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起来论文

2024-06-06

“美”起来论文(精选12篇)

“美”起来论文 第1篇

一.创设情境, 美在氛围

心理学研究显示, 美的事物往往能引起审美主体的强烈审美愉悦, 而作为文辞兼美的典范文章也能激发学生获得审美愉悦的心理欲望, 这种审美的心理欲望正是教师实施美育的最佳契机。教师应该抓住这个契机, 采取有效的方法, 创设课文需要的情境。

生动优美的导语, 能拨动学生的心弦,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受到感染。例如, 导入《春》课题时, 我满怀激情地说:“一提到春, 我们眼前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 我们感到有无限生机、无穷力量、无尽乐趣;一提到春, 我们就联想到‘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又绿江南岸’、‘万紫千红总是春’的佳句。今天, 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 写春的内容很多, 我们读读课文, 想想他是怎样多方面写春的?”这样的开头语, 充满激情, 意境深邃, 使学生沉浸在春光明媚的气氛之中, 学习兴趣浓厚, 教学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诵读文章, 美在感受

诵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手法, 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对于叙事叙情的文章, 叶圣陶主张最好还要美读。“所谓美读, 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 “激昂处还他个激昂, 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还说“美读得其法, 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 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 无论兴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把文章的审情理趣通过声调语气传出来, 让学生耳与心谋, 得到深切的体会。“不知不觉地, 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 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 必须达到这种境界, 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叶老先生描述的这种境界就是通过吟咏诵读所达到的审美境界。所以说正确的诵读能使人体验到优美的意味, 把握住文章的脉搏。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 把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精彩片段的意境和神韵出神入化地渲染, 这是一种时空艺术, 一种听觉美感享受。另外, 教师还要注意必要的指导, 使学生掌握诵读的方法和技巧, 懂得重音、停顿、速度、语调等要领。并在反复吟诵中达到“目视其文, 口发其声, 心同其情, 耳醉其音”的艺术效果, 领略文章的情感意蕴。让学生体验到语文课的美, 不是靠教师读, 还得让学生们读起来, 教师是审美指导的导游者, 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深入意境, 去主动关照诗文作品中的生活, 去具体地感受人物的思想情感, 并在自己的情感中激起强烈的共鸣。如何才能有效地激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呢?一定得让学生反复地读, 在读中去领悟语文的一切。试想, 一篇好文章, 不读何以明其言?不读何以晓其义?不读何以感其情?不读何以悟其道?若想正确朗读, 需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 停顿恰当, 轻重适度, 起伏跌宕, 抑扬顿挫, 能体味作品的音乐美, 欣赏文章的言辞美, 体验作者的情趣美。这样的诵读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也能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细嚼词句, 美在品味

瘦背7式 背部美起来 第2篇

瘦背动作一:俯卧,屈肘撑地,两肘交替向前爬行10―15米,重复2―3次,呼吸均匀。

瘦背动作二:左手撑地,右肘和右腿前移15―20米,重复2-3次。爬行时,上体稍抬。两侧交替进行。

瘦背动作三:两肘交替向前匍匐爬行8―10米。两腿伸直、放松,并随上体向前爬移。重复3次,间歇l―1。5分钟。

瘦背动作四:有节奏地交替向前爬行15―20米,重复2―3次。练习时,头部稍抬,胸部自然下垂,爬速宜慢,爬幅宜小。

瘦背动作五:沿直径5―6米的圆顺时针方向爬行,然后逆时针方向爬行。练习时,头部宜向爬侧倾斜。重复2―3次,间歇1―1。5分钟。

瘦背动作六:交替向前爬行15―20米。重复2―3次,间歇2分钟。

太平镇:钱袋鼓起来 乡村美起来 第3篇

近年来,太平镇把农业产业化作为经济增长点,切实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形成了绿化苗木、花卉、瓜果、蔬菜、药材五大支柱产业,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有序推进,社区各项服务设施功能完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大有改观。太平镇已然形成特色凸显、互融共生、协调发展的美丽宜居小镇。

提标准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2006年至2009年,太平镇连续3年实施了高标准粮田、土地综合整治、农业综合大开发等项目,建成高标准农田6万余亩,形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农田生产格局,为生态农业的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太平镇还坚持用现代科技和先进创意提升农业,不断加大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强化科技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实现全镇经济快速发展。积极推进科技与农业“联姻”,通过蹲点和开展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活动,建立了示范性基地1万余亩;通过与夏邑县科协、农广校联合举办“农民大讲堂”系列讲座,邀请河南省农科院专家教授亲临讲座,每年培训新型农民不少于5000人次;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运用,加快粮食产能项目建设、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特色瓜果苗木种植和农业机械化推广运用,强化了农业生产保障。

调结构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追求更健康、更丰富的生活方式成了新风潮。太平镇审时度势,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何引导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致富,成为太平镇探索的新课题。

位于太平镇的夏邑县永震园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永震园林)是一家集彩叶苗木、园林绿化、林下种养、立体养殖和农机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企业。公司投资6000余万元在太平镇建立7000多亩综合性农业发展基地,采取规模种植、林下种养、立体养殖和造型景观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直接带动数千户农户增收致富。

在永震园林的一号基地里,太平镇卜楼村的卜庆涛正在修剪树枝。“每天50元,一个月能挣1000余元,足够我和老伴用,还能帮忙带孙子,儿子的负担也能减轻点。”卜庆涛高兴地对记者说。

永震园林技术负责人冯献宾告诉记者:“公司每年土地租金4000万元,工人工资3000万元,每年有7000万元反哺太平镇。”话音未落,卜庆涛接着说道:“要不是镇里搞土地流转、办企业,咱村里上哪儿能弄恁多钱去?还没污染,天天在园子里上班,身体也好了。”

太平镇党委书记班春丽告诉记者,太平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乡镇,在考虑太平镇的发展时,镇党委班子决定在“农”字上做文章。通过土地流转,让镇里的致富能人和外来投资商投资农业,带动当地农民就业,有效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多种经营 全镇经济百花齐放

在太平镇兴旺生态果蔬专业合作社基地里,罗贵媛正将一群大白鹅赶下水。

2012年3月,这位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的重庆妹子跟随打工中相识相恋的丈夫班庆伟来到太平镇结婚落户,感受到当地火热的土地流转氛围,她与丈夫一起流转了300多亩土地创办了家庭农场。运用所学知识种植10余种果树,在林下养鸡、养鹅,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形成种养肥一体化的生态模式,实现了就业创业双丰收。

太平镇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地方特色,结合历史传统,宜菜则菜,宜果则果。2010年4月,太平镇启动土地流转工作,积极开展农业生产产业化经营,鼓励大户返租承包土地。2015年年底,全镇涌现种植大户123家,流转土地面积达5.5万亩,初步形成了“南粮、西菜、北瓜、东果”的农业结构新格局。

常永刚原来是一位房地产商,看到老家的农业建设红红火火,就牵头成立了夏邑县勇刚种植专业合作社。他不但流转土地搞种植,还建立了一个3000多平方米的交易市场,代办全镇出产的瓜果蔬菜和中药材。记者采访时,正逢西瓜大量上市,市场里停了8辆大货车正在装车,而市场外面,还有3辆车在装黄瓜。

这样的交易市场,太平镇还有3家。如今,太平镇已成为周边农产品的集散地,丰富的产品带动了物流行业的繁荣发展,同时,方便快捷的物流业也促进了农特产品的发展,实现了产销两旺。

改善人居环境 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繁荣经济做支撑,太平镇在全镇开展了以“环境卫生整治”为主要内容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活动,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太平镇作为河南省土地综合整治整体推进试点镇,新型城镇化建设起步早发展快。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规划建设了8个新型社区,现已有4个社区初具规模。其中龙河湾社区以徽派建筑为主,中心社区以明清建筑为主,西平社区以现代风格为主。

太平镇以绿化促美化,分步实施生态计划,建立良好的生态体系,做到绿化跟着房屋走,把乡土树种与绿化苗木相结合,分层次栽植,使之相得益彰、辉映成景,形成一路一景、一村一品的特色设计。

为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太平镇还在文化建设方面加大了投资。太平镇文化站有文化活动室14间,更有书法、美术及音乐、曲艺爱好者150余人,书画作品获省、市奖6次。另外,龙河湾、西平、顺和3个社区服务中心均有专门的图书室及文化活动广场。

太平民俗馆中“田园牧歌”展厅介绍的是太平镇自明朝太平集至今农业、文化、武术、经济等方面的悠久的历史,并详细记录了各个自然村落的由来。让新一代的太平人了解和感知先辈们的艰辛和奋进,珍惜并开创新的生活。

班春丽说,太平镇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农业结构调整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互相促进,既要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也要让宅院子美起来。

让语文课堂美起来 第4篇

一、语文教师的个性美

在学生的眼里, 教师就是一尊特殊的偶像, 不但教师的品德修养、业务能力, 就是风度仪表, 在学生看来都应符合一定标准规范。语文教师如果不懂得美的观念, 就不能理解美感, 也就不能称职地进行美感教育了。语文教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美的使者, 必须全面加强美的修养。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说, 教师应该着重加强自己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审美的心理品质等方面的修养。

语文课有行散神聚的散文, 有含蓄隽永的诗歌, 还有科学严谨的科学小品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是“性情中人”“多愁善感”之人, 以此创造自己的教学风格, 形成一种独特的教学氛围。我们可以选择清越、清新、自然、深厚、旷达等任何一种境界, 也可以追求行云流水、气吞万里、丝丝入扣、意蕴深厚的任何一种风格, 用语文独有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去丰富和磁化语文教学过程。如此一来, 就会使我们的语文课堂魅力无穷, 充满磁性与感动, 学生整个心灵都会被浸润, 课堂上就会流淌美妙的旋律, 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优化教学的气氛, 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语文教学的语言美

语文教师的语言美, 是语文教学的魅力之源。同一句话、同一个词, 不同的语文教师说出, 学生的反应会截然不同。高明的语文教师应该通过自己不同风格、不同内涵的语言的组合, 表明鲜明的喜怒和爱憎, 展示动人的艺术意境, 再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表达热切深挚的情感与意味。作为语文教师, 清晰、形象、幽默、真诚的教学语言可以深深地吸引学生。语言美, 美在抑扬顿挫。我们语文教师上课时绝对不能用一个音调上到底, 这样很容易使学生觉得寡淡无味, 甚至昏昏欲睡。同样的内容, 不同的语调, 效果会明显地不同。语言美, 还美在声情并茂。声音好出, 情难出, 声、情兼得尤为难。我们语文教师不能只是传声筒, 我们要“表情达意”, 驱“情”以动人。

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 要使生命充满活力, 我们就要不断地去汲取, 向古今中外名篇汲取, 向鲜活的生活汲取。因此, 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 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游戏、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顺口溜、民间谚语、俗语、当地方言、群众口语、歇后语、古语词、外来语、术语等均可引入课堂, 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 知识易于理解, 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

三、语文课堂的节奏美

首先是语文教学内容的节奏美。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大量课文是颇具审美情趣的, 不要说大量的文学类文章充满了各种美的情趣, 就是议论文、说明文等科学类文章, 也可以挖掘出丰富多彩的审美情趣因素。同一单元的语文课文有的闪烁着思想的光芒, 给人以无穷的启迪, 此谓思想美;有的生动叙说人物的优秀事迹, 着意刻画人物的独特个性, 此谓形象美;有的渲染气氛, 形神兼备地勾勒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情景交融, 此谓意境美;有的文辞华丽, 洋洋洒洒, 情真意切, 琅琅上口, 此谓语言美;有的纵横捭阖, 构思精巧, 匠心独运, 此谓结构美。不同单元的语文课文则更是异彩纷呈, 议论文擅长议论说理, 记叙文工于记人写事, 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 而应用文又各有各的诀窍, 这些可以说是语文教学内容的文体美。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时, 除了要注意不同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外, 更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适时转换, 要使语文教学内容本身的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错落有致, 切忌某一个单一的内容一成不变。语文教学内容的节奏美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永远充满着新奇感, 鼓荡着求知欲。

语文教学过程也有一个节奏问题, 语文教学过程的节奏是否合理, 决定着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在语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应该注意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 其主导作用表现在:一是发扬教学民主, 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二是挖掘教材内容,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三是调动成功情绪,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四是推出新教学方法, 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导和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安排、任务分工、时间分配等是处理教学过程的节奏问题的主要环节。试想, 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慢条斯里地喋喋不休, 剥夺了学生的学习权利, 而且沉闷死板的节奏会很快浇灭学生探求真理的希望之火。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 更应尊重学生的不同思维模式、思维技巧, 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 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 论认识, 说感情, 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 同悲欢, 同离合。在平和的气氛中, 师生一起学习, 一起去发现和探求, 才会有创造。

四、教学过程的流畅美

语文教学过程的流畅, 讲究的是能否从整体出发将教学内容有机融合, 能否用一条主线将教学内容串起来, 能否在步骤过渡间用精妙的语言把它连接起来,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有宏观的把握, 也有微观的艺术。在教学时, 我总是先让学生总览课文, 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把握文章概要, 初步了解作者思想感情, 使学生跟教材的距离缩短。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得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我则根据教材内容, 筛选有价值的, 全班学生必须掌握、解决的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再次细读课文, 甚至多次品读课文, 使学生跟课文的距离缩短到最小, 让学生的情感自然融入教材的情理之中, 使“我中有书, 书中有我”, 达到合一的境界。

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多、跳跃性比较大的时候, 处理不好, 教学过程就会出现块状的感觉。因此, 我们在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时, 应精心编排问题的顺序, 并在问题的过渡上花心思。如学习《我的信念》时, 学生提出:居里夫人因为发现“镭”而获得诺贝尔奖, 但文中为什么一笔带过?居里夫人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居里夫人追求的是怎样的工作环境?居里夫人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 为什么字里行间却洋溢着快乐?作者为什么用“逆来顺受”概括居里夫人对痛失丈夫的感受?我在处理这些问题时, 是这样编排顺序的:居里夫人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 为什么字里行间却洋溢着快乐?居里夫人追求的是怎样的工作环境?作者为什么用“逆来顺受”概括居里夫人对痛失丈夫的感受?居里夫人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居里夫人因为发现“镭”而获得诺贝尔奖而闻名, 但文中为什么一笔带过?这样的编排, 就把居里夫人的工作、生活态度、工作作风、科学精神紧紧联系起来, 问题显得有联系, 有梯度, 有前因有后果, 前一个问题的解决, 为后一个问题作铺垫, 最后水到渠成, 整条线索非常清楚。

不让自己美起来的女人是有罪的 第5篇

顺利进入大家眼中艳羡的行政事业单位,接下来就是我的婚姻大事了!

我很自信,168的身高,前途光明的工作!

但是,几次相亲下来,我败下阵来,因为,天生原因加上过多的熬夜,我的头发稀疏的像被牛羊扫荡过的草地,他们都说有碍观瞻,忍痛放弃!

连续几次的不认可让骄傲的我第一次感受到失败感,即使你有骄人的身材,优质的工作,但是,男人永远是视觉动物,他们不会因此而忽略了他们的感官享受。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感觉我的人生都是灰色的,再也找不到属于我的自信和快乐!直到有一天,遇到了中学同学“秃刚”,他叫陈刚,上高中那会他的发型就是地方包围中央,同学送一外号“秃刚”。

但是,我遇到的陈刚有着茂密的头发,与之前的胆小、不爱说话相比,他现在是一家知名酒店的大堂经理,讲话落地有声,自信满满!

我被震惊了,他都可以改变,为什么我不可以!不让自己美

起来,我都对不住未来的老公!

当我问他吃的什么药能够让头发长起来的时候,他哈哈笑了起来,“你没有看出这不是我的头发是吗?”

“什么,是假发?”

“不,是自然增发!为了我这头发啊,我试用过很多方法,像什么假发啊,植发啊,用药就更不用说了,但是带来的烦恼很多,比如假发,不逼真,不透气,易过敏以及会被大风掀掉的风险等等,直到遇到米兰德国际增发中心的增发科技,“不是自然生长、胜似自然生长”的超自然隐形增发,头发犹如自然生长般完美无痕,更自然,更舒适!而且不影响游泳、洗澡等运动,真的能像自己的头发一样呢!”

……

美丽,还需要等待吗?一个月后,当我出现在大家面前时,连我的女同事都惊呆了,原来没发现你竟是个美女胚子啊?

原来拒绝过我的几个男士,也经常打个电话,约吃饭、看电影……

没有丑女人,只有不想让自己美丽起来的女人!所有不让自己美丽起来的女人都是有罪的,因为你亲手扔掉了改变自己的权利!

再次感谢米兰德国际增发中心,因为两个月后我遇到了这辈子的真爱,双目相对时,我们的眼中都是爱与欣赏!

希望更多和我类似的姐妹看到,我不做广告,我讲诉我的故

让语文课堂美起来 第6篇

【关键词】语文学科 教学困惑 课堂美学

曾有语文老师对我说,当语文老师真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工作太累:要改作业,最头疼的是作文的批改和试卷的批改,更要命的是,还有晨读;最为关键的是家长、学生甚至是学校都不重视语文这学科,觉得中国人还有学不好汉语的。大多数语文教师真是希望从此不再教语文了。这些不禁引起了我们语文老师的思考:为什么最生动、最传神、最优美的语文会让学生不感兴趣呢?我们能不能改变现阶段语文学习过程中学而无趣、学而无法、学而无果的局面,我们应该朝哪些方面去努力?

一、教学模式活起来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语文课是最能体现语文老师的设计能力的。同一篇课文,由不同的老师去上,由于设计的理念、设计的步骤不一样,所产生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但可能是受教参的影响,又或是出于对成绩的敬畏,很多老师喜欢对着教本照本宣科,教学的方法是相当的单调,教学过程没有变化,要不就是教师在上面念,要不就是教师围着课本后的练习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室的气氛是相当的沉闷。试想一下,这样的教学氛围怎么能够提起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呢?所以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精心设计好每一环节,甚至是一句过渡语,把每堂语文课当成一件艺术品来对待,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我一直有个想法,像老教师备课,不必像新老师那样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条条框框一一写得清清楚楚,而是应该在原有的教学设计上补充加上新的内容以及根据以往的教学反思来重新调整好教学顺序,让一堂课流畅又新颖。

二、语文理念新起来

语文学科包罗万象,它可能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门学科。但很多语文教师只有狭隘的语文观,只是就语文谈语文,局限于小语文的境地。教学语文时,也只是局限于教本,局限于教参,局限于语文课堂,局限于练习册,局限于几张试卷……当语文学科局限于这些时,就把语文的范围框死了,学生学习是消极的,被动的。事实上,教师的视野一定要向远、向广延伸,只有教师的眼界宽了,学生的视野也就宽了。在阅读训练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要说。例如在讲解施耐庵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可以联系整本《水浒传》,联系李逵、武松和鲁智深进行比较分析。有学生提出:鲁智深很仗义,很大气,比李逵大方多了;也有学生提出:鲁智深粗中有细,在打死镇关西后,一句“你厮诈死”就把自己撇开;武松在“大闹鸳鸯楼”之后,在墙壁上大笔书写“杀人者武松也”。像这种能结合文本提出自己的见解又有何不可呢?当然,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并不等于学生的任何观点都行,教师还是要有一定的指导。

作为语文教师,可以放手大胆让学生自己去干:比如我让学生自己设计课时,并由他们自己去实施整堂课;在讲完戏剧之后,利用元旦联欢会,我就让学生自己编写剧本,自编自导自演,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这样的参与,戏剧的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学生自己组织辩论赛;甚至让他们组织卡拉ok赛,由学生自己写主持词、串台词等……这些活动都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学生能力提起来

为了追求中考升学率,为了追求教学成绩。很多教师也逃不脱这个教学怪圈:可能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知识的讲解上,放在了题海战术上。于是就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其实教师可以在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从预习开始,就可以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特别是预习的能力,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查字典、词典解决字词的注音及解释,并培养学生联系语境理解词义的能力;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从各种角度思考文章的立意及主题……在学生各种能力上,有一种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要,即学生自我提问的能力,自我质疑的能力。

例如教《孔乙己》,课文中有这样一句:孔乙己大约的确是死了。当时就有学生提出来,这句话挺矛盾的:又大约,又的确的。这问题一提出来,我马上引导学生围绕文章的内容展开讨论:“我”到现在——叙述故事的时候,一直没有再见到孔乙己,也没有得到一点关于他的确切消息,以前他遭丁举人毒打之后,别人以为他“许是死了”,他竟没有死,又来买酒喝,现在从来没有人谈起孔乙己已死的事,“我”不忍断定孔乙己已经怎么样,所以用“大约”来表示自己的猜测;但是,根据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酒店的情况,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他的死是无疑的,所以在“大约”之后,用“的确”来表示“我”猜测的结论。最后大家得出结论:“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不矛盾,它流露出小伙计对孔乙己的同情,同时有力地控诉了旧社会。这种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课堂语言美起来

我始终认为,语文课是美的,它就是一门美的艺术。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语言上下点功夫。可能其它科目的老师在讲授新课时,可以直接说:这节课我们讲XX章节。但语文老师应该组织好一段优美的语言,如根据课文的内容讲述此人的经历;又如用比喻句、排比句引入新课,让这种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课堂当中去。例如我在教学郑振铎先生的《猫》时,就用了这样一段导入语:猫,因为它的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喜爱。和人一样,每只猫都会有各不相同的性格。作者的家里就曾经养过三次猫,这三次养猫的经历给他带来了不尽相同的感受,有快乐,有辛酸,有愤恨,甚至还有无尽的懊悔……

“夕阳枯草寻常物,解读都为绝纱词。”古典诗词都会描绘一个美妙的意境,而这意境必须由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懂得利用诗词的内容进行再创造,由这些代表抽象的词语想象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透过抽象的语言文字看到生动传神的美丽图画,透过无形的语言看真实的生活,置身在这些作品之中,去感悟人生的美好,去领悟美的享受。只有我们的语文课堂美了,学生的兴趣也来了。

我想,要想让语文教学走出困境,我们的语文老师就要走出困惑,只有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美起来,我们的语文一定会回归到主流中来。

【参考文献】

[1] 魏东 主编.《魏书生教育文选》,辽宁教育出版社.

[2] 何功兴. 语文教学应该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语文建设》,2010年12期.

[3] 人教版7~9年级,《中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让语文课堂“美”起来 第7篇

一、引课导入,先声夺人

万事开头难,如何才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呢?导入很关键。

1. 诗文导入。

在设计导语时,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诗文名句,可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如在讲李商隐的《无题》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在我国的爱情诗篇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譬如:唐代诗人元缜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又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再如,《梅花三弄》引用的千古绝唱“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在这样氛围的渲染下,学生便深受熏陶,加深对诗的主题的理解。

2. 音乐导入。

乐教是最高的教学艺术。两千年前孔子就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教师乐教,才能“情动而辞发”,学生才会“乐学”,才会“披文以入情”。只要教师精心准备,细心探索,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双方的感情渠道接通了,课堂教学情境也就得到了优化,课堂教学就会充满活力,学生才会接连不断地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故事、书画导入,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参与意识

导语设计得好,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此时若能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挖掘学生潜能,自然课堂上的效率就会提高。

1. 归还主动权,拓展发展空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学习的主动权应掌握在学生手中。然而,教师成了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落实,这是当前语文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要优化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必须坚持活化教师主导作用和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 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要改变单纯教师“问”、学生“答”的状况,把课堂变成学生“问”的天堂。 (2) 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课堂上,教师讲得多,无疑就挤占了学生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学到知识。 (3) 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但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情感的交流更重要。要更多地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 (4) 把练的安排纳入课堂。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自觉培养分析、解决问题和探究创新的能力。比如一节新授课,我是这样归还学生主动权的:首先布置预习作业,自学字词,了解作者,读课文勾画疑难和有感触的句子。课堂上我简洁地引课后,课堂的主角就是学生了。学生展示预习效果,由学生讲解字词,介绍作者,其他同学互相补充,学生说得不全面的,我再进行补充或者纠正。疑难问题也是先在班上交流,我再给予肯定或者补充。课堂好比一部电影,老师是导演,绝不能是主角。

2.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文本真切的美感体验就油然而生了。如播放录音范读,唤起美感;播放幻灯片课件,加大课堂容量;播放相关音频视频文件,增加兴趣,等等。

3. 延伸和扩展语文学习的内容。

以课文内容为核心,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学习。新课标指出:“引导学生由课本向课外迁移,由课堂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迁移,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走进生活。”这是语文学习延伸和扩展的有效方法。学生可以围绕课文内容查找相关的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章,也可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参与生活、感悟生活,还可以让学生把人生的看法、社会现象的评判、生活的喜忧等充分表达出来。这样既可以开阔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在阅读、加工、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参与阅读实践活动。这样就使得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互相补充,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课外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行自主学习,真正体会到课堂是他们学习的乐园。

具体做法是以教材的某一类文章为基点,向同类文章扩展,也可以是以节选的课文为基点,向整部作品扩展,还可以是以某一作家作品为基点,向介绍这位作家的传记性文字或评述性文字扩展。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一课,可以让同学们搜集表现父爱的文章来读,这样学生不仅能扩大阅读量,对课文的内涵也能很好地把握了。

三、让结尾富于探究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将要结束的时刻,老师一方面要对这节课的内容作中肯的归纳,另一方面要布置课堂或课后作业,这对巩固学生知识和提升学生能力很重要。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是繁重的课业负担,严重地摧残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因而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富于探究性、个性张扬的作业,这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对于这一点,我的做法是设计以下两类作业。

1. 活动类作业。

这类作业就是开展学生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如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写一周新闻述评;看《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抒发感想;收集广告语,给广告分类,给错误的广告改错,进行广告创意,设计广告语,等等;节假日外出游玩,观察生活,寻觅传统节日的诗情画意,写游记,等等。

2. 拓展性作业。

就是根据所学课文向外拓展。如学习古诗词,可让学生课外收集整理古人写的春花、春风、春雨的诗句,也可让学生扩写、改写,培养想象力。

田园建筑:让乡村美起来 第8篇

在各地初审和推荐的基础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共甄选出754 项作品参与最终评选,其中田园建筑182 个,优秀民房483 个, 村居方案89 个。 总的来讲, 这次评选征集面广、数量多,但是对于我国众多乡村来说数量还是相对较少,省份不同,具体情况也不同,推荐上报的数量各地存在不平衡现象。由于是首次评选,加之经验不足,下一届会适当考虑稍微降低门槛,希望有更多作品被推荐上来。本届评选结果是通过专家逐项打分,最后评出一等优秀作品12 个,二等优秀作品27 个,三等优秀作品41 个。专家针对每个获奖项目分别给出一些简单的点评,这些点评会随奖状一起颁发给获奖者,另外部分获奖作品将会在行业杂志上进行展示。

下面我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项目与大家分享交流。首先是获得一等奖的项目。“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界头乡新庄村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是一个有一些国际影响力的小项目,该项目是由著名建筑师华黎领衔设计的,它选址在村子旁边的一个场地上,是由一个对造纸工艺兴趣浓厚的文化学者出资建造的。华黎先生将这个小博物馆分成若干个小的体块,划分出不同的展厅,有作为体验的,也有作为展览的,实际建成以后,效果确实很不错,而且运用了很多当地的材料及生态的技术。“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城新街镇全福庄村中寨哈尼族民居改造项目”,是在哈尼族村落中做的一个老房子的改建,主要是选择适当的技术手段,让传统的哈尼民居适应现代生活,以建立并推广传统民居的保护观念。一般来讲,现在的村子里新的建造工艺都已经比较很成熟,但是老房子在修葺时,我们不是希望会修得多漂亮,而是修复过程中,坚持运用传统工艺,并就地取材。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苏尼特左旗沙袋建筑”非常有意思,是用编织袋装上沙子建房子,实际上是当地材料的一种创新型的利用,我们觉得非常具有示范性。在施工现场可以看到设计团队跟施工队一起在当地采沙子的场景。这个房子也很好,规模不大,前面有一个向阳的院子,里面的空间也有一点蒙古包的韵味,非常具有地域特色,在草原上显得非常漂亮。“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周河乡西河村粮油博物馆和村民活动中心”是为当地设计的一个活动中心。原来是仓库,当地农民用作榨油的场地,设计师将仓库进行适当的改造,形成了粮油博物馆和村民的活动中心。这个设计团队不仅做了建筑设计,而且也参与了建造工作,与村民打成一片,在村民的积极参与下顺利完成建造,这也是设计师公益心的很好体现。像这些公益类的项目,建筑比较简朴,但是实用性非常好,让废弃的房子再一次被激活,成为村民社区文化的重要载体。“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四都乡平田村农耕博物馆及手工作坊”也是老房子改造的,外面基本上没怎么动,里面适当的加固,不常用的房子通过内部改造变成了一个新建筑,同时也可供村民活动。这个博物馆运用了传统的方法,但又显示出现代建筑的特性,是一种新的乡土建筑的特点。“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小水镇毛坪村浙商希望小学”完全使用当地的材料建造,将钢和竹子组合起来,做得非常有特色,建筑的平面空间都非常实用,面积不是很大,但是设计很精细。“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崎岭乡下石村桥上书屋”运用了当地的地形结构,将竹子作为建筑材料。修桥的同时将其转化为一个图书馆。村民也可以在这里唱戏、喝茶,把很简单的市政设施变成很有意思的建筑,在业内很有影响力。“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川兴镇主街立体院宅”的设计师希望做一个符合农民身份的房子,所以建造了一个很小的立方体现代房屋,同时又符合政策,做得很有意思。

获得二等奖的优秀项目中也有一些不错的创新的田园建筑。比如“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大长山镇大盐场村双凤朝阳景观平台”项目不是去改变这个村子,而是为这个村子设计了一个观景平台,吸引外来游客;“上海市崇明县瀛东村现有农宅生态化改造及新建生态度假村”是用新的绿色建筑方法建设的新的绿色村落;“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东临溪镇临溪村吴景清宅”是在原有农房基础上改造整理的;“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胡店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利用当地的集体用地建了一个居家养老中心;“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第十届园博会丽江展园”中做了一个民居设计,这种方式也算是一种宣传新田园建筑的做法;“海南省万宁市礼纪镇华润希望小镇”在规划、建筑形态,以及技术策略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水南二村盛德堂遗址展庭”是将村里一个已经基本坍塌的老祠堂用新的钢结构保护起来,有点像保护历史遗址的做法,在上面做一个遮雨的大棚子和天窗,形成现代的玻璃房;“重庆市梁平县新金带小学”是利用重庆当地山地走势运用现代手法修建而成,很实用也很有特点;“云南省丽江市泸沽湖景区大门”运用新的乡愁建筑元素形成商业服务建筑。

我们在建筑设计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有时候一到乡村做设计就做得很标准化,把整个村子都改换头面,这个方法现在看来有很多不妥之处。还有一种问题,建筑师在一些社会环境、基金会的带动下做一些小建筑,很有意思,但是怎么能够真正让老百姓接受,变成一个朴实的带动乡愁的改造,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所以我觉得乡村建筑的课题实际上并没有一些非常好的案例出现,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多关注田园建筑的设计。

我把简单整理的一个农村建筑的标准在这与大家分享一下,主要内容就是要实用、安全、经济、绿色、美观。农民现在的生活已经发生改变,一定要针对农村新生活的要求、现实生活的要求为他们做设计。不同农村有不同的需求,有些农村空心化严重,平时居住的村民很少,但过年过节的时候很多人从城里回去,这种建筑应该如何设计、如何管理?现在农村住宅的发展,不仅仅是住还要有幸福感,今天的农民住宅也不是原来的一家七口任其住的模式,我觉得这些应该在设计当中加以考虑。安全是住宅设计最基本的底线,当遇到重大灾害的时候,重建房屋承诺做到抗八级地震,事实上要做到很难。我原来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七、八平米的房子修成一个展台,到真正大地震来的时候,一家人可以躲到这间小房子里,其他的由他自己修建。智利就是这样做的,你自己可以扩展到80~100平米。新加坡实际上也有类似的案例,整个房子里面有一个地方平常不住人,但是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就变成了应急避难的场所。这种做法是在今天的建筑设计中可以考虑进去的,我觉得这种设计方法能够让大量乡村建筑真正达到抗震的目的。经济这方面也要考虑,现在的房子越做越大但是没人住,常住价值、使用价值不高,过几年又拆了重建。现在城里人觉得城市污染严重,想到乡下换换空气,可是如果乡村不加强管理,环境也会逐渐恶化,所以乡村建筑要考虑气侯环境的问题,优先采用本地材料,引导节俭的生活方式。关于“美观”,我们希望追求有地域文化的、质朴的建筑,不推荐把房子建成欧式或小别墅式的。还要追求与田园风貌的协调美,追求与乡村邻里的和谐美,对设计师来讲,我们特别希望用更多的精力融入到乡村建筑当中,追求有智慧的设计美。

让你的语言“美”起来 第9篇

一、运用修饰语, 讲究形象之美

下面是一位学生写的童话中的一个片段:第二天天亮的时候, 我明白了:我的生命只有三天了, 我不能再浪费每一分钟。于是, 迎着太阳, 我挺直了腰杆。就是这一个动作, 我由一粒种子变成了一颗芽儿。我猛地想起了风姐姐的话, 忙把脚插进了泥土。我对着太阳大声喊道:“太阳公公, 早上好!”一整天, 我向上长, 到与太阳公公道别的时候, 已经有妈妈一半高了。噢, 我的妈妈, 您现在还好吗?这段话语言单调、不够丰富。我们可以把它改成:第二天看到第一缕阳光的时候, 我猛然醒悟。我的生命只有三天了, 我不能再浪费每一分钟。于是, 迎着太阳, 我用力挺了挺腰杆。就是这一个动作, 我由一粒皱皱的、扁扁的种子变成了一颗小小的芽儿。圆圆的腰杆上长满绒绒的小手, 透过这嫩黄的小手似乎可以看到里面细细的茎脉。我猛地想起了风姐姐的话, 忙把脚插进了湿润的泥土。我对着太阳大声喊:“太阳公公, 早上好!”一整天, 我努力地向上长, 到与太阳公公道别的时候, 已经有妈妈的一半高了。噢, 我的妈妈, 您现在还好吗?经过一对比, 我们不难发现这种具象描写, 给人以形象美, 文章显得细腻、丰腴。而这都归功于八个字:修饰限制, 丰富形象。形容词的一大作用就是修饰限制中心词。在学生们的作文中, 语言常常显得干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音标教学

徐丽君, 赵井英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姜山镇中学, 浙江宁波315000)

摘要:学好音标是英语学习入门的关键, 也是练好听说读写基本功的基础, 只有扎实过好音标这一关, 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那么怎样做好音标教学呢?先入为主, 打好基础;不断巩固, 时时强化;趁胜追击, 不断内化。

关键词:兴趣;基础;强化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目前, 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是:初一学生兴趣盎然, 兴致勃勃;初二部分同学疲于应付, 差距拉大;初巴, 只有皮骨没有血肉, 这往往是因为不善于修饰。对比上面的两例可以看出, 没有修饰的文字和修饰过的文字反差极大。学生的原文语言平淡缺乏美感, 修改后的文字就不同了, 无论是写动作还是写形态, 都加入了许多修饰语, 这些修饰语形象地描绘了事物的状态, 灵活地再现了生活。如“圆圆的腰杆上长满绒绒的小手, 透过这嫩黄嫩黄的小手似乎可以看到里面细细的茎脉”一句就生动地写出了种子发出嫩芽的形态。不仅动词、形容词有这种作用, 叠词也能起同样的作用。叠词的使用, 不仅能使描绘说明更加准确, 而且能使语言具有节奏感, 从而让语言富有音乐美。如朱自清的《春》中的“微微”、“渐渐”、“软绵绵”、“轻悄悄”、“稀稀疏疏”。

二、妙引诗词, 讲究古典之美

我国为诗歌大国, 几千年丰富的文化积淀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宝库。我们可以借经典的诗词使语言多一份典雅之美。《上苍的恩赐》这篇湖南省益阳市的满分作文, 小作者就很善于运用诗词经典故, 读来令人心生羡慕:上小学后我接触到了唐诗宋词。开始, 我只是浅显地读一读, 背一背。读多了, 我就学着体味诗的意境!我会因“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英雄气概而流出坦诚的泪水;也会由于“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的人生愁绪而发出一声声深深的叹息;当然我也会神往于“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人生境界。真是“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短短几句话, 作者心游万仞, 思接千载, 联想到了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李清照的多愁善感、辛弃疾的淡然平静。

三、运用多种句式, 讲究匀称、参差之美

不同的语言风格给人不同的感觉。长短不齐的句子是一种参差的美, 两两相对的句子是一种匀称的美。如:阳光依旧灿烂, 它不会因为我的心情暗淡而失去光芒;天空依旧湛蓝, 它也不会因为我的情绪暗淡而去黯然神伤。突然想到, 我不应该这么悲观, 我要向前看。文中前两个分句比较工整, 音节整齐匀称, 节奏轻捷明快, 这样的整句运用于文中, 增添了文章的抒情色彩和感人的力量。

四、多用修辞, 讲究绚丽之美

修辞是给语言增色添彩的催化剂, 可以使文章语

文章编号:1674-9324 (2012) 08-0268-02

三很多同学精疲力竭, 了无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其一, 初一学生刚学英语, 对英语充满好奇。但言变抽象为具体, 变枯燥为鲜活。如比喻的形象美、排比的气势美、引喻的哲理美、设问的波澜美、反诘的阳刚美、对偶的音乐美, 都会为作文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让语言美起来。如果说一篇优美的文章是一个婷婷玉立的少女, 那么贴切的修辞, 就是她雅而不冷、亮而不妖的服饰。比喻、排比、对偶、反复等修辞可以点石成金, 使平凡的词句闪动熠熠的光辉。《中国石拱桥》一文, 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 长虹饮涧”, “长虹饮涧”喻赵州桥美丽的弧线。朱自清的散文《春》运用了比喻、拟人、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 描绘出了春草春花春雨的特点, 写出了春的勃勃生机。前几年重庆市的中考优秀作文《当我面对大海的时候》中对大海的描写可谓妙绝:“碧绿的海面不时地飞溅起白亮的海浪, 浪花在空中显示着自己的雄伟和多姿。海水不断地冲击着礁石, 被礁石击成片片绿色的翡翠, 装饰着大海的美丽。撞击声、欢笑声、嬉笑声传入我耳中, 原来是海水和礁石苦苦抗争, 孕育出串串美丽壮观的浪花。”这段文字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写出了大海的博大和浪花的美丽, 细腻生动, 赞颂了大海奔腾不止的生命活力。当然, 修辞手法的运用应以语言环境的需要为原则。在作文时修辞手法用得好, 不仅能使语言有文采, 丰富文章的内容, 还能使表达富有个性, 增添文章的亮点。

当然, 欲使自己的语言美起来, 除做到以上这些外, 还要丰富自己的语言库存。文章写得好坏与人的知识多寡、阅历深浅有关。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吟诗也会吟”,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这里的“会吟”、“有神”、“逸于”是建立在“熟读”、“破万卷”、“劳于”的基础上的。因此, 平时要多读书, 读好书, 只有博览群书, 广泛涉猎, 坚持不懈, 方能旁征博引, 得心应手。当然书读多了, 有了材料, 并不是任何材料都有用, 这就要求平时经常梳理,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加以归类。使用材料时, 要好中选优, 选取准确、典型、有价值的材料, 这样才能使文章说服力强, 血肉丰满。

参考文献

让信息技术课“美”起来 第10篇

●●设计“美”的案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活动的一种动力, 它是鼓舞人从事活动的重要力量。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 曾经把兴趣比喻成炸药。他说, 兴趣能“把精力集中到一点, 其力量好比炸药, 立即可以把障碍物爆炸得干干净净”。其实, 炸药的威力毕竟有限, 而兴趣的效能却无法估量。一旦让学生对这节课产生了兴趣, 教学目的也就达成了一半。

在教学中, 我将一个个知识点融入到一个较综合的任务 (即案例) 中去, 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掌握知识点。如在Word的教学中, 我用上一届学生所制作出的电子板报 (当然有我后期改进的成分) 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他们在羡慕的同时产生自己动手制作的冲动, 从而引导学生掌握一个个知识点。值得注意的是, 电子板报中的图文混排一定要以美观、有趣、实用为原则, 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否则会适得其反;再如, 在Flash教学中, 切忌照本宣科, 书中实例的美观度也有欠缺的情况, 在课前一定要设计出足以吸引学生的案例, 让学生在赞叹声中产生求知的欲望, 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成为学习的主人。

●●创设“美”的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情境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而产生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境下, 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而教学中的关键是创设特定情境, 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

创设具有艺术美感的情境, 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起来。例如, 我在讲解框架网页的制作时, 先在课前收集一些好的素材作品, 经过整理, 让它们构成一幅幅无比精美的图画, 并分类制作到框架网页中。上课时, 先让学生欣赏, 让他们被深深吸引着, 完全陶醉, 我则在学生面前扮演一个图片收藏爱好者的角色, 将我所收藏的美丽图片与大家分享, 从而引导学生也将自己的收藏用框架网页展示出来, 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 学了新知识的同时, 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收集整理、加工处理信息的的水平, 还有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也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去探寻解决的办法。

●●制造“美”的悬念, 得到课堂的可持续发展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悬念, 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所设置的能够引起学生思维产生碰撞、建立遐想空间的问题, 由它引发的教学即所谓悬念教学。学生们在学习中产生自己去主动探究的愿望, 实际是源于教师巧妙的悬念铺陈和问题引领。好的教学来源于好的问题, 好的问题其本质就是有价值的悬念, 认识并有效地利用悬念, 是课堂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 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 开始于矛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制造一些空白地带和悬念, 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和预计可能的结论, 并找寻清除“悬念”的方法, 实施这种教学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过程的创造性,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使课堂进行中的时刻、课堂与课堂之间能有可持续发展。例如, 在讲授电子表格Excel时, 让学生从处理最简单的“课程表”、“座位表”到复杂的“成绩统计表”……在编制“成绩统计表”时, 学生学会了求平均分、算总分、筛选不同等次的学生成绩等技巧。 (在上述过程中, 时时给学生制造一些空白地带, 让学生在解疑中获得新知识) 但当考试成绩改成用“优秀”、“良好”这种等次记分后, 这些等次还要手工输入, 很不方便, 怎么办?有的学生想到了复制, 立即就有人反对:“这还不是手动吗?根本没有体现电子表格的优势。”有的学生提出先按分数排序, 再把不同的等次用填空的办法填上去……这时, 我先肯定这种利用已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思路, 同时告诉学生, 在电子表格中有一种功能强大的函数──IF语句, 学生在这样的思维碰撞中再一次领会到Excel的妙处。

语文,让学生美起来 第11篇

关键词:语文课;审美教育;学生能力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不争的事实。语文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地欣赏、评价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情操,提高其审美及创造美的能力,已为大家所公认。那么教学中该如何渗透审美教育呢?笔者认为,基于语文课情感美育的特点,在审美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遵循“感悟”的原则,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作品的情感,使学生不光读出作者的情感,读出人物的情感,更要读出自己美的感受。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品味语言,使学生感受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家在文中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或朴素或华丽,或婉约或豪放,都体现着语言的美。教师须充分利用课文的语言艺术来引导学生,使之进入到美好的情思中去,陶冶情感,提高感受美的能力。如,在教学《春》一课时,先让学生用优美的语言去描述心中的春天,诉说对春天的热爱。再让学生说说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诗意描绘,如韩愈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使学生对春充满了向往,营造了浓浓的氛围。再引出文本,加强朗读,把学生引入春天的佳境,让学生聆听、想象,让思绪飞出教室,飞进春意盎然的大自然。接着进行语言的品味,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对生动优美的语言感知品味,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反复诵读,咀嚼推敲,学生感悟到了美好的春天。

二、探究意境,让学生想象美

语文课的审美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利用意境美来培养学生审美的想象力。教师应在学生感受语言美的能力基础上,指導学生探索美、理解美,真正了解美的本质,使作品的“此情此景”内化为学生的“我情我景”。教师在教学中还要让学生把作者的创作过程与自身的认知过程有机融合起来,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陶冶,获得美感。实践证明,探索文章的意境,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美的想象力。例如,在朱自清的《春》中,作者深情地描绘了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迎春图等美景,写出了春的绚丽多姿,赞颂了春天。我们要带领学生仔细赏读课文,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去探索春的美景,使学生通过细读、细品以及想象认识到春的美,获得丰富的美感。

三、教师引导,教学生评价美

好的文章,可以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升华。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都融于作品之中,学生可以通过作品与作者对话,作出认识和评价。故教师可通过分析作品背景,探索写作意图,使学生深切地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当时遵义会议刚刚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在陕北清涧县,一场大雪后,毛泽东来到海拔千米的塬上,看到眼前美景,联想革命经历,写下了该词。词中展现了祖国山河纵横千里的景色,也表现了共产党领导者大气磅礴的广阔意境。笔者在教学这首词时,着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背景和意境,让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深入感知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情,体会借景抒情等艺术手法及效果。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深层内涵,使学生受到作者的情绪感染,并对此作出自己的审美评价。

四、多种训练,让学生创造美

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不仅体现在阅读上,也体现在各种语文训练中。审美是一种能力,能力的提高必须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应积极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甚至创造美。比如,作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审美创造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可采用片段训练、周记、大作文等形式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对美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还可通过其他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如,在生活中寻找美,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观察家庭、学校、社会上的环境美、行为美、心灵美的现象,记录或描写出来。再如,在校园环境布置中创造美。学生可以自己设计黑板报,自办班级小墙报等。这样既美化了班级的环境,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学习中,我们要努力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对学生的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应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并努力将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渐渐地“美”起来。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丹阳市第九中学)

农用无人飞机看起来有点美 第12篇

本文标题用“看起来有点美”的表述, 是发自内心的感叹, 是确确实实的正面表述。

笔者很佩服今年将“无人机”纳入农机购机补贴目录的省份, 在这个领域敢第一个吃螃蟹。你不吃我不吃, 怎么能知道“无人机”的“味道”, 正应了毛泽东说的, 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需要亲自咬一口。

9 月 2 日上午在天津召开的农用遥控飞机植保作业现场会上, 内容有遥控直升飞机工作原理、性能、操作方法讲解, 遥控直升飞机植保作业演示, 参与演示的机型有 FWH-80 型无人直升机、神龙 SLA-111 猎鹰 (油) 航空植保无人机。天津各区 (县) 农机局领导、推广人员及农机合作社人员参观演示, 一众人等兴趣盎然, 热情高涨。

看看, 我们也没闲着啊!

有业内同仁看了笔者发的图片, 还直埋怨咋不通知一声, 好介绍有关公司带无人机来演示;同时也有人要求下回再有活动也来瞅一瞅, 你说是不是前景可观?要不大家咋都高度关切。

关于“无人机”, 在很多地方看过表演, 感觉是个好东西, 但心里也有些打鼓, 表演归表演, 真刀真枪抡起来用到底如何?

说“无人机”“看起来有点美”, 有两层意思。

所谓“美”者, 据有关资料介绍, 一是高效安全。无人机每分钟可以喷药 2 亩, 一小时可以喷药100 亩, 一台飞机一天可以飞施400-600 亩地, 相当于人工喷药的一百多倍;远距离遥控操作, 使人与药隔离, 喷洒作业人员避免暴露于农药的危险, 提高了喷洒作业安全性。二是操作方便, 飞机可空中悬停, 无需专用起降机场, 随起随降, 操作方便。三是防治效果好, 与地面机械田间作业相比, 不会留下辙印和损坏农作物, 并且作业高度低, 飘移少, 旋翼产生的向下气流有助于增加雾流对作物的穿透性, 防治效果好。四是作业成本低, 采用喷雾喷洒方式至少可以节约 50%的农药使用量和 90%的用水量, 降低了资源成本;另一方面一台飞机喷洒农药每天可作业 400 多亩, 节约 10 个劳动力成本, 和人工喷洒农药相比, 采用无人机作业每亩田至少要节约成本 20 元以上。五是可完成地面机械所无法完成的作业, 不受地理因素的制约。在当今农村劳动力普遍紧缺的情况下, 采用农用遥控植保飞机进行农作物施药防病治虫, 具有明显的省工省时、降低劳动强度的优势, 极具推广价值。特别是针对种粮面积成百上千亩、需要大量使用劳动力进行田间管理的家庭农场、种粮大户, 这更是一场技术革命。

所谓“有点”者, 实则是有点担心, 会不会是企业把新产品测试、产品中试验超前让用户来体验了。据说目前还没有统一的产品标准、试验标准, 好像有个别省制定了地方标准, 但笔者怀疑目前哪家机构能胜任这种农机产品的检测。看了各地的表演, 总感觉有些欠缺, 动力小, 药箱小, 巡航作业时间短, 辅助作业时间占比高, 另外, 喷药质量是否有说得那么好, 对操作人员要求高, 售后服务能否跟上……好像问题也不少。由于目前各企业产量很小, 产品价位虚高, 也给用户极大的负担。据说 2012 年在用“无人机”也就 100 多台, 这两年进项也不会太多, 估计也是因应上述种种问题所困扰, 算不算叫好不叫座?

上一篇:资产改革下一篇:影视后期项目论文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