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发展范文

2024-05-23

智能建筑发展范文(精选12篇)

智能建筑发展 第1篇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智慧发展, 智能未来”。大会首先举行了由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共同主编、《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杂志社承编的《中国智慧城市年鉴》的首发仪式, 丁有良主任和胡萍会长为《中国智慧城市年鉴》揭牌。

接下来,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张胜雷总工程师向大家介绍了智慧城市试点和第三批试点城市的情况。他表示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的确已经在过去两年之中取得了不少的成绩, 建设智慧城市实际上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住建部作为承担国家城镇化推进任务的重要部门, 于2012年开始启动, 从2012年11月开始的第一批试点, 到2013年5月份的第二批试点, 已经形成了193个试点。智慧城市是一种贯彻国务院和党中央进行创新驱动发展推行的新型城镇化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这个角度来说, 智慧城市也是一项科技创新工程。在智慧城市试点管理办法中我们把思路介绍了出来, 智慧城市就是从实际问题实际入手, 实现城市管理建设运营服务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 实现城市向智慧化持续发展跃进。

来自吉林、江苏智慧城市试点的代表和普天、北大方正等企业代表也分别就智慧城市的创建工作与大家分享了宝贵的意见。智慧城市都是以政府为主导宏观把控企业和社会资金, 包括企业技术共同参与智慧城市。具体目标分五个方面, 第一是产业发展, 是实现产业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第二是社会建设, 追求的是可控与和谐。第三是城市管理, 预警研判城市病, 实现城市管理精细高效。第四是社会建设。第五是农业农村, 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升农村农业产业层次。

下午,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张公忠为大家做了题为《智能建筑融入智慧城市建设》的讲话。他强调, 智能建筑要融入智慧城市的建设, 第一必须树立自上向下的规划和设计理念。第二是确定体系架构。第三要建立指标体系。第四是通过顶层规划设计确定需要的工程项目和保障措施。真正要做到核心的做法是一个平台、一个设施、一个中心。第五是应用系统的建设。第六是落实保障措施, 要引进人才和有政府的支持。

智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第2篇

【摘 要】智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和需要的必然结果。只有充分运用好可持续发展原理,才能使设计的产品做到“以人为本”,符合人民的需要,才能有市场而不被淘汰。

【关键词】智能建筑;可持续发展;节能;绿色;太阳能;

一、关于智能建筑的定义

目前国际上大都参考美国“智能大厦专业学会”1986年对智能大厦的定义,作为建设的依据,即:所谓智能建筑,就是由建筑结构、建筑设备(机电系统)、供应和服务、管理水平4个系统组成,并实现它们之间关系的完善和优化的现代化建筑物。智能建筑按美国智能建筑学会的定义,它是一种将结构、系统、服务、运营相互联系、全面综合,并达到最佳组合,以获得高效率、高功能与高舒适性的建筑。一般来讲,智能建筑应具备五个自动化,即所的5A。5A包括楼宇自动化系统BA,办公自动化系统OA,信息自动化系统CA,消防自动化系统FA和保安自动化系统SA这五部分。具体来讲,楼宇自动化系统BA主要包括空调统、给排水系统、配电系统、电梯及照明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OA主要包括计算机办公系统、数据库共享系统、用户信息处理系统。信息自动化系统CA包括传输语音的电话网系统、传输图像的有线电视系统,传输数据的Internet系统。消防自动化系统FA包括人工报警器、智能探测器、灭火喷淋系统、紧急广播及照明系统。保安自动化系统SA包括巡更系统、防盗系统、紧急求助系统和闭路电视监视系统。1

二、智能建筑的新内涵—可持续发展

随着世界石油危机的爆发,世界各国能源短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建筑业作为各国能源统计中的重要部分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建筑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建筑可持续发展是指建筑从建造到运营,应充分考虑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持生态平衡,以体现出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当今人类的理智决策,节能和环保是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2三、智能建筑的节能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能源资源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较大差异。我国从基本国情考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这一概念,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与建筑节能相比,绿色建筑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包涵了节能、节地、减少污染等内容,指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具有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节能与绿色建筑,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而且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经 1

济合理,保证了生活环境的质量。4

3.1建筑节能途径与措施

3.1.1建筑节能的途径

①政府出台一系列节能政策、法规、规章,对建筑节能提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②制定一系列标准,形成建筑节能的标准体系,为建筑节能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③研发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特别是建筑外墙、屋顶和门窗的保温隔热以及采暖系统方面的节能产品,使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和供暖采暖系统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④以试点示范工作为载体,大力推广节能建筑。

3.1.2建筑节能的措施

①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

②采暖空调系统的节能;

③照明动力系统的节能;

④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⑤建筑能源系统的运行管理节能。

四、绿色智能建筑

随着人类对于上个世纪工业革命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的反思,“绿色思潮”正在兴起。绿色智能建筑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是绿色文化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是绿色智能建筑的基本理念。智能居住小区为保护周边环境,而采取的各类措施包括污水与排放、小区内外绿化保护、污染气体和噪声的隔离等,这就是我们平时讲的“环保”问题,“绿色”的概念也应包括“环保”问题在内,绿色不应只是浅层次的如绿化面积的绿色化问题,而应该是深层次的,应该做到绿色的智能化和智能的绿色化,两者的理念应贯穿于设计、施工、使用三方面。特别是在设计中,要充分运用绿色原则进行绿色设计。当然,我们的绿色产品必须建立在充分认识、尊重和利用生态价值的基础上,离开了对自然价值的尊重,建筑也就不可能成为绿色建筑。绿色智能建筑应是一个有生命的开放式生态系统,在生理方面应有广泛的开敝性,并巧妙地合有生命的开放式生态系统和论智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3

4.1绿色建筑的主要发展倾向

4.1.1以“自然观”为主导倾向的绿色建筑研究与实践;

4.1.2以“技术观”为主导倾向的绿色建筑研究与实践;

以“技术观”为主导倾向的绿色建筑设计师,偏重于在建筑设计和运营中采用高新科学技术方法来解决提高建筑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环境影响等问题。

4.1.3以“城市观”为主导倾向的绿色建筑研究与实践;

4.1.4以“系统观”为主导倾向的绿色建筑研究与实践。

五、太阳能的应用丰富智能建筑内涵

太阳能是指直接投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在可再生的新能源中,太阳能是最重要的部分。太阳能资源由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清洁无污染而最为引人注目、开发研究也最多、应用最广,应当在智能建筑中将太阳能进行推广

和应用。随着太阳能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太阳能的应用也越来越多。鉴于太阳能优异的节能效果,它可以明显的降低建筑物中的能耗,因此太阳能应用于建筑势在必行,太阳能与建筑的一体化结合是未来太阳能的一个发展趋势,也将成为建筑智能化的重要内容。在智能建筑中加入对太阳能应用系统的监控和管理后,智能建筑的内涵也将变的更加完善和丰富。

5.1.太阳能利用技术

5.1.1太阳能集热器

太阳能集热器用于吸收太阳能辐射并将产生的热能传送给需要加热的物件,是一种光热转换装置。集热器的用途十分广泛,可用于采暖、空调、提供热水,还可用于干燥、蒸馏、高温处理、产生动力和热力发电等方面。

①太阳能供热水

利用集热器使水温升高为住户供应热水,是城乡居民普遍使用的太阳能设施。太阳能热水器有闷晒式、平板式、真空管式多种结构。

②太阳能采暖

太阳能采暖有主动式采暖和被动式采暖两种:主动式采暖就是利用集热器,辅之于供热管道、散热设备、储热设备等组成太阳能采暖系统;被动式采暖不需要专门的集热器,而是通过建筑物朝向、建筑材料的选择而取得采暖效果。③太阳能高温炉

抛物面型反射聚光集热器常用于太阳能聚光灶和太阳能高温炉,它们用抛物面反射镜把阳光聚焦起来,在聚焦处能够得到较高的温度。

5.1.2太阳房与太阳能温室

太阳房与太阳能温室都是利用太阳能的热效应进行采暖和温度调节的环保生态型建筑设施,其推广应用对于节约常规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太阳房大体上可分主动式太阳房、被动式太阳房采暖系统。主动式太阳房采用太阳能集热器进行光热转换为室内提供热源进行采暖;被动式太阳房是通过建筑的朝向和周围环境的合理布置、内部空间和外部形体的巧妙处理,以及建筑材料和结构构造的恰当选择,使建筑物能充分地收集、存储和分配太阳辐射热,从而使建筑物室内可以维持一定的温度,达到取暖的效果。

太阳能温室是利用太阳能的热效应来提高玻璃房或塑料大棚里的温度,以利于植物的生长。5

【结束语】智能建筑本身的发展,以及它经过的历程,正是在朝着节能建筑、绿色建筑的方向在发展。智能建筑其实就是一个实现节能建筑、绿色建筑总目标的手段或工具,是功能性的。

【参考文献】

[1]王国凯.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与创新[J]。科学新闻,2008,7:46-46。

[2]张永刚。中国智能建筑的发展及其标准化建设[J]。中国标准化,2008,10:5-7。

[3]利仕选。浅谈生态建筑及智能建筑的发展[J]。科技资讯,2006,25:67-67。

简析智能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3篇

一、智能建筑的特点

智能建筑的重要标志是智能化集成系统,也就是通讯自动化,建筑设备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三个系统的集成。智能建筑系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

二、智能建筑的发展背景

1957年在美国从事技术、管理、职员等办公室工作的白领人员首次超过蓝领人员。白领阶层的增加,人们对办公环境的好坏也愈加重视。依赖于大量享有高薪的办公人员提供服务而运行的经济,无法承受办公费用高涨而功率低的状态,这一矛盾必然要由适用于信息化社会的手段来处理。智能建筑的产生为解决这一问题展开了广阔前景,尤其是其通信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

80年代以后,由于高技术的冲击,给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带来了活力,同时也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和资金匮乏等问题,这就出现了一些原来由政府投资的交通、通信等项目,向民间和国外开放,出现了“建筑—经营—转让”即所谓BOT方式。1984年美日通信和电信业开始改革并全面开放、大幅度自由化。尤其是90年代冷战结束,大批高技术军工企业实现“军转民”,使得信息技术市场上出现如火如荼的竞争格局。所有这些都为信息社会的完善和智能建筑的出现创造了社会条件。

三、智能建筑的基础

作为人居住和活动场所的建筑物要适应信息化带来的变化,智能建筑的产生和发展是必然趋势。智能建筑是通过配置建筑物内的各个子系统,以综合布线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桥梁 ,全面实现对通信系统、建筑物内各种设备(空调、供热、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电梯、 消防、公共安全等)的综合管理。所有这些,从技术上也为智能建筑的产业起到技术上的支撑作用。

四、智能建筑的系统构成

1、楼宇自动化系统

BAS的功能是调节、控制建筑内的各种设施,包括变配电、照明、通风、空调、电梯、给排水、消防、安保、能源管理等,检测、显示其运行参数,监视、控制其运行状态,根据外界条件、环境因素、负载变化情况自动调节各种设备,使其始终运行于最佳状态;自动监测并处理诸如停电、火灾、地震等意外事件;自动实现对电力、供热、供水等能源的使用、调节与管理,从而保障工作或居住环境既安全可靠,又节约能源,而且舒适宜人。

BAS按建筑设备和设施的功能主要划分为几个子系统。

(1)变配电控制子系统(包括高压配电、变电、低压配电、应急发电等),主要功能有监视变电设备各高低压主开关动作状况及故障报警;自动检测供配电设备运行状态及参数;监控机房供电状态;控制各机房设备供电;自动控制停电复电;控制应急电源供电顺序等。

(2)照明控制子系统(包括工作照明、事故照明、舞台艺术照明、障碍灯等特殊照明),主要功能有控制各楼层门厅及楼梯照明定时开关;控制室外泛光灯定时开关;控制停车场照明定时开关;控制舞台艺术灯光开关及调光设备;显示航空障碍灯点灯状态及故障警报;控制事故应急照明;监测照明设备的运行状态等。

(3)通风空调控制子系统(包括空调及冷热源、通风环境监测与控制等),主要功能有监测空调机组状态;测量空调机组运行参数;控制空调机组的最佳开/停时间;控制空调机组预定程序;监测新风机组状态;控制新风机组的最佳开/停时间;控制新风机组预定程序;监测和控制排风机组;控制能源系统工作的最佳状态等。

(4)交通运输控制子系统(包括客用电梯、货用电梯、电动扶梯等),主要功能有监测电梯运行状态;处理停电及紧急情况;语音报名服务系统等。

(5)给排水设备控制子系统,主要功能有监测给排水设备的状态;测量用水量及排水量;检测污物、污水池水位及异常警报;检测水箱水位;过滤公共饮水、控制杀菌设备、监测给水水质;控制给排水设备的启停;监测和控制卫生、污水处理设备运转及水质等。

(6)停车库自动化子系统,主要功能有出入口票据验读及电动栏杆开闭;自动计价收银;泊位调度控制;车牌识别;车库送排风设备控制等。

(7)消防自动化子系统,主要功能有火灾监测及报警;各种消防设备的状态检测与故障警报;自动喷淋、泡沫灭火、卤代烷灭火设备的控制;火灾时供配电及空调系统的联动;火灾时紧急电梯控制;火灾时的防排烟控制;火灾时的避难引导控制;火灾时的紧急广播的操作控制;消防系统有关管道水压测量等。

(8)安保自动化子系统,包括门禁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等。

2、通信自动化系统

CAS是保证建筑物内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上,同时与外部通信网(如电话网、数据网、计算机网、卫星以及广电网)相连,与世界各地互通信息的系统。CAS按功能划分为几个子系统:

(1)固定电话通信系统,设PABX或采用公网的集中小交换机。

(2)声讯服务通信系统(语音信箱和语音应答系统),具有存储外来语音,使电话用户通过信箱密码提取语音留言;可自动向具有那个语音信箱的客户提供呼叫(当语音信箱系统和无线寻呼系统连接后),通知其提取语音留言;通过电话查询有关信息并及时应答服务功能。

(3)无线通信系统,具备选择呼叫和群呼功能。

(4)卫星通信系统,楼顶安装卫星收发天线和VAST通信系统,与外部构成语音和数据通道,实现远距离通信的目的。

(5)多媒体通信系统(包括Internet和Intranet),Internet可以通过电话网、分组数据网(X25)、帧中继网(FR)接入,采用TCP/IP协议。Internet是一个企业或集团的内部计算机网络。

(6)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由网络结构、网络硬件、网络协议和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等部分组成。

五、总结经验提高整体水平

智能建筑已经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趋势。国外发达国家正在尝试运用高新技术建设智能型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现在发达国家智能建筑不仅在数量上大增,而且将智能建筑逐步从单体向区域化,城市化方向发展。探寻人类生存和生活聚居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已成为重要的国际技术发展趋势。据介绍美国智能大厦几万幢,而日本新建建筑中80%以上实现了智能化,还有一些大城市建设了智能化街区,智能化大楼群等。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带动了一批相关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如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电子技术等。智能建筑的领域中国内起步较晚,但经过建筑界人们的艰辛努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现在我国的智能化建筑正在高速发展,特别是上海,北京,广州及深圳等发达城市,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智能建筑无论建设标准,还是质量方面不能与国外相比,只能算是准智能建筑。要充分利用当今的信息技术,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赶上国际先进水平,而不要重复别人走过的弯路。

主要参考文献:

《新建筑与流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现代智能建筑发展趋势探析 第4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信息化,社会背景,网络

1 现代智能建筑概述

信息技术使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 作为人居住和活动场所的建筑物要适应信息化带来的变化, 智能建筑的产生和发展是必然趋势。智能大厦的内涵有如下定义: (1) 位于华盛顿特区的“智能大厦研究机构”对IB的定义 :“智能大厦是人们通过对建筑物的四个基本要素—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及其内在关联的最优化分析, 提供一个投资合理、效率又高的舒适、温馨、便利的环境。” (2) 美国智能建学会 (AIBI, American Intelligent Building Institute) 定义“智能建筑”是将结构 、系统、服务、运营及其相互联系全面综合, 并达到最佳组合, 所获得的高效率、高功能与舒适性的大楼。 (3) 日本的建筑学界强调IB就是高功能大楼, 是方便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与通信设备, 并利用楼宇自动化技术, 具有高度综合管理功能的大楼。 (4) 新加坡规定IB必须有三个条件:一是具有保安、消防与环境控制等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 以及自动调节大厦的温度、湿度、灯光等参数的各种设施, 以创造舒适安全的环境;二是具有良好的通信网络设施, 使数据在大厦内进行流通;三是提供足够的对外通信设施与能力。 (5) 我们的认识:IB 是以建筑为平台, 利用系统集成方法, 将智能型计算机、通信及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 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 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 所获得的投资合理, 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更具人情化的建筑物。

2 智能建筑的构成和功能

(1) 楼宇自动化系统。

该系统对智能大厦中的暖通、空调、电力、照明、给排水、消防、电梯、停车场、废物处理等机电设备进行综合协调、科学管理和维护保养。楼宇自动化系统通常包括以下三个子系统:建筑物管理子系统、安全保卫子系统、能源管理子系统。

(2) 通信自动化系统。

通信网络是建筑物的“中枢神经”。有各种通信设备、线路、计算机软件组成。是传送话音、数据和图像的基本通信网络。包括实现楼层间各种终端、微机、工作站之间通信的楼层局域网、沟通楼群或楼内计算机与楼内各个局域网间通信联系的楼群或楼内高速主干网以及公共信息资源网。

(3) 办公自动化系统。

智能大厦中要处理行政、财务、商务、档案、报表、文件等管理业务及安全保卫业务。

(4) 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中心。

它具有各个智能化系统信息总汇和各类信息综合管理的功能:①汇集大厦内外的各种信息, 接口界面要标准化、规范化、以实现各职能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及通信协议。②对大厦各个职能化系统进行综合管理;③对大厦内各个网络进行管理, 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及数据通信能力。

(5) 综合布线系统。

它为整个大厦的光电信息传输提供技术标准统一、传输介质统一、布线结构一致的通道, 适应多种信息的传输, 管理配置灵活, 维护方便。通常由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子系统及大厦室外连接子系统六个部分组成, 与传统的布线系统比较, 有着许多的优越性, 主要表现为它的兼容性、开放性、先进性和经济性。

3 智能建筑产生的背景

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导致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白领阶层的增加, 人们对办公环境的好坏也愈加重视。依赖于大量享有高薪的办公人员提供服务而运行的经济, 无法承受办公费用高涨而功率低的状态。这一矛盾必然要由适用于信息化社会的手段来处理。智能建筑的产生为解决这一问题展开了广阔前景, 尤其是其通信及办公自动化系统, 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20世纪80年代以后, 由于高技术的冲击, 给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带来了活力, 同时也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和奖金匮乏等问题, 这就出现了一些原来由政府投资的交通、通信等项目, 向民间和国外开放, 出现了“建筑—经营—转让”方式。1984年美日通信和电信业开始改革并全面开放、大幅度自由化。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 大批高技术军工企业实现“军转民”, 使得信息技术市场上出现如火如荼的竞争格局。所有这些都为信息社会的完善和智能建筑的出现创造了社会条件。

4 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在信息社会中, 人们对于现代建筑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 传统建筑提供的服务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和工作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智能大厦的出现, 使得一幢幢楼变成一个小社会, 其内部有众多的小公司, 各种商业的活动行为要求数以兆计的信息和控制指令进出整座大厦。智能大厦把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等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内在联系进行优化组合, 从而提供一个投资合理、高效、舒适、便利的环境。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信息化, “智能大厦”这一术语逐渐在建筑业流行起来, 在国内的楼宇建设中正流行一股“智能化”的热潮。许多房地产商在广告宣传时, 将其大名必冠以“智能化”或“5A甲级智能大厦”。但大厦的“智能化”并不仅仅是建设一个简单的综合布线系统, 更不是时髦的头衔能随便加在自己头上。我们必须对智能大厦有一个全面、综合、深入的认识, 这对于设计者、使用者乃至发展商都是非常重要的。智能大厦发展史, 是一个从监控到管理的发展过程, 也是楼宇设备监控的演变史。早期的超高层大楼一般设备非常多, 诸如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变配电系统、保安系统、消防系统、停车场系统等各种专业系统同时共存。操作和控制这些系统, 仅靠中央临近室很难实现。20世纪80年代, 微电脑技术的崛起再加上信号传统技术的进步, 基本上实现了所有设备都可以显示于大楼内的中央监控室, 并且较容易地进行操作和管理, 从而提高了效率。1984年, 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市将一幢旧金融大厦进行了改造, 建成了称之为 (City Place) 的大厦, 从此诞生了世界公认的第一座智能大厦。它是时代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产物;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各高科技公司, 纷纷建成或改建具有高科技装备的高科技 大楼 (HI-Tech.Building) , 如美国国家安全局和五角大楼等;同时, 高科技公司为了增强自身的应变能力, 也对办公或研究环境进行了创新和改进。日本第一次引进智能大楼的概念。近十年来建成了野村证券大厦、安田大厦、KDD通信大厦、NEC总公司大楼 、ARK森大楼、本田青山大楼。日本是对IB进行全面的综合研究并提出有关理论和进行实践的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之一。1995年底日本还成立了国家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据有关估测, 美国的智能大厦将超万幢, 日本和泰国新建大厦中的60%为智能大厦。美国也宣称1995年以后要大幅度增加智能大厦的比例。中国的第一座智能大厦被认为是北京的发展大厦。此后 , 相继建成了一批准智能大厦如深圳的地王大厦、北京西客站等, 上海证券大厦的智能建筑的全部弱电工程由美国一家工程公司承包。总之,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 智能大厦蓬勃发展, 步美、日之后尘, 法国、瑞典, 英国等欧洲国家以及香港、新加坡等地的智能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

未来的智能建筑发展将体现如下显著特征: (1) 多学科、多技术相互渗透。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物电子工程、仿生学、生态学等新技术, 使智能建筑有新的功能。 (2) 多个系统的相互交叉融合。智能大厦的三个系统不久就可以结合一个系统。 (3) 智能大厦群体化;未来将发展智能化建筑群。进一步实现智能化城市和国家。 (4) 智能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其内涵:高功能建筑、绿色建筑、健康建筑、生态建筑。

建筑节能的绿色建筑发展探析论文 第5篇

建筑能耗主要包括供暖、照明以及各类电器的消耗等等,建筑业的发展中能源的消耗也与当地的气候特点、城市规划以及人们的风俗习惯等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为我国的疆域比较辽阔,从南到北会跨过多个气候带,而且各个地区的经济特点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1.1.1北方与南方的差异

北方天寒,南方温暖,两地的气温差距非常大,北方的能源消耗主要以冬季的取暖为主,而南方在夏季里,天气较热,主要的能源消耗以空调为主。

1.1.2城市与农村的差异

城市相对于农村来讲,比较先进和发达一些,在能源的使用和消耗方面主要依靠电、煤、油等等商品能源,而农村则利用本身的优势会以一些生物质为主要能源,如秸杆等,而电、煤等商品能源只是一些辅助性能源。

1.1.3居住建筑与商业建筑的差异

居住建筑的.能源消耗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商业建筑则会在能源消耗上更大一些。

2建筑节能与绿色发展的社会需求及价值分析

2.1建筑能源呈逐年上升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建筑总商品能源在占全国总能耗的百分之二十左右,与相比较,增长了近一倍以上,而且增长速度快、涨势明显。究其主要原因:

2.1.1城乡一体化进行的加快

在我国推行城乡一体化的建筑过程中,各地的建筑面积大幅度增长,建筑总量直线上升,不仅居民建筑量在增加,而且企业、商场等等的建设也是与日俱增,使得能源消耗量越来越大。

2.1.2建筑档次和要求提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品质也得到了质的飞跃,他们对于建筑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在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促进下,建筑能源持续上升,仅仅空调的安装数量就比20增长了三倍以上,而且各地居民对室内居住的舒适度要求也变得非常的有品味,不仅要求居住舒服,而且还要上档次,够高端,这就使能源增长的速度变得愈加的迅猛,尤其在采暖方面,以前长江流域属于非采暖区,但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改变,他们已经不再忍耐寒冷,这就使采暖的能源大幅度增加[1-2]。

2.2建筑节能的价值及发展水平

2.2.1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的价值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形势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不可佰的价值,它不但可以为我国的能源开发创造有利的条件,而且还能够保护资源,减少浪费,尤其对于再生能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更是我国国家战略制定的方向,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2.2绿色节能建筑在我国的发展水平

虽然在我国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的今天,建筑面积增长迅速,但建筑节能技术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这就造成建筑施工过程的能源浪费现象严重。建筑节能技术融合在整个建筑的规划、设计及施工阶段,需要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加强能源的维护和利用,在满足各项建筑需求及室内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方法,以达到建筑施工过程的低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率,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而且绿色、节能建筑不但可以节约能源,而且还能够起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作用,可以为广大人民提供一个更加高效、和谐、健康的生存空间。

3国内外绿色建筑的现状

3.1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3.1.1有效的提高能源利用率,达到绿色节能的目的

我国虽然是一个资源大国,但随着肆意的开采和挖掘,很多资源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工业建筑项目建设,更是我国自然环境的一大杀手。因此,要想改善这种现状,就必须要对建筑开发和建设中的节能技术进行提升,不仅要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浪费,而且还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比如说,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各种材料的使用可以采用可再生能源,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对生态平衡的破坏,更能够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尤其是在进行建筑建设过程中采暖部分的设计是最消耗能量的,所以在一些民用建筑里对这部分进行设计时,一定要找到一种更适合建筑改造和发展的技术方法,既要从建筑结构方面进行考虑,更要保证各种散热及供暖设备的有效性。如果建筑面积较大就不适合采用蒸汽或热水对整体房屋实行无差别供暖,因为这种供暖方式不仅浪费,而且达不到供暖的要求。而对于企业厂矿方面来讲,可以根据工厂的实际情况采用辐射式的采暖方式,但如果只是某一区域或狭小空间进行采暖的话,就可以安装空调设备[3-4]。

3.1.2加大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我国对于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发展很快,风能、太阳能、海洋能以及各种生物质等等能源,早就已经成为工业建筑方面的良好能源,而作为建筑开发商一定不能图省事儿,不愿意采用再生能源,要正确认识到再生能源的优点和好处,尤其在进行商业建筑施工和建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建筑施工时的节能化设计,尽量避免对于一次性能源的浪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而是要以再生能源为主要原料来进行建设和施工。当然我国在工业建筑施工方面对于新能源的使用目前尚且处于试验及摸索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和应用,而作为工作人员一定要加大新能源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为再生能源在工业建筑改造中的合理应用扫除障碍,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进步,推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比如说,我国在上海举行的世博会,所有建筑的宗旨和理念也是以绿色、环保为前提的。另外万科大楼也是绿色建筑的一个代表,不仅灵活的利用了自然风、自然光、自然降水,而且创造了绿色建筑的一个样板。

3.2国外绿色建筑的发展

管窥我国智能建筑产业的发展前景 第6篇

智能建筑的功能

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载体,通过机电设备、办公造化、网络、通信等系统进行“集成化”处理,形成多元化、智能化、信息化特点,为使用者提供更加安全、节能、方便、高效、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智能建筑作为现代建筑,能够开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建筑物自身的安全,而且能够对照度、湿度、温度等进行自动调节,使人们更加舒服舒畅,能够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智能建筑更为显著的功能是节能,能够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设计,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最大限度的减少能源消耗,具有较强的经济性,这也是智能建筑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智能建筑还能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由于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特点,因而具有开放式的特点,使用户能够方便的对建筑物的各项功能进行调整,而其操作方法更简单,出现故障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智能建筑还能够实现通信、网络、办公的现代化,能够轻松获得各类信息资源,随着与世界各地开展商务活动,解决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

智能建筑产业存在的问题

尽管随着我国科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我国智能建筑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而且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识和认可。但由于我国智能建筑产业起步较晚,尽管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我国对智能建筑的理论研究还比较滞后,尽管“七五”就确定了“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攻关课题,但相关的理论研究仍然不够到位,更多的是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还没有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特别是“城市化”建设实际出发,研究出更多更好更符合中国特色的智能建筑产业发展环境,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智能建筑产业的发展。在我国智能建筑市场上,仍然以国外的几家公司为主导,我国在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方面还不够成熟,系统集成产品亟需国产化,否则无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建筑。我国还缺少智能建筑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尽管我们并不缺少智能建筑“单项”专业人才,但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短缺,阻碍了我国智能建筑产业的发展。

智能建筑产业的发展,必须着力破解以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家应高度重视对智能建筑产业的宣传推广,特别是要进一步提高开发商和消费者的认识,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着力提高他们的认识,为我国智能建筑产业发展营良好的舆论氛围。国家还应大力加强智能建筑集成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资金和政策倾斜,鼓励、支持和引导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加强研发力度,提高集团系统“国产化”进程。国家还应大力加强对智能建筑产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为我国智能建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基础,推动我国智能建筑产业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智能建筑产业的发展前景分析

目前,智能建筑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以及部分二线城市得到了迅猛发展,具有较强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至少新增20亿平方米智能建筑,表明我国智能建筑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智能建筑相关领域将加快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我国智能建筑产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智能建筑不仅会广泛应用到办公领域,而且还会广泛应用到住宅领域,智能建筑产业将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将成为我国经济实力的象征,同时也会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智能建筑的广泛应用,将对我国城市化特别是“智慧城市”产业深远的影响,必将成为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

2.智能建筑相关技术将加快发展

可以预见,在我国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的历史条件下,智能建筑将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向前发展,因而其技术开发将同步向前推进。智能建筑产业的发展,必将激发智能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资金和人才将涌向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研发领域,必将极大的推动智能建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弱电技术、网络技术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与智能建筑相关的新材料、新能源、新设备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所有这些都为智能建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撑。智能建筑产业的发展,同样会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到智能建筑产业领域,也将成为我国智能建筑产业发展的重要人力支撑。

3.智能建筑相关产业将加快发展

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也必将带来与智能建筑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形成智能建筑上、中、下游产业链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格局。未来我国智能建筑相关产业将在智能建筑产业的基础上取得较快发展,也必将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论

总之,智能建筑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象征。在我国科技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历史条件下,智能建筑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因而必须正确认识智能建筑的功能,同时要对当前我国智能建筑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清醒的认识,特别是要深刻认识到智能建筑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智能建筑必将成为未来我国建筑产业的风向标,成为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标志。

中国智能建筑发展浅谈 第7篇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突飞猛进, 人们对建筑工程要求的数量上大发展的同时, 对建筑工程美观、品质、安全、环境和功能方面提出了更大、更高的要求。面对这样繁重而复杂的任务, 建筑设计与营造必须要具有现代化理念, 开发采用现代化技术和运用现代化治理。其中智能化融入于建筑之中, 乃是当今现代化建筑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

智能建筑定义

修订版的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6) 对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 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 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 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在GB/T 50314-2006中, 智能建筑是一个大概念。它包括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和机房工程。原来的安防、消防、楼宇自控、电话/电视/计算机、网络统统收入囊中, 包括信息通信、计算机、自动化控制、建筑电气等技术领域, 涵盖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办公、商业、文化、媒体、体育、医院、学校、交通和住宅等民用工业建筑等智能化系统的工程设计。由于智能建筑是一个边沿性交叉性的学科, 涉及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通讯技术、建筑技术等, 并且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智能建筑中应用, 因此, 这也是一个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正在不断丰富的领域, 发展十分迅速, 迫切需要各类专家学者和技术能手投身其中, 在智能建筑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上进行深入研究。

智能化建筑现状分析

设计不到位, 建筑设计院专业配套, 人才济济, 但主要集中于建筑、结构、水、电、暖五个专业, 能从事建筑, 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人员缺少。系统集成商智能化系统设计人员大大多于建筑设计院, 且大多对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技术比较了解, 对设备产品也比较熟悉。问题在于这部分人员走出校门后未经设计培训, 对建筑设计不够了解, 施工图设计质量较差。而且由于建筑设计中建筑、结构、水、电、暖各专业均由设计院设计, 系统集成商只搞智能化设计, 与各专业配合困难。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依据主要是国家现行标准规范和建设单位的投资情况、功能需求。目前国内关于智能化系统技术的规范很多, 但我认为这些规范功能论述较多, 做什么谈得较多, 但怎么做不够具体。智能化系统设计人员手头缺少一本类似《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这样一册工具书。

有关部门规定, 建筑设计施工图必须经具有审图资格的审图公司审查, 经审查合格才能取得施工许可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经审图公司审查的极少, 这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一方面部分工程项目在土建施工开始后才进行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 由系统集成商设计的工程项目施工图更不会送审;部分建筑设计院设计的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如果送审也由于审图公司未配备相应智能化设计审图人员以致走过场。施工图设计质量未得到有效监督。

建筑设计一般有三个阶段:方案设计、初步和施工图设计。前两个阶段一般要经规划部门、建设部门组织的评审。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未与建筑设计一道委托, 以致滞后未参加评审。部分工程项目智能化设计与建筑设计同步进行, 但由于参加评审者为有关主管部门, 如规划、建设、环保、消防、交通、市政、电力等, 连电信、广电部门也未参与, 以致智能化部分无人评审。

中国智能建筑发展阶段划分与今后发展对策探索

在智能建筑环境内智能化功能是由系统集成中心 (SIC) 、综合布线系统 (GCS)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BAS) 、通信网络系统 (CNS) 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OAS) 来实现的。

智能建筑包括智能大厦和智能小区。

智能建筑在中国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史, 已经到了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的时候了。总结历史经验才能更好的进步, 中国智能建筑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前景, 依据多年从事智能建筑工作的经验和对智能建筑发展动态的关注研究和分析, 把中国智能建筑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智能大厦阶段、智能小区 (数字社区) 阶段、智能建筑物业管理阶段和智能建筑咨询产业阶段。

国内智能建筑建设始于1990年, 北京的发展大厦, 随后便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 有上海的金茂大厦、深圳的地王大厦、广州的中信大厦和南京金鹰国际商城等一批具有较高程度的智能大厦。

国外刊物预测下世纪全世界智能建筑的一半以上将在中国兴建。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对智能建筑的发展比较重视, 采取了相应的部署和措施。1986年已将“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列为科技攻关课题之一。从舆论上拉开了国内首批兴建智能化办公大楼的序幕。接着, 上海等地的高等院校和建筑设计研究院招收智能建筑方面的本科生并制定了上海市地方性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1996年1月, 在上海召开了国内首届智能建筑研讨会, 对智能建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96年2月, 成立了建设科技委智能建筑技术开发推广中心, 有关智能建筑技术与技术政策已分别列入了国家经贸委制定的《国家“九五”重大技术项目指南》和建设部《中国建筑技术政策》。

中国台湾和香港的智能大楼起步都很早。并且发展前景良好。

中国台湾的智能大楼在1989年竣工最多, 1991年已建成1300栋, 其中233栋具有较高智能化, 在台北市密度最高。1992年制定《智慧型建筑指标与基准》, 对智慧型办公大楼用“安全防灾、办公通信、环境基准、电源管道及省人管理”等五项因素作为评估标准, 分为“高智慧型、OA-CA缺乏型、BA导向型及低智慧型”四类。显示台湾特有的使用和经营管理理念。

中国香港20世纪80年代建成汇丰银行大厦之后有立法会大厦、中银大厦等一大批智能建筑, 以香港岛皇后大道密度最高。香港人以精明的商业眼光开发营建智能大厦, 以鹰君中心开发的花园道万国保通广场为例, 从1989年投地到策划, 商业性考虑及建筑美学考虑, 市场因素及技术因素, 实际应用与设计概念全方面策划, 十分成功。

中国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

中国智能建筑的未来随着中国加入WTO, 治理制度与国际接轨, 市场的开放, 中国智能建筑行业面临严重的挑战。我们对智能建筑要有正确熟悉, 根据不同的需求来发展智能建筑。充分应用当今的信息技术, 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智能建筑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 智能建筑中各种系统无非是各种服务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的工具, 当今宽带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迅速, 建筑智能化也应该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 利用这些技术来解决智能建筑中的问题, 把这些技术作为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此外要理顺现行工程建设体制, 按市场规则引导和推动智能建筑的发展。需要调整和完善现行的政策和法规, 以促进智能建筑的发展。

智能建筑的应用发展趋势 第8篇

追溯智能建筑的发展史, 1984年, 美国联合科技公司将建筑设备信息化、整合化概念应用于美国康乃迪克州哈特佛市的“都市大厦”, 出现首栋“智能型建筑”, 整栋大楼采用计算机系统对大楼空调、电梯、智能照明等设备进行监控, 可以为建筑内的用户提供语音通信、电子邮件和情报资料等方面信息服务。

根据《2013-2017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 我国智能建筑起步于1990年, 比美国晚了6年, 比日本晚4年:目前美国70%的新建建筑为智能建筑, 日本的比例为60%, 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20%左右, 到2015年, 这一比例将有望达到30%。智能建筑最近几年在我国发展很快, 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 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现在很多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都要求智能化, 智能建筑热潮就要到来或已到来。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区智能建筑行业已经从幼稚期向成长期发展, 国内其他城市将全面跟上。而据“IDC能源观察”的一份最新报告, 智能建筑技术市场预计从现在到2018年将翻3倍, 智能建筑领域的支出将从2014年的73亿美元升至2018年的219亿美元。

在未来居住区, 电脑智能化系统控制着建筑技术功能, 包括内部气温的调节、供暖、防晒、照明, 装在墙上和屋顶的太阳能提供植物和人们的部分能源, 最大限度地减少能耗, 最大限度地发挥住宅的生态效应。可见, 利用智能系统来构筑未来的立体绿化生态住宅, 倡导一种绿色建筑文化, 住宅建筑才能真正成为具有一定自控能力的绿色建筑。

2 智能建筑存在问题

智能建筑和系统集成的概念已频繁出现在房地产行业的各个环节, 但这些智能建筑建成之后, 却发现真正能够运行起来的智能系统很少, 用户的满意率非常低, 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

2.1业主对智能建筑理解存在误区科技住宅、智能住宅无疑将是未来建筑发展的主流, 但目前很多业主对于智能建筑的了解是及其有限的, 很多打着智能建筑的项目只是噱头, 华而不实。真正的智能建筑要以人为本, 要满足业主个性化的需要, 一个人性化的智能管理系统是智能建筑必备素质, 在规划之初要全面考虑业主的需求, 形成智能化、集约化的环境。现阶段我国很多智能建筑只是流于形式, 盲目的追求热点, 许多智能建筑、智能小区项目只是跟风而上的产物, 本身缺乏周密的规划, 达不到智能建筑的标准。

2.2智能建筑规划设计的不合理严谨、合理的方案设计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关键, 方案设计必须以需求分析为首要依据, 必须针对建筑的具体要求做出符合该建筑物要求的、不同于其他建筑的方案。设计必须多元化和个性化, 不同地域、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建筑不可能有唯一的解决方案。对于智能建筑中的设计, 可以说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其牵扯到的技术是非常广泛的, 加上现在很多设计师很难拥有较为全面的知识面, 这就给设计造成了更多的困扰。对智能建筑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是一个很重要, 但是现在又经常被忽略的工作, 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就是针对建筑物业主的需求的分析, 对于初步的规划和设计方法的确定以及对于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的分析。建筑设计者应该根据业主对于建筑的需求进行整理以及分析, 要对业主的需求进行定量化的分析, 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形成更为科学的具体设计目标。由于业主的盲目跟风和目的不明, 使得智能设计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

2.3智能产品市场的不规范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智能建筑的智能化设备越来越多, 目前智能系统产品生产厂商有上百家, 其来源主要分为四大类:一类是来源于原先的IT行业, 一类是家电行业厂商;第三类是安防系统生产厂商的拓展业务, 最后一类才是专业的智能系统产品厂商。众多商家的加入, 使得市场上产品供应相当丰富;与此同时, 也引发了市场上的某些恶性竞争行为。智能建筑要安装独立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实现对冷热源、空调系统的最佳控制和温度的自动调节, 保证建筑内环境的舒适性。由于智能产品的市场不够规范, 造成智能建筑产品的质量良莠不齐, 大量劣质产品存在于市场中, 国外知名品牌以高价位保证的高品质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主流, 国内厂商只能在低端市场徘徊。一般而言, 智能建筑的主体建筑的使用寿命应该是超过一百年, 而实际情况是智能建筑使用几年后就面临着很多修理或更换的情况, 这是因为在选择产品时开发商为了控制成本, 选择质量不够过关的产品, 从而降低了智能建筑的寿命, 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拔相关产品时, 不仅仅单纯的追求价格, 而要做一个全面的评估, 选择最符合成本效益的产品。

2.4智能建筑施工水平较低, 有待提高工程实施是智能建筑成败的关键, 现阶段我国智能建筑中的施工技术整体水平较低, 且区域发展不平衡, 产业化水平较低, 相关的技术产品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急缺具有自主产权的高科技的智能建筑产品和软件。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 系统集成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建筑单位对系统集成的认识不足, 认为系统集成就是简单的设备集成与信息共享, 导致真正实现系统集成的智能建筑在市场上很少出现, 用来完成系统集成的配置设施发展也不成熟, 不能满足系统集成发展的需要。目前大部分的建设施工单位都对智能建筑的技术抱有过高的期望, 常出现因设计施工人员不熟悉智能化设备的性能以及设计方法, 而出现的影响智能设备使用效果的情况。

3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扩张, 越来越多的楼宇拔地而起, 而能源问题也愈发的引起重视, 有些地方为了达到城市营销的品牌效应, 也越来越重视智能建筑的发展, 需求决定智能建筑市场发展空间将大幅提升。传统的楼宇中照明、空调的能耗占整栋楼宇40%左右的比例, 如何合理的去实现绿色节能, 就需要智能建筑来实现。在建筑中使用智能化技术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调节改变室内的温度, 既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节约能源。在照明方面, 智能建筑可以根据时间、场合、人流量、室外光照强度的不同, 通过光照“预设值”控制方式, 对光照度进行精确设置和合理管理, 不仅节省了能源开支, 还可以延长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我国, 由于智能建筑的理念契合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和谐发展理念, 所以我国智能建筑主要更多凸显出的是智能建筑的节能环保性、实用性、先进性及可持续升级发展等特点。和其他国家的智能建筑相比, 我国更加注重智能建筑的节能减排, 更加追求的是智能建筑的高效和低碳。这一切对于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消耗等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智能建筑的核心即智能楼宇操作系统 , 其包括运维管理、建筑全生命周期、能源管理, 可通过一系列的解决方案系统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进行有效管理, 施耐德智能解决方案就是基于关注云计算、互联网等操作系统, 端对端为用户提供服务。而这样做最直接的收益就是减少人员, 优化管理, 通过智能化运营建筑还可实现建筑认证管理, 这也是建筑运营体系中很重要的环节。施耐德智能解决方案应用案例包括上海凌空SOHO (获LEED认证) 、嘉铭中心等。

智能建筑的发展代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巨大进步, 是我国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求。作为新时代的建筑设计人员, 一定要在日常工作当中不断学习新知识, 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 最大限度的减少能源的消耗, 实现现代建筑的经济环保一体化, 为打造新型智能建筑的建设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远扬.智能化建筑及相关软件技术研究——移动分布式网络中的中间件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 2003.

[2]戴瑜兴.智能建筑配电系统谐波及无功的综合补偿研究[D].中南大学, 2003.

[3]金鑫.智能空间的模型与其网络服务质量单播路由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5.

[4]董春桥.面向突发事件的智能建筑管理系统集成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6.

[5]方海云.我国智能建筑中HVAC控制实用算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 2000.

国际上生态智能建筑发展趋势 第9篇

随着世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能够较好地对生态环境问题做出响应的建筑,通常被称为生态建筑或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利用高科技手段创造的此类办公建筑往往被称为生态智能办公建筑。目前,欧洲的生态智能建筑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

国际上生态智能建筑发展有两个大的趋势,一是调动一切技术构造手段达到低能耗,减少污染,并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第二,在深入研究室内热功环境和人体工程学的基础上,依据人体对环境生理、心理的反映,创造健康舒适而高效的室内办公环境。

生态智能办公建筑因其高舒适度和低能耗的特点,具有很高的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澳大利亚

亚洲协会第18届企业年会2008年5月在天津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全球商业的新时代:中国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澳大利亚墨尔本市市长苏震西在介绍墨尔本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时介绍了墨尔本在建设绿色节能建筑物的成果。

苏震西介绍说,墨尔本市出台了确保建筑物的节能标准大幅提高项目。“因为如果你进行计算的话,你会发现95%的能源的消耗其实是商用建筑和民用住宅。所以在设计新的建筑当中,必须要确保环保性和节能性。”墨尔本市在这个方面制订了非常严格的标准。通过对新建筑的节能管理分级,为业界制定一个标杆。

“如果你有机会看看我们的会议中心,我们墨尔本市的会议中心可以容纳五千人一起开会,而其实在节能分级上是属于LEED标准的六星级的节能建筑物。这也是南半球最大的一个会议设施,而这样的大规模的会议设施在节能上的标准竟能够达到六星的标准,不可不谓一个奇迹。”

法国

法国是个能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其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有限,而煤炭资源已趋于枯竭。鼓励节能减排、发展可再生能源因而成为政府优先考虑的问题,而建筑业这样的能源消耗“大户”,更是政府“精打细算”的重点目标。

法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部部长让一路易·博洛日前签署法令,对此前出台的房屋能耗标准予以细化和进一步补充。

根据新法令,凡2007年7月1日后获得建筑许可的新建房屋,一律必须具备“能源效率诊断”证书,以便在出售时提供有关能耗水平的数据;此外,重要公共建筑的管理者必须在显眼处公布房屋的能耗情况,以提醒公众注意节能减排;对于面积超过1 000平方米的房屋,开发商必须详细列出所有可行的供能方式,才能获得建筑许可,以便未来的居住者选择最节能的方式进行装修。此外,法令还重新确定了热设备的改造标准,力争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和能耗降到最理想水平。

另外,法国政府最近还与房地产从业者签署公约,规定到2012年时,90%的房地产公司都公布所建房屋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法国负责生态环境事务的国务秘书科希丘什科一莫里泽女士表示,这份公约以鼓励为主,不具强制性,但未来政府将对隐瞒能耗情况的房地产从业者进行“惩罚”。

法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建筑业能源消耗量占法国能源消耗总量的约42%,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占全国排放总量的25%左右。不久前,法国还出台新的法律草案,计划大规模改造旧房,以大幅降低建筑物能耗。法国与房屋能耗的“战斗”态势将不断深入。

美国

厚实的落地飘窗、漂亮的玻璃幕墙……在很多中国百姓的心中,似乎这样的装潢才够得上时尚。殊不知,就在收获温馨和休闲的同时,你却不小心成为了“能源杀手”,也正因为此,这些看上去花哨的东西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已成为了过去。近日,据“美国今日医学”刊文称,由于今年来油价不断上涨,能源危机的警钟一遍遍敲响,越来越多的美国建筑学教授开始呼吁推广舒适、健康、环保、节能的“绿色建筑”,这使很多建筑都面临着改造的境况。

如今,建筑消耗的资源量可能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在美国,建筑物的能耗早已经超过了工业,成为了能源消耗的头号大户。因此,如果能在建筑物的节能上取得突破,节约的资源量将非常可观。于是,绿色建筑成了建筑行业内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

“绿色建筑希望达到三个目标:第一,减少建筑物在使用维护中的耗能,缓解能源危机;第二,减少耗能的同时,提供舒适、环保的工作或居住环境;第三,减少城市发展对地球生态的影响,如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城市热岛效应。”美国能源部专家介绍,近年来,为了节能和环保,美国能源部大力推广“零能耗住宅”新技术。通过改进建筑设计和材料,美国房屋能耗已比1980年减少了30%。

由于绿色建筑在节能上的巨大优势,很多国家已开始对其进行大力推广,并通过了提倡绿色建筑的决议。而美国更是走在了前面:美国绿色建筑协会颁布的绿色建筑行业标准,成为世界上绿色建筑评定的标尺;美国国会更在2005年立法,以华盛顿为试点,要求所有建筑面积超过465平方米的公共建筑都必须达标;私有建筑如果达到这一标准,则可以在水电及垃圾处理费用上享受优厚的折扣以示鼓励。“绿色建筑肯定是未来的方向。预计到2010年,美国绿色建筑的产值,就将达到200亿美元。”新汗布尔州大学建筑系教授亚当?史密斯教授充满信心地说。

英国

英国政府计划英国未来所有的新建建筑物都必须是“零碳排放”的环保型建筑。这一目标涵盖的建筑物涉及学校、超市、卫生院、医院、图书馆以及生产企业等。英国政府计划在2016年前将该国所有的建筑物建成零碳排放,为达到这一目标,英国将会采用节能的方式,且用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的燃烧。

目前,英国的建筑物是污染排放的大户,半数住宅都没有足够的热绝缘层,每年的排放占到英国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近一半。现在,只有几百户民居以及少数的其他建筑物能达到零碳排放。

去年底,英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发表了一份里程碑式的报告。该报告的内容包括,到2020年,英国的非住宅建筑可以达到零碳排放。

全球最大的地产开发商Lend Lease Europe的首席运营官丹·拉巴德认为,英国设立的这一目标具有挑战性,但并非不合理。英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首席执行官保罗·金则支持制定一个十年的目标,他指出现在应该计划2018年的发展方向。他说,目前制定的2016年的住宅零碳排放已经让英国在碳排放问题上成为“先驱”,因为这一计划目前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英国政府为配合此计划还设立了到2010年提高25%的能效和到2012年提高44%的能效的中期目标。英国政府还承诺在全英国建立10个零碳排放的生态城镇。

这一目标将弥补英国没有新建建筑物排放标准的空白,但这一目标的实施还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尤其是来自财政预算方面的障碍。

加拿大

作为寒冷的北方大国,加拿大主张提高能源效率。上世纪90年代,加拿大的能源效率提高8%;能源效率提高节省开支57亿加元。加拿大以地热能、太阳能为主要智能能源,采用采暖、通风及空调系统、辐射采暖和制冷系统、空间采暖和热水共用系统、变频装置、能源回收通风换气设备等智能系统,使所有系统都可能做到有效节能。

例如:机械系统是建筑内最大的电力消耗单元。采用现代节能系统与气密围护结构相结合,可以大大降低能源消耗。比如,利用个体热回收和能量回收换气装置,可以做到减少能耗50~75%,还可以提高房间的舒适度和空气质量,而不必考虑在厨房、浴室和洗衣间安装排风装置。采用一体化设计方式,使系统综合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节能效果。

与此同时,加拿大开发的先进的节能建筑产品也为整个社会创造了健康美好的生活环境。

结语

有人认为,绿色建筑的造价一定很高,其节约的能源和它的造价相比,经济上也许很不划算。事实上,根据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协会的研究报告指出,最简单的节能方式就是大量采用太阳能或风力设备减少电力的使用,循环用水减少水的消耗,以及提高房屋的隔热性来减少取暖或制冷的能耗——而这些都不需要使用昂贵的材料,所以建筑成本的提升很有限。

绿色智能建筑的环境效益至少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大厦内部,自动控制的温度、湿度及新风量,可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通信现代化的办公环境,提高办公效率;二是对外而言,智能建筑的节能效益可直接减少能耗,从而对减少环境污染做出贡献。国外的所谓绿色照明工程,其实质就在于此。所以搞智能建筑,是发展我国环保技术,美化城市环境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与回顾 第10篇

智能建筑是当代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与建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它改变了传统的办公和经营方式, 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电子教育、远程网上医疗、网上图书馆等以及各种专业的业务信息应用系统。同时, 智能建筑也为人们提供了舒适、安全、高效、便利和灵活的办公和居住环境, 大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居住质量。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北京国安电气总公司已成长为一家拥有高水平的研发能力、先进的自主产品、强大的工程能力、完善的服务网络等综合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 业务遍布全国。智能建筑工程总体上说, 其建筑类型、建筑规模、智能化系统技术及智能建筑工程队伍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下就其内容分别进行详细阐述。

1智能建筑的建筑类型及建筑规模

北京国安电气总公司刚刚进入智能建筑行业时, 智能建筑的建筑类型最初只有商业办公楼、酒店和学校等几个行业, 所承接的工程主要有:北京动能公司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天津渤海职专学校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双向教学系统工程和多媒体教室系统工程;长春市司法局综合布线工程;计算机网络工程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工程;张家口市检察院综合布线工程、计算机网络工程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工程;河南安阳机要局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银川供电局综合布线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工程;杭州利星凯悦大酒店弱电系统工程等。从以上工程可以看出, 当时智能建筑工程的建筑类型较少, 工程内容单一, 一般只有几个子系统, 投资的额度较小, 只有几十万到几百万元人民币。

近几年, 北京国安电气总公司已经建成了一批技术水平很高、设施完善、效益明显、管理到位的智能建筑, 主要有:国家体育场智能化系统工程;济南奥体中心智能化系统工程;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智能化工程;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智能化系统工程;北京奥运村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北京地铁1、2号线智能化系统工程;天津泰达图书馆智能化系统工程;厦门检验检疫局办公大楼智能化系统工程;福州省立医院智能化系统工程;深圳中州广场智能化系统工程;济南机场楼宇自控系统工程等。从近几年的智能建筑类型可以看出, 目前的智能建筑项目已经开始涉及到:政府机关办公楼;跨国大公司、企业;金融办公楼 (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 ;商业办公楼;科教办公楼 (研究院所、学校、医院等) ;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校园 (大、中、小学校) ;医院;数字化博物馆、会展中心;数字化体育场馆;酒店;机场;地铁;工厂;智能化小区及数字化社区等。建筑规模也越来越大, 建筑面积从几万平方米, 到十几万平方米, 甚至达到三十几万平方米, 智能化系统内容较多, 从最初配置的综合布线系统、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几个单独的系统, 到最后配置了更多、更复杂的系统, 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楼宇自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公共广播系统、有线/无线通讯系统、有线电视系统、会议系统、信息显示系统等十几个子系统, 不同的建筑类型和不同功能和用途的建筑, 智能化系统配置不同。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投资额度从几百万元到几千万元, 很多大型建筑投资多达上亿元, 甚至几亿元人民币。

随着数字化城市突飞猛进的发展, 城市公用信息平台的形成对建筑群智能化和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为广泛。办公、居住、商用、医院、学校、交通等多种建筑物形成的数字化街区、数字化园区、数字化建筑群, 使智能建筑由单体的智能建筑走向建筑群的智能化、数字化。因此, 形成以信息服务、信息应用为核心的建筑群数字化系统不仅规模上, 而且系统配置上、功能上、技术难度上都远远的超过了传统的智能建筑, 这是智能建筑飞速发展的机遇的同时, 也是对智能建筑的一次挑战。

可以这样说, “数字化城市”是“智能建筑”概念的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扩展和延伸。我们可以设想出, 在将住宅、社区、医院、银行、学校、超市、购物中心等所有智能建筑都会通过信息网络连接形成“数字化城市”。这无疑表明“智能建筑”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领域和美好前景。

2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技术

建筑智能化是科学技术在发展进程中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不断完美结合的一个过程, 并且相辅相成, 不断完善。在这个过程中, 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起着决定性作用。建筑智能化发展的不同时期, 智能建筑有着不同的内涵及价值。由于建筑智能化技术在建筑中的大量应用, 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功能也不断完善及扩大, 智能化系统发展动态地改变了“智能建筑”原有的内涵, “智能建筑”的内容和范围也在与时俱进地发展与充实。

20世纪90年代建筑智能化技术主要为单一功能专用系统, 比如说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安全防范系统、楼宇自控系统、消防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无线通信系统、有线通信系统、数据网络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公共广播系统、信息显示系统、电子会议系统等。

发展到21世纪初期至今, 建筑智能化技术已然发展为集成系统。内容也极大的拓展, 目前包括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BMS) 、办公自动化系统 (OAS) 、通信网络系统 (CNS) 。进一步发展成为智能建筑管理系统 (IBMS) , 实现数据库数据的共享、分析及决策, 彩色界面可立体化动态显示, 并可使用互联网、Web网页和Web浏览器。

北京国安电气总公司承接的国家体育场智能化系统工程, 从技术上基本实现了节能管理、运维增值服务的智能化支撑平台和技术, 全网IP化技术, 智能化系统集成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融合, 基于无线通信系统和产品的应用, 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深度渗透等。在2008年第29届奥运会期间, 智能化系统运行安全、稳定、可靠, 满足奥运会对通讯、信息处理和广播电视方面的技术需求。建立了真正一流的服务于奥运会媒体系统的信息网络系统;服务于运动员、服务人员、公众比赛现场的信息发布和显示系统;服务于奥运会赛场的安全指挥运行系统;一流的高效信息安全系统。基本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都能够安全、方便、快捷、高效地获取丰富的、多语言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国家体育场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先进、合理、有所创新、功能完善, 系统安全可靠, 使用情况良好。

数字社区的发展将成为智能建筑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北京国安电气总公司承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B区奥运村建筑智能化工程, 可以说是国内最先进的数字化社区, 智能化系统配置齐全, 总投资约1.4亿元人民币。在社区内, 基于网络的、有线与无线融合的、固定与移动融合的建筑智能化系统愈来愈多地进入了社区的生活。为各国运动员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快捷的服务, 并建立了先进科学的综合管理机制, 从而达到环保和节能的目的。社区面向生活、居住、商业和公共活动等, 各国运动员真正体验了现代社会和信息化时代的数字化生活、智能化生活和人性化生活, 同时新生活模式、生活理念和新的技术也推动了数字化社区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国内智能建筑的发展依赖国外产品, 价格昂贵, 基本上占据了中国整个智能建筑市场。21世纪初期至今, 我们已开发出中国自己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 有了我们自己的建筑智能化系统产品设计标准和规范, 使我国智能建筑市场走向了良性循环和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

3智能建筑工程队伍

智能建筑在我国刚刚起步的时候, 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屈指可数, 专业力量薄弱, 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更是匮乏。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队伍的技术能力很弱, 由于缺少相应的规范或规范不够细致, 从而导致对建筑智能化的设计也往往缺乏全面性和前瞻性, 施工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那时候在我国没有很好的智能系统设计、技术方案和产品选择, 管理和维护水平又跟不上, 致使很多建筑智能化系统开通率极低, 功能单调, 根本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近些年来, 我国开始对施工承建队伍进行了资质认定, 各级主管部门对从事智能建筑安装工程的单位也进行智能建筑施工单位的资质认定, 并且明确规定相应等级应达到的各项标准和可以从事的工程类别。对于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较强大的大型施工单位给予总承包资格, 推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总承包”制。有关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讲授、集成商指导,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培养了一大批技术过硬的工程施工人员, 组建出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智能建筑工程师队伍, 从整体上提高了国内智能建筑的水平。与此同时, 在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也开设了智能建筑系和相关专业, 培养了大批的智能建筑专业人才, 充实到设计单位和大型施工企业中去。

智能建筑具有涉及多个技术专业的特点, 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IT技术和新材料、新设备等与建筑业直接相关技术的发展, 为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智能建筑已取得的成就和可预见的美好发展前景, 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为智能建筑技术的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证。

多年来, 北京国安电气总公司以“一流的技术, 一流的设计, 一流的施工, 一流的服务”为目标, 凭借自身雄厚的技术力量和整体实力, 先后取得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专业承包壹级, 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专项工程设计甲级, 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 安全技术防范工程准许证 (壹级) , 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甲级资质, 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安装许可证, 有线电视共用天线设计安装许可证, 安全生产许可证等。公司现有员工450余人, 硕士以上学历的有68余名, 约占公司总数的15%, 大学本科学历的有310余名, 约占公司总数的69%, 北京国安电气总公司工程部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技术力量队伍, 其中项目经理34人, 所有技术人员都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通过国安电气公司的人员发展情况, 可以看出智能建筑行业队伍的不断壮大。

4智能建筑发展前景

智能建筑可以说是一种更智慧、更节能、更舒适的新型建筑, 智能建筑行业目前已成为技术密集型的新型产业, 为建筑业、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所以它代表了当今建筑的发展方向, 这一朝阳产业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国际上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是调动一切技术构造手段来达到低能耗、减少污染、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依据人体对环境生理、心理的反应, 创造健康舒适而高效的室内办公环境。

能源的日益减少问题是我国在本世纪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能否有效利用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关乎中国经济的前途, 也关乎全球的经济发展。

智能建筑因其高舒适度和低能耗的特点, 决定了其具有广泛的、较高的价值。真正的智能建筑涉及一个全球的生态保护问题, 就是通过大面积建筑节能优化控制, 来达到减少能源消耗和对环境污染的目的, 同时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和提高智能建筑的市场竞争力。

5结束语

面对21世纪信息时代的大潮汹涌而来, 中国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传统建筑行业, 面临着强烈的挑战。面对这个挑战, “智能化”将扮演着先锋的角色。建筑业从未经历过象今天这样的重大冲击, 智能建筑正在成为建筑革命的先行者, 已经成为21世纪的重要产业, 极大推动了其它行业的发展, 并且成为一个国家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同时也是未来建筑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中国自动化网

[2].中国建筑综合网

[3].信息化建设网

[4].建筑资讯综合网

帕雷德斯智能发展 第11篇

帕雷德斯,一个位于欧洲的西南部,临近国际机场与港口的地址优越的城市。它作为通向欧洲的门户城市,具有金色签证项目帮助人们进入葡萄牙。葡萄牙语是全世界第五大语言,帕雷德斯致力于智能项目的发展,智能互相连接社区是帕雷德斯发展重点,其希望通过系统整合,挑战极限。如此,通过这个方式实现城市发展。对此,塞尔索·费雷拉解释说:“智能连接社区要把有关基础集合作为手段促进我们相关方面智能提高,比如说交通、健康、安全等方面的质量提高。我们认为这个做法会给我们带来诸多的好处,像是岗位现代化等。当然传统企业同时能够把公共和私有相关系统进行整合。但是从公共部门角度看来,智能城市必须非常贴近市民,同时其也帮助我们实现相关过程去物质化。而在我们进行相关管理的技术时,实现社区的调整和组合,提供新商业机会,整合产品和服务。与此同时,更能够开展有利于企业的环保项目。但是怎么样实现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公司合作项目开展有关的项目。我们公司合作项目对于智能城市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认为公共部门必须成为这些项目的促进者和协调者,这样才能使得私营部门有兴趣进行参与,进行风险的承担,并且愿意进行投资,而我们觉得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服务于我们公众的利益。同时,出台智能规章,通过智能规章,改善我们相关的知识以及经济环境来实现可持续发展。什么是智能规章?简单说就是欧盟的一个项目一个行动计划,它要通过私营部门参与更好的服务于公众利益,主要是通过有关档案和文件的管理,以及在线信息的获取,相关申请提交进行相关工作进行。”

精神的传承、文化的传承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人们永远不可能在忘记我们城市居住着什么居民的基础上创设智能城市,如果我们再关注高科技视角,忘记当地居民的话,智能城市不可能实现。事实上,智能互联的社区有很多不同的层面,不同机构,不同领域治理活动在进行。在各个层面上,都可以制定目标,落实计划。但必须团结在同一个战略之下,所以市政厅、市政府必须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例如,在招商引资项目上,在帕雷德斯的商业界包括九千多家企业,其中八百多家是家具企业,他们是服务于奢侈品行业和饭店家具业,他们大概拥有两万六千多个工作场所为当地经济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我们很好的利用了2020年的欧盟战略。这个战略是更加高效地将教育、研究、投资实现智能发展,我们非常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希望通过可持续战略实现低碳经济,同时我们采取了包罗万象的战略,强调工作岗位创设和扶贫,致力地方发展。”塞尔索·费雷拉说道。

nlc202309041016

智能建筑的绿色与节能发展探讨 第12篇

1 智能建筑的出现与发展

智能建筑的概念最先在国外出现, 这个概念的产生得益于数字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可以说, 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正是基于20世纪80年代的信息化发展, 智能建筑的概念应运而生, 并且很快地, 这一概念投入实践。在1984年1月, 美国在康涅狄格州哈伏特市建成了世界第一座智能大厦, 在这里, 建筑的使用者无需准备复杂的设备, 便可享受语音通信、文字处理、电子邮件、资料检索、市场情报等多项服务。此外, 大厦还实现了由计算机系统智能控制的空调、防火、防盗、配电、供水自动化系统, 划开了建筑设计新的篇章。

在我国, 智能建筑起步较晚, 在90年代初期,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首先提出了我国《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报告, 这也是我国智能建筑起步的开端。在此之后, 在改革发展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在90年代中后期逐渐出现了很多以“智能建筑”为标签的建筑物, 虽然有很多建筑实际上仅是以此为噱头, 但是在这个时期也发展起了一批正在具有智能化功能的建筑物, 也为我国智能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虽然智能建筑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使得我们生存的环境更为便利、舒适。但是作为建筑, 其始终是能耗大户, 为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在21世纪的智能建筑发展更多地偏向了绿色与节能。这一点从我国对于智能建筑的定义也显然可见, 在《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2000) 将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为平台, 兼备建筑自动化设备BA, 办公自动化OA及通信网络CA, 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 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但在随后的几年, 国家对该标准中智能建筑的定义进行了修订, 新标准GB/T 50314-2006将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 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 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 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1]。可以看出, 在新修订的智能建筑定义中, 添加了“节能、环保、健康”的概念, 由此, 智能建筑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

2 智能建筑中的绿色与节能

智能建筑的绿色与节能概念最早源于绿色建筑的理念, 在绿色建筑的理念里, 追求以最小能源消耗、最有效的能源利用方式, 在最低的环境负荷下, 构建安全、健康、便利及舒适的建筑空间, 达到人、自然与建筑的和谐统一。智能建筑的绿色与节能在于, 不局限于用智能系统管控建筑设施, 而是更充分地利用智能系统来构建绿色建筑, 发挥智能科技在节能和减排以及环保中的作用, 以“智能”服务“绿色”, 使得建筑拥有活力的生命和可持续的生机。

近年来, 智能建筑设计中通常会考虑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同样地, 绿色建筑的设计里也会涉及很多智能化技术和信息自动化技术, 正是两者相互渗透的关系使得智能建筑具有了绿色与节能的属性。一般地, 智能建筑中的绿色与节能主要体现在:对自然能源的利用, 如太阳能、风能、地热的利用等;智能暖通空调系统, 如区域热电冷三联供系统、变频空调系统等;智能室内环境控制, 如室内照明控制, 随环境、温度、湿度自动调节的呼吸墙等;智能的给排水系统, 如对泵类设备根据需要的智能调速、雨污自动收集和分离、污水的一体化处理设备等。可以说, 智能建筑的绿色与节能并非简单的建材和新设备的组合, 而是在它们有机结合的基础上体现出绿色建筑的功能特点。为体现出绿色建筑的功能特点, 就必须对智能建筑进行恰当地管理, 使建筑系统中的环境、生态、能源、建筑结构、电器、设备、通信、网络等管理相互协调, 以实现绿色环保的最终目标。

3 建筑发展的方向——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一体化发展

所谓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的一体化发展, 即是将智能建筑的设计方法和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相结合, 以“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为核心, 通过智能化手段与绿色理念的融合来实现人、资源、环境三者的最优化发展[2]。通常, 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一体化发展所形成的建筑被称作绿色智能建筑, 对应绿色智能建筑, 其所使用的技术被称为绿色智能建筑技术[3], 常见的包括:节能技术、节地技术、节水技术、节材技术以及智能化设备及技术。实际上绿色智能建筑技术在我国已有多处应用的实例, 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场馆“鸟巢”, 迎合绿色奥运的口号, 体育场使用了地源热泵, 可以从土壤中吸收能量, 夏季吸收土壤中存贮的冷量向鸟巢供冷, 冬季吸收土壤中蕴涵的热量为鸟巢供热。又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水立方”, 膜结构等相关技术使自然光能得到充分利用, 能实现一天中绝大部分在封闭的场馆中利用自然光进行照明, 大大的节省电力能源;同时在“水立方”, 3万m2的屋顶可以把雨水100%的收集, 相关资料显示, 该雨水收集系统一年收集的雨水量相当于100户居民一年的用水量, 因此这种高雨水收集率的建筑对于北方缺水地区尤其适用。此外, 将绿色智能建筑技术用于原有建筑的改造也是今后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如厦门中银大厦节能改造项目, 在对原大厦的能源改造中, 首先对技术落后的2台冷水机组和4台水泵进行更新, 提高运行效率;其次, 重置了冷冻水温度以符合预期冷冻负荷;再次, 采取了控制通风的先进控制策略;而后, 对风机和水泵进行变频改造;进行了夜间回设, 夜间操作循环使HVAC设备在无人期间保持区域级管理实现节能;再而后, 通过楼宇设备监控系统实现对水泵和冷却塔风机的开启、运行监测, 水流量根据实际负荷进行自动化调节;最后, 对照明系统进行了节能改造。据了解经改造后, 该大厦每年可节电近95万千瓦时, 省电达30%, 为国内同类型的公共建筑利用绿色智能建筑技术进行节能绿色改造提供了借鉴。综上所述, 在今后, 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的一体化发展必将成为建筑的发展方向, 也只有这样, 人们对于绿色生活以及节能的全新要求才能得到最大满足。

摘要:对智能建筑的出现与发展进行论述, 指出“节能、环保、健康”已成为智能建筑所必须具备的新的时代特征。智能建筑的绿色与节能在于更充分地利用智能系统来构建绿色建筑, 发挥智能科技在节能和减排以及环保中的作用。最后指出了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的一体化发展将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方向。

关键词:智能建筑,绿色建筑,节能,环保

参考文献

[1]上海现代建筑设计 (集团) 有限公司等.GB/T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7.

[2]李南, 李湘洲.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一体化发展[J].建材发展导向, 2010 (4) :26-29.

上一篇:怎样上好美术鉴赏课下一篇:班级的文化建设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