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高于热爱范文

2024-05-29

责任高于热爱范文(精选3篇)

责任高于热爱 第1篇

然而, 真的是如此吗?如同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的赫伯特·席勒所说:“技术是一种社会构建, 服务于居统治地位的社会权力……在西欧和北美的经济发展中, 私人对生产资源的战友构成了其社会权力的基础, 技术的发展就源于这种权力的需要, 并巩固和扩大这种权力”。也就是说, 技术使得人人平等, 那是不可能的。互联网也是一种技术, 它能够逃过这个论断吗?

一、网络言论自由只是相对的自由

“传统媒体的言论传播是一种相对消极的自由……相比之下, 网络传播的自由是一种相对积极的自由, 只是一种相对的自由, 只是一种言论多元。”

这就说明, 与传统媒体中的言论自由相比, 网络上的言论自由没有根本性的区别。

网络技术的发展既然可以使其成果成为言论传播的平台, 就可以被它的制造者用更高一层的技术给之套上“马辔”。如同陈力丹在《试析因特网上的自由与民主》里说:“因特网给权利组织出了一个难题, 可能暂时越弱了控制力量, 但从长远看, 硬性的控制会以同样的科技手段实现, 技术上获得自由和从技术上予以控制, 从来是身与影的关系。”

二、为什么需要控制网络言论自由

网络上的言论信息有两种:一种就是原始信息, 也就是信息类型的言论, 另一种是观点类型的言论。“重大事件发生时, 网络媒体都会在第一时间予以报道, 迅速吸引网民眼球, 引发网民表明立场、交流思想、产生共鸣, 形成一个主导性意见……这是典型的信息类型言论。”[4]和原始信息不同的是, 观点型的言论的形成缘于信息不透明、媒体报道的不准确。相比之下, 第二种言论带来的影响往往是持久而难以消除的, 当然, 也就更容易带来负面的作用。

观点型的网络舆论除了会因其特点难以消除以外, 还容易导致两个极端类型的现象, 一个就是“无序”状态, 一个就是“一面倒”的情况。“动机不一的用户各自发挥自己的主体性, 难免使网络传播陷入无序状态。”无序状态的形成, 缘于受众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自己的观点的纵容。严重时, 甚至会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观点对掐的情况, 反而使网络受众不能正确行使自己的话语权。这在百度的几个贴吧内已经屡见不鲜。而“一面倒”的情况也十分多见, 这种情况会使持有不一样观点的小众群体无法在网络中生存, 造成言论资源的极大浪费, 反而会阻碍少数网络受众的言论自由。

三、网络言论自由被滥用

人们开始越来越担心互联网上的言论自由被滥用。美国在很早以前就知察了网络言论自由的这种被滥用的情况, 并且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对其进行约束。这个被叫做“网络匿名发表言论权”制度的重点在于一方面维护那些匿名的网络用户的权利, 但另外一方面, 他们并不打算创造一个为匿名权的滥用提供便利的先例。对那些与诽谤、欺诈或虚假广告等有关的匿名言论, 法院显然不愿意象对待一般的匿名言论一样, 为其提供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

但同样, 发生美国的经验教训表明, 通过强制性的立法介入网络内容的管理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因为这种立法介入的方式将面临两大难题:“第一, 契合网络的技术特点和发展特质的难题。既要使我们的立法能在互联网这样一个‘分散的、无国界的’‘匿名的、互动的’‘通讯方式多样的、技术环节复杂的’媒体中真正发挥它的效用, 又要避免因我们的立法有悖于互联网的发展规律而让网络业为此付出巨大代价构成了这一难题的两个方面。第二, ‘有限的限制’的难题。现代各国对言论自由的高度尊重使得法律对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制只能是‘有限的’, 一旦这种限制超过‘必要的限度’, 那么它在面临民主和法治原则的审查时必将会因为‘过于宽泛’而缺乏法律的妥当性。”美国在1999年发生的Sees Candy.com一案中却又发现了一个令法律难以下手的地方。这在于, 如果原告要求对匿名者进行控诉, 但是法院却在事后发现, 匿名者也就是被告的言论并不是错误的, 那么这种情况之下, 原告要求被告揭示其真实身份的要求就会被“滥用”。虽然后来, 美国通过提出“程序上的安全措施”一定程度地缓解了这种滥用, 但事情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只能说, 法律在碰到互联网的问题上时, 其力有未逮之处。

四、结语

由于网络的虚拟、互动性特点, 在任何一个受众都有可能成为传播者的情况之下, 受众要负担的不仅仅是信息接收者的责任, 自然还有信息传播者的责任。那么, 作为信息传播者, 必然要遵守传播者的职业、伦理道德。虽然网络受众不同于传统的信息传播者, 他们没有官方的身份, 不具有组织性, 从传播类型上来说, 他们大多只是进行着群体的、或关系的传播, 但是正是因为这种非官方性, 他们代表了更多的民意的同时, 也是一个可能脱缰的骏马, 如果不适当地引导, 便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在对于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控制不能立见成效时, 我们对于技术控制的依赖增强了。但这种情况之下, 我们无疑也需要对加强对自身的定位, 网络受众不能仅仅将自己定位为不负有任何责任的接收者, 而更要确定自身作为传播者的责任。可以说, 在网络传播时代, 网络受众所需要的认识到的, 不是更多的自由, 而是更大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汪志刚.美国法上的"网络匿名发表言论权"述评[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2]刘仁圣.网络传播的负面性及其对策[J], 南昌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9.

[3]Herbert I Schiller:Communication and Cultrue Domination[J], New York:In-ternational Artsand Science Press, Inc.p.51.

[4]匡文波.网络传播学概论[M].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5]吕坤良.网络言论传播引论[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2.

责任高于一切,安全源于细致 第2篇

安全是车站运营的基石,安检是保障车站正常运作以及春运顺利进行的一道屏障,而安检工作的第一要素就是细致。

2月3日,一名安检员在候车室进行日常巡查时发现一位旅客到安检仪出口提上一个挎包转头就走,而按照通常旅客的做法是:提上包以后,取出车票查看,再张望一下检票口,最少的也得四处观望一下车站检票口的布局。该旅客的怪异举动立刻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

由于春节临近,各种不法分子也趁机在车站混水摸鱼,为了保证旅客的人身财产安全,安检人员都上紧发条,全身心的投入的到日常工作。“宁可看错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安检班组韩立新组长在班组会上的一句俏皮话却成了安检班组的工作格言。

安全高于一切 责任重于泰山 第3篇

——浅谈中小学安全教育

南阳油田第四中学洪哲

近期,我油区学校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从这起安全事故中,折射出我们教育工作者平时对安全工作的疏忽,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起事故发生之后,教育中心在油田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倡导“学校安全”的理念,意在通过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让学生来影响家长,以增强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全面提高人们的安全防范能力。为此,各学校将学生安全教育纳入课程管理,注重学生对安全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美满,而且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和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讲,加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安全教育也不只是学生的事情。有的教师本身都缺乏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当灾难来临时,又怎能冷静面对、保护学生呢?安全教育应该家喻户晓,每个老师都应掌握。我认为对于学习的安全教育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安全教育应未雨绸缪 不应总是“亡羊补牢”

对于安全教育,我们不应该总在出现事故后才想到,而应该提前预防。一位学生家长十分忧虑地说:“地震使那么多的孩子遇难,每个做父母的都感到揪心。谁不关心孩子的平安呢?” 在地震中,大批学生因缺乏防震逃生知识而导致死亡。

长期以来,无论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对青少年的教育往往偏重文化知识,关注其兴趣、爱好、特长、技能的培养,而对日常的生活知识、社会知识、防灾害知识、安全知识等相对淡薄和忽视。尤其是对地震、雷电、洪涝、火灾等自然灾害,以及用电安全、交通事故、公共卫生、踩踏事故的预防更是一片盲区。

因此,安全教育应多些未雨绸缪,少些亡羊补牢,应该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在灾害突发时保持从容、镇定,科学应对,使伤亡和损失降到最低。

二、安全教育应多些实际演练 不应停留在“纸上谈兵”

2008年汶川地震中,四川安县桑枣中学师生成功避险的事实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从房屋摇晃的那刻起,全校2200多名师生,只用了1分36秒,从教室紧急撤离到操场,无一人伤亡。这都得益于学校平时一直坚持的疏散演习,师生们早已熟悉固定的疏散逃生路线,用逃生技能化解了这场灾难。

长期以来,我国的灾害教育多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光说不练。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活动日”。其实很多学校只是领导在升旗讲话中简单讲几句安全的重要性,很少进行一些真正的安全演习、模拟抗灾的情境训练。有些学校以保护学生安全为借口,甚至剥夺了孩子课间去操场活动的权利。

一些中小学虽然重视安全教育,但大多停留在讲座、或指导学生学习课本知识上。学生了解的知识不少,对口诀背得很熟,但“光说不练”,一旦遇到灾难,还是不知所措。面对灭火器不会用,遇到问题不知所措的现象大有人在。在实践中让学生演练安全技能,效果远比阅读书本知识好,这类演练不应只是一两次,而要成为学校的一项长效工作。平时多一次安全学习,危难时刻就多一分生的希望。

三、安全教育应常抓不懈 不应总“忽冷忽热”

有些学校抓安全教育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像搞运动,忽冷忽热。每次总要等到上面有什么紧急通知,周边地区发生了什么安全事故,才意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听听蛮感动,想想挺激动”,于是风风火火搞几次,等风头一过,就把安全问题抛之脑后,置之不理。即使有安全隐患也似见非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在我校应做到以《墨轩》为阵地,多途径宣传安全常识。将安全法规、相关文件、安全

应急预案及常见流行性疾病的防治等知识予以刊载,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学习、讨论,并以校为单位对教职工进行安全知识测试,确保学校安全知识的普及性。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全面普及安全常识。全县中小学普遍开设安全教育课,按要求征订安全教育教材、安全教育读本,明确课任教师,每一个周为学生上一节安全教育课,每一课解决一个方面的安全问题,每一个学期举行一次安全知识测试,确保安全教育的实效性。以开展活动为载体,提高安全应对能力。各学校利用每天的课间操、政训等时机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每学期至少开展1-2次大型安全教育活动,如开展的安全教育讲座、安全教育征文、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应急演练等,还聘请公安、卫生、消防等部门的专干担任学校安全教育辅导员,经常性到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确保安全教育的针对性。以安全网络为抓手,形成安全教育合力。各学校采取走访、致家长一封信、邀请家长参加学校安全教育活动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向家长传授安全常识,引导家长始终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切实加强对子女的安全管理,不断增强社会的参与意识,确保学校安全的全员性。

学校安全问题无小事。校长要时时刻刻把安全问题当作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来不得半点敷衍和马虎。对于安全问题,校长要将之作为硬任务层层落实,常抓不懈,“抓反复、反复抓”。不能忽冷忽热,搞运动,来突击,意气用事,见好就收。

上一篇:仔猪断奶腹泻病诊治下一篇:和声特点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