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范文

2023-09-21

有的人范文第1篇

1、教材地位及特点: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一课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集中了关于鲁迅先生4篇文章,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鲁迅先生的感人事迹,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是诗人藏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诗人参观了北京的鲁迅故居。看了鲁迅先生生前工作过的地方,联想到鲁迅一生不懈的奋斗,诗人感慨地说:“人民的爱憎是分明的,对于为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由此他写下了这一首哲理诗。这首诗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哲理,诗中提炼了几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形象,在对比中深化主题,从而抒发纪念鲁迅先生的感受,颂扬鲁迅先生“俯手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嘲讽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课题。在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搏,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诗歌“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要通过诵读“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根据以上的理念和本组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弄懂诗歌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诗歌的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诵读;

(3)了解诗歌所运用的对比手法。

3、学情分析

学生尽管是第一次接触鲁迅,但在有了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基础上,他们对鲁迅先生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上我之前让学生上网去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他们应该不难理解本诗赞颂像鲁迅这样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甘为人民和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只是本班学生朗读的基础不是很好,在诵读中体味诗歌感情上也许存在一定难度。

二、说教法

本篇课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诗人在诗歌中的爱憎分明,感情强烈,应该让学生在阅读和诵读中加以体会,为此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前一种人”和“后一种人”的表现及结局不同,理解这两种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进而赞颂哪些人,贬斥哪些人。引导他们去自主探究、和同学交流课文内容,感受自学成功的喜悦。

2、诵读法:在理解了诗歌的基础上,诗歌要用感情去读。通过诵读,学生在大脑中能产生意象的联想,从而加深对诗歌的体验。为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多方位去读,多形式去读,同时教师也要指导朗读和范读,让学生在读中体味诗意和诗情。

三、说教学方法:

鉴于文章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我主要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探究法:通过阅读和探究,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信息概括、言语表达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

2、指导朗读:朗读是本课的重要目标,必须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范读,让学生通过诗歌的声调、节奏等方面去感悟,努力提高他们的诵读水平。

四、说教学环节

1、复习旧知,揭题导入

教师用课件展示毛泽东同志对鲁迅先生的评价语,导入:毛泽东同志一连用了5个“最”字,论定了鲁迅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无可替代的地位。1936年10月16日,鲁迅先生因病逝世,临终他说,“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然而,人们真的那么容易忘掉他吗?事隔十三年后,诗人臧克家在北京参观了鲁迅故居,有感而发,写下了诗歌《有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看到题目,你们对这首诗歌会有什么问题?理解题目的意思吗?你想从中知道什么呢?

(设计意图:引用伟人对鲁迅先生的评价,为学生理解本课的内容和思想定下基调,为下面的学习铺垫。同时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发出疑问,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课件演示鲁迅、臧克家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本环节主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简介和著作,了解诗人臧克家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这首诗歌。 (设计意图:缩短作品和现实的距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印象,继续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基础。) 3、整体感知,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每句诗读流利。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3)质疑探究:这里前四节诗都有两个“有的人”,它们的意思一样吗?这里写几种人?鲁迅是哪种人?另一种又是些什么人?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了?通过学生的自读以及和同桌的交流,明确这里写了两种不同的人,同时理解鲁迅先生是虽死犹生的那种人,他和反动统治者的行尸走肉有这根本的区别。

(4)讨论、点拨:从题目“纪念鲁迅有感”中,我们知道作者就是要赞颂鲁迅先生,找找看,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知道是赞颂鲁迅先生的?两种人的结局一样吗?为什么结局会不一样?我们对待这两种人要有什么样的感情?设计以上的问题就是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去阅读探究,教师因势利导,抓住句子“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和“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理解鲁迅先生和反动统治者对人民的态度不同,结局也就不同,提炼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以及对反动统治者的贬斥和痛恨。

(设计意图:理解诗意是本文教学的第一要务,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好教学问题,帮助学生省时高效理解诗意,既要放手给学生阅读感悟,也要适当引导点拨,提升他们的理解。)

4、体会对比,感情诵读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交流听后体会:你们听到老师朗读诗歌时的声调、节奏都一样吗?感情都一样吗?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明确:鲁迅先生和前一种人是完全不同的,他们有着强烈的对比,因此在朗读中要读出不同的感情来。诗歌赞颂了鲁迅先生这样的人,也贬斥了反动统治者,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去朗读呢?交流小结:第一种人要读出鄙夷、蔑视的感情,第二种人要读出肯定、赞扬的感情。

(2)多角度练读,学生采用同桌比读、男女比读等多种形式去练习,强化诵读效果。 (设计意图:通过对教师的范读,一方面能引导学生体会到诗歌的对比写法,另一方面进一步感受到诗意和诗情,感悟到朗读的魅力,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采用形式多样的朗读练习,维护他们的好奇心,从而愉快地学习。)

5、升华认识,拓展学习

(1)这首诗赞颂了鲁迅先生,贬斥了反动统治者,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交流后小结:鲁迅先生给人民当牛马,情愿做野草和敌人斗争,人民永远记住他;而反动统治者却剥削人民,欺压人民,人民当然要痛恨他们。

(2)感情诵读《有的人》

(3)课后搜集关于鲁迅先生的感人事迹,和同学分享、交流。

(设计意图:小结本诗的写作目的,升华学生对鲁迅先生的认识,激发他们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最后的拓展学习能让学生走出课堂,进一步了解鲁迅的光辉形象。)

五说板书:

虽死犹生(歌颂)

虽生犹死(批判)

有的人范文第2篇

课 型:讲读课 执笔:徐春红 备课时间:20

15、

3、19 学习时间: 班级: 姓 名: 【学习目标】

1、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3、学习作者敢于直面惨淡人生,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1、文章象征手法的运用。

2、渗透在形象背后的思想和情感。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2、背景介绍:1924年,作者生活的北京正处在段祺瑞政府的统治之下。面对昏暗沉闷的社会,鲁迅的心情异常苦闷。12月30日,一场大雪铺天盖地而下,于是,作者创作了这篇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富有哲理的散文诗《雪》。 【预习导学】

1、熟读课文,标出段序,并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磬口( ) 忙碌( ) 粉奁( ) 灼灼( ) 嘻笑( ) 褪尽( ) 朔方( ) 凛冽( )( ) 粘结( ) 粘连 ( ) 旋转( )( ) 旋风( )

2、整体感悟:

⑴、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各有什么特点?

⑵、你觉得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

【合作探究】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2.作者用什么写法来描绘朔方的飞雪的?南方的雪与北方的雪各有什么含义?

3、鲁迅从来写文章都惜墨如金,而这篇散文诗他却用较多的笔墨描写塑雪罗汉的形象,你是怎样理解的?

4.语句品析

(1)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3)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2

【拓展延伸】

1、写出两句鲁迅的名言警句。

2、欣赏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学鲁迅

读点鲁迅,你的生活将充满活力;

读点鲁迅,你的生活将感到充实;

读点鲁迅,你将坦荡荡地做个堂堂正正的人.

——江天《民族灵魂鲁迅·读点鲁迅》

【板书设计】

滋润美艳 江南

雪 (鲁迅) 奋斗的激情

孤独顽强 朔方

【达标检测】见练习册“当堂达标”。 【教(学)后记】

3

参考答案

2、整体感悟 ⑴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

南方:滋润美艳之至 北方:永远如粉、如沙

⑵表达了作者对朔方的雪的独立张扬的个性和斗争献身精神的赞颂之情,同时也暗含了作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的战斗精神。 【合作探究】

1、(1)是以暖国的雨的“单调”来反衬雪花的“灿烂”。

(2)是直接写雪的质地、颜色、“滋润美艳”,犹如充满青春的壮健少女的皮肤。 (3)是以雪野中的花草,特别细写了花的不同种类、多样形状和各种颜色,衬托雪的美丽。

(4)是幻想蜜蜂在雪野中“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着”。

2、用对比的写法写朔方的雪。南方的雪象征着美好的生活,北方的雪象征着奋进、抗争、顽强不屈的精神

3、雪罗汉是江南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是美的象征。但是它却很快消融,让作者感到江南雪的美好是值得留恋的。这样的描写还自然引出对下文对朔方的雪的壮美的描述和歌颂。

4、①“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②作者赞美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它蕴含着“青春的消息”,它如同那“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指江南的雪蕴育着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有的人范文第3篇

●●学习目标

1 正确读记”“伟大、不朽”等词语。

2 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重点)。

3 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难点)

●●作者简介

臧克家

生平简介: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他自幼受祖父、父亲影响,打下了良好的古典诗文基础。1925年首次在全国性刊物《语丝》上发表作品,署名少全。1929年,在青岛《民国日报》上第一次发表新诗《默静在晚林中》,署名克家。

文学成就:近代杰出诗人、作家,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人之一。 主要作品:《难民》《老马》《罪恶的黑手》等。

人生格言: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更丰满。

●●课文背景

写作背景

1949年,臧克家来到了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并去瞻仰了鲁迅故居,睹物思人,百感交集,心中充满了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课堂学习

●●字词学习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情愿——宁愿到处——处处抬举——抬爱伟大——崇高

反义词

情愿——勉强抬举——贬低伟大——渺小

●●课文全解

$xlesson$

$audio$20$end$$title$20 有的人

$lesson_start$

$audio$a09204$end$——纪念鲁迅有感

$audio$a09216$end$$sentence$有的人活$word$着$end$,

$audio$a09205$end$他已经死了;

$audio$a09206$end$有的人死了,

$audio$a09207$end$他还活着。$end$$meaning$

$audio$a09208$end$$sentence$有的人

$audio$a09209$end$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word$伟大$end$!” $audio$a09210$end$有的人

$audio$a09211$end$$word$俯$end$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end$$paragraph$

$audio$a09212$end$$sentence$有的人

$audio$a09213$end$把名字刻入石头,想“$word$不朽$end$”;$end$ $audio$a09214$end$$sentence$有的人

$audio$a09215$end$$word$情愿$end$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end$$paragraph$

$audio$a09301$end$有的人

$audio$a09302$end$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audio$a09303$end$有的人

$audio$a09304$end$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paragraph$$meaning$ $audio$a09305$end$$sentence$骑在人民头上的

$audio$a09306$end$人民把他摔$word$垮$end$;

$audio$a09307$end$给人民作牛马的

$audio$a09308$end$人民永远记住他!$end$$paragraph$

$audio$a09309$end$$sentence$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audio$a09310$end$名字比$word$尸首$end$烂得更早;

$audio$a09311$end$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audio$a09312$end$到$word$处$end$是青青的野草。$end$$paragraph$ $audio$a09313$end$$sentence$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word$下场$end$可以看到;

$audio$a09314$end$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audio$a09315$end$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end$$paragraph$$meaning$

$link$

$word$

1着:

zhe:听着 谈着zhāo:花着 儿着数 zháo:着火 着急zhuó:着落 着色

伟大:品格崇高;才识卓越。例句: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俯:头低下。带“俯”字的成语:俯首贴耳、俯首听命。

不朽:永不磨灭。带“朽”字的成语:永垂不朽、朽木不雕、摧枯拉朽。

情愿:心里愿意。带“愿”字的成语:甘心情愿、两相情愿、事与愿违、如愿以偿。

垮(kuǎ):垮台 打垮垮:崩溃;溃败。跨(kuà):跨越 跨过

挎(kuà):挎包 挎着

尸首:人的尸体。带“首”字的成语:昂首阔步、不堪回首、俯首贴耳、罪魁祸首、群龙无首、痛心疾首。

chù:到处 住处处::系后语:墨公的住处——开门见山

chǔ:处理 处罚

下场:人的结局(多指不好的)。带“下”字的成语:不耻下问、兵临城下、笔下

超生、潸然泪下、独步天下、居高临下、甘拜下风。例句:欺压人民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sentence$

句导读1 第一个“活”字指的是躯壳活着,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指精神永驻,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的观点,提纲挈领。

句导读2 “呵,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进行了游历的讽刺。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凶暴的本质;“呵,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讽刺。“俯下身子”把鲁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表达得多么充分感人,刻画了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崇高而感人的形象。 句导读3 本句的意思是为自己树碑立传,歌功颂德,妄想流芳百世。“不朽”加引号,起到强烈的讽刺作用。

句导读4 这一句是从《野草》的《题辞》中提炼出来的,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

句导读5 “摔垮”充分表达了诗人对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的满腔愤十艮之情。“摔垮”与“记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人民对反动统治者的无比憎恨,对革命者的无比爱戴。

句导读6 “刻入”一词,入木三分。反动统治者硬想留名“不朽”,但事实上他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春风”“到处”“青青”这些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是作者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蓬勃生命力和精神不朽的热烈歌颂。(重点) 句导读7 这句话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限崇拜、无比爱戴的深厚感情。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达到了强调的目的。

$paragraph$

自然段导读1:主要写两种人的不同言行。

自然段导读2:主要写两种人的不同追求。

自然段导读3:主要写两种人的不同境界。

自然段导读4:写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做法。

自然段导读5:写两种人的不同下场。

自然段导读6:写两种人的不同结果。

$meaning$

第一部分(1节):全诗的总纲。对两种人的生与死进行评价,意在表达鲁迅先生虽然已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复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

第二部分(2~4节):写两种人对待人民群众截然相反的态度,赞颂了草命战士给人民当牛马的精神,鞭挞(ta4)了反动统治者的腐朽和骄横。

第三部分(5~7节):写人民对这两种人截然不同的态度,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end$

●●课文结构

$zoom$jg20$end$

●●中心思想

主题解说:本文通过对鲁迅和与他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

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感悟心语: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怎么活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从鲁迅先生那光辉的一生中我们找到了答案: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与奉献。一味索取,虽生犹死;甘愿奉献,精神不朽。在胜任的道路上,我们原作一注默默无闻的野草,做一头勤奋的耕牛,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写作手法

对比手法的运用。

对比,是把矛盾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格,如这首诗的开始作者就把要歌颂与鞭挞的两种人最本质的不同提了出来,一种虽生若死,另一种虽死犹生,鲜明地构成了善与恶、美与丑的强烈对比。接着诗歌就顺着这一对比具体进行了描写,第2节从外在表现看:一种是昂头“骑在人民头上”;另一种是俯首“给人民当牛马”。第3节从内在思想看:一种想扬名传世;另一种想作无人知道的小草。第:4节从生活目的看,一种是利己的;另一种是大公无私的。这样的对比,使人物对立更为鲜明,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那么,应该怎样运用对比这种手法呢?

建立起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构成对比要素。如

“海真是个多变的怪物。昨天,满眼好似黄滔滔的浊浪,几天后却成了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的草原”就是通过海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来表现海的多变。“对下级道貌岸然,或是面部无表情,像一张白纸似的·····但是他一见到上司,长脸立刻缩短,再一缩,马上变成柿饼,堆下笑容·····”是通过“他”见到不同的人所产生的不同表现,来反映他的性格特征,效果强烈,如见其人。 ●课后练习

●●课后习题

1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种人都是什么样的人,

(1)前一种是被人民憎恶的人,后一种是被人民爱戴的人。

(2)前一种是残酷剥削人民的人,后一种是为人民服务的人。

(3)前一种是妄想流芳千古的人,后一种是一心默默奉献的人。

(4)前一种是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人,后一种是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

(5)前一种是压迫人民的反动统治者,后一种是造福人民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6)前一种是损害人民利益的人,后一种是维护人民利益的人。

(7)前一种是一心追求名利的自私的人,后一种是一心只知奉献的无私的人。 2 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一首诗,为什么题目不直接用副标题“纪念鲁迅有感”,而是“有的人”?

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哪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为了加强、突出主题的意义,丰富这首诗短诗的内容,题目没有用“纪念鲁迅有感”,而是“有的人”。 ●●综合习题

$h_s$

$q$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中,哪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A.第一个B.第二个

$a$【答案】B

$end$

$h_c$

$q$

2、填空:横眉冷对千夫指,孺子牛。

$a$【答案】俯首甘为

$end$

$h_s$

$q$

3、“不朽”的“朽”读作?

A.qiǎo B.xiǔ C.qiū

$a$【答案】B

$q$

4、选字填空: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

A.跨 B.胯 C.垮

$a$【答案】C

$q$

5、你知道鲁迅是哪里人吗?

A.浙江绍兴人 B.江苏人

$a$【答案】A

$end$

$h_c$

$q$

6、鲁迅原名叫。

$a$【答案】周树人

$end$

●课外拓展

●●知识拓展

国学积累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赏析: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比鸿毛还轻。这句话指出了死的两种意义,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揭示了生命的价值。

现代诗歌欣赏

某 人

泰戈尔

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

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

我们的爱戴使你发射光芒。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

带给那黑暗的东西。

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

有的人范文第4篇

一、占有的主体资格

(一) 自然人

取得占有的行为一般有两种: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所谓事实行为, 行为人必须有意思能力, 行为人必须有行为能力, 这客观上也就放宽了自然人的资格要求, 无民事行为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也能成为事实占有的主体。所谓法律行为, 如果行为人不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 虽然不影响占有的成立, 却可能影响占有的效力。另外, 必须承认, 在此两种行为之外, 还存在一种例外, 就是对于继承物的占有。占有的为继承的标的, 继承人虽未事实上管领其物, 仍取得占有。例如甲有珠宝存放于乙银行的保险箱, 遭受空难死亡, 其继承人丙纵为胎儿、植物人, 或居住外国, 不知珠宝存放于银行之事, 仍因继承而为该珠宝的占有人, 立法目的在于保护继承人。

(二) 法人

法人由其机关以占有物实施管领时, 法人为占有人。在我国, 国有企业为法人, 对于国家交由其经营的财产, 国有企业为占有人。

二、对动产事实上的管领力

(一) 对于物的事实上的管领

这即指对于物有事实上的控制或支配。对于事实上的管领, 一般应从可以认识的空间关系、时间关系和法律关系, 就个案加以认定。1.空间关系。占有动产均以一定的场所为基础。如有此种结合关系, 则通常认为该人对于该动产有事实上的管领力。例如:存放于厂房内或厂房旁边的动产, 通常被认定为该工厂所占有;堆放于公路旁的沙石, 通常应认定为养路段占有。这实际是因为上述动产具有场上的结合关系, 从而被推定这些物之间有占有关系。

2.时间关系。即人对物的占有, 有必要的时间, 以及时间的延续性, 而不是暂时的结合关系。仰或对物暂时的分离, 例如:中学生暂时离开图书馆, 将书留在图书馆内, 不能认为他们已对书占有的丧失。又如:放养的蜜蜂进行了他人的菜地后又离开, 虽然蜜蜂进入了菜地主人的支配范围, 但这种偶然后、稍纵即逝的支配不能构成占有。

3.法律关系。人对事物的占有, 不仅仅是事实上的占有, 必须得到法律的确认,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法律属性在占有上的体现。占有除了直接占有外, 还存在以某种法律关系为媒介而成立的占有关系。主要包括以下情况:一是依据占有辅助关系成立的占有, 人在与物的交往中如果以服从于他人指示的方式行使对物的实际支配, 这是占有辅助人, 只有指示权人才是直接占有人。占有辅助人这个法律概念的意义在于, 占有人可以让他人为自己行使实际控制权而不使他人成为占有人, 同时自己也失去占有;二是间接占有, 主要是指租赁关系、质押关系中的出租人、出质人之占有。直接占有人与物有直接的关系, 而间接占有人不能直接干预物。他与直接占有人有不同的法律地位。间接占有的前提条件是: (1) 必须存在占有媒介关系。 (2) 根据占有媒介关系, 占有媒介人作为下属占有人必须承认间接占人作为上位占有人享有更强的法律地位。 (3) 占有媒介关系必须是暂时的, 但时限是否为事先确定与此无关。 (4) 间接占有人必须对占有媒介人享有返还请求权。

(二) 占有人意愿

在这里, 一般存在二种争议。一种观点认为, 占有的构成必须含有占有人占有的意思, 这称之为“主观说”。另一种观点认为, 占有是依纯粹的客观事实支配状态而成立, 不以任何意思为要件, 这称之为“客观说”。

法学字保罗斯指出:“我们通过握有和意旨取得占有, 而不单凭意旨或握有取得占有。”这种“主观说”观点认为, 除了占有人对物的管领的事实, 称之为“体素”, 还应当有一定占有的意思, 即称之为“心素”, 如果仅有管领物件的事实而没有所有意思, 那只是持有。此种观点为英美术法所采取, 即认为法律上的占有应包含占有的意思和占有事实两个要素。前者指排他持有的意图, 后者指对物的实际占领或控制。在有些场合, 占有的要素可以分离, 如所有人对借出之物有占有意思而无占有事实, 而借用人则有占有事实而无占有意思 (但有对抗除真正所有人以外的一切人的意思) 。王泽鉴教授即认为心素必须存在, 理由有: (1) 取得某物的占有, 如架网捕捉来台过冬的黑面鸠, 拾得遗失物, 窃取他人珠宝, 均具有占有意思。由第三人取得占有, 亦须基于为他人的意思。 (2) 取得占有后, 维持占有亦须有占有意思。占有意思体现于物的支配状态, 体素为心素的表现。 (3) 占有的意思不是法律行为上的意思, 而是一种自然的意思, 故取得某物的占有或维持其占有皆不以具有行为能力为必要, 只要对物有为支配的自然能力, 即为己足, 故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具有此种能力时, 亦为占有人。英国法一般认为, 受雇人、承揽人、借用人等对物仅仅是保管或事实上的占有, 而不是法律上的占有, 而盗窃者则可能拥有法律上的占有, 因为他既有占有意思又有占有事实, 尽管其占有是非法取得的。

而在客观说看来, 诉讼物保管人、典质权人、永租人、容假占有人等当然应受占有令状的保护;体素或心素就人与物的关系来看是不可分的, 无体素则无心素, 反之亦然, 特别是心素是人脑的主观活动, 以此作为占有的要件未免荒谬。这种观点为德国、瑞士民法典所有用, 德国民法典即规定, 占有因对物具有实际控制而取得, 并因占有人抛弃或以其他方式丧失对物的实际而终了 (德国民法第854、856条) 。

三、动产占有与持有、占有权的甄别

(一) 动产占有与持有的甄别

1.共同点

持有为不包含意思因素的人对物的事实控制。例如, 在公共汽车内替乘客向售票员传递买票钱就是一种持有行为。其与占有一样, 体现为对动产具有管领力。

2.区别

(1) 意思因素。占有人必须有占有的意思表示, 但如果持有人明确表示其并无占有的意愿, 那么这种管领动产的状态只能确定为持有, 而并非占有。

(2) 管领状态不同。持有是直接对实物的管领, 而不能脱离管人。而占有可以直接占有和间接占有。

(3) 对动产管领持续的时间不同。持有是短暂对物进行管领, 管领易于消灭并可因一时的行使障碍而丧失, 不能移转或继续。而占有持有的时间是可长可短的, 可以发生移转或继承。

(二) 占有与占有权的甄别

1.共同点

两者都体现了一定的权利, 都受到法律的保护, 都能够发生继承或移转。

2.区别

(1) 产生的法渊不同。我们在上面已经论述过, 占有是罗马法或日曼法中的概念。而占有权是苏俄法律中的概念, 是所有权四种权能中的一种。由此所决定两者所存在的法律框架是不一样, 严格的讲, 两者是不能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但由于我国既受苏俄法的影响, 在现在的物权法立法中又充分继承的罗马法或日尔曼法中的优秀理念, 占有与占有权两者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将不可避免地会长期存在, 因此, 进行一定程度的区别也成为了必要。

(2) 成立的要求不同。占有强调的是物的管领状态, 而这种占有可能是非法的或恶意的, 但不影响占有的成立。而对于占有权而言, 其是从所有权中派生出来的权利, 如果不存在所有权的基础, 也就无从谈起占有权, 如对于所拾遗失物就不能认为所拾之人对该物有占有权。

(3) 主体资格不同。占有主要为一种事实状态, 其中所要求的意思要素也仅为有占有意思, 因此, 占有的主体并不必须有完全行为能力。但占有权却体现为比较高的意思愿意并要求行为人有相应的行为能力, 其所要求的主体要求高于占有。

摘要:动产和不动产在占有的法律属性上有很大的差别, 动产占有的认定, 事关占有人的权力及其占有人的保护, 故动产占有人应该对动产的占有给予积极主张和证明, 而动产占有很容易出现举证困难的情形, 即可能发生不利于保护动产占有人的效果。本文将从多角度对动产占有认定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动产占有,占有主体,占有权

参考文献

[1] 温世扬, 廖焕国.物权法通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 1:881-891.

[2] 王泽鉴.民法物权2用益物权.占有[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10 (165) .

有的人范文第5篇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书里没有的故事》,我觉得非常有趣,从中我也收获很多。

这本书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豆拉拉的家庭,小主人公豆拉拉从小就爱听故事,只要没有新鲜的`故事,她就会哭闹甚至绝食,最终停止生长。妈妈为小拉拉的事伤透了脑筋,她带领豆拉拉进行一次奇妙的旅行,起名叫“豆拉拉走天下,带你去找好故事 ”。他们来到农村,在这里豆拉拉每天可以听到100个故事,豆拉拉感到十分开心。后来,农村的故事全都听完了,妈妈又带她去了海边,在海边他们很幸运地遇到了作家先生,他教会了豆拉拉爸爸妈妈编故事的秘诀。从此,豆拉拉就有了数不清的新鲜故事了,豆拉拉在爸爸妈妈的故事里每天快乐地成长着。

虽然这只是故事,但是它却教给了我们很多道理:我们不要局限于自己的眼前,大自然到处都是知识,到处都蕴藏着故事,等待着我们去寻找这个故事宝藏。

我们作为小学生要多读书,扩展我们的知识面,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一切,你这会发现一个更美更广阔的世界!

【《书里没有的故事》读后感】相关文章:

1.语文书里的故事作文

2.书里书外作文

3.童话故事:旧书里的故事

4.三岁宝宝睡前故事书里的故事

5.催眠书里的故事之温暖友善的离婚

6.你没有失败的故事

7.年轻没有失败的故事

8.卡米没有来的故事

有的人范文第6篇

行政确认的特征:

1、 行政确认是要式的行政行为。(行政主体在作出确认行为时,必须要以书面的形式,并

按照一定的技术规范要求作出。其中,参加确认的有关人员还应签署自己的姓名并由进行确认的行政主体加盖公章。)

2、 行政确认是羁束的行政行为。

3、 行政确认的外在表现形式,往往以技术鉴定书等形式出现,在较大程度上受技术规范的

上一篇:大学办公室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体育健康范文