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妙用范文

2024-06-21

音乐的妙用范文(精选11篇)

音乐的妙用 第1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音乐,妙用

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已经完全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并且也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体育教学的不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选用配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优美而有节奏的乐曲。把美妙的听觉艺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会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教学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选择音乐

体育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音乐,所选的音乐要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

武术教学可以选择节奏感强而有力的激昂顿挫的音乐。如《中国功夫》《龙的传人》《男儿当自强》等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营造的氛围,使动作和音乐相协调,振奋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表现力。

由于田径项目比较枯燥,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励志的一些音乐。如《我的未来不是梦》《相信自己》《海阔天空》等歌曲,在音乐的激励下,学生会变得愉悦和兴奋,可以减轻疲劳,顽强地战胜困难。

球类教学,像篮球、排球、足球三大球的教学,教师可以选择和这几个项目相关的符合教学情境的音乐。如《灌篮高手》《排球女将》《世界杯》的主题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二、根据教学过程,合理使用音乐

整个教学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教师选择怎样的音乐可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开始部分,也就是准备部分,其作用是使身体发热,使身体机能逐渐调整到工作状态,充分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关节,预防运动损伤,为基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所以,教师在开始部分可以选择轻快活泼、旋律鲜明的音乐,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快乐的气氛,调动学生的兴奋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能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自然轻松地过渡到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也就是学生学习动作技能的部分,这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在新授课时,学生以学习动作技能为主,开始时神经处于泛化阶段,其动作还没有达到熟练程度,这个时候融入音乐可能会给学生思维上带来干扰,所以不建议教师在这个阶段使用音乐。如果教学需要使用音乐,教师可以选择节奏平稳、舒缓流畅的轻音乐,让学生精神放松而不涣散。在复习巩固动作技能时,教师可以选择节奏明显、旋律欢快的音乐,使学生在运动中情绪高昂,精神振奋,避免枯燥的反复练习,在练习中感受快乐,从而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

结束部分,也就是放松、恢复身心部分,是指由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步转入到相对安静的状态。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选择节奏清缓、悠扬的音乐,使学生充分做好整理放松活动,让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下降,促进疲劳消除,身心得到充分放松,同时陶冶情操。

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音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音乐,如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特点、技术水平、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等。

小学低年级的体育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可以选择卡通、儿歌类音乐,如《丢手绢》《健康歌》等。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崇尚新事物,爱标新立异,教师可以选择当今比较流行的音乐,如《奔跑吧兄弟》的主题曲《超级英雄》《小苹果》等。

在健美操教学中,有基础的学生学起来比较快,没有基础的学生学起来就慢一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合理选择音乐,对于学得慢的学生可以选择节拍慢一点的音乐,等学生熟练掌握动作以后,再使用节拍较快的音乐。如果一开始,音乐节拍过快,有的学生跟不上节拍,就会出现动作错误或者动作不到位的情况,这样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耐久跑是学生最怕的一个项目,往往出现不愿意跑或者跑不完的情况。教师可以选择节奏感较强、气势宏厚、激情高涨、让人兴奋的音乐,如《飞得更高》《真心英雄》等。学生跟着音乐节奏,进行“两三步一吸气”“两三步一呼气”,消除身心惰性,提高兴奋度,激发内心的斗志,从而提高运动效果。

四、根据教师素养,合理选择音乐

在体育教学中,音乐的选择直接取决于教师的音乐素养和加工音乐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音乐修养,才能使音乐在课堂上运用得恰到好处。教师在选曲方面,要准确分析音乐与上课内容是否相吻合,如节奏、节拍、速度、旋律、歌词、音量等,也可以自己尝试进行剪切,切不可乱用音乐或者滥用音乐,否则会得不偿失,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妙用多媒体优化音乐课堂 第2篇

妙用多媒体优化音乐课堂

作者/ 郑越

摘 要:多媒体音乐教学将形、声、色、动感等优势集于一身,发挥了其独特的教育价值。把握好多媒体的运用时机,充分发挥它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音乐;教学

多媒体网络信息的应用作为一种全新的辅助教学手段,为各科教学带来了“教”与“学”的重大改革,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我也尝试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的多媒体音乐世界。通过鲜艳明丽的色彩、动感逼真地画面、惟妙惟肖的音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象美与创造美,从而提高音乐的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能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充分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

一、用在导课时――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传统的音乐课堂,总是离不开教师的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不能把教材中各种美的因素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不能营造出美的氛围。而在欣赏课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意境,就可以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美感,使学生身临其境,能让他们的注意力很快转移到课堂学习的内容上来,提高课堂效率,优化知识结构,增加知识容量。我在每节新课的开始,通常会选择一些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用动画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例如人音版音乐教材第五册第六课《樱花》,本课的课型是以感知与体验为主的欣赏综合课。樱花是日本的国花,也是日本人民最喜爱的花。每年春天,日本漫山遍野盛开樱花,或白或红的花朵,三五朵组成一个伞状花序,千万个花序蔚成花海,千姿百态,艳丽夺目。这首民歌淳朴而生动地表现了日本人民珍爱樱花,趁三月春光结伴前往观赏的喜悦心情。在本课的第一环节赏花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欣赏了电影《浪漫樱花》的片段,看看樱花飘落下来的美景,感受樱花随风吹过、纷纷扬扬飘落下来的优美姿态。在第二环节赏花中,我又让学生在聆听歌曲《樱花》时,同步欣赏樱花的美景,将学生的听觉与视觉相结合,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让学生更形象地体验与感悟《樱花》的独特音乐风格,提高审美能力,并能初步哼唱歌曲。通过这一系列良好的情境创设、演示,我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在体验中享受音乐的美,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直接兴趣,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同时,还能使他们很快进入情境,因景入情、由情入趣,带着愉悦的心情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用在游戏时――集中注意,激发兴趣

多媒体技术具有鲜艳生动的图像、动静结合的画面,它使教学内容以不同方式呈现,对学生的各种感官提供多重刺激,使之被调动起来,快速进入学习的意境和学习状态,可避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兴趣容易转移、学习情绪不稳定等倾向,促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音乐游戏是融音乐与游戏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是音乐教育中最易被学生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我采取游戏与多媒体结合的教学方法,把音乐教学因素、游戏与多媒体紧密结合起来组织教学,做到分散难点、化难为易,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饶有兴趣地学习音乐知识。

如游戏“争夺音符卡片”,每张音符卡片都会有相应的问题,在充满竞技的音乐背景下,学生开始答题。若答对了,我将会奖励特制的音符卡片,并得到音符相应的时值(期末时,会将一学期的音符时值累积起来作为期末质量考核的附加分)。如答错了,会出现有趣味的小小惩罚,再加上一句鼓励的话。对学生来讲,屏幕上的每一样东西都具有梦幻般的吸引力,鸟儿会唱歌、花儿会微笑,这种游戏的方法将枯燥无味的机器操作变成了充满挑战性的.游戏活动,教学内容是活生生的、是有思想有感情的。

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民主化的、个性化的气氛中,每个儿童都能自主选择、决定、思考和操作,用自己的方式与它沟通和交流,教学变成了自由的交流活动,彻底地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真正在活动中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有了最佳的求知态度,能积极主动地把兴趣、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

三、用在难点处――化难为易,删繁就简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必须重点突出,对难点要巧妙突破。教学中教师要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组合,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运用多媒体技术来配合教学,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自觉对难点进行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难为易,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例如我在教唱人音版音乐教材第四册第九课《小蜜蜂》时,歌曲中的难点是:熟唱1、2、3、4、5这五个音,并能将这五个音熟练运用。

片断一:我利用多媒体分别用茉莉花、海棠花、野菊花、玫瑰花、牡丹花代表这五个音,通过点击花朵发音,给学生在听觉上营造新鲜感:原来,大自然中美丽的花朵也会唱歌。之后,我将这五朵花按照音高顺序排列好,让学生通过视觉对比这五个音的高低,最后再请学生跟着点击出来的音高进行由高到低和由低至高地模唱,让学生反复练习这五个音。

片断二:多媒体展示一整片美丽的花朵(人音版音乐教材第四册第九课《小蜜蜂》完整的歌曲曲谱),然后我提议让学生扮演小蜜蜂,去采这一片美丽的花朵,由于学生们前面打下的良好基础,自然很顺利地就完成了视唱。为了检验学生是否能将这五个音熟练运用,我又在屏幕上展示出另一丛美丽的花朵(苏教版的《小蜜蜂》同样也是由这五个音组成),并说:“天越来越黑,小蜜蜂赶着往家里飞,但是在回家的路上它又看到了,为了能多采点蜜过冬,它又开始工作了。”这样,学生就能将之前所学的这五个音很好地运用到新歌中,树立歌谱学唱的信心。

通过多媒体的有效展示,能使这些抽象的知识内容得到轻松的解决,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用在拓展处――升华认识、丰厚积淀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在音乐教学中,对个别教材进行拓展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利于深化主题、升华认识、丰富情感、丰厚积淀。那么在短短的35分钟里如何进行高效地拓展,多媒体课件则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利用多媒体课件具有的大容量、快节奏的特点,在结尾处,通过音乐、图片、文字资料等可以给学生开启更为广阔的知识空间,深化认识。

如人音版音乐教材第一册第三课《国旗国旗真美丽》结尾处,我设计了两个拓展环节:(1)想一想,说一说。我通过多媒体出示了“祖国知多少”的抢答题,以此渗入多元文化,让学生了解与祖国有关的小常识,使他们进一步知道国旗是祖国的象征,努力做到音乐教育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完美统一。(2)听一听,看一看。本环节以情感为主线,音像结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边聆听《国旗国旗真美丽》,边观看奥运健儿在体育场上努力拼搏获得冠军时升国旗的场面、天安门广场前五星红旗和太阳一起升起的场面以及当香港、澳门又重新回归到母亲怀抱时国旗高高升起的场面。此环节是根据低年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而设计的,强烈地刺激着学生的感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去体验和表现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总之,把握好多媒体的运用时机,充分发挥它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深化学生的认知,开拓学生的视野,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吴锐淼。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陈辉。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音乐课堂教学[J].新课程, (8)。

音乐在常规训练中的妙用 第3篇

现在幼儿园的班额越来越多,幼儿常规比较难组织。本来幼儿教师的工作是繁琐的,又是辛苦的,这样一天下来,有的老师嗓子哑了,有的老师咽炎又犯了,即使这样收效也不明显。

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我是小班的一名老师,今年班上的新生比较多,这样我们一天下来,身体累心也累。有一次,我突然弹了一段比较安静的音乐,我发现有很多孩子包括哭得幼儿都安静下来。我想何不用音乐来贯穿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来呢。于是,幼儿的进餐、喝水、站队、入厕等都用不同的音乐来表示。如坐好533|533|512|3—|起立12345 坐下54321 进餐可以放比较舒缓的音乐。在对幼儿进行吃饭常规训练时,我还经常用儿歌来引起幼儿的食欲和帮助幼儿掌握吃饭要领。“小小碗,圆又圆,好像一只碰碰船;盛热饭,盛热菜,小船开到我面前;米饭香,小菜鲜,啊呜啊呜全吃完!”“白米饭,香喷喷,右手拿好勺子,左手扶助小碗,大口大口吃饭饭,看谁吃得最快。”激发幼儿,进餐的欲望。

音乐是什么?音乐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不同的音乐可以体现出不同的内容。 用音乐来告诉你,用音乐来表现。

三、音乐的作用

(一)幼儿创造性的唱歌,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有位教育学家曾说过:“学会创造是培养现代人才的重要内容,教育有着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在我们唱歌的教学活动中,不光强调唱歌技能、技巧方面的訓练,还应引导幼儿表现美、创造美。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孩子大胆的创新,独立的思考。培养创造能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因为模仿是最初的学习方法。现在提供给孩子学习的歌曲一般都是开创性的,都留有给孩子探索船边的余地。例如,创编歌词,在学唱活动中根据歌曲创编相应的歌词,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孩子创造性地发展。根据歌词创编动作,也是对孩子创造性的很好的培养。对于孩子的创造行为,我们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孩子已有的创造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应给予幼儿自主的创造和表现的机会,由浅入深的引导幼儿向更深层次发展,激励幼儿从自身的感受、体验出发,通过努力展示孩子的创造力。

(二)在唱歌教学活动中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

在教唱活动中教师应给孩子们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寓教于乐,同时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充分调动孩子参与唱歌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感受自然美,自发的模仿和学习,甚至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让孩子轻松的学唱歌曲。如,歌曲《幸福拍手歌》是一首活泼、欢快、节奏性很强的歌曲。在学唱歌曲前,我便有意识的在孩子们自由活动时播放这首歌曲,那欢快、跳跃性的旋律,以及那拍拍手、跺跺脚等歌词,很快吸引着孩子们的兴趣,他们一边哼唱一边做起了相应的动作。我故作惊讶地对孩子们说:“你们真了不起,老师没教就会唱了。”孩子们在表扬和鼓励下,感受了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大增;一些平时不大表现的孩子也投入到了歌唱活动中,和大家一起“疯”了起来。在进行歌场教学活动时,我尝试着不用琴来伴奏,而是让孩子们自由的拍手、拍腿,边拍边清唱歌曲,拥有节奏的拍打增强孩子们学唱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眼神、动作语调等也是营造教学氛围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的一切活动都要富于感染力,建立轻松、相对自由的教学氛围,以及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能让每个孩子产生积极学唱歌曲的愿望。

(三)选择幼儿喜欢的歌曲,激发幼儿学唱的好奇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唱,首先要看它能否激起幼儿学唱的兴趣和欲望。在幼教杂志及教材上,有好多幼儿歌曲。但并不一定都适合孩子们学唱。如表现为:歌词陈旧复杂、幼儿难于理解,还有的歌曲内容孩子很陌生,这样就影响孩子学唱歌曲的兴趣。因此歌曲的选择,对孩子的学唱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有的放矢的选择歌曲。我认为只要幼儿感兴趣的、健康的、能给幼儿带来愉快情绪的歌曲就适合幼儿歌唱。如、《小兔乖乖》(欢快的)、《小鱼游》(优美的)、《粗心的小画家》(诙谐的)……

四、取得的成效

这样进行了一段时间,收效不错。首先在幼儿方面,一来常规紊而不乱。二来也减少了幼儿的大吵大闹,对嗓子也有很好的保护再来对幼儿自身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其次,老师工作力度减轻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不少,班里各方面都有条不紊的进行。

五、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要有针对性选择音乐

音乐本身有抒情的、活泼等等,在选择的时候就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音乐。休息放松的时候就选择比较抒情的缓慢的曲子,站队、游戏、收拾玩具就选择一些活泼、跳跃的曲子。

(二)以身作则,教师要做榜样

在用音乐提醒幼儿时,教师首先要做到,给幼儿以正确的示范。比如教师弹起立、做好的音乐时,另一教师应跟幼儿做一样的,不能到处走动。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音乐要不定期更换

经过一段时间的音乐常规培养,孩子对每天都听的音乐会厌倦就会缺乏新鲜感,这就需要一些新的元素及时补充进来。比如重新换一些有新的游戏、进餐曲……这样幼儿会有更意想不到的表现。

(四)教师语言要少

在实行中,教师的语言尽量要少,让幼儿感受音乐的安静,跟幼儿创造一种氛围。

信息技术在音乐课中的妙用 第4篇

一、信息技术服务课堂设计

首先构思好整堂课, 清楚音乐课要完成哪些任务, 难点、重点和课堂设计的亮点如何把握。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就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制作课件。

用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与以前的挂图、幻灯片、录像等相比, 其使用、制作方便, 展示更具鲜活力, 一目了然, 有很大的优越性。但在教学过程中它只是一个媒体, 体现的是教师在这堂课中所要展示的内容, 使学生能够有更直观的感受, 帮助并促进学生对这一堂音乐课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许多教师却将多媒体课件视为“全媒体课件”, 认为只要是用电脑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没有什么不能实现的。这种观点必须更正, 多媒体课件制作必须依附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既然多媒体课件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 所以课件的好坏应该体现在其使用效果上。在使用课件时, 必须从实际的教学出发, 注重其辅助的本质与实效, 看中课件的教学价值, 即这堂课是否有使用课件的必要。如果你可以用粉笔能解决的问题, 就不要这么麻烦去制作课件。因而, 在确定制作课件的内容时, 要给学生新异的刺激感受,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使学生理解、掌握音乐课堂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并能更好地感受音乐和表现歌曲。

二、课件选材决定多媒体效果

1. 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 方才可以得益。”课堂上学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 能否乐意接受不同风格的歌曲, 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开展一系列的音乐学习活动, 关键在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重视素材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多媒体素材是指多媒体课件中用到的各种听觉和视觉材料, 包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 一个多媒体课件的成功与否, 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各种素材的质量和丰富程度。素材的取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 如通过扫描仪、数码相机采集图像, 视频捕获设备采集视频, 动画制作软件制作动画, 用话筒输入语音, 当然, 也可直接从各种多媒体素材光盘中取得。因此, 我们要注意平时多积累素材。多媒体课件最核心的环节是制作合成。其主要任务是依照文字脚本和制作脚本的要求和意图, 进行设计, 将各种素材编辑起来, 最终制作成交互性强、界面友好的多媒体课件。

音乐的妙用 第5篇

一、以渲染音乐氛围为突破点,妙设审美情境

高中音乐教材突出了鉴赏的内容,如果教师能结合教材内容,巧妙挖掘蕴含的音乐审美素材,通过创设令学生赏心悦目的教学情境,就能将情境与教材无痕连接起来,使学生感受到音乐鉴赏的乐趣。同时,情境巧妙地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学生会在情境中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主动地参与鉴赏学习,在鉴赏中自由思考,陶冶情操,最终获得审美能力的提升。

如《瑶族舞曲》,如何以本课为载体让学生了解我国“瑶族”风土人情,并感受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风格特点?高中生对少数民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课堂上,教师播放《爱我中华》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以此导入“瑶族舞曲”,使学生顺利过渡到本课的学习中。别具一格的曲风在多媒体强大的视听播放功能的渲染下,学生的耳边响起了特色的民族音乐,接下来,教师结合瑶族风情、文化艺术进行情境创设,与瑶族相关的乐曲情境在大屏幕出现了,瑶族人载歌载舞,特别是节日的夜晚,瑶寨人围坐在篝火旁,在篝火的映衬下,瑶族人特色的舞蹈、服装、乐曲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容易借情境整体感受音乐曲调,音乐风格,并深入音乐鉴赏和学习。音乐氛围的情境创设是引发学生音乐共鸣的重要手段,容易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在特定的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以物态环境布置为触点,妙设音乐情境

物态环境布置是以师生学习的教学环境为基础而进行的设置,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进而感受音乐带给身心的巨大体验,从而引发音乐素养中的触点,有效感知、鉴赏音乐。教学环境一般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物态的教学环境,二是师生的心理环境。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结合教材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学生进入到音乐学习中,而很少对物态环境进行适度的开发和营造。其实,物态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根据音乐教材,结合音乐情境、风格对音乐教室进行适度的环境布置,就能借环境影响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产生积极的相关情绪,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鉴赏内容,并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去理解音乐的本质内涵。

如在鉴赏《唱脸谱》时,本课安排在《梨园百花》这一节就是为了落实《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要求:“聆听戏曲,学习传统中国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近几年戏曲艺术不景气,当代高中生对戏曲比较陌生,而《唱脸谱》之所以被选入教材就是因为它是学生熟悉的通俗歌曲。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巧妙布置物态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结合京剧的音乐元素,在音乐教室里布置有关京剧的一些音乐元素,如不同的脸谱造型、戏服、道具等,物态环境激发了探究热情,学生会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激情。接下来,教师在显眼位置贴上李玉刚参加“星光大道”的海报,并在海报的突出位置放上京剧的相关造型,熟悉的明星易引发学生的激情,物态环境给了学生极大的心理暗示,陌生的国粹在情境的渲染下变得有“温度了”。教师在学生强大的心理期待中播放李玉刚的精彩表演,然后结合教材引领学生深入教材,从而让鉴赏课堂变成学生获取知识的增长点。

三、以音乐实践为增长点,妙现歌曲情境

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如果鉴赏者“知音乐”就特别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而“知音乐”需要通过一系列的音乐实践才能慢慢形成。高中生在多年的学习生活中参与了不少的音乐实践,如唱歌、表演等。在创设音乐情境时,音乐实践也是重要的契机点,教师要巧妙结合教材创设音乐实践,借音乐实践再现经典作品的情境,并让学生在参与音乐实践中获得对音乐的理解,升华对音乐的情感。

如《常回家看看》,这是一首亲情味十足的流行歌曲,表达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情谊,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激发了多少的人间亲情。为了让学生对这首歌曲有比较多的情感体验,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事先去欣赏《常回家看看》MTV,特别是春晚的MTV更是展现了人间温情的一幕,对不少离家在校生活的高中生有较强的感触,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结合歌曲编制一些短剧,以自己的理解参与到歌曲的表演中来。在课堂鉴赏时,当《常回家看看》响起来时,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以短剧表演展现出来,有的表演帮爸爸妈妈洗碗刷锅,有的表演帮爸妈捶背捏腰,有的表演与爸爸妈妈聊家常等,温馨的情境在教室里展现出来了,学生深受感动,他们对歌曲的理解也随着情境的深入而水到渠成。

总之,高中生的情感世界是丰富的,高中音乐又是一门以鉴赏为主的课程,巧妙的教学情境能为学生与教材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使学生更加细腻和感性的鉴赏音乐,提高审美素养。想让情境教学焕发魅力,需要教师创新情境教学,巧妙将情境融入鉴赏课堂,从而无痕引导学生参与音乐鉴赏,提升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阚延俊;“音乐情境教学”实践与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2]张波;试论音乐教育中的情境教学[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语文课堂中如何妙用音乐 第6篇

关键词:音乐,语文中,妙用

俄·托尔斯泰曾这样说过:“音乐的魔力, 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觉的事有所感觉, 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 使不可能的事一变而为可能。”贝多芬也说:“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这足见音乐的巨大作用和无穷魅力之所在。教师如能在语文课中适时地恰到好处地引进音乐, 就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 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 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头与音乐, 音乐是兴奋丹

选用恰当的音乐作一堂课的开头, 不仅会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 而且会迅速地调动起学生的某种情感,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一些专家也指出, 当人们听到音乐时, 能使人的大脑皮层松驰, 同时产生“兴奋灶”, 引起愉快的情绪和舒适的欢乐的情感。从而进一步产生丰富的想像, 提高思维的效率, 开启智慧之门。如我在上《月光曲》这一课是这样开头的:上课后, 我对学生说:“同学们, 下面请大家来欣赏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写的一首非常著名的钢琴曲, 这首钢琴曲的名字叫《月光曲》。”随即, 音乐声响起……美妙的钢琴声时而舒缓, 时而激昂, 时而像和风细雨, 时而犹如波涛汹涌……等到音乐结束, 同学们都深深地被优美的琴声打动了, 脸上都露出了欣喜的神情, 初步感受了月光曲描绘的意境。然后我接着说:“的确, 钢琴声实在太美了。那么, 你知道这首钢琴曲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吗?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习了《月光曲》这篇课文后你就知道了。”……此时的音乐仿佛就是一粒粒兴奋丹, 在较短的时间内调动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望, 收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为以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朗读与音乐, 音乐是调味品

每当教师范读或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的时候, 我都为课文配上合适的音乐, 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去感受文句的优美, 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科学家发现, 当人们听到适宜的音乐, 心跳、脑电波、脉搏等会逐渐与音乐的节奏同步, 从而变得缓慢和协调;血压也会相应下降, 人处于一种非常舒适的状态之中, 这时工作和学习的效率才会最高。如我上《桂林山水》这一课, 在学生朗读课文时, 我就为课文配上了《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乐曲, 学生则随着优美、抒情的小提琴声读得或轻或重, 或快或慢, 仿佛真的坐上了一叶小舟在漓江面上划呀划呀……此时的音乐犹如一种调味品, 使学生朗读课文时读得更加有滋味了。

此外, 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背诵古诗、课文, 也可收到同样的效果。

三、作业与音乐, 音乐是魔术师

曾经有科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两组学生, 其中一组在听完某些优美的音乐后, 做数学题。而另一组则在听完英语课后再做同样的数学题。结果发现, 前一组的成绩比后一组高出25%!于是科学家得出结论, 适宜的音乐, 对学习成绩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专家还指出, 青少年在学习中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差, 解题思路狭窄, 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的东西记不住, 容易脑疲劳等情况, 如果在学习时能够坚持听适宜的“学习音乐”, 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因此每次到了学生完成作业或写作文的时候, 我都为学生放上优美的轻音乐, 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完成作业或作文的写作。开始时, 我也担心音乐声会扰乱学生的思路, 后来通过实践才知道, 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学生的思路不仅不会受到影响, 相反, 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 想象会更加丰富, 作业、作文的质量大大的提高了。此时的音乐仿佛是一个魔术师, 她帮助学生奇迹般地、最大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潜能。

四、难点与音乐, 音乐是神枪手

某些课文的难点部分, 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的。遇到这种情况, 我总是将音乐运用其中, 往往可收到奇特的效果。如六年级上册第二组中的一篇课文《怀念母亲》, 作者说他一生有两个母亲, “一个是生我的母亲, 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句话的理解既是课文的重点, 也是课文的难点。如何来突破这一难点呢?动之以情是关键。于是我在讲述“生我的母亲”时, 将阎维文演唱的《母亲》引入了课堂;在讲“我的祖国母亲”时, 将彭丽媛演唱的《共和国之恋》引入了课堂。感人的歌词“你入学的新书包, 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 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 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 有人给你擦。啊, 这个人就是娘, 啊, 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 给我一个家;啊, 不管你走多远, 不论你在干啥, 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在歌里在梦里, 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 纵然是凄风苦雨, 我也不会离你而去, 当世界向你微笑, 我就在你的泪光里。”歌唱家声情并茂的演唱足以震撼学生的心灵, 再配合教师的引导, 学生也就有了对两个母亲的较丰厚的感情基础。再去领会作者对两个母亲的“敬意”和“爱慕”, 也就水到渠成了。此时的音乐仿佛是一位为神枪手, 把最难攻克的“堡垒”轻易地就“解决”了。

五、课尾与音乐, 音乐是催化剂

用音乐作一堂课的结束, 有时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我在上六年级上册《祖国, 我终于回来了》这一课结束时, 我让学生欣赏了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 “河山只在我梦里, 祖国已多年未清静,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这些歌词再配上张明敏深情的演唱, 让学生在歌声中更加领会了科学家钱学森热爱祖国, 眷恋祖国, 为了参加祖国的建设, 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 突破重重阻挠, 毅然回国的爱国之情。在上了《小音乐家杨科》这一课, 在课文结束的时候, 我让学生欣赏了一首儿童歌曲《我们多么幸福》。我们的幸福生活与杨科的悲惨遭遇形成鲜明的对比, 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加深了学生对杨科所生活的那个社会无比憎恨的思想感情。此时的音乐, 仿佛就是一种催化剂, 它使学生更快更准地明确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总之,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介入音乐, 语文课会变得更加的生机勃勃、情趣盎然。老师们会教得更轻松, 孩子们会学得更愉快。就让我们打破学科界限, 让音乐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吧!

参考文献

[1]郭江波.浅谈流行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龙源期刊网, 素质教育论坛, 2008 (11)

食盐的妙用 第7篇

◆用盐水洗冻疮可止痒。

◆早上喝一杯淡盐水, 有助大便通畅。

◆将盐水搽在被开水烫了的皮肤上, 可减轻疼痛。

◆洗澡时, 水里放点盐, 可治疗皮肤病。

◆用油炸食物时, 将一点盐放入油锅内, 油就不会向外溅了。

◆煮破了壳的鸡蛋时, 水里放点盐, 蛋白就不会流出来了。

◆将胡萝卜捣碎拌点盐, 可以将衣服上血迹擦掉。

◆每天早晨嘴里含一含淡盐水, 可以清洁口腔, 消除口臭, 减轻牙龈肿痛出血, 帮助治疗牙周炎。

◆洗水果时先把水果表面的污渍揉搓掉, 然后把水果浸泡在盐水中, 半小时后再冲洗干净, 即可放心吃。■

"±1"的妙用 第8篇

如果将问题中的8只改为6只,每次仍然翻转其中的4只,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把它们全部翻成杯口朝下?

请动手试验一下这时你会发现经过三次翻转就达目的. 说明如下:

用“+1”表示杯口朝上,“-1”表示杯口朝下,这三次翻转过程可以简单地表示如下:

初始状态 +1,+1,+1,+1,+1,+1;

第一次翻转 -1,-1,-1,-1,+1,+1;

第二次翻转 -1,+1,+1,+1,+1,-1;

第三次翻转 -1,-1,-1,-1,-1,-1.

如果再将问题中的8只改为7只,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每次4只)把它们全部翻成杯口朝下?

几经试验,你将发现,无法把它们全部翻成杯口朝下.

是你的“翻转”能力差,还是根本无法完成?

“±1”将告诉你:不管你翻转多少次,总是无法使这7只杯口朝下.

道理很简单. 用+1表示杯口朝上,-1表示杯口朝下,问题就变成:“把7个+1每次改变其中4个的符号,若干次后能否把它们都变成-1?”考虑这7个数的乘积,由于每次都改变4个数的符号,所以它们的乘积永远不变(即永为+1),而全部杯口朝下时7个数的乘积等于-1,这是不可能的.

“零”的妙用 第9篇

一、加“零”

如图1所示, 有一个平行板电容器, 电容C=20 μF, 上极板带电量为Q1=+4C, 下极板带电量为Q2=+2C, 求上下极板电势之差是多少?

解析:本题由于上下极板电量不等且电性相同, 因此不可用C=QU计算。设想:若上下极板同时再充-3 C的电量, 即加一个电场强度为零的电场, 不会改变电容器内部场强分布, 就可以使得上下极板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且此时Q=1 C, 因而改变后的电容器与原电容器两板电势差不变。因此U=QC=120×10-6V=5×104V

二、减“零”

如图2所示, 一质点受同一平面内的F1、F2、F3三个共点力的的作用, F1=10 N, F2=20 N, F3=30 N, 且F1与F2、F2与F3的夹角均为120°, 试求这三个力的合力。

解析:按常规解法, 要先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两个力的合力, 再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总合力, 过程繁琐。我们知道互成120°角且相等的三个共点力的合力为零。利用这一规律可在各个力中都减去10 N, 即减去一个合力为零的组合, 转化为右图两个力的合成, 使问题简单化。

三、设为“零”

如图3所示, 一根轻质弹簧上端固定, 下端挂一质量为M的平盘, 盘中有物体质量为m, 当盘静止时, 弹簧伸长了L, 今向下拉盘使弹簧再伸长ΔL后停止, 然后松手放开, 设弹簧总处在弹性限度内, 则刚松开手时盘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 ( ) 。

A.L+ΔLLmgB.L+ΔLL (m+Μ) gC.ΔLLmgD.ΔLL (m+Μ) g

解析:按常规解法:要先用整体法、隔离法进行受力分析, 再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解题, 过程繁琐。若根据题干和选项特点来看, 每一选项中都有ΔL, 所以设ΔL=0, 即盘静止时对物体的支持力应等于mg, 而当ΔL=0时, 只有A选项的数值等于mg, 因此只有选项A正确。

四、补为“零”

如图4所示, 半径为R的圆环, 均匀带有电量为Q的正电荷, 现从环上截去长Δs的一小段, 若Δs, ≪R且圆环剩余部分的电荷分布不变, 则圆环剩余部分的电荷在环心O处产生的场强的大小为______, 方向为______。

在音乐教学中妙用多媒体技术 第10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多媒体技术;作用与功能

如何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和功能?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工具?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与功能

(一)电脑音乐技术可使传统音乐理论由“听觉艺术”转变为现代理念的“视听觉”艺术

传统模式的音乐理论教学是粉笔加黑板。落后的板擦使得粉笔灰四处飞溅,既不卫生又不雅观,而且还部分地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其次是教师的钢琴演示水平有限,学生在听课时只能看看谱例,而根本感受不到或极少、局部地感受到谱例的音响效果,真是“纸上谈兵”。用多媒体教学可弥补上述不足。教师可通过电脑音乐中MIDI技术在课前或课后制作好谱列,上课时用投影大屏幕既清晰又新奇地分析或同步地展示和分析谱和音响;在课堂上不仅可随心所欲地根据音乐的要求进行多方式(方法)地制作、编辑示范题以及制作文本和画面来帮助理解音乐,还可在课堂上逐音、逐句、逐段和分声部地修改学生作业,并通过音响感受选择出最佳效果。

(二)多媒体在音乐表现上的多重性和多样性,能启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思维和科研能力

如在多媒体配器教学中,一首旋律可在短时间内以不同的速度、节奏、音色、风格编配出不同音响的音乐形象及音乐(喜、怒、哀、乐)表现。又如应用软件中的自动配器功能,选择不同节奏和不同风格同样可以达到上述效果,以上种种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是望尘莫及的。

二、多媒体工具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投影仪、幻灯

在教学中,要引入大量文字、歌曲、乐谱、图片和相关的铺助资料,仅仅依靠板书,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进度和接受的效果。如果我们在课前把需要板书的内容以幻灯片的形式精心设计制作出来,在课堂上适当时机用幻灯片、投影仪放出来,那么,课堂上就能节省下更多的时间去讲授更丰富的内容。

另外,由于新奇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幻灯片、投影仪可以将鲜艳的图片、新颖的谱面、重点突出的文字说明,引入学生的视野,这在视觉上将给学生产生强烈的刺激,从而把教和学推向一个较高的境界。

(二)VCD、CD的运用

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在对一首乐曲进行情绪方面的讲解和调动时,教师在讲台前讲得津津有味,而学生则可能听得无精打采,并没有和教师达成共识,这就是教与学的不协调,学生经常处于旁观者的位置,没有积极、主动参与。教师只是讲,学生只是听,讲与听不能融为一体,就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为了避免这种不协调现象的发生,我们必须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对“太行山上”电影片段的欣赏,我让学生亲眼目睹当时战争的残酷性,领略了在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在那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八路军战士是怎样机智、勇敢、顽强地抗击敌人的。同时通过对音乐作家冼星海的电影故事简介,让学生真实地了解作家本人及此乐曲的创作背景及意义,加深了他们对乐曲的理解,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作品的分析、探讨中。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不断提高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提高音乐鉴赏力,为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网络的运用

现在有很多音乐制作软件,如“世界乐器大百科”就较全面地介绍了乐器外型、音响效果、代表的文化习俗;“震撼2001”大量记载了各国作曲家及其作品和生平介绍,这就大大方便了我们的教学。另外“Encore”为我们作曲、写谱、制卷提供了帮助,它可显示多种谱表,可随意改动,点动音符的同时,实际的音高也会随之发出。能和“Cake walk”配合使用就再好不过了,它具有丰富的音色储备和方便的制作程序,能使作曲家的想象充分得以发挥,原来需要几十个人演奏的曲子,现在只需要一个人坐在电脑前独自完成,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上的丰富多彩的音乐资源,可以成为音乐教育巨大的资源库。通过网络,方便、及时地查找所需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可以充实自我,丰富教学手段,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率。

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大大超出人们想象的步伐,新一代的高速网络科技技术不断发展,未来的网络信息音乐教学环境将更加全方位、全球立体化,网络信息时代的中学音乐教学模式也将不断发展变化。作为现代社会的音乐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特别要重视教育观念和新教学模式的学习,使教师具备实施新模式教学的能力。必须改革更新音乐教育理念,调整音乐教学的内容、方法、程序和分解的目标结构,改革发展现有中学音乐教学模式,逐步形成新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网络信息时代的中学音乐教学模式。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应该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

博喻的妙用 第11篇

一般而言, 博喻有两种方式:

一是用多个喻体描绘本体的一个方面。例如:

(1) 看见空际细雨似的, 朝雾似的, 暮烟似的飞沫升落。 (鲁彦《听潮》)

例 (1) 用“细雨”“朝雾”“暮烟”三个喻体描绘海浪的形态, 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 是春雨淅沥, 是晓雾弥漫, 是暮烟霭霭, 给人以沾衣欲湿、虚幻迷离的感觉。

(2) 两岸都是悬崖峭壁, 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 像莲花, 像海棠叶儿, 像一挂一挂的葡萄, 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 (杨朔《画山绣水》)

例 (2) 用“莲花”“海棠叶儿”“一挂一挂的葡萄”“仙人骑鹤”和“乐手吹箫”五个喻体来比喻“累累垂垂的石乳”这一个本体, 写出了石乳姿态万千、巧夺天工的自然之美, 既能很好地描摹石乳之美, 又能激发读者的想象。

(3)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北宋·贺铸《青玉案》)

例 (3) 中, 这首词写黄梅时节, 作者想起暗恋的情人踪迹了无, 像逝去的春日一般不知漂泊何处, 因而百感交集, 愁绪万千。此时此地, 闲愁不由得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 似狂风乱舞的满城风絮, 如淋漓不休的黄梅时雨, 那般繁多、纷乱而绵长, 又是那般迷茫, 集中于眼前而不能排遣。词人巧借三个具体的极富感染力的形象, 反复加以形容、对比, 就不着痕迹地将“闲愁”这种难以触摸、辨识的情绪转化为三个有声有色的景物, 创造出极其优美的意境。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等三个事物喻闲愁之多, 化抽象为具体, 写出了愁的绵密、悠长及无法排遣的特点。

二是用多个喻体描绘本体的几种状态或特点。例如:

(4) 天上的云, 姿态万千, 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 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 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 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 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 像河川, 像雄狮, 像奔马…… (《看云识天气》)

例 (4) 中连用八个比喻, 尽情状物, 说明了各种云的特征, 贴切生动地描绘了天空中云彩的千姿百态, 变幻莫测, 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5) 雨是最寻常的, 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 像牛毛, 像花针, 像细丝, 密密地斜织着,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朱自清《春》)

例 (5) 中, 用“牛毛”喻春雨的细密, 人们不是常说“牛毛细雨”吗;用“花针”喻春雨的晶莹透亮;用“细丝”喻春雨的轻柔。三个喻体合起来, 写出了春雨的多、柔、细、密的特点。

(6) 一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的灰色瓦瓴上, 如雪, 如玉, 如飞溅的浪花。 (王蒙《春之声》)

例 (6) 中, 用“雪”“玉”“飞溅的浪花”三个喻体来比喻“白丁香花”这个本体具有的轻盈、洁白、飘逸的特点。

(7) 那双眼睛, 如秋水, 如寒星, 如宝珠, 如白水银里头养着的两丸黑水银。 (刘鹗《老残游记》)

例 (7) 中, 作者采用“画眼睛”的方法, 多方设喻, 尽显其妙———“秋水”见其明净, “寒星”见其清透, “宝珠”示其光亮, “水银”示其湿润, 从而把白妞“心灵的窗户”展现得灵活无限、情态万千, 也就使一个光彩照人的形象栩栩如生, 呼之欲出, 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连用四个喻体, 人物情态毕现!

同学们应该注意的是, 博喻中比喻句的数量没有固定, 一般来说要有两个或更多, 方可称之为博喻。

上一篇:汽车城的盛会论文下一篇:市场竞争的经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