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艺术欣赏心得

2022-07-18

第一篇:京剧艺术欣赏心得

学习京剧欣赏的心得

学号

京剧欣赏

学习《京剧欣赏》的心得体会

生姓名级 绩 计算机一班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2011年12月10日

学习《京剧欣赏》的心得体会

京剧是流传全国的一种戏曲。在国外,他往往代表着中国的戏曲艺术,所以又被称为“国剧”

京剧虽是著名的剧种,但我们身居江南水乡的孩子,对京剧是相当陌生的,既没有听觉上的感受,也没有视觉上的感受,更谈不上理性认识。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被大家传唱于大街小巷,脍炙人口的名段和众多名家名旦在历史上留下了精彩而绚丽的一笔。然而,古老文化的逐渐陨落已是即成的事实,在流行元素的冲击下,京剧、民乐、诗词歌赋等等精神财富正在被越来越多——尤其是年轻一代所遗忘,这无疑是一种国家精神文化的断层与流失。所以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年轻人,作为一个大学生、一个中国人,我个人认为学习京剧是很重要的。

在本学期选修京剧欣赏课程之前,我对京剧最直接深刻的印象还停留在幼年时期在电视上看到的京剧选段。犹记得当时老一辈人对京剧狂热追捧,随便一人都能哼唱两句,而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京剧则犹如外星语言,艰涩难懂不说,曲调还一成不变,真是听之无味,无聊之极。

然而就如所有的学问一般,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京剧,只有认识它、了解它,才能意识到它的美。通过这次选修课,我对京剧欣赏有了崭新的认识。

京剧即为“剧”的一种,便赋予了它鲜明的故事性。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比如大家所熟知的“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徐策跑城”“智取威虎山”等等,都是依据历史事实改编而成。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每次在课堂上欣赏精彩片段之前老师都会事先讲解故事背景,以便于我们理解京剧唱段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和需要表达的感情。京剧的故事性也为它提供了很大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因而受到各个年龄段票友的喜爱。

一部“剧”少不了演员,正所谓“官有七品,教有九流”,京剧行当也有明确的划分,在“生、旦、净、丑”四大行之下又有着细致的分支。每一种行当的个性特点和身份都是相对明确而具体的,女性角色是“旦”,性格特异的男人是“净”,性格平庸的老生小生属于“生”,而负责创造喜剧效果的便是“丑”。 独角唱不出好戏,京剧的四个行当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在丰富角色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华丽多变的舞台效果。

说到行当就不得不提京剧的服装和脸谱。虽然现代服装的流行元素千变万化,却是越来越不靠谱,而京剧的服装该大气时便大气,该寒酸时就寒酸,“蟒、靠、褶、帔、衣”,什么人穿什么样的衣服,绝对符合人物身份地位、性格形象。再搭配上华丽的纹饰与图案,比如文臣用的仙鹤、孔雀,武将用的麒麟虎豹、富人用的飞鸟花卉,以及细致的做工与面料,每一件衣服都可以称之为艺术品。而脸谱就更不用说了,六分脸、花脸、英雄脸、神仙脸,光是京剧舞台上那一张张奇异的脸就足以让我们感叹老祖宗的智慧与想象力。像京剧这样细致得恨不得武装到牙齿的艺术表演形式,无怪乎能在历史的浪潮下历久弥新。

说到名家名段,那就得说说京剧的流派了。若细分起来,京剧的流派足有十几甚至几十种,梅、程、余、杨不一而足,每个流派又各有千秋,组成了京剧艺术的大观园。而各流派又有着自己的代表人物和继承人,比如谭鑫培、盖叫天、叶盛兰等等,要是放到现在那可都是大艺术家,他们不仅传承了精髓,更将京剧艺术发扬光大,甚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很多人选择去酒吧“欣赏”其实他完全不会欣赏的摇滚乐,很多人选择追捧朋克、歌特,却学了个不伦不类,反而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却被丢弃、遗忘。欣赏京剧,欣赏京剧的美,是一种气质的陶冶和培养,是一种历史文化的熏陶,京剧从各方各面教导着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怎样生活,它推崇着一种积极乐观又豁达平和生活态度,宣扬着人性的真、善和美。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京剧有了更深的了解,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教诲,交给我们的关于京剧的很多的精髓。我也更加喜欢上这个剧种,我衷心的希望,当代青年人能够将京剧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让我们的国粹永垂不朽。

第二篇: 浅谈欣赏京剧的心得与体会

------魏锡流

京剧从形成到现在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在这段历史的长河中,京剧汇集和融合了各地方剧种的艺术精华,博采众长,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成为我国近世纪以来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剧种。我国戏曲从宋代后期产生开始,经历了南宋戏与元杂剧、明昆曲的两次高潮,又经过几百年的不断演变发展,可以说至京剧的产生,形成了我国戏曲及戏曲音乐历史上的第三次高潮。

1、 京剧的形成和名称的由来。

1、 胚胎期:京剧唱腔其本身来源是多元化的,它集南北腔调之大成,而形成为近代以来我国最大的戏曲剧种,它的前身被称为皮黄戏。即说明它的腔调主要成份就是西皮和二黄腔调。这两种腔调都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西皮出自**的西琴腔,以胡琴为主、月琴副之。西秦腔的扩散大概分为两路:一路走的是黄河以北、由西向东的路线。帮现在一般认为西秦腔最早演变成的梆子支系。如:河南梆子、**梆子、山东梆子等。形成我国北方戏曲最大宗的梆子腔系统;另一路是从**向南,进入四川后向江南地区和南方诸省扩散。在湖北的秦腔衍变为湖广调,这就是西皮腔。它是湖北艺人的创造,当时也称楚调。

京剧中的二黄腔是来自于徽剧中的二黄调。关于二黄调的起源说法颇多,但其地域大致不出湖北、**等省。有人说是产生于湖北的**、黄岗,故称二黄;又有人说是出自于**的安庆地区,安庆旧有**腔,后名石牌腔,即吹腔。由于用竹制的两笛伴奏而称二黄;另外还有人认为是出自江西的**腔,由于语音之讹而称二黄。总之,认为出自湖北之东、**之南、江西之北等地区。

京剧形成之前京城已有京腔在演唱,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魏长生率领的秦腔班子自四川入京,使京腔繁盛的局面改观,秦腔在京城风靡一时,之后由于清朝廷认为魏长生的表演有伤风化,一度被禁止演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正值乾隆帝八十寿辰,北京城里正准备盛大庆典,**的徽籍大盐商江鹤亭组织了一个名叫三庆班的徽戏班子,由当时著名的表演艺人高朗亭率领进京参加祝寿演出。当时的祝寿演出规模十分盛大,在繁华街区每隔百步就设一个戏台,弦歌高唱、鼓乐阵阵;南腔北调荟萃争艳,吸引了众多戏众。第一次进京的三庆班崭露头角,引人注目。三庆班集中了众多具有极高艺术水平的艺人,其中领班高朗亭最为出色,分当时处仅16岁,技艺精湛,以男子之身饰演旦角,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都和女子无异。不但没有半分勉强,反而更加富有韵味。观众对他的表演大加赞赏。三庆班也因此大出风头。继三庆班之后,徽籍戏班陆续进京,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他们和三庆班一起被称为四大徽班。从此拉开了京剧形成的序幕。由于短短几天徽调的崛起,致使大量的京腔、秦腔赏加入徽班,于是期空调也就渐渐地被融合进徽调之中,形成以徽、秦两调为主的合流局面。虽未能以二黄调独当一面,但实际上已经以二黄调的名义兼唱其他的腔调。因此现在论及京剧的产生,均以在二黄调基础上兼收并蓄了昆腔、梆子腔、吹腔、罗罗、拔子以及其他的一些民间小调而逐步形成的。然而那时徽、秦合流的二黄调还不能算是真正的京剧腔调,只能说是京剧腔调的胚胎。

2、 发育生长期:经过乾隆、嘉庆、道光年间的衍变发展,道光中期湖北楚调的进京,促成徽汉的合流,进一步强化了以后京剧中二黄与西皮两调的结合,成为京剧胚胎发育的关键期。此时西皮与二黄被称为皮黄戏。道光后期,京师梨园的风气为之一变,以生角为主,当以生腔为主后,马上就出现了程长庚的徽派、余三胜的汉派、张二奎的京派。此三人被称为三杰。这三位演员在皮黄戏过渡到京剧的过程中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著名老生赏余三胜。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在念白上他以自己的汉调语音为基础,吸收了京音、徽音语言因素,创造了一种既能使京城观众听得懂又非常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声调。这种新颖的戏剧用语后来被称为湖广音。湖广音的戏剧用语把我国千百年来汉语的声调等特点加以充分的展示,并把它推向极致!可以说后来我国几乎所有戏曲、曲艺中均被广泛吸收应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余三胜还把这种语音用于演唱上,使腔调唱词的四声分明,曲调也更为抑扬顿挫、悦耳动听了。后来一代宗师谭金培就是遵循其路子,并把它发扬光大,创造出一种细腻、婉转的新唱腔。成为近代京剧老生唱腔的最主要流派-------谭派。

除了演唱和念白外,统一伴奏乐器对皮黄戏过渡到京剧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京剧形成之前,大概自明代重用吹奏乐器笛以来,特别是笛成为昆曲的主奏乐器,南方的戏曲及民间音乐也以笛为主。徽调中的主要腔调二黄及吹腔等都是以笛为主伴奏的。大约到了同治、光绪年间,皮黄腔真正脱胎为京剧时,各皮黄班才出现了胡琴替代笛成为伴奏的主奏乐器。以胡琴代替笛不仅统一了各腔调的调性功能,而且在更深层次上使不同腔调的调式风格更突出、更富有特点。总而言之,经过这一时期的改革、充实、提高,使皮黄戏走上了规范化道路,为京剧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鼎盛期:继三杰之后又出现了汪桂芬、孙菊仙、谭金培三位杰出人物,时称三鼎甲。经过几代宗师吸收全国南北各剧种之精华,结合自身的优势、一招一式、一板一眼、精心设计、改革创新形成了完整的京剧腔调体系,统一了它们伴奏乐器。大约到了同治、光绪年间皮黄腔开始真正脱胎换骨为京剧。此时人才辈出,流派纷呈,剧目繁多,在京城几乎一统天下,最为突出的演员有:余淑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时称前四大须生。20世纪30年代末,余淑岩、言菊朋、高庆奎先后退出舞台,马连良遂与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并称四大须生即后四大须生。

19世纪末通常被认为是京剧发展的第一个鼎盛期。当时不但民间戏曲演出很繁盛、皇宫内戏曲演出也非常多。光绪九年(1883年)慈禧太后50寿辰,皇宫精心挑选了张其林等18人入宫,除了表演唱戏还兼当京剧教习,专门成立一个升平署掌管演出事务。截至宣统三年(1911年)计有150余人入宫当差。

20世纪20至40年代是京剧发展的第二个鼎盛期。不同流派的代表备受推崇,活跃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舞台上。当时最著名的赏有: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即:梅派、尚派、程派、荀派。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京剧旦角名伶评选,因四人技艺杰出而荣获四大名旦的称号。四大名旦脱颖而出是京剧走向鼎盛的标志。梅兰芳的端庄典雅、尚小云的俏丽刚健、程砚秋的深沉委婉、荀慧生的娇巧柔媚。开创了京剧舞台上以旦角为主的格局。京剧大师王瑶卿是这样评价这四位后起之秀的独到之处:梅兰芳的样儿、程砚秋的唱儿、尚小云的棒儿、荀慧生的浪儿。所谓样儿是指梅兰芳的艺术造诣全面,要什么有什么;所谓唱儿是指程砚秋的以行腔之新颖动听为能;所谓的棒儿指尚小云的刀马功底深厚;所谓的浪儿指荀慧生的柔媚多姿、风情万种。

在京剧发展的这一鼎盛时期,京剧还走出了国门,向世界展示了它的独特魅力。1919年梅兰芳率团赴日本演出,这是京剧艺术首次向海外传播;1930年梅兰芳又率团到美国访问演出,取得很大成功;1934年他应邀去欧洲访问,受到了欧洲戏剧界的重视;20世纪50年代后又访问了朝鲜、日本、苏联等国。此后世界各国开始把京剧看成是中国的演剧学派;是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德国的布莱希特表演体系、中国的梅兰芳表演体系)。

4、京剧一词的由来实创于上海。光绪宣统年间北京的皮黄戏接踵来到上海演出,开始时被称为京调,以示和上海本地流行的徽班皮黄调相区别。至民国以后上海的梨园全部为京班所掌握,于是正式称京城来的皮黄戏为京戏。而对于戏剧一词,南方人都称戏、北方人都称剧。1872年2月7日上海《申报》上首次出现京剧一词,由此推断供稿人可能是北方人。可见京剧名称的出现是一种地域概念。大概自京剧后就较多改用地域概念来命名剧种了。如:川剧、粤剧、沪剧、**剧。。。。。。等。京剧自产生以来曾有许多名称,如:乱弹、黄调、二黄等,折射出它的多源特性。而京黄、大戏、京戏等名,则体现出了京剧在京都整合而成并且超越所有地方剧种的特殊地位。

二、京剧的艺术特征: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的集大成者,经过长期的锤炼与磨合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与世界上其他戏剧艺术迥然不同的特征。就是综合性、虚拟性和程式化。这三大特征通过舞台的表演,形成了京剧独特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1、 综合性:京剧具有诗一般的语言,几乎每一句念白都讲究抑扬顿挫、平仄分明、朗朗上口;每一句唱词都注重诗词格律,或七言、或十言,而且讲究合辙押韵、文理对仗。同时,京剧作为一个艺术整体还包含了歌唱、音乐、舞蹈、美术、文学、雕塑和武打技艺等多种艺术因素在内。

2、 虚拟性:京剧的虚拟性是指演员用象征性的表演,把生活的原型进行美化、夸张、变形。主要靠演员的五法(口、眼、手、身、步)进行演绎、暗示,把特定的时间、地点、环境表现出来。虚拟性表演应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动作必须有生活依据;第二,空间和时间的变换是自由的。但是表演是严格的,感觉是真实的,不能有一点随意的地方;第三,动作和眼神是源于生活的但不是生活的照搬,一举一动都要舞蹈化、程式化。

3、 程式化:京剧的大量剧目都是反映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而当时的社会生活一直遵从着儒学的礼制,在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不同阶级、阶层和不同范围人们的行为和人际关系,如言辞、容貌、面色、坐立、礼节、穿衣、饮食、婚嫁、丧事等都要按照自己的社会角色定位去遵守相应的行为规范。

4、 京剧流派纷呈、人才辈出、曲调丰富、板式多样、剧目繁多:

三杰指的是余三胜、张二奎、程长庚

三鼎甲指的是汪桂芬、孙菊仙、谭金培

前四大须生指的是余淑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

后四大须生指的是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马连良

时称南麒北马指的是南方麒派:周信芳;北方马派:马连良

四大名旦指的是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四小名旦指的是李世芳、毛世来、张君秋、宋德珠

各行当都有它流派和杰出名角:

武生:杨小楼、盖叫天

小生:姜妙香、叶盛叶

伍生:王鸿寿、李洪春

生行名家:李少春、唐韵笙、尚和玉、谭元寿、孟小冬

老旦名角:李多奎、卧云居士(满族正黄旗人,名:玉铭,字:静尘,号:卧云居士)

旦行名家:言慧珠、杜近芳

净行流派: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裘盛戎

净行名家:哀世海、方荣翔

丑行流派:莆长华、叶盛章

丑行名家:张春华

除了上面谈及的一些行当、流派的创始人和名家以外,还有很多的著名演员,他们有的已经故去,有的至今仍然活跃在京剧舞台上。他们是:刘秀荣、孙毓敏、张学津、李世济、叶少兰、宋长荣、刘长瑜、李万春、李 康、梅葆玖、迟小秋、王蓉蓉、杜镇杰、张建国、李佩红、孟广禄。。。。。。等75名。全国还有很多优秀京剧演员,更是举不胜举了。

京剧唱腔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曲牌体的唱腔。如帝王将相之类列队出巡或班师回朝、庆功、围猎、操练、聚会等 场面演唱的曲调;另一类是称之为板腔体系的唱腔,也就是我们平时最多听到的唱段,如中央11台名段欣赏栏目经常唱的那种唱腔。所谓板腔体就是以板的变化为主来带动曲调旋律等一系列的变化,形成多种节拍、节奏的板式,这样可以根据不同剧情和人物的需要,适应戏剧的宣叙性和抒情性。京剧的一板三眼即4/4,一板一眼即2/4,有板无眼即1/4,还有就是自由节拍。如散板、导板之类。京剧总共有39种板式,唱腔速度:中速=70-90拍(每分钟)。中快=100-120拍;快速=130-200拍;特快=210-270拍;慢速=50-60拍;特慢=30-40拍。全国有300多个剧种,其中五大剧种:即京剧、越剧、豫剧、**戏、昆曲。京剧剧目不下于5000个。失传的传统剧目经整理抢救现在录成音配像的已达460多个。

5、 看不见、摸不着的唱法技巧:怎样才能把京剧唱的字正腔圆、悦耳动听呢?正确的发声和共鸣是关键问题,而这二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靠演唱者本人歌唱的体会,如何来理解以及在自己身上加以实践,为了帮助欣赏者或学唱者加深理解,提出以下几作为参考:

1) 关于呼吸用气的问题:京剧传统发声方法历来强调所谓的丹田气,是指在用气时必须要有腹部肌肉的支撑。

2) 对于用气量的问题:美声唱法用气量强调圆柱体上下贯穿,不论音高音低都要维持相当的用气量,发出的声音音量足、音色圆润。而京剧唱法不一样,在不同音区和不同的音上用气量是不均衡的,富于变化的,在唱很高的音时用气量就变得很细。

3) 关于共鸣位置使用的问题:人体上可以用作发声共鸣的腔体有喉腔、咽腔、鼻腔、额腔、蝶腔以及胸腔等,一般来说音的高低与共鸣腔体的部位相适应。例如:唱低音时较多使用胸腔;唱中音时多运用咽腔;唱高音时较多运用额腔、蝶腔。当然,好的声音在运用腔体共鸣上并不是那么单一的,它有时交织着多处腔体共鸣在内。之所以这样讲,只是为了强调哪一处共鸣为主,或以哪一处腔体共鸣发挥更出色而言。如何来准确运用共鸣位置呢?所谓位置,在演唱上是一个概念的问题,它看不见摸不着,很难说清、常常只能意会,无法言传,练习者必须慢慢地通过实践来领会共鸣部位的概念。

4) 关于使用语言的问题:京剧等戏曲的咬字是建立在使用汉语基础之上的。汉语中以字为单位,一个字由若干的音素相拼组成,咬字就是要反映这个过程,这样一个字也就完整地表达出来了。

6、 京剧唱腔的伴奏手法与一般歌曲等伴奏有所不同,它的伴奏手法-----隋、补、衬、裹、垫、缺、改。所以很多拉二胡的人认为京剧伴奏很快、很难不愿学习。实际这是个误区,只要你乐谱熟悉了,也就不难了。

三、京剧的基本功:

四功指的是唱、念、做、打。四种表演功夫。五法是指口、眼、身、手、步五种表演技术方法。京剧表演艺术必须通过:唱、念、做、打四功来完成,而四功又以五法为基础,如在唱念上讲究口法,在做、打方面要通过准确的手、眼、身、步、法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口、眼、手、身、步在舞台上必须串起来,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为了帮助京剧票友们了解一些京剧基本功的常识,以利天欣赏京剧,也可照此练习,对京剧爱好者来说可能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吧。

1、四功

A、唱功:唱功是京剧中最重要的。演唱最基本的要求是字清腔纯、节奏准确、以字生腔、以情带腔。最高标准的唱法是达到说的意境,不是为唱而唱,甚至不要给人以唱的感觉,而是以唱来强化唱词的语气抒发人物的情感,把节奏、旋律、感情、语气很自然地融为一体,来表达生活中说话一样的情景。

唱功首先要具备好嗓音。响亮的嗓音与一个人的先天条件有关,但更重要的在于训练。关于如何练嗓子,可以概括为三个字:喊、念、调。即喊嗓、念白和调嗓。一般喊嗓子总是喊:依、啊两个音。依属脑后音,越喊越高,把依字练好,使用高音就有基础。啊是张嘴音,它可以锻炼嗓子的亮音。除了练好依啊两个音外,还要练好

一、

二、

三、四。。。十几个音。练好了不仅能够掌握各个部位的发声特点,而且可以锻炼发声时各部位肌肉的运用。

调嗓子不要贪高调门,一味贪高调门会使嗓子越唱越狭,而且容易发闷,要注意把低音、中音唱实,然后循序渐进地提高调门。另外,从练声的角度来讲,在调嗓子的时候,还应当尽量找一些熟戏来练习,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唱腔的生疏而影响练声的效果。在练嗓子过程中,还应当注意的是持之以恒。另外,在练嗓音时无论是唱还是念,都必须遵照一定的科学规律,在运用声带的时候,既要耐心又要细心,万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对声带造成损害。

京剧的唱功除了经过训练而得来的一副好嗓子外,更重要的则是对嗓音的运用。嗓音的运用需把握三个原则:即声韵、词意、感情。声韵就是韵味,使用高音的时候力求高亢但不失圆润,而在唱低音的时候,虽然低沉但必须实在有力。柔中有刚、刚中见柔,刚柔相济、顿挫有致,使唱腔如盘里滚珠、音律和谐、音色优美,才能美妙动听。但是掌握了声韵还不行,还必须通过圆润优美的声音,把唱词中的词意和情感表达出来。

B、念功:是与唱功同样重要的表演手段,京剧有千斤知白四两唱的说法。练习念功一要注意字音的准确,如尖团字、上口字、平仄音的念法;二要掌握京剧表演中的特殊的吐字发音方法,即用反切的拼音方式来念出字头、字腹、字尾,使每个字完整地送到观众耳朵里;三要念出白口的抑扬顿挫,富有音乐感和节奏感,和唱腔一样有轻重高低之分;四要念出人物的个性、情感以及意境,还要讲究念白的劲头分量。念白无力会给人以轻飘的感觉,但力量过大也不行,会使人感到生硬、笨拙。力量必须用的适度,念出的话白才能圆润悦耳。这种力度的把握就像是大老虎叼小老虎,要叼得不轻不重,小考虑才能既被叼起而又安然无恙。念白在练声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念京白更见功夫,一般的韵白语调比较平缓、旋律性强,加上有锣鼓配合,较难念好。而念京白如走坎坷路,高音、中音、低音都有,而且是忽高忽低,跳跃性很强。再加上语速较快,没有锣鼓伴奏久不易念好。但是,从念功的角度来说,练习京白非常重要,它一方矶可以练习不同部位的发声,一方面可以练嘴皮子的劲头。可谓一举两得。

C、做功:做功就是人们常说的做派。演员在舞台上的一举一动,首要的是要有真实感,正所谓装龙像龙,装虎像虎。但京剧舞台上的真实与生活中的真实又有不同。比如:戏曲演员在舞台上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一举一动无论开门关门,还是上下楼梯等动作,与生活中的样式并不完全一样,它们都是通过程式化的动作表现的。即通过舞台上特定的动作或结合道具表现生活中的特定动作或场景。这些程式化的动作还包含着技术的难度和舞蹈的美感,而观众也总是通过欣赏程式化动作的技术性和它的优美的舞蹈姿势理解生活内容的。人们在运用戏曲中的程式化动作时,也要找到它们的生活依据。比如不同人物的性别、年龄、感情变化和性格特点等各不相同,在程式化动作的运用上也会不同。如《秦香莲》中的秦香莲和《武家坡》中的王宝剑,同是青衣角色,就不能用同样的程式来表现。因为人物不同、环境不同、心情也不同。王宝剑出身名门贵族,虽身处窘境,但身上始终保持着原有社会地位养成的高傲性格,所以在站立、走台步时总是抬头挺胸。而秦香莲出生贫寒之家,虽有反抗精神,但一直处于胆怯、惊恐之中。站立、走台步表现低头颔胸。因此京剧的做功首先要掌握所扮演角色的年龄、身份、性格、社会经历以及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等等。在明确了这些具体情况的前提下,再去设计身段就有了依据,也就有了生活的真实。

D、打功:打功也就是武功。包括翻跟头、打荡子等各种舞蹈动作,也包括诸如起霸、走边、对枪、下场等高难技巧动作。因此必须要有相当的腰、腿、把子的基本功,才能胜任武打表演的需要。打功与纯粹武术的打不一样,京剧演员的打功要求既要有一定的真功夫,又要手下极有分寸,讲究绵软不能伤人。而且武功还要求在规范自如地掌握武功技巧的同时,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与剧情,做到技不离戏。就是枪来剑往也要打出情感,打出语言。而不是单纯卖弄武功。演员通过武功表演打出戏来,是把子功的最高境界。

2、五法:

A、口法:口法是指唱、念时发音的要领和方法。京剧对唱、念的基本要求是字音清楚。京剧早有咬字不清、吐字不明,有如钝刀杀人的说法。那么怎样才能字音清楚呢?其要领是:首先要把口、齿、唇、牙、喉这些咬字发音部位找准。比如家字,是由j-i-a三个音拼成,发j音是用舌面抵上牙根,发i音是舌面抵上腭,发a音时要把嘴自然张开。这几个咬字发音部位掌握的准确,才能把家字发得清楚明白。若有一个部位使用的不恰当,就要导致字音含糊或者把字音念错。另外还有个口形问题。在咬字发音时的口形分为开、齐、撮、合四种,即四呼。开口呼的口形是嘴和上、下牙齿自然张开,如:他、花、拿等;齐口呼的口形是嘴和牙处于微开状态。如:起、飞、戏等;撮口呼的口形是嘴紧撮略向前探出。如:志、具、需等;合口呼的口形是嘴成闭合状态。如:母、若、过等。京剧表演中之所以非常注重口形,除因与唱念时面部的选形是否美观有关外,更重要的是因为戏曲中的唱念有时一个字要拉很长的腔调,如果口形不准确,特别是在拖腔时口形变了,字音也必然随之而变,意思的表达也就因口形的差之毫厘而导致谬之千里了。所以京剧强调唱念的字正腔圆。

B、眼法:戏曲界有句俗话叫做一身之戏在于脸,脸上之戏在于眼。在表演中眼睛是刻画人物思想、表达感情的重要器官。演员在舞台上要表现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态时,都要通过眼睛这一扇窗户来表达。眼睛的运用在于传神,而眼睛乃心之苗。所以,当演员真正设身处地生活在剧中人物所处的情境中时,眼睛就能传神了。比如在《梅玉配》这出戏里,苏玉莲把书生徐廷梅藏到了柜子里后,拉着进来的嫂子连着用了三个眼睛的动作,先是看柜,然后回头看嫂子,接着又回头看柜子。有的演员演到这里的时候,只是从动作上做了个一望、两望、三望的动作,使观众无法真正理解动作的含义。实际上这三看别有意味。这三看中,一是看柜子锁好没有;二看嫂子发现没有;三看柜里有什么动静没有。表现了苏玉莲对徐廷梅的真挚情意和她那纯朴而聪慧的性格特征。三看的内容不同、心境也不一样。京剧演员必须通过自己的眼神把这三看的不同心境表达出来,使观众通过演员的眼神了解到角色心里深处的想法,只有达到了这样的艺术效果,才能说把眼神做出来了。

C、手法:手法指的是表演技巧。它含有技巧、功夫、作风的意义。在京剧舞台上表演各行当、角色,都各自有不同的手法技巧,不同的功夫要求,形成不同的表演风格,并由此形成彼此不同的特点。以旦角行当来说,基本手势是兰花指,即手的形状像兰花一样好看。这种手势从女子的日常生活中汲取演变而来。古人常用纤纤玉手形容女子手的美,纤纤是说细小灵巧,玉手是说白嫩。在京剧舞台上若要通过手势来传达这一信息,它的要领是食指用力伸直、大姆指和中指对上、无名指和小姆指微微翘起。这样指出去,既合乎生活逻辑又美观。手的动作不是孤立的,因为在表演中,五法是相互配合运用的,所谓手眼通心,心到、手到、眼到。比如欲往右方向指,必须伸出右手,同时身体向右稍稍偏斜。而左手托袖从右肩上方划到胸前再向下是一个圆形,然后由低向高的前方指去。这个过程一直是眼随着手指的方向、手、身、眼相互配合。既传情表意又姿态优美。假如仅仅是右手抬起,然后直筒筒地伸出去,身体、眼睛都不来配合,在舞台上就无法达到优美的效果。

D、身法:身法就是表演的身段,是京剧演员表演各种舞蹈化的动作。它集中体现在四功中的做、打上。身段还包括武术中的攒、纵、跳、越、闪、展、腾、挪等身上的功夫。身段掌握的是否准确,要看手、眼、步能不能连贯起来。而身段掌握的好不好,关键在腰,比如跑圆场,固然脚上的功夫很重要,但如果腰部无力,掌握不稳,就是脚下再快,身子摇摇晃晃也不好看。例如表演快步圆场时,表演者要似燕子般展翅飞翔,身体轻盈敏捷。要达到这样的表演效果,腰部的力量起着重要作用。

E、步法:京剧界有先看一步走,再看一张口的谚诀。因为演员在舞台上的一切动作,都要靠一双脚,步法的优劣对于唱念做打都有影响。京剧前辈们通过舞台实践,总结出了各种各样的步法,如碎步、垫步、蹉步、云步、快步、慢步、醉步等。一般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特定的步形,如花脸走虎形步、老旦走牛形步、武丑走鸡形步、方巾丑走象形步、彩旦走鸭形步等等。甚至同是旦角,不同的类别,如闺门旦、花旦、泼辣旦等,步法也各不相同。这些姿势各异的步法在使用上都有其不同的规范、要领。以旦角的慢步为例:前脚跟要对后脚尖,一步踏一步地向前迈出,腿不能太硬也不能太弯。

3、唱念的基本功练习:唱念的练习分五阶段。

A、第一阶段:呼吸练习

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呼吸16-19次,每次呼吸过程3-4秒钟,而演唱时有时一口气要延长十几秒,甚至更长,而且吸气时间短,呼气时间长,所以必须掌握将气保持在肺部慢慢呼出的要领。练习方法如下:

甲、深吸慢呼气息控制延长练习:其要领是吸提、蓄气、推送。先压一下气把废气排出,然后用鼻和舌尖像闻花一样,自然舒畅地轻轻吸,吸得要饱,然后气沉丹田,再慢慢地放松胸肋,使气如细水长流般慢慢呼出,要呼得均匀,控制时间越长越好。反复练习4-6次。

乙、深吸慢呼数字练习:数字练习:吸提后,在推送的同时,轻声快速地数1,2,3,4,5,6,7,8,9,10一口气反复数数,直至这口气气尽为止。数枣练习:吸提后,在推送的同时轻声念: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棵枣,拿竹竿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此时再次吸足气,然后再次在推送的同时轻声念)一个枣,二个枣,三个枣。。。。。。直到这个口气尽为止,反复4-6次。数葫芦练习:吸提后,在推送的同时轻声念:金葫芦,银葫芦,一口气数不了24个葫芦(吸足气然后念)一个葫芦,两个葫芦。。。。。。直至这口气气尽为止,反复练习4-6次。

丙、深吸慢呼长音练习:男生发啊音,女生发咿音。一口气托住,声音出口呈圆柱形波浪式推进,能拉多长拉多长。反复练习

丁、托气断音练习:一口气托住,嘴里发出快速的噼哩啪啦、噼哩啪啦(反复)到这口气将尽时发出嘭---啪的断音。反复练习4-6次。一口气绷足,先慢慢地发出哈,哈,哈,哈。。。。。。然后加快发出哈,哈,哈,哈。。。。。。练习有似爆发力的断音。因为在京剧演唱中哈,哈。。。。。。大笑啊哈、啊嘿比较常用。一口气绷足,先慢后快地发出嘿吼,嘿吼。。。。。。反复并逐渐加快,直至气力不支为止。反复练习。

B、第二阶段:气、声、字的练习。

气、声、字的练习应把握:气为音服务,音为腔服务,腔为字服务,字为词服务,词为情服务。从这个顺序中可以看到字的位置居于中心,前面牵着音和腔,后面连着词和情。当中一塌满盘皆输。字音的真切决定着声音的圆润,以字行腔正是这个道理。在喊嗓练习中的字、音、气的关系,应是托足了气,再找准音,最后咬真了字。具体方法是:用汉语拼音的方法把字头、字腹、字尾放大、放缓,以字练声,然后加快。同时练嘴皮子和唇齿舌喉的灵活性。一般运用念绕口令的方法。

C、第三阶段:吟诗、吟唱练习

甲、吟诗:吟诗一般可以选各个行当的定场诗练习。定场诗因为角色刚刚上场,要给观众留下第一印象,并使他们停止议论安静下来,所以声调较高,又不急不慢,是角色性格、形象的自我剖析,而且韵律性极强,比较适合于喊嗓、练声等练习。比如《 骂曹》中弥衡的定场诗:口似悬河语似流,全凭舌尖压诸侯;男儿何得擎天手,自当谈笑觅封侯。再如《挑华 》中岳飞的定场诗:明亮亮盔甲射入斗牛宫,缥缈缈旌旗遮住太阳红,虎威威排列着明辅上将,雄赳赳胯下驹战马如龙。

京白吟诗:为现代戏表演念词而练习,如用吟诗的旋律,念《毛主席诗词》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等。再如念现代戏一些经典道白久旱的禾苗逢甘霖,点点记在心、千枝万叶一条根,都是受苦人等。都是喊嗓练声的好素材。传统大段念白及一些 口练习也可在这一阶段锻炼气息和发声。 乙、吟唱:吟唱具有俯拍吟诵相夹,半唱半念的特点,比吟诗更难,但更易抒发情感,舒展音律,所以正好用来喊嗓发声。例如《宇宙锋》中赵艳容上台:杜鹃枝头泣(半吟念),血泪陪悲啼(吟唱)。再如《阳平关》曹操:只手(半吟念)独擎天(吟唱),奇勋已早建,虚名扶汉祚(半吟念)时势魏将迁(吟唱)。直接吟唱的如《秦琼卖马》好汉英雄困天堂,不知何日回故乡。再如《清风亭》年纪迈,血气衰,年老无儿绝后代。听妈妈高声唤悲哀,想必是为姣儿失却了夫妻恩爱。

D、第四阶段:弧形气声练习

弧形气声练习是京剧里非常独特的一种发声技巧。它像舞蹈里的弹跳,跳起来蹲下去又弹起来,也像体育里的掷铅球,转起来、缩回来、再掷出去。气息和声音推出形成一条︴形抛物线,拉回来再抛出去。如武生:啊︴咳;老生:马︴来;花脸:酒︴喔、啊︴来;丑:啊︴哈︴;青衣:苦︴哇︴、容︴禀。这类双弧形气、声,如不好好练,极容易出岔音、转或呲花。一般要领是:运好气托好字(像汉语拼音一样分解字音)--抛出去收再抛出去,控制好气息、音量,选出最佳音色。一环扣一环,相得益彰。尤其程派吟诵的容禀似断不断,细若游丝,欲断又起至饱满地送到家。归音归韵更是需要努力练习和掌握的。

E、第五阶段:爬音阶及高难音练习

嘎调、翻高、高腔等单调,是演唱中不可缺少的,称其为高难音。在喊嗓练声中练习这路音时,要注意不可多练,关键是找方法找位置。如果拼命去喊去叫,前面练习的会全部作废,而且还会伤及嗓子。练习这路音最忌挤、卡、捏、压、强弩硬拼横气。有京剧前辈总结经验曾说:如字要高唱不必用力反呼(使拙劲去喊)唯将此字做狭、做细、做锐、做深,则音自高矣。。。。。。凡遇高扬之字,照上法将气提起送出。。。。。。则听者清晰明亮,唱者不费劲。这里有窍门有方法,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去摸索去探求。

五法与以上的四功是密切相连的,例如唱功,就要口、手、眼、身、步同时并用,缺一不可。因为戏中的唱,不能傻唱或干唱,眼神要与唱词所表现的情感统一,身、手、步也要有机地配合唱词所表达的情绪。也就是说,唱念是表现情感的,就要有动作,而动作又要有章法。例如口法,要讲四声五呼;眼法,要练出眼神,要讲喜、怒、悲、哀、惧、恐、惊;动作时要眼随手走才身心相合。总之,要让眼睛成为心灵的窗户。身体四肢的动作要讲究未左先右,欲进先退,未高先低,未快先慢;要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还要达到**,即眼与心合、心与气合、气与身合、身与手合、手与脚合、脚与胯合。才能使口、手、眼、身、步的表演达到自如和谐的境界。

注:(1)梨园:梨园是唐代都城长安的一个地名。唐玄宗李隆基喜好音律,在梨园演奏乐曲,并培养训练演奏人员,后来梨园就与戏曲艺术联系在一起,成为艺术组织和艺人的代名词。几代人都从事戏曲艺术事业的便称为梨园世家。唐玄宗为中国戏曲艺术的祖师。

(2)票友:票友是戏曲界的行话,专指那些会唱戏而不从事专业演出的戏曲爱好者。这一称谓最早出现在清朝,当时八旗子弟凭清廷所发的龙票,赴各地为清廷宣传演唱。持龙票的人便被叫做票友。京剧诞生后八旗子弟很喜欢这种曲目,他们也常登台唱戏。但当时戏班的演员社会地位很低,为了与其区别,他们便以票友自称。其中有的票友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此后,随着对京剧的喜爱和晚清八旗的衰落,许多票友放弃旧观念,而当了真正的演员,这种情况被叫做下海。

第三篇:中国绘画艺术欣赏上课心得体会

最初知道有中国绘画艺术欣赏这门课是在选课系统中看到的。考虑到不让研究生生涯的课程在各种乏味的专业课中度过,毅然选择了绘画艺术欣赏。上课看看中国画,听老师讲讲艺术史,也是一个很不错的上课体验。

上课的内容和讲课的方式可能与我预想的有些不同,我原以为是讲讲中国的现代画,也就是国画和水墨画这类,但老师的讲课脉络还是以美术史为主。给我们讲授了各个时期的艺术作品,收获颇多。美术史与历史学有密切联系,同时涉及到古迹和文物的考察与鉴定。美术发生史必须以考古材料为基础,这就与考古学有密切的关系。此外美术史还与一般文化史、民族学、民俗学有交叉关系,但是它是以美术作品为第一性资料,同时伴有审美判断,这两点可与历史学、考古学、文化史、民族学、民俗学划清界线。美术史需要哲学、美学、美术理论的指导,还涉及美术批评,但它是以具体作品阐明美术历史的发展,又与哲学、美学、美术理论、美术批评区别开来。

中国艺术的表现特征自古以来也有过多次的变化,最初是地理环境特征,从河流季节性的泛滥和地处内陆的认识观而来,然后又过渡到了宇宙天地观,这与世界的中心论有很大的关系。最后到社会传统特征,以农业为主,以土地为基础,家庭复杂但有组织的社会传统。民族的性格和审美倾向也对艺术的表达又很重要的影响,顺应自然避免极端,无一不体现在艺术作品之中,艺术的表达方式也以线条为主。艺术中最少不了的东西自然是画。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泛指,古称丹青或绘事。主要指的是以传统中国绘画工具所绘在绢或纸上等传统绘画材料的绘画。中国画的概念是与西方绘画相对应的概念近代以来为区别由西方输入的油画、水彩、版画等统称为西洋画的外国绘画而有的称谓。今天成为约定俗成的用语,一直有人认为此称谓指向不明,20世纪80年代提出用水墨画代替中国画 从文脉上看中国画包括三个部分: 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和文人绘画。艺术在不同时期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原始艺术是最早的艺术发生的时期。原始社会没有文字产生,也生活没有文字记录,具有一定的文字功能和符号意义的“绘画”,反映了先民们社会生活信息以及相关的图腾崇拜。虽作为艺术相当稚拙,但透露出艺术的曙光。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为陶器玉器,岩画地画,雕塑和蚌塑之类。陶器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是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用具。有素陶与彩陶之分。先人在造型设计和制作时,注重造型的审美功能。能够灵活的掌握各种线条的曲直变化,善于运用空间、虚实、疏密、繁简、强弱、质地和色彩等对比手法,就是器物上的某些附加物如耳、流口、足的处理,也能恰到好处地起到对称、均衡与稳定作用。为日后大量出现的陶瓷器的造型所继承和发展。玉器的发现和生产是人类最初审美意识的萌发。良渚文化的玉器代表了中国玉器文化的最高成就。

在殷商与先秦两汉时期,艺术表现有了更近一步的发展。商周两代的青铜文化集中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特征。青铜纹饰主要以对鬼神、魑魅、灵异表现居多,一反原始社会活泼自然气息,大多给人一种神秘恐怖的印象。最有代表性的是饕餮纹。绘画艺术在原始社会末期,已脱离器物装饰的地位而独立存在。但因损毁遗失等原因,春秋以前史载绘画作品至今没有实物资料。我们只能从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来间接了解这段时期的绘画表现力。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创作趣味变化很大。由殷商、西周时期对鬼神的表现,转到对社会现实生活的表现,在绘画形式上还存在着夸张变形的处理,但突破了商周以来的装饰风格,向写实迈进一大步。秦汉时代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造型艺术表现了广阔无垠的宇宙意识,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精神,具有深沉雄大的气魄。秦汉时代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造型艺术表现了广阔无垠的宇宙意识,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精神,具有深沉雄大的气魄。

在三国两晋时期,绘画沿袭汉画传统,多为故事、圣贤等宣扬教化的绘画,兼有少量的道释、神仙、风俗、名士肖像等。而东晋南朝时期的绘画,山水画迅猛发展,江南优美的山水景物使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提高,兼之玄佛之士标榜隐逸,登山临水,搜奇览胜成为士族阶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但陶渊明和谢灵运这些使人醉心于讴歌自然,文士画家也为了模水范山而放情丘壑,这样山水画便从人物画的附庸地位中独立出来。人物绘画题材多种多样,沿袭前代神话、历史故事及贵族生活题材;肖像画作为一门画科得到确立,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发展起来;出于士族贵胄阶层的爱好,描写名流逸士和道释人物的题材增多,花鸟画开始兴起,但尚处于萌芽状态。对于北朝的绘画,比较著名的就是一些石窟壁画、墓室壁画、卷轴画等。如嘉峪关魏晋壁画墓彩绘砖,采用一砖一画的方式,叙事性很强的展现墓主人生活时代的社会现实生活,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在风格上,从汉代的雄浑、粗朴、古拙、转为严谨精密、体韵飘然的风尚,这是魏晋六朝绘画的时代特色。

隋代绘画艺术中,隋帝王提倡绘画,画家云集宫廷,对唐绘画影响极大。绘画题材以佛道和贵族生活为主,此外还有山水、人物、风俗、鞍马、台阁等。受中原绘画风格的影响,隋朝石刻画和敦煌隋窟壁画相对前朝更加精工,为唐石窟绘画的繁荣奠定良好基础。初唐时期,统治者注重绘画的政教作用,沿袭汉代图绘功臣肖像于宫墙殿壁的做法,促进肖像画发展。反映历史事件的具有政治色彩的记实性绘画也得到迅猛发展。随着以儒学为思想武器的封建统治达到极盛,中国的写实艺术也达到了高峰。盛唐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繁荣,政治局势平稳,促进了精神生活的高度发展。此期名家辈出,达到精尖的艺术水平。吴道子的道释画、张萱和周昉的“绮罗人物”画、曹霸和韩干以及韦偃的鞍马画、李思训父子的青绿山水画和王维的水墨山水画、韩滉及戴嵩的风俗画,逐渐走向成熟的花鸟画等等。各题材竞立并存,中国古代绘画进入绚烂多彩的时期。五代十国时期,作为一个历史时期且处于一种四分五裂的状态,尽管很短暂,但在我国绘画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此期绘画创作基本上是在中原、西蜀、江南三个地区。其中南唐画院发展于五代晚期,曹仲玄善画宗教画,周文矩、顾闳中等善画人物画,赵干、卫贤等善画山水画。院外的花鸟画家徐熙,以及山水画家董源、巨然,后南唐画院画家大多加入北宋画院。

时光在流逝、事物在发展,中国的美术史有着蓬勃的生机,随着历史的进程,时代的变革,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也将日新月异!

第四篇:京剧艺术欣赏第8课件

京剧艺术欣赏第8课件.txt偶尔要回头看看,否则永远都在追寻,而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男人掏钱是恋人关系,女人掏钱是夫妻关系,男女抢着掏钱是朋友关系。男人爱用眼睛看女人,最易受美貌迷惑;女人爱用心看男人,最易受伤心折磨。本文由仙人球榴莲贡献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京剧艺术知识与欣赏 第8课

京剧的流派 京剧流派形成简史 京剧流派的特点与识别 京剧流派大汇唱

京剧的流派

我们的课本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 及里的认识论,对京剧知识和欣赏也逐渐 增加难度。京剧的流派知识和欣赏的难度 比以前要大。今天只是引领大家开个头儿。 真正达到会欣赏不同的流派还需要下更多 的功夫。

要点:

1 京剧的流派就是京剧的魅力所在。如果千人一面, 千唱一声,难免乏味。 2 流派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继承加创新,二者缺一不 可。继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刻苦宗师一人打下 坚实功底;二是学习各家之长,为己所用。创新 是结合自己本身的条件特点走出一条新路。 3 流派并非自封,要经得起社会考验而为大众所公 认。 4 流派形成的启示:没有继承的创新往往是站不住 脚跟的,因为是空中楼阁;没有创新的继承是没 有前途的,因为会一代不如一代。

京剧流派形成简史:

京剧形成初期,还没有派别之分。 ? 京剧派别的形成是老生在先,旦角在后。 ? 老三鼎甲的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时还没 有派别。 ? 小三鼎甲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时也没 有明显的派别。

前四大须生、后四大须生

真正的老生派别出现在谭鑫培之后的前四 大须生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周信芳 和后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 奚啸伯。 ? 分别被称之为余派、高派、言派、麒派、 马派、新谭派、杨派和奚派等。

谭鑫培被尊为“伶界大王”。

但是这些老生派别均出自谭鑫培,所以也 称其为老谭派。 ? 谭鑫培被尊为“伶界大王”。所以谭鑫培 对于老生流派的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不可 低估。

四大名旦、四小名旦

京剧诞生以来一直是以老生为主、老生唱 头牌、老生挑大梁、老生当老板的。 ? 王瑶卿开始改变了这个局面。可以说是在 他的培植下出现了四大名旦:梅兰芳、程 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以后又出现了四 小名旦:张君秋等。打破了一直是以老生 为主的局面,变成老生、旦角共同挑大梁、 甚至是一旦角唱头排、当老板的局面。

王瑶卿被同业者尊为“通天教主”

王瑶卿(1881-1954)是对京剧艺术发展贡 献最大的一位著名旦行演员和艺术革新家, 他在表演和剧本等诸多方面大胆改革,使 旦行表演艺术别开生面,为旦角表演艺术 创出一条新路。 ? 他能因材施教,一生曾为众多的京剧演员 (包括四大名旦)设计唱腔与表演,发挥 各类演员不同素质、风格和特长,做到因 人设腔,因戏设腔。

小生、老旦以及净角、丑角流派

小生、老旦以及净角、丑角等在京剧中始终处于 配角的地位。但是这不等于不重要,不等于在艺 术上没有难度。恰恰相反,反而是“一净难求”, “千生易得,一净难求”、“千生百旦,一净难 求”“百旦易得,一净难求”。可见找到一个好 的花脸之不容易。小生、老旦、丑角等也是一样。 原因就是对这些角色的动作或声音要求更特殊一 些,更不容易学习和训练。 ? 当今流行的花脸是裘(盛荣)派,老旦是李(多 奎)派,小生是叶(盛兰)派。

旦角流派的特点与识别

? ? ? ? ? ? ? 梅派【甜、样儿】 请欣赏宋小川反串以上旦角五派, 程派【婉、唱儿】 注意识别。 尚派【坚、棒儿】 《四郎探母》“芍药开牡丹放” 荀派【绵、浪儿】 丫头,带路哇。(*派?) 张派【综合四派】 芍药开牡丹放花红一片,(*派?) 艳阳天春光好百鸟声喧。(*派?) 我本当与驸马同去游玩,(*派?) 怎奈他终日里愁锁眉尖。(*派?)老生流派的特点与识别

? ? ? ? ? ? 余派、新谭派、杨派、李派【刚劲委婉】 马派【寓巧于圆】 高派【音色高亢】 言派【精巧细腻】 麒派【沙音沉厚】 奚派【洞箫之美】 请听相声演员对老生流派的夸大喧唱。

京剧流派大汇唱

? ? ? ? ? ? ? ? ? ? ? ? ? ? ? ? 特别邀请了大连阳光青年京剧票友会同我校京剧社的老师、同学一起为大家演唱京剧的各个流派的 经典唱段: 01 旦角梅派 《贵妃醉酒》“海岛冰轮”; 02 旦角程派 《锁麟囊》“春秋亭外”;贺立军 03 旦角尚派 《四郎探母》“我主爷金沙滩早把命丧” 廖春泉 04 旦角荀派 《红娘》“小姐你多风采” 戴双红 05 旦角张派《 娄山关》“西风烈”;马金旭 旦角张派 《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张玫 06 老旦李派 《钓金龟》“老天爷”;杨淑芳 07 老生马派 《淮河营》“淮南王他把令传下”;袁履冰 08 老生言派 《让徐州》“未开言”;刘铁牛 09 老生余派 《搜孤救孤》“白虎大堂”;孙仲英 10 老生麒派 《萧何月下追韩信》“三生有幸”;陈力 11 老生奚派 《白帝城》“恨不得把吴国” 何熙文 12 老生杨派 《野猪林》“大雪飘”;安百强 13 小生叶派 《吕布与貂禅》“那一日在虎牢大摆战场” 14 花脸裘派 《赵氏孤儿》“我魏绛”;刘宗德 特邀琴师:沈晶(京胡)、张茹华(二胡)、杨维纲(二胡)、张 华(月琴)、郭春英(三弦)等。

旦角梅派《贵妃醉酒》 旦角梅派《贵妃醉酒》

? ? ? ? 【四平调】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 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 皓月当空,恰便似嫦娥离月宫。 奴似嫦娥离月宫。

旦角程派《锁麟囊》 旦角程派《锁麟囊》

? ? ? ? ? ? ? ? 【西皮二六】 春秋亭外风雨暴,何处悲声破寂寥。 隔帘只见一花轿,想必是新婚渡鹊桥。 吉日良辰当欢笑,为什么鲛珠化泪抛? 此时却又明白了, 【流水】 世上何尝尽富豪。 也有饥寒悲怀抱,也有失意哭嚎啕。 轿内的人儿弹别调,必有隐情在心潮。旦角尚派 《四郎探母》 四郎探母》

【西皮慢板】 ? 我主爷金沙滩早把命丧,文和武辅哀家执 掌军防。 ? 奴听随忙挂点亲率官员,一心心要夺取宋 人江山。 ? 叫番儿忙摆驾银光宝殿,阅兵书看何人前 来问安。旦角荀派 《红娘》 红娘》

? ? ? ? ? ? 【反四平调】 小姐呀小姐你多风采,君瑞呀君瑞你大雅才。 风流不用千金买,月移花影玉人来。 今宵勾却相思债,一双情侣称心怀。 老夫人把婚姻赖,好姻缘无情地被拆开。 你看小姐终日里愁眉黛,那张生病得骨瘦如柴。 不管老夫人家法厉害,我红娘成就他们鱼水和谐。

旦角张派 《忆秦娥.娄山关》 忆秦娥.娄山关》

? ? ?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旦角张派 《西厢记》 西厢记》

? ? ? ? ? ? ? ? ? 【二黄原板】 斟美酒,不由我离情百倍,恨不得与张郎举案齐眉。 张郎啊,学梁鸿与孟光夫高妻贵,又何必到长安去候春闱? 作一对并头莲朝夕相对,不强似状元及第,衣锦荣归! 人生最苦生别离,未曾登程先问归期。 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取妻, 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频寄,你休要金榜无名誓不归。 【散板】 伯劳东去燕西飞,

鞍马秋风好护持。 一路上荒村雨路宜眠早,野店风霜你,你„„要起迟。

老旦李派 《钓金龟》 钓金龟》

? ? ? ? 【二黄慢板】 老天爷睁(呐)开了三分眼, 母子们离却了(那)鬼门(呐)关。 这也是儿的孝心感动天地, 从今后享荣华永不受那贫寒。

老生马派 《淮河营》 淮河营》

? ? ? ? ? ? ? ? 【西皮摇板】 淮南王他把令传下,分作三班去见他, 分明是先把虎威诈,不由得我等笑哈哈。 【流水】 此时间不可闹笑话,胡言乱语怎瞒咱。 在长安是你夸大话,为什么事到如今耍奸滑。 左手拉住了李左车,右手再把栾布拉, 三人同把那鬼门关上爬, 【散板】生死二字且由它。

老生余派《空城计》 老生余派《空城计》

【西皮慢板】 ? 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秉衷心我扶保汉室乾坤。 ? 先帝爷下南阳御驾三请,算就了汉家的业鼎足三 分。 ? 官封到武乡侯执掌帅印,东西战南北剿博古通今。 ? 周文王访姜尚周室大振,汉诸葛怎比得前辈的先 生。 ? 闲无事在敌楼我亮一亮琴音, ? 【原板】我面前缺少个知音的人。

老生言派 《让徐州》 让徐州》

【二黄原板】 ? 未开言不由人珠泪滚滚,千斤重任我就要 你担承。 ? 二犬子皆年幼难担重任,老朽年迈我也不 能够担承。 ? 望使君放开怀慨然应允,救生灵,积阴功 也免得我坐卧不宁。

老生麒派 《萧何月下追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

? ? ? ? ? ? ? ? 【念白】 将军千不念,万不念,不念你我一见如故是【二黄碰板、三眼】 三生有幸, 天降下擎天柱保定乾坤,全凭着韬和略将我点醒, 我也曾连三本保荐与汉君,他说你出身微贱不肯重用, 那时节怒恼将军,跨下了战马,身背着宝剑出了东门, 我萧何闻此言雷轰头顶,顾不得山又高,水又深, 山高水深,路途遥远, 我忍饥挨饿来寻将军, 望将军你还念我萧何的情分,望将军且息怒,暂吞声, 你莫发雷霆,随我萧何转回程, 大丈夫要三思而行。

老生奚派 《白帝城》 白帝城》

? ? ? ? ? ? ? ? 【二黄慢板】 恨不得把吴狗顷国灭尽,报弟仇杀孙权方称我的心。 陆逊儿用诡计令人可恨,多亏了那赵子龙救驾逃生, 烧得孤连营寨七百里整, 烧得孤人和马七十余万片甲不存。 烧得孤在火焰下四处奔命, 烧得孤兵败在白帝城。 为此事不由孤我的珠泪滚滚, 只觉得心神不定坐卧不宁。

老生杨派 《野猪林》 野猪林》

? ? ? ? ? ? ? ? ? ? ? ? ? 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 彤云底锁山河暗,疏林冷落尽凋残。 往事萦怀难派遣,荒村沽酒慰愁烦。 望家乡,去路远,别妻千里音书断, 关山阻隔两心悬。 讲什么雄心欲把星河挽, 空怀雪刃未锄奸。 叹英雄生死离别遭危难, 满怀激奋问苍天: 问苍天万里关山何日返? 问苍天缺月儿何时再团员? 问苍天何日里重挥三尺剑? 诛尽奸贼庙堂宽! 壮怀得舒展,贼头祭龙泉。 却为何天颜遍堆愁和怨„„天啊,天! 莫非你也怕权奸有口难言? 风雪破屋瓦断,苍天弄险,你何苦林冲头上逞威严。 埋乾坤难埋英雄怨,忍孤愤山神庙暂避风寒。

小生叶派 《吕布与貂禅》 吕布与貂禅》

【西皮导板】那一日在虎牢大摆战场, ? 【原板】我与那桃园弟兄论短长。 ? 关云长挥大刀猛虎一样,张翼德挺蛇矛勇 似金刚。 ? 刘玄德舞宝剑浑如天神降,怎敌我方天戟 蛟龙出海洋。 ? 只杀得刘关张左遮右挡,俺吕布美名儿天 下传扬。

花脸裘派 《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

? ? ? ? 【汉调二黄原版】 我魏绛闻此言如梦方醒,却原来这内中还有隐情。 公孙兄

为救孤丧了性命,老程婴为救孤你舍了亲生。 似这样大义人理当尊敬,反落得晋国上下留骂名。 到如今我却用皮鞭拷打, 实实的老迈昏庸,我不知 真情。 ? 【散板】 ? 望先生休怪我一时懵懂,你好比苍松翠柏万古长青。

老生杨派《洪羊洞》 老生杨派《洪羊洞》

【二黄快三眼]】自那日朝罢归身染重病, 三更时想起了年迈爹尊,我前番命孟良骸骨搬请, 那乃是萧天佐弄假成真。真骸骨移在那洪羊洞, 望乡台第三层那才是真。二次里命孟良番营来进, 有谁知焦克明他私自后跟。老军报他二人在洪羊洞丧 命, ? 去了我左右膀难以飞行。为此事终日里忧成疾病, ? 因此上臣的病重加十分,千岁爷呀。 ? ? ? ? ?第8课结束,再见。

作业: ? 用1-2小时时间听几段不同流派的唱段,加 深对京剧流派的识别能力;习并听一些京剧现代戏或唱段。 预 ?

第五篇:京剧欣赏教案

第六课《京

韵》

——京剧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大城小学

杨 琼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并通过角色和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宏扬中国传统艺术。

2、欣赏现代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亲身体验“西皮”和“二黄”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教学内容】

以《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为基点,加入创新,将更多的京剧知识,如京剧的形成、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京剧的艺术魅力等溶入其中。

【教学重点】充分体验京剧的博大精深 【教学难点】模仿京剧唱腔 【教学准备】

1、电脑多媒体课件。

2、事先布置作业:了解京剧 【教学过程】

一、随《说唱脸谱》音乐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师:刚才这首《说唱脸谱》大家都很熟悉,一定猜到了我们今天的音乐课跟什么有关吧?(戏曲、脸谱、京剧„„)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京剧,感受它独特的京腔京韵。

1、了解戏曲知识

师: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为一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戏曲剧种有三百多种,京剧是其中最具影响的一种。

2、京剧的形成

1790年清朝乾隆皇帝庆祝80大寿,来自中国安徽省的几个徽剧戏班奉命进京演出,他们从此在北京城里扎下根来,他们逐渐学会了北京人的京腔,还把北京人喜爱的汉戏、昆曲、秦腔等地方戏的唱腔和表演方法融合到了一起,最终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3、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

师:早在1919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赴日本访问演出以来,京剧便频繁走出国门访问演出,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为了弘扬国粹艺术,京剧也被国家教育部正式列入中小学课本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演出时在服装、造型和场景等多方面都更生活化、现实化,形成了现代京剧。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三、教授新知

1、初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播放课件视频) (1)唱段内容简介:

这段唱段出自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铁路工人李玉和为了向游击队传送密电码而被捕,敌人对他严刑拷打最后英勇牺牲,小铁梅继承遗志,在群众的帮助下把密电码送到游击队手中。在革命信仰的感召,李玉和、李奶奶、李铁梅,原本不同姓的祖孙三代,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与日军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这里的“表叔”其实是负责联络的地下党交通员。

2、京剧的表演形式有:唱、念、做、打。

唱:指演唱。京剧的唱腔有“西皮”腔与“二黄”腔两种。 西皮:唱腔明朗、流畅,善于表现欢快活泼的情绪。 二黄:旋律比较忧伤、痛苦,多以表现悲哀情绪。

那么同学们觉得这段唱腔是属于“西皮”腔还是“二黄”腔? 念:念白,具有音乐性,象唱歌。

念白跟我们平时说话、读课文不一样,他是有节奏性的,讲究抑扬顿挫,如此段中小铁梅有一段念白“奶奶,您听我说”。(请同学模仿,体验念白。)

做:只表演,不出声,有节奏性,象舞蹈。 打:打斗时的表演动作。

3、复听乐段。

师:现在老师再播放一遍,请同学们仔细听,听听这段用了什么乐器进行伴奏。(播放音频)

师:你听到了什么乐器?(鼓、锣、二胡„„)

4、京剧的伴奏乐器。

师:京剧的伴奏乐器主要有三大件:京胡、月琴、小三弦。外加锣鼓点。

5、京剧的行当:

京剧中根据人物不同年龄、性别、角色,把人物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生:男性正面形象。可分为:老生、小生、娃娃生,还有文生和武生。 旦:女性正面形象。可分为:青衣、花旦、武旦、老旦。 净:性格鲜明的男性人物。可分为:花脸、武花脸。

丑:滑稽、幽默、机敏、活跃的人物。可分为:文丑、武丑。女的可叫丑旦。 “净角”和“丑角”两大类人物形象脸谱用的较多。生、旦角很少用。

6、介绍京剧脸谱的意义。

在京剧表演中,演员们都用各种颜色在面部勾画成特殊的谱式图案称为脸谱,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代表不同人物性格。如:

红脸——表示忠勇正直,如:关羽。 白脸——表示奸诈狠毒,如:曹操。 黑色——表现刚正不阿,如:包公。 蓝脸和绿脸——中性,表示草莽英雄。 金脸和银脸——表示神秘,代表神妖一类者。

现在我们来欣赏几副代表性脸谱。(教师讲解同时课件演示-脸谱资料)

三、教学拓展----学唱京剧。

师:我们介绍了这么多,同学们想不想试着学几句,体验一下?

1、逐句教唱。

将全段分为四句,唱会一句再唱下一句,演唱时指导学生用假声来唱,音量不要太大,教师适当点拨每句情绪的起伏,拖腔处要提醒学生仔细听,认真模仿,这是唱出京味的关键。

2、请1—2位唱的好的同学试唱。

四、延伸活动。

师: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京剧的喜爱,许多流行音乐中也融入了京剧元素,传统与时尚的相结合,让人们在听厌了流行歌曲的同时,加入点京味做作料,也别有一番风味。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李玉刚演唱的《新贵妃醉酒》。(播放视频)

五、小结: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即是我们的国粹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短短一堂课时间根本无法将它全部了解,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通过网络与电视做更深一步的了解,在这堂课结束之时,我们用念白来和老师说再见好吗?(用京剧念白作师生告别)

随音乐走出教室。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酒类产品营销方案下一篇:酒楼厨房承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