丹.基于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看后危机时代中国有效需求不足的结构性[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2,05.

[4]郭冠清.重新理解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C], 2012,6.

[5] 胡帮勇.谈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对我国公共财政政策的影响[J].商业时代,2011,8.

作者简介:王红艳(1989–),女,经济学硕士,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主要从事外国经济史研究。

西方经济学范文第4篇

摘要:《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基础学科,一直是财经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该门学科理论性及逻辑性较强,独立院校的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本文简要介绍独立院校学习学习《西方经济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独立院校;学生;学习;问题

引言:《西方经济学》是高校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能够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对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为以后其他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西方经济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學生自身问题

(1),学生自身基础薄弱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之下,入学独立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因为高考分数不足以进入公办学校,但仍可以有机会获得本科学历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初高中期间文化课的学习基础并不扎实,学习能力并未完全开发出来,同时也并未探索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故而基础知识缺乏,对于《西方经济学》这门学科的理解会觉得困难。

(2),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畏难情绪严重

由于就读独立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经过高考分数划线而进入到民办独立院校的。这部分学生在初高中期间学习表现并不是很突出;或者所处地域偏僻,所受教育水平不足与发达地区媲美。对于前者则可能是学习成绩一直不突出,没有得到家长及教师的鼓励,更有甚者会被拿来与同班或者其他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比较,导致本来就对学习没有自信的这部分学生对学习更加抵触,故而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后者则有可能是由于地域限制,教育资源分配的缺陷,导致此类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被激发出来,从而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估计不足。他们进入大学以后对大学存在误解,认为是思想解放,不必再学习。因此在学习《西方经济学》时,他们的积极性不足表现的尤为明显。

《西方经济学》这门学科相对于其他人文社科类的科目而言,对思维能力的要求更高。习惯凭借记忆应付考试的同学们,对这门对思维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并不擅长。容易遇到困难就自我放弃。

(3),學生对学习此门课程的重要性理解不足

开设此门课程的一般为财经类院校,将《西方经济学》作为基础必修课。但同学们对此门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西方经济学》属于经济基础理论,对于理解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具有较大的帮助。同时对于财经类的各个专业而言,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是各专业的基础。但很多同学认为这门课程与自己所学专业并无多大关系。

2,校园环境问题

(1),独立学校师资不足

独立院校师资不足的问题一直存在。近几年有了较大的改善,大部分民办高校都会尽可能去招纳一些公办大学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学历毕业生来从事教学工作。这部分教师对经济学的学习理解比较扎实,可以较好的传授相关知识。但青年教师会存在教龄不足,教学经验欠缺等这些问题,对课程及课堂的管理掌控能力较差,特别是当遇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时会尤为棘手,不知如何应对。对于如何帮助学生解决对此门课程的畏难及抵触情绪的方法上尤显不足。同时,青年教师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上缺乏经验。

(2),独立院校学风有待提升

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各门课程的学习都有较大的帮助。但目前而言,大部分独立院校校龄较短,在校园文化积累,校风建设方面多有不足。进入独立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家庭条件优渥,没有太多对学习的钻研精神。同时学生自制力较差,不能自我约束。且受部分社会不良价值观的影响,读书功利化思想严重。

二、对《西方经济学》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 优化教学,提高学生积极性

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学习,比较注重逻辑推理及各种假设前提。这对思维抽象能力要求比较高。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上建议教师在这方面深入浅出,运用各种案例及视频进行切实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在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上则建议教师将理论与当前经济形势经济政策结合。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经济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侧面强调此门课程对财经类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2,加强学校学风校风建设,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在更注重社会实践的独立院校中,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们一是不擅长,二是不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在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学校校风学风建设,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相对于公办院校,独立院校由于办学资金来源问题,奖学金设置较少,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大。可以吸引相应的社会慈善资金进入学校,设立奖学金,增加奖学金的奖励范围及奖励力度,从这方面激励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1.韩东宁、吕晓玲.独立学院教学方法改革与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9(1):75

2.王爽.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行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9)

作者简介:杜宇霞 女 1989年生 经济学硕士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经济系教师

西方经济学范文第5篇

其培养目标为: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会计、管理发展需要的,从事金融理论研究、会计理论研究和管理理论研究的研究人员和从事金融、会计和管理岗位上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1.通过教学和学习,使学生对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以及这些理论、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运行机制和方法、调控的手段等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教学和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经济运行中所需的环境、条件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辨析经济理论和解决经济发展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意识和全新的经济理念,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既要注重对经济理论的传递与积累,更要注重利用这些经济理论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作到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经济的运行,以现实经济发展的实际丰富经济理论。

本课程教学和学习的具体要求,请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来进行。

二、课程建设规划

精品课程与合格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也是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为了积极推动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各项改革,尽快把 西方经济学课程建成具有一流教学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特制订课程建设规划。

(一)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

1.树立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课程建设体现现代化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学的普遍规律,形成自我特色。

2.正确把握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准确把握课程性质、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研究对象等,对课程的体系及内容有总体的认知。它对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根据西方经济学课程的自身特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注重理论的实用性,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加大实践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加大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充分注重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保证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相适应,满足社会对软件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4.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西方经济学的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正确处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关系,积极引进并合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电子讲稿及网络助学课件等辅助教学,构成多媒体、网络环境、文字教材和教师讲授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学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为传统课程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6.组建高素质的教学队伍。在课程建设中,培养并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教学队伍,注重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形成一支队伍,造就一种氛围,以推动学院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形成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的良性优化发展模式。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设规划

1.设计一流的教学内容

搞好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深入持久地进行教学改革,特别是加大课程内容的改革力度,加速改变课程内容陈旧的现状。

2.运用一流的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探索运用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参加实际课题、讨论班等多种教学形式。创造有利于师生双向交流,教学相长的教学气氛,注重调动学生的课内外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现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课程建设实践中,积极探讨教学方法的创新。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的同时,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讲解、课堂讨论、网络课堂、网上答疑、定期考核和课外沟通等多种教学方式协调整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并形成学习和研究的习惯,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3.建设一流的系列化教材

由主讲教师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比较知名的教材,编写更加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学习的《西方经济学》教材。 等。

4.设计采用一流的实践教学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第一,面授辅导。即在学生自学基础上由教师进行适当的面授辅导,以解决学习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辅导时间应根据学生的 2

自身素质和本课程的性质,本着提高学习质量为前提,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依据进行适度安排,其他辅导形式如电话答疑、网上教学、直播课堂等,则偏重于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和学习时怎么把握重点等进行辅导。

第二,课内外专题研讨。就大多数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专门讨论,教师进行全程指导。

第三,小组讨论。在强调学生自主性、个别化学习的同时,更要注意小组讨论的作用。讨论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学习体会与经验,提出问题大家相互探讨,遇到困难相互鼓励。本课程每学期开展一次结合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有针对性的专题讨论。

三、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本课程的几名主讲教师,不仅承担了学院每年《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任务,而且还承担着《计量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保险学》等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任务,教学任务仍然比较繁重。个别年轻主讲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

⒈ 3年内引进2-3名博士毕业生或硕士毕业生承担本课程或配套系列课程的主讲任务。

⒉指派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职称主讲教师对现有年轻主讲教师进行具体培养和指导,使其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有明显提高。

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本课程主讲教师的对外交流,学习兄弟学校经验,进一步提高本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教材建设

目前本课程所选用的教材虽然是教育部推荐的统编,但还不能完全适应我校本课程及相关课程教学的需要,因而有必要编写一套体系完整、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具有特色的教材。

⒈近3年内编写一部具有较高水平、特色突出、受学生欢迎的《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材。

⒉3-5年内编写一套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说史、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西方经济学系列教材,使这些系列课程的教学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⒊编写与上述教材配套的教学指导书、重难点问题解答、习题讲解等辅助教材。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⒈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推广运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习题讲解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⒉所有任课教师都必须制作电子版教案、多媒体课件并附上一定的参考文献资料。

⒊课程建设小组统一制作一整套具有代表性的《西方经济学》系列课程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重点和难点问题解答、案例分析、习题讲解等。

(四)教学资源

⒈在进一步充实、完善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广西城市职业学院精品课堂”网站或网页。

⒉经济学教学网站或网页设课程建设、教学大纲、电子教案、

多媒体课件、教学研究、典型案例、问题解答、论文指导、考研辅导、经典名著、学习资源、热点问题、经济评论、统计资料等栏目。

⒊通过网站或网页发布学习信息、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五)教学研究

⒈课程小组5年内完成与本课程相关的教学研究项目2-3项。 ⒉课程小组每年发表与本课程相关的教学研究论文1-2篇。 ⒊每一位主讲教师3年内至少发表1篇与本课程相关的教学研究论文。

⒋定期进行集体备课,交流教学情况,研究教学问题。 ⒌组织教师相互听课,开展同行评教和教学经验的交流。

四、课程建设的发展目标

(一)预期目标

力争把西方经济学课程在最短的时间内建成具有一流教学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近期目标是在2010成为校级精品课程。远期目标是在五年内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二)总体进度

就现阶段而言,主要是在已有的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完善,为此,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分两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 2009年6月——2009年9月,制定合理、详细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考试大纲;完成电子教案、规范课程设计;实现多媒体教学,制作教学媒体课件;完善教材和辅导材料。

第二阶段: 2009年9月——2009年12月,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成课程的教材内容调整;完善已有的课程建设成果; 5

西方经济学范文第6篇

一、 单项选择题

1、 西斯蒙第认为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 )3-14 A、 消费不足 B、 有效需求不足 C、 生产过剩 D、 储蓄过多

2、 标志着政治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的著作是( )3-7 A、《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B、《赋税论》 C、《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斯密) D、《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或自由国家内政学概论》

3、 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主要涉及( )3-13 A、 资本家、工人与土地贵族间的经济关系

B、资本、土地、劳动三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C、工资、利润、地租三范畴在分配理论中的相互关系

D、劳动、资本、土地三种生产要素与其对应的分配范畴间的关系

4、 马克思称晚期重商主义为( )2-3 A、重金主义 B、重工主义 C、重农主义 D、货币主义

5、在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中,托马斯•曼是( )2-3 A、 英国早期重商主义者 B、法国早期重商主义者 C、英国晚期重商主义者 D、法国晚期重商主义者

6、边际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5-24 A、 凡勃仑 B、富兰克林 C、亨利•乔治 D、克拉克

7、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是( )5-

25、2-4 A、 威廉•配第 B、亚当•斯密 C、马歇尔* D、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8、马尔萨斯的“土地肥力(收益)递减规律”观点来自于( )3-9 A、 李嘉图 B、威斯特 C、安德森* D、华莱士

9、最先确立政治经济学“三分法”的经济学家是( )3-13 A、 亚当•斯密 B、詹姆斯•穆勒 C、萨伊 D、西尼尔

10、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一般划分,古典经济学时期是指从18世纪到( )2-4 A、 19世纪初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期 D、20世纪初期

11、庞巴维克认为,价值起源于( )5-22 A、 物品的客观效用 B、物品能支配的劳动 C、物品的生产费用 D、物品的主观效用*

12、 亚里斯多德认为( )1-1 A、 以货币为媒介,以使用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B、 以货币为媒介,以赚钱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C、 不以货币为媒介,以使用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D、不以货币为媒介,以互惠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13、 马歇尔认为,决定长期市场均衡价格的因素中( )5-25 A、 供给最重要 B、 需求最重要

C、 供给和需求同样重要 D、供给和需求都不重要

14、“劣币驱良币”现象的提出者是( )2-5* A、 约翰•洛克 B、 大卫•休谟 C、 威廉•配第 D、 托马斯•格莱辛**

15、 罗雪尔1843年发表的、被人们称为“历史学派的宣言”的著作是( )4-16 A、《德国国民经济学史》 B、《历史方法观的政治经济学》 C、《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 D、《十

六、十七世纪英国国民经济思想史》

16、 在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利息取决于利润并是利润一部分的经济学家是( )2-5 A、 威廉•配第 B、 亚当•斯密 C、 约瑟夫•马西 D、约翰•洛克

17、 以下学者中最早提出货币数量论观点的是( )2-5** A、 大卫•休谟 B、 范德林特** C、 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第

18、 德国新历史学派的方法论主要是( )历史统计法4-

17、5-22 A、 历史演绎法 B、 抽象演绎法(奥地利学派) C、 经验归纳法 D、历史归纳法

19、 奥地利学派认为,生产资料的价值取决于( )5-22 A、 生产资料的边际效用 B、 生产资料内含的劳动量 C、 用它生产出的最终产品(消费品)的边际效用 D、用它生产出的任何产品的边际效用 20、 李嘉图经济理论的哲学基础是( )3-10 A、 休谟的人性论 B、 边沁的功利主义

C、 笛卡尔的方法论 D、培根的唯物主义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20分)

21、什么是“斯密教条”?它错在哪里?3-7

22、马尔萨斯和西斯蒙第都提出了经济危机理论,他们的立场有何不同?3-9/14

23、重商主义两个阶段在政策主张上有何异同?2-3

24、“萨伊定律”的内容要点是什么?3-13

25、庞巴维克认为消费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他认为应如何计算消费品的价值总量?5-22**

三、 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6、李嘉图在阐述国际贸易理论时曾说:“如果两人都能制造鞋和帽,其中一个人在两种职业上都比另一个人强一些,不过制帽时只强1/5或20%,而制鞋时则强1/3或33%,那么这个较强的人专门制鞋,而那个较差的人专门制帽,岂不是对于双方都有利么?”他又说:“由此看来,一个在机器和技术方面占有极大优势因而能够用远少于邻国的劳动来制造商品的国家,即使土地较为肥沃,种植谷物所需的劳动也比输出国更少,也仍然可以输出这些商品以输入本国消费所需的一部分谷物。”请谈谈你对这两段话的理解,它们说明了什么原理?其历史贡献和缺陷与局限性是什么?3-8

27、试述马歇尔价格论中需求决定和变动趋势理论的要点,并指出在上述理论中马歇尔在哪些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其他经济学家的有关理论见解。5-25 经济思想史试题参考答案(经济学专业)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A 2. C 3. D 4. B 5. C 6. D 7. C 8. C 9. C 10.B 11.D 12.B 13.A 14.D 15.C 16.C 17.B 18.D 19.C 20.B

二、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1.【参考答案】

亚当•斯密是18世纪英国著名古典经济学家。他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出发,认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只能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部分,马克思称之为“斯密教条”。 “斯密教条”的错误从根本上说在于丢掉了社会总产品或总价值中的生产资料(或不变资本)部分。因而混淆了年产品价值和年价值产品;混淆了社会总产值与国民收入;混淆了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也混淆了资本与收入。这不仅堵塞了正确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的道路,而且对后来的经济学产生了消极影响。

22.【参考答案】

马尔萨斯和西斯蒙第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的缺陷出发提出了各自的经济危机理论,但是,马尔萨斯的立场是为以地主阶级为主的所谓“第三者阶级”存在的合理性辩护的。而西斯蒙第的立场则是为小生产者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合理性辩护的。

重商主义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

早、晚期重商主义都认为,一切经济生活和政策主张都是为了攫取金银,增加财富;在政策主张方面都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保护和发展对外贸易。 二者区别在于:

早期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表现为“货币差额论”。即主张用行政干预的办法,保证从国外进口金银,并严禁金银出口和货币外流,以利于金银的积累;

晚期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表现为“贸易差额论”。即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实行保护性贸易政策,鼓励输出,限制输入,强调多卖少买。 24.【参考答案】

“萨伊定律”涉及萨伊销售论(实现论)的核心内容,它主要是指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市场上的总供给与总需求总会趋向于相等和均衡。

其内容要点有三个:

(1)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具有自我调节机制,会使商品生产达到供求平衡。 (2)利率能自动调节消费、储蓄和投资,使储蓄与投资相等。 (3)商品总是以商品购买的,货币只是暂时性媒介。 25.【参考答案】

庞巴维克是奥地是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在消费品的价值决定问题上,庞巴维克认为,决定物品价值的不是它的最大效用,也不是它的平均效用,而是它的最小效用,即一件物品的价值是由它的边际效用量来决定的。在关于价值总量的计算问题上,庞巴维克也同意以边际效用乘以物品单位数。边际效用(最小效用)是主观效用量的衡量尺度,它的大小决定财货价值的大小。

三、 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6.【参考答案】

(基本观点)李嘉图在这里说明了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原理。

(1)李嘉图认为,在各国生产条件的对比中,在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具有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的条件下,也会有一种产品的生产相对来说具有比较优势的情况,如材料中所给的例子。

(2)在这种情况下,交换双方都应生产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在国际分工中找到合理的位置,不必受限于绝对优势的条件,如材料中所给的例子。

(3)交换双方都可在交换中获利,如材料中所给的例子。

(历史贡献)李嘉图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比较了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提出了具有科学合理因素的国际贸易理论。

(缺陷和局限)其理论丢掉了国际交换关系中的许多历史和现实因素。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扩张的欲望。

27.【参考答案】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均衡价格论,认为价格是由市场上供给和需求双方力量相互冲击和制约所决定的。因此,马歇尔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说明价格。 马歇尔引进边际效用论来说明需求的决定及其变动趋势。他认为,人们需要商品是为了通过消费取得效用,满足自己的欲望,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人们的需求变动规律。 马歇尔知道,边际效用是购买者主观愿望和估计的表现,无法直接衡量,因此,他用消费者购买商品所愿支付的货币来间接衡量,即用价格衡量,这种价格称为需求价格。他以需求价格代替需求,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转变成“边际需求价格递减规律”。 这样,马歇尔提出需求的一般规律:需求的数量随价格的下跌而增加,随价格的上涨而减少。马歇尔还列出了需求表,来说明买者在不同价格下所愿意购买的数量,并在该表基础上画出了一条自左上方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该曲线是负斜率的,表明对商品的需求量随价格的下降而增加,随价格的上升而减少。

上一篇:游戏心得体会范文下一篇:心理学专业学生实习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