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经历的名言

2024-05-23

生活经历的名言(精选8篇)

生活经历的名言 第1篇

有关生活经历的名言句子

1.像蟑螂一样地活著-人如果有蟑螂的韧性,还有什麼日子不能过呢?

2.稳扎稳打,可攻可守-没抓在手里的成功都是不算的.

3.靠实力,不要靠派系-派系不是永远的,实力才是你一生最好的依靠

4.自己发光,不要等别人来磨光-每个人都为自己,谁有空.有心好好去了解你呢

5.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过了桥,上了山,常会有一片新的天地

6.永远跑在部属的前面-权利领导.情义领导都不如才能领导

7.〔新官上任三把火〕有必要-告诉别人:我来了

8.巧用〔致命的吸引力〕-男人温柔,女人撒娇

9.正视你的弱点,躲避别人的陷阱-光明正大,脚踏实地,不痴心妄想,便可避免踏入陷阱

10.只要五毛钱,不要一块钱-拿一块钱的机会只有一次

11.放下身段,路越走越宽-身段只会把你绑起来

12.话别说得太满-好容纳一些意外,以免下不了台

13.了解中国人的处世风格-重视人情.表里不一.形式主义...

14.善用〔见面三分情〕的中国人心理-你尊重对方,对方也会尊重你

15.多赞美别人-不用花钱,又可使人快乐,何乐而不为?

生活经历的名言 第2篇

2) 假设你担心年轻的一代会变成什么,答案是他们会继续成长,并且开始耽忧更年轻的一代。——罗杰·艾伦

3) 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4) 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

5) 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6) 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7) 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8) 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9) 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10) 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11) 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12) 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13)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14)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15)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16) 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17)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18) 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19) 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个只有兴趣者。

邹韬奋《生活日报》的办报经历 第3篇

1932年邹韬奋就曾在上海筹备创办《生活日报》, 但因为《生活》周刊攻击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主义, 受到了当局的压迫, 《生活日报》也夭折在襁褓之中。但其后的四年间, 韬奋一直怀揣着这个愿望。终于1936年6月《生活日报》在香港成形, 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 《生活》周刊被迫停办。国民党当局对发布抗日救亡、威胁当局统治言论的报刊严格审查。1935年8月, 邹韬奋游历欧美数国后回到中国, 于11月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 继续报道爱国运动并给予热情的声援, 同时发动社会各界抗日救亡。不久“一二九”运动爆发, 《大众生活》给学生的爱国行动以声援, 参加救亡运动的重要作家和热血青年的重要文章也在《大众生活》上发表, 一连好几期的封面都是“一二九”运动场面的照片。这也受到了国民党当局的注意, 1936年2月, 《大众生活》仅仅出至第16期既被查封, 邹韬奋也被迫流亡。

其次, 是香港独特的环境, 主要体现在言论和经费两个方面。邹韬奋在上海时, 曾与一位好友无意间聊到了香港报界的情形, 好友虽然是“言之无意”, 邹韬奋却“听之有心”, 他心中的日报愿望“又起了一次波动”。“据说在那个地方办报, 只须不直接触犯英国人的利益, 讲抗敌救国是很有自由的”[1]这对因抗日救国言论多次遭到国民党当局验审、查封的邹韬奋来说, 无疑非常有吸引力, 相对宽松的言论环境更加适合他当时的办报目的。同时香港是“自由港, 纸张免税”, 从发行和经费的角度来说, 又可以为当时资金并不充裕的邹韬奋剩下一笔费用, “比别处日报全靠广告费的收入, 有着它特别的优点”。

被迫流亡和香港独特的环境, 使得邹韬奋办一份日报的愿望有了得以实现的契机。1936年3月, 邹韬奋便带着这样的憧憬前往香港。

1936年6月7日, 第一份《生活日报》出版, 邹韬奋“七八年来梦寐萦怀的《生活日报》居然呱呱坠地了!”, “当时的心境, 数不出的快慰的心境, 不收拾这枝秃笔所能追述的!”[2]。即便邹韬奋为这份日报投入了很大的心血, 但是1936年7月31日, 仅仅出版了55期的《生活日报》即宣布停刊。而后回到上海的邹韬奋申请登记《生活日报》, 得不到国民党当局的通过, 他一生追求的日报理想仅仅实现了55期。那是什么因素使得邹韬奋远走香港实现自己的日报理想, 又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份煞费苦心的日报仅仅存活了55期?

在香港办报期间, 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客观环境, 让邹韬奋能够完全践行自己的日报理念, 资金、技术和言论环境是当时客观社会环境对《生活日报》进行作用的主要几个方面, 而与中国共产党的联系也影响了报纸呈现出的样态。

(一) 资金的影响

从香港办报伊始, 资金问题就一直困扰着邹韬奋。

首先是《生活日报》创办所需的资金筹集。和1932年第一次筹办《生活日报》时一样, 邹韬奋选择了登报公开招股。但是公司还未创立之前, 以筹集的股款是不能动用的。在上海几位热心文化事业的好友的帮助下辗转筹集了一些资金, 作为《生活日报》的开办费和暂时的维持费。

由于资金不足, 报馆只能开设在香港的贫民窟里, 不但交通不便、屋子脏乱不堪, 连厕所的也没有, 邹韬奋又花费不少资金用于报馆的整修。邹韬奋在总结在香港创办《生活日报》的经验中也谈到“根据这两个月的办报经验, 觉得要办好一个理想的报纸, 非有大规模的物质设备不可。因此就不得不招募巨额资本。我们以前预算的资本总额十万元是断然不够的。根据这些经验和读者的要求, 我们重新加以考虑, 方才决定将本报迁移上海, 扩充范围, 增加资本总额为二百万元, 一面进行募股, 一面呈请登记, 筹备出版。”[3]

(二) 技术的影响

资金问题成了困扰邹韬奋办好日报的一大原因, 也因为资金问题导致了技术层面的问题, 那就是印刷设备的落后、印刷工人的素质以及交通运输的落后。

在勉强借款筹集到了基本的启动资金后, 印刷设备又成了邹韬奋的一大难题。由于香港印刷业相对比较落后, 无法满足邹韬奋日报的印刷需要, 购置新的印刷设备又是一项很大的开支, 这对于当时资金本来就不充裕的邹韬奋来说无疑是一个大难题。幸而, 当时有一家印刷公司要承印一份日报, 购置回来一部当时最新的德国印刷机, 每小时能印一万九千分。而承印的那家日报每天只有一万分的印刷需要, 这样这部机器每天就有充分的时间来承印另一份报纸。

借用的机器可以胜任印刷任务, 但是问题又出现在了排字房。一方面, 香港劳工一直受到压榨, 工作热情不高、而且抵触情绪严重, “你就是拿出一万块钱来, 我们还是不改”, “香港的工人就是这样, 上海的工人顶刮刮, 我们是比不上他们的”[4]容你怎么催促、要求, 他们却无动于衷。正因如此, 《生活日报》时常出现排版错误、印刷错误、延时出报等等。另一方面, 香港印刷业落后, 限制了报纸的编排。

可以看出, 香港落后的印刷设备和印刷技术成为制约《生活日报》的一大因素。同时, 在技术层面上, 交通运输也成为邹韬奋践行自己日报理想的一道屏障。

《生活日报》定位于面向全国, 所以报纸需要必要的交通运输。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香港的交通运输。开往上海的邮船每月只有一两次, 看似更加方便快捷的航空运输, 却经常推迟飞行。这样, 《生活日报》没办法及时送到全国的读者面前, 他们写信来催促, 但是对于实际情况邹韬奋也无能无力。

(三) 言论环境的影响

邹韬奋被迫流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国民党当局对于言论的严格控制, 邹韬奋的刊物因为大力鼓吹抗日救亡、批评国民党当局而被查封, 自己的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胁。可以说言论环境是邹韬奋流亡和选择在香港办日报的一大原因。

香港的言论环境却很适合邹韬奋报纸抗日救亡的目的。香港当局不许攻击大英帝国、不许煽动阶级斗争以及扰乱香港的治安, 这在当时提倡全国不分阶层团结御辱、集中力量抗日救亡的邹韬奋来说, 并没有多大的冲突。而香港政府对日本的态度, 却成为邹韬奋办报的一大利好。“在这个地方, 我们却得到一个有利的特点, 那就是他们对于日本的畏惧心理, 并不像其他地方的诚惶诚恐, 摇尾乞怜得不像人样!我们对于抗敌救国的主张和敌人侵略我们的消息, 都还可以登得出来。”[5]

(四) 与中国共产党的联系

1936年, 日本侵略者的军队已经越过山海关, 威胁平津。平津学生掀起的“一二·九运动”, 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救亡运动正在兴起。邹韬奋当时同共产党建立了联系, 拥护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 同时邹韬奋的刊物销路广、影响大, 能够发挥共产党内部刊物无法起到的作用, 也是其他公开刊物无法比拟的。所以刘少奇得知《生活日报》及其星期增刊将要出版的消息, 就用“莫文华”的化名, 给邹韬奋寄去信件, 出版在1936年6月7日出版的《生活日报星期增刊》第一号上, 以《民族解放的人民阵线》为题全文发表。同年6月19日, 刘少奇又写了第二封信:《人民阵线与关门主义》, 发表在7月12日出版的该刊第六号上。

1936年7月沈钧儒、陶行知、章乃器、邹韬奋联名在《生活日报》上发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和最低要求》, 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 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各党派联合起来共同抗日。1936年9月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和苏维埃政府复信支持公开信, 在信中对邹韬奋等的行动表示敬意和支持。

再加上当时《生活日报》同人中胡愈之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 金仲华、王纪元积极参加中国的活动, 可以说邹韬奋的《生活日报》和中共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生活日报》呈现出的样态

1936年, 《生活日报》的发起人是邹韬奋, 一同参加的有胡愈之、金仲华、王纪元等。《生活日报》坚持作为民众的喉舌, 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 而不是一党一派的私利, 这个独立自由的办报思想是始终贯穿在邹韬奋的出版活动中的。《生活日报》的两大目的是“努力促进民族解放, 积极推广大众文化, 这也是从民众的立场, 反映全国民众在现阶段内最迫切的要求”。[6]而民众现阶段最迫切的要求便是“争取中华民族的平等自由, 是要避免亡国奴的惨祸”[7]。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扩大民族解放阵线、唤起尽可能多的民众共同奋斗。“我们要民族解放运动获得广大巩固的基础, 就必须积极推广大众文化, 使大众集中力量对民族的内外敌人作无情的猛攻与扫除。”[8]

可见, 《生活日报》的目标是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产生的, 而两个目标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推广“大众文化”是为了民族解放的需要, 而要实现民族解放, 也要求推广“大众文化”来唤起民众。

《生活日报》最主要的特点, 就是它所表现的人民立场和进步思想。这是继承和发扬了邹韬奋历来所办刊物的传统。其次, 他特别注意评论工作, 主张“每天除了正确精辟的一篇社论外, 还要有两篇以上的很有精采的有关各种专门问题的论文”。[9]第三, 当时一般报纸在版面上很不统一, 各版往往自成一个“独立王国”。《生活日报》独创一个, 一方面力求避免那种分裂不同意的倾向;另一方面, 尽量做到内容的广泛性。第四, 那时供应报纸采用的国内新闻, 都是国民党官办中央社发布的;国际新闻则为帝国主义国家的通讯社所垄断。这些新闻稿的观点自然有其倾向性, 文风、文字也不合大众的需要, 都是用文言文, 参杂着许多半文不白的语句。《生活日报》根据自己的立场和群众的需要, 电讯稿用白话文, 重新改变。力求编排生动活泼, 版面大方美观, 灵活运用图片、漫画等帮助表达观点。在经营方法以至广告的选择上, 也一反就中国报纸的陈规, 显示出独具的特色, 一切以读者利益为重。如严格的广告限制, 不仅在广告的内容上, 还有在广告与版面的结合上都有严格的要求。

尽管有很多突破和创新, 但是在办报内容上, 但这是不是邹韬奋理想的日报样态呢, 邹韬奋当时理想的日报样态是什么呢?他在1936年7月31日的《生活日报》第55号, 也就是最后一期中做了陈述。

首先, “我们希望《生活日报》成为真正‘人民的报纸’。所谓‘人民的报纸’, 当然不是依靠大老板出钱的报纸, 也不是有党派背景的报纸。我们要做真正的民治民有民享。”[10]其次, 报纸言论必须反应全国各界人士的要求和意见, 而不是站在一党一派的立场来说话。但不能一步离开抗敌救亡的大目标。再次, 报纸文字力求大众化, 要尽可能用口语来写新闻和论文。第四, 他主张用中型或小型报, 这样方便装携, 也节省纸张。第五, 广告的选登也要先出特色, 严格限制广告质量为大众利益负责。最后, 成为全国销行的报纸, 是中国所有的地方都看得到。

应该说, 《生活日报》在主题理念上是践行了邹韬奋的日报理想, 这体现在指导方针上的人民立场、群众路线、不党不私;报纸内容上的简单易懂的白话文、严格限制的广告选登。但同时, 在报纸的资本构成上尚未形成民有, 在报纸的销售上离全国也相去甚远, 报纸的印刷质量也较差。

邹韬奋本人也清楚的意识到, 这份日报离自己的理想还有很大的距离, “目前的《生活日报》是不是就算理想的报纸呢?在我们, 认为这中间的距离, 正和地球和火星的距离一样远。”[11]“离开我们所注重的系统化研究化的理想很远很远”。“理想的《生活日报》, 只有在理想的环境中才能办得到, 现在只是救急的时候, 能早一日出版, 便早一日对于救亡的运动多尽一些推动的力量, 所以我们就顾不得许多, 先把这个报班起来再说, 虽则开始就知道有不少客观的困难。”[12]

在离开香港, 回到上海之后, 邹韬奋在《生活日报星期增刊》上陆续发表了关于怎样办《生活日报》的文章, 包括以下几点:绝对公开、什么背景、广博的言论、统一性、广泛性、研究化、文字大众化以及销数。对《生活日报》作出了更加全面详尽的勾勒, 而这些思路和想法也是在香港践行自己理想之后, 通过实践经验作用而日臻完善的。

三、对社会的反作用

《生活日报》在香港共出版55天, 共55期, 日销量为两万分。这比当地的日报五六千份的销量好了很多, 但是与《生活》周刊和《大众生活》相比, 销量就相去甚远。资金问题造成出版工作十分艰难, 以及香港的印刷技术和交通运输的不便, 同时香港离救亡运动的中心太远。所以在香港办报已经无法满足当时邹韬奋的办报目标, 1936年7月31日《生活日报》自动停刊。

在这55天的办报活动中, 《生活日报》不但及时报道了时事新闻, 而且起到宣传联合战线的作用。刘少奇考虑到邹韬奋所办刊物的巨大影响力, 化名莫文华去信表达中共的抗日救亡策略。而邹韬奋联合沈钧儒、陶行知、章乃器联名在《生活日报》上发表的《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和最低要求》, 也进一步推动了联合战线的形成, 并得到了毛泽东的回复。

1936年6月间, 李宗仁、白崇禧和陈济棠, 乘全国人民强烈要求抗日救亡的机会, 公开反蒋, 成立西南联军。南京方面意见不一, 又一次内战可能爆发。期间, 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先后来到广州, 并专门约见邹韬奋面谈。邹韬奋在交谈中, 申明自己的立场, 那就是坚持联合战线、一致对外, 反对内战的爆发。对西南问题, 在《生活日报》上相继发表社论, 恳切坦诚地晓之以理。在全国的舆论呼吁中, 蒋介石也采取了软办法, 此时和平解决, 陈济棠下台, 内战没有发生。

邹韬奋在《生活日报》最后一期上发表了《五十五天的工作经验》, 提到了这次办报活动, 对当时救亡运动的作用:“虽然现在民族危机一天天深重, 而全国大规模的团结抗敌, 还没有眉目。但是全国的人民大众, 却已一致觉醒, 要求联合救亡, 实行抗战, 已再也不能等待。本报所提出的抗战主张, 得到大多数读者的同情, 本报所讨论的联合战线问题, 引起更方面人士的注意, 这就是证据。在全国人民这一个共同要求之下, 我们的当局 (实指国民党当局) , 如果仍旧不抵抗, 或者口头说抵抗, 而实际却降敌, 就会遭民众的唾弃。政府当局要是为民众唾弃, 即使有百万雄兵, 也不能避免内部的崩溃。这是眼前最明白的教训。相反地, 要是政府和民众, 各党和各派, 一致团结起来, 抗敌救国, 不但中国决不灭亡, 而且民族复兴的前途, 是有确实把握的。”[13]

可以看出, 《生活日报》对团结御侮, 一致对外, 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做了先进的阐述和宣传, 对挑起内战, 对妥协让步, 对投降主义, 都做出了批判。在广大读者中澄清了许多问题, 对抗日救亡起到了影响和作用。

《生活日报》是特殊时期、特殊历史环境和特殊物质条件下的产物, 是邹韬奋日报理想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践行, 它体现了邹韬奋的一些办报理念, 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但是在客观条件的束缚之下, 这份日报只能说是邹韬奋理念的半成品, 是邹韬奋报刊理想与实际条件相互作用、相互妥协的产物。

参考文献

[1]邹韬奋.波动[N].生活星期刊第1卷第12号, 1936-8-23.

[2]邹韬奋.经历[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7:158.

[3]邹韬奋.生活日报的创办经过和发展计划[N].生活日报, 1936-07-31:55.

[4]邹韬奋.经历[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7:174.

[5]邹韬奋.经历[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7:171-172.

[6][7][8]署名本社同人《.生活日报》创刊词[N].生活日报创刊号, 1936-06-07.

[9]穆欣.邹韬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197-198.

[10]署名韬奋.生活星期刊[N].第一卷第13号, 1936-08-30.

[11][12]署名编者.关于《生活日报》问题的总答复[N].生活日报星期增刊第一卷第3号.

一段不该发生的生活经历 第4篇

我有一段心酸的往事一直压在心中,我想这件事对我成人后的性格影响很大,虽然事隔多年,我还是想在此对你一吐为快。

十多年前,我由一个农村男孩考入了一座小城的师范学院。快开学时,我父亲不幸去世了。我怀着沉痛的心情和无限的怀念开始了大学生活,加上当时因为我从未有过独立生活的经历,并且不善于交际,心理压力很大。不久,我发现一位老师的外貌很像我心中难以忘怀的父亲,这使我寂寞而彷徨的内心激起了一种由衷的亲近欲望。在一种莫名冲动的支配下,我把自己的感受和心中的期盼写成信交给了这位老师。我满心希望获得老师的同情,能够感受来自老师的父亲般温暖。然而,这位老师却将信交给了校领导,校领导又将信送请当地精神病医院的医生会诊,医生诊断我为“同性恋”。于是,我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当作“同性恋”进行治疗。住院期间,我为了不影响功课,一直采取自学方式进行学习,为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我曾回学校向同学请教,被辅导员遇见后又将我押回了医院,并且不允许我再回校。

艰难的住院生活结束后,当我再回到学校时,我已不是原来的男孩,我被定格为“同性恋”者。虽然同学仍对我不错,但我却没有了原来的朝气和活力,与同学之间隐含着隔膜。

后来的事实证明,我并不是“同性恋”者,可我的大学生活成为我不堪回首的往事,每当想起这些,我的委屈、辛酸和无奈逸于言表。当时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想请你评说一下。

南通顾海涛

顾海涛先生:你好!

读完你的信后,为你有这样一段不应该发生的经历而痛心,更为当时的教育工作者不懂得心理学而叹惜。就当时来说,出现这样错误的处理方法在所难免,但如此对待一个刚刚独立生活、尚未接触社会的青年,实在是一个严重的失误。这无疑给你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也造成你日后交友的障碍以及对社会的误解。

青年时期本身就面临着许多发展课题,包括学习与同年龄男女交往,学习“性”的社会作用,认识自己身体的构造,有效地使用身体,从情绪上独立于双亲和其他成人,学习作为行动指南的价值观和伦理体系,选择和准备所从事的职业,做结婚和家庭生活的准备等。然而。青年人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冒险和奇特行为,这是长大成人的自然过程。但是。每个人又因个人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对青年来说,身体的成熟促进了各种机能的发展,他们努力在各方面表现自己,他们的思索是主观的,浪漫的,具有理想和激进的色彩。他们憧憬大自然。同时也憧憬自己在孤独之中所追寻的尊敬的人。就像你当时的表现,反映出你在社交方面的不成熟,从而进行的带有感情色彩的探索。这种探索是你“恋父情结”持续影响的结果。如果学校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对你进行心理疏导,便可以促进你心理上的尽快成熟,并改善你的人际交往能力。避免发生心理障碍。

如果当时那位老师对心理学有所了解,他完全可以采取其他方法处理你的来信。如果学校领导对心理学有所了解;对缺乏充分依据的医生会诊结果会有所警惕。如果那位辅导员对心理学有所了解,不致作出押送你回精神病医院的决定。同时再通过心理疏导消除你的心理失调,就不会让你背上同性恋的包袱,对你的健康成长将会有很大的好处。

事情已过去多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心理应该更加成熟,再加上明白了以上的道理。你完全可以摆脱往事的纠缠,人不能老是生活在过去的影阴中,而应该活出自我,重塑人格的魅力。

曹宁校

经历挫折成功的名言 第5篇

2、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

3、面对失败和挫折,一笑而过是一种自信和坚韧。然后重整旗鼓,这是一种勇气!面对误解和仇恨,一笑而过是一种坦然和宽容。然后保持本色,这是一种达观!面对赞扬和激励,一笑而过是一种谦虚和清醒。然后不断进取,这是一种力量!

4、不怨天,不尤人。--《论语》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5、我认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加能力的机会,讲到这一点,我还要对千方百计诬陷我者表示无限的感谢关于挫折与成功的励志名言关于挫折与成功的励志名言。

6、人们赞誉我是超人,其实我并非天生就是优秀的经营者。到现在我只敢说经营得还可以,我是经历了很多挫折和磨难之后,才领会一些经营的要诀的。

7、我们破灭的希望,流产的才能,失败的事业,受了挫折的雄心,往往积聚起来变为忌妒。--巴尔扎克

8、从风雨中寻找快乐,在挫折中保持坚韧。

9、短时期的挫折比短时间的成功好关于挫折与成功的励志名言文章关于挫折与成功的励志名言出自www.gkstk.com/article/wk-78500000986218.html,请保留此链接!。--毕达哥拉斯

10、不要对挫折叹气,姑且把这一切看成是在你成大事之前,必需经受的筹备工作。

11、谁不经过失败挫折,谁就找不到真理。

12、生命的美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懂得生命至高无上的美的价值,特别是要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也尊重他人和其他形态的生命。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不管今后遇到怎样的人生挫折,他都不会轻易放弃生命;不管他处于什么样的人生阶段,他都能享受到属于自己生命的乐趣。

13、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苦,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佩恩

经历挫折成功的名言 第6篇

2.挫折是石,敲碎你天马行空的想象;挫折是火,烧净你自私无知的心灵;挫折是水,洗涤你无理野蛮的思想。

3.人生旅途,总有喧嚣、纷扰、挫折和磨难,但,只要我们轻握一份懂得,便能让自己远离纷扰,给自己一份宁静,远离痛苦和烦忧,悠然漫步于红尘的每一个季节。

4.失败是一道菜,一道难以下咽的苦菜,但你要把它吃下去。当朋友离你而去,当苦苦追求的梦想屡受挫折,你便知道了人间的苦涩。你徘徊,你失落,甚至想死,但你还是不想放弃,很不甘心。同时,你也会意识到,失败不过是酸甜苦辣的人生中的一碟小菜。

5.苦难,让我更舒展,挫折,让我更坚强,风雨,让我更坚持,骄阳,让我充满力量。怀着梦想,迎风破浪,人生蹉跎,双肩勇抗,几许磨难几许愁,几许痛苦几多忧,都当成考验承受。

6.成长,如果因为有了挫折而痛苦,那么人生将不会出现成功、幸福、希望。挫折是成长之路上必经的岔道口,只有经历了风风雨雨、磕磕绊绊,才能在失败与挫折中成长,最终才能走向成功。

7.俗话说双喜临门;可俗话又说福无双进,祸不单行。面对困难与挫折,请鼓起勇气,保持自信,从容应对,“祸”终将过去,“福”“喜”终将来临。

8.相信自己是最强,紧握心中的理想,笑迎挫折不悲伤,默念加油自疗伤,重拾信心再次上,屡败屡战加顽强,练就身心如铁钢,总有辉煌在前方!

9.莫道谗言如浪深,只要自信不沉闷;莫言过客是沙尘,有勇气才是最真;千淘万漉虽辛苦,努力却是必经路;吹尽狂沙始到金,收获成功看我行。希望你在人生路上战胜挫折,自强不息,是金子总会发光!

10.有人说,金钱是一笔财富;有人说,信心是一笔财富;有人说,爱心是一笔财富。我认为挫折是一笔财富。

11.一切都是暂时,一笑而过,重新开始面对失败和挫折一笑而过,是一种乐观自信;面对误解和仇恨一笑而过,是一种坦然宽容;面对赞扬和激励一笑而过,是一种谦虚清醒;面对烦恼和忧愁一笑而过,是一种平和释然。学会微笑送走不愉快的阴云,不要让它遮住你的眼睛;不要因今天痛苦,否定明天幸福。一切都是暂时,一笑而过,重新开始。

12.信念根植于血液,信念的旗帜永远鲜红,信念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站立起来并迈步向前的精神支柱。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挫折”成了砥砺人们意志的磨刀石,我们应当做一位生命的“强者”,在“挫折”面前,坚强不屈,扼住命运的咽喉,战胜挫折,阳光灿烂,从而造就辉煌灿烂的人生!

13.此刻,徘徊在街头,我不是在等待新一轮命运的轮转,而是独自在面对那些挫折和失意。如果可以换一种人生,如果,人生真的有如果,我愿意一切从头来过!

14.盲目自大自尊,是骄傲无知的人生,一味自暴自弃,是消极悲观的人生。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更困难,喜欢自己比喜欢别人更不容易。拥有健康的恰当的自尊心理,面对挫折会表现得格外坚强。不为外界的诱惑而丢失自我,不为一时的挫折否定自己。时时客观冷静地评价自己,每每乐观中肯地赞赏自己。

15.苦难,让我更舒展,挫折,让我更坚强,风雨,让我更坚持,骄阳,让我充满力量。怀着梦想,迎风破浪,人生蹉跎,双肩勇抗,几许磨难几许愁,几许痛苦几多忧,都当成考验承受。

16.漫漫人生旅途,青春是最美的一段风景。喜怒哀乐都充满着清新的味道,失败挫折也抵消不了灿烂的微笑。国际青年节,愿你尽情享受好年华,幸福快乐又潇洒。

17.我们人类也应该这样,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勇敢地面对,只要我们努力地去做,再大的挫折都不怕。可是在生活中,很多人一遇到困难就逃避。前段时间我就在报纸上看到,有一个大学生,家里很穷,国家帮助他上了大学,但他在学校因受了一点小小的挫折就跳楼自杀了。他这样做既辜负了父母的期望,又辜负了国家对他的关心。连一粒种子都能不屈向上,推翻比自己重几百倍的石头,向上生长,他怎么就那么懦弱,不热爱生命呢?如果我是他的话,我会勇敢地去面对生活,克服困难。不是有句话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吗?不管遇到什么事,我们都应该勇敢地去面对。

18.生活中,感动、亲情、友情、爱情、痛苦、忧伤、挫折、困境,犹如人生的老朋友,常常伴随左右。面对痛苦、忧伤、挫折、困境的人生,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主动迎接,另一种是被动承受,只有主动迎接的人,人生才会活得精彩。

19.努力的过程中未来和自己的存亡就像是紧攥在自己手里。我们这些热血沸腾的新一代有时会因困境而止步不前,会因挫折而踉跄却步,会因误解而举步维艰。可是呢,别忘了!我们还年轻,我们还是鲜活明丽充满生机,所以就算被困境逼得止步不前,被挫折跘的凉踉跄跄,被误解困的举步维艰,我们也能迅速振作起来,握紧拳头,仰头嘶吼“我们在努力!我们在拼搏!”

20.春分春分,分走你的烦恼,留给你快乐;分走你的不顺,留给你好运;分走你的挫折,留给你成功;分走你的清贫,留给你财富;分走你的忧愁,留给你幸福。

21.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你们遭遇了怎样的挫折;在人生奋斗之中,你们的路何其坎坷;灾难降临,你们的勇气感动了七大洲;让人间早日远离灾难,我们一起加油!

22.梦,是谁都可以做的;梦想,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如果你依然因为生活表面上的不公平而黯然神伤,如果你依然因为前进途中的挫折而长吁短叹,如果你依然因为流言蜚语而止步不前……那么,朋友,你的梦想可能永远只能是梦想了。因为你并不能立足与现实,你的梦想没能成为现实,我们并不吃惊,都是在意料之中也。所以,请珍视生活的点滴,善待生命的所有,为了理想而永不言弃,而努力奋斗。

23.这便是一个由于自信而成功的真实故事。没有一个人是可以不经历挫折,失败和痛苦而成功的,但关键是你失败后的态度,是气馁还是自信。当你气馁了,你也就无法再扬起航帆去海上一搏了,也就不可能踏上成功的第一级台阶了。但如果你是自信的,就意味着你没有被失败这个魔鬼打倒,你还是可以站起来的,那么,不论以后还会经历怎样的艰难困苦,你仍会站起来,目视前方,不停的向前摸索,向前走,哪怕很遥远,很漫长,哪怕你是艰难的爬行,你仍会向前、向前再向前,因为你心中永远拥有一股力量,那就是自信。这一切都是因为有自信,你相信自己可以,所以才会永不停息的向前冲。

24.我是我命运的主人,我主宰我自己的心灵。只有那些能够产生热烈的愿望以达到崇高目标的人,才能走向伟大;只有那些用积极心态不断努力的人,才能取得并保持成功。我不怕任何逆境,不怕任何困难,不怕任何挫折。我必须实践、实践、再实践,这样就能战胜挫折,突破障碍,走向成功。

25.平淡是一种力量,它在你人生遭受到挫折后,它会轻轻地抚慰你的心灵,为你的心灵充满向上的电量!把一份平淡放在人生的低处,静听人生的春天,就会有一股春风拂掉你人生的阴霾与坚冰,让你捕捉到平淡生活散发出的人生之味。

26.再小的一滴水滴只要积少成多,也能救人于危难,再弱的一缕清风只要不断汇聚,也能给人与清凉,再多的困难挫折,只要精诚团结,也能勇敢跨越!再短的一条短信只要心意十足,也能把情表达!

27.失败不可怕,挫折不可恨,逆烦不可气,用学习的心境去品评困境,成长会不期而遇,成熟会不期而成,人也会收获智慧。

28.没有越不过的山,没有过不去的坎,伤心难过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挫折会让人沮丧,但是希望和梦想能够让人重拾内心的熊熊烈火,加油吧相信自己。

29.真假徘徊,看透了人间是非,错综复杂,挫折了物是人非,爱恨情仇,理解了是是非非,梦里梦外,忘记了谁是是非,得瑟一下,该表白了,有了你,咱啥都是绝不非。

30.今后的人生中,可能会遇到些挫折和打击,你必须坚强面对。有些现实你无力改变,但只要你具备坦荡的胸怀、仁厚的心灵,你就会从容面对一切。

31.人是从挫折当中去奋进,从怀念中向往未来,从疾病当中恢复健康,从无知当中变得文明,从极度苦恼当中勇敢救赎,不停的自我救赎,并尽可能的帮助他人。人之优势所在,是必须充满精力、自我悔改、自我反省、自我成长;并非一味的向人抱怨。

32.在你遇到挫折时,朋友的一个会心的微笑会让你重新振作,会让你有了前进的动力。微笑时一种无声亲切的语言,是朋友对你的态度。

33.给挫折一个微笑遭遇挫折,放大痛苦,只会让生命暗淡。而微笑的人善于把挫折锤炼成壮美的诗行;善于把挫折化作心灵的灯盏;善于把生命的绊脚石转变为人生的垫脚石。遭遇挫折,让微笑去代替痛苦,让进取去代替沉沦,让振作去代替失意。

34.繁忙的工作把你困扰,紧张的生活不让你睡好,周五来临,发条短信给你支招,遇事别往牛角里绕,面对挫折要勇于微笑,从此幸福把你围绕,生活越来越美好!

35.在小学的六年里,我从一个什麼都不懂得一年级生,渐渐的成长到即将步入国中的的毕业生,我在老师的教导中学习了很多知识,也从平常的一些琐事里学到人生的相处之道,更从遇到的挫折里感受到酸甜苦辣。即使这个过程中非常的辛苦,但我深信经过一番努力后,会有甜美的果实,期望自己将后,能继续努力,不辜负老师们的期望,拥有亮眼的成绩。

36.银色情人节,送你份大礼,愿你“银”得欢乐,输掉烦恼;“银”得好运,输掉失落;“银”得顺利,输掉挫折;“银”得惊喜,从此未来更加幸运!

37.不管遇到怎么样的困难,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人总要活在希望里,哀莫大于心死,要在困境中奋起,在失望中充满希望。

38.一直渴望着自己能够成为那样的人,能把人生苦难、生活挫折化为淡淡,能包容生活、包容人生、有着淡淡忧郁,能给人淡淡温暖的人。也渴望能以淡淡忧郁、淡淡温暖的文字来描述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感。渴望我的文字能带给人们淡淡的忧郁,淡淡的温暖。

39.亲一亲挫折,意志坚强,前方的路更宽广;亲一亲误会,真情迸发,相爱之船共划桨;亲一亲离别,相逢可贵,珍惜相守好时光。亲得鸟语花香、举案齐眉、幸福相伴万年长。

40.生活中,当我们遇到挫折时,或感叹命运不公时,坚持就是最明智的选择。一定要坚持下去,哪怕这坚持的道路是多么漫长,崎岖,我们要在心中点燃一盏灯,告诉自己不要放弃,不要放弃。

41.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

42.励志的“十不”得意不忘形,失意不丧志;失败不灰心,挫折不气馁;低潮不退潮,休息不停顿;果断不草率,临危不慌乱;自强不欺人,功成不自居。

43.生活中,在每个人的心里其实都有一盏灯。不论遇到怎样的挫折和黑暗,重要的是,信念不可以被磨灭。转过身去,换个想法,天再黑,人再背,眼前有一盏灯就好。

44.成长是快乐的,但肯定也伴随着挫折,只要我们想办法,动脑筋,不要轻易言败,定能把他们一个个克服,成功以后将是给我们带来一段美好的回味。比如说,小学毕业前的那次军训就是一次美好的回忆。

经历挑战成功的名言 第7篇

2 、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

3 、金龟子训练营“破冰之旅”的录制顺利结束!从现在起,我就在北京~在鸟巢~等待全国各地来挑战的小勇士啦~

4 、享受每一次挑战,你会因此变得更优秀。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和相爱的人,制造一些比春天还温暖的记忆。不喜欢勾心斗角,不喜欢被算计,不喜欢假假的友情。我喜欢简单的人,简单的事。回忆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它生活在过去,存在于现在,却能影响未来。

5 、有人向我挑战,说“你放马过来”我不回话,只是疾驰而去,然后马后炮打倒他。

6 、我对高三同学讲的一句话就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希望你们应对艰苦的挑战过程中,享受到学习带给你的至高无上的快乐,于是你一定会成功的。

7 、年轻的我们,总是痴迷而且张狂,面对未知的挑战,我们总是不可一世和狂傲不羁,总是以为凭着满腔热血就能挑战全世界,能在这充满尔虞我诈的世界占上一席之地。那时的我们,终究由如那井底之蛙一样,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8 、我祈求,请不要把他引上平静安逸的道路,而要把他置于困难和挑战的考验和激烈之下。让他学会在暴风雨中挺立,让他学会对那些失败者富有同情心。

9 、走到生命的哪一个阶段,都该喜欢那一段时光,完成那一阶段该完成的职责,顺生而行,不沉迷过去,不狂热地期待着未来,生命这样就好。不管正经历着怎样的挣扎与挑战,或许我们都只有一个选择:虽然痛苦,却依然要快乐,并相信未来。

10 、人类社会之所以能进步,就是因为有差别,科学家和人家不一样,人家没有看到的他看到了,人家没想到的他想到了。突破了,就把科学和社会向前推进了。

11 、感激每一个新的挑战,因为它会锻造你的意志和品格。

12 、把千百万人的幸福和生命交由我们处置,这是一种特许,是一种挑战,看我们能否毫不留情地挥霍它们。

13 、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是功成名就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以勇敢迈向意志那天。

14 、一种教条一旦控制了国家机关,国家就会成为镇压的工具,并迅即建立恐怖统治。任何言论,只要是向无限权力挑战的,都必须予以镇压,还要扼住那持异议的言者和作者的脖子。

15 、见过大江大河和大海者,都知道航行中充满挑战和艰险,既有暗礁险滩,又有滔天巨浪,甚至还有持枪使炮的海盗。纵使是万吨轮船,也有遇险的可能,一般人的生命小舟,航行中更是吉凶难料。

16 、而我们是人,是聪明的,强壮的人。但如果我们不敢向前,遇事躲避,那我们就是失败的。或者说,不愿面对挑战,畏惧困难的人,充其量也只是为吃喝而忙碌的走兽!

17 、如果我的人生充满了容易获得的愉悦,不需要我面对挑战,不需要我发挥优势,我会怎么样?我永远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优势、潜能,永远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挑战,而这种生活注定会导致抑郁。在一切都有捷径的生活里,优势和美德会枯萎,因为我们没有机会去使用它们。

18 、残疾人的成功通常不易招致嫉妒。因为他们有缺陷,使人乐于宽忍他们的成功。也常使潜在的对手忽视了他们的竞争和挑战。

19 、不要轻易去挑战或考验人性。人性禁不起这些。它需要的是保全,余地,推挡,遮盖。若你单刀戳入,必然破绽百出。不要尝试去击溃任何人。只有真正强大的心才经受得起真实和杀戮。若你有怜悯,应善待和接纳那些心灵的软弱和暗昧。

20 、挺拔的树,是阻击风雨的胜者,因此才有了人们的感叹。

21 、世界上没有伟大的人,只有普通人迎接的巨大挑战。

22 、别用你的脾气来挑战我的个性,那样我会让你死的更有节奏感……

23 、一个人,如果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一个人,想要优秀,你必须要接受挑战;一个人,你想要尽快优秀,就要去寻找挑战;一个人,敢听真话,需要勇气;一个人,敢说真话,需要魄力;一个人,知识通过学习可以得到;一个人,成长必须通过磨练,才能更加成熟!

24 、世上本没有绝境,只有对绝境产生绝望的心。再绝望的绝境,都只是一个过程,都有结束时候。面对绝境,回避不是办法,挑战才有出路,昂扬向上的人在绝境中捕捉飞逝的机遇,消极颓废的人在绝望中走向堕落沉沦。

生活经历的名言 第8篇

一、家庭的苦难、尤其是母爱的缺失, 决定了梅娘创作的女性主义基调, 自叙传式的叙述风格

梅娘的童年是不幸的, 1920年, 梅娘出生于海参崴, 作为封建兼资产阶级大户人家的私生女, 虽然被父亲孙志远带回长春抚养, 但她的生母却不为父亲的正妻所容, 被赶出家门, 含恨而死。年幼的梅娘虽然锦衣玉食般长大, 却丝毫没有感受到母爱。不明内情的小梅娘每每跟后娘亲近, 得到的总是板着脸的待答不理, 抑或是生气时的打骂与仇恨的目光。1944年梅娘在《妇女杂志》上就发表过一个短篇小说《我没见过娘的笑脸》, 用艺术外现与观照了自我的童年。对渴望爱和温暖的孩子来说, 母爱的缺失是一生无法弥补的遗憾。梅娘曾经这样解释笔名的由来, 梅娘就是“没有亲娘”, 柳青娘就是“柳青的娘” (柳青是梅娘的长女) , 可见, 梅娘是多么看重“母亲”这一角色, 无论是对母亲的爱, 还是对女儿的爱, 都深深印刻在她的生命和作品中。

回顾梅娘小说的创作轨迹, 其中女性角色几乎无一例外地失去母亲的庇护, 独自面对封建家庭和社会的压制, 如自传体小说《蚌》中的梅丽、《蟹》中的玲玲、《鱼》中的芬、《小妇人》中的凤凰等等, 另外梅娘不遗余力地歌颂母爱的伟大, 关注弱小的孩子, 在梅娘心中, 孩子是母亲的希望, 更是不公平社会的希望。同时以批判和揶揄的视角和口吻塑造了一批男性形象, 在故事中被模糊化处理的“父”、“夫”形象均被置于了“第二性”的地位, 比如说《侏儒》中的王福、白参议, 《傍晚的喜剧》中浆洗房掌柜, 《鱼》中的林省民, 《蟹》中的祥, 都是把持着强大的父权、夫权凌驾于女性之上的令人鄙夷的形象。身处封建大家庭, 对于男性带给女性的漠视和伤害, 梅娘是清醒而悲痛的, 只有诉诸笔端, 因此梅娘构筑的两性世界是对立的。

1936年, 父亲的过早去世使刚刚中学毕业的梅娘失去了庇护, 家庭的苦难和封建大家庭的双重夹击, 让梅娘饱尝了人间的辛酸和世态的炎凉, 造就了她孤独、敏感和内向的性格, 也让梅娘萌生了最初的女性意识, 大家族的女性悲惨命运让她警醒, “我不能走我娘、我大姐那生活中锦衣玉食、精神上备受欺凌的老路”。这成为梅娘为苦难女性歌哭呐喊的重要心理基础。梅娘充满自传色彩的小说创作, 绝大多数都是作家个人记忆、内心实感的流露, 在作品《蚌》、《鱼》、《蟹》系列中, 封建大家庭中罪恶、满洲国殖民地的家庭景观清晰可见。东北的殖民统治让男性中心的主流意识更加雪上加霜, “那封建兼资产阶级的我的出生之家, 使我过早, 又过多地接触到了生活中的阴暗面;而且帝国统治下的社会, 又使我过早地尝够了民族灾难带来的痛苦。”[1]180

梅娘在东北沦陷区的创作实绩, 展现了沦陷区文学创作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虽然她没有正面着墨战争场面, 但特定的沦陷区环境下, 她以积极入世的态度、泛爱的胸襟, 深切地关注战争中人的个体生存困境, 尤其是女性命运, 批判男权意识, 努力寻找一条女性解放之路。

二、开放式的教育背景、新文化运动的熏陶和民族苦难的洗礼, 培育了梅娘颇具自由色彩的现实主义风格, 以及关注底层人民的苦难叙事和人道主义思想

梅娘的少年生活是开放式的, 从4岁开始, 父亲就给梅娘兄妹聘请了三位老师:教读经写字的前清秀才;教英文的沙俄老太太;教数学的老教员, 中西合璧式的教育方法使梅娘深受裨益。虽然当她还在上小学的时候, 东北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可她仍享受着不幸中的幸运。在日帝的高压政策下, 幸运的是有良师王春沐、孙晓野引导她徜徉于楚辞唐诗宋词等古典文学之中, 特别是接受了五四新文学的熏染, 闻一多的爱国新诗、落华生、冰心的散文等, 在殖民地文化的夹缝中, 中国文化曲折而艰难地沐浴着梅娘还稚嫩的心灵, 打开了心灵之窗。1930年, 10岁的梅娘投考吉林女子中学时, 就在试卷上写下500字的作文《论振兴女权之好处》, 使得老师对这个小女孩所表露的革新思想刮目相看。1936年, 她在中学时代就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集《小姐集》, 刊行后“风行于东北全土”[2]514。当时出版此书的长春益智书店经理宋星五先生曾给出了高度评价:“难得的真诚, 难得的清丽, 这是又一篇《寄小读者》。”[3]558拿初出茅庐的梅娘作比又一个冰心, 她不凡的文学天赋可见一斑。

除却在女子学堂受到新文化运动的浸染, 父亲特立独行的教育也对她独立精神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虽为女子, 父亲却教导她要像男人那样独立于世, 不依附于别人。比如从小父亲要求她读的书不是《列女传》、《女儿经》, 而是《史记》、《饮冰室文集》、《秋瑾传》这样有违传统的著作。再比如少年时代, 她经常身着西式服装, 公然和父亲一起驾着马车出行, 充分感受自然与外部世界的自由与无拘无束;另外父亲还带她出入各种场合, 甚至连日本的妓馆和舞会都不放过, 在“汇总了神的、人的、东方的、西方的缤纷色彩”的旧长春, 她亲眼目睹了殖民地的光怪陆离和各种丑陋面目。这些教育的合流, 培养了她女性柔弱外表下一颗不羁的心, 时刻想冲破封建牢笼, 追寻自由和解放。留学日本时, 梅娘结识了勤工俭学的早稻田大学经济系留学生柳龙光, 于是不顾旧家庭的反对, 毅然离开了养育她的大富之家, 奔向未卜的生活和爱情。她说:“如果父亲还在, 他会同意我的选择, 因为他从小就教育我, 要自立, 不要仰赖男人生活。”[4]227之后, 梅娘也的确用坎坷一生证明了自己的自立自强, 不依附于他人。

1931年, 日本侵略者强占东北之后, 为了不与满洲傀儡政权同流合污, 父亲孙志远拒绝担任伪满中央银行副总裁之职, 带领全家移居大连, 后又辗转于青岛、济南、天津、四平。在举家迁徙、颠沛流离的过程中, 梅娘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了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 孕育了最初的人道主义思想。

梅娘在写作中, 承继了五四新文学批判旧式家庭制度的文学主题, “家庭”是表现的内容, 也是故事展开的大背景。她没有局限于“小儿女的爱与憎”, 而是以探究的笔触展现了沦陷区时代氛围下中国家庭的兴衰聚散 (旧式官宦世家深墙大院内的钩心斗角, 弱肉强食) , 创作主题由两性家庭而及国家社会, 在东北文坛创作时期, 她就开始满怀悲悯地抒写着沦陷区的灰色人生, 为挣扎在底层的弱小者、小人物低吟高歌, 张扬着深沉的人道主义精神。

三、“言而不得”的特殊历史情境造就了梅娘文学创作的异质性, 以及游离于主流文学和殖民文学之外的边缘化写作

幼年的往事对作家来说是一种感性认识, 长大后对殖民主义意识形态从被动到能动地接受, 这正是殖民化的作用。在东北沦陷区, 日本殖民者在推行“日满一体”殖民过程中, 大量销毁中文书籍, 仅1932年春夏就销毁了600余万册, 同时大量输入日本书刊, 1936年至1941年间就有3440万册书籍输入到东北, 他们企图建立以日本文学为榜样的“大东亚文学”。身为沦陷区作家, 梅娘不可避免地面临文化身份认同的问题, 在国土沦陷、民族危亡的时刻, 异质文化强有力的入侵很容易造成本民族文化和侵入文化的错位和杂糅, 为了维护自我的民族文化, 抵制殖民文化, 在不断的冲突和妥协中, 梅娘被迫选择了第三条路, 那就是游离于主流文学和殖民文学之外的边缘化写作。

九一八事变后, 梅娘暂时辍学在家, 1933年重返吉林省立女中读高一, 殖民地的特殊教育环境为梅娘打开了接触日本文学的窗口, 梅娘在一篇回忆性散文《我与日本文学》中承认“日本文学给予我的启示和滋养成了我一生的财富”。在1937年至1942年间, 梅娘几次赴日本求学, 深受日本文学的影响, 比如她曾认真研读的《源氏物语》对她之后的创作不乏影响。与此同时, 留学时期也让梅娘接触到了大量在东北沦陷区被封禁的进步文学作品, 如鲁迅、茅盾、郭沫若、郁达夫、王统照、邹韬奋、萧红、萧军等人的译作和作品, 进一步开拓了她的视野, 培养了对国家民族更加深厚的情感。1938年, 从日本回国的梅娘在满洲国《大同报》就职, 开始翻译大量日本文学作品, 包括久米正雄的《白兰之歌》、丹羽文雄的《母之青春》、石川达三的《母系氏族》、《活着的士兵》、细川武子的《家》、《哥哥》等。从殖民宗主国重返故乡时难免以第三者的眼光感受故乡, 比较差异。她生长在殖民地的文化夹缝中, 长期的被边缘化和附属身份, 我们能想象到梅娘陷入民族认同的尴尬和民族归趋而不得的两难境地。体现在写作中如1940年创作于日本、带有自叙传色彩的中篇小说《蟹》, 讲述的是一个家族在东北殖民化进程中兴衰起伏的故事, 承载了梅娘对家族身世的忧虑与爱恨交织, 传达了她对风雨飘摇的满洲故土的感同身受。但对殖民者带来的国恨家仇却没有过分谴责, 似乎其中大家族衰败的最大原因并非源于日本侵略者, 而是内部族人的自甘堕落和相互倾轧。这致使她的许多作品看上去模糊了个人的家国感情, 弱化了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沉重的民族灾难, 也就是研究界冠之的“殖民倾向”。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如果仔细考察沦陷区“言而不得”的大环境, 就能够理解在纷杂凶险的历史情境中, 梅娘纵然千般不愿, 但以其一己之力又怎能对抗滚滚袭来的殖民化大潮, 被裹挟在历史的洪流中跌宕起伏, 曲笔报国也是不得已的选择。

梅娘和多数沦陷区作家一样, 在极不自由的创作环境下, 对国难乡愁这样重大的主题只能迂回处理, 用隐喻、象征、暗示等手法描写爱情、两性、家庭和社会黑暗面, 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伤痛和苦难上。她借由对女性充满磨难的生存图景的披露来触摸民族的伤痛, 跨越了政治界限, 得到了殖民统治者的宽容。可我们不能否认这些创作也是一首首曲折低回、隐约晦涩的反抗之歌。所以说, 梅娘的作品虽然不是具有鲜明民族意识的爱国作品, 但也绝不是鼓吹逢迎殖民统治的作品。在“言与不言”的文学困境中书写女性命运的梅娘, 虽有意无意地回避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却使得她的小说显现出更普泛的人性意义。

综上, 研究梅娘在东北沦陷区的生活经历对梅娘创作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历史的错位使一代才女在时代的漩涡中起伏沉落, 曲折坎坷的身世经历、开放广博的教育背景、不可回避的殖民话语环境, 使她成为三四十年代沦陷区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迥异于人、独立于世, 在主流话语和边缘写作之间艰难地行走。我们也只有在殖民主义、女性主义、民族主义的三重语境下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和评价梅娘和她的小说创作。

参考文献

[1]陈晓帆.又见梅娘[M].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2]林里.东北女性文学十四年史[A].张毓茂.东北现代文学大系1919—1949第一集评论卷[C].沈阳:沈阳出版社, 1996.

[3]张泉.梅娘小说散文集[M].北京出版社, 1997.

上一篇:技术员辞职申请书格式下一篇:申论写作万能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