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规律浅谈范文

2023-10-20

因果规律浅谈范文第1篇

1立足认知规律, 从感性出发

目前我国的绝大部分物理老师都是分科过后的老师, 也就是理工科思维很强, 但人文学科性思维欠缺, 致使这些教师一贯有这样的认识:教学从纯粹的单学科开始, 很少注重学生的当前认知情况, 喜欢通过大量的“题海”战术来弥补学生学不会的情况, 殊不知, 这种方法短时间内是有效果的, 但从长效上来看, 最终学生的学习物理积极性被磨平, 学习效果降到最低。 要想真正让学生对高中物理有兴趣或是培养起长效的学习效果, 我们有必要先从改变教学理念开始, 立足人类的认知规律:从感性出发, 培养学生的兴趣, 进而让学生在形成概念, 让学生从感性材料认知, 进而在不断的探索中掌握概念并掌握规律。

在物理学习中, 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获得生动而具体的感性认识是非常必要的。 在物理教学中, 如果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还没有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 还没有认清必要的物理现象, 教师就急于向学生讲解概念和规律, 采用“填鸭式”的教学, 学生靠灌输得来的“概念”和“规律”就将是空中楼阁。其实, 当学生对教师介绍有关的物理现象和物理事例有了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 而学生自己用已学的知识又无法合理地说明和解释这些现象与事例时, 便会有强烈的求知欲。 笔者在听一个老师的公开课时, 就听到这位老师给出的感性实例:当一个身高体壮的人从你身旁走过, 不小心碰了你一下, 可能使你打个趔趄, 甚至摔倒。 但是, 如果碰你的是个瘦小的小孩, 尽管他走得跟那个大人一样快, 打趔趄甚至摔倒的可能不是你, 却是他。 这样的生活实例就是感性的, 那么也会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不是那么的高深, 不是和生活脱节的, 自然学生便会产生“这究竟为什么的疑问? ”在此前提下的探究活动由于先前生活实例的刺激而热烈并具有实效, 这种探究的刺激与优秀的效果, 不仅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内部动机。 所以这个老师的本节课最后反映是优秀的。

由此可见, 如果我们教授物理概念时, 也就是物理的起点时, 如果能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开始, 从学生生活实例中去寻找具体而贴切的事例, 就会给我们的课堂添彩, 就会让我们的课堂实现高效。 所以从概念做起, 每一个物理概念和规律都包含着大量的具体事例。 当然在物理教学时, 并不是具体事例越多越好, 我们所呈现的事例要是学生熟知的事例, 并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用另一句话说就是我们教师必须精选典型事例, 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2立足感性, 走向理性

在学生形成概念, 掌握规律的过程中, 除了要给学生感性的生活实例外还要引导学生正确进行科学抽象, 也就是说要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这样才能形成科学的理论素养。 这也是学生从概念入手, 掌握规律的关键。 在现实教学活动中, 不同学生观察同一个物理现象, 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因为学生主体的不同导致不同结论性时可能的, 也是正常的。 同时从教育学理论上看, 每一个物理现象中, 存在着多种因素的影响。 也就是不同的现象因素给我们的信息是不同的, 这也是导致不同结论的重要原因。 因此如果我们把握不住抽象思维的正确方向, 或者是受到相关因素的因素的影响就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例如, 在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上, 如果学生就只是从打点器上看到现象, 不会从众多的影响因素中排除打点上的误差, 就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结论, 从而让学生对科学理论产生错误的认知。

3立足结论, 形成概念

在学生对相关物理问题的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 得出结论后, 为了强化概念和规律, 还得使学生理解所学概念和规律, 让他们在自己实践或前面所做工作的基础上形成具有一般性的东西就是我们所说的物理概念或是规律性的最终结论。 在课堂教学中, 如果上述要求过高的话, 但至少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 能说出这个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对于物理量要记住它的单位, 对于有定义式的物理量要记住它的定义式, 明确概念的适用范围, 弄清楚一些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等等一系列问题的具体性。 对于物理规律要知道物理规律是怎样得来的, 能记住物理规律的文字叙述及数学表达式, 还要抓住表述规律的关键词语, 明确规律的适用范围, 了解规律的应用并能解决有关问题。 要深入领会概念和牢固掌握规律, 还需要系统的练习才能达到领会概念和牢固掌握规律的目的。

摘要:要想形成学生严密的认知习惯, 让学生不再觉得物理难学, 我们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立足人类的认知规律, 从具有学生经验与体会的生活感性事例出发, 逐步引导学生从感性向理性的过渡与发展, 并在此基础上, 学会物理概念或规律的自我结论, 探究其发生条件与适用范围。从而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学会学习物理的科学程式, 来提高高中物理课堂的高效性。

因果规律浅谈范文第2篇

1 点的投影

在“点的投影”这一节中, 点的三面投影规律是重点和难点。在点的投影展开图中, 三面投影与4 5°角斜线的交点的连线组成一个长方形。我总结几句话:“展开三面点投影, 各点连线成方形, 横边平行X轴, 竖边与Z轴平行”。另外, 点的三面投影也反映了“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三等”关系, X、Y、Z坐标对应于物体的长、宽、高度方向的尺寸, 并且分别在H、V, H、W, V、W中反映。在讲课时, 我让同学们记忆:“H、V面长对正 (X相等) , H、W面宽相等, (Y相等) , V、W面高平齐 (Z相等) , 三等关系要记清”。这样, 点的投影规律同样也统一于“三等”规律, 学生对点的投影规律理解的就比较好。

2 直线的投影

各种位置的直线有二类七种。第一类是一般位置直线。概念是:“对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直线”, 简为“三斜”。根据直线的投影特性 (类似性) , 其三面投影为倾斜于投影轴的缩短了的三条斜线, 即“三 (斜) 线”。对画图和读图, 一般位置的直线的三面投影都是“三 (斜) 线”。第二类是特殊位置直线, 包括投影面的平行线和垂直线, 各有三种。

2.1 投影面的平行线

其概念是:“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对其他两个投影面倾斜的直线”, 可简化为“一平两斜”。根据直线的投影特性, 其三面投影也为“三线”。但这“三线”与一般位置直线的投影“三线”有所不同。这“三线”的特点为“一斜两平”:一条倾斜于投影轴, 反映实长;另两条分别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 (即反映实长的斜线所在的平面包含的两根投影轴) , 为缩短了的类似形。若只考虑投影为“两平”线的投影, 按照水平线、正平线、侧平线和H、V、W面的顺序, 把其投影放在一起, 即:“—、—、—、︱、︱、︱”。综合以上分析, 作出小结: (1) 画图时, 投影面的平行线的投影为“一斜两平”的“三线”。读图时, 如果直线的三面投影为“三线”且“一斜两平”则该直线空间必为投影面的平行线。 (2) “一斜两平”的“三线”中斜线在哪个投影面, 即为平行于那个投影面的平行线。

2.2 投影面的垂直线

其概念是:“垂直于一个投影面而和其他两个投影面平行的直线, ”可简化为“一垂两平”, 根据直线的投影特性, 其三面投影为“一点两线”。“一点两线”中的“两线”反映实长, 分别垂直于相应的投影轴 (即投影为点所在的平面包含的两根投影轴) 。即:“一点两 (垂) 线”。若只考虑投影为“两 (垂) 线”的投影, 按照铅垂线、正垂线、侧垂线和H、V、W面的顺序, 把其投影放在一起, 即:“︱、︱、︱、—、—、—、”, 与投影面的平行线正好相反。小结: (1) 画图时, 投影面的垂直线的三面投影为“一点两 (垂) 线”。读图时, 如果直线的三面投影为“一点两 (垂) 线”, 则该直线空间必为投影面的垂直线。 (2) “一点两 (垂) 线”中的“点”在哪个投影面, 即为垂直于那个投影面的垂直线。

3 平面的投影

各种位置的平面也有二类七种。第一类是一般位置平面。概念是:“对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 简为“三斜”, 则它的三面投影为“三 (小) 面” (三个缩小了的类似形) 。画图和读图时, 三面投影均为“三 (小) 面”。第二类是特殊位置平面, 包括投影面平行面和垂直面, 也各有三种。

3.1 投影面的平行面

其概念是:“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垂直于其他两个投影面的平面”。简为“一平两垂”, 根据平面的投影特性, 其三面投影为“一面两线”。“一面”反映实形, “两线”分别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 (即反映实形的面所在的平面包含的两根投影轴) 。若只考虑投影为“两线”的投影, 按照水平面、正平面、侧平面和H、V、W面的顺序, 其投影为:“—、—、—、︱、︱、︱”, 同投影面的平行线。小结: (1) 画图时, 投影面的平行面的投影为“一面两线”。读图时, 如果平面的三面投影为“一面两线”则该直线空间必为投影面的平行面。 (2) “一面两线”的“一面”在哪个投影面, 即为平行于那个投影面的平行面。

3.2 投影面的垂直面

其概念是:“垂直于一个投影面而对其他两个投影面倾斜的平面, ”简为“一垂两斜”, 根据平面的投影特性, 三面投影为“一线两面”。此“一线两面”中的“一线”倾斜于投影轴, 即为“一 (斜) 线”, “两面”为缩小了的类似形既“两 (小) 面”。小结:画图时, 投影面的垂直面的投影为“一 (斜) 线两 (小) 面”。读图时, 若空间某一平面的三面投影为“一线两面”, 则该空间平面必为投影面的垂直面, 直线在哪个投影面, 该平面空间即为垂直于那个投影面的垂直面。

由于直线的投影和平面的投影特性有一些相同的地方, 我把这些特点和记忆技巧列表进行归纳, 如图表所示。对于该表, 由于前面已作了详细的讲解、分析和小结, 同学们对此表能够很快地理解和掌握。

通过以上点、线、面的投影规律的分析, 总结出概念的特点和规律的记忆技巧, 使同学们掌握了基本知识和要点的记忆方法。同时分析和理解知识也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 在灵活和具有趣味性的教学过程中, 使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本文通过对《机械制图》点、线、面教学中有关概念和投影规律的分析, 抓着了概念的特点, 找出了规律的记忆技巧, 总结了点、线、面的基本知识和要点的记忆方法, 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趣味性, 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制图的积极性。

关键词:点,直线,平面,投影特点

参考文献

[1] 金大鹰.机械制图 (中等职业教育非机械类专业规划教材) [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8, 6, 2.

因果规律浅谈范文第3篇

一、特许连锁经营理论

连锁经营是现代工业化大生产原理在流通领域中的灵活运用。特许连锁经营是连锁经营的三种形式(直营连锁经营、特许连锁经营、自由连锁经营)之一。

所谓特许连锁经营是指“主导企业把自己开发的商品、服务和营业的系统(包括商标、商号等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经营技术、营业场合和区域),以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加盟店在规定区域的经销权和营业权。加盟店交纳一定的经营权使用费,承担规定的义务”(美国商务部的定义)。

理论界认为:特许连锁经营的原则是简单化、标准化、专业化、其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上的合理性和经营上的科学性,其本质特征是进货与销售的智能分离,这种分离正是现代化工业大生产原理在流通领域的中的应用。根据特许连锁经营理论,在核心企业的主导下,把组织化程度较低的、分散的道路运输企业连接起来,以总部名义统一组织货源(进货),加盟企业分散操作(销售),达到运输集约化经营的目的。

二、供应链管理理论

作为一种前沿理论,供应链理论(SCM)理论的产生之初到现在不过

10多年,但它发展很快,目前正受到企业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专家预言:21世纪的竞争将不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连接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这一观点已取得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共识。

供应链管理源于物流管理,高于物流管理。现代物流管理强调的是单个企业物流系统的优化,而供应链管理是对整个供应链所有企业的物流活动进行管理和优化。

供应链管理理论也为物流企业彼此之间,进而与货主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提供理论基础,物流企业之间只有相互连接起来,组成全国或区域的物流网络,才能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附加值高的综合物流服务。

三、物流连锁网络的定义和核心

物流连锁网络的定义为:物流加盟企业相互合作,共同控制,管理和改进从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和信息流的多个相互联系和依赖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网络,这个网络作为一个整体与其它物流企业或物流网络竞争。

建立物流连锁网络的核心是合作与信任,通过合作减少风险,提高整个物流过程的效率,排除空驶浪费和重复努力,同时合作能带来更多的机会,使业绩得到普遍改善,能为网络成员和货主赢得更多的收益。物流连锁网络的经营宗旨是:更好、更快、更便宜。

四、物流连锁网络的运作基础

随着规模经济的发展,地区间物资交流量的增加,会出现两个集约化趋势:一是货流的发生地和目的地运量集约化;二是运输路径集约化。

这种由生产力布局而使各大经济地域所形成的“点”和以各种运输方式将它们连接起来的"线",存在着流向相同的密集交通流量,是客观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这就是物流连锁网络形成的条件和网络基础。

我国很多生产最终消费品的大型制造企业,特别是大型家电制造企业,如海尔、TCL、美菱等在全国各主要城市(销售区域)建立自己的产品配送中心(配送仓库),即是运量集约化和运输路径集约化在销售上的直接反馈。

各地骨干道路运输货运企业联合起来成立一个物流连锁企业,共同为制造商提供物流服务,既可以将物流的运价降低下来,也同时提供诸如查询、货物跟踪等高附加值的服务。现代物流的需求,说到底是客户对服务的高层次需求,满足这种需求,是运输业向前发展所必然面临的一个台阶,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建立物流连锁网络是运输业在经营形式上发展的高级阶段。

由于道路运输供给已大大超过需求,运输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运输的价格已经基本压得非常低,道路运输业户基本是微利经营,甚至亏损经营。在目前的经营方式下,运价已没有下降的空间,运输企业也没有利润增长的空间。只有联合起来才是唯一的出路,通过构筑物流网络和采用先进的IT技术来提高“壁垒”,降低成本,形成道路运输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五、物流连锁网络的共赢机制

以供应链管理理论和特许连锁经营理论作为指导物流连锁网络建设,以行业核心企业(主要投资者、集约管理者)为主导,以资本为纽带,

与各主要经营区域(或城市)的骨干道路运输企业(微量投资者),按现代企业制度联合组建有共同战略目标的物流连锁企业实体(集团公司即连锁总部),并在各地成立集团公司的子公司,子公司由当地的加盟企业运作,是物流连锁经营网络的基本特征。集团公司负责提供统一的物流服务商标、商号、标识,统一的运作模式和服务规范,特别是负责提供统一的基于INTERNET的物流信息平台,总部、子公司和货主都在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上运作物流业务。各子公司以集团公司的名义揽货,并将所揽的货源至少1/3优先分配给加盟企业的返程车辆,总部对返程车辆提取运费的30%,由总部、加盟企业、货主企业共同受益。此外总部建立事故责任追究机制,由总部负责对货主承担所有事故责任。物流连锁网络为货主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低成本的物流服务,使货主能利用物流这一“第三利润源”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其核心是通过合作促进双赢。

物流连锁网络的初期是以运输为基础,以降低运输成本为竞争手段,以回程配载为切入点,通过利益机制巩固网络,并与货主形成战略伙伴关系,在此基础上寻求机会,进一步为货主提供综合物流服务。

六、组建物流连锁网络的意义

物流连锁经营能够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物流发展对提高运输集约化程度的客观要求,通过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和标准化服务,兼顾物流采购商、物流供应商的各方利益,实现效益最大化。

物流连锁网络可大幅度提高中小道路运输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它不是通过企业投资或控股方式来提高集中度,而是通过对社会分散的运输主

体进行资源整合,各方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利益的纽带,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更高的层次上提高运输的组织化程度。

物流连锁网络有利于道路运输企业的规模经营,通过规模经营可以在很少增加运输成本的情况下增加运输供给量,大幅度提高道路运输平均运距和经济运距,改善运输结构,采用先进运输形式和运输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共享资源,改变运输企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道路运输的集约化经营。

物流连锁经营是道路运输的营销革命,通过物流网络可以减少运输供给的时空差异性,降低空驶率,提高车辆运用效率(主要是实载率),提高运输服务质量,降低运输费用,创造竞争优势,实现差别化营销。物流连锁网络的建立改变了物流企业之间传统的竞争关系,改变了货主企业(购买者)与物流企业(供应商)关系中经常存在的相互对立的状态,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高整个供应链(网络)的竞争力和对终端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并使生产企业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工商企业向物流要效益,把降低物流成本作为“第三方利润源”的目标。

上一篇:英国留学误区范文下一篇:有关我的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