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小说语言艺术论文范文

2024-07-13

作家小说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其文学活动和文学创作,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们继承了我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同时又打破了古典小说以叙述情节为主的模式和第三人称的叙述方法,吸收了外国小说的表现方法和艺术技巧,创造出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新的小说形式。

一、多姿多彩的叙述手法

鲁迅的小说表现出大胆的创新精神。他的《呐喊》和《彷徨》就是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而著称的,这些作品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格式。从叙述的角度而言,鲁迅小说中有第三人称的小说,如《药》《明天》《离婚》等,也有第一人称的小说,如《狂人日记》《故乡》《伤逝》等,同时也有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小说,如《祝福》。从时序的安排上看,鲁迅小说中有以時间先后组织情节的顺序,如《药》《阿Q正传》《离婚》等,但也常用倒叙的方式改变固有的时序关系,如《祝福》《伤逝》等。从时空关系而言,横断面切割方式在鲁迅小说中已成为经常运用的主要方式。《示众》只是一个场景的描写,展示的是现实生活的一个横断面。《药》则是先后几个场景的组合,像戏剧中的几幕……鲁迅小说虽然数量不多,但其文体形式却万象纷呈,各自不同,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多样化发展的基础。

二、精细老练的白描手法

在表现手法上,鲁迅喜欢运用精细而又老练的白描手法。他认为白描就是有真意,去粉饰,少造作,勿卖弄而已,仰仗的是观察精到,语言贴切,表现节俭。比如《祝福》中的祥林嫂“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表现她最深最重的悲哀。鲁迅在简练、含蓄的笔触中,既对人物有传神的写照,又勾画出了人物的灵魂。

三、大胆创新的表现手法

鲁迅是创造文学新形式的先锋,他借鉴西方文学形式,转化传统文学手法,经过自己不断的创新和实验,开创了中国小说的现代形式。在他看来,“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大胆吸收异域的文学营养是鲁迅小说的艺术经验。他吸收了西方文学表现心理的多种手法,如对梦境、感觉、潜意识和变态心理的描写。如《狂人日记》有大段大段的心理描写,表现狂人复杂的心理感受,《阿Q正传》也大量表现了阿Q心理的潜意识与显意识,如对革命成功的想象性满足,从自卑到自尊的心理转化,阿Q始终处在心理与现实、主体与客体、想象与真实的世界之间,他从失败到胜利的心理转化也是小说艺术的精彩之笔。小说《肥皂》《伤逝》《白光》等都大量使用了心理描写手法,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心灵的深度。

四、象征隐喻的技巧运用

鲁迅还吸收了西方文学的象征和隐喻技巧,并且形成了自己的象征意象系统,如《狂人日记》里的“月亮”与“夜”,《药》里的“药”,同时作品的主题也是象征的、隐喻的。《狂人日记》中的“狂人”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的人,他的“病情”、“ 病况”毫无意义,他是怎么发狂的,该如何去医治,对小说的主题都不是很重要。狂人是一个象征符号,没有现实的对应物,他“发狂”的心理感受与“先觉者”的清醒思考合二为一,只有从艺术的象征与虚拟性上才可能完全理解狂人形象的寓意和小说的象征主题。

五、绍兴方言的灵活运用

在作品中鲁迅灵活的运用了使自己倍感亲切的绍兴方言,《大明灯》结尾的民歌,“白篷船、红划楫,摇到对岸歇一歇,点心吃一些,戏文唱一出”,这是绍兴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其中“戏文”就是浙东方言;它反映了绍兴水乡特有的风物,很富有诗情画意。在《风波》的黄昏临河的土广场上,农家的妇女、男人、八一嫂、赵七爷对辫子的议论和九斤老太的唠叨,我们仿佛听到了绍兴乡音,感到特别的亲切和真实。方言运用得当,很能表现地方色彩和作家的艺术风格。反之,则使读者看不懂,达不到应有的社会效果。此外在语言中还保留着农民特有的眼光与用语。比如,农民对人的好坏,事的是非往往用“忙”与“闲”之类简明、朴素的尺度来辨别。但鲁迅在文中方言的运用往往是恰到好处、这与作者的乡土生活经历很有关系。在鲁迅的小说创作中,我们可以深深的体味到,来自作者心灵深处的对浙东乡土的真挚的情感。

总之,鲁迅小说在艺术创造上是丰富多彩的。它博大精深,思想深邃,读后令人灵魂震颤,回味无穷。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拨动着千百万读者的心弦。

作家小说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小说与电影是两种艺术形式,一个是语言艺术一个是视觉艺术,但两者的共同点都是表现故事。《2001:太空漫游》是阿瑟克拉克描写太空题材的科幻小说,小说以传统叙事为主,细致地刻画了太空装置和宇宙星河,导演库布里克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发挥电影艺术的特点,改编制作了同名电影。小说与电影的互动不仅是小说的题材和情节适合电影艺术形式,也体现在文本和剧本的创作特点以及叙事形态上。

关键词:阿瑟·克拉克;库布里克;小说;电影

作者简介:陈璐(1995-),女,汉族,天津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2001太空漫游》是一部壮丽的科幻小说,从猿猴祖先学会了使用工具讲起,写了发现号在宇宙探测的故事。在同名电影中,发现号一点一点地接近质量最大的星体木星,寻找另一个极光闪烁的星之门。小说完成于1968年7月,比电影晚几个月,克拉克坦言在创作过程中剧本和小说几乎是同步进行的,从一开始,这部小说与电影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互动的可能性

小说与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类型,“小说是一种语言艺术,而电影基本上是一种视觉艺术;小说是一种理论的、推理的形式,而电影是一种视像的、表演的形式”。[1]尽管如此,二者却有许多相通之处。首先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人物、情节、环境三个要素构成一个故事,电影的核心也是表现一个故事,用镜头语言描述出来,在视觉上具有冲击力和感染力。其次小说是一种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对人物的安排、情节的处理和时空的设置更加灵活自由,电影则更是糅合了文学、音乐、绘画等类型的综合性艺术,艺术内部的富足形态使它们产生了互动的可能性。小说的创作具有画面感,作者在构思作品的时候,已经在头脑中描绘了片段,创作过程中再将其细化,并符合小说文体的特征,电影以呈现画面为主,把每一个不同的画面剪切到一起,完成一個叙事。最后,关心人的生存状态和反映社会问题是艺术的共同使命,小说在观察社会与人的深度方面为电影找到了内容的基点,而电影能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象的画面,易于被受众所接受,二者具有密切的联系。

《2001太空漫游》小说与电影中的互动表现在题材和情节上。《2001太空漫游》是阿瑟克拉克创作的科幻长篇小说,科幻题材的小说描写的内容可能是日场生活中不曾接触过的,阅读起来并不如设想的轻松,期待视野受挫是常有的现象,而电影经过造型的处理和场景的还原,极具创造性的弥补了想象的不足,经由电影镜头的具象处理,形象被重新塑造。人类世代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为自然的广阔无边着迷,人类的意识已经进入宇宙太空,与异文明沟通对话,描写太空的小说加深了这样的意识,电影镜头的表现张力可以使它通过布景真实地模拟太空场景,带着观众在太空漫游一遭,头脑和身体都体验过太空,想象力获得极大地满足。

小说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述猿人望月与它家族在洞穴里的生活,一块黑石伫立在山谷中,这块神秘的黑石触发人类进行思考,它们学会使用工具。第二部分描写了海伍德·弗洛伊德博士搭乘宇宙飞船前往月球勘察神秘黑石的故事。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内容相关,主要写发现号离开地球前往土星,发现号的任务就是将土星全部检查一遍。这艘宇宙飞船由第三代智能计算机哈尔9000操纵,人工智能与宇航员意见发生分歧,导致一位宇航员普尔失事,他的同事鲍曼孤独的在另一个分离舱里继续太空作业。第五与第六部分相承,讲述鲍曼穿过星之门看到奇异景象,亲历星孩孕育的时刻。小说的情节在逻辑上相互连接,构成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每个情节之间又存在断裂,如第一部分交代了人类的诞生,与第二部分人类登上月球没有必然的联系,这种断裂在电影中适合用蒙太奇手法来表现,库布里克将一根骸骨的镜头直接切换到宇宙飞船的形状,完成了情节的衔接和转化,而不显得突兀。

二、互动的方式

1.改编:文本与剧本

小说文本与电影剧本是同一文体的不同类型,一个属于文学文本,一个属于影视文本,电影剧本是影视文本的基础。电影剧本的独特性在于:“它是一种边缘性的文体,它既是一种文学的形式——因为采用文字符号作为表达工具,可以作为文学作品独立存在并具有可读性,同时又主要是为将来的拍摄专门准备的蓝本。”[2]小说文本到剧本的转化过程其实就是电影剧本向分镜头剧本转化的过程。《2001太空漫游》的电影剧本与小说文本同时进行,但电影剧本符合洪深说的剧本七要素:一把整个故事划分为若干场景,并指出具体时间、地点;二每个场景的人物;三场景内事实的经过;四说明比较隐微的心理变化、打动姿态、相关人物;五场景内人物语言;六场景过渡的说明;七剧名。[3]电影剧本第一幕有14个分镜头剧本,它们从小说第一章中截取了几个片段,有些句子被直接采用,有些重新组合简略叙述,为了呈现电影画面,叙述的方式以动作描写和背景交代为主,保留了小说的叙事风格。在电影第二幕中,剧本交代了故事背景后,宇宙飞船已经在太空了,而小说细致地铺叙了出发前的事情。电影剧本比小说文本更简洁、更具画面感和表现力,将小说文本无声的语句变为有声的镜头语言,再把镜头连成一个又一个场景。

小说到电影的转换中改编的作用不容忽视,电影《2001太空漫游》改编基本是忠实于原著的,库布里克运用电影的技术手段,对小说描述的太空情景进行动态地呈现。穿越星之门的过程充分发挥了电影的视觉效果,用五彩斑斓的画面为观众展现了太空的未知性,比起小说的语言描述更直观。小说关于太空场景和装置的描写,加入了物理学和天文学知识,但在整体造型上缺乏刻画,影片中太空装置的设计,“库布里克在没有得到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支持的条件下,仍旧凭借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技术创新凭空打造了一个宇宙空间,其中的星际景象与太空飞船的设计满足了观众对太空旅行的想象。”[4]小说对于太空与异文明的思考,在科幻文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电影的改编删减了大量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取而代之以无声地画面突出太空漫游,在电影史上却也是开创之作,正是熟悉小说与电影表现方式的本质区别,经过改编后既保持了艺术形式的独特性,又融合在一起难分彼此。

2.线性叙事与非线性叙事

线性叙事由亚里士多德《诗学》论述悲剧理论发展而来,即“悲剧是对于一个完整而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所谓完整,即有开头、中部、结尾”,完整性和因承关系是线性叙事的核心。非线性叙事是零碎的、多条线索穿插的、时空表现混乱的,“从狭义上来看,非线性叙事就是指打乱了时间顺序的叙事方式。但从广义上来讲,可以将非线性叙事理解为一种反传统、多样化的叙事模式,不仅指叙述时间的错乱,也指叙述空间的混乱,以及叙述层的交替转换等有关叙事的各个方面。”[5]小说的故事性使线性叙事成为其主要特征,故事的展开符合起因、经过、结果,继新小说兴起之后,情节不再作为小说追求的目标,混乱的叙事中注重人物的心理活动,故事的完整性被破坏,因而就具备非线性叙事的特征,写作手法与电影拍摄手法趋近。电影作为一种时空并置的艺术形式,非线性叙事自然是其本质属性,“非线性叙事在电影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层面上的局部叙事手段,是通过技术手段创造的时空错乱,例如闪回、闪进等蒙太奇的剪接手法,另一方面表现在结构方式上,是影片的整体构思,指主要叙事线索内部反复出现的时空错乱,这是编剧、导演有意识制造的时空错乱”。[6]这不代表着电影完全摒弃了线性叙事,镜头的拼接、时空顺序的颠倒、情节之间相互的穿插串联,都会呈现出一个或几个或隐或显的故事,它具有线性叙事思维。

《2001:太空漫游》创作于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属于传统叙事模式,以講述完整的故事为主,但小说各章之间的跳跃性大,时空叙述分散。细读小说可以发现其中有很浓的象征意味,如猿人对黑石的触摸打量,和人类登上月球对石板的勘探类似。弗兰克失事漂流到土星成为第一人,小说结尾处的星孩会不会是弗兰克在另一星际的孕育?这些象征不是克拉克想法的一闪而过,它隐藏在叙事线索中,根据前后情节显现出来,是故事不可或缺的铺垫。章节之间的间断性使小说形态呈块状,每章节中各小节叙事的连贯性又使小说呈线条状,线状与块状串联,形成小说局部分散、整体密切相关的线性叙事特征。虽然库布里克是一位忠实原著的导演,但他已经不满足美国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的经典类型电影,在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他大胆创新,运用了大段的时空跳跃和平行式的时空表现手法,挑战了传统电影的时空表现观。影片中的非线性叙事既符合电影艺术的本质特点,又紧扣科幻小说类型特点,实现了两种艺术形式的融合,观看影片时被画面所吸引,但又有读原著的冲动,明白两者之间的区别,但又发现它们之间惊人地相似。

三、结语

小说《2001:太空漫游》追溯了人类进化的历程,从猿人进化到人类再到未来的宇宙星孩,这是一个遥远又近在咫尺的想象,克拉克在科幻小说中的预测越来越靠近真相,值得我们期待。库布里克从“未来三部曲”开始,批判色彩加强,他有意创造一个未知的关于未来的故事,于是他找到了克拉克,他们都对科技现状有所忧虑,思考人类的未来和异文明的存在,两人一拍即合。小说充斥着漫游太空的细节,电影将它们造型化,给以华美的画面感,小说与电影就这样成为闪耀的双子星,交织着太空梦互相成就。

注释:

[1]乔治·布鲁斯东.从小说到电影[J].高骏千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2.

[2]裴显生.影视写作教程[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3.

[3]洪深.编剧二十八问.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上册[J].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157.

[4]杨怡婧.论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电影观[D].重庆:重庆大学,2017:26.

[5]张秀娟.电影的非线性叙事[D].兰州:兰州大学,2010:3.

[6]张秀娟.电影的非线性叙事[D].兰州:兰州大学,2010:4.

参考文献:

[1]乔治·布鲁斯东.从小说到电影[J].高骏千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2.

[2]裴显生.影视写作教程[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3.

[3]洪深.编剧二十八问.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上册[J].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157.

[4]杨怡婧.论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电影观[D].重庆:重庆大学,2017:26.

[5]张秀娟.电影的非线性叙事[D].兰州:兰州大学,2010:3.

作家小说语言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狄更斯的作品与他的个人经历和所处的社会背景,尤其与他的童年经历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因而,《大卫·科波菲尔》被认为是作者的自传书,再现了狄更斯的童年生活。

关键词:狄更斯;童年;大卫·科波菲尔;再现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是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家,被马克思亲切地称为“杰出的小说家”。在世界文学史上,狄更斯是第一个把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儿童形象创作,特别是那些被遗弃儿童的形象创作中的作家。“狄更斯小说艺术的一个主要特点是通过儿童的角度反映生活。”[1]

为什么被遗弃的儿童如此频繁地出现在狄更斯的小说中?这些儿童形象的创作与狄更斯的个人背景,尤其是他的童年成长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狄更斯的童年生活

狄更斯1812年出生在英国南部地区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在他孩童时代,家庭经历了经济危机,狄更斯不得不外出打工以补贴家用。后来,狄更斯的父亲继承了一笔遗产,还清了债务后出狱,狄更斯也重返学校读书。狄更斯是一个骄傲、敏感的孩子,这种落差极大的经历对他来说是一个可怕、屈辱、孤独的过程。在狄更斯成年以后,这种经历又深刻地影响着他的生活,并且困扰着他的写作。因此,狄更斯的童年经历在他的著名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得以充分的体现。

二、狄更斯和大卫·科波菲尔的比较

《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诸多作品中唯一的以深刻反映个人生活和经历为基调的小说;事实上,这是一部反映狄更斯情感生活的历史。“I am within three pages of the shore,and am strangely divided…if I were to say half what ‘Copperfield’makes me feel tonight, how strangely…I seem to be sending some part of myself into the Shadowy World.”[2]在《大卫·科波菲尔》的写作过程中,狄更斯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和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他去世的前一年,狄更斯写道,科波菲尔依然是他“最喜欢的孩子”[3]。

1.对母亲爱的渴望及对母亲的愤怒

在《大卫·科波菲尔》中,狄更斯笔下描述的大卫·科波菲尔有着一个梦魇般的童年。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母亲是一个温柔而柔弱的女人。在出生后的几年里,大卫与母亲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但好景不长,几年后母亲改嫁,继父摩德斯通凶狠贪婪,常常责打他,并且剥夺了他母亲对他的关怀和爱抚。小大卫心灵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因此,他以令人震惊的冷漠对待继父对他的殴打。大卫历尽艰辛,找到了远房姨妈。她收留了大卫,并且让他上学深造,直到后来,大卫成为了作家。

在作品中,大卫·科波菲尔作为儿子,在得到母亲的爱的同时,对母亲的愤怒几乎完全抑制了大卫本人的成长,这可以追溯到狄更斯对他母亲爱的渴望以及他对母亲的愤怒。狄更斯的母亲受到过一些教育,但由于家庭的经济原因,狄更斯很少受到母亲的关注。当家庭经济危机过后,狄更斯离开鞋油厂,他表达了对学习的渴望,父亲也表示同意让他上学,然而,可悲的是,作为他启蒙教师的母亲却强烈反对这一想法,她希望他第二天能重返鞋油厂。母亲的行为让狄更斯认为他被母亲背叛和拒绝了,甚至当他长大后,也从来没有忘记它。这件事一直是狄更斯的心结,他回忆:“I never forget that, I will never forget that, I will never forget that my mother had so eagerly want to send me back.”[4]这种场景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再现,小大卫被继父折磨和虐待,他软弱和无助的母亲只是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她不会给予任何保护。狄更斯把这种怨恨融入小说中:“And when we got there, he suddenly twisted my head under his arm…as if he would have beaten me to death. Above all the noise we made…I heard my mother crying out—and Peggoty.”[5]

小大卫被关了五天,在这段时间里,他的母亲不敢去看他,当他重获自由时,她不仅没有安慰他,反而说道: “Oh David! That you could hurt anyone I love! Try to be better, pray to be better! I forgive you; but I am so grieved.”[6]这让小大卫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创伤。

2.童工的经历

狄更斯小说中详细描述了孤儿大卫·科波菲尔做童工的经历。小大卫,一个被遗弃的孩子,被迫与其他大人一起日夜不停地工作,以此为生。大卫的工作经历与狄更斯在仓库的经历类似。狄更斯对这种痛苦似乎永远不会忘记。他的生活经历几乎逐字逐句地重现到《大卫·科波菲尔》中:No words can express the secret agony of my soul as I sunk into this companionship; compared these henceforth everyday associates…felt my hopes of growing up to be a learned and distinguished man, crushed in my bosom. The deep remembrance of the sense I had…never to be brought back any more; cannot be written.[7]

这次经历影响了狄更斯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他从此开始关注那些被忽视和虐待的儿童。

3.童年的梦想

在《大卫·科波菲尔》中,狄更斯希望通过小大卫的形象展现在罪恶的环境中期望得到一个充满爱的家的愿望与梦想。当小大卫逃离仓库,狄更斯把他创作成一个身无分文、内心绝望、最后受到姨妈Betsey Trotwood 帮助的孩子。从这个线索中,我们似乎看到狄更斯自己就像是一个可爱的、被遗弃的孩子。狄更斯灵魂深处遭受的痛苦如此之深,以至于他在成为名人并有一个幸福家庭后,却总是梦见无助的童年。同饥饿、疾病,甚至死亡相比,童年的梦魇更为可怕。在作品中,狄更斯首次表达了他自己深有感悟的、被家庭和社会忽视的情感。

It is wonderful tome how I could have been so easily castaway at such an age. It is wonderful tome, that, even after my descent into the poor little drudge…No one had compassion enough on me…My father and mother were quite satisfied. [8]

像所有小男孩一样,小大卫希望被爱和包容。在小说中,狄更斯也流露出成为一个有涵养的绅士的童年梦想。尽管在仓库里工作,小大卫仍然认为自己是一个“Master Copperfield”,小大卫的礼貌和品行总是让他与众不同。这无疑是狄更斯自己在鞋油厂工作时的想法。在那期间,狄更斯总是沉默不语,独来独往,因为他总是以出生在中产阶级家庭为骄傲[9]。狄更斯有自己伟大的理想,并且他坚信良好的教育是他成为绅士的必要途径,并从未放弃。狄更斯在小说中写道:

No words can express the secret agony of my soul as I…felt my early hopes of growing up to be a learned and distinguished man,crushed in my breast.The deep remembrance can not be written…even that I am a man;and wander desolately back to that time of my life.[10]

狄更斯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成为著名作家。

三、结论

童年的经历对一个人的人生有着重大意义,特别是对作家。虽然狄更斯幼儿时期曾有过短暂的幸福,但是童年后期却充满了羞辱的经历,这始终是他的心结。在生活中,狄更斯对此保持沈默,而在作品里,狄更斯对此却是敞开心扉:悲惨的童年经历成为重要题材,并且成为了他创作的源泉。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中描述着自己的历程,使之成为一部反映他自己童年经历的小说。他塑造的人物特性、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无限的想象,使他的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成为不朽的佳作。

参考文献:

[1] [9]李维屏. 英国小说艺术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148.

[2] 安德烈·莫洛亚.狄更斯评传[M].王力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26.

[3][5][6][7]Dickens,Charles.David Copper- field[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 ss,1994.

[4] Andrews,M.Dickens and the Grown up Child [M].Lowa:University of Lowa Pr- ess,1994:8.

[8] Forster,John.The Life of Charles Dick- ens[M].London:Cecil Palmer,1928:31.

[10] 陈安全. 英国文学的伟大传统(下) [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113-114.

上一篇:国有企业预算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医院档案内部审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