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活动设计与组织心得体会

2024-06-17

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活动设计与组织心得体会(精选11篇)

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活动设计与组织心得体会 第1篇

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培训心得体会

野芦沟学校

王永琴

9月23日全县的几百幼儿教师响应上级领导的指示,听取了教授讲的《幼儿园集体教育教学活动和设计与组织》,让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上得到的学习和提升,告诉我们如何去设计集体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向幼儿施加影响的动。指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劳动活动环节中引导幼儿习从而实现某种目的的活动。还特别是在如何设计集体教学活动一一给我们做了详细的讲解,让我们知道怎样去选择内容、分析教材和孩子、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分析并确定重难点、做好充分活动准备、合理设计活动过程。然后通过活动讲解让我们去思考问题,从中让我知道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及努力的方向。

“幼儿园教学”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的就是集体教学活动。而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特点含有群体性和集中性。如何让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呢?首先我们必须在教材的内容上好好挑选,还要认真分析选材的内容,并分析了解自己的学生现状和各方面的能力,设计好合适的集体教学活动方案。

我们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呢?在选材时我们就必须考虑选材的科学性、对于孩子们起到的教育性、更要适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引起孩子们学习的浓厚兴趣。

选好材料内容后,我们当教师的还要通读教材,整合内容,正确地把握好教材的思想内容;把握好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做到这些,我们当教师的必须对教材内容多读多思,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好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更好地掌 握好教材的思想内容,选取最合适教学方法,完成好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的。

总之,听了教授的讲座后,使我受益匪浅,豁然开朗。她的教学理念,教学的语言,教学的方法都是我值得学习的。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015.9.24

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活动设计与组织心得体会 第2篇

幼儿园的活动多数是以集体教学活动为主,集体教学活动要依据幼儿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和本班的实际情况而开展,需要教师科学地设计教学活动、变化教学形式,根据实际情况随机调整活动组织策略。如何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效率就成为我们幼儿园应该长期研究、不断探索的问题。

一、要想集体教学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了解孩子,包括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已有经验、兴趣需要等,从而确定切实有效地设计教学对策。

2、教材研究。首先,教师在设计教学案之前要认真研究教材,掌握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其次,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知识结构,了解不同层次孩子的学习要求,解决因材施教、“差异教育”问题等。要编写一份好的教案,要求每一位教师能吃透教材,全面了解孩子的知识现状、能力现状,还要了解课标、大纲等,光靠一个人的思维去考虑可能不足,还需要集体备课组的群体力量。

3、教学活动采取的形式。我们不仅要注重课案设计的生动有趣,还要注意设计时要有孩子们听的,要有孩子们看的,要有孩子们想的,要有孩子们做的,更要有他们创的东西。听的、看的均是教师的新授知识部分,而想的、做的、创的才是孩子们对新知识获得的过程,是教师对传授新知识巩固的过程,是孩子们反馈所学知识的过程。

二、集体教学活动的实施也有很多的的技巧,当我们教师设计好课案之后,就进入了“导演”的环节,我们的孩子就是“演员”。

1、教具的使用。作为教师应当充分考虑什么样的教具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什么样的东西又能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我认为,实物教具和动感教具最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孩子毕竟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还不曾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的水平,他们对事物的

认识通常是建立在第一印象的基础上的,因此如果用一些抽象的符号来代替某一样物品,那么幼儿不容易理解,而动态的事物对幼儿来说是非常有趣的,一个活动的指偶,一个活动的课件将更利于让幼儿产生兴趣,更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让幼儿动起来。一次活动,如果单纯地是教师讲述幼儿倾听,那么时间一长,孩子必然会觉得无趣,也必然产生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尽量加入幼儿操作或活动的内容,让幼儿真正地融入活动,真正地动起手来是十分必要的。幼儿教育提倡让幼儿在亲身体会中感知和发展,那么操作类的、游戏类活动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3、教师语言的感染。一次活动,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者,而教师却是引导者,因此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感染力也是吸引幼儿注意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怎样说话,怎样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去感染幼儿也显得十分重要,在很多时候,精彩的效果就产生在教师的一句话语背后。

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活动设计与组织心得体会 第3篇

一、目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1. 群体内在的动机和需要日益受到关注, 却引发幼儿过分等待的新问题

传统意义上的集体教学, 其侧重点在于学科知识的传授, 幼儿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这不利于每个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在20世纪80年代主体教育思想提出以后, 广大幼教工作者开始质疑这种传统的集体教学, 并积极探索更关注每一个幼儿的新型的集体教学之路。但是, 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 注重了让集体中的每个幼儿都有机会, 却出现了让大多数幼儿等待的现象。比如, 参加集体教学活动的有30个幼儿, 听完了一首音乐后, 让每个幼儿都说说自己的感受等。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看到了每个幼儿, 却忽略了全班幼儿, 让大多数幼儿处于一个较长的等待中。个别幼儿就会开始宣泄他们的“不满”, 他们在座位上与同伴窃窃私语, 或者对老师的提问消极地对待, 甚至置之不理。这些都是让幼儿过分等待的结果。在集体教学中难免会出现等待, 可如果让幼儿长时间地等待, 却忽略了等待的教育功能, 没有起到等待应有的作用, 那么“这样的等待”就是不合理的。

2. 师幼互动日益受到重视, 却相对忽视活动细节, 造成时间的隐性浪费

教育本身就表现为师生之间的互动, 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 更谈不上是有效的。近几年来, 随着《纲要》的颁布实施, 幼儿园掀起了学习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的浪潮。但同时, 对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的观察和深入研究也发现, 教师对其中的一些细节不够敏感。所谓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细节, 就是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导致教学事件产生的细小的因素, 如教师的一句提问、活动室幼儿座位的排列方式、教学具的准备等。教师对集体教学活动中一些细节的处理是否得当, 往往直接影响着一个集体教学活动的质量。就“提问”而言, 许多教师常常提“好不好”“是不是”“会不会”等不需要幼儿思考就可以开口回答的问题, 以为这就是师幼互动, 殊不知这并不是本质上的“参与”和“互动”, 而时间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浪费了。此外, 幼儿座位的灵活安排和合理排列也能对集体教学活动发挥积极作用。例如, 有些教师习惯把幼儿分成三排而坐, 以为这样有利于统观全局, 以观察每位幼儿的举动。殊不知在集体活动时, 后面两排的幼儿常常因看不到教师的教具而不自主地站起身来, 由此引发的“骚乱”, 常常使得教师不得不将注意力从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转移到课堂秩序的维持上来。以上两种情况均属于比较常见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时间的隐性浪费现象。

3. 偏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相对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培养

此种现象在幼儿园大班最明显, 甚至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这实际上与一些家长的错误观念有关, 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在幼儿园里能学到较多的知识和技能, 为他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而本着“为家长服务”的宗旨, 在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过程中, 幼儿园也全力做好“知识储备”的工作, 大班集体语言教学活动中常让幼儿认字、写字、念诗歌, 集体数学活动时常教幼儿算术。殊不知, 经过这样“拔苗助长”般的训练, 许多幼儿的心理压力增大了, 还未上小学学习兴趣就被严重挫伤, 独立个性和想象力被束缚。另外, 做好入学前的社会性适应准备, 使幼儿在各种社会性活动中体验社会情感, 养成文明礼貌、热爱劳动、爱护环境、遵守纪律的习惯, 对这些方面的培养, 我们的教育所发挥的作用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4. 教学手段日益多元化且现代化, 却引发“华而不实, 哗众取宠”的质疑

使用多媒体教学能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 以及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难以观察到的过程变得更加直观而形象, 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收到了一定的活动成效。可仔细想想,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用多媒体来展现的, 例如, 那些原本可以用信手拈来的简单的资源解决的教学内容, 偏要花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想方设法用高科技手段来进行, 这种过多地依赖多媒体课件进行的教学, 未免有“华而不实, 哗众取宠”的嫌疑, 聪明的教师应该懂得合理而有效地运用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

5. 集体教学活动较小组活动学习气氛浓, 却存在活动材料或空间不足的问题

这似乎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集体教学活动特有的学习气氛、经验共享是其他教学形式难以媲美的, 这就是俗称的“有气氛”。可以参加集体活动的幼儿多了, 人均占有的材料或空间却跟不上来, 于是幼儿相互争抢、推搡等消极现象屡见不鲜。笔者在一次集体体育教学活动中看到, 老师请幼儿自己找个位置学小袋鼠跳, 本来活动场地就不够宽敞, 加上幼儿个个抢着要到老师最近的位置, 结果好几个小朋友被推倒在地, 或者头碰头。

二、科学组织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策略

1. 树立幼儿终身发展观, 以幼儿发展为本

《纲要》对发展“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排序, 以及各领域对教育内容的表述, 体现了一个鲜明的价值取向, 那就是我们应把眼光投注在那些能使幼儿终身受用的品质上。首先从发展情感和态度来看, 重视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制力、专注性、良好的秩序和合作的精神等;再从发展能力来看, 培养自我保护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关键能力, 让幼儿自己建构知识, 强调“会学”;最后从发展知识技能来看, 应科学地认识到获取知识是定位于过程 (即看重幼儿是如何思维的, 是如何接受知识的, 目的是启发幼儿的智慧) , 而非定位于结果 (即预设大量有待幼儿接受的知识点和有待训练的技能, 并作为目标看重其达成与否) 。

2. 善于捕捉细节, 多提“开放性问题”

细节可划分为活动设计上的细节、环境创设上的细节、行为指导上的细节以及因呼应幼儿而作的活动流程或教育策略的调整等。无论是活动、材料、区域布置, 还是要求、引导, 教师都要重在支持幼儿自主活动、主动操作和充分体验。创设多样的“问题情境”, 尽量提出“开放性问题”, 以激发幼儿思考, 调动与激励幼儿参与和不断学习的兴趣, 在与环境、情境、问题的不断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中获得主动、有效的学习。

3. 依据幼儿特点选择教学形式

一些教师不论是什么内容, 都把它设计成集体教学活动, 从不考虑这个活动内容是否适宜用集体教学的形式开展。一般来说, 多种教学形式 (包括小组形式、个别指导、区角活动、日常教育等) 各有所长, 小组形式可以让不同能力的幼儿获得不同的发展, 较好地解决材料不足的问题;个别指导更有针对性。选择何种形式需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而定。

4. 引导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学习自我管理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更多地重视规则的建立。这里指的建立规则, 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先由幼儿自己体验无规则下的混乱, 再根据其需要经过商量、讨论、归纳、提炼形成班级常规。这一过程是一个学习、认识的过程, 也是一个提高常规管理水平的过程。然后, 由教师整理在班上公布。这样的常规, 是属于“幼儿”自己的, 具有很好的亲和力;而由教师提出的常规, 幼儿还需要有一个“认同—内化”的漫长过程。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 如果让幼儿“当家做主”建立他们自己的常规, 这将大大有利于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 教师就不必时常为幼儿的违规行为而头痛不已了。

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活动设计与组织心得体会 第4篇

关键词: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实施策略

通过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可以不断提高幼儿的科学精神以及科学素养,因此我们要重视这一课题的研究。通过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在进行集体科学活动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严重影响幼儿的发展。本文首先对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组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其次,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相关要求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不断提高其科学活动的开展。

一、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组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选题不准确,定位较模糊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教师对于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缺乏一定的认识。因此,在进行相关集体科学活动组织的过程中往往会导致选题不准确,定位较模糊现象的出现。例如,大班在进行《我們如何过冬》这一科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教师既探讨了动物的过冬习惯,又讨论了人类过冬的相关问题。这导致问题范围较广,幼儿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对于相关知识较为模糊。

2.活动前的情景、材料准备和活动环节对幼儿的自创性不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班幼儿的年龄普遍在5~6岁,这一时期正是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启蒙的阶段,应在活动中让幼儿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但很多时候幼儿都是按部就班地在教师的说教下完成的活动,没有激发幼儿自探、自讨的空间与契机。这导致教师在进行相关集体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只选择重视知识点地进行,忽略了独立思考、创新的精神。

二、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策略

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的质量,本文将集体科学活动的组织与本土文化生活相结合,从而提出以下策略。

1.教学活动与本土文化生活相结合

在进行集体科学活动时,教师要结合本地的教学环境,不断发掘其教学资源,不断丰富科学活动的内容。例如,在进行大班《家乡的梅子》集体科学活动时,我们就可以让幼儿对农村中梅子实际的生长过程与生存环境进行观察,从而让幼儿自由地进行梅子图画的制作,加强幼儿对相关科学知识的了解和热爱,同时激发幼儿自发延伸到梅子成熟后酿酒的过程以及当地青梅酒的来历、味道,不断地探究,尝试发现。

2.让幼儿园老师多次试教,总结经验

在进行大班集体科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中有较多的失败案例。因此,我们在这个时候就让幼儿园老师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多次试教,让教师在其中进行经验的总结,从而不断提高集体科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水平。例如,我们在进行大班“农作物丰收了”这一教学活动时,有些教师教学失败,相关教师进行集体讨论之后,发现失败的主要问题就是没有课前准备的知识经验(比如提前到户外观察田野、果园等直接感知);幼儿操作相关材料不丰富。在进行第二次试教的过程中,我们就先让幼儿观察自己家的农田、菜地、果园,同时投放丰富的材料,满足每一位幼儿自主地操作与选择,从而保证活动组织与实施水平的提高。

3.树立安全至上的教学理念

在进行集体科学活动组织的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安全至上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及时预防。除此之外,对于幼儿要进行操作的集体科学活动,教师都应该进行讲解,并强调相关注意事项,从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通过对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策略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现阶段在幼儿园进行集体科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重要意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发展了幼儿初步探究的能力,从而使幼儿不仅可以对日常生活活动的科学现象进行了解,同时还能不断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为幼儿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陈学敏.《专业标准》视域下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教学策略:以“幼儿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策略探究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12):110-113.

浅谈幼儿教学活动的组织与体会 第5篇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那么幼儿园里有哪些教育活动呢?我们将幼儿园的各类活动分为五大块:生活快、游戏块、体育锻炼块、教学块和自由活动块。针对教育活动的相关问题我做重点谈一下。

幼儿教学活动总的来说,内容包括自然常识、社会常识、语言、艺术、数学等。它的要求是(1)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好奇、好问、爱观察、爱想象、爱动脑)。    (2)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基本能力(正确运用感官的能力、语言交往能力和动手能力)。(3)增进幼儿对环境的认识,了解一些与生活有关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4)萌发幼儿初步的审美情趣(感受美、表现美)。教学活动的组织体现了教师的教育观和教育综合能力,也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能力,所以着重研究。我在此说的教学活动并不是上面所指的全部,而是只某一单位时间里的教与学,通过这一方面来阐述总体。它的特点是:目的具体明确、教学内容容量小,活动时间有限,活动环境以是室内为多,这符合我班实际情况。下面我谈谈对教学活动组织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开门见山导入课题

教学过程的开始,有的教师喜欢用玩具做引子,如“我请来一位小客人”。有时,这种玩具根本与课题无关,看了很别扭;有的教师则把教具人为神秘化,如用布遮起来;还有的教师则不厌其烦的交代上课纪律等等。我觉得这样反而把幼儿的注意力白白浪费掉了。我认为开门见山,让幼儿立刻清楚现在要干什么比较好。当然,不同的教学活动,导入课题的具体方法应有所不同。如故事活动,导入课题时我有时以提要求为引子,比如“请小朋友仔细听故事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然后再讲故事,故事讲完后围绕要求提问;有时则出示故事中主角的形象,请幼儿先讲讲角色的相关特点或知识,再接着讲故事。技能性的教学活动,如体育、音乐活动,我改教师示范在前幼儿尝试性操作在前。把示范活动移至教学活动过程中间,并把教师的示范改为幼儿自己展示动作,用剖析幼儿动作替代纯粹的教师示范。即使是图画活动,我也改变了教师按部就班完整示范的模式,只作部分示范、重点示范。示范部分、示范重点的选取尽可能根据幼儿的要求来定。常识活动,一般在活动前让幼儿自己收集有关材料,或将相关材料放入活动室供幼儿提前观察。活动一开始,就让幼儿介绍自己的观察事实,这样幼儿就能很快的参与到活动中来。以上导入课题形式的改变,体现了我组织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必须尊重幼儿好奇、好动、好表现的心理特点;要充分估计幼儿潜在的学习能力;以带着问题学习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有限的教学活动时间里保证幼儿投入的时间。

二、让幼儿充分感知教学内容

我非常看重幼儿在自由自然状况下的感知,如常识活动,认识物可在课前提供给幼儿观察,正式教学活动先让幼儿介绍观察所得,紧接着幼儿在教师的提引下进行学习性观察。这次观察意在让幼儿求得再一次的发现,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必须时允许幼儿触摸认识物,或流动观察、小声仪论。教师在这段时间里要注意倾听幼儿的议论,发现新问题,以便再次集中教学时有更丰富的学习内容提供给讨论。在再次集中时,教师要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疑点,这样才有利于认识活动的深化。对于按顺序观察,我把它放在幼儿充分感知后,与幼儿共同整理知识时进行。“讲述”类教学活动,我有时让幼儿整体观察,再分组或让幼儿自己找伙伴小议图片内容;有时先让幼儿讲叙整体搭建的初步框架,再逐张图片讲述;有时先取一张较为重要的图片,供幼儿发散思维,广泛寻求答案,再整体展示图片完整讲述。不管采用何种方法,目的都是让幼儿更多参与到活动中来,努力改变语言教学活动中发言面不宽的局面和讲述内容受图片限制的现象,使语言活动与思想、想象更密切的结合。

三、随机调整计划中的提问

提问是幼儿和教师相互作用的一个明显表示,问题的设计直接关系到相互作用的效益。过去我们常常低估了幼儿的学习能力,又加上课堂教学中很少给幼儿自我表现的机会,所以幼儿的学习是被老师牵着走,提问中存在着全由教师发问和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细碎的情况。而今,我主张设计的问题应指向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点,以便让更多的幼儿凭借自我理解而解答,以便让不同水平的幼儿在不同层次上表达自己的理解。当碰上幼儿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再把大问题化成小问题。在此,我想强调的是:每位幼儿教师都应该重视教学过程中自己与幼儿面对面发生的教与学的矛盾,并锻炼自己调整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学角度的能力,使提问更加有针对性。

四、顺其自然结束教学活动

在教学活动进行到最后,常常是教师的小结、评价。我认为这时幼儿的注意力已经处于难以集中的状态,教师却要再讲一遍他们已经知道的内容,幼儿很难感兴趣,还不如顺其自然结束教学活动或布置一个小任务,留点悬念,以调动幼儿活动后再学习的兴趣。此外,对教学的评价不一定都要放在教学活动结束时进行,可视情况做不同的`处理。如对美术作品,可另设专门的评析活动,以提高幼儿相关技能;对于动作性的教学活动,评价可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即幼儿做出某一动作后,让幼儿相互评价,教师及时组织大家学习这既可鼓励每个幼儿参与表现的积极性,又可锻炼幼儿的评价能力。

以上是我对教学组织的认识。根据这些认识,我充分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取得很好的效果。我具体说一下在绘画活动中得体会。

首先要唤起幼儿的兴趣。孩子大都喜欢图图画画,但一旦正式开始学习绘画,他们往往缺乏信心和热情,常常是面对画纸不敢下笔,我就让不想画画的孩子坐在旁边看别的孩子画,等他们想画再让他画;鼓励表扬能大胆做画的孩子,以轻松的口吻谈绘画的趣味,激起孩子参与活动的愿望;不给孩子施加压力;不对孩子的作品吹毛求疵,而是与每个孩子分享参与的喜悦和骄傲。这样孩子就会打消顾虑,拿起画笔,渐渐的,他们也就喜欢绘画了。

其次要创造良好的绘画条件。单靠每周几节集体绘画活动是无法满足幼儿绘画愿望的。我从区域活动室挪出一块角落专供孩子绘画用,并在那里提供各种绘画用具和参考书,幼儿在里面可自由选择材料做画。还鼓励孩子们自己多观察,把自己看到的各种景象画下来。让幼儿自由想象,这种形式无拘无束,幼儿非常喜欢。

再次要传授一定的表现技能。掌握一定的技能是幼儿把自己的想象、创造表现出来的前提和基础。一般来说,技能的学习是枯燥的。为了不让幼儿对学习技能感到无味,我经常这样做:(1)借助游戏激发幼儿学画的愿望。如画老鼠就说:今天老师和小朋友都扮黑猫警长捉老鼠,看谁本领大,捉到的老鼠有大有多。现在,先看看我是怎样捉老鼠的(老师示范老鼠的画法)。(2)将枯燥的术语转换成幼儿熟悉的语言。如把竖线、横线说成“小棒棒站起来”,“小棒棒睡下去”;把大圈、小圈转化成大皮球、小皮球等。(3)把要画的内容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儿歌。如画狐狸:有一座房子(即头的轮廓),上面开着两扇小窗子(耳朵),屋里走出一个好孩子(嘴),种上四棵小树(胡子),里面留下两个树洞洞(眼睛),房子后面拖着个大坛子(身体、位置由幼儿自由选择),撑着四根小棍子(腿),坛子后面挂着一面大旗子(尾巴)。幼儿边画边念,很快就掌握了画狐狸的基本方法。

还有激发幼儿的艺术创造力很关键。幼儿掌握了必要的绘画技能后,最关键就是画幼儿的所思所想,而不是一笔一画临摹老师的范画。为了做到这一点,我总是先让幼儿充分的观察所要表现的事物,并展开讨论,然后作适当的讲解提示,在布置作业,让幼儿思考怎么表现,创造,最后在出示范画。入让小朋友划猴子,贤纳猴子的真实图片,然后请他们讲猴子学猴子。在此基础上与幼儿一起分析猴子的面部特征,交给幼儿表现猴子的基本技能。然后启发孩子说:“除了公园有猴子外,还有什么地方有猴子?猴子在哪里干什么?会发生什么事?怎样解决?”这样做开阔了幼儿的思路,全班幼儿的画面无一雷同,画面内容也很丰富。

最后,鼓励夸奖幼儿必不可少。对孩子的作品,不管画的的好不好,我都把它贴在作品栏中,并适当称赞。在评价孩子作品时,我不是做居高临下的评价者,而是制作积极的参与者,做孩子的听众和参谋,让孩子说自己的见解和看法。队部成功的作品,我用商讨的口吻说:“假如我画,我将这样画……”这样,气氛就更融洽,更愉快了。

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活动设计与组织心得体会 第6篇

一、跳出文化看文化,具有批判反思精神

来到这的第一个任老师的讲座特别的精彩,当中传达的文化精神理念一直陪伴着我度过后面的学习交流。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社会环境中,大量的文化信息我们习以为常,就如水中的鱼和陆地上的动物比,陆地上的动物更容易感受到水的存在,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当中,其实也被很多当下思想、观念包裹着,很多东西我们习以为常从而忽略了它们的思考价值。

1、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反思

在一日活动中,我一直都很注重和孩子们的个别交流,我会在晨间入园或者自主活动时陪孩子们聊天他们有时候会问我一些有趣的问题,我经常会习惯性地以科学道理去解释。比如刚参加工作几个星期那时候一次户外活动时突然下雨了,我带孩子们回到教室,有几个孩子突然跑过来问我:“金老师,为什么天上要下雨啊?”旁边一女孩子马上喊起来:“有乌云。”那孩子接着又问:“那为什么会有乌云呢?”孩子们没人说话了,似乎都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有的孩子还在咯咯笑。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科普的机会,于是向他们解释:因为空气中有很多水蒸汽(有几位孩子瞪大眼睛看着我)在一定温度下,遇到了一些飘在空气中的东西后会凝结成小水珠,水珠凝结得多了会形成乌云,继续凝结就会越来越重,最后落下来就是下雨了。我一边讲解一边用笔把这个过程画给孩子们看,以为自己讲解得很清楚了,但看看孩子们的反应,还是一个个瞪大眼睛看着我,我知道了,他们没有明白。于是我肯定了提出这个问题的孩子,然后鼓励他们如果有兴趣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再继续讨论。一坐回办公桌我就把这件事记录下来,后来想想,孩子们哪里懂得什么是水蒸气,哪里懂得什么是凝结,在他们看来空气中也没有什么东西呀。即使说再多,由于他们思维水平的限制,是弄不明白的,如果经常授予他们高出年龄发展水平的知识还会导致认知冲突,这就更不好了。当时不如讲得更简单化一些,既然他们感兴趣,可以用上“小水滴去旅行”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后来我会在教案设计中更注意自己使用的语言,是不是过于成人化了,这个活动的反思对我还是带来收获的。

这些反思我也是偶尔会去做,不过每一次有价值的反思都是对我教师专业的一种提升,以后要更加积极主动在一日生活中多花心思去反思,这样对于孩子、对于自己都是有好处的。

一日生活的设计,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模式,因为每个地区情况不同,更何况是小到每一所幼儿园了,我觉得自己也应该及时找出好的地方以及做得不够的地方,不断完善,朝着适合本园情况的方向去完善。

2、看到传统“好孩子”标准

在一日生活中,我们很容易陷入传统的“好孩子”标准文化中而浑然不知。首先我们要站出来去看这种行为:我们通常会去喜欢“听话的”孩子,不告状、不打架,安安稳稳的孩子,这是为什么呢?这种孩子让我们省心,这是不是进入了一个误区?

来分析一下:因为我们把班级管理和促进孩子们发展放在互相冲突的位置,认为班级管理就应该让孩子们服服帖帖的,而促进孩子们发展需要处理各种孩子们之间,孩子与老师之间的各种冲突与矛盾。其实这种意识本身就是错的,应该思考如何将两者有机融合。如果不及时跳出这种思维方式,形成习惯,慢慢变成潜意识就不好了。

我在正式踏入工作岗位之前就曾大致制定过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第一年自己要去注重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处理好班级管理和教学管理之间的关系,寻找将教育理念融合进班级管理的一个方法,而第一年下来总结了一些经验却总感觉找不到抓手来将我的经验梳理成一条完整的思路,本来觉得有些挫败感,不过这次讲座中王芳老师也提出了衡量错误地“好孩子“标准的问题,我一下子豁然开朗,或许这是一个典型的、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之前的我太过心急了,而且我可以借助不断完善的一日生活,有很多机会可以探讨这个问题。

(二)做一名爱思考的幼儿教师——其实现实情况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

我所在的是一个乡镇中心幼儿园,幼儿园的硬件设施以及软件都不好:同事们好像没有太大的工作热情,水龙头经常会没水,厕所在离活动室很远的地方,班级里没有保育员······硬件设施已经严重影响到一日活动的组织实施了,实习时所处的幼儿园与现在我自己的工作单位相差得也太远了。一开始我特别适应不了,刚刚工作那会带班时忙,一下班后就会被郁闷的情绪包围,觉得不知该如何适应这样的环境。因为幼儿园里编制教师少,我还承担不少幼儿园后勤方面的工作,办公室里繁琐的事务······我一直在艰难地按照自己在学校里得到的一些理念思想做着教育工作,为自己定下一系列的计划。我工作着,但是根本不开心。

其实我可以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当时的我被抑郁笼罩着,根本没有想着调整自己,不过后来我慢慢意识到自己饿这种不良的情绪体验对自己很不好,也试着去调整。不过这次金丽萍老师的讲座让我感触很大。在金老师的讲座中可以了解到她是工作中突然被调到一个和原先工作单位相差甚远的幼儿园,附带而来的是承担各种不应该她去承担的类似要债之类的任务,但是金老师后来通过不断努力,将原本几近荒废的幼儿园改造成了一个儿童游戏乐园,不得不佩服她的努力和智慧。在两颗大树间造了阁楼;自创游戏车;改造山坡和菜园······将原本平淡无奇的幼儿园场地布置成了一个小小游乐园!

我现在只是一名初出茅庐的新教师,没有像金老师那样深厚的理论和经验,我想可以去学习的是不放弃!我不能放弃努力,无论环境如何,我不能丢弃独立思考的能力,积极思考。

小结:

这次培训给了我一次珍贵的学前教育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与体验,我想自己接下来要做的是将学到的在下学期放到一日生活中去试一试!不然体验只是体验,我需要将前辈们宝贵的经验在实际操作中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幼儿园集体组织培训心得小结 第7篇

二、教研组教研活动情况回顾

1.组内老师相互听课评课,并且共享课件资源。

三、本学期教师发展情况及取得的成绩

在年泉州市地理教学创新设计比赛中,黄慧琦老师《埃及》教学课件设计获得晋江市及泉州市一等奖的佳绩,朱诚恳老师的论文《初中地理课堂图表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发表在《地理教学》(年第20期,31-1022/G4)。

四、本学期教研组存在问题分析以及今后的工作设想

2.进一步加强组内授课交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推进本组的教研方向,形成本校初中地理教学和教研特色。

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发挥教师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备课形式。本学期我们一年级语文集备组认真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制定集备计划

开学初,我先对本学期教材、章节内容、课时分配及教学进度进行分析,合理分配每一位组员负责主备的任务,制定好每次集备的具体内容,然后交由集备组讨论通过。在一些突发的事件中,比如调研课,没有到集备的时间,我们集备组自己也利用其他时间来进行集备。

二、认真参加集体备课。

双周的周一第六节课是集体备课时间,备课组长主持,由中心发言人主要发言,进行说课或提出一个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其他组员阐述自己的不同意见,在异议处交流讨论,确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此基础上主备人进行二次备课,形成共案,其他教师在共案的基础上形成“个性教案”,强调“一人为主,共同参与”。同时,认真做好集体备课的活动记录。

(1)做到“三定”:定集体备课课题,定中心发言人,定教学进度。

(2)做到“五统一”:统一单元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和三维训练,统一单元评价测试。

(3)注意搞好“六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学手段,备教法,备学法,备作业。

(4)钻透“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

(5)优化“两法”。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出发点是学生为主体。

(6)精选“两题”:即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集体备课时,对习题的选择,作业的量,确定必做习题后,再由各教师根据自己班级情况添加。在单元测试后,交流学生的成绩与学习状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对策。

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活动设计与组织心得体会 第8篇

所谓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指在了解和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生活习惯的基础上, 幼师有计划组织地活动。根据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参与的数量, 可以将幼儿园集体活动分为全部教学、部分教学和单个教学三种。要知道, 幼儿园集体教学很明显的特征就是整个班在相同的时间内做大致相同的事, 而活动的策划与过程监管都是由幼儿园教师来负责的。这种教学形式, 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有秩序地把控教学过程, 从而提高幼儿园的教学水平。但是这样的传统教学方式却有一个很明显的缺陷, 也就是没有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幼儿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常常处于被动的地位。我们知道, 教学活动主要由教师、幼儿、教学氛围这三部分组成的。在这当中, 教师是作为组织者和设计者;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和中心, 评价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成效如何主要就是看幼儿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和获得;而教学氛围也是相当重要的, 它是教师和幼儿活动的载体。

二、组织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途径

教师如果采取以前传统的集体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是行不通的, 而且教学效果也比较差, 幼儿没办法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 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所以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 幼儿的感受和获得是相当重要的。一次好的集体教学活动就是要幼儿在活动中可以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一) 充分掌握幼儿发展特点是基础

我们知道,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是主体和核心, 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内心需求和教师教学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清楚地掌握幼儿发展的身心特点, 同时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设计活动的主题、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等。由于幼儿处于“自发性”的时期, 教师可能很难把握幼儿的需求和发展特点, 但这就需要我们细心地观察幼儿的生活, 关注幼儿的需求, 使得设计出来的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可以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

(二) 营造轻松自由的互动氛围

教师、幼儿和教学氛围这三个因素中, 幼儿是集体教学活动的中心, 互动的效果怎么样关键在于教师, 但是互动的前提是有一个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所以教师要营造出使幼儿觉得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那么在营造氛围之前, 就要先考虑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为幼儿营造一种健康、有趣的活动氛围, 让幼儿可以在自由轻松的教学氛围中更好地成长。

1. 互动氛围的安全系数要高

我们知道, 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都不是很高。教师在营造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时务必要注意安全, 清除不安全的因素。只有在安全的教学环境下, 才可以让幼儿自主自由地参与集体教学活动, 同时也使自己对幼儿安全担心的顾虑有所减少, 不会过多地去干涉幼儿的自由活动, 幼儿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2. 所营造的氛围能够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

为了更好地组织集体教学活动, 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效果, 让幼儿可以更加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 幼儿园教师在营造氛围时就要考虑到幼儿的需要和情感。这种氛围是要适合儿童的, 与儿童的年龄与身心发展特点较为吻合的, 使幼儿可以较快融入到活动中去。另外, 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有所收获和体会, 才能更加健康的成长。

3. 氛围的可参与性要高

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精神状态如何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 要用一种亲切和蔼、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幼儿, 切不可忽视幼儿的自尊。集体活动的氛围是平等的、轻松的、自由的, 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可以以一种轻松快乐的心态参与到活动中, 在活动中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 预设相应的活动策划和课程设计

在进行集体教学活动之前, 务必先设计活动的具体事项以及可能发生的意外与紧急处理方法, 这是非常重要的。而预设课程则是编制课程工作的一部分, 预设的课程是将社会需求和教学目的相结合, 注重组织和执行的目的性、计划性与科学性。预设相应的活动策划和课程设计要求老师要以儿童的需求和爱好为前提, 设计出灵活的、可行性高的课程活动。要知道, 幼儿处于自发的成长时期, 这就是活动策划和课程设计需要预设的原因。具体来说, 在预设时务必要遵循相应的计划和逻辑思维。

(四) 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

幼儿园教师作为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 有责任营造出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教学氛围, 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好教学水平。可以看出, 幼儿园教师自身的教学修养和教学水平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效果和质量高低。幼儿能不能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集体教学活动中, 主要取决于他们对教师的喜好程度。一般来说, 幼儿会比较喜欢那些耐心、细心照顾他们的教师。如果幼儿觉得教师“高高在上”“高不可攀”, 就会与教师拉开距离, 不愿意和老师接触, 这是不利于教学的实施的。所以, 一个好的幼儿园教师除了要有较高的素养和教学水平, 还要有爱心、责任心和耐心, 这样就会比较容易使幼儿“亲其师, 信其道”。

三、结语

如何组织好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者应该深思的问题。总的来说,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务必要以幼儿为中心, 通过教师、幼儿、教学氛围三者之间的协调互动, 保证了集体教学活动可以有秩序、有计划的进行, 帮助幼儿更健康地成长, 从而提高了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铁芳.返回生活世界教育学:教育何以面对个体生命成长的复杂性[J].教育研究, 2012 (01) .

[2]程丽英.解读儿童文化——兼析童年真的消失了吗[J].当代学前教育, 2008 (03) .

[3]秦玉芳.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公平性问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 2012.

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活动设计与组织心得体会 第9篇

关键词:幼儿园 集体教学 活动策略 互动

一、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简述

所谓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指在了解和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幼师有计划组织地活动。根据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参与的数量,可以将幼儿园集体活动分为全部教学、部分教学和单个教学三种。要知道,幼儿园集体教学很明显的特征就是整个班在相同的时间内做大致相同的事,而活动的策划与过程监管都是由幼儿园教师来负责的。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有秩序地把控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幼儿园的教学水平。但是这样的传统教学方式却有一个很明显的缺陷,也就是没有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幼儿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常常处于被动的地位。我们知道,教学活动主要由教师、幼儿、教学氛围这三部分组成的。在这当中,教师是作为组织者和设计者;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和中心,评价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成效如何主要就是看幼儿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和获得;而教学氛围也是相当重要的,它是教师和幼儿活动的载体。

二、组织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途径

教师如果采取以前传统的集体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是行不通的,而且教学效果也比较差,幼儿没办法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所以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的感受和获得是相当重要的。一次好的集体教学活动就是要幼儿在活动中可以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一)充分掌握幼儿发展特点是基础

我们知道,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是主体和核心,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内心需求和教师教学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清楚地掌握幼儿发展的身心特点,同时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设计活动的主题、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等。由于幼儿处于“自发性”的时期,教师可能很难把握幼儿的需求和发展特点,但这就需要我们细心地观察幼儿的生活,关注幼儿的需求,使得设计出来的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可以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

(二)营造轻松自由的互动氛围

教师、幼儿和教学氛围这三个因素中,幼儿是集体教学活动的中心,互动的效果怎么样关键在于教师,但是互动的前提是有一个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所以教师要营造出使幼儿觉得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那么在营造氛围之前,就要先考虑幼儿多方面的发展,为幼儿营造一种健康、有趣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可以在自由轻松的教学氛围中更好地成长。

1.互动氛围的安全系数要高

我们知道,幼兒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都不是很高。教师在营造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时务必要注意安全,清除不安全的因素。只有在安全的教学环境下,才可以让幼儿自主自由地参与集体教学活动,同时也使自己对幼儿安全担心的顾虑有所减少,不会过多地去干涉幼儿的自由活动,幼儿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2.所营造的氛围能够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

为了更好地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效果,让幼儿可以更加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幼儿园教师在营造氛围时就要考虑到幼儿的需要和情感。这种氛围是要适合儿童的,与儿童的年龄与身心发展特点较为吻合的,使幼儿可以较快融入到活动中去。另外,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有所收获和体会,才能更加健康的成长。

3.氛围的可参与性要高

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精神状态如何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用一种亲切和蔼、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幼儿,切不可忽视幼儿的自尊。集体活动的氛围是平等的、轻松的、自由的,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可以以一种轻松快乐的心态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预设相应的活动策划和课程设计

在进行集体教学活动之前,务必先设计活动的具体事项以及可能发生的意外与紧急处理方法,这是非常重要的。而预设课程则是编制课程工作的一部分,预设的课程是将社会需求和教学目的相结合,注重组织和执行的目的性、计划性与科学性。预设相应的活动策划和课程设计要求老师要以儿童的需求和爱好为前提,设计出灵活的、可行性高的课程活动。要知道,幼儿处于自发的成长时期,这就是活动策划和课程设计需要预设的原因。具体来说,在预设时务必要遵循相应的计划和逻辑思维。

(四)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

幼儿园教师作为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有责任营造出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教学氛围,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好教学水平。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自身的教学修养和教学水平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效果和质量高低。幼儿能不能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集体教学活动中,主要取决于他们对教师的喜好程度。一般来说,幼儿会比较喜欢那些耐心、细心照顾他们的教师。如果幼儿觉得教师“高高在上”“高不可攀”,就会与教师拉开距离,不愿意和老师接触,这是不利于教学的实施的。所以,一个好的幼儿园教师除了要有较高的素养和教学水平,还要有爱心、责任心和耐心,这样就会比较容易使幼儿“亲其师,信其道”。

三、结语

如何组织好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者应该深思的问题。总的来说,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务必要以幼儿为中心,通过教师、幼儿、教学氛围三者之间的协调互动,保证了集体教学活动可以有秩序、有计划的进行,帮助幼儿更健康地成长,从而提高了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铁芳.返回生活世界教育学:教育何以面对个体生命成长的复杂性[J].教育研究,2012(01).

[2]程丽英.解读儿童文化——兼析童年真的消失了吗[J].当代学前教育,2008(03).

[3]秦玉芳.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公平性问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活动设计与组织心得体会 第10篇

镇安县第二幼儿园

陈永梅

自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来,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幼儿园采用的是建构式课程,建构式课程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有着多渠道,可以通过个别教学、小组教学、集体教学、区域活动、社会参观实践活动、游戏等实现我们建构式课程目标。可是我们基本上还是通过集体教学活动来实施建构式课程的。集体教学活动作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实施的主渠道,充分体现了它的重要性。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既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要关注幼儿的现有水平;既要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集体教学活动如何设计与实施,下面我将西安市莲湖区进修学校苏晓芬教授的专题讲座与大家分享:

一、正确认识和看待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

㈠ 概念界定

幼儿园“集体教学”,是作为和“生活活动”和“活动区活动”相配合、共同构成幼儿园生活的一类活动。具体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的、班级所有儿童都参加的教育活动。包括:教师预设的和生成的教育活动(教师发起和幼儿发起的活动);单独的一节“课”和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系列活动;全班一起同时进行的和分小组进行的活动。

(二)集体教学活动的利与弊:

利:高效、经济、公平;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引领性强(计划性、目的性,走在发展前面,引导发展);系统性强(根据身心特点及教育大纲);形成学习的共同体,培养集体感(分享交流,启发互动)弊:教师主导,忽视幼儿需求;难以真正实现关注个体差异

(三)集体教学活动设计要素:选材(内容的选择)、活动名称、活动目标、重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 1.选材---有益

(一)《纲要》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体现以下原则: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二)一般教材内容选择的依据有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配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水平;能引发和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季节、节日以及周边环境资源等因素。

(三)主题活动选择内容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核心理念——要将“真、善、美”传递给孩子!

主题的价值是什么?本节活动的领域核心价值是什么?能给予幼儿什么样的发展?眼前—本节活动;长远的发展或影响是什么?)可涵盖哪些内容?(擅长的领域、熟悉的课程、信手拈来教学资源有哪些?)能整合幼儿哪些已有经验,引发哪些新经验形成或提升哪些能力,等等,幼儿有兴趣、现有经验、易操作吗?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设计的基本格式

把活动思路设计成文本,活动设计转化为实践,每一环节要怎么做?如何实施,选择什么方法,时间分配„„思路是混沌还是

精细活动名称、活动目标、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

(一)命名 —有序

活动名称顺序:课程模式(主题活动、领域活动、综合活动)、课程内容、类 别

领域活动的命名:例如 不适宜的命名 歌曲:《大树妈妈》

讲述活动:小猫生病了

故事:春天的电话

计算活动:5的组成 适宜的命名

中班艺术活动:大树妈妈(歌曲)小班语言活动:小猫生病了(讲述活动)中班语言活动:春天的电话(故事)

(二)设计意图(活动的由来,凸显本次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设计意图应表述的内容:

1、本班级幼儿在某一方面的发展状况(现有经验、兴趣)。

2、材料价值,结合《纲要》《指南》中相关领域中核心价值。

3、活动开展对幼儿在某一方面的影响,此活动在现有基础上对孩子的发展有什么价值。4.活动开展的大致想法。

(三)目标---有据 活动目标全面、规范、具体、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指向性明确,活动目标合理,体现领域的核心价值,目标数量不宜过多,目标应直接、明确呈现经验。目标的制订按顺序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写: 三维目标常用表达词语: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体验、有好奇心、喜欢、乐趣 能力技能目标:能主动、能听懂、能努力、能运用、知识目标:理解、学会、接受、知道

问题二:以“写过程”代替“写目标”,目标缺乏价值定位 案例:大班科学活动“摘橘子”

活动目标1.通过看照片和录像回忆、交流各自在摘橘子活动中的经历;2.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发现橘子成熟的简单过程,萌发爱护植物的情感。

建议调整为:1.愿意积极参加采摘活动,尝试2-3种不同的采摘方法,积累解决困难的方法和经验;2.发现并讲述橘子成熟和采摘的过程,进一步萌发探索植物生长变化的愿望。

(四)资源—有备(是有效组织活动、实现目标的载体)不仅仅是活动材料的投放,如何挖掘,利用这些资源达成教育目标,经验的准备(知识、能力),学习情境的创设、课件的制作直观呈现支持幼儿发展的内容,教师自身经验和物质准备。让幼儿参与准备过程,努力让准备过程成为幼儿主动发展的过程。

(五)过程---有效(活动过程的设计要确保有效性)儿童在活动中要获得什么?(价值取向)

思考:从哪里切入对幼儿发展有价值?可操作性和真实可靠性有多少?挖掘什么内容,帮助幼儿获得哪些发展?教师如何设计来促成幼儿的发展或目标的达成。教师要有目标意识。

1.活动环节要围绕目标:教学基本过程的实施要与教育目标相符,过程的表述要科学完整,简洁明了。例如:我是这样长大的(科学、社会)

目标:

1、了解宝宝在母体内简单的生长过程,对于生命现象产生兴趣。

2、能够大胆讲述自己身体的成长变化。

3、体验父母养育孩子的辛苦,萌发对于父母的热爱之情。

过程:

一、观看影像资料,了解宝宝在母体内孕育的简单过程。

二、观察发现身体的成长变化。

三、了解并讲述生长过程中的趣事。

四、体验活动。

2、要为实现目标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操作法、直观法、口语法、游戏法)操作法:根据教学目标提供物质材料,引导幼儿在操作物质材料的过程中,充分感知、动手、动脑、动口,从而获得经验的方法。直观的方法:观察,示范,范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口语的方法是一种用语言进行教学的方法讲解法、谈话法(提问---关键性设问---追问)

游戏的方法是教师以游戏的口吻或用有规则的游戏组织教学的方法。例如:大班科学---一分钟有多长(我是小小的木头人)

3、活动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

科学性、思想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活动性原则:让幼儿在主动活动中获得发展;直观性原则:运用多种感官,直接具体感知。发展性原则:贴近最近发展区,促进认知、情感、个性、道德、艺术等多方面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原则

(六)表述—有序,使人一目了然

在表述时既要既表述清楚各预设环节的活动目的;又表述每个环节如何向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更要表述老师在每个环节中如何回应孩子。表述清楚幼儿如何活动,又表述清楚教师如何组织引导幼儿活动。在小结的部分要明确表述教师最终要梳理什么内容。案例分析《移动》

1、幼儿初次玩移动游戏。1)玩法:将乒乓球从这个碗移动到那个碗,但是不能直接用手拿球,要想办法移动球。(——表述如何向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遵守游戏规则和用了哪些方法。(——既表述清楚幼儿如何活动,又表述清楚教师如何组织引导幼儿活动。)

3)幼儿交流:说说你用什么方法移动了球,成功了没有?

(——幼儿如何活动,教师如何引导)

2、幼儿再次玩移动游戏(材料变动,增加难度)。

(——表述幼儿如何活动)

1)玩法:再试试新的材料。把尝试的方法记录下来,比一比,谁的方法多?(——如何向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

(——既表述清楚幼儿如何活动,又表述清楚教师如何组织引导幼儿活动。)

3)幼儿交流,教师贴出幼儿的记录,请幼儿介绍自己用了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最好。(——表达要清晰,教师如何回应)

(七)延伸活动(区域活动,家庭中、生活活动)树立大教育观;说明向哪里延伸、做什么和怎么做,可巩固什么经验或让幼儿得到什么新经验

(八)活动反思:分析教学活动中的成功与不足,并提出有效对策。

三、案例评析:设计与组织活动过程关注几个问题: 1.导入

2.兴趣的挖掘,环境的营造

3.时间合理分配,节奏控制

4.环节安排,内在逻辑性,层次清晰。

5.过程组织:落实师幼关系---观察、引导、合作

6.组织与介入:

7、多一分预设,少一点随意。(预设希望幼儿达到怎样的状况 ? 如果幼儿出现与活动目标一致反应如何回应以提升、整理幼儿的经验?而不一致又该如何?)

四、基本格式

1、页面设置按电脑默的认格式:

上下边距: 2.54厘米 左右边距:3.18 厘米

2、字体

宋体字,标题选黑三号位置要距中、小标题四号不选黑位置要距中,正文四号、后面附的表格为小四号字,段落为1.5倍行距。文章每段的开头全部要空两格。

3、活动设计中数字序号的运用

级别顺序为“一”“二”“三”——“ ㈠”“㈡”“㈢”——“1 ” “2”“ 3”——

集体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第11篇

借助教案《最佳守卫》,分析集体活动设计思路撰写的要素以及设计组织集体学习活动的关键。关键问题:

1、设计思路的撰写:选材的依据与思考(联系主题、联系幼儿生活经验);活动价值的挖掘与判断(依据幼儿已有、现有及将有的经验解读制定本次集体活动目标的原因及意图,分析重点与难点);活动过程的设置(环节设计的简单介绍,凸显过程中展现的亮点,如情境的设置等);教学方法的选择(包括提问的方式、师幼互动的方式、采用的教学手段„„)等。

2、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目标是活动的出发点与预设的归宿,是教育目标和任务在活动中的具体化。明确的、适宜的活动目标是教师返回主导作用的依据,也是对活动进行评价的依据。确定了活动目标就等于把握了活动的方向,也直接关系到活动价值的实现。

(1)目标关注能力,淡化知识技能;(2)关注过程,淡化结果;(3)重点突出,指向性明确;(4))表述清晰,语言精炼,维度统一。

3、活动准备: 罗列活动前与活动实施中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及环境创设准备等。

4、活动过程:

(1)环节架构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首先,根据目标确定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并在环节设计中凸现,找准活动中的重点环节设计方法详细考虑,如在活动时间安排比例等方面均可思考并体现;其次在确定重点环节的基础上,关注活动过程每个环节的详略程度,应根据目标学会取舍,将活动中所涉及的一些次要环节辅助于整个活动过程中,思考实施整体环节架构时“如何实现目标”。(2)环节架构层次分明、思路清晰;(3)环节衔接自然流畅、过渡无痕;(4)教学方法有趣生动、适宜有效;(5)细节设计行前关注、体现“教育”。5、教师思考:

从这份案例中你得到了那些启示?

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基本类型。(以资料形式放群中共享)

(一)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类型包括:

1、歌唱。

歌曲是用音乐的方式演唱出来的文学。在幼儿园中,幼儿不仅可以演唱成人专门为幼儿创作的歌曲,还可以演唱传统的童谣以及由幼儿自己创作或即兴创作的歌谣。节奏朗诵是一种艺术语言与音乐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也是既深受幼儿喜爱又易于为幼儿所接受的歌唱活动材料。

歌唱的表演形式。歌唱表演形式是歌唱活动中参加者的人数,全体参加者的合作方式以及歌唱时所伴随的表演方式(如动作表演、乐器演奏等)的总和。在幼儿园中,儿童可以掌握的歌唱表演形式主要有独唱、齐唱、接唱、对唱、领唱齐唱、轮唱、合唱、歌表演等。活动举例:大班歌唱《山》接唱,小班《小鸭小鸡》对唱,《红苹果》齐唱,大班《小星星》轮唱等。

2、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一般是指在音乐伴奏或歌曲伴唱下,按一定规则和音乐要求进行各种动作的游戏。活动举例:《许多小花猫》《小鱼游来了》等。

3、律动:

幼儿律动一般是指在音乐或节奏乐器的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做有规律的动律性动作。幼儿律动一般可做形象模仿动作,还可以模仿成人的劳动以及基本舞步练习。幼儿律动可以是单一动作的重复,也可以是相关的几个动作连接组合成律动组合。活动举例:《公鸡喔喔叫》《采茶》《摘苹果》等。

4、舞蹈:

舞蹈是经过人们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并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表情。活动举例:中班音乐活动《花环舞》:活动目标:

1、能较合拍地小碎步行进以及与同伴拍手。

2、模仿花朵轻盈的舞姿,根据手势变换队形。

5、打击乐:

节奏乐又称打击乐。用各种打击乐器敲打出乐曲的节奏或节奏变化。幼儿节奏乐的乐曲一般节奏性较强,由老师用琴来弹旋律,幼儿用打击乐器敲击节奏。打击乐器一般没有固定的音高,音响效果不同,节奏性强,幼儿非常喜爱而且比较容易掌握。

※需要掌握不同节奏型,如:x x|xx||;x xx |x x|//;3/4拍,2/4拍;还需要对2分音符、4分音符、8分音符、16分音符时值的掌握。对乐器本身音响效果有一定了解。如:沙锤、铃铛、咣、锣等。活动举例:大班打击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等。

6、音乐欣赏:

欣赏,是从审美的角度去听音乐,而不是随随便便地听。要求有所不同。音乐欣赏,说得清楚些,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去感觉音乐,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得到精神的愉悦和认识的满足。它是音乐作品与表演的最后的归宿。

※对不同音乐特色的了解,幼儿在多次活动中需要积累不同的音乐感受表达的词汇,如慢慢的,快快的,轻柔的,激动的,高兴的,伤心的等等。对不同乐器音效的感受,如西洋乐器:钢琴,小提琴,长笛,单双簧管等,中国古典乐器:二胡,古筝,扬琴,笛子,箫等。对歌曲音乐结构的了解。活动举例:中班《迷路小花鸭》,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啤酒桶波尔卡》,《挪威舞曲》《卡农》《喜洋洋》《金蛇狂舞》《过新年》等。

7、歌表演:在幼儿歌曲的演唱过程中,以简单、形象的基本动作、姿态和在对歌曲理解基础上的自然表情对歌曲内容和音乐形象为表达。幼儿歌表演应以唱为主、动作表演为辅。

上一篇:思乡面作文下一篇: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