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课堂范文

2023-09-23

魅力课堂范文第1篇

一、名师的课堂是求真求实的课堂。

鞋中进了一粒沙子,只是走不好路;饭里掺了一粒沙子,至多弄坏一颗牙;眼里进了一粒沙子,最坏被送上手术台;课堂里一旦掺进一粒沙子,受折磨最久的恐怕是孩子的灵魂。真,永远是立人的准则。

名师求实、求真,追求本色语文的课堂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这他们的课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语文课,怎样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这常常是令人比较头疼的问题。虞大明老师执教的《家》这一课,用言语来哺育孩子们的心灵,真正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水乳交融。《家》是上海版四年级教材。文章通过两个简洁的小故事,告诉大家什么才是真正的家。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它有时在竹篱茅舍,有时在高堂华屋,有时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对于执教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文本与学生有一定距离。但在课堂教学中,虞老师始终如一地顺学而导,不急不躁,在学生自主质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感悟情感,紧扣“情”字展开教学,让学生从“文表”走向“文里”,又通过学生的语言文字和朗读来外化学生的感悟。如在教学两则小故事时,虞老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这样的说写练习。“当我带着奖状回家时,( )。当我带着委屈回家时,( )。当我病倒在床上时,( )。当我( )时,( )。”又如在教学完这两则小故事后,虞老师通过一次又一次充满情感的引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一遍又一遍地朗读文本的中心句。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语言性得到了充分的彰显,言语成为孩子们情感、思想的一部分,并化做汩汩流淌的人文情怀,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在阅读文本后,学生的价值观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上课开始时,虞老师请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三个学生介绍了差不多的内容,诸如我的家在什么,面积有多大,家里有多少人等。当学完文本后,

虞老师再次请学生介绍自己的家。这时学生们介绍到:我有一个充满爱的家。当我生病时,爸爸、妈妈陪在我身旁;当我有委屈时,爸爸、妈妈会安慰我。当爸爸、妈妈疲劳时,我会给他们倒茶、捶背等等。我们可喜地听到经过虞老师的引领,学生们对家有了更深的理解,它就是那份浓浓的亲情。相信,经过这样的引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会更加丰富,更加充盈。

求实的课堂教学也在虞老师的课中得到了体现。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虞老师检查了学生字词掌握情况,不仅花时间让学生读词语,分组了解词语表达的意思,还抓住字形比较复杂的“馨”字,边分析字形边范写,并让学生在练习纸上书写“馨”,扎扎实实地过了字词关。

追求本色语文,打造家常课中的精品课,这不仅是名师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普通语文老师所追求的目标。

二、名师的课堂是求善求美的课堂。

走进名师的课堂,我们看见名师们不光教给了孩子知识,教给了孩子学知识的方法,还向孩子们渗透着做人的道理,引导孩子们追求着善和美。于永正老师在《第一次抱母亲》的课上是这样做的:上课前,于老师问孩子们:“你们对我了解吗?”孩子们说:“听老师说,您是语文教学的专家。”于老师让孩子们了解了再去评价,评价一个人要有根有据。这是于老师在教给学生学会评价,不权威,不自我,不道听途说,以事实为依据。“拿着放大镜找孩子的优点,找别人的长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母亲的胸怀”。这些都是于老师这节课自然渗透给学生的做人美德。在体会“重担”一词时,于老师引领学生体会出母亲的“重担”不仅仅是家庭生活的重担,还有老人对子女抚养的重担,子女对老人孝敬的重担,对工作的责任感的重担,对国家的责任感的重担。在理解“翻山越岭“这个词时,于老师让学生去感悟,去往深处想,不只是让孩子们停留在母亲干农活的翻山越岭上,还让孩子们去思考人生的种种磨难,去感悟人生的道道沟坎,很自然地让孩子们领悟到“人生不易,从小努力”的生活态度。学完课文,于老师率先垂范,给学生读了他写的《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的读后感,“读了这篇课文,我掩卷深思,为文中的母亲骄傲,为文中的儿子自豪,为我自己惭愧,文中的母亲享受到了儿子抱的温暖,然而我

没有抱过母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一定会像关爱自己的老人一样关爱别人,像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学生。”课堂上流淌着一股悠悠人间至善至美之情。

三、名师的课堂是求新求异的课堂。

二00五年十一月,在武汉中南财经大学的礼堂里,座无虚席,全场鸦雀无声,有学生和到会的老师都沉浸在悲切凄凉的音乐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战马嘶鸣、铁蹄肆虐,白发苍苍的老人惨死在金兵的铁蹄下,青青的禾苗在金兵的马队过后被连根踢起,秋风中瑟瑟的茅屋在狼烟中化为灰烬„„试想,此景此境,怎不让人顿生悲切凄凉之情?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此外,古诗的话语风格离学生的现有语感相去甚远,多数古诗教学仅仅满足于诗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至于诗的文化底蕴则往往无暇顾及。因此,古诗教学的模式还相对比较陈旧和保守,尽管时下有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但古诗教学却是涛声依旧,难有突破。

纵观王老师的这节课,一去传统的“逐首教学”(即一首一首的教学)和“逐环教学”(即解题开始、正音跟上、疏通为主、背诵断后)模式,大胆采用“合——分——合”的教学思路,让人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王自文老师这种敢于打破陈旧框框,大胆突破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窦桂梅在《窦桂梅主题教学》中,推敲预案时“要抓课眼,抓一个关键的地方,牵一发动全身。如《朋友》的主题就是朋友,两肋插刀的是朋友。《秋天的怀念》的主题就是:好好儿活。围绕好好儿活来展开,娘儿俩怎么好好活。我俩怎么好好儿活,我们怎么好好儿活。《圆明园的毁灭》抓两字:毁灭,毁灭的是什么,不应该毁灭的是什么,应该的毁灭的是什么,毁灭的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什么。《晏子使楚》的主题就是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尊重。”咀嚼推敲,深钻教材,善于发现常人不容易发现的地方,求新求异。我想,这就是我们聆听名师的课感到耳目一新的原因所在吧。

魅力课堂范文第2篇

1 激发情趣, 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氛围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首先要想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今年我执教的是低年级, 他们年龄小, 注意力不易集中, 意志比较薄弱, 对待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针对这一特点就要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案, 激发学习兴趣, 实施愉快教育, 达到在美中学、乐中学, 从而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音乐教学优于其它学科, 其本身属于美育的范畴, 唱歌、跳舞、奏乐是儿童的天性。但是我也感觉到如果教学方法不得当, 也会把音乐课上成单纯的知识灌输, 干瘪乏味的技术“操练”, 造成呆板的课堂气氛, 其结果必然会伤害学生, 使他们闷闷不乐, 从而失去对学习音乐的兴趣。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在音乐教学中我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使他们快乐起来呢?

课堂上, 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或让整个课堂变得灵动, 富有情趣, 尤其是使学生这一主体的灵动。笔者认为, 学生学习行为要受学习动机驱使, 学生“会学”的水平取决于“乐学”的程度。

2 在有创造性地歌唱中可以使学生个性飞起来

音乐创造不仅仅是为音乐创作动作或为旋律添上适当歌词, 还表现在有创造性地把歌曲唱好。

有很多人觉得, 一旦把歌曲的旋律唱会, 那教学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殊不知对歌曲进行音色、力度、速度和感情处理还是重头戏。每一首歌都有它独特的生命力, 意境也就不一样。音准和旋律是外在的能够感知的, 而旋律美的意境却要用心才能够体会得到。音乐包含有多种要素, 改变其中的任何一种, 都可能引起音乐形象的变化。当速度不一样的时候, 抒情的可以变为跳跃、悲伤的也可以体现出欢乐来。同样不同的音色、力度所表现的内涵都不尽相同。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只是一个模仿的机器, 跟着老师一招一式地学, 学得象的、不走样的就是最好的。其实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 在体验音乐美的过程中, 因为音乐的模糊性, 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同样的一首歌曲, 一百个人就会有一百个不同的理解。

我经常在歌曲教学后启发学生尝试着改变该歌曲的速度来演唱, 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歌曲《凤阳花鼓》, 有的学生喜欢把速度唱得快一些, 另外的学生则认为用中速、甚至更慢的速度来演唱, 我并没有给予直接的批评, 而是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音乐感受, 用事实来说话!

3 营造氛围, 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律动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人的自信与勇气是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基石, 自信心与勇气好像人的能力的催化剂, 会将人的一切潜能激发出来, 将各部分的功能推到最佳状态。然而, 学生的自信心与勇气是需要教师去培植的。我认为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体态律动教学中, 课堂纪律往往会出现散乱的现象, 此时, 教师必须保持良好的情绪, 首先以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个学生, 运用艺术的语言来调整纪律, 对于课堂上畏手畏脚、胆怯羞涩或动作不太协调的学生, 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 帮助学生克服胆小心理, 增强自信心, 对学生的点滴创造、微小进步都要加以充分肯定。即使错了, 也要鼓励为主, 不要吝啬你的微笑, 不要吝啬你的表扬, 这样, 才能缩小师生间的心理差距, 使学生敢表真情, 敢吐真言, 敢于表现, 敢于创作, 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课堂上的默契与律动是师生及学生心灵与心灵、智慧与智慧碰撞的火花。教师应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宽松、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感觉到这种环境是安全的, 才会有灵动的形成, 创造的可能。

儿童具有无拘无束的创造天性, 他们在学习中会自觉、不自觉的展开想象的翅膀, 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生活中, 投入到学习中去进行创造或再创造, 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创立更加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实践方式,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体现培养创新能力的各种新的课型和新的音乐教学模式, 在音乐教学中, 充分挖掘和利用儿童天然的优势, 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结合教材中蕴含的审美因素, 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创新, 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积极地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

摘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是课堂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学生往往不仅仅满足于学会唱歌曲, 还会对歌曲从多方面地进行一定的加工和处理, 会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创造, 这种学习的需要便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积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让学生在创造中把自己的个性飞起来, 实现了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活动给我们的音乐课带来了勃勃生机, 学生的思维迸发出碰撞的火花, 提高了学生感受音乐美的能力, 也进一步扩大了他们创造音乐美的空间。

魅力课堂范文第3篇

1课堂语言要精炼准确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准确精练的语言可以节约学生很多时间。 ”

所谓准确,如“节拍”与“节奏”,“山歌”与“小调”,生活中的 “快节奏 ”与音乐中的 “节奏紧凑 ”等等 ,教师一定要字斟句酌 , 不能相差一个字。 由于教材内容繁多,教师不能被点滴零碎的知识牵着鼻子走,这也讲,那也抓,而要讲其所当讲,讲在点子上,紧扣教学目的,抓点带面。

如,当笔者引导学生去欣赏“秋”的内容时,曾描述道:“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秋风和煦轻柔,带来阵阵“秋”的味道,让我们闻一 闻秋天飘 落的黄叶 味 , 金黄的稻 子味 , 果园的橘 子味……就让我们跟随秋天的味道,陶醉在这散发着浓浓秋意的秋天里。 ”(播放音乐)教师的语言导入,为学生的欣赏做了较好的铺垫,学生很容易就被带入充满秋意的感觉里。

因此,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应时刻规范自身的语言,从而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使学生通过精炼准确的语言,提高其学习效率。

2课堂语言要抑扬顿挫

曾有人调查过学生习惯于何种教学语言。 调查的结果是: 习惯于节奏快的有0.3%,慢的有9.7%,时快时慢的有56.4%;习惯于声音高的有38.2%,低的有10.2%,时高时低的有0.7%。 由此可得出: 一律的快节奏语言会使学生不易听清讲述的内容, 从而失去上音乐课的兴趣;一味的慢节奏则使学生产生昏昏欲睡之感,也就不用谈课堂效率了;采用时快时慢的语言可让学生产生聆听的欲望; 对于声音高的语言学生会对其产生烦躁感, 声音低的语言会让部分学生对讲述的内容听起来较困难, 从而产生不认真倾听的习惯;时高时低的语言则让学生由内的感受到语言的神奇,有了聆听的欲望。

在一次新教师的亮相课《木瓜恰恰恰》中,歌曲的难点在于附点四分音符的掌握。 教师采用按节奏朗读歌词来解决这一难点,在做范读时教师语言很平淡,学生反复巩固中还是没有很好的掌握附点节奏,课后,听课教师对其进行指导,让其范读的时候在音量上突出这个“芒”字,在第二节试上课上,教师范读时通过“芒”字音量上的变化,学生对其印象深刻,在歌曲演唱中也很好的把握了附点节奏。 让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提高教学效果。

3课堂语言要体态结合

所谓体态结合,是指音乐教师运用人体上许多部位通过做出不同的姿势(指一种运动状态)所创造出来的声音。 它包括: 拍肩、拍手、拍腿、跺脚等。 凡是通过手势、面部、形体来进行信息传递、思想沟通、感情交流的活动方式,统统称为态势语言。 有效的运用态势语言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语言更形象、 直观,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习兴趣:

在一次外出听课中, 笔者深深感受到了体态结合的魅力。 上课铃响后,学生由于还处在下课时的兴奋愉悦中,课堂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这时老师走到学生们中间, 做了一个听得动作,接着开始利用手和腿拍打节奏,有些学生安静了下来,看老师打节奏,这时,老师用眼神示意学生一起来拍打节奏,慢慢地全班同学都停止了说话,跟着老师一起拍打节奏,忽然老师做了一个停止的动作,全班顿时鸦雀无声。 在这过程中,教师没有花太多时间,也没有大喊“安静”“坐端正”,但却奇迹般的控制住了课堂。

体态结合还不仅仅于此,如:当在讲到普普通通的内容时, 老师应该以亲切自然的姿势展现给学生; 在讲到至关重要的内容时,老师可以将体态适当的加重,加深学生印象,讲到如诗如画的美丽情景时,老师应用柔美的语言和动作表现,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讲到激动亢奋的内容时,教师则要用有力的体态表现。 恰当的利用态势语言可以提高音乐教师的表达能力, 同时感染学生,在学生眼中树立起音乐教师的独特魅力。

4课堂语言要通俗生动

教材是通过书面语言表达相关内容的,对于其中的内涵,则要教师用语言表述出来, 如果教师表述的过程中只是一味的大道理,那么学生只会觉得学而无味。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用学生可以接受理解的语言来表述,也就是所说的“通俗易懂”的语言。 同时,苏联教育家米·斯特洛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 也就是说教师的语言应富有幽默感。 由于青少年的脑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够成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还得借助形象的思维支持, 然而生动幽默的语言就是以形象思维为特征的,也就是说,幽默生动的语言,可以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产生较大的作用。

5课堂语言要情境交融

法国名家卢梭说:“音乐家的艺术绝不在于对象的直接摹仿, 而是在于能够使人们的心灵接近于对象存在本身所造成的意境。 ”由此可见,情境的创设,加上语言的引导,更能让学生得到情感的升华。

在执教的精品课《小雪花》一课中,笔者先由猜谜导入雪花, 紧接着便是欣赏雪花, 笔者边通过多媒体图片让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雪花图,边用柔和的语言这样描述道:“冬天到了,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而降。像轻飘飘的鹅毛;像晶莹莹的玉珠。远山、近地到处一片雪白,整个世界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此时,学生发出声声赞叹,笔者能感受到,这是他们由衷的,发自内心的声音,他们已经走进了雪花的世界。 在接下来的歌曲演唱中,由于之前强烈的情感共鸣, 学生很容易地就把歌曲的情绪给表达出来了。 教师对意境的叙述,帮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驰骋在欢乐的想象世界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得到情感上的熏陶。

6结语

魅力课堂范文第4篇

让语文更具韵味, 更有魅力, 让高中的孩子们更亲近语言, 更亲近文学, 让理科实验班的孩子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用兴趣征服他们的时间, 用魅力调整他们的方向。既不丢掉语文的浪漫气质, 也不忽视备考的现实原则;既给孩子们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 又给孩子们一个清晰的答题方向。

1 用魅力激发兴趣

如果学生们快乐不起来, 就没有兴趣, 语文课再美再妙也都是白搭。笔者时常这样想:语文是学生们平时使用频率最大、弹性也最大的学科。要学好语文关键在于平时的点滴的积累, 它不必像数理化一样需要反复的演练。语文教师应挤出时间让他们乐。

1.1 练好内功

比如,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选入了许多文学名著, 要想讲好这些经典作品的精彩篇章, 仅仅靠教材提供的内容进行分析鉴赏是难以真正透彻理解作品的内涵和品味作品的精髓的, 弄不好就会把本来很好很丰满的名著, 给讲得缩了水, 讲得干瘪难看, 讲得学生昏昏欲睡了。契诃夫曾说过一句大意如此的名言:再好的剧本, 从平庸的演员口中念出, 也会变得干瘪无味, 毫无创造;而优秀演员哪怕是你给他一个菜谱, 他也能念得催人泪下。道理很明显,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只有高屋建瓴, 才能游刃有余。例如, 学习《林黛玉进贾府》, 实际上是借一管以窥全豹, 它是了解《红楼梦》全书的一个窗口。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具备点“红学家”的素质才能够做到纲举目张, 既放得开收得拢, 又能借这一窗口把“红楼之美”带进课堂, 做美的使者。正所谓, 站在门槛上, 至多看到一个院子;站在屋顶上, 至多看到一个村子;站在泰山上, 才会看到东海的日出。相反, 一个教师如果眼中心中就只有这篇孤立的课文, 是很难将其讲透讲美的, 弄不好就将其机械地割裂来对待, 或千头万绪“剪不断, 理还乱”, 可想而知那样的课堂必是死板乏味的、缺少美和魅力的。可见“学高”是达到教学理想境界的基础。

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 学生自然不会觉得语文枯燥乏味, 相反, 他们会因之而深爱上语文的。

1.2 教师要注重积累

把简单的事情说得玄妙复杂, 或把复杂的东西说得简单明白, 都是不寻常的本领。其实, 这两者都很难。所谓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为了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 较系统全面、较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 笔者查找、整理大量的资料并结合自己的阅读笔记, 尽可能地集中众多的优点来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 常常一干就到了“星沉海底当窗见”的时候。瘦尽灯花又一宵, 为了笔者的“饭碗”, 拼得黑眼圈再深几重, 脖子再僵硬疼痛几分也是值得。笔者希望, 做一个能将手中的白色粉笔化作飘飘春雨来滋润青青子衿的好语文教师。

笔者的每一堂课, 每一篇教案, 都凝结着笔者辛勤的汗水和心血。课堂上, 严师和高徒在和谐中愉快地学习, 在学习中教学相长。

十几载岁月, 辛苦大于欣慰, 但笔者也常寻找一些感动来鼓励自己。于是, 常会看到或听到这样的话:老师, 听您的课收获真大, 怡性怡情。曾经教过的学生, 还不断有人找机会蹲在笔者的教室外听笔者讲诗经, 讲孔孟老庄, 讲唐诗宋词……

老师的满足与动力也来自于此吧!

2 用教师的魅力感染学生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本事不在于让学生接受他的见解, 而在于让学生受到他的熏陶, 思想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

在才智方面, 笔者最佩服两种人:一是有非凡记忆力的人;一是有思想又有出色口才的人。笔者自己在这两方面相当自卑, 读过的书只留下模糊的印象, 谈论起自己的见解来也就只好寥寥数语, 无法旁征博引, 幸好有高人给我们留下了“勤能补拙”这一良训。

笔者在学生时代自命所读的文章都读通了, 到了教书的时候, 才发现还有许多疑难。笔者对许多文章的认识了解, 不是来自学生时代的学习和应考, 而是来自教书时代的备课。备课而读到自己喜欢的作品, 可谓假公济私, 真是痛并快乐着。课堂上, 笔者也努力把这种乐趣传递给学生。

风朝雪夕, 汉时云秦时月, 东鲁春风南华秋水, 诗经中的北国楚辞中的南方, 一首首一篇篇, 感性上就觉得美得动人心魄, 读起来更是自然亲切。长夏午寐之余, 隆冬雪窗之内, 带着学生纵情朗吟李太白、苏东坡, 顿觉一股豪气上通唐宋。

常常, 底下学生一片唏嘘感叹, 坐姿早已调整成端正, 态度变得虔诚, 眼光也褪尽了萎靡变得热切而闪亮, 神情灼灼而又跃跃欲试。此时的课堂上, 几十双深褐色的瞳仁睽睽地向笔者聚焦而来。谁能不为语文魅力所动?课下, 有学生凑过来, 问笔者, 老师你是不是特别热爱语文?笔者回答说, 我是因为你才让你感觉我热爱语文的, 最终会变成你们是因为我而热爱语文课的。

所以, 一段活泼的话语, 一段表达精妙的文字就是一面旗帜, 在它下面就会集合起共鸣者的大军。

3 善于变化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的魅力, 有时候就直接源自于它的新鲜陌生, 由于新鲜而产生期待, 由于陌生而激发探索。所以, 笔者是不主张篇篇课文进行预习的。当预习已将急切的期待尽去, 常规的教学模式就将陷入单调与枯燥。例如, 选修教材中的一篇现代小说萧红的《小团圆媳妇之死》一文语言浅易, 情节简单, 人物关系单纯, 学生一拿到新教材就浏览了一遍, 作为新授课再学时, 神秘的面纱揭过, 已觉得兴味索然, 因此, 笔者在教这篇课文时, 打破常规, 力求新颖, 采用调查讨论、合作互动的教学模式, 特设计了如下教学方案:

(1) 在预习的基础上, 组成“小团圆媳妇死亡原因”专案调查组。分组调查讨论并填写调查表。

(2) 课堂交流调查结果。

小说的标题本身就极具悬念, 立案调查的解读形式应该是与之再契合不过的了。它一下子就化僵化为灵活, 既摆脱小说按照情节发展的脉络解读的传统模式, 又极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接到任务立刻兴奋不已, 跃跃欲试。调查报告完成的质量较高, 结论的提供有理有据, 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作为语文教师, 应敢于出新招、出奇招,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 不必拘泥于一种或几种模式、套路。教师应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要大胆拿来和创新, 为我所用。让学生觉得语文有趣有味, 从而喜欢语文, 热爱语文。

把桃李的青苗栽满, 使仓颉所造, 许慎所解, 李白所舒放, 锦绣中文在笔者的手中继续传承, 是笔者一直的梦想和追求。特别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很高, 课堂上当几十双深褐色的瞳仁睽睽地向笔者聚焦而来的时候, 那灼灼的神情对笔者既是鼓励也是鞭策。

魅力课堂范文第5篇

一、利用对照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化学特点, 在课堂上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化学实验是很生动, 很直观的, 试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比学生的兴趣。比如在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时, 如图1, 可先让学生到讲台上做一个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的演示小试验。在实验中, 他们观察到了。“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了, 而且燃烧更旺的小试验”。学生会感到很惊奇, “火星燃起来了”。在惊喜中感到好奇。“火星为什么会又重新燃烧起来呢”?在好奇中产生了兴趣。学生会思考, “肯定与集气瓶中的氧气有关!”在兴趣中激发求知, 氧气还有哪些性质呢?在好奇中自然地完成课堂的任务。

二、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操作技术,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由于受到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限制, 教师很难提供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很多教师把化学实验变成“讲”实验、学生只需要“背”实验。因此, 化学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一门枯燥、乏味、抽象、难学的科目。在新课改的今天, 充分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操作技术多来辅助教学, 可以使教学内容达到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创造思维提供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 观看画面的同时, 自然融入在愉悦的氛围中, 享受化学带来的快乐, 从而提高化学课堂的魅力。因此, 恰当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操作技术辅助教学, 不仅会改变课堂上枯燥、乏味, 而且有利于提升课堂魅力, 创设学习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 在讲分子的概念, 通过多媒体展示水电解的过程, 如图2让学生能清晰直观地看到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的过程, 还能观察到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水分子的过程。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化, 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让学生轻松地掌握课程内容, 从而提升化学课堂的魅力。

三、结合生活实践, 提升化学课堂魅力

化学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地密切, 要提升化学课堂魅力, 就需要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去思考问题。如果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身边的化学现象, 学生就会引以自豪, 感到满足, 这种满足会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极大的兴趣, 充分调动起思维的积极性。此外, 联系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能更好地揭示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比如在学习水的净化方法时, 老师可以先讲述教材图3简易净水器的原理, 同学们对活性炭的吸附性感到非常的神秘, 然后, 老师可以布置学生自制一个简易的净水器, 通过比较、亲自操作, 学生不但破坏了神秘感, 还会加深对水净化的理解, 激发学生去探索更有效的净水方法。既激发了学习兴趣, 又提升了化学课堂魅力。

实践证明, 通过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化学兴趣教育模式既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 又遵循了中国学生学习化学的规律, 值得借鉴学习。

摘要:利用比较教学法, 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推理能力, 我想结合自己亲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利用比较教学教学提升化学课堂魅力。

关键词:趣味教学,化学课堂,比较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魅力课堂范文第6篇

1 培养课堂魅力的几个前提条件

第一, 高尚的师德。教师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师德是建立课堂魅力最基本的条件, 一个教师只有爱岗敬业, 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 才能得到的学生的尊重与热爱。由于不少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更需要用高尚的师德去感化他们。

第二, 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高职英语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展示自己的魅力, 一定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关于学生对英语教师英语语言技能的要求, 有人曾在学生中做过问卷调查。从问卷中可以看出, 80%以上的学生都强调了英语教师的英语水平的重要性, 从语音语调到流利的表达。在调查和访谈中学生多次强调了对老师宽广知识面的要求。他们希望在英语课堂上对于西方国家的文化有更深的了解[1]。因此, 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是高职英语教师课堂魅力培养的一个基本先决条件。

第三, 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作为一个高职英语教师, 如果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上课总是以教师为中心, 不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不使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要想建立自己的课堂魅力, 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以上是成为一个有魅力的高职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 缺乏这些基本条件, 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展示自己的魅力是不可能的。但是, 并不是说具备这些基本条件就一定是一个在教学中受欢迎的教师, 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 以及对一些高职英语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及问卷调查认为, 高职英语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自己的魅力, 除了以上几个客观基本条件外, 还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2 高职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的几个方面

2.1 富有激情

激情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很多教育家都有论及。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激情感染着激情, 一个教育者的真诚的宗教心情会在学生身上激起同样的心情。”苏霍姆林斯基称:“真正的教育能手是满怀激情地讲课的。”为什么激情在教学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掎列斯曾研究并总结了人接受信息的效果公式:信息总效果=7%文字+38%音调+55%面部表情。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教师会极大地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2]英语教学本身有其特殊性, 作为一门语言教学, 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英语课堂中更多地需要学生的参与和交流。而高职英语课堂, 由于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 学习积极性不高, 课堂教学很容易陷入沉闷, 被动的气氛。因此, 高职英语教师尤其需要用激情去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管当前的教学改革总是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 但教师在教学中的总导演的角色是不会改变的, 尤其是在语言学习的课堂, 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气氛、课堂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设想, 一个声情并茂, 激情四射的教师和一个表情呆板, 面色冷漠的教师的课堂气氛肯定是完全不一样的。教师的激情, 可以激发起学生的激情, 能够创造出一种热烈的学习氛围, 不知不觉地吸引住学生, 从而建立起自己的课堂教学魅力。

2.2 运用幽默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天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3]”美国的保罗韦博士通过调查, 概括出好教师的十二条素质, 其中有一条就是幽默感[4]。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幽默, 之所以如此重要, 主要表现在:它能消除紧张,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差, 上课不愿回答问题, 害怕出错受老师批评。因此, 课堂气氛一般比较紧张, 沉闷。幽默能打破沉闷的局面, 缓解紧张的情绪, 活跃课堂气氛, 在这样一种气氛中, 学生显得轻松活泼, 能够主动交流,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也自然会大大提高。另外, 它也能使师生关系更融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风趣幽默, 能向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魅力, 会心的大笑, 能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隔阂, 迅速拉近师生的距离, 使师生关系更融洽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自然能大大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幽默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诚然重要, 但有些同志认为幽默感是天生的,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在课堂上幽默得起来。其实不然。笔者认为:幽默感也是可以培养的。对此, 教师要加强教学幽默技能训练。首先要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 建立幽默的心态, 养成趣味思考的习惯。经常阅读一些幽默笑话素材, 并考虑如何把它们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另外, 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临场发挥, 捕捉幽默素材。总而言之, 只要努力, 是完全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展示自己的风趣幽默的。

不过,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幽默的运用, 要防止几个误区:一是幽默须与主题相关, 不能漫无边际的幽默。二是讲幽默笑话时要把握分寸, 不能粗俗, 变成油腔滑调, 更不能借幽默热嘲冷讽, 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汤玛斯·卡来尔说过:“真正的幽默是从内心涌出, 更甚于从头脑涌出。它不是轻视, 它的全部内涵是爱和争取被爱”[5]。这是很有道理的。

2.3 富有爱心, 尊重关心每一个学生

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 没有爱, 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 就不成其池塘,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要把学生当作‘我的孩子’去关心”。他们的话道出了教育思想的灵魂。的确, 一位有魅力的教师, 一定是对自己的学生充满爱心的。事实上, 这份爱心, 对于高职学生来讲又尤其重要, 因为高职学生入学前, 成绩普遍较差, 有些家长让他们去读高职, 是抱着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心理, 对他们没有什么很高的要求, 只要能混张文凭就可以了。所以对他们的学习漠不关心。这对学生的内心是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的。如果在学校, 教师也对他们毫不关心, 只管上自己的课, 上完了就走人, 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可想而知的。因此, 高职英语教师要吸引学生, 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就一定要对学生富有爱心。爱心的表现有很多方式, 例如:对学生要有亲切的态度。尊重学生, 即使是那些成绩较差, 不愿学习的同学。对学生要有足够的宽容。尤其是要了解关心每一个学生, 多与他们沟通, 了解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并帮助他们解决。其实每一个学生, 包括那些差生, 问题生, 内心深处都是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这份关爱的。如果教师真是能够这样做, 他们也就一定会“感其言。亲其师, 敬其师”, 从而“信其道”。重拾学习的信心与热情。因为爱是相互的。

总之, 课堂上教师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温暖的问候, 一个关爱的眼神, 都可能在高职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反应, 都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作为一个高职英语老师, 不管是在课堂, 还是在课外, 都要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 对他们一视同仁。少了这份关爱, 要想在教学中建立自己的魅力, 是不大可能的。

2.4 大力进行赏识教育

所谓“赏识教育”, 是指教育者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 调动受教育者的非智力因素及情感、动机、兴趣、意志和性格, 积极投入学习的一种教育方式[6]。莎士比亚曾经说过, “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 没有阳光, 我们就不能生长”。卡耐基也说过:“要称赞最微小的进步, 并称赞每一个进步, 这往往是点燃学生的自信之火, 给予进步向上之助力。”他们的话充分印证了赏识教育的重要性。课堂上如果能大力运用赏识教育, 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 重新树立起英语学习的信心, 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也自然会增进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与喜爱。

那么, 在高职英语课堂上如何大力进行赏识教育呢?有的教师可能会感到为难, 因为有些学生甚至是不少学生学习成绩较差, 积极性不高, 如何“赏识”他们呢?我觉得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说的一句话可以为我们提供答案。他说:“ (教师应) 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 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的确如此, 再优秀的学生也有缺点, 但再差的学生也一定会有优点。作为高职英语教师,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缺点, 能不批评尽量不要批评。而对于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 哪怕真的是微不足道, 也要大力肯定表扬。

当然, 课堂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 并不意味着老师明知学生的缺点与错误也不指出来, 不批评。但指出缺点和批评错误也应是在肯定学生的基础上, 应该委婉含蓄, 不能太直接, 更不能伤害学生自尊心。应以赏识为主, 批评为次, 对学生总是投以欣赏, 肯定的目光。如果每节课都能听到英语教师对同学们大声说:“Good!”“Excellent!”“Great!”等表扬的字眼,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老师对学生的吸引力也一定会大大地增强。可见赏识教育的运用, 也是高职英语教师培养课堂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3 结语

综上所述, 由于当前高职英语教学所面临的新形势与挑战, 高职英语教师, 尤其是年轻教师, 应充分意识到课堂魅力培养的重要性, 更应认识到这种魅力培养的可行性。教师魅力的培养是一门艺术, 由于每位英语教师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 各自不同的经验体会, 因而这种魅力的培养, 可能也有不同的方式。但不管使用何种方式, 只要我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不断努力, 不断实践, 就一定可以在高职英语教学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魅力, 成为一个深受学生欢迎与喜爱的好老师, 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高职英语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教师课堂魅力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认为:高职英语教师课堂魅力的培养既是必要的, 也是可行的, 并从几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师,课堂魅力,培养

参考文献

[1] 高悦伶.高校优秀大学英语教师特征初探[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8 (5) .

[2] 刘莲东.高职高专激情教学刍议[J].科技信息, 2009 (1) .

[3] 卢小见.让幽默成为数学教学的好助手[J].科学教育, 2008 (2) .

[4] 唐树芝.论课堂教学的幽默[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9 (2) .

[5] 特鲁·赫伯.幽默的艺术[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1987:6.

上一篇:家乡风俗的作文六年级范文下一篇:庆六一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