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论文范文

2022-05-12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看到吴斌老师《关注音乐》一文,2006年暑假参加音乐新课程国家级培训时,有幸聆听吴斌老师的讲座《新课程背景下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吴斌老师对我们音乐教师提出“关注音乐”的观点,鲜明的实例和精辟的论述,引起了广大音乐教师的赞同与共鸣,同时也鼓舞着我们。

第一篇:音乐鉴赏论文范文

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如何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摘要:音乐是人类创造的一门极为独特的艺术。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是培育学生音乐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深刻地认识到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断探索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教学策略,才能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提升。基于此,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如何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能力;教学策略

引言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使学生的音乐创新思维得到有效的提高,挖掘学生的音乐学习潜力,为学生以后能够成为符合社会标准的多元化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本文将围绕高中音乐鉴赏展开讨论,着重探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过程当中所存在的现状,以及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一、根据高中生的个性特点,增强其自主学习的心理

高中生的年龄、性格和智力水平决定了他们独立学习音乐课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智力和自我意识正在发展,有利于独立学习能力的发展。此外,高中生的情感更加丰富,成年人的意识开始显现。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提问,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最后,高中生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学习目标和主动性逐步提高,自主性高于低年级学生,这要求教师必须在音乐鉴赏课程中引入自主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习机会,并根据他们的智力发展调动已有的经验和感受。

二、培养审美感知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挖掘音乐鉴赏的审美价值,引入尽可能多样的教学形式和鉴赏活动,在引导学生掌握音乐基本要素和感受,音乐多种表达形式的同时,也要对音乐内容及其内在情感进行充分理解,让学生可以在音乐鉴赏活动当中陶冶情操,提升审美素质。为了让学生的审美感知素养,培育教师应该给学生实践体验的机会,而且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促使学生对自己的真实体验和感受进行充分表达,顺利达成音乐鉴赏目标。例如,在引导学生鉴赏贝多芬的钢琴作品《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时,教师就可以先将聆听欣赏的机会交到学生手中,促使学生深入感知音乐作品表达出来的情绪,初步了解欧洲古典音乐的特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审美感知。在这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一定的思考题,让学生的审美感受逐步深入。比如,这首钢琴作品体现了成熟时期贝多芬的情感,他把巨大热情寄予人未来,大家在聆听之后有怎样的感受?大家知道为什么会把这部作品称作是钢琴音乐史上最高峰作品?让你对作品进行鉴赏分析,你会从哪些角度出发?在这些引导学生深入鉴赏音乐作品的问题启发下,可以促使他们开展有效思考,避免因为盲目思考或者无头绪的思考而直接影响了音乐作品的鉴赏实效性,同时这样也更有利于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音乐鉴赏力。

三、分类型学习,拓展音乐鉴赏内容

在高中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思维最快,吸收能力最强的主要时期,教师在为学生开展音乐鉴赏教学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来为学生开展分类型学习,以此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拓展音乐鉴赏的内容,让学生的音乐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但之后也让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随着学生的音乐素质的提升而提高,这就符合了在高中音乐建设当中提高学生审美观念的教学目标。教师在为学生开展高中音乐教学,并且在教学当中实行分类型学习,拓展音乐鉴赏内容时,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先进的教学案例,科学的进行分类型学习,以此提升音乐课堂开展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国际歌》这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时候,学生会震撼于《国际歌》的壮美的程度,但是在接下来的学习当中,学生无法提升自身的音乐视野,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壮美这一元素,来为学生展开分类型学习,教师可以引导组织学生回想起我们以前学过的《义勇军进行曲》,或者前苏联运用的国歌等等,然后让学生自主欣赏,在欣赏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抛出开放性的问题“什么样的音乐称得上是壮美?”来让学生展开思考,学生在思考的过程当中,就会对于音乐鉴赏内容拥有新的理解和体验,以此来帮助学生通过拓展音乐鉴赏内容,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音乐思维品质,这也促进了高中音乐鉴赏课堂的高效开展。许多学生在经过本节课高中音乐鉴赏课堂开展之后,对于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改变了看法,不再认为高中音乐鉴赏沉闷无趣,而是认为高中音乐鉴赏课堂充满着探究型的乐趣,这也让学生端正了自身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集中状态学习,收获更为良好的课堂成效。

四、运用多媒体,提升课堂表现张力

多媒体教学是信息化时代教学产物,其教学特点相当丰富,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看得到画面,听得到声音,进一步增强课堂的表现张力,并且为课堂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就可以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开展高中音乐的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心态下高效地掌握和吸收音乐鉴赏知识,并且在生活当中也能够尝试对于音乐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这也挖掘了学生的音乐学习潜力,为学生以后的选择多一条道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与时俱进,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要求,在音乐鉴赏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丰富课堂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培养和创新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卫华.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J].试题与研究,2020(18):145.

[2]史丽华.高中音乐教学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全面培养[J].黄河之声,2020(05):104-105.

[3]张峰.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19(12):87-88.

作者:虎丽君

第二篇:音乐鉴赏教学中“关注音乐”的体会

在《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看到吴斌老师《关注音乐》一文,2006年暑假参加音乐新课程国家级培训时,有幸聆听吴斌老师的讲座《新课程背景下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吴斌老师对我们音乐教师提出“关注音乐”的观点,鲜明的实例和精辟的论述,引起了广大音乐教师的赞同与共鸣,同时也鼓舞着我们。

新课程实施已经近一个学期了,笔者在教学中也尽力去关注音乐本体,新理念和新课堂实践的碰撞冲击,给高中音乐课带来更多新的契机。

让学生学会聆听

音乐鉴赏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聆听。我认为要用尽可能多的时间去听赏你要和学生共同分享的教学内容,反复聆听,让音乐先打动老师的心,音乐才有可能从老师的心中流淌出去感染学生。教师能感受到音乐形式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独特鲜明之处,就是你要让学生关注音乐之处,也就是你要教学的内容。

在教学《森林里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一课中,我通过反复聆听A段的三个片段,发现其中音乐形式要素的变化。这些变化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第一段音乐,作品只使用了排箫一种乐器,我让学生关注音区的变化是由中音区、高音区和低音区三个乐句构成。我问学生为什么要发生这样的音区变化?学生很自然想到这是要表现在树梢上不同位置跳跃的小鸟。第二段音乐,我让学生关注乐器音色的变化,增加了扬琴,学生的理解是“渐渐热闹起来了”。一女生听完之后说“是流水的声音”。第三段音乐,我依然让学生聆听音乐旋律的变化,第一次学生没听明白,我又播放一次,他们终于发现扬琴是对排箫旋律的模仿,他们说“小鸟在聊天”。在这首乐曲中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聆听音乐,其音乐形象自然也就鲜明了,学生理解音乐也变得十分容易,而老师的讲解也变得丰满,避免空洞和无力。

让学生关注音乐活动

要精心、谨慎地选择让学生关注音乐的有效活动。教学活动应当针对音乐学科本身的特点,围绕音乐展开,能让学生关注音乐。

我听过一节高中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老师为了在课堂中能让学生“动”起来,就让高中生做律动:一边唱《欢乐颂》主题,一边跺脚加捻指,协调能力不好的学生只关注自己的手脚免得使自己乱了套。高中生的“动”和“静”不体现在体态上,音乐中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我在《鼓乐铿锵》一课中就安排了学生参与打击乐合奏的活动,但如何做更为有效呢?鼓,是要让学生尝试打的,怎么打?打什么?在这一课中有一首《滚核桃》就是利用鼓的各种演奏技法和音色表现生活场景,那么鼓的各种音色就是要学生关注的重点。我将“体验鼓的音色”活动分成两步:第一次体验是在看《滚核桃》演奏之前,让学生尝试“你能想到几种鼓的演奏方法和音色?”学生思维很活跃,这个体验对他们有挑战性:第二次体验是在看了《滚核桃》演奏之后,模仿你所记得的演奏方式,学生也很积极地主动体验。通过两次对鼓的演奏体验,学生对鼓的演奏技法有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第二次。

所以,活动的设计一定要有效,什么才是有效呢?就是能解决某个实际音乐问题的活动,可以是让我们进一步理解音乐的活动,也可以是让我们记住音乐某些特征的活动。

知识与概念的讲解不要与音乐脱节

美国高校的音乐教材《音乐的体验》一书中提到,指导学生知识要直指音乐本身。仍旧以《音乐鉴赏》教材为例,民歌《刨洋芋》中提到了“合头换尾”和“换头合尾”两个知识,我发现等学生自己唱熟旋律之后得出结论远比我直接告诉他们更有效。同样“鱼咬尾”知识,也是要学生在熟悉音乐《沂蒙山小调》和《孟姜女》之后分析得出的结论。

新课程将知识与技能列为三维目标之一,专家和许多一线教师都呼吁知识的重要性。这些知识是学生将来独立学习音乐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知识概念的讲解可以向高校的理论课一样,要把知识的学习放在丰富、生动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来渗透。比如。清唱剧与歌剧的概念认知,可以在看完两种艺术表演之后让学生先总结,之后对照正确的概念描述,那么这样概念的获得必定是生动、清晰和深刻的。

巧用“比较”关注音乐

比较,是引导学生关注音乐非常好的方法。通过比较各种音乐形式要素在作品巾的变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能力。

利用“比较”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轻松认识音乐的本质,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如内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的认知也可以通过“比较”来获得。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可千万不能忘了我们授课的内容、目标,不要背离音乐的本体。“关注音乐”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渗透在我们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作者:许 菲

第三篇:高职音乐鉴赏教学与海南本土音乐传承

【摘要】海南本土音乐是海南地域文化的瑰宝,是海南文化建设和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探究高职音乐鉴赏教学与海南本土音乐传承的关系,提出利用高职音乐鉴赏促进海南本土音乐传承的方式,并对高职音乐鉴赏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使其满足对海南本土音乐传承的需求。

【关键词】海南本土音乐;高职教育;音乐鉴赏;文化传承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教育部职业院校教育类教指委公共基础课程立项课题“海南本土音乐在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中的有效教学途径研究”(项目编号:2018GGJCKT79)的研究成果。

一、海南本土音乐的定义与传承现状

(一)海南本土音乐的定义

海南本土音乐是指以海南本土文化为基础的音乐艺术,其在音调、风格、调式、调性方面都具有较为明显的海南地方特色。狭义的海南本土音乐主要是指海南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民俗音乐,主要以地方民歌为主,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性,通常为海南人民祖祖辈辈相传下来的音乐作品;广义的海南本土音乐是指一些可以反映和体现海南人民生活、文化、地域特点的音乐形式,其可以是现代流行音乐,也可以是传统音乐。

(二)海南本土音乐的传承现状

海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重要分布地区,在民族发展中,海南逐步形成了以少数民族民歌为主体的本土音乐形式。但是,由于海南本土音乐大部分为少数民族语言歌曲,其在传承难度上高于一般的本土音乐,同时,随着海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外来文化的兴起以及本土音乐家的流逝,海南本土音乐正在面临着巨大的传承危机。据不完全统计,海南超过80%以上的人群并不了解海南的本土音乐,而专业的海南本土音乐传承者也不足百人。

但是,作为海南地区的文化瑰宝,海南本土音乐传承对于海南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保护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促进海南本土音乐保护与传承已经成为了海南当地文化发展的重要工作。而实现海南本土音乐的传承,不仅需要音乐传承者的努力,更加需要社会各界予以高度的支持。

二、利用高职音乐鉴赏促进海南本土音乐传承的方式

(一)培养学生兴趣,普及海南本土音乐

高职音乐鉴赏课程是高职院校公共艺术基础课程的组成部分,是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基于高职音樂鉴赏课程的教学平台,可以将海南本土音乐融入到高职音乐鉴赏课程中,选编部分适合高职学生鉴赏的海南本土音乐,通过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未来在音乐方面的发展提供可能,或者帮助学生形成某一兴趣爱好,对海南本土音乐形成相对独到的见解,进而使学生也能够成为海南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播者。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应一味强调本土音乐的艺术技巧和知识,而是要更多地关注本土音乐所折射出的深厚文化底蕴。这就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海南本土音乐的内涵,通过对其歌词、曲调、创作背景等方面的分析,向学生们展现海南富饶的资源、美丽的风景、朴实的民风、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海南在历史中的沿革,进而使得学生通过对海南本土音乐的鉴赏,提高对故乡的认知水平,使其更加热爱家乡,更加热爱海南本土的音乐形式。

(二)结合音乐活动,推动海南本土音乐创新

少数民族语言晦涩难懂,是当前海南本土音乐传承困难的主要症结,语言壁垒造成了海南本土音乐无法广泛传播。而音乐鉴赏课程作为高职院校音乐文化教育的重要方式,其教学形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在高职院校中,诸多音乐类活动也需要立足于音乐鉴赏课程。因此,实现海南本土音乐的传承,可以立足高职音乐鉴赏课程,结合丰富的音乐活动,推动海南本土音乐的创新。

对此,可在高职音乐鉴赏课程中增加“海南本土音乐歌词转译”的内容,通过邀请少数民族歌唱家或语言学者,对海南本土音乐中的歌词进行简要的翻译,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部分本土音乐的歌词大意。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组织协调校内外的音乐类兴趣社团,利用音乐鉴赏课程中提供的海南本土音乐歌词转译文本,引导学生大胆地对海南传统的民族歌曲进行改编,通过对歌词内容和曲调的改编,形成具有现代特色的、易于传播的、同时保留了海南本土音乐属性的原创歌曲。

(三)选编优秀的海南本土音乐进行编曲、演唱、录制

很多优秀的海南本土音乐苦于没有制作成音乐专辑而无法让世人知道其价值,进而阻碍了其传播和推广。海南本土音乐无法广泛传播,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对其进行商业模式的包装。现代年轻人的音乐审美大部分已经偏向西方流行音乐价值体系,对于纯传统音乐的配器模式接受度低,进而影响其推广和发展。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代流行音乐的创作技法和现代音乐技术同时结合海南本土音乐旋律特点进行编曲再创作,使其符合青少年的审美体系,进而达到传播的目的。

在音乐结构的设计上,可采取重复其原本段落模式的方法对其进行重复扩充。因为海南本土民族语言晦涩难懂,在课堂上无法对其进行模仿演唱,从而增大了学习的难度,所以,在编曲再制作的过程中应该在原有海南话段落中加入翻译后的普通话段落,该歌曲段落的旋律跟原曲一样,只不过歌词变成普通话而已,这样能够跟高职音乐鉴赏课程中增加的“海南本土音乐歌词转译”模块有效地配合起来。并且现代化的音乐制作技术和音乐技法的融入,使得歌曲变得流行、时尚,符合高职学生的音乐审美特点,进而使得海南本土音乐在音乐鉴赏课堂中能够成功、有效率地开展、进行。

三、基于海南本土音乐传承的高职音乐鉴赏课程内容优化

实现高职音乐鉴赏课程对海南本土音乐的传承作用,需要在课程中融入海南本土音乐歌曲。但是,由于海南本土音乐的难度较高,且形式多样,在选择适合高职音乐鉴赏课程的海南本土音乐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语言易懂

海南地区为我国少数民族的重要聚集地,聚集着黎族、苗族、藏族、彝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因此,在海南本土音乐中,存有大量的少数民族音乐,其中不乏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的歌曲。这些歌曲的内容由于语言不通而晦涩难懂,不利于非专业学生学习。因此,在为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选择海南本土音乐时,应当确保歌曲的语言为汉语,但为了确保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允许歌词中出现少量的方言。

(二)内容积极

高职学生年齡为18—20岁,学生刚刚步入成年阶段,其思想尚不成熟,社会阅历相对较少,生活观、价值观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为了保障高职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思想觉悟,音乐鉴赏课程中海南本土音乐的题材应当具有积极健康的特点,主要以亲情友情、社会生活、历史文化为主,可少量涉及爱情、政治等主题,但应确保歌曲内容积极向上、乐观健康。

(三)朗朗上口

由于高职音乐鉴赏课程是公共基础课程,学习者的音乐素养较低,在面对难度较高的音乐歌曲时,往往难以充分理解歌曲内容,甚至是无法充分感受音乐美感。因此,在为高职音乐鉴赏课程选择海南本土音乐时,应当确保音乐朗朗上口,易于传唱,以保证学生在学习音乐鉴赏课程后,不至于因学习难度太高而对海南本土音乐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和畏惧心理,同时便于通过学生进行海南本土音乐的广泛传播。见表1:

四、总结

高职音乐鉴赏课程以音乐文化传播和音乐素养普及为目标,具有成为海南本土音乐传承平台潜力。通过高职音乐鉴赏课程以及对该课程的教学延伸,可以培养高职学生对海南本土音乐的兴趣,丰富海南本土音乐的专业知识,进而实现海南本土音乐的传播、创新以及传承者的培养,为海南本土音乐的传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睿,徐敦广.管窥海南本土音乐文化教育传承中的困境及解决方案——以海南黎族民歌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54-57.

[2]杜怡佳.海南省黎族本土音乐在中学的教育现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3]陈哲虹,孙晶.海南本土音乐在高职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音乐,2019(9):75-76.

[4]田中瑞.民族民间音乐在高职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1):153.

作者简介:陈哲虹(1986-),海南省琼海市,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领域:音乐教育、作曲技术理论;孙晶(1972-),海南省海口市,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维也纳音乐与表演大学教育部公派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音乐教育与课程。

作者:陈哲虹 孙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科学问题论文范文下一篇:影响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