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的教学设计

2024-05-24

阳光的教学设计(精选8篇)

阳光的教学设计 第1篇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沐浴亲情的阳光》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因此,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只有爱父母,才会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能永驻真爱,形成质朴健全的人性。针对本班学生个性中暴露的自私任性、自我中心的不良倾向,我结合三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体验人间真情”的教学,利用家庭资源,设计这次题为“沐浴亲情”的综合实践活动,希望通过真情体验,感悟亲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对他们进行亲情教育,丰富其情感积淀,指导其将亲情回报付诸于生活实践。

[学生分析]

1、八、九岁的三年级学生对平日父母给予的爱有所感受,但缺乏一定的感恩之心,同时由于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让这些小皇帝们只知道享受父母的关爱,却不知道回报。因此让他们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接受亲情教育很必要。

2、学生具有了初步的调查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填写老师设计的调查表,了解父母的基本情况、收入水平、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以及期望。

2、与父母互通书信,联络感情。训练书面表达能力。

3、回忆与父母之间感人的事,写成习作,培养习作能力。

4、讲述与父母的合影,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5、在展示活动中与老师、家长互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过程方法目标

1、利用家庭资源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沐浴亲情”,培养调查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

2、开展综合实践展示活动,培养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亲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让学生回报亲情,把对父母的爱付诸实际行动。

3、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使学生从小有爱心,培养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准备书信、习作、完成调查表。

2、搜集故事、诗词,收集名言,主持人准备串联词。

3、制作相关的课件。

3、邀请父母参加展示活动。

4、场景设计,渲染环境,奠定情感基调。[展示活动过程前设计]:

一、创设情景,宣布活动开始:

师:父母的爱,像阳光一样热烈,像大海一样宽广。这种爱古老而新鲜,深邃而又明澈。父母的爱,伴随在我们成长中的时时刻刻、分分秒秒。

甲:亲情,人类永恒的话题。

乙:亲情,人间最美的情感。

合:金凤区第二小学三(1)班“沐浴亲情的阳光”语文综合实践展示活动,现在开始。

二、回顾篇——走近亲情

1、我名字的故事

(1)甲:我的降临,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家庭未来的曙光。我的名字是父母理想的编制,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名字的含义吗?(2)乙:请同学们交流自己名字中蕴涵的意义。

[评析:孩子的名字融入了父母多少的期望!学生通过向父母了解为了给自己取名字花的心思和名字中蕴涵的期望,从而感受父母深深的爱。]

2、我成长的足迹

(1)乙: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呀——亲爱的爸爸妈妈。

(2)课件出示一组家庭照片,学生讲述他们成长过程中自己与父母共同度过的永恒瞬间,感受父母无处不在的关爱。(3)诗歌朗诵《妈妈的爱》

[评析:孩子的成长过程凝聚了父母无穷的爱;感人的生活场景 能勾起孩子的美好回忆,真情交流使他们再次体会朴实的亲情,引起情感的共鸣。]

3、父母写真

(1)甲:母亲的皱纹,父亲的白发,是父母操劳的见证,是爱的涓涓印痕,是亲情无偿地演绎。你了解自己的父母吗?你关注过父母的变化吗?

(2)以《爸爸(妈妈)的爱》为题,朗读自己的习作片段;宣读自己的调查表,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与敬爱之情。(3)播放实践活动外景短片《调查采访纪实》(4)低声齐唱《烛光里的妈妈》

[评析:通过观察,感受父母的辛苦,利用朗读,表达亲情的无私,激发学生回报亲情的动机。]

三、拥抱篇——体验亲情

1、亲情赞颂

(1)甲:亲情是一种血脉相通的默契,是一种无法割裂的存在。

乙:因此,酬劳不是她的目的,收获不是她的动机,她是人性闪耀的光辉。

甲:多么质朴的情感啊!古今中外,有多少赞颂父母的歌、词;有多少演绎亲情的故事;有多少歌颂母爱的名言。

乙:让我们尽情地用歌唱,用朗诵,用故事来拥抱亲情吧!(2)学生自由地歌唱或朗诵赞美父爱、母爱的歌曲和诗文,讲述古今中外关爱父母的故事,课件展示关爱父母、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评析:学生通过课前查找资料、收集相关材料、讲述故事,在准备过程中就受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

2、母子了解

(1)甲:我们的生活,父母总是牢牢牵挂,那我们又对这些关爱自己的长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请到场的几位同学的妈妈和孩子共同上台做个游戏。测试一下对对方的了解有多少。请到场的爸爸作评委。(互相猜对方最爱吃的菜、最爱穿的一件衣服;母子共同写自己的爱好和习惯,检验默契度)

(2)朗读与父母之间的书信,体会深深的情、浓浓的爱。

[评析: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实践,让学生在实践的体验中体会父母辛苦生育和抚养的无私付出,感受父母培育我们成长的不易,激发回报父母的情感。]

四、行动篇——回报亲情

1、确定回报方案

(1)甲:记得老一辈革命家朱德爷爷在抗日前一年得到妈妈病逝的消息十分悲痛,他写下了这样一片感人的文章《回忆我的母亲》,请魏老师给我们讲讲这篇文章。(2)语文老师讲《回忆我的母亲》

(3)乙:故事让我们感动,榜样为我们引路,名言伴我们同行。父母给了我们那么多的爱,我们已经渐渐长大,我们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呢?

(4)学生讨论交流,并确定回报父母关爱的最佳方案。

2、出示回报方案参考(1)给父母一份惊喜

送一份独特的礼物给父母,如自己设计的贺卡或小制作;给父母洗洗脚;最近通过努力取得的最佳成绩或获得的喜报;一封感谢父母的信„„

(2)帮父母做家务事

每天在家给自己设立一个劳动岗位,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向父母表示关爱。(3)陪父母聊聊天

每天陪父母聊聊天,说说学校发生的事,同学之间的事,自己的心情,听听父母工作的事,在沟通中积累情感。

3、倾听父母的感受

(1)甲:听了大家的回报方案,我们的家长十分的感动。下面请妈妈、爸爸来谈谈自己的感受。(2)爸爸、妈妈谈感受。

(3)乙: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你们对我们的肯定和希望,你们放心吧,感谢你们对我们的爱,我们也一定把这份爱回报给你们,回报给和谐的社会,回报给伟大的祖国。(4)齐唱歌曲《爱的奉献》。

[评析:积累是亲情书写它独特魅力的过程。利用讨论使学生明白:积累亲情并不在于轰轰烈烈,回报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正确的态度,要有一颗孝心;关爱父母要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中。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小处做起,培养爱心,去爱我们的父母,去爱我们身边的人,去爱我们的祖国。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沐浴亲情的阳光》教学设计

现在独生子女环境优越,受到关爱太多,容易造成他们的自我满足,认为一切都是自己应得的,而父母为自己的付出往往被他们忽视,这样容易造成他们将来缺乏责任感。进行感恩教育,一来可以密切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二来培养他们孝敬父母的精神。

————题记

金凤区第二小学 魏

茜 2005年5月20日

阳光的教学设计 第2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八个生字,会读文中十六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晚辈对长辈的关爱之情。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鹿儿关爱孝敬老人,珍惜亲情。

重难点分析:

1、本课生词较多,应该根据在不同层次的阅读中适时加以理解。方法上要注意在学生自悟的基础上进行自主交流或教师点拨。如“芬芳扑鼻”、“沐浴”,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理解。

2、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往往容易激发而难以保持,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不断强化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深入到读文、识字。比如:“阳光都跑到我心里来了”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揭题

1、做摘苹果的游戏。

睁开 亮堂堂 趟过 芬芳 扑鼻

沐浴 灿烂 礼物 总是 念叨 过渡语:大家的表现真出色,我相信这节课大家的表现会更精彩。有信心吗?

2、师:今天的天气怎样?(生答)阳光会给你什么感受? 指名交流

预设:温暖、快乐、光明、活力、芬芳„„

3、师:小朋友,阳光是我们的好朋友。看,万物沐浴在阳光之下,一切显得生机勃勃。用一两句话说出你看到了什么!

4、师:有个小女孩也看到了这番美丽的情景,她想怎么做呢?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送给奶奶的阳光》

板书:送给奶奶的阳光

二、齐读课题,质疑问难。

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送阳光?是谁给奶奶送阳光?奶奶收到了阳光吗?„„)

2、同学们真会提问题,老师也想知道答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下面大家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吧。(自己读、同桌读、小组读。)

1、这个女孩儿是谁?她为什么要给奶奶送阳光呢?

2、交流回答 板书:鹿儿

四、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5自然段

1、生读第5自然段

2、引导学生理解“念叨”一词。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过渡:可见,奶奶渴望得到阳光,阳光对于奶奶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那么,鹿儿看到了是什么样的阳光呢?

(二)、学习1——4自然段。

1、谁能把描写阳光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他的同学勾画出描写阳光的句子。感受阳光的美。

2、交流:鹿儿看到了怎样的阳光?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全班交流。说出阳光美在哪里?

清晨的阳光美——亮堂堂,给人明净、开朗的感觉。灿烂的阳光——沐浴大地,欢快明朗。

可爱的阳光——洒满鹿儿的裙子,产生了美好的想法。阳光多么美好啊!让我们有感情的读出来吧!

3、阳光非常灿烂,阳光下的景色更迷人!谁能有感情的读出来?(真棒!)

4、万物沐浴在阳光下,鹿儿欣赏着迷人的景色,享受着阳光,你能读出鹿儿当时的感受吗?

生:听了他的朗读,我好像看到了快乐的鹿儿。生:他读得真有感情。

生:听了他的朗读,我也想和鹿儿一起去享受阳光。

5、鹿儿看到这可爱的阳光时,心里油然升起了一个什么想法?谁读出来?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

过渡: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想法,那鹿儿是怎样把阳光带回家的呢?谁来读。

出示:鹿儿把阳光紧紧包在自己的裙子里回家了。(结合课文..理解“紧紧”一词)

(三)、学习6——8自然段,奶奶收到阳光了吗?自由分角色朗读课文。

1、小组内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每个角色应读出怎样的感情?

师生交流 预设:(1)、鹿儿的话应读出给奶奶送阳光的急切心情,并读出鹿儿是个很有礼貌的孩子。

师: 从哪些词看出鹿儿的急切和有礼貌的?(2)、从“鹿儿急得差点儿哭出声来”读出鹿儿的懊丧、失望、疑惑、着急、难过。

师: 你想对难过的鹿儿说些什么?(3)、从“阳光都跑到我心里来了”这句话读出奶奶的高兴、欣慰。

过渡:大家读的真认真,读出了很多精彩的内容,读的还非常有感情,我真佩服你们!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说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预设:(1)、“安慰”是什么意思?(结合课文理解)平时有人安慰过你吗?在什么情况下?怎样说的?(你说的真好!的确失败并不可怕,继续努力,相信自己,你会成功的!)

(2)、奶奶说“阳光都跑到我心里来了。”是什么意思? 生:是鹿儿对奶奶的关爱,让奶奶感到温暖。生:是鹿儿对奶奶的一片孝心。

生:是鹿儿的懂事,心疼奶奶,让奶奶高兴。

过渡:老师真的为你们的精彩理解而高兴,奶奶收到了鹿儿的礼物,乐得合不拢嘴,此时奶奶在想些什么?

3、出示图画 : 这时鹿儿的奶奶心里会怎样想?

4、你觉得鹿儿是一个怎样的姑娘?你想对鹿儿说什么?(生答)

五、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师:送阳光可以是一个美好的想法,可以是一个小小的动作,还可以是一句温暖的话语„„老师相信你和鹿儿一样,是个心里充满爱的孩子,平时你给谁送过阳光呢?

阳光是一个小小的动作,; 阳光是一句温暖的话语,; 阳光是 ,。

师:送给长辈最好的礼物,莫过于我们对他们的关心和爱。

2、师小结:拥有了太阳,花朵便会开放;拥有了爱,你便会感到幸福!愿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能付出自己的爱心和孝心,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六、布置作业

1、创编故事:鹿儿又想了哪些办法来帮助奶奶实现愿望?脱离本课内容编一个鹿儿和奶奶的故事,配上相应的图画。

2、鹿儿是一个有爱心和孝心的孩子,老师发现大家也和鹿儿一样有爱心和孝心,写出一件事,让大家认识一下懂事的你。

《送给奶奶的阳光》教学反思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或引导学生的思维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意 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思维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交 流,让学生受到人文思想熏陶感染的同时,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也得到充分的发展。下面,我就《送给奶奶的阳光》一课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激情导入,调动情感

学生阅读课文前,我用富有激情的语言与学生谈话:“阳光会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短短的几句话就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从生活中感受到阳光的可爱,并不知不觉地进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

二、导读入境,体验情感

引情入境的方法很多,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学时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一边展开想像,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获得真切的感受。

鹿儿送阳光给奶奶时说的“奶奶,奶奶,我给你带来了最好的礼物!你瞧,多好的阳光啊!”指导朗读时,教师可让学生把自己当作鹿儿,把鹿儿的奶奶当成自己的奶奶,让学生体会鹿儿当时的心情。学生就会在读中入境,感受鹿儿对奶奶的那份爱和关心。

三、角色表演,体会情感

故事性强、情节生动、人物对话较多的课文,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我安排学生角色朗读。这既是一种合作学习,又能增强情感体验。通过角色对话,使教学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增强了课文的亲和力,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角色对话,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优化了教学 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益。

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鹿儿送阳光给奶奶这一片段时,先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模仿人物的动作和说话的语气,练习表演。然后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学生通过朗读,再现了课文描写的情境,从鹿儿的动作、语言上进一步体会到她对奶奶的关爱,感受到鹿儿是一位孝顺奶奶、关心奶奶的好孩子。

四、利用图画,再造情境

图画是展开形象思维的重要手段。课文利用语言描写情境,通过图画再现出来。因此充分发挥图画的作用,再现生活情境,实际上是使课文内容形象化。教师在指导学生看图时,不但要引导观察,而且还要启发想像,再造情境。

为了引导学生理解“阳光跑进我心里去了”这个难点,我出示一幅图画:鹿儿的奶奶紧紧地抱着鹿儿,很久很久没有放开。在学生了解图画内容后,再引导他们 想像:这时鹿儿的奶奶心里会怎样想?学生甲说:“鹿儿的奶奶心里会想,鹿儿真懂事,看到阳光跑了,急得哭了起来。”学生乙说:“鹿儿的奶奶心里会想,鹿儿 真是个孝顺的孩子。”学生丙说:“鹿儿的奶奶心里会想,鹿儿真是太关心我了,知道我最需要阳光。”„„通过学生看图想像,使学生体会到此时奶奶是多么幸福呀!她已经被鹿儿对她的爱和

阳光的教学设计 第3篇

“5·12”地震曾经让那一方天空布满阴霾,但人们追逐阳光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时隔三年,那里的一切都在生。那里太阳照常升起,万物都沐浴在阳光下。新落成的四川绵阳杨家镇的阳光小学载受的是阳光赐予的不竭动力,这里的师生领受的是太阳能技术带来的福祉。

“蜀光”破晓

“5·12”大地震之后, 灾后重建工作牵动着全国乃至全世界友好人士关注的目光, 也成为国内外建筑界人士参与抗震救灾的主要途径。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2011年4月22日, 四川省绵阳市杨家镇台达阳光小学正式落成启用, 该校是四川地震灾区首座全面采用主被动技术相结合的太阳能建筑, 在建筑安全与绿色节能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

2009年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结合中国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 以“阳光与希望”为主题, 向全球征集农村“阳光小学”的设计方案, 组委会共收到196份国内外参赛作品。《蜀光》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 该作品由山东建筑大学刘慧等同学设计。

《蜀光》成为四川绵阳杨家镇小学的最佳重建方案, 该方案的实施是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方案调整并完成施工图设计。太阳能建筑技术研究所总建筑师曾雁介绍:“杨家台镇小学属异地重建项目。最初选址是一块面积相对小的平地,《蜀光》是基于这块平地做出的设计。震后,杨家台镇进行了规划调整,学校的用地范围在原有用地的基础上向北侧扩大。为了集中使用土地并预留发展用地,决定把学校建在用地北侧的坡地上,‘平改坡’(平地改坡地)之后校园平坦地面的面积增大了近1倍,学生的活动区域也明显扩大。太阳能技术是针对性很强的应用技术,受地形、气候、日照条件诸多因素的影响,地形发生了变化,设计方案也就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实施的太阳能技术需要因地制宜,我们通过技术筛选对原设计方案做了大量的修改,甚至我们对建筑体形都做了调整。可以说,最后付诸建设的设计方案是以《蜀光》为蓝本的升级版。”

裁剪阳光

绵阳地区处于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半年受偏北气流控制,气候干冷少雨;夏半年受偏南气流控制,气候炎热、多雨、潮湿。阳光小学考虑了地区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从总体布局到建筑设计,注重以太阳能、风环境为主的自然资源的结合与利用,采用低造价、低技术策略,将太阳能技术本土化,增加其可操作性。

冬暖夏凉是宜居建筑的最高境界,也是现代生态建筑追求的目标,阳光小学正是以此为依归,巧妙地运用主、被动太阳能技术力求做到“冬暖夏凉”。曾雁谈及设计初衷时说:“绵阳地区全年太阳资源都不是很丰富,因此“阳光小学”主要采用被动太阳能技术。同时,考虑到农村学校不适宜造价过高,我们并没有采用高成本的太阳能技术,把建设成本与运营成本降到了最低,这是另一种层面上的节能。因此,我们通过在设计细节上下功夫,力图做到节能环保、经济适用。”

打造“冬暖夏凉”的校舍,不仅需要因地制宜还要量体裁衣,恰到好处地运用阳光的力量:分析教学楼、宿舍楼和食堂等建筑使用特点采用不同的太阳能技术;根据不同季节对阳光的不同需求,夏季采用以通风、隔热、遮阳、隔潮为主的被动技术;冬季采用以集热、保温、防风为主的被动技术。

从总体布局上来看,阳光小学的设计做到了物尽其用。曾雁在谈到总体布局时说:“学校的主体建筑坐落在校园的北部,南部是操场、绿地和学生活动区。校园的北部是教学区,这是为了合理地利用当地冬、夏季主导风向不同的风环境。该地区冬季刮东北风,东北部较高的教学北楼和办公楼组成的倒“L”形建筑能够有效地抵挡寒风侵袭。夏季盛行西北风,凉风可以无障碍地穿越校园。可是,设计时我们发现了一个小的设计缺陷,东北角的学生活动的院落有窝风现象,于是我们打开了一层的一个教室改做成了架空层活动空间,这样夏季西北风就可以在校园里自由流通,而冬天的东北风则不会光顾这个架空空间。这样,就充分利用冬夏两季风向的不同,巧妙的利用建筑形体形成夏季通风,冬季挡风的风环境。另外,在建筑围护上我们也做了节能设计,采用规整的建筑体型和低成本围护结构保温隔热体系。建筑外围护墙体采用复合墙体,提高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屋面除设置复合保温材料外,还设置了空气缓冲层满足了夏季隔热的要求,宿舍平屋面的屋顶绿化还加大屋面热惰性有效地提高了保温隔热性能。”

阳光满屋

太阳能作为阳光小学的主打设计元素,最终是通过建筑设计的细节来实现的:在遮阳、采光、隔热、通风与防潮诸细节中尽展其能。

遮阳。遮阳板遮阳——在教室南侧外窗1、3处,设置挑出500mm的反光遮阳板,光线通过反光板上部反射进入教室内部。利用冬夏太阳高度不同,实现夏季可遮阳,冬季不挡光的效果。冬季遮阳板上部反射阳光,使室内光线更明亮。

采光。天窗采光——在顶屋教室500mm高的天窗,可以起到均匀顶层教室室内光环境的作用。

隔热。坡屋面——架空通风。在屋面瓦与防水保护层之间,利用增高的顺水条和挂瓦条高度,形成90mm的空气层,并在檐口部位和屋面顶部,设置通风口,形成通风屋面,利用空气缓冲层,起到隔热作用。另外在屋顶教室设置500mm高天窗,夏季开启天窗,通过热压和外部风压在屋顶天窗处形成涡流造成负压作用,带走室内的热空气,起到加强通风的作用。

平屋顶——种植屋面,使得绿化、隔热一举两得。在平屋面防水保护层上,设置350mm厚的种植屋面利用土壤的热惰性和植物的遮挡性,起到保温隔热作用。

通风。太阳能烟筒——在宿舍南阳台上设置垂直通风道,在房间内与通风道相对应位置的圈梁下设可开关的风口。在屋面上的风道两两相连形成空腔,设置玻璃天窗,收集阳光使空腔升温,形成热压。夏季开启风口,使室内的空气在通风道内空气热压的作用下被带出屋面,起到为室内通风换气的作用;冬季关闭封口可防止室内热空气被抽出室外。

防潮。架空的防潮设计——鉴于绵阳地区冬季阴冷、夏季闷热的气候特点,架空的防潮设计可以借助流动的空气带走室内的潮气。

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交流,节能与环保二者是并行不悖的。优秀设计作品的魅力往往是胜在细节,“阳光小学”的设计在细节处做足了文章,在卫生间的位置上就可见一斑,其中充分考虑到了风环境的利用,避免卫生间的气味对教室、宿舍、院落等活动空间造成影响。阳光小学的学生食堂的屋顶采用了太阳能热水技术和太阳能开水等主动技术,以满足全校师生洗浴和饮用等生活热水的需求。生活废水处理方面,利用学校的地形特征,将生活污水无动力收集至校园西南生态湿地附近。采用人工湿地生态处理技术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处理之后的废水可以浇灌绿地。这样不仅合理地利用了水资源,实现了污水的资源化处理,也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错落有致的庭院式建筑是校园与家园的完美融合,与青草、绿树以及人工湿地,共同营造出颇具绿色情怀的生态景观。新建筑对人们的影响,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加强了使用者与环境的友好互动,培养了学生们对能源消耗的意识,养成了环保节能的生活理念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让校园建设与乡村教育共同进步,实现“教育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让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新校园,长久地惠及这片土地以及土地上的子孙。

后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小儿辩日古已有之,而今杨家台小学的学生对于阳光的认识,已不再拘泥于日初出之远,抑或是日中之近的争辩了。伴随他们成长的是科技昌明的时代,植根于他们心灵深处的是节能环保的理念。

《太阳光的利用》教学设计 第4篇

《太阳光的利用》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第四单元《奇妙的光》中的第三个主题。本单元从影子探索开始,引导儿童探索和认识光的一般特性,激发儿童对光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本课内容是在前两个主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太阳光。通过活动让儿童初步懂得光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人类利用太阳光取得的成果。

[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太阳光是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但是由于儿童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的特点,对太阳光利用的了解却不多,容易造成熟视无睹。他们对太阳光利用的认识,仅仅是太阳光照在身上暖和。因此本次活动设计,从儿童自身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儿童通过调查、记录、讨论太阳光在生活中的利用,使儿童感受到太阳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儿童探索太阳光的热情。

[设计思路]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常识,热爱自然,热爱科学。本课体现课程标准中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这一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他们通过探索了解更多的来自生活的科学知识,扩大他们的知识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通过课前调查、生活资料的收集启发儿童在生活中体验太阳光的种种用途。在活动课中,采用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动手操作研究古时候“日晷”的原理,设计图画,满足了学生体验的需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人类利用太阳光为自己服务,太阳光是地球上的主要能源之一。

过程与方法:在调查、探究过程中体验太阳光的奥秘;经历与他人合作的过程,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积极尝试在生活中利用太阳光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养成和他人协作学习的习惯。

[重点难点]

(1)知道能利用太阳光来为人类的生活服务。(2)积极尝试在生活中利用太阳光做一些有益的事。

[活动课程]

一、猜谜激趣,揭示课题

1、猜谜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带来一则谜语,有位老公公,一副圆面孔,有朝一日不见它,不是下雨就刮风。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2、 揭示活动主题。很早以前,人们就懂得利用太阳光为自己服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太阳光的利用》。(大屏幕出示课题——太阳光的利用)

(设计意图:在猜谜语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迪学生思考的同时,将学生带进探究太阳光奥秘的氛围中。)

二、自主探究,发现奥秘

活动一:师生探讨,发现利与弊。

1、小组互动交流太阳光的作用。

(1)太阳会发光发热,它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课前,老师布置你们回去搜集一些关于太阳公公的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2) 小组交流资料。学生结合资料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资料调查活动,使学生对太阳光的利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激发了探究的愿望,在课堂的交流中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

(3)你们是从哪里收集到这些资料的?(网上查资料、看书、看电视、问家长、听同学交谈……)

小结:搜集资料的办法很多,以后我们都要在生活中多搜集资料,学到更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设计意图:指导搜集资料的方法,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认识太阳能及其作用。

(1)太阳公公为我们带来的光和热叫太阳能。你知道人们是怎样利用太阳能的呢?(太阳能计算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计算机……)

(2)师出示图片与视频,引导认识太阳能的作用强大。

师补充资料——①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炉灶、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大楼、太阳能电池汽车图片。②播放:奥运圣火采集的视频

学生欣赏图片,观看奥运圣火采集的视频

师:你们看到什么了?

(设计意图:老师呈现学生不了解的资料,展示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拓宽学生的视野,明白太阳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非常强大)

3、联系实际谈发现。师:太阳公公是一位非常高明的魔术师,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但也有发脾气的时候,比如什么呢?

学生讨论,小组代表汇报。

4、师生感悟,升华主题:看来太阳公公的本领真的非常强大。它的使用不但没有污染环境,还帮人们节省了许多其他的能源。所以太阳光是地球上重要的能源之一。我们在生活中要更好地利用阳光,避免被强烈的阳光所伤害,学会保护自己。

(设计意图:活动中教师及时总结与点拨,教学生学会保护自己,避免强光的伤害。)

活动二:动手探究,认识日晷

1、师介绍日晷。

2、提问:古时候的人是怎么利用日晷计时的呢?

3、分小组操作探究,师巡视指导。

4、学生上台演示。

5、通过刚才的演示,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小组动手研究古时候“日晷”的原理,动手操作是学生喜欢的学习形式,通过演示探究古人对太阳光的运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和能力,体验在生活中如何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

活动三:创意表达,展示才能

1、师:“请同学们利用太阳公公的能量来做一个太阳能的展示会。”

课件出示要求:大家发挥想象,小组合作,创造出更多在生活中利用太阳能做的东西。把你们所想到的画下来,然后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给全班同学看,汇报时要注意说清几个问题:你们这种产品是什么,有哪些开关,怎样使用,优点是什么。选出最有创意小组。

2、学生小组合作动手策划,师巡视。

3、师打开实物投影仪,各小组上台交流自己的奇思妙想。

4、共同评出最佳创意小组,颁布证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创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新课程评价更关注学生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和表现,针对低年级学生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自我表现欲的特点,评出最佳创意小组,使每一个学生更具有自信心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师:同学们很聪明,你们的想像力很丰富。希望将来你们中间会有研究太阳能的专家,解决现在能源危机,让太阳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三、总结延伸、升华认识

(1)师生总结。

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在谈感受中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

(2)活动拓展。

①太阳公公的学问可大了,它身上还有好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探索。课后请同学们把在课堂上利用太阳光的创意画下来的画贴在“艺术长廊”上展示。

②在生活中利用太阳光进行小发明、小实验、小制作,准备参加学校科技节的比赛。

(设计意图:回归生活,把学生探究的兴趣继续延伸,让学生在解决更多生活实际问题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达到新课程理念下品德与生活教育的要求:回归大自然、回归生活。)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妈、午、放、合、收”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文。

3理解文内容,知道“棉花被阳光晒了会变暖和”的知识,懂得关心老人。

教学时间:2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师板书“阳光”,你知道哪些关于阳光的知识?

2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关于阳光的文《棉鞋里的阳光》,齐读。学习“棉”

3读了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二、感知性阅读,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文,标一标自然段。

2再读文,用“0”圈出文中的生字。

3生字教学:

(1)小黑板出示本文的生字词(带有拼音),自由读,齐读。

(2)擦拼音,同桌互读,指名读。

(3)小组合作:读读生字卡片,想想怎么记。“午”—“牛”区别。

4再读文,选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

读了文,你懂得了什么?

三、再读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第1--4段,文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

2小峰是怎么说的?妈妈又是怎么回答的?(指导朗读)

3小峰知道了这个“棉花被阳光晒了会变暖和”的知识,他又是怎么做的呢?(自由读第—6段)

4理解“舒服地”,用“舒服”说话。

奶奶起来发现了什么,她是怎么说的?

出示:“咦,棉鞋怎么这么暖和?”

6“咦”说明奶奶怎么样?奶奶奇怪什么?朗读时,要读出奇怪的语气。

7总结,知道从小要关心老人。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五、指导书写

六、布置作业:回家替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 第6篇

一年级 第二册 第二章 第七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师姓名:颜利丹 单位:许昌市襄城县范湖乡宋庄中心小学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充满家庭温暖的短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人都有年幼之时,也有年老之日。奶奶老了,妈妈格外体贴,把老人的棉被晒一晒,让她睡得更暖和;贤淑的举动影响着幼小的心灵,小峰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帮奶奶晒棉鞋。阳光钻进了棉被,钻进了棉鞋,温暖了奶奶的身体;小峰母子俩的孝心也随着阳光温暖着奶奶的心。通过对小峰母子给老人晒棉被、棉鞋过程中人物的动作、对话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赞扬了尊老敬老的家庭文明风尚,让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关心长辈,即学会体贴。【教材理念】

本单元以尊敬老人、孝敬老人为主题,而且前三课已经学完,为学好这一课做好了充分地思想准备。《棉鞋里的阳光》是继《胖乎乎的小手》之后又一篇充满家庭温暖的短文,课文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自我感悟升华课文的主题,并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本篇课文加强温情教育,与前后课文紧密相连。使孝情进一步升华。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五十五人,年龄偏小,理解能力较弱,一学期的学习生活让大部分孩子已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惯,但好习惯还没有定性,存在很大的波动。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是这一阶段的两大首要任务。根据一年级学生模仿力强、求知欲强、表现欲强的心理特点,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3个,会写“奶、妈、午、合、放、收”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关心长辈、体贴长辈、帮助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教学重难点】

认字写字和自读、自悟课文。【多媒体运用分析】

教学工具:图片,课件,MP3。运用这些多媒体教具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牢固的掌握字,形,音,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起兴趣

导入语:同学们,你们都是家里的好孩子,那你为家里的人做过什么事呢?(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7课《棉鞋里的阳光》。(板书:7棉鞋里的阳光)(齐读课题)。

看看这课是说谁关心家里的人,怎样关心?

设计意图:直入课文的主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如何关心长辈,为理解小峰为奶奶晒棉被这一行为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出示自读提示: ⑴ 读课文,读准字音。⑵ 读了课文,你知道什么?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能根据自读提示的要求,把课文读好吗?

(学生说:“能!”)

那就认真去读吧,不会读的字可以请教别人。2、学生自由读。

三、交流讨论,认读生字

1、出示生字词图片,(课件)学生自由读:

棉(mián)鞋

照(zhào)到

晒(shài)棉被(bâi)盖(gài)子

上午(wǔ)饭

眼(yǎn)睛(jīng)合(hã)上

摆(bǎi)在妈(mā)妈 奶(nǎi)奶

放(fàng)回 2、让学生说说哪些难读,并说理由。难读的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读,如:

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

3、让学生说说你会读哪些

4、脱音读:出示没有拼音的生字卡片让学生读。

设计意图:⑴ 自主识字,通过自己读,看看哪些会读,哪些不会读,对生字有初步的认识;⑵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后进生学习的机会,突出学习的重难点;⑶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张正面教育的理念,不管你会读几个,只要能读出几个,都是有收获,都是好的;⑷ 体现学习的层次,刚才看着拼音读,现在脱音读,难度加大了,让学生由借助拼音认字,到真正认字。

5、出示单个生字,说怎样记(可以说出不同的方法)。

(有些学生说:树上挂着一条白毛巾是“棉”字;太阳从西边落下是“晒”字;“说”把言字旁换成月字旁变成“脱”字等。)

6、说说你发现什么:

(如有些学生说:眼和睛都是目字旁;妈和奶都是女字旁等。)

7、游戏:做动作猜词语。(有些学生做的:把衣服脱下来,猜“脱”字;不停地眨眼睛,猜“眼睛”这词等。)8、出示要求会写的字,指导书写:

⑴ 让学生说说你觉得哪个难写,如:奶、放。⑵ 老师指导示范写难写的几个:

奶: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女字旁的一横变成提,写在横中线,右边的先写一撇,写在竖中线,再写横折折折钩。

放:左右结构,左右相称,方字的一横写在横中线,先写横折钩,再写一撇,右边的反文旁是四笔,一横要突出来。

⑶ 写完的学生举手,每一列选一名写得又好又快的同学帮其他同学改。

设计意图:突出重难点,创设生生交流的机会,让学生 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习惯。9识字大王比赛:

把自己收集的有关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句子或儿歌拿出来读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给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

四、切入课文,朗读感悟

1、利用“棉被、棉鞋”这些词语切入课文(把同学们收集的“棉被、棉鞋”这些词放在最后读。)。过渡语:同学们,你们可真能干,搜集了这么多词句,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就是与“棉被、棉鞋”有关的,请看第一自然段。

2、出示第一自然段:学生自由读。3、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什么 4、出示句子:妈妈给奶奶晒棉被。

(“给”字还可以换成哪些意思相同的字?)

设计意图:联系学过的知识,理解“给”的意思,渗透同义词的概念。

过渡句 :奶奶的棉被一点也没湿,干吗要晒呢?小峰感到(学生回答:很奇怪)

5、出示“奶奶的棉被一点也没湿,干吗要晒呢?”这疑问句,指导朗读,读出奇怪的语气。

五、设计悬念

过渡语:你们想知道妈妈为什么要晒棉被吗?我们下节课

来学习。

六、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1、学生自由浏览教师准备好的图片。

2、了解“阳光的作用”。

七、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回家后,为长辈们多做一些小朋友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板书设计】

板书:

关心 关心 妈妈 奶奶 小峰 【教学反思】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 第7篇

一、教学目标:

1、会持续观察影子长度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测量记录、采集数据、作出简单的图解。

2、分析和理解太阳与物体、物体与影子的关系,认识到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变化的。

3、知道太阳光沿直线传播,物体挡住了阳光就会形成影子。

二、教学重点:

能较准确地测量、记录数据、通过观察和数据分析发现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随太阳位子的改变而改变的规律,得出太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三、教学难点:

理解太阳与物体、物体与影子的关系(寻找规律)。

四、教学准备:

竿子、支架、粉笔、卷尺、记录单、直尺、方格图、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提出问题,确定要研究的问题——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2、探究活动:阳光下影子的观察(采集信息)

①、出示竿子,讨论如何来观察、测量阳光下竿子的影子。

②、课件出示测量方法。使学生初步懂得测量和记录的方法。

【小组分工合作,比一比哪个组测量得既快又准确】③、到室外观察、测量,采集数据。

第一次测量:各小小组将测量的结果填在记录单上。并且把你们小小组测得的数据马上报告给的组长,由组长作好统计。

记录表一:(实验小组组长用表)

记录表二:(实验小小组组员用表)

竿子的长度

(厘米)

开始时影子的 长 度(厘米)

?分钟后影子的 长 度(厘米)

?分钟后影子的 长 度(厘米)

120

竿子的长度

(厘米)

开始时影子的 长 度(厘米)

?分钟后影子的 长 度(厘米)

?分钟后影子的 长 度(厘米)

60~120

竿长(厘米)

0

(厘米)

方格纸:

3、对于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初步发现规律。我们把表中的数据用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分析同一时间,不同的物体影子的特点。(老师示范画方格图。)

①、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图。把竿子的顶点和影子的末端用直线连接起来,再在小组里观察、比较图形,发现了什么?

第二次测量影子的长度采集数据,作好记录。(放在学生研讨中)

10分钟后第二次测量影子的长度采集数据,作好记录。

②、各组汇报、交流。同一时间,不同物体的影子是不同的,我们

③、小结: 【记录表一、二结合起来分析】

三幅图形都是三角形,它们的样子相似,大小不同。

(课件演示三个图形重叠)

得出:太阳、竿子顶点、影子末端(太阳、物体、影子)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三次测量影子的长度采集数据,作好记录。

(填好后即迅速回到教室)

4、运用前面初步发现的规律讨论、分析不同时间,同一物体的影子的特点。各小组任选其中一根竿子,在不同时间里,它的影子有什么不同?

(小组根据测量的数据自主分析、讨论和交流。)

六、归纳小结:

太阳、竿子的顶点、影子的顶点的连线始终在同一条直线上。

也就是说太阳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扩展:猜猜这棵大树有多高?

两个小时后,影子的长度会怎么变化?

你们觉得影子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有关吗?

……。

组员用表

竿子的长度

(厘米)

开始时影子的 长 度(厘米)

?分钟后影子的 长 度(厘米)

?分钟后影子的 长 度(厘米)

组员用表

竿子的长度

(厘米)

开始时影子的 长 度(厘米)

?分钟后影子的 长 度(厘米)

?分钟后影子的 长 度(厘米)

组员用表

竿子的长度

(厘米)

开始时影子的 长 度(厘米)

?分钟后影子的 长 度(厘米)

?分钟后影子的 长 度(厘米)

120

组长用表

竿子的长度

(厘米)

开始时影子的 长 度(厘米)

?分钟后影子的 长 度(厘米)

?分钟后影子的 长 度(厘米)

阳光的教学设计 第8篇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消除紧张情绪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提高学习效率, 引入各种快乐有趣的活动, 诸如表演课本剧、讲故事、做游戏等, 都不失为好的教学方法。英语自身富有音乐节奏, 学生唱歌、说顺口溜, 可以使语言朗朗上口, 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既降低了练习的难度, 同时帮助学生克服了紧张、害羞等消极情绪。教师再辅以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 学生从中体味无穷, 不知不觉中他们的兴趣和听说能力便提高了。

案例:在教学Unit 1 The king’snew clothes时, 为了消除学生们的紧张情绪, 我先让他们回忆小时候听过的故事, 让他们说一说对这个故事的理解。之后, 我又用多媒体课件让他们欣赏动画片《皇帝的新装》, 学习欲望被成功激起了。有个学生激动地举手说:“老师, 老师, 这个皇帝就是个爱慕虚荣的傻子。他光着身子在街上走, 还认为自己多么漂亮, 太愚蠢了。”学生们听了他说的话, 都哈哈大笑起来。此时, 课堂气氛是那么融洽, 学生的神情是那么天真。我看着他们满带笑容的脸庞, 也颇为欣慰, 下面的课也进行得非常顺畅。所以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们对于所学内容感兴趣时, 他们不需要老师强迫, 不需要老师声嘶力竭地喊叫, 他们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因此, 我们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想方设法去激发他们潜在的欲望, 这样他们才会学得更加开心, 也能在课堂上如鱼得水, 获取更多、更有用的英语知识。

二、优化手段, 增添生机活力

通过使用图片、课件、Flash歌曲等各种媒介资源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交际活动, 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 学生自己发现、推测和互相讨论进行学习。通过语言交际和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实现情感交流。

案例: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三年级Colour一课时, 本人设置了这样的情感目标:通过在小组内讨论喜爱的颜色这一活动,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初步培养学生积极动脑、乐于与他人合作的健康向上的好品格。教学中, 首先播放一首有关颜色的歌曲, 营造氛围, 创设情景。然后出示众多不同颜色的实物图片, 依次让学生认读, 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涉及教学重难点时, 利用多媒体课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变抽象为形象,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营造教学所需要的情感氛围,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并获得声情并茂的教育。

三、激励学生, 创新情感教育的方法

将学生处在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中, 会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才干, 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我采用的方法是:小组合作竞争。以各小组为单位, 8个小组在学习、纪律各方面展开竞争。组员们在组长的领导下互帮互助, 共同提高, 为本组争光。采用这样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我还时不时地抓住机会鼓舞“士气”, 提高“全军”的战斗力。

此外, 作为英语教师, 不管是批改作业, 还是试卷, 我总喜欢写上一些鼓励性, 特别是带有引导性的话语。如:“Anything else?”“Good job!”“You can do it like that.”等等。我喜欢使用印章式评价激励法。在《雾都并非那么多雾》一书中, 笔者了解到英国教师喜欢对学生作业实施印章式评价激励法, 很受启发。于是, 尝试着用简笔画模仿设计了近10个作业批注图案, 很受学生欢迎。

印章式评价法是英国等英语国家教师常用的一种激励评价法, 它融简笔画与文字为一体, 既生动形象、赏心悦目, 又有文字表述, 仿佛声声入耳。对小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激励性。总之, 抓住一切机会, 及时表扬和激励, 让学生在课上“小嘴常开, 小脸通红, 小眼发亮, 小手常举”, 迸发思维的火花。

上一篇:徐霞客游记读后感600字下一篇:东海公司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