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对企业的影响

2024-05-18

财务造假对企业的影响(精选6篇)

财务造假对企业的影响 第1篇

浅谈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

[摘 要]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又称理财环境,是企业开展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平台,对于企业的各项决策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通过还原俏江南上市失败的过程,分析其所基于的环境因素,从而概括地归纳出企业财务活动与财务管理环境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俏江南;财务管理环境;企业财务活动

中图分类号:TD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292-01

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对于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的总和。对财务管理环境的研究,能让企业更实时地掌握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程度、利用程度及应对能力,使得企业的决策都建立在客观的事实之上,以达到规避环境带来的风险的作用。下面以俏江南的上市失败为例,分析财务管理环境在整个上市失败中起到的作用。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类,分别阐述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对企业活动的影响。

一、俏江南上市失败

2008年,俏江南为缓解资金压力,创始人张兰与鼎晖创投签署增资协议,鼎晖以约合2亿元人民币占有俏江南10.52%的股权,并与张兰签署了对赌协议,如果俏江南不能在2012年实现上市,张兰需要花高价从鼎晖投资手中回购股份。

2011年3月,俏江南向中国证监会递交A股上市申请,而后在证监会披露的终止审查企业名单中,俏江南赫然在列。在折戟A股之后,2012年4月,俏江南谋划在香港上市。创始人张兰为了避开“10号文”规定,改变国籍赴港IPO。同年6月,俏江南在港交所通过上市聆讯,不过最终在通过聆讯后止步,此后香港上市便再无消息。

二、影响俏江南上市失败中的环境因素

(一)经济环境:2010年,通货膨胀较为严重,原料价格、房屋租金的上涨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都使得餐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重重困难,俏江南销售额增幅放缓。

(二)政策环境:2012年5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餐饮等生活服务类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信息披露指引》。对欲上市的餐饮企业的经营扩张风险、食品安全、商标、会计核算等四大板块的信息披露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餐饮企业A股上市的门槛。同年12月,“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受此影响,奢侈品、高档酒店、高端消费等皆受影响,对定位于中高端餐饮的俏江南无疑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以同为中高端餐饮的湘鄂情的盈利状况为例,其2011年的净利润达到历史峰值的0.94亿元,2012年下滑至0.81亿元,2013年亏损5.7亿元,2014年进一步亏损7.14亿元。由此可以推想,俏江南冲刺上市之时,整个行业环境都相当恶劣。面对这样的状况,潜在投资人显然能给出高估值,香港投资人愿意出的价格与张兰的预期相差过于悬殊,赴港上市也希望渺茫。

(三)企业内部环境:一方面,是财务的不规范使得俏江南在企业会计报表中收入成本的可靠性计量偏低,盈利状况无法保证。另一方面,标准化经营的难以实现使俏江南面临着食品标准难以制定的难题,而食品标准的制定又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影响餐饮企业上市的关键因素。

三、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概况

(一)宏观财务管理环境

(1)经济环境:主要包括经济运行周期、经济发展水平、宏观经济政策及通货膨胀水平等因素。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独立实体,自主权加大。为了在市场中求得一席之地,必须在市场中自主筹资,保持合理的资金结构,强化财务控制,慎重进行财务决策。如宏观经济政策中的货币发行量、信贷规模会影响企业的投资规模和资本结构的选择,产业政策

(2)金融环境:包括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及利率等。金融市场对于资金供求双方实现资金的转移,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筹资和投资渠道。金融市场所提供的信息,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依据。企业资金活动离不开金融市场,金融环境的变化必然影响企业的筹资、投资与资金营运活动,因此,金融环境是企业最为重要的外部环境,对企业财务活动影响最大。企业财务人员必须熟悉金融市场的类型和管理规则,在遵守国家金融主管机关对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下,有效地利用金融市场来组织资金的供应和使用。

(3)法律环境: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是指企业和外部发生经济关系时应遵守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法律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为企业在相应空间内自由经营提供了法律保护,另一方面对企业的经营作出了一定的限制。

(4)政策环境:与法律环境类似,指国家出台的方方面面的政策,未必直接指向企业经营发展,但却对企业财务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前文中提到的“中央八项规定”,就对国内一系列指向中高端消费的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二)微观财务管理环境

(1)企业管理体制:管理体制直接决定了企业理财权限的大小和领域的宽窄。我国十几年的企业改革从“放权让利”到“制度创新”,实质上都是围绕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来进行的。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自主权扩大,可以自行筹资,自主投资,在一定权限内确定自己的财务管理制度,这为企业的自主决策提供了客观可能。

(2)内部管理水平:是指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执行以及管理人员的眼界和水平。如果一个企业内部有着完备健全的管理制度和高瞻远瞩的管理人才,那么这个企业的财务活动就能建立在规范的制度和高远的视角之上。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环境对企业开展财务活动的前提和平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深远的而影响。随着这些环境日趋复杂多变,企业必须对其面临的环境做出准确和快速的判断,充分利用有利环境,尽量规避风险,作出正确的决策。

财务造假对企业的影响 第2篇

本研究采用事前股权成本的措施基于会计估值模型,以评估经营租赁的资产负债表外的相关风险。我们调查是否资产负债表外经营租赁有同样的相关风险,解释事前措施作为一个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内融资租赁的风险。我们还调查如何在最近改变投资者对经营租赁的风险知觉,年资产负债表外的一般经营交易,尤其是租赁已面临越来越大的监管和投资者审议。这项研究发现,一个企业的事前股权成本的资产的积极与在其财务杠杆(财务风险)的调整和经营杠杆从资本(营运风险)资产负债表外,经营租赁和正相关关系事前成本之间的资本和经营租赁的影响,对于一个公司的财务杠杆经营租赁与资本租赁相比较弱。这项研究还发现公司之间存在正向相关事先的资金成本和经营租赁的影响对一家公司的财务杠杆近年来大幅度减少,因为监管部门发布解释澄清争议租赁会计问题的信件。

关键词:经营租赁,资金成本的事前措施,财务风险,经营风险 1.介绍

对于许多公司来说,经营租赁是资产负债表外最大的类型和企业融资最大的来源之一。最近的证券和交易委员会(2005)的报告估计,大约有所有的美国发行人的63%显示经营租赁,和不可取消的未贴现未来现金流量与经营租赁相关的义务的1.25万亿美元总不会出现在这些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事实上,批评者认为,是由于经营租赁的普及,部分经理的能力,保持了其资产负债表的租赁资产及相关的财务义务,因此,提高报告的财务比率。

在租赁资产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决定是否应占资本与经营租赁的租赁交易(即是否应该保持租赁或资产负债表)。根据现行会计准则(财务会计准则公报);租赁差会计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1976]),是基于对所有权的风险,不足风险承受治疗作为一种资产的租赁,经营租赁的承租人,相关作为一种责任义务。目前的会计处理方法的批评(例如,孟森[2001])认为,因为承租人必须按照特定的规则来确定谁承担风险的所有权,他们都能够围绕“光明行”租赁准则的结构,交易确保帐外租赁资产负债表的治疗。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在回应这些批评,最近已发出一份讨论文件中议会共同提出了一个新的租赁会计模式,将消除资本和运营之间的区别租赁和要求企业通过资产和负债的组合代表承租人的资产负债表上的所有租约。

在这方面增加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特别是在一般租赁交易的焦点,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如何股市与会者认为,租赁资产及相关的财务义务的经济实质,而不论其在对资产负债表的会计处理。此前的研究(伊利[1995];林,曼,米霍夫[2003]楚,马蒂厄,莱维斯克,张发[2008];英霍夫,LIPE,赖特[1993]戈,英霍夫,李发[2008])投资者和债权人的资产租赁交易的经济影响,并考虑调整为经营租赁的资产负债表上数字混合的证据。我们的研究扩展沿着三个维度的前文学。首先,我们使用风险的措施,更理论上的声音设置为调查股票投资者如何使用有关经营租赁的信息。具体来说,我们探讨与经营租赁的资产负债表相关负债是否具有相同的解释风险的事前措施,作为一个公司在资产负债表负债风险的相关性。不同于之前的文献,采用事后风险的措施(例如,回报和市场测试的标准偏差),我们主要集中于前事先权益成本会计为基础的估值模型所隐含的风险评估的资产负债表相关的资本租约。我们相信,重要的是投资者如何看待经营租赁,帮助更多的理论上的完善的风险措施,因为以前的研究发现,平均而言,实现回报提供了一个非常嘈杂的措施事前审查的问题,成本股本(即嘈杂的措施,预期回报)。艾尔顿(1999)和Fama和法国(2002年)表明,信息意外,导致实现回报有别于预期回报不取消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跨企业。此外,最近一个会计的研究(如Botosan,Plumlee,与文[2009]),用理论的线性回归分解由Vuolteenaho(2002年)和倒退的开发,实现了预期收益,现金流量的消息,并返回新闻确认代理回报该现金流的消息(而不是预期回报)是公司具体的实现回报的主要驱动力。这方面的证据表明,推论基础上实现事前成本股本代理回报时更理论上的声音资本成本的措施,不得持有。

第二,我们的研究,探讨如何经营租赁的风险投资者的看法已经改变近年来普遍,特别是经营租赁的资产负债表外交易时已面临更多的监管和投资者审议。具体来说,我们调查的有关经营租赁的风险相关性后,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最近的解释字母发行(2005年2月)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2005年10月)重申现行一般公认会计原则(GAAP)计算,并明确监管的看法,投资者查看对一些有争议的租赁会计问题。由于这些会计澄清的结果,近年来,许多公司审查其租赁会计和数百人的决定,重申由于租赁会计处理不当的财务报表。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这些租赁会计澄清,以及增加与尊重所有类型的资产负债表的怀疑和审议监管机构,分析师和投资者的交易已促使承租人增加与现有的租赁会计准则的遵守,并改革其租赁提高租赁的内部控制操作(基勒[2006])。因此,它是可能的,最近增加投资者和监管审查已造成承租人的公司结构和分类根据其经济实质和基于所需的财务报告处理的少,在其租赁。我们调查是否已经改变了公司的重估租赁会计问题和相应的财务报表更正波资本市场参与者的风险认知,资产负债表外的经营租赁活动。

第三,我们的研究扩展提供经营租赁的风险相关性的来源分析之前文献。虽然理论模型(如滨[1972])表明,资产负债表的负债可以影响1公司股票风险,通过财务和经营风险方面,经验租赁文学忽略(英霍夫,LIPE,与赖特[1993])通过资产负债表外租赁经营风险的影响,或发现混合的证据(伊利[1995]),对投资者是否需要兼顾在其风险评估的资产负债表外租赁的财务和经营的影响。相比之下,我们的研究需要一套更全面的风险措施,调查的经营租赁经营和财务风险的影响的优势。

请注意,投资者如何对待经营租赁获得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及时的,在目前的监管环境中。FASB和IASB已经添加了一个联合项目,为租赁他们的议程提出了有关实质性的变化。此外,在重新评估的概念框架,FASB正在考虑转向资产和负债,收入测量和随后的公司估值背后的推动力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什么样的资产和负债的决定变得更加重要。

我们测试是否一个公司的股权风险反映回归经营租赁的调整措施,财务风险(即债务,到的股权比例)和经营风险(即资本成本当然事前措施,调整资产负债表经营租赁资产报酬率的标准偏差)。要调整公司的财务和经营风险的措施,账外经营租赁的效果,我们预计将报告资产负债表上,如果从一开始的资本租赁处理经营租赁的资产和负债的金额。因为有没有资本经营租赁被广泛接受的方法,我们采用事先学术文献(英霍夫,LIPE,赖特[1993]1991年格雷厄姆,莱蒙,Schallheim的的[1998])提出了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和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字[2006])。

我们发现的证据与投资者考虑账外经营租赁对经济的影响时,评估公司的股权风险事前暗示股本成本计量的一致。具体来说,我们发现在这两个杠杆的调整(金融风险)和资本化的资产负债表外的经营租赁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偏差(营运风险),公司的权益成本正相关。尽管资产负债表外表明承租人承担足够的风险来对待,作为资产和负债的相关义务的租赁为经营租赁处理,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投资者所有权与风险经营性租赁资产承租人住。

此外,我们发现,投资者把资本租赁负债经营租赁负债不同。在比较之间隐含的股权资本成本和租赁的影响,对一个公司的债务权益比率呈正相关,比资本租赁经营弱。我们的结果是强大的,采用主成分分析中的“如果”资本经营租赁措施,以减轻测量误差。这些结果表明,投资者认为有不同的经济特征与资本租赁经营租赁。调查结果是一致的,至少有两种解释。一方面,它是可能的,投资者相信,每一个经营租赁交易公开承租人的所有权融资租赁交易风险相对较低,但仍然显着的水平。另一方面,它是可能的投资者认为经营租赁交易,为揭露承租人没有所有权的风险。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仍然可以观察到对一个公司的资本成本经营租赁显着的正向影响,如果投资者相信,某些租赁作为经营租赁承租人报告交易事实上是,根据其经济实质,融资租赁。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参与者不同意承租人经营租赁的分类或发现它难以准确评估报告的资产负债表外租赁的比例是“真”的经营租赁。

我们还发现之间隐含的股本成本和经营租赁对一个公司的债务权益比率的影响呈正相关,在近年来大大下降。由于监管机构发出澄清有争议的租赁会计问题的解释信,许多公司审查其租赁会计,财务报表重述,因为不当的租赁会计,并加强与尊重,以租赁交易的内部控制和遵守。我们发现,由承租人对租赁会计问题,最近重估导致市场参与者放在经营租赁对公司的财务风险的影响低体重。这反过来又导致承租人事前资本成本下降。我们发现,在最近有所增加,在投资者和监管审查后,投资者认为是“真正的”资本被误判为经营租赁的租赁比例较低的概念是一致的。然而,这一研究结果是敏感事前资本成本的措施(即减少是不为五隐含资本成本,在这项研究中所使用的措施之一统计学意义)。

我们的研究有助于对文学坚定的资本成本,在以前的研究中产生了混合的证据问题,对经营租赁的影响提供更多的证据。我们表明,事前与资本成本的事后措施的使用会导致不同的实证结果,在我们的研究与我们的研究,并事先和并发文学(伊利[1995];戈,英霍夫,与李[2008]),尤其是与股票报酬是否反映调整预期的影响,从资产负债表外租赁资本化经营风险的措施。在这些混合结果的情况下,事前资本成本的措施是理论上的声音比事后意识到回报的程度,我们的研究结果,更重的证据,市场参与者认为,承租人保留(至少在的一部分)的财务和经营租赁经营有关的风险。此外,我们的研究结果可能是监管者目前的工作项目,大修租赁会计的兴趣。我们的研究结果提供了一些支持(目前正在考虑由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建议,消除了分类要求作为资本或者营运租赁,而要求承租人利用所有租赁。

这项研究的其余部分安排如下:第2部分提供了背景资料,并讨论相关文献。第3和第4部分,包括分别假设开发和研究设计。第5部分介绍我们的样本选择过程。第6部分介绍我们的实证结果,第7部分总结了研究。

2.背景和前文学

租赁资产的财务报告治疗可以有显着影响承租人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当资产出租,租赁报告处理可以有所不同,取决于如何租赁分类。租赁从承租人的角度来看,可以归类为任何资本租赁或经营租赁,取决于是否满足一个或多个四“光明行”标准。根据现行会计准则(SFAS13),差分类和租赁会计的基础上保留所有权的风险。具体来说,在融资租赁的分类,它被认为是承租人获得租赁资产的所有权利益和相关的风险。因此,承租人将租赁交易,如果它在融资交易购买资产,它记录了一个资本租赁,其资产负债表上资产和相应的责任。相比之下,经营租赁的承租人承担所有权风险不足,对待作为租赁资产和负债的相关义务。经营租赁是保持资产负债表和承租人累计租赁资产的租金费用。因此,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相比,增加一个公司的报告的财务杠杆(即,财务风险)和其经营杠杆(即经营风险)。

前文学(滨[1969];鲁宾斯坦[1973];鲍曼[1979];克里斯蒂[1982])开发的一家公司的杠杆(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和股东的风险之间的理论关系。这些研究表明,权益成本是一个杠杆作用,股票投资者要求更高的回报率作为财务或经营风险增大。列弗的实证研究([1974])也表明,较高的经营风险较大的股票的整体系统性风险。mandelker和李承晚(1984)也发现,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积极与普通股的相对风险。dhaliwal,Heitzman,李(2006)发现,隐含的权益和经营风险,利息及税项前盈利的标准偏差的代理费用(EBIT)正相关。积极在他们的论文中的杠杆和经营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系数表明,股权风险溢价与杠杆相关的是在该公司的经营风险增加。总之,理论和实证结果显示的是股东的风险两类风险的功能:(1)经营风险,反映了该公司的营运资产(和1的经营功能产生的现金流量固有的风险杠杆)和(2)财务风险,这是财务杠杆的增加功能。

在租赁交易中,虽然一家公司的报告,财务和经营风险,而经营租赁并没有增加资本租赁,它是不明确租赁财务和经营风险的影响应如何映射到承租人的权益风险。根据现行的会计准则,亮线的四个规则提供精确指导企业如何构建租赁合同,获得了一定的财务报告处理。例如,公司不希望其资产负债表的其他负债结构有74%的资产的生命租期的租赁合同。虽然这样的合同是在融资租赁的经济实质,其形式将不符合资本租赁报告所需75%的规则。我们的研究调查市场参与者的租赁交易的经济实质来看,无论其财务报告。

3.假设发展

在此之前的文献中发现投资者和债权人如何考虑资产负债表外租赁交易的经济影响,并调整为经营租赁的资产负债表上数字混合的证据。英霍夫,LIPE,怀特(1993)发现,股东风险,更好地解释后,调整资产负债表外租赁债务对股本比率。然而,英霍夫和托马斯(1988)发现,通过SFAS第13条后,承租人支付费用调整租赁合同,以获得经营租赁处理。这一发现表明,至少在经理人认为,市场参与者发现它太困难或太昂贵,完美地调整资产负债表外租赁交易的影响在资产负债表信息。伊利(1995)检验是否投资者看作产权经营租赁。她调整为经营租赁公司杠杆(财务风险)和对资产的回报率(营运风险)的影响为基础的会计风险比率。她表明,调整后的杠杆措施有助于解释一个公司的股权风险的股票收益率的标准差衡量。然而,伊利(1995年)发现方面的经营风险调整的结果好坏参半。GE,英霍夫,和Lee(2008)发现,投资者评估风险相关的资产负债表外租赁时采用简单的启发式(更准确的贴现现金流量法)。此外,他们还发现,资产负债表外租赁经营风险的调整不反映股票收益。作者的结论是,市场参与者都在他们的信息处理效率低下,风险和回报的市场措施似乎并没有反映经济实质的经营租赁。林,曼,米霍夫(2003)发现,而经营租赁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新发行债券的收益率相同的影响,他们比平衡负债表债务对公司债务评级的重要显着减少。即使有先进的信息,如银行,事先文学(Altamuro,约翰斯顿,潘迪特,与文献[2009]。Chu等人[2008])用户达到混合的结论是否和如何信息用户纳入其经营租赁风险评估。在更广的范围内,识别与披露文学(Aboody[1996];戴维斯周五,Folami,刘与米特尔施泰特[1999];牛理查森[2010])提供市场参与者如何反应的信息,据悉混合证据在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项目),对在附注中披露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项目)。

我们的研究扩展的市场参与者,在资产负债表租赁调查是否资产负债表与经营租赁相关的负债有解释为一个公司是在风险前事前措施相同的风险,相关经济影响的看法之前,文学资产负债表负债。虽然以前的研究使用股票风险的措施一个公司的实现回报,我们的风险当然事前措施重点,因为在理论层面,当然事前估计是估计的回报更合适要求由股东比依靠前后实现的方法。如果正确有效的市场价格风险,事后实现的回报应该是一个不可观测的事前预期回报的无偏估计。然而,在实践中,事后实现收益的基础上估计的资本成本患有相当不精确。Fama和法国(1997年)实现利润计算的资本成本的估计确定至少有三个问题:(1)在确定适当的资产定价模型的困难;(2)估计因素的风险溢价的困难;(3风险因子载荷)不精确的估计。由于这些问题,经验的资本成本的估计涵盖广泛,从小于零到10%以上。此外,前会计及财务文学(Vuolteenaho[2002];Botosan,Plumlee,文[2009])认为,信息意外有关的现金流量(而不是预期回报)实现股票收益率的主导因素驱动。botosan,Plumlee,温家宝(2009年)慎用对事前股本成本的措施,以实现收益的使用代理(即预期回报)。

近日,在会计基础评价模型文献的一些事态发展扩大,估计一家公司的事前的成本ofequity资本可用的选项。已使用这些隐含的成本权益资本估计,在最近的研究中,在会计及财务问题的解决范围广泛。在资产负债表外活动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如果资产负债表外租赁的后果,影响价格的投资者愿意支付给定的安全,那么市场价格和预期未来收益之间的关系所隐含的贴现率应该捕获股票投资者所要求的任何溢价。具体来说,经营租赁会导致更高的自觉利用和经营风险,因此,指挥的资本成本较高。因此,我们的第一个假说,在另一种形式表示如下:

1.坚定的权益的事前成本增加额外的财务杠杆与资本经营租赁相关。2.坚定的权益的事前成本增加额外的经营与资本经营租赁相关的风险。我们的第一个假说的预测与承租人,至少有一些保留,如果不是所有,所有权风险与租赁资产相关的观点一致。然而,这些预测,并不一定意味着经营租赁承租人承担相同的所有权风险报告其资产负债表的融资租赁的承租人。

一方面,允许不同的报告,为不同类别的租赁(即上对资产负债表),当前的会计经营和资本租赁之间的经济差异显著。另一方面,经营和资本租赁之间的经济差异可能是巨大的,如果企业采取的亮线的方式利用租赁报告,组织周围的详细规则的交易,因此,获得优先帐外交易表处理,在物质,是融资租赁。如果资本市场参与者查看经营租赁承担相当于资产负债表上资本租赁,下面的假设是隐含的(空的形式表示):

H2:有没有相关的资产负债表外租赁交易中的风险和资产负债表上资本租赁的区别。

两种类型的租赁会计处理的不同(例如,资产负债表与资本租赁负债表报告经营租赁报告)之间的区别是租赁会计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增加从市场参与者的怀疑和审议关于所有类型的资产负债表外交易,证券交易委员会(2005年2月)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2005年10月)的背景下发出的解释信函,重申现行会计准则和监管机构的观点,澄清一些有争议的租赁会计问题。由于这些会计澄清的结果,近年来,许多公司审查其租赁会计,数百决定重申由于不当的租赁会计财务报表。此外,FASB和IASB最近增加了一个联合项目,其议程,考虑租赁会计。该项目预计在显着变化,导致租赁会计,其影响可能是广泛和显著给予了非常大的涉及金额。从市场参与者和监管机构审议增加,促使承租人增加与现有的租赁会计准则的遵守和改革,以改善他们的租赁业务租赁的内部控制(基勒[2006])。如果市场参与者价格的提高和更准确的租赁交易信息1承租人的财务报表提供的1承租人的权益风险经营租赁交易风险的相关性可能会改变近年来以来,证券交易委员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出的租赁会计的解释信。此外,如果作为增加资产负债表外交易的审议结果,公司已经变得更加谨慎,在租赁交易结构来实现首选分类(即较少攻击性),它有可能是一个租赁交易比重较大经营报实际上是“真”经营租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质。因此,我们预计经营租赁承租人的权益风险的影响,近年来减少。我们的第三个假设(另一种形式表示)如下:

H3:保留由承租人经营租赁的风险投资者对风险的看法在最近几年有所下降,经营租赁会计中的应用最近监管澄清。

4.研究设计 4.1估计资本化经营租赁资产和负债

财务造假对企业的影响 第3篇

关键词:合并会计报表,财务状况,管理模式

近些年,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健全和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确立, 很多企业在国际化竞争环境中屹立起来, 也让其具有了国际化、全球化竞争的意识和能力, 所以合并会计报表逐渐上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这是以企业国际化、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模式的大背景为前提的, 也就是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或共同控制时, 长期的股权投资就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这可以准确反映母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中整体的财务状况, 以及企业在被投资单位中享有的权益。不仅有利于体现整个企业集团的真实盈亏和经营成果, 还有利于企业集团管理层及时了解并掌握资金的分配与来源渠道, 保障企业集团经济效益最大化;使国家更好的进行宏观调控, 及时调节国家相关产业的政策, 所以在奉行严格执法的大背景下, 探索合并会计报表实际操作, 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就成了关键。

一、合并会计报表与企业财务状况的关系

1. 合并会计财务报表的概念

合并会计财务报表就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 在母公司和所属子公司的财务报表的基础上, 由母公司编制的能够综合反映企业经营成果, 集团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能够反应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 现金流量和经营成果, 其所反映的是母公司及其全部的子公司所组成的会计主体, 母公司是合并财务报表的主要编制人;合并财务报表是以企业集团的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的, 往往不以会计主体的全部账簿记录为依据编制;同时合并财务报表有其自己独特的方法, 是需要专业的会计人员深入学习的。

2. 合并会计报表与企业财务状况的联系

在最近一段时间, 通过相关实践的数据可以发现, 合并会计报表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占据了相当大的位置, 尤其体现在它的编制方法上面, 企业通过现金等方式购买到对方持有的股份, 从而取得对竞争对手的企业实现表决权和控制权, 再者是通过积极兑换其股票, 来促进双方股东权益的提升。所以在合并会计报表的实践中, 企业的财务部门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 即通过购买、权益集合等方式合并, 从而达到合并会计报表的目的。实践证明, 这两种方式通过相互结合相互作用, 可以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不小的作用。由于企业之间的合并利润是指各个方面利润的相加, 所以对企业的年度利润也有不小的影响。

3. 合并报表需要考虑的问题

合并会计报表最重要的就是合并范围, 所以要严格遵守企业会计报表的有关规定, 在编制报表的时候, 将拥有控制权的各类子公司及时的列入到合并会计报表之中;并且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 确保每一个报表都准确无误;由于将长期股权投资分为非合并形成和合并形成两个方面, 所以在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所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应当在合并当日按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按其差额调整投资企业的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同时, 根据权益法对其进行修改与调整, 可以全面反映母公司控制实质的投资权益的变化, 便于母子公司相关项目之间的抵消会计处理。所以只有结合合理的合并财务报表, 才可以将企业的发展更进一步。

二、合并会计财务报表对企业财务状况的不利影响

1. 过低的反映母公司可供分配的利润

由于财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都需要通过货币来计算, 其所有的会计信息都是用货币量可以衡量出来的, 但是企业的很多重要信息却无法通过见到的货币衡量反映出来, 其中就包括母公司可供分配的利润。从理论上讲合并会计财务报表之后子公司的利润分配往往体现不出来, 而母公司自身的利润分配情况则展露无遗, 由于盈余公积金本身就为子公司所提取, 也为它所积累, 所以母公司并不能直接支配。不仅如此, 如果子公司当年不分配股利, 还会造成母公司账面利润与货币资金不相符的现象, 即利润高而资金短缺。这给母公司的现金流量带来很大影响。有时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并不能通过简单的合并会计报表反映出来, 若是在这时候已抵消的盈余公积予以冲回, 那么就会使母公司可供分配的利润过低的反应出来。况且现金红利不是权益法核算的子公司实际分配的投资收益, 所以母公司想要带来现金的实际流入就成了奢望, 同时母公司也不能按照母公司账面实现的利润进行分配, 给母公司股东期望的资金回报不能实现。那么它的最终原因就是企业内部的各成员单位互相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相对独立。

2. 合并的会计报表不能反映完整的信息内容

财务报表的数据, 是企业过去经济活动的书面反映, 作为对企业过去经济活动的总结, 务必需要较强的时效性, 但是很多时候, 由于货币自身的价值也会随着时间或是其他不特定的因素而产生波动, 所以会计要素并不会仅仅通过合并会计报表而真实的反映出来, 比如资产、负债、还有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要素并不是母公司自己能完全控制和支配的部分, 虽然合并报表能向母公司股东提供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资金流动的情况信息, 但股东却无法得知未来股利分派的信息。在合并财务报表上计算出来的各种比率是既不能反映母公司的绩效也无法代表子公司的绩效, 因为公司财务的每一步运行都相应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母公司需要在遇到比较严重的会计方面和财务管理方面的困难的时候, 必须站出来履行相应的担保责任, 还必须把公司的资产作为偿还基础, 即使是公司能够直接融资并且获得金融机构的信任, 那么对于企业整体来说, 偿还债务的风险也是必不可免的。所以虽然母公司握有子公司大部分的股权, 但对子公司的资产却不能实现完全的控制。由于总的会计和财务政策的规定相同, 但是由于不同行业之间的会计科目和计算方式有所不同, 使得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时候有很多不科学现象的存在, 比如即使在报表中有大量的留存收益及支付能力, 也不能保证每一个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母公司都可以分配到股利。

3. 无法及时反应出特定时期的财务风险

一些公司从银行等金融机构中获得资金支持, 他们往往通过母公司获取担保贷款, 虽然这样也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公司融资的方式, 这就为企业财务埋下了相当大的隐患。一些企业在编制合并报表的时候比较吃亏, 因为其企业各项指标在合并后的企业之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同时也给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因为企业很难详细区分实际分回的股利和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变化, 通货膨胀这种现象在市场经济中将无法避免, 这使企业集团在集中缴税的过程中不能实现利润并进行盈亏相抵, 这就导致企业价值与账面数值不匹配的现象频繁发生, 且资产与负债往往会列入企业发展所需的成本与费用中。这就不能按照合并口径进行纳税调整, 所以合并后的企业在日后的经营过程中, 集中缴税的优惠政策就不能实现。

三、对合并会计报表的不利影响进行纠正

1. 增加合并会计报表对多层控股关系的衡量

大部分公司现有的做法是对具有重大影响的多层控股关系的子公司的经营和财务资料进行披露, 这会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 同时还要积极确定企业的表决权及拥有的股票衡量标准, 同时合并报表应反映母公司在整体提取数中属于母公司所享有的那一部分数额, 不能将母子公司提取的盈余公积金相加, 所以企业要想实现对竞争对手的企业的表决权和控制权, 就需要购买到竞争对手的相应的股份和权利并积极兑换股票, 从而实现企业双方股东权益的最大化。在编制完成合并报表的时候, 要真实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各项财务的状况, 在企业将子公司的权益与母公司的投资进行会计处理的同时, 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从而真实完整的反映出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所进行的各种经营活动。企业要不断探索采取审计问卷等形式进行调查取证, 同时高度重视各类审计报告, 计算企业各个部分应享有的投资收益, 从而使企业能够获得直观的收益。

2. 加强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

要始终围绕母公司从而加强对于子公司的各种控制作用, 合理掌握子公司的各种财务情况和经营活动, 同时要充分考虑到企业超过一半以上的表决权, 并积极履行企业之间的合作协议, 在合并报表的实践过程中, 实现会计报表的合并可以通过企业母子公司财务管理部门的购买的方式, 加强企业各主体之间的母公司与子公司对外的交易, 进而各种利益的综合和利润的相加, 从而将企业的真实经营的状况和成果反映出来。要想充分反映出企业的经营业绩, 就要通过有效的合并会计核算, 就必须坚持以企业作为根基, 同时要认真坚持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基础是否完整和正确, 坚持从原始数据出发的原则, 并且要综合系统地得出相应的财务管理信息。

3. 提供集团下独立法人实体的财务分布信息

提供分部报告, 可以将集团下独立法人实体分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使报表使用者清楚的了解, 同时还可以揭示出一些与集团的主要经营没有太大关系的行业在投资结果上的业绩欠佳现象。如果企业能够进一步合理确定出合并报表的各种范围, 对之加强合并报表的控制, 并且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进一步明确母公司对于其合并后的子公司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包括合并报表的分布报告所提供的信息, 合并在一起, 共同提供给报表的使用者, 就有利于评价这个集团的风险或预计它将来的收益和现金流量情况。所以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项目要进行认真的审核, 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检查的职责并确保每一个项目都列入合并的范围。加强企业内部有关会计事项的研究和分析, 始终坚持把会计作为企业主体的理念, 认真整合各类合并会计报表的各种数据, 考虑企业内部不同会计报表的各种影响, 只有这样才可以及时反映出企业特定时期的财务风险。

四、结语

通常认为, 企业要想对竞争对手实现表决权和控制权, 就可以通过购买、权益集合等方式实现合并会计报表, 所以说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的实际操作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高度重视, 它对于优化国有企业的财务治理模式起到重大的作用, 它可以合理配置国有企业的财权, 并逐渐强化国家对企业财务内部的控制管理。所以为了给国有企业经济活动奠定良好基础, 使用权益法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调整, 之后再编制合并会计财务报表, 对于那些首次采用该方法的企业应当根据相关准则的规定对被投资方进行重新评估, 并确定是否应该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中。

参考文献

[1]余信军.关于企业合并报表会计问题研究[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5 (14) :218-219.

[2]傅建木.合并会计报表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35 (9) :45-47.

[3]陈荣举.合并会计报表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5 (23) :218.

[4]唐晓青.合并会计报表若干理论问题的建议及思考[J].商场现代化, 2015 (09) .239.

[5]童学达.关于合并会计报表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 2013 (05) :177.

财务造假对企业的影响 第4篇

关键词:会计制度;财务管理;会计政策

新《企业会计制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我国会计模式和会计框架体系的转换和变更上,新《企业会计制度》的出台初步实现了会计核算模式的转换,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换。此次改革所遵循的是统一性的原则,以及体现会计要素的质量特征、与税收的适当分离的原则。此次改革也给会计核算内容与方法带来了的很大的改变,对企业财务管理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一、新《企业会计制度》稳健性原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新《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这也是顺应会计稳健性原则的要求,不仅对不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进行了全面修改,而且还对不符合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内容进行了完善。在新《企业会计制度》中有如下规定:企业必须对不实资产提取减值准备。新《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为企业的盈亏不实、短期行为和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促使企业对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

现代财务理论认为衡量公司价值的重要指标是现金流量,财务学家们认为利润是财务工作者或会计人员通过会计制度规范计算出来的,而会计意义上的利润一般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原则假设前提下的,而不是收付实现制的原则上。如果排除他人操纵利润的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仅仅只能作为账面的结果,即通过以下方式来确定当期的损益:某一期间记录的账面收入减去账面成本费用,当期账面收益所反映的并非是等同于现金流入的真实实现,而是该会计期间应计的现金流入预期。现金流量是企业随时可以运用的资金,它不单单表现在账面上,而通过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入与流出量所体现出来的,并且实实在在地体现在企业的银行账户中。利润和现金都是企业所需要的,若只能二者选其一,则应该首选现金净流量。因为企业维持生存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持有足够的现金。

企业的经营活动始终是围绕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进行的,而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实现最大利润化的重要手段。企业的财务或会计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变化进行关注,但是企业的市场价值只有通过一定方法进行估算才能得出,通用所使用的估算公式是:企业的价值等同于预期未来现金流量除以其折现率。由此公式可得知:在折现率不变的情况下,对现金流量的估算是企业进行理财决策的关键。但在权责发生制下,收入与费用的确认是在交易行为发生的基础上进行的,存货作为企业价值载体的流动资产,只要是能进入交换过程就可以直接表现为账面收入、摊配成本费用,于是导致了应计现金流入量与实际现金流入量不一致的情况,应计现金流入量与实际现金流入量的不一致就造成了本金配置等相关事项的内在秩序发生混乱,而大量减值准备又使混乱情况更加加剧,这就使得财务或会计人员在对现金流量进行估算时要对各种减值准备的数据进行调整,这从一定程度上不仅增加了评估工作的难度,而且也容易造成数据的不准确。

二、会计与税收的适当分离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会计与税收保持一致是新《企业会计制度》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则,财务或会计人员需要采取纳税调整的方法对不一致地方的适当分离进行有效处理。为保证纳税筹划实施的成功,企业有必要提高其财务管理水平、完善其理财环境,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则需要一定的财务理论、方法和手段作为实施依据,进行纳税筹划的可行性分析一般都是建立在财务策划的基础之上的时。纳税筹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避税筹划、节税筹划、转嫁筹划、涉税零风险筹划等。会计与税收差异的扩大对企业的纳税筹划具有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会计改革步伐的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为企业避税的情况,会计制度改革后,企业可以采用更多的方式进行避税,避税筹划实质上违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精神的各种手段,它是纳税人采用表面上符合税收立法条文规定,采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中的不完善之处获取纳税收益的筹划行为。依据法律精神,避税筹划虽然不违背税法但不能被看作是合法行为。目前,我国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尚不健全,还存在着一定的漏洞,这在一定程度上就给避税者进行避税提供了条件,而《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差异的扩大又为避税者的避税行为提供了更有利的的实施基础。比如,新《企业会计制度》对非货币性交易有如下规定,如果其非货币性交易不涉及补则双方均不确认收益,如果涉及补价,收到补价的企业则要确认部分收益。而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中对其他形式的资产置换没有作明确的规定,而只针对企业整体资产置换作出了相关规定,这种差异就导致了企业通过虚减利润来少缴税款的情况时有发生。又比如,对于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摊销期限,在有关的税法中有明确的规定,而有关税法又没有明确规定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的具体事项,这就导致企业可以尽可能地摊销,为保持成本最大化,税前利润最小化而进行避税。

会计与税收差异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涉税风险。企业涉税零风险筹划在一定意义上是说纳税人要清楚了解其在日常经营中的账目,要正确的进行纳税申报,并保证及时交纳税款,这样就能有效避免税收违章方面的处罚,这就使企业及纳税人处于零风险的状态,或者是在一种风险极小的状态中。涉税零风险筹划状态虽然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可以为纳税人带来一定的间接经济利益。比如,按时交纳税款可以有效提升公司的整体形象,保持在公众面前的良好信誉,而且还能有效避免因逃税而带来的罚款。会计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涉税零风险的筹划的难度,就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而言,《企业会计制度》与《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处理方法就不一致,前者规定应提取折旧,而后者则不允许提取折旧;新《企业会计制度》还有如下规定,对采用权益法的企业,应按在被投资企业所占份额分享或分担被投资企业当年的盈亏,并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对投资损益进行有效确认。而税收制度明确规定,投资方不得确认被投资企业发生的投资损失。通过上述表明,企业为有效减少涉税风险就要仔细研究会计与税收的差异,准确计算并及时纳税。

三、结束语

会计政策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达到企业经营目标而制定的会计策略,企业会计政策的制定是基于其经营管理目标的,在制定会计政策时要对会计原则、方法、程序进行定性、定量进行有效的比较分析从而拟定出其会计政策。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是新《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这就大大增加了会计人员对经济业务的自由裁量权。会计人员对会计政策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即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是能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动情况作出系统的分析和评价,而其分析评价结果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投资决策行为和资源的配置效率。

参考文献:

[1]赵 强: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实施[D].西南财经大学,2010.

[2]曾繁荣:基于技术创新的企业财务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

[3]陈 彦:浅议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商业经济,2009(11).

会计电算化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影响 第5篇

韩荣丽

(新疆赛里木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 博乐)833400

[摘 要]该文主要结合在本单位实施电算化的具体情况,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史 现、状入手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与方向阐述了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对企业会计工作 审计工作、的影响,力图解析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的影响 目的就是为了给使用会计电算化的中小企业给予。

帮助,使它们能够正确的应用会计电算化这一工具,使它们能够认识到在使用会计电算化后会

对企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帮助它们在使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解决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 会计电算化 财务管理

一 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COSO(全美反舞弊财务报告委员会)报告中把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目的在于: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 完整和、有效运用,提高经济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企业企业各项方针 政策的贯彻执行,、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一)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内部会计控制

随着IT技术特别是以 为代表的网IT Internet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这些变化无疑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同时也给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笔者所在单位自从实施会计电算化以来,会计核算效率不断提高,会计信息传递速度加快 但同样面对很多问题,比如内部控制较为薄弱,会计人员人权限等方面的问题依然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会计电算化的特点,进一部完善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以保证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同时,也由于财务软件强大的计算功能和财务软件的 仿真 特点, 内部控制的措施和方式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手工会计系统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在实施电算化后功能已经丧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 例如,制作科目汇总表 凭证汇总表,试算平衡的操作,以及总账、明细账核对等 另一方面手工会计系统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在电算化后转移到了计算机内部,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例如,记账凭证里金额的。借贷平衡 各账户的发生额平衡 账户的余额平、衡检查等,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了。

(二)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1.思想认识不到位 目前我国很多的行政事业企业 大中型企业集团都采用了电算化,但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内部控制的重大意义,也没有意识到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对会企业带来的巨大影响 公司虽然有比较庞大的核算体系,但是还是没有真正的做到会计人员由核算向管理方向转变。

2. 人员的舞弊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由于数据处理集中进行,导致职责合并严重,会计人员大大减少,从而使一些不相容职务得不到分离这就有可能使他们在未经授权批准的情况下,直接对使用中的财务软件进行修改和操作处理 虽然设置了操作人员的权限,但是依然无法保证会计人员在没有批准的情况下对企业会计信息潜在的威胁 直接对使用中的程序和数据库进行--修改和操作处理,从而使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受到威胁。

3. 数据处理和保存方面的潜在威胁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执行主体是计算机,如果计算机硬件系统出现故障或因停电等其他非人为因素,都将致使数据不能被处理,会计业务操作将无法进行 由于会计电算化环境下数据资料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存储在计算机的磁盘或外在软盘 光盘中、的会计数据,一旦这些磁性介质受高温 受潮 受、、磨损等而出现损坏,则其保存的数据将无法读取,那么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就失去了意义。

4. 会计电算化系统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措施 但是,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本身就不够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限,一般都不熟悉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特点和风险,不太了解会计电算化系统应有的内部控制,更不熟悉如何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审计绝大部分内审人员不懂或者说不会审查和监督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

5. 计算机自身的特点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安全问题 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的特点。给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新问题 例。如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很可能被非法拦截或被人篡改 复制 盗取有关重要信息特别是网络中 黑、、客 和病毒的侵袭更会给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系统”带来极大的潜在威胁,加剧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甚至威胁到企业财产的安全性,对会计内部控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 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的要求、(一)树立会计信息化观念

会计电算化的作用在企业财务工作中的体现并不明显,多数企业会计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 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 提高、核算效率 很少有企业真正把会计人员解放出。来,由核算人员向管理人员转变 因此,要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会计电算化的作用和意义,营造一个全社会都关心支持普及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良好氛围 更重要的是企业领导和财会人员对一。些根本性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及时转变观念。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增强现代化管理意识,使会计电算化由会计核算方法的电算化向会计管理电算化的方向发展。

(二)加快会计电算化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却普遍存在着重视核算功能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 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虽然开始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但总体上讲,核算功能强于管理功能 采用软件的材。料核算 工资核算 固定资产核算等内容功能较、强,而具备管理型功能的成本核算 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等模块,设计或内容过于简单,功能不全,不能适应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

(三)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

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信息新技术向会计人员提出了挑战,也同时为会计人员提供了机遇 目。前,在许多企业中,一方面是会计人员计算机知识较欠缺 我国大多数企业财会人员过去一直从事。手工会计核算,财会知识比较全面,技术比较娴熟 但计算机专业知识却很匮乏,对财务软件掌握。得不够透彻和熟练,对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不能及时排除,难以胜任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工作 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既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 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能运、用 等办公软件,熟悉 的知识office Internet。

(四)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1. 会计电算化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功能,引导财务职能的转变,进而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在财务职能转变的过程中,信息化的发。展对企业的成本必然产生积极的影响,企业的领导者要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忽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忽视信息时代对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忽视会计人员的培养。

2. 如果企业无视现有的发展需求,那么企业的会计系统就只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最终导致企业无法进一步发展,最终被市场所淘汰 随着。管理技术 信息处理能力的发展,使得会计人员、参加管理和决策成为可能 会计电算化向财计人。员提出了新挑战,同时也给财计人员提供了机遇 我们应在这转变的过程中,使自己适应角色。的转变 从单纯的核算者向管理决策者转变,把握.机遇,成为企业的管理决策者。

三 会计电算化下内部控制的对策、(一)建立全面 规范的会计基础管理制度

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 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 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 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

(二)严格对机构和人员的管理与控制

企业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控制 职责分工是将电。算化部门与用户部门的职责相分离,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或违法行为 通过进行内部职责。分工,以补救不相容职能集中化的不足 企业应。明文规定会计电算化实施岗位责任制,要明确每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

(三)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重要指 标 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审查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遵照有关法律 法规的、规定,做到账表相符,对不妥或错误的账表处理应及时调整;实施监督,防止发生非法修改数据的现象。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财务造假对企业的影响 第6篇

一、小企业财务核

算现状

由于受到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核算管理比较混乱。因小企业对税法的遵从度参差不齐,对财务核算的重视程度也不相同,主要体现在企业聘用财务人员随意性上。目前小企业财务会计存在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离退休老会计,乡镇上的一些企业会计普遍老龄化,对新的税收知识接收能力差,对电脑信息化的使用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二是年轻的下岗会计和没有就业的大中专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这类会计虽然接受新知识快,但缺少做帐经验。三是亲朋兼职会计,现阶段大多小企业的投资属个人独自或合资,夫妻企业、亲戚合伙企业、朋友合伙企业的出现是不争的事实,投资人把自己信得过的亲戚朋友(稍有或没有会计知识)作为财务人员聘用对象。四是由于亲属或某种关系在敏感部门工作,利用此方便介入到企业代理记帐。这些小规模企业绝大多数企业没有设专职会计,大都是聘用代帐会计代为记帐。多头兼职的多,一名财务人员在几个或在十几个企业同时兼职,更换频繁,有的甚至在一个纳税年度内更换两、三个会计,税务机关查帐时要找两三个会计。这些兼职财务人员大都不参与生产经营,老板提供什么资料财务人员按部就班归类记账,企业老板月初将一个月来的单据传递给会计,由于会计依老板报来的几张单据做帐,如果就帐查帐,无法查清企业真实经营情况,企业进销货在帐面反映都是现金支付或者挂往来,其实这样的帐务全凭老板良心记帐。现金交易不用开具发票的,一般帐面不会反应。企业弄帐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开具增值税发票,否则,企业都不会主动建帐。到税务评估稽查时,有的企业会计也无法说清具体帐务情况,帐务的真实性就可想而知了。

二、财务核算不健全对税收管理的影响

(一)财务人员聘用不规范。一是聘用手续不全,聘用期限与财务核算年度不一致,出现年度帐务中断,难以稽查。二是更换频繁导致企业财务人员缺乏为企业负责的精神,短期行为严重,表现为:工作热情不高,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税收知识缺乏,电算化水平低,特别是合伙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大多数还停留在手工记账水平,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建账不实、账目不全、纳税申报不实的现象,查证难、执行难,偷逃税现象无法抑制。

(二)税收核算不规范。一是账目不健全。部分企业不能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设置、使用、保管账簿。有的账簿设置不全,有的设置账外账,甚至有的不设账簿,造成收入、成本、费用凭证残缺不全,不能正确进行税收核算,长亏不倒企业大量存在。二是由于小企业具有大多采用(流水)手工的形式记账,经营方式广泛且灵活多变,致使其核算方式与财务人员核算口径有一定的差距,企业财务核算和税收核算比较混乱,影响税款计算的准确性。三是企业的生产经营与财务人员记账脱节。兼职财务人员大都不参与生产经营,老板提供什么资料财务人员按部就班归类记账,完全按照业主的意愿做账,明显存在现金交易、收入不入账、费用乱列支或以白条入账等现象,造成大量申报不实。

(三)财务核算已失去监督作用。由于代帐会计不参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记帐时经常出现现金与银行混淆、挂帐与销帐不及时、存货和现金出现倒挂等非正常现象; 由于代理记账仅仅是对企业一定时期内的业务汇总核算,也就是拢拢帐而已。但会计工作主要是核算当期经营成果,这就失去了财务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监督作用。

(四)税源监控难度加大。一是虽然税务机关不断加强对小型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业户的建账建制工作,但是难度较大,尤其在基层,效果不明显。基层大多数小企业还停留在手工记账水平(流水账),现代化征税手段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由于小企业点多面广,经营变化大,税源分散,开业停业频繁,生产经营情况难以及时被税务机关掌握,三是现金交易收入不开票,也不入账,帐外经营税务机关难以监控。

(五)税务稽查震慑力发挥不够。一是受到任务及稽查力量不足等因素的制约,目前我们税务稽查将主要精力放在对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的检查上,对小企业的检查只能由管理部门通过纳税评估的来进行。大多解决在纳税评估环节且评估补税居多。二是受到阳光稽查、查前辅导等稽查方式的诱惑,在日常检查中小企业多以自查补税的方式对存在的偷漏税进行补缴,不作处罚处理,客观上助长了一部分偷漏税者的侥幸心理。三是受到税收执法考核有关指标的制约。如申报率考核指标100%,纳税人在申报期不按期申报使基层税收管理员工作压力增大,在逐户催报无果的情况下出现税收管

理员代为申报,自垫税款的情况,更谈不上行政处罚。“保姆式”的管理弱化了《税收征管法》的威慑力,引发潜在的法律责任风险,客观上助长了纳税人的不法行为。

三、完善小企业财务核算,强化税收管理的对策的思考

针对小企业财务核算对税收管理的影响,本人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规范管理行为,完善管理手段。

(一)针对当前中小企业财务核算水平较差的现状,税务机关可以采取免费发放税收资料、召开政策发布会、网上税收宣传等措施,使纳税人及时了解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同时要按照《税收征管法》相关规定,严格要求企业报送会计核算办法,严格按照会计制度设置账簿,突出对企业账簿设置、财务核算情况的检查,辅导督促企业财会人员正确核算,从而不断增强纳税人自核自缴能力,促使企业规范财务会计核算,准确计缴税金,认真履行纳税义务。

(二)建立企业财务人员监督机制,规范企业财务人员聘用体制。财税部门要加强对代帐会计的管理和指导。首先,代帐会计在有会计证的基础上,还要经有权部门(财税联合)批准核发的“会计代理上岗证”,持证上岗,一年一验;其次对个体代理会计要进行分类、分地区集中管理,最好归口于“乡镇会计服务中心”;其三,每年要加强对代帐会计的培训和进行业务学习,让代帐会计及时了解和掌握变化了的财税政策,使其吃透精神,正确运用;其四,对代帐户数要有限定,一个有资质的会计最多代理多少企业,超过限定作何处理。

(三)加强小企业税收和财务核算监督。一是税务部门要联合财政、工商等部门,加强小企业财务和税收核算管理,帮助和监督企业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小企业财务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账务,并进行正确的税收核算。二是要将财务核算工作列入税务代理的视线范围,通过职能部门监督和代理部门的完善,使税务代理与实时监督相结合。通过中介服务,使小企业帐册日趋健全。

(四)严格执行小企业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大力推行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由企业财务主管部门、国税、地税及相关部门参与的小企业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利用公众信息网公开信用等级,接受社会监督。

上一篇:赴北方州立大学留学本科和硕士的入学要求介绍下一篇:事业单位可提前退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