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信贷探究论文范文

2024-07-14

小额信贷探究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文章针对国内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现状,就信贷审批与贷后管理的两种改革模式进行了探讨,指出垂直化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垂直化

文献标识码:B

小额信贷探究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常态”时期。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是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而对中国储蓄的分析则是经济结构转型研究的核心要点。作为国民储蓄的重要构成,企业储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

由于国民传统观念上对储蓄的青睐、企业有意逃避社会责任以及政府政策的不完善,造成了体改以来中国企业如此高的储蓄率。过高的企业储蓄率不仅造成企业内部资金运用的低效率,而且大大降低了劳动者的积极性,阻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完善国民收入分配体制和社会保障体制,加强对企业分配行为的约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已有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造成中国企业高储蓄的原因,并引出作者思考。

关键词:企业储蓄;高位

企业储蓄又称公司储蓄,是指经库存估价和资本消耗调整后的未分配公司利润,它是国民储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投资的重要来源。近年来,我国国民储蓄率快速上升,特别是企业储蓄在国民储蓄中的占比不断上升,已引起广泛关注。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的资金流量表,从1992年至今,居民储蓄率逐渐下降.政府和企业储蓄率逐渐上升.其中政府储蓄增幅相对小,企业储蓄增幅较大。因此国民储蓄率保持在高水平的主要原因并非通常所认为的居民储蓄率过高,而是企业和政府储蓄的迅速增长,特别是企业储蓄增长。因此,分析中国企业高储蓄原因是破解中国高储蓄问题的关键点之一。

一、中国企业储蓄情况

中国企业储蓄率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且仍然在逐年上升(江静,2013)。其中,民营企业储蓄率整体水平约为25.3%,低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但是民营企业储蓄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而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储蓄率水平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另外,中国企业储蓄率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企业储蓄率相对较低,资金密集型行业的企业储蓄率相对较高。

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企业储蓄率有了一个更为明显的提高(余静文,2012),从1950年的13.8% 上升到2010的37.9%,增幅高达24.1% ,但是在1950年到2000年的几十年里,企业储蓄率却只增长里了3.1%,可知企业储蓄率的增长主要集中在2000年之后。另外,从实证研究结果来看,企业储蓄率与总储蓄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相关系数为0.098,说明企业储蓄受国民总储蓄的影响很大。

综上所述,不同性质、不同行业的企业储蓄率有较大差别,但是在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储蓄率都在不断提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总储蓄率的上升。企业储蓄率提高的背后是对劳动者报酬的压榨,不仅造成了低消费、高储蓄的内部失衡,还减少了储蓄减去投资之后的差额,投资的减少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分析我国企业储蓄高涨的原因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国企业高储蓄率的原因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研究与总结,对中国企业高储蓄率的解释大概有以下几种:

(一)中国企业储蓄率如此之高主要由于企业在利润增加的同时却有意减少分红的上缴 (樊纲等,2009)。企业储蓄过高是导致中国外部经济失衡的关键因素,这一方面归因于企业利润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归因于企业股利分红不足(余静文,2012),因此应鼓励企业分红(刘遵义,2009)。目前中国金融市场还不够完善,企业信誉度偏低造成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其的信贷约束也较高,因此企业往往倾向于降低分红来提高储蓄率以增强预防性动机,

(二)廉价劳动力和廉价资本大幅度增加了企业利润(李扬、殷剑峰,2007),因此中国企业储蓄率过高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可支配收入相对于劳动者报酬不断提高带来的收入结构和储蓄结构的失衡(樊纲,2013)。1992年我国对分配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中大幅降低了居民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居民财产占比明显下降,这意味着企业支付劳动者报酬的资金份额减少,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同时说明企业部门的利润以及政府从企业部门获得的生产税净额在相当程度上是居民收入转移的结果。

(三)银行业内部结构因素对于企业的融资状况和储蓄行为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谭之博 赵岳,2012)。中国的银行集中度偏高,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从银行融资的份额,迫使企业更多的依靠自身的留存收益来发展,以缓和外部融资的约束。因此高银行集中度是造成中国企业高储蓄率的原因之一。

(四)我国的财政职能至今没有实现真正转型,财政支出依然以投资性支出为主,这对企业高储蓄率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王洪桦 梁中 席正阳,2008)。其主要原因有:(1)大量的政府储蓄以资本转移的方式转化为企业投资。(2)地方政府对企业进行投资转移。

三、建议与总结

一个企业的储蓄率不仅关乎自己未来的经济增长,而且对整个宏观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再平衡都至关重要。过高的储蓄率不仅造成了低消费、高储蓄的内部失衡,降低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还大大降低了劳动者的积极性,阻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要大力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加快资本市场建设,减少中小民营企业的流动性约束,降低私营企业留存收益比重,同时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培养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要加快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不断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在此条件下, 逐步提高其对劳动者支付报酬的水平,减少对低劳动力成本的依赖,引导企业提高分红比例,制定合理的国有企业分红政策,以应对全球化的严峻挑战。

本文在对已有文献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企业高储蓄率的现状,提出无论是绝对水平还是相对水平,中国企业储蓄都处于较高位且还在不断上升的事实。然后从企业分红低,劳动力、资金成本低廉,财政职能未完全转型,银行集中度高,“资源租”内化成为企业利润等方面解析了企业高储蓄的原因,最后给出作者的思考与建议。

参考文献:

[1] 余静文. 信贷约束、股利分红与企业预防性储蓄动机——来自中国A 股上市公司的证据[J].金融研究(10):97-110

[2] 李扬,殷剑峰.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高储蓄率、高投资率和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

[3] 江静.中国企业储蓄率———来自企业的微观证据.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10)

[4] 樊纲,吕焱. 经济发展阶段与国民储蓄率提高:刘易斯模型的扩展与应用[J].经济研究(3):19-29

[5] 李扬,殷剑锋.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 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J].经济研究[J],2007(6):14-26

[6] 谭之博,赵岳. 银行集中度、企业储蓄与经常账户失衡.经济研究[J],2012(12):55-68

[7] 郭杰,黄保东. 储蓄、公司治理、金融结构与对外直接投资:基于跨国比较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0(2):76-90

[8] 孙天琦. 储蓄资本化、金融企业和工商企业资本金增加与宏观经济增长—从资产负债表角度的一个解析[J].金融研究,2008(9):101-115

[9] 王毅,石春华. 中美储蓄率比较:从核算口径到经济含义[J].金融研究,2010(1):12-30

小额信贷探究论文范文第3篇

马蔚华是真正意义上的、极具创新精神的职业银行家。金融被称为最复杂的游戏,驾驭金融这个游戏的人则需要有广博而深厚的阅历和学识积淀。

5月8日,深圳招商银行总部召开管理层大会,宣布马蔚华离开招商银行的领导岗位。

马蔚华是中国最具创新意识的银行家,他执掌招商银行达14年,在他的领导下,招商银行从“偏居一隅”的区域性小银行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第六大银行。2012年,招商银行入榜美国《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他也被评为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

学习型银行家

1949年,马蔚华出生于辽宁省锦州市。高中毕业后,马蔚华到辽宁省北镇县长兴店公社状元堡插队,做了一名知青。1978年恢复高考后,马蔚华考入吉林大学经济系国民经济管理专业。1982年,马蔚华被分配到辽宁省计委工作,经过几次提拔,先后任辽宁省委办公厅处长等职。1988年,马蔚华进入央行,在人民银行任职期间,他以政府经济官员的身份参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见证了中国银行业的许多重大事件和变革。1999年,马蔚华进入招商银行。在他执掌招行的14年中,这家银行所爆发出的巨大创造力及高成长性,一度令人惊叹。

马蔚华的成功并非偶然。曾任中国银监会主席的刘明康评价马蔚华是一位学习型的银行家,“他很活跃,很积极地参加国际国内的会议,学习怎么带银行,怎么判断宏观经济,怎么判断风险,怎么做好公司治理。”而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则看重马蔚华的个人气质,他认为马蔚华并不官僚,且非常注重市场导向和品牌导向,他是为做银行而做银行,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银行家。事实证明,马蔚华一直在潜心学习。金融被称为最复杂的游戏,驾驭金融这个游戏的人则需要有广积而深厚的阅历和学识积淀。马蔚华从一个插队知青到著名的银行家,必定遭遇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我们亦可看到马蔚华孜孜不倦、奋发向上的劲头。

有杂志评价马蔚华是“爱读书的银行家”。尽管大部分时间都被工作所占据,马蔚华还是会抽出时间来读书。马蔚华是终身学习理念的坚定拥护者和践行者。他在商务旅行时总是带着一本书,同时他也在招行内部网站上定期向员工推荐好书,比如《执行》、《世界是平的》、《黑天鹅》、《世界又热又平又挤》等。在和别人的对话中,他常引用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这本书的观点。他曾在向全行管理层推荐《黑天鹅》时,提示大家不要担心人所共知的骇人听闻的风险,而要担心更为险恶的不为人知的隐蔽风险,譬如金融机构的困境对实体经济越来越明显的影响,及其所导致的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马蔚华不仅喜欢读书,他还身体力行自己写书,将自己的见解见诸纸张之上。《感悟华尔街:我的金融风暴之旅》就是其在金融风暴肆虐之际,亲访各大金融高管、名商政要,用亲身经历诠释经济危机,用权威观点测度经济未来走势之作。书中既有经济危机下金融机构及高管们生存形态的现实记录,也有马蔚华经世治商的理念与哲学。

此外,他还善于向有经验的银行家取经。和中国其他顶级银行家相比,具有央行工作背景的马蔚华可谓独树一帜,因为他愿意在全球范围内结识人,并愿意去探究真实的世界究竟是如何运转的。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数年时间里,马蔚华曾多次前往华尔街,向花旗集团的桑迪·威尔以及美国国际集团(AIG)的莫里斯·格林伯格等金融业巨子取经。他说:“这些银行、这些银行家在我们心目中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因为中国的银行业毕竟只有短暂的几十年历史,而他们都是百年老店。”马蔚华认为,中国银行业现在所走的路子可能是那些世界大银行曾经走过的路,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来说非常宝贵。

前沿的战略眼光

马蔚华被称为极具创新意识的银行家,不是凭空得来的。博览群书与敏捷善思,使马蔚华在把握市场趋势和招行的发展战略时更有底气。业界认为,招商银行就是以领先同业的理念和执行力,探索有别于传统银行规模扩张发展的新模式。他在央行曾经的任职经历,使他在做银行经营时,常能从金融监管者的角度来看问题。他说,“在央行时,我管过货币政策,管过金融监管。我现在体会到很多东西,是因为当年这些工作经历。我经常能站在监管的角度考虑问题。”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任职招行行长之初,他就开始用心经营自己的事业。想要在当初名不见经传的招商银行有所作为,就需要知道招商银行和优秀银行相比较的差距。起初,招商银行几乎没有什么优势。论规模、网点和资金量,招行无法和国有银行相比;论资历、品牌和管理,招行更不必说与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相比。例如,当时国内第一大行工商银行在全国拥有上万家网点,而招商银行在全国只有几十个网点。

所有的银行都在发展,怎样才能显示出招行独有的特性,让顾客和市场能够记住招行呢?马蔚华的战略眼光就在于,他不局限于一城一地,而是另辟蹊径,开始做起“网上银行”的买卖。1995年,美国3家银行联合在互联网上建立全球第一家网上银行。网上银行的兴起为中国银行业提供了与国际银行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的机遇。马蔚华目光如炬,及时锁定银行业务网络化的战略目标,决定让招行与网上银行联袂。

马蔚华在一份工作报告中描绘了“网上银行计划”,希望通过一年时间,利用风起云涌的互联网跑马圈地,扩大零售业务市场,实现对同业的赶超。1997年,招商银行领先同业第一个推出了网上银行业务,但这一尝鲜行动的战略重要性,直到马蔚华赴任才开始显现。1999年,招商银行在北京宣布网上银行计划,开始用同行们不熟悉的方式拓展新一代銀行个人客户。同时,招行的网上银行建立起来之后,马蔚华把计算机、手机、ATM机都作为终端,各个终端连起来以后就延伸了招行的网络服务。自此,马蔚华确立了以银行业和互联网产业相结合的营销方式,“网络化、资本市场化、国际化”成了业内对招商银行的评价。

经过五年的累积积淀和思索,2004年,马蔚华提出了发展零售银行的理念,这亦是招商银行的第一次转型。招商银行自走入民众视线以来就与传统银行业的经营方式背道而驰。他说,银行不做对公业务,今天没饭吃;但不做零售业务,明天没饭吃。

对于当时的银行来说,其客户几乎都是大企业,即那种对公信贷业务的客户,而针对中小企业的客户很少涉及,对百姓个人的零售业务则是严重滞后。相比之下,个人信贷以及相关的金融服务收益较少,且前期客户开拓的工作量较大,需要较长的市场积累期,因而这一领域被各家银行认为是“鸡肋”业务,市场规模微乎其微。

马蔚华的第一次转型就以彻底颠覆国内传统银行业的营销模式为宗旨。马蔚华基于对未来市场的判断,将零售业务定位为招行的核心战略,并成立专门的个人信贷部门,直接服务于新兴的个人客户。在马蔚华的带领下,业务员们化整为零走入街头巷尾、高校社区、中小型企业,以一对一的服务方式开展零售业务。这位招行的掌舵人,从战略到销售亲力亲为,带动招行上下的市场扩张,迅速赢得一批年轻、有实力的客户,为招行的零售银行业务奠定了初步的客户基础。招商银行搞一卡通业务,很多人认为马蔚华的做法就像一个疯子,然而事实证明,正是这个被诟病的一卡通业务奠定了招商银行在零售银行领域中的口碑和地位。在接下來的几年里,马蔚华陆续扩展招行的个人业务产品线,一卡通、财富账户、信用卡、“金葵花”理财等吸引了大批个人客户。经过多年发展,零售银行成为招行的“光环”。截至2011年9月,招行储蓄存款占自营存款的比重超过36%,零售贷款占自营贷款的比重超过38%,这些数字均在中国境内股份制银行中位居前列。

此外,招行信用卡自2003年推出后亦迅速普及,并于2006年突破500万,占据中国信用卡市场30%以上份额。目前,招商银行累计发卡量突破3600万张,在中国信用卡市场占有重要份额,并被誉为国际信用卡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被哈佛大学编写成MBA教学案例。

无时不在的危机感

管理决定企业命运,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就是管理的竞争。网络化、全球化时代,世界是平的,依靠产品和服务取得的优势,其维持的时间愈来愈短,产品和服务的差距也可以很快追平,内地银行与国际先进银行真正的差距在于管理。马蔚华向他的员工推荐了《基业长青》,此书宣讲了18个历久不衰的企业例子,其成功之道,共同的特点就在于先进的管理理念。

2012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风险管理部贷款审核员胡斌向外出售客户个人信息167份。消息一出,舆论哗然,直接影响了招行的声誉。作为领导的马蔚华没有推脱责任,而是从这起事件中寻找管理的漏洞。他认为,招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势在必行,且应当作大事来抓,管理层应更加重视企业员工的学习、生活和福利。这是一次精细化管理和强化企业文化的契机,要把负面影响变为正面效应。

深感危机常在,招行做了很多管理理念方面的变革。招行提出了“因思而变,因您而变”的理念。为了让员工、让客户更好地理解这个理念,马蔚华在中央电视台亲自参与了招行的广告设计。招商银行就是金葵花,葵花象征招商银行,客户象征太阳,银行的命运掌握在客户手里,如果没有太阳,葵花就要枯萎,如果没有客户,银行就要亏损。这个广告成为招行的文化象征。“山因势而变;水因时而变;人因思而变,招商银行因您而变”,这一通俗易懂且又寓意深远的广告词传遍大江南北。

不仅如此,网上曾报道招商银行有一份名为《那些追赶我们的竞争者》的报告。报告警示招行正面临来自民生、兴业等兄弟银行的追赶。而在2007年初,马蔚华在招行分行行长工作会议上就推出过一份“危机报告”,他当时说:“这个世界想不到的事情天天发生,在你认为稳居前列的时候,说不定哪天早上你醒来,发现别人已经超过你了。”

可以说,招商银行现在所取得的成绩,都离不开马蔚华的领导。他上任后,始终提倡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很快使招商银行摆脱了规模小、效益低的特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招行凭借持续的金融创新、优质的客户服务、稳健的经营风格和良好的经营业绩,现已发展成为中国境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商业银行之一。

(作者单位:重庆市委党校)

小额信贷探究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近十年来,消费信贷在刺激消费、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居民的消费支出却未呈现出相应的高增长率。本文以上海地区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消费信贷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消费信贷对消费支出有促进作用,但是由于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促进效果并不明显。

【关键词】消费信贷 居民消费支出 协整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消费的贡献严重不足。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我国的出口增速放缓,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小,之前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因此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再一次提出,要坚持我国扩大内需的长期经济发展战略方针不动摇,并充分发挥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在这一背景下,消费信贷作为改善居民消费环境,扩大即期消费需求的重大政策,在政府支持下得到快速发展。

对于消费信贷与居民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者都已经做了大量研究。Aron&Muellbauer(2012)认为需要一个能灵活反应外部经济环境和消费者行为影响的变量作为信贷条件指标,并通过实证说明了信贷市场自由化会提高居民平均消费倾向。Bacchetta和Gerlach(1997)采用更加广泛的研究样本,通过国际对比的方法来研究,发现所研究的五个OECD国家,消费信贷总量条件均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李燕桥(2012)认为从2004年以后,消费信贷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开始显著,信贷条件变化已经能够影响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而这种效应主要通过消费信贷增长率的波动来反应。贾良定、陈秋霖(2001)分别给出了有无消费信贷条件下的消费者行为模型,阐述了消费信贷的作用机理,并结合中国当前的基本情况,对消费信贷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评述。贺书鸿(2014)消费信贷短期内会对消费需求产生滞后的抑制作用,但从长期来看,消费信贷会对消费需求产生稳定的正向效应。

而在对于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的研究方面,Guiso(1996)认为如果未来的收入出现不确定性时,收入风险、健康风险和借款约束都能够显著降低家庭对于风险资产的需求。Friedman(1957)提出的持久收入理论(PIH)认为,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而与当期收入无关。Hall(1978)在此基础上引入理性预期,认为如果消费者对持久收入的预期是理性的,则前期消费就是当期持久收入的最佳预期。齐天翔、李文华(2000)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信贷约束普遍存在,这会导致居民将储蓄作为保险,以减少收入下降所产生的影响。如果消除信贷约束,当期消费会有所增加,储蓄将降低,这对我国的消费不足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在实证方面,现有文献的分析主要是研究全国消费信贷总额与居民消费总支出之间的关系,较为宏观。而我国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消费信贷对于消费支出必然存在着较大差异。鉴于此,本文选取全国金融中心的上海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其消费信贷与居民消费支出的关系,以考察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的作用。

二、实证研究

据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市2015年上半年个人消费贷款高位增长,全市本外币个人消费贷款增加662.5亿元,同比多增160.8亿元。从贷款投向看,个人住房贷款增加462.4亿元;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增加97.8亿元;个人其他消费贷款增加102.9亿元。然而,其居民消费支出却仍然小于消费信贷的增速。为实证分析消费信贷与居民消费支出的关系,本文选取“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Y)”、“个人消费贷款总额(X)”两项指标,样本区间为1995~2012年的年度数据,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和个人消费贷款总额均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了通货膨胀缩减,数据来源于《上海统计年鉴》。同时,为了减少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和自相关性,对所有数据进行了对数处理。

(一)单位根检验

本文选择ADF检验方法来检验面板数据的平稳性,具体的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LNX、LNY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为非平稳序列,而二者的一阶差分序列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均表现出稳定性即原序列是一阶单整序列。

(二)Johansen协整检验

很多金融、经济时间序列数据都是不平稳的,但是二者之间的关系(某个线性组合)却可能是平稳的,即它们可能受到某些共同因素的影响,从而在时间上表现出共同的趋势。而如果这两个时间序列变量都为同阶单整,则可以对它们进行协整检验,从而说明它们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Johansen协整检验是基于VAR模型的一种检验方法。由于Lnx、Lny时间序列均含线性趋势项和常数项,因此在协整检验时包含趋势项和常数项。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个人消费贷款对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存在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51,表明个人消费贷款是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且个人消费贷款每增长1%,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平均增长0.51%。为了进一步探究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短期关系,我们还需要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消费信贷和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因果关系可能有四个:消费信贷影响消费支出;消费支出影响消费信贷;消费信贷和消费支出互相影响;消费信贷和消费支出互不影响。Granger因果模型中的滞后期数分别取1、2进行检验,从表3的检验结果中可以看出,无论滞后阶数是1阶还是2阶,检验的结果均为接受原假设,即接受了消费信贷总额(lnx)不是居民家庭消费支出(lny)的Granger原因,同样的,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也不是消费信贷的Granger原因。因此,二者之间互不影响,即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三、结论分析与政策建议

运用协整检验与格兰杰检验,本文得到以下结论:个人消费贷款和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个人消费贷款对居民消费具有促进作用。从短期来看,个人消费信贷不是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格兰杰原因,即个人消费信贷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对居民消费支出水平的增长产生足够的影响。由于我国居民消费信心等多种原因,消费信贷对于消费支出的拉动作用并没有充分發挥。具体来说,产生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有以下三个:第一,居民消费信心不足。我国居民对未来收支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即使推行个人消费贷款,居民仍然不敢大幅度消费;第二,居民储蓄“惯性”。我国居民长期以来的消费习惯和储蓄惯性不会因为突然出现的消费贷款而出现根本性的转变;第三,“大额刚性支出”成本过高。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居民仍然需要承担教育、医疗等“生活必需品”的大部分支出,产生消费抑制现象。

为更好发挥消费信贷刺激即期消费需求的作用,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稳定居民收入预期。消费信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以消费者未来收入作为担保的信贷方式。在未来收入不确定的情况下,消费者难以树立起对于信贷消费模式的信心,限制了消费信贷的推进。因此,要想促进消费信贷的进一步发展,加大其影响力度,就要使居民的预期收入稳中有升,提高居民的消费信心;二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居民大额刚性支出成本。目前我国的社保制度面临着保障范围覆盖不全,保障力度不够,失业人员的保障水平低下等多种问题。同时,教育、住房、医疗及养老费用的不断攀升进一步增加了居民大额刚性支出的负担。因此,我国政府应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降低居民对于未来大额刚性支出的负担,促进消费的增加;三是提高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收入分配不均使得国民财富大多集中于少数高收入者手中,但这一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普遍较低。但由于大多数中低收入者虽有消费欲望却由于收入过低而无力购买,从而使得居民整体的边际消费倾向持续走低。因此,要想提升消费信贷的促进作用,应想办法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满足其消费需求,达到提升居民整体的边际消费倾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贾良定,陈秋霖.消费行为模型及其政策含义.经济研究,2001,(3):86-92.

[2]齐天翔,李文华.消费信贷与居民储蓄.金融研究,2000,(2):111-116.

[3]李燕桥,臧旭恒.消费信贷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作用渠道及检验.经济学动态,2012,(2):20-31.

[4]林晓楠.消费信贷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效应分析.财贸经济,2006,(11):27-31.

[5]王东京,李莉.论消费信贷与国内需求.财贸经济,2004,(4):15-20.

[6]杨蓬勃,朱飞菲,唐耀文.基于自我控制的消费文化对消费信贷影响研究.财经研究,2014,(5):19-30.

[7]李紅军.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消费信贷效应检验与分析.消费经济,2013,(4):14-17.

[8]贺书鸿.我国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4,(21):3-6.

[9]Guiso,L.,Jappelli,T. and Terlizzese,D.Income Risk,Borrowing Constraints,and Portfolio Choice[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6,vol.86(1):158-172.

[10]Aron,J.and J.Muellbauer.“Wealth,Credit Conditions and Consumption:Evidence from South Africa”,Department of Economics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580,2012.

[11]Bacchetta,P.and S.Gerlach.“Consumption and Credit Constraints:International Evidence”,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7,(40):207-238.

作者简介:綦雨薇(1993-),女,本科,研究方向:金融;马艳梅(1979-),女,讲师,研究方向:计量经济。

小额信贷探究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商业银行“惜贷”,中小企业融资难。文章从动态博弈论角度,通过对银行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成本与收益的分析,深入研究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动因及约束条件,探索一种有效且适宜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管理激励机制,并根据博弈模型的分析,提出针对政府、银行及中小企业三方优化信贷融资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动态博弈; 中小企业; 商业银行; 中小企业金融担保机构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主力军,在增加就业机会、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伴随着中小企业的壮大,其对资金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需要大量的银行贷款,然而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将大量资金用于角逐货币市场以及部分优质客户(如国企、大型民企等),使得中小企业大量资金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壮大。国家也意识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因此在政府“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提高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和比重,拓宽直接融资渠道,落实和完善税收等优惠政策,减轻中小企业社会负担。”由此可见,银行与中小企业的矛盾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文献回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内源性融资与外源性融资成为中小企业主要的筹融资路径。国外大量学者对中小企业融资进行了深入研究。Petersen&Rajan(1995)研究发现随着企业贷款次数的增多,银行对借款人的信息更加了解,两者的关系更加密切,借款人更容易得到贷款且条件更加优惠。Berger&Uddl(2002)验证了企业的信誉、借款人的习惯和偏好等“软信息”,这些“软信息”容易搜集但却难以量化,然而其对缓解银行与中小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Myers(1984)从融资需求角度出发,研究表明鉴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企业总是实行先内源、后外源的筹融资决策,而在外源性融资方面,又采取先债务融资再权益融资的策略。

我国学者对中小企业融资形式也作了深入的研究,主要有:林毅夫、李永军(2001)认为当单独的内源性企业融资不能满足所有的资金需求时,就有必要选择外源性融资,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信息不对称问题与企业的融资选择紧密相关;张杰(2000)研究发现内源性融资往往在初创阶段的中小企业很常见,当企业发展到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后就需要外源性融资,需要建立良好的外源性机制,而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协调外源性融资与内源性融资,使得内源性融资机制不受外源性融资机制的影响。由此可见,国内学者大多认为外源性融资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国内许多学者在博弈论被引入后,迅速利用该理论对我国银行与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主要成果有:阎小波(2000)通过对我国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风险建立博弈模型,并进行了研究分析,解释了在多变量约束条件下,逆向选择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解释了我国信贷市场中的一些现象;葛长有(2006)分别建立了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下的道德风险模型,解释了由于银行和企业之间信息情况不同,对银行信贷的资金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聂尔德(2011)运用演化博弈论中的捕鹿模型模拟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贷关系,分析得出中小企业与银行在信贷融资中违约风险高于大型企业,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相对更大,并且这种现象会一直持续。

目前将博弈论的方法应用于银行与中小企业信贷的研究还有很多,但大部分学者对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博弈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因研究上,而对如何运用博弈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从动态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的信用关系以及中小企业失信的条件与约束条件,探究一种有效且适合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激励管理机制,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对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逐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动态博弈分析

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概念,其参照物是大型企业,通常指在经营规模、资产规模、人员规模上相对较小的经济单位。守信和失信是中小企业的两种信用行为。守信是指中小企业按照签订的合同按期还本付息;失信指中小企业不能履行所签订合同的约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失信有以下两种情形:第一是“经济失信”,它是指中小企业有主观还贷意愿,但由于丧失偿还贷款的经济能力,无法还贷;第二是“道德失信”,指企业有经济能力,但主观上不愿意偿还银行贷款,有意拖延违约。本文所探讨的中小企业失信或者违约是指“道德失信”。为方便研究,本文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所选的贷款时间为一期。

(一)模型假设

动态博弈是指博弈参与方的行动有先后顺序,行动后者可以观察到行动前者的选择,并据此作出相应的选择。本文模型的相关假设如下:(1)银行与中小企业双方都是理性人,均为风险厌恶者,都以本方利益最大化为目标。(2)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相比于银行信息是有优势的。(3)银行与中小企业双方动态博弈,一方先行动,另一方根据前者的行动而后相机行动。(4)借款不需要任何担保和财产抵押,信贷供需双方交易中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办事。(5)商业银行贷款的概率为μ,中小企业偿还信贷资金的概率为p,其中0≤μ≤1,0≤p≤1。(6)中小企业贷款金额为M,贷款一期的利息率是i,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低于项目收益(收益率为r),商业银行一次性将贷款发放给中小企业。如果企业违约,银行会惩罚企业,若企业违约一次,银行以后就永远拒绝向该企业贷款,并会在其诚信档案中记录其违约行为,影响其声誉,损失为L;若企业守约,企业还可得到关系收益 ①。(7)时间为t,贴现因子σ②,其中0<σ<1。(8)企业守信还贷的概率为P,违约的概率为1-P。

(二)模型构建与分析

1.银行与中小企业一次性动态博弈

从银行角度来看,由以上假设可得,如果企业选择还贷,银行获得Mi的收益,若企业违约,银行将损失M(1+i),商业银行选择放贷的期望收益是:U(B)=μ[p·Mi+(1-p)·(-M(1+i))]+(1-μ)·0,即:

U(B)=μM[p(2i+1)-(1+i)]       (1)

由(1)式可得,企业还款的概率决定了银行是否给企业贷款。当企业还款概率P> 时,银行的期望收益大于0,此时银行会贷款给企业;如果企业还款概率P< 时,银行的期望收益小于0,银行拒绝贷款;当企业还款概率P= 时,银行盈亏平衡,但银行为了减少麻烦,会选择拒绝贷款。

在法律约束下,当企业违约时,商业银行选择用法律手段,将会向法院起诉。当商业银行向法院起诉后,无论结果怎样,都要支付一定的交易费用D1。当商业银行胜诉后,其能够收回放贷的本金以及由此产生的利息,本息和为M(1+i),此时商业银行的剩余收益为M(1+i)-D1。相应地,中小企业败诉后将要缴纳一定的罚款金。

现实中,若中小企业违约,商业银行会向法院提交诉讼,以索取贷款金额,维护自身利益,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而且还要付出数量不菲的诉讼交易成本,最终结果很可能是贷款本息和没有被银行收回,反而商业银行支付了更多的交易费用和成本。最后,如果商业银行在权衡了诉讼支出后,发现需要的交易费用变得更多,上述博弈会发生变化,这时,第二阶段不起诉成为商业银行的最优选择。根据逆推归纳法,结果为商业银行在第一阶段将放弃向中小企业贷款。此时,二者的收益是(0,0)。

于是,供需双方就产生如下矛盾:当司法效率太低,诉讼成本太高时,商业银行担心中小企业拖欠贷款,导致金融机构有更多的不良贷款和坏账,此时,商业银行不得不提高中小企业贷款申请条件,出现惜贷现象,金融体系就不能满足全部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

2.银行与中小企业重复博弈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根据模型假设知,企业还款的收益函数是:

U1=[M(r-i)+ ]·(1+σ+σ2+σ3+σ4+…+σt)

企业违约的收益函数是:

U2={[M(1+r)-L]-M(r-i)}·(σ+σ2+σ3+σ4+…

+σt)

当t→∞时,U1= ,U2=[M(1+r)-L]-

当U1>U2时,企业选择守信,即: >[M(1+r)-L]-

变形后得到:

· >{[M(1+r)-L]- }-[M(r-i)· ]                  (2)

由(2)式可知:

· ——t年后关系收益 的现值。

[M(1+r)-L]- ——t年后企业违约的经济收益现值。

[M(r-i)· ]——t年后企业还贷的经济收益现值。

(2)式的含义是,当t年后企业违约与还贷两种行为的差额经济收益现值小于银行与中小企业关系收益 的现值时,企业就会守信还贷;当银行与中小企业关系收益 的现值小于企业违约与还贷两种行为的差额经济收益现值时,企业会违约,银行风险加大;当银行与中小企业关系收益 的现值等于企业违约与还贷两种行为的差额经济收益现值时,企业可违约也可不违约。因此,银行与中小企业关系对双方都十分重要,良好长期的银行与中小企业关系能实现双方的共赢。

与有限博弈相比,无限博弈的参与者在制定策略时,能够考虑到对手过去阶段的行动选择,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从而进行有效的“可置信威胁”,保证双方合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无限博弈中,通过运用一定的策略,博弈各方能够走出“囚徒困境”,实现帕累托最优。

四、引入中小企业金融担保机构的三方博弈分析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大多处于起步阶段,实力较弱,急需银行资金,但没有足值的抵押担保物进行担保借贷,商业银行无法得到还贷的有力保证,为了规避风险,商业银行对其放贷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对中小企业惜贷,商业银行会把资金贷给信誉良好、实力雄厚的大企业。

面对我国中小企业现状及金融市场的这一两难局面,笔者引入中小企业金融担保机构到博弈模型中,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担保机构(G)—中小企业(SC)—商业银行(B)的三方动态博弈模型,通过分析各个博弈方的策略选择,从而确定最优的均衡解。模型的基本假设如下:(1)参与方都是理性人,都以本方实现利益最大化为目标;(2)三方进行动态博弈,一方先行动,另一方根据前者的行动而相机行动,博弈方的行动顺序是中小企业金融担保机构—商业银行—中小企业;(3)中小企业金融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诚信水平更了解,能更好地减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4)若中小企业按期还贷,中小企业金融担保机构得到收益R(声誉、政府嘉奖等),若中小企业违约,中小企业金融担保机构收益为0;(5)中小企业金融担保机构干预时,中小企业金融担保机构给予银行h的贷款利率补贴,如果中小企业拖欠贷款,中小企业金融担保机构给中小企业的罚款率为k。

根据以上假设,其各方博弈过程如图1所示:

通过分析各个参与方的选择,得出以下六种收益函数:

(a1,b1,c1)=(R-hM,M(1+i)+hM,M(r-i))

(a2,b2,c2)=(-hM+kM,-M(1+i)+hM,M(1+i)-kM)

(a3,b3,c3)=(0,0,0)

(a4,b4,c4)=(R,M(1+i),M(r-i))

(a5,b5,c5)=(0,-M(1+i),Mr)

(a6,b6,c6)=(0,0,0)

根据逆向归纳法求解此博弈模型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一)中小企业金融担保机构干预时中小企业按期还贷选择

若中小企业按期还贷,则c1>c2,即r+k-2i>1,此时b1>b3,即M(1+i)+hM>0,此时,商业银行收益大于0,银行的最优选择是发放贷款,中小企业金融担保机构的干预才会有效。

(二)中小企业金融担保机构不干预时中小企业是否按期还贷

比较c4和c5,由前文分析可知,中小企业的最优选择是违约,而商业银行预测到中小企业的理性违约选择,理性的商业银行为了避免损失将不对中小企业贷款。比较a1和a6:若a1>a6,即R-hM>0,有h< ,此时中小企业金融担保机构最优选择是干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为(干预,贷款,守信);若a1 ,不干预是中小企业金融担保机构的最优选择,此时子博弈纳什均衡为(不干预,不贷款,失信)。

(三)三方博弈最优策略

为了增加就业,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就必须支持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最优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结果必须为(干预,贷款,守信),这就需要中小企业金融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有效的干预,以解决银行惜贷,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此时,中小企业金融担保机构的干预行为需满足以下两个约束条件:

约束条件一:c1>c2,即r+k-2i>1     (3)

由(3)式可知,当银行贷款利率i一定时,即2i为常数,此时中小企业金融担保机构提高对中小企业违约的罚款率会使得银行干预有效,或者中小企业提高其信贷资金的利用效率,也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当罚款率和信贷资金利用率一定时,即r+k为常数,此时,中小企业金融担保机构是否有效取决于银行的贷款利率,故要控制银行贷款利率在一定范围,不能太高。

约束条件二:a1>a6,即h< ,中小企业金融担保机构对放贷的商业银行提供的补贴率小于其收益与贷款规模之比。故中小企业金融担保机构提供给商业银行的激励率需控制在一定范围,不宜过高。

中小企业金融担保机构对银行与中小企业进行有效干预,不仅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而且还能增加银行的贷款积极性。为了达到这种理想的效果,中小企业金融担保机构就得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提高对失信中小企业的罚款率,提高处罚金额,对故意拖欠贷款的中小企业产生一定的震慑力;第二,补贴给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激励资金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适可而止;第三,控制银行贷款利息率在一定范围内合理波动,有助于调动银行与中小企业的积极性,防止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五、政策建议

(一)中小企业要加强自身信息披露,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维持良好的银企关系

中小企业只有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能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增强资金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商业银行的优质客户,才能获得商业银行的信任,获得源源不断的贷款,从而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加强自身信息披露,加强银行与中小企业的长期合作,使得银行对企业信息能有全面、充分的了解,极大地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和道德风险,大大降低贷款的风险,中小企业也能获得银行源源不断的信贷,是一种双赢性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同时,银行不能将贷款利率定得太高,可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范围波动,增加贷款利率弹性,防止道德风险,保证企业和自己能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中盈利。

(二)建立健全我国的征信机制和激励机制,强化质量诚信建设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贷款难的关键在于银企之间的信用不对称和信息不对称,相关机构信用体制建设不完善。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档案,完善中小企业信用征集与评价,培育提升中小企业信用意识,加快构筑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不断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使更多中小企业能诚实守信,守法经营,履约还款,提高其自身融资条件,增加银行贷款意愿,降低贷款的风险。同时,政府等相关机构要提供给商业银行一定的激励资金,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给中小企业贷款。

(三)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担保机构,完善奖惩机制,培育中小企业服务主体

就中小企业信息来说,政府相对银行具有信息优势,通过建立金融担保机构,做好对中小企业贷前审查、贷中监督、贷后评估工作,完善贷后惩罚机制,加大惩罚力度,提高对违约中小企业的罚款率,增加处罚金额,对故意拖欠贷款的中小企业给予警示和威慑作用,将恶意违约逃贷的中小企业列入“黑名单”,直接影响其以后的信用贷款。我国信用服务企业起步晚,历史短,发展不成熟,缺乏独立性和中立性是其当前面临的困境,因此要大力促进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社团组织的作用,鼓励信用专业服务机构的发展,使其在信用服务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四)不断完善我国相关法律体系,提高司法效率,减少诉讼成本

任何一个国家,法律都是根本,我国要进一步完善《公司法》、《合同法》、《担保法》等法律的相关条款,创设良好的法律环境,降低银行变现成本和交易成本,从制度上保证企业的还贷意愿,降低道德风险,做到遵纪守法,诚实经营,对故意失信、不主动偿还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予以破产清算,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清偿,以此对中小企业起到制约的效果,同时又保障了银行的合法权益,使得银行敢于放贷,最终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Petersen M.A.,Rajan R.G. The benefits of Lending Relationship: Evidence from Small BusinessData[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4,XLIX:3-37.

[2] Berger,A.N.,Udell,G.F. Small Business Credit Availability and Relationship Lending: TheImportance of Bank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J].The Economic Journal,2002,112(477):32-53.

[3] JS.C.Myers. The capital structure puzzl[J].Journal of Finance,1984,34(3):575-592.

[4] 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10-18.

[5] 张杰.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J].经济研究,2000(4):3-10.

[6] 阎小波.我国信贷市场逆向选择风险研究[J].预测,2000(3):45-48.

[7] 葛长有.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道德风险模型[J].决策参考,2006(6):38-39.

[8] 聂尔德.基于演化博弈视角的中小企业融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1(6):27-31.

[9]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0] 陈晓红.基于银行贷款下的中小企业信用行为的博弈分析[J].管理学报,2004(2):173-177.

[11] 尹锐.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动态博弈模型[J].财贸研究,2002(4):101-103.

[12] 赵佳俪.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策略——基于博弈模型的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6):192-194.

[13] 梁彤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安排[J].南方金融,2003(11):17-19.

[14] 吕文岱.基于银行视角的中小企业贷款博弈模型[J].经济问题,2013(8):78-81.

[15] 周柏青,彭健.不完全信息下银行和中小企业的博弈分析[J].金融观察,2004(3):35-36.

[16] 李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金融供需体系的博弈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4):35-40.

小额信贷探究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消费信贷作为金融创新的一种形式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意义,我国消费信贷对市场影响越来越深刻,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消费信贷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本文对消费信贷问题进行探究。文章首先对互联网金融模式、消费信贷以及风险与风险控制相关理论进行了论述;其次对当前常见的集中消费信贷产品进行对比,指出其产品特征、运作模式、风险控制情况;最后对消费信贷存在的风险及控制方式进行探究,包括监管风险、信用风险以及财务风险三方面。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模式 消费信贷 风险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消费方式与观念的改变,消费信贷走入人们的生活并迅速得到发展,尤其是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中,消费信贷得以进一步发展,各大机构如京东、苏宁等均在互联网模式下构建了相应的信贷模式。但是由于消费信贷产生的时间较短,各种理论尚不成熟,导致各机构对消费信贷的风控能力较低,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期为相关部门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Internet Finance)是以网络为媒介、依托大数据而进行的一种资金融通的金融业态,在这一业态之下,企业、个人均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实现资金的流通以及其他金融活动,本文主要是从个人消费信贷的角度出发进行的探究。

互联网金融具有五大特点,第一,成本低是由于所有金融活动通过互联网完成,无传统中介费等,故而成本较低;第二,效率高则是通过计算机标准化的才做流程等,提高交易效率;第三,覆盖广这是由于互联网的特性而定的,互联网自诞生之日起,便有着较广的覆盖面,第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快,尤其是当前科技发展迅速,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的;第五,管理弱与风险大是相连的,因为监督、控制、法律等均不够完善,所以管理没有明确的依据,故而存在较大的风险。

(二)消费信贷

具体来说,银行消费信贷业务采用的保证方式主要为信用、抵押以及质押担保,这一信贷模式是金融创新的产物,开创了新的债权债务关系。其流程通常为申请→贷前调查→审查、审批→签订合同→办理保险、公证、担保手续→发放贷款→贷款偿还→清户撤押,通过这一流程,贷款者获得贷款进行消费。其他金融机构所应用的消费信贷流程与银行的消费信贷流程类似,但是因为借助互联网,故而其借贷流程的效率会更高。

消费信贷具有贷款投向的个人性、贷款用途的消费性、贷款额度的小额性、贷款期限的灵活定以及贷款资金的安全性,但是当前我国对个人消费信贷的管理仍然不强,所以各机构在贷款过程中如果无法按时收回贷款的本息,就会形成不良资产,产生风险损失。

(三)风险与风险控制

风险是人们对未来行为决策以及客观条件不确定性导致的可能结果与预期目标发生偏离的综合,从风险的定义上看,风险具有不确定性,风险会造成损害或损失,风险是可能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异,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切经济活动之中都会存在风险,金融机构消费信贷业务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各种资金的往来,各种风险纷至沓来。

风险控制是一种应对风险的方式,采取相应的措施使风险消除或者降低风险对保护目标的不良影响,风险控制主要体现在降低风险损失发生的几率以及降低损失程度两方面。在金融机构贷款中必须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尽可能的降低风险。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消费信贷发展现状及信贷产品的比较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消费信贷发展现状

我国金融机构消费信贷自1999年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以来,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最早的消费信贷主要是由商业银行提出的。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以及人们消费观的变化,消费信贷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当前消费信贷整體表现为:个人消费信贷市场总体规模扩大、个人消费信贷呈多元化发展,同时个人消费信贷资金来源渠道增多,但是还应当看到,在个人消费信贷迅速发展的同时,其相对指标仍有待发展。不过,在消费信贷获得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因为监管问题、机构本身问题等致使期间存在多种风险,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消费信贷的进一步发展。

(二)消费信贷产品基本特征比较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调整,除却商业银行之外,社会信贷产品也在不断丰富,各大金融机构或企业也在纷纷推出其消费信贷产品,如阿里巴巴、京东等,在免息期、授信条件、逾期还款处理等方面均有自己的一套体系,具体对比如下所示。

1.免息期以及分期率比较。除却银行之外,多种机构推出消费信贷的产品,以常见的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为例进行对比,不同的金融机构的信用产品还款方式以及分期费率均有较大的不同,没有优劣之分,部分金融机构还提出了先试后买等原则,这些条件都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不过从数据上来看,在消费信贷产品的比较中,应用天猫分期以及花呗这两种的比较多。相对来说,选择到银行进行消费信贷的人数在逐渐降低。

2.授信条件与授信额度的比较。从授信条件上来看,不同的金融机构的授信条件虽有不同,但整体的模式仍然较为类似,均是针对部分“信用分”较高的用户开放的。而这一“信用分”主要是依照网购综合数据给予的。比如说阿里巴巴中的“花呗”以及“天猫分期”便是依据用户在“天猫”以及“淘宝”上购物的情况确定的,对于京东来说,其信用分是依据消费者在京东上购物情况、评价情况等进行确定的。而且针对不同的分数,会予以不同的授信额度,具体授信额度如下:花呗最高3万,京东白条在3000元到5000之间,最高的不超过15000万元,苏宁的零钱贷额度在6000元以内,最高不超过50000元。银行经营该种模式较久,额度较高,在3000到100000元之间。

3.对于逾期还款的处理比较。各金融机构对逾期还款的重视度均比较高,因为逾期还款直接影响着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同时也影响着消费者的还款成本,个金融机构的处罚力度从数额上来看并不大,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分期以及花呗分期的处罚力度是每天增加未还部分的0.05%,与银行类似,而京东旗下的白条的处罚是增加未还部分的0.03%。虽然数额相对较低,但是这却与个人的信用相关。影响着个人日后的多种活动,所以,通常情况下,还是按时还款或者较早还款较好。

(三)运作模式比较

从运作模式上来看,在初期京东、阿里巴巴等消费信贷的模式与商业银行传统的信用卡分析模式类似,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各个金融机构的运作模式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具体来说,阿里巴巴的消费信贷产品主要是用于消费者在淘宝以及天猫上产品的购买,在消费者购买时候,阿里巴巴向商家先支付所有的费用,而后消费者再向阿里巴支付费用。京东的“京东白条”与此类似,均是京东先向京东平台上的商家支付费用,接着再由消费者向京东还款。这种模式实际上是一种“赊购”的行为。而银行方面的信用卡则是消费者直接从银行处贷款,实现“超前消费”,之后再向银行直接还款。

(四)风险控制比较

因为消费者使用各种消费信贷产品,实际上是一种“赊购”行为,在之前各金融机构向商家垫付了资金,如果消费者逾期不还款,那么会使金融机构产生风险。所以不同的机构均有一定的风险控制手段。不过相比起来,银行与其他的金融机构又有差别,各金融机构的风控模式多种多样,银行因为与政府相连,有政府的保障,如果借贷者不还款,则被判定为“金融欺诈”,所以公安、法院等会予以支持。而其他的金融机构在该方面保障不如银行,故而会通过绑定信用卡等方式,来控制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消费信贷存在的风险及控制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各金融机构推出的信贷产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为消费者也带来了较大的便利。但是受限于多种因素,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消费信贷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风险,为促进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必须采取措施对这些风险进行控制。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消费信贷存在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消费信贷存在的风险主要为三种,分别为分别为监管风险、信用风险以及财务风险。从监管风险角度来看,互联网本身便具备一定的虚拟性,监管难度相对较高。2013年11月14日银监会也颁布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但是對于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监管界定仍然极为模糊,而且随着互联网金融下多种产品的颁布,这一策略中的漏洞日渐凸显,如阿里巴巴推出的“虚拟信用卡”,其中存在多种问题,最后被叫停。信用风险主要是从用户信用角度来说的,因为信用体系当前并没有完善,尚处于初级阶段,所以互联网金融下部分贷款者会“违约”,从而影响金融机构效益。财务风险主要是从金融机构内部来说,没有合理的的管理方式,可能会使金融机构内部产生多种问题,出现财务风险。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消费信贷存在风险的控制措施

针对不同的风险,应当采用不同的措施。首先对于监管风险来说,相关部门需要依据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政策,以加强监管;其次对于信用风险来说,社会需要做好“征信体系”的构建,从而尽可能的减少信用风险,使“违约”情况尽可能少的出现;最后对于金融机构内部的财务风险,则需要金融机构采取合理的措施加强内控,以降低风险。

四、结语

本文是对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消费信贷的比较及风险控制进行的探究,文章在概述了消费信贷、风险等相关理论之后,对当前常见的几种信贷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风险控制的措施,以期为相关金融机构策略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参与其中进行探究,以对消费信贷进行优化,从而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子健,王龑.大数据、互联网金融与信用资本:破解小微企业融资悖论[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7,30(01):55-67.

[2]王锦虹.基于逆向选择的互联网金融P2P模式风险防范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6(05):61-68.

[3]贾甫,冯科.当金融互联网遇上互联网金融:替代还是融合[J].上海金融,2016(02):30-35+116.

[4]徐英军.互联网消费信贷债权线上证券化的风险控制[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17(02):72-77.

[5]基于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研究[J].黄海龙.上海金融.2013(08)

[6]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宫晓林.南方金融.2013(05).

[7]互动与融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J].巴曙松,谌鹏.中国农村金融.2012(24).

作者简介:崔立群(1974-),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和银行会计。

上一篇:学生潜力培养论文范文下一篇:环境审计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