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课堂范文

2022-06-02

第一篇:教师教育课堂范文

课堂改变教育,教师改变课堂

————商都二中“Y+Z”高效课堂实施心得体会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感谢教育局和学校的各位领导给我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当然,谈经验交流有点言过其词。我只是把我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帮助回顾我们的经历,由最初的不理解、不得已,到逐步适应,主动探索、不断反思、不断进步,既收获了成功与快乐,也遇到了许多问题与困惑,在这里,就我们组在课改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我们的改进建议,希望对老师们的工作有所帮助,不对的地方也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一、进步与成效

1、学生学习氛围的转变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具体形式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组织教学,以问题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始终,展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为此,我们先将学生从性格差异、学习能力、语言表达、习惯素养、知识积累、表现欲望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并对学生各自的职责和任务进行了培训,新型合作学习小组建立后,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大改变,自己能做的自己做,自己做不来的就在组内热烈地讨论争先恐后的写学案,生怕自己写不完。所以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使学生渐渐习惯了先自学而不是在坐等老师的讲解,彻底打破了满堂灌的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如7班的王忠宇,何静,以前上课总是沉默寡言,现在却能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里面,发表自己的见解胆子更大了。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课上学生的笑容多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浓了,为小组出谋献策的学生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这些都是可喜的变化。

2、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在该模式实施之后,从理论到实践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树立了“生进师退”的教学观,完成了教师角色的大转型,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说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完成了向编剧、导演的转型,学生实实在在地动起来了,成了课堂的主人,课上呈现出了“教师搭台学生唱”的局面,学生自信心增强,展示欲望强烈,学生通过参与合作、交流和展示,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我记得5月初,学校通知八年级生物要提前结业,于是我就忙着赶进度好腾出时间复习,在12班自己满堂灌讲了一节课,确实没少讲内容,等第二节课我又开始讲的时候,付宏伟站起来就说:“老师,你这样讲课我们记不住,我们还是要自己做学案,自己总结。”其他同学也跟着附和,从此我就知道这种满堂灌的模式不能再用了。

3、小组合作学习氛围越来越浓

自我校“Y+Z”教学模式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学生开始尝试体验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索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就感,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学生的学习情感由“厌学”转为“乐学”,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倡导的学习形式和策略,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学科的课堂中。首先,小

1 组合作的兴趣来源于问题的设置,问题的引导,在经历了大半年的尝试、调研、改进之后,现在老师们设置的问题越来越巧妙、越来越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越来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段宏伟教学中设置的问题: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种子为什么会发芽?鸟为什么可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而人即使在身体绑上翅膀也不能像鸟儿一样在空中自由飞翔?等等,这些问题的设置,学生都是急切想知道答案,但个人的思维是有限的,通过小组合作,丰富多彩的答案尽在眼前,学生们的思维在整节课中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其次,自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以来,学生勇于思考的习惯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死记硬背的现象少了,机械训练的现象也少了,学习的氛围更浓了,如学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课时,仅靠书本知识只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生态状况,达不到应有的情感意识和价值观,但冀文兵老师结合本地生活实际,设置了如下问题:本地有哪些生态系统?本地有哪些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破坏的事例?给本地带来什么样的危害?本地正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环境?各小组在课堂上经过讨论交流,一个个问题被学生们生动有趣地破解了,而且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涨,甚至下课了,同学们还在不停的追问,这节课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4、展示环节使得课堂异彩纷呈 “课堂因展示而精彩”课堂展示是整个课堂的主旋律,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头戏”,课堂展示也是一个难点,组织不好就会出现“失控”的局面,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在经过大半年的尝试、反思、完善之后,我所带的班级的学生,特别是

7、8班的学生,绝大部分都能踊跃地发言,他们在展示时,站姿正确、声音洪亮、态度大方、思路清晰,并且能注意到知识点的联系,别看这些学生,站在那里就像小老师一样,特别可爱,精彩的展示总能博的学生的阵阵掌声。我记得有一次,就是去年的十二月份我校展示“Y+Z”教学模式,我讲了一节课《尝试对植物进行分类》,有一个问题是种子植物分为几类?当时是郭淑奇抽到了这个题目,她展示的时候讲到:种子植物(就是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分为两类,一类是裸子植物,一类是被子植物,分类的依据是种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并且举例说明:我们吃桃子,种子是包在果肉里的,就是被子植物,像松树种子是裸露在外面,直接可以看到它的种子。我认为郭淑奇讲的已经很好了,但有一个学生叫邬敏,他对郭淑奇提了一个问题:“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哪一类更高等?”郭答:“被子植物高等”,邬又问“为什么?”当时有十几个听课老师,我以为郭会被问住的,真替她捏了把汗,谁知她不慌不忙的说“一是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保护着,可保护它的种子,避免了蚊虫的叮咬,所以比裸子植物高等”,二是(这时她稍微停顿了一下,并简单的和她的同伴交流了一下),接着说到:“被子植物的果实可以帮助被子植物扩大它扩大生活范围,有的果实有毛和翅,可以随风飘扬,使种子得到传播,扩大了它的生活范围,如蒲公英、杨树等,有的果实又香又艳,可以诱使动物来吃,消化了果实,种子随粪便排出,从而使种子得到传播,扩大了它的生活范围,如枸杞、野生杏等,有的果实表面有刺,可以粘到动物的皮毛上,使种子得到传播,扩大了它

2 的生活范围,如鬼针草等,”郭淑奇一口气说完这些话,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相信这些掌声,都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我记得当时我也被她的讲解深深打动了。

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学生层次不同,各班、各小组之间差异性较大,参与度不均衡。通过观察,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并能发挥出更多的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由于班级层次不同,差异性较大,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有的班级整体氛围较好,但也有一两个小组,当别的小组热烈讨论时,他们呀悄无声,缺少交流。有的班级是一两个组比较活跃,其他组都比较沉闷,也有的班级整体讨论非常热烈,但愿意主动站起来发言的学生总是那几个。二是优等生参与自主发言和展示的次数明显多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少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无所事事,或做与小组活动无关的事情,学习好的学生自然成了各组名副其实的代言人,而学困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只是其陪衬。

2、部分学生仍沉浸在旧的教学模式,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

这种情况是比较普遍的,如我在布置任务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行组织答案时,我在各组间巡视时,经常看到一些学生在书本上勾画,但有的学生连这一点也做不到,更不要说在学案上组织语言写答案了,这些学生多半是等老师公布标准答案,再抄写在学案上,殊不知这样他就放弃了锻炼自己的机会。

3、学案的设置和学生不同层次的的需求的矛盾

学案的设置和学生不同层次的的需求呈现出了“不够吃”“吃不了”的现象,也就是说好学生早已完成了,坐着等比较差的学生完成学案,两类学生的并存严重影响了课堂效率的提升和学生能力的提高。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说:“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而我们面对的不只是一个世界、几个世界,而是几十个、甚至是几百个世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人海中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存在着知识和能力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我们现在不同的班级使用的是同样的学案,势必会出现成绩好的同学“吃不饱”,成绩差的同学“吃不了”所以设计出一种让优等生得到提高,中等生得到优化,学困生得到一定的转化的导学案是我们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

三、改进意见

1、加强对高效课堂教学的研讨,努力提高教师高效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我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采用“Y+Z”模式进行教学的时间还不长,在教学中还有许多不适应,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我校的高校课堂还处在边探索边完善的阶段,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按照“Y+Z”教学的环节和要求开展教学活动,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为下一阶段完善“Y+Z”教学模式作准备,因此在备课组、在教研活动中,都要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校也要积极组织骨干教师进行高效课堂的研究、反思,总结经验,推动高校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

2、建设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改革能否顺利推进,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小组建设时应好、中、差学生搭配,并选出认真负责的小组长,明确小组长的职责,这一点我深有体会,7班有一个小组,组长叫燕杰,他对组内的检查,督促力度很好,有一次他们组的一位学生叫王磊,这孩子学习成绩一直比较差,所以学案完成的也不好,有一次,我检查时,查到王磊没做学案,要王磊受罚,这时燕杰就站起来说:“老师,我也应该受罚,因为我检查力度不够,所以导致王磊没做”这时王磊觉得很不好意思,说:“组长,老师我以后一定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了”从此我就特别注意这个小组,他们组每个学生的学案就没出现过没完成的情况,而且上课时组内讨论的也是非常热烈,因为他们要努力完成学案。所以选一个得力的小组长很重要。

3、加强对导学案的编写。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指南针、方向盘,因此备课时要特别重视导学案的编写,我认为导学案的设计:一是必须落实到集体备课,体现教师的集体智慧,杜绝只有分工没有合作的现象。二是问题的设计必须体现诱导、指导、层层深入,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层次设计,能够使学生有兴趣地去思考、交流、合作和探究。

总之,课改任重而道远,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我坚信“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所以只要我们投入其中,从自身做起、从每节课做起、从每个环节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深入研究,终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第二篇:创新教育创新课堂

064200河北省遵化市第一中学李双勇

摘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这也是教育工作的基本主题。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是教书育人的主体。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以提高教学质量,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应运用创造性教学原则,不断地追求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把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式引进课堂。

关键词:创新精神、创新教育、创新课堂、创新教学方式

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著名史学家汤恩比曾指出:一个民族或社会能否打开僵局开发前程,有赖于是否朝着创造的方向迈进,没有创造力的民族或社会将无法面对“未来的冲击”,亦不足以适应现代世界的动荡。事实上,“人类的文化史就是一部创造史”。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这也是教育工作的基本主题。

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一、营造课堂创新氛围

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当学生对创造性问题

产生兴趣时,就会不畏艰难,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思考寻求答案。这样就营造了一种创新氛围,使课堂处于活跃之中,从而使学生轻松的获取到本节的知识,也拓宽了他们的思考范围。

二、 培养学生独立创新探究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学生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让他们的创新能力得以发挥,这是历史和社会赋予教师的光荣使命。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他们喜欢对许多事情都喜欢问“为什么”。这种好奇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课堂教学中,新颗的引入是一节课的序课时,准备和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演示实验先展示给学生,然后通过学生主动探讨去自觉发掘知识点。这种提前设置神秘色彩能吸引学生独立创新探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探究的精神。

三、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要让学生多进行交流,在相互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完善,从而使发散创造思维得以肯定和完善,激发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课堂上除了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也应注意提高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素养。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是教书育人的主体。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应运用创造性教学原则,不断地追求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把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式引进课堂。

一、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以提高教学质量

社会的多变,科技发展迅猛,知识日新月异,我们已无法用过去所学来教现在的孩子去适应未来的世界。只靠传统的注入式教育已无法适应这个多变的社会,我们要辩证接收传统知识,也要继续完善现代教育,不断创新。实施创造性思维的教学,要面临更多的知识性挑战,教师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获取新知识,才能更有效的进行创新教育,创新课堂。要熟练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多媒体教学,拓宽知识面,增大课堂容量,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发挥创新,不断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师应提高自身素养,给学生树立创新榜样

教师首先不应墨守成规,要有应变能力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同时还要在教育观念上做到四新:新德育观、新人才观、新价值观、新知识观。

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树立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先决条件。没有教育新观念的萌动,没有教育新要求的压力,没有变革现实的要求,新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就不能付诸实践。

三、课堂上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诱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必须有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创新意识。如在课堂练习中,开

展自评、互评,鼓励学生勇敢发言、积极争议,教师不仅要留意学生解题的正误,更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适时以精妙的语言,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发学生拓展思路、发挥潜能。

四、掌握解题策略,激活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应着重让学生开阔思路,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特别要重视直观教具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抽象问题,设置一定的情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事实证明,学生时代养成了创新性格,在今后的生活中,他会不断的表现出自己的创新性格和创新能力。他总会发现身边和周围那些可利用、可创造,自己感兴趣又有利于他人的新事物。他们总跃跃欲试与这些新事物之中,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勇于挑战,乐于拼搏。正因为有了这种性格,他们才能在各种困难和打击中发出强大的抗击力和创造力。

所以我认为,培养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运用创造性思维的原则,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是当代教师重要任务,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将侧重点应多放在创新教育、创新课堂上,为国家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不要空喊口号,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考文献:

1.《创造性思维与教学》陈龙安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

“创新优质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默认分类 2010-05-10 08:44:59 阅读68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第三篇:慈善教育进课堂

“慈善教育”总结

三年级三班

在过去几年里,我在教学上,除了加强其自身的业务水平外,还对学生也加强了自觉、自学、自强的能力的培养,弄清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集中授课,个别谈话的教育。管理上坚持外宽内紧、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治班方针。不歧视后进生,不偏袒优等生,做到人人平等一视同仁。平时积极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心理上的问题,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抓思想品德

天天坚持在晚读时间让学生多阅报,关心、了解国家大事,推荐阅读优秀德育文章感染学生,展示系列的德育活动培养学生。开展《协作与竞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关系》等主题班会,参观了校史存列室、观看一些爱国电影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关心的人,热爱集体的思想品德,树立回报社会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的意识。

二、抓假期管理

我们将把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奉献的价值观。组织学生参加业余党校学习,让学生了解党的发展历史,了解党的章程与基本理论,树立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思想。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热爱集体,回报社会。并且很好地利用班会课,把德育工作系列化。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

其次,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基本技能与创新能力。针对本班学生计算机、普通话、英语听力口语较差的现象,开展有计划的培训,使学生能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理论,人人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口流利的英语。当今世界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我们将深入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自主的探究;让学生体验其中的设计方案、收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调查研究、思索结论;分享合作共事的愉快,获取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中求是、怀疑、批判、宽容、责任的科学精神。

另外,还通过星级文明组建设、各类文体活动,培养学生学会相处、学会交往、学会关心、学会发展。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以优秀的文化熏陶人。培养阳光生自尊自爱、光明正大、真挚诚实,充满爱心,待人彬彬有礼的品格,志存高远,立志报国。

对于我班里面的学生来说,能加入这个班级使他们感到无比的安慰和骄傲。在过去的一学期里,他们遵守校纪校规,不违反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没有发生恶性违反校纪校规的事件;团结向上,积极进取,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礼貌待人;学习刻苦努力,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学习共同提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每年高考揭幕,阳光班同学上重点大学概率都在70%以上。

当然,由于资金有限,加上我们工作失误,也许在阳光班这项事情上我们会出现一些错漏,也许有些有困难的学生还没有得到资助。我们保证,以后在我校阳光班事件上争取做到精益求精,减少失误,把仙桃中学的慈善阳光班工作开展的更好、更强!

第四篇:中职教师课堂模式

中职教师课堂基本模式流程

课堂时间:2014年3月18日

地点:教学楼林学1302室

主讲人:闵江红主任

授课流程及内容:课堂结构(点名→回顾→授课→小组制作→学生作业展示→点评→作业布置)

一、考勤情况(标记清楚迟到、旷课、病假、事假等情况)

二、对上节授课内容回顾小结:(带动学生回顾)

1)学生参与回答发言

1、学生学了什么?

2、学到了什么?

3、调动课堂气氛

4、提出问题,总结收获意义

2)课堂教学目的

1、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2、培养学生的沟通能能力

3、通过作业人的布置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4、调动学生上课气氛,积极发言,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

5、作业动手制作,拓展思维,开发潜能,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

三、小组课堂

学生自愿组织成小组团队,讨论作业(方式、方法、过程、

目的、效果等),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期间老师在小组之间作为导向帮助学生。关注个别学生的行为,引导其积极加入,传达核心思想。

四、学生作品展示

梦之队、敢死队、障碍队等,分别以团队的形式向大家汇报展示作业情况,通过讲解的方式完成。

五、点评

学生小组汇报完毕后作自我评价,并邀请同学做出客观的点评,赞扬优点,提出不足之处加以改进,积极听取别人的意见。从中学生会有很多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P25)

1、调查家乡的水资源污染、空气污染、白色污染等环境情况的调查。通过媒体、报纸、书籍等手段收集资料。

2、以制作手抄报的形式表现对环境的了解与认识。

七、个人总结

目前中职学生整体处于一个低落的状态,对待任何事物都抱有无所谓的态度,通过这种课堂的形式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乐趣、学有成效。这些孩子大多来自南疆偏远地区,或者农村,对于学习文化知识,掌握技能没有意识。虽然身体状况基本良好,但是他们的心里健康还有一定的欠缺,行为上没有一定的坚韧性和果断性,无法处理好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关系,通常自尊心较强而没有自信,渴望得到尊重和认同,少部分同学性格孤僻等。学生最初的愿望是进入普通高中学习,这使得部分学生因为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后留下了愿望

与现实的遗撼,对接受职业教育缺乏心理准备,从而导致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不强,不能合理支配学习时间,因为中等职业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 学习目的不明确。 通过小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成就感,建立“进步就是成功”的思想 。学生作业展示和点评环节使学生角色转换,使学生在小组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成功欲望。使他们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实现积极改变。课堂的环境氛围良好,对于学生的生活、与人交流,团结互助等都有所提高。

2014年3月19日

第五篇:信息技术教育课堂

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性的工具学科,信息技术不仅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同样也将成为新型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探究的途径。目前的小学阶段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学习的巨大乐趣意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比如五年级上册《给图形添上影子》一课,一节信息技术课,将美术和品德穿插其中,首先展示倒影图片和《阳光下的影子》视频引入课题,接着通过演示教学的形式,让学生边看边做,从而掌握技术层面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不仅让学生能够从形状、色彩上去考虑倒影的实质,利用翻转/旋转、拉伸和扭曲工具去完成倒影和影子的制作,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从信息技术层面上去设计实现,从图片及音乐中去感受情感的教育,升华课堂。

再比如六年级《具有“超链接”功能的作品》一课,通过展示两组《世界四大河流》的幻灯片,其中一份具有超级链接,一份没有。让学生对比两份幻灯片的异同引出课题。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接着让学生通过自主看书,小组讨论的形式,自主探索超练级的设置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最后教师总结相应的操作步骤巩固技能。最后让学生通过制作具有“超链接”功能的自我介绍的幻灯片。技术层面只是信息技术课堂的一部分,而真正要做到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现在的信息技术教学存在很多误区,这个误区同样存在于家长身上,往往觉得信息技术就是以技术为主,熟不知技术只是手段,真正让学生掌握的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外,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学科属性,作为新兴的学科,这个特点更加明显。我们要做的,是在一个坚定的目标下,让信息技术课堂丰富多彩。在移动学习逐渐发展的今天,也许明天的信息技术课堂将会是另一番风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江苏旅游景点范文下一篇:教师经历简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