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广告宣传工作总结范文

2023-09-18

公益广告宣传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收稿日期:2011-09-1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规划项目“中日公益广告运行机制比较研究”(09BXW024)

作者简介:邬盛根(1965—),男,浙江奉化市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广告理论。

姚曦(1964—),男,湖南岳阳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广告理论。

摘要:在我国现代商业广告迅猛发展的三十多年里,公益广告一直凭借高度的公信力,在培养文明健康生活习惯、弘扬社会高尚品德、提倡生态环境保护和慈善救助、促进地方经济活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公益广告商业化愈演愈烈,公益广告的公信力受到了极大威胁。因此,以维护公益广告的公信力、规范其中的商业性参与为研究核心的纯粹性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公益广告;纯粹性;商业化;文本纯粹性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GDP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但是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问题不断涌现,社会矛盾时有激化之虞,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社会公共资源管理和文化思想意识的关注研究显得非常紧急。因此,我国政府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张,以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经济、社会、自然生态和人能够协调发展。公益广告作为一种承载公益主题的宣传和沟通工具,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应该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公益广告事业的发展还不尽如人意,存在着种种矛盾。其中,公益广告的纯粹性同商业性的矛盾已成为公益广告的核心矛盾,这一矛盾起源于公益广告的商业化。公益广告的商业化一方面背离了公益广告的公益属性,另一方面也使公益传播资源遭到商业性的侵占,严重威胁着公益广告的公信力和传播效果。长此以往,我国的公益广告事业势必遭遇信任危机,其存在和发展的价值也会遭到质疑。

一、公益广告的纯粹性概念的提出

(一)公益广告纯粹性的概念

公益广告纯粹性的概念在上世纪末已经有人提出了。但十多年来,对于这一概念后续的系统研究却是一片空白,笔者收集了从1990年至2010年间比较有代表性的公益广告期刊论文和公益广告专著近120篇(部),其中约18处论及该概念问题。对这些资料进行总结并分析之后,归纳公益广告的纯粹性概念观点包含以下两大假定:

1.公益广告的纯粹性是相对于商业性提出的概念。在论及公益广告纯粹性的18处文献中,笔者统计后发现,其中有12处论述出现了“纯粹性(或纯洁性、非营利性、非商业性、去商性)”和“商业性(或商业化、企业的商业性行为)”的词语或意思表达,且从行文逻辑来看,这两类词(行为)基本是相对立而言。同样,在对8种公益广告的权威定义进行统计分析时,笔者发现阐述中提到“去商性(去商化)”、“非营利性”或相关利益表达的,占37.5%。

从对公益广告纯粹性的论述中可以得出,大多数学者所要求的纯粹性是与商业性相对立而言的,他们所反对的“商业性”多指在公益广告中有直接或间接的商业表达,如公益广告含有企业冠名和含有商品形象等,但是在论述中都没有详细说明公益广告“去商性”的实质内涵和运行机制。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月

第11卷第6期邬盛根,等:我国公益广告的纯粹性研究

2.公益广告的纯粹性是指绝对公益性。公益广告本身应该是“公益”目的,而“广告”是它采用的方式,这是公益广告的根本属性——公益性所决定的。公益即公共的利益,与之相对的是私人利益,所有的公益事物都不言而喻地排斥私利或搭便车行为,更不能为部分私人所占取和利用。因此,公益广告纯粹性的本质应该是指“纯粹的公益性”,即绝对公益性,它要求公益中不能夹杂任何私利,并且禁止私利对公益资源的占用。这与公益广告的纯粹性同商业性相对立的论点在逻辑上是一致的。

综上分析,公益广告纯粹性概念包含的两大假定是:公益即与商业性对立,并禁止私利对公益资源的占用;二是公益广告应该以公益为唯一的传播目的,即纯粹公益性。

(二)公益广告纯粹性和商业性的争论

公益广告事业的发展始终面临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在公益目的与商业化参与之间取得平衡。以公益性为根本属性的公益广告对纯粹性的追求不会停止,但公益广告的现实发展又离不开商业的参与。因此,无论在学界还是在业界,对于在公益广告纯粹性和商业性之间如何取舍的争论一直存在,并由此形成了两种现实的公益广告运行行为和方式。

1.纯粹的公益广告行为。主张纯粹的公益广告的一方认为,公益广告应杜绝一切商业性参与,不仅公益广告的内容是纯粹公益的,而且公益广告从筹集资金到创意、发布的整个传播过程都应该是纯粹公益的。其核心观点聚焦在公益的一方,而对商业性参与持完全批评态度。从1986年贵阳电视台播发第一则公益广告到1994年中央电视台《广而告之》栏目接受企业冠名赞助之前的这一时期,我国的公益广告都是纯粹的。它之所以能成为可能,是得益于我国传媒业较晚的市场化改革以及企业公益广告意识的不足。1994年我国公益广告出现了商业化的趋势之后,尽管纯粹的公益广告是始终存在的,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各大媒体成为我国纯粹的公益广告制作和发布的最大平台。可这一时期纯粹的公益广告背后对应的是媒体行政化干预和媒体自身社会责任的功能需求,同时也与政府宣传及其对社会事业的支持政策密切相关。

2.商业化的公益广告行为。商业化的公益广告发端于1994年中央电视台《广而告之》栏目开始接受企业冠名赞助,此后各媒体纷纷效仿,以至于成为公益广告的“主流”。主张公益广告应该商业化的一方认为,通过商业化的参与,公益广告可以获得发展的资金和其他资源,可以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这对发展公益广告事业大有裨益。

商业化的公益广告主要表现为在公益广告内容中冠以参与公益广告活动的组织名称、产品形象、含有隐性商业信息以及企业公益广告等。究其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公益广告的发展遭遇资金瓶颈,需要运用商业化措施来获得资金。二是企业出于塑造企业形象的动机主动参与公益广告事业,往往要求公益广告在形式和内容上带有企业标识等商业信息。三是“事业单位,企业经营”的媒体的失责行为导致公益广告中“过度商业化”。四是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和国民公益意识淡薄使纯粹的公益广告发展举步维艰,公益广告发展需要借助商业化。五是我国公益广告运行水平不足和监管机制的缺失,客观上需要公益广告商业化的市场补充。

有学者也认为:“科学地启动商业化运作,在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良好企业形象的同时, 又能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贡献,可以实现企业与公益广告的和谐统一、共同发展的多赢局面。”[1]

二、公益广告文本纯粹性的探讨

商业化的公益广告的确是一把双刃剑,有益但也有悖于公益广告事业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公益广告中出现商业信息本身违反了公益广告的公益性特征。第二,公益广告的公信力遭受质疑,受众会对商业化的公益广告产生抵触情绪[2]。第三,公益广告的传播效果被弱化,甚至危害到社会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第四,公共传播资源被无序占用,媒体和企业合谋从中牟利。现实中,纯粹的公益广告和商业化的公益广告都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公益广告如何在既坚守纯粹公益性,同时又能利用成熟的商业化运作这两个方面之间取得平衡,这需要另辟蹊径。正如黄升民所说:“目前我们需要新的概念来界定和推进我国的公益广告活动。”[3]

公益广告文本的纯粹性恰是这样的“新的概念”。首先,对于公益广告的纯粹性,我们将之缩小范围,用来规范公益广告文本(作品),即公益广告作品内容是纯粹的,不能含有任何如企业冠名和商业形象等商业信息。其次,我们主张在公益广告事业运行中引入商业化机制,通过建立公益广告主体、商业化运营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来调动社会资源的有序参与,实现对商业参与的有效规范和利用,以此来保证和支撑“文本纯粹的公益广告”。

(一)公益广告文本纯粹性之界定

“文本”是文体学、语言学和解释学中的术语,含义较为丰富,不能做统一的界定,本文中的文本取其“作品”之意。公益广告的文本,意即公益广告作品,泛指在创意、制作和发布过程中形成的平面公益广告、电视公益广告和新媒体公益广告等。

最早将规范公益广告内容引入公益广告的纯粹性问题的学者是赵民和李东。他们认为:“对于一些由企业参与制作和发布的公益广告,可以在公益广告内容之外注明其参与情况,而不能以商品形象冲击公益广告内容”[4]。参考他们的观点,笔者认为,公益广告文本的纯粹性,是指公益广告文本从创意、制作到媒体刊播、受众观看,整个传播过程都是纯粹公益的,不含有任何私利信息。据此定义,目前公益广告中出现的“企业公益广告”、“冠名公益广告”、“含有隐性商业信息的公益广告”和意见广告,都不是文本纯粹的公益广告。

(二)公益广告文本纯粹性的分析

1.公益广告文本拒绝商业性信息。商业性信息是指各种以营利为目的的信息的总称。公益广告文本不含商业性信息,具体是指在公益广告文本中,不含有以营利为目的的信息,包括企业冠名、商品或商标形象、隐性商业信息等。这是公益广告文本纯粹性的核心特征。其界定执行标准主要有:

其一,专业广告公司或媒体等公益广告文本的创意、制作环节不应有任何商业因素的介入。这一标准要求公益广告文本在创意、制作阶段不能接受广告主企业等营利性组织的赞助或其他要求,公益广告文本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含有企业的名称或产品的形象等商业信息。该标准主要是为了规避有些企业和公益广告制作方合谋,以公益广告的形式,通过提示、暗示和联想,为企业的销售服务。这种类型的公益广告以企业制作的公益广告为多,例如中国平安财产保险在玉树地震时做的一则公益广告,其宣传语为:“中国平安,平安中国”。这样的公益广告在创意阶段就利用了中国语言文字的“双关”修辞,明目张胆地借公益之名行企业广告之实。此类广告应该归于商业广告范畴。

其二,在媒体上呈现出来的公益广告文本不含有商业信息。该标准主要是为了规避媒体刊播出来的、呈现在受众眼前的公益广告文本含有商业信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媒体和企业合谋侵占公益传播资源。这些商业化的公益广告伴随着公益广告作品一同进入受众视野,既谋公益又谋私利,在公益广告中夹杂了太多矛盾的东西,最后削弱的是公益广告的公信力,赞助企业和公益事业也会遭到受众的反感。

其三,意见广告不能归为公益广告的一类。

企业参与社会事务,在各种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发生时,可以通过广告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在当今公益广告界,这种广告被称为是“意见广告”,也被归为公益广告的一类,但是这一分类不具有合法性。经济学中有“理性经济人”假设,该假设认为,企业以自己的身份所参与的一切事务都是以获取最大利益为目的。同样,在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发生时,企业通过广告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无论这种态度和立场是否为公益,其根本出发点仍为获取利益,即在消费群体中树立良好形象,促进销售,这与公益的概念完全相悖。因此,意见广告不能归为公益广告的一类,而应该归为企业公关广告,包括企业在内的营利性组织不能自行制作包括商业信息的所谓公益广告文本。

2.公益主题的全面、集中和系统展现。公益广告文本纯粹性的根本目的,就是希望公益广告能够在媒体公开发布中全面、集中和系统地展现各种公益主题,排除其他干扰因素,一心一意做好公益传播。

在公益广告文本中排除商业因素,可以全面、集中、系统地提出和展现公益广告主题。这是因为:第一,企业对公益广告的追逐,其根本原因在于对受众的争夺,因此,他们“关注热点的兴趣要远远大于对公益主题的追逐”[5]。企业参与公益广告活动,多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他们不用考虑公益广告主题是不是全面,更不会一致地投播某一主题的公益广告,即企业投入公益广告时,对主题的选择基本是随意的。第二,公益广告的文本拒绝商业因素,也就意味着在公益广告主题的选择上排除了企业干扰。继而通过公益广告主体管理机构的建立,形成全面、集中、系统的公益广告主题,并将之展现在广大受众面前。公益广告主体管理机构可以借鉴日本AC(公共广告机构)的公益广告主题筛选模式,会员单位提供各种公益广告主题提案,由地方理事会选出一部分精品上报全国理事会,最后由全国理事会决定一年的公益广告主题。然后,一年中的公益广告宣传活动都围绕这些主题进行①。这些主题,在区域上分为全国性主题和地方性主题,在时间上分为全年性主题和季度性主题。这样的划分方法,既能针对全国性的社会、经济问题进行全国性的宣传沟通,又能照顾到各个地区不同的社会、经济问题;在时间上,又保证了公益广告传播的连续性。

3.公益广告文本的纯粹性并不排斥商业化运作。主张公益广告文本的纯粹性,并不意味着公益广告事业彻底排斥商业因素。这是因为:其一,公益广告本身是一种社会事业,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参与,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包括商业群体理应共同承担起我国公益广告事业发展的责任。其二,商业组织作为社会有机体中的一员,在商业化发展过程中逐步意识到需要合理地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因素来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竞争优势。

因此,从公益广告发展的角度来看,充分而合理的利用商业因素是现实的客观要求;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他们有投入公益广告事业的主观热情。如何构建将两者结合起来的运行机制,合理地利用商业性参与的积极部分,同时还要对这种商业性参与进行必要的严格规范,以促使我国公益广告及其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更加有效。

三、基于文本纯粹性的公益广告运行机制

从我国公益广告发展历史来看,纯粹的公益广告制作和播出主体是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媒体,资金由政府相关部门和媒体共同筹集。作为媒体领袖的中央电视台每年都制作和播出了大量的公益广告,各地方电视台也制作了部分公益广告。但是从总体来看,在政府主导下的纯粹公益广告的运行方式比较松散。其运营管理的路径多是通过行政的手段扩展开来,形成了政府——媒体的公益广告运行格局,公益广告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公益广告的数量较少、质量也不高,公益广告主题不集中不系统、播放的频率也很低,计划性也不强,因而它所起到的公益宣传作用也十分有限,缺乏合理、高效的运行机制是造成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

而我国商业化的公益广告是由于企业的参与和媒体的过度市场化而形成的一种发展方式。在这种发展方式下,制作和资金筹集环节都有企业参与,企业通过出资制作公益广告,或是购买公益广告的冠名权、或是赞助某则公益广告,主动地参与到公益广告事业中来。总体而言,商业化的公益广告也没有形成一种比较稳定和高效的运行机制。

(一)将公益广告文本纯粹性与运行机制商业化的有机结合

公益广告文本的纯粹性强调公益广告必须以广告作品文本的公益纯粹性为基础,要求公益广告作品内容及其媒体呈现的纯粹公益性。

当然,作为一种理论设计,它的根本目的还在于指导公益广告实践,以市场化机制来运行公益广告事业,同时对公益广告事业中的商业化进行规范。因此,基于文本纯粹性的公益广告运行机制构建是现实状态下发展我国公益广告事业的一种过渡性选择。一方面,公益广告应该利用成熟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合理吸引和调配各种社会资源,公益广告事业面临的资金瓶颈可以迎刃而解,可以通过对公益广告文本以外的公益资源进行广泛的商业化营销和传播,包括公益广告制作和发布的招标、公益广告宣传活动的开展、资金筹集、管理和其他各项附属事业的开展等。这和公益广告文本的纯粹性是不矛盾的。另一方面,采用一套商业化的运行机制来运作公益广告事业,这样公益广告的创意和制作的质量也会得到大幅提高,同时公益广告的投放也会更加有效,最终促进公益广告传播的繁荣。反过来公益广告的文本纯粹性,也获得了现实的保证和促进。

(二)培育一个公益广告市场,明确供需关系主体和运行体系

当然公益广告的商业化运行机制构建首先是要培育一个公益广告市场,该市场不是以公益广告文本的买卖为主,而是以公益广告制作和播出的招标、公益活动营销、市场化资金募集和基金运作等为主。需要说明,公益广告的市场不是一个标准意义的市场,而只是一种类似于市场交易的公益广告供需体系,其本质是公共事业的一部分。围绕公益广告市场,首先要建立主体管理机构,即中国公益广告协会,以管理协调涉及公益广告的各种活动;其次要建立激励机制,从政府政策到吸引各种社会团体组织和个人进入该市场并进行交易的激励体系;再次要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对公益广告市场上行为主体的活动进行监督,面对市场主体和受众建立第三方的公益广告反馈体系,评估利弊并及时作出调整。

四、结语

纯粹的公益广告是社会大众和所有公益广告人追求的最终理想。我们都希望通过广泛传播高质量的、纯粹的公益广告,使社会文明程度更高,使人们的人文精神更加饱满,使各种社会问题都能引起关注并获得解决,最终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但是现实情况还无法实现这种纯粹化的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还有待提高,各方的利益诉求还无法全部归于公益。因此提出了公益广告文本的纯粹性,希望通过文本的纯粹性构建,公益广告作品能够率先纯粹起来,最后过渡到纯粹的公益广告阶段。也可以说,公益广告文本的纯粹性只是一种基于现实选择的过渡形式。

关于公益广告的纯粹性问题不是一个理论探讨问题,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公益实践中的积极探索。正如倪宁所说:“如何寻求确保公益广告自身公益性的同时适度引入商业动力,使公益广告走上健康有序发展的道路,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应着力探讨解决的问题。”[6](P80)

参考文献:

[1] 曹华.公益广告中商业性信息的隐性诉求[J].新闻爱好者,2009,(5月下半月).

[2] 段新洒.中国公益广告二十年历程回顾与未来展望[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3] 黄升民.“中国公益广告”问题之辨析[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7,(5).

[4] 赵民,李东.公益广告的现状及其发展的几点建议[J].新闻大学,1997,(夏).

[5] 苏晓燕.公益精神与商业目的的博弈——论企业公益广告商业化[D].合肥:安徽大学.

[6] 倪宁.广告新天地[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注释:

① 电通讲座录音整理。

Purity Research on Chinese Public Service Advertising

WU Sheng-gen1, 2,YAO Xi2

(1.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000,China;

2.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

Key words:public service advertising;purity;commercialization;text purity

(责任编辑刘传红)

公益广告宣传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广告目的:

1.引起社会对中国水问题和水危机的关注;

2.提高公众对水与健康、水与环境及水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3.倡导人们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背景简介:

我国人均淡水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全国已有300多个城市缺水,已有29%的人正在饮用不良水,其中已有7000万人正在饮用高氟水。每年因缺水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因水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更达400多亿元。

宣传重点:

1.呈现水之美,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好江、好河、好湖、好海;好山、好水、好景水美人才美。

2.认识水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世界上70%的疾病是通过水传染的,水的清洁、饮用水的质量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

3.反映水资源的破坏与污染;水量短缺;水质恶化、水体功能的降低和丧失;水源环境的生态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比如:草场退化、大漠荒化、湖泊退缩、水资源减少、干旱、雪害等。

4.警醒依赖科学技术过度开发利用水资源。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全面介入,包括充分发挥现有供水工程效益、调整地区用水不平衡、提高污水治理回用能力、建立良性的水能资源机制等。然而,人类在征服自然方面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由于无止境地侵入自然而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警醒的。

5.倡导人人参与节约水源: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广告目标对象:

1.广大公众;

2.污染水资源的厂商、企业;

3.对于水资源改善具有影响力的政府部门;

使用场合:

1.电视、广播、报刊、新闻事件等各方面媒体传播

2.网络传播

3.户外传播

实施方案:

电视广告:

公益广告优秀范文:水资源的保护与节约

1.年久失修的水管滴答滴答地漏着水(镜头由远到近,声音为滴答声)

2.离水管不远有一人正用水龙头的水清洗着蔬菜,准备午餐,洗完后扬长而去还忘记了关水龙头(镜头特写是自来水击打在人手上的动作还有水哗哗的背景声音)

3.水沿着下水道排入了一条已经严重污染的河道(运用剪辑把水流入下水道和排出到河道连接)

4.河面上吹起了一股夹杂着脏东西的小龙卷风(镜头从河面往上推到天空,风声)

5.天空中依然还是一阵风,但是风的下面却是一望无垠的荒漠(镜头是从上往下推,更加猛烈的风声)

屏幕打出:为了你的明天,请节约用水(有旁白)

6.已经维修一新的水管的不远处,一只手正把水龙头紧紧地拧上(近景)

7.顺手把水龙头边上刚刚收集的淘米水拿去浇花(镜头由浇水的根部向上特写美丽的花朵)(7.8的背景声音均为和谐的钢琴伴奏)

8.花朵由实变虚到远方青山相傍的湖泊(鸟鸣声由强到弱,屏幕慢慢变黑)

广告创意小贴士:广告创意分为文学广告脚本和分镜头广告脚本,文学广告脚本是文案创作的事情,而分镜头广告脚本是导演拍摄的事情,在单招考试的过程中,如果广告创意没有做特别说明,那就按照文学广告脚本来描述出来就可以了。

分镜头广告脚本范文

真汉子剃须刀的广告创意脚本

一、真汉子剃须刀广告“品质”篇

镜号一:

画面:黑屏

字幕:真品质的男人

配音:真品质的男人

镜号二:

画面:男主角在梳妆镜前刮胡子,快镜头表现剃须速度的快速,特写男主角干净的下巴,特写剃须刀上的“真汉子”商标。

配音:做事畅快、利索,该舍去的,决不挽留丝毫。

镜号三:

画面:男主角与女儿(或妻子)温柔贴面的温馨场景。

配音:该内敛时,决不显露锋芒。

镜号四:

画面:真汉子剃须刀三维演示,突出金属质感与动力。

配音:利索而内敛的,才是真品质!

镜号五:

画面:出标版(LOGO+品牌名称)

配音:真汉子,真品质!(广告语)

二、真汉子剃须刀广告“振作”篇

镜号一:

画面:男主角遇到失败后,颓废地坐在书桌前,无意望见具有金属质感的“真汉子”剃须刀,忽而眼前一亮,倍感振奋。

配音:面对挫折,该舍弃的,不仅是颓废的形象,还有颓废的心情。

镜号二:

画面:男主角干净的下巴,特写剃须刀上的“真汉子”。

字幕:真汉子,总能畅快利索地,将失败的印记一扫而光。

镜号三:

画面:男主角推开门窗,新的阳光扑面而来,特写男主角重塑信心的表情。

字幕:尔后,塑造全新自我,彰显男人风采。

镜号四:

画面:出标版(LOGO+品牌名称)

配音:生活有成败,男人有风采或生活有得失,我有真汉子(广告语)

摩托罗拉MOTO-860广告创意脚本

摩托罗拉MOTO-860广告创意一:

(远景)一个未来高科技时代背景下,远处有一片密密麻麻好似树林。镜头推移)观众

慢慢发现那片密密麻麻的并不是树林而是一座一座信号发射铁塔。

(远景)各大高科技建筑不断在排除乌黑的气体,这个天空灰蒙蒙的见不到日月星辰。

(中景)街上的行人全都是穿着防辐射衣服面带氧气罩忙碌的走着。

(中景)一个穿着时尚的年轻人正驾驶着高科技飞行滑板穿越大街小巷。

(近景)突然年轻人停下来发现地上有东西并拣了起来。

(特写)年轻人手中拣起来的是摩托罗拉MOTO-860手机。

(特写)年轻人表情很兴奋。

(镜头追踪)年轻人驾驶的飞行滑板飞快的来到一座又粗又高的的信号发射塔前,将摩托罗拉MOTO-860放在上边。

(远景)铁塔突然变成了一株绿油油的苍天大树。

(中景)路过的行人都住足观看。

(特写)许多人拿掉了氧气罩,面带幸福的微笑尽情的呼吸着大树给他们带来的新鲜氧气。

(特写)一个年轻的女孩非常羡慕地朝着年轻人说:“你又复活了一个树”!

(特写)年轻人自豪的说“你也可以做到!”

(屏幕变黑出现字幕)你也可以为世界添一份绿色——摩托罗拉MOTO-860

文学广告脚本范文

2008年可口可乐欧洲杯广告创意

(2008年欧洲杯难得某场比赛中„„)

C罗在绿茵场上用风一般的速度展示着他精湛的球技,细腻的脚法。在盘带连过几人之后来到禁区直接面对守门员布冯。这是典型的一一对抗,是世界级守门员与世界级中场之间的较量。两人的眼光充满了敌意„„,停球、射门!!!动作一气呵成,布冯及时纵身一跃,但仍然没能阻止球直钻球门左下死角。(在球钻进左下死角的一刹那,屏幕马上切换到这一画面):可口可乐的瓶盖被踢开,瓶盖在屏幕上旋转。此时C罗出现在屏幕上,用手握着瓶子,很惬意的喝着。(镜头向左方拉长):布冯站在另一边,手中也拿着可口可乐。两人相视而笑,取起瓶子,“cheers"„„(然后镜头向上拉,镜头上逐渐由他们两人扩展到整个足球场。此时画面停留一秒钟,然后画面再切到球门)球门前摆着一个欧洲杯专用足球(此时要绝对安静!!!)

屏幕的右下角出现一个小的可口可乐标志。

打出标语:让世界可乐!!!

某酒精饮料电视广告创意

(一)某酒精饮料电视广告创意“形象”篇

旭日东升,水中也倒映着一个太阳。波涛荡漾,搅碎一片金波。写着酒名字的金字从水中冒出。镜头拉远,一个巨大的金色酒杯摆在山海关的烽火台上,杯中是变小了的酒名字样。远处是沐浴在朝阳中的大海,海水里跳动着一个初升的太阳,大酒杯里也闪动着一个红太阳,和酒名字样共同组成一幅宏大的画面。一个身穿红色晚礼服的女人从烽火台上跃入大海。一个浑厚的男声:“用大海的胸怀为你的生活溶进太阳。”

公益广告策划书

第一部分创意背景

一、玩手机现象概述

随着电子信息业发展,手机已成为人们必备的工具。网络信息的发展,3D手机的出现,手机上网已成为普遍,上课、同学聚会、搭公家车,吃饭都是拿着手机玩,看着淘宝、搜索着好友的动态,默默地点赞,却忽视了身边的人,我们需要网络的沟通,更需要人与人亲密的交流。

我们需要沟通,而我们公益广告的创意出于来自于对交流的倡导。

二、创意原型

随着网络的发展,手机成了必备,无论是上班、上课、聚会、吃饭,只要是手有闲工夫的时候,手上一定有个手机,就算桌上坐满了人,还是各自看着自己的手机,自娱自乐,忽视了太多的交流。

第二部分广告策略

一、广告目标

手机虽给人们带来了人们带来了许多隐患,包括心理上、身体上的,也让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减少了,通过公益2广告宣传,将正确使用手机,活跃我们的交流,以实现让我们心更连心的目的和作用。

二、广告对象

针对所有社会人群,包括学生。主要给人以启示,手机是联络的工具但我们要掌握手机带给我们便利的那个度。

四、广告策略

1、广告目标对象所有在社会中的人群,重点是大学生

2、广告区域在广大的大学校园公共场所,网络、电视、报纸、杂志能到达的地区。

3、广告信息刺激以“玩手机”失去情感的经历引发思考。

五、广告创意

1、平面广告:以平面广告形式,内容以各个场景玩手机,给人以启示反思。

2、广告宣言:我们拥有手机,但请不要忘记我们的“语言”。

3、广告形式:

(1)LED动画(在学校公共LED屏幕上投放或者公共场所视频上投放)

(2)(在校内报纸、杂志、网页论坛等处投放)

(3)海报(在校内食堂、寝室楼大门、教学楼公示处张贴宣传)

六、广告媒体选择

1、网络现在网络已经是大学生最常用也最喜欢使用的媒体,在网络上投放效果比较好,性价比高。主要可以选择BBS论坛、人人网、QQ空间、微博等方式进行截图宣传,在视频网站进行flash动画播放宣传

2、报纸杂志版面有限,安排一些图片格式,变成四格漫画或者连环画性质的,增强吸引力,实现双赢。

3、电视对于我校实际情况而言,这部分不是重点。

4、频率分配

网络长期投放,杂志间隔两期投放,LED屏每天投放。

七、广告评估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在不同年级、专业抽样调查,可采用实际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来评估广告的效果,看广告对人们现实生活的引导作用,用实际情况来调整广告策略,以期达到更好的广告效果。

公益广告策划书

一、广告活动主题:

节约一滴水,汇成一条河

二.活动目的:

1.引起社会对中国水问题和水危机的关注

2.提高公众对水与健康、水与环境及水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3.倡导人们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

三、背景简介:

我国人均淡水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全国已有300多个城市缺水,已有29%的人正在饮用不良水,其中已有7000万人正在饮用高氟水。每年因缺水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因水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更达400多亿元。

四、宣传重点:

1.呈现水之美,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好江、好河、好湖、好海,好山、好水、好景水美人才美。

2.认识水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世界上70%的疾病是通过水传染的,水的清洁、饮用水的质量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

3.反映水资源的破坏与污染,水量短缺。水质恶化、水体功能的降低和丧失。水源环境的生态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比如:草场退化、大漠荒化、湖泊退缩、水资源减少、干旱、雪害等。

4.警醒依赖科学技术过度开发利用水资源。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全面介入,包括充分发挥现有供水工程效益、调整地区用水不平衡、提高污水治理回用能力、建立良性的水能资源机制等。然而,人类在征服自然方面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由于无止境地侵入自然而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警醒的。

5.倡导人人参与节约水源: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五、广告目标对象:

1.广大公众和学生

六、广告宣传形式:

1.LED屏、广播、微信平台等各方面媒体传播

2.网络传播

3.户外传播

八、活动内容及形式:

①视频广告:

1.把场景做成卡通动画的形式,配上音乐

②平面广告

平面海报

十、策划总结:

让广大的市民与学生知道水的重要性,让全世界的人民一起爱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

公益广告宣传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摘 要】公益广告是利用传媒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新型载体,是一种教育性和目的性很强的广告形式,具有大众性、通俗性、艺术性的特点。公益广告中蕴含着伦理观念、道德观念及传统德育所不具备的长处和优势,如公益广告满足了青少年的道德需求、创新了青少年的道德学习理念、净化了青少年的道德成长环境。但是,公益广告的制作质量和创意水平有些明显的不足、公益广告的传播渠道与分配不太合理、公益广告的积极影响未得到学校和家庭应有的重视等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公益广告对青少年道德积极影响作用的发挥。因此,要提升公益广告的制作质量和创意水平、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发展公益广告、学校和家庭应转变观念给予公益广告的积极影响足够的认识,以进一步促进公益广告对青少年道德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公益广告;青少年;道德影响

公益广告本身是一种教育性和目的性很强的广告形式,具有大众性、通俗性、艺术性的特点,公益广告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伦理观念、道德观念及传统德育所不具备的长处和优势,对青少年道德养成能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研究的青少年, 从生理、心智的发展角度上讲主要是指十二三岁到十八九岁的年轻人群。

一、公益广告对青少年道德积极影响的优势

1. 青少年对新媒体的适应性和亲和性使公益广告具有隐性的德育优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出现了多种媒体传播渠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信息的传播向数字化、网络化和平台化方向转变。公益广告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德育的一种新型载体,公益广告生动、传神地将德育信息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传播给社会大众,使其耳濡目染。我国媒体参与的现代意义上的公益广告活动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公益广告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绝大部分青少年接触过公益广告。在公益广告的传播渠道中,绝大部分青少年是通过电视接触公益广告的,其他途径分别是网络、报刊和广播等。

作为道德教育主体的青少年,对快速发展的新媒体具有先天的适应性和亲和性。而且青少年的“猎奇”心理,使他们热衷参与新鲜事物,喜欢上网、浏览新资讯。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可以借助青少年对新媒体的适应性和亲和性,改变传统的德育方法,改变作为权威的传统德育的信息传播和流通模式,改变在德育结构中作为道德主体的青少年的客体地位,从而使公益广告对青少年道德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

2. 公益广告的生动性、艺术性、生活化使其具有显性的德育优势

一些公益广告的德育信息能长久地驻留在青少年的记忆中,公益广告能给青少年留下比较深的印象,这就说明公益广告具有传统德育所不具备的长处和显性优势。

首先,公益广告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观念是受到青少年认同的,在青少年中是有受众基础的。公益广告通过生动的画面、感人的音乐和旁白,用丰富的视觉、听觉信号冲击着青少年的感官,令其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在日常生活、潜意识中按照公益广告所宣传的公益观念和伦理精神行为处事。

其次,公益广告的道德教育迎合了青少年成长和品德发展的特点,没有采用教科书式的说教、命令等形式。而是从身边日常发生的小事着手,通过艺术化的手段和情节表现出来有可能发生的道德选择,道德选择其实就是选择善。

二、公益广告对青少年道德的积极影响

公益广告是利用传媒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新型载体,与传统德育相比,对青少年道德养成产生的积极影响更具时代性、创新性。

1. 满足了青少年的道德需求

在自我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少年,他们的道德认识并非静态的,而是动态的。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道德选择会出现在他们面前,会在现实中遇到越来越多的道德选择,这就需要获取更多的道德认识。青少年获取道德认识的主要渠道是学校和家庭,但是德育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容易出现盲点。当学校和家庭中得到的道德认识不足以应对现实中的道德选择时,青少年就会产生完善道德认识的需求。由于青少年对新媒体的适应性和亲和性,青少年从电视、网络等媒体渠道会接触到公益广告,而公益广告中的道德信息恰好能解决青少年当时面临的道德选择问题。公益广告作为新媒体的一种道德教育模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适度的超前性特征,能反应社会现实,洞悉社会发展的趋势,牢牢把握主流价值观。青少年可以通过公益广告这一快速有效的传播渠道获取道德信息,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有选择地接受。这些经过选择的道德信息完善了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因此,公益广告中的伦理精神、道德规范、价值观念成为青少年对理想人格、道德完善的“信息追求”,让青少年在不自觉地接受中满足道德需求。

2. 创新了青少年的道德学习理念

在青少年社会化成长的关键时期,公益广告开放式的、大范围的道德教育与家庭、學校相对封闭的、小范围的道德教育相结合,使道德教育的对接性更强,组合教育的效果更佳,能起到协同作用。相对封闭的、正式的学校道德教育和开放的、渗透性的公益广告道德教育相辅相成,公益广告是采用倡导、提醒和规劝方式,通过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文字、声音、画面,传播德育信息,传达给青少年一种你和我是平等的感觉,而不是单纯的说教。它打破了封闭单一的、小范围的学校德育模式,提供了学校之外的道德教育新模式,开辟了青少年获取道德信息的渠道,是学校开展的固定时间和场所的道德教育所无法提供的。公益广告的表现形式既有传统的道德教育又结合当下实际,贴近青少年生活,带给了青少年全新的视觉、听觉感受,减弱了青少年对道德教育的抵触心理,增强了道德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直观性,使青少年的道德学习更富有成效。

3. 净化了青少年的道德成长环境

处于自我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少年,一方面,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注意力从客观的外部世界转向自身的内心世界,逐渐变得理性;另一方面,尚未完成社会化,其心智和思想还不成熟,对社会的理解认识过于主观。由于信息的良莠不齐很容易让青少年感到迷茫,难以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这时就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引导,使青少年走出自己狭窄的天地,让自我意识在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下成长。要完成这一引导就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公益广告所宣扬的皆为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主流价值观,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与家庭和学校所接受的道德教育中的各部分相互补充、协调一致,无任何的对立和冲突。公益广告依靠本身所宣扬的道德教育能够形成比较和谐的社会外部环境,青少年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培养道德意识。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很好地对青少年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这种影响的范围比较大,影响的深度比较广,所产生的影响力也是比较强的。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一旦形成,就能丰富青少年的道德认知,解决青少年的道德选择问题,完善青少年的道德情操。公益广告利用传媒丰富的表现手法与青少年建立起一种从沟通、理解到参与的互动关系,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道德成长环境。

三、公益广告对青少年道德积极影响的制约因素

日益繁荣的公益广告在对青少年道德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公益广告对青少年道德积极影响的制约因素。

1. 公益广告的制作质量和创意水平有待提高

现在是市场经济,制作公益广告需要占用有限的媒体资源和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公益广告是一种为了达到传播效果的教育性广告,传播的是价值观念、伦理观念和道德观念,没有金钱上的利益,不像商业广告能带来经济上的效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益广告的制作质量。在我国,公益广告相较于商业广告在制作和创意上明显不足,从公益广告的效用来说,公益广告的创意要求水平是要远高于商业广告的。现实是国内的大部分公益广告本身的创意很平常,很多的广告甚至只是单纯的照本宣科。这类创意不足的公益广告对青少年的吸引力是不够的,而且简单、直接的说教很容易引起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对青少年道德影响的效果得不到保证,从而导致公益广告的无效果播出,这样就造成了公共传媒资源的巨大浪费。

2. 公益广告的传播渠道与分配不太合理

青少年接受公益广告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电视外,户外媒体、报刊及网络都占有相当比重。据有关学者调研,目前网络已成为青少年主要的信息获取方式。在众多的平台中,公益广告播放最多的还是电视,而网络这种新的广告平台还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手机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公益广告没有发展起来,而商业广告则是网络这种新的广告平台的常客。另外,公益广告的播放时间和频次不尽合理。电视台安排的公益广告都有固定的播放时间和频次,青少年在看电视的过程中,商业广告的出现频次远大于公益广告,有时看很长时间的电视节目都没有一条公益广告。青少年就无法受到公益广告的积极影响,保证不了公益广告应有的播放效果,也就浪费了媒体资源。因此,媒体要合理安排公益广告的播放时间和频次,公益广告播放的时间应该与青少年接触到公益广告的时间吻合,以期使公益广告对青少年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尽可能多的积极影响。

3. 公益广告的积极影响未得到学校和家庭应有的重视

公益广告可以得到青少年的广泛认可,说明优秀的公益广告对青少年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校园的公益广告寥寥无几。公益广告没有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很好地利用,也没有将公益广告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主要来自于学校,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时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扩大对青少年道德的积极影响。但是,公益广告的积极影响并未得到学校和老师应有的重视。

除学校之外,家庭对青少年道德也有较大的影响。青少年没有机会接触公益广告,只有放学回家吃饭、休息时,才有机会接触网络、电视等,在网络和电视上看到公益广告。本来家长可以在此时积极引导青少年接受公益广告的积极影响,弥补学校对公益广告积极影响的不足,但是家长最为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意识到公益广告对青少年道德的积极影响,所以公益广告对青少年道德的积极影响,在家长心中也缺乏一席之地。

四、促进公益广告对青少年道德积极影响的措施

1. 提升公益广告的制作和创意水平

政府重视和企业参与,公益广告制作的资金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但要提升公益广告的制作质量,就必须有好的创意。优秀的公益广告是思想性、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我国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这就为公益广告的创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可以在公益广告中加入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特色。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的历史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形式,这些都可以为公益广告服务。在公益广告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使传统和现代有机融合在公益广告中得到体现。

2. 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发展公益广告

由于青少年更多的是在电视上接触公益广告,这就需要加大公益广告在电视上的宣传力度,同时也需要拓展公益广告的传播渠道——网络公益广告。网络公益广告是网络广告的一个分支,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具有良好的交互性。网络已成为青少年主要的信息获取方式,针对青少年的发展特点,通过网络传播公益广告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公益广告必须具有趣味性。公益广告要迎合青少年的发展特点,满足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二,公益广告要有针对性。创意普通的公益广告无法引起他们的注意,广告的选题要根据青少年的兴趣特点来定;第三,公益广告播放要有时机性。需要从时间和播放的数量上进行精心安排,找到公益廣告和青少年之间的时间契合点,通过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确定开始的播放数量,然后经过反复播放来加深记忆。同时,为了避免播放单一广告导致的审美疲劳,可以多个公益广告交叉进行播放。

3. 学校和家庭应转变观念,对公益广告的积极影响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于学校来说,传统的德育手段略显不足,需要利用新的手段,而公益广告就是利用传媒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新型载体。学校对公益广告的积极影响应该有充分的认识,转变传统的观念,在学校中多多发布和传播公益广告,可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的报刊进行传播,也可充分利用黑板报、布告栏、展板等发布公益广告,还能在课堂上结合公益广告进行教学。通过这些途径,营造公益广告积极影响的良好氛围,使青少年对公益广告的印象更加深刻。

家庭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弥补学校道德教育的不足。在家里,青少年可以接触到网络和电视等媒体,所以就需要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接触公益广告,在观看的同时与孩子就公益广告的内容进行交流,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对青少年的道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徐振祥,刘艳娥.青少年道德现代性成长: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考察与反思[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15.

[2] 叶雷.大众传媒的发展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响[J].思想·理论·教育,2003,(9):42.

[3] 黄少华.青少年网络行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94.

(编辑:易继斌)

公益广告宣传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公益广告是以为公众谋利益和提高福利待遇为目的的广告,是为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它具有社会的效益性、主题的现实性和表现的号召性三大特点。公益广告用Word等软件都可以设计,使用美图秀秀等设计软件会使其更丰富,如使用Photoshop等专业设计软件会使其更精彩。本次学习是基于Photoshop软件,并根据创意设计需求把多幅图像合成一体,综合地表达主题。

技术指导,以“呵护”为例进行合成技术探索

1.编辑图层

图层技术是具有空间意义的,可以有效区分不同画面以及所在的视觉层次。巧妙地运用图层位置可以进行图像的构图组合。①打开图像文件“捧.bmp”,使用“存储为”菜单命令更换文件名并保存(注意:选择“.psd”文档格式)。②右击背景图层,单击右键菜单的“复制”功能,产生一个复制图层,输入图层名称“捧”,即可得到一个图层副本。③选中“背景”图层,单击删除图标即可删除。

2.抠图

①打开需要合成的图像文件“芽.jpg”。②使用绳套工具,选中“芽”部分,并执行“图像”→“裁切”菜单命令完成部分裁切。③执行“选择”→“反选”菜单命令,并按Delete键删除“芽”周围的部分背景。④使用魔棒工具,选取“芽”周围的相似背景,并按Delete键删除。⑤结合橡皮、放大镜等工具,仔细清除背景。

3.引入图像,创建图层

①从工具箱中选择对象移动工具,拖住“芽”图像放到“捧”图像所在文档,即可自动生成包含该图像的图层。②右击该图层,执行右键菜单中的“图层属性”命令,更改图层名称为“芽”。③关闭“芽”图像文件。

4.调整图像

“芽”的大小不一定与“捧”的区域吻合,可以继续调整。①选中“芽”图层,使用魔棒工具把“芽”的背景进一步删除,产生透明效果。②执行“编辑”→“自由变换”菜单命令,对“芽”图像进行放大、移动等操作,满意后,双击图像完成操作(如图1)。

5.导出效果图

执行“存储为”进行图像输出,完成作品设计。(注意:输出文件的格式和品质选择)

科学知识:理解图层的特点与应用

1.概念讨论:图层

图层就像是含有文字或图形等元素的胶片,一张张图层按顺序叠放在一起,组合起来形成页面的最终效果。这就像是在一张张透明的玻璃纸上作画,透过上面的玻璃纸可以看见下面纸张上的内容,但是无论在上一层上如何涂画都不会影响到下面的玻璃纸,上面一层会遮挡住下面的图像(如上页图2)。将玻璃纸叠加起来,通过移动各层玻璃纸的相对位置或者添加更多的玻璃纸即可改变最后的合成效果。利用图层不仅可以准确地给多个图文元素定位,还能够分别对图层进行效果设计,所以它是非常灵活的一种图像处理技术。

2.应用体验:模拟服装设计

打开教学资源中的“服装.pds”文件,上下拖动面料所在的图层,观察人物衣服的变化。利用图层,你也可以让模特试穿你设计的服装或发型(如图3)。

技术探索:利用蒙版遮罩图层

1.概念讨论:蒙版

蒙版比裁切更有技术优势。把画贴在一块玻璃后面,并在玻璃的四周刷上黑色油漆。虽然只显示一部分画面,但并没有对画面造成破坏。把玻璃拿掉,就可以还原出原来的图画,甚至还可以像图4那样把黑色油漆刮掉一部分,露出原来的内容。蒙版就是对图层增加遮盖。蒙版上的白色是透出来,黑色是完全被遮盖,灰色是介于黑白之间的半透明。

2.技术实验:使用蒙版技术,设计宣传画

(1)准备要合成的图像。用Photoshop打开“海底.jpg”,再打开“高楼.jpg”。

(2)产生图层。选中移动工具,拖动“高楼”图片到“海底”文档中,即可得到两个图层。

(3)调整图像。因为“高楼”图层盖不住下面图层的图片,所以需要执行“编辑”→“自由变换”菜单命令,拖动图片周围的调节柄进行放大。

(4)使用蒙版。单击选中“高楼”所在的图层1,执行“图层”→“添加图层蒙版”→“显示全部”菜单命令,建立该图层的蒙版;右击图层1的蒙版,单击右键菜单中的“添加图层蒙版到选区”项(如图5);选中渐变工具,再在图像适当的位置进行拖拉鼠标以产生渐变蒙版。(注意:可以多次尝试渐变方向和范围等设置,以求得到更好的效果)

(5)设计标题文字。选中文字工具,在图左单击产生文本输入框,最后输入标题文字即可。例如,输入“温室效应最终会让高楼成为鱼的居所?”依次选中“温室效应”“最终会让高楼成为鱼的居所?”“鱼”,分别从文字工具栏进行字体、字号、颜色的设置;单击文字属性栏的“创建变形文字”按钮,选择变形的“旗帜”项,并适当调整弯曲参数,让变形更优美(如图6)。

(6)输出图片。使用“存储为”菜单命令把文档存为“.psd”类型的文档,以便日后修改。使用“存储为”菜单命令输出作品图像,可选择“.jpg”类型、图像品质为“最佳”。

学习交流:图像艺术

图像是读图时代的一种重要的媒体表现形式,它既可以独立成为一种艺术,如摄影、绘画、动漫等,又可以与多媒体、平面设计等信息相融合。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探索图像的处理技术,不断提高审美水平和艺术水准。

在项目交流中,提倡技术的综合应用,不能仅限于一两种技术;提倡创意的个性化,应加强利用图像表达的能力。具体交流内容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创意与思维。你的创意是什么?即是以什么眼光、什么思维来观察世界,表达自我的?

(2)获取与交流。不仅是图像,任何信息的获得都需要技术来辅助,借用技术可以提高信息获得的效益与质量。通过空间、博客以及云平台等多种方式进行分享、交流,会更大范围地分享你的艺术特点,交流共鸣,提高技术,提高审美水平。

(3)公益视野。在图像交流中,我们要立足社会,展望未来,以正能量来分享成功、分担责任,要用技术做一些对社会、班级有益的工作,并借助制作公益广告、宣传画等,激励人们把世界变得更美好。

公益广告宣传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益广告 央视 创意

当今人们处于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生活和事业都围绕着大量的信息来展开,不论是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还是现代的互联网媒体,转递信息永远是媒体的第一要务。而广告则是众多媒体中最为活跃的一分子。广告拥有视、听、读并举的优势,再加上生动活泼、短小精悍的特点,使得广告成为最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部分。

无论何种广告,其最终目的是要提起大众的兴趣,引起大众的普遍关注。自1987年中央电视台的《广而告之》诞生起,中国的公益广告就正式登上了中国的银幕舞台。1998年夏天,“抗洪救灾”的主题公益广告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2002年,中央电视台举办CCTV电视公益广告大赛,此后,电视公益广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重视。早在1997年和1999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国家工商总局等有关部门发出了《关于做好公益广告宣传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公益广告宣传的通知》,明确要求把公益广告作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做,规定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等媒介发布公益广告的时间和版面应不少于全年发布商业广告时间或版面的3%,电视媒介在19点至21点时间段每套节目发布公益广告的时间应不少于该时段发布商业广告时间的3%。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03年发布的《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中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每套节目中每天播放公益广告的数量不得少于广告总播出量的3%。由于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政策的落实与实施,为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政策依据,使得中國的公益广告事业走向了更辉煌的高潮。

公益广告追求社会效益,追求对每一个公民的心灵的净化。当今通过视听媒介进行大众教育是最为普遍,也是最容易让人接受的手段之一。公益广告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前提,进行定位选择,把目标受众细分,找出不同年龄层,不同社会地位的人所关注或忽视了的话题,然后再进行策划制作。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把公益广告所要表达的概念传递给观众。

我国的公益广告弊端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题材不够丰富。我国公益广告的题材很单一,往往局限在文明公德、交通法规、环境保护等内容上,非常空泛并不能调动观众的情感、让观众和广告之间产生情感共鸣。而且我们的公益广告大多出现在高楼大厦的城市中,农村题材的公益广告极少。公益广告是伴随着社会现象同时步出现的,应该随时和社会上的变化保持步调一致。比如,1995年国家推行下岗再就业政策,大量的中年劳动力失去了工作,生活上的窘迫让人们对国家政策产生不满的情绪。央视及时地制作了鼓励人们再就业的公益广告。这则广告不知影响了多少人,让多少人重拾再就业的勇气。2005年7月,炎热的夏天让很多城市的水电一度紧张,央视也适时地推出了《节约创造价值》系列公益广告,用数字向大家表明,只要“全国空调每调低一度,将节约数十亿度电”,鼓励全民节约资源,从我做起。我们的公益广告应该放眼当下,把握时代的脉搏。

二、制作水平低,艺术感染力弱,没有创意。有些制作者认为公益广告是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的,其实不然,公益广告正是因为没有商业冬季,所以百姓才放下“戒备心理”,没有包袱的观看。同时,这也是公益广告的难处——如何用轻松的方式把这些原本说教式的观念灌输给观众。这是对观众的说服,试想怎么可能会有人去听一个毫无亮点,而又沉重乏味的说教节目呢?现在很多省级、市级电视台仍然会出现在屏幕上打出一行大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既没有声音也没有图像。或者像某一个省级电视台的有关环境噪音的公益广告一样,画面单调、情节乏味:第一个画面是一个女孩走过建筑工地,因为噪音非常大,所以皱起了眉头;第二个画面是她走到了一片绿草地上,周围没有噪音,面带微笑。这样的广告既没有情节片段,又没有发挥出视听的特点,是一个十分失败的公益广告例子。

从2006年至今,央视播出的一些公益广告,紧贴生活,制作细致,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都有新颖、独到之处。央视作为中国电视行业的领头羊,国家级的电视台,不单是因为国家的政策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作为主流媒体对社会效益及塑造自身良好形象的重视。下面笔者对央视所播出的六种不同题材的公益广告为例逐一进行分析。

1. 邻里关系

央视在06年里,播出过这样两则公益广告——《维护楼道环境,大家帮助大家》和《和睦邻里关系》。《维护楼道环境,大家帮助大家》是用简单的线条做出的动画效果,简单而有趣。第一幅图是一个翻开的笔记本,有一只铅笔的笔记本上飞快的移动起来,画出了一扇门,上面写着三楼。单线条的人物从门里走出来,在下到二楼时被用红色铅笔画的白菜,挡住了去路。这时一个老大妈的声音响起,“对不起啊,我马上就把白菜搬走。”一块橡皮神奇的擦掉了堆积在楼道里的白菜,后来一路走下来又遇见了叫父亲把旧家具处理掉的小女咳,热心的号召大家把自行车放回车棚的青年小伙儿,最后以鼓掌结尾。在一个短短29秒的公益广告里包含了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及儿童对邻里关系表现出的态度。非常有针对性地对受众进行宣传,把邻里间按照年龄细分,轻松温馨地把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的道理告诉了观众。另一部,《和睦邻里关系》也是一个只有26秒的广告,与前者比较起来诙谐幽默一些。但是也是从小处着手,突出了楼下邻居因为楼上总是发出噪音,上楼去理论的故事。广告表面上似乎打的是幽默牌,实际上去带着深深的无奈。编导细心地把生活中邻里间最容易出现的这种噪音问题夸张化,让观众可以在心理上进行换位思考,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

2. 山里孩子教育

这则关于农村孩子教育的公益广告《好书送给爱书的孩子》,紧跟时代,把现在农村子女教育问题这一题材理解得非常透彻,挖掘深刻,融入感情。广告画面的主体色调都是灰黑色,短片一开头就给观众展现了农村孩子上课时的破旧环境,同时伴随着远处传来的观众都很熟悉的古诗《锄禾》读书声,拉近了观众与孩子们的距离,会让观众不自觉地和自己小时学习环境做对比,引发观众的同情心。第二个镜头是一个全景,观众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读书声的来源——一群衣裳褴褛的孩子。一个领头的孩子念一句底下的孩子跟着念一句。孩子们摇头晃脑地念着,十分认真。这时观众心里会为孩子们刻苦读书的精神感动。导演适时地加入了一个顽皮的小男孩从房顶的窟窿掉入鸡圈的小插曲,让观众的感情得到了一部分的释放,但是在觉得孩子可爱的同时观众心里也会为如此恶劣的读书环境感到无奈。孩子在大家的嘲笑声中重新爬回屋顶,跟着领头的孩子念着。领头的小孩整理了一下课堂纪律接着大声念着“谁吃盘中餐”,突然大家都安静下来,一个女孩子说道:“是知,不是吃。”一本残缺不全的书出现在观众的面前,书本上残缺的恰恰是“谁知盘中餐”的那一句。领头的孩子看了看书,想了一会儿坚定的说“是吃,咋不是吃”。其他的孩子们都大声地跟读着错误的诗句。最后是一个远景,出现了“好书送给爱书的孩子们”几个大字。这一幕带给观众的冲击力非同小可,相信观众每次看完心里都会为孩子们难过,会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因为导演巧妙地通过展示农村孩子读书的片断,设置一个又一个环节,逐步推进,直至高潮,充分利用电视媒体的特点,加强视觉冲击、重视“创意”、形式多样化,增强艺术感染力。

3. 义务献血

这不光是一个宣传义务献血的广告,更是一种亲情,更是一种感恩。一个父亲在每年儿子生日的时候都会去献血,不仅是奉献自己的爱心,更是给儿子做出榜样,让孩子永远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主要表述的是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互助,在关怀别人的过程中领略到快乐。这片中所体现出提倡友爱和睦、互相关爱的和谐人际关系,也符合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4. 安全出行

以往安全出行类的公益广告多是夸张、警世型的。在中央电视台过去播发的“交通安全从我做起”中就有表现,屏幕上不见汽车在飞驰,只见公路在飞速向后倒退。画面推出字幕: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画面中推出一付墨镜,两个镜片上各有一个醒目的里程表,指针从60刻度向160刻度飞升;一串路标从眼睛上闪过,全是红灯、全市禁止转弯、禁止通行等字幕插入:飘飘然,忘乎所以。各色路标还在上升。画面出现: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此时,荧屏上一声巨响。一堆汽车被撞得粉碎。画面上出现:交通安全,从我做起。里程表从160回到60。最后荧幕上出现:把握自己,遵规守纪。这则广告的问题是:标语太多,形式较死板,单纯的说教,没有情感。让我们来看看06年有关安全出行的公益广告,在一个漫画版的街道上一辆小汽车在路上走,里面坐着温馨的一家三口——一只鸡妈妈、一只鸡爸爸及一只蛋。一家三口开心地开着车,突然一个急刹车,在后排座的蛋宝宝冲向挡风玻璃。鸡爸爸和鸡妈妈急忙抓住了蛋宝宝,惊魂未定地看着彼此。汽车又动了起来,汽车里蛋宝宝已经被爸爸妈妈放在了安全坐椅里,一家人幸幸福福,开开心心地上路了。这则广告就用轻松幽默的卡通形式,把安全出行的重要性告诉了大家,用蛋来代表孩子,的确,孩子是父母的“宝贝蛋”,同时孩子还像蛋一样的脆弱,容易受到伤害。导演用比喻的方式,温馨的家庭气氛,对观众起到警世作用,也体现了对儿童主题的关注。

5. 温暖的亲情

这是中央电视的强项,从公益广告《关爱老人,用心开始》描绘父子两代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到06年关爱父母的《别让你的父母孤单》,都是描绘温暖亲情的,但是从两个广告的对比中可以发现,《关爱老人,用心开始》是讲述儿子年少的时候,父亲参加了儿子的歌唱表演;儿子成年之后,不忘父亲的养育教诲,在父亲退休后第一次参加歌唱演出时,到现场支持父亲。而《别让你的父母孤单》是讲述一个老人住在一座装修精良,家电齐全的房子里,老人辛辛苦苦地做了一大桌菜等着儿孙回家,可是电话一个接一个的打来,女儿要出门、儿子要逛街,连小孙女都要去游乐园玩。老人自始自终只说了一句话:“忙,都忙。”一大桌菜慢慢凉了,老人孤单地蜷在沙发上围着毯子睡着了。电视上因为停台而出现的雪花映在老人的脸上。后者紧跟时代,体现了在现在物质生活富裕的情况下,精神生活是大家所追求的。這也是为何现在公益广告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的原因。

6. 注重孩子的传统文化教育

在这个时代我们该为孩子们提供些什么?是富裕的物质生活还是丰富的精神生活,这则《除了吃,我们还能为孩子做些什么》是央视公益广告开辟的新内容。关注儿童,更关注如何让孩子在精神上得到充实。片中的孩子像小公主一样被妈妈揽在怀里,坐在私家车上。孩子边看着窗外修建得像宫殿一样的建筑,边一一背出那些酒楼的特色菜肴。当车开到一座古城楼时,孩子疑惑的偏着脑袋问道:“妈妈,这个楼是吃什么的啊?”妈妈脸上的笑容凝固了。片尾荧屏上出现了广告的主题——除了吃,我们还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广告重视孩子的审美需求,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让家长看到这些场景会觉得似曾相识,从而对自己教育子女的方式进行自我反思。

央视的公益广告总是创意风格各异,各有千秋。有的委婉劝说,感化人心;有的精辟警策,引人深思;有的比喻巧妙,针砭时弊……公益广告也是一种视觉艺术作品,好的公益广告会通过声、像、字幕、音响等作为手段体现创意效果,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达到警世教化的作用。好的公益广告是一门大众化的实用艺术,要贴近生活,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一些事情,明白一些事情,改掉一些事情,记住一些事情。换言之,一则公益广告作品,能否具有强烈而持久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往往取决于广告艺术的表现手段和心理,学技巧的恰当运用。一则好的公益广告一定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刘爱国.如何提高电视公益广告的关注度——浅谈电视公益广告策略[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6,(09).

[2]郝大微.公益广告的主题及其表现形式[J].东方艺术,2005,(06).

[3]周亚林.公益广告探究[J].装饰,2005,(05).

[4]崔博众.公益广告:一道新风景[J].时代潮,1997,(06)

[5]秦沈.公益广告中的人文关怀[J].当代电视,2004,(05).

[6]陈伊娜,华宇.公益广告的设计策略[J].新闻爱好者,1996,(11).

[7]谭瑾,郭晋生,陈刚.我国电视公益广告的现状及展望[J].电视研究,2002,(09).

公益广告宣传工作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会益广告 生态环境保护 广告设计

一、公益广告的益公性

1.公益广告的源起和社会功能

公益广告是指,“不以营利为直接目的,采用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向社会传播对其有益的社会观念的广告活动,以促使其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它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当时二战后遗留的道德观念问题和经济高速发展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环境问题,使得美国社会处于迷茫混乱状态。为了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响应,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一些有识之士纷纷采用游行标语、印发传单、报纸广告的形式向社会呼吁,公益广告的最初形式也就应运而生了。公益广告作为宣传的一种手段,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就是要向受众传达对其有益的社会观念。如生态保护、社会教化、公共服务、慈善救助、政府政治等。

2.环保公益广告的关注点

伴随着社会发展,物质水平的提高,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也逐渐遭到严重破坏,大面积的森林被乱砍乱伐,水资源遭到严重的污染,水质恶化,给海洋的生物生存带来威胁。人口的不断增加,大气、森林、河流的破坏程度明显加重。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质量也提出相当的要求,为此,人们必须保护好绿色的生存空间,面对如此大的重任,公益广告则起到相当大的作用。通过公益广告的宣传,来警示人们增强生态环保的意识,才能有助于生态环境向好的方向发展。

二、环保公益广告的设计

1.设计理念

不带枷锁的公益广告创意,为生态环境保护赢得共鸣。公益广告需要创意,是因为我们在要求公众对于社会观念、环境问题的参与时,需要找到一个与情感交流的切入点。如果创意没有震撼力,公众就会对公益信息熟视无睹,从而无法产生共鸣,达不到广告益公的效果。

(1)用普通人的心情去交流

创意时怀着普通人的心情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广告的受众是千万大众,他们需要的是心与心的交流。在创作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主题公益广告时,要将创作者也置入其中。举一个例子,正如一则环保公益广告,广告语是“多给世界留点绿”。画面中绿色的毛衣平面铺开,就像无边的绿色草原大地,使人心旷神怡。以交流的心情告诉受众,是继续编织还是一意拆卸都在你一念之间,希望你能多留点绿给世界。

(2)用警醒的视听效果去震撼

当生态环境已恶化到了质变的紧要关头,是要所有受众警醒和积极行动的时候。有效的震撼刺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面公益海报中的“梅花”和“螺丝帽”看似甚远的概念联系在一起,所启发的联想是梅花鲜活的花朵被钢筋螺丝帽所取代,突出了环保主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把商标的条形码用树木来替换,如果以每年、每月、每日极快地速度被出售,我们赖以生存的森林树木将快速地减少,我们更加直观地看见树种消亡状况的严峻性。

2.环保公益广告的构思

构思作为公益广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思阶段主要侧重两个方面:首先,是选择表现角度;其次,是表现形式。在创作中,构成公益广告的元素有两个:文字和视觉形象,视觉形象则包括了形象与色彩。公益广告在表现手法上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漫画、摄影、文字等。下面简要谈一下。

(1)平面公益广告设计风格中设计语言的合理运用

设计语言在平面公益广告设计中的运用,是体现设计风格特征的重要方面。如何运用设计语言是每个设计师殚精竭虑的追求,设计语言中感性与理性、求新思维的变换、不同设计理念创造等都是体现平面公益广告丰富多彩风格的不可忽视的有效途径。

①感性与理性设计语言的组合

感性是个人的直观认知,理性是通过分析的认知。作为平面公益广告设计的表现因素,感性设计语言是相对于理性设计语言而言。因为直观更容易得到人们的理解,亲切柔和的广告设计语言、自然流畅的广告风格、诚恳的广告诉求,不断地撞击人们的感情,在生活日益提高的今天,感性广告诉求更是蓬勃的发展。理性主义设计是科学性、逻辑性和实验性设计的代名词。理性设计语言是指展示商品特性、用途、使用方法等事实性信息让消费者形成一定的品牌态度。

②打破同质化的设计思维模式

设计的“同质化”是指设计的理念、设计形式、设计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逐渐趋同的现象。如果平面公益广告创意表现的元素雷同、单调,在创作的过程中没有摆脱习惯性思维,没有摆脱思维的定式,所创作的作品就会缺乏新意。而一幅好的平面公益广告,会给人美好的意识享受。

(2)色彩功能的特性

色彩首先吸引人们的注意,往往占据着整个公益广告视觉冲击的大部分甚至整个画面。一些出色的公益广告的整体色调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一则广告画面的三分之一分割线形成了黑红两色的背景,自然的将画面一分为二,上部以红色为背景,纯净清新的空气之中活生生的鸟,而下部充满危险和死亡的黑色背景下,是白骨。整幅画面颜色凝重,这个大块的黑色使人压抑。这个便是色彩视觉的作用。

公益广告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不只是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更多的是肩负着明确社会公益文化信息的载体。它所传达的信息直接影响着社会公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动向。生态环境问题任重而道远。环境的不断变化为它的保护者公益广告提出新的要求。公益广告只有在和具体环境问题相结合的时候才能真正唤醒大众的环保意识,才能起到积极益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明新.公益广告的奥秘.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2]高萍.公益廣告初探.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

[3]汪涛.现代广告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上一篇:保龄球比赛规则范文下一篇:技术开发合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