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教育理论要点范文

2023-09-23

尝试教育理论要点范文第1篇

教师是育人之人, 是传递人类文明的人。正如培根所说:“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 文明之树的培育者, 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教师的工作, 联系着人类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具有:道德意识的自觉性、道德行为的示范性、道德结果的深远性。从某种意义上讲, 教师们掌握着孩子们的未来, 而孩子们则掌握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 师德工作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和“灵魂”, 正所谓: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

1 当前中小学师德教育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 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扶持和投入力度, 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 国家也非常注重教师队伍建设, 2005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 标志着我国学校师德建设进入到一个制度化发展的新阶段。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0年玉树地震中涌现出的优秀教师群体, 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再次说明了我们的整个教师队伍的主流是好的, 是令人民满意的。但是在目前各项改革不断深入的社会转型期和市场经济环境下, 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 由于市场经济的利润效益原则, 竞争原则的综合作用, 钱的作用被凸现出来了。受拜金主义的影响, 教师中出现了背离师德的行为, 如:索要或接受家长的礼品或红包, 有偿补课等。由于待遇的停滞不前而导致职业声望降低, 挫伤了教师的职业情感, 使得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意识淡薄, 缺乏与家长的沟通, 产生了职业倦怠现象。

在2009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关于“哪些职业失去操守的现象最严重?”的调查中, 全国12575名被调查者给出的排序依次为:医生 (74.2%) 、公安干警 (57.8%) 、教师 (51.5%)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师德问题的严重性。因此, 加强师德建设工作迫在眉睫, 提高师德教育模式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是当务之急。

2 新时期师德教育应把握的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取向都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师德教育模式仍然是一元化的价值取向, 始终是以树立“高、大、全”的榜样为主要教育模式, 力图以千人一面来达到示范、教育的目的, 忽视了人的个性发展的需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总给人以“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另外师德教育的宣传形式大多是以形式化、灌输型为主, 比如:报告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或观看教育录像片等等, 缺乏教育者与受教者之间的沟通和心灵的共鸣, 因而少有真正的教育深度和渗透力, 结果师德教育不是曲高和寡, 就是激动一会儿, 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重锤擂不出响鼓。通过多年在基层师德教育的实践和探索, 我个人认为, 我们的师德教育模式应当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为抓手, 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师德教育的最佳模式。在实践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2.1 师德教育重在育人, 关键在育心, 因此师德教育应当坚持心理育人为第一位的原则

师德教育是对育人之人进行的德育教育。教师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形式, 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具有极强的示范性和深远性。因此, 师德教育目标的制订和过程的实施必须贴近教师的心理, 将心理学效应融入到育人的整个过程, 教育的层次、形式、内容及制度应当结合教师的实际, 做到因材施教, 把教育的内容真正转化为教师加强自我修养的材料, 这样, 才能最终实现师德教育的目的。

2.2 师德教育工作要坚持“重点论”和“两

点论”的统一, 即师德宣传的对象既要有典型性, 也要注重其一般性

在实际的师德教育宣传中, 师德的一般性往往被忽视, 造成教育与实际脱节而不易为广大教师所接受。所谓宣传对象的一般性, 是指宣传对象应具有可学性、目标性。因此在师德宣传工作中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 加强教师的师德特点培养:做到师德意识要求高水准;师德行为要成为楷模;师德内容具有继承性, 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把宣传对象的遴选定位在教师身边的平凡人和平凡的事, 把宣传的角度聚焦于平凡人的闪光点, 把宣传的感召力作用于教师师德自我修养上, 才能使师德宣传工作落到实处。

2.3 师德教育工作要坚持“内因”和“外因”的统一, 即坚持他律与自律并举, 重在内化

一般地说, 师德的形成由外部的他律逐步地转化为自我内部的自律。在师德教育中, 我们还要有效地运用外部力量——他律形式, 强化教师的道德意识, 更要依靠教师发自内心的信念。一个教师只有真正懂得了师德要求的重要性, 只有发自内心地对人民教师道德义务的真诚信服和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才会在教育实践中恪守人民教师的道德要求,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教书育人。

《礼记》曰:“师也者, 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德之不修, 学之不讲, 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 是吾忧也。”可见,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对教育者来讲相当重要。

2.4 师德教育要坚持开放性原则和多样性原则, 拓宽师德教育建设的渠道和空间

现实社会中教师是主流文化的代言人, 中国的教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师德教育不同于普通的教育, 师德的内涵和性质决定了师德教育应当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的体系, 师德教育的过程应当与时俱进, 不断注入新的科学思想内涵, 呈现出多样化的教育模式, 实现“常教常新”。

3 师德教育模式的有益尝试

在实践中我校积极探索新时期师德教育的有效模式, 将教育科研与师德教育相结合, 以项目带动法开展师德教育工作。通过多种教育活动提升教师的使命感, 责任感和幸福感。具体做法如下。

3.1 改革和创新师德教育的形式, 以师德展演为载体实现教师的自我教育

由学校师德建设教育指导委员会根据每一学期师德师风中存在的问题拟定新学期师德教育主题。选题宗旨主要是从日常生活点点滴滴来规范教师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 从细节入手树立儒雅的师范和崇高的师爱。让教师与教师之间, 教师与学生之间都能发现身边的榜样, 最终汇聚起水滴石穿的师德力量。

以抽签的方式选定一个教研组承担新学期师德教育主题活动项目, 承担师德教育项目的教研组, 可以指定或邀请其他教研组加入项目。整个筹备和展演过程是以项目带动为载体, 以教育科研为动力, 激发起学科组教师自身师德教育的创作热情和创作智慧, 凝聚起团队的力量, 最终实现以点带面形成合力的师德教育氛围。

项目呈现形式为师德教育活动展演。其中包括了歌唱、舞蹈、配乐诗朗诵、互动式访谈和小品等不同表现形式的展演。整个活动使参加展演的教师——教育者, 在教育中获得教育, 获得重新审视自己机会, 犹如“感同身受”。同时, 通过教育活动也使得参加展演的教师们获得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展示出不为人知的闪光的一面, 个人的心理素质、语言素质等方面都获得了一次提升。从教育学的角度评价, 每一位教师都受到了一次具有真正意义的、鲜活的、终身难忘的赏识教育。

整个活动也使观摩展演的教师——受教育者在心灵上受到了启迪, 激发起每个人心中的自豪感, 同时也警示自己要懂得识大体、明法理、拘小节, 师德教育无小事, 事事皆育人。目前, 我校已成功举办了三期展演, 产生了很好的教育共鸣, 超出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3.2 扎实开展群众性的“书香校园”读书活

动, 以此作为师德教育的思想引领, 保证师德教育效果的持久性

为了实现师德教育效果的持久性, 我校坚持开展“打造书香校园, 让读书成为习惯”系列读书活动。为鼓励教师“多读书, 读好书”, 学校出资购置了大量教育名著、专业书籍和优秀的中外文学名著, 发放给教师阅读。同时, 学校师德建设教育指导委员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新学期师德教育叙事交流活动, 并以每学期末的“好书导读——读书报告会”形式推选出学校的“十大读书人物”和读书活动先进教研组。目前, 爱读书、读好书已成为十中人生活的必须, 每天都要在忙碌后的闲暇之余, 抽出时间, 倘徉书海。优秀叙事在校园网和师生间流传, 优秀图书被争相阅览, 实现了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目的。两项活动与师德教育展演相得益彰, 共同构筑起富有我校特色的师德教育的华美篇章, 实现了广大教师在追求崇高师德过程中共同成长的理想。

在新时期师德教育的实践中还将面对诸多挑战, 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勇于实践, 就一定能把新时期师德建设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摘要:本文通过目前师德教育现状的分析, 阐述了师德教育实践中应坚持的原则和一些构建师德教育有效模式的方法。

尝试教育理论要点范文第2篇

2018年1月20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提出, 国家将大力振兴教师教育, 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1]。随后, 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018-2022年) 》, 要求新时代应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培养出新一代知识型人才, 要求新时代下应该全力提升教师教育水平和教师教育专业素养。新时代教师应该有新的思想和新的教育模式, 应该注重在所开设的课程中全面关注并且培养师范生的学业水平和专业发展, 逐步增强师范生的专业能力, 更加要注重对学生技能的锻炼与培养, 多给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的机会与时间, 让他们在生活中体验并感知专业知识, 教师应该在教学方法上更多的去钻研, 使教学模式更符合新时代学生的发展要求, 努力改革课程内容和结构体系, 优化教育体系,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现如今, 一些新建的本科院校的应用转型正在一步一步的向所要达到的目标实现, 课程的应用转型是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前进的强有力支撑。

二、公共教育学课程的应用转型应注重实践性

(一) 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结合

结合当前的教学情况, 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只注重对知识的讲解, 而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新时代, 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应该将知识、技能、情感体验等融合在一起去培养学生, 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单一化的去传授知识, 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学生的发展存在很多的缺陷, 这样会使学生得不到全面的发展, 也不会使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对于学习公共教育学课程的学生来说, 除了学通课堂上的知识点之外, 应该在平时多去生活中锻炼自己, 在生活中多实践, 从生活中真切的感受自己专业的魅力所在。实践对于学生们的学业来说是有很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中, 老师应该将学生视为主体, 让学生们多表现自己, 多阐发他们的个人观点和想法, 老师也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 而不是一味的枯燥的讲述知识, 而是应该在课堂中多放些与专业相关的视频和课件, 也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后自己多动手搜集一些相关的专业资料和数据, 这样可以使学生们更多的感受到自己专业所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二) 增强师生互动,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在课堂中, 教师应该和学生融为一体去感受知识并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体, 而不是教师自己一个人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述知识, 这样的课堂氛围也会使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和死板, 提升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直接导致了学生思维不一致, 注意力不集中, 学不到知识的精华。因此, 在课堂中, 教师应该多和学生们进行互动和交流,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 应该多在媒体上放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并且能够让学生们感兴趣的视频和课件等等, 这样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能够让课堂的气氛更加轻松和活跃。在以前的教学课堂中, 老师与学生互动是极少的, 这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也相对薄弱, 显然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而现如今, 公共教育学课程的应用转型也在一步步的向好的方向发展, 这也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从消极学习渐渐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课堂中, 将学生视为主体, 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地位, 也加强了学生的学习意志, 老师和学生融为一体并且还能够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去亲身体验与感知, 这也更激发了学生的挑战性和参与性。

三、公共教育学课程应用转型的意义

(一)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公共教育学课程的应用转型是新时代对教育课程的新要求, 国家教育部门应该足够重视对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改革和创新, 学校也应该聘用一些具有全面性的专业性强的教师人才, 能够更好的去培养学生, 让学生们能够在新改革的公共教育学课程中感受到乐趣, 能够带给学生们学习的热情, 这样一来, 学生们的学习水平也会进一步得到提升。

(二) 壮大优秀教师队伍

公共教育学课程的应用转型对教师的职业水平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从而培养出了一批具有丰厚知识型的教师, 这对于学生的教学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学校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 是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的关键, 也是推进学校不断前进的必要条件。

四、公共教育学课程应用转型的策略和方法

(一) 营造快乐、民主的教学课堂氛围

在以前, 教学课堂给学生的感觉是压抑和乏味, 老师也不注重借鉴并且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 这样的课堂其实能够让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并不是很多, 所以, 现如今, 老师应该走出以前课堂那种权威、严肃的状态, 而是在课堂中应该更加的民主化, 应该和学生们和谐相处, 有种其乐融融般的家庭的感觉, 因为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 应该首先让他们放松心情, 如果在课堂中让学生们更多的感受到的是紧张、压抑和无趣, 那学生们很难学习到所要学的知识, 这样也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也无法提升整个班级的教学质量。因此, 和谐有趣的课堂对于学生们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一个轻松的课堂首先能让学生减轻学习的心理负担, 这样也能够使学生更多的投入到课堂当中, 会使他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另外, 老师应该注重情境教学, 多创设一些有趣的、奇特的、新鲜的、有意义的课堂情境, 让学生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 使学生能够乐于参与教学, 体会知识的内在美, 不断提升教学课堂的学习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 全面提高公共教育学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水平

在这个新时代, 对老师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水平也要求越来越高, 各方面优秀的老师在培养学生的时候也会考虑的比较全面, 会给学生传授更多与专业相关的具有前沿性的知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热爱教育事业,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精心组织教学, 积极参加教育改革,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这是《纲要》对教师素质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个人品德素养, 提升学生的人文关怀, 培养学生分辨是非、分清主次和终身发展的能力, 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坚实的实践基础和专业基础。在课堂上,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 教师不能将自己视为主体, 而是要让学生多参与到课堂当中, 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进去, 跟随着老师的思想共同学习新的知识, 老师要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分给学生, 自己就起个引导者、指挥者、解惑者的作用, 如果课堂没有学生的参与, 那整个课堂就是一滩死水, 丝毫没有生机与活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 公共教育学课程的应用转型应该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首先应该让教师拥有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能力水平, 应该尽力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接受新时代的新教育思想, 在教学时, 应该将大部分课堂时间分配给学生,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能力和乐于表现自我的能力, 教师应该创造一个活跃、和谐、快乐、有趣的课堂, 能够让学生们不再对课堂产生厌倦和逃避心理, 同时, 老师应该多与学生平和的交流和互动, 避免严厉批评和指责, 多给他们鼓励和赞扬, 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在课堂感受到轻松的学习氛围, 而且也会使他们更加自信, 学生们在轻松的状态下进行学习, 会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课程的应用转型改革与建设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与关系,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只有全方位、多角度、高站位、审时度势, 课程的应用转型才能顺利开展并落到实处。

摘要:现如今,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前进, 公共教育学课程的应用转型迫在眉睫, 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当中, 传统的公共教育学课程已经与这个时代的教育模式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因此, 应该启发教师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 接受并借鉴新的教育方式, 让学生们学到新的公共教育知识, 另外, 在平时的课堂中, 老师不仅仅要去书面的传授知识, 还要多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去实践, 因为实践才能出真知。学校也应该大力培养新时代新思维的知识型人才。当然, 在教育学课程中公共教育学课程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也是教育学课程里的一门核心课程, 是一门集哲学、文化、理论、实践为一体的综合课程, 本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师生观, 可以帮助学生更透彻的了解本专业, 增强师范生的从教信念。

关键词:公共教育学,课程的应用转型,构想与尝试

参考文献

[1] 刘远碧, 邓勇.论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的实践转向[J].当代教育科学, 2014 (1) :20-23.

[2] 张立新.回归实践:教育学学科立场的自我意识[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16 (1) :101-103.

[3] 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J].教育研究, 2005 (8) :53-57.

尝试教育理论要点范文第3篇

一、高等数学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 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高校中, 部分教师认为只要将本职的教学工作做好即可, 至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班主任、辅导员或者其他行政部门的工作, 与自己无关, 自己只需要将课堂教学或者科研工作做好就已足够。长此以往, 学生的思想教育与学科教学会背道而驰, 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理论知识, 自身的思想政治观念很难得到提升, 严重阻碍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 学习兴趣不高

高等数学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学科, 知识内容较为繁杂。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来看, 教师所要教授的内容较多, 学时有限。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只能挑一些重点的内容讲授, 对于基础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而言, 并不能得到高效地理解与吸收。长此以往, 学生未能将本节的知识吸收, 紧接着又要学习下一章节的知识, 形成循环的状态, 导致教师的教学效果达不到, 学生失去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加上时间的限制, 教师不能为学生列举大量的典型案例。若想学好高等数学, 离不开反复的习题训练。但是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 学生只能够在课堂上按照教师的指导, 完成固定的学习内容, 其他的练习只能凭借学生的主动性来完成。但是多数学生在大学期间, 并不能将全部精力与时间投入至课后练习中, 进而影响了学习效果。

(三) 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

高等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 但是现阶段的大学生普遍缺乏探究精神, 很难去深入探究高等数学具备的内在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掌握本学科承上启下的教学原则, 把握好其中的衔接性, 如果学生不能深入理解某一章节的知识, 很难继续学习下一章节的知识。另外, 学生的抗压能力有限, 很容易出现心态浮躁的状态, 还不能够进行自我调整, 一旦沉沦于失败或挫折中, 如果依靠自己很难自拔。多数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 如果不能够将其中的知识进行有效地衔接, 就会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情况, 进而失去学习的信心。这种情况的出现, 导致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各项问题逐渐暴露, 并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 学生缺乏自制力

高等数学的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 教师在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外, 需要学生的充分配合, 并在课下自主完成习题训练。但是当下大学生的自制力普遍匮乏, 特别是对于刚发进入大学阶段的学生而言, 这部分学生对全新的大学生活会存在不适应的情况。加上宽松的学习环境, 迟到、早退、精神不集中、玩手机、睡觉等情况普遍存在。

二、高等数学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 教师要要强提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教师在开展教育时, 要将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核心。教师自身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着学生, 因此, 要为学生做好榜样, 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合力。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通过思想政治的渗透, 使学生充分领悟数学学习所具备的哲学内涵。数学学习中具备两个特有的功能, 即科技与文化, 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这两个功能的优势, 并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现自己的平台, 学会与学生主动进行沟通, 在此过程中, 要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与此同时,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高等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与时效性。另外, 教师要全方位了解思政教育的发展特点, 还要借助创新教学手段将其应用至高等数学教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高等数学教学进行融合,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还能够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 创新教学模式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 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接触知识, 学生的思想认知以及行为习惯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 教师在开展教学时, 可以凭借媒体平台, 构建完善的高等数学教学与思政教学结构, 让学生在媒体的环境下来提升对数学知识知识的认知, 打破以往单一的学习模式, 利用多媒体平台, 学生可以主动与教师探讨数学问题, 在出现疑惑时, 能够在第一时间向教师咨询。另外, 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具体地讲授高等数学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在课下, 学生即便是在没有教师指导的环境下, 也能够充分掌握学习的方式, 进而提升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与沟通, 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并了解学生的兴趣喜好, 在交流的过程中, 将思政教育有效地渗透其中, 以此激发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 打破了以往“灌输式”教育模式, 实现师生互动, 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数学积极性。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高等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即便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挫折, 也能够进行自我调节。高等数学教师要在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在开展数学教学时, 为学生传授正确的思想政治知识, 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三)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开展高等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如果一味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或思政教育, 长时间下来, 学生必然会出现厌烦的情绪, 因此, 教师要通过趣味教学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至学习中, 为此, 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程准备工作, 对每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充分调查资料, 保证教学的趣味性。依据高等数学抽象的特点, 教师要为其提供充分的相关资料, 以便学生能够花费足够的精力来学习线性代数、离散数学、积分变换等知识, 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 教师在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时, 要靠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切身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思想变换。依据每个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 为其制定切实可行的个性化方案。在此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通过媒体平台了解现阶段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鼓励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要具备顽强的精神, 进而增强学生的毅力品质。同时, 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高等数学的习惯。部分学生在学习时, 一旦遇到阻碍, 便会想到放弃, 对于这部分学生, 教师要予以充分的鼓励, 表示理解, 与此同时, 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寻出现问题的原因, 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案。

三、结束语

高等数学作为一项基础课程, 具备超强的影响力与渗透力。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联系, 但是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 对人才的思想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至高等数学教学中是一项发展需求, 符合市场的实际发展要求。因此, 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教学手段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摘要:高等数学作为大学理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仍然会受到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影响。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融于其中, 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结合高等数学教学的实际现状, 并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 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书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卞继承, 裴萍.基于OBE模式下应用型本科少数民族《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教育现代化, 2018 (47) :44-45.

[2] 林旭旭.基于BOPPPS模式下的高等数学微课教学设计——以“曲线的凹凸性”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 2018, 39 (36) :176-177.

[3] 晏忠红, 左丁丁.高职数学教学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与提升[J].教育与职业, 2008 (30) :116-117.

[4] 邱仰聪.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职数学“三位一体”教学体系的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17 (2) :96-100.

[5] 谢小韦.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与智育的有效融合——以我院高职数学教学实践为例[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15 (12) :40-41.

尝试教育理论要点范文第4篇

1 立足市场, 进行专业调整和课程改革

三十多年办学, 我校形成了建筑、信息、加工制造、学前教育等几大专业群, 其中建筑专业为龙头专业。随着市场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 个别专业不适应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需要, 新的专业呼之欲出, 于是, 学校果断调整专业, 停办服装、旅游专业, 把建筑类专业细分为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建筑装饰、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四个专业, 同时把计算机类和加工制造类专业向着建筑专业化方向开设课程, 新增设了“客户信息服务”专业;专业调整的同时, 专业课程也随之调整。如今, 模块化课程体系已较为完善, 这为我校建筑专业群的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 以教育科研为先导,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 “青蓝”工程。近几年我校学生人数增加, 教师编制又远远不够, 所以就得新招或者外聘一些新教师, 其中外聘教师就达四五十人, 教学压力可想而知。新教师到校后, 学校采取帮教结对, 师带徒, 派专人对他们实行指导。我校对新教师的要求是:一年入格, 三年成长, 五年成为骨干。

2) 全员培训工程。坚持日常学习, 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式, 我们聘请深圳道弘集团专家、国示建设专家、住建部门专家、优秀企业家、市教科所、县教研室专家等到校进行全员培训, 在教师团队建设、国示知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专题研究、科研知识等方面进行了培训。

3) 国培、省培工程。近几年, 我校投入了大量资金, 让专业教师到高校或企业进行为期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甚至一年的国家级、省级培训及下企业实践锻炼。通过培训, 让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 深化了专业知识, 拓宽了专业视野, 提高了实践能力。通过这种方式, 也扩大了“双师型”教师队伍。

4) 企业实践工程。每年利用假期时间, 让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实践, 作为强制要求的制度, 实践时间不少于1个月。在实践过程中, 教师做好实践记录, 企业进行实践评价。实践结束后, 上交实践资料并撰写不少于2000字的实践报告。

3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 扎实有效开展教育科研

我们认为:问题就是科研。近几年, 我校针对学校教育教学、学生管理, 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课题研究, 以课题研究带动教育教学研究。在研究中, 我们做到了“三个结合”“四个落实”。

“三个结合”就是科研与教研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群体与个体相结合。“四个落实”:时间落实;内容落实;过程落实;人员落实。

三年前, 针对学生的技能, 我校立项了一个省级课题《职业高中建筑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研究》。在研究中, 我们对建筑专业学生进行了实实在在的技能培养, 很有成效。建筑专业学生多次在市级、省级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在全国中职生技能大赛中多次荣获奖项, 它实现了四川省建筑工程测量项目在全国比赛中获奖为零的突破。这个课题经过三年多的研究, 在四川省科研课题评比中, 荣获省政府三等奖。针对建筑专业学生“工学交替”、企业实践的灵活办学形式, 我们申报立项了一个市级课题《中职学校建筑专业学分制教学管理实践研究》;针对职校生的德育教育, 我们立项了一个县级课题《农村中职学校主题德育活动研究》。这两项课题分别获得市、县课题一等奖。

4 以科研为引领, 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方面, 我们有四个课题在“泸县第二届中小学学科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两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 其中,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建筑识图中的实践运用研究》和《职业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反思行动研究》获一等奖;《中职建筑专业学生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获二等奖。课题研究, 促进了教学改革全面深入的开展。

1) 教学方法改革。我校教师正在尝试并实践运用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仿真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四步法、六步法等进行教学, 增加了教学的实用性、实效性、趣味性和科学性。2) 教学手段改革。教师自制课件,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理实一体化教室、仿真室等现代化设备, 广泛收集资源, 建立教学资源库, 为教学添翼。3) 教学评价改革。在教学评价上, 改变以传统笔试考试的模式, 增添了实际操作、过程考核、考证、抽考、补考、校统考、考教分离、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大作业、企业评价等多种考核评价形式。

5 教育科研工作喜结硕果

近三年, 我校已有县级课题获一等奖四个, 二等奖两个;市级课题一等奖一个;省级课题获省政府三等奖一个;校级课题一等奖两个, 二等奖三个, 三等奖四个。教师论文发表或获奖有200余篇, 其中国家级、省级获奖或发表就有60多篇。教师主编或参编的全国正式出版教材达20多本。教师参加县、市、省、国家级竞赛课、说课比赛中, 有90多人次获奖。特别是国家级教学竞赛, 有近10人获奖。

摘要:学校的内涵发展不是靠外力推动的, 而是源于学校内部需要的一种发展。为保证学校内涵发展的健康、协调、稳定, 就需要积极关注学校科研, 通过科研找准学校发展的定位, 明确学校发展的路径, 理顺学校发展的关系, 探索学校发展的举措, 这样才能保证学校的内涵发展会更为深入和持久。

关键词:科研引领,教育教学,学校内涵,改革尝试

参考文献

[1] 魏绍荣.以科研引领教改, 促进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天津95中.育苑新锐.

尝试教育理论要点范文第5篇

网络时代班主任六大简要工作方法:

(1) 带班之前首先用“全面调查法”来确立班干部——教师的眼睛里没有“差生”这个词,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

(2) “个别谈话法”——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而不是部分同学享受特权, 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光。相信人人有才, 帮助人人成材。

(3) 课堂内“现场观察法”——用自己的眼睛感受最直接最真实的学生, 而不是去听别人怎么说。

(4) 运用管理心理学艺术, 通过“心理咨询法”, 建立“心理咨询室” (心灵吧) , 建立并完善心理咨询档案制度。重视现在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而不是一味只强调学生学习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5) 课堂外与学生“现代沟通联系法”——如加入他们建立的班级QQ群、MSN群、参与心理论坛、博客留言信箱等不失为了解他们的另一条途径。是虚拟教育与现实教育的最融洽结合。

(6) 学生“评语激励法”——对学生善意的书面提醒, 也可以是留言或者口头告诫。诚恳的点拨使学生受益终生。

1 带班之前首先用“全面调查法”来

确立班干部——教师的眼睛里没有“差生”这个词,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

全面了解是前提。新生入学后, 班主任可以采取填写调查表、电话咨询、家访座谈、学生自我介绍等方式, 对学生的家庭情况、爱好特长、脾气性格、身心健康、综合习惯、学习基础诸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 及时建立学生个人档案, 做到胸中有数, 为以后工作的开展奠定好基础。尤其是所谓的“差生”。在班级管理中, 我在调查所谓“差生”的基本情况中发现, 所谓的“差”, 往往是由于社会环境、学校的不良教育等诸多因素促成的。

在一个新班建立时, 由于学生之间的了解还不够, 班干部多由班主任任命。这时, 班主任应当严肃谨慎, 切忌轻率, 首先应知道哪些学生暂时不宜当干部。

2“个别谈话法”——给每个学生创

造成功的机会, 而不是部分同学享受特权, 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光, 相信人人有才, 帮助人人成材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功, 渴望自己被别人承认。我设置了能体现每个学生特长、能充分调动学生各个方面积极性、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各种奖项”, 比如, 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授予“三好学生”;对学习刻苦、工作认真的授予“模范干部”;对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的授予“活雷峰奖”;对学习进步的授予“进步奖”;对班级工作有新招、学习有绝招的授予“创新奖”、“技能奖”等等。

班级实行层级管理制, 班长负责考评中队干部, 班长、值日班长考评小队长, 学习委员考评课代表, 班主任、全体同学考评班长。每个干部的工作职责具体化, 并和德育学分结合。现在班长、宣传委员、纪律委员、劳动委员基本能胜任工作。同时设立干部评比专栏。

尊重每个学生, 凡想为同学服务、愿意参与班级管理的同学都能如愿, 绝不因学习不好冷落他。

3 课堂内“现场观察法”——用自己的眼睛感受最直接最真实的学生, 而不是去听别人怎么说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必须上好课, 教师的威信是在课堂上建立的。

3.1 上课要“勤观察”, 从学生的眼神、动作、表情上观察

勤接触:首先深入学生中去, 多方面去了解, 课堂上学生的表情、眼神, 都反映了他们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动态;勤督促:想要树立班主任的威信, 凡要求学生做到的, 都必须先要自己做到才行, 只有自己勤督促、勤辅导, 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 让学生向班主任敞开心扉, 才最终得到应有的效果;勤表扬:俗语说:“数君十过, 不如赏君一长。”多表扬学生好的方面, 通过这种积极的鼓励, 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班风, 激发人人向善的意识, 从而达到管理班级的目的。

3.2 课堂上“严把关”从上课不迟到开始

俗语说“严师出高徒”, “严是爱, 松是害”。

严于律已班主任只有以身作则, 严于律已, 才能达到“言传身教”的目的, 才能令学生信服。比如说上课迟到的问题, 就必须养成严格的习惯, 否则以后走上工作岗位, 工作的责任心从何而来?教师更不能上课迟到;严格要求学生。学习本身是靠自觉的, 但学生本人有一定的惰性, 要达到预想效果, 就必须要严。同时要做到“严而不厉, 严而有度”。

3.3“细”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从一个好学生今天忽然趴在桌子上睡觉开始观察

要想管理好班级与教育好学生就必须把工作做细, 这样才能搞好班级。细心:做学生思想工作必须细心, 才能使其动力心, 从而使学生明白老师的用心;细思:面对一些问题, 学生常会犯, 自己不断反复地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同样的错误?该如何来杜绝?细管理: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情况, 应从细方面着手管理。如实行值日生负责制, 班干部午息坐班制等。

3.4“实”是班主任实际工作的保证——从学生上课后弄丢了钱包书本开始关心

班工作的开展, 离不开实效。如购置一些茶具、水壶, 供学生口渴时有水喝;或订几份不同的报纸, 课后使学生阅读, 扩大视野, 丰富知识;当学生生病时, 组织班干部去探望安慰。

4 运用管理心理学艺术, 通过“心理

咨询法”, 建立“心理咨询室” (心灵吧) , 重视现在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建立并完善心理咨询档案制度, 而不是一味只强调学生学习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为教育界所重视。学生心理问题集中表现为:考试焦虑、孤独、敌对、恐惧、抑郁、智力缺陷、人际交往障碍、多动症、学习障碍厌学与自我否定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 有的甚至出现了自杀或其他犯罪行为。我们预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生家庭困难、父母下岗、爷爷重病、离异家庭、孤儿、残疾、心理障碍等) , 努力为学生作好心理咨询服务工作, 建立并完善心理咨询档案制度。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的校园。

具体操作措施如下所述。

(1) 选拔心理委员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为了把心理健康教育覆盖到每个学生, 学校在每个班级选拔一名热心为同学服务的学生作为班级心理辅导联络员, 其作用是及时反映班级同学中的一些共性的心理问题。

(2) 开设心理咨询室 (心灵吧) :学校所采取的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开设心理辅导室。针对咨询者提出的各种质疑予以解答和指导, 并做好详细记录存档, 以便进行研究和探讨。

(3) 通信或电话等咨询:这种方式是以咨询电话或书信为主的咨询, 很方便, 也最受欢迎。心理教师可根据来电来信咨询内容给予回信或约见咨询者, 当面交流疏导, 帮助咨询者解决实际问题。

(4) 网上心理咨询:网上咨询的开展,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交流平台。如通过QQ或EMAIL等联系方式和学生交流。进行初步的虚拟教育与现实教育的结合。

(5) 定期举办心理讲座:如近年经典校园案例, 并推荐心理咨询书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用书》、《学校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学—心理辅导与咨询》等心理书籍以及推荐一些心理咨询网站等。

5 课堂外与学生“现代沟通联系法”

——加入他们建立的班级Q Q群、M S N群、参与学生心理论坛、手机短信、博客留言信箱等不失为了解他们的另一条途径, 是虚拟教育与现实教育的最融洽结合

社会发展至今天, 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由于QQ、MSN等聊天工具, 能避免面对面的尴尬, 有利于克服心理障碍, 能够谈心理话, 容易沟通。女同学会帮我在网上找好听的音乐, 男同学会跟我聊起自己崇拜的明星, 喜欢的女孩……实践证明, 班主任借助QQ、MSN等聊天不失为一种在新形势下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这种网上德育工作形式, 把抽象的理论变成了具体可感的材料, 把空洞的说教变成了精彩的画面, 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 作为教师同时还要注意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时代, 学会正确利用网络, 因势利导, 避免网络带来的负面效应。是虚拟教育与现实教育的最融洽结合。

今天的学生, 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感受, 有不同于前人、成人、其它同龄人的观察、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总之, 与学生聊天还有网易泡泡、EMAIL、手机短信、博客留言等联系方式。因班主任的风格各异, 所采取的形式也各有不同。一定要注意因场合而异, 因人而异。

6 学生“评语激励法”——对学生善意的书面提醒, 也可以是留言或者口头告诫。诚恳的点拨使学生受益终生

又临期末, 工作的行事历上自然增添了一栏:撰写学生评语。每次提笔, 我的感觉就是与学生在进行一种纸上的对话, 谈优点, 说不足, 提希望, 娓娓道来, 形式不拘。我追求的是一种有情有意、言辞恳切的交流。如下评语便能见一斑。而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千人一面的“该生在本学期表现良好……”云云。而应该是从这个评语中一看便知道指的是谁?

诸如“做事全身心投入是你突出的优点, 工作上的荣誉感、责任心自不必赘言, 如果字写得好点就更好啦) (——自我点评:细微之处真能见精神。)

自己的思考与困惑:

(1) 能简单地说“学生是顾客, 教师是服务员”吗?教师清贫就代表教师无用吗?

(2) 教育应该对学生负责还是对投资者负责?教育是由市场控制还是由政府控制?教育产业化给教育带来的利弊何在?

(3) 教育是否应该向各类明星、权贵笑脸敞开大门?是否应该向各级政府官员兜售文凭等等?

(4) 在“读书无用论”似乎重新抬头的今天, 如何在纷纷扰扰的物欲横流的今天, 做一个头脑清醒的让学生尊敬的可能还是依然清贫的教育工作者?

(5) 博士自杀和名校硕士生争卖猪肉真的说明了人才培养过剩了?十几年寒窗苦读最后去卖猪肉是否值?

(6) 如何以更好的方式方法去引导因家里有权有势而无心于学业的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是常常让我感到困惑的事?

(7) 大学结婚合法化对中学生早恋问题有什么影响?

(8) 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教书育人还是赚钱赢利?等等!

7 结语

实践证明, 网络时代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是艰巨而复杂的。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起码条件, 恰到好处的管理方法, 是体现了现代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和育人水平。因此, 要做好一个优秀的班主任, 首先, 班主任还必须加强综合素质的修养, 这其中包括政治思想品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知识素质、管理育人的素质和业务素质等等。其次, 班主任还要在管理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教训, 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和育人水平, 班主任工作很累心累人, 但也很挑战性, 我希望自己能不断地超越自己, 做到更好, 尽自己的所能, 为这些迷途的羔羊找到人生的方向, 帮助我的学生找到自己的天空。将虚拟教育与现实教育达到最完美的结合。这样才能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由于个人的工作年限和笔者的水平有限, 欢迎导师和各位教师同仁批评指正!谢谢!

摘要:本文是从班主任日常管理的六大工作方法中, 结合网络时代学生的一些身心发展特点, 从中探讨的一些管理班级的几点创新尝试。如“心理咨询法”中提倡重视现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建立并完善心理咨询档案制度, 而不是一味只强调学生学习好;“现代沟通联系法”中建议班主任加入他们建立的班级QQ群、MSN群、参与心理论坛、博客留言信箱等不失为了解他们的另一条途径。是虚拟教育与现实教育的最融洽结合;“评语激励法”中对学生善意的书面提醒, 也可以是留言或者口头告诫。诚恳的点拨使学生受益终生。使虚拟教育与现实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完美结合。“润物细无声”, 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网络时代,管班育班思考,六大工作方法,管理心理艺术,虚拟教育与现实教育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冯忠良, 等.应用心理学书系——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10.

[2] 戴海崎, 张锋, 陈雪枫.心理与教育测量[修订本][M].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7, 4.

[3]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7.

[4]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5, 4.

[5] 齐学红, 班华, 高谦民.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优秀班主任成长之路[M].2006,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12.

[6] 生世俊.班主任的人格.情感.魅力[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1.

[7] 王鹰, 李鹰, 曹丞, 等.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9.

[8] 赖华强.班主任工作案例教程[M].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4, 9.

[9]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漓江出版社, 2005, 6.

[10] 刘载荣.新编班主任工作教程[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4, 7.

[11]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修订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5.

[12] 黄济, 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9.

[13] 吴志宏, 冯大鸣, 周嘉方.新编教育管理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0.

[14] F redC.Lunenburg[著], 孙志军[译].教育管理学理论于实践[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1.

尝试教育理论要点范文第6篇

网络不只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许多教育盲点, 同时也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广阔的创新舞台。近几年, 我作为班主任在网络教育方面做了些探索尝试, 有失败, 也有成功, 就成功的方面做些梳理。

1 利用网络互动性特点与学生平等对话

传统德育工作往往是教师一言堂。班主任找学生谈话, 经常一见面就来个“下马威”, 如:你知道你犯了什么错误吗?你的问题在班里造成了多坏的影响……这样的谈话, 把学生置于受审的位置, 谈话变成了“审问”, 其结果导致学生缄口不言或对抗顶撞。即使学生惧于老师的威严, 当面认错, 但也是口服心不服。学生常常是近而远之, 不把心里话说出来, 因此, 教师“受蔽”是常事。这也是传统德育的致命弱点。我想中学生都愿意上网, 如果运用网络中的即时通讯工具网上聊天, 有可能弥补传统德育中的这一弱点。由于网络聊天具有匿名、隐蔽的特点, 能充分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消除教师职业所赋予的权威给学生带来的威压感, 学生可以大胆地各抒己见,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于是我就做了些尝试。在一堂班会课上, 我把网号告诉了学生, 并希望同学们加入我为好友, 这样能在暑假里与我谈谈对这个班级和我这个班主任的意见和建议。果然, 不出几天, 我的网号里就已经有不少学生的号了。当然他们都没有使用真实姓名。同学们纷纷向我介绍了班级的一些情况并提出了些自己的想法。比如:“班里积极发言的人极少, 就那么几个, 请老师想法改变改变”、“谁与谁玩的好或是合不来”、“谁适合当什么班干部”、“班级座位除每周左右调整还应该前后移动”等等, 还有很多我没想到得好建议。说句实话, 能够平等对话, 确实是我的本意, 但同时还能在短短几天收集到这么多这么好的建议, 这的确叫我喜出望外。

第一次尝试收获颇丰, 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拉近了, 没有了居高临下的对话, 比较过去老师让学生发言, 学生沉默不语, 老师催促学生开口讲话, 学生做低头思考状的情况, 向前迈出了一大步。网络教育学生把你当作好朋友, 愿意跟你交流, 师生的心会越来越近, 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利用网络时空无限性的特点实现对学生教育的针对性

万事开头难, 在网络教育方面我向前迈出了第一步。正当我沉醉于胜利之时。却意外发现了新的问题。一天, 我边聊天, 边得意于网上聊天实现了与学生平等对话平等交流的时候, 学生的一条信息:“老师, 我们班的彭某违反班规, 总是上网吧聊天”。让我吃惊。第二天处理完“彭某上网吧聊天”的事后, 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新问题“该如何监控学生上网的时间和场所呢?”实现监控首先要想办法弄清楚他们的真实身份。但不被他们察觉就弄清身份, 谈何容易。一次与学生的聊天中, 我刻意的引导他说出自己成绩上的遗憾, 他说出了年级里退步了。我心里暗自窃喜:哈哈, 上当了。我立即对照成绩表找到了“当事人”。我又如法炮制, 利用套问期末的“语文分数”、“物理成绩”等等, 解决了几个人。但是,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很快在聊天群里就有一条信息“小心老师套话, 不要说自己的具体分数或名次”。没办法了, 逼我使出我的“杀手锏”了。我注册了一个新网号, 以班级的学生的身份, 而且经常在聊天室里大谈“火影忍者”、“柯南”、“罗德岛战记”等等。这一次学生们集体中招了, 利用取得信任的新身份, 再加上学生卧底的协助, 学生们的真实姓名很快就全清楚了, 而且还意外的收获了不少学生的第二个网号。再之后, 我使用了一种特殊的程序。通过它, 我能很方便的查出学生上网的IP地址, 这样上网的地点也就解决了;而且只要学生上网, 不论是否处于隐身状态, 我都能知道。这件事上, 我体会到, 尝试网络教育的同时, 要注意学生利用网络特殊功能, 做些让老师不知道的事情。因此老师要不断学习, 与时俱进, 掌握比学生更多的网络知识,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只有这样, 才能避免教育无的放矢, 做到网络教育学生更有针对性, 初步实现了对学生上网时间和场所的监控。

3 利用网络的便捷与互动特点实现与家长的立体教育

传统教育, 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只能通过开家长会来实现, 许多家长由于工作忙不能到位。学校的德育工作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如果能利用网络和家长, 解决问题就会更加容易。

因为有了通过网络教育学生成功经验, 我想:能不能通过开博客的方式与家长沟通。当今社会, “网络”正在以极快的速度走入千家万户, 而且“网络”具备方便快捷的特点, 充分利用好这一现代的教育资源, 就很容易建立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为此, 我建起了自己的博客。通过博客与家长及时沟通, 家长不用到校就及时了解了班级情况, 了解了学生的情况。将班级的“博客”向全班同学、学生家长公布。对涉及班级的活动计划、班级规章制度、奖惩、班费收支等, 第一时间在博客中公开, 这样可以使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有关情况, 实现老师家长两手抓, 对学生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博客特别适合于学生的电子档案管理。将每一位学生的在校情况, 例如:平时表现、好人好事、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以及迟到、早退、旷课等。由班主任亲自定期档案记载。当然都是设置在相应得保密文件夹下。文件夹的密码只有学生本人和家长知道, 以方便他们随时查询, 并随时进行整改。

通知交流平台。博客为新型的师生心理交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家长和学生通过博客中的“留言功能”通过知名或不知名的留言向班主任敞开心扉, 畅所欲言。班主任则可以通过留言:公布当天的作业及时解答家长和学生们的疑问。通过博客与家长的及时沟通, 我的班主任工作有了很有效的进步。

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只有一种选择:面对现实, 迎接挑战, 把网络教育深入到我们的平时的教育当中。

摘要:文章首先从以网络走进学生生活,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一现实入手, 然后从利用网络互动性特点与学生平等对话;利用网络时空无限性的特点实现对学生教育的针对性;利用网络的便捷与互动特点实现与家长的立体教育, 三方面论述。最后以“作为教育工作者, 面对现实, 迎接挑战”作为结论。

关键词:网络,学生,班主任,家长

参考文献

[1] 丁兴福.网络教育——教学与认知发展新视角[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 2002.

上一篇:桃花朵朵范文下一篇:毕业班班主任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