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服务职能范文

2024-05-13

知识服务职能范文(精选10篇)

知识服务职能 第1篇

一直以来, 高校泛行政化导致政府对高校行政管理的干预不断加强, 高校领导的官员定位和官员意识相当浓厚;高校的办学宗旨偏离, 教育质量下降;“计划学术”、“量化学术”在各高校盛行, 学术泡沫和学术垃圾增加;机构和人员庞杂冗余, 使行政经费增多, 而办学成本不断提高;存在教育腐败现象, 表现在学校招生、人才引进、职称评定、权力寻租、财务问题等。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明确提出, 要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 激励教师专注于教育。“高校去行政化”一时成为“两会”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2010年6月7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正式颁发, 明确指出要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 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 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但纵观历次教育领域的改革, 例如改革应试化教育为素质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 等等, 向来不缺乏各类纲要、规范的指导, 所获得实际成效却因种种原因与社会期望相差较大, 教育问题依然与医疗、房产问题构成新时期长久影响民生的三大问题之一。同样的, “高校去行政化”必然将面临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改革考验。

2. 高校行政化及去行政化的内涵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认为, 行政化管理倾向有两个方面, 一是政府对学校管理的行政化倾向, 二是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倾向。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认为, “高校去行政化”实际上包括三层含义, 一是减少行政对高校办学的干预和管理, 比如教育主管部门减少一些行政审批项目, 让高校更有自主权;二是高校内部要减少行政权力对教学的影响, 行政、后勤部门加强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意识;三是去除高校管理人员的行政级别。

归根结底, “高校去行政化”就是要降低行政管理色彩, 在加强科学管理上下功夫, 探索建立多层面、多途径的教育管理体制。

3. 高校去行政化的探索与评价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认为:首先要改变校长的选拔方式, 可以成立一个校长遴选委员会, 由各方利益代表组成, 面向全球选校长。要在立法上规定高校的权利义务, 校长不是部局级, 但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法律赋予他权力, 同时也规定他的责任, 而不是过多用行政规定。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表示, 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过程中, 当然要起到重要甚至主导作用, 在学校管理当中, 也要多发挥他们的作用, 有一些具体的管理事务要适当地授权给教授。按照高等教育法的规定明确高校的办学自主权。进一步减少和规范对于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 政府要依法行政。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 “高校去行政化”的目的依然是为了促进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 看似单纯的“去行政化”, 其实牵动的所有高校利益相关主体的组成结构变化、各方观念和利益的调整、制度和运作模式等的调整变化。但是, 所有的改革遭遇阻力导致减缓、搁置的理由都如此的类似, 例如, 特色国情, 区域差别大, 问题牵涉利益方太多, 要保证稳定、和谐……其结果, 实际上是以更高的代价让问题堆积、延续。

其实, 回归分析高等学校存在的价值和使命, 可以发现问题的本质远没有想象的复杂, 解决方案也早已存在。

4. 高校在社会组织结构中的职能和使命剖析

现代高校除了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功能外, 高校作为社会的科学文化中心, 是创造和传播新的知识、思想和文化的源泉, 肩负着为社会的价值、文化、科技发展的重要责任和使命。高校的职能在不断发展中, 经历了主要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852年牛津大学纽曼在《大学之理想》一书中阐述道:大学是提供自由教育、培养绅士的场所;大学的目的是“传授”学问, 是对古典文化的继承和保持。

第二阶段, 19世纪末德国新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家威廉·冯·洪堡认为大学的任务是研究“创造性的学问”, 赋予了现代大学新使命———科学研究, 同时奠定了大学探索真理、创造知识的社会使命以及科学理性精神的崇高价值。

第三阶段,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提出了大学教育直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理念, 其核心思想是:大学要把社会服务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能;大学要积极主动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大学要成为向社会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成为大学的主要功能均经历了曲折和艰难的过程,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家发动的大学改革运动, 最终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成为现代大学的三大主要职能。

分析这三大职能的具体内涵, 可以看出它们之间具有共同的核心———知识。

人才培养的内容就是知识的传承、应用与创造, 对国民素质的改造, 承担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塑造、传播;科学研究就是在前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和应用的创新, 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 促进社会生产力;社会服务就是以知识为工具为社会创造价值, 满足各类企事业组织的用人需求, 提供个人价值实现的知识技能和文明素养的储备。

本质内容就是知识 (包括广义的人文素养与专业知识) 的提炼、整理、存储、传承、应用和再创造的一个循环过程。这个循环的目的, 终究是为社会服务, 既可以通过培养人才间接为社会服务, 又可以直接通过教师的科研活动为社会服务。同时, 需要对这一循环过程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这就是三大职能之间的本质联系。

因此, 知识、服务、管理, 成为提高高校运作效能与社会价值的三个关键。如果高校的知识传承与创新价值低下, 运作效率低下, 服务对象与资源投入者不满意, 则高校的存在就失去了价值, 也就丧失了资源输入的支持, 也应该失去支持。

知识的传承与创新过程需要宽松、自由的环境, 但长久以来, 高校的治学与科研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表现为高校没有办学自主权, 教学科研评价指标不合理, 例如只注重短期的规模效益, 在乎论文数量的多少、高学历师资的比例, 却忽视了长远的办学声誉、教育质量的指标。官僚、学术权威压制创新、压制“异类”的情况屡屡发生, 这些都约束了知识产生和发挥价值的空间。

服务质量的好坏应该由服务对象为主作出评价, 但高校的评价机构为教育管理部门本身, 缺乏客观独立性。只是上级对下级的封闭评估, 而广大服务对象和资源投入主体———各类用人机构和学生、家庭、权威的独立的教育评估机构并未介入, 导致了资源投入与运作不透明, 教育质量评价不公正、不客观, 导致公众对教育服务的不满。

优胜劣汰的公平竞争机制才能促进服务领域的发展, 但是, 即便高校办学质量导致了不满, 却仍然靠行政命令和计划、行政级别获取资源甚至垄断资源来继续支撑, 打压私立、民营教育机构的生存空间, 破坏公平竞争。

一旦资源受到垄断, 权力不受监督和节制, 对外部的用人单位和项目需求团体的服务, 对内部的教师和学生的服务, 就成为了一句空话, 反而过度利用权力谋取私利, 导致高校官本位倾向、腐败倾向。高校普遍表现偏重学术表面化、管理行政化, 追求办学规模化、级别高层化、专业全面化, 最终贬低了知识的价值, 遏制了知识发挥价值的空间, 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枯竭。

5. 正本清源, 用现代服务理念和管理机制解决高校行政化所带来的问题

现代的服务理念倡导谁消费、谁受益、谁评估的原则, 以消费者满意度作为质量的评估标准, 并以此作为服务机构的存在理由和使命, 接受公平环境下的服务竞争来获取资源回报。政府机构的改革都已经倡导要建立以公民为本的服务型政府, 倡导高效、简约、廉洁的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 以提高行政效能, 高校等事业单位更应如此。所以, 高校行政化的问题, 从未是一个新鲜问题, 而是积重难返。

虽然高校性质是为国家、公众服务的非盈利性机构, 因为高校提供根本性、基础性的知识服务, 前期投资尤其巨大, 而产出效益长远且难以定量衡量, 受益人多、广, 所以需要国家投资, 不同于盈利性机构可以自主从市场竞争中获取资源, 其资源来源主要由政府财政拨付与社会、个人的捐赠, 但是, 政府财政直接来源于企业、公民的纳税, 所以, 高校的教育质量同样要为这些资源投入者负责。当然, 还需要根据知识服务的特点, 享有一定的独立性, 引领社会知识文化的需求发展方向。

因此, 高校本质上就是一个公众服务机构, 高校的服务质量, 应对资源投入方和服务对象———纳税人、交学费的学生、捐资助学的用人单位负责, 而不应该单一对教育主管部门负责, 因为在很大程度上, 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办学方向, 从而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教育管理机构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 与历史上的政企不分的问题性质类似。

同样, 在内部的管理与服务上, 教师作为一线服务主体, 承担为学生、为社会服务的一线职责, 即承担知识的传承与创新职责, 教授群体对于知识管理的过程更有发言权、参与权、决定权, 高校的行政部门的角色需要更多定位于服务师生的后勤角色而非高高在上的指挥、命令角色, 与历史上国企管理行政化问题性质类似。

因此, 高校去行政化的解决途径, 与业已存在的诸多服务领域的机构一样, 应该走向办学主体自主化、多元化, 办学资源社会化、市场化, 办学理念差异化, 应该更为关注教育资源供给者、教育服务的直接、间接消费者对教育质量的反响, 建立长期的良性合作关系。从现代服务理念与管理角度来说, 应该引入知识服务的发展战略规划, 建立知识管理与创新的运作机制, 重视知识创造者的职业发展与激励措施, 优化知识服务的业务流程, 等等, 方可使高校行政化的弊病有根本改观, 由此才能实现“知识高价值, 服务高水平”。

本文对高校行政化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历程作了一个回顾与评价, 并对所表现的问题作了分析, 指出引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解决方向。相关的知识管理与服务具体策略, 以及高校组织变革管理步骤, 有待探讨。

摘要:本文对高校行政化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历程作了一个回顾与评价, 对其所表现的问题作了分析, 从现代服务理念与职能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并指出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解决方向。

关键词:高校泛行政化,高校去行政化,知识服务职能

参考文献

[1]杨文洁, 韦小鸿.高等学校行政化问题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9, 2.

[2]肖洪钧, 迟景明.大学社会职能的历史演进[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2.

发挥职能 服务大局 第2篇

努力开创全市地税稽查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全市地税稽查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稽查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2008年全市地方税务稽查工作,座谈讨论新形势下稽查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研究部署2009年全市地方税务稽查工作任务。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大家讨论。

一、巩固提高,2008年全市稽查工作卓有成效

2008年,全市稽查部门以查处和打击税收违法行为为中心,以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稽查规范化管理为主线,践行“宣城地税人共同价值观”,不断推进现代化稽查局建设,创新检查机制,深入开展地方税费专项检查和发票整治,查处案件392户,查补收入4392万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税款3910万元,罚款306万元,滞纳金176万元。查处案件与查补收入均达历年之最,取得显著成绩,连续第三年被省局授予“全省地税系统稽查工作优秀单位”,连续两年获得全省地税系统稽查案卷评审一等奖,连续获得2003-2005年、2007年、2008年“全省地税系统施行税收法制员工作制度先

进单位”等多项荣誉,为我市地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稽查方法创新有新探索。2008年,我们在总结宣城地税稽查多年来实践的基础上,将“创新五步走”完善为宣城地税稽查“八步工作法”,即:稽查调研—探索方法—查中反馈—稽查建议—案例评析—涉税研讨—稽查评价—案卷评审,有效转化稽查成果,充分发挥稽查以查促管的作用。如市本级在开展企业所得税专项检查过程中,对38户企业纳税申报准确率和错漏率进行分析,分单位、分税种、分行业等指标进行排序研究,从而发现纳税和管理上的一般规律和薄弱环节,以稽查建议等形式,帮助业务部门和管理分局加强管理,堵塞漏洞。到2008年底,全市坚持了四年共组织了9次全市稽查案例评析和4次稽查案卷评审;组织全市地税稽查业务骨干分8个专题,先后对民办教育业、销售代理业、超市纳税人、房地产行业、建筑安装行业、财务集中核算系统纳税人涉税问题、饮食业、企业所得税稽查涉税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形成了63份有较高质量的研讨报告。去年,我局撰写的《关于分级分类稽查的调研报告》、《税务稽查执法风险及防范》、《以四个一流为目标,推进现代化稽查局建设》等调研报告被省局收录汇编,在全省进行交流。2008年底,省局领导倪三立到我局调研,专门听取

了宣城地税稽查工作汇报,对宣城市地税局稽查工作方法创新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

(二)案件查处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稽查查补收入大幅增长。全市共检查各类纳税人392户,查补收入4392万元,比上年增长56.3%,占地税税收收入比重达2.42%(全省为1%,全市上年为2.07%)。其中郎溪、宣州、市本级、旌德查补收入占地税收入的比例分别达到5.6%、4.4%、4.3%、2.8%。二是专案查处力度加大。全年共受理查处举报案件48起,查补收入325万元,其中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起。与上年相比,查处举报件数增加18起,查补收入增加233万元,增长253.3%。其中,宣州区和郎溪县等地,积极稳妥开展查处工作,较好处理了几起较为复杂的举报案件。三是联合办案水平不断提高。与市国税部门先后对平安保险和工行组织联合办案,核对数万份保单数据,开展稽查约谈等,查补收入130万元。

(三)地方税费专项检查取得新成效。一年来,全市各级稽查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开展总局和省、市局部署的各类专项检查工作,先后组织移动、保险、烟草、房地产、餐饮娱乐业、工行、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以及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社保费和发票整治共10项专项检查工作。全年专项检查344户,查补收入4067万元,其中,“阳光稽查”组织纳税人自查2510万元,稽查部门检查1557万元。

一是认真做好查前准备。各地均成立了由分管局领导任组长,征管、法规、税政、基金、稽查以及各管理分局参加的专项检查领导组,加大领导力度,认真做好检查准备工作。其中,市本局对38户企业开展了“阳光稽查”查前动员会,宣州区对74户企业开展查前培训,宣州区、郎溪县、泾县等地还为管理分局兼职稽查员开展业务培训等,为专项检查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认真组织重点检查。为确保完成上级布臵的专项检查任务,全市采取“突出重点,统分结合”的方法开展检查。“统”体现在五个方面:统一检查方案、统一检查步调、统一检查程序、统一处理尺度,各项税费统查。“分”体现在五个结合:市局组织与县局查办相结合;市局督办与县局承办相结合;市局查办与县局协办相结合;稽查实施与管理协助相结合;税务稽查与纳税人自查相结合。三是各县市齐头并进。广德县围绕建筑、冶金、矿山等行业重点组织企业所得税专项检查,查补收入652万元;郎溪县积极协助清理乡镇个体房地产税收,查补收入604万元;宁国市以房地产建筑行业为重点,查补收入366万元;宣州区、泾县、绩溪县餐饮娱乐业专项检查,旌德县房地产检查等都取得了很大成效。我市专项检查工作得到省局充分肯定,并在全省稽查工作会议上专门进行了交流。

(四)企业所得税检查建立新机制。2008年,全市地税系统创新检查机制,实行“税政牵头、稽查实施、管理协助”

全新检查模式。全市共组织104人,按照“三年查一遍”的原则,对企业所得税查账征收户进行全面检查。具体做法是“本级先行,控制过程,带动全市”:一是区别检查对象,统一检查方法。当年检查面按不低于企业所得税查账征收户的30%进行抽选,不同行业各有侧重;稽查方法实行“两统一”,即统一以稽查局名义稽查,统一采取调账稽查。二是交叉检查为主,征管稽查协同。对备查对象进行分组,实行任务“打包”,分别由稽查和管理分局交叉稽查。三是阳光稽查先行,集中审理保障。所有户型实行“阳光稽查”,其中,市本级组织纳税人自查补缴税款达448万元,查补税款5万元以上的户型,集体审理定案,重大疑难案件提请市局重大案件审理委员会审理。四是税费统一稽查,软件过程控制。所有检查户资料全部纳入征管软件的稽查模块进行管理。经统计,全市共检查325户,查补收入2523万元,其中市本级共检查38户,查补收入727万元。

(五)发票专项整治取得新突破。去年,全市地税与公安、国税联合开展“送法万人、检查千户、整治百镇、暗访十站”系列整治行动,声势大,效果好。一是强势出击。全市联合公安部门对汽车站、火车站以及餐饮娱乐等行业分别开展“5.12”暗访十站和“5.30”突击检查整治行动。二是破获大案。宣州区局根据举报线索,联合公安部门成功查处一假发票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一名,查获假发票1500份,票面金额计15万元。三是联防联动。在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中,各地通力协作,联防联动。市本局协助合肥“402”等发票案件鉴定假发票4万多份,在专项检查过程中移交国税2户虚开代开发票案件等。

(六)稽查规范化管理有新举措。一是全面规范稽查业务流程。在宁国组织了稽查案卷现场观摩会,全市开展“标准化案卷”活动,制订完善《宣城市稽查业务流程》、《宣城市稽查档案整理规则》等业务制度办法,经过全市案例评析和案卷评审,泾县、广德、宣州参评的案例以及宁国、泾县、郎溪等单位的案卷工作被评为优秀。二是全面推广应用新征管软件。2008年,全市稽查部门按照“同步录入,全面覆盖”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应用新征管软件,委托信息中心举办了两次专题培训,稽查案件通过软件操作和管理,有效提高了全市稽查工作信息化水平。

(七)稽查“三个服务”水平有新提升。在“宣城地税人共同价值观”大讨论活动中,全市稽查部门以“三个满意”为标准,切实做好稽查“三个服务”。一是大力推行“阳光稽查”。2008年,所有专项检查全部实行“查前告知、查中反馈、查后回访”的“阳光稽查”程序,帮助纳税人自查自纠,解答咨询,反馈情况,征询意见,市本级、旌德县还推出个性化稽查服务,郎溪县稽查局获全省地税系统纳税服务先进单位等,宣城日报和中国宣城网刊登《宣城市地税局“阳光稽查”促发展》,得到社会广泛好评。二是积极探索税费统查。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税费统查新方法,将社保费检查工作纳入稽查任务之一。其中宁国市对12户检查对象2006-2007的在职职工、参保人数、缴费基数等情况,认真组织纳税人自查,检查情况并入稽查案卷,并将结果及时向基金及征管部门反馈。三是注重成果转化。围绕上级布臵的重点工作,在全市开展“稽查规范化管理”、专项检查等专题调研,举办了三期全市业务交流研讨会,组织撰写了全市1994—2007年稽查工作年鉴等,形成有价值的资料多份。

(八)稽查队伍建设上了新台阶。一是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市局举办了一期全市稽查业务培训班,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及系统业务骨干讲课,全市共62位稽查人员参加。组织全市征管软件稽查业务培训,达70余人次。各地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宁国市开展“以考促训”,实行轮流讲课制度等,干部的专业能力有较大提高。二是加强廉政建设,提高防腐能力。各地认真组织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修订完善廉政制度,认真落实一岗两责、一案双查制度,牢牢把握“两条生命线”,增强了稽查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三是济困助廉,提升稽查形象。以创建工作为抓手,积极打造和谐的稽查团队。其中,市稽查局帮扶广德县“红色母亲”营老妈妈的事迹广受社会关注和好评,去年,主要协助其参评了“2007年《感动宣城》十佳人物”、“第三届全国百名优秀母亲”并均获成功;与市状元书城联合为“红色母亲”开展了一次“全国知名作家安意如公益慈善签售”活动;联合宣城眼科医院为营老妈妈免费进行了眼科医治手术等。“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市各级稽查部门积极组织抗震救灾活动,通过各种渠道捐款捐物、交纳特殊党费和献血等,期间,市稽查局领导在大连学习期间,还组织培训班学员率先向震区阿坝地税局对口捐款5800元并致信慰问,得到了国家税务总局的肯定,《中国税务信息网》进行了报道。各单位还普遍关注乡村经济和教育事业,捐资助学等。被市直工委授予“2007年县级文明单位”、“最佳党日活动单位”等称号。

总之,2008年,全市地税系统稽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些成绩是各级领导重视支持的结果,是全市75名稽查干部团结拚搏、锐意进取的结果,凝聚着全体地税同志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在此,我代表市局党组,向所有关心和支持稽查工作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稽查战线上工作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们当前稽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一是稽查执法水平不高。查处大要案的意识和能力不强,个别地方人为扩大“阳光稽查”范围,存在执法风险。二是信息化应用程度不高。表现在案件上机率上各地进度不一,电子查账软件还在摸索,现代化稽查局建设步伐不快。三是稽查保障不力。在人员调配方面,一些稽查人员不能查账和办案,稽查整体执法水平有待提高;在稽查办

案经费、交通、办案设备等方面,有的地方配备不足,影响办案。四是稽查队伍整体水平提升不快。稽查人员平均年龄偏大,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少数干部系统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主动意识不强,进取精神不够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工作中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认清形势,准确把握全市稽查工作总体思路 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经济运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对我市经济包括支柱性工业企业、中小企业、外向型企业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已经逐步显现并加深。目前,房地产市场低迷,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企业整体收益下降或亏损,地税组织收入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加上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的调整,全市地方税收将减收4.4亿元。以一季度为例,全市税收收入4.72亿元,同比仅增长1.9%,其中房地产行业下降32.4%,收入形势非常严峻,地税工作面临的挑战和考验前所未有。

根据全市地税工作会议及全省稽查工作会议精神,今年全市地税稽查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践行宣城地税人共同价值观, 围绕“保增长,促发展”大局,着力整顿和规范地方税收秩序,深入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发票专项整治,大力推进现代化稽查局建设,不断提高稽查执法和服务水平,为促进宣城地税事业科学发展做出新贡献。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和新的任务,全市稽查部门既要看到挑战,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风险意识与忧患意识,做好应对困难局面、敢打硬仗的准备,又要看到机遇,坚定发展的信心,增强发展意识与机遇意识。要完成上述目标,全市稽查部门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六种意识,提高六种能力:

(一)增强全局意识,提高以查促收的能力。“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今年,保增长促发展是我省经济全局性的工作任务,全省GDP力争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目标。为了实现好、服务好这个全局,一切税收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这个全局谋划和落实。具体到税收稽查部门这个层面,我们是税收征管的最后一道环节,更多的是要充分发挥稽查的职能,堵塞漏洞,防止税款流失,实现应收尽收,以此促进发展来保经济增长。工作中,要继续发扬地税部门过去收“工作税”、“辛苦税”、“服务税”和“技能税”的优良传统,一要牢固树立经济税收观念,围绕组织收入这个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发展。二要按照总局、省局和市局的要求,选准案件、查好案件。三要整顿规范税收秩序,努力构建公平公正税收环境,实现稽查以查促收的职能。

(二)增强质量意识,提高以查促管的能力。质量是稽查工作的生命。近几年,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检查活动,也查处了一批涉税违法案件,但是,今天查、明天犯,一些老

问题仍然存在。除社会依法纳税意识不够、整体纳税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等原因外,与我们稽查部门检查质量不高有很大关系。对此,今年,全市除了仍然要按照企业所得税查账征收户“三年查一遍”的原则保持一定的检查面外,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要组织力量认真分析,选准对象,开展重点稽查,力争查全、查准、查深、查透,达到查处一个,震慑一方的效果。同时,全市要积极探索制定以查促管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建立以查促管的长效运行机制。

(三)增强规范意识,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西方法学史上有个著名的“毒果理论”,说的是一颗有毒的树上结的果子一定也是有毒的。我常讲,规范的制度带来的可能不是最好的结果,但一定不是最坏的结果。讲规范,虽然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但不讲规范肯定最终导致无益的效率。讲规范,可能影响我们随意表态的“面子”,但不讲规范肯定最终导致执法风险的“里子”等等。由此,我们说规范是防范执法风险的唯一途径。这也是为什么稽查办案一定要实行选案、实施、审理、执行四个环节的原因,四个环节相互分离、相互监督,个人意见代替不了经过严密组织程序形成的结果,质量能够得到保证,风险会降到最低。虽然,规范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但一定不会让我们的干部犯原则错误,有时我们宁可不要有问题的效率,也要保证我们的组织我们的干部不出问题,在这个原则问题上,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去年以来,我们强调规范

税收检查,在全市建立“税政牵头、稽查实施、管理协助”的企业所得税检查新机制,这是市局党组经过认真研究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对于规范全市税收检查执法,防范执法风险意义重大。对于这项工作,我在今年全市企业所得税工作会议上已经进行了专门强调,各地不是要不要搞的问题,而是如何搞好的问题。各地务必要统一思想,强力推进,对内要明确管理和稽查职责,找准定位,分清责任;对外,所有户型一律实行“阳光稽查”,查前实施纳税人自查程序,规范检查执法。这项机制建立以后,我相信,通过全市五到六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一是纳税人自主申报的意识和能力会不断增强;二是管理和检查人员的查账水平和能力会不断提高;三是全市系统检查的执法风险会逐步降低。

(四)增强协作意识,提高统筹兼顾的能力。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体现了矛盾思维与系统思维的有机统一。新形势下的地税稽查工作任务重、矛盾多、困难大,要善于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协调发挥各项职能,精心统筹各项事务。一要进一步加强内部协作。内和才能外顺,稽查工作,仅靠稽查一个部门独立作战,任务不可能完成,必须加强与内部征管、法规、税政、基金等各个部门的协作配合,工作中多换位思考,多增进理解,时时处处以集体为重,精诚团结,加强合作,相互补台,共同做好稽查工作。二要进一步加强上下协作。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上级要努力服务基层,精简行政事务,多为基层开展业务辅导,多为基层解决实际困难;下级要积极贯彻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做到上下团结协作、步调一致,提高整体战斗力。三要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发票整治、专项检查、大要案查处等稽查工作,要与公安、国税等相关部门加强配合,增强办案合力,扩大办案影响,树立稽查工作权威。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协作配合的观念,增强工作主动性,统筹兼顾,协调配合,致力和谐。

(五)增强人本意识,提高学习创新能力。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是事业最可宝贵的财富,没有组织的全面发展就没有组织成员个人的进步,没有组织成员个人的创新就没有组织的科学发展。从组织来说。要优化领导结构,大力培养和使用思想素质过硬、专业能力强的稽查领导干部;要建立畅通的稽查人员合理流动机制,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使组织发挥最大人力资源效益;要创造一个不断促进学习创新的氛围,加强稽查业务教育培训,狠抓岗位练兵,努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稽查人才队伍。从稽查人员来说。不懂财务知识的人不敢翻企业的账,不懂计算机的人不敢碰企业的电脑,不精通税收政策的人难以发现企业的问题,不熟悉法律的人可能会程序违法、处理失当等等。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稽查人员,要不断学习,特别要注重在干中学,潜心研究,自我提升,努力成为财务、税收、法律和计算机领域里的行家里手。从组织与成员的关系来说。作

为各级组织,要多倾听一线稽查同志的心声,多从工作、学习和生活各方面给予稽查干部必要的关心、帮助和支持,关注高执法压力下的稽查人员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营造奋发向上的工作氛围,努力创造“内和外顺”的稽查工作环境;作为稽查人员也要注意建立并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自我调适,自定目标,自我肯定,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努力形成组织关心和个人用心的完美结合,团队发展和个人进步的有机统一。

(六)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服务发展能力。围绕新形势下的纳税服务,汪建国局长在今年全省地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牢固树立“六种理念”,努力实现“六个转变”,作为宣城地税,则要努力践行去年以来我们业已形成共识的“宣城地税人共同价值观”,真正将“崇法尚德,聚财兴宣”作为我们每一位地税人的责任和使命。一要强化服务经济的观念。紧紧围绕保增长促发展大局,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地方税收秩序,优化发展环境,服务全民创业,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要强化服务征管的观念。进一步延伸稽查工作的链条,对专项检查、专案检查成果进行深入研究,对涉税违法行为的方式、领域、原因进行分析,对改进征管、完善制度等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税收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三要强化服务纳税人的观念。执法中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既要不折不扣的落实国家各项税收政策,又要体现服务艺术,工作中要运用好“阳光稽查”,把人文关怀与理性执法有机结合起来。

三、发挥职能,全力以赴服务保增长促发展大局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地税成立15周年,做好全年的地税稽查工作,意义重大。围绕全市稽查工作总体思路,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着力整顿和规范地方税收秩序,构建有序的税收环境

着力加大举报案件查处力度。涉税举报案件的查处牵涉举报双方利益,事关社会稳定,各级稽查部门在时间安排、稽查力量、办案经费等方面,必须优先予以保证。对举报案件的查处,上级部门要加大跟踪和督办力度,切实提高全年举报案件的受理查处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对于举报案件,凡查处不力导致矛盾激化影响地税部门形象的,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切实加大举报案件管理力度。

着力加大大要案查处力度。查处大要案,对树立地税形象、增强稽查威慑力、提升稽查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各地要以查处大案要案为突破口,严厉打击税收违法行为。对重大

税收违法案件,要做到早发现、早上报,做到“统一检查行动,统一执法标准,统一处罚尺度”,确保案件查深查透。

着力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目前,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十分猖獗,严重干扰了税收征管秩序。对综合治理发票违法犯罪工作,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专门作出了部署,1月至10月进行重点整治。各级地税部门,尤其是稽查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积极协同公安、国税等部门,立足于破“大案、要案”,依法严厉打击制售、贩运假发票和非法出售、代开发票的违法犯罪行为,震慑发票违法犯罪分子。集中力量对建筑安装、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行业的发票使用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务求取得实效。

(二)深入开展地方税费专项检查,确保地方税费收入平稳较快增长

明确目标任务。按照全省稽查工作会议精神,稽查查补收入要高于地方税收总额的1.5%,查补入库率要高于85%。总局、省局、市局安排的指令性检查任务必须确保完成,在此基础上,各县市区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指导性项目和自己的检查项目。

突出检查重点。今年,全市地方税收专项检查的指令性项目是:总局、省局安排的建筑安装业、交通运输企业、大型连锁超市及电视购物企业专项检查;银行、保险、发电、通信、石油化工5个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的税收自查和检查工作;市局安排的全市企业所得税专项检查;全市指导性项目是:营利性医疗及教育培训机构;中介服务业;3年以上未实施稽查的重点税源企业。同时各地还要继续开展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专项检查工作。检查项目多,涉及面广,各地在专项检查工作中,一定要牢牢把握重点,科学合理调配稽查资源,认真完成上级布臵的各项专项检查工作任务,确保专项检查工作取得实效。

做好“四个结合”。税收检查尤其是企业所得税专项检查,不是稽查一个部门的事,必须举全局之力去完成。只要各级地税局领导思想重视了,认识提高了,检查人手不足的矛盾就能得到较好地解决。人员要从管理上抽选,统一调度,统一分组,严格按照稽查程序开展检查和审理。工作中,努力到“四个结合”:把专项检查与发票检查结合起来,实行“税票统查”;把专项检查与社保费检查结合起来,做到“税费统查”;把专项检查与阳光稽查结合起来,做到执法服务并重;把专项检查与分级分类稽查试点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稽查效能。

(三)深入践行共同价值观,不断优化稽查执法服务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紧紧围绕上级“保增长,促发展”核心目标,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工业强省和宣城市打造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决策部署,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行检查准入制,严格控制检查次数,通过依法打击税收违法行为,规范税收秩序,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切实为宣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为纳税人服务。除举报等专办案件外,所有案件一律实行查前告知制度、查中反馈制度、稽查建议制度、查后回访制度等“阳光稽查”程序,充分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切实为纳税人服务。

为征管服务。一要找准方向。今年,要以全市企业所得税专项检查为重点,认真开展稽查工作调研,积极探索规范地方税收稽查和税收管理的新举措。二要以点带线。继续开展稽查案例评析,充分发挥优秀典型案例的借鉴作用。三要以线促面。开展稽查涉税研讨,探索行业发展规律,总结行业涉税问题和检查经验。四要成果转化。及时向征管反馈稽查工作动态、稽查建议,进一步做好征管服务。

(四)大力推进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分局和干部队伍以及地税文化五项建设。

继续推进稽查规范化管理。一要规范基础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稽查选案、实施、审理、执行各环节基础工作和业务流程,规范稽查文书制作,规范稽查案卷和档案管理,继续开展“标准化案卷”活动,进行稽查案卷检查

评比,提高案卷质量,整体提高全市稽查基础工作水平。二要规范执法提高办案水平。严格按税收法律法规、稽查工作规程规定的权限、程序进行执法,提高稽查人员依法办案能力;加强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工作,提高稽查执法风险意识;落实案件复查制度,采取卷面和实地相结合的方法,认真组织案件复查,查找稽查执法薄弱环节,提高全市地税系统整体办案水平。

进一步深化稽查信息化应用水平。深化应用安徽地税征管信息系统稽查管理软件,充分运用信息系统的相关数据,做好科学选案、查中监控和查后分析等工作,所有案件要全部通过征管软件处理。推广应用稽查查账软件,提高案件查处的准确度和工作效率,强化信息化对税务稽查的支撑作用,今年省稽查局对各市局要求电子查账占实行电算化核算被查对象的20%以上,县一级稽查局也要开展电子查账试点,为此,全市准备在5月份组织一次查账软件培训,切实提高全体稽查人员科技查账水平。

大力推进现代化分局建设。现代化分局建设这项工作,是省局在全省做出的抓基层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部署。3月初,全省征管工作会议在宣城召开,我市的现代化分局建设得到了省局领导以及兄弟市局的充分肯定。作为稽查部门,要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抓住建设工作的难点和重点,按照服务是核心、管理是重点、技术是支撑、人才是保障的要求,明确目标,制定方案,细化措施,扎扎实实推进具有稽查特色的建设工作,争创省级、市级先进单位,把各级稽查局建设成政治过硬、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管理科学、业务精湛的现代化稽查局。

以人为本,切实加强稽查队伍建设。加强专业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全市稽查人员的业务教育培训力度,全市3月份在扬州税务学院组织了一次60人的稽查业务培训,并参加了全国稽查业务考试,效果很好。今年,根据市局培训计划,还要开展查账软件应用培训、稽查案卷业务培训。各地也要根据专项检查安排,有针对性开展查前业务培训。鼓励和创造条件组织稽查人员参加学历教育以及各类职称资格考试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一岗双责”、“一案双查”,加强监督,严格执行案件复查和执法责任追究制。同时,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以身边事教育广大稽查干部,规范执法,警钟长鸣,筑牢防腐体系,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改进稽查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切实加强地税文化建设。在全市稽查系统深入践行“宣城地税人共同价值观”活动,学会在稽查工作中自觉以共同价值观为标准,衡量我们的工作得失。制作宣城地税稽查创新工作节目、宣传册等,充分展示地税文化。积极参与市委市政府“百名科长”民主考评活动,公开税务稽查法律法规,稽查工作程序,定期公布相关案件检查处理依据、标准、结

果等,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凝聚力,做好文明创建工作,继续发扬帮扶弱势群体的优良传统,关注和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立足职能创新服务大局 第3篇

检察机关的职能是法律监督,除了诉讼监督,法律监督还应当包涵非诉讼监督,而预防工作则是非诉讼监督的代表,“两联两促”则是预防工作的重要抓手。甘肃省检察机关开展“两联两促”专项行动,就是立足检察职能,依法服务项目与企业,服务甘肃经济发展大局。

服务:检察职能的具体化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要为企业做实事,为社会发展谋大局,就应立足检察职能,为企业做好服务。企业在发展中遇到困难,检察机关就应从监督入手,履行职责。极力为企业创造三个环境: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通过对公安机关的监督,加强对企业周围社会治安方面的执法;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只要企业的诉求合理合法,我们都给与支持,通过监督,提高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帮助企业摆脱发展困境,杜绝政府职能部门不作为、乱作为;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企业在发展工程中遇到涉及法律上的问题,我们要帮助企业进行判断与解决。

然而,要做好服务工作,光靠检察机关一家是不够的,在本次“两联两促”专项行动中,甘肃省院主动加强与发改委的联系,强化合作。在企业建立检察服务室,加强检察机关与企业、项目工作的衔接,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的职责、方法和纪律,真正让企业感到检察机关的真心实意。看到了专项行动实实在在的效果后,企业主动到检察机关,要求将他们的项目列为“两联两促”的服务对象。检察机关的付出,换来了企业、项目干部职工的信任。酒钢集团总经理冯杰就曾对甘肃省院检察长路志强说:“这个活动太好了,检察机关服务室这块牌子就是一块镇妖石,企业在运行过程中难免会有些问题,靠企业自身无法解决,但自从建立检察服务室以后,一些吃拿卡要的‘隐形问题’明显减少了。”可见,将“两联两促”专项行动作为服务企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的抓手,是甘肃省检察机关将法律监督职能的具体化,看得见摸得着。

“两联两促”,职责所在

有一些同志曾质疑“两联两促”专项行动,认为服务企业并不在检察机关的职责范围内,更有甚者将其称之为“不务正业”。要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就要思考: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它的内涵和外延到底是什么?回答了这个问题,疑惑也就迎刃而解。如果我们把检察机关看成办案机关,那《宪法》为何不将其定位为诉讼机关?之所以将检察机关定位为法律监督机关是因为除了诉讼监督,还有其他的监督职能。在这当中,我认为,法律监督就是由诉讼监督与非诉讼监督构成。

当年我们讲不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最后小平同志讲:“我们先不说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先来讲什么不是社会主义,贫穷、落后绝不是社会主义。”所以,现在换个角度思考什么是法律监督?可以确定,诉讼监督肯定不是法律监督的全部,法律监督的职能还应当包涵非诉讼监督。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则是非诉讼监督工作的代表。

如果检察机关是办案机关,那为何又要设立预防部门呢?既然国家决定设立预防部门,那就表明预防部门的职能是与诉讼不同的。我们对行政执法的监督,过去是通过案件查处,但实际上,行政机关、政府部门大量存在的是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我们预防部门应该对其予以监督和纠正。而检察机关恰恰又是从不作为、乱作为的查办入手,推动民主法制建设,这从侧面体现了预防的重要,体现了“两联两促”的重要。

实际上,甘肃省检察机开展“两联两促”专项行动也是一种收集信息的渠道。我认为,检察机关收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监督的过程。一些政府部门、企业和单位没有理由搞信息封锁。我们是人民的检察监督机关,我们的职责是为人民服务,除了国家秘密、经济秘密等,除这些外,都应该向服务对象公开,向检察机关公开。

预防约谈,机制创新

在“两联两促”专项行动中,甘肃省检察机关创新方法,进一步将预防约谈制度纳入专项当中。预防约谈结合司法办案,通过警示提醒、训诫督导、责令纠错等方式,对进入举报、初查、侦查、公诉环节,经查证尚未构成犯罪,但存在职务犯罪隐患或者非规范职务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及时进行提醒、纠正和防范,从而达到预防职务犯罪发生的目的。为使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约谈具有法律依据,甘肃省院还积极推动修订了《甘肃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将警示提醒、训诫督导和责令纠错作为检察机关开展预防工作的一项职责写入《条例》。

曾有一些同志问我,预防约谈和纪委的约谈工作是否矛盾?实际上,预防约谈是从预防的角度开展,这项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有目的地向纪委做备案说明,从行动上真正加强配合。预防约谈并不是要代替纪委约谈的功能,检察机关对约谈的具体方法、措施和程序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开展预防约谈必须和办案一样双人进行,由具体部门提出申请,经过严格的审批,并形成笔录归档。当然,如果能和纪委紧密配合,我相信这项工作的效果会更好。

知识服务职能 第4篇

1 学科知识服务的内核

知识服务是学科服务的深入, 如果说学科服务的方式或模式本身具有泛在化属性, 可以体现在图书馆工作的方方面面, 那么知识服务是新型高校图书馆的本质价值和基本功能[2], 它更具有学科专业性和用户针对性。如何从外围走入内核?如何在已有的泛在基础上走向精细?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思考可以成为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工作新的增长点。

1.1 准确把握学科的核心资源

高质量的合理架构的信息资源建设是进行专业化学科知识服务的基础。目前国内高校的资源购置经费额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特别是985高校经费已经上升至数千万元, 这无疑给纸质、数字资源的购置提供了条件, 但是并不是有经费就能买来最好的、最合理的资源。作为对学科发展起支撑作用的图书馆资源的购置必须建立在对学科的深入了解、对学科的科研活动和进展持续地跟踪以及对信息资源特别是数据库资源的内容和使用有了精细了解的基础上, 才能准确把握学科的核心资源, 合理均衡地使用经费, 及时对资源的配置做出调整, 避免过于倾向于书商特别是数据库商的宣传和推荐。

准确把握学科的核心资源要从两个层面考虑, 即不仅仅立足于学科够用, 而是在资金充足的前提下还要着眼于学科的发展。这就要求图书馆成立具有能够把握各学科发展定位、发展目标的权威和专家参与到资源建设中心, 从本校的学科设置以及发展战略出发, 找到与本校不同学科的学术水平发展相适应的研究机构, 研究和比较这些机构的图书馆在此学科上信息资源的结构和内容, 一方面将其免费资源 (OpenAccess) 引入本馆学科导引中, 另一方面制定本馆的资源建设短、中、长期规划。

1.2 对学科资源的知识组织

1.2.1信息组织和知识组织

信息组织和知识组织是两个概念, 人们在研究和应用中经常相提并论且有混淆的端倪。信息组织指对实体的或网络的无序的信息资源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法[3], 如用中图法对其进行分类编目 (Cataloging或Descriptive cataloging) , 从而保证用户对信息的有效获取和利用以及其本身的有效流通和组合, 这是传统图书馆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作。知识组织是将大量的知识因子 (知识元素) 从原有的知识集合中提取出来, 实施一系列的分析与加工, 去粗取精, 使各知识因子取得新的关联和重组[4], 以有序化的形式重新揭示出来, 形成一种以满足人们的客观知识、主观需求为目的新的知识产品。因此它们在知识环境生态中处在不同的层次, 知识组织在较高的层面, 它依存于信息组织, 而信息组织建立在资源存储上, 各层次对应的图书馆的工作也是不同的 (如图1所示) 。

1.2.2知识组织的必要与思路

信息与知识增长的速度是不同步的, 陆萍认为信息呈指数增长, 而知识相对于信息要缓慢得多[3]。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使可开放获取 (Open Access) 的网络资源数量激增, 使得信息大于可获得的知识, 可获得的知识大于可管理的知识, 为了尽可能地缩小信息数量和获取速度之间的距离, 尽可能实现知识层面的高效和准确的获得, 对知识合理地管理和组织就显得尤其必要和迫切, 也是高校图书馆职能的核心所在。

目前, 我国高校图书馆对数据资源管理和揭示的层次有很大差异, 笔者对我国39所985高校的网页做了简单的整理 (见表1) 。

提供更好的资源发现服务一直是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 图书馆的网页是资源揭示的主要平台。Kapoun曾在1998年提出图书馆网站建设的五大标准, 即准确性、权威性、客观性、时效性和覆盖性。他的这五大标准被包括康奈尔大学、华盛顿大学在内的美国多所知名高校图书馆所接受。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重心是迈向知识服务, 图书馆的网页应该立足于知识发现平台的构建。在我国39所985高校的图书馆中, 80%的图书馆对网页版本进行了更新, 近40%的网页嵌入了一站式的知识发现系统, 以及数据资源的导航或学科导引LibGuides (见表2) , 体现了走向知识服务的强烈意识, 也是迈向知识组织的第一步。

以上数据显示, 绝大多数985高校的图书馆是按资源的类型揭示资源的, 应该隶属于信息组织的层面。知识组织的核心是知识结构化研究, 是高校图书馆致力于知识服务的关键步骤。因此一个新型的高校图书馆应该具有学科的专业人才致力于对资源进行深度挖掘, 致力于对知识组织构架的研究。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在良好的知识组织工具下体现的, 因此知识组织工具的研究是下一个关键步骤。二者协同实现网络的智能, 模仿人工对知识元素的关联做出合理准确的相关界定和筛选, 使用户可以实现以知识元素为检索单元, 在包括订购资源、网络资源、相关机构的开放资源的信息源内按照其主观需求迅速、准确获取客观的知识关联集合。中国科技大学图书馆的网页, 在资源的知识组织方面有很多优点, 它们不仅有资源分类, 还有二级学科以上的知识元素层面的复合框检索, 并对知识元素检索的频次用云标签显示在网页上, 对检索频次高的关键字表现出更大的字符尺寸, 使管理者对用户在知识层面的关注程度一目了然, 对资源的建设、科研的动态实现了很好的跟踪, 并对知识组织的结构化研究提供了一手的反馈信息, 像这样的服务目前在全球高校图书馆网页中具有创新意义, 值得学习。

2 学科知识服务的延伸

2.1 加强信息素养课的力度, 提高用户的知识能力

良好的信息素养是一个科研工作者开展工作的前提之一, 未来的趋势对科研工作者的信息素养的要求一定越来越高, 在大学阶段掌握基本的信息检索和信息处理技能是很适时的。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信息素养课是一门选修课, 由于缺乏足够的推介, 很多学生在低年级时忽略了该课程的学习。因此, 对于本科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在开始自己的研究生涯时, 由于对专业数据库、信息平台不够熟悉, 对信息检索、分析和处理技能不足, 出现由于信息收集的渠道不当而使信息的质量或学术价值大打折扣, 影响开题的水平和时间进程;或者依赖于指导教师对本学科资源获取途径和筛选给予指导。如果图书馆加强对低年级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识教育的力度, 并与院系保持紧密沟通, 将学科资源给予针对性地、及时地培训, 提高用户的知识能力, 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也为院系科研工作者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2.2 开通选课咨询和学科背景教育

随着高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 学生的选课、修课及学分制度将与欧美国家接轨, 自主性选择的程度将不断提高。目前全球排名前50的高校的图书馆多数提供了学科馆员对本科低年级学生专业选课的在线咨询服务, 提供学科背景和知识服务接待咨询服务, 这实际上是学科馆员 (subject librarian) 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学科联系人 (liaison) 上。这一工作在国内业界几乎是空白, 仅有个别的学科导航中嵌入了课程介绍, 如复旦大学图书馆。在目前高校机构设置的格局下, 图书馆可以进行的是与院系合作, 以多媒体资源、讲座和沙龙等丰富和生动的形式开展学科背景教育及选课导引活动。

2.3 组织学术或学科知识讲座

图书馆应该与院系合作, 组织高水平的学术讲座, 通过专家、大师对学科态势的分析, 增强学生对学科前沿及发展前景的了解, 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 提高学生个人职业规划的自觉性。通过学术讲座还可以提供优秀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见证名人的优秀与个性。

2.4 建立ResearchID账户, 提升机构库功能

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建立了本校的成果机构库, 对学校的科研成果进行收集和整理, 但是随着网络资源和数据库的完备, 成果的获取越来越容易, 因此仅仅停留在成果收集和整理层面上的机构库的必要性将引人思考。特别是985高校, 其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很多专业90%的科研成果被SCI和SSCI收录, 而90%的高校对本校科研人员在Web of Science中没有注册ResearchID, 所以, 在科研成果分析方面无论检索式多么完备, 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程度的模糊统计。如果图书馆投入精力帮助本校各院系的科研人员注册ResearchID账户和建档, 以用户标签[5]组织成果机构库的资源, 将会使科研成果的管理更有效, 使科研成果的统计分析更准确和更容易。

2.5 为学科发展提供文献计量学分析的支撑

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共同承担科研项目的方式有步骤地推进与学校规划处、科技处等机构的合作, 开展对学校各个专业的科研成果准确地统计、分析, 开展对全球学科竞争力的分析研究, 为学校的学科设置、建设和未来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决策提供文献计量学分析的支撑, 这是一个有所做为的空间。

3 开展学科知识服务的前提

美国图书馆情报学家W·克劳福德和M·戈尔曼一直认为:“服务的强烈愿望是成功的图书馆事业的基础。”变革的意识、成功的愿望和工作的热情都必须体现于行动。

围绕知识服务这一职能的实现, 高校图书馆不仅物理空间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各部门人员组织上应该为开展新增服务和提高现存服务的质量进行相应调整, 美国研究图书馆学会ARL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 , 2011年公布的数据显示, 为了适应60%的经费用在电子资源采购, 用户服务部门有50%的岗位角色是经过了调整或者是新设立的[6]。目前国内电子资源和纸质资源的经费配置与国外水平相当, 但是岗位配置却严重失衡, 使得工作人员不能对每一个数据库的细节了解透彻, 影响服务的质量, 也缺乏对数据库商售后服务质量监控和制约的依据。因此, 开展知识服务需要多个方面的支撑。

3.1 岗位结构与学科知识服务系统的合理匹配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业务流模式和学科体系模式并行的结构设置和管理体现了以学科服务为中心的宗旨。要提供学科知识服务, 图书馆就要秉持机构因学科而孕、岗位应学科知识服务而生的原则, 大胆尝试岗位结构的合理化调整, 使得岗位职责与学科知识精细化服务相匹配。

3.2 注重人才的引进与使用

进行精确的知识组织的前提是了解和掌握知识的结构, 因此, 图书馆在引进图情人才的同时, 还必须引进懂学科的专业人才, 鼓励和加强学科专业人才和图情人才的合作, 提倡学术自由, 强化对学科馆员的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 提高学科馆员的综合能力, 使图书馆逐步实现服务与研究并举, 打造面向一线科研的集成服务能力。

3.3 合理管理和激励机制

提高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的责任心、事业心, 鼓励进取意识, 激发工作热情, 首先取决于各高校图书馆发展的理念以及引领者对图书馆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战略规划, 其次是领导的艺术, 奖励机制要奖金和理性分配个体提升及发展空间相结合, 充分调动每一个工作者的主人翁精神和图书馆发展的参与意识, 做到人尽其才。

4 建立围绕知识服务的图书馆评价系统

4.1 数字资源评价

近年来, 985高校图书馆在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构建经费方面作了调整, 数字资源的经费比例占总经费的50%以上。对于每一年都有上千万元的资金投入, 图书馆需要严格的、专业的评估。目前很多图书馆对资源使用没有跟踪, 有的图书馆仅仅依赖于数据库商提供的数据, 对数据库使用情况缺乏真实和有效的评估, 为学校新增加的学科以及原有学科的发展而产生的资源配置的调整难以提供翔实可靠的依据, 对数据库商的服务水平的制约完全丧失。

4.2 图书馆资源学科知识评价机制

很多985高校的图书馆对资源的使用随时跟踪并直接公布在图书馆网页上, 但是还有不少图书馆依然停留在年度入藏, 借阅次数的统计上, 这是远远不够的。2014年8月, ARL和华盛顿大学图书馆将在华盛顿西雅图召开图书馆评估会议, 旨在汇集感兴趣的、充满活力的、拥有责任的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建立一个有效的、可持续并实用的评估体系的研究环境和平台[7]。在当今的趋势下, 985高校图书馆理当肩负起引领围绕知识服务开展全面的图书馆工作考核和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的工作, 使高校图书馆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对用户的研究, 提高知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5 结束语

知识服务只有立足于学科发展才可能有深入的作为, 才能完成从传统的资源收集、分类和管理、信息发布与导引的资源管理走向学科化的知识管理和服务的职能转变, 实现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 即在高校优秀人才培养以及一流科学研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社会发展和知识环境中保持和大学相一致的生态位。

摘要: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核心职能应该是进行专业化的知识组织, 形成新的知识产品, 开展学科化的知识服务。高校图书馆只有立足于学科发展, 才可能完成从传统的资源管理走向知识管理, 从资源服务走向学科化的知识服务的根本转变。本文从学科化服务的角度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知识组织与知识服务的核心价值观与内涵, 并从全国高校图书馆特别是985高校图书馆目前的迫切需要出发提出了知识服务工作的增长点。

关键词:新型高校图书馆,核心职能,知识组织,知识产品,知识服务

参考文献

[1]初景利, 吴冬曼.图书馆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一) [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0 (1) :3-11.

[2]于健萍, 区旭坤, 张惠恩.面向知识服务的高校图书馆书屋创新[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7) :85-88.

[3]陆萍.论信息组织与知识组织[J].现代情报, 2003 (6) :16-18.

[4]蒋永福, 付小红, 知识组织论:图书情报学的理论基础[J].图书馆建设, 2000 (4) :14-17.

[5]谢靖, 钱爱兵, 韩普, 苏新宁.面向知识服务的知识组织工作工具:现状与未来[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13 (9) :8-14.

[6]刘素清.北京大学用户参与与服务拓展活动[R].会议报告.

服务中心发挥职能 第5篇

稳步推进工会创建工作上新台阶

——资兴市国税局工会创建“模范职工之家”汇报材料

新的资兴市局工会成立于2006年,目前下设6个工会小组,共有109名会员。近年来,资兴市局工会紧紧围绕全局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创建民主、文明、富裕、温馨的职工之家活动,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动员、教育和服务职工群众的作用,积极组织干部职工投身到组织收入、加强征管和构建和谐国税机关事业中,从而充分发挥了基层工会组织团结人、凝聚人的桥梁纽带作用。我们在创建职工之家中的主要做法有:

一、围绕创建目标健全创建机制

一是健全组织,构筑党政工团共建一个家的局面。我们始终把工会工作当作日常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配齐工会主席和相应工作人员的基础上,还通过选举的形式产生了由科室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工会委员会,在科室成立了工会小组,各小组组长全部由科室的负责人担,从而形成党政工团共建职工之家局面,为建家工作提供了可靠的领导保证和强大的力量支撑,为建家工作不断上台阶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同时,通过召开全局职代会、工会小组长会,围绕创建工作加强宣传发动,不断掀起创建热潮,形成了科室互动、点面结合、上下联动、全员参与、整体推进的良好创建氛围。

二是完善制度,夯实创建的软硬件环境。在软件方面,我们制

定了一系列工会工作规章制度和工作活动要求,将工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综合考核,要求局工会和基层工会小组做到年初有目标规划、年中有督查落实、年终有考核总结。同时年终通过开展“先进工会小组”、“工会积极分子”等活动,将考核结果直接与奖金津贴挂钩,与评先评优挂钩,从而确保了工会的规范运作。在硬件建设上,我们投资近100万元建立了职工食堂、灯光篮球场、职工阅报室、职工健身房、多媒体教室、兵乓球室和室外健身器材等。并通过组建篮球、摄影、户外等多个兴趣爱小组,为干部职工营造了一个吃饭有着落、娱乐有项目、活动有场所的温馨家园,提高了干部职工“爱家”、“建家”的热情和动力。

二、围绕和谐主题创新创建思路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国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它对构建和谐国税有着推动和促成作用。为使全局干部职工工作安心、生活舒心、工作顺心。我们紧密联系基层国税工会工作实际,创新工会工作思路,把工会工作从过去以办福利、搞活动为主,转变到为广大干部职工维护权益、搞好服务上来,从主要靠开会布置、搞检查评比等方式来推动工作,转变到更多地为干部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上来,真正把工会建成真正的“职工之家”。

一是把每月1日为确定为心里倾诉日,由工会委员轮流值班,接受干部职工的心里诉求,同时通过举办2期心理知识讲座,缓解干部职工学习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保持健康心态。

二是按季召开干部职工座谈会、定期发放问卷调查表、定期走

访征求意见等形式,认真做好干部职工的来信来访工作,及时解决苗头性、隐患性问题,发挥维护干部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三是推行“金点子计划”、“职工意见箱”,建立工会定期议事制,对关系干部职工利益的重大事项,工会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积极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维护干部职工合法权益。

四是建立干部职工特困基金,广泛实施困难救助救济活动。自特困基金成立以来,我们每年都收到特困基金上万元,先后向5名特困职工发放特困基金9000元。

五是建立定期走访制度。每逢重大节日或干部职工生病住院、老干大寿,工会都会及时开展走访慰问等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特别是从2008年8月份起,我们通过推行在干部职工按人平360元生日贺礼,离退休老干以360元为基数,对女年满55周岁的、男年满60周岁的,每增长一年加5元发放生日贺礼,让干部职工再次感受到国税大家庭的温暖。

六是认真开展为干部职工维权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干部职工解决住房、医疗、子女入学就业等困难。如针对干部职工反映较为热烈的住房公积金扣除比例偏低的现状,通过工会多次建言维权,2008年9月份,干部的住房公积金提取比例大大提高,达到了原来2倍多。

七是积极动员和组织干部职工参与社会公益救助行动,共建社会和谐。如,2008年5月12日,获悉“汶川大地震”后,工会迅

速发出抗震救灾捐款倡议书,共组织全局干部职工捐款21000元,并配合党办组织党员交纳“特殊党费”5230.20元在第一时间捐给灾区。2009年,工会组织青壮年会员上街义务献血2000毫升。特别值得一提是,在今年的义务献血日,局长刘小春亲自带队义务献血。

三、围绕全局中心工作强化创建举措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及时把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到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上来,是我们对工会工作的定位,也是开展创建工作的最终目的。为此,我们积极组织职工投入到各项全局性的工作中。

一是结合组织收入、强化征管,开展组织劳动竞赛。自2008年以来,针对受金融危机给组织收入带来税源不足、任务偏紧的严峻形势,我们积极开展组织收入工作劳动竞赛活动,对在竞赛中工作主动,税收入库形势好,达到了目标要求的,给予不等的物资奖励和精神鼓励,从而大大增强了干部职工抓税收的活力,为每年顺利完成任务提供了保证。

二是结合争先创优活动,开展各种岗位能手评选活动。在今年的创先争优活动中,工会积极配合人事、机关党办等科室,在办税服务厅开展了创“六型”办税服务厅和“办税服务明星”评选活动;在全局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创“党员示范岗”和争做“优秀党员”活动;在全局干部中开展了“立足岗位作奉献,创先争优展风彩”活动,从而有力地推动全局的整体工作上台阶。

三是结合干部素质提高,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为了提高整体业务素质,我们要求各工会小组每季至少开展一次业务培训。近年来,工会结合全局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不定期开展以爱岗敬业、务实创新、文明法治、廉洁高效为主要内容的税务职业道德教育,切实解决敬业奉献精神不强、工作责任感不强的问题,把干部关注的重点由待遇、提拔等方面转移到在税收工作中建功立业上来。以“书香国税”活动为契机,通过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帮助干部职工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新理念。配合“六员”培训,先后组织了信息化技术、宏观税负分析、税收管理等知识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干部职工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围绕“三最纪检日”活动,开展机关作风整顿活动,切实转变机关和干部作风。同时,以“每月一课”、“每日一题”为载体,深入开展岗位练兵、业务比武活动,让干部在岗位上锻炼成才。近年来,各工会小组共举办各种计算机、稽查业务、征管业务等知识培训23次。同时,为争取行政的支持,制定激励措拖,鼓励青年干部职工积极参加自学考试,倡导自学成才。如,我们对通过全国司法考试的李坤生一次给予6000元的重奖;对在2010年全局税收业务大考中取得前六名的同志分别给予2000至600不等的奖励。

四、围绕干部职工喜好丰富创建载体

每年我们都要利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佳节和休闲期间,组织干部职工开展耗资少、气氛活泼、集体主义氛围浓的文体活动,如团体户外、登山、篮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以及象

棋、扑克、拔河等比赛活动。同时,积极组织人员,排演节目,参与资兴市总工会组织的各项比赛活动。近年来,我们共组织各类文化体育活动20余次。如为充分展现资兴国税人关心奥运,支持奥运的良好精神风貌,2008年1月4日,我们通过举行“迎奥运,兴国税”长跑赛为2008年的奥运会鼓劲加油。如为增添节日喜气,我们每逢节日都会开展一些有益身心的游艺活动。如为体现对老干的关怀,每年重阳节,我们都召开了离退休干部职工座谈会,在为老年同志送上了浓浓的节日祝福和殷殷的关切之情同时,并组织全局离退老干到外面参观学习。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全局始终保持着团结、友爱的“家庭气氛”。

财务服务职能发展探讨 第6篇

财务职能是指企业财务活动运行中所发挥的各项功能, 现代企业在引入价值管理理论之后, 企业财务服务职能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逐步成为了企业财务功能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所说的财务服务不同于专门的会计咨询和核算机构所提供的服务, 它指的是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利用各种财务信息, 参与企业决策、人员管理并为企业加强管理, 增强企业价值所提供的服务。笔者认为, 财务服务职能不同于财务管理职能, 它通过获取管理效益, 对各环节 (成本、费用中心) 分析, 并应用分析成果, 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它是从财务管理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立的一项财务职能, 二者共同组成了企业的财务职能体系, 如图1所示。

二、发展财务服务职能的主要内容

从上文中的分析可以看出财务服务职能不同于财务管理职能, 但是另一方面它又是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支撑和重要补充。进一步发展财务的服务职能可以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也是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根据目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现状来看, 可以从以下几个发展财务服务职能:

(一) 主要会计服务

1. 积极参与企业决策。

财务部门应当积极参与企业的发展决策, 利用各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预测, 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决策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以往的企业管理工作往往重视企业的财务的事中核算和分析工作, 缺乏对于企业决策的参与意识。发挥财务服务功能, 做好决策参谋, 其工作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参与企业的战略决策。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应当只局限于对于业务的管理和控制上, 应当从促进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上, 提升部门的决策支持作用。 (2) 参与企业的流程管理。财务部门应当与其它部门积极合作, 本着减少工作环节、提升工作效率的原则对企业的各项工作流程进行进一步优化。 (3) 参与营销策略决策。对于企业的各项营销策略, 财务部门应积极参与讨论, 以企业占有的资料为企业产品的营销策略提供决策支持以及效果评价, 帮助营销部门设计销售模型等。 (4) 参与企业人员决策。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动力, 财务部门应当积极参与到对于人员规划和管理的工作中来, 积极发展财务服务职能, 为企业进行理性选择提供决策支持。

2. 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做好财务分析工作。

首先,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进行会计核算, 也是财务职能体系中的最重要职能之一。有效的会计核算工作也是企业发展财务服务功能的重要基础。会计核算作为一门管理学科, 有其严格的政策依据和计量、确认方法。目前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都是对各种经济活动的事后核算, 现代企业应当建立起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 加强风险控制、做好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工作, 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会计核算的最终结果作为企业重要的财务信息可以为企业的各项决策提供参考。其次, 企业的财务部门应当做好财务分析工作。具体来说, 财务分析是指财务部门根据企业的经营现状, 结合现有的财务信息, 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总体情况进行深层分析, 发现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找出原因并提出完善意见。现代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 资金运作分析:根据企业的战略规模和经营现状, 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并为为企业未来资金使用计划提供数据支持; (2) 财务政策分析:根据各种财务报表, 分析并预测单位的财务收益和风险, 为单位的业务发展、财务管理政策制度的建立及调整提供建议; (3) 经营管理分析:参与各个项目的财务预测、预算执行分析、业绩分析, 并提出专业的分析建议, 为业务决策提供专业的财务支持; (4) 管理分析:参与各项目的财务测算、支出成本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活动, 防范风险, 并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5) 财务分析报告:根据财务管理政策与业务发展需求, 撰写财务分析报告、财务调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为财务决策提供分析支持。

3. 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

财务部门应当进行有效的预算编制并采取有效的资金管理手段进一步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完善的发展规划, 而各项发展策略的进行都是企业资金的投入和运用。因此, 如何有效地保证资金安全, 高效利用企业资金是财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进行资金管理不同于企业的会计核算, 一般企业中的会计核算都是事中和事后核算, 而进行资金管理则要求财务部门在事前就明确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以及风险控制手段等。除了建立相应的资金审批和监督机制外, 更需要有经验的财务管理人员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资金加以管理。

4. 处理好财务关系, 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

随着经济合作方式的不断创新, 现代企业业务呈现多元化趋势, 所涉及的财务关系也愈加复杂, 有的涉及企业与企业之间, 有的则涉及到企业与银行、工商、税务等部门。因此, 财务管理人员应当从全局出发, 积极协调好企业的各种财务关系, 准确处理企业经营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管理问题, 这也对企业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 不单单是做好企业内部的财务核算和监督工作, 还应当储备一定的管理和法律知识, 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管理水平。

(二) 其他财务服务

除了上文所介绍的财务服务职能的内容外, 企业的财务服务还包括对于员工的财务培训以及个人增值服务等。

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企业吸收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 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提高企业价值。企业应当为财务人员提供一个服务平台, 由企业CFO为主要管理者, 定期组织企业的财务人员出外学习培训, 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同时, 企业应当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传播, 提升公众认知度和重视度。另外, 在提供财务服务平台的基础上, 还可以增加个人理财增值服务。所谓个人理财增值服务是指可以为企业员工提供专门的财务咨询服务, 这样不仅增加了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交流, 也帮助企业员工更加合理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资产。除了我们上述提到的企业财务服务功能外, 财务的服务职能还能够不断延伸, 这些功能和财务管理共同构成了企业的财务职能体系, 二者都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三、企业财务服务职能的导入措施

现代企业在引入价值管理理论之后, 对于财务服务职能的发展受到了企业越来越多的重视。一个企业越重视价值管理, 其财务服务职能就越能发挥其作用。然而从目前许多企业的财务工作中来看, 许多企业的财务工作重心仍然集中在财务管理上。完善企业财务职能体系, 发展财务服务职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笔者主要总结了以下几点措施以期能够加快企业财务服务功能的发展步伐。

(一) 明确财务服务职能内容, 加强企业CFO的权利地位

首先, 财务服务职能不同于传统的财务管理职能, 它是对企业财务工作的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因此, 明确财务服务职能内容是发展这一职能体系的首要功能之一。许多企业将财务服务功能同财务管理等同,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它既存在于财务管理的工作之中, 又对财务管理以外的内容加以补充。财务部门从企业未来战略发展的高度, 为企业决策、经营、财务管理以及人员管理提供的数据支持和服务, 这是财务服务职能与财务管理的不同之处。其次, 企业应当提升CFO在企业管理层中的权利, 强化部门的核心地位, 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同时在财务职责说明书中应该对财务服务职能的具体内容作出说明, 并对部门的权责划分进行明确界定。

(二) 提高财务人员的服务意识

很长时间以来, 企业财务部门人员对于自身工作存在这样一种观念:财务管理工作职能财务部门的独立工作, 其工作内容只是对各种财务进行进行收集、核算和分析。这种认识是很片面的, 也不符合现代企业的发展理念。首先, 企业的财务部门是企业经营运作中的重要一环, 它是不可缺少的, 也是和其他部门紧紧相连的。财务部门应当积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信息交流, 加强服务意识, 保证会计信息和准确性, 并根据财务分析的结构为其他部门例如销售部门、人力资源部等的决策提供一定的政策推荐, 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三) 进一步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财务工作的执行最终要落到具体的财务人员身上。因此, 财务人员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就决定了企业财务服务的质量。企业应当更多地吸收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 并定期组织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只有财务人员进一步加强专业素质、不断拓宽知识面, 才能为企业财务体系的建设和财务服务的具体流程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 保证财务服务职能的彻底发挥。

参考文献

[1]汤剑萍.提高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能力的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1 (11)

[2]单蕊.浅议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J].中国证券期货.2010 (02)

[3]秦家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 (22)

[4]周香爱.企业财务职能的转变及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J].浙江统计.2006 (08)

档案工作服务职能的目标定位 第7篇

一、服务方向的政治定位

档案工作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服务职能的履行必须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因此, 新时期档案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坚持以社会利益为最高利益原则, 深入开展档案利用工作, 履行档案工作的服务职能, 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在实际工作中, 档案服务工作必须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决贯彻执行党和政府关于档案开放、开发、公布与利用的方针、政策、法规, 实现档案工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统一, 确保党和国家秘密的安全, 维护安定团结, 确保档案工作的服务职能有一个正确的政治定位。

二、服务形式的精品定位

档案工作的服务性突出地表现在档案利用工作这个环节上, 提供档案的服务形式, 包括档案检索及编研开发档案信息等。服务形式的精品定位就是使档案检索及档案信息的传递开发最有效、最便捷。目前, 虽然有的档案部门编制了多种形式的检索工具, 但实践证明, 有一些检索工具是交叉重复的或者是不科学、不方便的, 影响了检索效果。同时, 在编制检索工具中出现了求“多”不求“精”的现象, 误认为编制的检索工具越多, 档案工作服务质量就会越高。正是因为这些因素, 影响和限制了利用工作的开展, 降低了服务质量。此外, 在信息开发和编研工作上也存在着选题不典型、盲目性大等问题, 致使编研产品层次低、质量差、实用性不大、利用价值不大, 影响了档案工作服务职能的发挥。

针对这种情况, 档案部门应转变观念, 在服务形式上树立精品意识, 编制一些必要的、方便利用的手工检索工具, 并作为向机检过渡的基础工具。检索形式要在计算机检索上多做文章, 不断研究探索计算机检索的有效途径。开发编制标准统一、利用者易操作、高质量、全方位的计算机检索并逐步取代手工检索, 为利用网络技术提供档案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条件。在信息开发及编研工作上, 要根据利用规律及社会各项工作发展的趋势、目标, 提前作出预测, 有目的地进行选题, 突出重点, 使开发的信息及编研的成果具有特色。积极利用现代化的开发手段, 加快开发的进度, 缩短编研的时间, 多出精品, 通过最快捷的检索途径, 把最优秀、最有价值的档案信息传递给利用者, 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服务人员的素质定位

在生产力的诸要素中, 人是决定因素。档案工作服务质量的好坏, 服务人员的素质是关键。在档案工作不断深入发展过程中, 档案工作服务人员的素质定位应主要以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时代意识为主。

1. 政治素质指档案人员的政治理论水平、政治态

度及职业道德等。这就要求档案人员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做到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要加强政治纪律, 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要在涉及档案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原则问题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恪守档案工作纪律, 贯彻执行《档案法》, 严守党和国家的机密;要热爱档案事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甘当无名英雄;要具有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2. 业务素质是指档案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术实践

能力。档案人员应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 掌握档案学理论知识及与档案工作相关的文化、理论与科学技术, 具备在档案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丰富和发展档案工作理论与实践的能力。

3. 时代意识是指档案人员应具备与时代步伐相一

乡镇财政转变职能提高服务能力 第8篇

2 0 0 3年以来, 我国农村税费改革和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同步推开, 乡镇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三提五统”等税费征收职能弱化, 对乡镇因此形成的短收县以上财政给予了一定转移支付补助, 乡镇公教人员工资发放保障机会初步建立, 乡镇财政职能也由“征管型”逐步向“支出型”转变。同时, 国家对“三农”投入力度加大, 涵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和农村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构建, 乡镇财政对上级各类转移支付资金及各类专项财政补贴的使用管理责任明显增强。因而确保资金安全、确保资金效益发挥、让“阳光财政”普照“三农”, 促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财政工作任务越来越重, 责任越来越大, 在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 审时度势, 创新思路, 转变乡镇财政职能也就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二、新时期财政职能应如何定位

目前乡镇财政的职能定位要着重从适度的预算管理权、规范的核算监督权、到位的政策执行职责、满意的公共服务职责等方面来考虑。乡镇财政核心职能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财政监管职能

实施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乡镇部门预算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对乡镇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负责票据、会计档案管理;负责乡镇政府及部门预算单位的政府采购;开展公共财政绩效评价,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支农专项使用情况的全面监管;防控乡村债务风险;深入开展“村财乡代管”;对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对本级和上级财政安排的资金以及其他财政性资金, 实行全面监管等。

2. 公共服务职能

一是落实好乡镇各项基本保障经费;二是执行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出台的扶持农村发展的惠农政策, 确保各项支农资金、涉农补贴资金的兑付落实。

3. 预算管理职能

乡镇财政在县级财政的统一监管指导下, 及时编制乡镇年度预算、决算和预算调整, 负责预算执行和管理, 负责向乡镇人大报告预算、决算执行情况。

4. 服务发展职能

宣传贯彻财经政策;积极参与乡镇财源建设;运用财政政策, 引导、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农民增收;支持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环境;参与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和综合配套改革等。

5. 推进改革职能

落实农村综合改革政策, 做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和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 建立健全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监督机制, 保护农民的利益。

三、新时期转变乡镇财政职能的措施探讨

1. 坚持完善县乡财政体制

一是进一步规范县乡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 提高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按照公平与效率并重、财力与事权匹配的原则, 进一步健全县乡财政体制, 不搞“一刀切”, 对财力富足能满足自身支出需求的, 可实行比较规范的分税制财政体制, 以调动乡镇增收节支的积极性, 对财力拮据, 收不抵支的, 可实行统收统支加激励的财政体制。二是完善县对乡转移支付办法。充分考虑乡镇财力水平的不同, 进行公平、合理分类, 对存在收支缺口的困难乡镇, 县级财政要加大转移支付补助力度, 保障乡镇政府开展社会管理及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2. 深化各项财政管理改革

一是完善乡镇财政预算市乡共编制度, 将乡镇预算内、外等政府性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实行综合预算。严格按照“硬化基本支出、细化公用支出、优化项目支出”的要求编制支出预算。严格控制接待费、会议费、车辆费和非财源建设性支出, 不断加大民生支出力度, 大力支持社会事业发展, 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发挥乡镇人大监督作用, 乡镇收支预算在履行必要的法律程序后执行。二是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建立乡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扩大直接支付范围;三是继续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 完善政府采购流程, 健全招投标机制, 努力节约财政资金。四是逐步推进公务卡改革。严格要求乡镇预算单位在小额公务支出中必须使用公务卡支付工具, 减少现金的使用量, 切实加强对支出的管理。五是规范乡镇政府债务管理。认真落实偿还和清收债务责任, 努力探索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新途径, 实现政府债务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积极开展村级债务化解工作, 逐步解除债务负担。

3. 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

结合“双基”建设的要求, 切实转变理财观念, 创新体制机制, 规范工作程序、实施跟踪监督等手段, 全面提升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水平。一是扩大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范围。乡镇财政应将乡镇本级资金、村集体经济收入、上级各类补助性资金等全部纳入乡镇财政监管范围;二是加强各类补助资金的监管。通过便民服务大厅平台, 对各项补助性资金、补助政策和补助对象做到及时公开、公示, 接受广大群众监督;乡镇财政组织各相关部门开展补助资金拨付、使用、核算等工作, 努力发挥牵头作用;完善乡镇内审制度, 规范财政监督检查行为, 加大对财政违法行为的依法查处力度;利用“一卡 (折) 通”等形式, 减少支出环节, 提高支出工作效率;夯实基础工作, 强化补助资金使用过程信息管理, 部门分兵把口, 各负其责, 相互监督, 努力防止挤占、截留、挪用等违纪问题的发生, 确保补助资金按规定要求和规定标准兑现到位。三是全程监管项目资金。乡镇每一个预申报的项目都要开展可行性论证, 充分听取专家意见, 要做到科学立项;乡镇财政要对项目资金的拨付、使用情况全程跟踪监督, 并及时公示、公开, 接受群众质询, 确保项目资金能够发挥预期效益。四是加强乡级财政预算约束。乡镇非税收入要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并按规定将所有收入及时足额缴入市国库;硬化预算约束, 做好执行分析。五是推进乡镇“金财工程”。购置软硬件设施、设备, 建立县乡财政监管信息化系统, 提高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质效。六是健全“村财村用乡代管”制度。明确代管范围, 规范报账程序, 发挥民主理财小组作用, 确保村级资金的安全运行。

4. 强化综合绩效考核

市县政府对乡镇财政工作考核要改变只对收入完成指标的单一考核形式, 要结合调整后财政职能进行综合绩效考核。一是建立乡镇财政管理目标, 细化工作任务, 并逐级分解落实。二要调整考核重点。要加大乡镇财政涉农资金监管、村级财务管理、厉行节约政策落实等乡镇财政管理方面的分值比重, 以考核来促进乡镇财政职能转变。三是建立乡镇财政综合绩效考评制度, 明确考评内容、方法和程序, 结合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通过考核做到奖优罚劣, 鼓励先进, 鞭策后进, 提高综合服务质量。

5. 抓好机构队伍建设

发挥商务职能扩大内需服务 第9篇

近些年来, 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 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逐渐放缓, 而国际竞争则变得越来越激烈;其次, 国内的资源和能源还有生态环境等方面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性逐渐变强, 而劳动力的成本则在不断的上升, 致使传统的国际竞争优势弱化;同时, 在国内外经济变化发展中, 存在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的因素。因此, 完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有效性、刺激消费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的促进投资, 并进行良好的消费互动。要拉动和扩大内需不仅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有重要作用, 还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十分重要的措施, 其能够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实现改革开放的目的, 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序建设。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和促进消费需求, 可以有效拓展发展的领域, 并为社会创造财富, 增强人民的收入,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改善民生环境, 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二、发挥商务职能以便扩大内需服务

(一) 促消费、拓市场

当前扩大内需的软肋就是消费, 内需需要消费的刺激与带动, 因此, 我们首先就要把扩大消费放在突出的重点位置上面来, 进而带动内需的促进与扩大。扩大消费首先要制定有效的消费战略, 并加以谋划, 进而扩大内需。消费是经济发展的保证, 是经济增长决定性动力, 因此, 可以说扩大消费就是在不断的优化经济结构, 就是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 我们更要加强对商务系统的深入认识与理解, 以保证促消费作用的提高, 促进其有效性和自觉性的提升。不仅如此, 还要在理念方面做好引导工作, 让人民拥有绿色消费、实惠消费、信用消费的健康消费理念;同时, 重视政策引导作用, 加强节能环保型产品在市场上的重视和对扩大消费的支持。

同时, 也要加强城乡间的贸易交流与发展, 促进贸易流通的方式创新, 提高电子商务的发展空间及力度。同时, 还要加大对新型消费模式的创建, 提高对展会、购物节等消费平台的构建, 促进消费, 丰富商贸服务模式。我们要提高创新能力、加大创新举措, 并对消费促进政策进行与时俱进的研究, 提高信息的宣传能力。

(二) 巩固国内市场的拓展

1.明确目标导向

从经济学角度上看, 物质短缺时, 经济的发展是由生产决定的;而当物质充裕是, 经济的发展则是由流通决定的。而就目前而言, 我国正处于物质充裕的阶段,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市场的拓展, 扩大内需能力, 以便更好的为工农业生产而提供良好服务。企业应将努力提高产品销售率以及市场占有率作为发展的目标, 提升流通引导生产的积极作用, 为企业创造利益, 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平稳有序发展提供良好保障和充裕的市场空间。

2.注重联动作用

联动主要是指工贸联动、批零联动、虚实联动。促进二商的对接和农商的对接, 可有效提高产业链的整合, 降低流通的成本, 提升流通的效率。注重批零联动, 将批发同零售之间进行相互促进, 完善市场的服务能力, 提高市场的服务性能, 以确保更多的市场要求得到满足。“虚实”联动的加强, 可有效提升电子商务的发展力度和水平, 将网络市场与实体市场进行有机融合, 保证经济的持续有效发展。

3.把握工作重点

有效的市场巩固需要进行良好的营销方式的转变。通过对营销网络架构的不断优化和使用, 可有效促进销售渠道的畅通无阻、销售的网点坚实巩固、销售信息的灵敏等, 将资金流与物流和信息流进行有机结合, 有效提高渠道的开拓能力与控制能力。加大对品牌的培育力度, 创新品牌的营销模式, 不断加强产品的附加值和知名度、美誉度。

(三) 加强投资力度

想要加强商务职能更好的促进内需服务, 需要大力引进投资。而外资和中国内部的投资一直是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切实的破除外资“无用论、冲击论、边缘论、首位论”等非常不正确的思维理念, 认识到外资对于有效投资的重要性, 并进行有效的经济结构优化的,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促进外商投资的利用率, 使我国经济更好更多的参与大全球化当中来, 对要素资源配置进行充分的优化, 加快进入全球高端价值链的速度, 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竞争力的大局观。并将过去的生产成本优势逐渐向人才优势、环境优势、市场优势等方面转变, 并分别在平台载体方面、政策法规方面、服务环境方面、产业配套方面等问题上进行新的优势的创造。而在中国的内部投资中, 我们也许要不断的优化产业结构, 优化当地的发展政策, 优化当地的管理职能, 让中国自己的投资人能够放心, 安心的对其他产业就行投资。

结语

总之, 扩大内需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 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是保障和改善我国民生的最有效举措, 因此扩大内需对于我国和我国人民而言是意义非凡的。因此, 我们需要更好的做好商务工作, 以便更好地促进和拉动内需服务,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平稳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效的力量。

摘要:为了更好的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 我们必须找出新的有效的经济发展方式。并以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立足点, “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 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本文就如何发挥商务职能, 扩大内需服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商务职能,内需服务,扩大

参考文献

发挥检察职能服务美好乡村建设 第10篇

一、检察机关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联系

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之一。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体现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上, 涉及到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 检察机关要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责, 运用法律的手段,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检察机关应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发展大局, 通过严厉打击犯罪, 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检察机关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

当前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成为摆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首要问题, “三农”现状不改变, 就会影响制约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推迟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没有农村小康, 就没有全国小康。新农村建设是全党、全国的事, 是各行各业的事。理所当然,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 检察机关自觉服从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为其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是其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的现实责任。

(一) 社主义新农村的稳定需要检察机关来维护

维护社会稳定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 只有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需要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据调查, 群众对检察机关服务新农村建设有“六个盼望”:一盼村干部有较强法制意识, 廉洁从政, 让农民群众信得过。群众期望检察院加大查办和预防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案件的力度, 切实保障各种专项补贴资金安全到位, 专款专用。二盼家乡有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 农民群众能平平安安地过日子。三盼法制宣传进村入户, 让群众学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求加大法律援助的力度, 让身边的人说身边的事, 从而学会守法用法。促进邻里的和谐与稳定。四盼打击假化肥、假种子, 让农民种上“放心田”。五盼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大打击医药购销过程中的贿赂犯罪的力度, 铲除医疗卫生系统腐败现象的土壤。六盼打工能维权。改善劳动条件, 提高劳动待遇, 帮助打工者处理劳务纠纷, 遏制拖欠工资行为的发生。

(二) 农村基层组织职务行为需要检察机关来监督和管理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 国家相关政策会有相应的倾斜, 各种项目资金及配套物资将会大量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上, 农村基层组织、农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及其地位也会大幅度提高。国家的相关政策需要这些基层组织协助执行, 他们既是领导者, 又是实践者,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 他们的行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至关重要。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目前有些基层组织干部的宗旨观念淡薄、廉洁意识不强, 存在各种利用职权为非作歹、欺压乡民的现象。随着新农村的建设、经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基层组织作用的不断增加, 如果这些基层组织得不到相应的监督和管理, 会导致其中部分人不能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 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甚至走上贪污、受贿等违法犯罪道路。而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 检察机关通过依法监督基层组织的职务行为促使他们依法行政, 全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 新农村的普法建设需要检察机关服务

普法建设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重要工作, 是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础性工程, 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伟大实践, 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现在广大群众的宪法意识、法律素质有了不同程度地提高, 农民的法律意识也有所增强, 农村的法制建设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但是, 在依法治国的环境下, 还存在认识不够、学法用法自觉性不强、法制宣传工作存在薄弱环节等问题, 这些距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民的法律意识仍有一些差距。普及农村法律知识, 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制定的重大战略决策,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的监督机关, 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检察职能, 增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自觉性, 提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能力, 通过依法行使各项检察职能,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一) 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 特别是“涉农”黑恶势力刑事犯罪, 全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一是检察机关通过严厉打击农村多发易发的危害农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犯罪, 增强农民群众的安全感。二是坚持宽严相济、区别对待的刑事政策, 坚持以教育挽救为主的原则处理农村邻里、亲友间发生的轻微刑事案件。三是加大打击破坏农业生产和坑农害农的犯罪。

(二) 积极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在查处农村基层干部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过程中, 帮助构筑农村预防职务犯罪的坚固防线。

(三) 认真做好涉农信访工作, 积极化解农村矛盾纠纷

信访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一大难题, 由种种原因产生了“老上访户”、“难缠户”。检察机关控申部门要充分发挥窗口作用, 带着感情做好检察环节的涉农信访工作。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去办, 能解决问题当时就解决, 能办理情事当时就办理, 不能给群众解决的问题, 要当面给群众解释清楚, 对重大复杂的案件, 按照归口原则妥善办理, 防止矛盾激化或演变为刑事犯罪。

(四) 加强对农村的法制宣传活动

切实提高农村干部和群众的法律意识, 使农民不仅知法、懂法, 参与农村各项社会事务的管理, 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营造农村良好法制环境。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检察机关在新农村建设中, 在保障经济振兴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检察机关要从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出发, 深刻认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构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型农村方面, 多出力流汗, 当好新农村建设的“稳定器”和“服务员”。

上一篇:认识法的过程论文下一篇:体育课学习兴趣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