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范文

2023-09-19

对话范文第1篇

编者按: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是我国不得不面对的世纪性难题,无论是农民的就业、收入增长、社会保障问题;抑或是农业的土地流传、结构调整、农产品国际贸易问题;还是农村的市场体系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乡镇企业二次发展、农村城镇化的推进、费改税等等的一系列问题,都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阻碍,成为在相当长时期内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之一。

那么,中国的“三农”问题症结究竟在哪里?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应该选在何处?确保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当务之急是什么?本刊从这期开设的《情注“三农”》专栏将陆续刊发来自农业权威部门的领导和专家访谈、有独到见解的重要文章以及来自“三农”第一线的成功经验。

当我国的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全国人民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的时候,一个事关国运兴衰的重大问题凸显出来,那就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关注“三农”,就是关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广大农村、9亿农民不能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过上殷实富足的好日子,中国就不能算真正富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一句空话。

那么,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应该选在哪里?确保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当务之急是什么?对此,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政决策者们在为之深思熟虑,制定对策;社会各界的仁人志士们也在积极探索,寻觅路径。

在解读“三农”这个世纪性难题过程中,由中国策划协会、中国农民企业家联谊会培训中心和北京艾村风格品牌管理公司共同发起的:“倡导与民共舞之旅,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策划师服务‘三农’工程建设活动”,可谓异军突起,另辟蹊径,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日前,记者见到了这项活动的主要策划发起人和执行者黄大宁先生。有着中国策划协会农业经济建设策划专家头衔的黄大宁,现又担任中国农民企业家联谊会培训中心主任。关于他锦囊中“点子”的含金量和诸多策划方案的可行性,业内外一直都有颇高的评价。

谈起“中国策划师服务‘三农’工程建设活动”时,记者不仅被他令人信服的逻辑思维所俘虏,也被他忧国忧民并充满自信的情绪所感染。他对记者说:“中国策划师服务‘三农’工程建设活动”,始终坚持“关注农业问题、关心农村经营、关爱农民成长”这个根本宗旨,志在搭建服务“三农工程建设”的平台,整合有思想、有奉献精神的各行业专家,以及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知名企业家,以农为歌、与民共舞……

与记者交谈过程中,黄大宁引用了毛泽东同志谈辩证法时的一句名言: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他说,中国的农村、农业要起变化,关键是农民要起变化。因此,解决“三农”问题,说到底是要解决人的问题。现在,全党、全国都开始重视“三农”问题,党和国家以及各级地方政府都相继出台了许多惠及农民的政策法规,可以说“外因”条件极为优越,但是,若没有广大农民自我价值意识的觉醒和自身素质的提高这个“内因”起作用,“三农”问题还是解决不了。他随即谈到了“中国策划师服务‘三农’工程建设活动”中强调的两个引导:一是引导农民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二是引导农民自主的创造美好的生活。目的要让农民自己敢于“想、讲、看、干”。(记者注:关于“想、讲、看、干”这4个字 ,是黄大宁自创的一套“农民企业家”培训体系,在此暂略)。

总的来说,活动要实现两个“对接”:一是企业与农村大市场的对接;二是科教文化与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对接。一句话,就是用企业的理念去经营农村,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去共同培育农村这个大市场,去共同做大农业这个“大蛋糕”,去共同促进农村这个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宝库的合理开发与管理。对于农村和农民来说,则是借助社会力量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跟上时代的节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位置,甩掉弱势群体的帽子,从被边缘化的窘境中解脱出来,满怀信心地去自主创造自己的新生活,从而实现农业资源的科学开发与最优化配置。

令人欣喜的不仅是黄大宁这个经营农业、培训农民的“策划体系”听起来是那么入情入理,使人大有顿开茅塞之感;而且更令人欣喜的是这个策划正在变为行动,已经在实际操作中证实了它的可行性。黄大宁的得意之作是他与其他农业问题专家们策划并实施的“营销八桂,与民共舞”活动。

“营销八桂,与民共舞”活动序幕,是从广西百色市田阳县拉开。据相关报道,田阳县党建工作是全国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面旗帜,几任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到此视察指导工作,田阳县极具政治上的优势。关于“营销八桂,与民共舞” 活动,当地县委和镇党委领导希望通过开展这项活动,能促进农村党支部和党员们强化农业商品经营意识,在率领群众致富奔小康方面更好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活动进行中,当地媒体是这样报道其中的一次活动的:

4月25日至27日,田阳县邀请到中国注册策划师、广西人才协会专家顾问中心特约专家黄大宁先生到县里举办了“三农”经营管理培训班,全县的50名党员中心户及各行业致富带头人参加了为期3天的培训。

早在今年初,该县就与广西人才协会专家顾问中心携手,深入探索用企业理念经营农村,让农村党员带动广大群众实现共同富裕,最终通过市场化来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子,并参与策划了以“关注农业问题,关心农村经营,关爱农民成长”为活动宗旨的“营销八桂,与民共舞”方案,明确推出了“三农异彩”品牌。

培训期间,黄大宁先生围绕如何打造品牌,实现自身价值等问题,给学员系统讲授了《认识市场——角色与定位》、《正确运用管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知识。培训过程中,黄大宁先生结合实际,充分穿插运用现场模拟、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互动教学等方式,如剥春笋般层层剖析事理,激起了众学员强烈的成功信心和愿望。

黄大宁先生更以渊博的学识及幽默的风范,赢得了广大学员的信赖,大家纷纷掏出心里话,把他团团围住问这问那。有问如何与人相处,实现双赢目标的;有问如何判定资源价值的等等,黄大宁先生总是每问必答。该县“经营能手”梁民旺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田阳的种养技术是一流的,但在经营这一块特别是品牌方面,却一直是个薄弱环节。很多外地老板收购我们的果菜后,只需要用自己的牌子一包装,利润就能翻几番。而我们却总是怨自己的产品不行,今天我总算有机会问个明白了!”

27日下午,培训即将结束时,各学员争先恐后地直奔讲台发表自己的“致富宣言”。来自头塘镇头塘村的黄忠尚一步跨上去,大声说道:“各位学友,我终于看到了自己的价值,现在我只用一句话来代表我现在的心情,那就是‘后悔过去,不如奋斗未来’!”来自边远山区桥业乡的党员陆信佐更是风趣有加:“听了黄大师的讲课,我现在睁眼闭眼看到的都是钱!”众人喝彩声一片。(全文摘自《右江日报》)

短短3天时间的培训,就使学员仿佛学到了“点石成金”之术,拿到了致富的“宝葫芦”,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令人为之振奋。

以上报道提及的“三农异彩”品牌,是黄大宁先生从他在培训班结业时所讲的:“党员树品牌、三农放异彩”中提炼,并向有关部门申请注册了商标,可见作为策划专家的黄大宁,品牌意识是很强烈的……

黄大宁简单介绍了活动将通过“考察诊断、专家访谈、官民对话、骨干培养、书刊引导、媒介联动、专项赛事、课题攻关、城乡结对、异地交流” 等十大形式系列进行。

日前,定位为“三农明星风采展示的窗口、三农经营管理交流的平台、三农工程成果分享的园地”的“三农异彩第一村”,正在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河南新村有序地进行创建中。

黄大宁说:“三农异彩第一村”,也可以称为“(北京)中国农民之家”或称为“新农村建设思想交流市场”。在不久,当您走进“三农异彩第一村”,可望看到以省(市)为代表,专业服务三农工程建设的专家学者,及新农村建设的精英代表,欢聚在 “三农异彩第一村”,共商农业发展、同议农村建设、齐谋农民增收之大计,这又将为京南之旅增添新的景观。

记者从“三农异彩第一村”规划中了解到,整齐划一的民房后墙和东西侧墙面,共计10000多平米,将是展示“三农工程建设新面貌的高雅艺术画廊”。将让人们用不上半天的时间,就可以了解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最美景观。村中300多米南北相通的“三农异彩展示街”,将成为三农工程成果——各省特具竞争力的农产品永不落幕的交易场。

“三农异彩第一村”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体“村民”的文化艺术修养工作中,考虑要组建一支主要由农民艺术人才组成的、以歌舞形式抒发三农之情的专业“三农异彩展示团”。将长期作为“三农异彩”的流动广告载体,服务于“三农工程建设”,保证“三农异彩第一村”经济建设的艺术化、文化活动的市场化。

记者此刻仿佛已经可以感觉到,一个具有时代气息又保持各民族习俗的“三农异彩第一村”,以创造一个经济、方便、高效集中的服务环境为特点,又集科技交流,文化、经济活动、旅游、购物于一体为特色,一个和谐强大的新农村,一个全民同歌、全国共舞、全球齐乐的三农工程建设示范村就将显现,一个让市场了解农民,让农民了解市场的窗口即将隆重推开。

黄大宁先生表示,主管中国农民企业家培训中心工作后,在全力打造 “三农异彩第一村”的同时,也在谋划创建“中国农民企业家培训(全国各省)基地”,此项目考虑首先从革命老区开始,将开办“各类农业经营技能培训班”,计划2006年培训1000名农业经营执行经理人,为三农工程建设做出一名策划专家特有的贡献。

我们期待着这些为解决“三农”问题服务的“好戏”上演,我们更加期待黄大宁和他的伙伴们倾情投入的“中国策划师服务‘三农’工程建设活动”圆满成功!

对话范文第2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关木匠传 [明]袁中道

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

予族有佣,病死。佣亦豪族也,啖佣儿为证,以诉于官。廷福方持斧凿为人架屋回,闻之,夜入城。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佣儿醉,夜乃卧之破庙中。是日晡,县官讯两家狱,佣家仓促失其儿。县官曰:“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佣家无以应。县官以为欺己,反得罪。明日佣儿还,事已定,无所用之。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里中乃始知有关廷福也。 ..里中柞林潭边,有麦田数百亩,初为予家有,有周姓者云是己产,连年构讼。予家厌讼,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于是两家大争,麦熟时,周乃觅勇士数十人往刈,周人刀梃备至,.颠踣满野。正困苦时,廷福为人伐木回,过见之不平。大怒,持手中斧向之。周人皆走,立杀其魁一人。霍氏惧,知周必诉于官,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既至,霍楔其..门,廷福笑曰:“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周果讼霍于官,不及廷福。县官讯两家狱,廷福从旁出曰:“杀人者关廷福也,周强霍弱,廷福一时见不平,提斧杀之。大丈夫自杀自当,岂以祸及平人,霍氏无罪。”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廷福不易辞。县官不得已,定如律。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廷福不识一字,亦不知何者为义侠,然其抱不平,至死不挠,大有男子气。今世士大夫,遇小小利害,即推诿他人,以宽己责,况生死之际乎!彼所谓读天下之书者也!乡人曰:“囚耳,乌足道?”予曰:“士大夫慷慨就义,即呼之曰忠臣,曰义士。惟曰‘囚耳,囚耳’。此所谓真意气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

德:感激 .B.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

.

直:价值

C.度廷福且走,已当独罪

度:估计 .D.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竟:竟然 .解析:竟:最终。 答案: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

) 始知有关廷福也里中乃.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官知周必诉于.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公抱不平我为.C.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祸及平人岂以.D.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

解析:A副词,才/副词,却,竟然;B介词,向/介词,表被动;C均为介词,替;D介词,把/连词,相当于“而”,表转折。

答案: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本文记叙一个普通木匠路见不平挺身相助,以及自作自担当、至死不挠的大丈夫行为。

B.关廷福持斧相救以解霍氏之困,而霍氏为求自保,欲借饮酒之名不让关廷福离开霍家。

C. 关廷福锄强扶弱的义举感动了县官,他本想借关廷福报复私愤,但关廷福不改供词。D. 文末批评了当世士大夫见义不为和乡人不明大义,称赞了普通百姓真正的慷慨意气。解析:C“借关廷福报复私愤”无据。 答案:C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乡人曰:“囚耳,乌足道?”(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若”“有子可证者”定语后臵、“安在”宾语前臵,各1分。(2)“壮”词类活用、“授以意”状语后臵、“令”后兼语省略、“归”,各1分。(3)“囚耳”主谓省略、“乌”“道”,各1分。

答案:(1)你们诉状上说有个可以作证的佣人的儿子,现在他在哪里?(2)县官佩服他胆气豪壮并且同情他,(暗中)将自己的意图告诉他,让他将主谋推给霍氏。(3)乡人们说:“(关

廷福只是个)囚犯罢了,哪里值得称道?”

【参考译文】

关木匠,名叫关廷福,年轻时与众工匠为伍,没有什么人知道他。

我们袁氏家族有个佣工,生病死了。佣工家也是大族,(家族)唆使佣人的儿子作证,告到官府。关廷福正提着木匠工具给人家架屋回来,听说此事,连夜进城。天亮时分,私下喊佣工的儿子饮酒,(喝得差不多的时候)带他走出城大约四五里地,又喝起来。佣工的儿子醉了,晚上(廷福)就让他睡在破庙里。这天申时(下午三点钟至五点钟的时间),县官审理两家的官司,佣工家仓促间找不到那个儿子。县官说:“你们诉状上说有个可以作证的佣人的儿子,现在他在哪里?”他们无法回答。县官认为佣人家欺骗他,原告反而获罪。过了一天,佣工儿子才回来,可是事情结局已定,他的作证用不上(没有地方可以用上它)。得知此事是关廷福所为,我们袁氏家族十分感激他。同乡的人这才知道关廷福。

老家柞林潭附近,有几百亩麦田,当初是我们家的,有个姓周的硬说是他家的,(为此)长期打官司。我家厌烦(这无休止的)诉讼,就压低价钱将它卖给了一个姓霍的。于是(周霍)两家起了严重冲突,这年麦子成熟时,周家纠集了几十个壮汉前来割麦,周家的人还带齐了刀棍,在整个田间横冲直撞。正当霍家窘迫时,关廷福给人家砍树回来,路过这里看到了这一幕,心中不平。他勃然大怒,提着斧头走向地头。周家人都吓跑了,关廷福杀死了其中一个为首的人。霍家害怕了,知道周家肯定会向官府告状,估计关廷福要逃跑,(到时候)自己独自承担全部罪责。于是,他急忙喊关廷福过来跟自己饮酒。关廷福到了以后,霍家用木头把门扛紧(以防他轻易跑掉),关廷福笑着说:“我替您打抱不平,杀死了人,罪责自然由我承担,假如独自跑了,不是男子汉。”

周家果然将霍氏告到官府,(诉状中)没有提到关廷福。县官审理两家的官司,关廷福从人群中走出来说:“杀人的是我关廷福,周家人强横霍氏弱小,我一时路见不平,提起斧头杀了那个人。大丈夫自己杀了人自己承担,怎么会将罪责转嫁给无罪之人?霍氏没有罪。”县官佩服他胆气豪壮并且同情他,(暗中)将自己的意图告诉他,让他将主谋推给霍氏。关廷福不改变供词。县官没办法,依照法律判他死罪。每年审查案件,郡府都怀疑此案(有冤情),一共经历了十多次审理,(关廷福)始终不改变供词,最后死在监狱中。

关廷福目不识丁,也不知道什么叫仗义任侠,然而他见他人受不公平待遇而愤慨,至死不渝,很有大丈夫气概。当今的士大夫,遇到一丁点儿损害,(就将损害)推卸给别人,以原谅自己的过错,更何况(处在)生死关头呢!他们是人们所说的读天下书的人啊!乡人们说:“(关廷福只是个)囚犯罢了,哪里值得称道?”我说:“士大夫慷慨就义,(人们)就称赞他为忠臣,为义士。(而关廷福仗义而死)只说他是一个囚犯罢了。关廷福这种行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气概啊!”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21分)

是仪传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遂改焉。

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材,固辞不受。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 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畜。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常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

谢:辞让 .B.入阙省尚书事

.

省:省略、减少

C.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舍:安置住宿 .D.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戚:亲戚 .解析:B省:审察,考察。C舍:放过。D戚:忧心。 答案:A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是仪“为人谨慎”的一组是(3分)

①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 ②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

(

)

(

) ③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④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畜 ⑤在刁嘉案件中,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⑥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③④

解析:①指肯定吕蒙计策,④言清廉好施,⑤言刚直、正直。可排除①④⑤。③“以恩为戚”意为把恩惠当做忧虑,可看出其谨慎。

答案:C 7.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是仪本姓“氏”,因为郡相孔融嘲笑他心中无百姓,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 B.是仪因其清廉、谨慎、正直,而受到孙权的赏识和高度信任。

C.在叙述江夏太守刁嘉事件时,作者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是仪的忠勇公正。 D.是仪经常提出建议,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事,无所是非”。

解析:“他心中无百姓”不妥,文中“无上”是目无尊上的意思。 答案:A 8.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答案: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畜。(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图,企图,谋划;善,认为好,赞同;整体通顺,。(2)诬白,诬告。谤讪,诽谤诋毁。收,抓捕。验问,调查审问。(3)省略了主语——是仪;句意之间形成的转折关系,却。

答案:(1)吕蒙企图偷袭关羽,孙权向是仪咨询,是仪很赞同吕蒙的主张,就劝孙权予以采纳。(2)典校郎吕壹诬告前江夏郡太守刁嘉诽谤诋毁国家政事,孙权大为震怒,把刁嘉逮捕入狱,彻底调查审问。(3)(是仪)穿的衣服不精美,吃的饭菜不丰盛,却热心救济穷困,家中没有积蓄。

【参考译文】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县人。本来姓氏,最初在县里为属吏,后到郡中任官,郡相孔融嘲笑他,说“氏”字似“民”而无上,可以改为“是”,他于是改姓“是”。

孙权主持东吴大政之后,优待文人,征召是仪。见面后予以亲信任用,专门负责机密事务,官拜骑都尉。吕蒙企图偷袭关羽,孙权向是仪咨询,是仪很赞同吕蒙的主张,就劝孙权予以采纳。随同大军征讨关羽,拜为忠义校尉,是仪表示辞让。孙权对他说:“我虽然不是赵简子,爱卿怎么不自己委屈些做周舍呢?”

平定荆州之后,东吴定都武昌,拜是仪为裨将军,后又封为都亭侯,任守侍中。孙权欲授给他兵权,是仪认为自己不是带兵的人才,坚决推辞,拒不接受。黄武年间,派是仪到皖城刘邵那里,设计引诱曹休前来。曹休来到后,遭到惨败,是仪因功迁升为偏将军。回朝负责尚书事务。对外总领评定官员们的成绩,兼任辞讼之事,还受命教各位公子书学。

东吴向东迁都之后,太子孙登留下镇守武昌,孙权命是仪辅佐太子。太子对他非常敬重,有事都先征询他的意见,然后再去施行。进封为都乡侯。后来随从太子回到建业,又被拜为侍中、中执法。评定各官成绩、负责辞讼之事。典校郎吕壹诬告前江夏郡太守刁嘉诽谤诋毁国家政事,孙权大为震怒,把刁嘉逮捕入狱,彻底调查审问。当时与刁嘉一起在座的人都惧怕吕壹,同声说刁嘉曾有过此事,只有是仪说没听到过。当时追究调查,诘问数日,诏令愈来愈严厉,群臣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是仪回答说:“如今刀锯已压在臣的脖子上,臣怎敢为刁嘉隐瞒自取灭亡,成为对君王不忠之鬼!但是知与不知当有始末。”他据实回答,毫不改口。孙权只好把他放了,刁嘉也因此而免遭处罚。

南王和鲁王初封,是仪以本职兼领鲁王王傅。作为王傅,他忠心耿耿,动辄规谏劝止,对上勤勉,对他人恭敬。他不治自家产业,不受人恩惠,所居的房子刚够自家居住。邻居盖起大宅院,孙权外出时看见了,便问这所大宅院的主人是谁,左右随从回答说:“大概是是仪的家。”孙权说:“是仪很俭朴,肯定不是。”一询问,果然是别人的房子。是仪就是这样被孙权所了解信任。他穿的衣服不精美,吃的饭菜不丰盛,却热心救济穷困,家中没有积蓄。孙权听说后,亲自到他的家中,来看看他们吃的饭菜,并亲口尝过,非常感叹,当即增加他的俸禄和赏赐,扩大他的田地、宅邸。是仪多次推辞,对这样的恩宠深感不安。

是仪经常向孙权提出建议,从不谈论他人的短处。孙权常责备是仪不谈论时事,是非不明。是仪回答说:“圣明的君主在上,臣下尽忠职守,唯恐不能称职,实在不敢以臣下愚陋的言论,干扰圣上的视听。”他为国家服务数十年,未曾有过过错。吕壹普遍告发将相大臣,有的人,一个人便有三四项过错,唯独没告发过是仪。孙权感叹说:“假使人们都像是仪一样,还用得着法令科条吗?”是仪及至病危,留下遗嘱要用素棺,以平时所穿的衣服下葬,务必要俭省节约,八十一岁时去世。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22分)

余若水先生传 [清]张岱

余若水先生,讳增远,有明崇祯癸未进士。兄余武贞先生,讳煌,天启乙丑廷试第一人,为翰林修撰。若水筮仕,得淮安宝应知县。时东平伯刘泽清驻匝淮安,强知县行属礼。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桂冠归。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渡东桥自沉死。若水悼邦国之灭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 .若水虽成进士,而家甚贫,敝庐三楹,与风雨鸟鼠共之。其旁僦①田二亩,率其家人躬耕自食,常至断炊,妻孥晏如,亦无怨色。长吏多其义,共因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绍守道沈静澜,其故同年友也,自恃交谊,殷勤造请,称疾以辞。因直前托视疾,入..门窥见若水卧绳床上,床上漏下穿,又有桯无脚四角悉支败瓦。闻客入,欲起逾垣。静澜先已豫虑之,则要其同年四五人与俱往。见若水走匿床,诸君即共前遮之,曰:“若水!人.生会有交亲,子何避之深也?”若水曰:“我非避世鸣高者,顾自料福薄,不堪谐世,聊引

③分自安,长为农夫以没世足矣。今诸公赫然见过,将共张之,是使我避名以求名,非所愿.

②也。”客皆班荆④,主人墙隅咻咻然⑤,客从而睨之,有一破甑在瓦垆上,炊未熟;架上又蒙戎练裙,馀即无有。客有壶箪,取之以进,为勉行二觞,强之亦不再举。客语及世事,俯若无闻。即间有问答,晴雨而已。日欲晡,辞客而退。明日具钱米往遗之,再三辞。以此,诸长吏皆重违其意,亦未敢数造焉。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岁庚戌,无疾而终。身无长物,友.人醵钱以殓。有遗命葬于原隐之丁斗垄。

外史曰:人臣称委质故主,回面而改向,非忠也。激愤而殉,以明节也。义卫志,智卫.身,托农圃之弃迹,下可见故主,无辱先人,若余若水者足以。然其节概为人所难及者,兄死止水,弟不渡河,而安心农圃,扼腕终身,呜呼,若水可以为难矣!

(选自《琅嬛文集》卷之四,有删改) 【注】 ①僦:租。②桯:床前的小桌。③共张:又作“供张”,设帐张乐,盛礼款待。④班荆:布草而坐。⑤咻咻然:灰尘蒙积的样子。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强知县行属礼

强:强令 .B.自恃交谊,殷勤造请

造:拜访 .C.诸君即共前遮之

遮:阻拦 .D.诸长吏皆重违其意

重:敬重 .解析: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D项中“重”是“不轻易”的意思,不能理解为“敬重”。

答案:D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痛哲兄之先萎

邻之厚,君之薄也 ..B.因直前托视疾

因击沛公于坐 ..C.长为农夫以没世足矣

敛赀财以送其行 ..

(

)

(

) D.激愤而殉,以明节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含义。A项中,两个“之”意义用法都一样,都无实际意义,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中,第一个是“于是”的意思,第二个是“趁机”的意思;C项中,第一个表承接,第二个表目的;D项中,第一个表修饰,第二个表递进。

答案:A 12.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余若水“明节避世”的一组是(3分)

①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 ②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 ③聊引分自安,长为农夫以没世足矣 ④架上又蒙戎练裙,馀即无有 ⑤明日具钱米往遗之,再三辞 ⑥身无长物,友人醵钱以殓

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句子含意、辨析文章内容的能力。①是余若水任职一月就辞职了,与“明节避世”无关;④描写的是余若水家里的情况,与“明节避世”也无关;⑥说的是他死后,朋友们为他筹钱安葬,也与“明节避世”无关。

答案:C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 A.余若水刚踏上仕途,就担任宝应知县,但他品行孤傲,不屈从于权贵,刚上任一个月,就辞官回家,从此发誓不再渡江,隐居乡间。

B.余若水亲自带着家人耕种,艰难度日,妻子儿女安然自在,没有怨恨之情。死后,家中一贫如洗,朋友们凑钱为他办了丧事。

C.余若水清高安贫,朋友们一起来看望他,他想逃走。见了面,只谈论天气,不谈当时社会上的事。朋友救助钱和米,他也再三推辞。

D.张岱运用细节描写,把余若水刻画得神情毕现,并对其节操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反映了他身为清初汉族文人的复杂心态。

解析:A项中,余若水发誓不再渡江与他离任无关,这句话是强加因果。 答案:A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长吏多其义,共因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会有交亲,子何避之深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可见故主,无辱先人,若余若水者足以。(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要注意翻译出重点实词、虚词的意思。第一句中,“多”是敬重的意思,“因”是因此的意思,“罕见”是很少见到的意思,“去”是离开的意思;笫二句中,“会”是应该的意思,“交亲”是朋友和亲戚的意思;第三句中,“下”是死后的意思,“辱”是辱没的意思,“足”是足够的意思。

答案:(1)官吏们敬重他的节义,因此就一起去慰问他,也极少有人能见到他(或:他也很少出见),有的人就在门外行礼后离开。

(2)人生在世应该有朋友和亲戚,你为什么如此(决绝地)逃避呢? (3)死后可以坦然地见旧主,不辱没先人,像余若水的做法已经够了。 【参考译文】

余若水先生,名增远,是明朝崇祯癸未年的进士,他的兄长余武贞先生,名煌,天启乙丑年廷试的第一名,担任翰林院修撰。余若水初出做官,便得到淮安宝应知县一职。当时,东平伯刘泽清率兵驻守淮安,强令知县向他行属下之礼。若水不服从,到任刚一个月,就辞职回家了。丙戌年,清兵渡过长江。余武贞先生走到东桥跳江自杀。余若水悲伤国家灭亡,痛惜兄长过早地死去,望着江水放声哭泣,立下重誓不再北渡,从此就不在城市中现身。

余若水虽然是进士出身,但家中非常贫困,住在三间破旧的房子里,房子不能遮风避雨,鸟鼠不时出入。他在房子旁边租了二亩田地,亲自带领家人耕种养家,经常到断粮的地步,妻子儿女安然自乐,没有怨恨的神色。官吏们敬重他的节义,就一起去慰问他,也极少有人能见到他(或:他也很少出见),有的人就在门外行礼后离开。绍兴守道沈静澜,是与他同年中进士的朋友,依仗交情深厚,殷勤拜访,余若水称生病加以推辞。沈静澜就假托探病径直入内,进了门就看到余若水躺在一张胡床上,胡床破烂不堪,床边有一条无腿的小桌,桌子四角用破瓦撑着。听到朋友进来,想起身跳墙逃走。沈静澜已经预先考虑到这点,就邀请同年中进士的四五个人和他一起去。看见余若水从床上起身要逃走,他们就一齐上前拦住他,对他说:“若水!人生在世应该有朋友和亲戚,你为什么如此(决绝地)逃避呢?”若水说:“我并非隐居避世而自命清高的人,只是觉得自己福分浅薄,不能与世人融洽相处,姑且一个人按照自身的方式安然生活,长久地做一个农夫到死,就很满足了。现在你们如此显耀地来拜访我,还要盛礼款待我,这会让别人认为我避名是为了求取名望,不是我的愿望。”朋友们都席地而坐,他尘灰满面地坐在墙角,朋友们环视屋内,屋内有一个破甑放在土台上,饭还没有蒸熟;衣架上凌乱地放着破旧的衣裙,其他的便什么也没有了。朋友们带着酒和器具,拿出来倒上酒,他勉强喝了两杯,硬劝他喝,他也不再举杯。朋友们谈及当世之事,他低着头好像什么也没有听到一样。即使偶尔有问答,也只是谈论天气罢了。傍晚,辞别朋友退下。第二天,朋友们准备了钱和米送给他,他再三谢绝。因为这个原因,官吏们都不轻易违背他的心意,也不敢经常去拜访他。他不进城市有三十六年。庚戌这年,没有生病而死去。

家中一贫如洗,朋友们凑钱为他下葬,按他的意愿埋葬在他生前隐居的丁斗垄。

对话范文第3篇

你好,我们是德邦物流公司,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你。

B:I have a courier to send to my friend. Would you tell me that if your company has the service of taking data onsite?

我有一份快递要寄给我的朋友,请问你们公司有上门取件的服务吗?

A:Yes, we have. Sir, would you mind to tell me that what the kind is of your expressing thing?

有的,请问先生你要快递的物品属于什么类型的

B:Normal item.

普通物品

A:can you describe these goods roughly?

你可以大概描述一下这个物品吗?

B:There are about 4kg, length and width is 30 cm, 40 cm high大概有4kg,长和宽都是30厘米,高40厘米

A;Ok, sir. Would you mind to tell me the time you hope us to pick it up? 好的,先生。请问你希望我们什么时候上门取件。

B:Tomorrow 9 o’clock in the morning. I will wait for you at the gate of the Qingyuan Polytechnic.

明天早上9点,在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校门口,我会在哪里等你

A:Ok, we will arrive at there on time and then we will contact with you.

Can you tell me what your telephone number is?

我们会准时到达你所说的地方,到时会联系你,请问你的电话

码是多少?

B:My number is 155-5555-0002.

我的电话是15555550002

A:Ok, any services do you need, sir?

好的,请问先生还需要什么服务吗?

B:No, thanks.

没有,谢谢。

A:Thanks for your calling!

对话范文第4篇

【教学内容】

青岛版环境教育科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P28-P30页 【教材简析】

本单元注重引导学生从习以为常的时间发现环境问题,通过反思个人生活方式,从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开始,崇尚自然简朴生活。教科书引导学生从一件衣服、一支笔、一度电、一滴水、一桌剩饭、一件物品的包装谈起,引发学生关于环境问题的思考。这些事例均为小事,却以小见大,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

1.了解铅笔的生产过程,知道人对环境的依赖,反思个人生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意识到生活中要自觉避免浪费、厉行节约,并能影响他人。

2.理解我们生活、学习用品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自然,知道浪费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崇尚自然简朴的生活。

3.知道生活中文具的浪费现象,并能找到原因及解决的办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生活中文具的浪费现象,并能找到原因及解决的办法。 【教学准备】

白纸、铅笔、调查问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试试吧?“小小身体瘦又长,五彩衣裳直心肠,嘴巴尖尖会说话,只见短来不见长”。(学生回答:铅笔,师顺势板书),奖励给大家的礼物,每人一支铅笔,喜欢吗?(生交流)这些铅笔啊是我们同学平时扔在讲桌上的没人要的铅笔,恭喜同学们成了这些铅笔的新主人!

2.铅笔跟我们朝夕相处,你对铅笔有什么了解?(组内交流——班内交流板书:学习帮手)(引导学生从铅笔的形状,作用,种类来初步的了解铅笔。)

3.同学们,你知道铅笔是怎么来的吗?老师找到了一家日本公司制作铅笔的视频,让我们一起来参观一下吧?(课件展示)

看完了,你想说点什么?(组内交流——班内交流)

铅笔的制作流程(课件展示)小小的一支铅笔,真是来之不易啊!(板书:来之不易) 【设计意图】

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铅笔的形状,作用,进而让学生明白铅笔的制作过程,通过铅笔制作视频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小小的一支铅笔,真是来之不易!”接着引出课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铅笔的欲望。

二、真实再现,探究明理

1.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些铅笔,我们快去听听它们的对话吧?(课件出示:真实再现“铅笔的对话”)

2.听了它们的对话,你想说点什么?

生可能交流:太浪费了,生活中我也要爱护学习用品„„ 3.生活中你有过哪些浪费现象?

4.昨天咱们大家对铅笔的使用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汇报内容:

(1)调查三年级铅笔的使用情况

调查对象:三年级

调查人数:

一个星期最多用铅笔( )支 一个星期最少用铅笔( )支 (2)计算三年级一学期使用铅笔数量

我们按每人每星期用一支铅笔计算一下,这样我们三年级10个平行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个学期会用掉多少支铅笔呢?

一个班一星期使用( )支 三年级一星期使用( )支

一学期(按20周计算)三年级使用( )支

5.看了这些数字,你又想说点什么呢? 生交流

师小结:算完帐,我们不仅感慨万千,心情也非常的沉重,照这样计算,我们一个学校,一个市的学生,大到一个国家,甚至是全世界„„

6.课件出示“全世界每年要用掉120亿支铅笔,光我国使用铅笔的数量就达到95亿支,这就要用去26.5万立方米的木材,需要504000株树木”,读了这些,你想说点什么呢?

生交流

师小结:生活中我们要节约使用(板书)铅笔,光这一项支出,就浪费了大量的森林资源,不仅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还会导致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等严重后果。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身边鲜活的事例,并用具体的数字来震慑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明白浪费铅笔就是浪费森林资源,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危害,进而激发学生付诸于行动的动力。

三、身体力行,环保行动

1.铅笔来之不易,同学们你们大显身手的机会来了,节约有高招!(课件展示)

铅笔太短了不能用了——加长 断铅了,不愿意削——防止断铅 丢了,找不到了——放在固定位置

不想用了,丢掉——克制自己,想它是好帮手,来之不易。 2.环保铅笔(课件展示)

2006年3月6日,在“两会”上的报纸铅笔。(报纸铅笔的制作过程。) 3.课件出示:我国现有中小学生2亿多人,每人每学期节约1支铅笔,一学期可以节约2亿多支铅笔:按照一支铅笔0.10元计算,全国每年节约的铅笔钱可以建十几所希望小学。 【设计意图】

学生了解到铅笔来之不易,做到生活中会节约用笔,做到不浪费,并通过全

国小学生节约铅笔的事例来震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节约铅笔的重要性,并让学生能从自身做起,并能倡议身边的人多使用环保铅笔,节约使用铅笔。

四、梳理知识,课堂小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生交流。

同学们,虽然环保铅笔微不足道,但意义深远,可以为国家节省大量木材和资源,同时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不但能自己做到节约使用木杆铅笔,而且还能倡议身边的人节约使用铅笔,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最后让我们在一首“节约歌”中结束本节课。

勤俭节约是美德

一滴水,一度电。

一粒米,一支笔。

小小铅笔来不易,

件件物品千把汗,

勤俭精神代代传。 【板书设计】

铅笔的对话

来之不易

节约使用

从我做起

对话范文第5篇

B: Hello, I’d like to speak to Mr. Hunter, please. 你好,我想找Hunter先生。

A: May I ask who is calling, please? 请问您是哪位?

B: My name is Herbert Wood of IBM Computer Company. 我是IBM电脑公司的Herbert Wood.A: Thank you, Mr. Wood. One moment, please… (into PBX) Mr. Hunter, Mr. Wood of IBM Computer Company is on the line. 谢谢,Wood先生,请稍等。(打内线电话)Hunter先生,IBM电脑公司的Wood先生找您。

C: Can you find out what he wants? 你可以问他有什么事吗?

A: Yes, Mr. Hunter. (to caller) Im sorry to have kept you waiting, Mr. Wood. Mr. Hunter is rather busy right now and would like to know what you wish to speak to him about.好的,Hunter先生。(对来电者说)对不起Wood先生,让您久等了。Hunter先生现在非常忙,他想知道你有什么事对他说。

B: Yes, I want to buy some computer software and talk about developing some other software. I don’t know whether he is interested in that or not? 是的,我想买一些计算机软件,另外再谈一谈开发一些其它的软件。我不知道他是否有兴趣。

A: I see. Thank you very much, Mr. Wood. Would you wait a moment, please? (to PBX) Mr Hunter, Mr. Wood wants to buy some computer software. 我明白了,非常感谢,Wood先生。请你等一下好吗?(打内线电话)Hunter先生,Wood先生想买一些计算机软件。

C: I see. Put him on line two.好的,请转到2号线。

A: Yes, Mr. Hunter. (To caller) Mr. Wood, I’m very sorry to have kept you waiting. I’ll put you through to Mr. Hunter.

好的,Hunter先生。(对来电者)Wood先生,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我把你的电话接给Hunter先生。

A: Good afternoon, Sales Department. May I help you? 下午好,销售部,我能帮你什么忙吗?B: Could I speak to Mr. Bush, please? 可以和Bush先生说话吗?

A: I’ll see if he is available. Who shall I say is calling, please? 我要看一看他是否在。请问我得告诉他谁打来的?

B: John Smith.

A: Hold the line, please. Mr. Bush is in a meeting with the Managing Director at the moment, I’m afraid. Can I help you?

请别挂机,Bush先生正在和总经理开会,我可以帮你忙吗?

B: Well, I want to discuss with him the new contract we signed last week. 好的,我想跟他讨论一下我们上星期签订的合同。

A: I don’t think the meeting will go on much longer. Shall I ask him to call you when he is free? 我想会议不会开得太久,我让他有空给你打电话,好吗?

B: Yes, that would be easiest. 是的,那样最好了。

A: Could I have your name again, please? 请再一次告诉我你的姓名,好吗?

B: Yes. It’s John Smith.好的,我叫John Smith。

A: And the number? 电话号码呢?

B: 021-64358796

A: OK. You’ll be hearing from Mr. Bush later in the morning then, Mr. Smith.

好的,Smith先生,早上晚些时候,你会收到Bush先生的电话。

B: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Good-bye. 谢谢你的帮助,再见。

A: You are welcome. Good-bye. 别客气,再见。

A: Madison Industries. This is Cathy Winer speaking. Can I help you? Madison工业,我是Cathy Winer, 我能帮您吗?

B: Good afternoon. Could you connect this call with Mr. Black, please? 下午好,麻烦你接到Black先生,好吗?

A: May I know who’s calling? 请问您是哪位?

B: This is Mary Fox of A.B.C. Computer Co…I’m calling on behalf of Mr. Tom Backer, the general manager of our company. 这里是A.B.C电脑公司的Mary Fox. 我是替我们公司总经理Tom Backer先生打电话。

A: I am sorry, Ms. Fox. Mr. Black is now in a meeting. May I have your number and ask him to call back later?

对不起,Fox小姐。Black先生正在开会,请告诉我你的电话号码,我会让他给你打电话的,好吗?

B: I’m afraid Mr. Baker would like to speak to Mr. Black right now. He has got an urgent matter to discuss with Mr. Black without delay.

我想Baker先生想现在和Black先生说话,他有紧急事情与Black先生商量,不能拖延。A: OK. Then, would you please hold the line? (one minute later) 好的,请你别挂机。(一分钟后)Ms. Fox, the line is through. Mr. Black is ready to answer the call. Go ahead. Fox小姐,电话接通了,Black先生可以和你通话了,请吧。

B: Thank you for your kind assistance, Ms. Winer 非常感谢你的善意帮助,Winer小姐。A: You are welcome. 别客气。

A: Good morning. NTT Co… 早上好,NTT公司。

B: Hello. May I speak to Mr. Ira Black, head of the Export Section, please? 你好,可以和出口部负责人Ira Black先生通话吗?

A: I’m sorry. Mr. Black has just gone out. May I ask who’s calling? 对不起,Black先生刚出去。可以问一下您是哪位吗?

B: This is John Carter from Ace Consultant. 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n I could get a hold of him?

我是Ace咨询公司的John Carter. 请你告诉我什么时候能找到他。

A: I really have no idea when Mr. Black could be available in the office. Could you call back later or would you mind leaving a message? 我真的一点都不知道Black先生什么时候会在办公室。您可以过一会儿再打来或者给他留言吗?

B: I think it’s better for me to leave a message. But it’s important and urgent. Please make sure he gets this message.

我觉得还是留下一个口信比较好。不过这件事很要紧,请一定将留言传达给他。

A: I see. I’m sure to pass your messages to Mr. Black. 明白了,我一定把您的留言传达给Black先生。

B: Good. Would you mind telling him that due to some sudden changes, do not fill out any orders for NNC Corporation until further notice? It’s very important. I’ll explain later. 那就好,你可以告诉他,由于意外变化,在进一步通知之前,请勿给NNC公司发货。事关重大,稍后我会做出解释。

A: Okay, let me repeat your message to see if I’ve got it all. 行。我重复一遍留言,看看是否记全了。

作为职场中的一员,我们免不了要外出办公。为了使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我们就需要提前和对方确定好相关事宜,这时,电话就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电话还可以用它来解决

当面不好说的许多问题呢!本期,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用电话预约和解决问题。OFFICE ASSISTANT: Good morning. Odyssey Promotions. How may I help you?

办公室文员: 早上好。这里是奥德赛企划公司。我能为您提供什么帮助吗?

NICK: Hello, this is Nick Delwin from Communicon. Could I speak to Helen Turner, please?尼克: 你好,我是国际通讯公司的尼克·戴尔文。可以帮我转接海伦·特纳吗?OFFICE ASSISTANT: Just a moment, please. 办公室文员: 请稍等。

OFFICE ASSISTANT: I have Nick Delwin on the line for you. 办公室文员: 有个叫尼克·戴尔文的人打来电话要找你。

HELEN: Thank you... Hi, Nick. Nice to hear from you. How’s the English weather?海伦: 谢谢……你好,尼克。很高兴接到你的电话。英国那边的天气怎么样?

NICK: It’s pretty good for the time of year. What’s it like in New York? 尼克: 就今年这个时候来讲,还是相当不错的。纽约那边的天气呢?

HELEN: Not good, I’m afraid. 海伦: 恐怕不怎么样。

NICK: That’s a pity because I’m planning to come across next week.尼克:那真糟糕,因为我正打算下礼拜过去一趟。

HELEN: Really? Well, you’ll ②come by to see us while you’re here, I hope?

海伦: 真的吗?嗯,我希望你来的时候能顺便过来看看我们,可以吗?

NICK: That’s what I’m phoning about. I’ve got a meeting with a customer in Boston on Tuesday of next week. I was hoping we could arrange to ③meet up either before or after.

尼克: 这正是我打电话想要告诉你的事情。下礼拜二,我要在波士顿会见一个客户。我希望,在那之前或之后我们能找个时间见一下。

HELEN: Great. That would give us a chance to show you the convention centre, and we could also ④drop in at Caesar’s Restaurant where Gregg has arranged your reception.

海伦: 太好了。那样我们就有机会带领你参观一下会议中心了,而且我们还可以顺便去凯萨饭店,葛雷格已经在那里为你安排好了接待活动。

NICK: That’s what I was thinking. 尼克: 我也是这么想的。

HELEN: So you said you have to be in Boston on Tuesday? That’s the 8th? 海伦: 嗯,你说你要在礼拜二的时候到波士顿?那是8号吧?

NICK: That’s right. Now, I could ⑤stop over in New York either on the way inthat’s Wednesday the 9th, right?

海伦: 没问题。嗯,一旦你确定了你的航班日期,发个传真告诉我具体情况如何?那样我们就可以给你回复当天的日程安排——那天是9号礼拜三,对吧?

NICK: That’s right. Good, well, I’ll do that and I look forward to seeing you next week.尼克: 没错。好,嗯,我会的,我期待着下礼拜和你们见面。

HELEN: Same here. See you next week. 海伦: 我也是。下礼拜见。

到国外出差之前,一般而言都以传真和外国的当事者取得晤面的约定,很少用电话联络。但是在国内,或是自己在国外需要紧急晤面的时候,利用电话则较为方便。在本篇中所要介绍的是要求晤面的人:

(1)正确介绍自己的姓名,与正确获知对方姓名。

(2)要询问希望与谁晤面,并且把意思正确地传达给对方。

(3)要传达或询问约定的时间与场所。

如果能正确地沟通并掌握上述三点原则,那么你的商务英文电话就可以说是及格了。

(1)经由秘书安排约定

I’d like to make an appoingtment with Mr.Hammer. (我想要和Hammer先生约个见面时间)

原则上约定见面商谈时,应事先用传真或信函同志对方较为妥当。如果在事先未能以书面告知时,最好说清楚见面时想说的内容,如 to diascuss the contract [洽谈合同事宜]。

(2)经由秘书安排约定

Could I see Mr.Hammer sometime this week? (我们能不能在这个星期跟Hammer先生见个面?

sometime this week 是[这个星期随便什么时候]之意。最好配合自己的日程表说清楚有空闲的时间,如 Either on Wednesday or Thursday.(星期三或星期四都可以)。

(3)经由秘书安排约定

Would it be possible to see Mr.Hammer tomorrow? (明天能不能跟 Hammer先生见个面?) 左句含有 Does Mr.Hammer have time to meet with me tomorrow? (Hammer先生明天有时间跟我见面吗?),或 If he does have time,may I meet him tomorrow? (如果他有空,我明天能跟他见面吗?)之意。

(4)经由秘书安排约定

What time is convenient for him? (他什么时候有空呢?) 也可以说 What time is he available?(他什么时候有空?),但用 convenient 会给人比较客气的感觉。如果无法照对方的要求时间见面时,就说I’m available at three o’clock.(我三点有空)来试探一下也无妨。

(5)经由秘书安排约定

I’d like to have lunch with him tomorrow. (我想明天和他吃午饭)

在欧美,商业界常举行 a lunch meeting [商业午餐]。在这种聚餐中,不但容易相互沟通,

也可以借此加深彼此交情,因而用餐的时间长达三小时的情形也屡见不鲜。

(6)直接求见本人

If you have time, I’d like to meet with you today. (如果您有时间,我想今天跟您见个面)虽然已约好时间,可是有急事想提早见面时,就可以用这句。如果没有空闲时间就说 I’m sorry,but I’m really tied up today.(很抱歉,我今天真的没空)。

(7)直接求见本人

Could you spare me about half an hour? (能不能给我半个小时的时间?)

这句话是对熟人说的话。spare是[腾出(时间),分让(东西)之意。有时间的话说 Sure.,OK.等;如果没空的话说 I’m afraid I can’t.(恐怕不行)就可以了。

(8)直接求见本人

Could we get together at L.A.Restaurant? (我们能不能在洛城餐厅会面?)

get together是[聚会、会面]之意的较为随便的说法。说明聚会地点,如某某餐厅等时,最好指出大家共同认识(shared knowledge)的目标比较好。

(9)直接求见本人

I was wondering if we could arrange a meeting to discuss the new product. (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安排一次会面来讨论新产品)

这句是经由第三者介绍而尚未谋面的人在约定晤面时使用。I was wondering if...的说法含有不太拘束形式的温和语气。还可以用Would it be possible to meet and discuss the new product?.

(10)直接求见本人

I’m calling about what we discussed the other day. (我打电话是为了前几天我们所讨论的事)

这句是已见过面想再继续时的说词。接到电话的人可以答称 I’ve been waiting for your call.(我一直在等您的电话里),并接着说Let’s get together. When can we meet to talk?(我们来聚一聚。什么时候可以见面?)

(11)询问目的

What would you like to talk to me about? (你要跟我谈些什么事?)

也可以用 Can l ask you what you want to discuss?.要见面之前,事先了解讨论的内容、前后关系、背景(context)等有助于预作交涉前的准备工作。

(12)表示同意

Sure. (好啊!)

简短地表达肯定的方式有 Certainly. (当然可以),Of course.(当然)等,意思都差不多。在谈话中如果常用这种简短词句会给人幼稚的感觉。应该用一些不同说法才能给人较佳印象。

(13)表示拒绝

I don’t think we have to meet on this subject. (关于这个问题,我不认为我们有见面的必要)

对于不认识的人或推销人员的求见电话,认为无需见面时,可以用这句话,或明确地用It’s probably not necessary to meet.(没有必要见面)来加以谢绝。

(14)与代理人会面

I’m afraid I can’t, but Mr.Brown will meet you instead. (我不能会面,但Mr.Brown会替我跟你见面)

句首用 I’m afraid I can’t...会给人非常客气的印象。若不小心而唐突地说出I’m too busy to meet you.,说不定会给对方带来受轻视的感觉。

(15)想要决定的时间与场所

May I arrange the time and the place, please? (能不能让我安排时间与场所?)

也可以 Do you mind if I set the time and location for our meeting? (我来定见面的时间和地点可以吗?)。开会的时间和地点常常影响商谈的成果,因而配合对方时间的同时,要把握主导权。

(16)询问适当的时间

When do you have free time? (您什么时候有空?)

这是自己有时间可以配合对方来约定见面时间的问法。也可以用 When are you available? 谈商务时,free time 指的是除去假日及下班后的时间。

(17)告知适当时间

I’m free at three o’clock today. (我今天下午3点有空)

此句是(3点以前不方便,但3点以后才有空)的意思。也可以用 I’m available at three o’clock.如果是[3点到4点有空]的话,就用availbale from three o ’clock until four 即可。

(18)提议约定日期与时间

Can I see you Thursday at nine? (我能不能在星期四,9点跟您见面?)

对话范文第6篇

在茫茫人海中,你来了,又匆匆而去;我见到过你,却没有同你说过一句话。你我之间什么也没有有过。如果你对我说了一个词:“春风。”我对你说了一个词:“秋月”这就是一个交际活动。你说“春风”的时候,你是说话人,我是听话人;我说“秋月”的时候,我是说话人,你是听话人。“春风”和“秋月”就是话语,你和我凭借着话语构成了一个“交际场”。在这个交际场中,你我交流信息,沟通感情。

在交际场中,话语是说话人听话人之间的一个仲介物。是话语把说话人和听话人联系在一起的。说话人从信息和情感开始——这是他人所看不到,也摸不着的,运用语言这个代码,把有要表达的东西物质化,组织成为话语——听得见,看得到;听话人从对方的话语开始,依据话语来把握对方的信息和情感。交际双方是以话语为中点而进行的逆向同构的运动。编码和解码的方向是正好相反的。

当你和我在某一个秋天相遇,你一言而我一语的时候,这是对话。当你我不在一起,你给我写一封信,这信也是对话。当我们读一本小说的时候,其实也是对话,是我们同小说家之间的对话。不过,前者是直接对话,而后者是间接对话罢了。也可以叫做“显对话”和“潜对话”。以显对话中,说话人和听话人都是显性地存在的。可以叫做“显说话人”和“显对话人”。而在潜对话中,只有一方是显性的,而另一方却是潜性的存在。写信、写文章的时候,听话人是“潜听话人”。看信和读文章的时候,说话人是“潜说话人”。

不懂说话人和听话人有显性和潜性的区别,对话也有显性和潜性的区别。你我已经说了出来、写了出来的东西,对方听得、看得着的东西,就是“显对话”,而你我都没有说出来、写出来的东西,就是“潜对话”。例如,你说出来的只是:“这东西是好,真不错,但是„„”“你这人什么都好,不过,就是„„”“人家都怕你„„”,这是显对话。但是这并不是你所要传递的真正的主要的信息和情感。能够表现你的真正的主要的信息和情感的话语,你却没有说出来,你留给对方去体会了。话语,就是“潜对话”,或者叫做“潜台词”。虽然没有说出来,但是交际对方却是可以把握住的,他很容易地就明白了你的真实的意图。根据他的理解模式,你的话语只能够有两种解释:顺序式,就是:“我也怕你”;逆序式的,就是:“我却不怕你”。再联系到你我此刻的特定交际环境,就能在两者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了。

二 潜对话和言外之意 潜对话,不但是大量地存在的。而且,交际效果常常是非常好的。 当唐太宗任命李纬做民部尚书的时候,正好有人从京城来,李世民就问道:“(房)玄龄闻纬为尚书谓何?”那人回答说:“惟称纬好须,无他语。”房玄龄并没有就李纬是否具备担当民部尚书的能力发表任何意见,但是事实上他已经否定了李纬,不过这个否定的意见只是一个潜台词,潜性话语,潜在的会话含义。房玄龄的显性的交际对象是那个一般官员,但是他知道,他的话语将会传到皇帝的耳朵里去的,他的话语显然是说给唐太宗听的,那么唐太宗就是房玄龄的潜性的交际对象,他是在委婉地劝告皇帝。

一般说来,遇到了不便于直接说出口的时候,人们才采用潜对话的。在曹愚的《日出》中有这样的对话:

‚方达生

竹均,怎么你现在会变成这样—— 陈白露

(口快地)这样什么?

方达生

(叫她吓回去)呃,呃,这样好客,——嗯,这样地爽快。

陈白露

我原先不是很爽快么?

方达生

(不肯直接道破)我不是,我不是这个意思。……我说,你好像比从前大方得!

陈白露

(来得快)我从前也并不小气呀!哦,得了,你不要拿这好听的话跟我说。我知道你心理是不是说我有点太随便,太不在乎。你大概有点疑心我很放荡,是不是?

方达生

(想掩饰)我……自然……我…… 陈白露

(追一步)你说老实话,是不是? 方达生

(忽然来了勇气)嗯——对了。‛

方达生的潜对话正是“你现在怎么变得这么放荡”。但是,他一灭忍心刺激陈白露,二来也不敢刺激她。您再瞧瞧三个时代的一个故事吧: 他日,操摒人问(贾)诩。诩嘿然不对。操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有所思,故不即对耳。‛操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操大笑。(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

为什么别人对曹操用直接陈述——显对话,而偏偏是贾诩运用潜对话呢?这是因为—— ‚太祖又尝摒除左右,问贾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疑,阖门自守,退无私交,……。‛(《三国志·魏书·贾诩传》)

这是因为贾诩的身份不便于多说,尤其不能说这类敏感而有杀身之祸的问题。

潜对话,因为并没有说出口,就给对方留下了想像的余地,于是也就常被用于开玩笑。例如说,《谐噱录》中说:“侯白好非谑。一日,杨素与牛弘退朝,白语之曰:‘日之夕矣。’素曰:‘以我为“牛羊下来”耶?’”侯白的显性话语是“日之夕矣”,但是其潜性话语正是“牛羊下来”:牛者,牛弘也;羊者,杨素也,“羊”“杨”同音。所谓“歇后”,即话语的真正的含义不在显性部分,而在潜性话语中,如:“刘烨尝与刘筠连骑趋朝,筠马病足行迟。烨曰:‘君马何迟?’筠曰:‘只为五更三。’烨曰:‘何不与他七上八?’言点蹄,则下马。”话语含义在潜性成分“点”和“下”上。“一士人家贫,与友上寿,无从得酒,乃持水一瓶称觞曰:”君子之交淡如。”友应声曰:“醉翁之意不在。”潜性话语是“水”和“酒”。

三 潜对话和交际短路

潜对话,由于并没有说出口,得借助于对方的想像和补充,于是也就比较地容易发生误会。这误会来自两个方面,第一是潜对话的有无,二是潜对话的真正含义。例如说,你说:“他们都怕你。”这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陈述,传递一个信息,本不牵扯到说话人的怕不怕,并不存在一个潜对话,听话人从这个显对话出发,虚构出一个潜对话来,得出一个结论:说话人也怕或者是不怕,这都是一种误会,错误的解码。在说话人的确有这个潜对话的时候,这时候对话又有两种,一是:“我也怕你的呢!”二是:“可是我却不怕你的!”当然再向下,还会有不同的意思的。“我也是怕你的,正像他们一样。”“我也怕你的,但是我的怕可同他们不一样的。”“可是我不怕你,你有什么可怕的呢?难道你能吃掉我?我可不像他们那样的胆小!”“可是我不怕你,不但不怕你,还喜欢你。要是我怕你,那怎么会喜欢你呢?”既然这潜对话可以包括许多的可能性,那就会出现听话人的选择错误的。

潜对话的误会出在第一个层次上的,如:

‚刘谅为湘东王所善。湘东王一涉目渺。一日与谅共游江滨,叹秋望之美。谅曰:‘今日可谓帝子降于北诺。’‛湘东王曰:‚卿言‘目渺渺而愁予’耶?由此嫌之。‛(明曹臣《舌华录》) 如果说,侯白同杨素、牛弘开玩笑,是自觉地设置了一个潜对话的,那么刘谅大概是决没有设置潜对话来专门同湘东王过不去对着干的意思的。显然是湘东王的多心。这类误会在二十五史中,在日常生活中,是常有的。你对一个人说:“我昨天也没有生病呀!”“以前我也不是落后分子!”“你是在挖苦我不会写文章!”

潜对话的交际效果的实现,必须要有对方的配合。如果对方没有这样的解码能力,那么潜对话就落了空。《三国志·魏书·母无俭传》注引《魏氏春秋》中写道:

‚殿中人姓伊,字大目,小为曹氏家奴,常侍在帝侧,大将军将俱行。大目知大将军一目已突出,启云:‘文钦本明公腥心,但为大所误耳,又天子乡里。大目昔为文钦佩信,乞得追解语之。令还与公复好。’大将军听遣大目单身往。乘大马,披铠甲,追文钦,遥相与语。大目信实欲曹氏安,谬言:‘君侯何苦若不复忍数日中也!’欲使钦解起旨。钦殊不悟,乃更厉声骂大目:‘汝先帝家人,不念报恩而反与司马师作逆;不顾上天,天不佑汝!’乃张弓便矢欲射大目,大目涕泣曰:‘世事故矣,山自奴力也。’‛

伊大目的潜对话,由于文钦没能配合,于是就落了空。

四 从共时看语言中的显性和潜性

语言是一种历史的现象,是处在不断的演变之中的。对语言的观察可以采用历时和共时两种角度。这时,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选取一个特定的时点用来作为区分语言的显性和潜性的坐标。

作为符号系统的语言,从共时的观点来观察,在所观察的时点上,它呈现在观察者面前的,也就是此时此刻在场的,是显性的语言。而可能具有的、可能出现的,却并没有出现的,也就是不在场的,就是潜性的语言。《挥麈录》中写道:“唐高宗改门下省为东台,中书省为西台,尚书省为文昌台,故御史呼为南台。赵磷《因话录》:“磷又云:‘武后期,御史有左右肃政之号,当时亦谓之左台、右台,则宪宗未曾有东台、西台之称。”在高宗时代,东台、西台是显词语,但在宪宗时代则是潜词语??“则宪宗未曾有东台、西台之称”!“南台”和“北台”本是潜词语,“故”是说因为有了“东台”和“西台”导致了潜词语的“南台”的出现。没有“北台”,它还是一个潜词语,其实尚书省叫做“文昌台”,如果叫做“北台”,其实也无不可的。既然有了“左台、右台”,似乎也应有“前台、后台”的。 在今天的汉语中,“学托、书托、婚托、医托、药托、鞋托、布托、话托、房托”,“水霸、电霸、路霸、菜霸、鱼霸、学霸”,“白条子、绿条子、红条子”等都是已经存在着的词语,是显词。而“鱼托、电托、车托、水托”,“婚霸、医霸、药霸”,“黄条子、黑条子、蓝条子”等,是直到我们写作的时刻还不存在的词语,但是,它符合现代汉语的构词规则,也是合乎逻辑的,并且也是有使用价值的。这些词语可以叫做“潜性词语”,这种现象就是潜性语言现象。二十世纪后期我们所讨论的潜性语言现象主要是这一类现象。 从共时角度上看,一种语言的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词语和句式,早已经消失,现在不再使用,或者说,没有保存在现在的语言系统之中,那么对于现在的语言系统而言,它们就是潜性成分。复辅音在古代汉语中是显性现象,而在现代汉语中则是潜性现象。入声在古代汉语中是显性现象,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则是潜性现象。“咖啡、克隆、走俏、看好、B超、AA制、BB机、卡啦OK、马克思列宁主义”等,在现代汉语中是显性现象,但是对古代汉语而言,则是潜性现象。

五 从历时看显性和潜性

语言世界的这种显性存在和潜性存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语言的演变发展其实就是显性语言和潜性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显性语言的潜性化和潜性语言的显性化。例如,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然而原始汉语是没有声调的。汉语中的声调是从无到有的,整个汉藏语系语言中的声调都是后来出现的。在汉语和其他汉藏语中还没有声调的时期,声调对它们来说,是一种潜性现象。在现代汉语和其他汉藏语中已经是一种显性现象了。(参看戴庆厦的论文:《藏缅语族语言声调研究》、《从藏缅语、孟高棉语看亚洲语言声调起源及演变》,《藏缅语族语言研究》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年)

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许多词语消失了,一些语法规则消失了,其实是潜性化了。新的词语和新的语法规则的出现其实就是潜性语言现象的显性化。现代汉语中有丰富的量词,但古汉语中量词并不发达。这是一个逐步由潜到显的演变发展的过程。量词大量出现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到唐宋时代进一步发展并稳定了,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量词系统。这也是一个由潜到显的演变发展的过程。

词语意义的演变也是一个显潜转化的过程。例如,“嫖”,本字是“票”,《说文解字》说:“火飞也。”以“票”为声符的汉字,往往有“轻飘、轻浮”一类意义。“嫖”用于人指动作轻捷劲疾,如汉有嫖骑校尉霍去病。用于女性的名字,是希望她轻捷可人,如汉陈皇后之母名为“嫖”。《现代汉语词典》说的“男子玩弄妓女”在古代汉语中是潜性意义。“动作轻捷劲疾”意义由显而潜,“男子玩弄妓女”由潜而显。⑨

现代汉语语音系统中没有复辅音,但古代汉语中存在过。林语堂在《古有复辅音说》一文(《语言学论丛》开明书店1933年)中论证过。那么复辅音在古代汉语中是显性语音现象,在现代汉语中是潜性现象,发展方向是由显而潜。现代汉语中人称代词没有格的变化,高本汉说古代汉语人称代词有格的变化,人称代词的发展方向也是逐步地潜性化。

显性现象的潜性化和潜性现象的显性化的动力和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语言之外的,二是语言之内的。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是导致语言世界的显性和潜性的相互转化的重要原因。大量的潜词和潜义的显性化现象,都可以从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中找到原因。维持语言系统内部的平衡和稳定,语言系统内部的整合,或者说语言的自我调节机制,也是语言的显化和潜化的重要原因。例如语言的语音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是汉语语音和词汇的显和潜相互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汉语语音的历史发展大方向是语音的逐步简化,许多语音在从显向潜在转化,这同词汇的双音节化是相辅相成的。语言的潜性化是加强了词汇中的双音节化的进程。就是说,语音的潜化是双音节词语的显化的推动力量。

显性化和潜性化过程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对立统一。我的博士生裴文在博士学位论文《语言时空论》(南京大学2003年)中说: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研究偶然性并不是要否定必然性,而是对语言中自发性、自动组织性的必然因果律的进一步认识。因为正是这种必然性使语言自身得以自我调节,维持将随机的偶然与必然的秩序融为一体的能力状态;必然性是潜在的,是非现实的,因为它只是语言存在的一种可能的倾向。所以从本质上说,必然性只具有相对的价值,只能用概率来表示其出现的可能性以及出现的范围。它是理想化的概念设定。从根本上来说,必然性就是高概率的偶然性。(第七章)

所以,我认为,偶然性才是惟一的解释,混沌才是语言流变的惟一的结果。(第七章第四节)

在我看来,其实必然性和偶然性本身都只是一种可能性的倾向,在其实现之前,是非现实的、潜性的。已经实现了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则是显性的。例如:

Spirit:雪碧

可能的形式——妖精、血碧、血闭、血毕、穴闭、噱比、靴闭、学鄙„„ Fox:福克斯

可能的形式——狐狸、佛可死、赴苛死、福苛嘶、妇可死、妇渴死、佛渴寺„„ Ston:四通

可能的形式——私通、私捅、私痛、四痛、撕痛、肆痛、嘶痛、死痛、死桶、石头„„

已经实现的是显性形式,没有实现的是潜性形式(可能性形式)。“必然性就是高概率的偶然性”的说法是正确的。这里的显性形式之所以是高概率,其原因是它在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上占据了某种优势。

六 从空间看语言的显性和潜性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和运动的两种基本形态。语言的存在和运动也依赖于时间和空间,也只能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语言一方面是在时间中延续着,另一方面是在特定的空间中展开的。

从空间观念来观察语言,就是观察语言的地方变体??方言土语。既然存在着地方变体,不同地方变体之间就不能构成一个系统。语言本身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学研究的目标就是寻找和建立这样一个系统,这时候研究者往往就要选择某一个特定的点,而且这个点是越小越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语法学家朱德熙一再提出:现代汉语书面语是不纯粹的,内部充满矛盾的,不成系统的,以书面语为材料是很难建立起现代汉语的语法系统的。他主张研究方言语法。其实,方言内部也还是有矛盾的,也是不纯粹的。有时,一个小小的县城,居然有好多种不同的方言。 从空间角度上说,我们可以在空间上选择某一个特定的点,以它为坐标来确定显性和潜性。这个点上存在的就是显性的,这个点上不存在的,就是潜性的。入声对南方方言来说,是显性现象,对北方方言而言则是潜性现象。“有+动词”对闽方言是显性现象,对北方方言则是潜性现象。“咱、咱们”在北方方言中是显性现象,而对南方方言则是潜性现象。

语言的演变发展是不均匀的,有“时间差”和“地域差”。时间差和地域差有区别又有联系。汉语中的时间上的“古——今”和地域上的“南??北”之间有某种对应关系。南方方言比较地接近古代汉语,北方方言离开古代汉语更远一些。 地域角度的显性和潜性之间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各方言之间、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相互借用,就是这种转化的表现形态。对普通话和北方方言来说,“生猛”这个粤方言中的显词原来只是潜词,现在却成了北方方言中的显词了,这种“借用”其实就是地域性潜词的显词化过程。

语言世界上存在多种多样的语言,不同的语言分布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语言之间也有显性和潜性的问题。汉语中,兄弟姐妹,有四个词,印欧语系诸语言中只有两个词,那么“兄、弟、姐、妹”这些汉语中的显词,在英语等语言中,就是潜词。韩语中对哥哥和姐姐的称呼,各有两个,弟弟和妹妹得分别用不同的称呼语来称呼哥哥和姐姐。韩国语言中的两个不同哥哥和姐姐,是汉语所没有的,是潜词。

七 语法中的显性和潜性

语法现象中也有显性和潜性之分。语法学中所说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其实就是显性和潜性的对立。向语言世界中的潜性现象进军,这是二十世纪后期语言学的一个新的动向。

乔姆斯基的生成转换语法学提出了句子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其深层结构就是潜性语言现象,而表层形式就是显性语言现象。他提出的“空语类”的观念,其实就是一种潜性现象,在表层是“空”,在深层是“有”,即显性的“空”、潜性的“有”。他寻找和建立从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转换的模式,其实就是语法研究从显性语法现象转向潜性语法现象的一个重大的转折关头。

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多年,朱德熙等在汉语语法研究中,重视对隐性语法意义的研究,所谓隐性的语法意义其实就是潜性语法现象。语法结构的语义关系的探索成了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语法结构是显性的,看得见摸得着,而语义关系则是潜性的,看不见,摸不着。可以认为,对潜性语法现象的重视,是二十世纪最后十多年间,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特点。伍铁平主编的《普通语言学概要》中第四章“语法”第三节“句子”的“显性结构和隐性结构”中对这一探索作了理论的总结。他们说:

我们可以把这种关系叫做显性语法关系,显性语法关系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三点:(1)成分之间是连续的;(2)是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3)成分之间的关系是单一的。

为了同显性语法关系区别,可以把这种关系叫隐性语法关系。隐性语法关系的特点是:(1)可以是非连续的;(2)可以是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3)一个成分可以同其他成分发生多种关系。[12]

他们说的“隐性”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潜性”,不过是所用术语的差异而已。 语法学研究语法形式(语法手段)和语法意义(语法范畴)。从一种观点上说,语法形式和语法手段是语法世界中的显性现象,因为它直接呈现在观察者的面前,而语法意义和语法范畴则是语法世界中的潜性现象,因为它是隐蔽的隐藏的。换一个观点来说,分别就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来看,它们都有显性和潜性之分:显性语法形式和潜性语法形式,显性语法意义和潜性语法意义。

在语法形式方面,显性和潜性的对立也是多样化的。例如:“说话的脸上通红。”“我给他一本书。”深层结构本是:“说话的的脸上通红。”“我给给你一本书。”其中的一个“的”和“给”是潜性成分。再如,直接成分关系转换式则是一种潜性的语法形式。

在语法意义方面,例如主语是陈述对象,这是显性语法意义;施事和受事,有定和无定,周遍和非周遍等则是潜性语法意义。定语的显性意义是修饰、限制,施事和受事关系则是它的潜性意义,例如:“开刀的人”可以是施事,也可以是受事,这是潜性语法意义层面上的多义性。

语言世界中显性和潜性对立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王希杰

七 语法中的显性和潜性

语法现象中也有显性和潜性之分。语法学中所说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其实就是显性和潜性的对立。向语言世界中的潜性现象进军,这是二十世纪后期语言学的一个新的动向。

乔姆斯基的生成转换语法学提出了句子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其深层结构就是潜性语言现象,而表层形式就是显性语言现象。他提出的“空语类”的观念,其实就是一种潜性现象,在表层是“空”,在深层是“有”,即显性的“空”、潜性的“有”。他寻找和建立从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转换的模式,其实就是语法研究从显性语法现象转向潜性语法现象的一个重大的转折关头。

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多年,朱德熙等在汉语语法研究中,重视对隐性语法意义的研究,所谓隐性的语法意义其实就是潜性语法现象。语法结构的语义关系的探索成了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语法结构是显性的,看得见摸得着,而语义关系则是潜性的,看不见,摸不着。可以认为,对潜性语法现象的重视,是二十世纪最后十多年间,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特点。伍铁平主编的《普通语言学概要》中第四章“语法”第三节“句子”的“显性结构和隐性结构”中对这一探索作了理论的总结。他们说:

我们可以把这种关系叫做显性语法关系,显性语法关系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三点:(1)成分之间是连续的;(2)是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3)成分之间的关系是单一的。

为了同显性语法关系区别,可以把这种关系叫隐性语法关系。隐性语法关系的特点是:(1)可以是非连续的;(2)可以是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3)一个成分可以同其他成分发生多种关系。[12]

他们说的“隐性”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潜性”,不过是所用术语的差异而已。 语法学研究语法形式(语法手段)和语法意义(语法范畴)。从一种观点上说,语法形式和语法手段是语法世界中的显性现象,因为它直接呈现在观察者的面前,而语法意义和语法范畴则是语法世界中的潜性现象,因为它是隐蔽的隐藏的。换一个观点来说,分别就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来看,它们都有显性和潜性之分:显性语法形式和潜性语法形式,显性语法意义和潜性语法意义。

在语法形式方面,显性和潜性的对立也是多样化的。例如:“说话的脸上通红。”“我给他一本书。”深层结构本是:“说话的的脸上通红。”“我给给你一本书。”其中的一个“的”和“给”是潜性成分。再如,直接成分关系转换式则是一种潜性的语法形式。

在语法意义方面,例如主语是陈述对象,这是显性语法意义;施事和受事,有定和无定,周遍和非周遍等则是潜性语法意义。定语的显性意义是修饰、限制,施事和受事关系则是它的潜性意义,例如:“开刀的人”可以是施事,也可以是受事,这是潜性语法意义层面上的多义性。

语音中的显性和潜性

人类的发音器官能够发出的声音的数量是巨大的,口技表演者就充分地显示出了人类发音器官的巨大潜能。任何一种具体语言中实际所利用的声音是非常有限的。一种语言中所采用的全部声音,就是显性语音,而它没有开发利用的声音则是潜性语音。所有被人类语言所采用的声音,是人类语言的显性语音,所有人类语言都没有采用的声音,则是人类语言的潜性语音??时至今日还没有被开发和利用,并不等于它就永远不会被开发和利用。

在不同语言的对比中,最容易看出语音的显和潜。汉语中的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是显性语音现象,在英语中则是一种潜性现象。在英语中元音的长和短的对立是显性语音现象,在汉语中则是潜性现象。方言的对比中同样可以显示显和潜的对立。在区分[n]、[l]的方言中,这一对立是显性的,在不分[n]、[l]的方言中,这一对立是潜性的。中国古代的韵图中,有汉字的格子,是显性的,没有汉字的空格子则是潜性的。

语音不是一成不变的。语音的演变其实是一种潜性和显性的相互转化关系。在古代汉语中,[?p]、[?t]、[?k]等以辅音结尾的音节是一种显性现象,没有声母jqx,可以认为是潜性语音。对现代汉语来说,前者则是一种潜性语音,后者却成了显性语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韵图,其中的变化就是显和潜的转化,先前没有汉字的空格子中出现了汉字就是由潜向显转化了。相反如果有汉字的格子里的汉字消失了,那就是说它从显向潜转化了。

原始汉语中并没有声调,或者说声调在原始汉语中是一种潜性现象。在汉语发展史中,声调由潜而显,成为一种显性的语音现象。这其实也只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对汉语来说,声调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潜到显的发展过程。同时也存在着从多到少的演变过程,在古代汉语中,入声是一种显性语音现象,现在的北京话中,入声已经消失,这就是入声的显性事实的潜性化。在汉语的新疆方言中,有的只有三个声调,甚至有的只有两个声调,这是受到没有声调的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的影响的结果。

词语中的显成分和潜成分

复合词中有显成分和潜成分、显结构和潜结构的区别。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张志公说,“刹有介事”本是:像刹+有介事。他指责这个成语不规范。这其实是词语的表层结构同深层结构的不一致或矛盾所导致的。它的显性成分是“刹有介事”,其深层结构中的“像”没有出现在表层结构中,是其潜性成分。 其实,复合词的构词成分都可以分为显性的和潜性的两种。出现在字面中的是显性构词成分,没有出现的则是潜性构词成分。例如“江南、江北”,“江、南、北”是显性构词成分,其所指范围是中国,而且是接近长江的地区。人家不会把黑龙江省理解为江北,当然更不可能把北极理解为江北的。这虽然是一个模糊的范围,其范围是从长江边逐步推移的,距离长江越远,同江南江北的关系越小。这个范围没有出现在这两个词语的字面上,所以是潜性构词要素。相对的是“苏南、苏北”,所指范围是江苏,已经出现在词语的字面上了,是显性构词成分。但苏南同苏北的界限??长江??并没有出现在词语的字面上,就是潜性构词成分。真正地把握复合词语的意义,就不但要看到它的显性构词成分,还要把握住它的潜性构词成分。 成语“杯弓蛇影”,表层结构是“杯、弓、蛇、影”四个名词性语素的并列。其深层结构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有:某甲??误会,某乙??释疑。但,某甲、某乙、误会、释疑等,都没在表层结构中出现,是潜性成分。在深层结构中,“杯、弓、蛇、影”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领属关系:杯??影。弓??影。蛇??影。这是一种潜性关系。但这种语义关系没有反映到表层形式中来,也只是一种潜性语义关系。成语之所以不能照字面来理解,就是因为成语的意义不完全取决于它的表层结构(显性成分和显性结构),而是由其深层结构(潜性成分和潜性结构关系)所造成的。

十 显性——偏离,潜性——零度

显性和潜性同零度和偏离,是两组不同的观念,不能混为一谈。但是两者之间是有某种对应关系的,不过这种对应关系不能简单化,也是相对的。

在《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中,我们区分了两种零度:理论零度和操作零度。“理论零度,可以称为绝对零度。从哲学上讲,就是一般和个别中的一般,具有高度抽象的品格,看不见也摸不着。在语言世界里,理论上的零度指语言系统中的规律,即语音系统、语义系统、语法系统等等。”“所谓操作零度,就是最一般的常规的形式,中性的不带有任何修辞色彩的形式。它看得见摸得着,便于研究者和学习者把握和操作。”[13]既然理论零度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它就是潜性的。操作零度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是显性的。操作的零度是理论上的偏离,不过其偏离的程度极其细微,细微到感觉不到的地步。操作的零度事实上只是理论零度的一个化身,一个代表,化身和代表是不能同本体等同的。例如,在操作零度中,“你买票。”是一个零度形式,“票你买!”“你票买!”“买票你!”和“票,买,你!”等是偏离形式。但在理论的零度上,“你买票。”也还是一种偏离形式。

零度是看不到也摸不着的,因此是潜性的。偏离既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直接呈现在人们的面前的东西,那么它显然是显性的。但是,换一个观察角度看,显性的重要特征是已经存在的,潜性的特征是还没有出现的,那么,表达者的编码是零度形式的现实化,接受者的解码活动是用零度形式来匹配偏离了零度形式的话语,这其实是:零度存在于偏离之前,如果没有这样的零度,交际活动就无法开展和继续,因此也可以说:零度是显性的,而偏离是潜性的、可能的。 语言中的零度形式和偏离形式,零度形式是社会集体所公认的,在表达活动之前就存在了的,当然是显性的。无限多的偏离形式在实现之前只是一种可能性,当然是潜性的。但是换一个角度上看问题,偏离形式已经存在于话语之中了,是显性的,零度形式虽然存在于语言系统之中,但是在具体的话语中没有出现,那么它就是潜性的。

零度和偏离、显性和潜性,都是不能简单等同的。 注释

①②罗嘉昌《从物质实体到关系实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78页,第231页。

③④沃尔夫《论语言、思维和现实??沃尔夫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63页、64页、39页

⑤达默迪纳《奇妙的表音功能》,咬文嚼字,2002年4期。

⑥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35页。 ⑦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裴文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35页。 ⑧田中春美《语言学漫步》,陕西教育出版社年,第15??16页、第16页。 [9]《中国文法革新论丛》.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256页。

⑩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36页。 [11]徐慧《话说“嫖”字》,《咬文嚼字》2003年4期。

[12]伍铁平(主编)《.普通语言学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106??107页。

[13]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年,第185页。

参考文献

(一)著作

[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2]罗嘉昌《从物质实体到关系实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3] 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4] 于根元主编《应用语言学纲要》。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年。 [5]沃尔夫《论语言、思维和现实——沃尔夫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 [6]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裴文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7]李颔蕾《零度偏离论》,中国致公出版社,2002年。

[8]裴文《索绪尔:本真状态及其张力》,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9]裴文《语言时空论》,南京.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二)论文[1]王希杰《论潜词和潜义》,《河南大学学报》1990年2期。 [2]王希杰《论潜语法现象》,《汉语学习》1991年4期。 [3]王希杰《论显句和潜句》,《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1期。 [4]王希杰.《说潜词、潜句和演绎法》,《池州师专学报》,1996年4期。 [5]王希杰《论潜量词的显量词化》,《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1期。 [6]王希杰《显对话和潜对话》,《语文月刊》1996年3期。 [7]王希杰《语言中的空符号》,《语文月刊》1989年2期。

[8]于根元《语言的潜显及其他》,李晋荃主编《修辞文汇》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

[9]戴庆厦《藏缅语族语言声调研究》、《从藏缅语、孟高棉语看亚洲语言声调起源及演变》,《藏缅语族语言研究》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年。

[10]朱峰《显性和潜性 语言学中的新概念——读〈修辞学通论〉》,李名方主编《跨世纪的中国语言学》河海大学出版社1999年。

[11]陈瑾《王希杰先生的潜——显理论》,《池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1期。

[12]夏中华《语言潜显理论初探》《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5期 [13]宋晖《试论语言学中的潜显理论》,《北华大学学报》2002年3期。 2002年8月20日

初稿

2004年5月7日

上一篇:黄帝内经灵枢原文范文下一篇:课堂教学实施策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