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四官问题感想

2024-05-30

整治四官问题感想(精选9篇)

整治四官问题感想 第1篇

镇纪委开展整治“四官”问题行动

1、举报内容

一、“懒官”问题。

思想懒惰、精神萎靡,对上级精神不学习不了解,对新部署新要求不研究不掌握;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混”字当头、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不积极,办事拖拉,习惯“攒一批”再办;遇事等待观望、推诿扯皮,议而不定、决而不行;接受任务拈轻怕重、挑肥拣瘦,推进工作虚于应付、缩手缩脚;对上级安排部署贯彻不及时、落实打折扣,行动迟缓、推进不力,矛盾上交、任务下派;工作方式简单粗暴,责任心不强,制度执行不力;服务、跟进意识不强,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安全隐患、矛盾排查落实不到位,该发现的问题发现不了,导致发生重大事故或造成严重的负面社会影响。

二、“庸官”问题。

干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争不抢、不温不火,成绩平平;能力不强、本领欠缺,“自命不凡”又毫无建树,把“不会干”“干不了”“不好干”当成完不成任务的“正当理由”;观念保守、思维僵化,干工作没有思路,遇问题缺少办法,习惯凭经验办事,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缺乏主动钻研精神,躺在功劳薄上过日子,占着位子“当摆设”;缺乏公仆心,缺乏治理能力,在其位不谋其政,漠视群众疾苦。

三、“乖官”问题。

对领导言听计从、唯唯诺诺,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不问原因、不管对错;奉行好人主义,搞无原则一团和气,对身边的不良风气态度漠然、听之任之;回避矛盾、明哲保身,领导爱听什么就说什么,口不多言,唯恐言多语失;把开会当落实、把发文当行动,“喊口号很积极,行动上难见影”;大事小事层层请示汇报,看似勤勤恳恳实则不敢或不愿担当;干工作光说不练,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不贪不占也不办事,不推不诿笑脸拒人,门好进、脸好看,事依然难办。

四、“巧官”问题。

处事圆滑,看人下菜碟,善于揣摩领导意图,投其所好、见风使舵;干工作耍“花架子”,把主要精力放在搞“材料工程”、“形象工程”上,只注重留痕、不注重实效,靠编数据、做假账出政绩;惯于搞“选择性”作为,见到荣誉利益就上,遇到矛盾困难就躲,什么对自己有利就干什么;自已不想干、不能干、不会干,还“瞪大眼睛挑别人毛病”;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领导一点就通、一说就动,一转身就不动,消极应付、投机取巧;出工不出力,干事情做表面文章,不解决实质问题和矛盾,导致该解决的事不解决,不该激化的矛盾被激化。

2.来信来访地址

xx镇政府楼前举报箱

xx镇政府xx楼xxx办公室

整治四官问题感想 第2篇

一、专项整治工作情况

1.深入查摆问题。全办干部职工通过走基层等方式广泛收集干部、群众对县委办工作的意见、建议,认真分析意见建议中折射和反映出的“庸懒散浮拖”问题,干部职工对照检查,主动认领。

2.完善“庸懒散浮拖”问题清单,进一步明确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

3.立行立改,整改庸懒散浮拖问题。县委办班子、班子成员和其他干部职工采集中学习、自主学习、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等方式止懒散治庸浮拖。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1.积极推进整治庸懒散浮拖问题长效机制建设,完善常态、长效机制。

土地综合整治问题分析与研究 第3篇

国家级土地整治实效蓝皮书于2014年由国土资源部试行颁布, 有效地反应了我国全国性土地整治现状。该书综合总结了2000年以来农用地整治和创新全貌, 首先, 分析了全社会关注的要点;其次, 真实判断了2015年以后土地整治新形式;再次, 强调了土地整治范围不再局限于农用地, 将扩展至城市建设用地, 实现全域综合整治;此外, 表明了土地整治的动态将更加重视区域性、多功能性。

2 研究意义

土地综合整治为耕地保护和土地流转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对田、水、路、林的综合治理, 可以建设高标准的基本农田, 能够有效提高耕地质量, 增强了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实现对耕地的保护;通过对村庄的统一规划和建设, 使其连片有序并加强公共设施建设, 既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 实现了农村社区的统一管理、统一服务, 又节约了大量土地, 为土地的大规模流转创造了有力条件。

土地整治模式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一方面可以通过建设高标准的基本农田, 能够有效提高耕地质量, 增强了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实现对耕地的保护;另一方面, 可以实现农村社区的统一管理、统一服务, 又节约了大量土地, 为土地的大规模流转创造了有力条件。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国内研究现状

至2015年, 农业土地综合整治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中央提出的有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的新形势, 土地综合整治模式逐渐成为改变武陵山区农民贫困现状的扶贫新趋势。相比之下, 土地综合整治注重从“交、农、水、房、保”等全方位、多角度全面治理, 力图从“输血型”扶贫转变为“造血型”扶贫, 这就必然要求更多的农用地转变土地用途。

3.2 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 土地综合整治一方面通过对农、林的综合治理, 可以建设高标准的基本农田, 能够有效提高耕地质量, 增强了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实现对耕地的保护;通过对村庄的统一规划和建设, 使其连片有序并加强公共设施建设, 既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 实现了农村社区的统一管理、统一服务, 又节约了大量土地, 为土地的大规模流转创造了有力条件。

土地综合整治必须与工业项目结合在一起实施。例如, 德克萨斯州2014年拟新建的一座220千伏变电站和改造一批变电站。通过该项目的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可以尽快完成全州电网建设和旧网改造步伐, 合理开发小水电, 加快全州电网建设, 使全州电网配置完善合理, 电力供应充足, 供电质量提高, 实现同网同价, 促进农村消费。同时, 土地综合整治过程还能积极推进发展其他替代能源, 如煤气、天然气、沼气、全钒液流电池等。逐步改变并调优能源利用结构。

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研究应该充分发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积极作用, 从理论上探究其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关系, 从历史角度对其进行定位, 并进行理论升华。在对农村土地整治内涵剖析的基础上, 从经济、社会、政治3个方面分析综合整治的内涵。土地综合整治的新动态将围绕互联网+扶贫的实际需求发展特色电商物流, 以县城和工业园区为中心的一级商贸、物流中心, 建立以玉皇庙乡、万冢乡、新店乡、双庙乡为中心的二级商贸、物流中心, 各乡镇为三级商贸、配送中心, 形成一级、二级、三级商贸、物流中心紧密衔接的商贸物流服务空间网络, 建立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的商贸物流网络体系。

结束语

土地综合整治作为一个在经济、社会、政治等多领域频繁使用的术语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与意义。从国际上普遍公认的土地综合整治分类上来说, 本文将土地综合整治类别概括为绝对与相对两种。发展人力资本形成、建立经济结构和经济转型被认为是土地综合整治模式的“中间道路型”模式。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治理, 一方面可以达成耕地占补平衡的目标, 也可以将节省下来的土地用于其他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结构调整、城镇化投资、交通设施建设来加速土地流转步伐。

参考文献

[1]张鹏.创新土地综合整治融资方式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以成都市双流县为例[J].管理观察, 2016, 04:146-148.

农村土地整治问题与措施 第4篇

关键词:农村 土地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F30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b)-0240-01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及2009年、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都提出了关于土地整治的问题,表明了其占有的重要性位置。在以吉林、江西、河北为代表省份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改革的带领下,全国各地开展农村土地改革都表现了很高的积极性。然而,关于土地改革的问题还需要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不断改进完善以此确保土地改革措施逐步稳定发展。

1 农村土地整治改革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猛的发展,城乡之间的人地关系以及用地格局都发生了显著性变化,一方面,城市规模的扩展和基础建设设施的增加使得城市的用地需求量不断增加,随之产生的“双保”—保证经济的发展以及保证耕地红线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在农村中出现的土地闲置、低效、无序的利用问题也表现的极为突出。基于这种时代特征,现有设置的农村土地管理方法与之存在显著性差异,这种差异无疑为农村土地整治增加了无形的压力。虽然党中央不断提出要加大农村土地整治的力度,但在根本的制度建设方面还不是很健全,出现的结构不够完善、监督不够到位等问题都会无形中制约着我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进行。

1.1 分散的组织管理形式制约统一合力作用的发挥

随着农村土地整治由局部向全域的转变,随之产生的推进力量和资金上的困难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单个部门的管理已不能完善很多工作,由政府领导农村土地整治才能保证整治工作的更好进行。

1.2 分散的资金投入,制约效益的提高

涉农涉地资金不同的设立依据、渠道以及来源,使得资金的交叉使用会引起重复性建设问题。由于缺少统一的资金平台,对于具有系统性、综合性的新农村建设使得资金投入分散很难发挥其综合效应。

1.3 不同的管理标准,增加了统一管理的难度

包含农田水利、农房建设、土地平整以及田间道路等多项工程的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每种工程均具有不同的规范标准,例如:农田水利工程技术标准就涉及了三项国家标准和七项技术规范而田间道路工程也涉及了两项国家标准和三项技术规范。不同的工程管理标准,导致工程建设、验收以及后期的管理缺乏统一性。

1.4 不同的建设主体和产权主体,对于项目的管理增加了难度性

现行的农村土地体质项目主要依靠国家的财政投资,待到项目竣工后再移交管护责任人管理。土地整治中心只是建设者。因此,农民作为项目的被动参与者并不能决定最终的决策,使得最终的成果并没有真正保证农民的确实需求,农民积极性的降低对于后期的管理也产生了影响。

1.5 管理方式与管理需求的不相适应,行业管理需要更加规范

随着不断增强的农村土地整治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对人才、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土地整治作为专门管理机构,它的人才结构比较单一,发展较不统一。例如在房屋土建和造价水利等方面的人才比较匮乏,除此之外,约87%的人员文化水平仅为大专或中专学历的区县土地整治中心人员比较薄弱。

2 农村土地整治对策建设

2.1 统筹城乡全面发展

只有促进城乡区域全面发展才能更好的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也是符合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针对城市建设用地设施需求的增加以及农村建设用的的减少和闲置,提出的农村土地整治措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资本、土地资源的有效流动优化了城乡用地的格局和结构,为城乡的统筹发展找到了新的方向,同时也通过改善城乡用地的级差收益,实现城市反哺农村,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刺激了农民的消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两极分化现象。达到城乡联手发展、共同进步的有效机制。

2.2 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提高土地整治在法律上的重要性

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具备完善的法律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切实保证农村土地整治,在国家颁布的法律带领下,对土地整治的任务、方法及组织机构和所有参加者的权力、义务、成果检验等方面的问题都进行全面明确的规定,以法律为基础约束指导土地管理體制的改革,科学有效的保障土地管理制度的有序运行。

2.3 以政府为带头作用,进一步完善管理结构

把农村土地整治作为政府工作考核的重要部分,切实提升其在政府工作任务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对于农村土地整治机构的职能加以完善,将各部门的职责统一规划到农村土地整治的范畴,在各部门的合力作用下发挥管理机制的最大作用。

2.4 对于涉农涉地资金的统一管理,保障社会资金的有效利用

按照“专款专用、用途不变”的原则,发挥农村土地整治的主体作用,安排涉农涉地资金用于林、路、水、田的综合整治工作,在市场化运作方面探索新的模式,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整治工作,一切利益为了农民,发挥收益返还机制,切实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保障其利益性。

2.5 改变管理方式

倡导规划管理,实现在政府的管理下完成项目的项、审批、设计、监理、实施、竣工验收和后期管理,构建一条统一的管理模式。

2.6 号召农民参与积极性,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

在多个利益主体中,农民是关键,农民是农村土地体质改革的主体,为此要不断加强农民农村土地体质改革的知识、能力以及责任感等基本素质,号召农民积极参与,提高农民参与的技术水平,使其能够充分表达所需,奠定农民在土地体质改革的主体地位,发挥最大效应。

3 结语

农村土地体质改革在新农村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然而农村的土地整理管理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做到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提高政府的带头作用,进一步完善管理结构、对于涉农涉地资金的统一管理,保障社会资金的有效利用、改变管理方式、号召农民参与积极性,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等,保障农村土地体质改革有条不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雅莉.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6):101-102.

[2]孙艳芳.探究农村土地整治[J].中国农资,2013,43(40):112-113.

[3]张永红.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土地问题分析[J].科教导刊,2011,67(5):45-46.

整治四官问题感想 第5篇

根据区纪委监委统一部署,我们市场监督管理局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及时研究制定实施方案,通过局党组和基层各股所逐级动员,进而组织开展定期学习活动,不断深化公仆意识;同时结合问题导向、梳理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积极推进整治工作:

一、强化学习,提高队伍参与意识

为全面提高工作人员履职意识、服务意识,我局抽组精干人员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一方面,在办公楼设置宣传展板10幅,并制作宣传视频利用机关大厅大屏幕滚动播放;另一方面,由办公室定期收集下发学习资料,要求以股室所为单位每周组织开展一次集中学习活动,并要求各部门同步做好学习记录报送整治办公室备查;同时组织全员参加内蒙局开办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技能、规范工作程序。通过固化学习任务,将传播思想、提高技能等工作实现了常态化,为活动的高效开展做好了人文准备。

二、职能梳理、提升部门办事效率

作为新整合成立的单位,为精准查找原三个行政机关各环节工作流程和业务衔接等制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向各涉及民生领域的业务部门制发“部门事项统计表”,该表通过“马上办”分表统计可以当场办结的工作,通过“已设置办结时限”分表统计原本规定了办结时限现在可以提高的工作,通过“未设置办结时限”分表统计原本没有规定现在可以量化的任务以及限定办结时限的工作;各部门参照工作实际反馈,优化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因此收集面向群众的职责清单与更新优化办事流程是现阶段工作重点,经过统计整理,目前共梳理出当场办结工作16项,原有办结时限的目前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缩短办结时限的工作7项、之前没有设置办结时限的目前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限定办结时效的工作7项。同时各职能部门工作流程梳理也正在进行中,目前《食品经营许可证》办证流程图、特种设备使用登记流程图、《食品摊贩/小餐饮备案登记证》办证流程图等基本梳理完毕。

三、风险自查,提防细节腐败发生

风险自查旨在时刻警醒,防止“四官”问题在各环节滋生,我局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经多次修改下发风险自查表,要求全体工作人员根据“四官”问题具体表现形式,结合本人工作实际填写反馈,截止目前共收集风险点41项,整改措施41项。

四、信息发布,扩充公开渠道广度

开通xx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微信公众平台,设置办证流程、新闻动态、监督举报三个模块,其中办证流程模块中包括目前我局对外工作事项的流程图、登记表、填表说明、办理要件、材料清单等信息,新闻动态主要涉及我局整治“四官”问题开展的工作宣传等;我局信息公开逐步实现由PC端向移动端转换,方便群众办理业务;同时各股室所对外工作事项流程图以及工作职责信息也通过转换成二维码等新方法进行推广。

五、社会监督,引入群众评价模式

探索社会监督新方法是下一阶段主要工作,移动端监督、信息汇总、推广宣传、打分评定、工作排名等监督工作陆续开展,不断优化服务。

整治“四官”心得体会 第6篇

近期,机关党委制定《***纪委监委机关深入整治“四官”问题净化机关政治生态的行动方案》。我室积极学习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到方案出台和实施的重大意义,自觉提高认识,严格自查自纠,努力在整治行动中走在前、作表率。

一、主动对标对表,找出工作中“四官”问题的表现

《方案》对机关“四官”问题表现形式进行归纳梳理。十室拿出刀刃向内的勇气,对标对表,认真进行全方位剖析,查找存在的问题。

思想认识方面。一些同志认为只要遵守党纪国法就是好干部,不能从较高的站位来认识纪检监察事业,不能以追求卓越的精神状态来对待日常工作,确定工作目标满足于过得去,不敢与最强者比拼,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要我干”“催着干”“推着干”的现象。

学习意识方面。实际工作中,有些同志忽视和轻视学习,存在懒惰思想;有些同志虽然能坚持学习,但是针对性、系统性欠缺,因而,不能充分理解新时代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工作的新要求,不能及时全面掌握新知识新手段新方法,影响履职担当能力的提高。

工作作风方面。有些同志在审查调查工作中害怕受累、受气、受罪;工作中拈轻怕重,不敢啃“硬骨头”,害怕得罪人,遇到问题往上交、往下压、往外推、往后拖,导致一些工作“空转”;有的同志把“稳”当作畏缩不前的挡箭牌,满足于工作不出现问题。有些同志偶尔会产生松口气、歇歇脚的念头,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业务能力方面。有些同志满足于已有成绩,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建议,不能持续提高业务能力;有些同志缺乏办案工作经验,在审查调查工作中不能独立完成任务;有些同志对新的纪法条规学习不深入、掌握不透彻、运用不熟练,工作中因循守旧。

这些问题的出现表明,我们与上级的要求相比,与做好自身工作的需要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我们以强烈的责任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予以解决。

二、采取针对措施,切实解决 “四官”问题

“四官”问题产生原因复杂,表现形式多样。在解决主观思想认识问题的同时,我室将以党支部建设和强化六项管理为抓手,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解决 “四官”问题。

(一)加强党支部建设,打造坚强的“战斗堡垒”。

党支部建设一直是我室的亮点,我室将以此次行动为契机,进一步发挥好党支部的先锋引领作用,为解决“四官问题”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一是着力提高支部党员思想觉悟。我室将继续用足用活用好“三会一课”等制度安排,组织党员干部及时跟进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纪检监察系统的文件精神,强化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正筑牢防范“四官问题”的思想根基。

二是着力引导支部党员加强学习。在查摆自身问题的基础上,我室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积极指导党员干部根据工作分工和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不定期开展学习交流会,及时掌握学习动态,因人而异加强提醒和引导,真正敲响“本领恐慌”的警钟,促成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

三是着力发挥支部内部的榜样作用。十室年轻同志占多数,部分同志工作经验相对不足,能力有待提升。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室领导和业务骨干的作用,积极选树先进典型,把榜样立在身边,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从而使同志们能经常对标先进,及时发现差距,努力迎头赶上。

(二)加强工作管理,不给“四官问题”留下生存空间

工作管理制度不完善,往往会给各种不良现象留下可乘之机,因此,整治“四官”问题也要从精细化管理着手。十室以全面落实“六项管理”要求为契机,在制度、流程等六方面制定了具体规范。下一步,我室将严格落实规范要求,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以制度管人、管事,从管理上杜绝“四官”问题。

一是因材因时因事,配置使用人才。根据工作任务性质、难易程度、工作量大小,结合室内人员的能力水平、工作经验,合理配置人员,切实解决大材小用、小材大用、岗位任务苦乐不均等问题,消除因用人不当、人岗不匹配等原因带来的潜在“四官”问题。

二是细化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职责。我室将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要求,不断做好审查调查工作流程的细化优化,按照“定岗、定人、定责、定量”的要求,真正把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具体化,从制度上防止推诿扯皮,消除责任真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整治四官问题感想 第7篇

一、存在问题

(一)“懒官”问题

一是理论学习领悟不够深。新理论学习不深入、掌握不全面,利用“学习强国”APP学习不积极,存在“浅尝辄止”、“浮皮潦草”的情况,对习近平视察各地的指导讲话思考程度和借鉴程度不够。二是工作安于现状。

领导就应该“各司其职”,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长此以往,本位主义思想逐渐抬头,导致在具体贯彻落实重大决策部署时出现过于关注局部的认识偏差的情况。

二、原因剖析

以上查摆的个人在“四官”方面存在问题,认真剖析自身问题产生的根源,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理论武装还需加强

总认为自己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面对新的理论,内心产生了“万变不离其宗”的错误认识,总觉得靠自己过去积累的知识足以应对新的要求,存在靠老底、吃老本的想法。没有深刻认识到政治理论学习对于维护核心、统一思想、引领发展的极端重要性。特别是没有把新知识、新理论的学习作为锤炼党性、净化心灵、推进工作的重要手段。

(二)党性修养还需锤炼

通过深刻剖析,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自身政治站位不够高,党性修养不够强,理想信念不够牢,没有在思想根源上把党性修养当作终身任务。随着时间推移,律己修身立德的标准渐渐模糊,自我教育革新完善的韧劲慢慢下降。

(三)自律意识还需强化

随着年龄和党龄的增长,认为自己作为一名老党员,能够时刻保持对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的敬畏,严格遵守、不越红线,但有时也会产生纪律松懈、观念淡化的情况。深刻反思自身出现的这些问题,主要还是没有严格按照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生活工作,对自身建设、自身要求有所放松,勇于创新的胆识和担当作为的责任意识下降。

三、下一步整改努力方向

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将认真加以整改。

(一)精学理论夯实基础

自觉把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思想建设的必修课,增强学习的计划性,提升学习的系统性,促进学习的实效性,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丰富内涵和精神要义,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努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自觉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

(二)强化担当克难进取

农村土地整治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8篇

关键词:农村土地整治,土地储备,占补平衡

我国地域辽阔, 农村土地是我国土地资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农村土地类似城镇土地包括耕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种类型。但是农村土地较于城镇土地来说具有其特殊性, 耕地数量占主要部分, 并且耕地对于农民来说是生活来源和精神寄托。农村土地整治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技术综合的系统工程。研究表明, 对农村土地进行整治, 可以提高我国耕地的人均面积, 提高粮食产量, 为我国1.2亿hm2耕地红线提供数量和质量的支撑、可以解决由于“三农”问题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1 土地整治的含义和内容

土地整治是指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 对生产建设活动破坏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恢复利用, 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活动。而农村土地整治的类型包括农村耕地整治、集体建设用地整治以及农村未利用地整治。对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和农民生产用地进行复垦;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相关配套体系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建设。农村土地整治过程中将涉及耕地治理、复垦、土地开发、农用地整理、村镇规划、基本农田规划和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因此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活动。

2 我国农村土地整治主要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2.1 主要成效

土地整治是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战略措施, 从2000年起, 国家土地整治从自发、无序的工作状态逐步转向为有组织、投入稳定、工作规范的方向发展。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 我国土地整治后新增耕地面积276.10万hm2, 形成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面积1333.30万hm2。随后在“十二五”期间, 通过土地整治工作预计新增耕地160万hm2, 高产稳产基本农田2666.70万hm2。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我国粮食安全和新农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2.2 存在的问题

自1998年我国进行第一轮土地整治活动以来, 土地整治的主要目标是针对农用地整理, 目的是增加耕地的面积, 提高耕地质量。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展, 到201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全国土地整治规划 (2011~2015年) 》, 并将土地整理中心更名为土地整治中心, 专门负责整治规划的工作, 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政策, 基本完善了土地整治的相关程序, 明确土地整治在资金方面的来源, 并且更加注重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评价。虽然我国在土地整治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农村作为我国耕地面积较为集中的地区, 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对农村耕地集约化利用和提高粮食产量、守住国家1.2亿hm2耕地红线至关重要。而针对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是针对农村地区散乱、废弃、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进行整治, 可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对我国“空心村”等社会问题和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2.2.1 农村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人均耕地面积偏低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

我国近十几年间全国城镇用地数量增长较快, 由于城镇化的发展不断推进导致优质耕地数量减少。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显示, 我国近13年间城镇用地增加280万hm2, 占用多为优质耕地。东南沿海5省减少水田120万hm2, 减少面积相当于福建全省的水田面积。我国1996年人均耕地面积为1060m2, 但是在2009年面积下降到1013m2, 而世界的人均耕地面积为2254m2。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 人均耕地已经远离世界的平均水平, 因此加剧了我国耕地问题的严峻性。

2.2.2 农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占补平衡标准不明确。

北京、上海、天津、海南可提供开垦的未利用土地面临枯竭。而贵州、浙江、安徽、江苏等省份可供开垦的土地作为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我国实行土地占补平衡政策, 但占补平衡的具体标准体系并没有完善, 对占补平衡的具体指标不明确, 执行存在困难和漏洞, 因此存在占近补远、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田等问题。

2.2.3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过程缺乏监督。

虽然我国成立了土地整治中心, 明确了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的来源, 但是缺少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实施、项目资金的运作使用、拆迁补偿、群众安置等工作的监督机制。如果对整治项目实施过程缺乏监督, 则会出现资金使用事故等问题, 严重损害了群众和政府的利益, 最终不能落实土地整治工作实施规划预期的效果。

2.2.4 缺乏农村群众公共参与的环节。

进行农村土地整治工作, 应听取村民意见, 尊重村民意愿, 政府不可一意孤行。村民是最了解和热爱农村环境和土地的人, 违背村民意愿则会引起土地整治工作的群众矛盾, 阻碍工作的顺利进行, 甚至会引发项目执行人员与村民之间的冲突, 引起社会矛盾。

2.2.5 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缺乏公开招标制度, 土地整治资金渠道狭窄。

土地整治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 如果单方面依靠政府作为投入主体, 则会加重政府财政负担, 加重土地财政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2.2.6 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尚未高度重视。

我国对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主要是针对耕地整理、耕地复垦、土地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为主要目标, 而农村环境尚未进行城市化变化, 以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为主, 若忽视原始自然环境进行土地整治, 则会破坏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循环功能, 造成土壤盐碱化、土壤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同时生物多样性也会遭到损害, 不利于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3 促进我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顺利进行的对策建议

3.1 国外农村土地整治经验

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城乡二元结构, 但是各国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 大多也是通过土地整治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农业技术、农业基础设施等配套体系建立从而增强农业竞争力, 提高国家的农业自给水平, 缩小城乡差距。德国重新全面规划耕地、整顿和修建道路网、更新村庄、兴修水利设施, 同时对各种土壤进行保护、景观维护, 从而改善国家农林业的生产条件, 合理开发利用耕地, 保护乡村的本土环境, 最终改善乡村生活、生产条件, 提高乡村特色和吸引力。

日本耕地细碎分散, 随着社会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土地撂荒现象突出。日本在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整治工作中依靠成文法和公共参与等方式解决了农村土地问题。日本颁布《农地法》《农业振兴地域法》《土地改良法》等法律, 为日后土地整理工作奠定一定的法律基础。随后日本在土地整治前制定了严密的工作计划和程序, 将公众参与融入其中, 严格执行。日本开展生态型耕地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同时更加重视通过耕地整治防治水土流失、土壤荒漠化、土地盐碱化、土地污染、土地损毁等问题出现。日本最终通过土地整治等活动推进了城镇化的发展, 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

3.2 促进我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顺利进行的对策建议

3.2.1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数量, 提高耕地产量,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本农田是耕地产量的基本保障, 耕地规模的增加和质量的提升也是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 耕地分布不均, 因此要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的数量和质量, 守住1.2亿hm2耕地红线。加强农村耕地的基础设施等配套体系建设, 提高土地产量。

3.2.2 加强农村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工作, 完善占补平衡标准体系。

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前提下, 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 对农村未利用土地进行合理开发, 补充土地储备力量, 为土地流转和土地整治提供质量和数量保障。完善土地占补平衡标准体系, 落实占补平衡制度, 杜绝占近补远、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田等问题的发生。

3.2.3 建立土地整治工作监督机制。

对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从招投标、资金来源、资金使用、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等环节层层监督, 将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透明化、程序化。加强资金使用管理, 对耕地的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 土地复垦费用等资金的监督和管理, 专款专用、专人专管。

3.2.4 提高工作参与积极性, 加大土地整治公众参与度。

土地整治在规划制定初应进行公告, 告知群众土地整治计划, 并召开规划制定的听证会, 积极听取农村群众对于土地整治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规划的科学制定奠定基础。同时可以避免当地群众的反抗情绪缓解矛盾。

3.2.5 扩宽土地整治资金渠道, 实行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招投标制度。

土地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针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的工作, 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和技术保障, 国外土地整治的成功经验表明, 土地整理是调整土地结构和土地关系的政府措施, 应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体, 积极鼓励企业资金投入为辅助的健全资金体系。同时, 积极筹措其他资金渠道, 减少当地政府的财政压力, 发挥当地企业的资金能力。在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前, 严格实行土地整治项目招投标制度, 对招投标的企业或单位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 确保今后的资金来源明确、项目工作顺利实施。

3.2.6 提高土地整治生态保护意识。

日本的土地整治工作经验表明, 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应遵守生态环境基本规律, 整治工作与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同步, 加强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土地荒漠化等问题的防治, 提高森林覆盖率, 保护生物多样性, 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4 小结

我国农村土地整治任重道远, 必须以解决农村“空心村”的社会问题、农民生活生存的经济问题、城乡统筹建设的组织结构问题、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问题为根本背景, 结合国外和我国地区成功经验, 探索出适合我国经济、社会、人文的改革道路, 找到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的合理模式, 制定与改革相适应的管理结构和创新机制, 促进我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在国家经济转型时期快速过渡。

参考文献

[1]郧文聚, 杨晓艳, 石英.土地整理概念的科学界定[J].资源与产业, 2008, 10 (5) :1-2.

[2]韩育强.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整治策略分析[J].企业研究, 2012 (8) :182-183.

[3]冯应斌, 杨庆媛.转型期中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点领域与基本方向[J].农业工程学报, 2014 (1) :175-182.

[4]高淑梅, 郝润梅.国外土地整理的理论与实践对我国土地整治的启示[J].西部资源, 2013 (6) :169-175.

[5]郧文聚.关于加快土地整治创新的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6) :1-5.

[6]郭飞.国内外土地整治研究进展[J].广东土地科学, 2013, 12 (1) :15-21.

[7]袁中友, 杜继丰, 王枫.日本土地整治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国土资源情报, 2012 (3) :15-19.

[8]乔庆伟, 许庆福, 王增如.国外土地整治管理的经验与借鉴[J].山东国土资源, 2012, 28 (10) :68-72.

整治四官问题感想 第9篇

由此想到电视剧《天下粮田》中有个情节:乾隆八年,粮田萎缩,皇上亲自到民间微服私访。山西官员马旗门得知皇上要来的消息,立即命人打井。可天干地旱,短时间难打出水井。于是就挖坑埋缸,缸里灌上水,上面再绑个架子。乾隆去看了一眼马旗门的“政绩工程”龙颜大悦,当即赏马旗门去浙江当了巡抚。

“政绩工程”,顾名思义,这样的工程不是为人民群众建的,而是做给上级领导看的。现实中,这样的工程并不少见,往往不切合实际、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群众戏称之为“驴粪蛋儿”。细究起来,“政绩工程”的动议,不是来自群众的需求,而是来自官员的需要。官员觉得需要建什么工程了,就打着“为民”的旗号,软硬兼施,迫使群众执行或接受。之所以不辞辛苦地建“政绩工程”,有的并不是为了解决民生问题,而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以此向上级邀功请赏,为自己的升迁与“钱途”作铺垫。

“政绩工程”的害莫大焉。它不仅占用了本来就不宽裕的地方财力、物力,使一些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被搁置在一旁,还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歪风,使一些地方官员乐此不疲,争相向上级献媚,“只为上面一声好,不管下面全累倒”的做法,造成了党群、干群关系紧张,也对社会和谐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工程出“官”,“官”出工程,这种现象之所以有存在的土壤,一个重要原因是搞“政绩工程”的人,有时不但没有得到批评与制止,反而赢得了“赏官”,得到了肯定和好评。“政绩工程”之所以泛滥,根子在官不在民,关键还在于政绩考评、监督和问责等机制还存在问题。

这就要求上级领导和机关,对相关工程项目检查,应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不民高兴不高兴,人民拥护不拥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看表面工作,又要查群众意见,发现“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工程和问题,要及时纠偏,严肃问责,从而树立正确的政绩导向。

上一篇:运动会宣传策划方案下一篇:80岁寿宴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