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凹坝乡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2024-07-02

老凹坝乡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精选7篇)

老凹坝乡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第1篇

老凹坝乡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来源:老凹坝乡作者:高健责任编辑:陈恒勋点击:212更新时间:2011-09-22]

今年以来,老凹坝乡以“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生态畜牧为主的交通枢纽型小城镇”作为发展定位,突出基础设施先行,民生优先的原则,加快小城镇发展步伐。截至目前,该乡小城镇建设一期工程农贸大街项目计划总投资1610万元,其中包括征地拆迁、平场、给水管道、污水管道、电力电缆、电信,街道硬化、行道树、路灯、文化娱乐设施、绿化亮化、房屋等的安装建设,征地45亩。

为切实把好事做实,实事做好,老凹坝乡党委、政府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思路,在项目建设中,配套了人行道、路灯、排污沟等基础设施,注重绿化美化工作。为了对配套设施建设进行有效的监督,乡党委、政府成立了检查领导小组,定期对工程进展情况进行督促。定期聘请建筑方面的专家进行现场指导,真真正正地把老百姓的事做好、做实。

截至目前为止,该项目建设完成道路平场9600平方米,开挖土石方9520立方米,填方11520立方米,砌筑挡土墙760米,估算工程量为4560立方米,现已完成砌筑工程量4548立方米,砌筑工程已经结束,房屋建设一层主体已经结束,部分二层结束,房屋砌筑完成投资930万元,共计完成投资1173.5万元,完成项目预计总投资的73%。

老凹坝乡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第2篇

2月8日上午,老凹坝乡在乡大会议室召开二〇〇九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全乡干部职工及各村干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乡长李刚主持。

大会对二〇〇九的各项工作作了总结并对春节期间的工作和2月份的目标考核工作作了安排部署。阮书记强调,春节期间乡直各单位和各村必须作好春节值班、社会稳定、安全生产和森林防火等重点工作,确保全乡老百姓过一个祥和幸福的平安春节。

大会还对目标考核优秀的村和工作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根据乡每月对各村的党建、计生、安全、政法综治及禁毒、农业农村、民政危改、卫生、水利及其他临时工作等九大板块的考核结果进行综合评比,平寨村被评为二〇〇九目标考核特等奖,李劲全等20人

被评为工作先进个人。

伴随着《爱的奉献》的优美旋律,全体干部职工和村干为我乡白血病患者儿童刘健小朋友进行爱心捐款,现场就募捐到9278元,为刘健小朋友的早日康复带去了大家的关心和希望。

老凹坝乡颜绪

加快推进团场小城镇建设步伐 第3篇

1、有利于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提高团场职工队伍素质, 稳定团场职工队伍。兵团所处的资源环境局限性很大, 缺乏大规模发展大中城市的地理条件, 不可能走只发展大城市和业劳动力都涌进大城市的路子。农业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 即使土地回报率很高, 收入总量也难以有较大增长。要富裕团场职工, 必然要减少从事农业生产的职工数量。当前, 农牧团场小城镇建设是兵团城镇化的重点, 农牧团场小城镇建设有利于团场职工向非农产业转移, 拓宽职工增收的途径, 提高职工收入, 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 逐步改变职工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和思想文化素质, 增强农牧团场的凝聚力, 为更好地履行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夯实队伍基础。

2、有利于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拓宽空间和创造投资环境。小城镇建设可拉动建材、建筑、家电、家具、电力、交通、供水、通讯、环保以及餐饮服修等二三产业的发展, 刺激非公经济的增长,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农牧团场产业结构调整, 提升农牧团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

3、推进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现代化要以土地适当集中, 形成适度规模经营为前提。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唯有减少农业劳动力。一部分劳动力从农业退出, 向小城镇转移和集中, 有利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推动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和普及, 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 促进农业转向集约化经营, 促进团场企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

4、推进小城镇建设有利于改善职工的生活质量, 提高职工素质和保持团场社会稳定当前, 农牧团场基层职工相对分散居住, 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很不平衡, 社会资源更多地集中于师部所在城镇及团部驻地, 农牧团场基层单位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甚至较差, 直接影响到了职工素质和屯垦戍边队伍稳定, 不利于进一步发挥兵团的“三大作用”。从保持兵团社会的稳定看, 社会越是组织化和多元化, 社会结构就越是稳定。小城镇发展将促进农牧团场经济专业化分工水平和多元化程度的提高, 还能在社会管理、经济合作、文化娱乐和信息传播等方面发挥对农牧团场职工的组织协调作用, 从而有利于团场社会结构的稳定。

二、团场小城镇现状和问题

1、小城镇数量多且规模小, 分布散乱。

由于受自然环境、地理条件、交通、历史原因等限制, 小城镇的规模普遍较小, 形成以团部为中心的众多小城镇格局。各个农牧团场下属分场、连队也散布在该团场所辖地域内, 各个层面上都存在着点多面散, 小城镇分布疏散、相距较远, 城镇分布不均衡, 地域差异显著。从人口规模看, 各个农牧团场也不平衡, 多的达3、5万人以上, 少的仅3、5千人, 城镇规模及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距。

2、小城镇基础设施薄弱, 功能难以发挥。

总体来讲, 各团场的小城镇建设有了一些基础, 团场所辖区域内“五通“率 (通电、通邮、通电话、通自来水、通公路) 大大提高, 但就目前基础设施状况还不能有利支持小城镇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行和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有相当一部分小城镇只承担着简单的商品交换集散功能和行政职能, 没有发挥出一定区域内的工业、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财政金融、通讯信息、科技教育和政治文化中心等职能。城镇职能的单一, 不利于形成集多种类型极化于一体的地域经济体系城镇, 加之部分城镇的主导职能与区域经济体系脱节, 形成二元型经济结构, 限制了小城镇作用的发挥, 而单一极化往往是单向驱动, 对地区的综合经济发展作用不显著, 无法实现地域内的增长极核作用, 不能有效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不能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

3、小城镇经济实力存在差距, 发展不平衡。

由于受自然和资源条件的限制, 兵团农牧团场小城镇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和不平衡。以棉花种植为主的, 经济效益较好, 以城郊经济和棉花种植为主, 经济效益处中等水平, 而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 经济实力相对薄弱, 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三、因地制宜,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1、完善兵团城镇规划。

规划先行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前提条件。推进兵团城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制定一套好的规划。通过制定有效的产业发展规划, 发展比较优势产业, 提高产业集中度, 形成合理的城市产业布局。由于各团场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各地城镇化进程也不一样, 因此在做规划时首先一定要与本地区实际结合, 努力探索出既符合当地实际, 又能反映现实经济社会空间发展变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其次要立足整个地区, 结合本地优势, 规模适度, 科学确定小城镇的经济布局和市场定位。加强城镇与城镇之间规划的衔接, 在资源的共享上下功夫。防止小城镇建设产业雷同, 重复投资。在研究制定规划时要全面把握城镇化的发展规律, 多听取专家的意见, 保证规划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2、充分利用政策和财政支持, 拓宽融资渠道, 加大小城镇建设投入。

团场小城镇建设应抓住发展方式大转变和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有利时机, , 在团场的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 积极争取财政转移, 同时充分利用国家对兵团的有利政策, 争取建设资金。加大与地方经济的融合, 积极协调与地方的税收关系, 争取税收的部分返还, 以解决团场无税收来源的困境。制定各种优惠政策, 积极开拓城镇建设的投资渠道, 建立多元化的投资、融资机制。通过直接引资方式, 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小城镇建设, 形成一个包括国家投资、社会投资、个人投资和引进外资在内的多元化投资格局, 为小城镇建设提供资金来源, 从而解决团场小城镇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

3、坚持发展特色经济, 建立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产业发展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产业是兴城立镇的根本, 是推动城镇发展的动力源泉。推进城镇化建设要以兵团发展方式大转变, 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 在遵循城镇发展普遍规律的基础上, 结合团场实际, 因地制宜, 大力发展特色经济, 有意识地把一些工业项目引进到小城镇中, 形成产业支撑, 以产业支撑促进小城镇建设步伐。特别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 形成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兵团有丰富的水土、光热资源, 因此非常有利于发展特色林果业、棉花种植业和畜牧业。

4、实现职工现代化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本质要求。

城镇化本质上是使数以亿计的农民转移到城镇, 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业, 从农民变为市民的过程。那么, 团场职工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团场城镇化的文明程度。目前兵团广大职工总体素质较低, 这种状况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沉重包袱。显然通过教育是提高职工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育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是潜在的、持续的和长效的, 实施教育也必须是超前的。在具体政策取向上: (1) 加强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 让有一定文化基础的职工掌握一到两种技能, 增强职工在城市的适应能力和就业弹性。 (2) 加强对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力度, 让农民认识市场规律、了解市场规则, 引导职工顺利进入市场, 提高职工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3) 加强法制教育, 增强职工的公民意识, 一方面让职工知法、懂法、守法, 加快进城职工的“城镇化”步伐;另一方面让职工学会用法, 在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 懂得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职工的基本素质提高了, 他们在团场长久生存的能力就提高了, 团场城镇化的动力就会源源不断。

参考文献

[1]、黄明凤, 加快推进团场小城镇建设步伐, 商场现代化, 2007-04

[2]、侯清香, 关于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中国科技信息.2009-09

加快推进团场小城镇建设步伐 第4篇

老凹坝乡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第5篇

老凹坝乡教育系统2014年“安全生产月”

活动方案

为深入开展201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切实加强全乡教育系统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进一步提高全乡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根据省、市、县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和•纳雍县教育系统201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纳教字„2014‟12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四次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创建“平安校园”为目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面向广大师生组织开展一系列内容新颖、形式多样、人人参与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安全意识,营造全社会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浓厚氛围,推动各项安全工作措施的落实,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促进全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活动主题

强化安全意识、促进校园安全师生平安

三、活动时间

2014年6月1日至6月30日,全乡教育系统同时开展。

四、组织机构 为确保全乡教育系统201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取得实效,成立老凹坝乡教育系统201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全乡教育系统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研究决定活动中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长:郑明贵

副组长:史良训、朱明、唐加品

成员:李启华、侯基权、杨晨、彭德文、张成云、郑鑫、何奎 —1—

远、李启龙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教管中心行政办,唐加品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开展日常工作。

五、活动内容

(一)中学和老凹坝小学积极配合乡安监站开展的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

(二)各校要按照•纳雍县教育局2014年深化平安校园“护校行动”工作实施方案‣(纳教字„2014‟53号)中明确的目标任务,主动协调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开展一次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扎实推进“安全文明校园”建设。

(三)举办一次事故案例展览,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对安全事故进行剖析,分析原因,总结教训,举一反三,突出开展以防溺水、防食物中毒、防暴力伤害、防地质灾害等为重点的安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并收集资料装档。

(四)组织开展一次防火、防恐、防震和地质灾害防范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前面转发文件已通知过)。对演练活动做好详细记录、保留相关影像资料,认真总结,针对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及时修改和完善应急疏散演练预案,全面提升师生应急处置能力。

(五)邀请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进校园开展一次法制教育讲座,增强师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开展一次管制刀具清缴,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行为。

(六)组织师生参加“全省第三届中小学安全知识网络竞赛”(前面已安排过,中学做得最好)。组织师生参加5月下旬•毕节日报‣上刊载的“安康杯”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请各校想办法,必须要有资料印证。

(七)组织教职工开展一次学习•纳雍县教育局关于转发•毕节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毕节市中小学预防学生遭受性侵“十严格、十不准”‡的通知‣(纳教字„2014‟94号)活动,组织师生开展一次防性侵宣传教育和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注意资料的收集装档。

—2—

(八)开展一次危化物品清理,严格落实危化物品“三铁”、“双人”的管理和使用要求。

(九)组织参加“安全在我心中”书画比赛、“聚焦安全”摄影作品征集活动。各校于2014年6月3日前推荐1-2件参赛作品参加全乡2014年“安全在我心中”书画、“聚焦安全”摄影作品比赛(作品要求详见附件3),教管中心推荐1-2件参赛作品参加全县2014年“安全在我心中”书画、“聚焦安全”摄影作品比赛。教管中心将按上交比例评奖并进行奖励,一等奖奖金300元,二等奖奖金200元,三等奖奖金100元。不上交的学校按一次不完成工作任务处理。相关要求见附件3。时间非常紧,请各校接通知后及时安排,按时上报。

六、活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校要按照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把“安全生产月”宣传教育活动作为抓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内容,成立宣传教育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整体部署,有序推进,切实把“安全生产月”活动落到实处。

(二)精心制定方案。各校要认真研究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围绕“强化安全意识、促进校园安全师生平安”主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策划重点宣传内容,使“安全生产月”活动更扎实、更具体、更有效。

(三)强化督促检查。教管中心将把各校开展活动情况纳入年终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并对各校开展活动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各校要按照•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4年全省教育系统“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黔教办安稳„2014‟205号)、•毕节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毕节市教育系统201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的通知‣(毕教安发„2014‟101号)、•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毕节市201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的通知‣(毕府办通„2014‟57号)、•纳雍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纳雍县201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的通知‣(纳府办发„2014‟37号)和•纳雍县教育系统201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纳教字„2014‟124号)文件要求,认真抓好落实。

—3—

(四)创新活动形式。各学校要围绕活动主题,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创新宣传形式,体现地方特色,切实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务求取得实效。

(五)加强信息报送。各校要注重总结经验,加强信息交流,将本学校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报送教管中心,为全乡活动开展提供借鉴。各校于6月4日前将201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6月19日前,将201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工作总结及图片,活动开展情况统计表以书面材料和电子文本两种方式交教管中心。联系电话:***,邮箱:labxjyglzx@163.com。

附件:

2.纳雍县“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情况统计表 3.“安全在我心中”书画比赛、“聚焦安全”摄影作品要求

老凹坝乡教育管理中心 2014年5月28日

—4—

附件

2纳雍县“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情况统计表

备注:本表于6月19日前,以电子稿方式发教管中心邮箱labxjyglzx@163.com。

—5—

附件

3“安全在我心中”书画比赛、“聚焦安全”摄影作品要求

1.书画作品

(1)应征作品必须紧扣安全主题,内容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创意独特,贴近生活,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2)美术作品:国画,尺幅不限。

(3)书法作品:尺幅不限,书体不限,草、篆须另附释文;篆刻作品不少于8方,附边款2至4方。

(4)应征作品应附作者简历(不超过150字),作品无须装裱。请在作品背面右下角用铅笔工整注明作者真实姓名、年龄、性别、所在单位、联系电话、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

2.摄影作品

(1)应征作品要紧紧围绕“强化安全意识、促进校园安全师生平安”主题,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创意独特,贴近生产生活,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巧妙、生动地宣传安全常识、安全技能和安全理念。

(2)应征作品必须是原作,黑白、彩色均可(电脑合成作品不得参展)。鼓励提倡真实记录类作品。应征作品应在背面右下角用铅笔工整注明作者真实姓名、年龄、性别、所在单位、联系电话、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

(3)作品精制光面12吋样片,附电子文件。电子文件要求为JPEG、TIF格式的电子图片,文件信息量不小于5Mb。电子文件要求以“市县﹢作者姓名﹢作品名称”的形式进行命名。(4)应征者应拥有作品独立、完整的著作权,不得侵犯第三人的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利,如有任何相关的法律纠纷,由投稿人承担。

老凹坝乡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第6篇

“尊老爱幼”主题班会教育活动总结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让学生从“自我”中走出来,知道要尊敬老人,关心、爱护小孩,懂得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并做一名尊老爱幼的好学生。2012年12月3日—7日,在乡中心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我乡各校统一开展了“尊老爱幼”主题活动。

各校的活动主要包括主题班会和主题校刊、班刊等。在主题班会上,通过用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明白开展尊老敬老活动的目的意义;要求学生收集尊老敬老的故事和名人名言;并回家为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脚,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帮助孤寡老人做一件好事,让他们感到社会的关爱,享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天伦之乐,走进敬老院,为敬老院里的老人送一份礼物,献上自己的一点爱心,鼓励同学们以实际行动回报关爱我们的长辈,培养敬重老人,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各班级纷纷利用点名作答、抢答、讨论及表演等丰富的形式开展活动,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各校的主题校刊及班刊也为此次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此次全乡性主题班会使全体学生受到了一次教育,净化、美化了学生的心灵;同时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还学会了在生活中如何关心孝敬父母长辈。懂得了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纷纷承诺自觉发扬光大。

老凹坝乡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第7篇

关键词: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城镇化建设,城镇化进程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太原市整体发展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城中村”改造已初见成效,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逐渐增强,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与此同时,文化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也日渐凸显,并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然而,当我们欣喜于文化建设对城镇化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文化资源浪费、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相对滞后还十分普遍。因此,在城镇化建设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进一步深化对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认识,加大基层文化建设力度,加快基层文化建设步伐,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 城镇化建设的内涵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必经过程,也是我国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所谓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集群化、生态化和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其中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

2 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与城镇化进程的内在联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当前,全国各地开始了新型城镇化的探索和实践。从新型城镇化的本质要求来看,未来的城市是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城市。在太原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上,太原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建设“一流的现代宜居城市”,这是我市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具体举措。“一流的现代宜居城市”,除了创造出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外,进行“城中村”改造是重中之重。

到目前为止,有的“城中村”改造已初见成效,那里的村民已享受到了改造成果。比如,曾经的闫家沟村,现在的闫家沟社区,是我市目前唯一完成整村拆除的“城中村”。在这里,大家告别了过去低矮破旧的老房子,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楼间硬化的小路格外整洁,四周绿树环绕,生机盎然,人们出门就能欣赏到宜人的景色。与此同时,在这个新型社区里,小学、幼儿园、健身广场、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环境的巨变,带来的不仅是居住条件的改善,“村民”的劳动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和睦了,人们的生活观念也有了很大转变,一切都逐渐向城镇化靠拢。

由此可见,在进行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兼顾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否则,人们即使住上了高楼,也会由于公共文化建设的缺失导致生活不便,也不会产生幸福感,“宜居城市”就会流于口号,“和谐社会的构建”就只能是一句空话。简言之,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和推动力量,缺少文化的城镇化,是失衡的、不完整的;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即便是一时经济上去了,最终也不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 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在城镇化进程中的意义和作用

文化对城镇化建设的作用日益凸显,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城市的发展要靠文化领跑,城市的未来以文化论输赢。文化建设不仅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而且也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经济空间;不仅能提高城镇品位,树立良好的城镇形象,而且还能提高城镇管理和经营水平,增强城镇的综合竞争力,对城镇化建设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显然,基层公共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镇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其对于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社会成员整体素质、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1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是城镇化的重要标志

城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在城乡之间实现包括公共文化服务在内的社会服务均等化。目前,在我市各乡镇(村)均有免费开放的“农家书屋”和文化活动室(中心),村民可以随时阅读或参与群众文化活动。与此同时,由剧团等专业团体和市群众艺术馆分别牵头的文艺团队也时不时地将优秀的文艺演出送到农村,让普通百姓共享文化成果。这些基本性、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为满足群众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城镇化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是城镇化的重要标志。

3.2 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是城镇化的重要内容

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有利于先进文化的传播,有效提升人民素质,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是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城镇化,说到底,其实就是要为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创造条件,使其生活得更有幸福感。幸福感主要表现在:①自然环境优美;②物质生活富足;③精神生活丰富;④社会和谐,聚居人群具有较高的素质,人际关系良好。

先进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国民素质、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因素。而基层公共文化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和重要方面,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营造和谐社会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城镇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目前,太原市各乡镇(社区)均有免费开放的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并有自发组织的活动团队,经常会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这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培养村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以太原市尖草坪区南寨村为例,村委会投资修建了集戏台、活动长廊、花园、健身于一体的活动中心,同时还为方便群众,建设了供全体村民办喜事、丧事使用的含厨房、餐厅、舞台等功能齐全、实用性强的“办事厅”,极大地凝聚了人心。另外,还通过村内广播、定期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开办科普宣传栏和农民夜校等,尤其是通过开展评选“科技示范户”“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小康示范组”“五好家庭”等活动,以及对考入大学学生的奖励等,将文化育民的思想多渠道、多方位地进行渗透,调动了农民投身正业的积极性,改变了村民的精神面貌,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村容、村貌,这对推进我市城镇化进程将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3.3 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是城镇化的内在动力和助推剂

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是城镇化的内在动力和助推剂。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目标在于提升村民综合素养。一个城市市民的文明程度,直接决定着城市的文化品位;市民素质的高低是体现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城镇化过程,实质上是城镇公民现代化的过程。为此,大力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广大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培养爱国、守法、知礼、诚信的现代城市公民,推进城镇化和城市文化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

目前,太原市不少社区开辟了专门的场所常年开展“道德大讲堂”活动,通过宣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四德”教育,倡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五种行为,普及“自强、厚德、崇俭、尚义、守信、明礼、报国、尽孝”等道德规范和“邻里团结、敬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等传统文化,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道德观,为居民搭建起一个沟通、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同时在提升居民素质、弘扬传统文化、加强政策宣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区居民群众的素质明显提高,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社区更加和谐文明,这为构建学习型文明和谐社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推动城镇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 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关建议

4.1 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认识不到位,领导不够重视

由于受过去“重经济,轻文化”观念的影响,目前还有不少村领导认为,只要把当地经济搞上去就可以;至于文化建设,那就是简单的跳舞、唱歌或是开展娱乐活动,谁喜欢谁就自已去参加,还没有认识到好的公共文化建设不但可以提高村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而且还可以对当地领导执政起到促进作用。在公共文化建设方面,领导主动组织并给予一定经费支持的,在太原市各村镇还为数不多。

4.1.2 资金短缺,设施设备不全

虽然大部分村子都建有专门的文化活动场地,但文化经费来源有限,活动靠集资形式开展得比较普遍,缺少必要的、固定的活动经费。设施设备也仅限于政府配备的有限部分,没有资金购买更多器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活动的开展,造成了活动规模小、层次低、影响力不大等问题。

4.1.3 专业人才匮乏,活动内容单调

农村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通常都是文艺爱好者,他们的热情和激情带动了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但由于缺乏各个门类的辅导员,文化活动仅停留在唱歌、下棋、扑克牌比赛等“小文化”范围内,活动形式略显贫乏。村民参与度也较低,普遍以老年人群体和女性群体为主力军,文化活动仍以社区牵头组织、居民被动参与为主,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缺乏活力。

4.1.4 教化功能不彰

虽然基层娱乐型文化活动开展较多,但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功能没有充分发挥,有意识地引导、改变居民生活习惯、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培育“社区人”的文化活动偏少,居民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文化活动更是少见。

4.1.5 农家书屋形同虚设

近来年,国家购置了大量图书发放到农村,各村都配备了图书阅览室,但多数常年无人借阅,书桌上的尘土清晰可见,造成了文化资源的浪费。

4.1.6 历史人文资源缺乏有影响力的传播载体

一些地方性的历史人文资源有一些本地特色,但缺乏有影响力的传播载体。我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各区均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人文资源,但没能进行充分挖掘,未将其与公共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传播,这不得不说是一大损失。

4.2 城镇化进程中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相关建议

面对城镇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如何加快我市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就成为各宣传和文化部门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太原市基层文化建设的不足,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2.1 提高认识,加强基层文化建设领导

在城镇化进程中,当地政府要从和谐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将经济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把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则,把基层公共文化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中,切实保障群众文化利益。

4.2.2 增加资金投入,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

基层文化设备设施是基层文化建设的依托与物质基础。虽说政府已投入资金建设公共文化设施,但是只靠那点远远不够。当地政府应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财政支持,将其纳入财政预算。同时,政府可以制订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形成社会资源共享、多方积极投入的基层文化共建共享局面。

4.2.3 加强培训指导,壮大基层文化队伍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人才是关键。一方面,要完善文化骨干培训制度,通过选派进修等方式,提高文化工作者办文化、管文化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通过社会招募、表演团队选拔等方式聘用爱好文艺的热心人士担任辅导员,指导文化活动的开展。

4.2.4 丰富活动内容,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

要不断丰富基层文化活动内容,扩大活动的受众面,从而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座谈等形式,对群众兴趣爱好、精神需求和空闲时间的活动安排进行了解,进而开展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爱好者需求的文化活动,力争让群众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并由此得到教育、交流和提高。

4.2.5 按需投入,保证文化资源合理利用

“全民读书,提高素质”,国家的初衷是好的,但由于受文化层次、年龄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各地情况不一,为此,不能“千人一面”,有关部门一声令下,全国各地争相效仿,都发放价值不匪的图书,有的却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一方面,上级政府部门要进行调研,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真正需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按需分配;另一方面,可以针对群众所需,适时开办文化讲堂,将图书内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直接输送给群众,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4.2.6 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特色文化活动

上一篇:小学感恩节策划活动方案下一篇:“创新创业学院”学员推荐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