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邮票范文

2024-06-01

全民阅读邮票范文(精选11篇)

全民阅读邮票 第1篇

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中国邮政特别发行《全民阅读》特种邮票。

23日上午9时,广州邮政携手著名雕塑家许鸿飞先生在广州图书馆举办了《全民阅读》特种邮票的首发活动,并向广州图书馆赠送许鸿飞的《猴顿苹果》雕塑作品及世界巡展的系列画集等20本著作,倡导广泛阅读。

《全民阅读》特种邮票1套1枚,邮票规格为30mm×40mm,面值1.20元。邮票印制所采用的特殊工艺,书籍左面围绕阶梯微缩印制了《三字经》的部分 内容;紫外灯光下可以看到敞开的窗户中透出夜读的灯光;邮票小版张上印有“掌上国图国家数字图书馆”的二维码,通过手机扫码,可以体验数字化阅读带来的 乐趣与便捷。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中国邮政于23日发行《全民阅读》特种邮票1套1枚。邮票画面中印有“全民阅读”四字盲文。

全民阅读邮票 第2篇

《三字经》为鄞州王应麟所著,故宁波成为此套邮票的发行地之一;而念书巷是王应麟诞生和晚年隐居的所在地,故特别启用《念书巷》临戳以飨集邮爱好者。

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中国邮政特别发行《全民阅读》特种邮票。

23日上午9时,广州邮政携手著名雕塑家许鸿飞先生在广州图书馆举办了《全民阅读》特种邮票的首发活动,并向广州图书馆赠送许鸿飞的《猴顿苹果》雕塑作品及世界巡展的系列画集等20本著作,倡导广泛阅读。

《全民阅读》特种邮票1套1枚,邮票规格为30mm×40mm,面值1.20元。邮票印制所采用的特殊工艺,书籍左面围绕阶梯微缩印制了《三字经》的部分 内容;紫外灯光下可以看到敞开的窗户中透出夜读的灯光;邮票小版张上印有“掌上国图国家数字图书馆”的二维码,通过手机扫码,可以体验数字化阅读带来的 乐趣与便捷。

昨天是世界读书日,中国邮政《全民阅读》特种邮票也在昨日发行。邮票为1套1枚,面值1.2元。

该套邮票采用了特种油墨印刷,所采用的特殊印制工艺,使邮票极具趣味性和可读性。画面不仅有很强的时代感,构思也十分新颖。书籍左面围绕阶梯微缩印制了《三字经》的部分内容;邮票画面中印有“全民阅读”四字盲文,展现“阅读无障碍,一个不能少”的理念;紫外灯光下可以看到敞开的窗户中透出夜读的灯光。邮票版式二上印有“掌上国图国家数字图书馆”的二维码,通过手机扫码,还可以体验数字化阅读带来的乐趣与便捷。

《全民阅读》特种邮票首发揭牌仪式。

全民阅读邮票 第3篇

在2013年,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了第10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 调查显示, 在2012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为6.74本, 同比上升0.97本。不过这个数字并不乐观, 因为据报道, 韩国人均图书阅读量约为10本, 俄罗斯人均超过20本, 以色列人均有60本左右。相比之下, 我国人均图书阅读量还是太少太少, 如何提高阅读量、提升国民文化素养仍是构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2月, 在接受俄罗斯索契电视台访问的时候, 习近平主席就表示读书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 并提出了读书“三让”:让人智慧得到启发, 让人保持思想的活力, 让人滋养浩然之气;3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倡导全民阅读”——这是“倡导全民阅读”概念第一次被明确提出。世界读书日前夕的4月22日, 北京三联韬奋书店的“24小时不打烊”受到李克强总理的肯定, 他觉得这是“全民阅读”的实践, 希望这个创意能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5月, 在上海考察时,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领导干部提出“少一点应酬, 多一些时间读书和思考”的要求。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公开场合肯定读书的重要性来看, “全民阅读”受到充分的重视和支持, 推动“全民阅读”政策的趋势即将到来。

二、政策实施具体内容

自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3月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后, 一系列活动便实施开来。

(一) 推动法律条文的制定, 将“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

3月7日, 包括邬书林在内的40余位全国政协委员在两会上再次提案, 希望能尽快出台《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该条例是将全民阅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制定全民阅读规划、举办全民阅读活动、提供公共阅读场所、发布全民阅读调查情况、保障公民阅读权利等的法律保障。

3月10日,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开展2014年全民阅读活动的通知》, 《通知》提出, 要尽快推动《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国家全民阅读中长期规划》的起草、制定工作, 特别鼓励地方政府推动全民阅读的立法工作, 同时, 也要求各地加强对全民阅读的规划和引导, 尽量制定出符合当地实情、人民需要的“全民阅读中长期规划”。

7月, 全民阅读媒体联盟举办“红沙发”系列访谈,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和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就“全民阅读立法与国家战略”这一话题进行了剖析和讨论, 他们呼吁“通过立法让读书伴随一生”。目前, 立法工作者已经参与到《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文本的起草工作中, 近年内, “全民阅读立法”将变成现实。

(二) 开展“书香中国”系列活动, 营造全民阅读氛围

4月11日, 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指导的“书香中国万里行”活动开启。“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也在总局的支持下, 开启以全民阅读为主题“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 这个由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等70余家媒体组成的联盟, 聚焦基层, 从普通老百姓着手, 围绕书香品牌建设、书香城市、书香中国三方面深入采访, 拓宽报道角度, 抓住报道典型重点, 使得全民阅读活动能更广泛地深入人心。

4月19日, 在“书香中国暨北京阅读季”启动仪式上,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蒋建国表示, 将建立完善长效机制, 大力推进全民阅读立法工作。同时, 在这次活动启动仪式上, 还有996个家庭荣获首届全国“书香之家”称号, 树立了“书香典型”。

4月24日开始, “书香中国万里行”先后走进北京、苏州、福州、青岛、贵阳、襄阳、三门峡等7个城市, 在各个城市引领一番“全民阅读”的热潮。随行100余人次记者走进60余家单位, 采访了200余人, 110多家媒体, 发表各类报道近200篇, 共30万字。

(三) 丰富图书交易博览会, 让全民阅读与文化强国齐飞

8月4日, 在贵阳举办的第24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圆满结束。本次书博会开展了170余项活动, 比如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百社千校书香童年”赠书活动中, 有10家出版单位向贵州省100所中小学校捐赠了价值326万元的图书。还有新书签售、学术研讨、名家讲坛、产业论坛等活动, 很多读者在这里感受到读书的巨大力量。总局希望通过这种重大活动的举办, 来建造全国书博会阅读示范平台, 让“书香”成为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

从1980年第一届全国书市开始, “书市”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深圳等17个城市举办, 名称也逐渐演变为“图书交易博览会”, 贵阳书博会主会场设在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共使用登录大厅及5个展馆, 总面积达4.8万平方米, 2440个展位早在开幕前一周就预订一空, 1200多家参展商携书60万册“亮相”, 参展规模为历届之最。

值得一提的是, 8月的上海书展, 进行了图书大卖场到文化嘉年华的成功转型, 既为市民搭建了阅读示范平台, 也成为“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活动的实践样本, 使得崇尚阅读的精神能更深地融入这座城市的发展脉搏。

三、政策实施初步成效

(一) “全民阅读”摆上重要工作议程

(1) 阅读组织机构得到健全。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多方支持下, 各地政府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的举措中也开始把全民阅读活动放到重要位置, 不仅逐步成立了以省委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省级全民阅读领导小组, 还在组织领导上不断健全, 使得全民阅读活动向规范化常态化转变。

(2) “阅读法规”初露头角。2014年, 当其他地方政府还在重视“全民阅读”的前期过程中摸索时, 江苏已经先行一步, 把制定全民阅读中长期规划纳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中, 由此出来了我国第一部保障全民阅读的地方性法规:《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 这对其他省市的全民阅读法治建设和长效机制巩固有非常重要的示范意义。

(二) “全民阅读”风尚日渐形成

(1) 阅读服务平台综合发展。到2014年, “北京阅读季”已经连续举办3届, 也正式上升成为国家级品牌的全民阅读活动。“北京阅读季”在搭建北京地区全民阅读推广综合平台方面效果显著:构建了包括书店、图书馆、市直机关等多种渠道在内组成的全民阅读公益活动平台;搭建了50多家媒体、网站参与的全民阅读媒体平台;组建了由200多家出版机构、文化机构参与的全民阅读资源平台以及由百余位阅读推广人、资深书评人指导的全民阅读引导平台;还有由“北京阅读季”官网、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组成的全民阅读综合服务平台。种类繁多, 功能互补。

(2) “书香”品牌成为亮丽风景。“书香中国”已经成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指导各地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品牌。这个品牌既可以有机结合各种书市、书展、书博会等各种行业展会, 又可以将全国各地在不同范围内开展的群体性阅读活动相连接, 营造全民阅读的氛围;一批“书香”品牌得到培育巩固。例如, “北京阅读季”、上海书展、深圳读书月等“书香”品牌已经成为我国文化氛围的亮丽风景。除此之外, 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开始建立激励机制, 如“书香之县”、“书香家庭”、“阅读示范社区”等活动, 不仅为各地人民阅读树立了榜样示范作用, 同时也为丰富全民阅读活动提供了良好经验。

(三) “全民阅读”与城市软实力紧密挂钩

(1) 科学考量阅读水准。从2011年起, 北京、上海、江苏、湖南等地开始对“城市阅读指数”进行调查并发布报告, 旨在通过调查分析, 建立科学客观的城市阅读指标体系, 进行考察的同时也不断完善地区居民的阅读现状和公共阅读环境, 到2014年, “城市阅读指数”已经成为衡量城市文化氛围的重要名片, 这种通过科学的考量, 带动全民阅读模式、活动、评价转变的方式, 已逐渐成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创新阅读与公共文化建设相融。近年来, 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 通过政策的引导与支持, 公共文化建设也成为各地提升文化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 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在江苏省张家港市, 网络化公共文化服务已经初具规模, 各类公共文化机构也在此基础上加速发展, 极大地提升了文化资源的使用效率, 也给全民阅读进一步拓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统计, 张家港市的1000多名网络文化员现在不仅是各类文化活动的顶梁柱, 也是全民阅读影响力强大的推广员, 在传递供需信息、组织阅读活动、旅行考评职责等各方面有重要作用。这也是保障百姓公共文化权益、深层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有力举措。

四、未来发展趋势探析

今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李克强总理对文化的重要性进行了再次强调, 他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这就包括要培养阅读习惯, 营造书香社会:“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等事业, 重视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 倡导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社会。”由此可见, “全民阅读”发展态势仍猛, 未来前景可观。

(一) 公共图书馆质量与数量将不断提高

在2014年发布的《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分析》一文中, 华东地区的一级图书馆比例最多, 达到54%, 西北地区一级图书馆所占比例最少, 连10%都没达到;而华南地区和华中地区是二级图书馆所占比例最多, 接近30%;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则是三级图书馆所占比例最多, 超出30%。如此看来, 华东、华北、西北地区图书馆质量相差悬殊, 我国公共图书馆分布非常不平衡, 人均图书馆占有的数量还很低。“全民阅读”氛围的营造, 离不开图书馆的建设, 公共图书馆包括城市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农家书屋、24小时连锁书店等将迎来新的春天。

(二) 阅读模式倾向多元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日益推动, 人们对阅读趣味要求更高, 这使得阅读载体多样化。例如, 日本《每日新闻》将“报纸”变成“饮料瓶”的包装以后, 促使一家超市一天卖出3000瓶水, 唤醒了年轻人关心时政新闻的意识。而阅读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广东流动图书馆通过垂直化运作模式, 先后在粤东、粤西及粤北经济欠发达地区设立了81家流动分馆, 同时, 还协助分馆在乡、镇、村设立基层服务点约600个, 如此, 涵盖了省、市、县、乡镇、村5级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起来, 当然这过程中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但如果稍作修改, 将枯燥的流动分馆变成各式各样“会走的图书馆”、“会呼吸的图书馆”, 阅读模式突破现有的固化状态, 增添趣味性, 呈现多元发展方向, 将更有助于“悦享全民”阅读社会的建立。

(三) “全民阅读”升级成为“全民智慧阅读”

随着“智慧城市”的推进, “全民阅读”也将升级为“全民智慧阅读”, 而“全民智慧阅读”也成为“智慧城市”的新标签。何为“智慧城市”?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实现城市的智慧式管理、运行, 从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这种模式既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又有利于城市的和谐发展。国家鼓励开展应用模式创新,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截至目前, 我国已有154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在这个背景下, “全民阅读”与智慧城市中的“智慧教育文化服务”建设相结合, 蜕变成为“全民智慧阅读”, 像短片《玻璃构成的一天》里, 随处存在的玻璃可进行阅读, 阅读内容包含文字、图像、视频、虚拟商品等等, 像科幻美剧《黑镜》里, 阅读不仅从视觉感知, 还可通过肢体语言、思维意识进行选择判断等等, 这些都将成为现实。

摘要: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倡导全民阅读”, 今年又进行了重申和强调, “全民阅读”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政策实施背景、具体内容、初步成效、未来发展趋势等四个方面探析这个政策带来的“悦民”影响。

关键词:全民阅读,书香社会,智慧城市

参考文献

[1]吴正荆.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结果分析[J].管理新论, 2014 (12) .

[2]王术.我国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综合评价[J].图书馆学刊, 2014 (7) .

[3]马建玲.公共图书馆在实现中国梦中所扮演的角色[J].图书情报工作, 2014, 58 (12) .

[4]王蕾, 何韵.试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治理机制的建立——以广东流动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 2014 (12) .

[5]《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N].吉林工人报, 2014-07-24 (04) .

[6]王坤宁, 李婧璇.2014:全民阅读在中国[N].中国新闻出版报, 2014-12-31.

“全民舌尖时代”说“全民阅读” 第4篇

在没有电视网络的几百上千年里,人类各民族的学问和文化,口口相传。由于所传播的时空十分有限,于是图书和文字承载着文明社会最大的文化传承和传播的功能,保证了文化的规范性与丰富性并存共生,这也使得世界上众多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和民族,奉图书为精神家园,视读书为人生好习惯。20世纪20年代,电视媒体问世,仅几十年工夫就发展到天下传播唯此为大的态势,图书瞠乎其后。近年加上微博、微信等电子平台的侵入,中国城乡举目所见,中青年不读书的占到了八成以上,各年龄段不会用电脑、手机的几乎没有,这等高科技产品全能玩得转,似乎就长了大出息似的,就连中青年文化从业者也大多迫不及待地把书本丢到了爪哇国。

有人喜欢用历年图书发行量或总码洋数据去力证图书市场的繁荣。乍看每年各出版社的经营数据,纸质书逐年增长,电子书蒸蒸日上,中国出版业似乎就要迎来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的第二个出版高潮。但行内人却在苦笑,纸质书靠教材和教辅书支撑着,电子书还在酝酿期,国民阅读量的提升难以得到实证。再多说一句:即便是销售额在递增,但增幅与通货膨胀相比,孰大孰小,不比也罢。

当代中国人不读书,当然有理由。有过那么长时间读书传统的中国人,近现代以来,实在被战乱和饥饿折腾得太苦了,学富五车不如黄金满籝。当一个民族的饥饿记忆最终被“写”进DNA生物链而读书程序被“改写”甚至“删除”的时候,一旦有了足够的进食条件和做食花样,很容易像木马病毒一样以无限大的形式爆发出来。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到了今天,却没有几个人去考虑吃了之后要做什么,似乎吃就是一切,变本加厉地吃多吃好似乎成了人生的终极追求。所谓饮食文化,这“文化”二字不过是给人的饮食本能添上一个优雅的花环罢了,傻瓜才拿它真当文化。中国人的爱吃,从《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即窥见端倪。两年前,《舌尖1》火得不成样子,今年《舌尖2》又再度火爆,尽管《舌尖2》因其拍摄真实性的问题,近期被网友 “人肉”得厉害,但这样的过激反应,正是国人爱吃之心大爆发的一个明证。可悲的是,在读书这件事上,连这样的争鸣和争议都少得近乎可怜,国人与“读书”之间,形成了一层厚重的隔膜。

近几年关于全民阅读的口号宣传阵势不可谓不大,但读书之道,一不是生存所必需,二没法像“一胎上环、二胎结扎,三胎墙倒屋塌”那样依靠法律的强势来“上手段”,再好的宣传也难收到应者景从的效果。尽管历史上有过读书犯法的年代,但却不会有因不读书而犯法的事情出现,即使将全民阅读奉为国策,也没法像查酒驾一样,两个月不读一本书就给关到局子里去。要想提高全民族的读书意识、养成读书习惯,靠“全民阅读”的口号很难成事。政府没有呼吁过“全民看电视”,但《非诚勿扰》《爸爸去哪儿》等电视节目的影响已深入人心;政府没倡导过“全民舌尖”,但全民已经舌尖而且还将继续舌尖下去。

还是回到全民阅读的缘起。“世界读书日”的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阅读和写作。阅读只占其一,只有当一个社会上有相当比例的人拿起笔(键盘也算广义的笔吧)来写作时,触碰人们眼球的文字才会更带有温情和智慧,人们对文字的感觉才会更亲切、更细腻,文学发展也才更枝繁叶茂、汁液饱满。因此,“全民阅读”只能算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素质走向及格的初级阶段,尽管要达到这个目标,路程其实并不近;而让更多的人形成写作习惯,则是它的高级阶段。在奥运会短跑项目,中国只出过一个冠军刘翔;在诺贝尔文学奖赛场,中国只出过一个冠军莫言。一个没有广泛田径和写作基础而只靠国家养着几个“专业运动员”“专业作家”的国度,能有刘翔和莫言的昙花一现,可以知足矣。老实说,在这样一个“高大上”的“全民舌尖时代”,“全民阅读”只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低奢内”愿景。

8全民阅读邮票 第5篇

《全民阅读》特种邮票由宋鉴设计,书籍左面围绕阶梯微缩印制了《三字经》的部分内容。为配合《全民阅读》邮票发行,4月23日9:30,天津邮政、天津财经大学、百花文艺出版社将在天津财经大学图书馆联合举行《全民阅读》特种邮票首发活动并举办精品图书展等活动,邀请著名作家龙一到场为广大书友与邮迷现场签名留念。同时,天津邮政还将在南开区华苑跨界书店、东丽区空港经济区文化中心、西青区天津师范大学、北辰区青少年宫广场等地同步举办邮票首发、名家讲座、邮政图书展等活动。

4月23日,中国邮政将发行《全民阅读》特种邮票一套1枚。邮票规格为30毫米×40毫米,版式一每版20枚,整版规格为150毫米×240毫米。版式二为每版10枚,整版规格:150毫米×190毫米。

邮票设计说明:邮票的画面主要表现阅读带给人们的种种益处。中心画面是一本立起翻开的书籍,书本的左侧开启了一扇通向知识的大门,书本另一侧是打开的窗户,寓意人们通过阅读书本里面的知识,开启了一扇面向世界的智慧之窗。

画面的中部是由一组向上的,延展到四面八方的线条组成一个抽象的树状图形,这棵从书本中成长起来的知识树不断从书本中吸收各类有益的养份,茁壮成长起来,树干的顶端是一个闪耀智慧光芒的灯泡图形。象征树枝的线条相互交错,说明我们学习的各类知识相互影响,相互启发。树枝上结满了各种果实,有科学技术类的果实,包括了数学、化学、物理、生物、天文、地理、航空航天、航海等各方面知识;有文化、艺术类的果实;有体育类的果实;有法律类的果实;有农业类的果实;有用传统篆字“书”组成的果实图形,象征书本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有爱心形状的果实图形,寓意有益的书本可以引导人们相互关爱,构建美好和谐社会。还有笑脸的果实图形,也寓意着爱心与和善。这就是“全民阅读”带给我们社会的种种益处。

工艺特点:书籍左面围绕阶梯微缩雕刻了《三字经》的部分内容。邮票画面中印制了盲文“全民阅读”四个字,以此呼应“全民”概念。这是一枚能够摸得到的盲文邮票,是继《北京残奥会》邮票后中国邮政发行的第二套可触摸的盲文邮票。版式二上将增加“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二维码,通过扫码即可登录国图数字图书馆进行电子图书的查阅。在紫外灯下观察,邮票展现出夜深人静潜心读书的场景敞开的窗户中透出夜读的灯光。

全民阅读邮票小版 第6篇

《全民阅读》特种邮票为1套1枚,面值为1.20元。该套邮票由宋鉴设计,在印刷上有很大突破,采用先胶印后丝网印刷方式,添加了金属油墨、微缩字、荧光效果、盲文等创新元素,大大增加了邮票的鉴赏性。邮票画面中印有“全民阅读”四字盲文,弘扬了“阅读无障碍,一个不能少”理念。这是一枚能够摸得到的盲文邮票,是继《北京20残奥会》邮票发行后的第二套可触摸的盲文邮票。同时,该套邮票采用了无色荧光效果,在紫外灯光下可以看到邮票图案里透出夜读的灯光;书籍左面围绕阶梯微缩印制了《三字经》的部分内容;邮票版式二上印有“掌上国图国家数字图书馆”的二维码,通过手机扫码,可以体验数字化阅读带来的乐趣与便捷。

邮票首发日,湖南邮政正式启动“书香大地绿色湖南”主题活动。此活动重在服务广大读者,通过一系列图书惠民、集邮展,促进全民阅读、绿色阅读,为打造书香社会营造良好氛围。活动从4月23日开始,至12月31日止。湖南邮政提供数百家知名出版社的5000余种正版精品图书共读者选择。书籍内容丰富,涉及社科、文史、书法、古典文学、生活保健、少儿百科、艺术、小说故事等方面。

活动期间,全省各市州、县(市)邮政分公司将陆续开展图书惠民和集邮展活动,积极担当社会责任,将送书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等,并组织图书捐赠、关爱留守儿童等公益活动,从而丰富活动内容,扩大社会影响面,使文化惠民落到实处、推向深入。

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中国邮政特别发行《全民阅读》特种邮票。

23日上午9时,广州邮政携手著名雕塑家许鸿飞先生在广州图书馆举办了《全民阅读》特种邮票的首发活动,并向广州图书馆赠送许鸿飞的《猴顿苹果》雕塑作品及世界巡展的系列画集等20本著作,倡导广泛阅读。

全民阅读邮票升值吗 第7篇

该邮票的主体部分是一本背对观者打开的书籍,书的底部与封面各有一个伸入门洞的台阶与打开的窗户的图案。而书的顶部还伸出一簇如同树枝一样散开的箭头组合,每一个箭头顶端,都有一个诸如望远镜、地球仪等有着科学技术象征的图案符号。

除此之外,此次发行的《全民阅读》邮票还有四大看点:

看点一:书籍左面围绕阶梯微缩印制了《三字经》的部分内容;

看点二:邮票画面中印有“全民阅读”四字盲文,展现“阅读无障碍 一个不能少”的理念;

看点三:紫外灯光下可以看到敞开的窗户中透出夜读的灯光;

全民阅读邮票 第8篇

小学生希望开设阅读课,希望得到阅读方面的指导。

并不仅仅是校园里的中小学生,在当今读书风气亟待提高的时代,整个社会也更需要全民阅读的倡导和指导。正是基于这样的宗旨,由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信息系教授徐雁主编的国内首次以全民阅读作为主题的专业图书《全民阅读推广手册》,不久前在第十二届深圳读书月期间在深圳举办了隆重的首发仪式。这本书不但开辟了全民阅读理论研究的全新领域,而且全面展示与总结提炼了2007年中央九部委联合发文推动全民阅读活动以来的众多实践与理论及研究成果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对该作有着极高的评价:它的主要特色是用大众化语言从不同角度对阅读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提炼,这对于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全民阅读推广工作,会产生更大的“助推作用”。

《全民阅读推广手册》作为文化与科普类读物具有三大可读性特点,即:重视纸本经典读书、重视儿童导读和面向未来阅读。同时还集纳了最为新颖、实用、权威的中外信息。全书共77万字,分为九个单元,即:1、推动摇篮的手是推动世界的手;2、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3、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4、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社会;5、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6、书籍是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7、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8、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9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每一部分均以经典的阅读名言开篇,并简介该部分内容。

纵观《全民阅读推广手册》的这九大部分内容,每一部分都是以传世经典的阅读名言做开篇,而后对这一部分进行精辟、全面、简要的阐述。全书科学布阵九大单元,既有给力人生的阅读智慧,又有给养心灵的“阅读疗法”,既有积淀丰厚的藏书文化,又有精彩纷呈的都市阅读,并且介绍了阅读机构、导读书目、读书媒体,以及方兴未艾的数字化阅读等有关方面的内容,不仅总结了阅读学的传统理论和成熟经验,而且展示了阅读实践的新方法和新进展。因而,它也是一部开卷释疑、读之益智的重要工具书。该书有双重效用:1、满足了我国图书馆、媒体、相关社团与机构等在推动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等工作上的需要,2、有益于一些分类读者在不同专业上的拓展

阅读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个现代人必须养成读书、阅网、观景三结合的阅读生活习惯“全民阅读”这一理念覆盖阅读客体、阅读主体、阅读本体三个重要领域,凸现了“大阅读”观的时代价值。因此,和《理想藏书》、《书天堂》等“书之书”相比,《全民阅读推广手册》更像“阅读宝典”,所有关于读书的方法、途径,都在书中做了全面的知识汇总,主编徐雁教授最初策划这套书时,就是按照“阅读小百科”来设计条目的,这部书的阅读对象也是面对普罗大众。所以,《全民阅读推广手册》推介古今阅读理论的精华和中外阅读实践的经验,不仅总结了有关阅读的传统理论和成熟经验,而且展示了阅读实践的新方法和新进展。

数千年来,中国读书人都是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亘古不变的名言做标榜。拥有着热爱学习、勤奋读书等这样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没错,只有通过阅读,人类精神世界才能得以发育成长;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得到从文明成果得以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人类的强大力量;只有通过阅读,才能继承和弘扬人类的伟大精神。不仅如此,我中华民族的伟大繁盛,同样需要通过阅读打牢文化根基。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关乎个人修身益智的大事,更关乎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

该作图文并茂,既集中展示了古今中外优秀的阅读学思想学说,又荟萃了世界各地阅读推广工作的先,正如象主编徐雁教授所说的那样:旨在促进古今阅读理论知识和中外阅读实践经验的进一步传播。而我认为在此,还可加上一句:“这套书使阅读作为一门科学,展示了她优美的面貌和动人的魅力。”尽管《全民阅读推广手册》作为全民阅读推广进程中的里程碑,此后的路程正长,风雨仍多,具体的务实工作还有很多很多,但这部书足以让我们在精神上获得鼓舞,并继续形成合力,推动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更好更快更扎实地进行下去。

如果说学习伴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那么阅读就是这个过程中的催化剂。不管是在成人的过程中成长,还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努力成才,阅读永远是人类社会的主题。在目前全国读书风气亟待提高的时期,该书问世后,将成为培养“读书种子”,凝聚“阅读情意”,提升“阅读技能”的书香读本。更将成为师长们引导广大学子和谐把握“书本阅读”和“网络阅读”关系的工具之书。我们期待着通过该作中对古今中外阅读理论知识和阅读实践经验的诠释,广大青少年能够从中获得有益的借鉴和启迪。务求把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办得更加真实可靠,即要人情和激情,又要有创意和创新。真正做到有益来者,惠及公众,深入人心。

也正如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王余光教授的所言,“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家庭阅读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因此,营造一种爱读书的家庭学习气氛,便成为家庭文化环境建设中极有意义和非常重要的任务。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件受益无穷的事。同时这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希望,更是当前阅读推广工作的一项基础工程。

《全民阅读推广手册》的可读性价值正在于此。

在少年儿童心目之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儿童文学冰心老人说得好:“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只要我们坚信如此,尽管我们置身于当今这个以光与电、屏与键为新科技工具的网络世界,凭借着笔与墨、版与铅的传统人文积累,藉此《全民阅读推广手册》的出版发行,广大读者和阅读推广工作者也一定能够积极凝聚智慧,努力开辟新境,建设好这个在现在和未来书香依然传家、文雅必将继世的“数字化时代,美好的书香风气必然能传遍整个中华大地。

参考文献

[1]、曾祥芹.《全民阅读推广手册》序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1

全民阅读邮票 第9篇

“全民阅读”作为一个念兹在兹的口号,正在中国大陆社会各阶层产生着影响,近年来在台湾地区也有提及。譬如有台湾学者指出,要以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来带动全民阅读,进而提升台湾地区的竞争力。

平心而论,“全民阅读”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对文化与知识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中国出版产业化的发展也发挥了助推意义。近些年来,一大批好书、佳作在“全民阅读”助力下获得了出版、推广的机会,社区图书馆、乡镇图书室、全国文化设施示范区等一批基础文化建设也大获成效,为提高全民素质、传承民族文化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是,经济学家米塞斯(Ludwigvon Mises)曾有一个理论:在一个消费水平不高的社会群体中,如果过度地依赖大众群选,那么自然会诱导生产者顺应消费需要,生产出档次较低但产量较高的批量产品,这对于生产者与流通者来说,都意味着潜藏有灭顶之灾。这一理论用来反思“全民阅读”语境下的中国图书出版业,显然有着非常重要的警示意义。

因此,我们也必须要直面“全民阅读”语境下的问题与困境,使其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趋利避害,将其积极意义最大化。

出版者的责任

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白一个前提:全民阅读是一种理念,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论,如果将其作为方法论来对待,就很容易沦为“全民低俗”。

据最近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目前有13亿多人口,但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士仅为8.7%。 在这样一个平均学历较低,“地摊文学”层出不穷,网络资讯泛滥成灾的社会里,“全民阅读”很容易被曲解、误读成为具体的方法论,进而使得大家都关注于“畅销书”“排行榜”,导致“全民共读一本书”。

近十余年来,随着图书出版业产业化进程的深化,图书的出版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开始在“全民阅读”上下功夫,即对“大众阅读”的追捧。文艺接受美学有一个基本原理,在不分众的人群中,一次成功的信息传播必须要以知识结构最底层的受众为标准。简而言之,产业化的文学、影视产品在“全民阅读”的口号下,很容易迎合低俗、浅陋的受众需求。

笔者曾对全国十余家大型城市的公共图书馆阅读状况做过长期系统性的调研,除“借阅门槛高”的首都图书馆外,在上海、深圳、重庆等地的图书馆,前十名多为《公子无耻》《殿上欢》《王牌宠妃》与《养女成妃》这样的读本所占据,鲁迅、莫言与普鲁斯特等文学名家,不是偏于榜单的末位,就是名落孙山、不见踪影。如果这是“全民阅读”的结果,那么我们完全没有理由不去反思这个结果究竟算不算“恶果”。

有声音认为,文学也好,以其为载体改编的影视剧也罢,本质就是一种“大众阅读”式的消遣、娱乐。读完看完之后,一笑了之,其实没有哪本具体的书真的适合“全民”来阅读。如果非要找出一本,那就必须是最低端、最容易让大多数人接受的作品。那么,一些有着较高层次追求的读者,在电视机面前、在书店里,自然沦为“被低俗”的对象。

出版者的责任是提升大众的阅读旨趣,而非盲目迎合“大众阅读”的底线,这样对于文化本身来讲是致命伤害,对于自身来说是故步自封。用赵毅衡的话讲就是“往下笨”。出版者不断消磨自身的社会责任,降低文学生产的旨趣,“全民阅读”若是走向“全民低俗”,势必违背了“全民阅读”这一审美活动的初衷。

对新媒体的合理运用

在防止“全民阅读”在走向“全民低俗”的进程中,我们不能忽视新媒体的力量。

今日中国早已进入互联网传播的影像时代,真正“读书”者日益减少,实体书店岌岌可危,台湾地区已经开始师法德国、日本,探寻按需出版(BOD)模式,试图大幅度提高数字出版与纸质印刷的效率,使电子书与纸质书并轨。试想,在这个阅读载体不断改变的语境下,新媒体所扮演的角色怎能忽视?

科技在发展,资讯在爆炸,可以这样讲,这是科技对文学、出版干预最密切的时代,每一次通讯电子技术的更新换代,都会给文学生产、出版体制带来不小的地震。笔者曾戏言,当下的文学传播场域,早已进入了“板块活跃期”。“全民阅读”的载体不断在改变,这迫使出版者、写作者必须要思考:为了避免走向“全民低俗”,出版者、写作者究竟应该给受众提供什么样的读物?

是不是将手机阅读做大、做强了就意味着服务了“全民阅读”?以手机阅读为核心,网络小说、影视剧、微博文学不断丰富着当代中国出版界的内涵,文本的存在表现形式不断为技术所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全民阅读”获得了发展,毕竟“全民阅读”在今后的发展中,更应看重对大众阅读素养的培养、对全社会阅读质量的提高,而不仅是对阅读者数量与出版传播技术的追逐。

出版技术有助于带动传媒业的深入发展,这已为学界、业界所共同公认,但与此同时,它也会直接地给人文生产的出版业带来各种困惑与问题,这一问题在当下中国出版业已经凸现出来。笔者曾对手机阅读做过专门统计,由于手机阅读的主体是平均学历不高的中学生或外来务工人员,但他们却是一个庞大的手机阅读市场消费群。因此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手机阅读平台上,若是按照“阅读量”分类排序的话,排在前几位的总是穿越、宫斗、盗墓等阅读品格不高、人文情怀缺失的作品,若是由这些作品引领“全民阅读”之风的话,那么“全民阅读”沦为“全民低俗”亦不远了。

在20世纪初,以本雅明、阿杜诺与霍克海默为代表的现代哲学家,开始集中反思工业文明所带来的问题,尤其着重于工业文明与通俗文化对于人文精神的共同伤害。但时至今日,中国学界对于新的传媒技术对于文学、文化与人文精神负面影响的反思却依然十分不够。因此,出版者对于新媒体的利用、开发,理应要有所把握,而不是一拥而上的跟风。

但事实上,近年来各大出版商纷纷对“手机阅读”报以极大的期待与兴趣。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底,设立“手机阅读分社(编辑部)”的出版社已经超过了30家,至于与其他通讯公司合作“手机阅读”的出版社更是不计其数。在一个全新的阅读习惯尚未建立起来的时代,这样跟风而上的“全民手机阅读潮”是否真的有益于出版业的繁荣与读者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很难说。

nlc202309031240

因此,“手机阅读”并不等于“全民阅读”,也不意味着可以为“全民阅读”提供绝对积极的帮助。相反,如果对于新媒体运用不够、使用不到位,在一个阅读水平不高的受众群里,很容易沦为“全民低俗”的催化剂。因此,对新媒体的反思与合理运用,是推动“全民阅读”的关键所在。

解决问题的可能

“全民阅读”是一个全球性的概念,譬如德国是采取“朗读会”这一社团组织来凝聚热爱读书的社会同仁,而法国则是依靠《读书》杂志等刊物,来向全社会推荐“新精神、新风格”的好书,而美国联邦政府则自1995年就陆续推出“挑战美国阅读”“卓越阅读方案”与“阅读高峰会”等措施,来提高美国国民阅读率。

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出版制度建立较早、传媒科技发展水平较高,相关问题也较早暴露并获得了有效的解决。因此,这些国家的经验完全可供今后中国的出版者、作者与发行者以及出版管理者借鉴。因此,笔者认为,如下两点可以为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

首先,出版者急需转变思维,树立知识推手的社会责任意识,及时认清国内的阅读状况,促使“全民阅读”成为一种促使社会良性发展的生活习惯。

之于当代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图书阅读并非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而且也并非每个人都有时间定时、定量阅读。笔者曾经对中国社会各阶层人士做过不同程度的阅读调查,真正有固定集中时间阅读的,只有离退休干部。无论是大学生、媒体从业者、公务员还是企业从业人员,其实每天都没有固定、集中的阅读时间,上述几种看似“有钱有闲”的工种,一年下来,平均每天阅读时间尚不足半个小时,很难说这与目前国内图书市场流于低俗、缺乏好书无关。因此,使“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则势必要让“少数人先富起来”,通过对一部分中等层次水准读者的培育,使其具备提升社会整体阅读层次的能力才是当务之急。

德国的“朗读会”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在德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朗读会”千百个,每一个朗读会的人员素质、读书偏好都不尽相同。根据笔者先前对德国出版业的研究得知,德国政府、出版商均对其中部分中等阅读能力的“朗读会”采取赞助、扶持的政策,有些水平较低的读者虽注册于较底层的“朗读会”,但随着其阅读水平的提高,会在政府、出版商的鼓励下,参加更高层次“朗读会”的活动。

其次,出版者与写作者应理性看待新媒体,技术对于文化是双刃剑,一方面,它能够提升文化的传播速度、扩大文化的受众群体,另一方面,它会异化文化自身的人文价值,使文化成为技术的附庸。

传媒技术一日千里,文学的发展却是一个循序往复的过程。人类读书有了几千年的历史,而手机的历史尚不足二十年。说到底,阅读的本质是一种对于心灵的自我反省与人类本性的精神回归,而不完全是知识的获得。毕竟,前者无法通过手机、电脑与电视来获得。我更愿意于认同“全民阅读”乃是要求当代人在快节奏的忙碌之余,拿出一点时间,用最传统的方式来平衡压力、涤化心灵。

在美国,“卓越阅读方案”就是基于对当代人心理问题与生活困境所提出的一个方案,其中有一个活动主旨就是,政府与出版商联合推出具备心理调适功能的著作,然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研读。譬如前些年曾专门为航空从业人员与警察提供了一个“阅读计划”,作为该方案的子方案,这种有目的、有针对性并能取得预期效果的阅读,是一种“全民阅读”的较优方案,显然值得中国借鉴。

当然,西方的“全民阅读”乃是基于西方的文化特征与社会现状所决定,照搬目前欧美“全民阅读”的经验显然无法满足中国出版业当下的需求与利于问题的解决,但是我们可以有效地借鉴成熟出版体制下的经验,进而使我们在推行“全民阅读”的进程中做到防微杜渐,趋利避害。

这一切正如鲍德利亚尔(Jean Baudrillard)所说,在这个浮躁、迅捷的时代中,人们生活在技术中心主义里,许多东西可以通过技术来实现,但近似于仪式活动的阅读却不能。因此,出版者与写作者必须要明白一个道理:用经济学的视角看,他们所生产出来的东西,不一定非要都拿到新媒体上去赚取点击率、下载率与收视率,但是一定能够让接受者可以享受整个消费的过程。出版者与作家都应该以传教士悲天悯人的心态,来善待自己手上的每一本书。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全民阅读邮票收藏价值 第10篇

《生命妙方》是一套健康家庭必备养生保健书,分上下两册,甄选《生命时报》创刊以来近500个偏方、验方,囊括15个医学精细分科,每个分科章节包含寻医、问药、解惑等内容。这些方子都得到了权威专家的肯定和证实,安全科学,每一篇都配有精心点评,是一套适合每个家庭收藏的医药手边书。

《全民阅读》是中国邮政为促进和倡导全民阅读发行的特种邮票,1套1枚,邮票面值1.2元。邮票采用金属专色墨印制,采用先胶印后丝网印刷方式,添加了金属油墨、微缩字、荧光效果、盲文等创新元素。这些特殊工艺让该邮票不仅趣味性更浓,可读性更强,而且有更大的收藏价值。

活动当天恰逢郑州澍青高等专科学校第14届田径运动会开幕,该校6500余名师生代表共同见证了《生命妙方》健康图书在郑州的首发。有学生表示,《生命妙方》健康图书不仅适合家庭收藏,对于正在学习医学知识的学生同样具有宝贵价值,因为里面包含了很多权威专家的研究成果。

寄给春天的邮票阅读理解及答案 第11篇

数年前,我挥泪告别亲朋好友,告别印满我童年足迹,洒满少年欢笑的故乡。泪眼朦胧中,同学蓓的一句“相信你自己,我在等你的好消息”伴我踏上旅程。望着列车飞快地驶过茫茫戈壁,我的心不再悲戚。那里生长着故乡温馨的记忆。茂密的友情长成了柳林,婆娑在我心里。

我不再为人地生疏而烦恼,慢慢学会了享受孤独;学会了在孤独中品尝人生的滋味,在孤独中体验生命的顽强。

我背靠往事,书是我厚厚的辈子,笔是燃不尽的煤炭。约来长须鹤发的泰戈尔一同坐在菩提树下畅谈人生与爱情;与叔本华就“生存空虚说”展开辩论;随三毛一起去撒哈拉流浪;陪席慕容站在那条山路的尽头向来处张望……当所有的故事和星星一起睡去的时候,我醒了。明白了蓓那句话的含义,自信悟到了生命深刻的内涵:塑造新的自我。生命需要不断地告别,不断地超越。

当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诗稿寄出的时候,不敢相信它竟能变成铅字。欣喜若狂后,想到应该感谢送我上路的编辑老师。他却说:“发现你们是我的责任,以后的路要靠你自己走。”多么平淡却耐人寻味的话语,它使我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善。我不能保证自己一定会到终点,但我会用心去走,哪怕只有只有清晰的几步。

时光在艰难的追求和超越的喜悦中顺理成章地流淌。那每一片朝霞都会带来无限的遐想,每一轮落日都会勾起满腹的惆怅。直到有一天,我收到一封署名“一群青年读者”的信,信中说:“我们时常注目你的作品,议论你的作品。我们觉得你的作品来自心灵……总之,我们喜欢你。”一向脆弱的我早已忍不住,眼眶中已噙满了热泪。我知道虽然我的文章还很稚嫩,并没有什么精品,然而我有真诚,有一颗年轻的心在和年轻的朋友一起跳动。我会用心灵的感受、生命的体验,讲述一段美丽的忧伤。用我二十几岁的青春雕塑一个稚嫩的森林,作为对你们的报答:

真的好感谢你们教我懂得了友爱和关怀。我看见窗外的天空很美丽,缀满了许多颗善良、赤诚的心。

快去,把诚挚的关怀寄给春天,你定会收到很多真诚。你会惊喜信笺上一枚枚用心精制而成的邮票。

我感动,我的心慢慢升了起来,轻轻飘了起来,一直飘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10、第一段中加点的“不再悲戚”说明作者曾经悲戚过,“悲戚”的是:

;“不再悲戚”是因为

。(4分)

11、读第二段划线句子,根据文章的相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6分)

(1)作者是怎样“享受孤独”的?

(2)作者品尝出的`“人生滋味”有哪些?

(3)“生命的顽强”指的是 。(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12、本文的语言有什么显著特点?试举一例来说明。(4分)

13、作者用“寄给春天的邮票”为题目,是要表达怎样的意思?请用你自己的话简述。(4分)

14、本文写的是作者在文学创作中的一些感悟。请你结合作者的感悟和自己平时的作文体会,谈谈中学生要写好作文应该注意哪些?(5分)

参考答案:

10、告别了故乡和好友 记忆和友情让我感到温馨(意思对就可以。每空2分)

11、(1)通过读书和写作来享受孤独。(2分)

(2)艰难的追求和超越的喜悦。(学生答题中有这两个感受即可。2分)

(3)“不断地告别,不断地超越。”(2分)

12、语言形象,富有诗意。(2分)例如:“那里生长着故乡温馨的记忆。茂密的友情长成了柳林,婆娑在我心里。”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自己对故乡和友情的美好印象写得生动形象,语言值得回味。(学生举其它例子来说明也可以。2分)

13、表达的基本意思是:要经常给别人以鼓励和信心,使得他们热爱生活,时刻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努力追求自己的事业。这样你也会收到来自他人的诚挚的关怀和意外的惊喜。(本题要结合文章最后三段的意思来回答,大致意思正确即可。)

上一篇:收单业务公司内控制度下一篇:新目标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8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