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外交范文

2024-07-18

新时期中国外交范文第1篇

一、中国周边形势

1、南海争端

近年来,南海问题持续升温,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总体上看,南海安全局势基本上处在可控范围之内,但仍面临各种严峻的挑战。南海岛礁被周边海洋邻国蚕食,各种矿藏资源被周边国家盗走,域外强国介入南海争端,南海局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多年来,越南在南海岛礁修建违章建筑,疯狂扩建,是侵占盗窃我国南海利益最多的国家。2014年,我国“981”钻井平台在南海开展勘探油气资源钻探活 动,越南出动了大批船只,冲撞中国在现场执勤的护航安全保卫公务船,非法干扰中方作业。越南甚至出动了水下特工“蛙人”,在水下大量布放渔网、漂浮物等障 碍物。越南的野蛮行为严重危及中国南海维权执法人员和“981”钻井平台的安全,严重破坏了南海地区的航行自由与安全,给地区和平稳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此外,侵占南海利益较多的另一国家是菲律宾,采取多种手段染指黄岩岛。多年来,菲律宾海警强登中国在南海作业的渔船,抓扣中国渔民,公开挑战中国,掠夺南海利益。2012年,中菲黄岩岛对峙期间,菲律宾策划全球反华示威活动, 制造反华舆论、拉拢美国介入、单方面将黄岩岛问题国际化,不断侵犯中国主权。

2、朝鲜核武器

2016年1月6日上午,朝鲜第四次核爆举世震惊。其实,朝核问题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美国根据卫星资料怀疑朝鲜开发核武器,扬言要对朝鲜的核设施实行检查。朝鲜则宣布无意也无力开发核武器,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它的安全。第一次朝鲜半岛核危机由此爆发。所以,朝鲜说,它的威胁来自美国,所以它拥核是“迫于无奈”。其实,朝鲜的核遏制力只是用来讨价还价的筹码,并非什么保卫主权和生存权的“不可或缺的手段”,正是如此,朝鲜在安全上所以更倾向于发展战略武器能力,而不是依赖与俄罗斯和中国的军事合作关系,何况,两国对朝鲜核武器发展政策的影响力极其有限。

再看看第四次核爆后朝鲜发表的声明:自主权不受侵害下不会用核武器,自主权不受侵害的情况下不会使用核武器,此次氢弹试验标志着“我们的核武器发展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其实,朝鲜这份声明意义,因为,对 朝鲜来说,越是缺乏安全感,就越是存在主动出击的可能性,这也是为什么国际社会对朝鲜拥核充满了担忧的根本原因所在,因为真正可怕的不是朝鲜是否拥有核武 器,而是它的不可控性。一个退出了六方会谈、退出了核不扩散条约、两度撕毁朝鲜停战协定,且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的世袭制国家,如何让人放得下心?因此,可以断言,朝鲜第四次核爆引发的危机是深层次的,它威胁最大的不是美国,也不是南韩,而是中国。就目前朝鲜核武的科技水平及级别,美国太远它够不着,南韩用不着,但对我们国家,却是真正的威胁。

3、钓鱼岛主权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但由于历史原因,钓鱼岛至今仍被日本占有。钓鱼岛主权之争始终是中日之间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但是日本却不顾历史钓鱼岛,断然宣布钓鱼岛国有化,引发了此轮危机。通过钓鱼岛事件的产生及发展,对中日关系造成了一系列恶劣的影响。

首先,对于中方面来说,钓鱼岛事件日本的步步紧逼,导致了中国与日本矛盾加深,关系紧张。中国政府乃至中国人民都不能原谅这一行为.中日建交以来,两国关系一直平稳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双方在经济以及政治方面联系十分密切,但是此次钓鱼岛事件,激化了两国的矛盾,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情感,给中日两国的友好往来蒙上了阴影,尤其是在经济上,使中国的出口贸易及旅游业都受到了一定波及,乃至中国的企业也受到了一系列的影响。

中国虽说经济以及军事实力都可以跟日本较量,但是目前开战的话,中国也将会付出惨痛代价,就两国而言,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在海战上较中国占有一定优势。更 何况日本这个发达国家,他在军事上是有实力的,再加上美国等一些大国的幕后操控。一旦开战,美国与日本就将联合。在加上中国的南海问题,东南亚一些小国必 定会趁此机会攻击中国,那中国必将是腹背受敌。国际矛盾一旦产生,战争一旦开始,必定会影响到中国国内的安定与团结,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将会全部落空,而党的一切战略目标将难以实现。另外,日本的损失将会小于中国,美国则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其可以从中坐收渔利,最重要的是可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

4、俄罗斯是友也是敌

说起中俄关系,可以说错综复杂。直到新中国成立,中苏之间才真正建立起了平等的友好关系,但好景不长。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苏关系才又一次出现了和解。

此时世界局势也开始了新变化,冷战结束,苏联垮台。世界上突兀的出现了一个超级大国--美国。这种一超独大的局面也一直持续到了现在,并且这个超级大国不断对中俄实行战略遏制与围堵。在这种态势下中俄不断被迫走近,结成了联手应对美国威胁的联合状态。然而就在中俄联手应对美国威胁的大背景下,却能不时感受到来自俄罗斯的不正常的战略行为:与越南保持高度的战略合作关系,并且还在不断加强这种关系;除越南之外俄罗斯还与印度保持着高度的军事合作关系,印度的航母、舰载机、导弹无一不和俄罗斯有着密切的关联。

众所周知印越一个是中国西南邻国,一个是中国南方邻国,且都与中国有着领土争端,这种争端也一直缠拌着三国,使三国关系始终起伏不定。而俄罗斯是中国北方的最大邻国,与中国有着几千公里的漫长边境线。这种地缘关系处使俄罗斯对中国有着战略图谋和战略防备之心。于是和印越这两个于中国有着领土 争端的国家,达成稳固的军事关系,就成了俄罗斯的战略设计,与印越形成对中国的战略包围之势,战时既可以相互牵制中国,又可以共同合击中国。是为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布局。

而且中俄关系发展到了今天,俄罗斯还以应对美国太平洋战略为借口继续加强与印越的战略关系,这点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俄罗斯与中国互为邻国,两国现已结成战略伙伴关系,从战略上也达成了联合应对美国威胁的战略合作。但中俄的贸易也始终处在低水平的阶段,虽然因为石油的原因,中俄贸易于2014年开始剧增,但也是一种局部的现象。之所以如此,不是俄罗斯人不会与中国人做买卖,而是俄罗斯人不敢大规模的向中国开放。他们担心的是一旦中国人大量涌入俄罗斯。就会造成中国人口以和平的方式迁入俄罗斯。最后占据了俄罗斯广袤的土地。因此俄罗斯即使任凭经济低迷也不愿意向中国高度开放。我想这就是俄罗斯一面于中国谈联合,一面防备中国的战略。可以预见,未来一旦美国不再对中俄形成威胁,那时中俄必然会成为最大的战略对手。

二、中国未来数十年外交战略

随着我国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周边环境出现了复杂而重大的变化。一方面我国维护自身安全的能力增强;同时也导致部分周边国家疑虑增加、不安心理增强以及个别外部势力不怀好意的“介入”加深。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坚持在“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加强友好合作,推动建设和谐的周边关系。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周边外交战略应该多样化,针对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的外交方针。这就要求我们准确界定周边外交的战略地位,我们的周边外交也需要做出新的战略选择。

首要协调好与周边大国的关系。第一个要谈的就是俄罗斯,自从领土问题解决之后,中俄之间基本已经消除了结构上的矛盾,中俄之间的合作互惠利益远远大于矛盾冲突。尤其两国在国际事务上有着很多共同的利益,因此应该不断加强两国在国际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在关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问题上中俄应该抱团取暖、相互支持。要充分认识到中俄只有联手,才能共同迎来美好的未来!但我们也不能不对俄罗斯的阴暗的战略图谋有所提防。而防患于未然的手段除需要对俄保持军事平衡和对印越保持强大战略优势之外。最重要的手段还是要真正构建一个现代的中美俄三国相互制衡的大的战略关系。

接着就是印度。不可否认,不远的将来,印度的崛起是无法阻挡的。现在中印两国的经贸往来不断加强,这是十分令人可喜的。而面对中印的最大矛盾仍是领土争端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尽快解决与印度的领土划界,要开展积极有建设性的谈判,双方互相让步,相互理解相互谅解,以实现在未来的世界中的双赢目的!

其次,就是在应对美国重返亚洲的挑战上,中国要继续实施制度均势战略。中国要现实地认识到美国在亚洲地区的历史存在和实际利益,以不损害美国重大利益的方式实现自身战略目标,但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强权行径和无理挑衅要有坚决反制的措施和手段。

第三,要协调好与其他邻国的友好关系。继续巩固发展与巴基斯坦的传统睦邻友好往来,增进互信友谊。

加强与蒙古的经济联系,使其在经济上严重依赖中国。尤其中国应该加强蒙古对中国出海口的依赖。充分利用好蒙古屏障的作用,设法抵抗别国对蒙古的渗透和利用。

大力巩固与朝鲜的传统兄弟友好关系,只要双方都付出努力和行动,中朝之间的友好关系是很稳定的。 最后要说的国家是日本和菲律宾。日本是我们的邻国,也是大国,尤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中国应加强同日本之间的经贸关系,这对我们都有利,同时中日之间的确矛盾有很多,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短时间之内双方很难解决的,要有诚意和耐心,可以心平气和地慢慢谈,也可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是眼下面临着日本极右势力不断抬头、军国主义逐渐复活的不利形势,对关涉我们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坚决不能向日让步和妥协半步,更要勇于应对、敢于斗争,有些时候采取果断措施和强硬手段也是很必要的。

菲律宾虽说是穷弱小国,却不顾我们之间的传统友好,在一些外部势力怂恿下,多次挑起事端,一再侵犯我们的领土主权,公然视我们的忍耐退让为可欺,我们在一如既往地友善菲律宾广大人民的同时,也一定要放下所谓的“倚强凌弱”的心里包袱,该坚决的时候一定不要手软,既要显示我们捍卫主权的决心,也要让那些顽固不化者明白一再无理取闹、得寸进尺是注定没有好下场的。

至于其他的一些邻国,我们就要本着国不分大小、不管强弱的原则,一概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一同共创世界繁荣。

新时期中国外交范文第2篇

一、旧中国的屈辱外交

1. 晚清时期

(1)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从主权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3)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4)1900年,俄、美、英、日、法、德、意、奥八国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北洋军阀时期

(1)1915年袁世凯为换取日本支持其称帝,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2)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是战胜国之一,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一战中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这一合理要求遭到英美等列强的无理拒绝。引发了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

(3)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

3.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对日本侵华奉行妥协退让政策。

(2)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求得美国的援助,大肆出卖国家主权。美国从中取得了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权。

二、新中国的外交

1. 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49年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打破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学科内综合]近现代史上的中俄(苏)关系: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改订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从中国割占了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1900年,俄国参与八国联军侵华,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中的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开始在中国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基础;抗日战争期间,苏联给予中国大量的物质上和道义上的支持,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是中国能够取得抗战最终胜利的原因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也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坚决地站在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这一边。

2.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5年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4.1971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新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学科内综合]近现代史上的中日关系

近代中日关系以日本侵华为主要特征。1894-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制造旅顺大屠杀,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1900年干涉中国内政,破坏中国革命,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1937年发动“八一三”事变;日本侵华过程中,制造南京大屠杀。

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处于冷战对抗状态。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6.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7.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实现了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推动中美之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

[学科内综合]近现代史上的中美关系

美国人华尔统领洋枪队镇压太平军;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之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1942年1月1日,中、美、苏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中美两国为盟国,在二战中互相援助;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出钱出枪支持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采取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前线,取得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8.90年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为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9.1997年、1999年香港、澳门回归洗雪了百年耻辱,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0.2001年中国上海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11.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助于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贸联系,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

12.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说明中国的经济实力增强、国际地位全面提高。

【试题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含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图1所反映的事件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

B.使中国开始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C.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D.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张元济在回忆戊戌变法时说:“我们被日本打败,大家从睡梦里醒过来,觉得不能不改革了。丙申年(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前后,我们一部分同官,经常在陶然亭聚会,谈论朝政。”其中所谈的“被日本打败”的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3.《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相比,最根本的不同点是【

A.割地

B.赔款

C.开设通商口岸

D.开设工厂

4.《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都具有的内容是【

A.巨额赔款

B.开放通商口岸

C.割占领土

D.开设工厂

5.《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说明了【

A.清政府与列强建立了外交关系

B.列强获得了领事裁判权

C.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D.中国的反帝斗争蓬勃发展

6.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杜会的历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7.近代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列关于战争与条约对应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伊犁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丑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南京条约》

8.“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下列哪一运动时,一部分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A.公车上书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9.蒋介石在下列事件后对日本实行不抵抗政策【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0.请你为右图选择个标题【

A.九一八事变形势图

B.一·二八事变形势图

C.八一三事变形势图

D. 七七事变形势图

11.“起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进!”这首曾经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斗争的民族战歌是【

A.《义勇军进行曲》

B.《游击队之歌》

C.《黄河大合唱》

D.《大刀进行曲》

12.毛泽东曾写诗赞扬一位将军:“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建国初期,“彭大将军”指挥并取得胜利的对外战争是【

A.雅克萨之战

B.渡江战役

C.百团大战

D.抗美援朝战争

13.周恩来与印度、缅甸总理共同倡导,被大多数国家接受,并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基本准则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求同存异”

D.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14.作为新中国首任外交部长,周恩来力挽狂澜,提出“求同”“存异”的时刻是在【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26届联大

D.中美外交谈判

15. 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周恩来总理为封面人物,并在封面上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美国人发出这样感慨的主要原因是【

A.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16.1972年尼克松访华,下飞机后主动伸手与周恩来总理握手。尼克松事后写到:“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句话意味着【

A.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B.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正常化

C.中美两国的分歧从此消失

D.美国开始放弃干涉中国内政

17.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推动万隆会议圆满成功③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中国和葡萄牙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8.周恩来是世界著名的外交家,下列与他有关的外交成就和外交活动是【

①出席APEC会议 ②出席万隆会议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参加中国加入WTO的谈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

19. “一国两制”构想为港澳回归建奇功。2009年是澳门回归祖国多少周年?【

A. 9

20.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中美合作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下列国际组织中,中美两国都加入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①联合国 ②欧盟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④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1题8分,22题18分,23题18分,24题16分,共60分)

21. 九十年前,中国的一位外交官在参加一次国际会议时发现这样的愤慨:“偌大一个省份见夺于他国,这难道是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的报酬吗?”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上述文字中所说的“偌大一个省份见夺于他国”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在中国人民的斗争压力下,当时的中国政府对此事作出了怎样的回应?(2分)

(2)这次会议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一场什么运动?(2分)这场运动体现出怎样的时代精神?(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在绵延两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发展与进步。……众所周知,中日两国人民长达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 周年

B.10

周年

C.1

1周年

D.12周年

材料二 作为一座饱经战争创伤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人民渴望和平、热爱和平,我们将以更大的热忱投入到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的实际行动中去,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坚决反对战争暴力,反对恐怖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危及平民生命和财产的非正义行为。我们呼吁把屠刀化为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恐惧,让母亲不再悲泣,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一切爱好和平的团体和人士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和平、和谐、和解的新世界而共同奋斗!

──《南京和平宣言》

材料三 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隈丸优次在本月10日、11日亲访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对纪念馆和南京市政府相关负责人提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展示的内容反复强调了日本人的残虐性。这样的展示让我们担心会给前来参观的中国人造成对日本人的反感和仇恨,希望中国方面能够调整展览的内容”。

──《朝日新闻》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许多封建朝代与日本有着联系,除了友好的交往外,也有过不愉快。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各举一例。(4分)

(2)列举日本发动哪些侵华战争酿成“近代50多年的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6分)

(3)材料中的“我们呼吁把屠刀化为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恐惧,让母亲不再悲泣,让战争远离人类”,是针对哪一重大事件而发出的感慨?(2分)

(4)材料三中日本要求对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展览的内容作出修改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我们中国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目的是什么?(4分)

(5)为了中日关系健康发展,你认为中日两国应作出怎样的努力?(2分)

23.和谐是人类自古至今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之一,当前我们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图片所反映的事件有利于推进世界和谐

图一 周恩来“求同存异”演说

图二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图三 “APEC CHINA 2001”会标

(1)写出事件的名称:图一

;图二

;图三

;图

图四 1979年元旦的《人民日报》

。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

。(6分)

(2)图

二、四所反映的事件共同涉及到了哪一问题?今天,我国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4分)

材料二 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这是两国政府都承认的平等边界条约,此后中俄东段边境保持了长期的和平。从1964年开始谈判之后,中国就提出了要恢复对黑瞎子岛的主权要求。2008年10月14日,中俄两国在黑瞎子岛举行国界东段界桩揭幕仪式,标志着两国边界线全部确定,“黑瞎子”终于回到中国,这是双方本着和平对话、公平合理、平等协商精神,历经多年谈判的结果。

(3)指出材料中“第一个边界条约”的名称。(2分)黑瞎子岛主权问题的最终和平解决,体现了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和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各是什么?(4分)

(4)当今和谐世界的构建仍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请结合所学,归纳出其中的一点。(2分)

24.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正常化

材料一 假手蒋介石(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他们不仅能开辟巨大的中国市场,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商人梦寐以求的市场终于要成为现实了,10亿亚洲主顾会大有助于避免另一次经济危机。……也正是基于独占中国市场的强烈欲望,美国积极支持蒋介石于二战结束不久,发动了全面内战。……(但后来他们支持的蒋介石集团被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打败了)。

──《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

材料二 196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外国研究机构康伦公司在《美国对亚洲的外交政策》的报告中说:中国“在过去的10年中几乎在所有(与美国)的较量中取得了胜利”。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加上美国的霸权地位(因苏联的争夺和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之中)已无可挽回地(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处于相对衰弱之中。

──《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建国初期美国为什么要敌视新中国?为此它采取了哪些敌视政策?举一例说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在与美国的较量中取得的重大胜利。(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为什么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请谈谈这一时期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大事。(4分)

(3)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过程中,中美双方发表了哪两份公报?这两份公报表明了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5 D C D A C

6-10 B C C A D

11-15 A B A B B 16-20 B C B B C

二、非选择题

21. (1)事件:列强将德国强占的中国山东转交给日本。(2分)回应: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2分)

(2)运动:五四运动。(2分)时代精神:中国人民以天下为己任的优良品质和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2分)

22.(1)鉴真东渡或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 。(2分)不愉快: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形成倭患。(2分)

(2)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发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战争。(6分)

(3)南京大屠杀。(2分)

(4)担心会给前来参观的中国人造成对日本人的反感和仇恨。(2分)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分)

(5)日本只有正视历史,承认所犯的罪行,放弃军国主义思想,着眼于未来,中日关系才能够健康发展。中国:不忘记历史,勿忘国耻,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加强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复活。(2分)

23.

(1)图一:万隆会议召开(或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图二:尼克松访华(或中美关系正常化);图三: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或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举行);图四: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或两岸关系的缓和)。(每个1分,共4分)排序:图一→图二→图四→图三。(2分)

(2)台湾问题。(2分)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分)

(3)《尼布楚条约》。(2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分)

(4)霸权主义(或局部战争、民族冲突、环境问题、人口问题、恐怖主义等)。(2分)

24.

(1)新中国的成立宣告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彻底失败,使它失去了巨大的中国市场(2分)。封锁禁运、包围威胁(2分);抗美援朝的胜利(2分)。

(2)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国的霸权地位因苏联的争夺和深陷越南战争已处于相对衰弱之中(2分)。1971年4月“乒乓外交”、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2分,任意答出其中两件事即可得分)

新时期中国外交范文第3篇

开封回中 潘瑞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新中国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亚非会议上的积极贡献。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回顾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建设任务,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方法,鉴别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和意义,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使学生掌握利用表格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三)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

3、通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本节重点是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由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权性质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也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国际形势有着密切联系。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充分体现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中。因此,重点掌握这一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其它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本节的另一重点是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确立新型的国际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赞扬。深刻理解这一内容也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

2、难点分析

本节难点是对新中国初期制定“一边倒”外交方针原因的分析,以及对此方针的评价。要正确理解“一边倒”的方针,必须分析建国之初国内外复杂的形势。高一的学生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比较缺乏,知识储备不足,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共4页 第1页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

多媒体放映《开国大典》短片,教师提问:1949年10月有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发生?(学生应该异口同声地回答出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明即新中国的成立。接着进一步提问:新中国的“新”新在何处?(视情况而定,如果学生一时难以回答出来,可以提示学生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去找)总结为: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成了国家的主人;从发展方向上看,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引入课题:大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了新中国的“新”,今天,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新中国的“新”那就是外交。

过渡:要了解新中国的外交,让我们先来了解当时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的是怎样国内外环境吧。

一、国际环境

师: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世界新格局的主要变化和国际关系中最突出的特点),让我们共同去了解二战结束、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环境吧。

通过战后世界形势图的地图讲解分析,

(出示幻灯片)中国面临严峻的局势国际:美国敌视扼杀政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国内:军事压力(战争尚未结束,国民党负隅顽抗、威胁人民政权);经济形势十分严峻(财政困难、生产下降、生活困苦);

(出示幻灯片)二战后的世界形势四点及突出特点是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与斗争。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与激烈斗争。对于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苏联代表的社会主义力量及其它进步力量无不欢欣鼓舞;但是国际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国对新中国充满了敌意,他们从政治上进行孤立、经济上进行封锁,军事上进行威胁,妄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在学生了解国际形势之后,让学生回忆建国初期国内的形势。在此基础上,要求同学分组讨论:针对当时这样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你认为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要顺利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应制定怎样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生:(讨论并回答)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阅读投影显示中的《共同纲领》引文,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总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师:共同纲领起了什么作用?这一外交政策可用一句话来概括,是什么?

师:该纲领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已经具有了法律效力。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第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了这一建交原则。成为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外交政策最明确的表示。这表明伟大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开始奉行维护国家主权、民族独立的外交政策。这与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的外交政策有本质区别。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四项基本方针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

投影显示(引导学生边看书边回答)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共4页 第2页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 “团结世界人民”

积极争取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及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 巩固发展和平力量,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

(过渡):新中国建立初期,遵循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上述四项基本方针的具体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三、开拓外交的新局面

同学们请思考一下,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了哪些外交活动?取得了哪些突出的外交成就? 师:(指导学生看书,概括中国同苏联等国建立外交关系、中苏友好关系的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内容)

1、同苏联等17国建交

师:当时开展外交的国际环境对于新中国非常不利,为什么呢? 生:(看书回答)

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以独立自主的原则为引导。积极拓展外交空间,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师:在建国第一年,人民政府就粉碎了美帝国主义企图孤立中国的阴谋。那是什么事情呢? 师:其中与苏联建交是我国建国初期最重要的外交成果。(投影:《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图片“毛泽东和斯大林”)

师:中苏建交有何意义呢?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加强中苏两国的友好合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外来侵略,有利于我国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与此同时,我国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也获得全面发展,从而大大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对维护远东和世界的和平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建议在教学时展示有关图片和文字材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师:投影“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的图画,

师:访问的目的?如何处理同亚洲国家睦邻友好关系呢? 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师:内容是什么?提出有何意义呢?(引导学生举当今熟悉的事例分析之) 生:(回答) 幻灯片显示内容

师:(总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还受到民办各国的高度赞赏和评价,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世界各国所接受,被公认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和争端的基本准则。观察当今国际事务,我们会更深刻地理解它的重要意义。

3、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 (视频)

让学生观看周恩来总理率领代表团参加会议

师:中国政府参加日内瓦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呢?

共4页 第3页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

生:(回答)

师: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在会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充分说明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在旧中国的外交史上是绝对没有的。(比较巴黎和会和日内瓦会议的情景,感受日内瓦会议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视频):展示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是显然存在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求异的。……”

——选自《共和国开国岁月》

让学生分析这段发言是在那一次国际会议中做的?

4、参加万隆会议 师:(显示材料)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提问:(1)、亚非会议为何会出现气氛的紧张 生:美国的指示;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

(2)、周恩来的求同存异方针,同指什么?异指什么?

生:(概括回答)同:共同的遭遇既殖民灾难和命运;共同的任务既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反对国家封建势力;发展民族经济,都要求加强团结和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异:社会制度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3)、何为万隆精神? 团结、友谊、合作

(4)、你觉得当今世界还应该倡导万隆精神吗? 师:(出示图片和材料)

共同的责任,共同的任务,要求我们大力弘扬万隆精神,抓住历史机遇,加强团结合作,共绘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蓝图。我相信,在亚非发展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这次亚非峰会,将成为亚非合作的新起点,将作为亚非关系史上又一个划时代的重大事件载入史册。

——胡锦涛在亚非峰会上的讲话 生:(讨论并回答) (投影显示)

材料1: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的外交政策,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一百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四十多处。赔偿白银十三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一百五十多万公里。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有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问:材料

1、2反映旧中国外交和新中国外交政策有何区别?为什么?从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答:(略) 小结(略)

结束:播放歌曲《红旗飘飘》

新时期中国外交范文第4篇

《股市动态分析》作为中国创刊最早、资格最老的证券类专业杂志,已经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走过了二十余年。二十年来,我们信守“专业成就财富”的办刊理念,启蒙了中国的第一代投资者。在证券市场有着极高的威信,并拥有一批忠诚度极高的读者。在证券知识的普及与传播、正确的投资理念树立等方面,《股市动态分析》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

1990年夏天,在证券交易所成立之前,深圳股票市场交易混乱,信息匮乏。《股市动态分析》的两位创始人王师勤、李肇文先生手工编制了新中国第一张股票交易行情表,并刊载于《股市动态分析》杂志中,由此首开中国证券信息的先河(附图)。

此后,行情数据成为了《股市动态分析》杂志长期保留的栏目。在股票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年代,行情表在帮助广大投资者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交易信息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通过互联网接收股票交易信息,行情表的重要性不复存在,但依旧有不少老股民、老读者不习惯使用电脑而继续在《股市动态分析》杂志上查询行情数据。

如今,中国股票市场已经迈入新的二十年。中小投资者依旧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劣势,而这种信息不对称并非体现在交易行情数据的不对称,而是动态的资讯与深度分析的不对称。这也给新时期的《股市动态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过慎重考虑,本刊编辑部决定从2011年3月份开始的杂志中,不再刊登股票交易行情数据,代之以更加动态、深度的分析内容,以期更好的服务广大投资者。

《股市动态分析》编辑部

2011年3月

新时期中国外交范文第5篇

他对新中国的描绘不仅代表个人的主张而且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新中国的主张同时也代表了亿万中华儿女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孙中山是最早提出“振兴中华”的革命家,毛泽东则是最早提出实现民族复兴战略设想的领导人。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担当起带领中华民族逐梦的大任,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斗争,实现了中国梦的第一步奋斗目标——建立新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之后,他更是致力于尽早改变中国“一穷二白”面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赶上世界上最发达国家。可以说,毛泽东是中国梦的第一个领航人。

具象的新中国从毛泽东对新中国梦想的描绘中走来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直梦想着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就是建立不同于辛亥革命建立的名不副实的中华民国、不同于既有帝国主义压迫又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的新世界,就是建立一个不同于旧中国的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理论和道路的同时,对新中国的内涵进行了具体的想象和描绘。在这方面,毛泽东是为中华民族构筑新中国梦想的巨匠,他对新中国的描绘不仅代表个人的主张,而且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新中国的主张,同时也代表了亿万中华儿女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毛泽东对新中国的描绘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因此,新中国这一范畴的内涵随着历史的变化前后并不完全一致。大致来看,早期对新中国的描绘较为抽象,只提出了一些带有价值指向的主张,中期形成了一个既有价值指向又有具体原则和思路的蓝图,后期更加具体,特别是临近全国解放时对新中国建设的根本问题、方向、道路等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谋划,当时建立新中国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

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与其他早期共产党人一样,毛泽东确立了彻底改造中国的思想,建设一个新中国的意识处在萌芽状态。

抗日战争时期,他开始较多使用新中国这一提法。据查,“新中国”一词较早出现在1937年8月毛泽东撰写的《矛盾论》中,新中国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新中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二是新中国是没有封建压迫和外来侵略的中国。他说:“长期地被封建制度统治的中国,近百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正在变化到一个自由解放的新中国的方向去。”毛泽东是在阐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时提到新中国的。随即,1937年8月下旬,毛泽东在为中央起草的争取一切民族力量早日实现抗日解放所做的宣传提纲——《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中,提出“为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而奋斗”,进而表述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基本政治原则即政治目的,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到新中国时增加了“永久和平”“平等”等内涵,指出:“将来的被解放了的新中国,是和将来的被解放了的新世界不能分离的。因此,我们的抗日战争包含着为争取永久和平而战的性质。”《论持久战》还提出“抗日战争的政治目的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系统阐述未来社会理想的重要文献,深含着对未来社会理想的憧憬和规划。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这就是说,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一句话,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

在这篇著作的结尾,毛泽东满怀豪情地写道: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国,这就是我们要造成的新中国。新中国站在每个人民的面前,我們应该迎接它。新中国航船的桅顶已经冒出地平线了,我们应该拍掌欢迎它。举起你的双手吧,新中国是我们的。

这个让人们热烈欢迎、憧憬的新中国,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追求的是政治自由、经济繁荣、文化文明先进等目标和价值。毛泽东在这里描绘的新中国的蓝图,对于此后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把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确立为党的政治路线的内容,并进一步发展完善了其价值内涵,提出“建立一个新中国,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中国”。除从前一直强调的独立、自由外,党的七大第一次把富强、民主、统一作为新中国的价值追求。

194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刊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这个宣言由毛泽东起草,宣言提出“建设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的新中国”,继续沿用了七大对新中国内涵的表述。

此外,从抗战胜利到解放战争爆发前的一段时间内,建设新中国的目标一直没有改变,但由于形势的快速变化,对新中国价值内涵的描述有所不同。抗战刚刚胜利后不久,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对于目前时局的宣言》,提出“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在《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一文中提出“建立独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从中可以看出,在这一短暂的时期内,中国共产党是把争取和平、民主作为突出的政治任务。这是因为抗战胜利后,国内形势有一种走向和平的可能,但这种可能很快被蒋介石挑起的内战打破。

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全国解放的目标即将实现,新中国快速走来,就在眼前,此时新中国的理想不能再停留在价值层面上,必须具体化。在这激动人心、令人振奋的历史时刻,毛泽东对新中国的描绘既有理性务实的一面,又有按捺不住内心的澎湃、非常乐观的一面。在这一时期,毛泽东首先考虑的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具体的国家,即国体问题。这决定着新中国的性质。毛泽东在1949年6月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指明,新中国是一个人民共和国,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纲领。”这是毛泽东设计的新中国的蓝图。

毛泽东对新中国的描述,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解放后中国社会的理想。从解放后的历史发展来看,新中国的建设基本上是按照毛泽东描绘的新中国蓝图进行的。这个蓝图既包括对新中国价值层面的追求,又包括对新中国具体发展阶段的追求。应该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新中国梦想的描绘都还是理念形态的、思想认识层面的,具象的新中国正是从这些美好的想象中走来。

“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追求的中国工业化之梦,在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的阻挠下,难以实现。中国共产党人对工业化有着崇高的追求:“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的工业化与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经过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毛泽东在1952年2月发出了“中华民族和人民要彻底解放,必须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号召。1952年的工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加了65%,主要的工业产品和农产品都超过了战前年产量的最高水平,这就“为国家的大规模建设准备了良好的条件”,党和政府决定从1953年起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强调这一年“是我国进入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指出:“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经济建设的总任务就是要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逐步变为强大的工业国。”“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6月,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的状况作了分析。他指出:“工业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要超过农业。现在我国工业很落后,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汽车、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许多机器不能造。工业与农业的比重,现在说工业已占百分之二十八,是否真达到了,我还有些怀疑。什么叫国家基本工业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至少要达到百分之五十一,或者达到百分之六十吧!按照苏联的经验,工业的比重要达到百分之七十才算工业化,我们现在还差百分之四十二。我国的工业化,工业比重也要达到百分之七十。”

1954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进一步指出:“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我们是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9月,毛泽东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说:“我国人民应当努力工作,努力学习苏联和各兄弟国家的先进经验,老老实实,勤勤恳恳,互勉互助,力戒任何的虚夸和骄傲,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

1955年3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三项议事日程之一是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关于这个计划的报告。毛泽东指出:“这次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应该根据实际经验,认真地讨论这个计划草案,使它的内容能够比较妥当,而成为切实可行的计划。”“一五”计划从1951年开始编制,1953年开始执行,1955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和一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一五”计划的执行,开启了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步伐,对于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逐步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还说:“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就是我们现在所从事的、所思考的、所钻研的,是钻社会主义工业化,钻社会主义改造,钻现代化的国防,并且开始要钻原子能这样的历史的新时期。”

1956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大开幕词中说:“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我们面前的工作是很艰苦的,我们的经验是很不够的。因此,必须善于学习。”这样,我们“一定能够一步一步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中共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给了社会生产力以巨大发展的无限前途。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使中国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

对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内涵,毛泽东作了进一步的探索。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论述了中国工业化的道路问题,认为这个问题主要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问题。随后他又在提出关于农业与工业的关系问题时指出:“以重工业为中心,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条毫无问题,毫不动摇。但是在这个条件下,必须实行工业与农业同时并举,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和现代化的农业。过去我们经常讲把我国建成一个工业国,其实也包括了农业的现代化。现在,要着重宣传农业。”

1960年,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主张。1963年9月,毛泽东在审阅《关于工业发展问题(初稿)》时加写的一段文字中分析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问题,他指出:“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态,挨打是不可避免的。”

此后,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居于主导地位,干扰了“四个现代化”的进程。然而,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一步步推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这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全党工作的重心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起到了前驱先路的作用。

毛泽东关于实现强国梦的时间表述十分谨慎

近年来,一些文章笼统地指出,毛泽东认为实现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大约需要一百年时间,并以此佐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度和实现现代化的百年目标。如果仔细翻阅毛泽东的有关文献,我们就会發现,实际上,毛泽东对实现强国目标的时间有过多次表述,每次给出的时间表前后也不尽一致,其间有不少因时因势的变化。

在1956年4月25日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发表题为《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提到“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强国建设目标。

随着“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1957年3月20日,毛泽东在南京、上海党员干部会议上提出了他心目中的强国梦实现后的国家状况:“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会繁荣发达,党会经常保持活力,人民事业会欣欣向荣,中国会变成一个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可以说,这既是毛泽东的强国梦,也是全国人民的强国梦。

究竟何时才能实现“大强国”的奋斗目标呢?毛泽东考虑这个问题经历了一个从需要“几十年”到“很长的时间”再到“不太长久的时间”的变化。

第一,实现强国梦大约需要五十年。1954年6月15日,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我看,我们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概经过五十年即十个五年计划,就差不多了,就像个样子了,就同现在大不一样了。”按照这一说法,五十年左右的奋斗就可以把中国建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1955年3月21日,毛泽东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还说,要把中国“建成为一个强大的高度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就需要有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比如说,要有五十年的时间,即本世纪的整个下半世纪”。这里说的“几十年”,在毛泽东看来也是五十年左右,即到2000年前后的时间段。

第二,实现强国梦大约需要一百年。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后,中国共产党人意识到建设现代国家并不容易,还存在不少认识和实践上的盲区。在此前后,毛泽东调整了实现强国目标的时间,经历了从“很长的时间”到“一百多年”的变化。1956年4月29日,毛泽东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党的代表谈话时指出:“中国现在经济上文化上还很落后,要取得真正的独立,实现国家的富强和工业现代化,还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各国同志和人民的支持。”1958年2月20日,毛泽东在修改《外交部长陈毅答新华社记者问》一文时,把中国建成为一个经济上、文化上繁荣昌盛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需要的时间定得比较模糊,认为“不是很短但也不是太长”。1960年10月22日,在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谈话中,毛泽东依旧认为,“根本改变中国的经济面貌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

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1961年,毛泽东在修改刘少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稿时,又把建成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改为“还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那么,在毛泽东眼里,这个“很长的时间”究竟是多长呢?

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给出了明确答案:“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在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我估计要花一百多年。”这里,毛泽东把建设强国的时间表从以前的五十年改为一百年左右,这是因为当时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遭遇了挫折,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有了更加深刻、切实的认识,实现强国目标的时间表也就自然而然被拉长了。

第三,实现强国梦需要不太长的时间。1962年9月,毛泽东在修改《关于工业发展问题(初稿)》时,提出“力求在一个不太长久的时间内改变我国社会经济、技术方面的落后状态,否则我们就要犯错误”。1964年12月,毛泽东又提出:“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

如上所述,毛泽东关于实现强国梦的时间表界定,前后经历了几次变化,并不像有的研究者所认为那样,只有“一百年左右”这一个时间概念。多数情况下毛泽东的态度是十分谨慎的,因为他认为“世界上的事情总是谨慎一点好”。所以,1969年6月,毛泽东在审阅《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中国共产党万岁——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四十八周年》送审稿时,在“二十年来,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伟大胜利,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一句中的“繁荣昌盛”前边加上了“有了初步”四个字,把“强国”改为“国家”,并批注说:“请注意:以后不要这种不合实际情况的自吹自擂。”

在带领全党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毛泽东关于实现强国梦的时间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绝大多数中国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肺腑心声,起到了凝聚共识、集聚力量的强大作用。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国制定并实施了几个五年计划和“两步走”发展战略,全国人民为之付出巨大努力,取得了独创性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如果无视这一历史事实,既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也不符合历史实际。“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新概念,显然是汲取了以往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经验教训。把中国这么一个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的东方大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绝不能离开实事求是这个治国理政的法宝。

“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贡献”

在毛泽东看来,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改变过去一百多年落后的那种情况,并且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这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关键所在。

1956年8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大预备会议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过去说中国是‘老大帝国’,‘东亚病夫’,经济落后,文化也落后,又不讲卫生,打球也不行,游水也不行,女人是小脚,男人留辫子,还有太监,中国的月亮也不那么很好,外国的月亮总是比较清爽一点,总而言之,坏事不少。但是,经过这六年的改革,我们把中国的面貌改变了。我们的成绩是谁也否认不了的。”他还指出:“我们团结党内外、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目的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将完全改变过去一百多年落后的那种情况,被人家看不起的那种情况,倒霉的那种情况,而且会赶上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就是美国。……这是一种责任。”“如果不是这样,那我们中华民族就对不起全世界各民族,我们对人类的贡献就不大。”毛泽东在同参加中共八大的外国代表团的谈话中指出:“在国际上,我们反对大国主义。我们工业虽少,但总算是大国,所以就有些人把尾巴翘起来。我们就告诉这些人‘不要翘尾巴,要夹紧尾巴做人’。我小的时候,我的妈妈就常常教育我‘夹紧尾巴做人’。这句话很对,现在我就时常对同志们讲。”他进一步指出:“要使中国变成富强的国家,需要五十到一百年的時光。现在已不存在障碍中国发展的力量。中国是一个大国,它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但是它对人类的贡献是不符合它的人口比重的。”

1956年,毛泽东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所写的文章中指出:

事物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这样。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

毛泽东的这段论述,有两个深刻内涵,一是他以发展的观点论述了经过自辛亥革命之后的两个45年,21世纪的中国将会变成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强国。二是他以“惭愧”的心情表露出中国强盛之后将贡献全世界和全人类的迫切愿望。

在毛泽东看来,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和平合作是密不可分的,要采取同一切愿意和平的国家团结合作的方针。他说:“只要在和平这个问题上能够团结的,就和他们拉关系,来保卫我们的国家,保卫社会主义,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他指出:“中国从政治上、人口上说是个大国,从经济上说现在还是个小国。他们想努力,他们非常热心工作,要把中国变成一个真正的大国。……归根结底,我们要争取十五年和平。到那个时候,我们就无敌于天下了,没有人敢同我们打了,世界也就可以得到持久和平了。”

1959年,毛泽东在同秘鲁议员团的谈话中说:“中国不仅要自己料理自己,自己过生活,还应该对别的国家和民族进行帮助,对世界有些益处。同别的国家一样,不仅要为自己而且还要对世界作些贡献。和别的国家互相帮助,发展经济关系,尤其是我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之间互相了解、交流经验,很有必要。搞经济关门是不行的,需要交换。中美、南美有二十个国家,同亚洲的国家例如中国发生经济联系是可能的,文化上的联系也是可能的,互相交换有益的东西。”他强调:“最主要的是保持和平环境,这是大家的最大利益。你们要和平,我们也是这样。”

在毛泽东看来,即使中国将来强大了,也不会侵略别国,中国关注的是自身的发展问题。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曾在1960年和1961年两次访华,毛泽东两次都会见了他。蒙哥马利说:“再过五十年,你们就了不起了。”毛泽东回答说:“我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不是资本主义国家,因此,一百年,一万年,我们也不会侵略别人。至于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在你们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经过了好几百年。十六世纪不算,那还是在中世纪。从十七世纪到现在,已经有三百六十多年。在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我估计要花一百多年。”毛泽东在谈论了他会见蒙哥马利的情形后进一步分析指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比较,有许多优越性,可是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是不行的。毛泽东强调:“为了这个事业,我们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并且同今后世界革命的具体实际,尽可能好一些地结合起来,从实践中一步一步地认识斗争的客观规律。”

正是在这个“尽可能好一些地结合起来”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艰辛的探索,推进了中国的发展进步,同时为后来者的接力追逐找到正确方向积累了史鉴。

如今,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已经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现正全力推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时,中国人民深知:“中国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愿意以自己的发展为国际发展作出贡献。”随着中国与世界联系的进一步加深,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其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等创新理论和实践,不仅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珍贵经验,也展现出中国智慧和中国责任,是中国向世界作出重要贡献的主要载体。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正如习近平所言:“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责编/黄梦怡 责校/张超、李希萌 来源/《对新中国的美好想象》,公茂虹/文,人民网2013年7月2日;《毛泽东是中国梦的第一个领航人》,程冠军/文,人民网2013年12月26日;《毛泽东关于实现强国梦的时间表述》,沈传亮/文,人民网2014年3月31日;《毛泽东“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思想与实践》,孙占元/文,《理论学刊》2012年第3期;《“中国梦”思想:从毛泽东到习近平——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佚名/文,《天津日报》2013年12月23日等)

新时期中国外交范文第6篇

一、音乐选秀类节目存在的不足

通过海选选出的选手, 每一年的需求都在增加, 这也是保障节目的效果。但是大家都知道本身这条路的成功率就不高, 就连当年家喻户晓的超女快男如今存活的也是寥寥无几。《中国新歌曲》更是少得可怜。现在这个节目传播渠道非常的单一, 在新媒体时代的冲击下, 对音乐选秀类节目影响非常大, 单一的宣传方式限制了节目的发展, 让新生的观众接触不到更多的信息, 不够了解节目, 这是影响我国音乐选秀节目发展限制的重要原因之一。音乐选秀节目模式一成不变, 就《中国新歌曲》而言, 每年的出场方式都大同小异, 唯一变的也就是选手了, 导师也还是那些熟悉的面孔, 这种通用模式观众早就不买单了。要想根本的改变我国音乐文化就要从节目的主体结构和整体内容整改, 要有较大的差异化, 才能重新吸引大众。

由于国内的音乐选秀节目类很多都是模仿国外的节目, 却少独立创新能力, 导致现在停滞不前的情况, 收视率比起早年是江河日下, 大众的关注度程度也是急剧减退, 并且好评率也不高, 新闻报道总是出现节目黑幕的报道, 给节目带来负面影响。另外一点, 就是音乐选秀节目类的评委, 有许多并不具备专业音乐素养, 在选择选手方面容易主观, 并不能客观的给出建议, 所以这方面是我国音乐选秀类节目应该加强的。

二、新媒体传播的趋势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使用社交媒体最高的国家, 大众获取信息不再只是在电视、报纸、杂志和广播电台, 而是通过网络像微博、微信、各种论坛等社交平台去得到信息。从各种现象分析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在不断的壮大发展, 在目前看来新媒体在未来有几大发展趋势。

(一) 全媒体时代

新媒体会成为一种社会化媒体, 比如说提到报纸, 原来就是报纸, 可是今天的报纸可以是一个微博、微信、全媒体平台就是说它不再局限于单单的一种形式, 它可以多元化的方式传播, 给互联网时代一个全面化的影响力。

(二) 细分的受众群体

当今这个时代应该要从消费、心理、行为等几个方面去细分群体, 给不同的群体做一个标签, 发现受众群体的特征, 才能更好的接触消费者。

(三) 并购媒体

现在发现很多传统媒体已经被并购, 其中阿里巴巴作为一个领先者, 阿里巴巴已经并购了很多传统媒体, 通过阿里巴巴的资源给传统媒体大换血, 改变传播方式和平台, 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力。

(四) 提升价值

新媒体也要自媒体化, 要有自己的独特价值, 有自己的媒体价值观, 才能让平台有影响力, 才能走得更长远, 而不能像传统媒体只是通过简单的合并方式, 要有自己独特的经验模式。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 让传统媒体遭受一定的打压。网络的飞速发展状态, 电视沦为传统媒体模式, 传播的优势也逐渐减退。而新媒体的兴起, 带动了停滞不前的传播局面, 新媒体的优势给电视的传播具体化, 受众面积加大, 把传播的内容细致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传统媒体模式一定要和新媒体相互结合, 才能走出一片新的天地, 才可以冲出重围。新媒体网络平台给电视节目提供了多种组合发展方式和技术平台。新媒体以其特有的特点为传统媒体开辟出一条更为广阔的道路。但传统媒体的内容制作又很好的补足了新媒体所欠缺的地方, 两者之间互相不足对方的缺点, 只有两者强强联手才能走向双赢模式, 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新媒体背景下电视节目的创新传播方式

从《中国新歌声》这档节目来说, 要合理利用传播要素、传播媒介融合的优势来让品牌创新和有延伸性, 这样品牌的传播效应也会更好。这是一档音乐类的选秀节目所以要避免过多的娱乐话, 要合理的体现出选手的专业性, 他们的优秀, 避免出现只是娱乐的困境。我国音乐选秀类节目要增强品牌的创新意识, 避免同质化。电视节目应该可以遵循模仿创新作为起步, 合作创新作为发展, 到自主创新作为品牌的立足发展方式, 去构建自己的栏目品牌。同时要坚持栏目品牌的内容创新, 不能只是追求大众化, 要重视节目的质量, 内容具有真实性, 才能拥有长久稳定的观众。电视媒体可以利用品牌传播平台, 借助新媒体开拓新的传播渠道, 可以跟着微博、微信、直播、新的社交平台去给人们传播大量的信息, 且要具有及时性。最后要组建品牌传播团队, 聘用优秀技术人才, 减少过度的模仿、陈旧的节目模式、要积极的引导社会潮流, 传播正能量。

四、新媒体下针对《中国新歌曲》的几点建议

几年前《中国好声音》俨然成为了青少年的娱乐宠儿, 将选秀节目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对于它的成功, 人们普遍归因是其节目模式的创新。但因为一成不变的传播方式导致现在毫无新颖, 无法再吸引更多的人群。就以这一档音乐选秀节目为列, 给出几点建议。

(一) 加强创新能力

当下最为火热的莫过于新媒体的崛起, 在当前的新媒体背景之下, 对音乐选秀节目的影响很大, 单一的宣传方式早就限制了节目的发展, 已经没有太多的发展空间。同时在类似节目中有着严重抄袭的现象, 从而会影响节目的收视率。所以在制作过程中, 一定要避免被模仿, 做好给观众眼前一亮的感觉, 提升节目的名气。

(二) 音乐节目品牌的创建

音乐选秀节目类在目前的经济形势逐渐走向商业模式, 因此节目的品牌发展一定要跟上, 品牌的创建, 增强大众的认知和认同, 对音乐选秀节目类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音乐选秀节目类应该要有一个完成的产业化模式的品牌化, 这样才能保证长期的有效发展。

(三) 音乐选秀类节目的装置模式创新

在传统的模式之下, 可以借鉴新媒体的传播模式, 尤其是现在最火的直播方式, 可以通过直播方式与观众进行一个互动。而不是单一的节目模版模式。就像《中国新歌曲》一成不变的转椅模式, 早就让观众已经厌倦了。应该结合观众的视觉化和情绪变化而改变装置模式, 开启一个全新的模式平台。

(四) 结合新媒体创新发展

新媒体营销以微博、网络视频、移动终端等为载体, 在传播过程中, 与传统媒体相比更加关注受众的参与性和体验感。《中国新歌曲》应该也要抓住微博这个重要宣传方式, 跟网友进行一个互动, 在线上做一个全新发展方式, 发展成一个全民参与的活动方式。

五、结语

综合上述所指出的问题以及给的建议, 电视节目应要在传播品牌同时, 要让媒介融合大背景, 得到更多的媒体支持, 招纳更多的媒体技术人才才能面对未来跟多的挑战。我国音乐选秀类节目发展历程, 从当初的火爆到中期的低谷, 到现在的圆寂,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新媒体时代的出现所造成的。在新媒体背景下, 我国选秀节目要利用像“微博”这样的平台, 传播速度快、传递的信息多以及平台聚众的特点进行宣传, 通过人多的受众群体互动, 将知名度提升上去, 增加了收视率。我国音乐选秀节目要跟着移动互联网走, 这会是一个新的洗牌机会, 可以更大程度的提高创新。要从多方面的角度去分析当前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现状, 要从技术方面、政策方面、社会文化和区域经济环境、竞争对手做一个全面的分析, 才可以对受众市场做一个调整,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对节目效果影响不容忽视, 合理利用才能得到双赢。

摘要:音乐节目选秀节目是这几年兴起最狂热的一种,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掀起了一阵浪潮。音乐类选秀节目, 是通过比赛形式来挑选出唱功不错的音乐人才。节目形式也是层出不穷, 这几年最热的《中国新歌曲》, 引起了网友热烈讨论, 本文围绕着音乐真人秀节目如何在新媒体背景下去创新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及思考。

关键词:《中国新歌声》,新媒体,音乐真人秀

参考文献

[1] 季娴.浅析新媒体平台在栏目宣传中的作用——以《中国好声音》为例[J].电影评介, 2012 (21) :92-93+105.

[2] 尹竹君.《中国好声音》跨媒体传播与推广研究[D].安徽大学, 2015.

[3] 毛传俊.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节目的品牌传播创新——基于《爸爸去哪儿》和《饭没了秀》的比较分析[J].新闻世界, 2014 (11) :39-40.

[4] 孟喆.从《我是歌手》看电视音乐真人秀节目在新媒体背景下的创新发展[J].新媒体研究, 2017 (14) :83-84 (2017-08-08) .

上一篇:巡视组巡视汇报范文下一篇:学太极拳的感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